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是生活的动力,它给予我们追求的目标和方向。写总结时,我们可以参考相关的模板和范文,以及借鉴他人的写作经验和技巧。下文是一些从实际经验中总结出的有效方法和技巧。
卖豆腐学生篇一
今天因为期终考试考完了,我的爷爷为了让我放松一下,就趁春运高峰未到的时候,带我去杭州我叔叔家玩。中午吃饭时,我吃到一道非常好吃的菜,这道菜的名称叫:“油炸豆腐”。我问叔叔这道菜是怎么做的,叔叔说,这道菜是从楼下小饭馆买的。于是,吃完饭后,我软磨硬缠的.要求叔叔,带我去看看这道菜是怎么做的。(小学生作文)。
卖豆腐学生篇二
之前和妈妈聊天非常怀念以前上托管班时朱老师给我们做的蚝油豆腐和旱萝卜蒸饺,于是萌生了和妈妈学习制作蚝油豆腐的想法,说干就干,周末一早我和妈妈就去采买了。
制作蚝油豆腐需要准备很重要的两样东西那就是耗油和豆腐,我和妈妈一早来到市场,有一家阿姨自己制作的豆腐非常白嫩,她家每天早上都制作豆浆和豆腐,供不应求,早上豆腐就都卖完了,所以我们必须赶紧行动,买了一块豆腐。家里有耗油就不用再买了。其他辅料就是还要准备几瓣蒜,生抽和糖,青葱和花椒粒,下面我就接介绍一下如何制作蚝油豆腐。
首先第一步是将豆腐洗净,然后切成小方块状,然后准备一奶锅清水,里面滴点油,放点盐,将水烧热把豆腐煮一下,这样豆腐就不会散了,这是妈妈告诉我的小窍门,煮过之后捞出晾凉控水即可。第二步是将蒜瓣拍扁备用,也可以切碎都可以。第三步准备炒锅,开中火加热,妈妈说热锅凉油,等锅热了倒入植物油,约一汤勺即可,等到有热,感觉锅上面有热气,这时将蒜瓣和花椒粒数颗倒入锅内,这时需要翻炒,不然就会糊锅,翻炒到可以闻到蒜香就可以了,然后放入已经煮过的豆腐块,不停地翻炒,让豆腐块的每个面都接触到油,啊,等到每个面都变成金黄色,感觉每个豆腐面都变得硬一些就可以了,这时准备一个碗,倒入一饭勺的耗油,三饭勺的生抽,半饭勺糖,三饭勺的清水搅拌均匀之后倒入锅内,这时需要不停地翻炒,不然就会发出滋啦滋啦的声音,说明快要糊锅了,翻炒到让每个豆腐块都被调料搅匀,煮沸之后关火焖一下会就可以了。这时将青葱切碎或者香菜切碎都可以,等装盘的时候撒在上面,既美观又实用,色香味俱全,真的很美味。
卖豆腐学生篇三
今天,老师布置了一篇观察日记,放学后,我在家发现了两个发芽的土豆,就拿来用了。首先把土豆发芽的部分切下来,再拿出两个透明杯子,因为我想用两种方法养土豆,一种水养,一种土养。我先试了了土养,在杯子里装上一半的土,再把切好的土豆块放进去,再填上土,把芽露出来。然后再另一个杯子里倒少许的水,把土豆块放进去,最后把他们放到阳光充足的地方,等待他们生长。
10月13日星期二晴。
晚饭后,我去看了我的土豆,发现土培的已经长出2—3厘米的叶子,有一点点嫩绿,叶子上面还长了一些白色的毛毛。
水培的土豆却没有太大的变化,还是像昨天差不多,但是,小芽的下面长出了一些细小的根,短短的,白白的,就像一根根葱须。
10月15日星期四阴。
昨天我没有观察,今天我发现土培的根部也长出了长长的根须,而且已经延伸到杯子的底部了,上面的叶子长出了好几瓣,颜色也变深了。
水培的芽也长出了2—3厘米的嫩绿的小叶子,根须比之前又新长出了好几根,满满的生命力。
我希望,在我的关照下,小土豆芽会生长的越来越好。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卖豆腐学生篇四
8月19日上午,由京江晚报和市豆食制品厂联合举办的“豆腐西施”厨艺大赛在市豆食制品厂4楼摆开了擂台,来自全市的20名“豆腐西施”各显身手,一道道以“龙脑”豆腐为主料的美味佳肴令人垂涎欲滴。
参加本次“豆腐西施”厨艺大赛的20位选手除了一位是大学生,其他都是退休在家的家庭主妇。她们依靠几十年生活中积累的经验,做出了集创意、美味于一体的'佳肴,有“三鲜凉拌豆腐”、有“雪花白玉羹”、有“素烧面筋”,还有“银衣藏珍”等等,仅仅听这些名字,就让人回味无穷了。
最具特色的菜,是一位68岁的高奶奶制作的名为“五彩缤纷”的豆腐色拉。白白的豆腐、红红的枸杞、黄黄的玉米粒,还有好看的黑的、绿的各种美味,看上去真正是“五彩缤纷”。据高奶奶介绍,这道菜不但可口,而且还有清火、明目、养颜等功效,特别适合夏天食用。
豆腐是传统食品,枸杞也是传统的保健药材,让高奶奶加上了色拉调料,一道中西合璧的新菜产生了。
也许正是这种创造精神,使镇江市豆食制品厂经历50年风风雨雨,如今仍在焕发勃勃生机。
卖豆腐学生篇五
叔叔架不住我的磨功,在吃晚饭时,叔叔特意带我到小饭馆去点这道“油炸豆腐”。因为叔叔经常在这里点菜,跟老板很熟,所以能特许到后厨观看加工的工艺过程。
其实这道菜的加工工艺并不复杂,它使用一块500克左右的老豆腐,切成大约2公分左右的若干块,再放入预先调制好的水淀粉里(水淀粉要稍稠一些)上浆,然后放入油锅去炸,待炸至金黄色捞出装盘,然后再用稀水淀粉加入姜末、新鲜大蒜、辣酱或甜面酱及少量食盐打卤,浇在装盘的豆腐上即可。
卖豆腐学生篇六
经过这几次的投掷,我把家里搞得乱七八糟,发出各种噪声:有时飞机撞到吊灯,有时撞到玻璃,有时碰到大灯……虽然惹得妈妈非常来火,但是依然阻止不了我和爸爸的比赛。
爸爸也飞了十次,分数竟与我相同,不得已,我们又进行了加时赛。最后一次是我飞,这是关键的一飞。我突然想到可以把飞机的尾翼改装,原来的飞机在空中平飞,而改装后就和之前的不同了,我站定线后,轻松地投了出去,爸爸露出胜券在握的笑容。眼看就要扑到飞机了,飞机却忽然上升,从他头顶飞过去,爸爸身体往后仰,想把飞机抓住,可为时已晚。哇,我赢了!
有父母陪伴的暑假真有趣啊!
卖豆腐学生篇七
鲫鱼炖豆腐是我爸爸最拿手的菜了。
鲫鱼炖豆腐的味儿好,看相也好。淡黄色的油面子下,灰白色的鲫鱼浸在一乳一白色的汤里,雪白的豆腐、翠绿的葱花和蒜花散落其间,真是令人垂涎三尺。
鲫鱼炖豆腐的做法很简单:在锅内先把油烧热,然后把一条剖好洗净的.鲫鱼放进油里炸。等鱼炸至两面金黄的时候,加适量的汤再继续烧。等汤熟了变白了,就可以把切好的豆腐放进去了。盛汤的时候再撒上切好的葱花和蒜花。这样,一碗色、香、味俱全的鲫鱼炖豆腐就做好了。
吃鲫鱼炖豆腐时,我喜欢先咬一口豆腐,再喝一口鱼汤,然后再吃一些鱼肉。吃鲫鱼时,我还喜欢先把鱼泡泡从鱼肚子里夹出来吃掉,然后再吃其他部位。
有一次,由于我太心急,吃得太快,结果有一根鱼刺卡在我喉咙里,我弄了半天,又是喝醋,又是咽饭一团一的,好不容易才把鱼刺弄掉。真是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呀,看来以后吃鱼要小心了。
鲫鱼炖豆腐很有营养,我们要多吃。
卖豆腐学生篇八
今年过年,我们照例又来到了奶奶家,奶奶家在诸暨的乡村里。那里有个习俗,过年大家都要吃“西施豆腐”,豆腐寓意“多福”。果不其然,跟往年一样,奶奶又要做豆腐了。不一样的是今年她还邀请了我一起做咧!
今天一大早,我刚起床就看到奶奶提了一大桶泡了一整夜的黄豆,去邻居家磨生豆浆。可能去磨豆浆的人多吧,快中午了,奶奶才兴高采烈地回来,手里提了两大桶溢着像奶油一样的泡沫。
开始煮豆浆喽!奶奶让我和妈妈把灶头烧旺。随着火越烧越旺,锅上热气腾腾了,那令人激动的“咕噜咕噜”声终于传来了。我隐隐约约闻到了一股淡淡的清香。这时,奶奶打开了锅盖,一股诱人的豆香味扑鼻而来,玉脂般的豆浆在锅里翻腾着。接着,我帮奶奶一起把豆浆都舀到了一个大桶里。奶奶又拿出一小碗淡黄色透明的'盐卤,用一根竹筷小心翼翼地一滴一滴地滴在热豆浆里。我呢,就在一边慢慢地等待着。一分钟、两分钟、三分钟……大约半小时过去了。啊!豆浆像变魔术似的凝结成一小团一小团泡在豆浆水里,这可能就是豆腐花了吧。
过了一会儿,奶奶又拿来了一个竹篮,上面铺了一块纱布。接着,我们把豆腐花连浆一起舀到竹篮里。俗话说得好,“竹篮打水一场空”,半个小时后,豆浆水都沥光了,竹篮里的豆腐花也结成了一整块的鲜豆腐。“太好了!我们的豆腐做成功了!”我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
卖豆腐学生篇九
今天,我突发奇想,自己做一次豆腐。
首先,要准备好做豆腐的材料:黄豆、卤水或石膏。不料,我都不知道卤水是什么,连卤水都不知道是什么,正当我心急如焚的时候,爸爸便给我提了一个建议:问问卖豆腐的师傅是什么。我想:对啊,卖豆腐的师傅一定知道,我顺便向他要一点回来!到了菜市场,我问了问卤水是什么,卖豆腐的师傅似乎看出了什么,二话不说的把卤水给我,对我说:“就是卤水,你拿去用吧!”真的十分的感谢他。这样材料就齐了。
通过了这次做豆腐的亲身体验,我体会到了:农民伯伯的辛苦和科技的发达,我们一定要珍惜粮食,因为它包含的是人们的辛苦啊!
相关专题:尚无数据
卖豆腐学生篇十
在我们千金东北面不远,就是笔都善琏。今天下午,我们在老师带领下去参观善琏湖笔厂。来到善琏古镇,穿过几条街,我们就到了目的地。
来到笔厂门前,只见大门上方是我国著名书法家沙孟海先生题写的“善琏湖笔厂”五个大字。走进大门,里面的.庭院中铺着草坪,其中一块草坪中有一大一小两只山羊的塑像,原来这里就是全国“十大名笔”之一的“双羊牌”湖笔生产基地。该厂建于1956年,是最早生产湖笔的专业工厂,其产品“双羊牌”湖笔名扬四海,曾在全国首次毛笔质量评比中名列第一。
再往里走,我们参观了“传承馆”。一进大门,就看到一支如扫把大的超大湖笔,四周的橱窗里陈列着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湖笔,还有各种各样的制笔材料。更引人注目的是展出的名家书画,有国画大师李苦禅、黄胄,书法大家舒同、沙孟海等20多人的墨宝。
从传承馆走出,我们又到制笔车间亲眼目睹了湖笔的制作过程。在那里,我们看到,湖笔纯由手工制作,工艺十分复杂。一支湖笔从原料进口到出厂,一般需要经过择料、水盆、结头、装套、蒲墩、镶嵌、择笔、刻字等十二道大工序,其中又可细分为一百二十多道小工序。在众多工序中,以择料、水盆、结头、择笔四道工序要求最高,最为讲究。每一位工作人员都端坐在工作台前,一丝不苟地操作着。做一支湖笔真是太不容易了。
参观完了,大家都说真是长了不少见识。“不是善琏多巧匠,哪来湖颖笔中王”,作为湖州人,我们引以为豪。
卖豆腐学生篇十一
星期六,天气阴沉沉,不一会儿就下起了毛毛细雨。爸爸说:“你下楼去给家里买一块豆腐,今天我们吃火锅。”然后我就下楼来到菜市场,找到了卖豆腐的`地方,只见有一位阿姨站在豆腐摊前,对我和蔼地说:“小朋友,你要买点什么?”“我要买一块豆腐。”阿姨听了后拿起刀,手起刀落,切了一块豆腐,说:“豆腐3元钱。”我把爸爸给我的10元钱递给阿姨,阿姨给我找了8元钱,我告诉阿姨:“阿姨,您找错了,您找了8元钱,应该是7元钱,多给我找了1元钱。”阿姨笑呵呵的夸奖到:“你真是一个拾金不昧的好孩子。”我说:“谢谢阿姨夸奖。”阿姨又说:“小朋友,再见。”我说:“再见阿姨。”说完,我提着豆腐往回走,天空下着毛毛细雨,地面湿滑,我一不小心摔了一跤,豆腐滚落了,我也满脸委屈,坐在地上哭了起来。卖豆腐的阿姨赶紧跑过来,扶起我亲切地说:“小朋友,别哭了,阿姨再给你切一块豆腐。”我连声道谢,说:“谢谢阿姨。”我又把钱拿了出来想给阿姨,阿姨笑着说:“算了,算了,这块豆腐我不要你钱了。”没办法,我只好和阿姨挥手告别。
回到家,我把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诉了爸爸和妈妈,爸爸和妈妈都夸她是一个品德高尚的好阿姨。
卖豆腐学生篇十二
今天中午我爸爸接到小李老师打来的电话,我想肯定是说课外采风的事情,果然我盼望已久的课外采风活动又要开始了。
下午1:30,我和爸爸早早就来到学校门口等车,过了一会同学们就到齐了,大家都盼望着能早点出发。
2:00的时候,玉湖的车终于来了,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坐上车。一路上,大家都在聊豆腐是怎么做的,我想我们都吃过豆腐,但是只知道豆腐是用大豆来做的。
下车后,一个姓吴的叔叔先带我们参观石具公园,这个公园摆放着许许多多的石具,吴叔叔说这些石具就是过去用来磨豆浆做豆腐用的,同学们围着这些石具看了又看,我看见有一个像锅一样的石具,吴叔叔说以前的人把黄豆浸泡后就放进这里磨。
经过参观石具公园,我们都知道豆腐是先用黄豆浸泡,然后再放到石磨里磨成浆,磨成浆后放到锅里煮,并放进石膏凝固,最后把水份压掉就成豆腐了。
参观完石具公园后,我们来到了玉湖食品厂三楼生产车间。走进宽敞整洁的车间,我们看见工人先挑选出好的黄豆放进一个个不锈钢水盘里浸泡,然后再把浸泡好的黄豆倒进干净的豆池里过滤掉沙子和泥土,过滤干净后就放进机器里滚成浆,这些浆通过流水线高温杀毒后缓慢地流了出来,白花花的、热气腾腾的豆浆香喷喷的,我们看了都想喝上几口。
吴叔叔告诉我们,这些豆浆出来后直接流到二楼生产车间,这个车间主要做豆腐皮和“豆千张”,只见工人把豆浆冷却后,用两张干净的白布把豆浆夹在中间,再放进机器里把水份压掉,这样像白布一样的'豆腐皮就做好了,那“豆千张”也是这样做的,但要压两次,压出来的“豆千张”就像面巾纸一样薄,而且很有弹性,只见工人想拉布匹一样一张张地从机器里拉出来。
一楼车间主要做“油豆腐”和“水豆腐”,水豆腐就是我们经常吃的白豆腐,“油豆腐”就是用豆油炸出来的小豆腐,看见这些豆腐我们又想吃了,一位阿姨看见我们嘴馋的样子,就到车间里装了一袋给我们吃,我抓了一大把急忙塞嘴里,味道真香啊!
通过这次参观,我们终于懂得了豆腐是怎么做出来的,回来后我告诉妈妈以后都要买玉湖的豆腐吃,好吃而且干净。
卖豆腐学生篇十三
这世界上如果没有了豆腐那是不可想象的。
有空时我就回我师傅所在的道观随便转转,顺便吃一点午饭,我的师傅长着一副仙风道骨的模样,长得特别的消瘦,皮都贴在骨头上,脸上可以看出尖尖的骨头,他就是我的师傅――道号李宗清,他的特长不是什么念经做法而是烧得一手的好菜。他最拿手的菜应该就是豆腐。他做的豆腐口味很清淡,但是香味却在满屋子里飘。可能是庙里有规矩,做饭时要关着门,所以,我也无法见一眼他做饭时的样子。
可是这平常而又让人回味无穷的豆腐就完全把我折服了。这豆腐表面有一层用粗粮做的薄膜,黄黄的,夹起来既不易碎也不滑落,吃到嘴里不仅很柔软,而且还有一种沙沙的感觉,“咕嘟”一声,还没来得及细细品味,那豆腐便顺喉而下,给你的胃里增添一种从未有过却又似曾相识的温暖,豆腐滑进嘴里千万别嚼,直接让他滑进喉咙里,在喉咙里直接被压碎,那股豆香迅速会流到了口腔一时间感动得说不出话。
道长做的豆腐是一整块的,上面扎几个小孔,应该是让滋味更好的渗入。
道观因为是全真派,规矩繁杂严格,不允许吃肉,所以道长就经常编出很多的花样来,豆腐可以腌,炸,煎,煮,烤。渐渐地道长做的豆腐已经远近闻名了,我曾听长辈说过这样一句话,越是最普通的菜越不容易做,越能考验一个人的真功夫。一碗豆腐可能是几十年岁月的藏珍积厚,不是轻易的事。
我们之所以彷徨,之所以无方,并非全是景色或环境,而是我们尚未进入自己的'心灵。愈是躁动,我们愈需要沉潜,神色自若。
在我们所从事的行业里,如果我们能做到顶尖之境,许多不必要的烦恼也就化除了。
评语:经作者如此一描述顿时有种口若悬河之感,豆腐的鲜香滑润影响了胃觉的感受,读完此文深刻的体会到了没有豆腐的世界简直无法想象。但是如果作者能将品尝店豆腐后的感受描写出来更易夺人眼球。
卖豆腐学生篇十四
经营范围:河水豆花,嫩豆腐,油炸豆腐,豆腐相关小吃,小菜,等。
项目投资:5万人民币。
场地选择:xxxx。
项目概述:创办xx,将有利于各街坊邻居,吃豆腐方便。本豆腐原料来源于邻近农村,绿色无污染,非转基因食品。食用放心。造福于乡里邻居。
二、市场分析。
1.市场需求分析。
在本社区还未有豆腐店出现,尤其是绿色无污染的豆腐。决大部分顾客喜欢吃豆腐,尤其是成年男子。
豆腐的营养特点。
1、蛋白质的含量较高,且质量比粮食中的蛋白质好,与肉类的蛋白质接近。黄豆蛋白质含量约占40%左右(瘦猪肉含量16。4%,鸡蛋含量14。7%)。豆类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接近人体的需要,其组成比例类似动物蛋白质,其中谷类食物中较为缺乏的赖氨酸在豆类中含量较高,所以宜与谷类搭配食用,从而提高膳食中蛋白质的生理价值。
2、脂肪含量比较高,达15%-20%,其中以黄豆和黑豆的含量最高,常作为食用油脂的原料。豆油是最常用的烹调油之一。
3、零胆固醇。大豆是植物,所以不含胆固醇。蛋白质含量高价值好而胆固醇极少(甚至没有)的食物只有大豆一种。这也是大豆蛋白比肉类蛋白更有利于健康的原因之一。
4、含有丰富的钙,再加上加工过程中加入的凝固剂,大豆制品的钙含量非常突出,250克豆腐的钙含量和250毫升奶的钙含量相当。如果说奶和奶制品是食物补钙的第一选择的话,那么豆制品无疑就是第二。
5、含b族维生素,特别是维生素b2含量比较多。
6、富含磷、钠及钾等元素,是矿物质的良好来源。
从以上分析,豆腐店是这社区之必须。
2、市场竞争与前景。
目前,本社区还未出现此类豆腐店,前景光明。
三、成本预算。
1、薪资预算。
夫:250。
妻:2500。
服务员(小豆腐)2名:1200/1。
总成本:5150。
2、投资预算。
办理牌照。
简单装修10000。
营业设备(锅碗瓢盆等)1000。
宣传,资料(口碑相传)无。
3、经营成本预算。
每日采购原料200。
物品折旧50。
计划外开销50。
四、盈亏分析。
l、经营目标。
每日预计顾客200人,每人消费5-10元。
(2)主营业额目标:全年营业额:400000元。
2、投资收益预算。
主营业利润=年营业额一总成本税金。
总成本=5150*12+13000+300*30*12=74800+108000。
=182800。
卖豆腐学生篇十五
臭豆腐是我们长沙有名的特色小吃。说起它,我可是最爱吃了!平时妈妈买来臭豆腐,我就第一个动筷子,而且吃得摇头晃脑。虽然我喜欢吃,但是我从不知道它到底是怎么做的。今天,我和妈妈就专门去南门口看看臭豆腐的制作。
我们来到摊前,一位老爷爷正在专心致志地油炸臭豆腐。老爷爷从卤水中捞出来一块块方形的全身黑不溜秋的豆腐,放进滚烫的油锅里,不停地翻滚着,直到把豆腐的两面都炸焦为止。老爷爷把一片片的豆腐都钻了两个洞,涂上一层酱油或辣椒水,这样金灿灿、香喷喷的臭豆腐就诞生了!我连忙买了四片,我捧起碗,一阵阵诱人的气味扑鼻而来,我的口水都快掉下来了!我首先小心翼翼咬上一口,外黄内白,外酥内嫩,爽极了!我接着吃第二块,但嘴里还回味着刚刚吃的那块脆脆的,酥酥的,软软的,还有点辣。真是太好吃了!老爷爷告诉我,臭豆腐的制作工艺是十分讲究的,首先要用上乘的黄豆等制成豆腐坯,再经过加卤、发酵、油炸之后,才会有较好的色泽和味道,然后再配上精调的调料,就可以炸出味道鲜美的臭豆腐了。哦,原来是这样的!
臭豆腐虽然好吃,可就是不能一次吃多了!瞧,我只顾着吃得高兴,舌尖就已经起泡了!
卖豆腐学生篇十六
豆腐,软弱也:西施,美丽也.“豆腐西施”
何物哉?勿急勿急,让我来解释.我家有位“豆腐西施”who?本人也.我,有着虚弱的身子,这都“归功”于本人平时不锻炼身体,好睡懒觉.夏,秋两季暂且不谈,春,冬两季是我病情的多发期,尤其是换季的时候,我往往就会变成“豆腐”__就像一只病恹恹的猫在床上无可奈何地躺着,还会发出一声声凄惨的呻吟声.
这是“豆腐”那何为“西施”?且慢且慢,听我细细道来.
一听“”西施”二字.人人都会倾倒,惟独听到我家的`“豆腐西施”大家个个想逃跑(不想被传染).可见,“豆腐西施”是不好当的.空口无凭,还是举例说明为好.就说前几天我做“豆腐”的那些“艰苦日子”吧!本人不幸被感冒病毒所侵害,它们还外加赠送,何物?咳嗽也!陷我于水火热之中.不过,却有着一场精彩好戏______再现西施美貌.感冒的第二天,在照镜子时,本人发现,脸上忽而白了许多,皮肤显得更好了,洁白的脸上,嘴巴虽然大,但却被红色所占领.虽然精神差了许多,但是很像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只是体重有点不符罢了.待感冒的第四天,我去称体重,发现自己轻了两斤!生病,变美,外加减肥,不错不错.这就是那场“豆腐西施”的好戏,堪称“风花雪月”啊!
卖豆腐学生篇十七
在我们家楼下,每天只要一到上午九点左右就能听到一阵十分熟悉而有风趣的吆喝声“卖豆腐啦!厂价直销,绝不含防腐剂的新鲜豆腐,大家快来买呀!”每到这时,我就有一种十分想见这位大爷的冲劲。更想品尝这位大爷做的豆腐是否和他说的一样味道鲜美,营养丰富。
今天和往常一样,大爷照例在楼下叫卖着。这时,爸爸好像看透了我的心事一样,大声对我说:“杰杰,下去买两元钱豆腐,今天中午我们吃豆腐。”我接过钱后,如箭一般冲下楼,一边跑一边大喊着:“等一下我要买豆腐。”这时,老大爷听到了我的喊声,把自行车停了下来。
只见,站在我面前的大爷,他高高的个子、方脸、粗眉毛,长年的风吹日晒,使他的脸又黑又瘦。布满了一道道深深的皱纹,手也被晒得黑黝黝,并布满了一条条暴突的青筋。
我一边买豆腐,一边忍不住和大爷交谈起来。交谈中我得知,其实大爷的年纪并不大,也就四十多岁而已。由于家住城郊,而且在供养两个上大学的子女,每年的支出很大很大。所以,不得已在农闲的时候,凭借祖传的.技艺做豆腐出来卖。每天,天不亮就必须起来,磨豆浆,做豆腐。直到七八点的时候,才把做好的豆腐用自行车驮好,走街穿巷地叫卖。上午卖完豆腐回家,下午就不再出来,而且在家里顶着烈日干农活。虽说每天十分的辛苦,可是大爷却一点不觉得很苦。我不禁觉得十分奇怪,为什么如此辛苦的大爷,他怎么会觉得不累呢?大爷笑着对我说:“小朋友,你回家去问你的父母吧!看看他们怎么回答你。”
我拿着豆腐回家,一边走,一边想。突然,我明白了大爷不苦的原因:原来,天下所有父母,为了儿女,不辞劳苦,劳动工作。在他们的心里,只有儿女们过得很好,有出息。就算再苦、再累,他们也不会有丝毫的怨言。这就是人世间最伟大的爱,最无私的爱。
卖豆腐学生篇十八
“卖豆腐啦!卖豆腐啦!一块钱一斤,老人吃了延年益寿,小孩吃了长身体、、、、、、”
早上,我还躺在床上,就听到这熟悉而响亮的叫卖声,买豆腐的是王家庄的王大爷,因为他脸上长满了一个个豆大的麻子,所以人们都叫他“王子”。奇怪,大家这样叫他,他却一点儿也不生气,总是乐呵呵地笑着答应着。
妈妈给我二元钱,叫我去买豆腐。我从床上一骨碌爬起来,拿着钱和一个盆子飞快地跑出去了。
你有钱怎么了,我的豆腐就不卖给你这种人。”这胖妇女似乎听懂了什么,挤出人群,撅着嘴走了、、、、、、终于轮到我了,我递给“王子”二元钱,说:“老爷爷,我买豆腐。”“是全家人吃的吗?”“嗯!”“好,全家人吃,公平事,二元钱两斤豆腐。”他一边说一边麻利地称豆腐。
你瞧,这就是善良的买豆腐的“王子”。
来源:和桥小学六(5)班作者:王馨怡。
卖豆腐学生篇十九
胡老师还在滔滔不绝地讲着“空气也要占据空间”这个实验作文的写法。好不容易把语文家作、数学家作、英语家作“哗哗哗哗”,使足了浑身的解数抄好了,耳边就不断地响起胡老师的声音。“有的人只写到发现两个杯子的不同之处就不写了,这样是不对的,不算新发现,要继续写到发现原理为止。”胡老师一边讲着,一边在黑板上快速地记录着,“接下来,胡老师请同学们到讲台上亲自来做一做这个实验,第一个幸运儿是张佳琰,只见她怎么样?”“把杯口垂直水面往下压!”我应着同学们的声音一起回答着胡老师的问题。“对,结果她发现一个杯子往下压要用力,另一个杯子就不需要那么用力……”胡老师问一声,我们就附和一声。就这样一问一答,一说一和。我渐渐有些不耐烦了,再看小徐他们,已经背起了书包,随时准备冲到操场上排练小鼓,我见此情况,也开始收拾书包。
“就像喷泉!”我和同学们继续用一根筋回答着老师的问题,其实自己也不太清楚有些问题是什么。因为我正在收拾书包中的物品,让它们随时准备冲锋。就在老师快要把一整个黑板都写满的时候,小庄脱口而出:“老师,我们写新发现时又不是每个人都写的这个实验。”可是他的声音被淹没在了同学们又一番的应答中。哦呀老师!已经放学了,好讲完没有啊?我们一群小鼓队员要训练的,万一过去被指导员骂迟到怎么办呀?心急如焚的我也忍不住埋怨起来,同时已悄悄地把书包背到了身上,准备随时如火箭般发射出去。胡老师讲着讲着,好像注意到了我们背上的书包,停止了讲话,蛮不高兴:“你们干嘛就准备匆匆走啦!本来想准备快点讲完快点走的,现在看来只能慢点讲了!”哎呀,老师。我急得不得了,更加没耐心听下去了。终于,老师的“一个黑板”终于完成了。我们像颗颗出膛的子弹,“飞”向科学实验室,迎接今天的小鼓训练。
卖豆腐学生篇二十
我喜欢吃皮薄肉嫩的小笼包、香香脆脆的糕、美味可口的鸭血粉丝汤、热腾腾的过桥米线……但我的最爱,还数那街边小吃——让人垂涎三尺的臭豆腐!别看臭豆腐臭烘烘的,味道可好呢!它油而不腻,咸中带甜,臭豆腐作文。小时候我一闻见臭豆腐的臭味,就会哇哇大哭,直到吃到为止。周一我们又去了“美食一条街”。刚走到店门口,臭豆腐就臭气扑鼻,把我的食欲又勾了起来。我的目光紧紧地停留在了臭豆腐身上,妈妈看出了我的心思,就大声叫道:“一碗臭豆腐。”此时的我已飘飘然,完全被臭豆腐给吸引住了。当臭豆腐端上来时,我已“口水直流三千尺”,飞快地抓起一块臭豆腐急忙往嘴里塞。我闭上眼睛,仿佛自己身在九霄云外,那种鲜美的味道真是“此味只应天上有”啊!我又小心翼翼地拿起一块臭豆腐,一咬就油汁四溅,让我唇齿留香,飘飘欲仙。这真是闻着臭,吃着香啊!这时我嘴里的每一个细胞仿佛都在跳舞,全身充满了活力。臭豆腐长得也好看。如金子般黄澄澄的身子,晶莹剔透的。人们把它放进油锅里来回翻动,它就会时不时发出“滋滋滋滋”的声音,好像在一边跳舞一边唱歌。炸得松脆焦黄后出油锅,趁热撒上盐和胡椒粉,淋上酱油,爱吃辣的人还会蘸上红通通的辣油。此时的'臭豆腐就像是一件美丽的工艺品,看着也是一种享受哇!啊,要是天天都能吃上臭豆腐,那可多美呀!
卖豆腐学生篇二十一
今天,我趁妈妈不在家,打算自己做一道菜给她一个惊喜。
说罢,我便打开冰箱看看能做什么。青椒炒肉?不行,我不会切肉。油炸虾?不行,我怕被油溅到。这个厨房充满了我那挑剔的声音。终于,在我的精心挑选下,选中了一盘菜,它既美味,做法又很简单,它就是——葱拌豆腐。(呵呵,不要笑我,我做菜的天赋几乎为零,能把菜做出来就很不错了)。
说干就干,我从冰箱拿出材料:豆腐、葱、香菜、精盐或酱油、味精、香油、辣椒。(可以按照个人口味添加。)我先把锅洗干净,开好火,往锅里倒好水后,就等待水开了。在水还没沸腾前,我把葱、香菜……都切好了,就是忘记了豆腐。正当我沾沾自喜时,准备把豆腐放到水里烫一下时——葱拌豆腐,不应该要有豆腐嘛!我一拍脑门,急急忙忙地把装豆腐的包装盒给拆开,把豆腐倒出来,快速切好。(呜,因为心急,我还不小心把手给切到了。)把豆腐放入锅中,等待五分钟,豆香味慢慢从锅盖里飘出,惹得我这个小吃货,迫不及待地打开锅盖。哇,我那亲爱的豆腐经过焖制,已经变得有些许透明了。我咽了咽口水,赶紧把豆腐倒到盘子里,再在锅里倒入油,把葱和香菜放进锅,再倒上些许辣椒酱,翻炒一下之后,以最快的速度倒入盘子里,只听“刺啦”一声,豆腐被油淋过后,变得酥黄酥黄的.。
我记不住美食的诱惑,拿起筷子就吃了一块。恩,美味。我摆好碗筷,等待妈妈的到来。
“叮铃铃——”门铃响了,我猜想着妈妈看到这盘菜的表情,便兴冲冲地去看门了!
卖豆腐学生篇二十二
春节假期结束了,从大鱼大肉的盛宴和密集的各种集会中解脱出来,回归到日复一日淡淡的家常口味中。除去消散的鞭炮声和硝烟味,仍然红艳但是不在新鲜的春联,映照着忙碌的匆匆的人群,春运的列车载着乡愁和期盼渐行渐远,便觉得本以淡泊的年味更加飘渺,嘻嘻哈哈的欢笑和久别重逢的戏闹都变得遥远而虚无起来。唯有年夜饭桌上的那一汤盆豆腐白菜,在疲惫的晚餐饭桌上回味悠长。
家乡年俗,年夜饭的桌上无论怎么样的鸡鸭鱼肉,总要摆上一盆豆腐白菜汤。至于是何种寓意,那就说法不一了,个人有个人的理解。我问过不少年岁大的村里长者,有说是教育子孙清白做人的,有说是为了不忘本的,有说是取个豆腐有福的谐音的,反正是图个吉祥讨点彩头吧。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盆餐桌上的边缘菜却大有取代鸡鱼的架势,好多人家干脆就把它摆放在了年夜饭桌上的正中,一餐下来往往最受欢迎的也就还是这一盆清汤寡淡的豆腐,大鱼大肉反而是越来越显得腻,油荤充裕运动渐少的年轻人已经不能消受了。
豆腐看起来单调,吃起来清淡,制作却是异常繁复和累人的。尤其在现代化的机磨没有时兴以前,都是推动石磨磨豆子,因此老家又将制作豆腐叫做“推豆腐”,一个推字写进了太多的无奈也包含着无限的深情。
小时候,常看见外婆将一个长方形的磨架搭在土灶台的大铁锅上,将五十厘米大小的石磨安在榫头上,再摞上同样大小的另一块石磨,磨齿合缝,便将已经泡了一夜鼓鼓涨涨的黄豆一小勺一小勺的合水舀在磨眼里。推动石磨,白白的豆浆就从两块互相折磨着的石头中间流淌了出来,直接落在锅里。那时候看着外婆哼着小曲不慌不忙就磨上一大锅,并不觉得这个活儿有多么辛苦。等到长大了,自己也尝试着帮妈妈推一推,才发现磨很重,推动起来是需要些力气,尤其推久了是很苦的体力活儿。觉悟起来磨豆腐可是和撑船、打铁并称的人间三大苦差事。不经历磨砺怎有那白花花的美味呢,人间万事万物尤其是困难时代的农民们,就是在这样煎熬一般的磨难中去品咂生活的点滴甘甜。外婆嘴里的小曲仅是在艰苦环境里对着豆浆憧憬着的美景,铁青的石磨和黢黑的大铁锅配上洁白的豆浆,弥散着的是热腾腾的日子在原生态的歌谣悠扬恬淡,越来越好!
煮熟的豆浆沥去豆渣,点上石膏,任由它们在锅里稍稍一会儿就化水成浆,无比神奇。我们不得不佩服古人的大智慧,将这粗糙的原本难以下咽的豆子变得这般爽滑,最先发现这个神奇秘密的先人该是何等的大德无量啊!正是这无比巧妙的变化才让粗糙和苦难也往往能有美好的憧憬。将点好的豆浆煮开搅烂,一瓢一瓢的舀在豆腐盘里压去水分,豆腐就做成了。但那只是做成了别地方普通的豆腐,在老家还有一道别样的程序,将提前准备好的干稻草烧成同样白白的草灰,将豆腐全身都匀称的抹上草灰,才算是结束了基本的制作。常温下放上几天,拿出来,在清澈的山泉水里洗去灰,那豆腐和未经灰酵的豆腐其味道何止天壤啊。施用草灰锦上添花又该是哪位先人的造化呢?我们无从知晓,只是在品尝着美味的时候,不忘记生活不易,不忘记保持一颗甜美的心,不忘记祖宗的造化和自身的奋斗,不忘记将同样的美好传授给儿子儿孙,不忘记美好光鲜的生活背后的粗糙和磨难。不忘记这些,这些就像那稻草化成的灰,在你热腾腾的日子上发酵出一抹淡淡的与众不同的气息,使内心明白啥是生活啥是人生。
煮豆腐最好的搭档是新发的大白菜的嫩苔。一锅泉水少许油盐,汤沸菜青白豆腐,出锅时撒上一小撮葱花。那是我对于家最美好最不能忘怀的.年味。
后来,随着外婆一代人,在历史的长路漫漫上渐次掉队,朴实的父母垂垂老去,行色匆匆的我们已经没有时间或者没有力气去推动那厚重的石磨,磨不出那甘甜的豆浆。在琳琅满目的超市里买回来的豆腐总也不是那个味道,煎炸炒炖,总吃不出少年时候的清甜。我也去过制作豆腐的作坊,粗粗打湿的大豆或者黄豆,倒进机器很快就出来了白白的豆浆,速度很快产量很高磨得也更细更匀。可是那机器的轰鸣怎么也比不上外婆信口哼出的几段没词的调子。工人们忙忙碌碌的眼神里已经没有外婆那般充满期待和想往的神色。
今年春节,当我风尘仆仆的奔袭千里回到老家,听说年届八十的爷爷,还在为几个儿女推豆腐,便兴匆匆的去到老屋。在昏暗的土墙厨房里,烟熏黑了的土灶台上看到锅里白白花花的豆浆已经烧开了。爷爷在灶台边上挥动着大锅铲,奶奶坐在灶膛边上烧火,昏红的火光映在老人纵横沟壑的脸上。
这光景仿佛是一瞬间又回到了几十年前,外面世界里的喧嚣热闹,被这耄耋老人的大锅铲撇开在白白的豆浆锅外,这里只有人世间最平淡的生活,恬淡的悠远绵长。热情滚沸的只有锅里的豆浆,它是在等着升华,而我和爷爷奶奶只要这生活就够了。
濛濛的晨雾散去,艳阳翻过堆满积雪的山头,照在小院里的时候已经是半晌午了。一锅豆腐做完,和爷爷坐在土墙边晒着太阳,聊聊天。说到过年吃豆腐的习俗,爷爷很不以为然,他从那苦难的岁月给我讲述了这小小一盆豆腐汤里煮进去的生活。
那时候村里人家都很穷,相比青蔬稀饭,豆腐已经是很不错的美味了,油荤更是稀奇。过年时节,一家一屋总会煮一个猪头割几斤肥肉做刀头祭一下祖宗,就有了难得的荤腥,如果由着性子敞开了吃,一顿也就消受了。于是聪明的主妇就会推一锅豆腐,一来灰豆腐可以在羞涩的年夜饭桌上占去很大的空白,看上去一桌子满满当当难为的巧妇也就心意慢慢,一家人乐乐呵呵了。二来余下的那些肥肉油水还可以用来煎豆腐,很少的一点油抹在大铁锅上,一片一片的豆腐放上去贴在锅上,小火慢炸,不一会就金黄了,油也没有浪费,全部背着豆腐吸收。油炸过的豆腐在寒冬腊月可以存放很久。初一到十五的一段时间,每每一小盆豆腐汤也能吃得来满口油光。再后来,物质丰富了,人们又在过量的油荤里腻味儿了,大鱼大肉不再稀罕,平常里各种吃喝各种酒局,早已经是脾胃不堪了,倒还是这豆腐汤的寡淡能消解一身的油烟味,复成为桌上新宠。
一道小菜,在层出不穷的年夜饭餐桌的争位大战中始终屹立不倒,或许仅仅是老一辈人油荤不断的美好期许,又或许仅仅年轻一代乏味荤腥的一点调剂,还或许只是摆个样子图一个好口彩。总之,就是这寡淡的味道反而才是真正的年味,在海吃海喝的盛宴中坚守一份清白的贫寒,才不至于奢华惯了咽不下苦寒。
当奶奶把白白的压干了水分的豆腐切成方块,摊放在干净的竹簸箕里,在明媚的阳光里豆腐现的是那样的美,忍不住掐一块放在嘴里,最真的黄豆的味道沿着味蕾弥散开去,很甜很甜。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72703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