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是将两个或多个事物进行对照,从而找出它们的异同和相似之处,以更好地理解它们。写总结时可以借鉴他人的经验和范文,但要加入自己的思考和观点,避免简单复制和机械套用。希望通过这些总结范文的分享,大家能够对总结的重要性和写作技巧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谁知盘中餐教学设计篇一
当我回想起来时,一阵甜蜜涌向心头。那不仅仅是我第一次收麦谷,还是第一次体会到“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句诗的意境......那年正午,我坐在树荫下,一边吃着雪糕,一边喝着汽水,要有多惬意就有多惬意。这时,我看见一大堆人,一人拿着一个镰刀,在那收割水稻。顿时,我眼睛放光,心想:哇,割水稻看起来很好玩!我待会儿也要去玩玩!说着,我把雪糕一咬,汽水一喝,剩下扔了出去,我撒开腿,往稻田里跑。来到了稻田只见一片金黄色的海洋一根根稻子向我点头哈腰田野中处处洋溢着丰收的欢声笑语.割稻子需要用镰刀因为我力气小割稻子不够用,只好选择割草的镰刀。
我拿起镰刀,开始割,看到奶奶那娴熟的动作眨眼间割了许多稻子.我的嘴一下张大。心想:像我们这样经常生活城里的孩子这样,都不知道什么叫做“苦”,只有生活在那个时代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才能体会到什么叫“苦”,正在我感慨往千的.时候,我突然看到了,奶奶已经割了一多半的稻谷。我迅速戴上手套抓起了一根根金灿灿的稻子使出了吃奶的力气使劲割.一番努力过后抬头一看胜利朝着奶奶在招手.他们谈笑风生不慌不忙地朝终点走去.我也在埋头苦干热得满头大汗真是辛苦.
经过了这一次的劳动,我进一步明白了珍惜粮食的意义,没有农民伯伯辛苦劳动,就没有我们可以吃饱肚子的粮食。真是“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谁知盘中餐教学设计篇二
答案:
1.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能生巧)或(开卷有益)。
2.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天壤之别)或(为富不仁)。
3.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高瞻远瞩)。
成语解释:
熟能生巧:巧:技巧。熟练了;就能找到窍门。
开卷有益:开卷:打开书本;益:益处;收获。打开书来看;就会有收获。
天壤之别:天和地;一在极上;另一在极下;比喻差别极大。壤:地。
为富不仁:想发财致富的剥削者绝不会有好心肠。为富:想发财致富;不仁:没有好心肠。
高瞻远瞩:站得高;看得远。多形容目光远大。
来之不易:易:轻易、容易。形容获得成功或得到财物非常不容易。
谁知盘中餐教学设计篇三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粮食的生产过程和农民伯伯付出的辛勤劳动,了解农业生产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2、能力目标:通过指导学生调查,培养他们观察社会事物,获取信息的能力。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体会农民的辛苦,懂得要珍惜粮食,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粮食的生产过程和农民付出的艰辛,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教学难点:使学生意识到勤俭节约既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责任,增强节约粮食的意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任务卡、活动记录表、课本学习页。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认识作用。
今天我们来学习四年级品德下册的一节课——谁知盘中餐,请大家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板书:谁知盘中餐)齐读课题。出示百宝箱的图片,师: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百宝箱,一起来看看里面有什么宝贝吧!教师出示各种粮食的图片,学生集体认、说名称。
(学生回答)。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同学们了解得可真不少,(出示食品图片)粮食可以做成各种可口的饭菜,(出示产品图片)粮食还有很多用途,粮食真是宝贝!(出示书上两幅插图)课本上介绍了各种食物的营养作用,逐个介绍各种食物的营养作用。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各种食物带来的营养,而食物的来源主要是各种农产品。出示农产品图片,师:看,这么多的农产品,这节课我们就从中选择一种来研究。
二、学习新知,交流讨论。
师: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南方北方都有广泛种植,下面就让我们去看看水稻的生产过程吧!请大家拿出课本35、36页,先自己学习水稻的生长过程。
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完成资料卡,完成后学生交流,集体排序,再次熟悉水稻的生长过程.
教师出示水稻生长调查表,让学生从农民工作的时间(起早贪黑)、工作类型(任务繁重)以及室外温度(条件艰苦)进行交流,体会农民的辛苦。
三、体验感知,升华感情。
1、师:农民伯伯到底有多辛苦,我们来体验一下吧!体验插秧的'劳动环节,谈体会。
师:干农活又脏又累,农民伯伯长期劳动,天长日久,他们的手就磨成了这个样子.(出示农民伯伯的手的图片)。
讲述内容:这是一双农民伯伯的手。他们的手粗糙的像树皮,他们的手上长满了老茧,他们的手上到处是干农活留下的口子。为了我们的“盘中餐”他们付出多少劳动啊!
(出示农民伯伯日常劳作的图片,教师配乐讲述,加深学生的感受)讲述内容:当我们在屋里吹着空调凉快时,他们正在烈日炎炎下劳作,忍受着风吹雨打;当我们吃着美味佳肴时,谁想过这背后有多少他们的汗水啊!这真是“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啊!(板书:粒粒皆辛苦)。
2、把自己的手和农民伯伯的手(课件出示农民的手)做对比,说感受。(板书:珍惜)。
四、反对浪费,采取行动。
1、师:然而,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这样的现象(出示身边浪费现象的图片。)。
2、相信这些现象你并不陌生,在你自己身边,有没有看到过这的现象?
说说你自己身边看到的浪费现象。
3师:我们来算一笔账:
如果我们每人每天浪费一块馒头,。
我们全班(?)个同学每天浪费(?)块馒头;。
我们全校(??)个同学每天浪费(??)块馒头;。
全国约13.7亿人民每天浪费(??)块馒头;。
全国人民一年呢?
相信这个数字已经大的我们无法计算了!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浪费粮食的现象随处可见,有关方面调查,粮食在消费中的损失高达6.3%。据报载,北京一家垃圾回收单位,3个月就挑出垃圾馒头35吨,照此估算,我国每年将有383亿公斤成品粮白白浪费在食堂、饭店和亿万家庭中,真可谓“奢侈之费,胜于天灾”呀!
(通过算一算,和相关权威专家调查的数字,使学生真正认识到浪费是很严重的现象)。
(通过算一算,和相关权威专家调查的数字,使同学们谈谈感受。)。
4、师:面对这些人,这些现象,我们是时候采取行动了!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并制定可行性的活动方案去制止这些浪费现象吧。
(分小组制定可行性的活动方案去制止浪费现象。)。
5、汇报交流。
师:同学们的方案都很实用,真是一个个节粮小标兵!
五、提炼总结,带动节约。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不仅了解了农产品的重要性,也深刻体会到了盘中餐的来之不易,让我们共同携手,珍惜粮食,爱惜农民伯伯的劳动果食。在这里,让我们发出倡议:节约粮食,从我做起!从大家做起!
六、板书设计。
谁知盘中餐教学设计篇四
活动目标:
1.知道我们一日三餐的品种是多种多样的。
2.知道餐桌上丰富的食物来得都很不容易的,培养爱惜食物、不浪费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知道食物来之不易、爱惜食物、不浪费。
活动新授: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件演示:做成动画)。
由淘儿简介黄豆的用途。(用此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新授:
1、提问:昨晚同学们都吃的什么呀?看得出来我们的“日日盘中餐”的种类真是多种多样呀!(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以易于学生发表自己感受)。
2、出示书中的图,它们是用什么做的?怎样加工而成的,它叫什么呢?(为后面引出水稻做一个铺垫)。
3、这个同学们认识吗?(水稻图)你想了解大米的来历吗?(引出全课重点的内容,让其为目标服务)。
4、先来做个小小体验吧。(弯腰之式)汇报感受。(体验活动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们有亲身经历的机会,从而易于理解农民的辛苦)。
5、(录像)请你仔细观察这些人物的动作,看看会发现什么?这个动作就叫做插秧。那农民们在插秧的季节里要从早到晚做这个动作,你想他们会怎么样?(让学生认识到体验的目的,同时初步产生对农民的不易与辛苦)。
6、做个小游戏:你有勇气试试吗。(插秧动作)(调动课堂气氛,让学生自己说出亲身感受)。
7、再看一次录像,认真看看他们的脚(踩在更凉的水里,你想他们会怎么样呢?)(再次加深学生们对辛苦的理解)。
8、他们还要进行锄草、施肥、杀虫,你想想照顾庄稼地容易吗?(幻灯片出示,读时要用沉重的语气,为学生创设一种气氛)。
9、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是一张农民们人工收割水稻时的照片,请你学一学这个动作好吗?大片大片的庄稼他们都是这样收割的,你想一天下来,他们会怎么样?有一些地方可以机械收割了,我们一起看一看。(简介脱粒)下面这段录像请你仔细观察,看到了什么请说给大家听。(简介扬场)(模仿动作谈出感想,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在视觉方面再次加深感受,并对必要的概念做简要的解释)。
10、现在你再看到这碗大米饭,你想说些什么?(结合古诗)(学生们发自内心的表达能够揭示本课的教学目标,可运用古诗,相信学生们学过本课后再背这首诗的感受一定不同)。
11、结合学生日常生活实际照来照片,引发学生的深思。(身边事情引起学生的重视,学生的思维会活跃起来,积极思考)。
12、看谁是诚实的孩子,我想问一下,我们班有哪些同学几乎每天都剩饭?(对孩子是一次考验,同时也是对本班情况的一次把握,这时相信举手的同学已经不好意思了)。
13、看书上的图,提问:“妈妈,我不想吃了。”你有过这样的做法吗?相互交流一下。
(此延伸内容利用家庭资源,意图使学生主动参与活动,并在整个生活中能和周围人一起贯彻本课的教学目标)。
14、背诵古诗《悯农》了解古诗的内容意思。
15、儿歌表演《一粒米》,培养学生爱惜粮食的意识。
四、布置作业,组织课外活动。
任命学生为“家庭惜物督察”,负责监督检查家中浪费现象,让家长与儿童之间互相督促。
根据绝大多数学生生在城市,长在城市,又有比较富足的生活条件这样的特点,我在教学活动中设计了学生日常生活实际的回顾、观看水稻的来历录像以及利用静静的体验与快乐的活动相结合的方法,不断的让学生在看、说、想、动之中感悟到“粒粒皆辛苦”的道理,认识到盘中餐的多种多样,不同人是有不同的饮食习惯的。激发学生从内心发出真实情感,并以将课上内容进行延伸,使学生的誓言得以监督,还发挥了他们的主动参与性。
谁知盘中餐教学设计篇五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句诗句三岁小儿都知道,我小时候“呀呀”学语时,妈妈第一首教会我的诗句便是这一句。
这句诗句出自于唐朝诗人李绅写的《悯农》(锄禾日当午),全诗是: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整首诗的意思是:在炎热的夏天,中午的'时候,太阳高高地悬挂在空中,农民们在烈日的照射下,一手拿着锄头,一手擦着汗水,在田间给禾苗锄草、松土,汗水一滴一滴地落在了土地上。有谁知道自己坐在餐桌前,吃着那碗里香喷喷的米饭,粒粒都是农民用辛勤的汗水换来的。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一饭一粥当思来之不易。诗人李绅作为一个封建社会统治阶级的成员在这种思想下写出了《悯农》诗,表达了他对农民劳动的艰辛赋于了深切的同情与怜悯,同时劝导人们要珍惜粮食。他早早地就在呼吁人们要珍惜粮食,想想我们现在的生活条件是好了,生活在改变,好像去珍惜一粒米有点小题大做。现在,我们每一个人何时想过这些米饭是辛苦种来的呢?我看见大超市里的大米应有尽有,国内进口的,我想挑什么就挑什么。这袋米不好换那袋米,天天吃饭我吃不了就倒掉。这不是很正常吗?可妈妈和老师都教育我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要记住不以善小而不为。
在学校,老师问我们“节约中国”这四个字是什么意思?我认为现在我们人类深受资源缺乏给自己带来的不便。要想让我们生存的家园永远美丽,我们要学会珍惜,学会节约,因为我们后面还有很多的后辈,我们应该学习前人种树的精神,我们要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我们今天不认为倒掉一碗饭而可惜,可是富足毕竟有限,有多少贫困的地方到现在连吃饭都吃不饱。我深深地反省到我倒掉的那一碗饭,成年累月的话可以养活多少贫穷的儿童。我惭愧自己的行为,我想我们不应该只停留在只会背诵《悯农》这首诗上,当你在浪费时,请你牢牢记住: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谁知盘中餐教学设计篇六
1.悔恨交加,我食不甘味,睡不安寝啊。
2.害的小胖子这一整天都是心急如火,食不甘味。
3.到后来,她几乎到了食不甘味、夜不成寐的地步。
4.宫飞羽整个人已经瘦了一圈,这些天来宫飞羽一直食不甘味,寝不安席。
5.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
6.这道题我怎么也做不出来,搞得我寝不安席,食不甘味。
7.周生前为了国家大事,经常是寝不安席,食不甘味。
8.这个矛盾怎么也解决不了,搞得我真是寝不安席,食不甘味。
9.丈夫去世后,她昼思夜想,食不甘味,卧不安席,竟至一病不起。
10.创作欲望来临后,我简直是卧不安席,食不甘味,只有一吐为快。
11.这些天父亲的'病情越来越重,使得他卧不安席,食不甘味,心里非常着急。
12.听到妈妈生病住院的消息,我是食不甘味,卧不安席。
13.沉浸于爱的人,食不甘味,寝不安眠。
14.原本是纯正无邪的人,被搞得食不甘味,身心疲惫,心神不宁。
15.忽忽十余天,紫姬食不甘味,夜不安寝,玉肌消损,憔悴日著。
16.受命以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行权臣之事,鼎立新君。
17.然夙兴夜寐,寝不安席,食不甘味,目不视靡曼之色,耳不听钟鼓之音者,以不得事汉也。
18.本王食不甘味,寝不安席,瞻四郊处处潜伏着危险,仰云汉内心充满惭愧。
19.第二,因承受先帝伐贼之托,寝不安席,食不甘味,这种感情上的义务,使他罔顾客观是否可能,贸然行动,很大程度是在维护个人的威信和尊严,是不足为训的。
20.在战事逐步扩大后,周佛海“焦灼万分”,“食不甘味”,“瞻念前途,仍有不堪设想者”。
21.臣受命之诸葛亮诸葛亮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
谁知盘中餐教学设计篇七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一读起清代著名诗人郑燮的这首脍炙人口的诗句,大家必定会想到那些坚贞不屈的竹子吧?但是大家可知否?竹子还有什么让你意想不到的妙用呢?来!听我细细道来。
在一个艳阳高照的假日,我和小伙伴们兴高采烈地跟着身强力壮的爸爸来到老家后院的一片苍苍竹林里,我们仔细地搜寻着将要成为我们“装饭之碗”的竹子。突然,我的眼睛不知不觉地转移到了一根又粗壮又漂亮的竹子。“嗨,你们快来看啊!”我兴奋地叫了起来。“哇!”爸爸感叹道,“还是我的宝贝女儿眼睛尖!”说罢,他操起尖利的斧头,用尽吃奶的力气,猛地向那棵高高的竹子砍去。只听“啪”的一声,那一颗“无辜”的竹子就这样"一命呜呼”了。我和小伙伴们兴冲冲地扛着我们的“战利品”,哼着欢快的小曲快活地走回家了。
我们气喘吁吁地把那棵竹子轻轻地放在一块空地上,观看爸爸砍竹子。只见他一只脚踩在竹子上,另一只脚撑在地上,弓着背,卖力地举起锯子,用锋利的锯齿用力地来回锯着竹子,一颗颗竹屑就像一群调皮的小娃娃,你追我赶地跳到地上嬉戏。没花一会儿时间,竹子就被力大无比的爸爸锯成一节一节粗细不一,高度均匀的小碗口。然后细心的爸爸用力地握着“竹子的腰”,在石头上来回摩擦至光滑,以防竹子口割到我们的嘴。我们玩得正起劲,爸爸抹了一把额头上的汗,喊道:“嗨,你们一群小淘气,快来帮我淘米!等一下米淘好了,麻烦你们帮我洗一下香菇和肉,最好还要帮我切一下!”接到“命令”,我们争先恐后地跑到洗手池旁边,开始分起工来。表妹负责洗香菇和肉,我负责淘米,大表姐和二表姐负责切蘑菇和肉。我们一个个干得热火朝天,虽然电风扇一直在转,但每个人的额头上还是布满了汗珠,不一会儿我们就完工了。爸爸用勺子舀了一勺盐和味精,再用那粗糙的大手使劲搅拌,然后拿了几把大铁勺,让我们把米分别放进一个个“穿着绿色衣服的士兵”里面。原先我们还不晓得米煮后会膨胀,于是把每个竹筒都装得满满的,爸爸见状,打趣地说:“嘿,你们知道吗?米煮后会膨胀,你们装这么满的米是不是想让米溢得满锅啊?”我们面面相觑,紧接着大笑了起来,然后把每一个竹筒里的米都往外倒了一点。
接下来才是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大人们拿着竹筒,把它们整齐地放在锅中。现在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啦!只差烧火啦!我们几个小伙伴屁颠屁颠地跑到了小池塘边,捡了一堆干树枝,递给大人。过了一会儿,饭快煮熟了,那香味就像一个个小精灵,只往我的鼻孔里钻,我恨不得马上跑过去,把锅里的米饭都吃个精光。“饭熟了,你们几个小孩子快来吃!”我的外婆叫道。我们跑过去一看,嘿,那米饭真像一颗颗晶莹剔透的珍珠。此时我仿佛置身于棵棵竹子都装满竹筒饭的竹林,尽情地享受着“竹林大餐”。这时大表姐提醒我:“发什么呆呢?再不吃就没有了!”我这才从我的“幻想”中醒过来,赶紧抓起一筒,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哈哈,现在大家猜到了吗?我开头所说的就是那清香四溢的竹筒饭啦!
谁知盘中餐教学设计篇八
当我回想起来时,一阵甜蜜涌向心头。那不仅仅是我第一次收麦谷,还是第一次体会到“”这句诗的意境......那年正午,我坐在树荫下,一边吃着雪糕,一边喝着汽水,要有多惬意就有多惬意。这时,我看见一大堆人,一人拿着一个镰刀,在那收割水稻。顿时,我眼睛放光,心想:哇,割水稻看起来很好玩!我待会儿也要去玩玩!说着,我把雪糕一咬,汽水一喝,剩下扔了出去,我撒开腿,往稻田里跑。来到了稻田只见一片金黄色的海洋一根根稻子向我点头哈腰田野中处处洋溢着丰收的欢声笑语.割稻子需要用镰刀因为我力气小割稻子不够用,只好选择割草的镰刀。
我拿起镰刀,开始割,看到奶奶那娴熟的.动作眨眼间割了许多稻子.我的嘴一下张大。心想:像我们这样经常生活城里的孩子这样,都不知道什么叫做“苦”,只有生活在那个时代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才能体会到什么叫“苦”,正在我感慨往千的时候,我突然看到了,奶奶已经割了一多半的稻谷。我迅速戴上手套抓起了一根根金灿灿的稻子使出了吃奶的力气使劲割.一番努力过后抬头一看胜利朝着奶奶在招手.他们谈笑风生不慌不忙地朝终点走去.我也在埋头苦干热得满头大汗真是辛苦.
经过了这一次的劳动,我进一步明白了珍惜粮食的意义,没有农民伯伯辛苦劳动,就没有我们可以吃饱肚子的粮食。真是“”!
谁知盘中餐教学设计篇九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句诗句三岁小儿都知道,我小时候“呀呀”学语时,妈妈第一首教会我的诗句便是这一句。
这句诗句出自于唐朝诗人李绅写的《悯农》(锄禾日当午),全诗是: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整首诗的意思是:在炎热的夏天,中午的时候,太阳高高地悬挂在空中,农民们在烈日的照射下,一手拿着锄头,一手擦着汗水,在田间给禾苗锄草、松土,汗水一滴一滴地落在了土地上。有谁知道自己坐在餐桌前,吃着那碗里香喷喷的米饭,粒粒都是农民用辛勤的汗水换来的。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一饭一粥当思来之不易。诗人李绅作为一个封建社会统治阶级的成员在这种思想下写出了《悯农》诗,表达了他对农民劳动的艰辛赋于了深切的同情与怜悯,同时劝导人们要珍惜粮食。他早早地就在呼吁人们要珍惜粮食,想想我们现在的生活条件是好了,生活在改变,好像去珍惜一粒米有点小题大做。现在,我们每一个人何时想过这些米饭是辛苦种来的呢?我看见大超市里的大米应有尽有,国内进口的,我想挑什么就挑什么。这袋米不好换那袋米,天天吃饭我吃不了就倒掉。这不是很正常吗?可妈妈和老师都教育我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要记住不以善小而不为。
在学校,老师问我们“节约中国”这四个字是什么意思?我认为现在我们人类深受资源缺乏给自己带来的不便。要想让我们生存的家园永远美丽,我们要学会珍惜,学会节约,因为我们后面还有很多的后辈,我们应该学习前人种树的精神,我们要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我们今天不认为倒掉一碗饭而可惜,可是富足毕竟有限,有多少贫困的地方到现在连吃饭都吃不饱。我深深地反省到我倒掉的那一碗饭,成年累月的话可以养活多少贫穷的儿童。我惭愧自己的行为,我想我们不应该只停留在只会背诵《悯农》这首诗上,当你在浪费时,请你牢牢记住: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谁知盘中餐教学设计篇十
星期六的时候,爸爸果然把我带到了田里,我还时不时说些大话。爸爸拿着稻子说:“你先看我示范一遍再做。”说完爸爸就飞快地种了起来,没过一会儿就好了。我在一旁看得目瞪口呆。爸爸说:“轮到你了。”我也只能打肿脸充胖子,我拿着稻子学着爸爸的样子插。可我怎么做也做不好。最后,还是在爸爸的帮助下插完了第一根,看着还有这么多,我立马傻了。可没办法,答应别人的事就要做到。我只好硬着头皮继续插,好不容易把一根插好了,后面的一根又倒了,就这样一弄一倒,终于插到最后一根。可就在这时,原来的稻子全都东倒西歪了。最终,在日暮之时,我插完了最后一根。我当时是腰酸背疼,同时也体会到了农民伯伯的辛苦。
这次的切身体会让我真正明白了“粒粒皆辛苦”的意思。
谁知盘中餐教学设计篇十一
古人云:“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诗一直在我耳边回响。
依稀记得,我4岁时过年回老家,吃饭的时候,光顾着看电视,饭粒落在桌上一大片,碗里的饭也没有吃干净,姐姐不停地给我暗示,可4岁的小孩,哪能明白暗示呀!这时,爷爷朝我瞪圆了双眼,操着一口带有浓重乡下口音的嗓子,大喊:“把碗里的饭吃光了,把桌子的饭捡起来!”我不以为然,刚要推开碗被爷爷一手拉住,有力的巴掌“啪”地打在我的屁股上,我“哇”地一声就哭了。爷爷语气更重了,“快去把饭都吃光了!小小年纪就学会了浪费,长大还得了!”看着爷爷凶神恶煞的表情,我只好乖乖地把饭都吃光,此后的每一餐饭,我再也不敢留一粒米饭在碗里或桌上。而此时,爷爷总会欣慰地笑道:“这才是乖孩子嘛!”
后来,我发现爷爷特别节约,他不舍得浪费一粒粮食,即使人不能吃了,他们也会给牲口食用,决不践踏一粒用心血和汗水换来的粮食,吃完饭后,有一些米粒会粘在碗上,他就会和着水一起和下去。我总是不明白,却不得不跟着爷爷做,有一天,爸爸告诉我:爷爷小时候吃不饱,穿不暖,为了充饥,经常吃一些树皮、野菜,他深知粮食的`来之不易,所以才如此珍惜。回想一下自己,整天不愁吃,不愁喝,过着衣食无忧的日子,也许你只是轻轻地一挥手,一整碗饭就被毫不留情的送进了垃圾桶,也许就在那一瞬间,世界又多了上百、上千个因为饥饿而丢掉生命的人!那些看似平凡的稻米,你没有理由去浪费,它们中每一粒都来之不易,每一粒都值得珍惜!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节约是一种美德,节约不需要理由,只需从现在做起,我相信:人类的明天会更加美好,没有饥饿,每个人都幸福的生活。
谁知盘中餐教学设计篇十二
来自那农民伯伯的一滴滴汗水每一粒种子都是来之不易的。
然而,在生活中,却有很多人不珍惜粮食,吃自助餐时,不能吃那么多,偏要拿那么多。最后还不是浪费了。在家吃饭时,孩子挑食,不吃这个,不吃那个。最后还不是浪费了,这样的实例还有很多。
同学们,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从现在做起,珍惜粮食,反对浪费。共建美好和谐家园。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72188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