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端午的教案(实用21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04 08:05:15
过端午的教案(实用21篇)
时间:2023-12-04 08:05:15     小编:QJ墨客

教案应具备一定的合理性、可操作性和可行性,为教学提供有力的支持。在编写教案时,教师要注意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和衔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如果您正在为教学设计犯愁,不妨看看以下的教案范文,或许会给您一些启示。

过端午的教案篇一

1、介绍端午节溯源,让学生认识到端午节最初的意义是中国人民为寻求保护而进行的盛大的对龙图腾的崇拜。从端午节代代相传的传承性,使学生认识到龙的图腾、龙的文化已深深的注入到了炎黄子孙的血脉中了。

2、学习和了解与端午节的有关传统民俗文化。让学生在学习、交流、感悟中认识到:端午节不仅与中国的传统农耕文化有着不解之缘,同时也体现了中国人的对龙的图腾的崇拜,寄托了人们对幸福和健康生活的追求。

3、组织学生搜集端午节相关资料,采集艾蒿实物,讲述自己所知所闻的端午习俗,以及参加包粽子活动等行为,锻炼学生搜集加工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动手能力。

4、通过本次活动,使学生认识到:现在端午节的赛龙舟、插艾蒿、吃粽子等活动已成为中国民俗文化的组成部分。端午节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民间节日,它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节日了,从深层次看,它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一种体现,成为联系中华民族的纽带。

(一)端午节与中国传统农耕文化的关系。

师:今天我们活动课的主题是感知端午节民俗文化。请大家看大屏幕,这是一首在大江南北传唱的民谣,请大家齐声朗读。

(大屏幕出示民谣: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片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

师:这首民谣反映的是中国哪个传统节日的习俗?

生:回答。

师:这个节日还有哪些别称?

生:这个端午节其实有很多名称,又被称为端阳节、重五节、天长节等。

师:这个节日是在什么时间?

生:回答。

师:具体的日子是在“农历五月初五”。

师:端午节与春节、中秋节合称为中国的三大传统节日。这三大传统节日都带有明显的农业文化特色,节日本身就反映出农业社会的生活规律:

春节————端午节————中秋节。

预祝丰收——?——庆祝丰收(大屏幕出示)。

师:你猜测一下:处在春节和中秋节之间的端午节又有何涵义呢?

生:回答。

师:人们最希望的是什么?

生:回答。

师:这时人们希望风调雨顺,使粮食有个好收成。所以端午节就是人们企盼风调雨顺、企盼丰收的节日。

春节————端午节————中秋节。

预祝丰收——企昐丰收——庆祝丰收(大屏幕出示。

生:龙!

师:在现实中有龙这种动物吗?

师:龙实际上是我们祖先创造幻想出来的。

师:在远古时代,人们对各种自然现象不能给予合理的解释的现象,如:天灾、人祸、生死都怀有难以名状的恐惧,所以他们就希望有一种伟大的力量能保护自己,所以,我们的祖先就幻想出了一个保护神——龙。

师:其实龙的形象来源于我们生活中的动物,你能说说来源于哪些动物吗?

生:

(屏显:龙及下列文字:它的角似鹿,头似骆,耳似牛,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尾似马。龙威力无比,“能幽能明,能吸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

师:在古人看来,龙能消灾降幅,是吉祥如意、国泰民安的象征;龙还能呼风唤雨,是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保证。所以人们对龙充满了无限的崇敬和热爱。为了表达这种敬意,我们的祖先每年都要举行一次盛大的祭拜龙的活动,祈求平安如意,风调雨顺。

在这一活动中,人们划龙舟,向水里投放装在竹筒中或包在树叶里的食物给龙神吃。人们怀着无比虔诚之心,祈求龙神对自己的生命给予充分的保障。

而这其实就是最初意义的端午节,即:进行盛大的对龙的祭拜活动。

师:平民百姓把龙当作自己的神灵,表示出极大的虔诚。而封建帝王也把龙当作自己的真身,自称是“真龙天子”,以提高自己的统治地位。他的生活中处处离不开龙,你能举例说明吗?生:回答。

生:回答。(人的属相中有龙的身影、绘画、书法、雕塑、服饰、建筑等)。

师:从这个发展历程中,我们可以看出:龙的形象、龙的文化,已经深深地注入到炎黄子孙的血脉中。中华海内外的儿女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那就是“龙的传人”。

师:在今天,我们听到的有关端午节的起源传说大多都和一个人有关,他是谁?生:回答。屈原。

生:回答。

师:完成这种串演传说的时代是春秋战国之后。我们学过的春秋战国时期的特点是什么?生:回答。

师:在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之间互相掠夺拼杀,使人们又惊讶的发现,摆在他们面前最强的敌人,不是自然,而是人类自身:人性的假、恶、丑,时时刻刻向真、善、美发出挑战。后来人们发现,即使在这样的年代,也有勇武的伍子胥,发愤的越王勾践,忠义的贤臣介子推,爱国的诗人屈原等,他们成为反思历史真善美的代表,他们又与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有着或多或少的牵连,因此人们便自然而然的把他们变成龙的圣典——端午节的新的纪念对象,这样就形成了因地而异的端午节的传说故事了。

师:但纪念屈原的端午节传说经时代的演变,流传最广,影响最大。曾有诗云:“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为什么这么说?首先我们要了解屈原。

生:一生讲关于屈原的故事。(一生古筝伴奏,大屏幕展示有关屈原的连续的画面)师:屈原曾作《橘颂》来自我表白。(大屏幕出示《橘颂》,配声)。

师:这反映了屈原一种什么样的思想?

生:回答。

师:通过《橘颂》屈原的爱国、忠于国家的思想表露无疑。他的生不能为国为民造福、不如壮烈地死地人生抉择和信念是非常可贵的。

师: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人们饱受战乱之苦,渴望社会安定,因而对这位古代卓越的诗人和政治家屈原非常的怀念,所以在当时五月初五端午节纪念屈原成为南北各地广大人民群众一致认同的说法。到了北宋,朝廷经常受到辽、西夏等国的侵扰,为了激发人们的爱国思想,北宋皇帝追封屈原为忠烈公,正式规定端午节为全国性的纪念日,自此后,端午节就成为缅怀伟大的爱国者屈原和驱瘟避邪防病卫生的综合性的盛大节日。

1953年,世界和平理事会把屈原定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世界各国都开展了纪念屈原的活动。而他家乡的人民更是怀念他,还修建了屈原祠来供奉他。(大屏幕展示图片)。

师:今年的端午节又要到了。你往年的端午节是怎样过的,都有哪些习俗?

生:介绍。

(一)插挂艾蒿。

师:关于端午节的习俗的.确很多,看,这教室黑板两边挂的是什么?这是咱同学亲自采集来的艾蒿。农历五月初五插艾蒿是端午节的习俗之一。(生传看)为什么在端午节那天要插挂艾蒿?在民间有一段美丽的传说。

生:简单讲述插挂艾蒿的传说。

生:交流。出示艾蒿的医用价值。

师:原来艾蒿的用途这么多。

师:与我们插艾蒿的习俗相仿,我国有些地区有挂菖蒲的习俗。但无论是插艾蒿还是挂菖蒲,都表达了中国人们对健康的渴望和追求。

(二)赛龙舟。

师:端午节还有一项重要的活动。是什么呢?

生:回答。

师:龙舟竞渡也是端午节最重要的习俗之一。现在大凡临江河湖海的地区,每年端午节都要举行龙舟竞渡活动。

师:赛龙舟现在已经成为了一个全民健身的活动。

(三)吃粽子。

师:提到过节,就不能不说到吃。端午节必须要吃的食品是什么?

生:粽子。

师:端午节为什么必须吃粽子?有哪位同学了解?

生:讲述端午节吃粽子的来历。

生:交流。

明天就是端午节了,咱们一起动手包粽子,把端午节的祝福送给你的父母、朋友。(大屏幕展示,教师示范,部分学生动手包粽子,部分学生系五色丝,配古筝)。

小结:

师:(大屏幕展示小结)现在端午节的赛龙舟、插艾蒿、吃粽子等活动已成为中国民俗文化的组成部分了,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之列。端午节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民间节日,它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节日了,从深层次看,它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一种体现,成为联系中华民族的纽带。年年岁岁,岁岁年年的端午节将良好的中华民族传统,慢慢地,一点一滴地注入中国人的血脉中。

过端午的教案篇二

一、活动目标:

1、知道端午节的日期,了解端午节的一些风俗和来历。

2、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初步的兴趣,对屈原产生祟敬之情。

二、活动准备:

1、请家长为孩子讲述端午节的有关风俗,如吃粽子、赛龙舟、挂香袋、带五彩线等,并收集有关的图片、资料。

2、粽子一串,香袋若干,五彩线若干。

3、准备有关端午节庆祝活动的录像。

三、活动过程:

1、交流经验。

提问:端午节是哪一天?这一天要吃什么?戴什么?进行哪些活动?借助图片和实物,在宽松的气氛中,师幼一起交流所获得的关于端午节风俗的经验,教师作适当补充。

提问:你们知道端正午节为什么会有这些风俗吗?(如果有幼儿知道,请该幼儿来讲述。教师补充)。

3、讲述屈原的故事,给幼儿讲述屈原的故事和吃粽子、赛龙舟的由来,激发幼儿对屈原的崇敬心情。

4、假如你是屈原,国君不接受劝告,你会怎么做?(教育幼儿珍惜生命,以积极的方式解决问题。)。

5、讲述其他风俗的由来。

6、观看有关端午节庆祝活动的录像,了解节日的民间庆祝习俗。

——包粽子活动。

活动目标:

1.进一步了解端午节有特别的食品——粽子,它是多种形状、多种口味的。

2、乐于参加包粽子、体验节日的快乐。活动准备:

包粽子的糯米、苇叶、绑粽子的绳、装米的盆(4个)。

活动过程:

一、主持人致开场辞:

淡淡棕叶香,浓浓世间情,根根丝线连,切切情意牵,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的节日——“端午节”,又称端阳节、五月节、端五、等等。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是相同的。端午节是我国有二千多年的旧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佩香囊,随着端午节脚步的临近,为了增进小朋友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兴趣,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习俗,从小培养孩子们的爱国主义情感,今天我们学前班的小朋友们和老师一起包粽子用自己的方式来庆祝这个美好的传统佳节。

二、在音乐声中小朋友在老师的指导下包粽子。

三、将包好的粽子交给伙房蒸煮。

四、品尝自己亲手包的粽子。

过端午的教案篇三

4、认读字宝宝:"龙舟、艾叶、粽子"

5、让幼儿知道节日的时间。

6、简单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其全称、日期和意义。

1、实物:扎好的艾叶与菖蒲,彩色丝线,香袋,咸蛋,粽子

2、图片: 赛龙舟,粽子,悬挂艾叶与菖蒲,彩色丝线,挂香囊,咸蛋,涂雄黄,字卡

导入: 播放背景音乐,师生律动出场--乘火车(进站)

一、开始部分

1、打招呼

2、手指游戏--《手指歌》

二、基础部分

1、谈话导入,展示粽子,引出故事

(2) 你们知不知道人们在什么节日里都要包粽子、吃粽子吗?(幼儿讨论后,教师揭示答案:五月五,端午节)

( 1 ) 农历五月五是什么节?

(2)你们知道端午节都有哪些习俗?

(3)为什么这个节日要吃粽子?

根据幼儿回答出示图片:赛龙舟、吃粽子、插艾叶等。

4、拓展延伸

(1)了解屈原的故事;(通过故事激发幼儿爱国情感)

幼儿边说边观看图片,说出来给幼儿展示相应的实物。(虚实结合,加深印象)教师小结:从端午节开始天气会越来越热,蚊子、虫子也越来越多,疾病容易流行。古时还没有发明灭蚊剂,但古代中国人非常聪明,爱动脑筋,利用艾草、菖蒲的特殊气味将它们挂在门框上,用以驱除蚊虫。五索象征五条龙,民间传说能降服鬼怪。

向幼儿介绍吃粽子、赛龙舟、挂香袋的含义:在屈原投江的日子里,人们把米装在竹筒里投入江中给他吃,后来人们怕蛟龙吃米,就用粽叶把米包起来,缠上蛟龙最怕的五彩线。还有一种传说:古代有位忧国忧民的诗人叫屈原,他不幸投江而死,人们为了纪念他,就设立了"端午节"。"吃粽子"本义是把粽子投进江河,让鱼蛟虾蟹吃饱了而不去伤害屈原的遗体;"赛龙舟"相传是为了捞救屈原;香包用红、黄、蓝、白、黑五彩丝线制作,里面装有芳香的药物,寓意是祛毒长命。

三、学习儿歌

1、欣赏儿歌

2、跟读儿歌

3、朗读儿歌(集体读、小组读、个别读)

4、认读字宝宝"龙舟、艾叶、粽子"

四、游戏部分--萝卜蹲教师出示图片,幼儿根据自己手上的字宝宝做出蹲下的动作

师:那就让我们用最热闹的方式来庆祝吧!

带领幼儿玩赛龙舟游戏走出活动室(通过游戏增进对端午节习俗的认识 )

五、活动效果与反思:

本次主题活动内容丰富有趣,活动效果好。

首先,幼儿的参与很积极认真,通过谈话"端午节的风俗和来历"、欣赏故事、玩游戏等一系列活动,使幼儿对端午节这个中国传统节日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同时也发展了动手能力,感受了节日的快乐气氛。

端午节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它有着独特的风俗,如:吃粽子、赛龙舟、挂香袋、系长命缕等庆祝活动。

这些活动都适合大班的幼儿来开展,既能锻炼和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又能增进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兴趣。同时,端午节又有着一个有名的来历,让幼儿了解"屈原"的故事,能激发他们初步的民族自豪感。

过端午的教案篇四

一、设计背景: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传统节日正是培育优秀民族文化的沃土,也是培养民族精神的有效途径。因此围绕“迎端午,缅故人,扬传统”这个话题,设计了“端午说由来、端午话习俗、端午讲故事、端午赛诗会、学生谈感受”等板块,让学生在活动中了解端午节的来历、习俗等,感受端午节的文化内涵,亲身体验我国传统佳节的独特魅力,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二、活动目标:

x.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和风俗习惯,同时锻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书籍、报刊、网络、他人经验等)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学习端午节文化,让学生了解传统节日, 向屈原学习,热爱祖国,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三、活动时间:

20x7年x月

四、活动前准备:

上网查阅资料、收集故事、多媒体课件等。

六、活动过程

【活动导入】

x.我国有很多传统节日,你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吗?

2.端午节的由来、习俗你们知道吗?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端午节去了解一下。

3.引出主题:“迎端午,缅故人,扬传统”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活动一】端午说由来

(一)端午节别称

x.端午节有哪些别称?

2.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很多,谁能告诉大家?(学生交流)

(二)端午讲故事

x.端午节是中国古老的传统节日,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关于

2.端午节故事传说很多,你们知道哪些与端午节有关的故事吗?

学生讲述端午节故事:《曹娥救父的故事》、《屈原投江》。

3.主持人小结。

【活动二】端午话习俗

(一)赛龙舟

x.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我国地广人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各地有着不同的习俗。你们知道端午节有哪些习俗吗?(学生自由交流)

2.你知道端午节最热闹的习俗是什么吗?(多媒体课件:赛龙舟)

3.端午节为什么要进行赛龙舟比赛?(学生交流)

(二)话粽子

x.除了赛龙舟,端午节的主要习俗就是品尝粽子。(学生介绍粽子的由来。)

2.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琳琅满目。(多媒体课件:粽子)

3.我国各地方的粽子还各有特色,请几个外地学生介绍他们家乡的粽子。 (由三名来自浙江、江西、山东学生介绍。)

4.主持人小结。

【活动三】端午赛诗会

x.屈原是一位爱国诗人,为了纪念他,所以有人把端午节还被称作“诗人节”。

2.请几位学生朗诵端午节的诗篇。

(x)《端午》唐 文秀

(2)《五月五日》梅尧臣

(x)《端午节的怀念》

3.主持人小结: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篇,已广泛深入人心,因此,在我国有关端午节民俗文化领域中,大家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

【活动四】谈感受,激发情感

x.今年端午节与往年有什么不同?你是怎么过的?

(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

2.快板:《民族精神代代传》

3.主持人总结:两千多年的岁月,这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能算短短的一瞬了,可是尽管大江东去,暮往朝来,诗人屈原的形象却依然留在人们心间。让我们世世传递端午节,代代都记住他,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爱国诗人——屈原。

【教师总结】

看了你们自己策划的主题班会,不仅是同学们,包括老师自己都对端午节加深了了解。我就以屈原《离骚》中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段话来结束今天的主题班会,也希望同学们用这段话来勉励自己,在二年级阶段最后一段时间里努力学习,以良好的状态进入社会实习。

过端午的教案篇五

1、通过分享交流,初步|知道端午节的传说以及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

2、与同伴互相交流包粽子,制作香囊,萌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3、体验中国民间节目韵味。

4、激发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交流的兴趣。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端午节是阴历五月五日,包粽子。

故事《端午节的传说》,粽子一个,长方形纸、彩色纸人手一份。

1、出示实物(粽子),引发幼儿兴趣。

3、引导幼儿了解端午节的传说。

4、引导幼儿了解端午节的习俗。

5、体验包粽子。

一、自己设计的问题太多,显得杂乱无章。

既然决定向幼儿提问,我就设计好了许多问题:比如“端午节有那些习俗?屈原是个怎样的人?他为什么要投江自杀呢?他投江后人们是怎么做的?后来为什么向江中投粽子?”设计这些问题时,我也考虑到了问题太多,但又想不出如何更好的设计。教学中我只注重了故事内容,想让幼儿理解故事的含义,却忽略了孩子们的年龄特点。现在想想,不如把问题简单化,让孩子们看着图片自己讨论她们的看法则更能引起孩子们对故事的兴趣。

二、课堂气氛不够活跃。

故事的内容有点深奥,幼儿在第一次听的时候就有点耐不住性子,更何况老师还设计了那么多的问题。请幼儿回答的时候,我发现幼儿举手发言的比平时上童话故事时要远远的少很多。明显,我的问题没有激起幼儿的兴趣。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如果幼儿对教学教学内容没有了兴趣,那么这就是老师的准备不足,也可以说是一堂失败的课程。在以后的类似教学活动中,我会多加注意。

过端午的教案篇六

1、了解民俗,感受乡土文化。

2、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联想、想象能力。

3、从中获得对人生的有益启示

精彩的场面描写。

详写和略写相结合。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知道我国三大传统节日是什么吧(春节、端午、仲秋)你知道端午节的来历吗?(生答)是的,有诗云:“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那端午节有什么习俗呢?(出示儿歌:艾叶香,香满堂;粽子香,香厨房,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看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师生齐读。可见,端午节习俗之多,场面之热烈。

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课文《端午日》,它的作者是沈从文。(出示课件:文字:沈从文及《边城》)

二、范读课文,注意读音、字词、停顿,初步感知课文感受一下“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的节日气氛和湘西一带的端午习俗。

(1—2名学生复述课文大意。)

三、本文比较多短小,不难理解,我们就采用分组讨论自主学习的方法。先自由朗读课文,再次感知,细细品味,标示疑点,困惑和不解的地方。边读边讨论,能在小组内解决的就解决,不能解决的过会儿在班内交流。

1、字词方面的不解。如“缓促”“调理”、“不拘”等。

2、“本文写的是端午节的竞赛,为什么还要写以前练习的事?”

(1)讨论侧面烘托的作用。

(2)再从文中找出有这样作用的句子。(3处)

3、以“便使人想起小说故事上梁红玉老颧河水战时擂鼓的种种情形”中“种种情形”不描述出来为切入点找出略写的句子。

(1)讨论详写和略写的处理。

(2)从文中再找类似的句子。

(3)在此完成“竞追鸭子”场面的简析,让学生想象并描述具体的场面,明确略写给人留有想象空间这一重要特点。

五、谈感受最深的场面

(一)人山人海的场地写得好。

(1)三个“莫不”的句子

(2)从文中找其它写人多的句子。

(二)重点赏析“赛龙舟”场面。

显示课件中本段文字。

1、动词的运用。学生谈动词对表现场面的作用,(课件显示动词)

(1)表现了不同人的不同动作。(课件显示不同竞赛人)

(2)、指导阅读带动词的句子,读出力度、读出气氛,纠正声音高低、短促,把动作突出出来。(生齐读)

2、拓展,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1)、假如你是一岸上的一名观众,你会怎么办做?有何感受?

(2)、假如你是船上的一名赛手,你希望是做什么的?

(师生明确道理:团结就是力量。)

3、精彩段落背诵

(1)介绍背诵方法:关键词语背诵法。(课件显示关键词)

(2)根椐课件显示的关键词背诵这一精彩场面。

七、课文延伸。出示“清明节的来历”片段来感受所体现的精神,引导学生热爱民俗文化。同学们可以课下收集一些民风民俗,从中了解一下异地风情,感受一下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你一定会受益非浅的。

过端午的教案篇七

(1)初步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和一些习俗。

(2)参与端午节活动,萌发对民族文化的兴趣。

(1)了解民俗民风。

(2)自制自玩龙舟。

粽子,做龙舟的材料,赛龙舟的录像或图片。

端午节对中班幼儿来说,比较陌生。本活动设计,让幼儿初步感知一些中华民俗文化,从而激发幼儿对民族文化的兴趣和情感,又因为中华民族的文化源远流长,而中班幼儿的认知特点具体直观形象,故本活动设计通过包粽子、吃粽子、做龙舟、赛龙舟等,使孩子有一些感性的认识,从而使幼儿爱祖华情感。

(1)老师讲屈原的故事。

(2)介绍端午节两项主要庆祝活动包粽子、划龙舟的意义。

b、包粽子、吃粽子。

(1)向幼儿介绍包粽子的材料,示范包法,幼儿用纸片折“粽子”。

(2)幼儿吃粽子,边吃边引导幼儿体会粽子的独特口味。

(3)知道粽子是中华的特色点心。

说明:此活动可在生活环节中进行。

c、制作龙舟。

(1)欣赏龙舟大赛的录像和图片,激起幼儿自制自玩的兴趣。

(2)制作龙舟。

将布围在用两根竹竿做成的船身上。贴上各种彩色纸条。

画一个龙头,制作龙的头饰。

d、划龙舟。

组织幼儿进行“龙舟大赛”。船头的幼儿头带龙的头饰,其余儿童排成一队坐在龙舟里,按锣鼓节拍作划船动作。也可两舟之间开展竞赛,哪队动作整齐哪队为胜。

e、延伸。

可以通过学唱《过端午》,画画《赛龙舟》来增强过端午节的感受。

一、教师出示幼儿用书中划龙舟的图片,引出活动主题。

教师出示图片:小朋友,你们知道图片上的人在干什么吗?什么节日人们会举行划龙舟比赛呢?(引导幼儿知道是端午节。)二、引导幼儿了解端午节的来历与习俗。

1、教师:你们知道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吗?

2、教师请幼儿说一说。

3、教师讲述《屈原的故事》,让幼儿了解端午节的由来。

4、教师:端午节为什么要划龙舟呢?教师讲述划龙舟的来历。

5、教师:你们知道端午节初了吃粽子、划龙舟之外,还有什么风格习惯吗?教师展示艾草图片,让幼儿初步了解艾草的原因。

2、他为什么要跳江自杀呢?

3、人们为什么要包粽子、吃包子和划龙舟呢?

教师小结:原来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我们华家古代的一位伟人,他的名字叫屈原,他是一位爱华主义诗人,一心为华家大事担忧,眼看着华家就要面临灾难却无法挽救,于是整天忧心忡忡,不久,这位怀才不遇的诗人就跳江自杀了!但是他的尸体一直都没有找到!他自杀的时候刚好快到五月初五了,人们就把五月初五定为端午节,在端午节要赛龙舟、吃粽子。赛龙舟是为了赶跑河里的鱼虾,怕他们吃掉屈原的尸体,在河里投包子、粽子喂饱鱼虾,也是怕他吃掉屈原的尸体!由此可见屈原他是一位多么受人尊重与爱戴的'人啊四、请幼儿说说自己过端午节的经历。

过端午的教案篇八

端午节对于中班的孩子来说,还是有些陌生的,孩子知道比较多的知识点都是围绕粽子展开的,对节日本身的来历可以说是一无所知,在以往的节日教育活动中,我们发现孩子们的节日意识都相对比较薄弱,知识量也比较小,通常老师采用的方式也是灌输式的,希望通过老师的说,能够让孩子了解节日,知道节日,但往往效果不佳,针对这种状况,我结合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开展相关的主题教学活动,让幼儿了解“屈原”的故事,激发他们初步的民族自豪感就显得尤为必要了。

1、知道端午节的日期,了解端午节的一些风俗和来历。

2、在观察、品尝中发现粽子的口味、形状是多种多样的,初步了解粽子的制作过程。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1、flash《屈原的故事》

2、幼儿收集的各种各样的粽子

3、录像:包粽子

活动重点:在观察、品尝中发现粽子的口味、形状是多种多样的

活动难点:知道端午节的一些风俗和来历

故事导入——展示介绍——品尝交流——包粽子

一、观看flash,听《屈原的故事》,了解端午节的来历。

1、提问:

端午节是几月几日?

人们过端午节纪念谁?

为什么要纪念屈原?

人们是用哪些方法来纪念屈原?

2、拓展交流:端午节还有哪些习俗?

二、展示、介绍“我收集的粽子”,了解包粽子所需要的材料

1、展示幼儿收集的粽子,了解粽子种类的多样。

提问:你带来的是什么粽子?

它是什么形状、什么口味的?

2、观看录像:包粽子,了解、认识包粽子所需要的材料。

提问:你知道包粽子需要哪些材料吗?

(根据幼儿所述,一一出示相应材料并加以认识。)

3、完整观看录像:包粽子

讨论:你看到人们是怎么包粽子的?

三、品尝粽子、交流粽子的口味等,体验过端午节的乐趣。

1、把你带来的粽子请好朋友尝一尝,看看你们的粽子有什么不一样?

四、延伸活动——包粽子

在近期的业务学习中,园长曾指出我们老师目前所存在的问题:缺乏时代性和时尚性,活动设计不能很好地贴近生活,自己好好想想,的确平时可能过分地依赖“学习”一书,把以往比较重视的节日教育等方面都抛之脑后了,有的时候也只是在晨谈活动中偶尔提起一下,以为孩子记住节日的名称和日期就行了,却不曾想到,就在这一次次不重视中,孩子丧失了无数获取知识,增强民族自豪感的机会。因此,趁端午节来临之际,赶快纠正自己之前的错误做法,设计并实施了这样一次端午节活动。

其实这样的活动不仅有利于孩子的发展,同时也是对老师的信息量和知识量提出了一定的挑战,只有当老师自己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才有可能不误人子弟,因此在本次活动前,我自己首先收集了一些关于端午节的资料,寻找到一些课件,希望通过这些资料,让孩子更好地获取到有关端午节的知识。整个活动,因为自己事先做的准备比较充分,因此对孩子的回应比较游刃有余,同时对孩子的一些疑惑也能解答地比较到位。

纵观整个活动,我觉得涵盖的知识量是比较大的,所以每一个点并没有挖得很深很透,对孩子来说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因此包粽子的环节最后我没有实施,把它当做之后的一个延伸活动来进行。

从孩子的表现来看,他们的兴趣很高,能够投入到活动中,通过这个活动,他们知道了屈原,了解了粽子的制作过程,这两个点是他们比较关注的,我想如果把这些环节设计成几个小活动,可能会更好,毕竟对于中班孩子来说,在一个活动中解决太多的问题是有很大难度的,这是我考虑不周的地方。

粽子、鸡蛋、艾蒿、荷包、五彩线、端午图片

1、谈话导入,引出端午的由来。

2、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环境的变化,谈谈端午的习俗。

(1)挂艾叶菖蒲:艾草和菖蒲中都含有一种叫芳香油的东西,可以用来杀虫防病虫害,它的香气可以起到净化环境、驱虫祛瘟的作用。

(2)赛龙舟:屈原投湖自杀的时候呢,有许多人划船去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可是却没有能够把屈原就上来,后来每年五月五日就用划龙舟来纪念这件事。

吃粽子:屈原死了之后,人们怕河里的鱼虾把他的尸体吃掉,就将糯米包在粽叶中,投到河里喂鱼。

(3)佩香包:端午节的时候小朋友们都要戴上香包,驱邪之意,香包里面放了很多想香料,闻起来香香的,香包有各种各样的形状和颜色,可以挂在脖子上,也可以带在手腕上,好看极了!

(4)五彩绳:在端午节人们编各种彩色的带子挂在手上,很好看又有吉祥的意思。

3、学习儿歌《五月五》。

老师: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关于端午节的儿歌——《五月五》。五月五,是端阳,插艾蒿,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

4、吃粽子

(1)观察粽子的外形和颜色。

老师:今天老师也为小朋友带来了很多的粽子,请你拿一个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你手里拿的粽子像什么?并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说一说。

小结:粽子的形状真有趣!

(2)认识粽叶。

老师:粽子的形状真有趣,我们来闻一闻,香吗?你们知道这阵清香,来自哪儿?是从粽子外面的这片叶子上散发出来的,它叫粽叶。

(3)幼儿品尝。

(4)幼儿讲述粽子的馅及它的味道。

小结:原来粽子的品种这么丰富啊!

请小朋友共同品尝端午食品。

过端午的教案篇九

了解端午节的传说及人们在节日中的习俗。

培养幼儿的言语表达力。

粽子、艾草、粽叶包粽子的图片

1、谈话导入。

提问:你们吃过粽子吗?吃过哪些味道的粽子?

(鲜肉粽子、咸肉粽子、红枣粽子、赤豆粽子、花生粽子……

你喜欢吃哪种粽子?

为什么在这段时间里人们都要包粽子、吃粽子?

(幼儿讨论后,教师可以向幼儿介绍端午节的传说)

2、说说端午节的古老故事。

提问:你们知道端午节还有哪些习俗?

(门前挂艾草菖蒲、赛龙船、)。

教师出示艾草、蒜头,了解它们的特征,讨论它们可能有的用途。

为什么在端午节时家家户户门前挂艾草?(幼儿讨论)

从端午节开始天气会越来越热,蚊子、虫子也越来越多,疾病容易流行。古时还没有发明灭蚊剂,但古代中国人非常聪明,爱动脑筋,利用艾草、蒜头的特殊气味将它们挂在门框上,用以驱除蚊虫。

(已下载好的在幼儿园桌面)

通过观看视频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龙舟赛你追我赶的精神。从而将龙舟赛与端午节的来历联系起来。

用废旧的广告布做龙舟,分两组举行,让小朋友直排蹲在广告龙舟布上,利用龙舟号子让小朋友同时往前跳,看谁先到指定处为赢。旨在培养小朋友的团结合作的精神。

桃儿红,杏儿黄,五月五日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粽儿香,包五粮,吃个粽子满嘴香。龙舟下河喜洋洋。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粽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悬钟馗像:钟馗捉鬼,是端午节习俗。在江淮地区,家家都悬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唐明皇开元,自骊山讲武回宫,疟疾大发,梦见二鬼,一大一小,小鬼穿大红无裆裤,偷杨贵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绕殿而跑。大鬼则穿蓝袍戴帽,捉住小鬼,挖掉其眼睛,一口吞下。明皇喝问,大鬼奏曰:臣姓钟馗,即武举不第,愿为陛下除妖魔,明皇醒后,疟疾痊愈,于是令画工吴道子,照梦中所见画成钟馗捉鬼之画像,通令天下于端午时,一律张贴,以驱邪魔。

挂艾叶菖蒲:在端午节,家家都以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称为艾人。将艾叶悬于堂中,剪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贴以艾叶,妇人争相佩戴,以僻邪驱瘴。用菖蒲作剑,插于门楣,有驱魔祛鬼之神效。

赛龙舟:当时楚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死去,于是有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是为龙舟竞渡之起源,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尸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清乾隆二十九年台湾开始有龙舟竞渡,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现在台湾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龙舟竞赛。香港有竞渡,近来英国人也有仿效我国人作法,组织鬼佬队,进行竞赛活动。

吃粽子:荆楚之人,在五月五日煮糯米饭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唯恐鱼吃掉,故用竹筒盛装糯米饭掷下,以后渐用粽叶包米代替竹筒。

饮雄黄酒:此种习俗,在长江流域地区的人家很盛行。

游百病:此种习俗,盛行于贵州地区的端午习俗。

佩香囊: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夺目。

过端午的教案篇十

我喜欢端午节,因为端午节可以吃粽子。拿起粽子闻一闻,一股清香扑鼻而来;拿起粽子仔细看,它穿着一件绿衣服,像个可爱的胖娃娃;拿起粽子咬一口,黏黏的、糯糯的,美味极了。

后来我知道人们过端午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我觉得我也要向他学习,爱自己的祖国。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过端午的教案篇十一

1.了解家乡端午节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深厚的民族情怀。

2.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感情,培养热爱祖国、热爱生活、正确对待生活的态度。

3.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和创造力,培养学生多渠道获取信息、处理和加工信息的能力,与人交往的能力、查阅资料的能力。

[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全方位收集有关“端午节”的资料,全面了解相关知识。 学生准备:收集有关资料,确定探究主题,组成活动小组,群体策划进行研究。

课前交流:

课件展示有关节日的图片,学生抢答。

(我们班的同学可真聪明,知识真丰富!)

[活动过程]

一、激趣导入

二、分组交流

1.前几天根据大家的兴趣与爱好我们自愿组成了四个小队,各个队都有自己的名字。请响亮地来报一下队名吧!

节日饮食队 节日故事队 节日习俗队 节日诗歌队

2.下面我们就在队长的带领下认真交流收集的相关资料,待会儿用你们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展示汇报自己的研究成果。

3.分组讨论交流,师参与其中。

学生有的在交流传说;有的在练习讲故事,有的在进行古诗配画,有的在包粽子……

三、汇报展示

有请队长带领你们的队员上台,他们汇报时其他小队可要注意听,比比哪个小队的发言最积极,听得最认真,我们将评选金星队!

(下面的顺序随着学生的活动而随机进行调整)

1.节日故事队

我们是故事队,我们主要研究了端午节的来历与传说。

(1)大家知道端午节跟谁有关吗?(屈原)

(2)我来为大家讲讲《屈原投江》的故事。

(3)我这儿还有一个传说呢!《纪念孝女曹娥》

(4)其他队还有补充的吗?

(5)听了这些故事,你们有什么感受?

(6)师小结:这些动人的传说,让我们感受到了屈原的爱国;曹娥的

孝敬;伍子胥的忠贞;那位大嫂的善良,每个故事都深深地感染着我们,谢谢故事队给我们带来的文化享受。

2.节日习俗队

我们是习俗队,我们主要研究了端午节的习俗。

(1)大家快看,习俗队给我们带来什么礼物啦!

配香囊:展示香囊,这是我跟妈妈学着制作的香包,你们知道这里面装的什么?(朱砂、雄黄、香药)

(2)插艾子:我通过上网、问我的奶奶知道了: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我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浊除腐,杀菌防病。

师:是呀,如今手足口病等流行病不断发生,我们一定讲究卫生,保证健康。

师追问: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吗?

(4)赛龙舟:賽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其实 ,“龙舟竞渡”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

(5)食粽子

(5)其他队还有补充吗?

(5)师小结:只要多观察、多问、多学,对我们传统的节日了解得更深入,更好地享受祖国的传统文化。

3.节日饮食队

我们饮食队,我们主要研究了端午节的粽子。

(1)我们先来给大家猜个谜语,看看哪个队反应最快?

三角四棱长,珍珠里面藏,要吃珍珠肉,解带细品尝。 (粽子)

(2)想知道这漂亮的粽子是怎么做成的吗?下面我就包一个给大家看一看。

学生边做边实物展示。师问:你是跟谁学的?(可见生活中有很多人都是我们的老师呀!就要快过端午节了,请不会的同学们也学着与家人包粽子,全家一起动手,乐就在不言中。)

(3)其实,粽子的种类可多啦让我们一起看看各种各样的粽子,饱饱眼福吧!

学生投影自己拍摄的图片:能说说是怎么收集到的?说清楚名称、里面的是什么?(莲子肉粽、板栗肉粽、枣粽;北方的粽子多以大枣、豆沙为馅,南方以肉馅为主。)

有的学生到超市进行了调查;还有的进行了拍照 ;有的采访了周围的人……

(4)听了饮食队的汇报,你们想对他们说点什么?

师总结:节日饮食队自编了谜语,还为我们讲述了包粽子的方法,还运用多种方法调查了粽子的种类,真是生活中的有心人。

过端午的教案篇十二

有益的学习经验:

1. 了解端午节的由来,敬重屈原。

2. 知道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了解有关节日的一些风俗活动。

2.准备:

有关端午节的录像片断:赛龙舟、吃粽子。实物粽子一串。

活动与指导:

1.出示一串粽子,寻问幼儿这是什么吃食?你吃过吗?是什么节日吃的?要过什么节了?引起幼儿渴望了解的兴趣。

2.老师讲粽子的由来和屈原的故事。

3.请幼儿观看录像片断:包粽子、划龙舟、了解节日的民间庆祝活动。

4.请幼儿品尝粽子。

过端午的教案篇十三

1、运用揉、搓、捏、切的方法制作龙舟并能仔细刻画细节。

2、通过传统故事了解赛龙舟的由来,享受制作的乐趣。

通过传统故事了解赛龙舟的由来,运用揉、搓、捏的方法制作龙舟,享受制作的乐趣。

能用切、压的方法刻画出龙头、龙尾的细节。

物质准备:各色陶泥、图片ppt。

经验准备:会简单的搓、揉、捏技巧

谈话导入:小朋友们知道什么节日快到了么?(端午节)

端午节都干什么?(吃粽子、赛龙舟)

人们在端午节时为什么会赛龙舟?

讲故事,介绍赛龙舟的由来。

1、播放ppt,请幼儿观看龙舟的图片。

通过出示图片,帮助幼儿了解布龙舟的主要外形特征,为后期创作积累视觉经验。

2、幼儿讨论龙舟各部分的组成。

小结:龙的身体是小船,龙头是船头,龙尾是船尾。

3、图片定格在陶艺龙舟图,请幼儿观察。

师:那龙头、龙尾是什么样子的?它们像是什么形状变成的?

小结:龙头像是一个弯曲的圆柱体,龙尾像是两个三角形。

4、我们该怎样表现龙头上的嘴巴、龙须、龙角和龙尾呢?

小结:运用切的技能把圆柱体一端切开一部分变成嘴巴,拱起的部分切出小口变成大龙须,用其他泥搓成细长条变成小龙须和龙角。龙尾处捏出两个三角形,将其中一个切出龙尾花纹。

5、教师示范并讲解制作步骤。

6、幼儿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幼儿展示作品相互讲述故事。

过端午的教案篇十四

活动过程:

一、活动开始。

(通过谈话引出主题)

老师:小朋友们好!明天我们就要过节啦,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明天是什么节日吗?

(幼儿回答)

(幼儿回答)

老师:没有关系,我们现在看看老师给小朋友准备的一些图片,看看是怎么样划龙船。

(播放图片)

老师:好的,看完了图片现在我们回到这节课的主题吧,今天我们的区域活动也是跟船有关系哦,老师在各个区角都准备了一些材料。

数学区的小朋友可以通过点卡来买卖小船,或者给小兔子分一分小船,一定要数清楚数量哦!

(常规提醒)

老师:好的,那老师希望小朋友们能够自觉的使用进区卡,不要争抢,在自己的区角要耐心的跟小朋友们一起活动,不要闹哄哄的。

(幼儿自选区角,老师适时指导。)

三、活动结束。

收拾操作材料,展示个别效果比较好的幼儿作品,引导幼儿欣赏。

提出活动中存在的一些不足让幼儿学习好的榜样。

课后将幼儿作品展示在墙面上供幼儿和家长继续欣赏。

过端午的教案篇十五

1。情感目标:体验过端午节的快乐,萌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2。认识目标:知道端午节的由来及民间习俗。

3。能力目标:主动参与端午节活动,能与同伴交流分享有关端午节的经验。

1。经验准备:幼儿与家长共同进行有关端午节的调查及信息采集。

2。物质准备:艾草、粽子、香囊等物品,端午节来历的图片;赛龙舟视频等。

1。以视频导入,激发幼儿对端午节兴趣。

(1)引导幼儿观看赛龙舟视频。

(2)提问:你看到了什么?这是什么比赛?为什么要赛龙舟?

2。引导幼儿交流、讨论,了解端午节的由来。

(1)鼓励幼儿结合调查表及信息资料,以小组形式交流分享已获得的相关经验。

(2)提问:什么时间过端午节?端午节是怎么来的?

(3)教师结合图片,以故事形式与幼儿共同梳理、提升经验。

3。以多种形式帮助幼儿了解端午节的各种习俗。

(1)提问:端午节人们会做哪些事?

(2)引导幼儿结合艾草、粽子、香囊等物品,进一步了解端午节的各种习俗。

(3)鼓励幼儿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表现人们过端午节的习俗。

(4)梳理提升经验。

4。幼儿品尝并交流各种风味的粽子,感受和体验节日的快乐。

美工区:为大家准备制作粽子的材料,区域活动时可以尝试做粽子。

建构区:提供龙舟图片,鼓励大家搭建龙舟。

过端午的教案篇十六

端午节是我国最大的传统节日之一,有着丰富的民俗文化。《纲要》中指出:“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端午节》是一首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是儿歌,以浅显的语言表达了端午节的地方风俗习惯。本此次活动从引导幼儿回忆端午节习俗入手,帮助幼儿理解儿歌内容,感知端午节的民俗文化,引导幼儿大胆运用有节奏的朗诵,体验儿歌的韵律美。

1、了解端午节的来历以及地方风俗习惯。

2、学习儿歌,感受作品的语言节奏和韵律美。

3、尝试仿编儿歌,体验创作的快乐。

经验准备:了解端午节来历和习俗物质准备:教学课件。

1、谈话交流,回忆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

提问:端午节就要到了人们是怎样过端午节的?为什么要过端午节?

小结:每个节日都有各自各的习俗与传说,这些习俗和传说不仅代表了我们的文化,也流传下来许多的节庆活动,像现在端午节举行的包粽子、插艾蒿、挂香囊、龙舟比赛等。

2、结合教学课件欣赏诗歌,引导幼儿初步理解儿歌内容。

(1)组织幼儿交流倾听儿歌后的感受。提问:儿歌里说了什么?你的心情怎样?

(2)根据幼儿的回答,播放相应的课件,引导幼儿理解儿歌内容。

3、结合课件,帮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感受作品的语言节奏和韵律美。

小结:小朋友听的很仔细,听到了阳(yang)和囊(nang)很相似,老师发现儿歌里还有一些你们没有发现,现在我们一起再来听一听。

(2)引导幼儿和老师一起念读儿歌,重点念准以下发音:阳(yang)、囊(nang)、妆(zhuang)、香(xiang)。

提问:为什么这些音听起来很像?

小结:原来人们为了让儿歌更好听,让最后一个音都听起来很相似,这便是运用了押韵的方法。

(3)引导幼儿朗诵儿歌,感受作品的节奏感。

提问:第1段儿歌前两句有几个字?最后一句话有几个字?第2段、

第3段呢?这样朗诵起来有神们感觉?

小结:这首儿歌每一段第1、2句都是3个字,最后一句都是7个字。这样的儿歌朗诵起来既整齐又有有节奏感,给人美的享受。

4、引导幼儿有节奏的朗诵儿歌,体验儿歌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5、引导幼儿大胆想象,尝试仿编儿歌。

端午节还有哪些活动?我们一起把这些活动也编到儿歌里吧!鼓励幼儿用儿歌里的句式结构进行仿编活动,体验创作的快乐。

附儿歌。

端午节。

端午节,艳阳照,家家门上插艾蒿。

挂丝线,戴香包,娃娃乐得蹦又跳。

吃粽子,划龙船,纪念屈原永记牢。

过端午的教案篇十七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过默读课文,了解端午节的由来。

3、抓住文中的重点内容,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复述课文。

4、抓住屈原的言行、借助资料感受屈原的爱国情怀。

能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抓住屈原的言行、借助资料感受屈原的爱国情怀。

一、审题导入

同学们读到题目你想了解什么?(端午节到底是怎么来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

2、检查字词。

(1)重点指导:“爱戴”

(2)文中指谁受到“爱戴”,结合句子说说屈原为什么受到爱戴?

(3)“悲愤”近义词是什么?

3、默读课文,说说这篇文章讲了谁的什么事?

三、深入学习,理解感悟

过渡:哪几个自然段告诉我们端午节的由来?

1、轻声读3—6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屈原是个什么样的人,用书中的语句概括。(他忠诚爱国、很有才干)

2、默读3—6自然段,划出体现屈原忠诚爱国的句子读一读,把感受批注在书的边上。

3、指名读,“在他的辅佐下”一句。

(1)为什么强调“十分”这个词语?(突出人民对他的爱戴)

(2)播放屈原的一段影片,看了这段影片,你有什么感受?(屈原为国为民操劳,他很伟大屈原为国为民操劳,他很爱国)

(3)读出你对他的'赞扬。

4、对比词语读,体会屈原的爱国。

(为黎民的苦难而悲,为祖国的灭亡而悲,为自己报国无门而悲)

5、引入资料读,体会屈原的爱国

投影:屈原《离骚》中的两首,从中感受到什么?

6、对比句子读,感受人们对屈原的爱戴。

读读哪句话好,为什么?

四、通读全文,自己解疑

端午节的理来是什么?用自己的话说说。

1、抄词。

2、朗读课文。

一、巩固复习

1、读词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爱戴——辅佐——诬陷——流放——

二、指导练习复述课文内容

1、回顾全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小组合作填写。

(1)端午节的习俗有()()()()。

端午节是为纪念:(1)屈原为楚国()

(2)屈原为百姓()

(3)屈原()

屈原投江后,百姓们()、()、()

现在的端午节()

3、自由的依据题词的顺序,试着复述课文内容。

4、全班交流。

三、资料扩展

你还知道中国哪些传统节日的由来,讲给大家听。

以“中华传统节日”为主题制作一期手抄小报。

端午节的由来

屈原

人民悲痛

悲愤包粽子为国捐躯吃粽子、赛龙舟

过端午的教案篇十八

教师出示图片:小朋友,你们知道图片上的人在干什么吗?什么节日人们会举行划龙舟比赛呢?(引导幼儿知道是端午节。)

(2)引导幼儿了解端午节的来历与习俗

1.教师:你们知道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吗?

2.教师请幼儿说一说

3.教师讲述《屈原的故事》,让幼儿了解端午节的由来

4.教师:端午节为什么要划龙舟呢?教师讲述划龙舟的来历

6.带领幼儿学习简单的端午节儿歌。(儿歌:五月五,端午到,吃粽子,插艾草,划龙舟呀真热闹。)

(3)让幼儿完整听屈原的故事

1.故事中的'屈原是一位什么人呢?

2.他为什么要跳江自杀呢?

3.人们为什么要包粽子、吃包子和划龙舟呢?

原来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我们国家古代的一位伟人,他的名字叫屈原,他是一位爱国主义诗人,一心为国家大事担忧,眼看着国家就要面临灾难却无法挽救,于是整天忧心忡忡,不久,这位怀才不遇的诗人就跳江自杀了!但是他的尸体一直都没有找到!他自杀的时候刚好快到五月初五了,人们就把五月初五定为端午节,在端午节要赛龙舟、吃粽子。赛龙舟是为了赶跑河里的鱼虾,怕他们吃掉屈原的尸体,在河里投包子、粽子喂饱鱼虾,也是怕他吃掉屈原的尸体!由此可见屈原他是一位多么受人尊重与爱戴的人啊四、请幼儿说说自己过端午节的经历。

教师:马上就是端午节了,我们家里都已将开始包粽子了,你们包粽子要用到哪些工具呢?

这些包粽子的工具要作哪些准备呢?

每年的端午节我们都要包粽子和包子。包粽子要用粽叶和糯米,根据个人的口味,人们可以在糯米里面加上猪肉,做成咸粽子;也可以在糯米里面加上红枣,做成甜粽子!

过端午的教案篇十九

1.通过分享、交流,初步了解体验端午节的相关习俗,体验和集体共同过端午节的乐趣。

2.尝试动手制作端午节的相关物品:粽子、香包、五彩绳、彩蛋。

1.让幼儿收集有关端午节的各种资料。

2.有关制作的各种材料:

粽子——粽叶、糯米、线等。

香包——各种形状的布片、订书器、棉花、香水、干花。

彩蛋——煮熟的鸡蛋、颜料、水彩笔、蜡笔、油画棒。

五彩绳——各色缎带、绒线、绉纸。

3.有关的图片、艾草和菖蒲。

讲讲看看:

要求:交流幼儿收集的有关端午节的内容。

指导语:

1.(在门上悬挂艾草何菖蒲)知不知道今天我们班的门上挂的是什么呀?(菖蒲)那为什么要挂菖蒲呢?(因为端午节要到了,挂菖蒲是端午节的习俗)

2.那你们知不知道端午节还有哪些习俗呢?

(1)悬钟馗像:钟馗捉鬼,是端午节习俗。每家人将钟馗像悬挂在门上,可以镇宅驱邪,保佑一家平安.

(2)挂艾叶菖蒲:艾草和菖蒲中都含有一种叫芳香油的东西,可以用来杀虫防病虫害,它的香气可以起到净化环境、驱虫祛瘟的作用。

(3)赛龙舟:屈原投湖自杀的时候呢,有许多人划船去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可是却没有能够把屈原就上来,后来每年五月五日就用划龙舟来纪念这件事。

(4)吃粽子:屈原死了之后,人们怕河里的鱼虾把他的尸体吃掉,就将糯米包在粽叶中,投到河里喂鱼。

(5)饮雄黄酒:雄黄是一种矿物质,在端午节这天,人们把它放在米酒中制成雄黄酒,但是小朋友不能喝酒,就用手指沾雄黄酒在额头上写一个“王”字。

(6)佩香包:端午节的时候小朋友们都要戴上香包,香包里面放了很多想香料,闻起来香香的,香包有各种各样的形状和颜色,可以挂在脖子上,也可以带在手腕上,好看极了!

(7)五彩绳:在端午节人们编各种彩色的带子挂在手上,很好看又有吉祥的意思。

(8)竖鸡蛋、画彩蛋:人们说:“在端午节的时候,能将鸡蛋竖起来的人,这一年都会有好运气。

过端午的教案篇二十

1、让幼儿初步了解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并了解端午节的风俗和来历。

2、通过实践操作活动,感知粽子的形状和品种,鼓励幼儿与同伴进行交流和合作,培养幼儿创新意识。

3、愿意积极参加活动,感受节日的快乐。

4、知道节日时人们主要的庆祝活动。

1、故事录音。

2、各种形状的粽子,粽叶若干、米、皮筋、点心盘、毛巾等。

一、引出话题。

t:小朋友你们知道端午节吗?谁能告诉我端午节是什么时候?在这一天,我们会吃什么?(粽子)今天老师也为小朋友带来了很多的粽子,请你拿一个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你手里拿的粽子像什么?并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说一说。活动介绍:淡淡棕叶香,浓浓世间情,根根丝线连,切切情意牵,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的节日--"端午节",又称端阳节、五月节、端五、等等。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是相同的。端午节是我国有二千多年的旧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佩香囊。

小结:粽子的形状真有趣!

二、品尝粽子,并讲述。

1、认识粽叶。

t:粽子的形状真有趣,我们来闻一闻,香吗?你们知道这阵清香来自哪儿?是从粽子外面的这片叶子上散发出来的,它叫粽叶。

2、幼儿品尝。

3、幼儿讲述粽子的馅及它的味道。

小结:原来粽子的品种这么丰富啊!

三、请小宝宝们表演朗读端午节的儿歌。

(1):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

(2):五月五,是端午,背个竹篓入山谷;溪边百草香,最香是菖蒲。

(3)"棕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

(4)五月节,天气热,放下锄头歇一歇;山上清风爽,杨梅红出血。

端午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幼儿都知道端午节有特别的食品――粽子,它是多种形状、多种口味的。整堂活动中幼儿还是比较投入的。在屈原这个人物介绍这一方面还是需要再加强改进。让幼儿更容易接受并学习。

过端午的教案篇二十一

活动目标:

1、运用多种感官,感受粽子的特征,体验吃粽子的快乐。

2、知道吃粽子是端午节的一个习俗。

活动准备:每组桌子放上大小形状味道各不一样的粽子一盘,湿巾纸若干。

活动过程:

1、猜猜摸摸今天老师在桌子上的盘子里放了一样好吃的东西食品,猜猜看是什么?

——幼儿闻一闻是什么味道的,猜猜会是什么?

——哇,原来是是香香的粽子。

2、尝尝说说——好香的粽子,你吃过吗?什么味的?你们还想不想吃?

b、幼儿边吃粽子边随机问:你的粽子是什么形状的?吃的是什么味道的粽子?

c、吃完后提问与小结:

——我们吃到了各种味道的粽子,有的小朋友吃的是咸咸鲜鲜的肉粽,有的是甜甜的豆沙粽,有的是淡淡的白米粽、赤豆粽。

3、介绍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我们为什么要吃粽子?什么日子才会吃粽子呢?

——原来端午节大家都要吃粽子。

4、拓展游戏。

——qq粽子店环境创设:qq粽子店材料:qq粽子、各种可以做馅的图片玩法:幼儿剪下做馅的图片,贴在qq粽子上,送到粽子店,讲讲它的味道。

活动准备:

1、插艾草、划龙舟的`图片。

2、活动前请家长向幼儿介绍端午节的来历和包粽子的方法。

3、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教师出示图片:小朋友,你们知道图片上的人在干什么吗?什么节日人们会举行划龙舟比赛呢?(引导幼儿知道是端午节。)。

1、教师:你们知道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吗?

2、教师请幼儿说一说。

3、教师讲述《屈原的故事》,让幼儿了解端午节的由来。

4、教师:端午节为什么要划龙舟呢?教师讲述划龙舟的来历。

5、教师:你们知道端午节初了吃粽子、划龙舟之外,还有什么风格习惯吗?教师展示艾草图片,让幼儿初步了解艾草的原因。6、带领幼儿学习简单的端午节儿歌。(儿歌:五月五,端午到,吃粽子,插艾草,划龙舟呀真热闹。)。

1、故事中的屈原是一位什么人呢?

2、他为什么要跳江自杀呢?

3、人们为什么要包粽子、吃包子和划龙舟呢?

1、这些包粽子的工具要作哪些准备呢?

教师小结:每年的端午节我们都要包粽子和包子。包粽子要用粽叶和糯米,根据个人的口味,人们可以在糯米里面加上猪肉,做成咸粽子;也可以在糯米里面加上红枣,做成甜粽子!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7216959.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