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罐和铁罐语文教案(实用1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05 11:59:07
陶罐和铁罐语文教案(实用19篇)
时间:2023-12-05 11:59:07     小编:纸韵

教案是教师为了指导教学活动而制定的一种教学设计方案。编写教案前,了解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是至关重要的。这些教案包括了不同教学阶段和内容的范例,可以满足不同教师的需求。

陶罐和铁罐语文教案篇一

一,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认识本课6个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御厨,奚落,懦弱,轻蔑,和睦相处,覆灭等词语;。

过程和方法目标:。

分角色朗读课文,阅读课文,能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了解寓言蕴含的深刻道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阅读课文,能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难点了解寓言蕴含的深刻道理。

三,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

教师准备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抓住文章主要内容)怎样来抓住文章主要内容的呢(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细读课文,抓住主要内容)。

(二)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勾画出不懂的字,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2,指名读课文,理解词语的含义.

3,默读课文,思考:文章介绍了陶罐和铁罐之间发生的几件事情,各在哪些自然段。

4,学生讨论后明确:。

(1)铁罐看不起陶罐(1—9)。

(2)陶罐和铁罐各自的命运(10—17)。

(三)精读课文。

1,自读1—9段,思考:铁罐看不起陶罐,你是从哪些词看出来的对比,陶罐是怎样的态度,请找出来.

2,再读10—17段,请用简单的字和词语概括出陶罐和铁罐各自的命运.

3,学生自学,组织讨论,全班交流,此时,教师恰当点拨,抓重点的词语有感情的朗读,体会铁罐的自以为是和陶罐的谦虚.

(四)品味含义。

1,说一说,你喜欢铁罐还是陶罐,为什么。

2,你想对铁罐(或陶罐)说些什么。

3,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五)重编一个发生在陶罐和铁罐之间的故事,编之前,一定想好,你要表达什么意思围绕这个意思编.

陶罐和铁罐语文教案篇二

1、通过本课学习,2、认识“陶、懦、恼”等6个生字,3、会写“陶、谦、虚”等到14个生字,4、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御厨、奚落、懦弱,5、轻蔑、和睦相处、覆灭”等词语。

2、阅读课文,能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

6、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7、分角色朗读课文。

陶罐和铁罐语文教案篇三

《陶罐和铁罐》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冀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中一篇趣味性强,寓意深刻的寓言故事,讲的是国王御橱里的铁罐自以为坚硬,看不起陶罐,经常奚落陶罐。而陶罐却不与它计较,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而铁罐却化为泥土,不复存在。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待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从课文的插图,陶罐和铁罐的对话中我们感受到陶罐的谦虚和铁罐的傲慢。教学上我努力做到让学生在语境中理解,在朗读中感悟,对话部分是本课最明显的特色,也是教学的重点。特别是通过对陶罐和铁罐神态和语言的描写,把一个骄傲者和一个谦虚者刻画的入木三分,是学生进行朗读表演的好教材。

(一)、知识与能力:

1、学习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骄傲”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寓意。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演一演故事。

4、写出读后的想法。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及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语境中理解,在朗读中感悟。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懂得做人应该谦虚谨慎,不应该骄傲自满。

2、教育学生要全面地看问题,不要以己之长比别人之短,我们要多看别人的长处的道理。

通过陶罐和铁罐的对话及神态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理和陶罐的谦虚不软弱的性格特点,理解课文所讲述的道理。让学生学会全面地看问题,懂得要多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1.读式教学法。

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思考,受到熏陶感染,获得独特的体验和思想启迪,在语文实践中感悟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2.表演教学法。

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表演读,旨在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调动学生的兴趣,诱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课文所设置的情境中。

3.鼓励欣赏法。

利用教师及时的点评,甚至学生之间的互评,以鼓励、欣赏为主,主要是激励学生充分地展示才能,满足他们希望得到赞许,体会成功的心理特点,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增强朗读的信心。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老师今天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图片,上面是什么?(课件出示陶罐和铁罐的图片。)。

你喜欢图中的谁?为什么?(通过学生的发言了解陶罐和铁罐的.特点,由此引入文本)。

生:我喜欢陶罐,她漂亮。

生:我也喜欢陶罐,她颜色鲜艳。

生:我喜欢铁罐,他多结实呀!

师:你们说得都很好,回答很完整。如果能用上“因为……所以”就更好了。谁先来试一试。

(教学中始终不忘语言文字训练,通过花样翻新的训练,学生兴趣自然生发,深化了理解,训练了表达)。

生:我喜欢陶罐,因为她漂亮,所以我喜欢她。

生:我喜欢铁罐,因为他结实,不像陶罐容易摔坏。

生:我喜欢陶罐,不仅仅因为她漂亮,造型美,还因为她谦虚善良,所以我喜欢陶罐。

师:哦,她谦虚善良?怎么看出来的?

生:我是结合课文内容说的。文中有这样的句子:“谦虚的陶罐说……”

生:我不喜欢铁罐,他太骄傲,自以为了不起,还奚落陶罐,所以我不喜欢他。

师:原来文中的陶罐和铁罐一个谦虚,一个骄傲,大家同意这说法吗?

生:同意。

板书:谦虚骄傲。

(上课伊始,通过谈话即把课文中的关键词语提炼出来,为下文学习作了铺垫,形成未成曲调先有情之势。顺利进入第二板块的学习)。

(二)、进入文本,品读理解。

本环节主要抓住课文1-9自然段展开教学。我们知道了陶罐是谦虚地,铁罐时骄傲的。你从课文的那些地方能看出来?请你们在书中找一找,画一画,陶罐铁罐各自的表现。

(此举旨在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读书习惯。)。

生:从铁罐经常奚落陶罐,我看出铁罐很骄傲,觉得自己了不起。

师:奚落?你知道什么是奚落吗?(抓住重点词进行挖掘)。

生:用尖刻的语言讥讽别人。

师:你一定读过不少书,词义理解很准确。铁罐怎样奚落陶罐的?陶罐的表现又如何?

生汇报交流对话部分内容。

课件出示句段赏析1。

师:看到这样的话语,你有什么想法?

生:铁罐说的话太伤人了。

生:如果是我,我听了一定会很生气。

师:陶罐的表现是怎样的?说明陶罐……?(谦虚,有礼貌。)。

对,我们看到的是有礼貌的陶罐与骄傲的铁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谁愿意通过朗读再现当时铁罐奚落陶罐的情景。

课件出示句段赏析2。

指导朗读,注意神态,语气的变化。接着师生互动,共读对话,在语境中理解,在朗读中感悟。了解陶罐谦虚和铁罐傲慢的不同性格特点。

(用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掌握文本内容,获得独特的情感体验,在语文实践中感悟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

(三)、深入文本,研究感悟。

了解了陶罐和铁罐的性格特点后,深入研究结果是否正如铁罐所说的那样?骄傲的铁罐说过:要不了多久,陶罐就会破成碎片,消失掉。而他自己会永远留在这里。结果如何?后来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自读理解,合作学习10-17自然段。

交流反馈:

生:结果与铁罐所说完全相反,陶罐还在,他倒是无影无踪了。

板书:光洁朴素美观无影无踪。

课件出示:多年后。

多年后,陶罐还是那样光洁,朴素,美观。他被挖掘出来后说什么了?(我的兄弟铁罐就在我的身边,他一定闷的够受了……)多么善良的陶罐,这份宽容,善良正是我们大家学习的榜样。

师:通过进一步学习,我们再次感受到陶罐身上谦虚,善良的品质。同学们想不想演绎一下这个寓言故事。(小组准备,要求台词要熟,神态、动作、感情要到位。)。

课本剧表演。

(通过演绎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深化主题,为理解寓意打基础。)。

(四)、揭示寓意,深化感悟。

生:我想对铁罐说,你真不该骄傲。应该珍惜陶罐兄弟和你之间的友情。

生:我想对陶罐说,你真是好样的,铁罐那样说你,你还把他当兄弟,你是我学习的榜样。

生:我懂得不要用自己的长处与别人的短处相比。要看到别人的长处。

生:我要对大家说,让我们互相尊重,友好相处。这样生活才会更美好。

板书:要全面看问题,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说出写出自己的心里话,珍视学生在尊重文本价值的前提下富有个性的,独特的见解,引导学生感悟道理,明白寓意。)。

听了大家的发言铁罐兄弟也有话要说,你想听听他会说些什么吗?

课件出示铁罐的话。

同学们说得真好!生活中,我们应全面看问题,不能拿自己的长处与别人的短处作比较,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与身边的人互相尊重,友好相处。下面,让我们握住你身边朋友的手,一起高歌《找朋友》,在歌声中结束本课教学。

根据课文内容,编一个寓言故事。

谦虚傲慢。

光洁朴素、美观无影无踪。

要全面看问题,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陶罐和铁罐语文教案篇四

生:“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

相机设问:你认为陶懦弱吗?为什么?从哪里知道的?抓“争辩”——读句子,注意省略号的读法。

师评:我听出了这是一个不卑不亢的陶罐子;这是一个谦虚但并不懦弱的陶罐子;。

这是一个对自己充满自信的陶罐子…。

3、师:傲慢的铁罐听到陶罐的争辩,怎么样呢?

生:铁罐开始恼怒了。师:自己做一做。点拨:他瞪着眼,他还气得手指着对方,他在跺脚呢(用各种动作表情形象化“恼怒”)。

师:恼羞成怒的铁奚落陶的语言一定更尖刻了,听听,他都说些什么?同桌合作读6——9段。

指名合作读——师再问:你们听出了什么?从哪里听出来的?抓“相提并论”“算什么东西?”(铁对陶的极度轻蔑和瞧不起)。

4、同位之间分角色读对话。

5、男女生分角色读。

6、请学生展示合作,带头饰。

师:面对铁罐的横蛮不讲理,陶罐不再理会铁罐了。

五、学习后文。

2、学生默读后文。

3、指名说。多请几位学生说。

师相机归纳或板书:无影无踪成为文物。

六、小结全文。

是呀,当年被奚落的陶罐成了珍贵的文物,而当初傲慢自大的铁罐却在世上消失了。读了这个故事你一定有许多自己的感慨,你想说点什么吗?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一写。

陶罐和铁罐语文教案篇五

1、认识“陶、懦”等10个生字。会写“陶、谦”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骄傲、傲慢”等13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铁罐的傲慢无理和陶罐的谦虚克制。

3、感悟课文寓意: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陶罐和铁罐语文教案篇六

1.认识本课6个生字;分角色朗读课文。

2.阅读课文,能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勾画出不懂的字,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2.指名读课文,理解词语的含义。

3.默读课文,思考:文章介绍了陶罐和铁罐之间发生的几件事情,各在哪些自然段。

4.学生讨论后明确:

(1)铁罐看不起陶罐(1~9)。

(2)铁罐和陶罐各自的命运(10~17)。

1.自读1~9段,思考:铁罐看不起陶罐,你是从哪些词看出来的?对比,陶罐是怎样的态度,试着把你体会到的通过朗读课文体现出来。

2.再读10~17段,请用简单的字和词语概括出铁罐和陶罐各自的命运。

3.学生自学,组织讨论,全班交流,此时,教师恰当点、拨、抓重点词语和感情朗读,体会铁罐的狂妄自大,陶罐的宽厚谦虚。

1.说一说,你喜欢铁罐还是陶罐,为什么?

2.你想对铁罐(或陶罐)说些什么?

3.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重新编一个发生在陶罐和铁罐之间的故事,编之前,一定想好,你要表达什么意思围绕这个意思去选材。

整体感知课文时通过读、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讨论后找出陶罐、铁罐之间发生的两件事:1、铁罐看不起陶罐;2、铁罐和陶罐各自的命运。

边读边思考,析词品意中教师恰当点拨抓住重点词语,感情朗读,体会铁罐的狂妄自大,陶罐的宽厚谦虚,从而理解寓意。

培养学生围绕中心编童话故事的能力。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为大家整理的7篇《小学三年级语文《陶罐和铁罐》教材教案》,您可以复制其中的精彩段落、语句,也可以下载doc格式的文档以便编辑使用。

陶罐和铁罐语文教案篇七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6个生字;分角色朗读课文。

2.阅读课文,能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

教学步骤: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19课:陶罐和铁罐。

(二)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勾画出不懂的字,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2.指名读课文,理解词语的含义。

3.默读课文,思考:文章介绍了陶罐和铁罐之间发生的几件事情,各在哪些自然段。

4.学生讨论后明确:

(1)铁罐看不起陶罐(1~9)。

(2)铁罐和陶罐各自的命运(10~17)。

(三)精读课文。

1.自读1~9段,思考:铁罐看不起陶罐,你是从哪些词看出来的?对比,陶罐是怎样的态度,试着把你体会到的通过朗读课文体现出来。

2.再读10~17段,请用简单的字和词语概括出铁罐和陶罐各自的命运。

3.学生自学,组织讨论,全班交流,此时,教师恰当点、拨、抓重点词语和感情朗读,体会铁罐的狂妄自大,陶罐的宽厚谦虚。

(四)品味含义。

1.说一说,你喜欢铁罐还是陶罐,为什么?

2.你想对铁罐(或陶罐)说些什么?

3.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五)重编故事。

重新编一个发生在陶罐和铁罐之间的故事,编之前,一定想好,你要表达什么意思围绕这个意思去选材。

(六)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整体感知课文时通过读、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讨论后找出陶罐、铁罐之间发生的两件事:1、铁罐看不起陶罐;2、铁罐和陶罐各自的命运。

边读边思考,析词品意中教师恰当点拨抓住重点词语,感情朗读,体会铁罐的狂妄自大,陶罐的宽厚谦虚,从而理解寓意。

培养学生围绕中心编童话故事的能力。

陶罐和铁罐语文教案篇八

1、认识6个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御厨、奚落、懦弱,轻蔑、和睦相处、覆灭”等词语。

2、阅读课文,能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

3、分角色朗读课文。

重点:自读课文能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难点: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

有关图片和多媒体课件。

一、导入新课。

2、大家回答的真棒!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这两个罐子之间发生的故事。

二、整体感悟课文。

1、下面我们就带着一种探究的心里听课文的朗读。边听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这个故事好听吗?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老师小结。

三、精读课文深入探讨。

a、铁罐为什么会瞧不起陶罐?

b、什么叫做“奚落”?

2、铁罐用了哪些话来数说陶罐的呢?现在就请大家一起朗读课文(2-9)自然段。

3、读完了陶罐和铁罐之间的对话,那么从对话中你看出了它们各自的什么特点呢?

铁罐:傲慢、狂妄、目中无人。

陶罐:谦虚、忍让、不骄傲、不自卑。

4、现在我们就把它们的这些性格特征带入到句子中来分析:

a、请两位同学模仿陶罐和铁罐读出其傲慢、谦虚的语气。

b、铁罐除了傲慢还有什么样的态度?从哪个词可以看出?(轻蔑)。

c、思考:陶罐在面对铁罐的轻蔑时内心是怎么想的'?

5、陶罐的宽容平和是否感化了铁罐呢?此时铁罐的态度又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呢?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恼怒)。

6、陶罐在面对铁罐越来越傲慢无理的数说是内心又是怎么想的.呢?

7、分角色朗读。

陶罐:和以前一样光亮、朴素、美观。

铁罐:氧化无影无踪。

2、当人们发现陶罐时,人们的态度怎样?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读出高兴、惊讶的语气。

4、从陶罐的这句话中我们又能体会到陶罐的什么品质呢?

(不计较、善良、友好、宽容)。

7、谈收获。

8、不明白的地方。

9.课外作业: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陶罐和铁罐语文教案篇九

师:同学们早上好!

生:老师早上好。

师:刚刚见面,我先作自我介绍。这段介绍中有真有假,请你分辨一下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假的。我姓靳,叫靳家彦,是你们学校的语文老师,今年60岁。我特别喜欢阅读和写作,《陶罐和铁罐》这篇寓言就是我写的。今天我们就学习这一课。(学生纷纷举手发言)。

生:您姓靳,叫靳家彦是真的,我听刚才主持大会的老师向全场老师介绍的,所以这是真的。

生:您说是我们学校的语文老师,不是真的。因为我从没见过您,我们学校也没有您。

师:判断得有根据。

生:您说您今年60岁是假的,60岁的老人头发会花白的,可您的头发是乌黑的……。

师:染的。(全场大笑)。

生:您喜欢阅读和写作是很可能的,一位特级语文老师怎么会不喜欢读书作文呢?所以这一句是真的。说《陶罐和铁罐》是您写的,肯定不是,课文上有注释,作者是黄瑞云。今天我们学习这一课是真的,发给我们的课文就是这一篇。

师:非常聪明,分辨得清清楚楚,有条有理,说明你很会思考和分析。(师板书课题:陶罐和铁罐,指导“罐”字的笔顺、笔画。)。

师:先请同学们自己朗读课文,遇到生字词查字典解决,把课文正确、流利地读下来。(学生练习读课文,一会儿读书,一会儿查字典,一会儿交头接耳议论,一会儿发出笑声。)。

师:可以了吗?请交流一下,你喜欢谁,不喜欢谁,理由是什么。

生:我喜欢陶罐,因为它谦虚;不喜欢铁罐,因为它骄傲。我的根据是课文写“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还常常奚落它。陶罐则不是这样,它不但说话很谦虚,而且不和铁罐一般见识,避免矛盾激化,不和它争吵。(理解“奚落”)。

生:陶罐不但谦虚,也很善良、真诚。你看,当人们刚把陶罐从土里掘出来,它立刻就说:“我的兄弟铁罐就在我旁边,请你们把它掘出来吧,它一定闷得够受了。”陶罐不计前嫌,豁达大度,我喜欢它。(师肯定,赞扬生。)。

生:陶罐敢说真话,我喜欢它这一点。它说:“我们生来就是给人们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从这可以看出陶罐并不是“懦弱”的东西。(师指导学生掌握“懦弱”音、形、义,纠正学生把“懦”读为“儒”的错误,请他带领全班读句子,严格要求,一丝不苟。)。

生:我不喜欢铁罐,它不仅骄傲,还很武断。它对陶罐说:“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事实上,后来粉身碎骨的不是陶罐,而是铁罐被完全氧化了。看问题不能绝对。

师:你的发言说明你领悟了语言的内涵。

生:老师,我想通过朗读表达我的感悟,可以吗?

师:太好了,请问你想读哪部分。

(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片断)。

“何必这样说呢?”陶罐说,“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

“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铁罐说,“我们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

(师生互动,共读对话,时而生读,时而师读,时而分角色读,时而议读,把这一段读得声情并茂,兴趣盎然,听课老师掌声不断,笑声频频。)。

生:老师,我觉得第一句“何必这样说呢?”标点用得不对。这一句既不是疑问句,也不是反问句,读起来觉得是不赞成对方的话,不必这样说的意思,不含问意,我建议修改一下,把问号改成叹号或句号都可以,而且这一段叹号用得也太多了,干脆用句号吧!

师:大家觉得怎样?

(生七嘴八舌、议论纷纷)。

生:同意这位同学的意见,这句话用问号是不对的,你越读越觉得它不对。

师:同学们一旦把书读进去,就会有许多不同的感受,这是真正用心在读书,就这样读。(教师没有当裁判,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生:(兴高采烈)能--。

(学生三五结合,分别排练“古代”“现代”两幕,分角色扮演陶、铁二罐、众人、旁白者,人人参与,当堂练习。)。

师:关健是要深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台词要熟记,课文中的对话和人物动作、神态都给我们提供很大的创造机会。

(推举一组到讲台前表演,头戴不同头饰区分人物,学生表演生动有趣,活灵活现,把课文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话,表达流畅、风趣。)。

生:(争先恐后,要求再演。)(第一课时结束)。

师:我们继续上课。读了这则寓言,你们悟出了什么道理?

生:人应该谦虚谨慎,不应该骄傲自满。

生:不要只看自己的长处,用自己的长处去比别人的短处。人都有长处,也都有短处。

生:人们应该学习陶罐的胸怀,不应像铁罐那样自以为天下无敌。

生:这则寓言通过一个有趣的小故事,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这就是不要以已之长,比人之短,要多看别人长处。

生:长处弄不好倒成了短处,铁罐结实但容易氧化;短处弄好了也能变成长处,陶罐埋在土里多少年也氧化不了。

师:你们体会出的道理,就是这篇寓言的寓意,寓是寄托的意思。

生:老师,我提出一个问题请同学们讨论讨论可以吗?

师:什么问题呀,说出来我们听听。

生:铁罐就没有优点吗?铁罐坚固不易破碎这一点不值得陶罐学习吗?陶罐就没有缺点吗?陶罐虽然比铁罐光洁、朴素、美观,但它很容易破碎,这一点铁罐说得并不错。只是铁罐的态度太骄傲了,所以大家不喜欢它。

师:大家讨论一下,铁罐和陶罐各有什么优点和缺点,各抒己见,别被课文限制住,放飞思路,大胆发言。

生:(议论归纳,教师板书。)。

铁罐优点:坚固,缺点:丑陋。

陶罐优点:美观,缺点:易碎。

生:(边议边改,集体创作)大意如下。

陶罐很骄傲,看不起铁罐,常常奚落它。“铁罐子,你敢和我比美吗?丑陋的东西,就知道你不敢!”铁罐回答:“人们用我们盛东西,不是让我们比美……”

一天,突然发生了大地震,陶罐摔得粉碎,而铁罐却安然无恙。

师:这样学习课文的语言就融入了你的语言仓库,就变成你能运用的活的语言了。

师: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认识编一则寓言,先想好要告诉别人一个什么道理,然后创编一个寓言故事,说明这个道理,给人以启迪和教益。

生:(各自开始创编,大约写了15分钟。)。

师:请停笔。介绍一下你编的寓言题目。

生:《大海和小溪》。

生:《手机与bp机》。

生:《墨水和钢笔》。

生:《鲜花和绿叶》。

生:《鹦鹉和老鼠的故事》。

生:《兵马俑和航天飞船》。

生:《大树和小草》。

生:《石头和棉花的对话》。

生:《黑猫和白猫》。

……。

师:请这位同学读一读他创作的寓言故事《黑猫和白猫》。

师:完了吗?

生:完了。

师:我给你一点提示,你继续编下去。过了几天,老奶奶决定把其中一只猫送给别人……。

生:(接下去编)白猫想:凭我的美丽洁白,主人一定舍不得让我走,对!一定把黑猫送给别人。结果呢?结果大出白猫所料,主人把白猫送给了别人。临别时,白猫问老奶奶:“我这么洁白,为什么不留我呢?”老奶奶笑着告诉我:“我不管是白猫还是黑猫,捉到老鼠的才是好猫!”(全场老师大笑,热烈鼓掌。)。

师:篇末是神来之笔,妙不可言。

生:老师,我读读我写的这篇可以吗?

师:可以,题目是什么?

生:《梅花和雪花》。

师:停!这么美妙的意境怎么出来个大狗熊呢?改成“这时,一位诗人踏雪寻梅而来……”

生:这时,一位诗人路过这里,听到他们的对话,停了下来,对梅花说:“你有雪花白吗?”梅花说:“不如她白。”诗人又对雪花说:“你有梅花香吗?”雪花说:“没有她香。”诗人说:“不要用自己的长处去耻笑别人。”

师:结尾不太好,我建议你用这首诗结尾,你看好不好?

师:(板书)梅雪争春未肯降,

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

雪却输梅一段香。

(听课教师热烈鼓掌)。

(第二课时结束)。

赏析。

靳老师的这堂示范课,通过“读、演、改、编”四个板块,充分体现了“以情励学,以趣激学,调动参与,启迪创造,注重内化,求精求活”的教学风格。

课堂上,靳老师扎扎实实地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形成语文能力,毫不放松理当进行的语言训练,完全没有那种虚浮空泛的花拳绣腿。百般花样,突出一个“实”字;课上师生心灵相通,情感互动,时时生成,处处出新,完全摆脱了那种呆读死记毫无生命气息,缺少人文关怀,把学生当成接受者的窠臼,突出一个“活”字;课堂上,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习,思维的火花频频闪现,语言的吸纳、积累和运用如行云流水,舒卷自如,突出一个“新”字;读写结合,口书并重,工具性与人文性两元统一,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立体的有机结合,使人耳目一新,突出一个“创”字。

“互动、生成、扎实、创造”是这堂示范课给我们的深刻启示,也是我们走进新课程,实施新“课标”近三年来实践成果的生动呈现。

陶罐和铁罐语文教案篇十

布景:厨房里,一张桌子(盖有桌布),上面放着华丽的摆放着专为国王用的锅、碗、勺、叉等厨具,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个青色的陶罐和一个铁灰色的铁罐(6学生头带着用纸制作的陶罐、铁罐、碗、勺、叉等厨具坐在桌子上)。

旁白:今天,厨师走了,碗、勺、叉、陶罐和铁罐正在谈话,互相争论。

铁罐:(傲慢地)你敢碰我吗?

陶罐:(谦虚地)不敢,铁罐兄弟。

碗、勺、叉等厨具在旁边七嘴八舌的说:碰它,碰它……。

铁罐:(带着轻蔑的神气)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

铁罐:(非常恼怒,一手插腰,一手指着陶罐)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陶罐:何必这样呢?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以吵的呢?

铁罐: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我们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陶罐不再理会铁罐。碗、勺、叉等厨具也不再说话。

旁白:时间在流逝,世界上发生了许多事情,王朝覆灭了,宫殿倒塌了。两只罐子遗落在荒凉的场地上,上面覆盖了厚厚的渣滓和尘土。

布景:陶罐睡在地上,上面堆上泥土(大张纸画的),并且撒上一些树叶,周围摆上几株树。

旁白:许多年过去了,有一天人们来到这里,掘开厚厚的堆积物,发现了那只陶罐。

几个学生做挖土状。(扛着锄头,穿戴简朴)。

挖土人甲:(惊讶地)哟,这里头有一只罐子!

挖土人乙:(高兴地叫起来)真的,一只陶罐。

挖土人甲:(捧起陶罐,掏出里面的泥土,擦洗干净陶罐和它当年御厨的`时候一样光洁、朴素、美观)。

挖土人乙:多美的陶罐!小心点,千万别把它碰坏了,这是古代的东西,很有价值的。

陶罐:(兴奋地)谢谢你们,我的兄弟铁罐就在我旁边,请你们把它掘出来吧,它一定闷得够受了。

(两人立即动手,翻来覆去,把土都掘遍了。但是,连铁罐的影子也没见到)。

挖土人甲:别挖了,埋在土里这么多年,铁罐已不知在什么年代完全氧化了,早已无影无踪了。

两个人,一个扛着锄头,一个捧着陶罐,高兴地走了。

陶罐和铁罐语文教案篇十一

注重教学目标的发展性,有具体可测的知识能力目标。不使其空泛和随意;更关心过程和方法,主要体现在动态生成的师生互动对话上;对情感态度价值观而言,充分考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变化,对人对社会态度的提升,为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打下基础。凸显设计的开放性,突出时空的弹性化设计。学生的学习是丰富多彩的,课堂上丰富性、多变性、复杂性和不可预测性的因素很多,减少“刚性”设计,重视将课堂上信息的灵活处理和过程的及时调整。启迪学生感悟的独特性,为学生的创造开辟空间。不必对任何探索都设置一个统一的标准,唯一的答案和划一的方式,教师要善于选择或截取一个典型的材料,引导学生从不同侧面与角度去感受、领悟,通过多种手段合成,让学生体验到创造的乐趣与成就感。

【设计特色】

读写结合,注重创造思维的培养。通过“一议二读三品四改”的教学流程,体现“以情励学,以趣激学,调动参与,启迪创造,注重内化,求精求活”的教学风格。“互动、生成,训练,创造”,在全新的理念指导下,体现鲜明的教学特色。

【教学目标】

1.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用朗读及形体动作演绎故事;

2.读懂课文内容,学习正确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

3.将《陶罐和铁罐》这则寓言改写,逆向表达,使陶罐和铁罐品行互换,变成《铁罐与陶罐》。

【流程预设】

课前预热:

找一找生活中的许多不同之处,能简要说出不同人物(或场合)的长处和短处。

一、议,陶罐和铁罐的长处与短处

1. 大屏幕出示生活中陶罐和铁罐的图片,讨论它们的用途;

2. 如果让你选择一种装东西,你会选择哪一种呢?为什么?

3. 师结合学生讨论分别板书它们的长处与短处,引导学生说出它们各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

二、读,陶罐和铁罐的谦虚与傲慢

1. 大屏幕出示:傲慢轻蔑恼怒愤怒

谦虚友善宽容大度

4. 把对词语的理解送进句子里读一读,大屏幕出示铁罐的话,学生表演读;读陶罐的话,注意体会陶罐的谦虚友善、不亢不卑。

三、品,陶罐和铁罐的结局与启示

2. 学生谈谈读了这个故事,自己想到了什么;

3. 以你就是那只消失的铁罐,此刻会对陶罐说些什么,让学生进行练笔,并指名交流,老师用大屏幕出示写话内容,指名读。

四、改,逆向思维创改寓言《铁罐和陶罐》

2.师生共同改写这则寓言,赞扬铁罐,批评陶罐,赋予他们相反的性格,题目改为《铁罐和陶罐》。(机动:现场可以口述,也可写后交流)

作业超市:

1. 课文真有趣,我想和同学分角色读一读;

2. 课文很传神,我想抄写描写神态和动作的`词句;

3. 课文真精彩,我们小组准备演一演这个故事;

4. 课文有意思,我要绘声绘色地讲给我的家人听。

板书设计:

陶罐铁罐

谦虚傲慢

长处美观坚硬

短处易碎易生锈

无价之宝无影无踪

陶罐和铁罐语文教案篇十二

《陶罐和铁罐》是学生所喜欢的有趣的童话故事。故事讲述了国王的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用尖酸刻薄的话来数落陶罐,而陶罐始终保持着谦虚的品性。当多年过去后,宫殿倒塌了,它们被埋在土里,经过岁月流逝,陶罐出土成为文物,铁罐却化为泥土,不复存在。故事趣味性强,寓意深刻,告诉人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细读故事,发现故事可分为陶罐和铁罐被埋之前、被埋之后两个部分,主要通过对话展开情节、推动故事发展,这是本课表达上的特点。铁罐的傲慢、蛮横无理和陶罐的谦虚、友善、克制都在人物的对话中充分展现。此外,故事中还有许多具体、生动的神态、动作描写,使铁罐、陶罐的形象更加鲜明突出。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理解课文说明的道理,学会全面地看问题,懂得要多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二是继续学习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童话故事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已经接触了不少了,他们想读、乐学,而且他们有了一、二年级的学习基础,能够自己预习课文,并能够运用已掌握的学习方法进行初步的阅读与分析。但课文中描写铁罐神态、动作的几个词语以及它最后为什么消失的原因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还有学生要通过文中的对话领悟人物的内心,理解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也有一定的难度。

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曾说过“人的头脑不是一个被注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把。”如何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使教师、学生、文本形成真正的对话?在这篇课文的教学设计中,我努力去实践。

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词串教学法。学生在整堂课中主要围绕着几个关键词语,在老师创设的故事情境中进行学习。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陶罐和铁罐的对话、神态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而课文中有很多描写铁罐和陶罐神态动作的词语,词语是组成句子的基本单位,要理解句子的意思,读懂课文,就必须先弄清词语的意思。我就想抓住文中的这些关键词,引导学生理解,从而去体会铁罐和陶罐的内心。这篇课文又是童话故事,故事性强,学生很感兴趣,因此课堂上我通过自己的语言、多媒体去感染学生,为学生创设故事的情境,学生在这种情境中学习,情绪更加高涨。

而对于陶罐的理解,我还是抓住词语“懦弱”来引导学生体会陶罐的内心。我故意装糊涂,提出两个问题去激学生,让学生自发地反驳我的看法:1、陶罐明明很容易碎,一碰就破裂了,怎么能说不懦弱?2、铁罐总是横眉冷眼、冷嘲热讽地对待陶罐,而陶罐还总是一脸微笑地对待,怎么能说不懦弱?学生通过反驳可以谈自己的各种理解,从而去体会陶罐和铁罐都各有各的长处和短处,易碎只是陶罐的短处,并不是懦弱,他不和铁罐吵并不代表他懦弱,那是他谦让的美德。

学生理解了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后,我设计了一个无声的动画,让学生配音,这样既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再一次训练了学生的朗读。

这篇课文分为两个部分,第二部分的学习,我还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词语,像第一部分那样,找出描写人们和陶罐神态的词语,把板书补充完整,然后根据板书朗读,读出人们的惊讶与高兴,再体会人们为什么惊讶、高兴。从而明白陶罐成了古董,受到人们的欢迎和保护,而铁罐最后没有好下场,消失的无影无踪。学到这学生便明白了课文所要告诉人们的道理,很自然地说出了自己的体会,从而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难点。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骄傲、傲慢、谦虚”等词语。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学习正确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

4、能积累描写表现陶罐、铁罐神态和动作的词句,积累语言。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陶罐和铁罐的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本课教学难点是课文所讲的道理。

一、讲述故事,情境导入。

1、屏幕展示国王的御厨,让孩子走进文中的童话故事。(御厨富丽堂皇,陈列着精美的瓷盘、锃亮的炊具)

2、请生自由表达自己看到御厨后的感受。

3、老师借助图片生动讲述故事,并同时在屏幕中出示主人公陶罐和铁罐。

(设计意图:通过直观的图片和老师对故事生动地讲述,以及在讲述中与学生的互动,一下子把学生带入了课文所描述的童话中,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挖掘词语,感悟铁罐。

1、挖掘词语,读准字音。

(1)(屏幕出示题目:我要把表现陶罐和铁罐神态和动作的词语找出来。)请生读题。

(2)请生拿出笔,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

(3)生自由读文,师巡视,把生找到的词语板书(板书:铁罐:奚落、傲慢、轻蔑、恼怒,陶罐:谦虚、争辩)。

(4)请生看板书,齐读词语,师纠正错误读音,对于难读词语师范读,生跟读。

2、理解词语,感悟铁罐。

(师手指“傲慢、轻蔑、恼怒”这三个词语)生再读这三个词,并围绕这三个词语理解铁罐的傲慢。

(1)师:这三个词语都是写铁罐态度傲慢,现在请大家默读课文2-8自然段,从铁罐说的话中,找一个例子来证明铁罐的傲慢。

(2)生默读课文,并谈自己找到的例子,体会铁罐的傲慢,对于生找到的例子给予恰当点评。

(3)小结:看来这个铁罐的确是个傲慢的家伙,大家再读一读这三个词语。(师手指“傲慢、轻蔑、恼怒”三个词)

(4)师:这三个词语都有傲慢的意思,可又有什么不同呢?

(5)请生做个轻蔑的样子给大家看看。

三、入情入境,读出韵味。

1、自创表情动作,表演感悟:

屏幕出示三句话:

a“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问。

b、“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轻蔑的神气。

c、“住嘴!”铁罐恼怒了,“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1)请生自由读这三句话,并从中选一句来设计相应的表情、动作再读一读。

(2)生自由表演读,体验铁罐的傲慢自大、不可一世。

2、师创设情境,指导学生个性朗读与表演。

a、师傲慢地说:“我来找一找!哪个是傲慢的铁罐?”(屏幕出示:“你敢碰我吗?陶罐子!”)请一名学生声情并茂地读这一句,师给予指导。

b、师:“太精彩了,好一个傲慢地铁罐!”师带着轻蔑的语气问:“轻蔑的铁罐在哪里?”(屏幕出示:“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指导一名学生一边表现出轻蔑的样子一边带着讥笑的语气朗读。

c、师:“真是一副瞧不起人的样子。”师恼羞成怒地问:“谁又是那个恼怒的铁罐?”

(屏幕出示:“住嘴!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请几名学生分别来演绎这个恼怒的铁罐,感受铁罐此时的愤怒。

3、领悟情感,学写词语,积累词语。

(1)(屏幕出示:“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铁罐说,“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

师:“铁罐在说这句话时是怎样的神情呢?”

(屏幕出示:“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铁罐地说,“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

师:“你们能填上一个词语,来表示铁罐这时候说话的神态吗?”

(2)请生填词,并根据自己填的词语读出其中的味道,表现出铁罐此时“怒不可遏、怒火中烧、怒发冲冠、大发雷霆……”生每读一个句子,师都及时点评指导,要求学生读到位。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的朗读教学中,老师主要通过自身的神态、语气来感染学生,学生在教师步步引导中领悟朗读的技巧,个个跃跃欲试,读出了韵味,读出了心境,读出了画面,读出了场景,读出了个人的体验。伴随着读,铁罐的傲慢形象在学生心中更是入木三分。)

四、激情思辨,领悟陶罐。

1、师鼓弄玄虚引出关键词,师:“学到这,陈老师不得不不请大家帮我解决一件棘手的事了。你们看,就是它!”(屏幕出示:懦弱)

2、请生读这个词语,师纠正错误读音,并范读,生再读。

3、请生读辞海中关于“懦弱”的解释,理解“懦弱”。

4、师抛砖引玉提出疑惑,生畅谈理解,感悟陶罐:

(1)师手指“懦弱”:铁罐说他要把这个词语送给陶罐,你们说陈老师能听他的吗?

(2)师装糊涂,问:“怎么不能?铁罐确实很容易破嘛,只要一碰他,他不就碎了,怎么还不懦弱?”

学生大胆辩驳,谈自己如何理解陶罐并不懦弱。

激发学生再次辩驳,畅谈自己的理解。

5、师小结:是啊!陶罐哪里是懦弱。分明是他谦让的美德。(屏幕上的“懦弱”消失)

(设计意图:此处设计,主要抓住词语“懦弱”,给学生卖了个关子:正话反问。师两次看似糊涂的问话,引起了学生的强烈反对,激起了学生大胆辩驳,并畅谈自己的理解,学生在辩驳中领悟了陶罐的种种表现并不是懦弱,而是一种谦让的美德,学生对两只罐子截然不同的品质,有了更深刻的感受。)

五、配音朗读,再起高潮。

1、为生创设展现自我的舞台,每个人都来当配音演员

师:“刚才同学们学得很好,现在陈老师为你们设计了一个脚本,请你们来演一演。你们看!”(屏幕出示:陶罐和铁罐对话的无声动画)

师:“今天就要请你们来当一回配音演员。文中正好有四组对话,第一组同学配第一组对话,照此类推。排练时要记住把台词背下来,还得配上神态、动作。”

2、同桌两人练习配音。

3、小组推荐配音演员:师:“有请配音演员!”(每组各请一桌同学)

4、生配音,师点评,(设计意图:充分运用多媒体,结合文本制作了无声动画,营造了视觉氛围,请学生担当配音演员,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学生在这个舞台上尽情演绎,把课堂推向了高潮。)

六、积极创作,深化感悟。

1、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用课文第一部分的学习方法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请生来当一回编剧,根据剧本第一幕的时间、地点、主人公,找出剧本第二幕的时间、地点、主人公。

(屏幕出示:第一幕时间:古时候,地点:国王御厨,人物:陶罐和铁罐)

(屏幕出示:第二幕时间:,地点:,人物:)

(2)引导学生关注人物神态,师:“如果我们要编排第二幕的戏,我们也要注意人物的神态。你们看黑板上的板书。”(师板书:人们、陶罐)

(3)捕捉词语,为第二幕的人物设计神态:师:“你们能学着左边的板书填右边的板书吗?”

(4)生默读课文的10-17自然段,并完成板书。师根据学生口述,把板书补充完整。

(5)通过老师的语言渲染,结合引用个别读,小组读、全班读、个人与全班合作读的形式,指导学生根据人物神态,读出人物的内心感受。

(6)请“编剧”谈谈为什么如此设计并演绎人物,从而感受到陶罐已成为古董,非常有价值而铁罐却消失得无影无踪,无人问津。

2、完成板书,谈感受,领悟故事告诉人们的道理

(1)师:“哦!许多年后,铁罐消失得无影无踪了!这个故事给了我们深深的启发!看板书!”(板书:启发)

师:“这又该填什么呢?”

(2)生根据自己所填的板书,谈自己学完本文后所受到的启发,感悟故事所告诉我们的道理。

3、总结:看来这个故事已走进了我们每一个孩子的心中,它给了我们深深的启示,大家回去后把这个故事说给你们的爸爸妈妈听听!

(设计意图:第一部分的教学重点主要落在理解主人公陶罐和铁罐的不同品质,而第二部分的教学则转为理解人们在见到出土后的陶罐时那种兴奋、高兴的心情,二者在学习方法上有相似之处,因此我通过学习方法的迁移,让孩子来当编剧,又再一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并很自然地引出了学生对本篇课文所要揭示的道理的领悟,学生的思想得到了升华。)

陶罐和铁罐语文教案篇十三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透过对陶罐与铁罐的对话、神态的描述,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理和陶罐的谦虚。

3、理解课文中讲的道理,每个人都有长处与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互相尊重和睦相处。

教学准备:

1、陶铁罐贴图双份。

2、投影出示用的语句。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师:这节课,我们来之后学习《陶罐与铁罐》。首先要复习课文生词,请同学们开火车、大声读。

师出示词卡。

生开火车读2遍。

2.师:看来大家生字词掌握得不错,所以林老师要奖给大家漂亮的图片。请看,国王的御厨里有两个罐子,一个是陶的,一个是铁的。

师同时取出帖图,展示后贴在黑板上。

二、学习课文,以读促悟。

1.师:陶罐与铁罐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呢?请你们默读课文,想一想,然后告诉大家。

生默读。

指名学生回答;

(国王御厨里的铁罐看不起陶罐,经常奚落陶罐,许多年后,陶罐变得更有价值,铁罐却不存在了。)。

生答:

师:还有哪些词和奚落意思相近?

生答:

指名学生回答:铁罐:傲慢陶罐:谦虚。

师相机板书傲慢、谦虚。

生齐读板书。

师:这特点能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到?请你认真找一找,读给大家听!

3.学习朗读对话,体会人物情绪,分为三部分。

(1)2、3段。

师:请你来读。

a、生:“你敢碰我吗?陶罐子!”

师:你为什么这样读生:答。

师:铁罐傲慢地问,这句话还能够怎样读,大胆地说出你的看法。

(生:重音分别在“碰”“敢”“你”;加动作;加表情)。

(师:请你听林老师读,你听出了什么?林老师心里是怎样想的,你明白吗?)。

(师:同学们讲的还真有道理,就按照你们的想法大声读吧。

指名读。/真不错,你就是那只傲慢的铁罐)。

b、师:铁罐这么问,陶罐怎样回答?

指名读。

师:除了谦虚,你还有能从这句话中看出什么?(有礼貌)从哪里看出来?(双方称呼不同;陶罐子、铁罐兄弟)。

师:他们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我们试着加上神态、动作把它读出来。请一位男生当傲慢的铁罐,请一位女生当谦虚的陶罐。

指名读。(投影)/他们读得好不好?(大家也来试一试)。

(2)过渡:从哪儿也能看出它们的特点?指板书说。

指名生读,4、5、6段之一皆可将此部分投影出示。

师:请你认真看看书上的插图,它们俩是什么神态?

生形容。

师:那你来表演一下这种神态。

生再读(带着表情读)。

师:真形象,陶罐真的像铁罐说的那么懦弱吗?(不是)。

师:他为自己争辩,怎样争辩的?

指名生读。

师:铁罐听进去了?他------?

指名生读。

(3)师:这些话实在太精彩了。林老师想请同学上台来,把这些对话演一演。同桌之间先练习。(最好要加上神态、动作)(师投影第2dd6段)。

生练读。

指名生演。师贴图于生身上,“其他同学要认真看,待回都来评一评谁最棒。”

生演生评,“他们两个演得怎样样?”

(掌声鼓励!)。

(4)师:还有哪些句子能表现出他俩的特点?

指名生答:师投影出带空格片断的7、8段。

师:请大家也读一读这两段,看看插图和刚才同学的表演,想象他们当时会有怎样的表现,填上适宜的词语或句子,让对话更具体,更生动。同桌能够讨论。

生讨论。

师:你来说一说。

师:你怎样想到加这些词的?

师:请你透过朗读,把你的这些感受表达出来。

(和睦相处。何止是陶罐和铁罐之间需要和睦相处,同学之间,家庭成员之间,社会上也需要ddd)。

a“何必这样呢?”

可加:温和,不紧不慢,心平气和ddd。

b“和你在一齐,ddd”

可加:火冒三丈,怒气冲天,插着腰,指着陶罐ddd。

师:你觉得还能怎样加?你来说一说,有动作就更好啦。

三、领悟道理。

1.师:真是活灵活现!就这样,陶罐不再理会铁罐。而时间在流逝,世界上发生了许多事情。陶罐是不是像铁罐说的那样破成片,铁罐是不是像他自己说的那样坚硬得什么也不怕呢?请默读课文第11d17段,找找最后他们都成了什么样貌。

指名生读:(陶罐:还是那样光洁、朴素、美观很有价值。

铁罐:连影子也没看到)。

师相机板书:很有价值、不存在。

师:陶罐被人们挖掘出来了,变得很有价值。被人们这样赞美,陶罐是什么反应?

指名生读第16段。

师:从那里,你能看出什么?(陶罐关心铁罐ddd)。

师:个性从哪些词语能够体会到?(兴奋地、闷得够受了)。

2.师:假如你是铁罐,这个时候你想对陶罐说些什么呢?

多生说。

师:陶罐又会说什么呢?

生说。

(说话拓展,让学生明白:要谦虚,不要骄傲;多看别人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要和睦相处;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ddd)。

(读了这个故事,你想到了什么?)。

师小结。

四、作业。

将这个故事讲给家长听。

五、板书设计。

谦虚傲慢。

很有价值不存在。

多看长处,正视短处。

陶罐和铁罐语文教案篇十四

1、认识6个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御厨、奚落、懦弱,轻蔑、和睦相处、覆灭”等词语。

2、阅读课文,能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

3、分角色朗读课文。

重点:自读课文能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难点: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

2、提问:什么叫罐?(口大肚子小的器皿)。

3、谈话:今天我们学习这则寓言,就是发生在这两个罐之间的小故事。通过他们的对话,让我们明白一个道理。下面我们就带着一种探究的心里去读这篇课文。

1、读下列词语:奚落谦虚傲慢懦弱轻蔑争辩恼怒。

相提并论和睦相处羞耻渣滓氧化无影无踪。

2、默读课文,边读边批注。

3、思考:

(2)当陶罐被人们擦洗干净后他说了什么?这说明什么?

4、分小组讨论思考题。

5、全班讨论,选择你最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

6、分角色朗读课文,同学评议,再选一组朗读。

结合自己的理解或生活实践回答这个问题。

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国王御厨里自恃坚硬的铁罐看不起陶罐。许多年后,被埋在土里的陶罐依旧光洁如新,而当年坚硬的铁罐却不复存在了。完全氧化掉了。)。

附:板书设计。

谦虚傲慢。

光洁朴素美观不复存在。

陶罐和铁罐语文教案篇十五

1.会认陶、罐等10个生字。会写骄、傲等11个生字。直到书写傲、虚两个字,提示傲是“攵”而不是“夂”,虚字第三笔是横钩,能正确读写谦虚傲慢懦弱代价等词语.

2.读懂课文内容,能找出表现陶罐和铁罐神态与动作的语句,并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懂得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规自己的短处的道理。

:指导朗读,通过陶罐和铁罐的对话、神态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理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

:有感情朗读课文2-9节,理解课文讲的道理,不能用自己的长处去和别人的短处比。

教学准备:陶罐和铁罐的头饰、学生熟读课文画出对话、教师准备课件。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一、生字入手,导入新课。

1.师板书“缶”字。(出示缶的图片)。

(1)大家想一想,这节课中哪几个字带有缶?

(2)教师随机板书。

2.大家见过陶罐吗?

(1)(屏幕出示陶罐图片)陶罐就是——用陶制作的,口小肚子大的罐子。

(2)(屏幕出示铁罐图片)手指屏幕,这是?

3.这节课讲的是谁和谁之间发生的故事?

(2)生随教师板书课题(补充缶)。师指导“罐”的写法。

二、初读课文、解决生字。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将难读的词语画出来,多读几遍。

(1)生自由读课文,圈画生字。

(2)出示词语,个别检查。

争辩恼怒御厨羞耻懦弱陶罐奚落轻蔑。

掘开朴素流逝宫殿相提并论?和睦相处。

预设点:

(1)重点指导懦弱、轻蔑、奚落、朴素的读音。

(2)虚,陶、罐的缶字书写要窄一些。

师提问:在和睦相处中“处”读哪个音?

(3)生齐读、小老师领读、同桌互查。

2.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后小组讨论。

(2)出示课件,补充课文内容。

国王的御厨里有两个罐子,铁罐仗着坚硬,常常()陶罐。若干年后,陶罐从废墟里挖出来依旧(),而铁罐却()。

三、再读课文,画出对话。

2.生找到对话画出来,读一读。

3.将画出的对话多读几遍,尝试画出表示人物神态和动作的词语。

四、指导书写回归文本。

1.学生随机交流表示人物神态和动作的词语。

2.指导“骄傲谦虚懦弱”的书写。

提示傲是“攵”而不是“夂”,虚字第三笔是横钩。

3.把词语送回到对话中读一读。

一、复习巩固品读对话。

(1)生自由交流。

(2)课文哪一处让你感受到铁罐非常骄傲?

(3)原文中铁罐是怎么奚落陶罐的?

2.出示对话。

“你敢碰我吗?陶罐子!”

“不敢,铁罐兄弟。”

“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

“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陶罐争辩说,“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再说……”

“住嘴!”“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变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1)小组分工朗读课文,注意读出陶罐和铁罐的不同语气。

(2)请一个小组汇报朗读,其他同学注意倾听,看他们是否读出了陶罐和铁罐的不同特点。

(3)结合学生的朗读,进行评议,点拨理解。

预设点:

(1)你觉得铁罐有什么特点?找出表现他神态和动作的词句读一读。

(2)你觉得陶罐有什么特点?找出表现他神态和动作的词句读一读。

二、随堂练笔整体感悟。

1.出示对话。

“何必这样说呢?”“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

“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

(1)这里并没有写出陶罐和铁罐的神态,你能不能想象一下陶罐和铁罐当时说话的神态?

出示:“陶罐地说”

“铁罐()地说”

(2)在书本上写写,读读。

指名同学分别说说铁罐和陶罐的神态,说好后读一读。

同桌两人,也分别加上神态,再来练习一遍。

2.出示完整对话整体感悟。

(1)同桌自由练习对话。

(2)全班男女生分角色朗读。

(3)个别展示朗读(戴头饰)。

三、以读代讲总结寓意。

1.课件显示第10自然段,“时间在流逝,世界上发生了许多事情。”

(1)齐读后点红“流逝”,

学生利用近义词来理解。教师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句子来理解。

(2)许多年过去了,陶罐和铁罐发生了什么变化?

(1)陶罐依旧和以前一样光洁、朴素、美观。

(2)连铁罐的影子都没见到。

(1)陶罐,我想对你说。

(2)铁罐,我想对你说。

四、链接阅读。

1.读通课本20页《北风和太阳》。

2.说说故事中的北风和课文中的铁罐有什么相似之处。

小结:人们都说,预言是现实生活的投影,联系生活中的人和事,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的理解故事中的道理。《陶罐和铁罐》以及《太阳和北风》两篇寓言故事都告诉我们在生活中要多发现别人的(),正视自己的()。这两篇寓言故事都出自于《伊索寓言》,下课多读一读,相信你们收获更多。

板书设计:

谦虚而不懦弱骄傲自大。

陶罐和铁罐语文教案篇十六

1.认识本课6个生字;分角色朗读课文,第19课:陶罐和铁罐。

2.阅读课文,能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勾画出不懂的字,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2.指名读课文,理解词语的含义。

3.默读课文,思考:文章介绍了陶罐和铁罐之间发生的几件事情,各在哪些自然段。

4.学生讨论后明确:

(1)铁罐看不起陶罐(1~9),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第19课:陶罐和铁罐》。

(2)铁罐和陶罐各自的命运(10~17)。

1.自读1~9段,思考:铁罐看不起陶罐,你是从哪些词看出来的?对比,陶罐是怎样的态度,试着把你体会到的通过朗读课文体现出来。

2.再读10~17段,请用简单的字和词语概括出铁罐和陶罐各自的命运。

3.学生自学,组织讨论,全班交流,此时,教师恰当点、拨、抓重点词语和感情朗读,体会铁罐的'狂妄自大,陶罐的宽厚谦虚。

1.说一说,你喜欢铁罐还是陶罐,为什么?

2.你想对铁罐(或陶罐)说些什么?

3.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重新编一个发生在陶罐和铁罐之间的故事,编之前,一定想好,你要表达什么意思围绕这个意思去选材。

略。

陶罐和铁罐语文教案篇十七

1.认识本课6个生字;分角色朗读课文。

2.阅读课文,能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3.理解课文所说明的道理,学习全面看问题,懂得要多发现别人的长处,要正视自己的短处。

抓住课文主要内容,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

一、激趣,导入新课。

二、整体感知,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指名读课文。

2.自读课文,想想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

3.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4.你是怎么概括出来的?

2.学生交流,教师点拨。(从外形上看,从神态上看,从个头上看)。

四、抓文中的词句,进一步体会陶罐和铁罐的特点。

3.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它为什么看不起陶罐?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用“--”画出铁罐奚落陶罐的话,并对不理解的地方质疑。

4.学生自读,教师巡视。

5.学生交流质疑,教师点拨,引导解疑。

6.从找出的语句中,可以看出铁罐具有什么特点?陶罐呢?

五、指导多读,深刻领会铁罐和陶罐的特点。

1.自读课文,画出描写铁罐和陶罐神态的词语。

2.教师指导读。

3.同桌轮换分角色朗读。

4.走出座位,自找好朋友分角色朗读。

二、揭示寓意,总结全文。

1.许多年过去了,陶罐和铁罐发生了什么变化?请自读课文,找出描写陶罐和铁罐最终结局的语句。

2.再读课文,说说你喜欢陶罐还是铁罐,为什么?

3.想一想这则寓言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4.全班交流。

陶罐和铁罐语文教案篇十八

《陶罐和铁罐》是学生所喜欢的有趣的童话故事。故事讲述了国王的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用尖酸刻薄的话来数落陶罐,而陶罐始终保持着谦虚的品性。当多年过去后,宫殿倒塌了,它们被埋在土里,经过岁月流逝,陶罐出土成为文物,铁罐却化为泥土,不复存在。故事趣味性强,寓意深刻,告诉人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细读故事,发现故事可分为陶罐和铁罐被埋之前、被埋之后两个部分,主要通过对话展开情节、推动故事发展,这是本课表达上的特点。铁罐的傲慢、蛮横无理和陶罐的谦虚、友善、克制都在人物的对话中充分展现。此外,故事中还有许多具体、生动的神态、动作描写,使铁罐、陶罐的形象更加鲜明突出。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理解课文说明的道理,学会全面地看问题,懂得要多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二是继续学习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童话故事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已经接触了不少了,他们想读、乐学,而且他们有了一、二年级的学习基础,能够自己预习课文,并能够运用已掌握的学习方法进行初步的阅读与分析。但课文中描写铁罐神态、动作的几个词语以及它最后为什么消失的原因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还有学生要通过文中的对话领悟人物的内心,理解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也有一定的难度。

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曾说过“人的头脑不是一个被注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把。”如何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使教师、学生、文本形成真正的对话?在这篇课文的教学设计中,我努力去实践。

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词串教学法。学生在整堂课中主要围绕着几个关键词语,在老师创设的故事情境中进行学习。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陶罐和铁罐的对话、神态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而课文中有很多描写铁罐和陶罐神态动作的词语,词语是组成句子的基本单位,要理解句子的意思,读懂课文,就必须先弄清词语的意思。我就想抓住文中的这些关键词,引导学生理解,从而去体会铁罐和陶罐的内心。这篇课文又是童话故事,故事性强,学生很感兴趣,因此课堂上我通过自己的语言、多媒体去感染学生,为学生创设故事的情境,学生在这种情境中学习,情绪更加高涨。

我首先用讲故事的形式,结合多媒体导入新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然后让学生读课文,自己去发现描写铁罐和陶罐神态、动作的词语,并读准这些词语的音。课文中描写铁罐神态的词语偏多,而且难理解,我就想让学生重点先来理解铁罐,从而体会陶罐的内心。描写铁罐神态的三个词语“傲慢、轻蔑、恼怒”都有傲慢的意思,但又有一些区别。我先让学生体会他的相同之处,从铁罐说的话中找例子来证明铁罐的傲慢,然后再理解每个词语的意思有什么不同,带着不同的语气、神态、动作来朗读铁罐说的话,通过朗读再领会铁罐的蛮横无礼。文中有一句铁罐说的话没有写出他说话时的神态,我就让学生根据铁罐说的话来补充词语,再读句子。这样既理解了铁罐此时的心态自以为了不起、不可一世,又扩大了学生的词汇量。

而对于陶罐的理解,我还是抓住词语“懦弱”来引导学生体会陶罐的内心。我故意装糊涂,提出两个问题去激学生,让学生自发地反驳我的看法:

1、陶罐明明很容易碎,一碰就破裂了,怎么能说不懦弱?

2、铁罐总是横眉冷眼、冷嘲热讽地对待陶罐,而陶罐还总是一脸微笑地对待,怎么能说不懦弱?学生通过反驳可以谈自己的各种理解,从而去体会陶罐和铁罐都各有各的长处和短处,易碎只是陶罐的短处,并不是懦弱,他不和铁罐吵并不代表他懦弱,那是他谦让的美德。

学生理解了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后,我设计了一个无声的动画,让学生配音,这样既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再一次训练了学生的朗读。

这篇课文分为两个部分,第二部分的学习,我还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词语,像第一部分那样,找出描写人们和陶罐神态的词语,把板书补充完整,然后根据板书朗读,读出人们的惊讶与高兴,再体会人们为什么惊讶、高兴。从而明白陶罐成了古董,受到人们的欢迎和保护,而铁罐最后没有好下场,消失的无影无踪。学到这学生便明白了课文所要告诉人们的道理,很自然地说出了自己的体会,从而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难点。

陶罐和铁罐语文教案篇十九

《陶罐和铁罐》是学生所喜欢的有趣的童话故事。故事讲述了国王的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用尖酸刻薄的话来数落陶罐,而陶罐始终保持着谦虚的品性。当多年过去后,宫殿倒塌了,它们被埋在土里,经过岁月流逝,陶罐出土成为文物,铁罐却化为泥土,不复存在。故事趣味性强,寓意深刻,告诉人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细读故事,发现故事可分为陶罐和铁罐被埋之前、被埋之后两个部分,主要通过对话展开情节、推动故事发展,这是本课表达上的特点。铁罐的傲慢、蛮横无理和陶罐的谦虚、友善、克制都在人物的对话中充分展现。此外,故事中还有许多具体、生动的神态、动作描写,使铁罐、陶罐的形象更加鲜明突出。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理解课文说明的道理,学会全面地看问题,懂得要多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二是继续学习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情分析】。

童话故事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已经接触了不少了,他们想读、乐学,而且他们有了一、二年级的学习基础,能够自己预习课文,并能够运用已掌握的学习方法进行初步的阅读与分析。但课文中描写铁罐神态、动作的几个词语以及它最后为什么消失的原因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还有学生要通过文中的对话领悟人物的内心,理解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也有一定的难度。

【设计思路】。

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曾说过“人的头脑不是一个被注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把。”如何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使教师、学生、文本形成真正的对话?在这篇课文的教学设计中,我努力去实践。

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词串教学法。学生在整堂课中主要围绕着几个关键词语,在老师创设的故事情境中进行学习。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陶罐和铁罐的对话、神态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而课文中有很多描写铁罐和陶罐神态动作的词语,词语是组成句子的基本单位,要理解句子的意思,读懂课文,就必须先弄清词语的意思。我就想抓住文中的这些关键词,引导学生理解,从而去体会铁罐和陶罐的内心。这篇课文又是童话故事,故事性强,学生很感兴趣,因此课堂上我通过自己的语言、多媒体去感染学生,为学生创设故事的情境,学生在这种情境中学习,情绪更加高涨。

而对于陶罐的理解,我还是抓住词语“懦弱”来引导学生体会陶罐的内心。我故意装糊涂,提出两个问题去激学生,让学生自发地反驳我的看法:1、陶罐明明很容易碎,一碰就破裂了,怎么能说不懦弱?2、铁罐总是横眉冷眼、冷嘲热讽地对待陶罐,而陶罐还总是一脸微笑地对待,怎么能说不懦弱?学生通过反驳可以谈自己的各种理解,从而去体会陶罐和铁罐都各有各的长处和短处,易碎只是陶罐的短处,并不是懦弱,他不和铁罐吵并不代表他懦弱,那是他谦让的美德。

学生理解了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后,我设计了一个无声的动画,让学生配音,这样既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再一次训练了学生的朗读。

这篇课文分为两个部分,第二部分的学习,我还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词语,像第一部分那样,找出描写人们和陶罐神态的词语,把板书补充完整,然后根据板书朗读,读出人们的惊讶与高兴,再体会人们为什么惊讶、高兴。从而明白陶罐成了古董,受到人们的欢迎和保护,而铁罐最后没有好下场,消失的无影无踪。学到这学生便明白了课文所要告诉人们的道理,很自然地说出了自己的体会,从而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难点。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骄傲、傲慢、谦虚”等词语。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学习正确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

4、能积累描写表现陶罐、铁罐神态和动作的词句,积累语言。

【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陶罐和铁罐的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本课教学难点是课文所讲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讲述故事,情境导入。

1、屏幕展示国王的御厨,让孩子走进文中的童话故事。(御厨富丽堂皇,陈列着精美的瓷盘、锃亮的炊具)。

2、请生自由表达自己看到御厨后的感受。

3、老师借助图片生动讲述故事,并同时在屏幕中出示主人公陶罐和铁罐。

(设计意图:通过直观的图片和老师对故事生动地讲述,以及在讲述中与学生的互动,一下子把学生带入了课文所描述的童话中,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挖掘词语,感悟铁罐。

1、挖掘词语,读准字音。

(1)(屏幕出示题目:我要把表现陶罐和铁罐神态和动作的词语找出来。)请生读题。

(2)请生拿出笔,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

(3)生自由读文,师巡视,把生找到的词语板书(板书:铁罐:奚落、傲慢、轻蔑、恼怒,陶罐:谦虚、争辩)。

(4)请生看板书,齐读词语,师纠正错误读音,对于难读词语师范读,生跟读。

2、理解词语,感悟铁罐。

(师手指“傲慢、轻蔑、恼怒”这三个词语)生再读这三个词,并围绕这三个词语理解铁罐的傲慢。

(1)师:这三个词语都是写铁罐态度傲慢,现在请大家默读课文2-8自然段,从铁罐说的话中,找一个例子来证明铁罐的傲慢。

(2)生默读课文,并谈自己找到的例子,体会铁罐的傲慢,对于生找到的例子给予恰当点评。

(3)小结:看来这个铁罐的确是个傲慢的家伙,大家再读一读这三个词语。(师手指“傲慢、轻蔑、恼怒”三个词)。

(4)师:这三个词语都有傲慢的意思,可又有什么不同呢?

(5)请生做个轻蔑的样子给大家看看。

三、入情入境,读出韵味。

1、自创表情动作,表演感悟:

屏幕出示三句话:

a“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问。

b、“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轻蔑的神气。

c、“住嘴!”铁罐恼怒了,“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1)请生自由读这三句话,并从中选一句来设计相应的表情、动作再读一读。

(2)生自由表演读,体验铁罐的傲慢自大、不可一世。

2、师创设情境,指导学生个性朗读与表演。

a、师傲慢地说:“我来找一找!哪个是傲慢的铁罐?”(屏幕出示:“你敢碰我吗?陶罐子!”)请一名学生声情并茂地读这一句,师给予指导。

b、师:“太精彩了,好一个傲慢地铁罐!”师带着轻蔑的语气问:“轻蔑的铁罐在哪里?”(屏幕出示:“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指导一名学生一边表现出轻蔑的样子一边带着讥笑的语气朗读。

c、师:“真是一副瞧不起人的样子。”师恼羞成怒地问:“谁又是那个恼怒的铁罐?”

(屏幕出示:“住嘴!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请几名学生分别来演绎这个恼怒的铁罐,感受铁罐此时的愤怒。

3、领悟情感,学写词语,积累词语。

(1)(屏幕出示:“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铁罐说,“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

师:“铁罐在说这句话时是怎样的神情呢?”

(屏幕出示:“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铁罐地说,“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

师:“你们能填上一个词语,来表示铁罐这时候说话的神态吗?”

(2)请生填词,并根据自己填的词语读出其中的味道,表现出铁罐此时“怒不可遏、怒火中烧、怒发冲冠、大发雷霆……”生每读一个句子,师都及时点评指导,要求学生读到位。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的朗读教学中,老师主要通过自身的神态、语气来感染学生,学生在教师步步引导中领悟朗读的技巧,个个跃跃欲试,读出了韵味,读出了心境,读出了画面,读出了场景,读出了个人的体验。伴随着读,铁罐的傲慢形象在学生心中更是入木三分。)。

四、激情思辨,领悟陶罐。

1、师鼓弄玄虚引出关键词,师:“学到这,陈老师不得不不请大家帮我解决一件棘手的事了。你们看,就是它!”(屏幕出示:懦弱)。

2、请生读这个词语,师纠正错误读音,并范读,生再读。

3、请生读辞海中关于“懦弱”的解释,理解“懦弱”。

4、师抛砖引玉提出疑惑,生畅谈理解,感悟陶罐:

(1)师手指“懦弱”:铁罐说他要把这个词语送给陶罐,你们说陈老师能听他的吗?

(2)师装糊涂,问:“怎么不能?铁罐确实很容易破嘛,只要一碰他,他不就碎了,怎么还不懦弱?”

学生大胆辩驳,谈自己如何理解陶罐并不懦弱。

激发学生再次辩驳,畅谈自己的理解。

5、师小结:是啊!陶罐哪里是懦弱。分明是他谦让的美德。(屏幕上的“懦弱”消失)。

(设计意图:此处设计,主要抓住词语“懦弱”,给学生卖了个关子:正话反问。师两次看似糊涂的问话,引起了学生的强烈反对,激起了学生大胆辩驳,并畅谈自己的理解,学生在辩驳中领悟了陶罐的种种表现并不是懦弱,而是一种谦让的美德,学生对两只罐子截然不同的品质,有了更深刻的感受。)。

五、配音朗读,再起高潮。

1、为生创设展现自我的舞台,每个人都来当配音演员。

师:“刚才同学们学得很好,现在陈老师为你们设计了一个脚本,请你们来演一演。你们看!”(屏幕出示:陶罐和铁罐对话的无声动画)。

师:“今天就要请你们来当一回配音演员。文中正好有四组对话,第一组同学配第一组对话,照此类推。排练时要记住把台词背下来,还得配上神态、动作。”

2、同桌两人练习配音。

3、小组推荐配音演员:师:“有请配音演员!”(每组各请一桌同学)。

4、生配音,师点评,

(设计意图:充分运用多媒体,结合文本制作了无声动画,营造了视觉氛围,请学生担当配音演员,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学生在这个舞台上尽情演绎,把课堂推向了高潮。)。

六、积极创作,深化感悟。

1、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用课文第一部分的学习方法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请生来当一回编剧,根据剧本第一幕的时间、地点、主人公,找出剧本第二幕的时间、地点、主人公。

(屏幕出示:第一幕时间:古时候,地点:国王御厨,人物:陶罐和铁罐)。

(屏幕出示:第二幕时间:,地点:,人物:)。

(2)引导学生关注人物神态,师:“如果我们要编排第二幕的戏,我们也要注意人物的神态。你们看黑板上的板书。”(师板书:人们、陶罐)。

(3)捕捉词语,为第二幕的人物设计神态:师:“你们能学着左边的板书填右边的板书吗?”

(4)生默读课文的10-17自然段,并完成板书。师根据学生口述,把板书补充完整。

(5)通过老师的语言渲染,结合引用个别读,小组读、全班读、个人与全班合作读的形式,指导学生根据人物神态,读出人物的内心感受。

(6)请“编剧”谈谈为什么如此设计并演绎人物,从而感受到陶罐已成为古董,非常有价值而铁罐却消失得无影无踪,无人问津。

2、完成板书,谈感受,领悟故事告诉人们的道理。

(1)师:“哦!许多年后,铁罐消失得无影无踪了!这个故事给了我们深深的启发!看板书!”(板书:启发)。

师:“这又该填什么呢?”

(2)生根据自己所填的板书,谈自己学完本文后所受到的启发,感悟故事所告诉我们的道理。

3、总结:看来这个故事已走进了我们每一个孩子的心中,它给了我们深深的启示,大家回去后把这个故事说给你们的爸爸妈妈听听!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7422911.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