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教师为了指导学生学习而编写的一种教学设计方案,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案的编写可以提高教学效果,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教案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内容。通过编写教案,教师可以系统地组织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教案的编写需要综合考虑各个环节的安排和时间的分配。以下是一些创新性教案的范例,希望能够激发大家的教学灵感和创造力。
分数的乘除法小学教案篇一
1、教学例2。
把1米长的钢管,平均截成6段,每段长多少米?
(1)边作图边讲解。
“1÷6”是把1平均分成6份,求其中1份是多少,根据题意也就是把1米长的钢管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6份,表示这样1份的数是1/6,就是每段钢管的长。所以1÷6=1/6(米)。
(2)如果把1米长的钢管平均分成4段、5段、7段,每段各是多少米?(口答)。
2、教学例3。
把3只月饼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多少?
分数的乘除法小学教案篇二
总结: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设计意图:通过对一组题的探究和对比,使学生发现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这样新旧知识的迁移过渡,可以使学生对分数除法的意义理解起来更加容易。
分数的乘除法小学教案篇三
1.以3盒水果糖的重量为问题为切入点,请你们列出算式并计算,看谁算的又快又好!
(1)每盒水果糖重100g,那么3盒有多重?
100×3=300(g)。
(2)3盒水果糖重300g,那么每盒有多重?
300÷3=100(g)。
(3)300g水果糖,每盒重100g,可以装几盒?
300÷100=3(盒)。
2、师: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三个算式,观察一下这三个算式的已知数和得数,说一说它们都是已知什么,求什么的运算?这就是分数除法的意义。
讨论:分数除法的意义和整数除法的意义一样吗?
总结: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分数的乘除法小学教案篇四
分数乘、除法及比是本册教材的重点内容,为突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网络,本节复习课在教学设计上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重视对分数乘、除法之间的关系及分数乘、除法计算方法的复习。
教学中,结合教材内容,进一步强调分数乘、除法之间的关系,加强计算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在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分数除法是分数乘法的逆运算的同时,计算能力得到提高。
2.重视对相关概念、性质及某些知识间相互关系的复习。
教学中,把比的相关概念、倒数的相关概念、比的性质以及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等作为重要的复习内容,结合教材相关习题进行全面、系统地复习,使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同时将比与分数、除法联系起来。
3.重视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教学中,把用分数乘、除法解决问题和用比解决实际问题作为重要的复习内容之一,结合教材习题,重点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使学生通过对比练习,更好地掌握解决分数乘、除法问题以及比的有关问题的思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分数的乘除法小学教案篇五
学生独立练习后集中反馈,说一说思考过程。
:“7分米是几分之几米”实际上是求7分米是1米(即10分米)的几分之几?同理,23分钟是几分之几小时也就是求23分钟是1小时(即60分钟0的几分之几,用除法计算。
把低级单位的名数聚成高级单位的名数,用进率去除低级单位名数的数值,结果可以用分数表示。
2、练一练:
课本p76第5题填在书上。
分数的乘除法小学教案篇六
《分数与除法》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分数》第五课时的教学内容。
在学生第一学段初步认识分数、体验分数产生、理解分数的意义、读写一些简单分数的基础上,在本册教材的第三单元前四课时,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再次认识分数,大大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本节教学内容重视引导学生在观察比较中发现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探索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方法。教材从分蛋糕的实际情境引入,引导学生列出除法算式,并结合分数的意义得出结果,然后引导学生比较几个算式,探索发现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让学生用分数表示两数相除的商或把分数写成两数相除的形式。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索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方法。它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分数基本性质的基础。
1、重视知识的获取过程,树立新的教学观。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把只关注知识结果转向要重视知识结果,更要关注获取知识的过程,以被动听讲和练习为主的方式,是难以引起学生思考的。这节课,我不想把知识、结果直接告诉给学生,而是为学生探索发现新知创造机会,给他们提供一些感兴趣的、有思考价值的数学材料,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小组讨论等活动来获取知识。
2、重组教材,树立新的教材观。
新课程主张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师要由对教材的挖掘者、执行者走向课程开发的研究者、设计者。本节课,我对教材进行分析后,把原来教材2课时放在一个课时教学,体现了大容量的课堂。
1、在具体情境中通过观察、比较、发现、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并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
2、运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探索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方法,初步理解分数与带分数互化的算理,会正确进行互化。
1、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除法的商。
2、运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正确进行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
为了完成上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主要采用创设情境法、引导探究发现、归纳等教学方法。在探索知识本质规律处适当给予启发、指导、点拔,帮助学生完成探索知识的过程。
一、情境导入,引出新知。
课件播放分饼情境,学生观察说出相应的除法算式和用分数表示每人分得的块数。这个环节承接了上一节课学生熟悉的分饼情境,引出除法与分数这两个教学内容的主角。
二、探究发现,归纳认知。
1、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这时教师及时将学生分饼的思维顺向发展,快速练习。
(1)、把a块饼平均分成8份,每份是多少块?
(2)、把a块饼平均分成b份,每份是多少块?
学生先写出除法算式,再用分数表示结果,教师板书。
12=1/2块。
94=9/4块。
a8=a/8块。
ab=a/b块。
通过这个练习完成从个别到一般的思维过渡,为充分发现分数和除法的关系创造条件。
2、归纳认知,明确关系。
(1)、学生观察思考:分数和除法有怎样的关系?
(2)、汇报发现。
板书:被除数除数=。
(3)、引导思考:在除法中除数不能为0,那在分数中应该有怎样的规定呢?
学生讨论得出:分母不能为0。
板书:(除数不为0)。
3、尝试用字母表示。
4、及时练习。
23=87=165=1012=。
5/6=()()13/15=()()。
12/7=()()100/6=()()。
(二)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
1、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师出示温馨提示,引导学生合作学习。
2、检测合作学习效果。
3、师做针对性点评。
4、及时练习。
课本40页第2题。这个环节引导学生探索出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方法,并采取边学边练的形式,使知识得到及时巩固。
四、全课小结,学生谈收获。
学生总结出本课的知识点,对本节课的学习形成一个完整的认识。
板书是一节课的缩影,我的板书就是抓住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来进行设计的。
分数的乘除法小学教案篇七
理解并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会进行分数除法计算;理解比的意义,知道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并能类推出比的基本性质;能够正确地化简比和求比值。这为以后学习运用比的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打下基础。学习本节课学生能理解并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会进行分数除法计算。
分数的乘除法小学教案篇八
1.2.。
3.4.。
5.6.。
(二)分析下面的数量关系,并列出算式或方程.。
1.校园里有柳树60棵,杨树比柳树多,杨树有多少棵?
2.校园里有柳树60棵,杨树比柳树少,杨树有多少棵?
3.校园里的杨树比柳树多,杨树有25棵,柳树有多少棵?
4.校园里的柳树比杨树少,杨树有25棵,柳树有多少棵?
分数的乘除法小学教案篇九
(二)学生试做.。
1.第一题。
解法(一)。
解法(二)。
2.第二题。
解:设篮球有个.。
解法(一)。
解法(二)。
解法(三)。
3.第三题。
解法(一)。
解法(二)。
4.第四题。
解:设篮球个.。
解法(一)。
解法(二)。
解法(三)。
(三)比较区别。
1.比较1、3题.。
教师提问:这两道题中的第二个已知条件有什么不同?解题思路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
什么不同的地方?
(1)观察讨论.。
(2)全班交流.。
(3)师生归纳.。
这两道题都是把足球看作单位“1”,单位“1”的量是已知的,求篮球有多少个?
2.比较2、4题。
(1)观察讨论.。
(2)全班交流.。
(3)师生归纳.。
分数的乘除法小学教案篇十
1、口述下列分数的意义:
1/44/57/9。
2、口答列式计算。
120÷12=10(人)。
(2)把12米长的钢管平均截成6段,每段长多少米?
12÷6=2(米)。
归纳:这两题都是将一个数平均分成若干份,求每一份是多少的应用题。用除法计算。
如果把(2)题的12米改成1米,如何列式?
1÷6。
它的商不能用整数表示,怎么办?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解决的问题。
出示课题“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分数的乘除法小学教案篇十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商中间有零的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商中间有零的除法;。
2.培养学生笔算除法的计算能力,养成验算的习惯;。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商中间有0的除法计算方法以及被除数十位上的数为什么要落下来。
教学准备:小黑板、投影仪、展示台、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判断下面各题的商各是几位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8048)7125)3052)206。
师:请同学们想想下面各题的商最高位在什么数位上,商是几位数。
2.笔算(选择你喜欢的一道题进行笔算,两题都算也行)。
505÷5804÷4。
指名演算,其余的学生做在作业本上。
完成后,师问:为什么商中间有0?(学生回答)。
师:这两题是我们昨天学的商中间有0的除法,同学们掌握的很好,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商中间有0的除法,它比昨天的还难,但只要大家用心思考、积极动脑,一样能学得很好。(板书出示课题:商中间有0的除法)。
二、探究新知。
师:全班一起把题目读一遍。(学生读题)。
(1)找找这题的条件和问题是什么?(指名回答)。
(2)根据条件和问题你想怎么计算。
师:为什么用除法,有没有别的想法?
生:没有用除法计算最正确。
师:他说的很好,陈老师也这么认为。接下来我们就试着独立笔算这道题。
(3)学生试算,教师巡视,发现不同的笔算过程,并展示在黑板上。
(4)师:这几种算法中,你认为哪种算法最好,为什么?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
(5)评价:班级交流哪种算法最好,对学生的算法进行评价。适时进行表扬鼓励。
2.比较832÷4804÷4。
804除以4被除数十位上的数是0,落下来和个位的4相加还是等于4,落下来没有意义,所以不用落下来;832除以4被除数十位上的数是3,落下来除以4不够商一个十,和个位的4合起来就是32个一,除以4商8个一,所以要落下来。
______。
3.巩固5)525。
现在请同学们笔算这道题。
学生练习后,问:你是怎样想商中间的0的,为什么?
如果不笔算,你能不能马上判断出商中间有没有0呢?看看上面的题目能不能找出其中的规律。想一想,看谁最聪明。(最高位是除数的倍数,十位比除数小商中间一定有0。)。
三、巩固练习。
____________。
1.选做3)6156)624。
____________。
5)5174)826。
学生完成后讲评,问:怎样检查计算是否正确呢?(验算)。
2.当一回小医生(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10117。
5)5154)428。
54。
528。
528。
00。
5.编题游戏。
师说一位数,生说三位数使它们相除商中间有0。学生回答后再笔算进行验证。你们说了这么多数,是不是都符合游戏规则呢,想不想验证一下?笔算看看。
四、知识应用:第33页第1题。
306÷3360÷3680÷4608÷4。
517÷5403÷8262÷6564÷7。
分数的乘除法小学教案篇十二
3.花手绢的.块数相当于白手绢的
4.白手绢块数的 倍相当于花手绢的块数
1.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的几分之几用什么方法?
2.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什么方法?
3.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用什么方法?
1.课件演示:分数除法应用题
2.比较.
(1)我们把这三道题放在一起比较,它们有什么相同点?
相同点:三个数量是相同的;需要找准单位1来分析.
(2)它们有什么区别呢?
不同点:已知和所求不同;解题方法不同.
3.小结:分数应用题主要有以上三类:
(1)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
(2)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3)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
4.解答分数应用题的方法是什么?
抓住分率句;找准单位1;画图来分析;列式不必急.
(一)应用题
1.一个排球36元,一个篮球40元,一个排球的价钱是一个篮球价钱的几分之几?
(1)学生独立分析列式
(2)要求根据这道题的数量关系,改编出一道分数乘法应用题和一道分数除法应用题.
2.学校有故事书36本,是科技书的 ,科技书有多少本?
3.学校有故事书36本,科技书是故事书的 ,科技书有多少本?
(二)补充条件并列式解答.
一条路长15千米,修了全长的 ,_________________?
(三)选择正确答案
1.修一条长240千米的公路,修了 ,修了多少千米?
2.修一条长240千米的公路,已经修了150千米,修了的占全长的几分之几?
240240150240 240150
(四)思考题
有一个两位数,十位上的数是个位上的数的 .十位上的数加上
分数的乘除法小学教案篇十三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数学分数除法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分数与除法》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分数》第五课时的教学内容。
在学生第一学段初步认识分数、体验分数产生、理解分数的意义、读写一些简单分数的基础上,在本册教材的第三单元前四课时,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再次认识分数,大大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本节教学内容重视引导学生在观察比较中发现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探索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方法。教材从分蛋糕的实际情境引入,引导学生列出除法算式,并结合分数的.意义得出结果,然后引导学生比较几个算式,探索发现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让学生用分数表示两数相除的商或把分数写成两数相除的形式。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索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方法。它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分数基本性质的基础。
1、重视知识的获取过程,树立新的教学观。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把只关注知识结果转向要重视知识结果,更要关注获取知识的过程,以被动听讲和练习为主的方式,是难以引起学生思考的。这节课,我不想把知识、结果直接告诉给学生,而是为学生探索发现新知创造机会,给他们提供一些感兴趣的、有思考价值的数学材料,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小组讨论等活动来获取知识。
2、重组教材,树立新的教材观。
新课程主张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师要由对教材的挖掘者、执行者走向课程开发的研究者、设计者。本节课,我对教材进行分析后,把原来教材2课时放在一个课时教学,体现了大容量的课堂。
1、在具体情境中通过观察、比较、发现、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并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
2、运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探索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方法,初步理解分数与带分数互化的算理,会正确进行互化。
教学重点:
1、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除法的商。
2、运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正确进行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
为了完成上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主要采用创设情境法、引导探究发现、归纳等教学方法。在探索知识本质规律处适当给予启发、指导、点拔,帮助学生完成探索知识的过程。
一、情境导入,引出新知。
课件播放分饼情境,学生观察说出相应的除法算式和用分数表示每人分得的块数。这个环节承接了上一节课学生熟悉的分饼情境,引出除法与分数这两个教学内容的主角。
二、探究发现,归纳认知。
1、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这时教师及时将学生分饼的思维顺向发展,快速练习
(1)、把a块饼平均分成8份,每份是多少块?
(2)、把a块饼平均分成b份,每份是多少块?
学生先写出除法算式,再用分数表示结果,教师板书
12=1/2块
94=9/4块
a8=a/8块
ab=a/b块
通过这个练习完成从个别到一般的思维过渡,为充分发现分数和除法的关系创造条件。
2、归纳认知,明确关系。
(1)、学生观察思考:分数和除法有怎样的关系?
(2)、汇报发现。
板书:被除数除数=
(3)、引导思考:在除法中除数不能为0,那在分数中应该有怎样的规定呢?
学生讨论得出:分母不能为0。
板书:(除数不为0)。
3、尝试用字母表示。
4、及时练习。
23= 87= 165= 1012=
5/6= ()() 13/15=()()
12/7= ()() 100/6= ()()
(二)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
怎样把7/3化成带分数呢?怎样把2化成假分数?
1、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师出示温馨提示,引导学生合作学习。
2、检测合作学习效果。
3、师做针对性点评。
4、及时练习。
课本40页第2题。这个环节引导学生探索出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方法,并采取边学边练的形式,使知识得到及时巩固。
四、全课小结,学生谈收获。
学生总结出本课的知识点,对本节课的学习形成一个完整的认识。
板书设计:
板书是一节课的缩影,我的板书就是抓住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来进行设计的。
分数的乘除法小学教案篇十四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激发兴趣.。
二、学习新知。
(一)出示例8的4个小题.。
1.学校有20个足球,篮球比足球多,篮球有多少个?
2.学校有20个足球,足球比篮球多,篮球有多少个?
3.学校有20个足球,篮球比足球少,篮球有多少个?
4.学校有20个足球,足球比篮球少,篮球有多少个?
(二)学生试做.。
1.第一题。
解法(一)。
解法(二)。
2.第二题。
解:设篮球有个.。
解法(一)。
解法(二)。
解法(三)。
3.第三题。
解法(一)。
解法(二)。
4.第四题。
解:设篮球个.。
解法(一)。
解法(二)。
解法(三)。
(三)比较区别。
1.比较1、3题.。
教师提问:这两道题中的第二个已知条件有什么不同?解题思路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
什么不同的地方?
(1)观察讨论.。
(2)全班交流.。
(3)师生归纳.。
这两道题都是把足球看作单位“1”,单位“1”的量是已知的,求篮球有多少个?
2.比较2、4题。
(1)观察讨论.。
(2)全班交流.。
(3)师生归纳.。
三、巩固练习.。
(一)请你根据算式补充不同的条件.。
学校有苹果树30棵,________________,桃树有多少棵,
1.2.。
3.4.。
5.6.。
(二)分析下面的数量关系,并列出算式或方程.。
1.校园里有柳树60棵,杨树比柳树多,杨树有多少棵?
2.校园里有柳树60棵,杨树比柳树少,杨树有多少棵?
3.校园里的杨树比柳树多,杨树有25棵,柳树有多少棵?
4.校园里的柳树比杨树少,杨树有25棵,柳树有多少棵?
四、归纳总结.。
五、板书设计。
分数的乘除法小学教案篇十五
教材第27~28页的内容及练习。
1.借助实际操作和图形语言,理解一个数除以分数的意义和基本算理。
2.掌握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1.掌握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推导过程。
设计意图:设疑激趣。明确目标。
1.分一分,引导感知一个数除以分数的意义。
2.画一画:引导完成27页的画一画,理解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3.引导完成28页的填一填,想一想,你发现了什么?
4.引导归纳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理解一个数除以分数的意义。总结归纳计算法则。
出示p28的试一试。
1.统一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2.指导完成p28练一练的1~4题。
分数的乘除法小学教案篇十六
2.引入并板书课题。
二、扶放结合探究新知。
1.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2.引导学生逐一解答提出的问题。
4.引导观察,找出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三、反馈矫正落实双基。
1.指导完成p29的试一试的1,2题。
2.你能根据方程。
x×1/5=30。
编一道应用题吗?
3.请你想一个问题情景,遍一道分数应用题。
四、小结评价布置预习。
1.引导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布置预习。
整理前面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
跳绳的小朋友有6人,是操场上参加活动总人数的2/9,操场上有多少人参加活动?
参加活动总人数×2/9=跳绳的人数。
解:设操场有x人参加活动。
分数的乘除法小学教案篇十七
让学生在明白“平均分”含义和会平均分的基础上,认识除法,认识除号,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要求学生根据文意,运用所学的关于“除法”的知识写出除法算式,以巩固对除法含义和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称的认识。
过程与方法。
合作探究。
情感与态度。
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参与学习过程,让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掌握知识,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课前准备】。
学生:学具卡片。
教师:例5挂图。
【教学过程】。
1、要求学生自己动手用卡片摆9÷3=3,然后同一小组里交流所得。
2、把12个卡片平均分成3份,每份4个。摆出来,并列了算式。
3、说出6÷3=2这个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4、练习:
同组有在一起讨论后,独立完成练习四的`7.8.9.10题。
第22页的思考题,对于有困难的学生要给予帮助。
分数的乘除法小学教案篇十八
教材第27~28页的内容及练习。
1.借助实际操作和图形语言,理解一个数除以分数的意义和基本算理。
2.掌握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1.掌握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推导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揭题。
设计意图:设疑激趣。明确目标。
二、扶放结合探究新知。
1.分一分,引导感知一个数除以分数的`意义。
2.画一画:引导完成27页的画一画,理解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3.引导完成28页的填一填,想一想,你发现了什么?
4.引导归纳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理解一个数除以分数的意义。总结归纳计算法则。
三、反馈矫正。
出示p28的试一试。
1.统一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2.指导完成p28练一练的1~4题。
四、小结评价布置预习。
1.引导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分数的乘除法小学教案篇十九
1、理解分数除以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通过实践活动和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一系列“自主探究----得出结论”的过程,体验其中的成就感,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分数除以整数计算法则的推导过程。
多媒体课件、长方形纸等。
一、旧知复习,蕴伏铺垫
复习时我安排了两道练习,引发学生记忆的再现,为学生选择原有知识中的有效的信息做好铺垫。
1、展示问题:
(1)什么是倒数?
(2)你能举出几对倒数的例子吗?
(3)如何求一个数的倒数?
2、展示多媒体:笑笑和淘气去买白糖。
问题1:他们每人买了两袋白糖,一共买了多少袋白糖?
问题2:这些白糖一共重2千克,每袋白糖有多重?
问题3:如果笑笑家15天吃完一袋白糖,那么平均每天吃多少千克?
二、创设情境,理解意义
展示多媒体:把一张纸的4/7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1、利用准备好的纸,先把纸平均分成7份,再涂出其中的4份,然后再将这4份平均分成2份,将其中1份涂色,最后看看涂上色的这部分占整张纸的几分之几。
2、汇报
三、大胆猜想
学生通过操作,明白2/7是怎样得到的。那么到底应该怎样计算分数除法呢?让学生大胆猜想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学生根据刚才的推理,很容易得出“分母不变,被除数的分子除以整数得到商的分子”的计算方法。
四、再次探究
1、学生很快发现有些算式是无法用以上结论计算出来的.,如4/7÷3,分子4除以3是除不尽的。
2、让学生动手分一分、涂一涂,然后再让他们进行小组交流。
3、得出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除以一个整数(零除外)等于乘这个整数的倒数。
板书: 分数除法(二)
除以一个整数(零除外)等于乘这个整数的倒数。
分数的乘除法小学教案篇二十
教学目标:。
通过自己动脑筋试做继续学习小数除法,掌握补0的计算方法、个位十分位不够商1,用0占位,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掌握补0的计算方法,并掌握个位十分位不够商1,用0占位的方法,正确熟练的计算小数除法。
教学过程:
2=4=3=23=7=3=。
2、说一说我们昨天学习的内容,计算方法是什么?
情景谈话:下面我们进行闯关活动。
第一关:出示:?6?251、请同学们试做。
2、交流汇报:在计算中你遇到了什么问题?你是怎么解决的?
3、教师讲评:这道算式有什么特点?(商的个位不够商1,商的十分位也不够商1,商的个位写0,点上小数点,商的'十分位上也写0。小数除法与整数除法相同,哪一位不够商1,就要在哪一位上商0占位。)。
你学会了吗?
第二关:出示?465?521、请同学们试做。
2、交流汇报:在计算中你遇到了什么问题,你是怎么解决的?
指名同学利用实物投影演示计算过程。
3、教师讲评总结:除到被除数末尾仍有余数时用0补齐,继续除。第三关:出示:1?
1、请同学们试做。
2、交流汇报:在计算中你遇到了什么问题,你是怎么解决的?指名同学利用实物投影演示计算过程。
3、教师讲评总结:移动小数点时,被除数的小数位数不够,用0补齐。
1、填空:计算小数除法,当个位、十分位不够商1时,要在个位、十分位上商()占位,除到被除数末尾仍有余数时,就在余数后面,在继续除;当被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时,位数不够要用()不足。
2、计算:?39?81.8?206?2。
4五、作业:p22练一练。
六、反思:通过自己动脑筋试做继续学习小数除法,通过闯关活动,在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掌握补0的计算方法、个位十分位不够商1,用0占位,效果不错。
分数的乘除法小学教案篇二十一
1、理解分数除以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通过实践活动和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一系列“自主探究----得出结论”的过程,体验其中的成就感,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分数除以整数计算法则的推导过程。
多媒体课件、长方形纸等。
一、旧知复习,蕴伏铺垫。
复习时我安排了两道练习,引发学生记忆的再现,为学生选择原有知识中的有效的信息做好铺垫。
1、展示问题:
(1)什么是倒数?
(2)你能举出几对倒数的例子吗?
(3)如何求一个数的倒数?
2、展示多媒体:笑笑和淘气去买白糖。
问题1:他们每人买了两袋白糖,一共买了多少袋白糖?
问题2:这些白糖一共重2千克,每袋白糖有多重?
问题3:如果笑笑家15天吃完一袋白糖,那么平均每天吃多少千克?
二、创设情境,理解意义。
展示多媒体:把一张纸的4/7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1、利用准备好的纸,先把纸平均分成7份,再涂出其中的4份,然后再将这4份平均分成2份,将其中1份涂色,最后看看涂上色的这部分占整张纸的几分之几。
2、汇报。
三、大胆猜想。
学生通过操作,明白2/7是怎样得到的。那么到底应该怎样计算分数除法呢?让学生大胆猜想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学生根据刚才的推理,很容易得出“分母不变,被除数的分子除以整数得到商的分子”的计算方法。
四、再次探究。
1、学生很快发现有些算式是无法用以上结论计算出来的,如4/7÷3,分子4除以3是除不尽的。
2、让学生动手分一分、涂一涂,然后再让他们进行小组交流。
3、得出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除以一个整数(零除外)等于乘这个整数的倒数。
除以一个整数(零除外)等于乘这个整数的倒数。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74272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