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是对过去的一种回顾,帮助我们更好地规划未来。在写总结时要客观、全面地评价自己的表现。阅读总结范文能够开拓思维,提高总结能力。
美术教学如何培养学生个性与创新论文篇一
在课堂教学中,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课堂教学氛围有着极大的关系,而课堂教学氛围又和良好的师生关系有着直接的联系。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们必须努力弘扬民主教学,建立起一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一个宽松、愉快的课堂学习氛围,让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笔者在自己的教学中,就向学生提出了“三个非常欢迎”、“三个特别允许”的要求,就是非常欢迎提意见、非常欢迎提出独到的见解、非常欢迎提出与教师不同的观点;特别允许说错、特别允许改错、特别允许保留意见。例如,笔者在教学《文化建设》一课时,就针对学生上网的问题让学生来展开讨论,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当学生的发言能够涉及网络发展的利弊时,笔者就鼓励学生继续按照自己的思路讲,同时也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让学生来讨论,学生的发言非常热烈。然后,笔者又让学生来讨论怎样建设良好的文化环境,无论学生的回答是否正确,笔者都给予鼓励,让全体同学鼓掌支持。这样,整节课学生都热情高涨,在讨论与发言中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得到了发展。政治教师应该打破传统教学中的师道尊严,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心、爱护和鼓励,让学生在一个宽松、和谐、平等的学习氛围中学习,这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
二、运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之一。
巧妙地设置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教学情境中进行再创造,也是培养中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主要方法之一,通过这样的活动能够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多媒体教学具有声色结合、视听结合、动静结合等特点,较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能够强烈地刺激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积极地投入学习当中。通过多媒体的刺激,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都能够得到极大地提高,这样就可以激发出学生的创造意识,从而最终训练了他们的创新能力。
例如,在学习《一国两制》一课时,笔者就通过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了香港回归的录像,为00后的学生再现了这一个世纪盛典,然后再让学生来谈一谈自己的感受,谈一谈为什么香港和澳门能够顺利地回归祖国。学生观看了录像,特别的激动,他们认识到了祖国的强大是一国两制能够顺利施行、香港和澳门能够顺利回归的强大后盾。再如,在讲《保护我们美丽的家园》一课时,笔者又播放了一系列环境污染、资源破坏的视频,学生就对我国的环境污染和资源破坏有着直观的认识,从而就怎样来保护我们的家园纷纷献计献策。这一节的课堂气氛特别活跃。因此,运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另一方面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传统教学中,一般都把教师的教放在了首位,而忽视了学生的学,重视教学的结果却忽略了教学的过程,重视知识的传授却忽略了学生能力的发展,这样的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非常不利的。在现代教学中,我们主张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建立一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创新型课堂模式,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教学实践中,笔者采用了辩论会、演讲会、竞赛、记者招待会、小品等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其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全程参与学习,一起进行探讨,创新性思维得到了很好的训练。
例如在学习《社会主义事业在曲折中前进》一课时,笔者就把学生分成了两个小组,要求他们就“社会主义是否能够代替资本主义”这一辩题进行辩论。两组学生分别查找资料,积极地进行准备。正方的学生主要从社会发展的趋势出发,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进行了论述,并阐述了资本主义社会中有不可调和的矛盾等;反方的学生则用事实说话,论述了前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瓦解,同时还指出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更加发达,工人的生活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等。双方学生辩得热火朝天,各说各的理,最后笔者进行了总结。在这整个的辩论过程中,就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结语。
总之,培养中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循序渐进的过程,既不可以半途而废,也不可以急于求成。政治教师要善于利用各种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为学生创造有利的时间与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创新潜力。
美术教学如何培养学生个性与创新论文篇二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它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类就是在创新的基础上才出现了不断发展的。而创新是源于人才的培养,只有高科技的人才才会有所创新。而人才的培养要靠教育,离开了教育难以谈创新。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关键,一切人才的出现都是靠教育培养出来的。因此,我们作为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小学教育是属于基础教育,学生的养成和习惯都是在基础教育上,学生从小就要打好关键的基础。我们作为小学数学学科更是关键的关键。数学是具有思维发展的学科,它以严谨的思维比较恰当地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训练。因此,我们要努力研究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方法,使他们从小就有创新意识,不断成为科学的顶端人才。下面就根据笔者自己的教学实践研究,特谈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营造创新教学情境。
课堂教学情境的营造是非常关键的一步。因为只有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学生才能够发挥他们的思维空间,他们才能够去想象和联想应该想的`东西,他们的活跃思维才能得以施展。素质条件的教学就可以极大地使学生进入到创新的优势环境学习中,他们就会发挥自己的创新特长,敢于想象创新。而传统的教学则是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学生没有丝毫的创新意识,他们只是极其被动地接受知识的记忆,他们不敢去想,不敢去做未被书本上知识的规律。这就极大地限制住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我们现代教师应该明确培养学生的意义,在让学生接受知识的同时,关键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所以,我们要注重对教学的环境创设,形成一种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教师可以利用导语营造一堂课的教学气氛。比如,我执教“有余数的除法”一节课的时候,我把20个不同颜色的篮球按照红、粉、绿的不同颜色编成号码。然后让学生根据屏幕上的序号来考老师,老师就会轻松地说出它们的颜色。通过这一表演,学生感到非常奇怪,于是就对这一堂课所讲的内容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这样就非常有利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他们也步入了创新的参与中来。创设新的学习环境激起学生探究新知识的欲望,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奠定基础。
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创新精神。
新课标要求:“学生是课堂学习中的主体,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教师要完成自己的主导作用。”由此,我们应该知道,学生在教学中的主要地位,教师要把各种问题的思考都要引导学生来完成。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就要做到让学生具有自主探究的精神。1.多给学生创新的机会。传统的教学学生是被动地听老师讲课,他们认真地做着老师讲的课堂知识,他们丝毫没有想入非非的问题,认为老师是唯一的主宰者,没有可疑问的问题,只有老师才是唯一的,是知识的尊崇者。因此,教师要明确注重给学生更多的创新机会,让孩子们大胆地去想象和猜测问题的形成,给他们创新的空间。比如,在讲“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一节课的时候,我便问及学生道:“同学们,看看你们感觉应该有什么问题需要问吗?只要你们感觉有疑问就可以放开心理的阻拦,大胆地发问。”于是,学生便争先恐后地提出了各种问题:平行四边形的计算公式是怎么样的?是怎么进行计算的?它的面积是怎么计算的?等等。这就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去思考问题,积极主动发问。结果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调动,学生思维也得到了普遍提高了。2.给学生一定空间。数学的特点就是比较抽象,学生自然感觉到没有什么可以说的,我们作为教师要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设计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思考空间,让他们勇敢地走进分析中。培养他们的敢字精神。比如我在执教“时、分的认识”时,出现了一个重要问题,那就是孩子们对时针所指在2、3之间,分针指在11时,是2时55分还是3时55分出现了不同的意见。于是我就指导孩子们结合教具钟表的模型各个小组进行讨论和探讨,很快就得出了统一的答案了。许嵩的想象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三、结合生活创设问题情境。
小学数学新课标要求:“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所以,我们教师要引领学生走进生活,结合生活情境让他们进行问题思考。它要体现在小学数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结合学生身边所经历的事实引导学生进行理解分析。比如我在“相遇问题”一节,就谈到大伟和莉莉的事情,当大伟的笔记本落在家里的时候,莉莉怎么才能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呢?通过激烈的探讨和争论,导出了三种方法,极大地促进学生的探究能力发展。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事情,我们一定要按照教育理论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给孩子们营造出一种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使他们能够有着更多的广阔思考和学习的空间,努力提高学生们的探究精神,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发展。
美术教学如何培养学生个性与创新论文篇三
心理学家皮亚杰曾说过:“教育的目标在于培养有创新能力的人。”美术作为一门艺术课程,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教育起着重要作用。学校之所以开设美术课,并不仅仅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课外兴趣和适当地缓解学习压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成为美术教学中的重要任务,也是衡量和评价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的的重要标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从学生绘画的实际出发,制订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案,培养并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热情,培养绘画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强大驱动力,进而转化成直接的学习动机和学习主动性。学生一旦对所学知识感兴趣,他就会全身心投入其中,积极思考,主动去发现和探索新的知识。因此,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热情、培养绘画兴趣,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是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绘画兴趣作为教学的首要任务。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制订合理的教学方案并不断充实教学内容,采用教具、游戏等方式,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从而使学生集中全部精力投入学习。
一方面,使用教具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的.需要,合理使用教学工具。学生一般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教师可以自己在黑板上范画示意图,或者通过幻灯片等直观教学工具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学习绘画的过程中不感到枯燥无味,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样既完成了教学任务,又在一定程度上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其对美术课产生了兴趣,在娱乐中学习。另一方面,以游戏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课堂上做一些必要的小游戏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扩大学生的欣赏范围,开阔学生的视野。
扩大学生的欣赏范围,开阔学生的视野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只有视野达到了一定程度,才能从不同角度多方面了解自然界的各种事物,才能不断创新。美术学科是一门涉及多门课程的综合性学科,不仅仅是一门普通的学科,体现的更是一种艺术。纵观国内外的美术发展史,有着多样的绘画风格和艺术表现形式,因此,艺术欣赏在开阔学生视野方面显得至关重要,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师在了解各大美术学派的基础上,深入研究美术教学的每个环节,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触多种艺术形式、艺术风格、艺术流派等,从而体验不同的艺术形式带来的艺术感受,并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为提升创新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几张出自不同国家大师笔下的艺术作品,让学生在课堂现场进行分析比较,找出艺术作品之间的共性与差异性,开拓学生分析作品的思维,提高其欣赏能力。此外,教师应安排学生多接触一些不同形式、风格的作品,从中领悟创作的技巧,然后根据自己的领悟创作出具有自己风格和特色的作品,体会创作的乐趣。这样长期下来,会在不知不觉中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其创作思路,进而提高其创新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能力。
1.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思考。
记得学者巴尔扎克曾说过:“问题是开启一门科学的钥匙。”科学合理地设置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学生深入研究和思考,以寻求问题的答案。创设问题情境,是培养学生的求知欲,主动钻研,提升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从而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因此,教师在美术课堂教学前,必须做好备课工作,制订合理的教学方案,以教材为基础,深入研究,设置出科学、合理又不乏一定难度的问题;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将问题提出,并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在规定的时间内找出问题的答案,然后以提问的方式学生举手回答;最后提出问题,要求学生课下分组讨论,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另一方面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让学生体会到探索性自主学习的乐趣和感受成功的喜悦。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可见,积极主动的探究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教师在美术教学中,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探究与学习的机会,使他们成为教学中的主体,在探究与学习的同时,感受成功带来的喜悦,进而更加努力地去探索和创新,在学习中乃至美术界取得成功。
2.走进自然,在写生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近年来,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与发展,美术作为一门课程引入课堂教学,并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与重视,但其更多的是理论教育,很少有学校开设实践课程,引导教师带领学生走进自然进行写生。一方面,是考虑学生的个人安全问题,另一方面,是学校领导忽视了实践的重要性。美术教学与其他课程教学不同,其更加注重实践性,走进自然,在实践中写生不仅能锻炼学生的绘画技巧和能力,而且能陶冶情操,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和创作欲望,从而提升作品的立意和思想。所以,在新课标不断改革的今天,应督促学校开设美术实践写生课,教师带领学生走进自然,让学生在感受美好自然风光的同时,翱翔在想象的思维空间里,走出对事物本身的认识,重新构建自己对自然、对生命独特的感悟,将对自然界万物的感性认识提升至理性认识,从而创作出极具想象力又不乏生命意义的优秀美术作品。
四、提高教师的美术素养。
“师者,所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整个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引领角色,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更肩负着开发学生潜在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重任。因此,教师必须从根本上提高自己的美术素养以及综合素质,成为一名有能力的创造者。深入实践,不断探求新的教学方法,制订出独特而新颖的教学方案,利用课余时间创造独具特色的作品,不断提升自身的美术素养。这样一方面可以培养教师自身的创新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很大程度上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综上所述,创新能力作为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产生重要影响。随着美术课程的不断改革与完善,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并不断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美术教学的重要内容。因此,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从小培养绘画兴趣,扩大学生欣赏范围,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创新思维,并不断提升自身的美术素养,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从总体上提升教学质量与效果。
参考文献:
[1]宋春花。浅谈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成才之路,(02)。
[2]许渊智。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能力[j]。小学时代:教师版,2010(02)。
[3]张明亮,李玉玲。谈谈美术课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j]。科教文汇,.
(作者单位六盘水师范学院艺术系)。
美术教学如何培养学生个性与创新论文篇四
每当学期开学,在我领到美术教学课本和参考书的时候,我总会为其中的学生范例所吸引,以至于流连忘返去反复地捉摸与欣赏。当我感叹其内容、形式的独特和完美的不可思议的时候也成为我一次次反省和深刻思考,努力实践的动力源泉。从而我认为:美术表达中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美术教学的重中之重,是学生独立思考、勤于动脑,德育与智育各项能力综合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创造性是人的本质特征。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没有创造力一切将无从谈起,只有的是反反复复、停步滞留和一味的因循守旧。所谓创造力是指产生新思想,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它是成功地完成某种创造性活动所必需的心理品质。创造力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综合性本领,它是知识、智力、能力及优良的个性品质等复杂多因素综合优化构成的。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们的关注。如何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也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普遍关心的话题。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了世界上的一切,推进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 齐白石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他博采众长,悟出了“寻门而入,破门而出”的八字心得,这就是在告诫我们不能照搬照抄,要有所创新 。
根据当前素质教育的需要,在美术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必须选择能够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符合学生学习心理、能够正确把握学生创造力特点和突出学科特点、易被学生接受、行之有效、恰当的教学方法,才能保证学生创新精神的养成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一、 素质教育是实现创新意识的前提条件
必须正确认识美术课在整体课程中的重要性,使学生在潜意识里面没有主课与副课之分,正确对待每一门课程。有了这一前提,之后的一切才会应运而生,顺理成章。
美术教育被公认为是培养学生创造力最具成效的学科之一,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但是目前在我国的美术教育中多多少少存在一些隐性的弊端,主要还是家长、社会、以至于绝大多数教育工作者思想意识里面的`(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中小城市、县区和乡镇尤其严重)。传统教育观念的根深蒂固,主课与副课无意识区分,过度的强调升学率等等,美术课教师的教学常常处于一种可有可无的尴尬境地,从而导致美术教师的积极性一点点被磨灭,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消退,课堂学习和课堂作业也只是为了应付差事,根本谈不上什么创新意识的培养。因此,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应该彻底改变全社会的传统教育观念。
二、 自信、勇气则是创新意识的养料
实施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必须坚信每个学生都具有学习美术的能力,都能在他们不同的潜质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
改变传统教学中学生的客体地位,使其成为学习的主体,让他们知道人人皆可创造出美丽独特的作品,给他们以足够的勇气和信心你将会发现不同凡响的改变。
中国教育,在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之下,我们经常看到课堂往往是死气沉沉、机械、呆板、压抑个性、千篇一律、乏味的重复。学习中,学生只注重描摹对象,忽视自身创造性的表现。教师思想观念、手法过于陈旧,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其要求十分笼统,既分不清层次,也没有具体的目标和要求。因此,首先要赋于学生一个相对开放的学习空间,必须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学生的需要去创造一种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环境,营造适合培养创造能力的良好氛围。只有为学生创造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学生才会愿意参与到学习中来,才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到教和学中,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进行创造性的思维。另外,教师必须改变教育思维定势转变教师思想教育观念,要明确在美术教育中,美术只是手段,育人才是目的。社会并不需要每一位学生都成为专业艺术人才,要求每个社会成员都成为艺术家,这是不现实的。这就要求美术教学必须从单纯的知识技能训练转化为兴趣、素质、个性能力的培养,教师要善于积极评价和欣赏学生的作品,努力从作品的某一个方面或几个方面去发现“闪光点”,并加以肯定和延展。
三、激发兴趣是提高创新思维的根本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兴趣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激发兴趣是为了启发思维,是为了实现创新。如果说创新是永恒不变的话题,那么兴趣就是创新得以实现的永恒动力。心理学认为,兴趣是学习的动机。当学生对学习材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之后,就会对学习活动产生一种积极的心理倾向,就会主动地参与和实践,那么其中就会随之迸发出难以想象的创新能力。
擅长的。有些学生动手能力特别强,那么就发挥他的长处,有的绘画课,可以用剪贴或其他的方法表现出来。
四、实践是创新能力形成的唯一途径
《美术课程标准》强调:“应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 一般地,在美术创作中,很少与学生生活发生联系,这样的作业使学生感觉不到创作的快乐,也因此使学生失去了一次创造的机会。新课程的实施改变了这一现状,拓展了美术课程的内容,加强美术课程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发挥了作业应有的效应,让学生的美术作品返回到自己生活中去充实、丰富和美化。
在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过程中,我们学校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因为美术课程被公认为是对创造力的培养最具成效的课程之一。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撰写的《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书所指出的:“在创造艺术形式和美的感觉的过程中我们获得了美感经验。这种美感经验和科学经验是我们感知这个万古长青的世界的两条道路。如同清晰思考的能力一样,一个人的想象力也必须得到发展,因为想象力既是艺术创造的源泉,也是科学发明的源泉。”
总之,美术课的学习应是一个喜欢创新、学会创新和实现创新的过程。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机会无处不在,需要我们不失时机,机智地、耐心地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当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感受到了快乐,体验到了成功时,创新之美也就得以实现了。美术教师只有在传授美术知识的同时,积极探求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才能真正实现美术教育的独特价值。
美术教学如何培养学生个性与创新论文篇五
“感激诋毁你的人,净化你的心灵”, “感激算计你的人,强壮你的身躯”, “感激欺骗你的人,升华你的智慧”, “感激蔑视你的人,唤醒你的自尊”, “感激遗弃你的人,成就你的独立”, “学会并体会感激,在感激中成长”。
一 、精心选编教学内容 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要选择有利于激发学生求知欲,触动学生好奇心,调动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教学内容。培根说:“好奇是知识的萌芽”。因此,教学内容应力求构思新颖,趣味性强,能充分能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利于培养和保护学生学习兴趣和信心;运用科学合理及有趣味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激发起他们对美好事物的表现欲望和创作的冲动。人们常说:兴趣是成功之半。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手段应是丰富、生动、多样的。教师要精心选编内容,改革传统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单一 化状态;利用丰富多彩的现代化教学设施和技术条件,强化学习内容的启发性与趣味性,以适应新时代发展的要求。
《如何培养小学生美术教育创新思维》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美术教学如何培养学生个性与创新论文篇六
摘要:长期以来,小学的美术教学提倡是“看画”或“临画”为主要教学方式,而获得的结果也是以“相似”为最终获得的结果,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接下来,我们探讨关于小学美术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创新能力;课堂。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是党和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与根本。《美术课标》也明确指出:美术教学要特别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创设有利于激发创新精神的学习环境。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作为小学美术教学教师应该深刻领会《美术课标》的宗旨,在教学过程中把创新意识的培养作为美术教育的出发点,以面向全体学生为基础,积极挖掘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使广大学生在美术活动中,全面体察美术的艺术感,增强他们的审美能力,激发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参与,主动探究,主动创造的激情,从而对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
当前,小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存在积极性不高,一遇到困难与挫折就会心生畏惧的表现。一方面是小学生他们受年龄与心理双重因素的正常制约,造成他们情绪不稳定,往往起伏不定,另一方面是教师教学给他们的任务时,由于不能够有效反映他们自身的生活主体性表现活动,容易造成他们失去信心,更没有表现出强烈的兴趣爱好。如:教师在实际的.美术教学过程中学生进行绘画,通常是让学生“照猫画虎”“依葫芦画瓢”的方式进行,这样极容易导致小学生失去兴趣,枯燥、呆板的教学方式,会造成学生误认为美术课就是单一的模仿“画画”,并不需要进行思维的反思,一方面扼杀了小学生的想象力,另一方面还阻碍了学生创造力的发展。这种呆板、陈腐的艺术教学方式,学生由于反复枯燥的模仿,会让学生失去兴趣,因此会造成学生越来越不喜欢美术教学。真正的美术教学,“美术”与“创新”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才是美术教学的真谛。
1.课堂教学结构的优化。长期以来,小学的美术教学提倡是“看画”或“临画”为主要教学方式,而获得的结果也是以“相似”为最终获得的结果,这样的教学方式也是前文提到的,就是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发挥,学生的灵感也会在“临摹训练”中逐渐泯灭。因此,优化课堂教学是当前的首要任务。临摹是教学的一种方式,也是基础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完全的临摹就会造成学生思维的惰性。那么在临摹教学中,应该强调以学生个体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体思维特性。如,我们在教“小鸟”一课时,可以先让学生临摹一幅画,然后当学生临摹好以后,我们给他们放一些短视频或者给他们听一段大自然的各种鸟叫声,这样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在临摹的画上进行再创作。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大胆尝试,不但可以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也增加了课堂的活力和兴趣,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想像力与学生的创造性的思维打下了基础。
2.改变评价方式。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的学习造成影响,教师应该保护好学生,努力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才能有效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当前,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作业好坏评价依然是一个重要过程。过去,教师在对学生作业进行评价时,通常会以“像不像”作为作业的评判标准,这样无形中就会扼杀学生创新,导致更多的学生不敢进行画的创新。因此,需要改变这种评价方式,对画的评价方式应该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大胆表现。勇于发现学生作品里面的“闪光点”,并给予高度的表扬和肯定。哪怕是画中的一块色彩、一根线,只要有着学生的思想表现,教师都应该给予肯定,让学生对自己的画充满信心,引导他们培养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以便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从而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想,逐步培养其创新能力。
3.走出美术课堂,开阔视野。艺术来源于生活,同时又高于生活,生活中到处都是艺术的气息,而是欠缺被发现的一双眼睛。小学阶段作为培养学生对美术产生兴趣,增强创新能力的阶段,美术教师除了教会他们应有的基础知识外,还需要教会他们自己学习的能力,让他们融入大自然环境里面。教师尽量多带学生走进大自然中去,让他们多亲近一下自然,多与大自然交流的机会,这样让他们有自主学习的机会,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大自然的一草一木,一花一树,都是他们学习的对象。例如,在教《走进春天》一颗时,学生通过走进大自然,感受春天,比较四季的变化。教师可以让学生开阔自己的想象力,引导学生用画笔绘画出来春天里的所见所闻和喜欢的事物,这种轻松、活泼又充满生活情趣教学方式,会无形中增加学生的爱好,提升其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俞辉.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作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7(06).
[2]段君友.浅谈如何运用多媒体辅助小学美术教学[j].中国新通信,2018(14).
[3]彭一邶.小学美术手工教学思路探索[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4(06)。
美术教学如何培养学生个性与创新论文篇七
美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在培养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美术教育并没有“全面到位”。除课程安排在许多中小学只是“阶段性就位”以外,学校领导以及教师本身对素质教育的认识不到位,从而使美术教育在培养少年儿童成长的一些基本能力方面,并没有在课堂教学中受到足够的重视和深入的贯彻。本文就以美术教育中关于学生综合能力培养问题进行一些探讨。
一、兴趣的培养
如果成功是建立在彼岸的一座诱你登临的宫殿,那么兴趣就是你航行的动力,它既是创造的前奏,成功的先导,也是成功路上不可少的助化剂。有人曾说:“兴趣是一种魔力,它可以创造出人间奇迹来。”日本有一位儿童教育家说的好:“如果孩子的兴趣和热情得以顺利发展就会成为天才。”
兴趣的萌动——唤起自信心
自信心是一种性格特征,是相信自己的一种心理状态。一般来说,只要儿童智力正常,就最容易对周围的事物发生兴趣的。他们伸出稚嫩的小手,那起画笔,把自己头脑中有趣的图象符号画在纸上、墙上、地上,还能有模有样的讲出故事来。此时家长和老师一定要肯定孩子的成绩,对他们说:“真聪明!”鼓励他们画出更有趣的画来。因为多数孩子兴趣的维持是短暂的、多变的,如果行动的结果未能满足他们的兴趣或得不到大人的肯定,他们会马上扔掉画笔去注意别的事物。频繁的转移兴趣及缺少成功的满足感,很容易使孩子对自己丧失信心,在我教的学生中有位女孩,她叫司冬丽,刚开始学国画时,她有些站站兢兢,拿起笔不敢画,第一次结束时,她把画藏了起来,第二次上课她不肯来,在同学们的拉扯下,勉强来上课,在上课时,我对她说:“上次你虽然把画藏起来了,但我还是看到了,那些用笔用墨都非常好。今天你好好画,我相信你会画的更好。”当她在纸上画出第一笔时,我说:“很好,墨色变化丰富,就这样画,大胆,别怕,你能画出漂亮的画的。”有时,我作过示范后,看她画后,我说:“嘿!你画的比老师的还好!”就这样在我的不断地鼓励下,一张张色彩艳丽的作品展示了出来。我还通过把他们的作品参加比赛和刊物投寄并获奖及刊登,她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自信心不断的萌发,唤起和增强,对绘画的兴趣也越来越浓厚。她父亲经常反映,她在家里只要有空就画,并且每次上课总显的特别积极,兴奋。在学习别的知识上也更主动,更自信了。
兴趣的激发——提高观察力
地质学家李四光说:“观察是取得知识的重要步骤。”然而孩子的观察普遍不细致,常常东瞧瞧西望望,走马观花。在绘画中如何开发孩子视觉能力,激发他们的观察兴趣,从而使他们对观察对象有稳定而集中的注意力,这是提高观察能力的关键。在美术活动中,我通过启发儿童面对观察对象寻找相同点与不同点的类比方法来进行发散思维、联想造型。如在人物写生中,好多小同学刚开始会说:“太难了,我画不出来。”我说:“你们看看这位叔叔有什么地方跟别人不一样?”有的小同学马上说:“他是大胡子。”另一个小同学接着说:“他带着黑边眼镜,我都看不见他的眼睛了。”还有的说:“他脸瘦瘦的、长长的。”七嘴八舌,气氛很活跃。我接着说:“那你们再看看他那些地方跟你的爸爸或者叔叔是一样的。”小同学们顿觉有趣,有的说:“他的头发跟我的爸爸的一样,前面空空的。”有的说:“他穿的衣服我爸爸也有。”……于是我对他们讲:“你们看出了这么多特别的地方,那么只要把这些观察到的样子统统画出来,肯定是一幅很成功的人物写生画。”小同学们马上胸有成竹地画了起来。通过这样有趣味的观察,使他们对今后的`人物写生课非常感兴趣,画出人物生动特征明显的画。
兴趣的展开——培养想象力
根据心理学家的调查研究,发现孩子想象力发展的趋势是:由无意想象发展到有意想象,由再造想象发展到创造想象。孩子的想象异常活跃、大胆,常另大人惊叹不已。但有些家长常常用某些条条框框来约束孩子,对孩子的一些不符合“规矩”的大胆想象加以纠正和批评,而孩子则认为大人不理解他们,深感委屈,久而久之,会对某些事物失去兴趣,或想象比较单一,贫乏。爱因斯坦有句名言:“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要使儿童创造性的表现他们那些稚拙的认识和强烈的情感,一定要让他们的童真天趣充分释放出来,给他们一片自由的天空,让想象展开翅膀。在一次创作课上,我先让学生看一些优秀的儿童画,然后放了一段大海的声音,孩子们对这一画画形式感到非常新奇,都充满了兴趣,有好几个小同学听完后马上就说:“我已经想好怎么画了。”孩子们就是在如此轻松愉快的美术活动中,展开了丰富的想象世界,获得了表现自己创造力的天地,浓厚的兴趣也随之巩固和提高了。
《技校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美术教学如何培养学生个性与创新论文篇八
摘要: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是个新兴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还存在诸多问题,原因在于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实验室落后、重理论轻实践、教师的指导欠缺等方面,应该有针对性地去解决。
南昌航空大学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成立于,是最年轻的专业之一。新课程的建立要求教师能够合理利用教材,成为新课程教学内容的组织者和参与者。作为一门新开设专业的主讲教师,对于目前尚不完全成熟的教材,应该充分挖掘教材和合理利用教材内容,进行创造性教学。特别是在教学过程中,要设计多个环节的案例分析,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一、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现状。
目前大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普遍比较低下,但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已经意识到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大多已经具备了这样一种认识:“有了创新灵感还不够,还必须有为之付出代价的思想准备。”他们都渴望把自己的才华发挥出来,积极吸收新的信息,不断充实自己,但又拘泥于现实的生活,对创新自信心不足,从而凸显出自主创新能力的薄弱。总的来看,在校大学生对创新意识的认识还不够充分,仍然需要大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普遍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特别是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都不高,有待加强。主要问题在于缺乏创新观念和创新欲望,缺乏创新的毅力。虽然有些大学生也能认识到毅力在创新活动中的重要性,但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往往虎头蛇尾,见异思迁,目标摇摆不定。另外有的大学生缺乏创新的兴趣,而且兴趣往往随着时间、环境、心情经常变化,不够专注。还有部分大学生虽然不满足于现状,但往往只是牢骚满腹,唉声叹气,缺乏实际的行动。
二、创新能力不足的原因分析。
1、专业的课程设计不合理。我国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从国外引进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以来,该专业迅猛发展,全国近200所院校开设了此专业,但该专业人才培养特色不够鲜明,所开设的课程又广又泛,毕业生没有突出专业的能力和素质,尤其在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大趋势下,该专业毕业的学生面临更加严峻的就业形势。
2、实验室或事务所成为摆设,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南昌航空大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验室成立于20,但是由于实验设备不完善,实验课程无法在实验室进行,等同于虚设。专业事务所成立于,是学生课外创新能力培养的专业事务所,由于是学生自己创办和自主开展活动,加上成立的时间不长,目前还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除此之外,学院已经与南昌的几个社区签订了实习基地协议,准许专业学生定期到那里参加实习和社会实践,了解社区居委会的运作管理模式,从而为今后工作打下基础。同时学生也可以进入学校的行政部门进行实习,但是主要原因在于缺乏教师的专业指导,进行的实践活动又缺乏资金支持以至于开展不起来。
3、教师对大学生创新指导不到位。高校老师一般都是忙于自己的科研任务,而忽视课堂教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老师也不例外,这种现实客观上降低了大学生的创新能力。而在现代化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从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和科技创新活动的指导者双重角色。
三、培养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
1、合理设置专业课程。高校应以当前和未来该专业人才培养前途为突破口,以提高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为根本导向,从考研课程、就业方向等方面进行专业课程设计,以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加快同国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接轨。特别是像刚刚建立不久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更应该建立合理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提高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这不仅可以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为在某个专业方向深造做好准备,同时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特殊兴趣,使之能学有所长,以提高创新的积极性。
2、充分发挥实验室或事务所的`作用。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实验室和事务所是专业大学生自我实践的校内平台,要积极发挥其作用。可以设计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案例,积极宣传公共管理理念,扩大学生对专业的理解。抓住社会管理的热点难点案例进行调查和分析,让学生对课堂上的理论知识进行充分的交流,强化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的培养,实现从科学知识型向实用技能型的转化,这不仅是现代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也是大学生自身提高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和增强对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途径。
3、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参与科研活动。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教师要鼓励学生广泛参加科技创新活动,像全国的大学生挑战杯和学校的“三小”项目等。积极鼓励参加教师的科研课题,也可以由学生自拟题目,学校给予经费支持,并自己选择教师指导。对学生的科技活动要进行定期检查和鉴定,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责任心。在条件成熟的时候,鼓励学生成立自己的实验室或事务所,将兴趣爱好相同的学生聚集到一起,共同参与科技创新活动。
美术教学如何培养学生个性与创新论文篇九
一个名牌产品如果能站得住脚就必须去创新、去更新换代,否则就会被替代。从大处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又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须从小处抓起,高中美术作为培养未来美术人才的源泉,更应该自觉担负起培育创造性人才的重要历史使命。长期以来,我在美术教学中,更新观念、理顺思路,从课堂教学实践出发,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务实到位,积极探索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和途径,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下面是我的几点体会。
名牌战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品牌越来越感兴趣,比较讲究品牌的除了老板喜欢穿之外,就数学生们了。这些学生们特别看好的就数名牌运动衣。比如前几天跟我要了一双李宁的运动鞋和一件棉服上衣。穿上后他特别高兴,虽然看上去比一般衣服要贵一些,但看孩子穿上舒适、可体、大方,不由得使我产生满意的感觉。我也产生想买名牌的念头。我昨天就去买了一双李宁运动鞋穿上的感觉真好,舒适的程度是一般鞋所不能比的。我才物出人们为什么认名牌了。我想,创名校学校才会发展,育名师学校才有感召力,打造出名牌学生才有说服力。
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象一台钻井机一样去挖掘学生的潜能,学生的潜能非常大乃至取之不尽,关键在于怎么去挖掘。再搭起学生和知识间的这座桥梁。首先,打好坚实的基础,从几何形体入手,学生身边熟悉的日常生活常见的形体去理解,把大楼的地基砸实。在课堂上,教师也要以一个探求者的身份出现,来激发学生的探究性。做到教学手段个性、新颖、多样。其次,教师要通过对学生情感上的交流影响感染学生进行创造思维的活动,提高他们的创新力。尽力打造品牌学生。
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应正确把握这一时期学生创造能力的特点,才能对他们进行恰到好处的学习指导。高中生在美术学习中所表现出的创造力大体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学生创造力表现形式不同。但学生从学前期到中学期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创造力呈下降趋势。学生年龄越大,越不敢画,他的作品越缺乏想象力。有的理论家分析说:“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本质上是因为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不断地被知识的经验和规律性所束缚,逐渐丧失了其独立思考和想象的能力。”也有人分析:“知识的经验”的增多和“规律性”的掌握,反而造成了“独立思考”和“想象”能力的丧失。我们应当深入研究美术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方法和途径,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积极诱导,提高每一个学生的创造力。这是摆在我们的面前首要任务。
第二、初中阶段学生的创新活动,是以学习美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前提、在这类写生过程中进行的`尝试和体验,是为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打好基础的实践活动。学生的美术创新大多表现为偶发的联想和大胆的想象,有时有兴趣了,突发奇想,但很快瞬时即变,每幅作品的写生完成,往往还需要教师不断的启发和引导。由于受上课时间的限制,学生的习作不可能画得太完美。所以,对学生的创造力水平应有客观的认识,不能对他们的作品要求太完美,更不能因此看不到他们的创造活动。在某种程度上,写生实际上就是一种创作。一个人一个风格谈不上,实际上是“一个人一个特点”这样说肯定是对的。比如,宋楠楠同学的特点是细腻、清秀。李建勋的特点是醒目、有韧性、对比强烈。苗森的特点是平静、尾尾道来。
第三、学生在绘画创造活动中的作品,是学生个体在其自身发展中对原有自己的一次突破他们可以从中获得艺术劳动的成功感和自信心,增进美术学习兴趣。也能积累经验,这对他们来说是有必要的,甚至对于他们一生都是很有益的。比如利用学校办展览这样的契机,充分调动学生的创作积极性,这次展览的主题主要是任意静物组合,在我的启发和指导下,在学生的积极投入的努力下,学生们投入的程度让人感动,我们学校是全封闭管理,学生的自主时间很少,他们就没时间买饭,甚至于没时间吃饭。一件件比较成功的作品送入了展厅,博得了领导、老师和同学们的好评。
要想培养好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具有融洽的师生关系。学会诊断学生的心理,从实际出发去研究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组织调控,驾驭课堂。我把学生大致分为三种基本类型,即友好型、对抗型、平淡型。最好型为友好型,有勾通,有疏导,有交流,是教学活动最愉快最行之有效的类型。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必须将对抗型、平淡型的学生转化成友好型。那末,我们如何将平淡型、对抗性学生转化为友好型呢?这是重点之重点。
第一、在教学中逐步融洽师生关系,以情施教,精神饱满,注意情感投入,对学生多以帮助,多予鼓励,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知识、技能。重视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增强教学效果。
第二、创建学习情境,激发学生潜在情感。营造轻松活跃的心理环境。美术教学活动需要在一定气氛下进行,教学气氛是直接作用于学生的一种表象,它决定着教学效果。教学心理气氛同样重要。教学心理气氛是在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群体情绪,影响着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兴趣、积极性等。在构成心理气氛的因素中,情感是主要的。因此,我们必须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心理环境,以情感为着眼点,通过加强师生间的交流与沟通,巩固良好的师生关系来调节教学心理气氛。创设这样的情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表现欲与创造激情,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使比较单一的内容能够丰富、活起来。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创造力充分展示出来。比如我们班的李建勋同学酷爱美术,画画非常快,但平时爱串座,上课有事没事就在画室乱串,东指点西说话,时常破坏班上的学习氛围,这个特点我就给他摆设一组难度比较大、他又十分感兴趣的静物,这样这个学生画得很投入就顾不得说话了,自然而然地进入了情境之中,他画得更有劲了。
第三、借助音乐烘托气氛,激活他们的思维,让他们自己从心里想画,使学生追着老师说:“我得画这儿组了。”“我得画那儿组了。”“我得加临这幅画。”“我得加临那幅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这样被调动起来了。在整个过程中,学生画画十分投入并且有新意,展现自己的个性和创造性。最后,我让学生自己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且说明自己的绘画时的感受,整节课堂气氛非常好。
第四、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改善评价机制,我改变传统的评价方法。提倡学生有创造意识,敢于肯定绘画有特点的同学,尤其在评判作业时,我经常从多方面来肯定和表扬学生,即使学生有一丁点进步我也要指出来,给予肯定、表扬。如果有一丁点错误我也要纠正,严格要求。找出最佳绘画和最佳创新。我觉得要对学生进行鼓励性评价,每个学生的基础不同,所以在评价时要分不同标准。在创新面前,差生和好生是平等的,创新能力也是需要挖掘的,当差生取得点滴进步时,虽然在技巧方面还不够好,但这种进步是可贵的,必须予以肯定,并及时表扬,以提高他们学习美术的信心和兴趣。如:刘莹莹同学平时作业很差,但在一次素描静物写生课上她在构图上表现出创新意识,我就在课上及时的表扬了她,她表现得非常高兴。我就抓住这个时机给她讲解,启发她如何绘画,如何创新。她上课也开始有兴趣了。再有,对学生的画面评价的科学合理,可以促进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充分感受到成功所带来的喜悦和自豪,使学生树立起学习创新的自信心和自觉性。从以上几个方面来看,师生关系融洽了,教师再给学生导入创新意识也就得心应手了,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也理论也就顺理成章了。以便学生发挥出他们的最大创新能力。
有耕耘就会有收获,期中的成绩公布了,果然这次成绩比上次月考进步了一大块。经过这段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从意识到能力都有了相当程度的飞跃,苗森同学从一名中上等生考到了年级第一名的好成绩。
宋楠楠、陈文浩同学也考了年级并列第二的好成绩。特别是入学考试最后的几名同学,现在的成绩竟进入了a档。因此,我要再接再励,借美术教学改革创新这股春风,把它化作细雨去滋润孩子们的心田,就算是流再多的汗也值得。
总之,学校要发展,要跟上社会的潮流。教师需要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活动,而且首先要更新观念,使自己成为一名引导者和促进者;然后要利用新的理念,不断探求新的教学方法,创造出富有个性的独特的新颖的教学方式,力争使学生积极参与创新活动。现代社会科技迅猛发展,所以我们只有不断学习,不断获取最新信息更新观念,才能永保艺术创造教学中的青春活力,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及绘画能力的优秀学生。
美术教学如何培养学生个性与创新论文篇十
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民族缺乏创新能力就难以屹立于世界之林。时代呼唤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已成为美术学科着力培养的核心指向。本文拟从“猎奇心理”“创新思维”“画里有话”“创新技能”等方面,浅议当前小学美术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的实施路径与操作策略。
引言。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版)》关于美术课程基本理念其中一项就是注重创新精神,指出:“美术课程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1]”时代呼唤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已成为美术学科着力培养的核心指向。
一、猎奇心理。
培根说:“好奇是知识的萌芽。[2]”现在的小学生普遍存在一种猎奇心理,他们的好奇心能让他们主动追寻到希望得到的答案。听过一节非常优秀的课――《滚动玩具》。教师在课堂导入的时候拿了一个雪碧瓶并把它放在了斜坡上,提问学生它会发生什么变化。学生很自然地回答瓶子会滚下来,那为什么会滚下来呢?生:“因为瓶子是圆的,放在斜坡上,它就会滚动。”教师拿了一个圆形盘子放在斜坡上,结果盘子无法像瓶子那样滚动。学生思考了一会儿得出答案:因为盘子与斜坡的接触面太窄了。教师又换了接触面大的一次性水杯,结果也无法像瓶子那样滚动,却总是偏向一边,这又是怎么回事?有个聪明的学生很快领悟出来:“杯子一头大一头小,滚动起来会向一边斜。”“原来制作出一个滚动的玩具也不容易啊,你们能总结出一个滚动的玩具必须符合什么样的特点吗?”只见一双双小手举了起来……这位教师没有直接告诉他们怎么制作,而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真正做到了如何教“学”。因此,新奇情境的创设,好奇兴趣的培养非常重要,只有在强烈好奇心的驱使下,学生才会对学习产生兴趣,达到预期的目标。
二、创新思维。
现代美术教育家伊顿说:“教育是一种勇敢者的探险――尤其是艺术教育,因为它涉及人类的精神创造。[3]”在教学《三原色三间色》这一课时,学习内容看似非常简单,就是三原色中两两搭配产生另一种颜色,但是对于小学生而言,教师用自己精心制作的课件直接讲解、展示无疑是索然无味的,经过深思熟虑后,我带了三瓶彩色“饮料”来到了班级,并告诉他们今天这节课要带领大家来调制新的“饮品”,看看能否成功,学生们立即来了兴趣,跃跃欲试。我引导学生将两种彩色“饮料”混合调出新的色彩,给大家展示,并说出新的颜色之名。这样学生就自主发现了规律,了解红加黄变为橙,红加蓝变为紫,黄加蓝变为绿,学生们在动手中学到了知识,在实践中获得了结论。在寓教于乐的学习活动中,学生们不知不觉地发挥了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画里有话。
课堂上,有位小朋友在画画时,把有太阳的天空涂成了灰色。我问他:“你怎么把晴天画成灰颜色呢?”这位小朋友很天真地说道:“虽然有太阳公公,可是天空还是很灰啊,我感觉到处都是灰蒙蒙的,呼吸不到新鲜的空气,所以我就画了灰颜色呀,老师你都没有见过吗?”他想表达的应该就是我们眼里被污染的天空或有雾霾的天气,而不会像我们成人那般较真画得“像不像”,因为他们热情大胆、敢于表现,把自己既有的认知直接运用到自己的画作中,所以方能创作出构思奇特、迸发创新思维火花的.绘画作品。“孩子是本能的缪斯”,如果拿到孩子的画,我们不要觉得只是一堆颜色的涂鸦,不可去胡乱猜测这绘画里面的内容,因为从成人的视角是不能完全理解孩子画中的内心世界的。我们可以让孩子说一说这画里的故事,因为这看似混乱的涂鸦里可能蕴藏着一个个不为人知的趣味故事。
四、创新技能。
曾经有个家长问我,我家孩子总是画不圆圆形怎么办?我想说,这个问题根本就不是问题,一年级的孩子要是能把圆画得那么好,圆规也就可以退休了,画不圆也是一种童趣、一种可爱的表现。因此,要想培养出具有独特个性的美术人才,教师就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个体差异,用儿童的眼光引导他们积极思考、主动创新。通过搭建活动平台,让学生在平时的美术活动中得到发展,让每个生命个体都能充分感受到成功所带来的喜悦和自豪,树立自信心。教师要真正确立起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意识,把学生塑造成具有独特内心世界和巨大生命潜能的个体。在教学《美丽的盘子》一课时,我让学生先观察盘子的特征,结合自己见过的实物,找出盘子与平时纸张的区别,结合我课前拍摄的大量素材照片,给学生营造一个和谐的学习氛围,减轻学生凭空想象的压力。我在课堂示范的时候运用多种方法表现盘子的花纹和造型,接着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行大胆而丰富的遐想,充分给予学生自由的发挥空间。由此可见,美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绘画表现能力、审美能力等多种能力,最终将他们培养成为具有创新技能的人。知识是学生进行创新活动的阶梯,知识贫乏,就没有系统的储备。虽说创新能力离不开人的智力因素,但有高的智力不一定就有高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还取决于每个人的心理素质。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如《想象中的怪兽》这一课,教学内容可以充分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欣赏各种怪兽图片,打开了学生思维的大门,再让他们进行分析、讨论,结合课前查阅的相关资料,孩子们概括出了各种各样的怪兽造型。因此,作为一个美术教育工作者,我们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和涵养,善于挖掘学生的潜能潜质,及时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让他们逐渐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创新技能。
结语。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每位教师都义不容辞的职责,而美术作为一门特别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课程,就需要教师树立全新的教育观,立足新课标,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创新能力,使美术教育充分展现其独有的艺术魅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蒋洲鸥.基于小学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小学美术教育[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3).
作者:徐莉单位:江苏省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分校红太阳小学。
美术教学如何培养学生个性与创新论文篇十一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江泽民语)。在步入二十一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一个国家人民的创新意识显得尤其重要。怎样发掘学科优势,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和高素质人才,是我们所有教育工作者的愿望。美术教育尤其责无旁贷,因为美术教育被公认为是培养创造力的最具成效的学科之一,是培养学生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的良好渠道和途径。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强调在艺术活动中的主观意向及内心精神世界的表现,给学生思维活动的空间。学个是主体,要充分尊重学生,调动学生的创造潜能,淡化象与不象的评价标准,强调主观感受的表达,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智力得以开发,创造出一幅幅活泼健康、意想不到的好作品。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地培养学生创造力呢?我认为,应做好以下几方面:
一、结合学生年龄特点,精心设计选编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要选择有利于激发学生求知欲,触动学生好奇心,调动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教学内容。培根说:“好奇是知识的萌芽”。因此,教学内容应力求构思新颖,趣味性强,能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利于培养和保护学生学习兴趣和信心;运用科学合理及有趣味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激发起他们对美好事物的表现欲望和创作的冲动。人们常说:兴趣是成功的一半。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手段应是丰富、生动、多样的。
1.教师要精心选编内容,改革传统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单一化状态,课改后的美术课应突出学科本位,适当加强与其它学科的联系,提高课堂的知识含量。例如:在七年级上册第四课《傲雪梅花》一课中,我们可以拓展教学领域,让绘画与语文相结合,课前让学生收集有关梅花的图片、咏梅的诗句,营造教学氛围,让学生们在作画前增进对梅花各方面知识的了解,从而能充满感情的、理解的去画;作画过程中可以让美术与音乐相结合,边作画边播放中国民乐《梅花三弄》等乐曲,让学生沉浸在浓郁的氛围中,能更主动地去画。一堂传统的国画课加强了与语文、音乐相关学科的联系,更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利用丰富多彩的现代化教学设施和技术条件,强化学习内容的启发性与趣味性,以适应新时代发展的要求。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应用多媒体教学,拓展学生的视觉空间,为学生们提供更多的参考,为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条件。
3.要选择有利于培养学生知识迁移和发散思维的内容。“在艺术教育里,艺术只是一种达到目标的方法,而不是一个目标,艺术教育的目的是使人在创造的过程中,变得更富于创造力,而不管这种创造力将施用于何处。假如孩子长大了,而由他的美感经验获得较高的创造力,并将之应用于生活和职业,那么艺术教育的一项重要目标就已达到。”(罗恩菲德语)这就要求我们在美术教学过程中,不仅仅只看到传统意义上的美术学习。而要看是否有利于学生良好综合素质发展,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是否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品质完善,是否有利于知识的迁移;课业的布置要具有灵活性,给学生以充分发挥想象的空间。如果全班50多位学生都画出一样的画,那又有什么意义呢?应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面,运用不同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如我在上七年级上册第一课《你、我、他》一课时,让学生们收集各种照片,用自己的方式画出照片中的人物形象,学生可以用卡-通、漫画、素描、速写等形式进行描绘,经过两节课的引导,许多学生画出了不错的作品。
4.要了解学生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和不平衡性。他们在年龄、性格、修养、阅历、生活环境、作画能力等方面都有着不同的特点。这就造成了学生思维方式和作业面貌的复杂性和丰富性,学习过程中难免流露出年龄阶段中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学内容的设计,就要针对这些实际情况和特点,多让学生们选择自己喜爱的表现方法,如漫画、卡-通等形式,教师不要一味地按照教材上的要求对他们进行限制,要允许作品的多样化。
二、因势利导、及时启发、促进创新
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是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关键。学生阶段是思维和认识活动最活跃的时期,他们善于接受和吸收新生事物。在他们身上,创新意识往往处于潜在状态,萌芽状态。需要不断挖掘,促进生长,促进发展。少数学生的创新精神比较明显,比较突出,就需要教师及时的大力扶植,促其开花,促其结果。如同一命题的作业,几十张作业就会表现出几十张不同面貌和特点的画面。这其中有些特点,很有可能就是显露学生创造意识和艺术才智的“闪光点”,出佳作的好苗头。教师要及时发现这些特点,因势利导,鼓励学生充分发挥其创造力和想象力,促使形成宝贵的艺术个性和创造素养。
《在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美术教学如何培养学生个性与创新论文篇十二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江泽民语)。在步入二十一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一个国家人民的创新意识显得尤其重要。怎样发掘学科优势,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和高素质人才,是我们所有教育工作者的愿望。美术教育尤其责无旁贷,因为美术教育被公认为是培养创造力的最具成效的学科之一,是培养学生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的良好渠道和途径。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强调在艺术活动中的主观意向及内心精神世界的表现,给学生思维活动的空间。学个是主体,要充分尊重学生,调动学生的创造潜能,淡化象与不象的评价标准,强调主观感受的表达,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智力得以开发,创造出一幅幅活泼健康、意想不到的好作品。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地培养学生创造力呢?我认为,应做好以下几方面:
一、结合学生年龄特点,精心设计选编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要选择有利于激发学生求知欲,触动学生好奇心,调动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教学内容。培根说:“好奇是知识的萌芽”。因此,教学内容应力求构思新颖,趣味性强,能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利于培养和保护学生学习兴趣和信心;运用科学合理及有趣味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激发起他们对美好事物的表现欲望和创作的冲动。人们常说:兴趣是成功的一半。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手段应是丰富、生动、多样的。
1.教师要精心选编内容,改革传统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单一化状态,课改后的美术课应突出学科本位,适当加强与其它学科的联系,提高课堂的知识含量。例如:在七年级上册第四课《傲雪梅花》一课中,我们可以拓展教学领域,让绘画与语文相结合,课前让学生收集有关梅花的图片、咏梅的诗句,营造教学氛围,让学生们在作画前增进对梅花各方面知识的了解,从而能充满感情的、理解的去画;作画过程中可以让美术与音乐相结合,边作画边播放中国民乐《梅花三弄》等乐曲,让学生沉浸在浓郁的氛围中,能更主动地去画。一堂传统的国画课加强了与语文、音乐相关学科的联系,更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利用丰富多彩的现代化教学设施和技术条件,强化学习内容的启发性与趣味性,以适应新时代发展的要求。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应用多媒体教学,拓展学生的视觉空间,为学生们提供更多的参考,为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条件。
3.要选择有利于培养学生知识迁移和发散思维的内容。“在艺术教育里,艺术只是一种达到目标的方法,而不是一个目标,艺术教育的目的是使人在创造的过程中,变得更富于创造力,而不管这种创造力将施用于何处。假如孩子长大了,而由他的美感经验获得较高的创造力,并将之应用于生活和职业,那么艺术教育的一项重要目标就已达到。”(罗恩菲德语)这就要求我们在美术教学过程中,不仅仅只看到传统意义上的美术学习。而要看是否有利于学生良好综合素质发展,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是否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品质完善,是否有利于知识的迁移;课业的布置要具有灵活性,给学生以充分发挥想象的空间。如果全班50多位学生都画出一样的画,那又有什么意义呢?应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面,运用不同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如我在上七年级上册第一课《你、我、他》一课时,让学生们收集各种照片,用自己的方式画出照片中的人物形象,学生可以用卡-通、漫画、素描、速写等形式进行描绘,经过两节课的引导,许多学生画出了不错的作品。
4.要了解学生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和不平衡性。他们在年龄、性格、修养、阅历、生活环境、作画能力等方面都有着不同的特点。这就造成了学生思维方式和作业面貌的复杂性和丰富性,学习过程中难免流露出年龄阶段中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学内容的设计,就要针对这些实际情况和特点,多让学生们选择自己喜爱的表现方法,如漫画、卡-通等形式,教师不要一味地按照教材上的要求对他们进行限制,要允许作品的多样化。
二、因势利导、及时启发、促进创新
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是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关键。学生阶段是思维和认识活动最活跃的时期,他们善于接受和吸收新生事物。在他们身上,创新意识往往处于潜在状态,萌芽状态。需要不断挖掘,促进生长,促进发展。少数学生的创新精神比较明显,比较突出,就需要教师及时的大力扶植,促其开花,促其结果。如同一命题的作业,几十张作业就会表现出几十张不同面貌和特点的画面。这其中有些特点,很有可能就是显露学生创造意识和艺术才智的“闪光点”,出佳作的好苗头。教师要及时发现这些特点,因势利导,鼓励学生充分发挥其创造力和想象力,促使形成宝贵的艺术个性和创造素养。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美术教学如何培养学生个性与创新论文篇十三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发展、民族兴旺的不竭动力。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开拓学生的创新能力,尤为重要。
老师通常本着教材的知识结构去指导学生,就会形成“思想定式”,这种以示范为主的呆板教学方法使学生自主意识差,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发展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现代化教学技能,才能改变传统的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在美术课程中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下面以《漂亮的小钟表》一课为例,谈谈自己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一、示图引题,激发学生的`美术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经常倾向于认识和掌握某种事物,并力求参与某种活动的心理特点,是儿童学习的一种动力,也是儿童学习的最好老师。
课堂教学伊始,教师用直观教具(挂图)或幻灯出示各种美丽的钟表,在学生的“啧啧”赞叹声中,抓住时机进行生动的描述后,提问:“你们见过哪些不同种类的钟表?”有的说机械表,有的说石英表,还有的说电子表,接着老师讲述:“在同学们回答的钟表中,有的造型精美华丽,有的简洁大方,有的形象可爱,还有的表盘的时间用数字,有的用简洁符号,这种钟表形态多样、色彩各异、整齐美观、图案设计千姿万态,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接着老师问:“同学们想不想自己设计制作一幅小钟表,怎样才能与众不同,又如何巧用材料,才能使钟表的表针拨动?”这时学生就对本课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才能真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教师讲解要精练。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要唯恐学生不懂,不要讲得太多,以免学生厌烦,使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消失殆尽,因此,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要精练,在重点难点上进行适当的点拨和启发,尽量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如在制作钟表的教学中,先引导学生观察各种各样的钟表结构,并说出来,再讲解要领,指导制作,最后展示制作好的作品。
三、自己学习,提高创新能力。
教师在黑板上贴出一些小动物的形象,或出示各种钟表实物,并提出问题:“你们认识它们吗?”“这些钟表与你们家里的钟相比有什么区别?”来开拓学生的创作思路,让学生自己动手,任意想象出钟表的形状、色彩,制作出更美丽、漂亮的钟表。在学生自己创作时,播放舒缓动听的轻音乐,给学生创造创设意境,使学生精神愉悦,处于最佳的创作状态,这样也有利于发挥他们的创新思维。
四、启发点拨,相互提高。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最佳的主观能动性,他们思维异常活跃,就像开闸的水,挡也挡不住、阻也阻不了,创作出各种各样的钟表图形。教师抓住契机,引导相互评作品。在评价其他同学的作品过程中,学生的审美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创新思维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总之,在美术课堂教学中,要转变那种妨碍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旧观念,明确课改的主要任务和目标,积极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树立立体空间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不断获得创新成果。
美术教学如何培养学生个性与创新论文篇十四
怎样发掘学科优势,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和高素质人才,是我们所有教育工作者的愿望。美术教育尤其责无旁贷,因为美术教育被公认为是培养创造力的最具成效的学科之一,是培养学生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的良好渠道和途径。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强调在艺术活动中的主观意向及内心精神世界的表现,给学生思维活动的空间。学个是主体,要充分尊重学生,调动学生的创造潜能,淡化象与不象的评价标准,强调主观感受的表达,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智力得以开发,创造出一幅幅活泼健康、意想不到的好作品。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地培养学生创造力呢?我认为,应做好以下几方面:
一、结合学生年龄特点,精心设计选编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要选择有利于激发学生求知欲,触动学生好奇心,调动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教学内容。培根说:“好奇是知识的萌芽”。因此,教学内容应力求构思新颖,趣味性强,能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利于培养和保护学生学习兴趣和信心;运用科学合理及有趣味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激发起他们对美好事物的表现欲望和创作的冲动。人们常说:兴趣是成功的一半。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手段应是丰富、生动、多样的。
1.教师要精心选编内容,改革传统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单一化状态,课改后的美术课应突出学科本位,适当加强与其它学科的联系,提高课堂的知识含量。例如:在七年级上册第四课《傲雪梅花》一课中,我们可以拓展教学领域,让绘画与语文相结合,课前让学生收集有关梅花的图片、咏梅的诗句,营造教学氛围,让学生们在作画前增进对梅花各方面知识的了解,从而能充满感情的、理解的去画;作画过程中可以让美术与音乐相结合,边作画边播放中国民乐《梅花三弄》等乐曲,让学生沉浸在浓郁的氛围中,能更主动地去画。一堂传统的国画课加强了与语文、音乐相关学科的联系,更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利用丰富多彩的现代化教学设施和技术条件,强化学习内容的启发性与趣味性,以适应新时代发展的要求。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应用多媒体教学,拓展学生的视觉空间,为学生们提供更多的参考,为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条件。
3.要选择有利于培养学生知识迁移和发散思维的内容。“在艺术教育里,艺术只是一种达到目标的方法,而不是一个目标,艺术教育的目的是使人在创造的过程中,变得更富于创造力,而不管这种创造力将施用于何处。假如孩子长大了,而由他的美感经验获得较高的创造力,并将之应用于生活和职业,那么艺术教育的一项重要目标就已达到。”(罗恩菲德语)这就要求我们在美术教学过程中,不仅仅只看到传统意义上的美术学习。而要看是否有利于学生良好综合素质发展,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是否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品质完善,是否有利于知识的迁移;课业的布置要具有灵活性,给学生以充分发挥想象的空间。如果全班50多位学生都画出一样的画,那又有什么意义呢?应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面,运用不同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如我在上七年级上册第一课《你、我、他》一课时,让学生们收集各种照片,用自己的方式画出照片中的人物形象,学生可以用卡-通、漫画、素描、速写等形式进行描绘,经过两节课的引导,许多学生画出了不错的作品。
4.要了解学生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和不平衡性。他们在年龄、性格、修养、阅历、生活环境、作画能力等方面都有着不同的特点。这就造成了学生思维方式和作业面貌的复杂性和丰富性,学习过程中难免流露出年龄阶段中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学内容的设计,就要针对这些实际情况和特点,多让学生们选择自己喜爱的表现方法,如漫画、卡-通等形式,教师不要一味地按照教材上的要求对他们进行限制,要允许作品的多样化。
二、因势利导、及时启发、促进创新
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是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关键。学生阶段是思维和认识活动最活跃的时期,他们善于接受和吸收新生事物。在他们身上,创新意识往往处于潜在状态,萌芽状态。需要不断挖掘,促进生长,促进发展。少数学生的创新精神比较明显,比较突出,就需要教师及时的大力扶植,促其开花,促其结果。如同一命题的作业,几十张作业就会表现出几十张不同面貌和特点的画面。这其中有些特点,很有可能就是显露学生创造意识和艺术才智的“闪光点”,出佳作的好苗头。教师要及时发现这些特点,因势利导,鼓励学生充分发挥其创造力和想象力,促使形成宝贵的艺术个性和创造素养。
《谈在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73078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