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编写要注意语言简明扼要,重点突出,便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查阅和运用。编写一份好的教案需要教师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敏锐的教学观察力。教案范文中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语文课文风雨的教案设计篇一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感悟小露珠为实现愿望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同时了解有关水的循环知识。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感悟小露珠不怕困难,勇敢地向着目标前进,才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课件。
小朋友们,你们愿意将自己的梦想告诉我吗?
出示课件,板书课题。
认读生字,并组词。
1、师范读,思考:小露珠的梦是什么?
2、自由读文。
3、学习第一次对话。
明确小露珠和太阳公公的语气特征,指导朗读。
4、学习第二次对话。
指导用太阳公公的语气读出大海的美。
5、学习第三次对话。
重点理解“长途跋涉”,体会“千辛万苦”,指导朗读太阳公公语重心长的话语。
6、小露珠是怎样来到大海的?学习最后两个自然段。
出示课件,根据学生回答适时板书。
指导读出小露珠来到大海的艰辛。
请小朋友们展开想象,小露珠来到大海,会说些什么?
你想对小露珠说些什么?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小露珠》教案之六,希望对你有帮助!
语文课文风雨的教案设计篇二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
(1)、朗读课文,理解文意。
(2)、品析课文,引导学生领略三峡景色之美。
(3)、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4)、欣赏课文,揣摩作者笔法之妙。
2、过程和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三峡雄奇险峻、清幽秀丽的景色,激发热爱祖国壮美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理解文意。
2、品读课文,感受三峡的独特美。
教学难点。
1、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2、欣赏课文,揣摩作者笔法之妙。
教法学法。
1、教法:诵读法、讨论点拨法、拓展法。
2、学法:诵读、讨论、探究。
辅助教具。
小黑板、录音机、卡片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导语。
在波澜壮阔、一泻千里的长江上,有一处无比壮美的景观,它仿佛是一串串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我们的母亲河上,它就是闻名世界的长江--三峡。人们都说,三峡美,三峡奇。那它美在哪里,有奇在何处呢?这节课我们就跟随北魏的郦道元,一起去领略三峡的魅力!
2、请同学介绍作者、作品等。
生a:三峡,指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的总称。
生b:郦道元,北魏地理学家,撰有《水经注》。
二、出示目标。
1、感受三峡雄奇险峻、清幽秀丽的景色,激发热爱祖国壮美河山的感情。
2、朗读课文,理解文意。
3、品析课文,领略三峡景色之美。
4、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5、欣赏课文,揣摩作者笔法之妙。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伴乐(高山流水)范读课文(要求学生听读,注意字音、节奏、韵律及情调),学生初步领略三峡之美。
2、学生自读(伴乐),自由欣赏三峡之美。
教师指导朗读:读准字音、读顺节奏、读出感情。
第二段读快,读出气势;第三段读慢,读出清幽;第四段略慢,读出凄美。
3、伴乐朗读竞赛(小组推荐或自荐4人,每人一段,评价、鼓励)。
4、学生齐读(美读)。
5、自读课文,理解句意(分小组疏通,教师巡视)。
6、集体解决疑难。
四、品读课文,合作探究。
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理解了文意。下面让我们再一次进入课文,边读课文边透过文字去领略三峡的美。
1、小组自学,讨论问题,教师巡视、点拨。
问题:
(1):作者从那些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
(2):作者抓住这些景物的什么特点来写的?归纳其特点并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描述。
(3):课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学完这篇课文后,你觉得作者的哪些写作技巧是值得你学习(可从结构、语言、描写角度等方面入手)。
2、合作探究(小组代表竞答,师生评议、鼓励、)。
(1)三峡之美,美在那里?
生a:美在山,美在水。
(2)三峡的山水各有什么特点?归纳其特点并描。
师:如,三峡的水四季有不同的特点。三峡春冬之水是清幽、激荡、秀丽的。你看:水流湍急如白练,潭水碧绿如翡翠。怪柏、小草欣欣向荣,悬泉瀑布飞流直下。(从素湍绿谭,回清倒影可以看出来。)。
生b:三峡的山是连绵的、高峻的`。你看:它们高耸入云,连绵不绝,隐天蔽日(从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还有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可以看出来。
生c:夏水是湍急的。你看:湍急的水流,阻绝了上行下行的船只,从白帝城到江陵,1200余里,一天就到达了。(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有时朝发白帝,暮至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可以看出来。)。
生d:秋天的水是凄清的。你看:树林山涧凄清寂静,高处有哀啭的猿鸣,江上有凄婉的吟唱,让人动情。(从林寒涧肃、高猿长啸等可以看出来。)。
(3)写景是为了抒情,这篇文章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呢。
生e: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4)你觉得作者的哪些写作技巧是值得你学习的?(答出一点即鼓励)。
生f:(1)条理清晰,层次分明。(2)语言精炼、贴切。(3)运用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手法。
五、拓展介绍。
同学们,三峡的景色这样秀美,你想去吗?(想)现在能看到这样的景色吗?(不能)5月20日14时,宏伟的三峡大坝全线建成。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的梦想已经实现。到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将全面竣工,那时三峡将充分发挥其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作用。中国人让三峡造福人类的梦想正在实现。
而神秘的巨人;走近了,一个现代而又更加壮美的三峡。虽然,美丽不会永远,但是文明总要进步,当眷恋之手告别千年的风彩,留下的依然是永恒的赞美。
六、小结。
郦道元抓住特征,仅用155字,就写出了三峡的高峻美、奔放美、清幽美和凄婉美,为我们展现出三峡无穷无尽的美景,读来令人神往。
郦道元用文笔装点三峡,科学家用智慧改造三峡。同学们,你们现在也要发奋学习,努力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将来积极投身到祖国的建设和管理中去,把祖国打扮得更加美丽!
七、学生根据板书提纲试背课文。
八、作业。
1、背诵课文。
2、课后练习一、二、三。
3、查阅有关资料,自办一期以三峡为主题的手抄报。
板书设计:
山--绵长高峻(高峻美)。
三峡(美)夏湍急(奔放美)热爱祖国。
郦道元水--春冬清幽(清幽美)大好河山。
秋凄清(凄婉美)。
语文课文风雨的教案设计篇三
2、导入课题:这么美、这么可爱的小露珠,想不想去大自然中找找它?那就让我们走进夜幕,去寻找小露珠的踪迹吧!
(一)第一自然段。
(从朗读中感悟到小露珠由小变大的艰难小露珠的可爱)。
(二)创设情境,运用实践。
1、小露珠是那样可爱,小动物们都喜欢它(板书:小动物喜欢)请你自己读读课文,相象一下,假如自己就是其中的一个小动物,会怎么向小露珠问好?请同桌挑选最喜欢的一段,反复读读,相互指导,争取读好它。
(鼓励其余同学:别泄气,评论家才是最了不起的角色,谁想当?我们都来当评论家,仔细看,仔细听,结合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进行评论,看谁能戴上评论家的桂冠。)。
3、全体参与评一评,指导读好“像钻石那么闪亮”,“像水晶那么透明”,“像珍珠那么圆润”三个词组,体会赞美之情。
4、创设^对`话情境:现在每个同学都是一种小动物,老师是小露珠,你们见了我,会怎么向我问早?(走入学生中间,主动向“小露珠”问好,启发“小动物”“小露珠”主动问早)。
5、小结:小动物们主动向小露珠问早,它们都喜欢小露珠,板书:因为它:
(请生上黑板板书)。
(三)、学习第六自然段。
1、过渡:闪亮、透明、圆润的小露珠小动物们喜欢,花草树木也喜欢,这是为什么呢?请同学们随着音乐自由、轻声地读读课文第6自然段,细细体会一下。
2、交流。
3、指导朗读:小露珠的到来给花草树木带来了这么大变化,在露珠的滋润下,都是那么有活力,有生机,同学们看:多媒体:花草树木)这么美丽,这么富有生机的景象你能读出来吗?试着读读。
(个别读、小组读、齐读的形式)师简评。
4、创设写话情境:
(2)现在老师就是画面中的一棵小草,先听老师赞美一下自己好吗?
我是一棵小草,我的身上沾满了一颗颗圆润的小露珠,太阳出来了,小露珠反射着霞光,就像一颗颗闪闪的小星星。它们让我更加美丽,更有生机了。(课件演示)。
(3)这是老师对自己姿态的赞美,你们准备怎样来赞美自己呢?请同学们插上想象的翅膀,写一段话。
(4)交流、评价。老师觉得他说得美极了。你最欣赏他说的哪句话?(比喻)。
5、就像同学们说的那样,花草树木在小露珠的滋润下都是那样的生机勃勃,就让我们试着将这段背一背,把这美景牢牢地记在脑海中吧。
(四)学习第七自然段。
2、那,让我们一起来挽留小露珠,请同学们齐读课文第七自然段。
3、学到这儿,你们也一定喜欢上了小露珠了吧?那我们一起来赞美一下小露珠好吗?
(你可以把课前从课外资料中搜集到的一些赞美小露珠的句子大声地、有感情地读一读,也可以把搜集到的句子和书上的句子串联起来,用自己的话来赞美小露珠。)。
4、自由准备后交流。
听着同学们的赞美,老师也忍不住想来赞美一下小露珠。(概括板书):
小露珠,小动物。
喜欢你,植物喜欢你,因为你不仅有闪亮、透明、圆润的美丽外表,(板书:外表美),你更有一棵无私奉献的美好心灵!(板书:心灵美)。
愿我们的生活多一些象小露珠这样美好的事物,让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同学们一定有许多感受要告诉朋友,告诉亲人,告诉。好,那老师向大家提个建议:你可以通过你喜欢的方式,例如:(朗读、背诵、写感想、绘画、唱歌、舞蹈等)来表达自己的理解、感悟。
小动物闪亮。
圆润。
植物无私奉献心灵美。
语文课文风雨的教案设计篇四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通过学习,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小露珠无私奉献的品格。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生字卡片。
两课时。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地朗读课文。
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朗读课文。
生字卡片。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童话故事,板书课题(齐读)。
过渡:同学们喜欢小露珠,动物植物也很喜欢小露珠,这是什么原因呢?
1、提出要求:
下面就请同学们自己来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学生自读。
3、检查:
出示小黑板。
(1)降临精神。
(2)蒸发笑盈盈水晶。
(3)钻石乐曲。
(4)衰老蟋蟀珍珠招手。
请同学们读读小黑板上的这几组生词,有没有发现它们之间有什么规律啊?
指名读,说规律,齐读。
过渡:同学们读得不错,下面要请同学们再来读读课文。
1提出要求:注意要把句子读通顺,特别是一些难读的句子要多读几遍。
2学生自读。
3检查: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找到一些比较难读的句子啊,指名读,齐读。
相机。
出示小黑板:
(1)小露珠反射着霞光,所有的植物都变得格外精神,连那些衰老的花草、树木也都显现出生机。
(2)金黄的向日葵,碧绿的白杨树,紫红的喇叭花,还有数不尽的鲜花嫩草,都像俊俏的小姑娘戴上了美丽的珠宝。
4、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下面谁愿意来读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指名分自然段读,读完评议。
四、三读课文:
同学们这篇童话写得美不美啊?对,真美啊,下面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就多读几遍,看看能不能自己解决。
2、哪里词语你们已经知道它们的意思了呢,指名反馈:
夜幕:在夜间,景物像被一幅大幕罩住一样,因此叫夜幕。降临:来到。即夜晚来到。
黎明:天快亮的时候。
水晶:一种无色透明的晶体矿物。
圆润:饱满而又润泽。
精神:本课是指“活跃”“有生气”的意思。
俊俏:
指相貌好看。
衰老:年老精力衰弱。
动情;情绪激动。
1、学生自评:
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生字表,看看哪些字是比较难写的,你想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
临:左面是两竖。
衰:比“哀”多一横。
喇:中间是“束”
戴:比较难写,教师范写,注意笔顺。
蒸:注意第九笔是横。
奏:注意第六笔是横,不是撇。
2、教师范写:注意先写……,再写……,……(读出笔顺)。
3、学生描红。
语文课文风雨的教案设计篇五
《采薇》中诗人把他置于家国、忠孝的宏大矛盾的背景之下,就显现出小人物所不能承受的生命之重,使得人物形象立刻有了足够的张力和视点。
一、三维目标:
1、了解与这首诗相关的古诗词常识。
2、能大体把握诗意。
3、能熟练诵读这首诗,并且能流利背诵下来。
4、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5、能作相应的拓展迁移。
二、重难点:
1、能熟读成诵,大体把握诗意。
2、能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能作相应的拓展迁移。
三、课时安排:
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我国是诗歌的国度,诗歌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在我国的文化瑰宝中熠熠闪光。大家能背一背自己喜欢的诗歌吗?……看来大家都乐于学诗、背诗。这就好。大家熟读成诵的都是唐诗宋词元曲,这些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诗歌。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两千多年前的古诗,这首古诗非常经典,可谓千古绝唱,我们今天来做一回知音,听一听这首遥远的绝响。
(二)自由诵读,读懂诗意。
1、学生自由读诗,师板书诗句。
2、教师范读,学生根据老师范读划分节奏。
3、学生自由读诗,老师指名学生朗读。
4、对照注释,学生自由读诗。
5、再次对照注释,说说这首诗的大意。
(三)质疑、释疑。
俗话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同学们,你们读了这几句诗之后,一定会有很多疑问,现在请你们提出来。
学生的疑问可能有:
1、为什么要像老师那样读,能不能按我们自己的想法来读?
2、提有关《诗经》的问题。(关于《诗经》)《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间的诗歌305篇。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3、题目是《诗经·采薇》(节选),为什么没有一句话提到采薇呢?
5、往”在这里是什么意思?“来”又是什么意思?
6、从这一“来”一“往”中你读出了什么?
生再次自由诵读,释疑。
(四)指名学生读诗,想象“杨柳依依”和“雨雪霏霏”的情景。
(五)拓展。
“一切景语皆情语”。短短的几句诗,十六个字,可是有着丰富的的意蕴。大家能够说说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吗?为了帮助理解,我可以给大家补充一点资料。老师作一些简要补充。
了解了诗人的经历,我们再次读这首诗,你有新的感受和体验吗?说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六)总结学习方法:
同学们,你们觉得学古诗难吗?回顾这节课,我们总结一下学习方法吧!
自读质疑——结合资料自学——合作学习——组织讨论——感悟背诵。
(七)小结:
大家掌握了这套学习方法,以后可以试着在学习中运用它。相信你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想,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已经与诗人取得了心灵的沟通。作为诗人的知音,让我们一齐背诵这首诗,去感怀那时的景,那时的人,那时的情吧!
教学构想:作为六年级的学生,要学这首两千多年前的古诗,也实在是难为他们。他们的认知能力、人生阅历、情感态度等因素限制了对这首诗艺术品位的挖掘。所以,老师必须搭建一个交流平台,使学生能够与老师对话。我所采取的办法就是老师作为一个组织者和管理者,引导学生自己读诗,自己质疑,自己解惑,自己品诗,自己悟诗,自己背诵,不强求学生能够多么深刻,只要对这首诗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就可以了。特别注意肯定学生的个性化的感悟。
《采薇》一诗见于《诗经·小雅》,入选苏教版高中语文新课程必修一。一般认为,此诗采用起兴、重章叠唱之法,表现普通士兵在离乡出征的岁月里的艰苦生活和内心伤痛,字里行间表达了对战争的不满和对故乡的思念。这里,我们首先要注意,对一篇文章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的理解可有不同层次,陆机在《文赋》里说“言象意”三个层次,其实“意”又可裂变为表层之意和深层之意。表层之意是“知其然”,而深层之意是“知其所以然”。上述对《采薇》的一般理解,从表层之意来解读大体没错,但从深层之意来验证,却还有许多疑问未能通释:
语文课文风雨的教案设计篇六
教学目标:
1、领会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2、掌握根据事物特点组织材料的方法。
3、采用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说明事物。
教学重点、难点。
1、先总说后分说的逻辑顺序。
2、准确运用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说明松鼠漂亮、驯良、乖巧的特征。
教学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初备。
统复备。
一、导入新课。
二、出示本课教学目标(略)。
三、学生集体朗读课文,随文指点生字读音。
四、理清作者思路。
1、先总说松鼠的特征――具体说明松鼠的主要特征――补充说明有关松鼠的一些知识。
2、划分课文段落层次,明确本文采用的'主要说明顺序,结合完成课皇思考和练习一,1、3题。
五、分析课文内容。
1、分析第一部分,(1)从中找出说明松鼠主要特征的词语,即“漂亮”、“驯良”、“乖巧”随文解释这三个词的含义,(2)结合读中提示,这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这一题,明确观察顺序由外到内,为什么采用这种顺序,与下文2―5小节内容排列的联系。
2、分析第二部分第一层,即第2自然段。
(1)松鼠外形的漂亮体现在哪些方面?
(2)哪些词能说明其漂亮?
(4)归纳总结,初步指明用拟人手法进行说明可使读者对松鼠漂亮的外形留下深刻印象。
(5)齐声朗读这一自然段。
快速阅读了3―5节,结合思考练习五,围绕松鼠的“吃”、“住”“行”分组展开了小型讨论,可根据课文中内容加以合理想象,设制一定的情节,以小故事的形式向同学们讲述。
目的:
1、通过讨论了解松鼠内在习性的“驯良”和动作的“乖巧”
2、精彩的故事片断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更熟悉,进一步体会生动说明的妙处。
3、训练了想象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明确课文中材料安排与我们的讨论的不同之处,从而掌握根据事物特征组织材料的方法。
5、第三部分,补充说明的作用。
六、总结课文,再次明确目标。
七、课后作业:
2、“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爱吃萝卜和青菜,蹦蹦跳跳真可爱”是同学们非常熟悉的一首儿歌,小白兔也是同学们非常喜爱和了解的一种小动物。请同学们仿照《松鼠》一文的写法,采用生动说明的手法,抓住白兔的特征,写一篇关于“小白兔”的说明文。
八、布置家庭作业。
教学后记。
语文课文风雨的教案设计篇七
课题。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者。
授课人。
审核人。
时间。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能力。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贾平凹先生笔下的风雨场景。
2、体会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及侧面描写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
过程与方法。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贾平凹先生笔下的风雨场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大自然的威力,勇敢面对大自然。
重点。
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及侧面描写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
难点。
学习作者运用侧面衬托来表现风雨的高明手法。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导入新课。
汉乐府《古歌》云:“秋风萧萧愁杀人。出亦愁,入亦愁。座中何人,谁不怀忧?”贾平凹先生于1982年秋写于宝鸡的这篇《风雨》,正是秋风秋雨瑟瑟而来的精彩写照。
二、走近作家作品。
贾平凹,原名贾平娃,1952年出生,陕西丹凤人。1974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小说集《贾平凹获奖中篇小说集》、《贾平凹自选集》,长篇小说《商州》、《白夜》,自传体长篇《我是农民》等。《腊月·正月》获中国作协第三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满月》获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废都》获法国费米娜文学奖;《浮躁》获1987年美国美孚飞马文学奖。贾平凹小说描写新时期西北农村,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的变革,视野开阔,具有丰富的当代中国社会文化心理内蕴,富于地域风土特色,格调清新隽永,简明自然。
三、检查预习。
1)给加点注音。
偌大()刹那()蜷曲()屋檐()疏忽()锥形()。
2)解释词语。
偌大:刹那:疏忽:
四、朗读课文,梳理文章内容。
1、本文是一篇写景散文。请逐段朗读课文,想一想:各段都写了哪些景物?
第1段:树林全貌;
第2段:垂柳、杨叶、芦苇;
第3段:断绳羊、女孩;
第4段:葡萄蔓、苍蝇;
第5段:鸟巢、鸟儿;
第6段:废纸、猫、瓦;
第7段:浮萍、鱼儿;
第8段:老头、孩子。
2、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风的?写出了风怎样的特点?
文章先从树林子开始着手,呈现给我们一幅恣意的狂风图。接下来,从形状、声状方面对被风吹得乱了的垂柳、杨叶、芦苇进行了生动的描写,继续展现狂风大作的画面。写了几组自然物,作者的笔锋陡转,写到了动物,写到了人。文章用了大量的篇幅进行景物描写来具体表现风雨之大之猛烈。
五、精读课文,学习写作技巧。
侧面烘托。
比喻,将树林子比喻为一块面团,并着一个“鼓”字、一个“陷”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树林地狂风中飘摇的情景。
“跑”、“撑”、“撞”、“跌”、“失去”,几个动词形象地写出了“断了绳的羊”的一连串表现,从侧面烘托了风之狂。
夸张。只有“两步远”却“长时间走不上去”,让人如同身临其境,浮想联翩,可见风之大。
比喻。将葡萄蔓比作“一条死蛇”,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葡萄蔓被风吹落的情状。
六、合作探究,体会行文妙处。
1、有人说结尾写到大雨了,你赞同这种看法吗?为什么?
纯洁性情的讴歌和赞美之情,这是本文的主旨所在。
七、布置作业:
学了本文,你一定收获不少。请选择某一熟悉的景物写一篇片段作文,不少于200字,尽量用上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和侧面烘托的表现手法。
语文课文风雨的教案设计篇八
《采薇》以其传神的人物刻画、独特的场面描写及真挚的思乡之情历来为人们所称道。下面是课文采薇教案,我们一起看一下吧。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研读文本,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能力,并能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
2、培养学生由表及里,抓住本质,深入探究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能自行翻译,了解作品主旨,熟读成诵。
2、从诗歌的时代背景,表达手法等方面对文本进行鉴赏。
3、适当延伸拓展,启发思考。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戍边战士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热爱家乡故土的感情。
2、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以此滋养自己的精神世界。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由表及里,抓住本质,深入探究文本,由了解戍边战士的情感体验进一步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并以此滋养自己的精神世界。
难点:结合时代背景,了解作品主旨,理解士卒为国赴难中的家园之思。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1、提出预习要求。
2、查找与课文相关的课外资料。
3、确定主题。
1)充分预习,提出问题,由组长收集问题,并组织解决问题,解决不了的问题,再提交老师。
2)借助文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句,初步感知原诗。
通过学生自己提问的方式,促使学生深入预习,独立思考,通过课前组织解决一般问题,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协作,同时可以把简单的问题提前处理而不占用课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情境导入。
《论语》解读。
八佾篇·第三。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1、学生背诵《八佾篇第三》前面三则内容。
2、认真听老师讲解。
3、积极回忆《论语》中写到《诗经》的相关条目。
《论语》是高一年级必读的经典,分散在各节课堂之前讲解,能培养学生每日读论语的习惯,同时,通过老师的解读,更明白经典的精髓。孔子与《诗经》有着非同小可的关系,所以,这节课前解读《论语》可以作为导入,自然引入课堂。
课文探讨。
温故知新。
(1)《诗经》和“《诗经》六义”。
复习学过的知识,了解本篇课文的背景。
通过复习这些知识,能让学生更牢固地掌握好这些知识点。
重点探究:戍边思乡主题。
列出六个题目作为探究台阶:
(1)该诗的思路结构有什么特点?
(2)诗从“采薇”写起,这跟“曰归曰归”的思乡情有何关系?
(3)前三章所写的“薇”有无变化?从中你能感受到什么?
(4)四、五两章表现了什么内容?与浓浓的乡愁矛盾吗?
(5)这首诗最经典的景物描写在哪里?你是如何理解的`?
(6)你怎么理解这首诗交织着士兵思家恋土与保家卫国的复杂心理?
学生结合问题以及自己预习的情况展开讨论,师生互动,逐步推进讨论的进程。
学生可以畅谈自己的独特理解,并深入感知本文主人公复杂的心理。
重点研读文本,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能力,并能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
通过教师设计小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如何由表及里,抓住本质,深入探究问题。
了解戍边战士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热爱家乡故土的感情。
延伸探究:边关思乡(征战不归,身不由己的天涯羁旅)。
柳中庸《征人怨》。
李益《从军北征》。
范仲淹《渔家傲》。
李白的《关山月》。
高适《塞上听吹笛》。
学生重在朗读体会,学习一些鉴赏技巧,同时,学会知识迁移,运用所学的知识探究类似主题的诗歌。
适当延伸拓展,启发思考。
通过同一主题相关诗歌的拓展,扩大学生的知识积累,同时唤起学生的比较阅读的意识,了解边塞诗歌的特点。同时,通过纵向比较,可以增强学生的历史思辩意识,更深入地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
本文其他可行性探究引导:
文本探究:翻译改写概括每章内容第六章解读艺术特点本诗主题。
拓展性探究:
1、《诗经》战争诗探究。
2、文化背景探究(中国古代农耕文化对战争的影响)。
3、意象的探究(植物或以采摘植物的行为作为思念意象)。
学生重在初步了解探究内容,可以在课后进行小组协作探究。
旨在示范,引导。
示范一篇文章可以从多个角度去解读,可以从深度考虑,亦可从广度考虑。《诗经》作为诗歌的一大源头,可研究的内容很多,此内容的设计,可以是学生研究性学习的简单指导,以引起部分学生深入研究的兴趣。
课堂小结。
教师总结归纳:
边塞征战诗,描写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的军旅生活,或抒发乐观豪迈、相思离愁的情感,风格悲壮浑厚,笔势豪放。
与教师一起回顾,总结。
旨在给学生一个明确的知识点。
布置作业:“半个百姓半个兵,半碗黄沙半碗风,多少将士思乡梦,尽在万古荒原中。”——乌鲁木齐“西北边境第一连”
拓展阅读:采薇赏析。
战争的策划和发动是“肉食者”们的勾当,被迫卷入其中的个人,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犹如随风飘动的落叶,随波逐流的小、舢任命运之手随意摆弄,疲惫忧伤痛苦疾病衰老死亡全都身不由乙只有暗自嗟叹、仰天长啸的份儿。恐怕这是普通士兵们剩下的唯一属于自己的权利和“财产”。
凭了这点权利唱一曲忧伤的歌,总不至于得罪了大人君子们吧!无家无室的忧虑,居无定所的烦闷,频繁作战的辛劳和疲惫,思念故乡的痛苦,对个人命运的感慨,对入侵之敌的仇恨,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触景生情的感伤,命运无常的恐惧,遥遥无期的等待,这一切无时无刻不冲击着敏感多思忧患焦虑的心灵。把它们吟唱出来,是一种自我遣怀,自我抚慰,犹如受伤的小动物,只有自己舔吮伤口,自己忍受痛苦,自己体验悲伤。
倘若受伤后连哀叫的欲望和本能都丧失了,那便彻底麻木了,物质化了。对于受惯了命运摆弄、痛苦煎熬、忧伤折磨的心灵来说,艰难坎坷辛劳疲惫枪林刀箭都不可怕。可怕的是形如搞札,心如死灰,完全丧失了作为一个活的生命个体的灵性和生气。
对忧伤和痛苦的敏感,不仅表明个体对自己生存处境的真切关注,也表明了个体的自我意识和意志。对忧伤和痛苦的表也不仅仅是一种无助的感叹和哀伤,而且也是表达不甘于忍受比伤和痛苦、不甘于向命运屈服的一种特有方式。它所要告诉我们的无我忧伤,我痛苦,我无助,但我不愿,我不服,我也有自己的向往和追求,有自己的价值和尊严。
能够这样去想、去做的个体,实际上并不“小”。从他无能为力、无法掌握自己命运的角度说,他是弱小的;从他不愿屈服于命运的摆布、有自己的追求的角度说,他却是了不起的。正因为这样,吟唱自己的内心忧伤和痛苦,就已经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比即使歌吟者本身像是不经意地这样做,然而其内心深处的动机却昭然若揭。
整个人生就如一场战争。活着就会被迫卷入这场战争之中,就会有忧伤、痛苦、烦恼,恐惧、绝望。向往。追求、无助等等生存体验。表达这些体验的诗,本身就是动人的生存哲学。
语文课文风雨的教案设计篇九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词义。
2、初读课文,了解各段大意,理清段意。
3、讲读课文(13)学习太阳的远、大、热三大特点。
体会列数字、比较等写作手法的好处。
幻灯、字卡、有关文字投影。学生收集太阳系行星、和睦后、恒星的资料。
一、启发谈话,板书课题。
二、交流预习成果:
1、字词方面:
兽(shou)繁殖(zhi)蔬菜(shu)估计(gu)。
杀菌(jun)煤炭(tan)水蒸气(shui)治疗(liao)。
2、
词义:
传说:人们口头流传的关于某个人或事的叙述。
估计:对事物所作的大概推断。
繁殖:繁育,生殖后代。
寸草不生:连一寸小草也不生长,形容荒凉。
三、自渎课文,说说各段的大意。
(一)。
1、太阳远。
2、太阳大。
3、太阳热。
4、太阳与我们的关系密切。
5、太阳与风雪的关系。
6、太阳与风。
7、太阳与杀菌。
8、太阳与地球。
(二)。
文章共分两大部分:
第一段(13):介绍太阳远、大、热的三大特点。
第二段(48):介绍了太阳与人类、地球的密切关系。
四、
读第一自然段。
a)出示幻灯;后羿射日。故事导入,这个故事是真的吗?为什么?文中那些地方(词句)可以看出。
b)生自由读,找出答案汇报。
(1)传说、其实(师出示相关段落,圈出字词。)。
(2)太阳与地球相距:150000000公里。(板书)。
步行,日夜不停地走:3500年。
坐飞机:20几年。
(3)箭哪能射得到呢?(反问句)。
箭根本射不到。
c)师结:为了说明太阳与我们遥远,这一段利用许多数字来说明,让我们清楚地认识到后羿射日只是个传说,这种说明方法叫列数字。指导朗读。出示一段没有数字的文字作比较,体会列数字的好处。
师导:明方法除了列数字,还有作比较、打比方、举例子等方法,文章在介绍太阳的.大、热这两大特点时,是怎么写的,分组讨论学习后交流。
a)太阳的热。用了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板书)。
(找出相应的句子,练习朗读,读中体会。)。
b)太阳的大。用了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的方法。
(找出句子,读中体会。)。
课后运用本课学到的说明方法,介绍一样事物。
板书:
10、太阳。
说明方法:列数字。
打比方。
举例子。
作比较。
远:150000000公里。
大:1300000个地球。
地球。
表面:6000度。
钢铁。
热:
中心:18000000度。
火球。
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词义。2、初读课文,了解各段大意,理清段意。3、讲读课文(13)学习太阳的远、大、热三大特点。教学重、难点:体会列数字、比......
语文课文风雨的教案设计篇十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词义。
2、初读课文,了解各段大意,理清段意。
3、讲读课文(13)学习太阳的远、大、热三大特点。
体会列数字、比较等写作手法的好处。
幻灯、字卡、有关文字投影。学生收集太阳系行星、和睦后、恒星的资料。
启发谈话,板书课题。
二、交流预习成果:
1、字词方面:
兽(shou)繁殖(zhi)蔬菜(shu)估计(gu)。
杀菌(jun)煤炭(tan)水蒸气(shui)治疗(liao)。
2、词义:
传说:人们口头流传的某个人或事的叙述。
估计:对事物所作的大概推断。
繁殖:繁育,生殖后代。
寸草不生:连一寸小草也不生长,形容荒凉。
三、自渎课文,说说各段的大意。
语文课文风雨的教案设计篇十一
1、指导学生观察风雨中的景象,在观察、体验、感受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使学生乐于习作,能抓住景物的特点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发展学生的个性,尽情表达各自内心世界的感受。
教学重点。
抓住景物特点观察和描写,字里行间渗透情感。
教学难点。
抓住景物特点观察和描写,字里行间渗透情感。
教学准备。
预习,搜集例文。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这节课下我们走进风雨的世界,去聆听风雨的声音,去感受风雨的魅力。!
二、述说风雨。
(一)引导学生述说观察到的景象与感受。要求如下:
1、抓住特点。
2、有序表达。
3、大胆想象。
4、语言生动形象。
(二)拓宽思路,让学生说说在生活中见到过哪些风雨现象。
三、拟写初稿。
师:让我们把看到的想到的用文字表达出来吧!
四、确定内容,编写提纲。
1、想一想,你想写什么景象,和你的小伙伴说一说。
2、指名汇报,师生共同评价。
3、学生自拟习作提纲,围绕“抓特点、有顺序”进行指导。
五、动笔习作。
1、想一想写风雨景象的要求。
2、学生自读文章,然后自主修改。
3、同桌互改习作。
六、欣赏习作,师生评议。
出示例文互读互评。
例文:春天的`雨。
听,那淅沥淅沥的响声,听那噼噼啪啪的撞击声.这就是我们所熟悉的春雨所演奏的交响乐.春雨,给予了我们勃勃朝气,它给予了世界以活力.
春雨,滋润着大地,大地吮吸着春雨.
在春雨的淋浴下,小草冲出大地的束缚,探出脑袋,来迎接着又一个花季.
在着牛毛般的细雨中,柳树小姐也禁不住春雨的诱惑,也婆娑而来,为大地增添许多生机;它挥动着舞裙,让人们来评比春姑娘与他的舞姿.
在着晶莹剔透“珍珠”下,花儿更是少不了自己独有的一份魅力,这针细般的春雨落在花朵上,在花朵上滚动着,不禁让人们端目详观.
松衫这些四季长青得树木,也在春雨沐浴下发生了十分大的变化,他们换上了新的绿装,严肃的面对着前面,自己监守着自己的岗位。
春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你看,它把粉色给了桃树,粉色的桃花像一个个女孩的脸,在那微笑。它把白色给了梨树,白色的梨花像一个个很小的白手绢挂在那里。迎春花姑娘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金黄的、淡黄的、橘黄的......漂亮的迎春花姑娘在春雨里频频点头。
第二课时。
一、评改延伸,深化习作感受。
1.回顾习作要求。
2.小组评改。
3.班级交流。
优秀习作在班级宣读。
4.提出修改意见。
5.学生修改。
6.学生互改作文。
二、抄写到作文本上。
第三课时。
一、赏析习作。
1、选几篇好的习作赏析。
2、指名读习作。
3、欣赏好的写法、词句、片段。
二、点评。
三、不满意自己作文的学生可再修改。
语文课文风雨的教案设计篇十二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读写“吩咐、茅亭、榨油、价钱、石榴、爱慕”等词语。
2、分角色朗读,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理解“父亲”所说的话的深刻含义,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4、初步掌握分清文章的主次,加深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学习作者主次分明的表达方式。
教学重点:
理解“父亲”所说的话的深刻含义,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教学难点:
如何把花生的品格与做人的道理联系起来进而悟出做人的道理。
教具:
课件、表格、头饰。
课前准备:
1、让学生了解有关花生的常识和生长特点。
2、查找有关作者的资料。
3、思考预习中的三个问题。
4、学生训练准备表演。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指名三位同学上台介绍自己的名字并说说名字的含义。
3、板书课题,了解花生之所以叫落花生的原因。
二、自由读文,了解内容。
1、轻声读文,了解内容。
2、把各部分内容所在段落找出来后,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抓住重点,自学课文,
1、学生读文,自学课文。
2、指名汇报,了解结果。
四、师生交流,学习重点内容,
1、学习第十段。
(1)小组讨论,完成表格。
(2)看表演,你喜欢谁,为什么?
桃子:我是桃子,你们看我皮肤多好,白里透红,百里挑一,你要是尝一口呀,准会甜到心里头,老人小孩都喜欢我。
石榴:这次选美,你们可要选我当冠军,因为我长得极新鲜,红通通地,人们见了我都喜欢我,都想接近我,而且我有助于人体健康。
苹果:在说比美,应该是我第一,先别说我有营养价值有多高,光是我那一身鲜艳的红衣裳,不管往哪儿一站,都是焦点。
落花生:其实这次选美我要本不想来,因为我只想做一个实实在在的人,只想对别人有好处,可不想跟别人比美。
(3)学生发表意见。
(4)学生齐读第10段。
2、学习第12段。
过渡:让我们看看父亲是怎么说的?
(1)指名读。
3、学习第13段。
过渡:也就是说,人要做一个怎样的人,请你用一句话回答。
(1)指名读。
(2)理解“体面”的意思。
(3)生活中有没有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4)生活中有没有不讲体面而对别人很有好处和人?
(5)生活上有没有既讲体面又对别人很有好处有人?
(6)你喜欢哪一种人,你准备怎么做?
4、理解“落花生”的含义(板书)。
5、小结课文。
五、指导朗读。
1、小组串读。
2、小组分角色读。
3、全班分角色读。
六、拓展练习。
语文课文风雨的教案设计篇十三
教学目的: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人工驯良的马和天然野生的马的特性。
2、学习对比的写法。
3、理解课文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重点难点:
1、重点:
(1)理解人工驯良的马和天然野生的马的特性。
(2)学习对比的写法。
2、难点:理解课文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
1、解决生字词(读一读写一写)。
觑鬣剽悍疆场驯良勇毅窥伺迎合疮痍枉然阔绰观瞻。
妍丽庇荫遒劲犷野畸形颚骨慷慨以赴相得益彰有过之无不及。
2、朗读全文,思考课后研讨与练习。
二、导入。
2、导语。
马是人类忠诚而高贵的朋友。当你看到一匹拉着车的马喘息着默默地走过的时候,你是否会想到在广漠的草原纵情奔腾的成群的野马,它们的生存状态不同,外形、性格也迥然不同,你注意到了吗?下面我们一起研讨布封的《马》,大家一定有所收获。
三、整体感知。
1、速读课文,课文写了两种不同生存状态下的马,找找看课文那些地方各写了那一种马?
明确:第一部分(12)写人类驯养的马。
第二部分(35)写天然野生的马。
2、讨论:人工驯养的马有什么特性?从课文中找出这些词语。
明确:(1)无畏的精神,勇毅,慷慨以赴,兴奋鼓舞,精神抖擞,耀武扬威。
(2)驯良的性格,克制,屈从,舍己从人,迎合,无保留地贡献着自己,舍弃生命。
3、天然野生的马有什么特性?从课文中找出这些词语。
明确:(1)美质:动作的自由,自由自在的生活,既不受拘束,又没有节制,因不受羁勒而感觉自豪,呼吸着清新的空气,强壮、轻捷和遒劲,充沛的精力和高贵的精神。
(2)美德:绝不凶猛,豪迈而犷野,互相眷恋,依依不舍,和平生活,欲望既平凡又简单不互相妒忌。
(3)美貌:身材高大而身体各部分又都配合得最匀称、最优美,它的头部比例整齐,却给它一种轻捷的神情,而这种神情又恰好与颈部的美相得益彰,高贵姿态,它的眼睛闪闪有光,并且目光十分坦率;它的耳朵也长得好,并且不大不小,它的鬣毛正好衬着它的头,装饰着它的颈部,给予它一种强劲而豪迈的模样;它那下垂而茂盛的尾巴覆盖着、并且美观地结束着它的身躯的末端。
四、问题探究。
1、文章在描述马的外在特征时,用了其他七种动物作比较。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通过比较突出的描写马的身体是大自然的杰作,盛赞马的高贵姿态。
明确:(根据课文内容描述,言之成理即可)。
五、体验与反思。
1、马是人类忠诚而高贵的朋友,但是人是不是马的朋友呢?
明确:人对马是养育训练驱使奴役......驯养,马成为人的奴隶。不仅如此,人还用鞍辔羁绊约束它,用衔铁马刺铁钉残忍地禁锢它,使它们浑身的姿态都显得不自然。更悲惨的是有些人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摆阔绰,壮观瞻,给马戴上黄金链条,把马的项鬣编成了细辫,满身盖着丝绸和锦毡,侮辱马性,使马成了人类的玩物。
2、如何理解它的教育以丧失自由而开始,以接受束缚而告终这句话?
明确:首先,教育一词是拟人化用法,指的是人类对马的驯养。其次,以丧失自由而开始指马一出生就受到人的照料,被人喂养,而不是自由自在地自己去觅食;以接受束缚而告终,包含两层含义:(1)指马被套上缰绳,披上鞍辔,戴上衔铁,钉上蹄铁;(2)指马从思想上接受服从的观念,服从成为马的天性。文章用这一句话概括了人类对马所做的一切,表达了作者对马的深刻同情。同时也寄托了作者的政治理想。
六、小结。
这是一篇介绍马的科学小品,也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作者用文学的笔调,描绘了马只两种生存状态下的不同形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在无垠的草原上自由自在地生活着的马匹的由衷赞美,对被人养育经过训练供人驱使的马的深刻同情。
七、作业。
1、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一、二题。
2、反复朗读,体味欧化语言。
3、学习本文写法,课外仔细观察动物的活动,写一篇以动物为主角的散文。
八、教学后记。
语文课文风雨的教案设计篇十四
很快,老板就做完礼拜回来了,他见我睡的正香,就操起一根棍子往我身上猛打,我被刺骨的疼痛疼醒了。我立刻跪在地板上,对老板说:“饶恕我吧!求您了!”老板却打开门,对我大声喊道:“滚出去吧!让你干的活都没有干完,竟然还睡觉!”我看见伙计们在一旁嘲笑我,我抹着眼泪跑了出去。
我等待着,等待着爷爷接我回乡下。我早晨只好在垃圾桶旁捡别人丢弃的食物。若运气不好,就只能吃树叶和树皮。晚上穿我仅有的衬衫流浪在大街上,还经常受到其他乞丐的欺负。我默默地祈祷,爷爷快来接我吧!
就在凡卡沉浸在美丽的梦中时,背上突然挨了重重的一棒。凡卡不情愿地睁开了眼睛,只看见老板站在自己的背后,眼睛瞪的.像一头愤怒的狮子。凡卡感觉到大事不妙赶紧给老板跪下说:“老板,对不起,我刚才锯木头的时候一不小心睡着了,求求您了,原谅我这一次吧!”
凡卡话音刚落,背上又挨了重重的一棒,老板粗哑的声音响起:“小崽子,我交给你的任务竟敢不完成还躺在这里睡大觉,我看你是皮松了吧!”凡卡顿时吓地瑟瑟发抖。
凡卡的脸上已经被皮带抽的满是红印子了。老板稍微停顿了一下说:“哼,小兔崽子,今天就是给你敲个警钟,以后3天不许睡觉,就在这里跪着锯木头,我要是再发现你睡着了,那你就等死吧!”
说完,老板把一盆盐水泼到了凡卡的脸上,凡卡的脸顿时火辣辣的疼。伙计们一边嘲笑着凡卡一边说笑着离开了。第二天,凡卡乖乖地拿着锯子锯木头,尽管太阳火辣辣地照着大地,也没有使凡卡动一下。午时到了,老板娘走进院子来观看凡卡的成果,凡卡已经锯了50多根木头了,这已经超出了一个健壮的年轻人可以干出的成果了。
可是老板娘好像故意跟小凡卡过不去,提起尖尖的嗓子说:“呦,这位小伙计干了一天一夜才锯了这么点木头呀,真是个废物!我看真是不要脸。”说完,老板娘就拿起一根木棒,狠狠地打凡卡的头,凡卡捂着头蜷缩成一团,眼泪从双颊流了下来。
老板娘走后,凡卡望着天边,双手合十地想:“爷爷,你接到我的来信了吗,我在这简直就是一个出气筒,快把我接回去吧,我真的受不住了,爷爷!······”正在凡卡闭着眼睛潜心祈祷时,一个声音响起:“凡卡,你干嘛呢,怎么不干活呢,赶快陪我们玩一会儿,除非让我们玩的尽兴,否则你就等着被老板打吧!”
凡卡睁开眼睛,眼神里流露出了无限的气球和悲哀,望着比自己打几十岁的伙计们,只好怯怯地点了点头。伙计们一看得逞了,立马把凡卡拉起来,你推我桑,玩够了之后,伙计们还把凡卡仅剩的那件破皮袄也拿走了,又对凡卡冷嘲热讽了一阵后走了。
语文课文风雨的教案设计篇十五
一、学习目标:
1、认识“宽、虾、捡、贝、壳、脚”6个字,会写“贝、虾”,画家乡(第一课时)。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3、感受美丽的景色,欣赏优美的语言。
4、学生感受祖国的美,热爱我们的家乡。
二、学习重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2、感受美丽景色,欣赏优美的语言。
三、学习难点:画中感悟,品读文字。
四、学习过程:
(一)揭题导入:
(出示课件:西藏群山、中国长城、内蒙古大草原、上海大都市、杭州西湖……)这里有连绵的群山、雄伟的长城、茫茫的草原、一座座现代化大城市,还有我们杭州西湖、到处是美丽的风光。)。
2、导语过渡:
我们住在祖国的各个角落,昨天老师认识了几位小朋友,他们用自己的手,描绘出他们自己的家乡,想看看吗?那我们一起打开课本,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画家乡(第一课时)》。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由读文,要求读正确。
(自读文,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本课生字词,多读几遍)。
2、再次读文,画出喜欢的词句,读一读(初步感知语言)。
3、指名分段读课文,正音,学生自评、他评。
3、你最喜欢谁的家乡?(孩子们自由回答)。
(三)细细品读,画中感悟。
一、研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1、看图(出示海边图)这是谁的家乡?
2、说图涛涛画的这幅画你看到了什么?(海蓝、海宽、一艘艘船、贝壳等)。
(相机理解:装满了鱼虾感受鱼虾的多、一艘艘、那么----那么-------体会热闹、丰收;大海的美丽蔚蓝以及对大海的喜爱)。
3、自由读课文(我们一起看看书上是怎么介绍涛涛画的家乡?)两人合作读齐读。
4、美吗?如果你来到涛涛美丽的家乡,你会干什么?课件出示贝壳,
5、看图说话:“海滩上的贝壳是那么——,那么——。”指导朗读。用上了“那么------那么------”可以突出你说的事物。你还能用“那么-----那么------”说一句话。
小结:涛涛的家乡已经够美丽了,听你们读完我觉得更美了,你们好厉害啊!
(四)、学习生字,指导写字。
2、课件出示课文中的生字,先带拼音读,再去拼音读,接着以游戏帮助学生巩固。
3、指导写字“贝、虾”投影、评价。
小结:这节课我们到了涛涛的家乡,好玩吗?下节课我们继续去山山平平的家乡。
语文课文风雨的教案设计篇十六
1、朗读课文,梳理文章内容。
2、体会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及侧面描写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品味精美的语言。
3、认识大自然的威力,勇敢面对大自然。
学习重点。
体会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及侧面描写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
学习难点。
感悟作者从不同的角度描绘风雨场景的写法。
学习方法朗读法、批注法、讨论法。
课时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背诵和风雨有关的诗句: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山雨欲来风满楼。
二、交流预习。
1.走近作者。
贾平凹,原名贾平娃,中国当代著名作家。1952年出生,陕西丹凤人。197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全国政协委员,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西安市人大代表,西安市作家协会主席。1974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小说集《贾平凹获奖中篇小说集》、《贾平凹自选集》,长篇小说《商州》、《白夜》,自传体长篇《我是农民》等。《腊月·正月》获中国作协第3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满月》获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废都》获法国费米娜文学奖;《浮躁》获1987年美国美孚飞马文学奖,最近获得由法国文化交流部颁发的“法兰西共和国文学艺术荣誉奖”。
2.朗读课文,读准下列字的字音。
偌大()蜷曲()贾平凹()倏忽()模样()撩起()刹那()锥形()栅栏()。
三.整体感知。
第1段:树林全貌第第2段:垂柳、杨叶、芦苇;。
第3段:断绳羊、女孩第4段:葡萄蔓、苍蝇。
第5段:鸟巢、鸟儿第6段:废纸、猫、瓦。
第7段:浮萍、鱼儿;第8段:老头、孩子。
是按照由上到下,由远及近的顺序来描写的.
2、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风的?写出了风怎样的特点?
文章先从树林子开始着手,呈现给我们一幅恣意的狂风图。接下来,形状、声状方面对被风吹得乱了的垂柳、杨叶、芦苇进行了生动的描写,继续展现狂风大作的画面。写了几组自然物,作者的笔锋陡转,写到了动物,写到了人。文章用了大量的篇幅进行景物描写来具体表现风雨之大之猛烈。
语文课文风雨的教案设计篇十七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风雨场景,梳理文章内容。
2、在阅读中积累重点词语和优美语句,体会修辞手法及侧面烘托的运用。
3、掌握和练习一些写景技巧。
一教学流程:
1、导入首先,展示一系列图片,让学生从图片中得出“风雨”这一信息。几千年来,无数文人墨客将自己的情感寄托风雨中。或喜或悲,或忧或荣,或清或雅。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位名家的文章,看看他给我们描绘了一番怎样的景象。
2、作者简介贾平凹(讲解“凹”字写法)。
3、检查预习,给生字注音。
4、“感”风“悟”雨。
(1)、朗读课文,并找出各段都写了哪些景物?表现了风雨怎样的特点?
第1段:树林全貌(像面团,形态扭曲);第2段:垂柳(乱得像团麻)、杨叶(千万次变得模样)、芦苇(倒状破裂出声);第3段:断绳羊(惊跑跌倒)、女孩(牵羊回不了家);第4段:葡萄蔓(脱落)、苍蝇(集中在电线上);第5段:鸟巢(掉下)鸟(尖叫落地);第6段:废纸(乱飞乱粘贴)猫(全身精湿)瓦片(像树叶飘落)。
第7段:浮萍(凸起被冲上塘岸)鱼(被冲上塘岸);第8段:油灯(点不着)老头(捶腿)小孩(叠纸船)。
明确:作者通过对事物情态的描写来展现风雨之猛烈。
语文课文风雨的教案设计篇十八
例:因(因为)(茵)(绿茵茵)。
平(平时)(坪)(草坪)不(不是)(怀)(怀抱)。
(1)太阳光芒射出初升的。
初升的太阳射出光芒。
(2)鲜艳的花朵草坪上开满了。
草坪上开满了鲜艳的花朵。
(一)尘不染(三)思而行(四)海为家。
(五)体投地(六)神无主(九)霄云外。
有关太阳光和太阳能的小知识。
太阳光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自然光源,它普照大地,使整个世界姹紫嫣红,五彩缤纷。太阳可以说是所有生物的母亲,有了太阳的照耀,地面才富有生气,才会有疾风劲吹、江水奔流、花开果熟,生物才能生生不息。
太阳能是太阳以电磁辐射的形式向宇宙空间发射的能量。太阳能的开发和利用对人类的生活与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地球上处处皆有太阳光,人类可直接对其进行开发和利用,无须运输。其次,开发、利用太阳能不会污染环境,它是最清洁的能源之一。最后,对于人类来说,太阳能是用之不竭的能源。
语文课文风雨的教案设计篇十九
这是一篇讲读课文。文章通过凡卡给爷爷写信这件事,说明沙皇统治下的旧俄罗斯社会中穷苦孩子的悲惨命运,揭露了社会制度的不合理。
本文是按写信前、写信、写信后的顺序写的。全文共21个自然段,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二自然段)讲圣诞节前夜,凡卡趁老板他们去做礼拜的机会,偷偷地准备写信。
第二部分(第三至十五自然段)具体讲凡卡写信的内容,以及写信时的联想,说明凡卡的悲惨命运。
第三部分(第十六至二十一自然段)讲凡卡写信封、寄信和寄信后做的梦。
凡卡课文解读。
(一)凡卡没有人身自由。
凡卡在给爷爷写信前,担心地朝门口和窗户看了几眼,又斜着眼看了一下神像和神像两边摆满了楦头的架子时“叹了一口气”。这里的“叹气”表明凡卡从家里来到这充满凄凉、恐惧的鞋铺,看到眼前这黑糊糊的窗户,昏暗的神像和摆满了楦头的架子,心里不免悲伤起来,自己在这人间地狱里,无一点人身自由,就连写信都不敢明着写,还得趁人们到教堂做礼拜时,才能偷着写,并且还要提心吊胆,所以他“叹了一口气”。
(二)凡卡想念家乡和爷爷。
凡卡在回忆起爷爷守夜的情景和美丽的家乡夜晚后又“叹了口气”。
凡卡的爷爷“是个非常有趣的老头儿,六十五岁,老是笑眯眯的眨着眼睛”。多么可亲可爱啊!然而鞋铺的老板、老板娘是那么凶狠,凡卡非常想念爷爷,急切盼望回到爷爷身边。这是“叹气”的原因之一。
凡卡的家乡“白房顶啦,烟囱里冒出来的一缕缕的烟啦,披着浓霜一身银白的树木啦”,“天空撒满了快活地眨着眼的星星”,这一切,同那昏暗的神像,黑糊糊的窗户,凄凉恐惧的鞋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所以凡卡多么希望早一点离开这可恶的鞋铺,回到自己的家乡。这是凡卡“叹气”的原因之二。
(三)凡卡没有幸福欢乐。
凡卡在信中告诉爷爷:“老爷在圣诞树上挂上糖果的时候,请您摘一颗金胡桃,藏在我的绿匣子里头”之后,又“伤心地叹口气”。
往年在家乡,生活虽然贫苦,但在过圣诞节的时候,还能从圣诞树上摘下一个糖果,还能快活地跟爷爷一起去砍圣诞树。可现在,在这圣诞节的前夜,自己孤零零的一个人远离家乡,远离亲人,在城里受尽折磨,连写封信还唯恐被老板娘看见,再挨一顿毒打。这样的悲惨生活“连狗都不如”,所以凡卡在这里“伤心地叹口气”。
语文课文风雨的教案设计篇二十
6月2日,在我镇高效课堂展示活动中,我执教了《凡卡》一课,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目标。
这是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在寒假里人教论坛上的《同备一课书》中我就备了这一课,但是这是期中考试前的内容,再讲还有什么意义呢?开始报课时我很是纠结,于是在高主任来新军屯讲座时便提出这个问题,高主任的一句话点醒了我:“你该考虑的不是讲什么,而是要考虑想训练学生什么能力。”是呀,我要训练学生什么能力呢?目标都不明确,上出来的课怎会高效呢?静下心来开始思考,正好高主任在群里分享了他在光明实小讲的《武松打虎》一课,同样也是学过的课文。我认认真真地看了一遍后,茅塞顿开。
1我们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我们用来教学的案例,要借助这一篇篇案例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写作能力。所以,我借助《凡卡》这篇课文来引导学生体会“反复”写法的作用,并指导写作中如何运用这种写法。我开始理解“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含义了。
2高主任曾说过:“评价一节课,首先要看到学生通过学习是否有发展。”我觉得我在指导学生朗读“凡卡的反复哀求”这一环节做得还是比较到位的。因为,我发现在我创设凡卡的种种悲惨的情境中,学生读出了凡卡因为现实生活的悲惨而向爷爷发出的苦苦哀求,连最后的全班齐读都读出了味道。
整堂课,师生之间的互动不是很活跃,虽然班主任李老师一再解释平时学生们也不爱举手发言,但是我发现40分钟下来,孩子们的眼神始终是追随着我的,因为他们在听,更因为这些从未接触过的知识让他们有了兴趣,有了思考。
3这节课的设计我觉得思路很清晰,就是紧紧围绕“凡卡反复地哀求”和“凡卡反复地叹气”来体会反复的作用,很符合教研室提出的“一课一得”的教学思路。结尾拓展了五年级《草原》和《再见了,亲人》一课中反复的句子,体会其作用,然后进行小练笔:运用反复的写法与母校告别。由于时间关系,学生只在“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爱的土地。”的.基础上说了一句,便再无人举手了。在教研时,也有的老师提到如果能让学生们写一写,这堂课就更完整了。当然,我也很希望有这样的结果。考虑到当时时间的不允许是一方面,最重要的是如果学生以前不经常做这样的练习的话,在短时间内做这个练笔是有难度的,所以作业留到了课下完成。
当然,老师们对这节课也提出了更好的建议,今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努力,争取让自己的课堂从有效到高效。
语文课文风雨的教案设计篇二十一
1、领会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2、掌握根据事物特点组织材料的方法。
3、采用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说明事物。
1、先总说后分说的逻辑顺序。
2、准确运用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说明松鼠漂亮、驯良、乖巧的特征。
教学安排:1课时。
第一课时。
初备。
统复备。
1、先总说松鼠的特征——具体说明松鼠的主要特征——补充说明有关松鼠的一些知识。
2、划分课文段落层次,明确本文采用的主要说明顺序,结合完成课皇思考和练习一,1、3题。
1、分析第一部分,(1)从中找出说明松鼠主要特征的`词语,即“漂亮”、“驯良”、“乖巧”随文解释这三个词的含义,(2)结合读中提示,这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这一题,明确观察顺序由外到内,为什么采用这种顺序,与下文2—5小节内容排列的联系。
2、分析第二部分第一层,即第2自然段。
(1)松鼠外形的漂亮体现在哪些方面?
(2)哪些词能说明其漂亮?
(4)归纳总结,初步指明用拟人手法进行说明可使读者对松鼠漂亮的外形留下深刻印象。
(5)齐声朗读这一自然段。
快速阅读了3—5节,结合思考练习五,围绕松鼠的“吃”、“住”“行”分组展开了小型讨论,可根据课文中内容加以合理想象,设制一定的情节,以小故事的形式向同学们讲述。
目的:
1、通过讨论了解松鼠内在习性的“驯良”和动作的“乖巧”
2、精彩的故事片断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更熟悉,进一步体会生动说明的妙处。
3、训练了想象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明确课文中材料安排与我们的讨论的不同之处,从而掌握根据事物特征组织材料的方法。
5、第三部分,补充说明的作用。
2、“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爱吃萝卜和青菜,蹦蹦跳跳真可爱”是同学们非常熟悉的一首儿歌,小白兔也是同学们非常喜爱和了解的一种小动物。请同学们仿照《松鼠》一文的写法,采用生动说明的手法,抓住白兔的特征,写一篇关于“小白兔”的说明文。
教学后记。
语文课文风雨的教案设计篇二十二
《凡卡》是俄国作家契诃夫创作的短篇小说,提供了小学课文《凡卡》的课件给大家欣赏!
教学目标:
1.学会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饥饿、礼拜、生锈、揉皱、昏暗、眯缝、耸肩、一缕、稀粥、撇嘴、起伏、匣子、冻僵、逗笑、窜过、逮住、孤儿、打搅、甜蜜、暖炕、耷拉、火柴梗、圣诞树、黑糊糊、笑眯眯、孤零零”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主要内容,了解凡卡悲惨的学徒生活,体会他极度痛苦的心情。
3.揣摩课文的表达方法,体会叙述、信、回忆穿插来写、苦乐对比的表达效果,体会课文结尾“梦”的含义。
教学重点:
理解凡卡写信的内容,了解凡卡的苦难生活,通过凡卡的神态、动作、联想,了解凡卡的内心世界。
教学难点:
作者的叙述、信的内容和凡卡的回忆交叉在一起,同时交替使用了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这种复杂的穿插和变化人称的写法是学习上的难点。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导入并板书课题。
2.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二、出示学习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认识“蘸、戳、撇、醺”4个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立柜、生锈、摩平、皮袄、揪着、稀粥、逮住、地址、邮筒、暖炕、圣诞节。
2.理解课文的.内容,了解凡卡悲惨的生活遭遇,体会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出示自学指导(第一次先学后教)。
1.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及主要表达方式。
2.理清思路,找准写信的段落,分清每段中信的内容与联想;在找准写信的段落的基础上给课文分段。
3.借助课后思考题,逐段细读,尝试读懂课文。
4.自学生字新词。
检查学生预习的情况。
四、小组合作学习。
五、交流释疑。
1.指名朗读课文,师生纠错。
2.小组交流汇报:你们组学会了哪些生字,理解了哪些词语的意思。
六、出示自学指导(第二次先学后教)。
1.解释词义,质疑不理解的词语。(兵教兵)。
2.小组内说说课文大意。(兵教兵)。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七、交流释疑。
1.课文写了凡卡什么事?
2.理清文章的脉络。
以信为线索,课文讲了哪几部分内容?你能试着给课文分段吗?
八、训练检测。
1.出课件认读生字,解释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最令你感动的地方多读几遍。
九、家庭作业。
写生字及素质练习相关习题。
十、板书:
凡卡。
立柜、生锈、摩平、皮袄、揪着、稀粥、
逮住、地址邮筒、暖炕、圣诞节。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74242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