有时候我们需要提前做一些准备来应对未知的情况。总结是评估自己的机会,该如何抓住它呢?掌握一些范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总结的技巧。
低年级学生反思习惯培养论文学生反思小学生篇一
在低年级上课的老师,怎样做到课前精心备课,课堂又能达到自己预期的目标?我认为教会孩子认真倾听至关重要。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随机应变,根据学生的情感变化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指导他们认真听讲,积极思考。我在课堂上常应用这三种方法来帮助他们更认真地听课。1、眼神暗示法。在上课过程中,我一般不轻易停下课去批评学生,遇到不认真的学生我会用眼神与他们交流。通过眼神关注让他们意识到要马上停手,认真听讲。2、手势提示法。对于个别还是无法马上注意力集中的孩子,我会边上课边走到他们的面前,摸一摸他们的头或将他们的手摆好以示提醒他们。3、被动控制法。如遇到他们手上在玩一些与课堂无关的东西时,我会暂时先将它们收上来,等下课时让他们来找我承认错误后拿走。这样做一是避免了经老师提醒他们收起来后有可能再拿出来玩,二是使他们懂得,课堂不注意听讲是不尊重他人的行为,就要找老师赔礼道歉,学会尊重别人,知错了以后才会去改正。4、不定时检查法。发现思想不集中的孩子,我会故意请他来评价前面的孩子,或让他们学着前面孩子说的再说一遍,这样,多次提醒、暗示,经过一个学期的训练,我发现有百分之九十左右的学生已养成自控的能力,课堂倾听有了极大的飞跃。
在学生进入一年级时,我们就要培养学生发言做到大声、大方、大胆。我主要从两方面来训练。1、示范。面对能大声,大方发言的孩子,我经常会请他们当小老师进行示范。2、鼓励。对于胆小的孩子,不管他发言的好坏我首先都会先表扬他敢于举手站起来的勇气,再告诉他们你说的很好,如果再大声些,小朋友会更佩服你的。以此给他们自信。对于发言有进步的孩子,我经常会向他们竖起大拇指,并说“佩服”“太棒了”或啧啧称赞。使学生有了一份成功的自豪感。我还会给他们讲故事,告诉他们大声、大方、大胆表达的好处,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他们发言更积极了,胆子更大了,声音也更响亮了。
[1][2]下一页。
低年级学生反思习惯培养论文学生反思小学生篇二
摘要:反思是个体,乃至整个群体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数学学习中的反思、反思能力是近年来越来越受关注的一个课题。荷兰著名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费赖登塔尔教授指出“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通过反思才能使现实世界数学化”。美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也说,“如果没有了反思,他们就错过了解题的一次重要而有效益的方面”,“通过回顾所完成的解答,通过重新考虑和重新检查这个结果和得出这一结果的路子,学生们可以巩固他们的知识和发展他们的解题能力。”可见,反思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对于刚入小学或入学不久的低年级学生来说,培养他们良好的反思习惯就尤为重要了。本文就针对如何培养低段学生的反思习惯,谈点自己粗浅的见解。
关键词:起点多途径培养反思习惯。
《数学课程标准》将“评价标准”从过分注重学业成绩转向注重学生发展的潜能。反思学习就是一种培养学生发展潜能的学习方式。反思是一个能动、审慎的认知加工过程。学生认知从最初对知识的复制、拷贝到具有个性化的观点认识、思考方式都融入了个人的主动建构之中,而不是传递的结果,这就是反思。反思,可以使学生从旁观者成为参与者,使学生从自身的生活背景、学习起点中发现数学、运用数学、创造数学。
一、从日常的生活经验入手,关注学生反思起点。
皮亚杰认为:“一切认识在初级水平都是从经验开始的。”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习要尽量具体化、形象化,不要过分注重逻辑推理和演绎。我们在教学中常试图以形式化、严谨性来规范学生的思维,实际效果并不佳,学生根本不买你的帐,以自己的方法为最佳,以自己“发明”的方法为快乐。这是三年级课堂练习中的一道填空题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黄瓜长约3,在改作的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同学填写的单位是“厘米”,而且不是少数。当时我不假思索地将这样的答案判为错:一根黄瓜怎么可能只有3厘米呢?“老师,黄瓜长约3厘米为什么错了?”作业本刚发下去就有好几个同学围着我问。“你们见过黄瓜吗?”我觉得奇怪,就试探着问了一句。小家伙们一听都急了:“我们经常吃黄瓜呀!那它有多长呢?”“我们家拌的黄瓜是大约长3厘米呀!”一个学生一边说一边用手比画着。原来他们见到的是餐桌上的黄瓜片儿。我没有贸然地去否定他们,“这样,明天老师带几根黄瓜给大家看看,好吗?”第二天我带去一些黄瓜,孩子们的困惑也便迎刃而解了。《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的目标是学生在学段末最终应达到的目标。而学生对相应知识的理解是逐步深入的,不可能一步到位,应当逐级递进、螺旋上升,以符合学生的数学认知规律。教学中不能拔苗助长、急于求成,不应追求知识的一步到位,否则学生本应具有独特的、生动活泼的思想就会被形式化的海洋所淹没。
二、在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反思习惯。
曹才翰先生认为“培养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反思的习惯,提高学生的思维自我评价水平,这是提高学习效率、培养数学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对数学学习进行一般性的回顾或重复,而且还要培养学生元认知意识,以及数学活动中所涉及的知识、方法、思路、策略等。即帮助学生整理思维过程,确定解题关键,促使思维条理化、概括化。例如,在新授完毕或学生把问题解答后,通过简单扼要地提问或引导,要求他们回顾解题过程,在反思过程中考虑:
(1)回忆解题的方法、过程;
(2)概括解题的关键、注意点;
(3)改进表达、操作方法。通过学生的分析、讨论和总结,让解题思路显得自然、有条理。
三、在形式各异的反思中,巩固学生反思习惯。
“数学抽象”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建构活动,但这种建构不仅仅是纯粹个人的行为,而必然是一个在不同个体之间进行表述交流、批判与反思,以及不断改进的过程。个人的创造建构只有得到数学共同体接受,才能真正成为数学的组成部分。也就是说,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只有不断地反思,才能够使自己建构的.知识不断地与数学共同体所拥有的知识*近,最终达到一致。这方面,我是从以下三方面着手的:
(1)教师引导促反思。例如,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案例:最近发现,张思做应用题时有一类问题的答句老是出问题。比如:“这筐水果有多重?”他总是回答:“这筐水果有45重。”瞧,今天的作业又出现了这样的问题。怎样来解决这个问题呢?我把他叫到身边:“你今年多大?”“9岁。”“能把话说完整吗?”“我今年9岁。”“不,应该说你今年9大”,我故意说。小家伙立即给我纠正:“不,应该说9岁。”我不动声色,又如法炮制了几个类似的例子。“你家到学校大约有多远?”“我家到学校大约有2千米。”“不,应该说你家到学校大约2远。”“你有多高?”“我的身高大约是130厘米。”“不,应该说你的身高大约是130高。”“不是的……”小家伙有些着急了。这时我把作业本递给了他。他一看,吐了一下舌头,立即转身订正去了。从此,他再没犯过这样的错误。张思所犯的这种错误正是我在教学过程中经常遇到的。教师在处理这个问题的时候,正是调用了学生正确的生活经验来矫正他学习中的错误,从而在不知不觉中帮助学生进行了一次很好的学习反思过程。
(2)集体讨论促反思。“活动既是感知的源泉,又是思维发展的基础。”建构主义认为,每个人都在以自己的经验为背景建构对事物的理解,因此,认识相对狭窄和有限。学生在解题时往往满足于做出题目,而对自己的解题方法的优劣却从来不加评价,作业中经常出现解题过程单一、思路狭窄、解法陈旧、逻辑混乱、叙述冗长、主次不分等不足,这是学生思维过程缺乏灵活性、批判性的表现,也是学生的思维创造性水平不高的表现。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评价自己的解题方法,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通过这一评价过程,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的思维逐渐朝着多开端、灵活、精细和新颖的方向发展,在对问题本质的认识不断深化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以促使学生形成一个系统性强、着眼于相互联系的数学认知结构。比较方便实用的方法就是集体讨论和交流。在集体讨论和交流中,通过互相质疑、互为补充,充分利用学生之间的认识差异,促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进行反思,让他们获得创造性的认识和沟通。学生可以看到各自的理解,不同的侧面,有利于丰富思考方法,反思思考过程,增强迁移能力。概念形成的关键是要重视意义建构过程,而不单是强调记忆。因此,为了学生正确地建构数学概念,采用集体讨论、争辩的方法促进个人反思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3)撰写日记促反思。反思是一种习惯和意识,不断的反思,才会不断地进步。学习是一个系统工程,培养反思习惯的措施,是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反思。课堂上教师示范解题反思的过程中学生自己想到,但未与老师同学交流的问题;作业中对某些习题不同解法的探讨;好的习题解法或学习方法;容易解错的习题;学习失败的教训以及学习情感、体验的感受等等都可以通过数学日记(或周记)的形式宣泄出来,记录下来。
低年级学生反思习惯培养论文学生反思小学生篇三
我国在不同阶段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呈现出了不同的体育教学训练模式。从小学低年级就开始注重对小学生的体育锻炼,可以切实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让他们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从而为学生的综合发展以及不断成长奠定基础。
注重对小学低年级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实际上非常符合我国所提倡的终身体育人才培养目标以及素质教育人才培养方式。因为通过体育锻炼,小学生可以在学习之余,锻炼自己的身体,起到强身健体的目的。另外,在参与体育锻炼的过程中,小学生还可以不断放松自我,增强与他人的交流与交往,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由于初入校园,小学生对于一切事物都充满了好奇,通过体育锻炼,他们能形成对体育学科的兴趣,进而在未来的成长过程中拥有更加健全的人格以及更为强健的体魄。从长远角度来看,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是极具科学性以及客观性的,是符合科学、系统人才培养目标和方向的关键性举措。
(一)注重排队站队训练。
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必须先把握好小学生的生理以及心理特点。只有充分考量小学的身心特点,才能制定出符合小学低年级学生特点的体育锻炼培养方案。教师需要注重小学生排队站队这一环节,以此为契机,让学生形成快速、安静、整齐排队的能力与习惯。在体育课程开始之前,教师需要向学生问好,而学生也需要排好队伍向教师问好。之后,教师需要宣布课程规章制度,以及本堂课的教学要求和内容。在此期间,学生需要按照要求排好队伍,认真倾听教师的讲解。这样的训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站队效率,使他们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二)注重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的体育锻炼兴趣。
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开展体育教学的关键。针对当前低年级学生的体育锻炼现状来看,教师需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体育锻炼兴趣。其一,可以选择榜样激励的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虽然涉世未深,可对于一些知名体育明星还是会有一些了解。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任务开始之前向学生介绍一些比较熟悉的体育明星,充分发挥这些明星的榜样作用,通过明星效应激发学生学习和锻炼的兴趣。其二,编制口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比如一些相对复杂的动作,小学生在记忆的时候很容易出现困难,这时编制朗朗上口、通俗易记的口诀,让学生一边读一边做,则可以帮助学生将动作和技巧记忆深刻,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很有帮助。其三,增加学生的自我锻炼机会,让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发挥。当前的教育教学制度要求教师时刻将学生置于主体地位,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给予学生足够的自我锻炼机会,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锻炼习惯。而学生在进行自主锻炼的过程中可以找到锻炼的方法,掌握更多的体育知识和技能。教师在其中的作用就是引导和监督,确保学生锻炼安全的同时,也为一些产生困惑的学生答疑解惑。其四,利用竞赛的形式进行体育课堂讲解。体育具有竞技性,小学体育教师在授课时可以尝试引入竞赛,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每一位学生的能力,使学生以最高涨的热情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另外,通过竞赛,学生还可以形成坚韧的性格品质,消除消极情绪,提升运动积极性。其五,开展一些有趣的体育运动项目,比如阳光足球、七彩跳绳以及花样排球。所谓阳光足球,就是按照阳光体育的原则,由教师带领学生进行足球运动。低年级小学生不具有太强的综合能力和身体素质,开展阳光足球这类项目符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能让更多的小学生参与到体育锻炼过程当中,起到了强身健体的目的和作用。
(三)注重对体育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完善。
在小学低年级的体育课程教学过程中,有许多资源可以被利用,体育教师要学会对这些资源进行整合与完善。其一,从学生角度分析,学生资源的整合有利于教师开展有效的分层教学。不同的学生在身体素质、智商智力以及综合能力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别,而且他们对于不同体育项目的喜爱程度也有一定的差异,这就需要教师进行分层教学。具体做法:教师需要先对不同学生的身心特点进行分析,然后让学生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比较能够接受的形式,参与到体育运动过程中,这样才能够最大程度地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热情。其二,教师还需要对教学方法进行整合。教师需要不断完善自身的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从教学过程、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培养等多个方面实现统一,以帮助学生掌握体育锻炼技巧,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全面成长。其三,教师要对学校所提供的物质资源进行整合。常见的用于进行体育课程讲解的物力资源包括基础运动场地、体育运动设施以及相应的器材。小学体育教师需要对这些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划分和利用,确保最大程度上发挥其作用。
三、结语。
体育锻炼习惯的培养,是小学生在接受素质教育过程中务必需要进行的一个环节。让小学生自幼形成体育锻炼习惯,有利于其形成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在之后的成长和学习过程中始终贯穿落实终身体育的锻炼目标。既是对小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更是对其心理状态、综合能力的改善,为小学生之后的成长与进步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殷强德.培养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基本策略[j].甘肃教育,2013(3).
[3]庄小平.高校体育教学培养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研究[j].福建体育科技,1999(2).
[4]易小红.论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培养[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23).
低年级学生反思习惯培养论文学生反思小学生篇四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要使他们快速而高效地学习,必须能够引起他们的兴趣,使他们带着浓厚的兴趣投入到口算学习中去。
小学生具有好奇、好胜、好动的心理特点和精力旺盛、记忆力好的学习优势,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适当运用一些新颖多样的教学手段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口算能力有两种重要的训练方式:一种是学生自己看题目,然后经过运算得出结果,这种方法称为视算;一种是教师读题,学生边听边运算,最后得出结果,这种方法称为听算。
训练时,教师可以将这两种形式交叉使用,这样既可以避免单一形式使学生感到疲劳和厌倦,又可以调动多种感官,提高训练效果。
教师还可以通过开展竞赛来激发学生的'好胜心,无形之中也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引导,形成良性竞争,同时要以表扬激励为主,千万不能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另外,切不可出于教学进度的考虑,只注意表现优秀的学生,要调动全体学生参与,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兴趣盎然,热情高涨,积极投入,从而取得良好的课堂效果。
口算能力的提高,并非单单依靠训练就能完成。
首先要传授学生口算的方法和技巧,使学生掌握一些口算的方法,领会一些计算的规律。
在传授方法时,教师应该逐句讲解,分析透彻,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在学生掌握口算方法和一些运算基本法则之后,还要引导学生通过一定的训练来加强记忆效果和提高运算技巧。
例如教师可以建立题库,每天从题库中抽出一部分试题让学生口算,可以采用分组学习、开展“赶比超”竞赛,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又能激发学生大脑的思维活跃度,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率。
在具体的训练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举一反三,敢于大胆尝试多种运算方法。
要结合教学实际和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灵活多样的口算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调动积极性。
如运用“凑十法”口算,可以根据题目的具体要求和运算数据来“凑整”,包括加数“凑整”、减法“凑整”等;运用“分解法”口算,把题目中的某数“拆开”分别与另一个数运算等。
三、指导学生勤加练习。
俗话说,光说不练假把式。
学习方法技巧,是为了更好地指导运算。
而加深对方法和技巧的理解,则需要一定的练习来巩固。
勤做口算练习,学生才能够算得又对又快,提高解题能力和答题速度。
练习是一个不断加深理解、熟练运用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练习提高的过程,因此要将勤算勤练贯穿于教学过程和课堂内外。
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内的时间,围绕教学内容,有针对性、有目的性地进行,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掌握方法,熟中求快。
课堂练习时,口算题目的设计要有一定的梯度,如果同一个题目有多种运算方法,教师不妨从易到难把各种方法都呈现出来,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使所有学生都能积极思维运算,每一个学生都得以提高。
四、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在口算教学中,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认真审题。
有的学生在熟练掌握口算方法之后,就难免马虎大意,没看清题目就着手计算。
2.算后检查。
即使是再熟练的方法也难免会出错,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算后检查的好习惯。
这样,既锻炼了运算思维,又提高了运算的准确率。
课堂之外,日常生活之中,教师也要引导学生从身边搜集一些素材,常使用口算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比如帮爸爸妈妈计算生活收支、陪妈妈买菜时计算总价等。
总之,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应该贯穿于整个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
按部就班,循序渐进,教师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口算习惯,从而提高口算能力,发展记忆能力、思维能力、观察和分析能力,为以后学好数学打下良好基础。
更多相关阅读:
低年级学生反思习惯培养论文学生反思小学生篇五
摘要:高年级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小学生的反思习惯,不但是教育的要求,也是社会的要求、时代的要求。教师要分析高年级小学数学课堂的现状,并从几个方面出发,结合教学实践,探讨高年级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反思习惯的培养策略。
每个人都有过迷茫与困惑。当我们完成一道课题、实现一个目标,却又会发现,在曲折追寻的过程中,事实上我们可以避开许多弯路,而这,即是反思。而作为祖国未来的小学生,学会反思,对他们的学习、生活乃至走向社会,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身为新时期的小学数学教师,教育赋予我们的使命已不再是单纯地教会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给学生一种学习、实践的能力,让他们实现自我的突破与升华。数学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充满思考的过程,同样也应该是一个充满反思的过程,尤其是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问题意识和探究意识,开始主动去寻求学习的捷径。基于此,在高年级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小学生的反思习惯,不但是教育的要求,也是社会的要求、时代的要求。
在实际教学中,许多小学数学教师都遭遇过类似情形:每当告诉学生某道题错了的时候,他们中的大部分人会很快把自己的答案擦掉,或者是重新再做,或者是等待老师告诉他怎样做,尤其是在判断对错的习题练习中,一旦接收到来自于教师怀疑的信息后,从不会问“为什么?”“错在哪儿?”等问题,而是毫不犹豫地更改答案。还有的学生在进行单项练习时完全没有问题,知识、方法掌握得都非常到位,但一到做综合练习就茫然无绪,错误百出。学生对熟悉的、练习过的题型得心应手,对没有练习过的陌生题型就无从下手;而对于数学知识的复习整理,能自主完成的学生还不到一个班级的5%。这些现象都反映出了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个问题,即没有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反思习惯。反思,是学生对自我行为的判断与评价,没有反思,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应用永远只能停留在一个最初的学习水平,无法实现跨越与升华。因此,在数学课堂上通过正确引导,为学生创造反思的机会,培养反思能力,从而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反思习惯,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关键所在。
1.利用“问题解决”进行反思。
“问题解决”是针对高年级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一种教学模式,它并不是简单的提问与回答,而是通过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思考、猜想、判断、推理、验证等一系列的思维活动,而最终获得问题解决有效策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效引导小学生进行反思,可以帮助小学生加强知识与能力的双沟通。
如在讲“多边形面积计算”时,我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操作,对问题进行反思:先想一想两个直角三角形能拼成什么图形?任意两个一样的三角形又能拼成什么图形?三角形面积应该如何计算?由此是不是能推断出平等四边形的面积?将知识串连成一条由简入难、前后连贯的“问题链”,让学生在这些问题的探究、反思过程中,回顾旧知,获得新知。
2.利用“错误资源”进行反思。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我们会经常看到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犯的种种错误,如在混合运算中常常忘记先乘除后加减的规律;在应用题中屡犯屡错的答案中的“单位”漏掉不写的问题等。这些错误的确会让教师感到头痛。然而换个角度来看,通过这些“错误资源”,教师很容易就能看到小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问题所在,进而加以合理利用,提高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自我纠错的能力。
如讲“分数加法和减法”时,在计算完简单的分数加法后,有一个学生非常得意地说:“老师,我发现了一个分数加法的简便方法!两个分数的分母相乘是和的分母,分子相加是和的分子!”在这种情况下,我并没有急于给出答案,而是在黑板上列出了另外一组算式“1/2+1/4=”,并让该同学按照他刚才的“简便方法”去计算,亲自验证自己的结论是否正确。然后,我让同学们分组讨论,看看这位同学的说法是否行得通。该同学和大家一起认真思考反复验证后,终于得出了正确结论:这个方法不是错误的,而是缺少一个前提条件,即在分母互为质数的情况下适用。这种通过引导让学生完成反思的过程,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在思考、交流中碰撞、调整,变得灵活且具有创造性。
3.利用“自我评价”进行反思。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开展“自我评价”的目的就是引导小学生适时进行,在肯定自己的基础上找出不足,并形成反思结论。
如在学“比例”时,有一道要求用比例来解的应用题:某一企业年2月份前4天用电2.8万度,照此计算,那该企业2月份共用多少万度电?在学生计算之前,我先提醒学生年2月只有28天。结果有同学列出算式:
2.8/4=28/x。我要求学生课后进行反思,并针对反思写出结论,学生认真审题思考后,写出如下结论:算式列错了,因为算式左边是用电的度数和天数的比,正比例解题应该是右边和左边一样,但是我右边却写的是天数和用电的度数的比!下次应该注意!这种通过自我评价进行反思的方法,让学生获得了“劈破旁门见月明”的喜悦。
反思,是小学生对自己学习过程、学习结果实现再认识的自我检验过程,是优化他们数学思维的重要途径。因此,在高年级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为小学生提供反思的空间和机会,让小学生具备良好的反思意识,通过各种方法和途径培养小学生的反思习惯,提高小学生的反思能力。
低年级学生反思习惯培养论文学生反思小学生篇六
摘要:自主学习是指学生自己主宰自己的学习。学生的学习虽不能完全自主,但任然具有相对独立性,自主落实的好不好,关键是看学生的主体性在课堂上是否真正确立。
关键词:自主;观念;创新。
进入新世纪以后,我们面临的问题很多,其中最关键的就是怎样使产业升级,在这方面起重要作用是人才。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呢,专家们指出需要以下四种素质的人才:第一,有新观念;第二,能够不断从事技术创新;第三,善于经营和开拓市场;第四、有团队精神。为此数学教学中应加强学生这四个方面能力的培养。
一、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新观念、新思想。
新观念中不仅包含对事物的新认识、新思想,而且包含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为此作为新人才就必须学会学习,只有不断地学习,获取新知识更新观念,形成新认识。在数学史上,法国大数学家笛卡尔在学生时代喜欢博览群书,认识到代数与几何割裂的弊病,他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的作图问题,指出了作图问题与求方程组的解之间的'关系,通过具体问题,提出了坐标法,把几何曲线表示成代数方程,断言曲线方程的次数与坐标轴的选择无关,用方程的次数对曲线加以分类,认识到了曲线的交点与方程组的解之间的关系。主张把代数与几何相结合,把量化方法用于几何研究的新观点,从而创立解析几何学。作为数学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教学生学会,更应教学生会学。在不等式证明的教学中,我重点教学生遇到问题怎么分析,灵活运用比较、分析、综合三种基本证法,同时引导学生用三角、复数、几何等新方法研究证明不等式。例如:已知a=0,b=0,且a+b=1,求证(a+2)(a+2)+(b+2)(b+2)=25/2,证明这个不等式方法较多,除基本证法外,还可利用二次函数的求最值、三角代换、构造直角三角形等途径证明。
二、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在数学教学中主要表现对已解决问题寻求新的解法。“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探索知识的思维过程总是从问题开始,又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和创新。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下,自己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达,探索未知领域,寻找客观真理,成为发现者,要让学生自始至终地参与这一探索过程,发展学生创新能力。如在球的体积教学中,我利用课余时间将学生分为三组,要求第一组每人做半径为10厘米的半球;第二组每人做半径为10厘米高10厘米圆锥;第三组每人做半径为10厘米高10厘米圆柱。每组出一人又组成许多小组,各小组分别将圆锥放入圆柱中,然后用半球装满土倒入圆柱中,学生们发现它们之间的关系,半球的体积等于圆柱与圆锥体积之差。球的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集公理化思想、转化思想、等积类比思想及割补转换方法之大成,就是这些思想方法灵活运用的完美范例。教学中再次通过展现体积问题解决的思路分析,形成系统的条理的体积公式的推导线索,把这些思想方法明确地呈现在学生的眼前。学生才能从中领悟到当初数学家的创造思维进程,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经营和开拓市场的能力。
一切数学知识都来源于现实生活中,同时,现实生活中许多问题都需要用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去思考解决。比如,洗衣机按什么程序运行有利节约用水;渔场主怎样经营既能获得最高产量,又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一件好的产品设计怎样营销方案才能快速得到市场认可,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为此数学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经营和开拓市场的能力。善于经营和开拓市场的能力在数学教学中主要体现为对一个数学问题或实际问题如何设计出最佳的解决方案或模型。如,经营和开拓市场时,我们常常需要对市场进行一些基本的数字统计,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进行分析研究来驾驭和把握市场的实例也不少。这类问题的讲解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智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对提高学生的善于经营和开拓市场的能力大有益处。
通过这些使学生认识到只有齐心协力才能达到成功的彼岸。数学教学具有不仅使学生学知,学做;而且使学生学共同生活,学共同发展的目标任务。
低年级学生反思习惯培养论文学生反思小学生篇七
1、加强对数的概念的理解。
对数字特点的敏锐观察能力,是对口算中已知数字进行分解、分组、进而进行简便运算的前提。
我们在教学中首先要注意将数学与现实生活相联系。
还可以教孩子写数学日记,将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记录下来;。
也可以请家长带孩子出去购物的时候,多让孩子算一算需要多少钱。
让他们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通过观察了解数字的特点,自觉主动的通过口算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培养对口算的兴趣和持之以恒自觉坚持口算的好习惯。
2、理解算理,掌握巧算的方法。
口算能力的提高,有赖于学生对算理的理解,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大大提高口算的速度和准确性,并形成口算能力。
为此要重视加强学生对算理的理解。
例如:在20以内的加减法的口算中,学生要会正确运用数数法、接数法、凑十法、口诀法等。
在这里凑十法是小学低段比较常用的方法,所以,我首先要求孩子要会凑十,会熟练记忆哪两个或几个数能凑成十。
还要教会孩子一些巧算的方法,例如:口算中常用的凑整法、凑十法、分解法,以及熟记一些常见的数据等。
本学期,我担任三年级的数学教学任务,于是,我就在黑板报的一角写下了25×4=100125×8=1000,提醒孩子们能经常用它们作为口算的拐杖,有的时候还可以利用分解法将题目转换成有25×4=100125×8=1000的形式。
同时我留一个版面给孩子们,让他们将平时发现的巧算方法记下来,大家分享。
这样同时也培养了孩子口算的兴趣。
3、变换口算形式,激发口算兴趣,培养口算习惯。
口算能力的形成,要通过经常性的训练才能实现,且训练要多样化。
包括:分散集中结合练。
每堂课上安排练。
多种形式变换练。
例如:视算训练、听算训练、抢答口算、口算游戏、“对抗赛”、“接力赛”等等。
我一般在每堂计算课前5分钟进行视算训练,视算的内容尽量与本堂课的教学内容有关,例如:在学9加几的进位加之前,我有意视算能凑整十的和10加几的加法,为后面的凑十法做准备。
在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前,我有意的听算整十数乘一位数和一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
在练习课上开展抢答赛,接龙或对抗比赛。
用孩子喜爱的计算游戏来提高他们大脑运算技能,从而提高孩子的速算技能。
低年级学生反思习惯培养论文学生反思小学生篇八
(福建省漳州市华安县湖林中心小学)。
对于数学语言的理解能力尚处在培养初期的二年级学生而言,培养他们认真读题特别重要。正确的审题能够保证正确、迅速地解题,所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建议审题时做到以下几点:
一、认真读题,看清题意。
做题时,首先学生应读懂题目要求,正确理解题意。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注意培养学生读题、理解题的能力,明确题目中究竟要我们做什么、怎么做,然后再进行计算。因此,我们应该要求小学生做到以下几点:
1.养成指读的习惯。
读题必须认真、仔细。通过读题来理解题意,掌握题中讲的是一件什么事?经过怎样?结果如何?通过读题弄清题中给了哪些条件?要求的问题是什么?实践证明学生不会做,往往缘于不理解题意。一旦了解题意,其数量关系也将明了。我们有的学生拿到题目立即写算式,出现的错误有:(1)没有弄清题意。(2)审题时漏看、错看已知条件和问题。(3)看不全题目中的条件。(4)找不到题中隐蔽条件等等。这些我们觉得都是使学生“解题无从下手”“解答出错”的原因。
2.养成边读边划的习惯。
基于年龄上的限制,学生的智力和理解能力还处于发展时期。小学生,尤其是中低年级小学生的理解能力相对较差,对于题目要求中的文字或题图中隐含的条件等都不能正确理解,造成原则性的错误。所以要求学生在读题目要求时划重点、作记号,标识出其中的一些重点词、字、句,对题意的理解有所帮助。
针对这种现象,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分三个步骤来训练学生熟读题目:
这就要求教师要对学生进行读题的指导,二年级的学生识字量不大,所以先要由教师对一些偏难的字进行注音,再进行范读、领读,要求学生在读题时像老师一样,把句子读连贯、读完整,把各种语气读出来,努力读出问题的情境;然后采取抽学生自己读、接着分组读、全班集体读等多种形式的读题训练。
单一、反复地读题难免会使学生觉得枯燥无味,所以,教师需要采用各种读法相间的方式来进行读题的训练,并让学生在读题的过程中进行相互评价,让他们感到读题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更重要的还要从思想上让学生认识到熟读题目的.重要性,时常出些“陷阱题”“刺激”学生,()以此培养学生熟读题目的自觉性。
二、发现题目中各条件的关系。
审题教学必须把学生对题目里的数学语言及生活常识的真正理解作为培养的重点,让学生理解应用题中每个字、词、句的意义。而读顺题目,就是要求学生在读熟的基础上仔细推敲题目里的数学语言,弄懂生活常识,理清前后句子之间的联系,理顺相关联的数量,分析条件与条件之间的联系、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进而学会寻找有效的条件,准确理解题意。如,求解\"小刚买了9枝钢笔,每枝6元钱,一共用了多少钱?先明白题意,发生了什么事呢?小刚去买钢笔提出的问题:一共要花多少钱?我们能够找出的已知条件是:(1)钢笔:9枝;(2)一枝钢笔6元,这样我们就理清了题意并找到了题目所给的条件。
三、结合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我们找到了已知条件和问题,明确了题目的要求,再结合所学的知识点来思考,9枝钢笔,每枝6元,那么,1枝就是一个6元,2枝就是2个6元,以此类推,9枝就是9个6元,这时我们就可以把加法转化为乘法:9个6就是9×6=,再来运用乘法口诀:六九五十四,得9×6=54(元),这样我们就把这个问题解决了。
总之,认真审题是正确解题的前提,有利于学生形成做事细心的品质。因此,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完成作业的基本方法,而且要帮助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进而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与办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陆云峰。小学低年级应用题教学初探[j].成才之路,2009(10)。
低年级学生反思习惯培养论文学生反思小学生篇九
1、起点要低。
一年级的学生,只有六、七岁,他们年龄小,依赖性强,动手能力差,没受过正规的教育训练。再加上现在大多是独生子女,长辈宠爱有加,大多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有的甚至刁钻任性。这时,教育切不可太心急。欲话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只有耐心,对学生所设定的目标要求起点低,教师学会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身处地地考虑学生的承受、掌握情况,学生才能踏踏实实、循序渐进,步步走好。也才能树立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自信心。如刚入学时,学生还不懂得怎么做作业,为了克服学生对做作业的畏难情绪,为以后养成良好作业习惯打下基础,我布置较少的作业;在课堂上留下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做作业;并只提两个小要求:做作业时一不讲话,二不玩,只要做到了,就是认真做作业的好孩子。要求低学生很容易就获得了满足感、成就感。这个要求做到了,再提新要求。这样为学习设置台阶,使其不断进步。
2、要求要细。
一年级学生,天真活泼,以形象思维为主,对抽象的'概念理解不够,也把握不好尺度。为此,教师对学生提出的习惯要求不能太空洞,太笼统,要细,要实,要学生一听就懂,知道做法,操作性强。如要求学生上课要专心听讲,那到底怎样做是专心听讲呢?我就编了一首儿歌“小眼睛看老师,小耳朵听老师,小小手举起来,不乱说,不乱动,不乱站,这样上课真正好”。有时学生上课开小差了,做小动作了,随便讲话等,教师一说儿歌前半句,学生马上接着说后半句,既是复习了上课听讲常规,又有效地提醒、督促了不守纪律的孩子。
3、检查要勤。
4、评价要快。
每个人都急于想知道自己通过努力所做的事会得到人们怎样的评价,一年级的学生更是如此。为了迎合学生的这种心理,在训练、检查过程中细心观察、记录典型情况。好的、进步的及时表扬。表扬方式多样,可以是一种赞许的微笑,一次亲昵的抚摸,一句由衷的赞养,敲一个表扬章,送一颗小红星,贴一张小照片等,可以是当众表扬,也可以是单独表扬;不好的、退步的及时提醒。提醒方式也很多:可以是自身示范,可以是谈心教育,可以是榜样学习,总之要以鼓励为主,激发学生的信心。
养成良好的习惯是要付出心力的,它不仅需要爱心、耐心,也需要理智、意志和智慧。为了孩子,让我们共同努力吧!
低年级学生反思习惯培养论文学生反思小学生篇十
实施课程改革以来,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重点。我们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讨,促进学生相互帮助,发展合作精神,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呢?这里笔者浅谈自己的几点认识。
一、对学生合理分工。
“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合作学习不是一种个人的学习行为,而是一种集体行为,这就需要学生有足够的团队意识。因此,合作学习要想成功开展,建立分工合作的意识是首要的。开学伊始,教师要进行好分组。分组要保证小组成员学习成绩相当,组员男女搭配相适当,内向外向性格协调。加强对组长的培训工作,让组长有协作的意识。要在具体的课堂事例中进行指导,例如《小壁虎借尾巴》这一课分角色朗读时,有的负责叙述部分,有的扮演小壁虎,有的扮演小鱼……这时就需要组长起到决策作用,决定谁来朗读什么角色,然后才能合作。
教师还要教育学生,学习小组是一个集体组织,气氛要民主、和谐,组员要相互谦让,组长要综合大家的意见选择适合的人来担当相应的角色,不能把时间浪费在争角色上。
二、培养学生学会遵守纪律。
“无规矩不成方圆。”没有良好的纪律,学生就无法很好的学习。这里所指的纪律约束并不是把学生管死,不给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活动的自由,而是通过一定的纪律要求,让学生在合作中活而不乱。
例如,学生分组讨论时,喜欢大声议论。笔者会及时走到这个小组面前,说:“你们表演得很投入,很好。但是声音太大了,影响别人学习了。其他同学会认为你们不考虑他人。可不可以小声点?”这样,学生会非常清楚地知道该怎样做。教师在与学生说话时,尽可能地放下架子,平等地与学生进行交谈,学生会很乐意接受改进意见。
三、培养学生学会独立思考。
低年级的学生不习惯、也不会主动思考,不知从何处想,更难于用语言表达。因此,笔者告诉学生:“想到什么就说什么,但是要思考好,思考清楚怎么说,即便说错了也没有关系。”久而久之,学生听到问题后,先有一段时间的思考再举手回答。另外,教师要采取措施促使学生思考。例如采用让学生当小老师的方法,激发学生思考的欲望,培养学生思考的习惯。
四、培养学生学会倾听。
刚开始分组时,教师反映学生差了。这是学生对新鲜事物的正常反应,教师要进行引导,让他们尽快适应。在刚分组时,课上经常会出现这种现象:当一个学生发言时,其他学生并没有认真听,而是一味地举手,不住地喊:“老师,我来,我来。”有的学生干脆一副“事不关已,高高挂起的模样”。这样就不能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因此,培养学生交流、倾听的习惯显得尤为重要。不仅要让学生肯听,更要让学生会听,能够听出别人说的重点,才能重视并接纳他人意见,达到优势互补、共同提高。面对这样的'问题,笔者首先告诉学生:“认真听别人发言,能够反映一个人的素质。大家都是懂礼貌的,又接受正规的学校教育,与没有上过学的孩子有本质的区别,我相信你们都能够认真倾听他人的发言。”
其次,笔者还告诉学生认真听他人发言,可以学习他人的优点,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笔者还采用“男士、女士”的称呼来评价学生,男士、女士这样的词语是对那些儒雅、大方、宽容、有耐心、互助互爱、尊重别人的人的尊称,要想得到这样的称呼,就要不大声说话,认真倾听。
五、培养学生学会交流。
4号是学习自制能力相对差的,需要组长小组长来帮助督促的。然后采用一帮一的形式,让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根据组内的共同意见训练3、4号学生回答。这样一来,一节课有更多学生发言了,改变了传统课堂的一家之言的情况。在一堂课上发展不同层面的学生,是教育工作者追求的重要目标。
六、对学生进行评价。
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的认可。笔者在分组时,采用了通过回答问题发奖票的方式,表现好、积极回答问题、积极讨论交流的,发绿色奖票一张。十张绿色奖票换取一张红色奖票;五张红色奖票换取喜报一张;五张喜报换取文雅学生、文雅小明星奖状。
小组内则用分数来反映小组表现情况,在黑板上记录好语文、数学、外语的组内得分,期中期末汇总起来,奖励班级中表现好的三个小组。这样一来,学生的进取心得到提升,把组内荣誉当成最要的事情,形成良性学习氛围。
合作学习看似简单,其实实施起来很费周折,小组合作学习的良好学习品质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要通过不断的指导、长期的熏陶。以上是笔者的粗浅看法,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低年级学生反思习惯培养论文学生反思小学生篇十一
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活动总结习惯是非常重要的。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深刻指出: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习惯和兴趣一样,都是最好的老师。有一位教育界人士说过,小学阶段,重要的不是知识的学习,而是学习习惯的培养,成绩忽好忽坏的孩子,往往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尤其是新入学的孩子,更应该重视学习习惯的培养,以利于为后继学习打好基础,为孩子的发展打好底色。习惯这么重要,因此我在接一年级的时候意识到必须注重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我主要从学生的以下七种学习习惯入手:
1、提前预习的习惯。由于学前教育不均衡,刚入学的孩子学习的起点参差不齐。帮助学习“暂时落后”的孩子迅速赶上去的最佳途径是预习。通过预习,不但可以缩短孩子在学习上的差距,使他在课堂上显得更自信,更有勇气,而且可以让孩子自己摸索出一条学习的路径,积累一些自学的方法。
2、及时复习的习惯。据研究证明,人的记忆分三个阶段: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上课时认真听课就是把知识从人的大脑中由瞬时记忆变成短时记忆,及时复习可以使知识从短时记忆转化为长时记忆。
3、主动识字的习惯。对大多数一年级孩子来说,学习的最大困难是识字,而大量、机械的识字不但枯燥乏味,还会使孩子失去学习语文的信心。多采用儿童诗识字、韵语识字、词串识字、阅读识字等途径,能为学生识字提供多样的语境,有利于激发孩子主动识字的愿望。心理学研究表明:复现形式越多越新,记忆的效果越好。
4、经常阅读的习惯。当孩子有阅读的愿望时,家长和老师要及时抓住这个时机,尽可能提供一些适合孩子阅读的材料,如儿歌、童谣、童话、故事及浅显的五言古诗,也可以是幼儿园已学歌曲的歌词、民歌、民谣和一些外国的优秀儿童作品、中国的《三字经》等。选文的篇幅宜短小、富有童趣,让“阅读”成为“悦读”。
5、口语交际的习惯。家长或老师在和孩子交流的过程中,要有“教育“的觉悟和意识,引导孩子用普通话交谈,说规范的语言,培养孩子准确把握语言的能力。
6、善于提问的习惯。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辅导孩子学习时,多启发鼓励孩子提出问题。对孩子的提问哪怕非常幼稚,也要给以鼓励,逐步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不能着急。
7、规范书写的习惯。尽管电脑日益普及,但硬笔书写仍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传递信息和知识的技能,写一手好字或者写一手规范的汉字仍是一个优秀人才应具备的素质之一。在帮助孩子养成认真写字的问题上,还要有书写意识,一方面强调写字姿势、握笔姿势;另一方面渗透一些必要的书写知识,如字的基本构成、间架结构、占格问题等。因为儿童容易受暗示的影响,所以书桌整理得越干净,越能静下心写好字,减少因分散注意力而造成的错字、别字、漏字等现象。
低年级学生反思习惯培养论文学生反思小学生篇十二
作为工作了二十多年班主任,我领略到了班主任艺术的内涵与境界,我也认识到在平时班主任工作的粗糙与不足。
一、工作没有规划,缺乏思考和创新。
我一向认为只要尽了力就是最好的,工作上兢兢业业,任劳任怨,虽然没有什么大的成就,却也很是心安理得。经过学习,我意识到自我的工作完全没有计划性,看似每件事都做完了,却一向是处于被动的状态,从来没有思考过自我应当做些什么,为什么这样做,有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
二、思想陈旧,包办现象较严重。
由于我一向担任低年级的教学工作,虽然是些小事,可我总担心学生太小做不好,只好每一天早早地到教室扫地、摆桌子、擦黑板。组织上课,放学后锁门,再加上备课、上课,一天下来,真是疲惫不堪。而学生也渐渐习以为常,就是眼前的小事他们也不会做,确实挺让人头疼。此刻我才真正的意识到:自我看似善意的举动却无意中剥夺了学生参与劳动、体验劳动的权利,让学生失去了锻炼的机会,这其实是害而不是爱。“在日常活动中,教师只要做好指导者,把做的权利还给学生。”看来教师仅有找到准确的职业定位,才能培养学生进取主动的劳动习惯和独立自主的生活本事。
三、忽视生活细节,缺少心灵引导。
作为教师,我的一言一行对孩子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在平时我却把大部分的精力放在了提高教学质量上,忽视了对学生内心的关注。
教师不但要教会学生有效地学习,更重要的是教学生学会幸福地生活,欢乐地做人。多给学生以笑脸,给学生以信任,为学生的成长创造一个宽松的心理环境。注重赏识教育,尊重学生、理解学生、激励学生,努力发现学生每一个细小的闪光点。用智慧点燃心灵,用关爱温暖生命,才能让学生学会自尊自爱,充分发挥潜力,智慧地学习,欢乐地生活。
我认为以后的班主任工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加强业务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态度决定高度,只要不断地学习就必须能做好班主任工作。我明白班主任的素质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进行修养与锻炼构成的。在这些案例中,就有着很多与我的工作中相同的情景。
比如,后进生、班规的制定、与家长沟通等,只是自我都没能那么科学地去处理,因而也就没有到达自我期望的效果。因为此刻的学生视野开阔、思路敏捷,遇到问题总是穷追不舍,教师想用简单的说教去敷衍学生,学生是不会买帐的,更何况此刻提倡新的教育理念,所以,班主任要想跟上时代的步伐,就必须努力学习,树立自身形象,塑造人格魅力,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尊敬。作为班主任,应当学会从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加强学习,才能更好地胜任工作。
二、班级管理要讲究艺术性。
班主任要学会巧妙的使用表扬和批评。对学生要多表扬少批评,要学会艺术的批评,才能使学生更快的成长提高。俗话说:“严师出高徒”,作为班主任既要在思想、学习、行为上严格要求学生,又要对学生付出真诚的爱心和真情的关心,在任何时候都要把严与慈结合起来。成功的经验中无不渗透着教师的爱,今后的工作中我应当尝试去做到严之有理,爱之有情。
低年级学生反思习惯培养论文学生反思小学生篇十三
我国在不同阶段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呈现出了不同的体育教学训练模式。从小学低年级就开始注重对小学生的体育锻炼,可以切实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让他们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从而为学生的综合发展以及不断成长奠定基础。
注重对小学低年级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实际上非常符合我国所提倡的终身体育人才培养目标以及素质教育人才培养方式。因为通过体育锻炼,小学生可以在学习之余,锻炼自己的身体,起到强身健体的目的。另外,在参与体育锻炼的过程中,小学生还可以不断放松自我,增强与他人的交流与交往,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由于初入校园,小学生对于一切事物都充满了好奇,通过体育锻炼,他们能形成对体育学科的兴趣,进而在未来的成长过程中拥有更加健全的人格以及更为强健的体魄。从长远角度来看,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是极具科学性以及客观性的,是符合科学、系统人才培养目标和方向的关键性举措。
(一)注重排队站队训练。
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必须先把握好小学生的生理以及心理特点。只有充分考量小学的身心特点,才能制定出符合小学低年级学生特点的体育锻炼培养方案。教师需要注重小学生排队站队这一环节,以此为契机,让学生形成快速、安静、整齐排队的能力与习惯。在体育课程开始之前,教师需要向学生问好,而学生也需要排好队伍向教师问好。之后,教师需要宣布课程规章制度,以及本堂课的教学要求和内容。在此期间,学生需要按照要求排好队伍,认真倾听教师的讲解。这样的训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站队效率,使他们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开展体育教学的关键。针对当前低年级学生的体育锻炼现状来看,教师需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体育锻炼兴趣。其一,可以选择榜样激励的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虽然涉世未深,可对于一些知名体育明星还是会有一些了解。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任务开始之前向学生介绍一些比较熟悉的体育明星,充分发挥这些明星的榜样作用,通过明星效应激发学生学习和锻炼的兴趣。其二,编制口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比如一些相对复杂的动作,小学生在记忆的时候很容易出现困难,这时编制朗朗上口、通俗易记的口诀,让学生一边读一边做,则可以帮助学生将动作和技巧记忆深刻,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很有帮助。其三,增加学生的自我锻炼机会,让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发挥。当前的教育教学制度要求教师时刻将学生置于主体地位,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给予学生足够的自我锻炼机会,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锻炼习惯。而学生在进行自主锻炼的过程中可以找到锻炼的方法,掌握更多的体育知识和技能。教师在其中的作用就是引导和监督,确保学生锻炼安全的同时,也为一些产生困惑的学生答疑解惑。其四,利用竞赛的形式进行体育课堂讲解。体育具有竞技性,小学体育教师在授课时可以尝试引入竞赛,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每一位学生的能力,使学生以最高涨的热情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另外,通过竞赛,学生还可以形成坚韧的性格品质,消除消极情绪,提升运动积极性。其五,开展一些有趣的体育运动项目,比如阳光足球、七彩跳绳以及花样排球。所谓阳光足球,就是按照阳光体育的原则,由教师带领学生进行足球运动。低年级小学生不具有太强的综合能力和身体素质,开展阳光足球这类项目符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能让更多的小学生参与到体育锻炼过程当中,起到了强身健体的目的和作用。
(三)注重对体育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完善。
在小学低年级的体育课程教学过程中,有许多资源可以被利用,体育教师要学会对这些资源进行整合与完善。其一,从学生角度分析,学生资源的整合有利于教师开展有效的分层教学。不同的学生在身体素质、智商智力以及综合能力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别,而且他们对于不同体育项目的喜爱程度也有一定的差异,这就需要教师进行分层教学。具体做法:教师需要先对不同学生的身心特点进行分析,然后让学生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比较能够接受的形式,参与到体育运动过程中,这样才能够最大程度地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热情。其二,教师还需要对教学方法进行整合。教师需要不断完善自身的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从教学过程、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培养等多个方面实现统一,以帮助学生掌握体育锻炼技巧,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全面成长。其三,教师要对学校所提供的物质资源进行整合。常见的用于进行体育课程讲解的物力资源包括基础运动场地、体育运动设施以及相应的器材。小学体育教师需要对这些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划分和利用,确保最大程度上发挥其作用。
三、结语。
体育锻炼习惯的培养,是小学生在接受素质教育过程中务必需要进行的一个环节。让小学生自幼形成体育锻炼习惯,有利于其形成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在之后的成长和学习过程中始终贯穿落实终身体育的锻炼目标。既是对小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更是对其心理状态、综合能力的改善,为小学生之后的成长与进步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参考文献:
[2]贺太江.小学低年级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对策探析[j].新课程学习:下,2013(7).
低年级学生反思习惯培养论文学生反思小学生篇十四
摘要:
语文教学是初中教学中的重点,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还要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和能力,让学生能够在以后的语文学习中做到轻松愉快的学习,高效率地完成学习任务。
关键词:
初中语文;自主学习;教学方法;课堂氛围语文教学向来是教学的重中之重,学好语文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文水平,还能够为其他学科的学习奠定基础,提供帮助。本文从初中生语文自主学习习惯入手,从改变初中语文的教学方法,改变初中语文的学习方法,营造和谐的语文课堂三个方面详细阐述了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创新初中语文的教学方法。
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改变以往陈旧单一的教学模式。根据新课程的要求,不能仅达到知识的传授就可以,还要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自己也可以实现更广阔的学习。创新教学方法,重点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于教学内容连兴趣都没有,就无从谈及学生能够很好的学习,自主学习的目标更难以实现。比如我们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让学生三到五个人一组,让学生在小组中自主阅读课文,然后小组讨论分析,分析文章的中心思想和表达感情,分析文章中的好词佳句和运用手法,分析文章中的语言表达,对文章中的重点难点进行重点讨论。这样学生在小组学习中,就会更愿意参与到课堂中来,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学生充分发挥其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其次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还要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指导学生逐步实现自主学习,才能够独立思考积极思考。比如我们可以教会学生每篇课文的学习都是有一定的思路方法。先进行预习,通过朗读课文明白作者写作的思路,还有文章的主要内容,通过的主要内容的了解,来总结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文章的中心思想,然后可以回答课后的练习题。一般所有文章学习的思路就是这样,我们还可以进行好词佳句的积累,通过积累,慢慢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这样通过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就能够让学生在以后学习的过程中使用这种方法来进行自主学习。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才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首先我们要培养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预习习惯,预习是学习的开始,学生如果再客气能够好好预习对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和效率有非常重要的帮助。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让学生养成自主预习习惯是非常有必要的,比如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先让学生对课文进行预习,我们可以告诉学生预习的方法,指导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可以先将文章中的生字词进行预习,然后朗读课文,将文章中的好词佳句精彩语段进行勾画,然后可以思考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和感情表达。这样学生在预习的时候就会自己思考,自己学习,在预习的过程中如果有疑难问题还可以留在课堂上向老师请教,或者是有目的的进行听讲,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同时,我们还要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习惯,培养学生敢于思考敢于创新的精神,锻炼学生的发散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比如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大胆的各抒己见,学生们还可以通过分小组的方式进行讨论然后发表自己的想法,这样就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勇于发言。再次我们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在语文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课下阅读也最能提高学生自主的能力,比如每天我们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课下阅读的作业,让学生通过阅读中外名著或者是其他作品,让学生学习其中的语言表达方式促进学生喜爱阅读,我还可以在阅读的过程中像学生布置一些积累的作业,有益学习本来就是一项长期坚持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通过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如果他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营造和谐的自主学习氛围。
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中,我们要特别注意课堂氛围的营造,要让学生在一个愉快健康的环境中学习,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提高自己学习的兴趣。教师在课堂上不能总是高高在上,要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在教学的过程中也要能够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要鼓励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同时要能够指导学生在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要积极帮学生去解决或者告诉学生解决的方法,要多多表扬学生,让学生感受自主学习的成就感和自豪感。
语文,由于其较强的应用性和实用性,也由于其在学科中的重要地位,我们在教学的过程总要能够改变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改变教学观念,让学生不仅能够在语文教学中学到知识,还能够学到学习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都能够自主学习自主提高,从而为其今后的生活和工作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低年级学生反思习惯培养论文学生反思小学生篇十五
想要提高语文成绩。必须要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下面就跟大家分享一下我总结的学习习惯。
首先积累的习惯: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聚沙成塔,就是靠得积累。对于语文学习尤其重要,正如有的历史系的教授对学生说,你如果能积累0张历史卡片,那么你将成为史学界的权威。所以,有四分之一(当然不是说四分之一的孩子研究历史)的孩子要好好准备了。
具体来说:
第一记,还要会记,掌握科学的记忆习惯。科学的记忆方式,无论是联想法,还是其他,记住一条,适合自己就是最好的,把记忆和时间联系起来,考试要在一定的时间内,其实生命的基本单位不是时间吗?一定把学习任务和时间联系起来,而且要及时复习,语文不是短时间能出成绩的,但是不要以为一次的好成绩,就忘乎所以。
第二爱读书的习惯。读中外名著或伟人传记,不要以为名著就是买来放在那里看封面的,而伟人传记,则体现了语文的人文性特点,旧时的说法文以载道是之。培养健全的人格,而且学生那个年龄可塑性大,伟人的感染力、教育力,学生与大师为伍、与伟人为伍的时候,很多教育尽在不言中,一旦形成习惯,学生会终生受益。看看那些在各行各业取得成就的人,读的书,或者受某一个人的影响,都是一些小事情。欲成大事,必先做好小事。
第三从应试来说,也有其现实意义吧。俗话说,手中有粮,心里不慌,可能对于今天没有挨过饿的孩子来说,是有点难理解了。看看高考的满分作文,多少在用旧的材料,所谓新瓶装老酒。
其次动手的习惯:
动什么手,写的习惯。平常就写写日记,有话则长,无话则短,通过日记可以看出一个学生很多方面的问题。不要以为大作家都了不起,其实还不是都写出来的,真正的文章不是比技巧,看看那些历史上的状元,留下了几篇让你记住的文章啊,可能在中小学的时候特别羡慕文章语言等方面的技巧,不要一味追求那个。
应试指导:可以写写带有哲理性的话语啊,这个对现在的学生很简单了,谁没有个思想啊,尤其是青春期的男生女生。以前叫“代沟“,现在叫“愤青”,其实这正是我们的“优点”啊,正如毛主席说的,恰同学少年。可不要贪玩啊,呵呵,狗尾续貂了。其次,固定的八股文章格式,相信你练练,也会熟能生巧的。
低年级学生反思习惯培养论文学生反思小学生篇十六
一、培养中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
听课这一语文教学活动,是学生接受新知识,学成新技能的最重要的学习环节。要提高听课效率,必须培养良好的听课习惯。良好的听课习惯表现在专心听讲,大胆质疑,并善于发表己见,积极联想,分析探究,用心听记。概括而言,就是养成听、思、议、记的好习惯。
(1)怎样才能促进学生重“听”呢?要促进课堂上学生重“听”,教师一定要努力改进教学方法,努力驾驭语言文字,运用优美的教学艺术增强课堂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粘住学生的心灵,注意引导学生思考,设疑释疑,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
(2)怎样才能促进学生深“思”呢?要引导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深刻地思考问题,语文教师一定要锐意采用新颖的教学方式,在传授语文基础知识的同时结合文采的感染,在分析文学形象的入微处结合人生哲理的分析,施教中议论最精辟的地方.应插入不离弦的轶闻小故事。这样加之以联想比较,启迪学生思考,认鼻调动课堂双边活动的情趣性和科学的积极性.课堂上注意设计富有启发性和针对性的问题,引发学生积极思索。
(3)如何激发课堂上学生善“议”呢?教师一定妥善于发扬民主,调动学生反馈语文学习信息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大胆发言,主动发问,对“出言尤规有章”的学生给予美的评价。营造在课堂上师生平等,相辅相成。活泼有序的学习氛囤,形成充满活力的课堂整体。形成一种祥和亲切,平易大方的师生关系,防止那些以各种借口变相打击学生积极性的紧张局面。
(4)如何诱导课堂上学生勤“记”呢?老师应精心设计课堂板书。板书应该提炼得少而精,醒目、科学、完整,使之能启发学生,为学生作笔记提供良好条件,从而培养出学生做笔记的兴趣和会作笔记的学习习惯。
孔子说过:“学而时习之”。中学生要按照自己的学习计划,自主地完成旧知识的重温工作。使知识在记忆里的痕迹得到强化,防止由于时间过久了,积累下来的知识痕迹逐渐消退。尤其是中学生兴趣广泛。自我控制力较弱,“见异思迁”的心理活动较强,记忆容易放松,所以,注意加强复习巩固旧知识的工作显得更为重要。根据心理学研究:记忆遗忘的速度先快后慢:理解记忆比机械记忆效果好;分布记忆比集中记忆效果好;“超额学习,报酬递减”等。教师应该勤于教育中学生养成及时复习的习惯。培养中学生有层次的自主的复习习惯,要求中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及时进行记忆复习,要求中学生在方式方法上懂得如何更换和更新,在复习的内容上增加新意,创新求实,避开简单的千篇一律的机械重复。为提高复习概率和效果,要把平时的复习、尝试、记忆、审美和阅读、背诵有机地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学习主动复习、自觉扮演求知角色的作用。
三、培养中学生语文学习的作业习惯。
为了巩固中学生所学过的语文知识,培养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认真组织复习所学的知识后,应完成一定的作业。这是教学的常规,这一常规的操作包括复习后理解课文的内涵,联系作业的目的要求,运用语文的基础技能,打开思路,表达正确的答案,按时、足量、优质地完成作业。语文作业的答案非常灵活而又极为严格,语文教师要正确和仔细地指导学生复习,训练、培养中学生良好的语文作业习惯。要使学生真正体验到“学而时习之”的愉悦,获得“温故而知新”的效果,首先老师要教给学生复习和作业的科学方法,并及时优质地检查、批改。其次针对不同的情况。善于就学生作业的现象进行“开源导流”。教师要抓住学生作业批改的机会,与学生交流,对作业一向优质的同学要热情地给他们“开源”,把他们引入无底的书源。让他们更深一层地去探索.使之认识到语文科的深造并不容易,要有“迎难而上”的准备;对作业较差的同学给予耐心的“导流”,把他导向广阔的学习环境,让他们主动玩墨练笔,使之感到入门并不太难,应大胆前行。
低年级学生反思习惯培养论文学生反思小学生篇十七
对于小学生来讲,写字习惯的养成比技能的传授更重要。因此,把培养学生良好书写习惯放在了写字教学最重要的位置上。但就我们 学校还存在一些迫切解决问题,如写字习惯差、字体不工整,卷面不干净等问题。
2、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
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艺术、美术等课中要加强写字教学”。我们认为:写字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更多的识字,更好地完成各科书面作业,写字教学可以陶冶学生情感、培养审美能力和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理解。既有利于写字技能的提高。
二.课题研究的现状
关注小学生书写习惯的培养,这是一个古老而永恒的话题。小学生书写习惯的培养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比如在实际教学与家庭教育中,普遍忽视、轻视写字教学,缺乏对学生写字方法与技巧的指导,忽视学生写字技能的训练,学生普遍都存在着写字习惯差,坐姿、执笔方法不正确,字迹潦草,行款不整齐,卷面不整洁,学生作业书写不规范等问题。在以上认识的基础上,我们课题组一致认为:写字作为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对学生终身发展、整体素质的提高都非常重要,是语文教学不容忽视的组成部分,必须加强研究,抓紧改进,为此,我校选定了本课题。
三、课题研究的目的、
1、通过对小学生进行正确的执笔方法和坐姿的培养,促使小学生“双姿”的正确养成。
逐步过渡到汉字的间架结构。一步步的引导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
3、通过正确的执、笔方法,让学生在书写的过程中养成想好再写,同时做到持之以恒的练习态度来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1、加强教师基本功训练。俗话说“打铁还须自身硬”,教师要想学生学好字,必须自身先练好字,课题组将对教师练字作出了相应的要求。
2、写字姿势正确。必须做到“三个一”(眼睛离纸平面一尺,胸口离桌边一拳,握笔的手指离笔尖一寸)、“八个字”(头正、身直、臂开、足平)。
3、锻炼写字技术。走好三步路(写好基本笔画,掌握间架结构;写好独体字;写好合体字)。念好四字诀(看、记、写、比)。闯过三道关(笔画、笔顺正确规范;字体、字形端正美观;作业、卷面确保整洁)。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和过程
﹙一﹚研究方法:
1、榜样学习法:在学生中树立“双姿”正确的学生为学生学习的榜样,让学生在榜样的带动下改正自己不正确的姿势,养成良好的习惯。
2、展览评比法:通过学生的作品展示,评比展开大面积的“双姿”习惯的养成。
(二)课题研究过程
1、专门练习。学校每周认真上好写字课,从运笔到间架结构都讲得生动、具体、明了,按照老师的讲解,学生用写字书认真练习,积少成多,日久见效。每学完一课生字以后,学生认真练习,每课必练。利用《小学生写字》进行描红、临帖,做到随课练,课课清,教师及时评价激励。
2、写字活动。学生的作业,不论是上交作业,还是练习本,不论是课堂作业还是家庭作业,都必须认真书写。各种评价激励措施的实施,不断增强学生写好字的愿望。
3、教师示范。教师自身有个好习惯,率先垂范,每天坚持练写粉笔字。平时,我们以身作则,备课时,对所教的生字先默背笔画位置,搭配比例与整体的字型结构,难写的字先认真练几遍;教学时,当堂示范板书,而批作业也注意写字姿势,握笔姿势,连批改的字迹也要规范、端正;个别辅导时,走到学生中去,握着学生的手写一写,让学生看一看,找找感觉,无形中就将自己投身于一面镜子前,教师的写字姿势规范了,写字水平提高了。学生呢,经常看到老师写字这个活生生的标本,潜移默化地受到了影响,激发了兴趣,培养了爱好。
4、展评激励。定期在学生中开展优秀作业、优秀书法作品评比展览活动,看谁进步快,以自我鼓励,不断进步。
5、探索模式。通过实践,我逐渐摸索、构建出 “导学观察—指导临写—示范纠错——拓展练习—点评激趣—梳理总结”六环节写字教学模式。
六.操作措施
(1)语文课上识写结合,对于生字,不仅要从字音、字形、字义上进行理解、把握,还要重视形体分析,指导如何写好字。
(2)抓所有学科作业的书写质量。要强化学生“提笔就是练字时”意识,养成学生良好书写习惯。
七、具体要求:
一年级:练习用铅笔写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执笔方法和写字姿势正确,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
二年级:继续练习用铅笔写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
《如何培养低年级小学生良好书写习惯》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71720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