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社会爱的教案(优质1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05 11:34:05
中班社会爱的教案(优质19篇)
时间:2023-12-05 11:34:05     小编:QJ墨客

教案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科特点,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具体安排和整理的结果。教案的编写需要考虑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包括多媒体教具、实验器材等。编写教案时,可以结合教学资源和教学技术,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中班社会爱的教案篇一

老虎纳纳爱开玩笑。他这个脾气总也改不掉,一天到晚恶作剧。譬如,有一天夜里,他在豹子身上涂满了黄颜色。第二天,豹子醒来吓坏了,以为身上的斑点脱落了!另一次,纳纳邀请猩猩来吃香蕉。猩猩来了,可是,当他发现那些香蕉全是橡胶做的,脸上真是尴尬啊!另外还有一回,纳纳把的鼻子系成一个结。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解开鼻子!纳纳开的玩笑虽不伤人,但总让大家感到不舒服。只要他在附近,动物们就觉得不安宁。有一天,大伙儿商量说:“咱们谁都不要同纳纳说话,也许他会明白,我们实在讨厌他的那些恶作剧。”第二天,纳纳像往常一样,清早出了门。他向大家打招呼:“你好!”可是,不理他。纳纳问候河马:“你身体怎么样?”河马转过身去。纳纳心想:“他好像在生气。”他继续往前走,又朝猩猩喊了一声:“睡得好吗?”可是猩猩掉头走了,一句话也没说。纳纳感到很不自在,他自主自语:“大伙儿都不理睬我。我得想想这是为什么!”他仔细想了一会儿,突然明白了。“因为我总开他们的玩笑,他们生我气了。我应该去向他们道歉!”纳纳来到大伙儿面前,对他们说:“我保证以后再不同你们胡闹了。请你们还是同我做朋友吧!”回答道:“有时候你可以开个玩笑,但是不能总那样!那么大家就会喜欢你!”

本次活动是根据上面的故事展开的。

老虎、豹、猩猩、的毛绒玩具或自制指偶,绘画材料和工具。

1、能理解恶作剧对他人情绪上的影响。

2、知道朋友间互相尊重、友好交往的重要性。

3、能学会用轮流的方式谈话,体会与同伴交流、讨论的乐趣。

4、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1、爱开玩笑的纳纳。

老虎纳纳爱开玩笑。

一天夜里,它趁豹子熟睡,在豹子身上涂满了黄颜色,你们猜会发生什么事?

一天,他邀请猩猩来吃那些用橡胶做的香蕉,你们猜猩猩会怎么想?

还有一回,他把的鼻子系成了一个结,你们猜后来怎么办?

你们觉得纳纳这样做好不好?为什么?

2、不受欢迎的纳纳。

纳纳开的玩笑虽不伤人,但动物们都觉得不安宁。有一天,大伙儿决定想一个办法让纳纳改正缺点。

你们能猜出动物们想出来的办法吗?

教师讲述故事第二部分,引导幼儿说说纳纳遇到了什么事。

大伙儿都不理睬纳纳,纳纳心里怎么想?

后来纳纳是怎么做的?小动物原谅他了吗?

3、我也曾开过玩笑。

完整能听故事一遍。

你喜欢纳纳吗?为什么?

你有没有做过像纳纳那样的事情?结果怎么样?

你觉得怎样开玩笑才不会让朋友生气?

引导幼儿画一张画送给好朋友,对自己以前的过错表示歉意。

1、该活动为二课时。活动重点不在语言上,而在于引导幼儿知道交往的基本要求和礼貌待人、相互尊重的重要性。

2.中班幼儿往往希望被同伴认可,与朋友友好相处。这时教师应引导幼儿避免恶意戏弄人、嘲笑人,从而使幼儿积累成功交往的经验。

《爱开玩笑的纳纳》中主要体现的是能理解恶作剧对他们情绪的影响;知道朋友间互相尊重、友好交往的重要性。活动重点引导幼儿认识交往的基本要求和礼貌待人,中班幼儿已经懂事很多了,希望自己被同伴认可,与朋友友好相处,但有时也会做出一些冲动的恶作剧行为,教师从而引导幼儿避免恶意戏弄人、嘲笑人,从而使幼儿压成良好的交往习惯。

本次活动是以故事的形式展开,主要围绕《爱开玩笑的纳纳》这一线索来引导幼儿从中达到教育的目的。根据社会活动的目标,结合故事提出的问题也是围绕情感方面的。在活动前面部分,我进行了修改,解释了“恶作剧”的意思,并且举例说明。面对一个新的词,孩子们大都还不理解这个意思,教师要进行解释,然而在本次活动中,“恶作剧”这个词起到了一个重要的作用,不加以解释的话,达到的效果会不明显。孩子们的想法也很丰富,能认真听讲故事,回答老师提出来的问题。

最后环节中我问孩子们有没有像纳纳一样开过玩笑,孩子们都说没有,其实是有的,只是他们对爱开玩笑这件事还没理解透彻,所以都说没有,这是老师要进行解释,向孩子们举例子,像悄悄地把小朋友的椅子搬掉,把小朋友的东西藏起来,无意间在他背后吓人家……,其实这些都是开玩笑的表现。从而引导幼儿不能乱开玩笑,要与人友好相处。

在这次活动中发现的这些问题,同样在其他领域也会折射出此类问题,课与课之间也存在相同的地方,都会相互关联。只有在活动后进行反思,才会有所进步,从而积累经验,把活动进行的越来越完善。

中班社会爱的教案篇二

1.理解故事内容,感受作品中大熊表达心中爱的方式。

2.感受作品中情感的美好,能够运用语言和动作表达对他人的爱。

3.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4.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愿意用语言和动作来表达自己对他人爱的情感和态度。

《大熊抱抱》ppt、熟悉歌曲《爱我你就抱抱我》。

一、完整欣赏绘本,发掘大熊爱别人的方式--拥抱。

1.教师播放ppt,幼儿欣赏画面至猎人出现之前,可做适当的引导来帮助幼儿理解画。

2.幼儿继续看图欣赏画面至最后一页,学习大熊用拥抱解决办法的行为。

二、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分享交流:做一个会表达爱的孩子。

三、延伸活动:

歌曲《爱我你就抱抱我》。

--你听过一首歌,名字叫《爱我你就抱抱我》吗?歌词是怎样的?

--让我们也做一只快乐的大熊,跟着音乐一起抱抱,一起跳舞吧。

从执教的情况来看,我觉得自己在课堂上的组织语言还有待加强,如何让孩子对你的提问或是小结能更好的明白、理解,是自己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关注的一个重要方面。

中班社会爱的教案篇三

幼儿生活的世界是五彩斑斓的,就像美丽的颜色一样绚丽,而红、黄、蓝作为三原色,它们相互交融、混合,又会变成其他的颜色,这些神奇的变化更让孩子们惊叹不已。《纲要》中指出:科学活动应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所以本次教学活动就是为了满足幼儿的探究兴趣和操作愿望而产生,激发孩子们探究颜色的兴趣和积极性,为他们提供一个广阔的想象空问,进一步来探索发现颜色的神奇变化。让幼儿在玩色这一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感受到了颜色的奇妙,在此过程中产生的浓厚兴趣将成为他们继续探索的动力。

1.了解蓝黄两色拥抱会变成绿色、蓝红拥抱变成紫色、黄红拥抱变成橙色的现象。

2.引导幼儿大胆操作红、黄、蓝变色游戏,并记录实验结果。

3.培养观察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体验自由探索的乐趣。

4.安静倾听同伴的讲话,并感受大家一起谈话的愉悦。

5.让幼儿能在集体面前大胆表演、表现自己。

1.引导幼儿在玩色过程中感受颜色的变化现象。

2.培养幼儿对周围事物感兴趣,积极探索变色的奥秘,学习用语言表达。

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和创新,科学教育越来越受重视,科学活动也越来越贴近孩子的生活。新《纲要》中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但是,在现阶段教育活动中,科学探索活动绝大部分都来自老师的预设,对于幼儿自发生成的活动我们探索的较少。在科学活动中,看似自主的探索,却是在老师约束的框框内匆忙活动,有时,将活动伸展开来又局限于知识、材料、时间、精力等准备的有限而没有很好的展开,这些都足以使孩子们无法深入探索科学活动,无法解决围绕在孩子身边的科学难题,从而对科学活动产生距离感,最终失去兴趣。面对科学活动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和疑惑,我们思考:科学活动中,要用怎样的引导和形式,能始终保持孩子对探究活动的兴趣与欲望,激发孩子探究的灵性。带着思考,我将源于孩子疑惑中的科学现象,引领孩子尝试着做真实、简单的探索活动。

我班的孩子在玩橡皮泥的时候,常把几种颜色混合在一起,结果橡皮泥就变色了,这引起了孩子们的好奇:为什么这种颜色和那种颜色加在一起就会变颜色呢?孩子在疑问中对颜色的变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我从孩子的兴趣点和问题出发,开始了我们的探索活动。

一、设置情境,引起幼儿兴趣。

2.教师引导幼儿讨论:蓝色宝宝怎么不见了?怎么变成绿色宝宝了呢?(播放课件:绿色宝宝)你发现了什么秘密?(幼儿自由想象、讨论、交流)(分析:第一环节以创设情境和谈话方式导入,充分调动了孩子探究的好奇心,孩子们迫不及待的想知道蓝色宝宝不见了,变成绿色宝宝的秘密。)。

二、操作实验,引导幼儿探索。

1.教师:孩子们,把你的蓝宝宝和黄宝宝亲一亲,抱一抱,看看有什么变化呀?

2.幼儿自主操作,证实自己的猜测。教师鼓励幼儿大胆展示实验结果。

3.引导幼儿在记录表上记录实验结果。(教师提供记录纸和笔)教师小结:好神奇啊!蓝色和黄色抱一抱就会变成绿色!(教师播放课件:蓝色与黄色的拥抱)(分析:在第二环节中,为幼儿提供材料操作实验,从虚拟的课件转入现实事物,获得成功后再次回到课件,帮助幼儿理解主题中“拥抱”的概念,并记忆蓝色与黄色变化的规律)。

三、深化问题,拓展幼儿思维。

1.教师:蓝色宝宝知道小朋友们找出了答案,开心的跳起了圆圈舞。看,他拉着红色宝宝的手转呀转呀,诶,转到哪里去了?(播放课件:两种颜色快速旋转变色)。

2.提问:蓝色宝宝和红色宝宝又会变成什么颜色呢?(播放课件:紫色宝宝)他是怎么变出来的?你是怎么发现的?(请一幼儿做实验)红宝宝和黄宝宝也想抱一抱,谁来帮助他们呀?(幼儿操作)(分析:当幼儿通过探索获得一定成果,并感受到自己的探索与发现是有意义的同时,也就进一步地提高了幼儿对本次活动的热情。)。

四、提升经验,幼儿自主探索。

1.教师:颜色宝宝们还想找更多的朋友抱一抱,跳圆圈舞呢!如果让他们和其他的颜色宝宝拥抱跳舞,又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教师提供各种颜色的橡皮泥材料)。

2.教师引导幼儿大胆实验操作,记录实验结果。

3.启发幼儿将变色的过程编出儿歌:红宝宝黄宝宝,抱一抱,抱一抱,变成一个橙宝......

4.幼儿学念儿歌《色彩的拥抱》。(教师播放课件:拥抱时的变化)(分析:这一环节中形象生动的课件模仿飞轮的旋转对颜色变化的过程进行展示,又能够更好的帮助幼儿理解并记忆。最后活动落下帷幕,首尾呼应,让人惑觉整个活动有始有终,也给孩子带来了下次再打开帷幕会产生什么样的变化的期待,为活动画下圆满句号))。

五、活动延伸,抒发积极情感。

通过本次活动,我们班的孩子对颜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认识了红、黄、蓝、绿、紫、橙、黑、白等不同的色彩,充分体验到了色彩变化带来的快乐,并掌握了红、黄、蓝三种颜色两两配色后的变化。

中班社会爱的教案篇四

《幼儿园主题活动课程》(山东大学出版社20xx年8月第2版)。

1.课前教师以谈话的形式和幼儿聊一聊爸爸妈妈,说一说和爸爸妈妈一起的开心事,谈一谈爸爸妈妈的工作、本领、爱好等,了解幼儿的已有经验。

2.请幼儿做小记者采访爸爸妈妈,初步了解父母的职业、本领和爱好等,并设计《我的好爸爸(妈妈)》调查问卷,请爸爸妈妈和幼儿用简单的绘画、符号进行表征记录。

3.请幼儿和爸爸妈妈一起搜集共同生活和游戏的照片,说一说亲子相处中的开心事。

4.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5.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且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1.知道父母的主要特点、爱好及工作内容,了解父母工作的忙碌与辛苦。

2.能大胆讲述自己和父母在一起的快乐时光,能够表达对父母的爱意和敬意。

3.愿意了解、关心父母,体会父母为自己的付出,懂得感恩。

活动重点:知道父母的主要特点、爱好及工作内容,了解父母工作的辛苦。

活动难点:能大胆讲述自己和父母在一起的快乐时光,能够表达对父母的爱意和敬意。

1.经验准备:前期请幼儿做小记者采访爸爸妈妈,初步了解父母的职业、本领和爱好等。

2.物质准备:布置“爸爸、妈妈和我”摄影展(黑板上张贴幼儿和父母一起生活与游戏的照片),自制视频“爸爸妈妈的爱”“让爱住我家”,课件“我的爸爸妈妈”(绘本故事《我的爸爸妈妈》、爸爸妈妈工作时的照片),交互式液晶屏电视,轻音乐。

3.场地准备:幼儿围半圆就座。

1.谈话活动“爸爸妈妈的职业”,了解爸爸妈妈的主要特点和工作内容。出示课件“爸爸妈妈的职业”,提问:谁能上来介绍一下你的爸爸妈妈?你可以说一说爸爸妈妈的样子、介绍一下他们的工作。教师鼓励幼儿介绍爸爸妈妈的工作,及时帮助幼儿建立正确的职业概念。

小结:爸爸、妈妈的工作各不相同,但他们每天都在为家庭努力,为社会贡献。他们都很棒!

2.参观“爸爸、妈妈和我”摄影展,大胆讲述自己和父母在一起的快乐时光。

(1)幼儿互相讲述照片里的故事,与同伴分享亲子甜蜜时光。

引导语:今天阎老师布置了爸爸妈妈和小朋友们的摄影展,请小朋友们把照片里的趣事和伙伴们分享一下吧。

(2)游览摄影展,重温与爸爸妈妈一起的美好回忆。

提问:你跟爸爸(妈妈)在一起做什么?你的心情怎么样?

小结:强壮、勇敢的爸爸们,时刻保护着我们的安全;温柔、细心的妈妈们让我们的生活很温馨、很舒服。

3.欣赏绘本故事《我的爸爸妈妈》,了解爸爸妈妈的本领,体会爸爸妈妈对自己的付出。

(1)分享故事《我的爸爸妈妈》,进一步感知爸爸妈妈对自己的爱。引导语:有一位叫布朗的小朋友和你们一样有个爱自己的爸爸妈妈,我们一起来听听吧。

小结:原来严厉也是一种爱。故事里的爸爸妈妈本领强大,他们为布朗付出了很多很多。

(2)讨论交流“爸爸妈妈的本领”,表达对爸爸妈妈的喜欢。

提问:你的爸爸妈妈有什么本领?他们都为你做过哪些事情?想一想,和我们大家说一说。

小结:在生活中,爸爸妈妈给我们的爱很多,有甜蜜的爱、有严厉的爱。

4.观看视频“爸爸妈妈的爱”,了解父母的忙碌与辛苦,学会感恩。

(1)播放视频“爸爸妈妈的爱”,感受默默付出的爱。

提问:孩子们,看了这个视频你有什么感受?

(2)学习感恩父母,学会感恩父母的方式。

提问:你会怎样爱爸爸妈妈?你能帮他们做哪些事?

小结:快乐的陪伴、贴心的照顾、分担家务劳动就是对爸爸妈妈深深的爱。

5.视频通话“说说心里话”,引导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爸爸妈妈的爱。

(1)视频连线,鼓励幼儿向爸爸妈妈说说心里话,表达爱的情感。

(2)播放视频“让爱住我家”,升华幼儿爱爸爸妈妈的情感。教师以播放视频、演唱《让爱住我家》的方式自然结束活动。

结语:小朋友们,我们都被浓浓的爱包围着,都有一个幸福的家,让我们给家人更多的关心与陪伴,让爱永远住我们的家。

1.请幼儿回家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爸爸妈妈的关爱,如倒一杯水、唱一首歌、讲一个故事、送一个拥抱、做一次家务等。

2.在区角中布置“爸爸妈妈和我”摄影展,投放爸爸妈妈和幼儿生活、游戏的照片,请幼儿互相分享交流。

附故事:我的爸爸妈妈。

这是我爸爸,这是我妈妈,他们真的很棒!我爸爸什么都不怕,连坏蛋大野狼都不怕。我妈妈什么都会做,是个手艺特好的大厨师。我爸爸像大猩猩一样强壮,像房子一样高大。我妈妈向蝴蝶一样美丽,像猫咪一样温柔,又像一样强悍。我爸爸敢跟大力士摔跤,在运动会比赛中轻轻松松就跑了第一名。我妈妈是个好心的仙子,我难过时,总把我变得很开心。我爱他们,而且你知道吗?他们也爱我,永远爱我。

附视频解说词:爸爸妈妈的爱。

亲爱的宝贝,你知道吗?爸爸妈妈时时刻刻都在爱你。我们会温柔地为你整理衣服、系鞋带,牵着你的小手送你去幼儿园,和你依依不舍地说再见。即使家务再多,爸爸妈妈也想为你讲故事、陪你做游戏。

亲爱的宝贝,你可能不知道。爸爸妈妈会在你还没睡醒的时候,为你制作丰盛的早餐;会在忙碌的工作中默默牵挂着你;即使你进入了梦乡,爸爸妈妈也会守护在你身旁。就算到了深夜,爸爸妈妈依然在努力工作,因为我们想给你更好的生活,更多的爱。

由情入理,因理动情。

社会性养成具有随机性、生活性、长期性的特点,随着中班幼儿社会性的不断发展,他们逐渐对周围的人和事形成了自己的态度和看法。爸爸妈妈是幼儿生活中最亲近的人,也正是这份依赖以及幼儿仍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特点,让幼儿常常不顾爸爸妈妈的忙碌提出各种任性的要求,让幼儿难以理解爸爸妈妈对自己严厉的爱,让幼儿无法看到爸爸妈妈默默的付出。基于对班级幼儿这样的观察与了解,我展开了对这节活动的研究,更多依托于家长和幼儿共同的生活经验来展开,通过情境再现——绘本感染——移情训练——互动体验这一循序渐进的过程,引导幼儿感受爱、理解爱、学会爱、表达爱。

一、情景再现,感受美好。

社会领域的活动注重情绪情感的体验,活动开始,我就创设了“爸爸妈妈和我”摄影展,张贴了每位孩子们和爸爸妈妈游戏、生活的片段,有的是一张开心的自拍,有的是在爸爸胳膊上“打提溜”,有的是妈妈贴心的照顾……这个环节我就让孩子们来说,在讲述的过程中以提问的方式,帮助他们初步感受爸爸妈妈对自己的爱。

二、绘本感染,澄清价值。

渗透性、伴随性是社会领域学习的基本特征,情感丰富的艺术作品贴合领域特征,往往能在潜移默化中感染学习者。为了使艺术作品更好的发挥教育作用,我精心的选择幼儿感兴趣的、健康的、有启迪性的作品,力求代入幼儿的情感。我将绘本《我爸爸》《我妈妈》进行整合,选择了贴近幼儿生活的片段,再现了爸爸妈妈各自的本领。为了使其更好的从中领悟到道理,我给予适时的讲解启发,“妈妈为什么有时像一样强悍?”“你的爸爸妈妈因为什么事情发脾气?”在层层推进的交流中让幼儿理解爸爸妈妈发脾气背后的爱,再来小结提升:“原来严厉也是一种爱。”

三、移情训练,互通情感。

克服自我中心思维,学会“设身处地”地了解他人的感受是幼儿形成良好社会行为的认知基础。父母默默付出的爱常常是最多的,又是最容易被幼儿忽视的,因此,我采集了许多幼儿平常看不见的镜头,如爸爸妈妈忙碌工作的身影、清晨天未亮的早餐、深夜继续进行的工作……我印象深刻的是一位孩子看完后说“我不想爸爸妈妈上班了”“我想对他们说你们休息会吧,我来洗盘子”,这大概就是被感动的心声。

四、互动体验,内化行为。

“体验”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特别是像本次活动这样的情感态度类的学习。态度不是“教”出来的,也不是脱离其他内容而单独存在的,它是伴随活动过程而产生的体验。通过前两个环节的交流、碰撞,“互动体验”策略就是创设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的情境,将幼儿从活动拉到现实,将前面学习、感悟到的经验内化为行为。在这里,我选择了视频通话的方式,鼓励幼儿大声说出对爸爸妈妈的爱,同时,也让他们再次感受爸爸妈妈的爱。“妈妈,我来帮你干家务”“妈妈,我也能照顾弟弟”“妈妈,我爱你”简单的几句话,我却看到了孩子们在这一节活动中的收获,他们懂得了感恩,是真真实实地在付出爱。因为这次契机,我也能够认真审视自己的教态以及对活动的设计、组织与实施,我发现自己及时回应幼儿的语言还应该进一步提升价值性,在站姿和教态方面也应当不断揣摩与练习,真正做到言传身教。正如前苏联心理学家卢赫所言,个人的情绪经验,越是多样化,就越容易体会了解想象别人的精神世界,甚至会有密切的情感交流。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抓住一切社会教育的契机,通过真实的生活事件和生活情境,培养幼儿的沟通能力和技能,并增进亲子的相关知识,激发亲子的社会情感,充分利用现实生活,只有与生活经验紧密结合,进行现实生活的亲子社会教育,才能够真正取得实效。

中班社会爱的教案篇五

知道不能随便离开集体和老师。

课件准备:《跟着老师走》故事视频。

播放故事视频《跟着老师走》,引导幼儿了解外出时要跟着老师走。

——小伙伴们出发之前,美美老师对他们说了什么?

——小猴闹闹为什么需要警察叔叔的'帮助?

——闹闹为什么说:“再也不乱跑了”?

组织幼儿讨论,引导幼儿联系实际回答。

1.引导幼儿讨论外出时离开老师会遇到的危险。

——小朋友外出时能不能离开老师?

——如果离开老师容易遇到什么危险?(走失、被车辆撞伤、被坏人拐走等)。

2.引导幼儿了解在幼儿园里也不能随便离开老师。

——在幼儿园里,小朋友能不能随便离开老师?

——如果离开老师容易发生什么危险?(跌倒、有困难时不能及时得到帮助)。

小结:在幼儿园里,小朋友们不能走到老师看不见的地方,要遵守活动规则。外出时,小朋。

友们不能到处乱跑,要跟着老师走。

1.教师说明演练内容。

1)幼儿四散在操场上,教师喊口令“来来来,大家来排队,快快快,看谁排的对”。

2)幼儿快速排在老师后面,一个接着一个排成一路纵队。

3)教师带领幼儿在操场上走1-2圈。

2.师幼进行演练活动。

注意观察幼儿在日常活动中遵守规则的情况,及时发现错误行为,引导其纠正;多鼓励、赞扬幼儿的正确行为。

美美老师带着小朋友们去秋游。出发前,美美老师说:“出去玩时,小朋友们要排好队,一个跟着一个走,千万不能离开老师和小伙伴们。不然,遇到危险就糟糕啦。”

小朋友们排着队出发了,美美老师走在最前面,奇奇、妙妙,兔一一、小福、壮壮、闹闹一个跟着一个走在后面。走着走着,闹闹看见了一只蝴蝶,跑去捉。蝴蝶飞来飞去,闹闹追来追去。蝴蝶越飞越远,闹闹越追越远,闹闹离开了老师和小伙伴们。

蝴蝶飞走了,这时闹闹猛地发现自己和老师小伙伴们走散了,害怕地哭了起来。哭声吸引了公园里的保安叔叔,在叔叔的帮助下,美美老师找到了闹闹。

闹闹扑到美美老师的怀里说:“以后外出时,我一定跟着老师,再也不乱跑了。”

中班社会爱的教案篇六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曾明确提出,社会领域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幼儿具有初步的归属感,其中让幼儿感受家庭生活的温暖、喜欢自己所在的幼儿园和班级是一个重要的内容。故事《小乌龟找家》里的小动物是小朋友熟悉和喜爱的,该故事情节浅显易懂,蕴含着丰富的“爱家”的教育内容,从故事中幼儿让幼儿了解到小动物像人一样都有自己的家,它们在自己的家里很快乐,从而激发幼儿爱家、爱班集体、爱幼儿园的情感。

1.知道人和小动物都有自己的家,在自己的家里有家人、有喜欢的东西,体验一家人相亲相爱的快乐情感。

2.喜欢自己的幼儿园和班级,感受集体带来的幸福感,愿意为集体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3.培养幼儿与家人之间和睦相处并珍惜这份亲情。

4.培养幼儿完整、连贯地表达能力和对事物的判断能力。

5.初步培养幼儿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1.故事《小乌龟找家》课件。

2.家人相亲相爱的图片若干。

3.音乐《我爱我的家》。

1、图片引题,激发幼儿兴趣,。

·出示图片:流泪的乌龟。

·提问:小乌龟怎么了?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呢?让我们一起来听一个故事《小乌龟找家》。

2、故事植入,感受小动物“家的温暖”。

·为什么小动物在自己的家里很快乐?

小结:对,每个小动物都有自己的家,有的小动物的家在森林里、有的在大树上、有的在小河里,它们在自己的家里有自己的家人、自己的伙伴,很安全、很快乐!

3、移情体验,感受自己“家的温暖”。

·小朋友有自己的家吗?你们喜欢自己的家吗?为什么?

·小结: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家、家里有亲爱的家人、喜欢的东西,而且一家人相亲相爱,每个人在自己家里都感到很快乐。

·如果你们没有了家,会怎么样?心里有什么感觉?

小结:对,原来家还能给我们安全感,有家的感觉真好。

4、情感升华,体验大家庭的温暖。

·除了自己的家,我们班的小朋友还有一个共同的家,你知道是哪里吗?

·你喜欢中七班、喜欢开发区幼儿园吗?为什么?

·那我们能为这个大家庭做点什么呢?

小结:对,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家会带给我们幸福温暖的感觉,在家里很快乐。我们不仅要爱我们自己的家,还要爱幼儿园,爱我们的班级。

让我们一起唱着歌曲《我爱我家》一边尽情地到家中去玩耍吧。

附故事《小乌龟找家》。

沙滩上一只小乌龟出现了,它东瞧瞧西看看,外面的世界真大,可我的家在哪儿呢?

小乌龟爬呀爬,爬到小河边,看见许多小鱼在河里游来游去,就问:“小鱼,小鱼,你们知道我的家在哪儿吗?”对不起,小乌龟,我们不知道,我的家是小河我们在河里真快乐.

小乌龟又往前爬去,看见一只小蚯蚓从泥土里钻出来,就问:“小蚯蚓,小蚯蚓,你知道我的家在哪儿吗?”“对不起,小乌龟,我不知道,我的家是大地,我在泥土里真快乐.”

小乌龟继续往前爬,看见几只小鸟在树上玩耍,就问:“小鸟,小鸟,你知道我的家在哪儿吗?”“对不起,小乌龟,我不知道,我们的家是大树,在树上休息、唱歌真快乐!”

小乌龟继续走着,看见一只小蜗牛背着重重的壳也在爬行,就问:“小蜗牛,小蜗牛,你知道我的家在哪儿吗?”小蜗牛说:“小乌龟,你瞧瞧我,再瞧瞧你自己的背上.”小乌龟转过头来瞧瞧自己的背,笑了:“谢谢你,我找到自己的家了.”

小乌龟把自己的头四条腿和尾巴全部都缩进了自己的壳里:“呀!我也有家了,我的家又舒服又暖和,我在家里真快乐!”

整节活动中,孩子们非常认真,能同伴说说爱家的理由,分享家庭的快乐,他们都常开心。课堂也很活跃,在互动环节孩子们的积极参与性也很高。

中班社会爱的教案篇七

1.通过讲故事,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2.通过自由游戏操作,知道小手的用处很大。

3.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4.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1.动画故事《不爱用手的小河马》。

2.哭泣的小河马图片。

3.自己动手做的场景:喂娃娃、叠手帕、绕毛线、夹夹子。

一、通过讲故事,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1.出示图片,讲述故事。

师:今天我们班上来了一位小客人,我们一起来看看是谁呢?(教师出示图片)。

这是谁呀?(小河马)。

呀!小河马哭了,为什么呢?(幼儿自由发挥想象)。

好的,你们觉得小河马是因为这些事情才哭的,小河马到底为什么哭的呢?我们一起来认真地观看小河马的故事吧!

2.教师提问,幼儿回答。

故事看完了,小河马为什么哭呀?(不会吃饭)。

嗯!小河马不会自己吃饭,谁来帮助小河马了?(小青蛙)。

小青蛙是怎么帮助小河马的?(喂它吃饭)。

小青蛙来帮助小河马了,可是为什么小河马还是哭个不停呢?(因为它喂的太慢了)。

最后用了什么办法,小河马才不哭了?(自己动手吃饭)。

3.教师小结。

自己的自己要自己做!

二、通过自由游戏操作,知道小手的用处很大。

1.展示场景,幼儿自由游戏操作。

师:老师这里有这么多的游戏需要小朋友们自己动手来做一做,你们想不想来试一试呢?(介绍游戏场景)。

2.提问,幼儿自由回答。

师:小手除了能帮助我们做刚才的游戏,小手还能够做什么事情?请你先和旁边的好朋友说一说。(幼儿自由回答)。

呀!我们的小手原来还能帮助我们做这么多的事情呢!能穿衣、穿鞋、拍皮球……。

三、体验自己动手的快乐。

我们的小手能做这么多的事情,真是太了不起了。你们感觉开心快乐吗?我们一起来唱首幸福拍手歌吧!

我们班很多家长反映孩子在家不愿意自己动手吃饭,或者吃饭时速度特别慢,在《多才多艺的手》这个主题中,我决定利用这个教材好好地教育一下孩子们。故事有四张挂图,我改变看图片听故事的方法,把它设计成类似看图讲述的活动,旨在让孩子通过观察图片的细节,以及根据我的引导语自己发现故事内容。

活动一开始,我先出示教具哭泣的河马,一下子吸引住了孩子的注意力。孩子们都在猜测,河马为什么在哭?天羽说:“河马摔倒在地上所以哭了”,鑫宇说:“因为河马饿了”,谦谦说:“河马不会吃饭所以哭了”,宇超说:“妈妈离家出走了,所以哭了”。正当孩子们都在疑问时,我赶紧出示挂图一、二,“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故事吧?”自然而然引出活动内容。

图三是引导幼儿观察描述的重点:青蛙为什么不用大勺子?青蛙怎么喂河马?在这里我设计了三个层次,让小朋友们学习掌握词组“一勺一勺又一勺”,同时体会青蛙的累。第一层次学说这个词组;第二层次边说边稍慢动作模仿喂河马;第三层次教师先说引导语“小河马的嘴巴太大了,我们动作快一点吧!”边说这个词组边动作很快地模仿若干遍。很快幼儿就能在学说和模仿中深切体会“青蛙累得满头大汗”。

图四描绘的是小河马自己拿勺子吃,出示图片前,我用惊奇的语气提了一个问题“小河马在干什么?你能用好听的话来说一说吗?”马上,大家异口同声地回答:“一勺一勺又一勺!”看来这个词组掌握得不错,不知大家能否联系在自己身上。

在午餐时,我故意盯着一个平时最懒于动手的孩子,他一看我就说:“我会一勺一勺又一勺吃饭!”旁边的同伴听见了,也说:“我也会一勺一勺又一勺地吃饭。”于是我趁热打铁:“今天晚上,谁还会在家一勺一勺又一勺地吃饭?”大家争着说:“我会!”第二天我询问了一下个别家长,果然孩子们有进步了!

中班社会爱的教案篇八

通过游戏、谈话熟悉老师,增进对老师的信任感和安全感。

一些教师关心孩子的情景录像。(如:安慰孩子,带孩子活动)。

班上老师的照片各一张,各种手工制作材料。

歌曲《我的'幼儿园》。

(一)看录像。(老师的单人录像)。

t:你们看到谁?(×老师)她们是哪个班的老师?有几位老师?

t:老师在干什么?

t:你们喜欢不喜欢这些老师?为什么?

(二)引导幼儿说:老师还帮小朋友做了哪些事?

t:老师还帮小朋友做了什么事情呢?

如果你不高兴的时候可以告诉老师,老师会帮助你的。

(三)操作活动“送给老师的礼物”

在音乐伴奏下请幼儿为自己喜爱的老师做礼物。

四、亲子活动:

家长根据老师的外貌特征,平时行为等进行描述,让孩子猜一猜是哪位老师,帮助孩子进一步了解自己班上的老师。

五、活动评价:

通过提问让幼儿了解班上的老师,增进对老师的信任感和安全感。

1、你们班上有哪些老师?

2、你喜欢她们吗?

3、老师帮小朋友做了哪些事情?

中班社会爱的教案篇九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幼儿园中班社会教案《爱的礼物》含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1、通过看看、讲讲,引导幼儿初步懂得原谅他人的过失。

2、发展幼儿的人际智能,鼓励幼儿大胆表达。

3、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重点:体验别人感受,懂得原谅他人的过失。

难点:幼儿对他人过失的理解。

礼物故事书、表情图谱及各种表情卡若干、统计表、录像。

(一)、引出主题

师:小朋友,你们收到过礼物吗?什么时候我们能收到礼物呢?(小结:过节日、生日、一些特殊的纪念日,我们都能收到礼物。)

师:让我们一起来看一本故事书,名字就叫《礼物》。

(二)、看图讲述引发幼儿讨论

1、通过展示图画,与幼儿一起进入故事。

2、故事的xx由老师展示图画,鼓励幼儿用语句描述图片上发生的事。

3、请幼儿继续观察三幅图,鼓励幼儿用语言描述图片上故事人物的.表情,体会感情。

4、师:贝贝气得火冒三丈,小豆子又急又害怕,该怎么办呢?有什么好办法吗?(请幼儿观看录像里的幼儿想出了什么办法,鼓励幼儿说说他们最喜欢的办法。)

5、故事的结尾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话解释“原谅”一词的意思,并让幼儿充分体会原谅他人换来的快乐。

中班幼儿是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有他特有的年龄特点:有意性行为开始发展,学习控制自己的情绪,“礼物”这个教学活动的重点是让幼儿通过移情体验他人的心理。通过贴表情谱的目的应是帮助幼儿揣摩他人的心理。而我在试教时只是让孩子贴了表情图,却没有引导他们将表情代表的心理活动说深说透。另外,有些孩子描述表情的词汇较单一,有时甚至词不达意,这些都需要教师想办法激发幼儿使用准确而又有变化的词汇。

通过贴表情谱的目的应是帮助幼儿揣摩他人的心理。而我在试教时只是让孩子贴了表情图,却没有引导他们将表情代表的心理活动说深说透。另外,有些孩子描述表情的词汇较单一,有时甚至词不达意,这些都需要教师想办法激发幼儿使用准确而又有变化的词汇。

教学活动基本达到了移情环节说深说透的目标,难点也有突破。“不小心弄坏同伴的玩具该怎么办?”到这个环节就比较容易冷场,我用了激将的语言:“刚开始想办法比较容易,越到后面就越难,看看哪些小朋友不怕困难,还能想出好办法来。”既体谅幼儿又富有挑战性的语言果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教学效果比较满意。

中班社会爱的教案篇十

1.通过讲故事,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2.通过自由游戏操作,知道小手的用处很大。

3.体验自己动手的快乐。

4.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5.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且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1.动画故事《不爱用手的小河马》。

2.哭泣的小河马图片。

3.自己动手做的场景:喂娃娃、叠手帕、绕毛线、夹夹子。

一、通过讲故事,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1.出示图片,讲述故事。

师:今天我们班上来了一位小客人,我们一起来看看是谁呢?(教师出示图片)。

这是谁呀?(小河马)。

呀!小河马哭了,为什么呢?(幼儿自由发挥想象)。

好的,你们觉得小河马是因为这些事情才哭的,小河马到底为什么哭的呢?我们一起来认真地观看小河马的故事吧!

2.教师提问,幼儿回答。

故事看完了,小河马为什么哭呀?(不会吃饭)。

嗯!小河马不会自己吃饭,谁来帮助小河马了?(小青蛙)。

小青蛙是怎么帮助小河马的?(喂它吃饭)。

小青蛙来帮助小河马了,可是为什么小河马还是哭个不停呢?(因为它喂的太慢了)。

最后用了什么办法,小河马才不哭了?(自己动手吃饭)。

3.教师小结。

自己的自己要自己做!

二、通过自由游戏操作,知道小手的用处很大。

1.展示场景,幼儿自由游戏操作。

师:老师这里有这么多的游戏需要小朋友们自己动手来做一做,你们想不想来试一试呢?(介绍游戏场景)。

2.提问,幼儿自由回答。

师:小手除了能帮助我们做刚才的游戏,小手还能够做什么事情?请你先和旁边的好朋友说一说。(幼儿自由回答)。

呀!我们的小手原来还能帮助我们做这么多的事情呢!能穿衣、穿鞋、拍皮球……。

三、体验自己动手的快乐。

我们的小手能做这么多的事情,真是太了不起了。你们感觉开心快乐吗?我们一起来唱首幸福拍手歌吧!

我们班很多家长反映孩子在家不愿意自己动手吃饭,或者吃饭时速度特别慢,在《多才多艺的手》这个主题中,我决定利用这个教材好好地教育一下孩子们。故事有四张挂图,我改变看图片听故事的方法,把它设计成类似看图讲述的活动,旨在让孩子通过观察图片的细节,以及根据我的引导语自己发现故事内容。

活动一开始,我先出示教具哭泣的河马,一下子吸引住了孩子的注意力。孩子们都在猜测,河马为什么在哭?天羽说:“河马摔倒在地上所以哭了”,鑫宇说:“因为河马饿了”,谦谦说:“河马不会吃饭所以哭了”,宇超说:“妈妈离家出走了,所以哭了”。正当孩子们都在疑问时,我赶紧出示挂图一、二,“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故事吧?”自然而然引出活动内容。

图三是引导幼儿观察描述的重点:青蛙为什么不用大勺子?青蛙怎么喂河马?在这里我设计了三个层次,让小朋友们学习掌握词组“一勺一勺又一勺”,同时体会青蛙的累。第一层次学说这个词组;第二层次边说边稍慢动作模仿喂河马;第三层次教师先说引导语“小河马的嘴巴太大了,我们动作快一点吧!”边说这个词组边动作很快地模仿若干遍。很快幼儿就能在学说和模仿中深切体会“青蛙累得满头大汗”。

图四描绘的是小河马自己拿勺子吃,出示图片前,我用惊奇的语气提了一个问题“小河马在干什么?你能用好听的话来说一说吗?”马上,大家异口同声地回答:“一勺一勺又一勺!”看来这个词组掌握得不错,不知大家能否联系在自己身上。

在午餐时,我故意盯着一个平时最懒于动手的孩子,他一看我就说:“我会一勺一勺又一勺吃饭!”旁边的同伴听见了,也说:“我也会一勺一勺又一勺地吃饭。”于是我趁热打铁:“今天晚上,谁还会在家一勺一勺又一勺地吃饭?”大家争着说:“我会!”第二天我询问了一下个别家长,果然孩子们有进步了!

中班社会爱的教案篇十一

3年的幼儿园生活,给孩子们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师幼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老师,我想对你说》是一首感情真挚的儿童诗,富有激情的诗句、朴素深情的友谊,表达了幼儿对幼儿园生活的回忆及对未来新生活的向往和信心。本次活动那个引导幼儿从回忆成长的足迹入手,从点滴进步中感受教师和保育员的辛勤劳动,在充分感受诗歌感情的基础上,法子内心的表达对老师的保育员的爱和感谢。

1、学习诗歌,尝试用声音的抑扬、高低、急缓、起伏表现诗歌。

2、理解诗歌中表现的内容,能清楚、连贯讲述自己3年来的最大变化。

3、感受诗歌中表达的对教师的感激之情和成长的自豪感。

布置”成长的足迹“展台:小班时的衣服、鞋袜,小班时的美术作品、早操照片等能明显体现幼儿成长的标志性物品。

1、参观”成长的足迹“展台,在对比中真切感受自己的成长。

(1)幼儿间相互交流,说说自己最大的变化。

(2)教师小结幼儿成长的变化,并表达为孩子们即将成为小学生而高兴的心情。

2、学习诗歌,理解诗歌中所表达的感激和喜悦之情。

(1)教师完整朗诵诗歌,幼儿间相互交流听诗歌的感受。

(2)教师朗诵地1段诗歌,引导幼儿学说诗歌。

1.情感迁移:朗诵这段诗歌让你想到了什么?心情怎样。

2.激发幼儿情感,尝试用自豪的语气朗诵第1段诗歌。

4.学习诗歌地3段,感受诗歌中跟老师道别的不舍心情。

3、师生共同朗诵诗歌,启发幼儿用声音和动作有感情的表现诗歌。

今天是我最后一次站在这里。

和老师、小朋友在一起,我是多么欢喜。再过几天,我就要进小学,

做一个一年级小学生,

坐在明亮的教师里,读书、写字多神气!

亲爱的老师、阿姨,我有很多话想说给您。

三年前我第一次到这里,玩具扔满地,还要发脾气。

今天站在这里的还是我自己,脸上再也没有泥,

手帕、袜子自己洗,还会唱歌、跳舞、画画、讲故事,懂得了许多道理。

亲爱的老师、阿姨,

我从心里感谢您,再见吧,老师!再见吧,阿姨!以后我一定来看您,向您汇报我的学习成绩。

中班社会爱的教案篇十二

1、在猜猜、讲讲中了解故事内容,感受、理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爱才是最温暖的礼物。

2、理解掌握词汇:“厚厚的”、“软软的”、“香喷喷的”、“热乎乎的”,并尝试运用表达。

3、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4、培养幼儿有礼貌、爱劳动的品质。

5、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6、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故事画面、围巾、毛衣、毯子、枕头。

一、情景导入,引发幼儿倾听的欲望(重点: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以及两个主要角色间的关系)。

1、联系生活经验,说说冬天取暖的好办法,为后面温暖的礼物做铺垫。

(1)你们在冬天里有哪些取暖的好办法?

(2)小结中引出故事:每个人都需要温暖,你们都有很多取暖的方法,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发生在冬天里的温暖的故事。

2、交代故事角色,知道跳跳鼠与鼹鼠仔是一对好朋友。

人物介绍:这是谁?他有一个可爱的名字叫“跳跳鼠”(打招呼)。跳跳鼠有个很要好的朋友,叫“鼹鼠仔”(打招呼),他们是一对好朋友。

3、讲述故事的开始部分:“新年快到了,……又冷又孤单”,激发幼儿产生关爱鼹鼠仔的隋感。

提问:鼹鼠仔一个人住在遥远的地洞里会感到怎样?(理解“又冷又孤单”)。

二、分段讲述,理解故事《多么温暖的礼物》(重点:顺着故事情节的展开,了解故事中两个角色之间牵挂的心情,突出温暖礼物的神秘)。

1、启发幼儿根据词义作猜想,并学习表达。

提问:跳跳鼠到底会送什么温暖的礼物给鼹鼠仔呢?(幼儿推想,说说理由)。

承上启下:哦,你们说出了那么多温暖的礼物,相信如果送给你们的家人或者是朋友,一定会让他们感到温暖又甜蜜。

2、加深对“厚厚的”、“软软的”、“热乎乎的”等词义的理解并体会温暖的感受。

实物体验:幼儿亲自感受和体验各种温暖的礼物的材质,说一说摸摸礼物后的感觉。

幼儿体验,并学说软软的围巾、厚厚的毛衣、毛茸茸的毯子、香喷喷的枕头。

3、电话游戏,以打电话的方式练习故事中角色的语句,进一步体验期待的心情。

幼儿扮演鼹鼠仔,老师扮演跳跳鼠。

幼:跳跳鼠,温暖的礼物是软软的围巾吗?

师:不是。

幼:跳跳鼠,温暖的礼物是厚厚的毛衣吗?

师:也不是。

幼:跳跳鼠,温暖的礼物是毛茸茸的毯子吗?

师:还是不对。

幼:跳跳鼠,温暖的礼物是香喷喷的枕头吗?

师:哈哈,还是没猜对哦。

那么到底是什么神秘礼物呀?

鼹鼠仔和你们一样,美美地猜想着。

三、继续欣赏故事(重点:观察画面,根据局部特征,判断真正的“礼物”,理解温暖礼物的含义,感受友情的`美好)。

1、观察画面,根据局部特征判断。

讲述故事内容:“终于等到了一年里最冷的一天……从头到脚都是热乎乎的……”

提问:你怎么会猜到是跳跳鼠呢?(观察礼物盒中,跳跳鼠的局部特征)。

2、引导幼儿进一步观察画面,提问:

(1)瞧,两个朋友在做什么呀?(拥抱)。

(2)跳跳鼠送给鼹鼠仔的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礼物啊?(拥抱)。

(3)天冷的时候,好朋友拥抱在一起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呢?(温暖)。

(4)是呀,两个毛茸茸的家伙,身体贴在一起,厚厚的、软软的,让他们感觉从头到脚都是热乎乎的,连心儿都是那么的温暖。

四、边看视频边完整欣赏配乐故事《多么温暖的礼物》(重点:完整欣赏故事,再次感受友情的温暖,愿意将“温暖”与每个身边的人一起分享)。

1、完整欣赏。

2、师生拥抱,同伴拥抱,感受温暖,鼓励幼儿回家与自己的家人拥抱,并送上祝福语。这个大大的拥抱是不是一个温暖的礼物呢?我们也来做朋友相互拥抱,你给我爱,我给你爱,你给我温暖,我给你温暖。

附故事多么温暖的礼物。

新年就要来了,跳跳鼠想起了远方的朋友鼹鼠仔。

住在那么远的地洞里,鼹鼠仔一定又冷又孤单。跳跳鼠给鼹鼠仔拨了一个长途电话,说:“鼹鼠仔呀,我要送你一件温暖的礼物。”“温暖的礼物,是什么呢?”“嗯……厚厚的,软软的……还有,从头到脚都是热乎乎的。”鼹鼠仔每天都在盼望礼物的到来。温暖的礼物,会是什么呢?他想了一个又一个。是软软的绒线围巾吗?是厚厚的毛衣吗?是毛茸茸的毯子吗?是香喷喷的枕头吗?终于等到了一年里最冷的一天,天上飘起了大大小小的雪花片。

温暖的礼物究竟是什么呢?

突然,一只礼物盒子出现在鼹鼠仔的小床边。是跳跳鼠的礼物呀!还没来得及抱起礼物,礼物盒自己打开了。从盒子里蹦出跳跳鼠,给鼹鼠仔一个好深好深的拥抱——软软的、厚厚的、毛茸茸、香喷喷的,还有,从头到脚都是热乎乎的。真是一个温暖的礼物呢。

幼儿园的数学课,没有纯粹的数学内容,每个课题都以一定的情景、游戏或故事等出现。

比如:《礼物送给好妈妈》,课堂的主体内容是让中班孩子感知数字7的实际意义,理解数字和数量的关系。但是,却以《礼物送给好妈妈》作为课题。为什么呢?原因很多。

首先,跟主题有关系,因为主题是“我有多爱你”。

《礼物送给好妈妈》中的妈妈是幼儿最亲近的人,送妈妈礼物也是孩子热衷于做的事,这些都没有问题。那就要看老师具体创设的情景是否引起孩子的强烈反应。老师在具体设计情节、导语、过渡语的时候是否让孩子觉得真实?是否让孩子感兴趣去做这件事?是否让孩子觉得做这件事非常有意义?从而使孩子在课堂中始终带着一个目的、任务,有意识、饶有兴致地在做某件事?老师创设的情景只有让孩子深切感受到与自己的关系,觉得有意义,才会有所反应。

中班社会爱的教案篇十三

1.理解菲菲情绪变化的过程及其原因,知道生气是一种正常的情绪表现。

2.遇到不愉快的事情能尝试自我调节情绪。

红、黄、蓝三张彩色纸。

1.菲菲怎么了。

——菲菲是个女孩,平时非常快乐。可有一天,她非常生气。

2.菲菲生气了。

——完整倾听故事一遍。

——菲菲为什么生气?

——你从哪些地方看出菲菲很生气?

——菲菲生气时想做的事情真的做了吗?你觉得应该做还是不应该做?为什么?

——菲菲最后是怎么做的?什么使她不再生气了?

——再次欣赏故事一遍。

——出示红、黄、蓝三种彩色纸,引导幼儿根据故事发展的三个阶段,选择用相应颜色的纸来表示相应的情绪,并说说为什么。

3.我生气时。

——你生气时像菲菲那样吗?你当时是怎么想的?

——是什么事让你那么生气、委屈的?你能让我们大家看看你生气的样子吗?

——人人会生气,生气并不可怕,重要的是能不能像菲菲那样想办法不再生气。

——带领幼儿来到产外,观看蓝天、白云、大树,听听鸟叫等,说说自己的感受。

1.生活中,幼儿之间经常会因为争抢玩具等事情闹矛盾,故事中菲菲的情绪变化过程描写得非常逼真,能引起幼儿的情感共鸣,给幼儿良好的暗示。

2.应结合日常生活,引导幼儿正确对待自己的情绪,设法摆脱愤怒的情绪,重新使自己快乐起来。

菲菲抱着小布熊玩“过家家”,玩得正开心时,淘气的小表姐来了。小表姐一把夺走了布熊。

菲菲说:“还给我!”

“不!”小表姐抱着布熊跑了。

菲菲看着妈妈,希望妈妈能说几句公道话。可是妈妈却说:“就让表姐玩一会儿吧!”

菲菲生气了,非常生气。她喘着粗气,胸口一起一伏,眼睛里好像要冒出火来。

她想踢、她想打、她想尖叫,她想把所有的东西都砸掉。

茶几上有一个杯子。乒!把它砸掉——水和碎玻璃到处飞。

桌子上有一个鱼缸。乒!把它砸掉——金鱼在地板上蹦跳。

还有衣柜上那面大镜子,哗啦!把它砸掉——以后,妈妈再也别想照着镜子看来看去臭美啦。

这些都是菲菲脑子里想出来的,其实菲菲什么也没做。可她真的非常非常生气!

菲菲呼呼地喘着粗气,心里好像有一座正在爆发的火山。她觉得喉咙里呼出来的气就像长长的火苗。火会烧着被子,烧着家具,烧掉一座大楼。

最后,整个城市都烧得通红通红的。

这一切都是菲菲心里想的,因为菲菲太生气了。

菲菲忍不住委屈从家里跑了出来。她一直跑,一直跑,一直跑到再也跑不动。然后,她坐在一块大石头上哭了一会儿。

她看看石头,看看大树,又看看灌木丛里的小花。她听见了鸟叫。

她抬起头看看蓝天和白云,微风轻轻吹着她的头发,摸着她的脸蛋……

菲菲觉得好多了,她慢慢地往家里走去。

这时,菲菲已经不生气了。(根据同名故事改编)

中班社会爱的教案篇十四

1.了解信件书写和传递的全过程、邮局的作用和邮政人员的工作及其与人们的关系。

2.愿意主动与人交往并表达情感。

3.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1.一封全班幼儿认识的客人给幼儿的信。

2.小熊、小熊妈妈、小老虎、小猪、小狗、小熊奶奶及其他小动物的头饰,信箱、邮戳等。

1.出示信。

教师:小朋友看看这是什么?知道是谁寄给我们的吗?、

2.念信,引导幼儿关注信的内容。

教师:这封信里说了什么?

1.看幼儿用书:《小熊写信》,了解画面内容。

教师:小熊写给奶奶的信是怎样到熊奶奶手里的`?

2.小结。、

1.讲解游戏的玩法。

教师:老师给每个小朋友发一张纸当作信,小朋友在信上画上收信小动物的头像,然后开始贴邮票-投信-盖邮戳-送给收信人。

2.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头饰扮演小动物,开始游戏。

3.请一个幼儿演示整个过程。

中班社会爱的教案篇十五

1、知道重阳节是我国民间传统节日之一,有其独特的活动和风俗习惯。

2、了解“重阳节”的由来。

3、懂得“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要尊敬长辈。

4、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5、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1、vcd光盘“常回家看看”。

2、剪辑中央电视台夕阳红栏目中,百岁老人幸福生活的精彩片断。

3、电脑课件《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4、幼儿人手一份自制礼物。

1、请幼儿观看vcd光盘“常回家看看”。

谈话:

(1)刚才你看到的是什么?(引起孩子们的情感共鸣)

(2)片中表现的是什么内容?(孩子和爸爸妈妈一起看望老人,回家团圆的情景)

(3)引出老人节:我们小朋友有自己的节日,老人也有自己的节日,介绍(农历九月九日)就是老人节。

2、介绍重阳节的来历:

(1)老人节也称重阳节,相传在我国古代有个叫恒景的名士,九月九日那天,全家一起登高,插茱萸,饮菊花酒。当时据说这样可以避邪。因此,重阳节登高以后就逐渐形成一种风俗。打那以后,在九九重阳这一天有不少诗人都作诗来纪念。

(2)播放课件: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让幼儿领略诗中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和诗人身处异地的兄弟想念之情。

(3)教师讲述:在这一天,许多地方的人们都有登高、爬山、赏菊、吃重阳糕的习俗,其中登高和吃糕都含有“步步高”的祝愿,为表示对老人的'敬意,我国将重阳节又定为老人节。

(4)观看专题录像片“百岁老人”(老人们欢乐度晚年的情景)。

教师讲述:“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我们国家非常重视和关心老人,各地都为老人修建了敬老院,我们小朋友要尊敬长辈,知道在长辈生病时要表示关心,老人过生日,送一些礼物给他们。

(5)引导幼儿说出自己周围的老人是怎样过重阳节的?(扭秧歌、打腰鼓等等)

3、幼儿包扎礼物。

(1)在重阳节,你是如何做的?(给老人送礼物等)

(2)幼儿包扎糖果:把一个苹果、两个桔子、三颗糖、四片云片糕、五粒花生扎个大礼包,上面别个粉红的心形小卡片。

4、给爷爷奶奶送礼物,说一句祝福的话。

鼓励幼儿在家中和爷爷奶奶一同赏菊;和爷爷奶奶一起去登高;听爷爷奶奶讲过去的故事;和爷爷奶奶讲句心里话;帮爷爷奶奶做件开心的事。

附:儿歌《礼物歌》。

亲爱的爷爷奶奶,节日快乐!

送你苹果,平平安安;送你桔子,吉祥如意;送你糖果,甜甜蜜蜜;送你甜糕,高高兴兴;送你花生,健康长寿。

从执教的情况来看,我觉得自己在课堂上的组织语言还有待加强,如何让孩子对你的提问或是小结能更好的明白、理解,是自己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关注的一个重要方面。

中班社会爱的教案篇十六

今天上午在备课的时候,看到孩子们在看书的时候对手里的书并不是很爱惜,随意的翻动、摆放,甚至是刻意的撕扯,本来完好无损的书到收起来的时候已经面具全非,老师的制止也只能起到一时作用,并不能从根本上遏制这种行为。正巧书上有这节课,于是我结合我们班的实际情况设计了此次活动。

1.了解图书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培养爱惜图书的意识。

2.能够整齐的摆放图书,学会正确的阅读方法。

3.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愿意与同伴、老师互动,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

1.完好无损的书若干、被幼儿撕坏的书若干。

2.修补图书的工具,如胶棒、透明胶、剪刀等。

活动重点:能够整齐的摆放图书,学会正确的阅读方法。

活动难点:培养幼儿爱惜图书的意识。

1.出示一本撕坏的书,导入活动

2.总结这本书被撕坏的原因,初步引导幼儿保护图书的意识

(1)请幼儿说一说,书为什么坏了?

小结:这本书可能是因为小朋友不爱惜书故意撕破的,也可能是两个小朋友在抢夺这本书的时候撕坏的,老师想问下小朋友们,这种做法对不对?(不对)古时候的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可以带给我们很多的知识,给予我们精神上的享受……(阐述书在生活中的用处)所以书是我们大家的好朋友,我们那一定要爱护书,如果我们把书都撕坏了,我们就学不到知识了!现在呢老师想请小朋友们去把刚才你们看的书整理好,在整理的过程中一定要轻轻的,不要弄疼了我们的朋友。

(2)请幼儿整理摆放不整齐的书籍。

3.学习爱护图书的方法

(1)请个别幼儿去取书、阅读书。

(2)针对刚才幼儿取书看书的方法,师幼共同讨论如何正确的取书、阅读书。

师:刚才小朋友们都发现了这几个小朋友取书、看书的.时候有很多错误的地方,下面老师来给小朋友们示范一下正确的方法。

(3)教师示范正确的方法并进行总结

师:我们取书的时候动作要轻,不能硬扯,防止把书弄坏:看书的时候要将书平放到桌子上或者双腿上,翻书的时候动作也要轻,不要把书卷起来;放书的时候要轻轻的将书合上,这样就不会弄坏我们的书了,小朋友们都学会了嘛?下面请小朋友按照刚才老师示范的方法去取书、看书,老师相信小朋友们能做一个爱护书籍的好孩子。

4、请每位幼儿取一本书阅读。

教师观察幼儿取书、看书方法并对个别幼儿进行指导。

活动后请幼儿帮助教师修补部分破碎的图书。

《爱护图书》是中班年龄段的社会活动。我本来想达到的目标是1.懂得要爱护图书。2.初步学习正确的翻书动作,学习一页一页翻图书。根据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发展水平和《纲要》中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中指出“既要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来设计本教学活动。

中班社会爱的教案篇十七

1、理解朋友之间好东西要分享的道理,学习分享的经验。

2、运用较连贯的语言表达自己是如何与同伴分享的,以及分享后的感受。

3、感受与他人分享物品与快乐时的积极情绪体验,培养幼儿与他人友好相处的能力。

4、感受从分享物品到分享快乐。

5、喜欢帮助别人,与同伴友好相处。

1、故事课件《好朋友》;

2、幼儿从家里带来一件最喜欢的小物品,玩具、图书、食品等;教师带一张和朋友在一起玩得最开心的照片。

1、谈话引出课题。

(1)你的'好朋友都是谁?

(2)你和你的好朋友在一起最喜欢做的事情是什么?

(点评:选择幼儿最感兴趣的话题直接切入主题,层层递进,引向深入,大大调动了幼儿自由大胆表达与交流的愿望,为主题的进一步深入奠定了基础)

2、教师结合课件讲述故事《好朋友》。

提问:故事中,这两个好朋友是谁?

小兔子是怎样招待她的好朋友的?

你的家里来了客人,你会怎样招待呢?

(点评:生动形象的故事课件既能引发幼儿生活经验的回忆,又可以通过课件中小动物的具体行为帮助幼儿理解朋友之间要分享的道理。)

3、幼儿共同分享物品,体验其中的愉悦。

(1)幼儿展示带来的自己喜欢的物品,并向他人介绍自己的物品,说出它们的名称、外形、玩法等。

小百科:与他人分着享受、使用、行使。让他在这里分享我的胜利的喜悦。

中班社会爱的教案篇十八

1、学习将收集的种子进行分类、排列,并做记录。

2、积极探索,分析讨论,感知物体的大小、数量与排列长短的关系。

1、幼儿人手一份种子(黑豆、黄豆、赤豆各十颗)。

2、纸板人手一张。

1、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看看桌子上有什么?”(黑豆、黄豆、赤豆)“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什么?”(种子)。

2、第一次探索活动。

感知数量相同,大小不一的种子,排列长短不一样。

(1)讲解操作。

“现在请你们做件事,给这些种子分分家(出示图一)。

“请你们猜猜第一条线上排什么?为什么?”(红豆,因为有红豆标记)“第二、第三条线呢?”(黄豆、黑豆)。

“排的时候要从红线开始,一个靠着一个,让它们站在线上。三排全排完了,不要收,数一数,把数字记到后面的格子中。

(2)幼儿操作,用种子在纸板上排队。

(3)请幼儿讲述排列结果。

“红豆有几颗?”(十颗)“黄豆有几颗?”(十颗)“黑豆呢?”(十颗)“它们都是十颗啊?那它们排的队伍一样长吗?”(不一样)。

(4)讨论:为什么都是十颗,队伍不一样长呢?(因为红豆小,所以排得最短。因为蚕黑豆大,所以排得最长。因为黄豆不大也不小,所以排的队伍不长也不短)。

(5)小结:相同数量的种子,颗粒越小,排列越短,颗粒越大,排列越长。

3、第二次探索活动。

感知大小不一的种子,排列长短相同时,数量不同。

(1)请幼儿把纸板翻过来,观察另一面。

“看看纸板上有什么?”(种子标记、线)“这三条线怎么样?”(一样长)。

(2)设疑、引导幼儿思考。

“如果在这三条一样长的线上排队,想想它们用的数量会不会一样多?”(一样还是不一样?)。

(3)交待探索要求,幼儿操作。

“请你们用不同的种子分别在三条一样长的线上排列,看看它们用的数量到底会不会一样多呢?”

(4)讲述操作结果。

(不一样多,红豆用得最多,黑豆最少)。

(5)讨论“为什么排一样长的队伍时,红豆用得最多,蚕豆用得最少呢?”

(6)小结:队伍一样长时,小种子用得多,大种子用得少。

4、教师小结。

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感知大小、数量与排列长短的关系。

中班社会爱的教案篇十九

1、了解环卫工人的工作及其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2、懂得尊重环卫工人并爱惜他们的劳动成果。

3、养成爱清洁、讲卫生的好习惯。

1、知识经验:幼儿看过环卫工人工作的情景。

2、物质环境:环卫工人工作录像幼儿人手一块小抹布。

1、讨论环卫工人的工作。

(2)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回忆并表达。

2、观看录像,了解环卫工人的工作。

(1)教师播放录像,幼儿认真观看。

(3)根据幼儿的讨论,教师适时梳理。

3、讨论环卫工人的工作与人们生活的联系。

(1)提问:你还在哪里见过环卫工人,他们在干什么?

(2)讨论:如果没有环卫工人会怎样?我们应该怎样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

(3)教师小结幼儿的讨论情况,提醒幼儿尊重、爱惜环卫工人和他们的劳动成果。

4、向环卫工人学习。

(1)出示抹布,引导幼儿向环卫工人学习。

(2)幼儿拿抹布打扫幼儿园。

1、日常生活动,随时教育幼儿爱护周围生活环境,从小做一个有素质的小公民。

2、建议家长带孩子观察环卫工人工作的情景,感知他们的认真、辛苦。

最近发现个别幼儿在户外随地吐痰以及乱扔垃圾的坏习惯,为了让幼儿懂得从小事做起,从小培养爱清洁、讲卫生的好习惯。组织了社会活动《城市美容师》,以了解环卫工人的工作极其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为主题来延伸抓好班级幼儿常规。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7418835.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