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可以帮助教师预测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提前做好备课准备。那么,如何编写一份合格的教案呢?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确立中心任务;其次,要合理安排教学步骤,使学生循序渐进地完成任务;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此外,教案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编写教案时,教师要注重教学过程中的评价和反馈,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使教学更加有效。教案范文展示了不同学科和不同层次的教学设计,适合各种不同的教学环境。
大班音乐活动教案小牧民篇一
1.理解歌曲内容,喜欢演唱歌曲。能够根据歌曲内容进行简单、有趣的表演。
2.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理解歌曲内容。
教学准备:
一盏装有调控开关的台灯,音乐录音带。
一、谈话。
--出事台灯,教师演示台灯的调控开关,引导幼儿观察,台灯随着调控开关的旋转而变亮或变暗。
有人想给太阳装一个开关,如果太阳真的装了开关,会怎样?
二、欣赏歌曲。
--教师放歌曲录音,请幼儿欣赏。
--提问:歌曲里唱了什么?
--引导幼儿学说歌词。
三、游戏"回音壁"。
--请幼儿做回音壁,教师唱一句,幼儿模仿一句。比一比哪个回音壁"返回"的声音最好听。
四、游戏"录音机"。
--请幼儿做录音机。教师唱两句,"录音机"就"录"两句,看哪个"录音机"录的声音最清楚。
五、大家一起唱。
--播放歌曲录音。幼儿在音乐的引领下演唱歌曲。
--引导幼儿听清前奏和间奏,说好歌曲中的道白部分。
大班音乐活动教案小牧民篇二
1、欣赏音乐,感知音乐的情绪与节奏,初步学习分析乐句及节奏谱。
2、学会看节奏谱,正确地运用乐器完整地演奏。
3、喜欢进行打击乐活动,感受音乐活动的乐趣。
4、借助图谱记忆歌词、学习歌曲。
5、在进行表演时,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1、《小牧民》的磁带、节奏谱、录音机。
2、双响筒、铃鼓若干。(与幼儿人数相等)
1、欣赏音乐,导入课题。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曲子,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欣赏后提问:听了这首曲子,你有什么感觉?好象看到了什么?点出曲子的名字是《小牧民》。
2、分析乐句,感受节奏。
教师和幼儿一起分析乐句。
(1)乐曲中哪些地方是表现马儿在奔跑的?我们来用手拍出马蹄的节奏。
(2)下面的乐句表现了什么?可以用什么节奏来表示呢?这一句节奏比较舒缓、悠扬,我们用慢一点的节奏表示。
(3)小牧民看到这些心里非常高兴,看在眼里喜在心,喜在心,我们一起来拍一拍。
(4)最后一个乐句表现的是什么呢?
师:小朋友拍得真棒!那你们能听着音乐从头到尾拍一遍吗?我们来试试看。(提醒幼儿眼睛看节奏谱,听好前奏)
3、出示乐器,讲解角色的分配。
(1)师:今天,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双响筒和铃鼓,你们认为哪种乐器能表示马跑的声音?(双响筒)对,双响筒发出的声音就象马跑的声音。(教师指节奏谱第一乐句)下面一句用什么乐器来演奏呢?你是怎么知道的?这个笑脸表示什么呀?(表示很高兴,两种乐器一起演奏)幼儿初步学习分析节奏谱,知道要看节奏谱上的标记分角色。
(2)幼儿拿出乐器,看着图谱,自己练习一下节奏。(自由练习)
(3)听音乐,看图谱,演奏两遍,教师评价并纠正。
(4)交换乐器演奏两遍。
4、结束部分:
师:听了小朋友的演奏,老师真想立刻骑上马在草原上奔跑,你们想吗?好,我们一起来骑马吧!(幼儿学骑马听音乐走出教室)
小百科:牧民,指放牧牲畜并以此为生的人。
大班音乐活动教案小牧民篇三
1、感受歌曲旋律,初步学唱歌曲。
2、用肢体动作表现太阳带给人们的光明和温暖。
重点:感受歌曲旋律,学唱歌曲。
难点:用肢体动作表现太阳带给人们的光明和温暖。
自制太阳、蓝色皱纹纸若干(代表海面)、音乐磁带。
2、师:太阳在早上缓缓地升起,到了傍晚又慢慢落下,它每天都是这样默默无闻地工作着,你觉得太阳怎么样?(很辛苦,很勤劳,乐于奉献……)。
3、人们为了赞美勤劳的太阳,为它编了一首好听的歌曲,我们一起来仔细欣赏。(欣赏乐曲)。
1、师:刚才你听到了什么?(引导幼儿用歌词来回答)。
2、师:我们一边拍手一边把歌词朗诵一遍。
3、欣赏歌曲录音一遍:请你再来听一听,这回可以边听边做自己喜欢的动作。
1、师:刚才有几个小朋友的动作做得真好,这次你可以边做动作,边跟着老师的琴声轻轻地唱。(集体跟唱一遍)。
2、师:太阳给我们带来了光明和温暖,我们应该感谢太阳,鼓励幼儿用感激之情来演唱。(集体演唱第二遍)。
3、师:刚才我发现有的小朋友在演唱时还会加上一些优美的动作,这次请你用响亮的声音,再加上优美的动作来表演。(请幼儿站起来演唱)。
1、一幼儿扮演太阳从海面升起,边唱歌曲,边按照歌曲节奏做升起和放射光芒的动作。
2、部分幼儿两两相对手执皱纹纸,跟随音乐节奏扮演海浪,部分幼儿扮演大自然中万物,分角色进行歌表演。
3、交换角色进行歌表演,鼓励幼儿边歌唱、边表演。
大班音乐活动教案小牧民篇四
1、引导幼儿感受乐曲旋律及其欢快活泼的性质,体会音乐所表现的意境。
2、培养幼儿在打击乐活动中,进一步学会控制和协调并用自己固定的节奏随音乐演奏,始终保持自己的声部。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感知乐曲的旋律、节奏、力度的变化。
1、已学会唱《小牧民》。
2、立体玩具小马,脖子上套一串小铃。
3、指导幼儿认识有关牧民的生活及劳动内容。
1、复习歌曲《小牧民》。
2、学习掌握xx xx︱ xx xx︱节奏型。
(1)教师用双响筒敲击xx xx︱节奏型,另一幼儿操作玩具小马,让其他幼儿注意倾听“小马”跑时脖子上串铃发出的响声。
(2)启发幼儿说出是谁来了?怎么来的?
(3)幼儿将自己听到的马蹄声节奏拍出来。
(4)全体幼儿随着音乐拍“马蹄声”节奏。
(5)幼儿用模仿马蹄声“哒哒哒哒”或“的个的个”。
3、教师在幼儿拍xx xx︱ xx xx︱节奏声中唱《小牧民》歌曲。
4、探索17小节到20小节与其他旋律节奏的不同。
(1)让幼儿体会小牧民来到一望无际的草原,心里是怎样想的?怎样表示?
(2)用欢呼声表示小牧民激动的心情。
(3)用动作表示小牧民激动的心情。
(4)教师帮助幼儿归纳出节奏型x—︱x—︱。
5、组织幼儿二声部语音节奏,教师一个声部,全体幼儿一个声部,分别念马蹄声的节奏和串铃的节奏,欢呼声齐念。
6、讨论配器。
(1)小牧民骑着马跑来,用什么乐器来表现?集体探索并尝试演奏。
(2)小牧民看到草原很高兴,用什么乐器表示?
(3)在速度较慢的琴声伴奏下,在教师的语音提示下,幼儿打击乐器。
(4)在录音机里的音乐伴奏下,进行演奏。
(5)交换乐器演奏。
大班音乐活动教案小牧民篇五
1、欣赏音乐,感知音乐的情绪与节奏,初步学习分析乐句及节奏谱。
2、学会看节奏谱,正确地运用乐器完整地演奏。
3、喜欢进行打击乐活动,感受音乐活动的乐趣。
1、《小牧民》的磁带、节奏谱、录音机。
2、双响筒、铃鼓若干。(与幼儿人数相等)。
1、欣赏音乐,导入课题。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曲子,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欣赏后提问:听了这首曲子,你有什么感觉?好象看到了什么?点出曲子的名字是《小牧民》。
2、分析乐句,感受节奏。
教师和幼儿一起分析乐句。
(1)乐曲中哪些地方是表现马儿在奔跑的?我们来用手拍出马蹄的.节奏。
(2)下面的乐句表现了什么?可以用什么节奏来表示呢?这一句节奏比较舒缓、悠扬,我们用慢一点的节奏表示。
(3)小牧民看到这些心里非常高兴,看在眼里喜在心,喜在心,我们一起来拍一拍。
(4)最后一个乐句表现的是什么呢?
师:小朋友拍得真棒!那你们能听着音乐从头到尾拍一遍吗?我们来试试看。(提醒幼儿眼睛看节奏谱,听好前奏)。
3、出示乐器,讲解角色的分配。
(1)师:今天,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双响筒和铃鼓,你们认为哪种乐器能表示马跑的声音?(双响筒)对,双响筒发出的声音就象马跑的声音。(教师指节奏谱第一乐句)下面一句用什么乐器来演奏呢?你是怎么知道的?这个笑脸表示什么呀?(表示很高兴,两种乐器一起演奏)幼儿初步学习分析节奏谱,知道要看节奏谱上的标记分角色。
(2)幼儿拿出乐器,看着图谱,自己练习一下节奏。(自由练习)。
(3)听音乐,看图谱,演奏两遍,教师评价并纠正。
(4)交换乐器演奏两遍。
4、结束部分:
师:听了小朋友的演奏,老师真想立刻骑上马在草原上奔跑,你们想吗?好,我们一起来骑马吧!(幼儿学骑马听音乐走出教室)。
大班音乐活动教案小牧民篇六
1、学习歌曲。掌握歌曲旋律。
2、通过欣赏歌曲,感受乐曲旋律及其欢乐活泼的性质,体会音乐所表现的意境。
3、努力保持自己声部的节奏。
4、熟悉歌曲旋律,为歌曲创编动作。
5、愿意跟随教师和音乐在老师的引导下用自然、连贯的声音唱歌,情绪愉快地参加音乐活动。
1、欣赏歌曲"小牧民"。
2、打击乐器:铃鼓、串铃等。
1、重复欣赏歌曲:"小牧民"
2、学习掌握×× ××/×× ××/节奏型
(1)听老师用铃鼓拍出×× ××/×× ××/节奏型,说出是谁来了,怎么来的。(一位小牧民骑着马由远而近地跑来了。)
(2)将自己听到的马蹄声拍出来。
(3)随音乐拍"马蹄声节奏"
(4)用嘴模仿马蹄声哒 哒/哒 哒/
3、教师在哟额拍×× ××/ ×× ××/节奏中唱"小牧民"歌曲。
4、探索个小节月其他旋律节奏的不同。
(1)体会小牧民来到一望无际的草原,心理是怎么想的,怎样表示。(如高声喊"啊"等)
(2)用欢呼声表示小牧民激动的心情。
(3)用动作表示小牧民激动的心情,教师斑竹幼儿归纳出节奏型。
大班音乐活动教案小牧民篇七
2、在掌握"马蹄声"与"欢呼声"两种节奏类型的基础上,集体讨论配乐方案并演奏。
1、欣赏歌曲"小牧民"。
2、打击乐器:铃鼓、串铃等。
活动过程:
1、重复欣赏歌曲:"小牧民",并与幼儿一起拍节奏。1~16小节:拍"马蹄声"17~~20小节:拍"欢呼声"节奏,21~~22小节:拍"马蹄声"节奏,最后小姐按节拍表示结束(×/×/×/×-/)
2、讨论配乐器
(1)小牧民骑着马跑来,用什么乐器呢?
集体探索并尝试演奏。(铃鼓、串铃等)
(2)小牧民看到草原很高兴,用什么乐器表示呢?
3、练习演奏
(1)教师指挥,幼儿做现有乐器的模仿动作。练习过程中,提醒幼儿要保持节奏速度,与集体保持协调一致(尤其是"马蹄声"节奏)
(2)用乐器演奏,提醒演奏铃鼓、串铃的小朋友,要用手腕用力。
(3)交换座位,看指挥自由选择乐器演奏。
在 打击"马蹄声"与"欢呼声"两种节奏类型时,幼儿还不能分辨清楚。演奏起来较困难。今后要让幼儿多学习。
大班音乐活动教案小牧民篇八
1、让幼儿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的性质。
2、使幼儿能根据不同的节奏选择乐器,并初步学会识图谱演奏。
3、激发幼儿兴趣,培养幼儿热爱音乐的情感。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认真倾听并积极参与歌唱活动。
节奏谱、音乐磁带、小手小脚标记、乐器标记以及双响筒、沙球、铃鼓。
一、欣赏乐曲,熟悉旋律。
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首歌曲,请你们来听一听,听完之后,哪个小朋友来告诉老师,你听到歌里唱了些什么?(放磁带2遍)。
小结:这首歌是我国一个少数民族的歌曲,歌里讲述的是一个生活在草原上的小朋友,他在放羊的时候看到草儿青青,牛羊肥肥,心里特别高兴,真是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啊。
2、这首歌给你什么感觉?
二、识谱选择身体动作。
1、它还可以用好听的乐器来演奏呢!看,这是它的节奏谱。
2、教师清唱,幼儿用身体动作来打节奏。
总结:每小结的第一拍都是重拍,拍手第一拍要重,后面要轻,跺脚也是,扭一扭的小朋友要特别注意,要先拍一拍再扭,拍手也要注意在那一小结×的地方拍。
3、教师清唱,幼儿用身体动作来打节奏。
(重点练习一下合奏的部分)。
4、让我们跟着音乐一起来演奏一下。
5、真好听,还想再听你们来一遍,行吗?
三、用乐器来演奏。
(主要介绍乐器名字合它的使用方法,注意点)。
2、轻轻拿起你的乐器宝宝,我们来用它来演奏。
准备好了吗?
3、交换乐器演奏。
这是一首非常动听的曲子,讲述的是小牧民在大草原上骑马飞奔、高声欢呼的情景。课堂上,孩子们积极动脑,气氛活跃。对于音乐情绪的把握,音乐节奏的把握,孩子们有着较强的理解能力。
大班音乐活动教案小牧民篇九
1、学唱歌曲,尝试创编歌曲的新唱法,体验其乐趣。
2、学会有效的控制自己的`音量。
学唱歌曲,尝试创编歌曲的新唱法,体验其乐趣
音乐录音带
教师带领幼儿按歌曲节奏说歌词。
播放歌曲录音,幼儿欣赏。
小狗叫。在游戏过程中,教师鼓励幼儿跟唱。
玩法:幼儿做录音机,教师做开录音机的人。
大班音乐活动教案小牧民篇十
(4)再次欣赏b段乐曲(播放课件第5页),并引导幼儿用动作、表情表示出紧张、害怕的情绪;用动作表现出滑倒(要求动作必须满足快速起立)。
(5)欣赏重复a段(播放课件第6页),引导幼儿感受乐曲的结构特点。
教师强调与b段的衔接要紧凑:滑倒要迅速起来,继续向前走……他们来到了什么地方?
(6)欣赏c段乐曲(播放课件第6页c1)幼儿倾听,教师随音乐画图谱。
——师:这段音乐给我们什么样的感受?(优美、舒服)他们好像在做一件什么事情呢?
——再次欣赏c1,(播放课件第7页c1)引导幼儿用动作表现乐曲旋律速度的变化。
小鼹鼠和蝴蝶是怎样跳舞的呢?
小鼹鼠后来为什么跑得那么快呢?(播放课件第7页狮子音效)。
原来他们他们听见狮子来了。
此环节的重点是通过分段欣赏,进一步感受乐曲的三种情绪,图谱的运用,一方面帮助孩子了解情节的发展,另一方面清楚明了的把握了每一乐曲的结构特点,这里也解决了活动的难点,即音乐旋律的听辨能力。另外,此环节的幼儿动作表现则给予了孩子自我音乐感受释放的空间,因为对于孩子来说,肢体动作是一种非常直接、有效的欣赏表现形式。
1、幼儿完整欣赏(播放课件第8页自动播放)。
——师与幼儿交流:“这一路上还真发生了许多有趣的事情呢,小鼹鼠排着整齐的队伍悠闲地走,调皮的小鼹鼠总是跑出去跑回来,紧张害怕又马上放松,调皮的滑下来继续前进,来到美丽的花园和好朋友一起跳舞,舞姿美美的,当听到狮子的叫声,就要快快跑回座位,跑得慢的都会被狮子当晚餐。”
(教师运用图谱引导幼儿完整欣赏乐曲,把握整段音乐的结构顺序。)。
你想不想玩“快乐的小鼹鼠”的游戏?
2、师幼集体互动,并用肢体动作感受节奏。
集体游戏“快乐的小鼹鼠”。
幼儿排成一队,做小鼹鼠团队,跟随音乐情境游戏。(教师引领)。
教师:现在我们出发!(播放课件第8页游戏)。
一二三四|大步向前走0|小调皮。你|莫呀莫回头0|。
一二三四|大步向前走0|小调皮。你|快回来0|。
一二三四|大步向前走0|小调皮。你|莫呀莫回头0|。
一二三四|大步向前走0|小调皮。你|快回来0|。
听前面好像|有危险0|可仔细听听|又不是0|。
听前面真的|有危险0|可仔细听听|真不是快集|。
合--向前|看--起步|走一二一|二哎呀(滑音)|。
一二三四|大步向前走0|小调皮。你|莫呀莫回头0|。
一二三四|大步向前走0|小调皮。你|快回来0|。
好美的蝴蝶,好香的花,和好朋友跳支舞吧。
狮子来了,快跑!
教师用语言提醒幼儿表达出乐曲旋律的变化。
此环节的重点是在动作表演中表达对整段作品形象、内容的理解,通过幼儿创编、教师带领的活动形式,表达幼儿对音乐的理解。
3、幼儿体验手持飘带感受音乐的乐趣。
孩子们,今天玩得开心吗?看!(播放课件第9页)森林舞会开始了,朋友们正等着我们呢!每人拿两条飘带跳起来吧!(播放课件第9页点击全)。
教师:宝贝们,今天玩得真是太开心了!天都黑了,我们该和朋友说再见了!
小朋友们|快快跟我来0|一个跟。着|一个一个走0|。
靳老师呀|我呀我就来0|一个跟。着|一个走0|。
小朋友们|快快跟我来0|小调皮。你|莫呀莫回头0|。
靳老师呀|我呀我就来0|一个跟。着|一个走0。
大班音乐活动教案小牧民篇十一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歌词内容,感受说唱的特点,能够有节奏的说唱。
2、用连贯亲切、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领略汉字的源远流长及歌曲所表达的自豪之情。
活动准备:
有关中国汉字演变的视频。
教师教学资源《中国字》。
活动建议:
一、组织幼儿谈话并通过观看相关视频和图片,了解中国汉字的魅力,激发幼儿对汉字的兴趣。
二、引导幼儿完整欣赏歌曲,熟悉旋律。说一说歌曲里唱的什么。
三、欣赏歌曲念白部分,并初步学习歌曲中的念白。
(1)请幼儿说说歌曲中突出了哪些字?你们都认识哪些字?
(2)再次欣赏歌曲念白部分,教师边听歌曲念白部分边出示相应图片(汉字处出示汉字卡片,上、中、下······)幼儿根据教师提示跟随音乐说念白。
(3)再次熟悉歌曲,跟说念白部分。
四、初步学唱歌曲,感受歌曲欢快优美的风格。
(1)欣赏歌曲演唱部分,并初步学唱歌曲。
(2)运用跟唱、轻声唱等多种形式进行学习演唱歌曲。
(3)引导幼儿用自然整齐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在教师和幼儿完整演唱中教师要逐步退出。
五、教师和幼儿共同演唱,感受歌曲活泼轻松快乐的情绪。
(1)师幼一起演唱。
(2)自由表演唱。
(3)领唱与合唱。
活动延伸:
寻找生活中我们喜欢和认识的汉字,并尝试进行汉字创意画。
大班音乐活动教案小牧民篇十二
1.了解壮族人民喜爱“对歌”的风俗。
2.学会领唱、对唱,培养即兴创编歌词的兴趣。
影片《刘三姐》的vcd,对歌的挂图,壮族音乐《小金风》《什么水面打筋斗》。
1.复习壮族舞蹈《小金风》。
2.欣赏影片《刘三姐》片段,讲述刘三姐与阿牛哥、莫老爷、秀才们对歌的故事,了解广西壮族人民爱对歌的风俗习惯。然后讨论对山歌的形式以及壮族的服饰、道具等。
3.欣赏对歌的音乐《什么水面打筋斗》。
(1)听录音,要求幼儿安静仔细地听。
(2)教师以猜谜语的形式引导幼儿理解歌中的内容,如“什么水面打筋斗”“什么水面起高楼”“什么水面撑雨伞”“什么水面共白头”。
4.学唱歌曲《什么水面打筋斗》。
(1)整体教唱歌曲,要求幼儿唱好附点音符和切分音符。
(2)教师唱领唱部分,幼儿集体唱齐唱部分。
5.学习创编歌词。
(1)教师示范创编歌词,例如“什么有脚不走路”……
(2)幼儿学习创编歌词。
1.扮演壮族娃娃,充分感受对山歌的乐趣。
2.加深对领唱和对唱的理解。
壮族服装及首饰;绣球、花伞、扇子、秀才帽、扁担等道具;音乐《什么水面打筋斗》。
1.复习歌曲《什么水面打筋斗》。
2.《对山歌》游戏。
引导并鼓励幼儿利用投放的道具、壮族服饰等,把自己打扮成壮族娃娃,进行自我即兴表演,也可用乐器作即兴伴奏。
“对山歌”的表现形式可分为:
(1)齐唱,要求用自然的声音唱出山歌优美的旋律。
(2)教师领唱,幼儿集体齐唱。
(3)幼儿分男女进行对歌,要求对歌衔接紧凑,并要求在“(众)嗨,打筋斗”“(众)嗨,起高楼”等处,唱得有力、整齐。
(4)也可把幼儿分成男女队玩《对歌》游戏:先按原歌曲进行对歌,唱对的一方挂上一绣球,然后两队创编歌词进行对唱。当a方唱出问题,b方对不上歌时,a方可加一个绣球,最后决出优胜队。
在区角活动中,幼儿穿上民族服饰,自由组合进行小组对唱或两人对唱,还可到美工角绘画民族小娃娃。
大班音乐活动教案小牧民篇十三
春雷的出现意味着春天的到来,在研究“春夏秋冬”的主题时,不可不提到到它。春雷的声音非常令人震撼,和其他的声音有着强烈的对比,在探索声音和运用打击乐器尝试表演时,这是绝佳的教材。作为幼儿日常生活中各种声音的一种,相信在活动中的感受、体验和替代表现,幼儿的观察力和表现力会得到锻炼。本次活动将力图让幼儿充分尝试,鼓励他们用音乐手段表现各自对生活现象的感知和理解。
1、发现雨声和雷声的不同,尝试用不同的乐器和节奏进行模仿和表现。
2、喜欢音乐游戏,发展对音乐变化的敏锐性和表现力。
课件——“好听的声音”—资料包—“风雨雷水的声音”;“夏天的雷雨”—“雷雨vcd”;各种打击乐器;挂图及各种节奏谱。
一、引出主题。
(价值取向:交流分享雷雨的特征,有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
什么时候会打雷?打雷时什么地方可以安全避雨?
二、比较雷声和雨声的不同。
(价值取向:观看比较雷、雨的不同声音特点,并尝试用语言和节奏进行表达。)。
1、观看电教——“声音”和“雷雨vcd”
2、雷声和雨声有什么不同?(幼儿用声音模仿各种不同的雷雨声。)。
3、小结:自然界一般总是先打雷再下雨;雷声轰隆隆、雨声淅沥沥;雷声间隔的时间长,而雨声较密集;雷声响、雨声轻。
4、你能用不同的节奏来表示不一样的雷声和雨声吗?(随着幼儿拍打节奏,教师进行绘图表征或出示相应的节奏谱。)。
三、选用乐器表现雨声和雷声。
(价值取向:尝试用不同的乐器和节奏,合作模仿和表现雷声和雨声)。
1、我们还可以用什么小乐器,来分别表示大雷和小雨?为什么?
2、幼儿自由选择乐器进行探索表现,教师巡回指导。
3、你们觉得这样的合奏有什么问题?怎么办?(太吵,不像雷雨声)。
怎样才能让雷声和雨声更好听?
4、分成两队,分别扮演雷声和雨声,老师当指挥。
有了小指挥,我们的“乐器”发出的声音会更整齐,也更好听。
5、尝试看指挥变换节奏合奏。
四、音乐游戏——《下雨了》。
(价值取向:在合作游戏中发展对音乐旋律和节奏变化的敏锐性和表现力)。
1、分配角色(小动物、大雨、两组乐队)。
2、幼儿按照游戏情节进行游戏,先是小动物跳舞;音乐变换后大雨出来,小动物躲雨;两组乐队进行合奏;集体舞蹈。
3、提醒幼儿在不同的音乐变换处不同角色进行表演。
教师能否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是师生互动顺利开展的大前提。教师必须明确幼儿教育的.过程是师生互为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教育过程中师生互动是幼儿教育成功的关键。教育过程是幼儿与教师相互作用的过程,双方呈现既是主体又是客体的复合状态。很多时候,教师往往忽视对幼儿所传递信息的反馈的教育机智,使幼儿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对教师自己的客体地位也因其隐性状态而被掩盖,这样互动变为单动,就不能发挥师生两方面的积极性。
在本次音乐活动中,我注重处理好师生互动中呈复合状态的主客体关系,把握好良好的师生互动的关系。例如在听音律动《小动物跳舞》中,幼儿自由创编简单的动作姿态时,成为了活动的主体;而在合奏时,教师当指挥,并给幼儿提供了明确的节奏谱,幼儿认真看,积极做,教师则成了活动的主体,幼儿成了活动的客体。我们都知道,为了使师生互动能正常进行,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师观、教育观,但这并不是一句空话,需要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去实践与实施。
大班音乐活动教案小牧民篇十四
1.通过节奏乐《木偶大聚会》,让幼儿感受乐曲明快、含蓄的性质,分析乐曲的结构,体验演奏活动中合作的快乐。
2.引导幼儿看图谱表现乐曲的节奏,初步掌握看指挥演奏的方法。
感受乐曲的情绪,体验演奏乐器的快乐。
互相倾听,协调音色。
乐器、音乐、图谱。
一、开始部分。
1.组织幼儿做端,准备上课。
2.教师谈话,引出课题。
快乐的音乐响起来了,木偶家族即将进行盛大的聚会,你们看谁来了?
二、基本部分。
1.引导幼儿欣赏音乐,并完整感受。
提问:你觉得这首音乐是怎么样的?好像在干什么?
2.再次欣赏音乐进一步感受乐曲性质。
介绍:乐曲的作者、名称及内容。
3.熟悉图谱。
4.匹配乐曲。
5.请幼儿按图谱打节奏。
6.引导幼儿随音乐看图谱打节奏。
7.徒手练习。
(1)手打乐曲的动作,嘴发乐曲的声音,看图谱练习一遍。
(2)看指挥,分乐器练习。
(3)提出要求进一步练习。
8.配器演奏。
(1)轻轻拿出乐器,注意指挥的手势,看指挥演奏。
讨论:演奏的效果,提出要求注意的地方。
(2)提高要求,再演奏一次,提醒幼儿互相倾听。
(3)鼓励幼儿自由选择,交换乐曲演奏。
9.引导幼儿看指挥,完整演奏,活动自然结束。
三、结束部分。
1.教师总结,对本节课表现好的幼儿进行表扬。
2.收拾用具,下课休息。
大班音乐活动教案小牧民篇十五
教师提供丰富的活动材料(各色布袋、多个竹圈、塑料瓶、彩圈、彩带等),并且鼓励幼儿大胆尝试,体验户外体育活动的乐趣。
培养幼儿对体育运动的兴趣爱好。
体验人多力量大,同伴间应该相互合作的情感。
1、提供丰富的活动材料,设置各类障碍("独木桥""小山""小河""山洞"等)。
2、创设轻松愉快的活动气氛,播放活泼欢乐的音乐。利用游戏的形式,引导幼儿参观各种活动区,初步了解活动区里的玩具及基本玩法。
3、热身运动:大森林里要评选"本领最棒的小动物"啦。小动物都要去活动场练本领,先来做一下"运动操"。(播放活泼的音乐,做动物模仿操)。
4、熟悉活动场:引导幼儿初步了解活动玩具的`主要特征,认识设置的相关障碍物。
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下,鼓励幼儿再次去大胆尝试各种活动。
1、鼓励幼儿独自或结伴合作活动,进一步体验户外活动的乐趣。
2、幼儿个别展示,集体尝试,老师鼓励表扬积极参与活动的幼儿。
a、用彩条铺条"小路"练习走路。
b、套着彩色布袋学"小袋鼠"跳,学"小泥鳅"滚草地。
c、把"小太阳"(飞碟)顶在头上学杂技叔叔平衡走(平稳行走),发展幼儿平衡能力。也可以把小飞碟投向空中,练习手臂投掷动作。
大森林评选"本领最棒小动物"活动开始啦。请小动物表演自己的本领。
1、引导幼儿熟悉游戏情景(竹圈搭成的"山洞""独木桥"、两根长软棍搭成的"小沟"、彩带铺的"小河"等。
2、鼓励幼儿自由结伴或独自选择活动。
a、钻爬区:引导幼儿学"小乌龟",爬过"草地",过"小桥",钻"山洞"。
b、跳跃区:引导幼儿学"小白兔",变换各种方法跳过"小河""小沟"。
c、平衡区:引导幼儿学杂技表演,顶着"小太阳"(飞碟)走各种小路。
d、投掷区:引导幼儿选择不同的辅助材料(比如沙包、小飞碟等),向"大灰狼"投掷,打败"大灰狼"(图片)。
3、开展巩固游戏的活动。
大森林中发出紧急通告:许多小白兔被大灰狼抓起来了,让小动物们去救救他们吧。
利用各种活动材料(布袋、彩圈、飞碟、沙包等),爬(滚)过一片"草地",走过"小桥"跳过"小河",跨过"小沟",钻过"山洞",到达"大灰狼"的家,以击中"大灰狼"救出"小动物"为胜利。
由于教师创设了丰富的活动区域和材料,幼儿能主动积极地参与活动,活动中情绪高涨,敢于尝试各种活动。不足之处是,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幼儿在户外活动中的安全(器具安全,场地安全),活动中适当调节好幼儿的运动量。
幼儿视游戏为生命。孩子在游戏中投入了大量的体力和精力,他们渴望得到更大的空间,能够更自主地选择活动项目和合作伙伴。教师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户外活动环境,无疑是为儿童的身体运动提供物质基础,为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提供活动的机会。
通过快乐的活动,能激发孩子对户外体育活动的兴趣,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尝试多种户外体育活动,从中体验活动的快乐。
大班音乐活动教案小牧民篇十六
技能目标:能选择合适的乐器为歌曲伴奏。
情感目标:感受歌曲中活泼、诙谐的性质,会用身体动作表现歌曲的节奏。
活动重点:能用身体动作表现歌曲的节奏。
活动难点:会选择合适的打击乐为乐器伴奏。
导入:
通过故事,引出课题。
(出示蜗牛与黄鹂鸟)对,有一天,小蜗牛背着重重的'壳来到了一颗葡萄树下,这时候一只黄鹂鸟高高兴兴地也飞过来了停在了葡萄树上,但是这时候发生了一件事情,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呢,接下来我们来听一听音乐就知道了!
基本环节:
聆听歌曲使幼儿第一次感受歌曲的节奏。
一、(出示图片)。
1、小蜗牛也想爬到哪里去呢?它有又是怎样爬的呢?
幼:阿黄阿黄鹂儿不要笑,等我爬上它就成熟了同时引导幼儿唱一唱。
二、看图谱用动作表现出歌曲的节奏。
1、“其实蜗牛与黄鹂鸟也给我们准备了很多动作,咦,躲到哪里去了呢?”
2、(出示图谱)图谱上面画了些什么呢,请你找一找幼:有拍手、搭肩、跺脚。
师:原来蜗牛和黄鹂鸟想让小朋友也来学一学它们的动作。
3、引导幼儿学会看图谱做动作,教师边示范做动作。
4、接下来我们听着音乐一起来学一学蜗牛和黄鹂鸟吧!(全体幼儿一起跟着音乐做动作)。
5、幼儿互相合作打节奏(面对面拍手)。
结束:
打击乐合奏。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72983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