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小数的加减法说课稿(专业21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05 04:21:04
小学数学小数的加减法说课稿(专业21篇)
时间:2023-12-05 04:21:04     小编:文锋

总结是我们成长过程中必备的一环。怎样把握时代机遇,抓住发展的关键点?总结范文的风格和内容因人而异,选择适合自己的写作模板。

小学数学小数的加减法说课稿篇一

小数的性质属于数与代数领域的知识,是学生在学习了“小数的意义”的基础上深入学习小数有关知识的开始。掌握小数的性质,不但可以加深对小数意义的理解,而且它也是小数的化简、改写和四则运算的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对教材内容的分析,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小数的性质。

(2)数学思考: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的意识以及简单的推理能力。使学生学会主动思考问题。

(3)问题解决:通过直观推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进行推理的能力。

(4)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经历小数的性质探究过程,获得成功的体验,体会数学与实际问题的联系,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三、说教学重难点。

针对上述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认知基础,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定位如下:

四、说教法和学法。

1、教法。

本节课我准备采用的教学方法有:情境教学法,引导发现法,多媒体辅助法等教法。让学生在教师营造的“可探索”的环境里,主动参与,主动探究,主动发现小数的性质。

2、学法。

预设的学习方法是:观察发现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练习法等。让学生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主动探究,主动发现,主动提高,有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教学准备。

为了更好地辅助课堂教学,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在教具、学具上我准备了米尺,正方形方格纸,多媒体课件等。

五、说教学过程。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了切实落实教学目标,有效突破重难点,我设计了以下五个教学环节。分别是:创设情境、激趣引思;体验操作、探究新知;巩固深化、学以致用;课堂总结、回顾反思和作业布置。

(一)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激趣引思。

1、多媒体出示超市情境图,将学生带入到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去:老师昨天想去买一只中性笔,可是两家超市的标价不一样,我要去哪家买更便宜一些呢?(出示中性笔价格图片:一家是2.5元,一家是2.50元)。

2、学生会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回答:去哪家买都一样。

教师在这时追问为什么,并引导学生说出:因为2.5元表示2元5角,2.50元表示2元50分,5角=50分,所以2.5元=2.50元(教师板书)。

3、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两个小数的区别,学生会发现:小数的末尾多了一个0,大小还没变。

4、教师提出质疑:

那是不是所有的小数都有这样的特点呢?这节课让我们共同来探究一下吧,让学生带着好奇心开始新知识的探究。

设计理念:

通过超市价格标签的具体生活情境引出小数性质的教学,利用学生熟悉的人民币直观感知相等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带着对知识的好奇心走进知识的殿堂。

(二)体验操作,探究新知。

在这一环节,我设计了以下3个教学层次:

1、小组合作,初步感知。

课件出示:0.1m,0.10m,0.100m这三个长度,让学生进行大小比较。

(1)我为每个学习小组都准备了米尺,让学生在尺上先找一找0.1m,0.10m,0.100m这三个长度,并与小组成员说说你是怎么找的,然后在纸上画出来,比较他们的大小。(教师进行随堂指导)。

(2)小组探究完成后进行展示交流。

每个小组派代表分别展示他们找到的0.1m,0.10m,0.100m的长度,并说说是怎么找的,也就是小数的意义。

学生们得出探究结果:因为这三个长度都相等,所以这3个小数的大小是一样的。

(3)教师让学生观察0.1m,0.10m,0.100m这3个小数,引导学生发现三个小数的区别:三个小数末尾的0不一样多,但是大小一样。

看来像这样大小相等但末尾0不一样多的小数的确存在。

设计理念:

借助长度单位初步体会小数的性质,让学生动手在米尺上找出0.1m/0.10m/0.100m的长度,使学生直观感受到0.1m,0.10m,0.100m的长度相等,所以大小相等,初步感知小数的性质。

2、大胆猜想,独立验证。

教师板书0.3和0.30这两个小数,让学生猜一猜这两个小数有什么关系?学生根据刚才的探究会说“相等”。

(1)这时我为学生准备了两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了10份,另一张正方形平均分成了100份,让学生独立验证自己的猜想。(教师进行随堂指导)。

(2)学生独立验证后进行汇报展示。

找学生投影展示涂方格的方法并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引导学生说出小数的意义,因为涂的面积相同,所以两个小数相等)。

设计意图:

利用直观图比较0.3和0.30的大小,通过观察,引导学生借助小数的意义发现0.3和0.30的异同点,进而脱离具体的量,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性质。

3、观察比较,发现规律。

(2)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

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板书)。

(教师强调并解释:末尾指的是小数点后面最后一个非0的数。帮助学生区分哪些0可以去掉,哪些0不能去掉)。

(3)教师强调课题:我们把这个小数所共有的特点叫做小数的性质(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

让学生在探究验证之后,尝试自己总结规律,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概括能力。

(三)巩固深化、学以致用。

1、对口令游戏:教师说一个小数,学生对出相等的小数。

2、哪些数可以去掉末尾的0(重点区分小数中哪些0可以去掉,整数与小数的区别,强化小数的性质)。

3、连线。

设计理念:

注重练习设计的层次性,满足不同层次的需要,体现新课标中人人获得必需的数学,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中得到不同的'发展的要求。

(四)课堂总结,回顾反思。

俗话说“千金难买回头看”。课的结尾,通过提问:今天你有什么收获?你是怎样获得新知的?你还有什么疑惑?来回顾所学知识,梳理知识。引导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和获取知识的方法进行总结和反思。

(五)作业布置。

小游戏:你能只动三笔,使5,50,500,5000四个数相等吗?既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又带有趣味性,激发了学生在课下探究数学知识的兴趣。

小学数学小数的加减法说课稿篇二

3.53=10.5(元)。

(这是我的板书设计,简洁明了,对比强烈,突出教学重点与难点,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总之,本课力求扭转以往计算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少,以计算算理的教育为主,以正确计算为最终目标的教学方法,始终关注学生的发展,创设各种前提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发生、构成、发展、应用进程中,通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等多向索求,去发现和理解小数乘法乘整数的算理和算法,从而使不同层次程度的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进步,使学生的感情、态度、学习思维能力、合作探讨本领等获得培育和发展,使数学思维方法获得渗入。

小学数学小数的加减法说课稿篇三

可以陶冶情操,丰富想象,还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敏感力。

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中的《乡村四月》。

《乡村四月》是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是宋代诗人翁卷所作。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江南乡村四月时节的景象。

文章选入课本,主要意图是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感受讲诗情画意的田园美景,体验洋溢着泥土气息、自然质朴的乡村生活,并由此产生热爱与向往之情。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同时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

根据精读课文的要求以及学生学习古诗的特点,我确定本课的目标为:

1、会认“蚕”字,会写“蚕”“桑”两个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诵、熟练地背诵诗歌,并能准确无误地默写。

3、能领会诗的意思,并能说出一、二句诗的大意。

4、积累其他描写田园风光的诗句。德育目标为通过本诗的教学,让学生热爱富有情趣的乡村。美育目标为通过对本诗的阅读,使学生从中感受到乡村田园风光的美丽。

根据诗文的内容及本单元对学生的要求,我将本课的重难点确定为:抓住诗中的重点字,想象诗中描绘的意境美。并通过语言描述出来,感悟诗人对古代劳动人们的赞美和热爱。

作为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接触了不少的古诗,能基本正确地进行朗读,结合注释内容粗知大意,具备了初步的认知水平,怎样让学生更深入的对古诗词的语言美和意境美去品味和体会,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是教师要引领学生达到的目标。对本首诗的内容来说,乡村生活对我们农村的学生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心理切入点。本首诗描写的是江南水乡初夏的独特景色,与我们生活的环境有相同的特点,这是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感受出来的。

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读、猜、想、悟,便是我的教学方法的一条主线。从开始接触古诗时要求学生读通顺,读正确,把诗读成琅琅上口的童谣,接着,通过虚拟情境,以游戏闯关的模式一步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的思考。最后,把学生的目光引向熟悉的生活,从生活中发现诗的影子,旨在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诗歌,热爱生活的情感。

针对教材,针对学生,我设计了这样五个步骤展开教学。

第一步:初读古诗。

1、把诗读通读顺,给诗正音。

2、让学生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对古诗的理解。

第二步:解诗题,明诗体。

学生自己说说诗题的意思和诗体。

第三步:知诗人。

通过老师科普与诗人相关的资料。

第四步:理诗意。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引生入画,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先由文字入手想象画面,抓住重点词,“绿、白”、“遍、满”“才了、又”等发挥想象,在想象中积累运用语文知识。把画面说活了,说美了。

第五步:悟诗情。

学生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抓住重点字“闲人少、才了、又”等进一步品读诗句,想象蚕桑和插田的画面,从而体会到农民的辛苦、勤劳及诗人对古代劳动人们的同情。进一步强化了词义句意的理解,强化了学生对古诗内容的印象,感悟诗人当时心情。

第五步:观看古诗讲解视频。

让学生带着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走进江南春色的观光视频,穿插着意味深长的配乐讲解,使学生体验身临其境般的感觉,加深对古诗的感悟。

第六步:拓展延伸,积累古诗。

一节课只教一首古诗容量确实不大,宝贵的四十分钟,我们还可以让学生和许多古诗进行碰撞,同内容的,同作者的都是延伸的方向。我在课堂上拓展了两首古诗,一首是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三》,一首是我自作的《忆终南山露营》。由此激发学生学诗的热情,并激励学生学习作诗。

教学反思:就教学过程而言,我缺乏识字教学这一环节,但我认为短短的28字完全可以由学生自学掌握,或在课后练习当中渗透,没必要占用上课时间。从课件制作当中看,本节课我所制的课件形式上过于多样化,有分散学生注意力之嫌。但我的初衷是除让学生理解古诗外,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一非常规教学的模式,模拟情境,老师以主持人的姿态引导课堂,让学生从对古诗的恐惧感和厌烦感中解放出来,原来古诗还可以这么学,原来古诗这么有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热情。

小学数学小数的加减法说课稿篇四

这一节课的学习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学生初步理解了小数的含义,会读、写简单的小数,并会比较小数的大小的基础上来学习的,信息窗的情境图分为两部分,分别呈现了厨房和卧室的一角。厨房里有灶室、锅、抽油烟机等物品;卧室里有桌子、椅子、书橱等家具,每幅图的下面都附有数据说明。拟让学生在感受布局协调的同时,了解设计上的科学性,由此引入对小数加、减法的学习。学好这节课的知识,对今后进一步的学习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小数加减法在本单元的地位和作用,结合三年级学生年龄的特点,我从以下三个角度制定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探索简单的小数加减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能力目标: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操作,培养学生观察、判断、合作、探究等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在合作探索的学习活动中,提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理解并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并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根据学生实情以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为主,再加上老师的适时点拨,学生间的互相补充,评价等方式为辅,帮助学生学习,从而达到学习目标。

本节课,我注重了对学生以下学法的指导。

1.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景。

借助学生常见的家居常识设置情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与兴趣,让学生提出“抽油烟机距地面有多高”,“一张0.7米得书桌该配多高的椅子”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小数加减法的兴趣,从而引入本节内容。

2.教师大胆放手,学生自主探究。

由于学生已有整数加减法计算的基础,学习中要充分利用这一知识经验,让学生搜集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3.重视学生解决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培养。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前提是,是学生逐渐的形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然后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自主解决问题。

测量内容。

灶台的高度。

锅底到火口的距离。

抽油烟机离灶台的距离。

书桌的高度。

桌椅高度差。

测量结果。

(一)交流信息,导入新课。

谈话:课前,老师给大家布置了一项实践作业:回家实际测量一些数据,把表格填完整(出示表格),谁来说说你的测量结果?(学生交流)。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从本课的知识点,交流情况加以评价。

引导学生交流课前测量的数据,教师合理评价,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愿望。

(二)提出问题、合作探究。

谈话:同学们真是生活的有心人,张老师也给你们带来了一组数据(出示信息图及数据),这些数据可都是通过科学验证得来的。

1、独立思考:读一读这些数据,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2、学生小组合作,根据信息,提出问题。

可能学生会提出以下问题:

(1)抽油烟机离地面有多高?

(2)灶台的高度和抽油烟机离灶台的距离一共是多少米?

(3)一张0.7米高的书桌,应该配多高的椅子?

(4)书桌高度比抽油烟机离灶台的距离高多少米?

根据学生汇报,教师筛选问题并板书:

抽油烟机离地面有多高?

一张0.7米高的书桌,应该配多高的椅子?

引导学生看着数学信息提问题,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学生互相交流问题,激起思维碰撞的浪花,为成功解决问题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三、解决问题,探究新知。

1、学生根据问题,独立列出算式。

板书:0.7+0.6=0.7-0.3=。

2、合作探索小数加法。

谈话:仔细观察这个算式----0.7+0.6=?你准备怎样计算?请大家先独立试一试,再在小组内交流。

可能学生会出现如下算法:

(1)0.7米=7分米0.6米=6分米。

7+6=13(分米)13分米=1.3米。

(2)把小数化成分数后计算。

0.7米=7/10米0.6米=6/10米。

7/10米+6/10米=13/10米=1.3米。

(3)竖式计算:

米分米。

0.7。

+0.6。

1.3。

组织学生交流,教师评价。

3、教学竖式计算。

引导学生关注竖式计算,讨论:这样写对不对呢?

得出:0.7米和0.6米不够一米,所以整数部分是0;根据米和分米的关系把数位对齐写出竖式。

提问:应该怎样计算?

引导学生将整数加法的计算方法迁移过来,说明是用什么方法计算的,计算时是怎样想的,启发学生理解算理和算法。

思考:计算小数加法和计算整数加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观察和思考是数学学习不可缺少的,学生通过仔细观察、思考,探究小数的加法,有助于学生理解算理,掌握计算方法,从而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和探索成功的喜悦。

4、自主探索小数减法。

谈话:你能用我们计算小数加法的方法,试着做一做这道小数减法题吗?(绿点标示问题:0.7-0.3=)做完之后,把你的想法和小组同学交流一下。(可能学生会出现和计算小数加法同样的方法,注意算法多样化)。

学生汇报,自己总结,优化算法,教师重点引导理解小数减法的意义,明白算理,掌握算法。

小结:计算小数减法时,应该注意什么?

迁移小数加法竖式计算的经验,先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减法的计算方法,然后集体交流,优化算法,在学生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加深学生对计算中用0占位的理解。

谈话:你知道1米比0.3米长多少吗?(同桌互相讨论,独立解答)。

交流:10分米减3分米等于7分米,7分米就是0.7米;用竖式计算。

(对“1写成1.0”,学生可能想不到,教师可以借助米和分米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理解。)。

整数减小数,学生计算起来相对较难,先让他们讨论,说出自己的想法,然后借助米和分米之间的关系理解算理,学生容易接受,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四、自主练习、巩固新知。

1、算一算(课件出示自主练习第一题)。

学生以比赛闯关的形式,进行计算,哪个小组做得快做得对获胜。

2、解决问题(自主练习第3题)。

谈话:仔细观察画面,你能根据信息提出问题吗?

学生提问题,独立解决,集体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说说是怎样想的。

采用闯关比赛、独立解决问题的方式进行巩固练习,避免计算教学的。

单调与枯燥,提高了学生的计算兴趣,让每个学生都有学习的机会,进行知识的交流,情感的传递,体验成功。

3.数学来源于生活。我一直认为日常生活应该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大课堂,并且应该从小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习惯,因此我选取了一个有趣的题来巩固所学知识,肯定能激发出学生练习的欲望,题意为:每人做几个纸团,每个纸团里写一个一位或两位小数,两人一组,将准备的纸团放在一起。每人每次从中摸出一个纸团,摸出较大数的人算两数的差,摸出较小数的人算两数的和。

我认为以这种形式出现比单纯做计算题要有趣。

小学数学小数的加减法说课稿篇五

我说课的题目是《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这个内容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二节的内容,本单元共有两个内容,包括《小数的认识》和《简单的小数加减法》,这个内容是在以前学习的整数加减法的基础上安排的。

教学目标: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小数加减法的算理,会正确计算一位小数加减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总结并理解算理。

教学用具:

三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已经认识了小数,了解了小数中各个数位的含义,并且学习了整数的加减法,很清楚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所以对于这个知识的学习并不会感到困难。

根据我区的教学实际设计如下内容。

1、教学模式:三段一思。

2、教学方法:因为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有内在的联系所以采用迁移类比法引入,并根据这个教学内容的特点所以采用问题引导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3、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

一段:学什么。

(1)学生用竖式计算。

(2)你是怎样计算的?(说算理)。

师导入:今天我们来学习《小数加减法》师板书。

2、出示学习目标:

(1)通过计算探索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能正确地列竖式计算。

方法:自己读后指名读,这样目标就清楚了。

二段:我来学:

1、用情境导入法出示——购物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说说知道了那些数学信息。

2、出示:文具超市里的三种文具学生说出名称和价格:

卷笔刀:0.8元,橡皮铅笔:1.2元,绿铅笔:0.6元。

3、出示学习提示:

(1)根据已有信息提出一个加法问题和一个减法问题。(口头提出问题)。

(2)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先独立计算,再同座互查。

(3)小组讨论:列竖式时要注意什么?试着总结出计算方法。

(4)时间为10分钟左右。

设计理由是:首先培养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的能力,然后先独立学习,再同伴互助然后小组交流。

4、学习后一个或两个小组板前展示,老师针对共性问题进行点拨和强调。

三段:我来用。

因为本课内容需在计算的基础上总结计算方法(算理),所以安排以下有基本算理练习、典型的.错例分析练习、解决问题练习等系列练习活动。

1、填空:列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时,要将()对齐,也就是(),再从()位算起,得数里的小数点要和横线上的小数点()。(先自读再自己填完整,然后齐读。)。

2、下面的计算正确吗?把错误的改正过来。

5+2.4=2.97.5+1.5=8.03.2-1.6=2.6(给出竖式,判断)然后列出正确的竖式。(先独做再小组检查)指名说说每道题错哪了,应该怎么做。

3、列竖式计算。

98页3题选4道题(同桌互查后说出结果,错的改过来)。

4、解决问题:《动脑筋》6.8元《童话故事选》3.4元。

(1)《动脑筋》和《童话故事选》一共多少元?

(2)《动脑筋》比《童话故事选》便宜多少元?

先独立完成再小组内互查。投影展示讲评,各组长检查一下有错的吗?如果有改正过来。

5、根据实际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学生要认真读题目选择合适的条件)。

一件上衣:27.9元一条裙子:54.6元一条裤子:38.7元。

四段:我来思。

学生根据学习目标和自己的学习情况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板书:板书:

小数点对齐,从末位算起。

学生板演学生板演。

小学数学小数的加减法说课稿篇六

《小数的初步认识》是三年级下册第十一单元的内容。本节课是学生在初步认识了分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这里,学生第一次接触小数,学好这部分内容,能为以后系统的学习小数的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材先安排认识整数部分是0的小数,再认识整数部分不是0的小数,最后介绍小数各部分的名称。第一个例题认识整数部分是0的小数,从测量长度的实际问题引入,第二个例题认识整数部分不是0的小数,从文具用品的价格引入,每一个例题的呈现都是从具体的生活情境出发,从而使学生更生动更具体也更自然的学习数学。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地位,我把本节课的目标定为:

1、认知目标:联系小数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和归纳,初步了解小数的含义,会读、会写一位小数,知道小数各部分的名称,知道自然数和整数。

2、能力目标:在理解小数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各种具体的生活情境的创设,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数的发展,感受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激发他们热爱数学的情感。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商品的价格标签。

小数的初步认识是小学数学概念中较抽象,难理解的内容。一位小数是十分之几分数的另一种表示形式。学生虽然对分数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也学过长度单位、货币单位之间的进率,但理解小数的含义还是有一定的困难的,同时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小数方面出现的很多问题都是属于小数的概念不清。因此,理解小数的含义既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本节课的难点。

二、立足发展说策略。

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为完成目标而采取的活动方式的组合。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思维特点,我选择了以直观演示法为主,辅以谈话启发法、尝试法、引导发现法、生生互动法、讲练结合等方法的优化组合。充分发挥教师的点拨作用,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从而达到训练思维、培养能力的目的。

“以教材定教法,以教法定学法”的策略告诉我们,学法和教法是和谐统一的,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为了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整个过程中通过多种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学习,诱发他们内在的潜力,使他们不仅学会,而且会学。

钱学森曾经说过:科学与人文精神是一枚硬币的两面,缺一不可。如果说数学教学的科学性是刚性的话,那么人文性就是它的柔性。人文精神需要的是渗透,需要的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落地无痕”。为了使数学教学脱去僵硬的`外衣,显露出生机,洋溢着情趣,充满着智慧,在教学中我营造的是一种平和的宽松的学习氛围,师生平等的对话和交流,把数学教学定位在有意和无意之间。

三、情境互动说流程。

本节课我安排了四个教学板块:

第一版块:创设情境,诱发兴趣。

第二板块:联系实际,探究新知。

在这一环节,我分了三个步骤来完成。

第一步骤是认识整数部分是0的小数。

首先情境引入:小明搬新家,要买一张新书桌,接到**的任务,和朋友小红一起到超市里去挑选,测量并记录下书桌面的长和宽。这时,课件出示:测量结果书桌面的长5分米,宽4分米。通过提问,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5分米和4分米如果用米作单位分别是几分之几米”的问题上来,让学生通过自主交流,得出结论:5分米就是10分之5米,4分米就是10分之4米。这时,教师明确的告诉学生:10分之5米还可以写成另外的形式——0.5米,教学读数时,可以让学生先尝试读,有困难教师再做指导。“那么,10分之4米你能用小数表示吗?”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解决先说一说,再读一读。在这里,学生第一次接触小数,在教学时做到了有扶有放,收放自如,达到认知的迁移的目的。然后插入“想想做做”里的第一个习题。再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加深对一位小数的理解,完成“十分之几米”到“零点几米”的认知过渡,建立起关于小数的数感。

第二步骤是认识整数部分不是0的小数。

学生在上一个环节已经初步认识了小数,这里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探索。课件出示:小明和小红挑选好书桌后,在超市里买了一些文具,分别是:铅笔3角,学生尺7角,圆珠笔1元2角,笔记本3元5角。先提出问题:这些钱数也可以用小数表示吗?这样的提问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刺激了学生的表现欲,促使学生积极的,主动的投入到数学活动中来。然后让学生分小组合作交流,对比分析,充分发挥教师的点拨作用,最后达成共识:3角就是0.3元;7角就是0.7元;1元2角就是1.2元;3元5角就是3.5元。

这里,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给了学生探索和发现知识的机会;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又使组员之间形成观点的交锋,思维的共享,达到了学习互补的目的。完成从感性到理性的思维飞跃。

第三步骤是认识自然数和整数。

我设计让学生自学这部分内容。然后给出一些具体的数据让学生区分哪些是整数,哪些是小数,并指出小数的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自学简单数学概念的能力,这样的设计既可以使学生获取知识,又可以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主人翁精神。

第三板块: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课程标准〉〉指出:练习,要使学生巩固知识,形成技能,发展创新思维。为了使课内的练习起到促进掌握知识,锻炼能力的双重效果,我在组织练习的时候注意了以下两点:一是练习的形式多样,保持学生学习的兴趣;二是练习的难度逐步加深,不断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第一个练习:抢答。

抢答1:实物投影出示商店里各种物品的价格标签,让学生说出小数。

抢答2:出示一组分数,说出小数。这里故意出示一个分母不是10的分数,引起学生的讨论交流,明确今天这节课的学习内容。

第二个练习:看图先写出分数,再写出小数。

第三个练习:你能帮助他们吗?学生通过思考和交流得出结果。

第四板块:引导学生总结。

让学生谈一谈本节课有什么收获?是通过什么方法得到的?使学生在总结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小数的含义,体会小数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我反思的习惯,提高了他们自我梳理知识的能力。

小学数学小数的加减法说课稿篇七

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大小不变。

以上是我对这一课时的教学设想,在这堂课的设计中,注重引导学生沿着“实例――猜想――验证――总结――应用”的轨迹去探索、去发现,使学生体验探索、发现数学规律的基本策略和方法。我相信学生能在老师的带领下,完成此节课的教学内容,基本达到教学目标。说课完毕,欢迎指正,谢谢!

小学数学小数的加减法说课稿篇八

7.83÷91.35÷2.754.4÷0.1627÷1.8。

6.76÷0.52。

22.78÷3.4。

4.8÷3。

18÷48。

二、口算。

2.4÷248÷0.696÷3。

0.24÷0.24.8÷60.96÷0.03。

2.4÷0.24.8÷0.69.6÷0.3。

3.24÷243.24÷0.243.24÷2.4。

三、写出下面各循环小数的近似值(保留三位小数)。

0.3333……≈。

13.67373……≈。

8.534534……≈。

4.888……≈。

四、用简便记法表示下列循环小数。

(1)3.2525……。

(2)17.0651651……。

(3)1.066……。

(4)0.333……。

五、列式计算。

两个因数的积是0.226,其中一个因数是1.5,另一个因数是多少(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小学数学小数的加减法说课稿篇九

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第一单元第二小节教学内容之一,本课题用3课时完成教学,本节课教学p20—p21的内容,练习五第1—4题,余下内容第2、3课时完成。

2、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一个数除以小数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也是本册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它是在学生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商的不变性质等知识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好本节课教学内容,旨在让学生初步理解,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算理,掌握计算法则,渗透转化的数学方法来培养相互联系的辩证观点、教材把列表、转化等方法作为途径,帮助学生理解计算方法,从而建立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法则,为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简单问题和今后进一步学习打下初步基础。

3、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算理,掌握计算法则。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提高计算能力,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目标: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及事物之间互相联系的`辩证观点。

4、教学重点、难点和教材的编排特点。

掌握除数是小学的除法法则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是根据商的不变性质把除数转化为整数;教材的编排特点仍然是注意加强整数、小数计算法则、性质的联系,以便把除数是整数的除法等知识迁移到本课教学,并安排一组列表、计算等用来显示商不变性质等对已有相关的知识进行复习,启发学生以疑为线索,并通过竖式旁边方框的图示,使学生加深认识,体验整个过程,从而也分散了教学难点,减缓了坡度。抓住主要矛盾,有层次的显示,循序渐进,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

1、激疑法。

以疑激趣,抓住新旧知识的生长点“如果除数是小数怎么办?”“能不能把除数转化为整数呢?”造成学生认知上的矛盾,以疑为线索,激发求知欲望,产生主动参与动机。

2、发现法。

通过第20页表的填写,引导观察、比较,再现规律,发现根据商的不变性质可以把除数转化为整数。这样,以疑引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去体会、去感悟,自己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去探究知识的相互联系,相互转化,在体验过程中建立计算法则。

3、质疑法。

在学生初步建立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法则的同时,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空间质疑问难,充分发挥学生、教师、教材三者的相互作用和信息交流,力求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针对学生学习的疑点、难点和教材的重点,组织学生交流讨论,合作学习,使师生间、学生间在情感与知识等方面得到充分的交流和满足,有利于学生的团结协作,优势互补,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又能确保知识系统掌握。

1、借助填表,通过观察比较、归纳除数,被除数的变化规律,了解转化的数学思想,掌握转化的方法。

2、引导学生通过尝试练习、推理、归纳,结合观察、比较,运用转化的方法,建立除数是小学的除法法则,通过交流讨论,合作探究,掌握计算法则。

3、学会读书的方法,提高学习能力。

课本例题的选用具有广泛性和典型性,学生如能读懂课本,读懂例题,就能仿造书写格式、操作程序和思维过程进行思考、操作,持之以恒,正确引导,他们就会利用课本自学,无师自通,达到“不教”的目的。如:读懂表格,说说除数、被除数、商的变化规律(商不变的性质),读懂例4、例5及旁边的方框图示,长度单位换算,体会操作过程,进行尝试练习就不会太难,就有章可循。“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通过努力就能解决问题。

不仅如此,还应培养学生学会利用课本的评价功能来检验,评价自己尝试的结果,发挥课本的评价功能,体验成功的喜悦,找出自己的不足,为进一步探究解决问题打下良好基础。

1、复习导入,以疑激趣。先利用20页上的填表,复习除数、被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商不变这一性质,为“转化”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做好铺垫,然后引疑,造成学生认知上的冲突,激发学生兴趣,产生探究的冲动。

2、以疑促思,自主探究。通过学生学习中,生活中较为熟悉的例子,以“转化”思想为主要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尝试解决问题,通过观察、比较、分析、交流、讨论、归纳等合作探究,理解算理,掌握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法则。

3、多层训练,深化拓展。设计不同层次,不同坡度的弹性练习,使各层次学生在同一时间、同一空间内得以各自最充分的训练。

4、联系生活,总结引伸。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再次质疑,确保知识系统掌握,同时联系生活实际,捕捉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把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

小学数学小数的加减法说课稿篇十

1、口算。

2、用竖式计算(并验算)。

3、(1)、用竖式计算(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10.05÷32≈答案210÷18≈答案74.035÷2.4≈答案。

(2)、竖式计算并把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3.81÷7≈答案32÷422≈答案46.4÷13≈答案。

4、用竖式计算(商用循环小数表示)。

20÷6=答案10÷3.3=答案35÷74=答案。

小学数学小数的加减法说课稿篇十一

各位老师:

下午好!

我说课的课题是《分数的加减法》(板书课题)

我首先对教材进行一些分析:

本节教材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它是在前面已经学习了分数的认识、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基础上教学的,它将为后面的分数的混合运算打下基础。

根据以上分析,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心理年龄特征,我将教学目标制定为:

1、通过直观操作活动,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原理。

2、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3、引导学生从现实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兴趣,学会合作,与人分享收获,并感受教学与生活的联系。

根据以上目标,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的原理,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难点是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为了讲清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达到本节课制定的目标,再从教法、学法上谈一谈。

教法:我会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采用参与度高的学导式讨论教学法,让学生探究体验、参与合作、互动讨论。

学法:引导学生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活动中归纳知识,在参与中培养能力,在合作中学会学习。

接下来我重点说一说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结合学生提问,解决第一个问题:一共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引出算式1/2+1/4(板书算式)

此环节抓住切入点生成本节课的问题,分母不相同的分数相加怎样计算?让学生体会异分母分数加减计算的必要性,在生活中确实需要。从而产生强烈的问题意识,使学生因猜想而紧张的沉思,从而达到风起云生的效果。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一)解决异分母分数加法

1、独立思考——投石问路

在提出1/2+1/4得多少后,让学生独立思考,让全体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自己的通过画图、折纸、探索计算的算法。

2、合作交流——曲径通幽

算完后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并展示自己的操作过程。

3、汇报交流——水到渠成

小组说完后,哪组的同学起来汇报一下你们小组的想法?其他还有别的想法吗?

引导学生说出计算法,可能会有以下几种请况:

1/2+1/4=1/6

1/2+1/4=2/6

1/2+1/4=2/4+1/4=3/4

重点引导学生不仅说出得多少,更应结合图形、画图说明为什么先通分的道理,进一步加深对算理的理解。

(二)异分母分数减法

出示提出的问题:你能计算小红比小明多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吗?学生独立探索异分母分数的减法。然后出示试一试两题,让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三)小结计算方法

观察算式,小组讨论,怎样计算分母不同的分数的加减法?

让学生思考、交流、汇报,师生共同小结优化,重点引导学生说出算法——先通分、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再加减。你还有什么要提醒同学的吗?引导学生总结提醒大家注意的事项。

此环节抓住问题的的着力点讨论,让学生探究有实效,探索异分母分数加减的方法,汇报交流抓住知识的突破点,以求达到由“投石问路——曲径通幽——水到渠成”的效果。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此环节抓住盲点练习,让学生自觉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引导学生说出学到的知识,还有情感体验。

此环节抓住新知识增长点,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学生的素质,更深刻地运用数学思考解决问题。

五、板书设计:

最后说一下我的板书设计,我力争体现数学的简洁美,又使板书设计能突出本课重点、提示方法过程。

分数加减法

1/2+1/4=2/4+1/4=3/4

1/2-1/4=2/4-1/4=1/4

先通分,再加减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小学数学小数的加减法说课稿篇十二

听了施老师执教的《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这堂课,使我受益匪浅,课如其人,施老师的课朴实、实在,她对教学环节的设计,教材的处理,精炼的教学语言,从容淡定的教态等许多方面,都是值得我借鉴和学习的'地方,下面我就这堂课谈一些自己的感受。

这堂课在教学方法上诸老师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自己探索、合作交流获得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因此在教学上体现以下三个特点:

第一,紧密联系生活,创设问题情境。

施老师借助整数教学运用迁移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已有的知识,让学生计算,运用迁移的让旧知识顺理成章地引入小数加减法,使学生以最佳状态进入解决问题的活动,主动探索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在巩固练习环节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基本理念。在这样的背景下学习,学生更能体会出学习小数加减法计算的意义,感受数学的价值。

第二,教师大胆放手,学生自主探索。

由于学生已有整数加减法计算的基础,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一知识经验促使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去解决问题,尝试小数加减法的竖式写法,在探索中感悟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同时,通过师生、生生间的交流活动将初步的感悟上升到新的高度总结出小数加减法笔算的一般方法,进一步理解列竖式时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第三,重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前提是,使学生逐渐形成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良好习惯。教学时充分利用主题图,为学生提供各种素材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空间。

总之,整节课教学目标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得到有效落实,教学环节完整有序,层次清晰,师生互动和谐,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小学数学小数的加减法说课稿篇十三

教学目标:1、能正确进行小数加减法混合计算,并能选择简便的方法进行计算。

2、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基本教学过程:

一、一、创设情境。

二、自主探究,构建数学模型。

1、出示电脑小票,观察。

2、谁能解释一下这张电脑小票?

3、我们来核对一下吧。怎样核对?

列算式:20-(12.30+4.85)。

算在书上。

4、还可以怎样核算?20—12.30—4.85,12.30+4.85+2.85。

5、20-(12.30+4.85)=12.30+4.85+2.85。

6、试一试。4.2+12.3+5.8+2.7,15—1.2—3.8仔细看一看,再算。

你有什么好方法吗?发现了什么?

加法交换律:a+b=b+a加法结合律:a+b+c=a+(b+c)。

a-b-c=a-(b+c)为什么可以这样算?能结合电脑小票的问题说一说吗?

三、运用数学模型。

1、第17页第2题。

2、第16页第2题。

3、第17页第3、4题。

四、总结。

教学反思:教材创设了核对电脑小票的情境,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课改精神。学生讨论如何核对找回来的钱对不对的问题。可以用两种方法计算。找出更简便的方法。这样联系实际,学生能更好的理解简便计算的算理。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为大家带来的4篇《小学四年级数学《小数加减法》教案》,您可以复制其中的精彩段落、语句,也可以下载doc格式的文档以便编辑使用。

小学数学小数的加减法说课稿篇十四

小数加减法这节课内容较少,而且比较简单。但是由于课本上只有两个最为简单的例题,并没有概括小数加减法的所有类型,因此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一改以往的教学方法,采取了一个非常大胆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这堂课的新内容时,我只是问了学生一个简单的问题:怎么样的'小数加减法可以用简便方法来计算?你能举几个例子来说明吗?一开始我先让学生先独立思考了一会儿,然后我在巡视过程中发现有的学生写的类型只有一两种,因此我接着请学生进行四人小组合作。学生在小组合作的时候,表现的非常积极,讨论的也很热烈。最后我请学生来举例说明。我把学生举的例子板书在黑板上,写了大概有十种左右。其中我发现有些是同一种类型,还有几题是错误的。在学生举完例子之后,我请学生仔细观察黑板上学生所举的例子,请他们谈谈对这些题目的看法。我发现学生普遍表现的都很积极,举手比较踊跃。所以有时我想我们作为教师的,不要小看学生的能力。学生能够自己解决的问题,我们就应该让学生自己来解决,就像今天这节课一样,学生完全有能力概括出小数加减法简便计算的各种类型。那么就让学生自己来解决,而我们教师只需在旁边给以学生适当的帮助。把课堂真正地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

小学数学小数的加减法说课稿篇十五

非常有幸聆听了陆小蓓老师执教的《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虽然只是短短的20分钟的片断课,却给了我不少的感受。

第一,《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是苏教版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的内容,是学生学习了整数加减法、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学习的。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会正确地计算小数加减法。教学难点在于让理解“把小数点对齐”就是“把相同数位对齐”的算理。接下来,我来谈谈陆老师是如何利用20分钟的实践突破重难点的`。从整体上来说,老师采用分层次教学,将重难点分解,老师重点引导学生探究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尝试找到小学减法的计算方法。那么,对于小数加法计算方法这块儿,老师首先让学生自己去尝试用摆竖式的方式去探究,然后,老师采用对比的方法,通过一连串的问题,让学生去体会整数加减法与小数加减法的联系,从而学生理解“把小数点对齐”就是“把相同数位对齐”的算理。

第二,陆老师的课堂十分重视在教师引导下的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的氛围很民主,学生能够自主地想、说、写。而教师,也能很好地把握这个度,非常重视课堂上的生成资源,能够通过生成资源很巧妙地引导学生说出老师希望强调的内容。

第三,自己有一个不成熟的想法,对于计算课的教学学生不仅应该知道算法是什么,还应该通过反问,“为什么要这样算?”找到对应的算理。这节课,小朋友能够理解“把小数点对齐”就是“把相同数位对齐”的算理。但是,对于这个算理如果能结合例题中的教学情景,让学生自己说一说就更好了。计算课不能空讲算理,这样会显得堂课热情读不高,计算教学应该和解决实践问题中的应用题有机结合,以此来帮助孩子理解算理。

小学数学小数的加减法说课稿篇十六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是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教学活动提出的基本理念之一。同时《新课标》还指出:“在学习过程中要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通过观察,对比等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因此在教学本节课时,我通过购物的情境创设,让学生更加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六册第七单元第三课时的内容。这部分的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加减法以及对小数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知识在今后的生活及进一步学习中都广泛的应用,所以掌握这部分内容为学生以后学习及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根据本节课的地位及要求我确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并结合生活情境让学生提出问题,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经历一位小数的加减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

3通过让学生试算小数加减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尝试精神。

4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情境,使学生感受到学生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和团结合作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使学生学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并根据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如何列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尤其要注意小数点对齐。

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他们的知识现状我采用了多种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性和主动性。学生通过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从而促了他们的反思能力与自我监控能力。在引导学生感受算理与算法的过程中,放手让学生尝试,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新知识的生发与形成过程,并适时调动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方法,然后让学生自己去比较方法的正确与否,简单与否,这样学生对算理与算法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理解,既明于心又说于口。再按照“自主探究--讨论--归纳”这样的思路,运用知识迁移让学生发现新知,掌握新知。在自主探究、讨论中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学会自学探究,并提供动口,动手、动脑的机会,让学生在体验,感知、讨论、合作、比较中灵活掌握本节教学重点,突破难点。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都买过东西,那你们在买东西的时候都遇到过哪些数学问题呢?

过渡:看来大家买东西的经验很丰富,那今天老师就带同学们到商店逛逛,看看小朋友们遇到什么问题。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主题图。

师:请同学们看屏幕,从这幅图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师:商店里真热闹,小朋友们正在买东西呢,你们看小丽遇到了什么问题?

课件出示例3。

一个卷笔刀和一枝铅笔,一共多少钱?

读题。

师:你们能帮她解决吗?算式怎么列呢?谁来说说。

板书:0.80.6=。

师:你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师(揭示课题):大家看这个算式中两个加数都是什么数?(小数)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板书课题)。

师:0.80.6,你们会算吗?那大家在本子上算一算吧。

学生试算,教师巡视。

展示汇报。

师:这位同学是列竖式计算的,我们来听听她的想法。

师:你来说说你是怎样列竖式计算的?

生汇报。

师板书:

元角。

0.8。

0.6。

1.4。

答:一共1.4元。

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在小数加法中,要使相同数位对齐,关键什么要对齐?

师引导学生说说计算过程。

师:谁能完整地把计算过程说一说。(指名说,同桌说)。

2、练习。

师:小丽想买的是一个卷笔刀和一枝铅笔,那你想买哪两样东西呢?

师:一共要多少钱呢?你能用算式表示出来吗?那请大家用算式表示出来,并请大家用竖式来计算。

展示,汇报。

3、教学例4。

师:你们帮小丽解决了问题,真棒!小明也来了,他又有什么问题呢?我们看看。

课件出示问题:我想买1枝铅笔,哪种便宜些呢?

师:大家帮他看看,买哪种便宜些呢?

师:1枝有橡皮的铅笔比1枝没有橡皮的铅笔贵多少钱呢?(出示例4)。

读题。

师:你们能帮他算吗?

算式怎样列呢?

板书:1.2-0.6=。

师:你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师:大家能不能也用竖式计算出来呢?

学生尝试:(一人板演,其他同学在本子上做),教师巡视指导。

师:大家来看看她做的对吗?那大家来听听她是怎么想的,和你的想法是不是一样。

生汇报。

师:得数前面的0和小数点能不能省略?为什么?

师小结:计算小数减法和小数加法一样,也是要注意把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从最低位算起,哪位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一。

师:谁能完整地把计算过程说一说。

4、练习。

学生提问题,解答。

展示,汇报。

师:请同学们帮小东选商品,能买什么?你有几种买法?

汇报。

(三)、小结:

师: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与我们以前所学的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其实是一样的,都是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减,从最低位算起,在计算小数加法时,满十进一,在计算小数减法时哪位不够减从前一位退一。只是小数加减法注意了要把小数点对齐。

(四)、巩固练习。

学生在课本上完成,指名说得数。

师:我们再来看下一道题(出示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回答。

(五)、全课总结。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数学小数的加减法说课稿篇十七

听了施xx老师执教的《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这堂课,使我受益菲浅,课如其人,施老师的课朴实、实在,她对教学环节的设计,教材的处理,精炼的教学语言,从容淡定的教态等许多方面,都是值得我借鉴和学习的地方,下面我就这堂课谈一些自己的感受。

这堂课在教学方法上诸老师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自己探索、合作交流获得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因此在教学上体现以下三个特点:

第一,紧密联系生活,创设问题情境。施老师借助整数教学运用迁移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已有的知识,让学生计算,运用迁移的让旧知识顺理成章地引入小数加减法,使学生以最佳状态进入解决问题的活动,主动探索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在巩固练习环节体现数学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基本理念。在这样的背景下学习,学生更能体会出学习小数加减法计算的意义,感受数学的价值。

第二,教师大胆放手,学生自主探索。

由于学生已有整数加减法计算的基础,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一知识经验促使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去解决问题,尝试小数加减法的竖式写法,在探索中感悟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同时,通过师生、生生间的`交流活动将初步的感悟上升到新的高度总结出小数加减法笔算的一般方法,进一步理解列竖式时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第三,重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前提是,使学生逐渐形成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良好习惯。教学时充分利用主题图,为学生提供各种素材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空间。

总之,整节课教学目标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得到有效落实,教学环节完整有序,层次清晰,师生互动和谐,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小学数学小数的加减法说课稿篇十八

1、教学内容:本课是人教版四年级第七册四单元的内容。

2、教材简析:分数是我们四年级学生刚刚接触到的新内容,它又是学生对分数理解的关键,本课的学习还为以后异分母分数相加减的学习打下基础。本课“简单的分数加减法”是在学生初步掌握了分数意义的基础上来进行的。让学生通过中的动画操作演示,使学生理解加减法的算理,并且明白只有在分母相同的情况下,分子才能相加、相减的道理。使学生通过操作明白算理,在“动”中思、在“动”中悟。

3、教学目标:经过我对教材的分析和对学生的了解情况,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拟订如下: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能正确迅速地计算有关习题。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思想目标:渗透“变与不变”的数学思想。

4、本课的教学重点为:理解和计算简单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5、本课的教学难点为:理解简单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二、说教法。

在本节课中,我在教学方法上力求体现以下几方面。

1、从生活情景出发,以游戏环节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注意是知识的门户”,“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学生学习的注意和兴趣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

2、大胆利用让学生自学,使全体学生处于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

3、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4、在学生的反馈中,对于出现的问题给予及时的指导。

三、说学法:

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为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我决定在教学中采取以下的学习方法:

1、让学生利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中的动画演示自己归纳、总结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2、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观察、分析、概括的同时,自己尝试对分数加法的计算,并让学生通过小组交流,将分数加法的算理初步理出一条思路。

3、充分利用小组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增强合作学习的合作精神。

4、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让学生自己充当老师的角色,自己出题,学生自己解答。

四、说教学过程:

1、为了唤起学生对旧知识的记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我在复习中,设计了一个“过关游戏”环节,鼓励学生主动参与,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在计算回答的同时,也将分数的含义理解在学生头脑中得到加深,为新课内容打下基础。

2、在新课以前,我出示一个探索实验的动画图,让学生直接根据演示列出算式,然后告诉学生知道为什么:+=,接着就揭示课题:简单的分数加减法。这样可以使课题很自然地渗透到学生脑海。

3、在例1的教学中,我决定采取让学生读懂题目以后,自己分小组讨论列出算式,再试着进行计算,并把自己的思考方法告诉自己的小伙伴。我想通过这种方法,一定可以使学生人人动手、动脑,体现出自主探索学习的优越性。

4、就课标指出,必须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并在具体的生活情意中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体验探索成功的快乐,因此在例2的教学中,由于有例1的基础,我让一个学生直接列出算式,算出结果以后,再特别指出:“”这个分数有何特点,然后利用演示,使学生明白实际就是一个单位:“1”可以直接等于“1”,并且让学生说一说还有哪些等于1的分数,请学生举例,同时使学生明白等于1的分数有无限多个。

5、在分数减法的教学中,由于有了加法的基础,所以我决定大胆的让学生自学,通过学生自己的讨论、探索、推理,利用小组交流的机会,将分数减法的算理记在心中。尤其在例4的教学中,让学生积极思考,明白为什么要把“1”看作“”,而不看作其他分母的分数的原因。

6、在分数加减法教学过程完成后,我准备引导学生完整的归纳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且教师板书在黑板上,以利用学生的感觉器官,增强学生的记忆。

7、课堂练习是一堂课的关键部分,所以我在学生完成了课本相应的做一做以后,鼓励学生自己上黑板出分数加减法的题目,再请其他学生来完成,通过这个环节的练习,我想学生一定具有极强的课堂兴趣。

8、最后,我还安排了一个“摘苹果”的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学,在玩中记、在欢快的气氛中,将本节课的知识点刻入学生大脑。

小学数学小数的加减法说课稿篇十九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72页例1及做一做。

在三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位小数加减法的计算。在此基础上,本课时继续学习小数加减法。例1以本单元主题图的买书情境为线索展开教学,自然引入数位相同的小数加减法的学习,重点解决的是列竖式时小数点应对齐的问题,突出计算的算理理解。为进一步学习数位不同的小数加减法夯实基础。

(二)核心能力

通过自主探索、交流讨论的过程,理解“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数位对齐”这一本质,培养迁移推理能力和运算能力,发展数感。

(三)学习目标

1.借助熟悉的生活情境,通过自主探索、交流讨论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数位相同的小数加减法,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2.通过计算、比较等活动经历把整数加减法计算经验迁移到小数加减法计算的过程,培养学生运用迁移规律的意识。

3.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感受到小数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高应用意识,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四)学习重点

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五)学习难点

理解“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数位对齐”这一本质。

(六)配套资源

实施资源:《小数加减法(例1)》名师教学课件

(一)课前设计

1.预习任务

想一想:一位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什么?请你任意写出几个一位数加减法的算式,并进行计算。

(二)课堂设计

1.复习导入

(1)口算,并说出口算的方法。

2.5+0.9=1.2-0.5=

7.8+1.6=4.7-2.8=

11.7+2=8.6-5.3=

1.2+0.8=7.5-2.5=

(2)列竖式计算

师:你能说一说计算整数加减法时要注意什么吗?

预设:

生1: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

生2: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它的前一位退一当十,和本位上的数合并在一起,再减。

师:同学们已经把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熟记在心了,如果换成小数的加减法,你们还有办法解决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继续学习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板书课题)

2.学习例1。(数位相同的小数加减法)

小数加法

出示购书情境:

预设:

(2)师: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你能先估一估买这两本书小丽要花多少元吗?

预设:

生:

因为两本书的价钱都往小估了,所以小丽买书的钱会比10元多。

(3)师:“小丽一共花了多少钱?”你们能解决这个问题吗?请把你的方法记录下来。学生独立尝试,再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名板演,呈现不同的算法。

预设:

生1:

生2:

生3:

预设:

生1:都是用加法解决,结果相同都是10.74元。

生2:前两种方法是把小数加法转化成整数加法进行计算的,第三种方法是直接用小数进行计算的。

预设:

生:先把小数点对齐,然后按照整数加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6)教师:列竖式时,为什么要把小数点对齐呢?

预设:

生1:在学习一位小数加法时,就是把小数点对齐,即相同数位对齐。也就是整数部分相同数位对齐,小数部分的十分位的数要对齐。所以当两个两位小数相加时,百分位上的数也要对齐。

生2:6.45表示6个一,4个十分之一,5个百分之一;4.29表示4个一,2个十分之一,9个百分之一。当小数点对齐时,相同数位就对齐了。先从百分位加起,5加9得到14个百分之一,百分位满十要向十分位进一,在百分位上写4;十分位上4加2加1得到7个十分之一,在十分位上写7;最后个位上6加4得到10个一。因为只有计数单位相同的两个数才能直接相加,所以要把相同数位对齐,即“小数点对齐”。

(7)师:在计算小数加法时,你更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呢?

预设:

生:喜欢第三种方法。因为这种方法简单,并且所有小数加法都可以这样计算。

小数减法

出示:《数学家的故事》比《童话选》贵多少元?

(1)教师:关于小数加法,同学都会计算了。这个问题你能解决吗?学生独立解决。

预设:

小数点对齐。从百分位减起,5减9不够减,就从十分位退一当十再减,15-9=6,得到6个百分之一,在百分位上写6;十分位上4退1是3,3-2=1,得到1个十分之一,在十分位上写1;最后个位上6-4=2,得到2个一,在个位上写2。

(2)教师:在计算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

生1:和小数加法相同,竖式计算时都要将小数点对齐;

生2:小数减法的计算方法和整数减法的计算方法相同。

(3)教师:在计算过程中,有什么需要我们注意的吗?

预设:

生1: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数位对齐。即每一位都是在求相同计数单位个数的差。

生2:按照整数减法的计算方法计算,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它的前一位退一当十,和本位上的数合并在一起,再减。

3.比较内化,突出算理

快速口算:5+20.5+0.20.05+0.02+

5-20.5-0.20.05-0.02-

你有什么想法?

生1: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都是要把相同数位对齐。

生2: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和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相同。

……

无论是整数加减法、小数加减法、还是分数加减法,本质都是相同计数单位个数的加减,计算时,必须要把相同数位对齐。

巩固练习。

(1)口算:

练习十七第1题。

(2)计算下面各题,并且验算。

2.98+0.5612.53+4.676.07+4.89

5.64-1.787.2-0.815.62-7.46

强调:在计算结果中,小数末尾的“0”要根据小数的性质划掉。

(3)下面是小明的体重统计图。

(1)小明从7岁到10岁,体重增加了多少千克?

(2)哪一年比上一年增加得最多?增加了多少?

5.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用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列竖式时,要把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然后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问题:如果小数部分的数位不同,怎么进行计算呢?有兴趣的同学课下可以试一试。

(三)课时作业

1.计算并验算。

3.64+0.4821.56+6.747.85+9.19

41.2-15.68.24-3.5611.65-7.39

答案:4.1228.317.04

25.64.684.26

解析:【考查目标1】正确列出竖式计算并验算,注意计算的结果能化简的要化简。

2.小丽家两个月的电话费和上网费如下表,把表填完整。

答案:略。

解析:认真观察表格,分别计算出4月、5月两种费用的总数和每项费用两个月的总数。

3.解决问题。

(1)杯里的水有多少千克?

答案:0.95-0.35=0.6(kg)

解析:【考查目标3】认真观察,第一幅图中空杯子的质量是0.35千克,装水后的质量是0.95千克,用0.95千克减去0.35千克就是杯子的质量。

答案:2.5-1.5=1(千克)2.5-1×2=0.5(千克)

解析:【考查目标3】认真分析题意,先算出减少的'质量就是一半蜂蜜的质量,再算出一整瓶蜂蜜的质量,用总质量减去蜂蜜的质量就是瓶子的质量。

小学数学小数的加减法说课稿篇二十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理解理解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可以转化为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来计算的算理,并能够正确地计算。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转化”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培养学生利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将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为整数的除法。

2教学难点:

根据“商不变”性质,正确移动除数及被除数的小数点。

教学工具。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

1复习巩固,引入新知。

1、说说去掉下列各数的小数点后,原数扩大了多少倍?

2.84.0256.28.1070.005。

2、把5.34扩大10倍,小数点应怎样移动?要扩大1000倍呢?

3、学生填写括号里的数:

师:你能快速说出这三个商多少吗?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运用了什么规律?

生:运用了商不变的性质---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2探究算理,归纳法则。

(一)、提出问题。

师:观察图片,你获得了哪些信息?根据信息分析题意,列出算式。

学生自己独立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并列出算式:7.65÷0.85。

师:想一想,这个算式与我们以前学的除法算式有什么不同?

生:这个算式中的除数是小数。

学生找出除数变成了小数,从而揭示课题:一个数除以小数。

(二)、探索讨论。

师:你会计算结果吗?

让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展开讨论。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把讨论的意见写在纸上,让一个组的学生在黑板上展示出来,边展示边讲解。

生:把除数变成整数。

师:你们小组又是如何把除数变成整数的?哪一小组先来说说。

生:第一种:把7.65米和0.85米换算成以厘米为单位的数。

7.65米=765厘米0.85米=85厘米765÷85=9(个)。

第二种:根据商不变的性质,去掉o.85的小数点,o.85变成85,扩大了100倍。要使商不变,被除数也要扩大100倍,7.65就变成了765。列竖式如下:

师:这两个小组的方法都不错,下面老师就以第二种计算方法重点来讲解一下。

师:除数是小数,要先去掉除数的小数点,使之变成整数。去掉除数的小数点,除数就扩大了100倍,要使商不变,被除数也应扩大100倍,就是把被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这样7.65÷0.85就变成765÷85,竖式如下:

板书:

(三)、回顾小结。

师:当除数是小数时,我们该怎么计算?多找几个学生说一说,互相补充加深对计算方法的理解。

生: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先移动除数的小数点,使它变成整数;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几位,被除数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几位;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除法进行计算。

最后解完本题,并强调解题要完整。

(四)、深入探究,归纳法则。

教学教科书第29页的例题6。

出示例题5:12.6÷0.28。

(1)可让学生自己按照刚才的做法,试着算一算。

(2)提问:当除数0.28变成整数,应该怎么办?

生:把0.28扩大100倍转化成28。

师:要使商不变,被除数应该怎么办?

生:被除数也要扩大100倍。

师:小数点要向右移动两位,被除数只有一位小数,位数不够怎么办?重点让学生讨论说说:

12.6÷0.28,要使0.28变成整数28,就应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100倍,因此就变成1260÷28,12.6去掉小数点后位数不够要在末尾添上一个零。

(3)练一练:把下列算式变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

24.8÷1.23.6÷0.1245÷1.58.4÷0.125。

最后小结得出:

被除数的小数位数不够,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在被除数的末尾用“0”补足就可以了。

(4)学生独立竖式12.6÷0.28,并计算。

找一生上台板演:

师:比较例题5和例题6有什么异同?

生:相同点——都是把除数的小数点去掉,使之转化为整数。不同点——例题6被除数在移动小数点时,位数不够要在末尾用0补足。

师:你能说一说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法则吗?

生: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先移动除数的小数点,使之变成整数;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几位,被除数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几位。位数不够时,在被除数的末尾用0补足,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进行计算。

3巩固练习,内化提高。

1.教科书第29页的做一做的第1题。

(1)找生读题,养成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2)要先让学生说一说每题应扩大多少倍,你根据什么判断的?

(3)然后再在书上做一做,师巡视。

(4)集体订正,错的找出错因。

2.课本练习七的第3题。

(1)指名读题,找出条件和问题。

(2)说一说如何解决问题。

“比天鹅重100多千克”有用吗?列出算式:134.9÷9.5=。

(3)让生独立计算,集体订正。

3.课本练习七的第4题。

先让学生在书上填一填,再说为什么。

4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1.本节课你学习了什么知识?(小组说--组内总结)。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利用“商不变的性质”将“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并能够正确计算。

小学数学小数的加减法说课稿篇二十一

《一个数除以小数》是小数四则运算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初步掌握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为除数是整数除法的推导过程,能熟练地运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计算。

一是除数的小数位数和被除数的小数位数相同(例5);

二是除数的小数位数和被除数的小数位数不同(例6)。

在这两个例题中,都要先教学利用商不变的规律来使除数变为整数,再进行计算。

当除数的小数位数和被除数的小数位数相同时,只需利用商不变的规律把除数和被除数扩大相同的倍数,使除数转化为整数,然后进行计算;而当除数的小数位数和被除数的小数位数不相同时,则应以除数的小数位数为标准来确定被除数应该扩大多少倍(比如:除数是两位小数,那么被除数和除数只能扩大100倍,不管被除数有几位小数或者是整数)。对于这两种题型有一条规律,其依据都是商不变的规律。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法则,并能利用商不变的规律将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为除数是整数的除法的推导过程。

(二)通过运用商不变的规律,引导学生初步知道事物是相互联系、变化的,从而培养学生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三)通过小组交流学习,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师要依据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来安排教材,既要尊重教材,又不能拘泥于教材,要结合学生身边的生活事例来呈现教材内容,以利于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培养他们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教学的要领是:重视基础,做好过渡,掌握规律。教师要精讲,让学生充分参与数学活动,以促进他们进行自主探究,独立思考的能力。

(一)加强基础训练。

小数是在整数除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所以在教学本单元时,应认真适时地抓好几个基本训练。如:看竖式口算二、三位减法;做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熟记小数点移动的规律等等。要随着教学的进程采用不同形式进行训练,切实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性和速度性。

(二)引导学生主动探索。

在教学除数和被除数的小数位数不同的例题时,为了培养学生的探索,讨论的兴趣,教师应从整体出发,适当地增加题型的容量和密度,分多种情况让学生在实际演算中自主地探讨、归纳出规律性的计算方法。在学生的演算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让学生理解当除数的小数和被除数的小数位数不同时,应以除数的小数位数为标准的道理。

(三)适时练习提高准确度。

不管是在训练的方式上还是在训练的时间上,都要精心设计,以达到提高练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其中以课堂练习最为重要。实践证明,抓好课堂练习,既是提高练习质量和效率的可靠保证,也是减少学生课业负担的有效措施。因此,教师在课堂中,一定要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练习,并及时反馈矫正。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沟通。

1、什么是商不变的性质?

2、计算:108÷3656*28÷27。

(二)探究新知。

提问:怎样才能转化为我们前面所学的整数除法?

同桌讨论(引出根据商不变的规律,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100倍)。

2、例6:12.6÷0.28。

提问:这道题和上面例题的方法相同吗?如不同该怎样扩大被除数和除数呢?

同桌讨论:引出应以除数的小数位数为标准,这里被除数和除数应扩大100倍,才能转化为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同时教师要适时点拨:被除数的位数不够时用“0”补足;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3、分小组演算、讨论和提炼方法。

a组:6.4÷0.857.6÷4.246.8÷1.2。

b组:16.1÷0.460.093÷0.3190÷0.06。

课堂学生演算时,教师巡视,进行引导、点拨,使学生逐步领悟本节知识的要点所在。

(三)课堂练习:

1、第22页,“做一做”第2小题。

2、第24页,练习四第1小题。(分组练习,集体讲评)。

(四)课堂小结:

1、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2、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怎样进行计算?

(五)作业:

第24页,第2、3小题。(要求用竖式计算)。

总之,本学段内容我将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在自主探究中解决问题,从而获得新知,形成技能。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7309618.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