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感恩论文(专业1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05 03:37:47
浅谈感恩论文(专业19篇)
时间:2023-12-05 03:37:47     小编:纸韵

分析是对问题进行细致剖析和研究的过程,它可以帮助我们找出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方法。首先,要明确总结的目标和范围。失败并不可怕,重要的是我们能够从中吸取教训,不断向前。

浅谈感恩论文篇一

中小学生承载着无数家长的殷切希望,学生的安全问题受到社会的高度关注。本文深入分析中小学校火灾隐患原因,通过强化学校及家长消防安全教育意识,建立健全学校消防安全管理机制,通过编制消防安全教学教材、设立消防安全教育课程等措施,为消除中小学校校园火灾安全隐患提供具体可行的建议。

中小学校既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也构成了其生活的主要部分。校园是否安全直接关系到千万家庭的幸福,然而校园火灾事故却一次次揪着每个家长与学校的心。据统计,2015年至2017年全国共发生校园火灾3122起,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285.1万元。2012年湖南省郴州市汝城县濠头乡蓝天幼儿园因使用蚊香不慎导致火灾,造成幼儿两死三伤。2015年四川省巴中市恩阳区三星乡三星小学因放火引发火灾,造成一人死亡。1994年,新疆克拉玛依市在举行文艺晚会时,因舞台纱幕被灯光烤燃引发火灾,遇难的325人中有288人是中小学生,虽然这次火灾已时隔26年之久,但其带来的惨重教训仍让大众警钟长鸣。数字是冰冷的,但消失的却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一个个原本幸福的家庭。探索中小学消防安全教育、避免火灾事故发生,保障祖国的花朵不仅学得好、更要安全地学,便成为了学校与家长的紧迫任务。

(一)学校及家长消防安全意识不够2002年云南省昆明市寻甸县羊街县三元庄村小学火灾事故,学校救援不力,老师竟忙着抬家具而忽略了救学生。再如前所述的1994年克拉玛依市火灾事故,未做好安全保障工作,造成了此次火灾事故,惨剧震惊全国。中小学校为人口密集区,且已设立实验室,学生的消防安全意识薄弱、自救能力差,一旦发生火灾,容易惊慌失措,增加了救援难度,易造成群死群伤事故。家长在平常的生活中疏忽了关于消防安全的教育,意识不强,直接导致中小学生自救能力差。

(二)中小学生消防安全意识薄弱、自防自救力弱2005年广东省吴川市中心市场一楼店铺发生的火灾,一店铺主人的四名小孩因为不懂火灾逃生方法、选择躲在房中不出而丧命。1997年云南省富宁县洞波乡中心学校火灾事故,系学生在床上蚊帐内点蜡烛看书,不慎碰倒蜡烛引燃蚊帐和衣物引起。前述的2012年湖南省郴州市汝城县濠头乡蓝天幼儿园火灾事故亦是同样的原因引起,还有的因宿舍使用电加热器具不慎引发火灾、实验过程中引发火灾。在校青少年消防安全意识薄弱,遇到火灾容易惊慌失措。特别是个别地方重理论教学、自救逃生演习等实践演练少,致使其在遇到火灾事故时手足无措。

(三)消防安全教育形式简单、内容单一现阶段,学校消防安全教育多流于形式。学校消防安全教育多采用宣传栏、海报及科普宣传教育形式,形式单一、枯燥,学生主动学习的意愿不强,特别是农村地区的消防安全教育更是匮乏。有些学校忽视了对中小学生进行消防法制教育,中小学生中谎报火警、恶意拨打119、甚至恶意纵火的现象仍旧存在。提升中小学生的消防法制观念,使其自觉遵守消防法律法规,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是社会文明发展的需要。

(四)中小学校消防安全教育重理论、轻实践一方面,抓成绩、抓升学率,依然是学校的首要工作,对考学的要求是重中之重,以致于学校忽略了消防安全教育,尤其是由于缺少相应的考评要求,学校的消防安全教育流于形式,成效不明显。另一方面,学校消防安全教育仅停留于传统的授课灌输知识层面,缺乏行之有效的实践体验,导致学校消防安全教育效果不显,学生在真正面对火灾的时候不知所措。

(一)强化学校及家长消防安全教育意识校园消防安全教育,学校的作用不容忽视,学生日常生活、学习都是在学校进行,学校开展消防教育是责任更是义务。学校足够重视,校园消防安全教育才能有效开展,使学校消防安全教育落到实处。消防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从生活中学,从教材中学,不能仅停留于每年的“119消防日”的宣传形式上。另外,全社会应该形成统一,合力进行消防安全教育,消防安全教育不应该只是学校和消防机构的义务,特别是家长,也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另外,“家、校”相结合的教育模式也不失为一项行之有效的办法。

(二)完善管理机制,健全消防安全措施中小学校应将消防安全教育纳入年度工作计划,而不是一味地抓成绩、抓升学率。落实消防责任制,做到有人查、有人管、出了问题有人负责,建立消防安全教育倒逼机制,在全校形成一种合力,切实落实消防安全责任。为提高全校师生的抗御火灾的能力、减少直至避免火灾事故的发生。

具体措施如下:

1.明确学校应承担的消防安全教育职责具体可建立以校长为首要负责制的校园消防安全管理机制,制定切实可行的消防安全防范措施。使学校树立消防安全教育的意识,认识开展校园消防安全教育的作用和意义,进一步落实责任与义务。

2.建立定期消防安全巡查制度完善各项消防安全规章制度,通过海报、宣传栏等方式在学生宿舍、教室等场所进行张贴宣传、在易发生火灾的地方设立警示标语等。特别是学生宿舍、实验室这些最易发生火灾的地方,需要更换的消防器材及时更换,特别是灭火器更要及时更换。对于建筑安全疏散通道、消防通道、楼道等进行检查,清除阻碍通行的障碍物,保障其通畅性。定期检查实验室、宿舍等重点楼栋的用电情况、排除火源、用电隐患,必要时可检查学生宿舍,排除学生违章用火用电隐患,做到预防为主、防消结合。

3.加强对教职工消防安全培训,提高其应对火灾的能力教职工是保证学生校园安全的第一守护者,也是学生消防安全知识的传授者,是学生消防安全教育的主力军,教职工的消防安全素质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消防安全素质,也关系到整个学校消防安全教育工作的成效。可以在教职工中开展相关业务培训,建立消防安全教育奖惩机制,对在消防安全教育方面表现突出、优秀的教职工予以奖励。

(三)编制消防安全教学教材、设立消防安全教育课程编制适合中小学生阅读的教材,教材的内容图文并茂,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又易于理解掌握。教材内容包括怎样预防火灾的发生、火场逃生方法等。设立适合中小学生的消防安全教育课程,包括理论授课与实训演练,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在实践中学会消防安全知识,从小抓中小学生的消防安全教育,贯穿于整个义务教育阶段。授课方式要多样,注重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实践体验,强化教育效果。青少年承载着千万个家庭的梦想,提高他们的消防安全意识、增强其自防自救的能力,将使其终生受益。保证中小学生在校时的安全,社会应形成合力,共同筑起保护中小学生消防安全的防火墙,使其能够高高兴兴进学堂、平平安安回家去。

[2]王荷兰.加强中小学消防安全教育应注重全环节[n].中国应急管理报,2020,03(10):007.

浅谈感恩论文篇二

摘要:儒家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统治地位。孔子作为我国古代儒家文化的代表人物,为儒家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要考查中国古代的美学思想,就不能避开孔子。孔子的美学思想主要有三点:真美善统一、中和之美、理想的人格美。

关键词:孔子;真美善;中和之美;人格美。

美学思想产生于西方,最初以哲学形式或文艺评论、创作理论的形式出现,比中国古典美学有更加明确清晰的发展线索,也更为复杂丰富。传入中国后,美学由最初的味觉扩充到个人主观的各种官能感受,后又向人类的经济生活、伦理生活、精神生活乃至艺术领域扩展。以孔子为代表建立的儒家文化对美学的提升起了积极作用,他更加注重具有社会伦理意义的东西,将从精神、理性方面得到的满足感和充实感作为审美对象。日本学者笠元仲二认为,中国人最初的美的观念始于味觉,美字的最早含义也是指味觉引起的甜美感受。朱立元教授在《美学》中引用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观点:“美,甘也。从羊从大,羊在六畜主给膳也,美与善同意。”

真美善是哲学讨论的重要范畴,是中国古代文论关于文学赏评的重要标准。真实性是文学赏评中一个重要的标准,而文学的“美”“善”是建立在“真”的基础上的。文学作品中的“真”,主要表现在真实地再现和真实地表现上,这相当于通常探讨生活、艺术的真实问题。真实再现,即文艺作品真实地描写社会生活;真实地表现,即文艺作品真实地抒发作者的真实情感。诗真实地再现生活,孔子说诗“可以观”,郑玄理解为“观风俗之盛衰”(何晏注《论语集注》),朱熹理解为“考见得失”(《论语集注》),杨伯峻理解为“可以提高观察力”(《论语译注》)。那么诗如何做到这些呢?孔子认为诗应该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孔子在《礼记表计》中说:“情欲信,辞欲巧。”《易乾文言》里引用“孔子的话说:‘修辞立其诚。’这个‘诚’就是真实的意思,修辞要注重事实”〔2〕。孔颖达在《礼记正义》里将其理解为“情貌欲得信实,言辞欲得和顺美好”。文学作品既要抒发真情实感,也要使用美的形式技巧。由此看出,孔子对文艺创作所要求的是真与美的统一。另外,孔子在他的表述中包含着一些与“真”相同或相近的内涵。孔子说“言忠信,行笃敬”(《卫灵公》),邢昞解为“言尽忠诚不欺于物,行唯敦厚而常谨敬”(《论语注疏》)。其中的“忠信”即忠诚不欺,“笃敬”即敦厚谨敬,含有“真”义。孔子说“君子贞而不谅”(《卫灵公》),“贞”是言行一致的“大信”,包含有“真”义。杨伯峻认为,“君子讲大信,却不讲小信。”此外孔子还说“修辞立其诚”(《易乾卦文言》),孔颖达理解为“辞谓文教,诚谓诚实也。外则修理文教,内则立其诚实”(《周易正义》)。由此可知,孔子所说的忠、信、贞、笃、敬、诚等概念包含有“真”义,这既有孔子对人的修身的“真”、文艺真实表现生活的“真”,又有对文艺作品要求作者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的“真”。在儒家重视伦理的哲学思想中,孔子所说的“真”是与“善”密切联系的。李玉芝在《文学与美———中国古代文学鉴赏》一书中表示:“最好的文学作品,必须是以人的至善为前提,或表现人的至善的愿望、精神,或表现自然物为人欣赏的形状、本质。”〔3〕43孔子《论语》中所提倡的仁、义、礼、智、信,则是追求善的最好证明。如孔子所说:“里仁为美”(《里仁》)、“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颜渊》)、“如有周公之才之美”(《泰伯》)、“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4〕50(《雍也》)。此外,孔子提倡“文以载道”,即要求文章以传播道德为美,以追求善为美,这与康德“真美善”的美学思想有相似之处。孔子认为“《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4〕8(《为政》),即是说《诗》三百篇,用一句话来概括总结,就是“思想主旨纯正无邪”,足见他对于艺术做出的伦理道德的要求。“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4〕22(《八佾》)孔安国指出:“《韶》,舜乐名也。谓以圣德受禅,故曰尽善也。《武》,武王乐也。以征伐取天下,故曰未尽善也。”〔4〕49从这里可以看出,孔子不仅不否认事物外在的声色之美,还强调了善的作用。孔子除了不否认声色美,还不否认雕琢美,教导子贡“《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学而》)〔4〕6。中国古代文论关于“真”的赏评标准,从讲究“言辞真”“情志真”“事物真”到重视艺术真,孔子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在以孔子为代表建立的美学体系中,他实现了真美善的统一。其真善美统一的美学思想可概括为:文艺应以真为基础,以善为主要衡量标准,以美为外观。

“中和”是中国文学批评的核心之一。孔子:“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5〕6《礼记中庸》:“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3〕199“中”是适中折中,“和”是平和融合。朱立元教授引用董仲舒《春秋繁露循天之道》观点:“天地之美恶,在两和之处,二中之所来归而遂其为也……中者,天之用也,和者,天之功也,举天地之道而美于和。”这里“中和”超出伦理意义而具有哲学高度和美学意义。孔子所说的“中和”强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他说:“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5〕122“过犹不及”〔5〕96,将“中和”提高到了形而上学程度。从美学的角度来说,“中和”实质是美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完美统一,即辩证地把握和处理艺术内部的各种对立因素,使之彼此制约而又相互依存、渗透,任何一方都无“过”或“不及”,从而使文艺整体达到一种适当、淳朴的理想境界。孔子提出的“中和”之美具有此类美学意义,它主要表现为“思无邪”“文质彬彬”“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等美学思想。首先,孔子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杨伯峻认为“《诗经》三百篇,用一句话来概括它,就是‘思想纯正’。”〔6〕11“思无邪”一词出自《诗经鲁颂駉篇》,原句中的“思”为句首语气词,并无实意,“无邪”是对牧马人放牧时神情专注的样子的描写,并无其他的意思。“孔子在此借用‘思无邪’概括《诗经》的特征,认为《诗经》各篇都符合儒家政治、伦理和审美的标准。从艺术角度看,孔子的‘思无邪’体现了中和之美的思想。”〔7〕44这里实际上是对“思无邪”思想的延伸和发挥,即要求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要不偏不倚、纯正无邪、无过不及。其次,孔子提出:“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朱熹《论语集注》解释为:“质朴超过文采就显得粗俗,文采超过质朴就显得虚浮,文采和质朴要搭配得当,这样才可以成为君子。”〔4〕47“文质彬彬”是用于衡量和判断人的标准,后被推演开来用作艺术作品,尤其是评判文学作品,要求文学中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结合。如果只偏重于形式就显得虚浮,“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4〕106。由此可见,孔子重视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形式,二者比肩、缺一不可。再次,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朱熹释为:“《关雎》这一乐章,欢乐而不过分,悲哀而不伤情。”〔4〕21孔安国释为:“乐不至淫,哀不至伤,言其和也。”〔8〕45此观点以中庸之道为基础,强调真正美的、有益于人的文艺作品,其感情表现应当适度,不能过于放肆,否则就有害无益。因此孔子主张“临哀不伤”〔4〕22。从某种意义上说,孔子这一思想不仅奠定了儒家文化的美学基础,还将儒家文化的理想美推到了极致,并对后世美学理论体系的形成起到了奠基的作用。中国的宫殿建筑以中轴线为中心而向两边对称展开的形象、中国书法不肥不瘦的章法、中国诗画的抒情达意等均源于此思想。

中国文化重视伦理道德,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从伦理道德入手,围绕怎样做人、做一个什么样的人而展开。孔子认为,外界的万事万物都含有人格的意蕴,无不与自己的性情相通。如子贡说:“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子张》)〔4〕184孔子将君子的过错比作日蚀月蚀,犯了过错人人都能看到,改了过错人人都能敬仰。然而,儒家的审美,实质上并不强调对所谓美的事物的欣赏,而是强调从外界事物中感受到人格理想,对自己人格或人格理想的欣赏。在《论语》中孔子塑造了具有理想人格美的君子形象,君子集智慧、勇敢、清心寡欲、多才多艺于一身,是德才兼备的人。孔子认为以人为本的道德美是首要的,同时不能忽视外在美,他说:“君子不以绀緅饰。红紫不以为亵服。”〔4〕84(《乡党》)因为人的外形缺陷是容易看得出的,而内在美却是不易察觉的。因此君子应具有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等美好品质。孔子说:“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4〕48(《雍也》)孔子认为,聪明人喜欢流动的水,有仁之人喜欢稳重的山;聪明人性好动,仁者性好静;聪明人比较快乐,仁者比较长寿。这与儒家文化所倡导的道德品质是一脉相承的,无论是智者还是仁者,他们不是因为山水的形态如何美而喜欢,更重要的是因为山的特点是重而不迁、山至川流。他们可以从山水中看出一些基本的自然规律,然后通过这些规律去了解万事万物,而不是将自己的理解局限在某一范围内。此外,孔子还说:“人而不仁,如礼何?如乐何?”(《八佾》)〔4〕16,“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尧曰》)〔4〕190,“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卫灵公》)〔4〕144,“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子路》)等。李泽厚先生在《美的历程》中指出,“中国美学异于西方美学的许多特征主要由儒家的美学思想所铸成”〔9〕65,“汉文化所以不同于其他民族的文化,中国人所以不同于外国人,中华艺术所以不同于其他艺术,其思想来由应追溯的先秦孔学……孔子在塑造中国民族性格和文化心理结构上的历史地位,已是一种难以否认的客观事实”〔9〕270。从中可以看出,作为儒家创始人和中国古典美学主要代表人物的孔子,其关心现实、服务政治的文艺观念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中国文学批评的产生、形成和发展。他把文艺思想、美学思想与伦理学、心理学联系在一起,最终奠定了以情感与理智、个人与社会、文与质和谐统一为核心的儒家古代文学评判思想体系。当代学者应该吸收其理论和思想的精华,培养一分为二地、辩证地看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朱立元.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4〕朱熹.论语集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7.。

〔5〕何晏.论语注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6〕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4.。

〔7〕李建中.中国文学批评史〔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

〔8〕何晏.论语注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9〕李泽厚.美的历程〔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

浅谈感恩论文篇三

墨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平民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热心施教,积极求知,所创立的墨家学派是一个有比较严格组织纪律的团体,墨子培养的学生有德行、有辩才、有技艺,他们能文善武,技艺精湛。墨子和他的墨家学派在机械制造、哲学、自然科学等领域都有不斐的成就。今天看来,墨家的育人理念与高职院校培养德才兼备技术型人才的目标颇有相似之处,对班主任工作来说,墨家悲天悯人的救世情怀、适应时代的育人要求以及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尤其值得借鉴。

墨家思想;教育理念;高职。

班主任工作墨子是先秦时代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主要思想观点是“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强力”“节用”。墨家学派在先秦时代影响力非常大,曾一度超过儒家,孟子曾经这样评论:“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孟子.滕文公》)墨子著书立说,设坛讲学,“从属弥众,弟子弥丰,充满天下”,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弟子:有精通攻守战术的大弟子禽滑釐;有因卫君无道背禄向义深为墨子欣赏的高石子;有德才兼备被墨子称为“骐骥之才”的耕柱子;有起初横行乡里为人不齿,后学墨子之术成为天下名士显人的高何、县子硕等等。据西汉刘安《淮南子泰族训》记载:“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还踵。”意思是说,墨子有名望的学生就有180人,这些学生都对墨子非常服从,他们都是不避艰险、奋不顾身、至死也不会回头的人物。墨家作为手工业阶层的代表,尤重艰苦实践,墨家学派在战国时期就创立了以几何学、物理学、光学为突出成就的一整套科学理论,用今天的话说,墨子几乎是中国百家中唯一与逻辑学、自然科学,以及现代民主政治体制和市民社会接近的一家流派。无论从哪方面说,墨子都是中国古代非常了不起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对高校班主任工作艺术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墨子生活在礼崩乐坏、天下无道、诸侯混战的战国时期,看多了以强执弱、以富劫贫、以贵傲贱的不公平现象,他以悲天悯人的救世情怀,提出了“兼爱”的思想。墨子批判了当时不兼爱的社会现象:“今国之与国相攻,家与家相篡,人与人相贼,君臣不惠忠,父子不慈孝,兄弟不和调,此则天下之害也”,呼吁人们要“兼爱”,兼爱,就是平等与博爱,“爱人之家若己之家,爱人之国若己之国”,如果“天下人皆相爱,则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傲贱,诈不欺愚”,为了实现这个伟大的理想,墨子号召他的学生为天下兴利除害,“利天下,利万民”,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把维护公理与道义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墨子为救民于水火,侠肝义胆,为了制止诸侯间的非正义战争,一方面,他“上说诸侯,下说列士,席不暇暖,墨突不黔(席子来不及坐暖,烟囱也来不及烧黑),日夜不休,以自苦为极”;另一方面,带着弟子制造兵器,为弱国助力。《墨子公输》就记载了墨子为制止强大的楚国侵略弱小的宋国,穿着草鞋不辞辛苦连走十天十夜来到楚国都城郢,以雄辩口才和强大的后方防御力量软硬兼施说服楚王放弃非正义战争,为宋国百姓解除了灭顶之灾。这种悲天悯人的救世情怀,也是我们这个时代所需要的,作为学生思想工作的引路人,班主任在引导学生做一个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人方面负有很大的重任。古人云:“邦无道,富且贵,耻。”国家危难之际,有知识分子或投笔从戎或毁家纾难;建国伊始,为了建设新中国,一些专家毅然放弃国外的优厚待遇,回国蹲守山沟沟里作科研。也许有人说,悲天悯人是从上而下俯视众生的态度,我们绝大部分人没有这个资格;有人会说,现在是和平年代,大家都过着小康富裕的日子,没有什么事情可以悲天悯人的了。其实非并如此,班主任要教育学生,和平年代自有和平年代的悲悯内涵,它表现为当国家需要我们时,是否愿意全心奉献;当同学遇到困难时,是否伸手相助;当灾区需要援助时,是否慷慨解囊;当山区需要人才时,是否愿意放弃城市的优越条件。作为大学生,是做一个关心时事与民生的忧天下者,还是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甚至浑浑噩噩混日子的蠹虫?作为高校班主任自身,也应该以悲悯情怀体察他人感受,常抱怜悯之心,常怀宽容之情,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对学生保持宽容慈爱,以教育之心去育人。班主任要为所有学生的未来着想,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生活与心理健康,而不只是把教书当作养家糊口的谋生手段。怀一颗悲悯之心,用爱与付出推动教育改革历史的车轮,不断向前,碾出开阔崭新的教育新生活。

墨子招收门徒,并努力把他的弟子培养成有时代担当的英雄侠士。《墨子尚贤上》对人才标准的描述是:“况又有贤良之士,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者乎,此固国家之珍,而社稷之佐也。”“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技艺”是墨子对人才的基本要求。“德行”,是指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中国传统文化以“德”为衡量人的标准,要求统治者“以德配天”,要求读书人通过“修身”完成“君子人格”塑造。先秦诸子百家都非常重视“德”。在《墨子》一书中,“德”的重要性也被多次提及。墨子还非常强调“行”的重要性,墨子认为“行”就是不断做事,要求弟子“力行”,尽自己努力去做好每一件事,并且要有很强的行动力,只要这件事情是对的,就要立刻、马上去做。“行”以“德”为标准的,符合“德”才能做,不符合德的坚决不能做。墨子对弟子要求很严格,他有一个弟子胜绰,随项子牛三次攻打鲁国,这种不义的行为违背了墨家精神,墨子就派另一弟子前去交涉,请项子牛辞退胜绰。墨子自律极严,率先垂范,有一次他的弟子公尚过为他在越王那里谋了个官职,越王许以五百里地迎他做官,墨子却没有答应,他的理由是不能以行道的理由向越王索取土地,况且他认为自己的节用思想也不会被越王所采纳,不能为了高官厚禄而出卖义。墨子这种注重德行,强调身教的思想在他的《墨子修身》篇里有论述:“源浊者流不清,行不信者,名必耗,名不徒生,而誉不自长。”君子只有率先垂范,才能教育别人,要老老实实践行仁义,别人才会信服你。“厚乎言谈”是人才的第二个要求。逻辑清晰,厚重有度的言谈,是内在才情和外在魅力的重要表征。一个长于言辞论辩的人必定知识广博,头脑灵活,其素质和能力都超越他人。墨子生活的战国时代,人们已经开始认识到口才的重要性,“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一个人拥有好的口才不仅可以平步青云,还可以起到安邦定国的作用。先秦对口才的重视,以至于形成众多辩者云集的名家流派,墨子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墨子擅长言谈,《墨子》一书每一篇都有一个明确的主题,“子墨子曰”时而旁征博引、时而对比分析,时而反诘疑问,时而自问自答,说理清晰透彻,议论浅显易懂,墨子丰富而系统的逻辑思想,对后来的说理散文产生深远影响。“博乎道术”是墨子人才观的第三个标准。“道”,是指人或事物所遵循的轨道;“术”可以理解为读书人必须掌握的各种技能,对农夫来说就是“耕稼树艺”,对农妇来说就是“纺绩织布”,对达官贵人来说就是“听狱治政”。社会有不同的分工,每个人都要干好自己分内之事,为国家效力。墨子反对死记硬背以“六艺”为主的文史知识,主张学以致用,注重以实践来检验认识是否正确。他说,“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修身》)。墨子和他的弟子在从事手工业制造的同时,在数学、几何、物理、光学、声学、机械制造等等方面都有自己独特的研究与贡献,这些贡献即使在当时整个人类社会都是比较先进的。比如数学方面有倍数、级数的概念。在几何方面对圆、长方形、直角方面的定义都非常准确。在物理方面涉及杠杆原理。在光学方面最值得一提,有小孔成像的实验研究。在机械制造方面更是精巧细致,在军事、农业与手工业等方面都非常实用。“德行”、“言谈”、“道术”,构成墨家经世致用的人才规格。首先,“德行”是立人之本,“言谈”是沟通之媒,“道术”养身之技。对比墨子的育人标准,高职院校育人又何尝不如此?“立德”“明德”“修身”是大学教育的首要任务,作为大学班主任,应该把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放在首位,一个品行不端的毕业生,无论他技能学得怎么好,首先都不是一个合格的公民,更不用说服务社会了。第二,高职院校的学生,不能培养成做事的工具,那样只能成为“半个人”,大学生应该具备对外界事物和事件的认知与表达能力,要懂得如何与人沟通交流表达情感,要具备系统阐述自己的观点并说服他人的能力。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对事物现象的审美能力就成为人文素质教育绕不开的话题,高职班主任应该有意识地创设情境培养学生表达自己展现自己。第三,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最终落在培养特色上,这个特色就是高职学生的“职业性”,是区别于本科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因此,为学生提供一技之长的谋生手段是高职院校的根本使命。班主任要督促并鼓励学生学好一技之长,以更好地立足于社会。

墨子主张“非命”、“强力”,即反对天命观,主张积极发挥人类自身的能力改造自然,发展生产。他说,“命者,暴王所作,穷人所述,非仁者之言也”,是害民乱国的东西。认为人的寿夭,贫富和天下的安危,治乱都不是由“命”决定的,而是人积极可为的,人的努力完全可以达到富、贵、安、治的目标。因此,墨子极力反对儒家所说的“生死有命,富贵在天”,认为这种说法“繁饰有命以叫众愚朴之人”。墨家认为,人是有自由意志的,人必须有所作为,必须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必须有点公共意识,遇事只是抱怨自己命不好,而不去反思检讨自己,把一切都归为宿命,把人放到了一个完全被动态度,是不好的。墨子反对怨天尤人,主张“强力”,即尽自己最大努力做好份内之事。他说,人与动物不同,动物民羽毛为衣裘,以蹄爪为裤屦,以水草为饮食,雄的不用耕田种地,雌的不用纺线织布,只靠自身和自然界的条件就可以生存,人类则不同,社会的治安,人民的饥饱,全在人力,人要依靠自己的能力才能获得生存,社会有不同的分工,农夫要早出暮入,强乎耕稼树艺多聚菽粟;农妇要夙兴夜寐,强乎纺织,多治麻丝葛绪;百工要积极修舟车为器皿;商人要“之四方”,不怕“关梁之难,盗贼之危”,这是他们的“分事”,每一个公民都要尽自己的能力为社会生产财富,只有这样,国家才能富强,人民才能富裕,生活才能幸福。墨子主张自食其力,反对不劳而获。墨子的非命强力思想,对高职院校学生来说,也是很有启发的。九五后的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娇生惯养,没有吃过苦受过累,遇上点难事就产生畏难情绪,事情做不成功则怨天尤人,在学校里没有学到多少本事,毕业后面临着失业的危机。2014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毕业后处于失业状态,其中不少选择“啃老”;即使工作一年的人,对工作的满意度也不到一半。从“天之骄子”到“蚁族”的变化,使得这些人产生被时代和社会所抛弃的悲观思想。高校班主任是学生的“精神领袖”,要给学生多一些关怀和教育,让学生明白其实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幸与不幸,与其一味怨天尤人,争“最不幸”的头衔,倒不如积极努力,创造改变命运的机会,一时的失意,并不意味着一生的失意,年轻时受些挫折,反而对未来的人生有更多的帮助。班主任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告诫学生担负起时代的责任,不向命运屈服,勇于自立自强,以自己微小的力量推动社会前进,每个人都尽最大的努力,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

[1]陈建华.墨子“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文化内涵及对现代职业教育的启示.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年3月.

[2]崔永斌.墨子管理思想的现代价值.平原大学学报,2004.12.

[3]李媛.墨子人才培养思想对职业教育的启示.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0.02.

[4]黄建聪.墨子尚贤思想述评.社科纵横,2008.09.

[5]黄建聪.墨子“节用”“尚力”思想述评.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s2.

[6]张幼林.论墨子的教育思想以及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山东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2010.12.

浅谈感恩论文篇四

1.感恩教育是学会善待自我的良策。

有些学生由于种种原因,没有进入自己心仪的高校,因此,总是终日抱怨,虚度时日。这样只会苦了自己,最终一事无成。如果这些学生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感谢学校录取了自己;感谢父母辛辛苦苦的养育,把自己送进大学;感谢教师的辛勤培育,让自己学有所成。那么这些学生就会抓紧时间,抓住机会,努力学习,就会有所收获,也不会令自己陷入自怨自艾的泥沼,导致恶性循环。

2.感恩教育是获得他人尊重的妙方。

在道德价值的坐标体系中,坐标的原点是“我”,我与他人、我与社会、我与自然,一切关系都是由主体“我”而引发的。尊重是以自尊为起点,在自己与他人、社会的相互尊重中追求生命的意义,展现自己的独立人格。从成长的角度来看,心理学家们普遍认同这样一个规律:心有改变,态度就跟着改变;态度改变,习惯就跟着改变;习惯改变,性格就跟着改变;性格改变,人生就跟着改变。由于心怀感恩,大学生们就会真诚地尊重别人,这样,也会得到别人对自己的尊重。

3.感恩教育是改善人际关系的润滑剂。

有些学生在家里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什么都不需要管,到了高校需要自我照顾时,缺乏一定的自立、自理能力。这时候相互帮助、感激对方给予自己的关心,有利于师生、同学之间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此外,来自不同家庭和不同教育背景、生活习惯的青少年在一起学习和生活,无疑会有一些不一致的地方。大学生要接触到许多老师,师生阅历不一样,角度不相同,自然会有一些不同的看法。如果大家不能相互谅解,相互关心,必然会导致这样或那样的矛盾,造成人际关系的紧张。据笔者在高校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体会来看,一些大学生之所以出现心理障碍等问题,就是由于同学间、师生间人际关系不协调,甚至非常紧张而引发的。常怀感恩之心,会使人心胸恬淡、胸怀广博,有利于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有助于自己的成功。

4.感恩教育是进行自我教育的必要手段。

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自我的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促进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通过自我教育,学生可以进行换位思考,将心比心去理解他人,从而逐渐学会体谅别人,去学习他人的长处,宽容他人的不足,并学会自控,逐步克服自己的缺点。当大学生们懂得感恩时,便会将它化作一种充满爱意的行动,自觉地实践于生活中。这样,感恩就有助于自我教育,有助于大学生自己的不断进步。

5.感恩教育是建立人本生态的基本保障。

高校的教育理念应该是培养全面发展的通才,高校不仅应当传授科技知识,还应当注重人文修养。而感恩教育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矫正传统高等教育重科学知识的传授、轻人文精神的培养,重理论的灌输、轻情感的培养的单向教育的弊端,契合了新时期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对教育的要求,即教育必须建立一个人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高度协调的生态系统,以促进大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

6.感恩教育是构建和谐教育的重要桥梁。

“和谐教育”必须致力于促进人内在的全面、和谐发展,在素质结构中体现个人与社会价值的统一、科学与人文价值的统一、人类价值与自然价值的统一。而感恩教育使人感谢他人,感谢社会,感谢自然,正好促使人具备这种与人、与自然、与社会和谐相处的能力和态度。一颗感恩的心,就是一颗和平的种子。因为感恩不是简单的报恩,它更是一种责任+自立+自尊,是一种追求阳光人生的美好精神境界。从社会角度而言,通过感恩教育,人人常思回报,少索取,将使整个社会和谐、稳定,是社会整体文明程度提高的重要表现。

二、加强感恩教育,推进高校德育。

感恩教育包括三个层次:一是认知层次,认识和了解自身所获得的恩惠和方便,并在内心里产生认可;二是情感层次,在认知基础上,衍生出一种愉悦、温暖和幸福的情感,从而转化为一种回报恩情的冲动;三是实践层次,将感恩的意识和回报的冲动转化成为报恩乃至施恩的行为,并形成习惯。这三个层次相辅相成,形成一个有机的统一体。

1.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感恩意识。

感恩教育应首先让学生认识到他们所获得的一切并非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高校要经常组织全体师生学习感恩的思想,要使学生体会到祖国的博大胸怀、社会的行进脉搏、集体的凝聚力量、父母的艰辛无私,认识到个人的成长之路离不开社会和他人的帮助,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感恩意识。

(1)适度的感恩愿望。要引导大学生既要知恩图报,但又不必因为他人施恩于自己而时时处处思索报恩,把报恩变成了个人的终生负累,这样容易导致知恩图报的畸形化。而这将是施恩者所不希望看到的。要引导大学生拥有正义、文明、健康、向上的感恩认识,做到努力在平时,坚持在平常,奋斗在平凡,关键时刻看品格,生死关头经考验,危难之中见真情。

(2)正确的感恩方式。感恩,不是庸俗的私情义气,不是市场的等价交易,不是不分是非地对所有人的感谢,而是要在力所能及和社会法律道德许可的范围内报恩。不能因为报恩而付出自己终身的.幸福,更不能因为对某些人的感谢而损害了他人或社会公众的利益。知恩图报既可以在力所能及和必要的时候“报”施恩者,也可以转而由人及人,报答和帮助社会公众,这对于施恩者而言,无疑是最大的报答。

(3)平和的施恩心态。我们既要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同时又要像华罗庚所言“人家帮我,永志不忘,我帮人家,莫记心上”,做到施恩不图报。另外,要感谢帮助自己的人,理解不帮助自己的人。俗语说“帮你是情,不帮你是理”。能帮助自己,是基于其美好心灵及其力所能及,而对于不能帮助自己的人,则要体谅别人的难处,哪怕是故意不施以援手的,也要从人的道德水平差异的角度予以宽容和谅解,而不能因求助不得而记恨于心。

2.巧妙激发强烈的感恩情感。

(1)充分发挥教师的感染作用。教师的模范榜样作用早已为人们所共识。要让学生从老师日常生活的一点一滴、一言一行中潜移默化地学会知恩和感恩。高校在进行感恩教育的过程中,教育者应当做到言行一致,以身作则,决不能口是心非,言行不一。

(2)利用丰富的资源激励学生。要努力挖掘古今中外名人有关感恩的嘉言懿行,学习革命前辈、英雄模范人物的感人事迹,抓住学生身边的好人好事,以及搜寻益智育德的成语典故、寓言童话、歌曲、影视等,使这些丰富资源成为感恩教育的生动教材。

另外,高校感恩教育应尽可能地寓于课堂教学、日常管理和环境中,让大学生于不知不觉中感动,潜移默化地受到情感的启迪。

3.积极开展丰富的感恩活动。

感恩教育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相关知识,激发人的情感,更重要的是要使之养成相应的品德和行为习惯。高校德育要化抽象为具体,化说教为行动,要以活动为载体,让青少年从活动中体验感恩、实践感恩,在现实行动中把感恩意识和个人的情感、意志、知觉等具有缄默特征的东西交融在一起,进而在这种交融和行为表现中丰富、发展感恩品质,最终在现实生活中实践感恩教育。例如,搞社会调查,写报告、体会;参加社区服务和义务劳动及献爱心、送温暖、送凉爽活动;写祝贺信、感恩信;每逢重大节假日开展慰问活动,开展扶贫、救灾、捐款、捐物活动;高校与社区、部队、工厂、农村开展道德使者活动,开展联谊竞赛、树典型活动等。2004年寒假,华中科大能源学院辅导员顾馨江给2003级的400多名学生布置了一项特殊的寒假“作业”:“爱父母就给他们洗一次脚吧”。2月份开学后,全院300多个同学完成了“作业”。这件事在华中科技大学掀起不小的波澜,也在全国各地引起绵绵不绝的回响。许多学生都说,给父母洗脚看上去是形式,但它作为表达亲情的一种方式,做与不做绝不一样。洗的是一双脚,温暖的却是两代人的心。洗脚看似一件小事,但对大学生们都有启发和激励。此外,感恩教育应从点滴做起,从小事做起,回归生活世界,在生活中让青少年体验感恩,实践感恩。所以,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都要善于引导青少年,在形象直观、丰富多彩的现实社会生活中体悟和认同感恩,具备感恩之心,养成感恩的习惯。要引导大学生从孝敬、体谅父母,感谢、帮助老师做起,让感恩的种子在平凡的生活中发芽、成长,成为年轻一代的思想品格之一。

参考文献:

[4]潘懋元,王伟廉.高等教育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

浅谈感恩论文篇五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古至今,都备受追求德与行的完美者的推崇。无可厚非,追求感恩固然是十分重要和难能可贵的。但是,青年的感恩实践若缺乏科学性,不但达不到预想的目的,而且会收到事与愿违的后果。因此,教育青年人懂得感恩,践行科学感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感恩实践及其模式。

(一)感恩的由来和内涵。

感恩是人之本性。感恩一词源于拉丁文“gratia”,意为慈悲、好心和感激。对感恩的研究更多地集中在西方,其产生的主要途径就是宗教。感恩,是宗教寻求和保持信仰者所采用的最普遍的情绪,它表现为一种自我实现者的一而再地感激、精神饱满、敬畏、快乐、好奇等核心特征,这使得个体常常获得愉快感。学界对感恩的定义也不统一,存在多种解释。有学者认为,感恩是个体在受到恩惠时产生的一种感激和愉悦的感受等即时的情绪体验,感恩是一种个体资源。有学者认为感恩是所有美德之父,感恩是一种推动个体关心他人和传递支持性社会联系的道德情感。在中国,尽管感恩是一传统美德,历史由来悠久。但是,直到近代才成为心理学的热点问题。感恩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是对他人帮助的回报。既有感恩戴德之意,又有感谢之说。古人的“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生活中有“知恩不报非君子”、“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等至理名言,都是感恩实践的科学诊释。它既强调感恩实践的重要性,又强调了感恩实践的对象,还指出了感恩实践的方法。因此,作为意欲践行感恩的青年,应该深刻领会感恩实践的科学内涵与外延。在其感恩实践中,对养育自己、帮助自己和教育自己的父母、老师、他人心存感恩之心,践其感恩之行。而要践行这种感恩之心和感恩之行,就应努力做到:一是感恩要有心,即感恩存于心;二是感恩要遵循其固有的规律。这就是青年人科学感恩与实践的深厚内涵和必然要求。

(二)感恩实践的三种模式。

一是愚昧的感恩实践。谁都知道,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由于人们受“天、地、君、亲师、父母”然后才是自己等人伦关系的束缚,因而在践行传统美德时就忽略了感恩应以人为本的原则,把自己放在了“局外”,对有恩于自己的“上者”,为了报恩不讲任何条件甚至不惜牺牲自己和子孙的物质利益,甚至是生命。这种愚昧的感恩,在古代有,在近现代有,在今天仍然还有。这种感恩是不可取的,是有悖人性和科学的。

二是功利主义的感恩实践。有这样的青年人,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随时把感恩二字挂在嘴上,在事成之前偶有一些感恩行为,但只要事成之后,很快就把不能再给他她)以帮助的人忘记,只是记住今后能再给以他帮助的人。这就叫功利主义的感恩实践,是消极的落后的感恩实践。这种青年人是不可能有前途的,应当引起有志青年的重视。

三是科学的感恩实践。青年人科学感恩的实践原则是:以人为本,尊重人性和感恩实践的规律,在善行自己、发展自己和完善自己的前提下,去报答长辈、关爱他人、回报社会。如能这样做,才是人们和社会所需要的科学感恩实践,才会达到感恩者的初衷和目的。

二、科学感恩实践的现实意义。

在青年人的感恩实践中,坚持其科学性,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现实意义:。

(一)对受恩者人权的保护。

人权是什么呢?在狭义上讲,就是人的生存权和发展权。我们提倡受恩人感恩,应“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必须在保证自己的生存权和发展权的前提条件得到满足。诸如古代的“埋儿养母”、当今的“割肝救父”和为感恩留下遗言“将奖学金孝敬父母”,然后结束自己生命;以节衣缩食、荒废学业的等感恩行动都是不可取的,是违背科学感恩要求的。因此,提倡科学感恩,就是要摒弃愚昧的感恩行为,这也是保护受恩人的人权的需要。

(二)能够增强其有效性和社会性。

我们知道,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是有其目的的,其中,动机是命令,目的是动力。如做事不为目的,是没有任何价值的。同样,教育青年人知道感恩、学会感恩、用实际行动去感恩,也是有其明确的目的的。即要有明显的效果,或助恩人克服困难走出困境,或锦上添花让曾经帮助过你的人心情愉悦、健康长寿,或用你的感恩行为影响更多的人去追求感恩,让感恩实践在全社会中蔚然成风。

(三)感恩主体能够体会到幸福。

三、科学感恩实践的伦理要求。

科学感恩实践的有效开展,必须遵循其客观规律,按照其伦理要求行事。唯此,才能收到实效,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科学知恩。

知恩,是指人的识恩能力。即感知受恩于人的能力,而这种能力又必须符合相应的要求。这个问题看似简单,而要做到实则不易。从认知层面上讲,知恩源于教。教育青年人学会知恩,必须教育和培养其感知受恩的能力。而感知受恩能力最为基础的品质是什么呢?就是古人说的“知足常乐”。一个人,如果没有知足的品质,天大的恩情也会感知不到。谚语“喂不饱的狗”说的就是人的不知足。这是人不会知恩的心理基础。应该看到,不知足的人的感知受恩的能力是非常低的,即情商是很低的。在人的情感海洋里,有的人是一石击起千层浪;有的人是“死猪不怕滚水烫”,无动于衷。究其原因就是人的不知足,导致人的不知恩,进而使得感恩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因此,科学的知恩,就应从人的知足教育抓起,扎扎实实地培养人的知足心理,使之为乐而知足。只有这样,科学感知受恩的能力才会培养起来,这是科学知恩的要旨所在。

(二)科学记恩。

记恩,是指受恩于人记之于心。不要忘记施恩于己的人,即“恩人”。“吃水不忘挖井人”,就是记恩的健康心理表现。反之“过河拆桥”、“恩将仇报”就是不记恩的典型。这种与记恩人相比虽不占多数,但为数也不少。当然,强调记恩,一定不要把此变成压力,而应该变成动力才是。记恩的科学性就在于此。为此必须做到:首先,要学会善待自己。在当今社会,各种机会和挑战对人的身体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其次,要学会发展自己。当今社会的各种机会和挑战对人的科学文化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第三,要学会完善自己。当代社会的各种机遇和挑战,对人的道德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青年人要完善自己,就是要提高自己的道德素质,达到“厚德”、“上善若水”之境界。而达到这一目的,非一朝一夕之功,须持之以恒地努力。这样做了,才能完善自己,才能去载相应的“物”。

(三)科学报恩。

青年应当在科学知恩、记恩的前提下,践行科学报恩。科学报恩的基本要求是:第一是孝敬父母。孝敬父母是科学感恩的基础,一个不讲孝心的人是无从说起感恩的,因为百善孝为先。在这个问题上,正确的做法应是,既要拿钱回家,又要去倾听父母的“唠叨”,常回家去看看父母,在情感上多交流,言行上多关心。第二是关爱他人。关爱他人,就是要去关心、爱护、帮助有恩于自己的人。同时,还要像关心、爱护、帮助你的人那样,去关心、爱护、帮助更多的人。第三是回报社会。回报社会是科学感恩的核心所在。青年回报社会就是要把个人的奋斗,自己的追求溶入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去,否则,就不能叫真正的回报社会。总之,我们倡导的科学感恩,不是“化合式”—相向报恩,而是“几何式”—发散报恩。如果这样,正能量就得到传递,感恩就会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国家就是感恩的国家,民族就是感恩的民族,天下就是感恩之天下。

人之初,受恩而来,人之终,报恩而去。应当看到,报恩是应当有条件的,作为受恩者,应当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去报恩。只要自己心怀感恩,学业有成,事业有成,报效国家和人民,你就是一个科学的感恩人。

浅谈感恩论文篇六

2、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李白。

3、披君貂b,对君白玉壶。――李白。

4、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罗隐。

5、弹琴醒暮酒,卷幔引诸峰。――岑参。

6、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李白。

7、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晏殊。

8、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值万钱。――李白。

9、共知不是浔阳郡,那得王弘送酒来。――李嘉佑。

10、劝君莫拒杯,春风笑人来。――李白。

11、何以解忧,为有杜康。――曹操。

12、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曹操。

13、玉壶系青丝,沽酒来何迟。――李白。

14、移樽劝山简,头白恐风寒。――杜甫。

15、龙池赐酒敞云屏,羯鼓声高众乐停。――李商隐。

16、几日寂廖伤酒后,一番萧瑟禁酒中。――晏殊。

17、雪花酒上灭,顿觉夜寒无。()――李白。

18、晚酌东窗下,流莺复在兹。春风与醉客,今日乃相宜。――李白。

19、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瑚珀光。――李白。

20、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张先。

21、秋山僧冷病,聊寄三五杯。――韦应物。

22、昔好杯中物,翻为松下尘。――李白。

23、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李白。

24、醉中惊老去,笑里觉愁来。――包佶。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浅谈感恩论文篇七

1.基础知识薄弱乘务专业的学生均来自于全国各地高中应届考生,招生过程与普通高考不同,更注重学生的面试程序,考核学生的身形、相貌、气质等外在因素,在部分省份按艺术类考生招生,我校乘务专业录取分数线比其他高职专业录取分数线低近200分,因此学生在知识面、学习习惯、认知水平等方面存在诸多不足。

2.人文意识缺失人文素养教育是一个需要唤醒人的内心为前提的长期教育。乘务专业学生学习生活节奏快,就业压力大。在校期间,她们更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和职业技能的掌握,更容易追求个体成功,存在功利主义、享乐主义的思想。在文学艺术修养、语言表达与情感沟通、人际交往与团队协作等方面与普通专业学生具有一定的差距。

3.心理素质滑坡在校的乘务专业学生都属于“90后”,多数学生独立生活能力较差,应变能力和自控能力较弱,心理承受能力不强,缺乏社会责任感和艰苦奋斗精神,集体主义、团队意识淡漠,在学习上一旦遇到困难就容易放弃产生消极自卑情绪。

二、《茶酒文化》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为了满足航空公司推出的机上茶艺表演,以及机场贵宾区的茶艺服务需求,我校空中乘务专业率先开设了《茶酒文化》必修课程。学生通过学习茶和酒的知识更多地了解和掌握中国文化、世界文化,在以后的客舱服务中能够根据不同国籍的旅客,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从实践来看,开设本门课程及其效果已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航空公司及其他用人单位的认可。

近年来,由于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高校生源质量下滑,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课程教学中的不足逐渐突显。1.教学目标单一茶酒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茶酒文化》课程是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素质教育资源,是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有效载体。然而,在当前教学中,仅局限于对茶礼、茶德、茶道、茶艺的讲授,对酒文化发展的介绍,仅注重茶类之分,酒品之别,对于茶、酒的“味”外之音,以及茶酒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等方面未能进行详尽的.解读及思考,学生难以对其形成深刻的理解与感悟。

2.特色教材欠缺目前,针对茶文化与酒文化的课程教材有近百种,但多数教材只重视茶酒的历史、礼仪及其哲学思想,针对实用性茶酒知识涉猎较少;或者仅重视茶酒知识实用性操作,而缺乏丰富的文化内涵。因此,编写一部符合行业特色,满足职业技能需要,且具有一定丰富文化思想内涵的教材势在必行。

3.实践环节不足当前课程设置中较为重视理论教学,弱化实践教学,这使得学生接触茶酒文化的实践活动较少,很难体会识茶、辨酒、泡茶、调酒的全过程。仅仅通过文字表述,难以领悟酒的喧嚣,茶的静雅,更无法加深对礼仪、历史、道德、思想内涵的理解。

三、《茶酒文化》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措施。

1.将人文素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精心选取教学内容,引入诗词歌赋,茶酒典故,结合灵活生动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万象中能摒弃浮躁、功利,培养理性的思维、宽容的心胸、健康的心态。

2.优化教学内容,编制特色教材教材的编写要从乘务专业了解茶酒文化基础知识出发,结合本专业的学生知识水平,选材要新颖,实用性要强,形成有民航特色专业性、实践性应用教材。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实际教学现状,调查包括学生学习茶酒文化意愿、教学课程内容设置、教学满意度调查与学生对茶酒文化课程建议,分析包括学生知识结构、历史知识水平与语言理解能力,运用启发式、讨论式等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以学生实际的知识基础水平为依据,重新优化、设计教学内容。

3.补充有生活气息的审美意趣实践活动为了让学生体验更多的实践性茶酒知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可以组织开展大量课外茶酒实践活动,如名家讲座、名品展览、茶艺展示、品茶品酒会、茶酒知识竞猜等,茶艺与品酒仪式的演绎过程,涵养着一缕优美的诗意,营造出一派庄严清雅的文化氛围,使学生感受着一种民族的澄净精神境界,培养出学生高雅、大方、自信的气质,感化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的情感,提高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组织能力。

【参考文献】。

[1]关剑平.中国高校茶文化专业建设状况浅析[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6).

[2]蒋雁峰.中国酒文化课程渗透师范生综合素质培养的研究[d].湖南,湖南师范大学,.

[3]李文川,杨坤.空中乘务专业建设与发展的思考[j].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2).

[4]周艳芳.高校旅游专业背景下的茶艺学课程设置[j].文教资料,(13).

[5]朱海燕,萧力争,刘仲华,等.高校茶文化教学现状及茶文化素质教育模式探研[j].教育教学论坛,(23).

浅谈感恩论文篇八

法国葡萄种植和酿造伴随着法国人民渴求生存的意念,接受了文化的熏染,采用了大量改良品种及革新技术,在历史中起起伏伏中日臻完善,终于站在了世界葡萄酒的山峰之巅。

2、法国葡萄酒的分类及等级。

2.1、葡萄酒的分类法国葡萄酒一般根据不同的角度可进行不同的划分。大致可按照葡萄酒的色泽、形态、类型、酒精度这四个方面进行区别。

2.1.1、以葡萄酒的色泽划分按颜色划分,可分为红葡萄酒、白葡萄酒和玫瑰红葡萄酒。其中,白葡萄酒不限制于白色,年轻时一般为浅黄色或浅黄绿色,只是相对于红葡萄酒而言。酒的颜色由年龄决定,故而红葡萄酒也有多种红色。玫瑰红比红色略浅,有洋葱皮色和浅红色。按形态划分,可分为起泡酒和静止酒。顾名思义,起泡酒就是能够不停冒气泡的葡萄酒,因地名而得名的香槟酒就属起泡酒;而静止酒就是不会冒气泡的酒,如干红和干白。

2.1.3、以葡萄酒的类型划分按糖度划分,可分为干型、半干型、半甜型和甜型。

2.1.4、以葡萄酒的酒精度划分。

2.2、葡萄酒的等级法国法律将法国葡萄酒分为4级:法定产区葡萄酒、优良地区餐酒、地区餐酒、日常餐酒。

2.2.1、法定产区葡萄酒简称aoc(现称aop),法文的意思是“原产地控制命名”,是法国葡萄酒的最高级别。原产地地区的葡萄品种、种植数量、酿造过程等一系列内容都必须经过专家的认证,且不可与别的葡萄汁进行勾兑。酒瓶标签标示为appellation+产区名+controlee。

2.2.2、优良地区餐酒简称vdqs,是普通地区餐酒向最高级别aoc过渡所必经的级别。如果在此时期酒质良好,即可升级为aoc。酒瓶标签标示为appellation+产区名+qualitesuperieure。

2.2.3、地区餐酒法文为vindepay,由日常餐酒中最好的酒升级而来。法国绝大部分的地区餐酒产自南部地中海沿岸。标签上可注明产区。可以并仅限于用标明产区内的葡萄汁勾兑。酒瓶标签标示为vindepays+产区名。

2.2.4、日常餐酒法文为vindetable,作为日常饮用,是最低档的葡萄酒。可以由不同地区的葡萄汁勾兑而成,但不得用欧共体外国家的葡萄汁。如果葡萄汁限于法国各产区,可称法国日常餐酒(现称vdf)。

3、法国葡萄酒文化特点法国葡萄酒的盛名享誉世界,不仅仅因为其优质的饮用价值,更因其形成的文化体系所体现出的特点。

法国的葡萄酒文化意蕴深刻,首先,就使用范围而言,法国葡萄酒文化是通用主义的.。通用主义早在古希腊时期就显现的淋漓尽致,那时喝酒的规范已成为共存、博爱、交流以及共商与欢乐交织气氛的同义语。

同时,法国葡萄酒又体现出一种个人导向。在诸多的法国文学作品中,常常会描述这样一种场景:闲暇时分,一个人,一杯酒,细细品尝酒的香醇,也似品味美好的人生。

这种场景充分体现了独饮的乐趣,一份来自法国葡萄酒的乐趣。在法国,由于地区、品种等的不同,每个法国人都有一套独特的葡萄酒理论,这便也可成为人们在聚会上谈论的话题。人们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而不计身份的尊卑,气氛轻松而融洽,这便体现着法国葡萄酒文化的感情性。除此之外,法国葡萄酒文化也显示出具体性,他们通常将私人活动与生意活动分开。

私人聚会中可以像朋友一样畅谈,谈判桌上则简明扼要地提出双方所要商榷的事宜,这种公私分明既提高了法国人的工作效率,又使他们成为了好朋友。法国的葡萄酒文化还体现着成就导向。成就导向价值观主张根据每人成就大小给予相应的地位和关照,成就大则地位高,应无异议。

法国人对上级的敬意是基于专业的知识与技能,并非职位的高低,所以饮酒重视的是酒,这样才能充分地享受其无穷的美味。法国的葡萄酒文化作为世界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从始至终体现着一种连贯、独特、先进的理念,加之其严格的品质监督体制,必然造就享誉世界的顶级葡萄酒,将法国的浪漫气息感染给每一个热爱葡萄酒、热爱生活的人。

浅谈感恩论文篇九

我们在上大学的时候,很必要的,会认识一个社交规则,或者说是社交时候必须经历的事情,那就是喝酒。

这就犹如是一个宣泄的瓶口。

“三哥,我觉得吧,我和她……应该走不到我生命的最尽头,除非我明天出门就直接被车撞了,不然,我想,我和她会提前结束。最近我闲暇下来的时候,总想着,其实我并非有自己想象中的那么爱她。我们之所以在一起,就是一件很迷糊的事情,你说,一个连我爱你甚至连我喜欢你的话都没有和她说,她就和我在一起了,是不是很错误?很迷茫?”我一直这么的看着摆在桌子上的那杯早就已经空了的酒杯,有些情绪起伏的说道。

被我叫做是三哥的这个人,叫做施锦华,是现在大学时代的同学。他听完我的自叙后,只说了句。“两个人在一起的,其实只是需要默契。”

在随后的对谈里,我们彼此往死里的逼着自己说出一大堆观点来证明或者来逃避我们即将面临或者已经发生了的事情的责任。

三哥说了一个观点——为什么失去后才觉得珍惜。

在一般情况下,恋爱和结婚都是值得怀疑的。

我们怀疑的是,我们为什么要恋爱;我们为什么要结婚;我们的恋爱和结婚又到底有什么区别?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一个值得深究,值得怀疑的问题。

我们为什么要恋爱;我们恋爱,纯粹是在遇见对方的第一次,对方给予了彼此一个很值得回想的形象,也就是说,我们彼此在面对着这原来素不相识的人,我们的心,竟然会有着一丝的悸动,而就是这份悸动,让我们不断的想念对方,幻想着他(她)将是伴随着我们走过一生的那个人。也就是现在毕业大学生们一直很注意的第一印象,公司签你与否,大多数都是靠着这个第一印象。所以说,我们为什么要恋爱,这个值得怀疑的问题的答案其实是,我们并不是想恋爱,我们其实是想将对方占为己有,就像踏青的时候,看见一朵很美丽的花朵,不惜余力的也要将它摘下来,带回家栽种起来一样的道理。

我们为什么要结婚;结婚,是用一个足以在心底烙下印记的大印章,在结婚证书的里面,照片之间,盖下一个怎么也擦不掉的痕迹,并且在婚礼现场发下一个这辈子发下最为真实,最为狠毒的誓言,然后,再像亲朋好友宣布,他(她)是我的`丈夫(妻子),请各位逢年过节好好的替着各自的爸妈监督着,发现哪个有不正常的迹象,就以最为省力的方式告知家中二老,也就是,在自家门外,和街坊邻居说,那哪家的谁谁谁,在外面养小三,那谁,准备向谁提出离婚了。所以,我们为什么要结婚,我们结婚,其实就是想,像这纸上谈兵里的那般,用这一纸证书里的兵马,互相对垒着,牵制着对方,一直到终老。

那么,恋爱和结婚是什么区别呢?区别已经很明显了。简单概括便是,恋爱是单方面的战争,而结婚,却已经发觉,在恋爱期间,长时间的压迫对方,使其在结婚后,突然揭竿起义,大有翻身做主人之势。

然而,要进入到一方被压迫的地步,那也要对方有被压迫的价值。就像美国和伊拉克那样,伊拉克值得美国去压迫,人家有本钱;而当我们没有足够的本钱,让从小到大,一直在我们身后操控着我们的领导人,也就是爸妈满意的话,这压迫与否根本就是一件不成立的公式,这公式的成立必须是两人的资源必须旗鼓相当,或者压倒性的牵制住一方,不然,很少有可能会吸引人家强兵入驻。婚姻,从包办到自由恋爱;至始至终都未曾改变,婚姻是一个牵扯到彼此家庭的一个利弊关系。它已经不是一个两情相悦的事情,而是必须成双成对的相悦才行。你和她相悦;你父母和她父母相悦;这样才符合条件。

三哥突然不知道怎么回答我,他说,你说得很对,并且说的都是一般现在恋爱期的人都不愿触碰和了解的话题。他还和我说,他现在只想要个不要金山银山,能鼓励能支持他的人,并且一开始就会向她说明,如果她的父母不同意,她可以不和他在一起。这样的魄力,让我感觉很坚强。

现实总是饮泪。这是他对这个话题的结束语。可我并不认为,他是接下来话题的结束语,反而像是个预告。

他说,他希望我们这群大学时期的哥们,在他有难的时候不要嫌弃他。

他很天真的认为,被叫做是朋友的都会帮着彼此被叫为朋友的人。

或许,有些人,就像老狼的那首叫做是《睡在我上铺的兄弟》的歌一样。

你曾经问我的那些问题;

如今再没人问起;

如今再没人问起;

如今再没人问起。

浅谈感恩论文篇十

2、共知不是浔阳郡,那得王弘送酒来。——李嘉祐。

3、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曹操。

4、弹琴醒暮酒,卷幔引诸峰。——岑参。

5、雪花酒上灭,顿觉夜寒无。——李白。

6、昔好杯中物,翻为松下尘。——李白。

7、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张先。

8、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李白。

9、晚酌东窗下,流莺复在兹。春风与醉客,今日乃相宜。——李白。

10、劝君莫拒杯,春风笑人来。——李白。

11、秋山僧冷病,聊寄三五杯。——韦应物。

12、蒲萄酒,金叵罗,吴姬十五细马驮。——李白。

13、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李白。

14、披君貂襜褕,对君白玉壶。——李白。

15、龙池赐酒敞云屏,羯鼓声高众乐停。——李商隐。

16、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瑚珀光。——李白。

17、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值万钱。——李白。

18、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罗隐。

19、几日寂廖伤酒后,一番萧瑟禁酒中。——晏殊。

20、何以解忧,为有杜康。——曹操。

浅谈感恩论文篇十一

复习计划按两门两门进行,第一轮每两门计划两个月内完成,课程组合的依据是课程的难易程度一门较难的结合一门较简单的、课程的关联度和课程的性质。

根据以上原则,确定的课程组合为《会计》与《财管》,《审计》与《税法》,《经济法》与《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因为财管、税法、经济法考过一次,看过两遍书,相对有点基础,因此分开与其他科目组合),复习组合因人而异,可以根据以上的原则做出适合自己的`组合。第一轮复习方法以教材的章节为单位,首先是看书,在听课件之前把相应章节的教材熟悉,不懂的地方做出标记(不用做过多的思考,第一遍看书主要是为了熟悉教材)。其次是听课,报考多门的同学建议提前听上一年的课件,因为等当年的课件出来才开始时间上来不及。没有基础的考生,建议其上基础培训班,基础较强的考生可以听强化班(其实基础班与强化班,后者会简练一些),听课件的时候一章最好一次性听完,比较长的可以分两次,这样学习起来有连贯性,效果会比较好。听课过程中,重点难点可以在书上做上笔记。最后,结合应试指南每章前面的重点与难点再把课本消化一遍,做些题目(此时做题主要是为了巩固课本知识,不需要太多,否则进度会很慢,后面第二轮及模拟阶段会涉及大量题目),做题过程中涉及的知识点认为重要或难的最好将题号记到教材相应知识点旁边。上面三个步骤要在教材做笔记或标记是为了方便后面轮次的复习,可以节省很多时间,假如把重要知识点或难点已在教材做标记,后面几轮的复习就可以以教材为主,否则复习另一轮又要读教材、看课件、翻习题等,会浪费较多时间。这样,第一轮六门复习下来大概花费五个月时间(经济法和公司战略与风险可能只需要一个月多一点)。

第二轮复习大概一个月两门,最好还是两门两门组合复习,但组合方式可以调整一下,比如可以把《会计》与《审计》结合起来,因为它们关联度很大,复习起来有相互促进的效果。这一轮的复习方法是认真看书,然后做题,这时候做题就要注意速度,因为注会考试不仅考查考生会不会,还考查考生答题速度,很多考试未通过并不是不会,而往往是时间来不及,速度是平常做题的时候练出来的,在这一阶段就要开始培养速度意识,不能期待着最后做模拟题的时候速度突然提高。另外,这一轮复习时不要再把时间界定死,如在这一轮已经将《会计》与《审计》组合复习完,在复习《财管》与《税法》的时候可以定期抽出一些时间翻翻《会计》与《审计》的教材,防止复习了这门忘了另一门。这轮复习下来大概花费三个月时间。

第三轮一周一门,还是看书,加做跨章节练习。这阶段主要是串串每一科目各章节的思路,结合一些跨章节的练习,使知识达到融会贯通的程度。

第四轮做模拟题,严格按考试时间来,一天三门课程,每门一份,做一周,这样,大概每门课做三份左右。

第五轮,再次翻翻书,必要的话可以听听网上的串讲,每天一门。考前一周再翻翻书是非常重要的,毕竟教材才是官方用书,即使模拟题没做完也不要在这段时间做了,一则会打击自信心,二则课本才是考试的“圣经”,对课本的熟悉与否才决定着通过考试是否。

同样,该阶段各门要交叉复习,以防复习一门忘掉前一门。

浅谈感恩论文篇十二

那最艰辛的重,辉煌。

渗透了你每一个毛孔。

上亿年的征程。

浓缩成一个民族的工程。

一望无际。

你跨越了时空。

横空出世。

你傲视群雄。

攀上云烟。

你拉近了神圣和普通。

你很平易。

平易得到处有人经营。

你很特殊。

特殊得到猎奇者的肯定。

视觉变换。

变换中你成了万花筒。

我从推销者手中。

赎买了你。

感觉有千斤重。

那剥离的岩层。

定会觉到心痛。

散落的瓦砾。

似乎掩隐着哭声。

洗去你的尘土。

擦拭你的眼睛。

把你放回高高的岩顶。

请你放眼千载的轮回。

百年的复兴。

这个辉煌的工程。

你的作用。

理应越来越重。

浅谈感恩论文篇十三

从前,在一座大森林里住着一大群动物。

一天,猫“迈特”走出大森林里,打算去城市旅行。

迈特从那天开始迈向一条通往城市的路。

一个月,两个月、、、、、、

突然有一天,迈特突然回来了穿了一身奇怪的衣服。

“你好麦丽娅”迈特感觉很奇怪。哦!原来迈特把城市和森林的环境搞反了。

“哦!迈特,你在干什么?”老鹰玛丽大叫。

“我才去了城市,那里可有趣了。”迈特得意洋洋地说,“这里只有我一个人去了。”

玛丽把这件事告诉了整个大森林里的动物。

并开了一个故事聚会,要求迈特为它们讲述城市里的事情。

“城市有斑马线,红绿灯、、、、、、、、我在城市学了不少的知识”迈特耐心地讲着。

斑马杰瑞躺在地上,当斑马线,狗狗巴杰睁一只当绿灯,小兔睁一只眼睛当红灯。

巴杰睁开一只眼,一群动物从杰瑞身上走过,然后小兔睁开眼。

“城市一定很疼。”斑马抱怨道。

“城市一定很困”小兔和巴杰异口同声地说,很想睡觉。

“不如我们一起去城市吧?”猴子安克出了一个好主意。

“好,一起去,明天出发”狮子王巴西大声宣布。

第二天动物们随着迈特来到了城市。

“看!好多怪物。”猪“尼尼”大叫。

“看,好多动物,抓住了就发财了”人们像见了宝藏似的追了上去。

“快逃”狮子王巴西大喊。

动物们竟逃进了动物园,被关了起来。

除了猪,它们都后悔离开了大森林。

“我觉得挺好啊!还有免费的食物。”猪开心地叫。

它们想念绿油油的大森林,那嫩嫩的青草,清澈又甘甜的泉水、、、、、、、

浅谈感恩论文篇十四

山石峥嵘险峭,山路狭窄象羊肠,蝙蝠穿飞的黄昏,来到这座庙堂。

登上庙堂坐台阶,刚下透雨一场,经雨芭蕉枝粗叶大,山栀更肥壮。

僧人告诉我说,古壁佛画真堂皇,用火把照看,迷迷糊糊看不清爽。

为我铺好床席,又准备米饭菜汤,饭菜虽粗糙,却够填饱我的饥肠。

夜深清静好睡觉,百虫停止吵嚷,明月爬上了山头,清辉泻入门窗。

天明我独自离去,无法辨清路向,出入雾霭之中,我上下摸索踉跄。

山花鲜红涧水碧绿,光泽又艳繁,时见松栎粗大十围,郁郁又苍苍。

遇到涧流当道,光着脚板踏石淌,水声激激风飘飘,掀起我的衣裳。

人生在世能如此,也应自得其乐,何必受到约束,宛若被套上马缰?

唉呀,我那几个情投意合的伙伴,怎么能到年老,还不再返回故乡?

《山石》【翻译】。

魏晋南北朝,是文学发展倾向于轻浮靡丽的时期,尤其是齐、梁、陈三朝一百年间,诗文都只讲文字之美,而内容空虚,思想庸俗。诗则盛行宫体,文则堆砌骈语。经过初唐的沈佺期、宋之问,盛唐的王维、孟郊、李白、杜甫,诗的风气总算纠正过来了,但文体却还以骈语为主。开元、天宝以后,张说、贾至、李华、独孤及、元结等人,曾有志于改变文风,写作醇朴通畅的新散文,但只是个人的努力,而没有成为风气。到韩愈出来,猛力攻击近体文的陈言滥调,主张写散文要学习“三代两汉之书”,要学习孟子、荀子、司马迁、扬雄的文章。除了他自己的实践以外,他的学生李翱,皇甫湜等人也跟着写作新散文。他们的口号虽是复古,其成就却是在继承先秦、两汉的基础上创造了一种新的文体,扫荡了六朝以来浮靡骈俪的文风。因此,在文学史上,韩愈的地位,首先是一位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但是,在诗的领域中,韩愈也是一位唐诗的大家。他的作诗,也实践了他对散文的理论:文字要排除陈言滥调,排除隐晦诘曲。思想内容要“言之有物”。就是要求先有情感,然后作诗,不要无病呻吟。这也就是刘勰所谓要“为情造文”,而不是“为文造情”(见《文心雕龙·情采》)。他把诗的语言和散文的语言统一起来,散文里用的词藻,也可以用在诗里。又把散文的语法结构和诗的语法结构统一起来,诗的句法並不需要改变散文的句法。这样,他的三百八十首诗就呈现了一种新的面目:因为不避免散文词语,他的诗里出现了许多人以为生涩、怪僻的词语;因为引进了散文的句法、篇法,他的诗就象是一篇押韵的散文。守旧的人不承认他的诗是诗,说他是“以文为诗”,但无论如何他给唐诗开创了一个新的流派。

韩愈的诗,影响了一些同时的诗人,如孟郊、贾岛、卢仝、刘叉、李贺等。这些人又各自有发展和变化,创造了各人独特的风格。但是,在韩愈死后不久,他的影响就消失了,晚唐、五代的诗文,都起了回潮。直到宋代,才有穆修、欧阳修等人起来重振古文运动,而以黄庭坚为首的江西诗派,显然也是韩愈诗派的继承者。

浅谈感恩论文篇十五

2、真理的大海,让未发现的一切事物躺卧在我的眼前,任我去探寻。——牛顿。

3、有探险才有希望。——[古罗马]塔西佗:《历史》。

4、勇士面前无险路。——英国。

6、危险面前测勇气。——欧洲。

7、世界是用来探险的,规矩是用来违背的,手洗干净是用来再弄脏的。——蔡康永。

11、人生的精彩在于探险。——霍金。

12、能勇士面前无险路。——英国。

13、探险的步骤通常会有成功的结局。——[波兰]显克微支:《你往何处去》。

14、探险常常带来乐趣。——[英国]培根:《随笔集·论爱情》。

16、当你第一次背起背包踏上远方的路,就永远都不会停下来!——佚名。

17、大丈夫当朝碧海而暮苍梧。——徐霞客。

浅谈感恩论文篇十六

进课堂之前能事先了解内容,充分与授课老师沟通,了解该老师对这堂课的教学设计、教学思考,他将从哪里着力,他希望听课者关注哪些教学环节,得到哪方面的反馈,从而共同确定听课的重点。昆虫学家、商人和教师结伴在黄昏散步。昆虫学家听到蟋蟀叫声;商人听见银元掉地的声音;教师听到茅草屋朗朗的读书声。“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心在什么地方,就会在什么地方得到收获;心在哪里,智慧就在哪里。”“到教室干什么?我们的想法是我要自我成长,先要有自助,然后才能对别人实施帮助。”因此,进教室前就要开始思考:思考教师课堂教学行为与教学理念的统一,学生学习效果与教师的教学行为的联系;思考“假如我来上课,我该怎么处理”?思考议课时交流什么和怎么交流。

1、思考自己进入课堂的目的。陈瑶说过:课堂观察是研究者或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如眼、耳等)及有关辅助工具(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等),直接或间接(主要是直接)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作相应研究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这说明课堂观察是有目的的。进课堂,不是为了完成学校布置的听课任务,是先自助后帮助,即成长自己的同时帮助授课者,达到共同研究提高的目的。不要单纯的认为,校长、主任进入课堂就是为了讲台上的老师。

2、在观察老师教的行为和学生学的行为时,必须思考授课教师行为背后的理念和追求,这种思考会使我们在课后的交流中不是就行为而行为,而是行为和理念的统一。判断和思考授课教师的教学行为是否收到了预期的效果,思考学生的学习效果与师生的教学行为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这种思考使我们致力于从效果出发研究教学、改进教学,通过课堂观察追求有效教学。3、需要思考“假如我来讲,我该怎样?一方面是让自己在课堂观察中真正有收获,有改变,使观察和研究一节课的过程成为自己学习这节课、准备这节课的过程。另一方面可以防止自己在课后交流时信口开河,使自己关于教学改进的意见建立在可以操作、可以转变为具体教学行为的基础上,对教学实践产生影响。这种思考使观察者置身其中,在观察和研究这节课的过程中,吸纳优质教学资源,实现“同伴互助”,从而切实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

课堂观察后的资料分析、评议交流和自我反思可以起到激励教师、改进教学、共同提高的作用。要把握以下几点:

1、环节设计很重要。要创设注重全体参与、平等交流的形式。就像我们追求教师少讲,学生多活动,也就是少教多学的课堂教学一样。课堂观察后的交流也应该这样。成都大学师范学院陈大伟教授的《有效观课议课》一书中介绍的步骤,可供借鉴。

(1)你确定的主题对你和其他老师专业成长有什么意义?(明确主题)。

(2)就相关主题,你有什么特别满意和不满意的地方?有什么问题和困惑需要大家共同讨论?(讲课者谈感受)。

(3)大家就相关主题,观察到什么现象?有什么需要讨论的困惑?(全体参与)。

(4)请大家对困惑发表看法。(合作讨论)。

(5)还有没有其他需要共同关心的问题讨论?(质疑询问)。

(6)对讨论的问题和观点进行梳理。(教研组长的作用)。

2、以平等交流为基础。课后交流是一种研究,是参与者围绕课堂上的教学信息进行对话交流,通过对话理解对方,理解教学,并探讨教学实践的种种可能性。重在引起参与者对话交流,在交流中促进参与者思想提升。因此,需要以平等交流为基础。参与者要坚信对话者有对话者自己的思考和他的打算,而且有他的道理。不能认为只有我的东西对,我的东西管用。我们认为,教学活动具有无限丰富性和多种选择性,在复杂的课堂教学活动面前,我们都需要询问,需要倾听,少用句号,多用问号和逗号。需要容忍多样性、鼓励多样性、探讨多样性。在平等交流的议课过程中,既要克服参与者消极接受评判和批判的“小媳妇心态”。又要防止采取高傲的、拒人于千里之外的非合作态度,惟我独尊。事实上,当一个人不愿意听别人说的时候,别人也就不想听他说;而当自己什么也不敢说的时候,别人也就不屑于同他说。失去独立和平等的对话关系,就有“话不投机半句多”的感觉。

3、这样的话语结构,授课教师易于接受。以学论教告诉我们,交流时要从学生的学习状态入手,可以这样说,“我注意到”、“我发现”。这样的话教师易于接受,彼此是平等参与的主体,针对问题,互相探讨,达到“双赢”。

为了“双赢”的目的,可以采用这样的话语结构:“假如我来上这节课,我将这样设计……”,“我这样设计,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假如我来上这节课,我将这样设计……”它既要求参与者尊重彼此的处境和条件,同时又要求在观察授课老师的思想和技术以后,参与者必须提供一种回报。而“假如我来执教,我将这样教……”则表达了参与者愿意提供这样一种回报。“我这样设计,是基于这样的考虑……”规定了参与者不能把课堂上的现象看成授课老师的缺点和不足,而是当成参与者需要共同面对困惑和问题;必须从实践角度、操作角度思考问题,不仅要提出问题,而且要思考如何解决问题。

“假如我来上这节课,我将这样设计……”“我这样设计,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同时赋予了所有参与者一项平等的质询权利,在这样的话语结构中,没有谁的意见不会被接受。

总之,课堂观察是一种立体性的综合技术,卓有成效的课堂观察总是观察者以认真负责和高度集中的注意力为前提;以原有教育思想和教学经验参与为基础;以看、听、想、记等多种活动协调作用为保证。高效的课堂观察是准确的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的前提,而讲求技巧、充满智慧的评议氛围更易于参与者敞开心扉,各抒己见。从而在集体反思中,发挥大家的智慧,提升教学水平。

浅谈感恩论文篇十七

山石荦确行径微,黄昏到寺蝙蝠飞。

升堂坐阶新雨足,芭蕉叶大栀子肥。

僧言古壁佛画好,以火来照所见稀。

铺床拂席置羹饭,疏粝亦足饱我饥。

夜深静卧百虫绝,清月出岭光入扉。

天明独去无道路,出入高下穷烟霏。

山红涧碧纷烂漫,时见松枥皆十围。

当流赤足踏涧石,水声激激风吹衣。

人生如此自可乐,岂必局束为人鞿?

嗟哉吾党二三子,安得至老不更归。

译文。

山石峥嵘险峭,山路狭窄像羊肠,蝙蝠穿飞的黄昏,来到这座庙堂。

登上庙堂坐台阶,刚下透雨一场,经雨芭蕉枝粗叶大,山栀更肥壮。

僧人告诉我说,古壁佛画真堂皇,用火把照看,迷迷糊糊看不清爽。

为我铺好床席,又准备米饭菜汤,饭菜虽粗糙,却够填饱我的饥肠。

夜深清静好睡觉,百虫停止吵嚷,明月爬上了山头,清辉泻入门窗。

天明我独自离去,无法辨清路向,出入雾霭之中,我上下摸索踉跄。

山花鲜红涧水碧绿,光泽又艳繁,时见松栎粗大十围,郁郁又苍苍。

遇到涧流当道,光着脚板踏石淌,水声激激风飘飘,掀起我的衣裳。

人生在世能如此,也应自得其乐,何必受到约束,宛若被套上马缰?

唉呀,我那几个情投意合的伙伴,怎么能到年老,还不再返回故乡?

创作背景。

《山石》的写作时间历代有不同说法。一般认为写于唐德宗贞元十七年(8)七月韩愈离徐州去洛阳的途中。当时作者所游的是洛阳北面的惠林寺,同游者是李景兴、侯喜、尉迟汾。

赏析。

题目“山石”不是本要专门抒发的内容,而是取首句的头两个字而已。这是一首记游诗,按时间地点依次写来,全诗可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从开头至“芭蕉叶大栀子肥”,写黄昏到寺所见景色。“山石荦确行径微,黄昏到寺蝙蝠飞”,首句写寺外山石的`错杂不平,道路的狭窄崎岖;次句写古寺的荒凉陈旧,到黄昏时众多的蝙蝠窜上飞下,纷纷攘攘。仅此两句,就把整个深山古寺的景色特征突现出来,使人如临其境。以下两句是入寺坐定后所见阶下景物:芭蕉叶子阔大,栀子果实肥硕,是新雨“足”后的特有景致,读之令人顿觉精神爽快。

第二部分从“僧言古壁佛画好”至“清月出岭光入扉”,写入寺后一夜的情景。这里一部分先写僧人的热情招待,先是主动地向客人介绍古壁佛画,兴致勃勃地擎着蜡烛引着客人前去观看。“稀”字既道出壁画的珍贵,也生动地显露出诗人的惊喜之情。接着写僧人的殷勤铺床置饭,“疏粝亦足饱我饥”,一见僧人生活的简朴,二见诗人对僧家招待的满意之情。后两句写夜深入睡,“百虫绝”从反面衬托出深山古庙虫鸣之盛,直到夜深之后才鸣声渐息。“清月出岭光入扉”,很有李白“床前明月光”诗句的意境,使人有无限静寂之感。

第三部分从“天明独去无道路”至“水声激激风吹衣”,写晨去的路上所见所感。雨后的深山,晨雾缭绕,曲径萦回,以至分不清道路,高低难行。一个“穷”字,写出诗人奔出雾区的喜悦。接下去描绘脱离雾区,在一片晴朗中所见到的秀丽山景:峭崖上红花一片,山涧下碧水清清,更有那挺拔粗壮的松、枥树时时跃入眼帘。“时见”二字看似平常,实有精确的含意,它表明这些松、枥树不是长在一处的,而是诗人在行进中时时见到的。如此便把景色拉开,使读者的意念像跟着诗人行走似的一路领略山中风情。下两句写新雨后的山涧,水流横溢,激溅奔泻,致使诗人脱去鞋子,提起裤管,小心翼翼地在溪流中移进。山风阵阵,牵衣动裳,使人有赏不尽的山、水、风、石的乐趣。这里景色丰富,境地清幽。所以诗写到此,很自然地引出最后一段。

第四部分从“人生如此自可乐”到最后,是抒写情怀。韩愈在长期的官场生活中,陟黜升沉,身不由己,满腔的愤懑不平,郁积难抒。故对眼前这种自由自在,不受人挟制的山水生活感到十分快乐和满足。从而希望和自己同道的“二三子”能一起来过这种清心适意的生活。这种痛恨官场、追求自由的思想在当时是有积极意义的。

浅谈感恩论文篇十八

工艺美术是造物的艺术,造物即产品生产,经济性是其根本的属性。以下为浅谈工艺美术的。

论文。

内容,可供大家阅读参考!

在今天,把工艺美术作为经济产业、文化产业或作为文化艺术事业来看,不仅是一个实践难题,也是一个理论难题。作为行业和一种经济性的产业,新中国建立伊始就已如是,成千上万的企业,生产产品、完成产值,将产品推向市场,其过程与生产其他产品没有什么不同;其特殊性仅在于其手工技艺和产品的艺术性。

如果着眼于传统工艺美术的文化和艺术性质,试图将其作为文化产业来定性,文化产业和经济产业在产业的意义上没有本质差别,只不过是形式不同,因为产业要有产出,要有产品,产品必定要有价值和价格,其经济性必然包含其中了。但是文化产业并不一味强调利润而更看重社会价值,而经济性的产业不能不强调利润,将工艺美术行业作为单纯的文化产业对待,在今天的发展经济的大潮中,不太实际,也有很大难度。

而将工艺美术定义为文化艺术事业,则与作为产业对待又有很大差别。文化艺术事业不像产业那样追逐利润,国家甚至要给予资金等多方面的资助。因此,如果将庞大的工艺美术行业改为工业美术事业,则不现实也是不必要的。我们有必要将工艺美术既看作经济产业,又看。

作文。

化产业,同时还可以将其作为文化艺术事业来认识、理解、研究和扶持。

像认识其既是物质文化又是非物质文化一样,多方面、多角度地认识其本质和特征,从具体的工作出发,加以不同的处理。如在商品生产上以经济性为主体,但在传统技艺的传承方面又要从文化事业的角度加以支持,包括实行保护性的税收政策,对部分工艺产品实行保护等等。

二、传统工艺美术的当代价值。

1、产业价值:

作为行业的传统工艺美术,遍及全国所有省市,各地的工艺美术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各具特色,而且大多数已经成为地方传统工业的支柱或城市的象征(所谓城市名片),在现代高科技社会,工艺美术行业虽不是工业经济的支柱产业,但作为特色产业之一,仍然具有较高的经济和社会价值。

2、就业价值:

传统工艺美术在解决就业上亦有其他工业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工艺美术主要靠人工和技艺,对生产场所和生产条件要求不高,有的还适合于家庭生产或加工,成为家庭副业。初步估计,全国从事或与工艺美术生产、销售有关的从业者在1000万以上。

3、市场价值:

工艺美术有国内国外两个市场。20世纪50年代以来,工艺美术是主要的出口创汇产业。工艺美术的对外贸易,以特色取胜,一般不会遭遇贸易摩擦之类的问题。

三、技艺失传和后继无人的问题。

对全国大多数的传统工艺美术行业而言,一方面是技艺失传,一方面是现有技艺面临无人承续的状态。过去子承父业,现在因为现代教育和经济的发展,就业渠道拓宽,相当多的子女不愿继承父母的工艺技艺和职业生活,原因一方面是手工艺操持的辛苦,另一方面则是传统手工艺非得数年乃至数十年的劳作和体悟才能达到一定的高度,对于急功近利的当代人而言,确实视为畏途。

传统工艺美术的保护与发展,关键是人才的培养。20世纪80年代是传统工艺美术发展的黄金时期,其基础是前三十年培养的人才。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形成的工艺美术企业大多是集体所有制企业,也有不到10%左右的国有企业,这些企业在地方工艺美术总公司或轻工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几乎从一开始就以现代的方式如工艺美术职业中专学校、厂办或公司办职工技校等方式培养人才。1956年创建的国家级的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也承担着工艺美术人才的培养任务,再加上各工艺美术工厂、企业普遍采用师傅带徒弟的形式培养的青年技术工人,形成一个庞大的工艺美术技术人员群体。

这些技术力量为80年代以来工艺美术行业的大发展做出了贡献。但90年代体制转型后,个体和民营企业成为传统工艺美术行业的主体,这些企业把主要精力放在产品生产和经营上,人才培养主要靠传统的师傅带徒弟的单一方式,而且数量和质量已不能适应行业和文化事业发展的需要,后继乏人的现象已经开始制约行业的发展。尤其重要的是,以往人才培养的国家性、计划性、长远性以及各级办教育的积极性,现在已经大打折扣。原有的工艺美术技术学校和高校,由于各种原因大多数已不从事传统工艺美术的招生和教学,致使传统工艺美术的人才培养缺失了最重要的一环。长此以往,其后果严重,现在到了需要从国家层面上关注和解决这方面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问题的时候。

综上所述,如何真正从组织上、制度上、人员安排及资金等方面落实到位,则需要制定更为细化的具体到保护品种、技艺的方案和规划,这是需要各地政府和相关部门协同解决的问题。

浅谈感恩论文篇十九

泰山,古称“岱宗”、“岱岳”,位于中国华北大平原的东侧,山东省泰安、济南两市境内,绵延100多公里。山体约形成于3000万年前的新生代中期,基地岩石有24。5亿年的历史,是地球上最古老的岩层之一。主峰玉皇顶海拔1545米,四周环绕112座山峰,98座崖岭,102条溪谷,形成群峰拱岱的气势。泰山巨大而厚实,东临大海,西依黄河,在平原上拔地而起,以居高临下的地形,成为万里平川上的“擎天一柱”。作为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的泰山,同时也是世界级的地质公园。随着知名度的提高和旅游业的发展,泰山所特有的地质资源——泰山石受到社会各界的青睐,市场需求和影响都在不断扩大。

泰山石是观赏石的一种,是中国石文化的一个缩影,在山东悠久的文化史上,有着光辉的地位。远在先秦时代,五岳之首的泰山怪石就成为了特别重要的贡(供)石。成书于战国时期的地理著作《尚书禹贡》中记载的泰山鹅卵石、文字石、玉石等,大概是有记录的最早的观赏石。在我国,对于石头的观赏和收藏历史久远,距今4000多年前的大汶口文化遗址中所出土文物里,就有石珠项链,松绿石、玉石饰物等。而关于泰山观赏石的记载,在《山海经。魏书》《池北偶谈》《西清砚谱》等典籍中,更是俯拾可得。明代万历年间编写的《素园石谱》中录入泰山奇石二枚,其中一枚就为秋泉真人所收藏。

泰山五彩缤纷的石头家族中,有花岗石、燕子石、玉石、墨石、麦饭石、景观石等等,在这里主要讲述其中的花岗石。其石的特点是粗犷豪放,成实稳重,为泰山石中的精品。泰山花岗石属卵石的一种。卵石是岩石的碎削物,是岩石经过流水的长期搬运被磨掉了棱角而形成的,不是岩石的一种类型。泰山峰高谷深,水流落差大,冲刷力猛,每到雨季山洪卷顽石滚滚而下,千万年来冲刷出无数的卵石。这些卵石光洁滑润,晶莹明亮,石色铁青,纹理雪白,造型千姿百态,图案千变万化,具有观赏收藏奇石所崇尚的“形质纹色”四大元素。泰山花岗石多出于泰山谷底,尤以主峰西部桃花源峡谷中所产成色最好。其外表多为不规则卵形,以花岗岩为主,间有石英。结晶颗粒较粗,纹理清晰,画面突出,粗狂凝重,对比色调比较强烈。大多为青黑色,并呈现白、褐、红不等的花纹,以黑白花居多。泰山石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纹理图案与石体本身在花泽上反差较大,特别醒目。直观性较强,有奇美、壮美、精美、粗犷美的不同特色,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泰山石上各种各样的人物、动物、植物、景物、文字或像得逼真,有纯真之美;或似像非像,有朦胧之美;或似图画艺术大写意,速写,简笔勾勒;或似运用西方印象主义等艺术手法创作的油画,勾起人们的联想,有很强的意境美。

由于泰山奇石主要以其纹路奇特清晰著称,鉴赏泰山石也就主要从其石面上的线条、纹路、色彩和形象构图上寻觅具体的文化象征。章鸿钊《石雅》中说到泰山“麻石中有文如阿拉伯数字者”,这麻石即为泰山石。所以泰山石也被称作是文字花岗石。泰山文字石主要有字形、字体、字意三方面评价标准,同时也看石形、质地。按照现在欣赏奇石所遵循的“形色质纹”来说,鉴赏泰山石首要的标准就是“形”奇。要标新立异,特点突出。或丑、漏、透、瘦,或皱、拙、清、顽,所呈现的形状要独特,让人印象深刻。此外,形体要完整,自然天成,而非人工雕琢。每块奇石的石棱、石纹、石根等等都是其与众不同的一点,只有保持特色,才能成为独一无二的奇石,美石。鉴赏泰山石第二条标准就是色美。泰山石的色泽,或深或浅,或单色或复色,都应与其形态主题相协调一致。在美石色泽的鉴赏上,要突出特色,避免含混模糊。同时还应注意主题和主调的鲜明。鉴赏的第三条标准是质佳。指的是石质坚韧细密,结晶体分布均匀。鉴赏泰山石的最后一条标准就是纹丽。纹理分为平纹、凸纹、明纹、暗纹、横理、竖理、曲线理、环状理。有言之:“优秀之品,形质既异,纹彩亦殊,无一重复,备无穷无尽之妙。有瞻之在前,忽焉在后,欲罢不能之感”。

中国的石文化源远流长,从春秋战国时期至宋朝的15间,是中国赏石文化的起源期。宋朝米芾以赏石四字诀“皱瘦漏透”作为赏石文化的精髓,确定了中国传统的赏石美学、理论。这以后的800多年间,几乎没有一部赏石著作突破过米芾的赏石美学框架。包括宋苏东坡、元赵孟頫、明清李渔、林有麟、清沈心、梁九图、民国章鸿钊、张轮远等人的赏石论述,均是在米芾赏石美学理论的框架内进一步丰富和深化。直到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以中国广西红河石为代表的新石种被重新发现,并被迅速流传到东南亚,异军突起的赏石四要素“形色质纹”才逐渐被传播开来,并广泛的被赏石家所接受,确立了一种新的赏石美学理论,动摇了米芾在中国赏石界的传统地位。泰山石就是现如今赏石潮流中的一刻璀璨新星,将“形色质纹”表现得异常美妙又淋漓尽致。

从秦始皇封禅立石到大汶口的第一串石珠项链;从孔子凭石寓志到重如泰山、安如泰山的观念,中华石文化不仅内涵深邃,而且一直发展着。如今,石文化成为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位于自然、社会和主体精神的交叉边缘,有了更深远的发展。而泰山石文化作为中华石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份,不仅具有重要的思想文化价值,还拥有文学和旅游等多方面的价值。对泰山石文化的研究和理论探索将在保护、开发世界自然文化遗产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孙庆芳,孙毅。中国石文化,时事出版社,。

[2]周谦。中华石文化与泰山石。山东大学出版社,。

[3]程玉岱。泰山花岗英脉石。奇石探究,,153。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7299566.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