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球化是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我们需要适应并抓住机遇。写作是一个需要积累和坚持的过程,我们需要多练习才能写出较为完美的作品。以下是一些专家总结的经验分享,希望能对大家的总结写作有所帮助。
一年级认识小括号教学设计篇一
1、使学生了解小括号的意义,认识它的作用,掌握带小括号的加减运算顺序,会计算带小括号的加减两步式题。
2、通过观察、比较,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
3、通过教学,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审题习惯。
每人发给2张有10个星星的纸条。
回顾旧知。
师:请你口算9+3+6。生:18。
师:你是怎么算的。
生:先算9+3=12,再算12+6=18。
师:(板书“先……再……”)像这样先算……,再算……,在数学上叫做运算顺序。
师出示:9—3—6,9—3+6。生口算。
师:请你观察这几道题,你发现了什么?
生:都是先算前面再算后面的。
师:是的,这叫做“从左往右”的运算顺序。板书(从左往右)。
二、操作体验。
1、出示主题图,在图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你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2、第一种方法。
师:这道题该怎么解答呢?请你拿出一张纸条,数一数,有几颗星星?生:10。
师:请你第一次撕下2个星星。第二次撕下3个星星。(生操作)。
师:还剩几个?怎么列出算式?生:10—2—3。
师:怎么算呢?生:先算10—2=8,再算8—3=5。
师:对,这道题就是从左往右运算的。
3、第二种方法。
师:很好,这是一种方法,我们再来看看另外一种求还剩几个星星的方法。
师:先来回忆一下刚才撕的过程,用手把撕下的纸条还原,第一次撕下2个,第二次撕下3个,把两次撕的拿在同一只手上。(生操作)。
师(指着拿撕下来的两段纸):这是什么?师:两次一共撕了多少格?生:2+3=5。
师:那还剩下多少?怎么写算式?生:10—2+3=5。生:不是的,先算10—2=8,再算8+3=11,不是5,该先算“2+3”。
师:那你能不能创造一种记号,来改变运算顺序。请你在草稿纸上试一试。
(生尝试)交流生:我分两个算式来写:2+3=5,然后算10—5=5。
师:你很会动脑筋,这叫分步计算,但是我们是要求在10—2+3=5这个算式上创造一种新的符号,谁来试试?生:10师:你用了……这个符号,用上它,就表示先算2+3的和。你的想法很好,还有更简单的记号吗。
(师在算式里增加了小括号)10—(2+3)=5。师:这叫“小括号”。生齐说:小括号。
师:加上小括号后,小括号里面的算式就要先算,你能读一读这个算式吗?生:10减小括号2小括号等于5。
师:现在的运算顺序发生改变了吗?生:改变了,要先算小括号里的。师:请你在刚才的算式中也加上小括号。(生给算式加小括号)。
三、运用方法解决问题。
师:请你拿出第二张纸条,第一次撕下3格,第二次撕下4格,还剩下几格?生操作后写出算式。
师:请同桌分享一下。生1:10—3—4=3。生2:10—(3+4)=3。
师:请读一读第二个算式。生齐读:10减去3的和等于3。
四、反馈巩固。
师:简单的纸条帮助我们认识了新的朋友,小括号,它能改变我们的运算顺序。老师考考你掌握了没有。
1、师出示:18—(5+3)、18—(5—3)生在草稿纸上自己计算,然后同桌互相说一说计算顺序。师:谁来说一说第一题的计算过程。
师:你在计算的时候发现了什么?生:第一题是从左往右计算的,第二题是先算小括号里的。生:我还发现了这两题的得数是一样的,里面的符号都是加号。
师:看来,运算符号一样,数字一样,加上小括号和不加小括号的得数都是一样的。真的是这样的吗?来看看这几题:
3、师出示:14—9—314—(9—3)14—(9+3)。生计算后交流。
师:得数都一样吗?生:有两题是一样的。
师:你发现了什么?生:我发现了一二两题虽然数字和运算符号都一样,但加上小括号后得数却不一样。
师:你真是个小数学家。14连续减去9和3,也就是14减去了9以这两题的得数是一样的,因为它们表示的意义是一样的。
五、课堂小结。
师:小括号可以改变算式的运算顺序,在以后数学的学习过程中,我们还将学习更多的小括号的知识。
一年级认识小括号教学设计篇二
本节是学生认识立体图形的第一课,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将物品按属性分类,包括按用途、材料、颜色等进行分类,本节课在对学过的内容进行回顾的基础上,主要是研究按物体的形状进行分类,从而认识简单立体图形的基本特征。
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过立体图形,学生已能初步感知立体图形。但是要经历从实物中在抽象为一般模型,最后准确给出图形名称,并切实体会各种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进行合理的拼组的过程,学生可能会存在接受困难的问题。
1、知识与技能。
(1)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有一定的认识,并能准确进行分类;
(2)知道这些立体图形的名称及其特征。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生活物品,抽象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形状;
(2)通过摸一摸、猜一猜、玩一玩、搭一搭等学习活动,积累观察、思考、交流的学习活动经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形成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归纳能力;
(3)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提高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1、教学重点。
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实物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初步建立对立体图形的表象。
2、教学难点。
如何在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空间观念,并认识基本几何体。
教学中使用直观教学、快乐教学、合作交流、联想迁移等方法。教材中呈现了学生较熟悉的实物:盒子、球、茶罐……通过学习,认识这些物体的形状,会根据实物或模型形状进行分类。
教具准备: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等实物模型。
学具准备:
学具盒里的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
(一)激趣导入(课件展示一机器人带来一个八宝箱)。
学生:想。
课件演示八宝箱慢慢打开,从里面蹦出一个一个物品,有篮球、水杯、牙膏盒、茶叶罐、魔方……(学生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屏幕,每出来一个物品就说出相应的名字)。
(通过机器人带来八宝箱并慢慢打开,借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探索新知。
1、说一说。
通过机器人带来的一组生活中常用的物品,先让学生说说这是什么物品,然后通过淘气和笑笑的对话,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分类,突出按照“不同形状进行分类”的要求。
淘气:图中有……。
笑笑:我把方方正正的物品放在一起。
2、认识长方体。
我们已经把机器人带来的物品按不同的形状分类了,下面我们来进一步认识这些物品。
(1)出示长方体图片,提出问题:它是什么样子的?
(2)学生活动。
让学生从学具盒里拿出一件形状一样的物体,看一看,数一数有几个面,摸一摸每个面看是否一样大。
(3)学生反馈:有6个面;6个面都是长方形;4个面是长方形,2个面是正方形……(教师板书:长方体)。
(4)教师小结长方体特征(课件展示)长方体:长长宽宽的,有6个平平的面,面的大小不一样,无法自由滚动。
3、认识正方体。
(2)学生分小组讨论,教师巡查并用心倾听,及时引导学生思考并积极发言。
(3)学生反馈:有6个面;6个面都是正方形;无法滚动。(教师板书:正方体)。
(4)教师小结正方体特征(课件展示)正方体:方方正正的,有6个平平的面,6个面一样大,无法自由滚动。
(5)你怎么区分长方体和正方体?在你的生活中哪些物品是长方体,哪些物品是正方体?(通过这两个问题,加深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理解区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键是:正方体的6个面都是一样大的。)。
4、认识圆柱和球。
(1)出示圆柱、球的图片,提出问题:它们有什么特点?
(2)学生讨论并反馈:圆柱有两个面,是圆形的,有时能滚动;球没有面,能随便滚动。(前面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此时学生的讨论更加的激烈了)(教师板书:圆柱球)。
(3)教师小结圆柱和球的特征。
圆柱:直直的,上下一样粗,两头圆圆、平平的,竖着不会滚动,横着放下来能够滚动。
球:圆圆的,不管怎么放都会滚来滚去,没有平平的面。
5、知识回放。
(1)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我们一起把它们的名字读一遍。
(2)课件展示四种立体图形的特征,让学生拿起手中的学具,一边摸,一边读对应图形的特征。
(三)玩一玩。
1、猜一猜,说一说。
教师的袋子里装着一些立体图形,通过让一个学生摸一摸,描述对摸到物体的具体感受,让另一个学生猜一猜是什么几何体。
2、滚一滚,玩一玩。
让学生拿起各种几何体,尝试滚一滚,让学生体会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特点。
(这两个活动的目的是进一步加强对立体图形的直观认识,并通过对话与交流引导学生发现这几个几何体之间的不同特点。)。
(四)知识应用。
1、找朋友。
课件展示一些物品和几何体,让学生把对应的物品与几何体连线。(通过此题,建立学生对物品和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的认识,巩固学生对各种立体图形的认识。)。
2、我会填。
课件展示一些几何体,让学生数数各种几何体各有几个。(通过此题,巩固学生对立体图形特征的掌握情况,加深学生对各种立体图形的认识。)。
3、我是小小艺术家。
让学生利用自己手上的学具,搭自己喜欢的东西,在交流时先说一说搭成的是什么,再说一说是由几个什么立体图形搭成的。(通过此题,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各种几何体的特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想象力。)。
4、生活中的朋友。
让学生找找生活的物品,说一说哪些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再进行交流。(通过此题,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五)课堂总结。
在本节课,你学得开心吗?你有什么新的收获?(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和它们的特征。)。
课件展示本节课所学内容。
长方体:长长宽宽的,有6个平平的面,面的大小不一样,无法自由滚动。
正方体:方方正正的,有6个平平的面,6个面一样大,无法自由滚动。
圆柱:直直的,上下一样粗,两头圆圆、平平的,竖着不会滚动,横着放下来能够滚动。
球:圆圆的,不管怎么放都会滚来滚去,没有平平的面。
(六)作业布置。
1、找找生活中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物品,与家长或小伙伴说说。
2、利用学具搭自己喜欢的东西,有条件的可以拍成照片,与同学分享。
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初步认识,这是学生第一次正式接触几何体。
为了让学生直观地认识这些几何体的特征,积累观察几何体的学习活动经验,我特意设计了让学生通过对一些常用物体的分类,直观认识图形的特点,逐步抽象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基本特征。
设计“知识运用”环节,是为了加深学生对立体图形的认识,深入理解立体图形的特征。
在活动形式上,我设计了“摸一摸、猜一猜、玩一玩、搭一搭”等操作活动,同时鼓励学生使用生活语言描述他们对这些立体图形的认识,逐步帮助学生发现这四种几何体的基本特征。与此同时,强调学生使用自己的语言交流,这些都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活动经验,也是以后逐步抽象出立体图形特征的认知基础。
一年级认识小括号教学设计篇三
1、认识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
2、知道元、角、分之间的十进制关系,懂得1元=10角、1角=10分,学会兑换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功用。
3、培养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推理能力及合作精神。
4、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和节约用钱教育。
认识各种面额的人民币,认识各种面额的人民币。
课件一套,常用的面额的人民币(不同版本的)。
一、情境导入。
师:今天我为你们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看看它是谁?(课件演示:点击出现蓝猫图像)你们认识它们吗?今天是蓝猫文具店开业的日子,它邀请我们全班去参观文具店,你们想去吗?一起来吧!
二、探究新知。
1、参观文具店回答问题(课件演示)。
(1)师:谁能说说文具店有什么文具?价钱是多少?(学生回答)。
(2)师:你们喜欢这些文具吗?可是用什么买呢?(学生回答)。
(1)师:中国的钱币叫人民币,你们认识人民币吗?
师:将桌面上的人民币拿出,先自己认一认,再在小组内交流,看谁认得多。(学生活动)。
汇报认识情况(学生回答,师板贴人民币:硬、纸币)。
问:观察这人民币,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回答)。
师:纸做的钱币是纸币,金属做的人民币叫硬币。
师:(指纸币)你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的纸币,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学生活动后,汇报识别方法)。
师:像100元、50元、20元、10元、5元、2元、1元在读时有一个相同处是什么?所以它们的单位是元,那你能说说看5角、2角、1角、5分、2分、1分的单位是什么?(学生口答)。
师: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纸币我们会认了,那么硬币你会辨认吗?
师:国徽代表我们伟大的祖国,而且是中国制造的,所以我们要爱护人民币,不能在上面乱写乱画。
小游戏:
(1)我指人民币,你举起与我相同的人民币;。
(2)我说面值,你举起相应的面值;。
(3)我说颜色,你来回答。
3、元、角、分的关系。
师:蓝猫想让大家看一个小片段,看完后说说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学生观看课件:元、角、分之间的兑换关系)。
师:看完了这个片段,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回答,老师板书:1元=10角1角=10分)。
问:你知道1元=分吗?(可以小组讨论后再回答)。
4、想一想。
1元可以换几个5角,几个2角?
一年级认识小括号教学设计篇四
知识与技能: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学会看钟表,会认整时和半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小组合作交流的能力.结合学生日常作息时间,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态度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过程与方法:通过让学生猜想、观察、操作、交流、合作活动。学习生活中的数学使所有的学生都掌握“认识钟表”这方面的知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感到数学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从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重点:认识钟面,会认读整时、半时。
难点:探索整时、半时的指针规律。
一、创设情境。
钟表王国里的兄弟姐妹可多了,你们想去钟表大世界看看吗?钟表大世界里有各式各样的钟表,小朋友们,你们喜欢这些钟表吗?那现在我们就和他们交个朋友吧。这节课我们就共同来“认识钟表”。(出示课题)。
二、探究新知。
请小朋友们闭上眼睛,老师要开始变魔术了,睁开眼睛,老师把钟表里的钟面拿出来了,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一下,钟面里有哪些秘密呢?(学生讨论)。
师小结:小朋友们观察得真仔细,一下就发现了这么多的秘密:钟面上有刻度,还有数字,有12个数字,这些数字是按一定顺序排列的,下面,我们一起跟着大屏幕一起数一数这12个数字吧。(课件演示)。
钟面上还有2根指针,你们知道这两根指针都叫什么名字呢?你会区分它们吗?(强化时针和分针)。
时针:短而粗。
分针:细而长。
2、认识时间。
刚才小朋友们认识了钟面,那钟面上所表示的时间你认识吗?老师这里有6个钟面,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这6个钟面,观察这6个钟面时针和分针的位置,你能给这6个钟面分一分类吗?你能给它们分成2类吗?现在同桌讨论,你会怎么分呢?(同桌思考讨论)。
请学生上台分类。并说说为什么这样分?
一类:分针都指着12另一类:分针都指着6。
接下去,我们就一起来认认钟面上的时间。
第一类:
第1个钟面: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7就是7时。
第2个钟面: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8就是8时。
第3个钟面: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4就是4时。
第4个钟面:分针和时针都指着12,就是12时。
你怎么看整时呢?
总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第二类:
第1个钟面:分针指着6,时针指着8就是8时半。
第2个钟面:分针指着6,时针指着9就是9时半。
那怎么看半时呢?
总结:分针指着6,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半。
小朋友们,现在你能认时间了吗?现在老师就要来考考你们了,请同学们睁大你们的火眼金睛看老师。
我让又细又长的分针指着12,短而粗的时针时针指着3,问:这是几时?
我让又细又长的分针指着12,短而粗的时针时针指着10,问:这是几时?
我让又细又长的分针指着6,短而粗的时针时针指着1,问:这是几时?
我让又细又长的分针指着6,短而粗的时针时针指着4,问:这是几时?
3、小明的一天。
(学生看图说一说)。
那你们一天都会干些什么呢?说一说。
课件显示:11:00这是几时?
这是时间的另外一种表示法——时刻表示法,你能说说时刻表示法是怎么表示时间的吗?
那7时怎么表示呢?
那这个时间呢?7:30这是几时?
那9时半你会表示吗?
三、巩固练习。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认识了很多的时间,你们觉得累了吗?那下面我们来玩一个游戏吧。
现在请小朋友们从抽屉里拿出小钟表,仔细看看哪根是时针,哪根是分针?
现在我们开始做游戏了,请一个小朋友上讲台找朋友。请小朋友在钟表上拨一拨:10时。
然后问:我的朋友在哪里?
学生拨好时间答:你的朋友在这里!
继续找朋友:3时5时10时半1:006:30。
四、课堂小结。
亲爱的小朋友们:时针不停地转动,时间也就悄悄地溜走了,而且再也回不来了。因此,我们要学习小明,从小就要做一个会安排时间并且爱惜时间的好孩子。
五、布置作业。
回家与爸爸妈妈一起设计一份合理的作息时间表,下节课用口头表达出来。
六、教学反思。
《认识钟表》这堂课对与刚进入学校不久的我来说,算是第一节公开课,上完了这堂课后,在反思教学过程中,我有以下几点认识:
在一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里,已经有了一些钟表的知识储备:上学的时间、放学的时间、吃饭的时间……不少学生已经能够认识简单的时间。这节课给学生创造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机会,在“认识钟面”环节中,主要通过同桌合作的形式,在“练习巩固”环节采用学生拨一拨、说一说。学生在合作中分享着互助与竞争,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但是,总的来说,对于这节公开课我自己觉得是失败的,本节课存在很多不足。
首先,这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认识整时和半时,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分针指着6,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半。而我的这节课并没有把这个重点深入到学生的心中,这一点应该在分类环节落实好,这一点在板书设计上也没有体现到位。
其次,学生练习拨时间时,练习应该分层次出现,先把简单的放前面,先出现整时,再出现较难的半时,先引导学生如何拨,再动手拨,比如说是应该先拨分针,再拨时针,按顺时针拨等等,而不是随意拨一拨。学生拨后应该抓住错误,因为学生的错误基本上比较典型,抓住典型错误,展示分析错误然后集体改正,而我的课缺少了这一环节,这是我平时的课上也必须注意的环节。
再次,按照自己的思路上课,对于学生的突发状况难以掌控,对于学生的关注度不够,有时候自己都被学生绕进去,经验不足,这些都是需要慢慢去磨练的。对于学生的错误结果没有抓住分析。
再就是对于课堂小结部分处理得过于粗糙,只让学生说了说,没有做出总结,小结部分可以让学生详细说一说这节课的内容,加深印象。
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注重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千万不能“拔苗助长”。同时,教师在课堂上还要有足够的应变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这样才会使学生学会数学、热爱数学。
一年级认识小括号教学设计篇五
知识与技能:。
(1)学会10的读写和组成及1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对10的数概念获得全面认识和掌握。
(2)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及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引导学生经历认识10的过程,初步建立10的数感。
引导学生感受数10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使学生学会10的`读写和组成及1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难点:使学生掌握10的写法。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故事引入。
(2)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办法。
(学生可能会说:让1和0做朋友比9大;让2和0做朋友比9大……)。
(3)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就来认识10(板书课题:10)。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教学数数和认数。
1、生活中哪有10呢?我们一起去广场看一看。(出示主题图。)。
2、老师和同学们在做什么呢?生:喂鸽子。
3、你能找出图中藏着的10吗?
生1:有10个人,其中9个小朋友,1位老师。
生2:10只鸽子。
4、谁愿意到前面来当小老师领着大家一起来数一数。(指名2个人)。
5、同学们真了不起,通过按顺序数,这么快就找到了这节课要认识的新朋友10。
6、学生动手摆学具:如果按照图上的鸽子只数摆小圆片,一只小鸽子摆一个,你们能不能用小圆片来表示小鸽子只数呢?(学生摆)。
7、同桌互相检查一下摆的对不对,如果摆的很正确,边数边把圆片收起来,并坐好。
8、同学们动作真快,老师非常喜欢数字10,我可以用拍手的方式来表示它,来同学们跟老师一起数一数。(师生共同边拍边数)。
9、你们喜欢10吗?想一想你能用什么方式来表示数字10,看谁的想法最有创意,想好了吗?谁愿意来展示一下,指名5个人(拍手10下,跺脚10下,拍肩膀10下)。
生:(再贴一颗五角星)。
12、那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一起来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数一数。
师小结:看来9增加1个就是10,我们再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数一数。
13、同学们看看手中题卡有几颗星星一起来数一数(10颗),题卡中有几个问题,看看谁是小博士能独立完成智慧卡。
生:这是3(这颗星星送给你)。
(2)比大小。
2、你发现了什么?生:在直尺上,排在后面数字比排在前面数字大。
(3)数的组成。
1、看这是什么?(苹果树)有几个果子(10个)谁能把这10个果子分成两堆,可以怎样分?(指名3个人)。
2、这么多同学都想说,那有没有什么好办法,把所有分的情况都说出来?试着在题卡上写一写,写完后,读给你的同桌听。
3、好,我们拍手齐说一遍数的组成。
4、下面我们玩对口令游戏:
师:我说2生:我说82和8组成10(拍手3组~4组)。
5、关于10的组成老师编了一个小儿歌,试着来读一读。(儿歌在题卡上)。
(4)10的写法。
我们认识了10,而且在生活中找到了10,看谁能把10写的最漂亮。
1、观察10跟以前学的数字有什么不同?(它是由2个数字1和0组成的。)。
2、教师边讲解边书写:
写10要占两个“日”字格,左边格子里写“1”,右边格子里写“0”先写“1”,再写“0”,两个数字不能离得太远。
3、学生练习写:请同学们在p65描写10。
4、老师这有一张智慧卡,要请同学们利用今天的知识填好它。填好后,作为礼物送给家长。
一年级认识小括号教学设计篇六
"认识图形"一课是小学低年级数学中具体概念的教学内容。主要目的在于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起形状概念。儿童生活的世界和所接触的事物大都与图形和空间有关,本课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密切。为此,我根据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设计学生能亲自参与又有兴趣的活动。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观察、操作、合作交流的机会,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及合作意识。同时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合理设计活动程序,可以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本课教学内容包括两个部分: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和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认识巩固。由于在现实中学生直接接触的大多是立体图形,所以把立体图形的认识放在平面图形之前,这是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的。这是一堂复习课,可以按三个层次进行:回忆旧知―――练习巩固―――联系生活。在生活中,到处都可以见到这些图形,让学生说出身边哪些物体的形状分别是这四种立体图形,哪些图形在哪里看到过……体现了数学的应用性。让学生利用已掌握的知识,积极主动地探索生活中的图形。同时,本单元的活动设计具有开放性,可以满足不同特点学生的需要。
这是一堂物体和图形整合的复习课,学生基本能说出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和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并能区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进一步的练习,使学生从生活中能很快找到相应的图形。
1、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与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能够很快地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通过分、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和特征。
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和能力。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5、在愉悦的氛围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建立空间观念。
认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建立空间观念。
直观教学、快乐教学、合作交流、联想迁移。
教师的教学准备:各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卡片(装入礼物袋)、多媒体课件。
教学用具的设计和准备:多媒体课件。
(一)回忆旧知。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礼物,想知道是什么吗?快把眼睛闭上吧。(伴着音乐,老师发礼物)。
师:小朋友们摸摸看,礼物是什么形状的呀?
(学生兴高采烈地摸着各自的礼物,并说出四个物体形状)师板书:"立体图形"。
师:摸得真准。老师想考考大家,摸着这些物体,你能想到哪几个图形。
(生回忆旧知,说出四个图形)师板书"平面图形"。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现在这些礼物都归大家了,不过,老师有个要求,把袋里的礼物分一分。可以怎么分?(师看情况,可做引导,指点板书)。
生:物体和图形。
师:那赶紧动手吧!
(伴着音乐,生动手分礼物)。
(二)练习巩固。
师:大家个个都是小能手。礼物分好了,把它们放进抽屉吧!现在老师给大家请来了一些朋友,看!他们来了(课件出示各种图形一一出现)。
师:它是?……。
生:正方体……。
(师点击,生说名称)。
师:真棒,接着我们给他们安排房子吧!(课件出示8所房子)。
(生在作业纸上独立完成,反馈)。
师:老师找来了一些有趣的组合图片,看看他们由什么组成?(课件出示图案—卡车和蜻蜓)。
师:小朋友们看仔细,数清楚,完成作业纸反面的作业。
(生在作业纸上独立完成,反馈)。
师:大家做得既对又快。现在请小朋友们拿出刚才的礼物袋,用里面的物体,我们也来搭一件最喜欢的东西,当一个小小的设计师。(允许学生下位欣赏)。
(师拿几组好的作品,加以表扬)。
师:在我们生活当中,这8个图形随处可见,它们的用途可广了,不仅给我们带来了方便,还能美化我们的生活呢!
一年级认识小括号教学设计篇七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91~92页。
1、认识钟面上有时针、分针、12个数字、12个大格。
2、使学生学会看钟表上的整时,会正确读、写整时。
3、帮助学生初步建立时间概念,培养学生遵守时间、爱惜时间的好习惯。
:会认整时,会正确读、写整时。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学具钟、实物钟、头饰、卡片等。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猜声音。
师:小朋友,竖起你的小耳朵,听一听,这是什么声音呢?
2、出示主题图。
师:听到闹钟响起后,乐乐在干什么呀?请你们打开书本91页看看。
(思想教育:我们要向乐乐学习,听到闹钟响,就马上起床)。
师:请你们认真观察,你还发现了什么?
3、出示课题。
师:这些钟表的身上隐藏了许多小秘密,等待着我们去发现。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钟表。(板书:认识钟表)。
二、探究新知。
1、联系生活。
师:在日常生活中,你见过哪些样子的钟?
师:老师收集了各种各样有趣的钟,你们想欣赏吗?
2、同位说钟面。
师:欣赏完那么多有趣的钟表后,请你们拿起桌面上的钟,跟同位说一说钟面上有什么?
3、学生介绍钟面。
师:谁愿意大声地把你的钟面介绍给大家呢?
生:汇报(板书:12个数字12个大格)。
师:时针长得怎么样?分针长得怎么样?
生:汇报(板书:时针分针)。
4、动画钟自我介绍。
师:看到大家介绍得那么开心,动画钟也要把自己介绍给大家,请听。
5、归纳小结。
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还有时针和分针。
(二)、认识整时。
1、出示主题图。
2、讨论。
师:同位说一说,你是怎样看出是7时的?
生1:我是这样看的,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7,就是7时。
生2:我是这样看的,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7,就是7时。
生3:我是这样看的,钟面上有分针和时针,而且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7,就是7时。
3、练习。
师:你们都说得很好,老师现在想考考你们,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
生:愿意。
出示钟表图:8时、6时、3时。
4、小结方法。
师:看看这些钟的分针,你发现了什么?
生1:分针全部指着12。
生2:分针全部指着12。
师:像这样,分针指着12的这些时间,就是整时。
刚才你们用了什么巧办法一下子就认出这些钟面上的`时间呢?
生1: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8,就是8时。
生2: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6,就是6时。
归纳小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板书)。
(三)认识时间的两种表示方法。
1、创设情境。
2、学写时间。
师:文字的表示方法怎样写呢?
生:先写7,再写时。(板书:7时)。
师:电子表的表示方法又怎样写呢?
生:先写7,再写两点,最后写两个0。(板书:7:00)。
师:(指着电子表的表示方法问)你在哪里见过这种记时方法?
3、练习。
(1)写8时、3时、6时(书本91页最后三个钟)。
师:你们真了不起呀,谁会写这些时间呢?(三名学生到白板板书)。
师:请你们拿出这张纸,在纸上完成,看谁写得又快又好。(同时进行)。
(2)连线(书本94页第1题)。
三、质疑问难。
四、课间休息:唱《两只老虎》。
五、巩固练习。
1、游戏:找朋友(书本94页第3题的时间)。
师:看到大家表现得那么棒,现在老师请大家来玩一个找朋友的游戏,谁想出来玩?
2、拔时间。
(1)拔8时。
生:嘎嘎嘎,谁是我的好朋友?(找不到朋友)。
师:这只小鸭子真可怜,找不到自己的朋友,请你们在学具钟上拔出小鸭要找的时间。(全体学生拔8时,同桌互相检查。)。
(2)同位互拔。
师:看来小朋友们都会拔8时了,你们想不想出一个时间考考你的同位会不会拔呢?
(3)拔一个喜欢的时间。
3、书本92页“小明的一天”
(1)看图说图意(课件出示7时图片)。
(2)写时间(书本92页)。
五、总结全课。
老师要你们把这节课学到的知识告诉爸爸妈妈,你会告诉爸爸妈妈你学会了什么呢?
六、作业设计——小小设计师:
运用你知道的钟面知识,设计一个你喜欢的钟面。
七、板书设计(附后面)。
一年级认识小括号教学设计篇八
1、初步认识十元以内人民币,并能说出他们的单位名称。
2、学习看钱币上的数字,知道钱币可以用来购买相应同等币值的商品。
3、学会遵守秩序,有礼貌地与人交往,体验自主购物的快乐。
1、与在超市做营业员的幼儿做好事先的购物安排。
2、10、5、2、1元的人民币若干,10元以内人民币人手一份。
3、音乐、录音机、小篮子。
一、导入活动。
(一)游戏:《开火车》复习10以内的加法。
(二)以变魔术形式分别出示1元、2元、5元、10元的.钱币,让幼儿认识,并说出钱币的名称。
(三)引导幼儿分别观察钱币正面和反面的图案,并读一读上面的数字。
教师:好,现在我们一起来和人民币做朋友,看看他们有什么特征?
(四)幼儿学习用10元兑换5元、2元、1元。
教师:小朋友,我考考你们,10元的人民币可以兑换几张1元?又可以兑换几张5元?还可以兑换几张2元?引导个别幼儿进行操作,并请幼儿出自己是如何兑换的。
二、组织幼儿观看软件图片,引导幼儿了解人民币的兑换过程。
小朋友,真聪明,现在我们一起来看商店里的顾客是怎样购物的。
三、组织幼儿根据教师出示的物品图片及价钱进行尝试购物。
今天,我的商店要开张了,我的店里有很多物品买,我们来看看哪些东西,它们卖多少钱?教师当售货员,小朋友当顾客,进行游戏3—4次游戏。
四、幼儿进行角色游戏。
1、请几名幼儿当售货员,部分幼儿是顾客。
3、来到超市,自主购物。教师指导幼儿观看商品的价值,购满需要的商品。
4、到柜台结帐。自己核对商品和价钱。
5、组织幼儿讲述自己买了什么东西?用了多少钱。
五、小结,结束活动。
1、人民币给我们生活带来了方便,我们用过了钱之后就要洗手,因为钱有很多细菌。
2、组织幼儿听音乐(小汽车)结束活动。
一年级认识小括号教学设计篇九
1、使学生初步认识钟面,会看钟面的时间。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应用意识。
3、建立时间观念,使学生从小养成规律的作息时间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思考解决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读写钟表上的整时。
教学难点:正确迅速说出或拨出钟面上的时间。
教学策略与手段。
谜语激趣导入、同学合作探究、闯关游戏。
课前准备。
钟面模型、学生学具钟面、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谜语导入。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谜语,请你们来猜一猜.
师说谜语:我有一个好朋友,滴答滴答不停走,叫我学习和休息,真是我的好帮手。
师:谁猜到了这是什么?
生:钟表(板书:钟表)。
钟表的兄弟姐妹可多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这些钟表。(课件展示各种类型的钟表)这些钟表都是我们的朋友,我们的生活和学习都离不开它。这节课我们就与钟表交朋友,一起来认识钟表。(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认识钟面的组成。
(课件出示钟面模型)同学们请看大屏,看看钟面上有些什么?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讨论自己的发现。
生:汇报讨论结果(教师板书)。
生:12个数字。
师:哪些数字?
生:数字1——12。
师:12在哪?6呢?3在哪?9呢?
生:钟面上有两根针,一根长,一根短。
师:这根又细又长的针是什么针?这根又短又粗的呢?
生:又细又长的是分针,又短又粗的是时针。
师:同学们观察非常仔细,你们太了不起了,现在请你们在您们的钟面模具上指出分针和时针。
2.教学整时。
生:不是。
请同学们观察这幅图(主题图),谁能说一说这是什么时间?图上的人在做什么?
生:这是早上7点,妈妈在叫孩子起床。
师:平时生活中我们所说的“几点”是口头语,正确的书面用语是“几时”。所以同学说的7点我们就要说成7时(板书7时)。是几时直接在几的后面加上汉字“时”就可以,这是整时的第一种表示方法叫中文表示法。
师:谁能说一说7时的时候时针和分针分别指着几?
生说:时针指着7,分针指着12。
师:你真是个爱观察的好孩子。
师说明:分针长长指12,时针指7就是7时。。
2、请同学们再用刚才的方法,说一说:下面3个钟面上的时间。(课件出示钟面)。
师:再仔细观察3个钟面,你发现了什么?
生:分针都指向12.
师:分针指向12的时刻都是整时。到底是几时呢?我们要接着看时针,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
师小结:分针长长指12,时针指几是几时。
3、时间表示法。
师:床头柜上有什么?这个电子表上的时间表示几时?是怎样表示的?
师小结:这是电子表示法:1个数字加上冒号再写两个0。通常电子表和电视屏幕上会用这种表示方法。
三、实践应用,巩固新知。
师:下面我们就来进行智力大闯关。对自己有信心吗?老师相信你们是最棒的。
(一)进入第一关:拨钟小能手。
1、师说时间,生自己动手拔一拔。
师:请同学们按我说的时间在钟表上拨出来。
(1)请同学们拨8时。
(2)请同学们拨6时。
(同桌之间可以互相看一看拨的对不对)。
师:你们可真棒!拨的都很准确。
2、同桌互说互拔时间。
师:现在就请你们同桌之间互相拨时间,也就是一个说一个拨的。(生拨,师巡视、指导)。
师:祝贺你们顺利闯过第一关。
(二)第二关。
师:现在进入第二关:动手写时间。
(1)(课件出示)小明9时在干什么?为什么都是9时,他做的事却不一样?
(2)学生说其他时间小明在做什么?(原来一天时针要转2圈,有上午的9时,经过中午、下午,又有了晚上的9时。因此,有时为了准确表达时刻前面还会加上上午、下午、晚上等表示时间词语。)。
2、现在请同学在课本85页快速写出时间。
生在书上写,师巡视指导。
(1)汇报。
(2)特殊钟面12时、6时。
提问:12时为什么只有1根指针,是表坏了吗?(时针和分针都指向12,重合在一起,只能看到一根指针)。
6时钟面时针和分针的位置有什么特点?(两根指针在一条直线上)。
师小结:6时的'时候,时针和分针在一条直线上,12时的时候,时针和分针重合,
(3)你觉得周末小明的一天安排得比较合理吗?(较为合理,有学习有休息有运动)。
小结:我们要像小明一样,每天按时起床,按时学习,按时休息。合理科学地安排好自己的时间,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三)第三关:找朋友。(出示课件)。
师:现在我们也给钟表找找朋友吧!
拨一拨、写一写、找一找巩固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课件出示图片)远古时期,没有钟表聪明的人们就根据公鸡打鸣来确定时刻;慢慢地根据太阳的运动规律做成了日晷,根据太阳照射到指针上投下的影子指在石盘上的刻度来计时的;可是晚上或阴天时就不方便了:后来人们又发明了铜漏壶、水漏滴水计时,沙漏漏沙计时等;后来随着科学地发展,人们发明了各种各样的钟表,计时也就更加方便、准确了。
五、总结梳理,知识升华。
总结:时间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十分宝贵的,我们要珍惜时间,不浪费时间,做时间的小主人。希望同学们能合理利用时间,按时睡觉,按时起床,做一个遵守时间的好孩子。
板书设计。
时针又粗又短。
分针又细又长。
中文表示法7时。
电子表示法7:00。
分针长长指12,时针指几是几时。
一年级认识小括号教学设计篇十
步步高升第一杯:酒倒三分满,又称龙洒点滴、财运当头,我祝您财达三江、运通四海,请。
步步高升第二杯:酒倒一半、福气不断,祝您名利双收、事业有成,先生您请。
步步高升第三杯:俗称酒满敬人、酒满为敬,您看呀!酒杯是圆的,酒是满的,我祝愿您今后的事业圆圆满满,请。
百川到东海,何时再干杯,现在不喝酒,将来徒伤悲。
跟着感觉走,这次我喝酒。---咳,没办法,喝了吧。
东风吹,战鼓擂,今天喝酒谁怕谁?
感情深不深?深!那就不怕打吊针!
感情铁不铁?铁!那就不怕胃出血!
一年级认识小括号教学设计篇十一
《认识钟表》是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教学内容。本节课要求学生认识整时和再过1小时是几时并能准确辨认出“几时过一点儿”和“快几时了”。它是学生建立时间观念的初次尝试,也为以后“时、分”的教学奠定了基础。
一年级学生上学时起床、上课、做操、吃午饭、放学、睡觉都按照一定的时间进行,这样在每天的生活中就已经潜移默化感知到了时间这一抽象概念的存在。但是因为他们认识钟表、认读时间的方法是零碎的、不具体的,所以还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科学地概括认识整时的方法。
1、会认和会拨整时,并能用两种方法表示整时;了解再过1小时是几时及能辨认出大约是几时。
2、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学习意识,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3、初步建立时间观念,养成遵守和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能正确地说出整时并会用两种方法表示。
了解再过1小时是几时及认识大约几时,能辨认出“几时过一点儿”和“快几时了”。
两针钟面模型学具,课堂练习题卡。
一、猜谜激趣,导入新课。
(一)唱儿歌猜谜语。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唱首歌,然后猜猜歌里唱的是什么。(多媒体出示:滴答!滴答!滴答!滴答!铛!铛!铛!滴答!滴答!滴答!滴答!铛!铛!铛!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它会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谁猜到了?(钟表)对,就是我们经常使用的钟表。
(二)欣赏钟表。
师:大家都见过钟表吗?(见过!)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漂亮的钟表。看!(媒体出示各种钟表图)同学们,看到这么多漂亮的钟表,你们想不想和它交朋友啊?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钟表,和它交朋友。(板书课题:认识钟表)。
二、引导探究,掌握新知。
1、引导学生观察钟面。
师:同桌两人共用一块小钟表模型,请你们仔细观察,看看钟面上都有什么,然后把你的发现和你的同桌说一说。(教师巡视,引导学生)。
2、学生汇报(有数、有分针、有时针,分针又细又长,时针又粗又短。教师适时板书)。
3、教师小结。
(二)认识整时。
1、借助学生一天的生活情境,引出整时。
2、认识整时并总结方法。
师:同学们你们看8时的时候分针指向几?12时的时候分针指向几?3时的`时候分针指向几?你们发现什么了?(三块钟面的分针都指向12。)分针指向12的时候钟面显示的时间就是一个整时。(板书:整时)比方说9时是一个整时,谁还能再说出一个整时的时间?同学们再看,为什么分针都指向12但是三个钟面表示的时间却不一样呢?(因为时针指的数不一样,时针指8是8时,时针指12是12时,时针指3是3时)。谁能说说分针指向几、时针指向几是8时?(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8是8时)谁能像他这样说?谁还能说?谁还愿意说?谁能说说分针指向几、时针指向几是12时?那分针指向几、时针指向几是3时?你发现了什么?(分针指向12,时针指几就是几时)同学们你们真棒,都知道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那在这三个时刻里,最特殊的是几时?(12时),对,12时的时候分针和时针重合在一起了。
3、说整时。
4、拨整时。
(2)小组合作,同桌互拨整时。
师:下面右边的同学说一个整时,左边的同学拨出来并说说你是怎样拨的。然后左边的同学说一个整时,右边的同学拨出来并说说你是怎样拨的。开始!
(3)学生汇报展示,教师及时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说整时、拨整时,让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钟面上的整时。】。
5、认识电子表表示法。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看到的都是带有时针、分针的钟表,我们写整时的时候是用文字表示的(板书:文字表示法)李老师还给你们带来了一种电子表。它们也都显示的是整时,你知道这个是几时吗?这个是几时呢?这个是几时?那电子表是怎么表示整时的?(电子表表示整时的时候中间两个竖着的点,后面两个0,前面的数是几就是几时)(板书)那8时的电子表形式谁会写了?(板书:电子表表示法)谁想到前面来试着写一写?(一名学生到黑板写并说是怎样想的)你们还想写吗?完成你们题卡的第1题:分别写出12时、3时的电子表形式。(找两名同学到黑板上写,最后核对)。
(三)巩固整时,探究再过1小时是几时。
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现在是几时?(10时)看!我们的分针和时针都动起来了,现在10时过1小时了是几时?(11时)11时过1小时是几时?(11时过1小时是12时)12时再过2小时是几时?(12时再过2小时是2时。)。
(四)探究“几时过一点儿”和“快几时了”
师:同学们现在是几时?(2时)那现在这个时刻你知道吗?(媒体演示2时过一点儿)(学生汇报)这还是2时吗,这过2时了,我们就说成2时过一点儿。这个怎么说?(3时过一点儿)同学们再看,(媒体演示快4时了)那这又是什么时刻?(学生汇报)这还是3时过一点儿吗,这是离4时更近了,我们就把它说成快4时了。那这个怎么说?(快5时了)。
三、练习反馈,巩固新知。
1、快乐的周末(连线)。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过周末吗?上周六小明度过了愉快而充实的一天,你知道他什么时间干什么了吗?完成题卡的第2题。2、区分两个8时。
师:同学们,你们看小明那天睡觉的时间是几时?(8时)。诶,怎么同样都是8时,小明做的事情却不一样呢?(小明上午8时起床,晚上8时睡觉)。
3、读儿歌,猜时刻,画时针:上午不上午,下午不下午。两针合一处,太阳猛似虎。这是几时?(学生汇报:12时)我们画12时的时针应该又粗又短,它指向12。公鸡喔喔催天明,大地睡醒闹盈盈。长针短针成一线,这是几时快说清。这是几时?(学生汇报:6时)你会画出6时的时针吗,画在题卡上。
四、拓展延伸,教师寄语。
1、知识拓展。
介绍古代的两种计时工具:日晷和铜漏壶以及简介它们的工作原理。
2、畅谈收获,教师寄语。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学生汇报)最后老师想送给大家一段话:亲爱的同学们:时针不停地转动,时间也就悄悄地溜走了,而且再也回不来了。所以我们要做一个会安排时间并且珍惜时间的好孩子!同学们你们能做到吗?李老师也相信你们一定可以做到!
一年级认识小括号教学设计篇十二
活动准备。
电子大书《认识新同学》,小猪、小兔手偶,歌曲《我的朋友在哪里》。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
――击鼓传花:幼儿一个一个传玩具,音乐停,拿玩具的幼儿则要站起来介绍自己:大家好!我叫××。
――引导幼儿说说自己的方法。
――教师出示电子大书《认识新同学》,向幼儿介绍叶子部分描述的方法:我会和大家打招呼,我会告诉大家我的名字,我们会问小朋友我可不可以一起玩。
――教师引导幼儿模拟小猪认识新朋友:你好!我叫文文,我们一起玩好吗?
――播放音乐《我的朋友在哪里》,幼儿边拍手边走动,音乐停时,找到朋友,互相打招呼:“你好!我叫××,我们一起玩好吗?”游戏重复玩2――3次。
――引导幼儿说说自己的`方法。
――教师出示电子大书《认识新同学》,向幼儿介绍花部分描述的方法:我会主动和它打招呼,我会告诉它我的名字,我会请新朋友一起玩。
――教师引导幼儿模拟小兔认识新朋友:你好!我叫佳佳,我们一起玩××好吗!
――播放音乐《我的朋友在哪里》,幼儿边拍手边走动,音乐停时,找到朋友,互相打招呼:“你好!我叫××,我们一起玩××好吗?”游戏重复玩2-3次。
――教师小结:要结交新的朋友,就要有礼貌地打招呼,告诉他自己的名字,和他分享自己的玩具,分享好吃的,还要一起玩游戏。
活动应变。
活动最后环节,可以带幼儿到别的班级认识新朋友。
活动延伸。
学习歌曲《找朋友》,体验结交新朋友的快乐。
区角活动。
语言区:投放小动物手偶,鼓励幼儿扮演小动物,用交往用语认识新朋友。
环境创设。
在墙上张贴小动物图片及交往用语:“你好!我叫××,我们一起玩××好吗?”
家园同步。
请家长多带幼儿到户外活动,鼓励幼儿结识新朋友。
随机教育。
日常活动中,鼓励幼儿用“我们一起玩好吗?”等交往用语邀请朋友一起玩或请求加入朋友的游戏。
一年级认识小括号教学设计篇十三
设计说明:小学生在入学前就接触过各种形状的物体,生活中也到处都是这些形状的物体,但一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要抽象出直观的立体图形,建立表象,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并不容易。本节课主要从形状这一角度来使学生初步认识图形。一年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比较弱,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弱,针对上述特点,本节课的教学在设计上主要有以下两大特点: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2.重视学生的实践操作。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动手操作机会,学生通过摸一摸、分一分、说一说、比一比、看一看、摆一摆等活动,获取立体图形的有关知识,掌握立体图形的特征,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知识,培养了自学能力。3、重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用学生喜欢的动画形象喜羊羊引入新课,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思维活跃起来,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课前准备:积木教具箱子两个盒子学生准备积木球各种形状的小纸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认识图形”。(板书课题:认识图形)。
师:观察这些不同的图形,想知道它们能变成什么吗?
二、探究新知。
展开活动,提出问题。
师:每个小组的桌上都有一堆这样的积木,现在,你们就一起玩一玩吧!(分小组活动)。
师: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先玩到这里。为了便于下一次玩的时候挑选起来更加方便,我有一个建议,能不能把你们手中的积木先分类,再整齐地摆放回去呢?(出示课堂活动卡)。
师:小组汇报,请同学们将积木分组的情况一一展示。(有的按颜色分组,有的按大小分组,还有的按形状分组……)。
师:这节课我们就按他们分的这种情况来研究。(出示按形状分组的情况)。
三、引导体验,合作探究。
(一)球的认识。
师:我发现咱们班的很多同学都喜欢球。请每人拿一个球,放在桌子上。
师:(问一名学生)你拿的是什么球?(小皮球)你呢?其他同学呢?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手中不同的球,说一说它们都是什么形状的。
小结:我们把这样的形状统称为球。
师:除了刚才你们手里拿的这些形状是球,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也是球?
师:请同学们把球放在桌子上。
师:老师刚才提的要求是把球放在桌子上,可是我发现有的同学总是用手扶着球,这是为什么?(怕它掉在地上)。
师:为什么球放不好就容易掉在地上?
师:对,球是能滚动的。(板书球是圆形的,易滚动)。
(二)圆柱的认识。
师:球是圆形的,易滚动请同学们拿一个圆柱形的积木,先摸一摸,再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教师用教具演示上下两个面一样大)师:我们把这样的图形叫做圆柱。(板书:圆柱)。
师:生活中你见过形状是圆柱的物体吗?
(三)正方体的认识。
1.教师指着图画中堆积在一起的形状相同的积木,让学生说出它们的形状。
师:拿一块形状是正方体的积木,用手摸一摸,说说你有什么感觉。
小结:通过摸,感觉到正方体的每个面都是平的。
2.列举学生不同的发现。(学生发现正方体的6个面都一样)。
师提问:你是怎样知道正方体有6个面的?能上前面来给大家数一数吗?
师:还有的同学说正方体的6个面都一样大,大家看一看是不是一样大?小结:通过数,知道了正方体有6个面。用心观察发现正方体的6个面一样大。
(四)长方体的认识。
师:(教师指着图画中长方体的积木)这些积木的形状是正方体吗?
师:请你从桌子上的积木中任意拿出一块,用刚才研究正方体的方法来研究一下这样的积木有什么特征。
汇报交流。
(1)每个面都是平的。
师:你是用什么方法发现的?(摸一摸)。
(2)长方体也有6个面。
师:你是怎样知道的?(数一数)。
请你上前面来给大家数一数。
(3)长方体相对的两个面一样大。(学生发现这一特征后,教师用教具演示长方体的这一特征)。
师:这些积木的形状叫什么?(长方体)。
师:我们把这种图形称为长方体。(贴图并板书)。
教师举起两块长方体(一般的)的积木,让学生判断它们的形状。
教师再举起一块长方体(特殊的)的积木,让学生判断它的形状。(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体的特征)。
师:下面请同学们收学具,各组把积木装回袋子里。看来我们在玩积木的过程中也能学到数学知识。
想一想,今天我们认识了哪些图形?
四、巩固练习。
师:看图形,你能说出它们的名称吗?(展示各种图形)。
五、课堂小结。
六、板书设计。
球会滚动。
圆柱会滚动能直立。
玩、看、摸发现正方体有6个面,是平的。
长方体有6各面,是平的。
一年级认识小括号教学设计篇十四
教学内容:36—37页的内容,《认识图形》一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目的:
1、在操作活动中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2、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解形和圆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
3、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在操作活动中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创新意识。
教具、学具:课件、小圆印章,三棱柱、圆柱、正方体、长方体模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一、联系实践、复习引入。
2、从桌面上拿出自己喜欢的物体,并说说它们的的形状。
3、摸一摸手中的物体,有什么感受?与同学交流想法。
4、引导学生说出有些物体的一面或几面是平平的,揭示课题。
1、认识长方形。
a:让学生动手找出长方形的面(生可以用摸、描、印),认识长方形并出示图形。(电脑出示:从长方体中取下长方形。)。
用自己的办法把图形从物体中“印”下来。
2、能不能找到长方形呢?
3、汇报交流,
小组合作学习:用摸、描、印认识正方形、三角形、圆。(电脑演示)。
汇报交流,说一说图形形的样子。
4、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今天我们认识的图形和过去认识的物体(长方体等有什么不同?
5
三、联系实际、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1、出示教材中的交通标志图让学生辨认,渗透交通安全教育,小学数学教案《认识图形》一年级数学教案》。
2、在生活中,你在哪儿见过这些平面图形呢?请同组的同学相互说说。
四、探索与实践。
2、下面请同学们小组互相合作,利用老师给你们的图形拼出自己喜欢的漂亮的图画,要尽量和淘气的不一样。
五、课内小结与课后延伸。
1、下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在脑子里想想今天认识的图形。
学生回答。
学生回答。
互相说一说。
学生说。
摸一摸,说说感觉,看一看形状,
在纸上印出来。
说一说长方形的样子。
学生独立找、小组内找、汇报交流。
小组合作学习。
学生讨论,说一说。
学生说一说。
学生说一说。涂一涂。
一年级认识小括号教学设计篇十五
1、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能够辨认这些图形,准确地说出它们的名称。
2、从实物抽象到图形,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3、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活动中,综合运用多种感官,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1课时)。
1、在分类、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中,初八认识几何图形的特点,并知道名称。
2、结合分一分、认一认、玩一玩等教学活动,积累观察、思考、交流的学习活动经验。
3、培养观察、表达、归纳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在分类、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中,初八认识几何图形的特点,并知道名称。
学生: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的学具、橡皮泥一盒。
教师: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各一个,ppt课件。
板书(场地)设计: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
教学环节。
设计意图及预期达成目标一、课前活动。
比眼力。
(出示两幅图)。
师:认真观察,找一找两幅图有几处不同?
二、动手动脑,感受新知。
1、师:看看大家是不是真的认识它们,(出示立体图形图片)。你要是认识它们就和它们打声招呼,说出它的名字。(生说说立体图形的名字,师贴在黑板上)。
2、把这四种图形分成两类,你怎么分?
学生分一分说一说。
3、课堂活动二:
感受立体图形。
(1)看一看。
师:(拿出长方体实物)请大家也拿出自己的长方体,先数一数它有几个面。(引导学生有顺序的数)。
学生自己数正方形的面。
(2)比一比。
1、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不同。
同桌说一说,再全班交流。
(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方法,全班交流,评价。)。
2、展示学生的比较方法。
3、课件展示:长方体正方体的特点。
4、学生用同样的方法比较圆柱体和圆。
(3)课堂活动三:摸一摸。
师:闭眼睛,摸一摸,四种立体图形,有什么感觉?再说说他们的名字。
三、课间活动。
四、课堂活动四:
认识和欣赏生活的图形。
1、课件出示生活中的实物,让孩子们与所学四种立体图形连线。
2、数一数。
3、认一认,数一数。
五、总结,评价这节课,你和哪些图形成了好朋友?评价你的表现(你能到到几个水滴娃娃?)。
六、课堂活动延伸。
几何图形很抽象,而抽象知识需反复感知才能逐步转化为理性认识。我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背景,充分利用学生的学具,激发起学生探求新知的强烈欲望,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看一看、比一比、摸一摸的学习活动中,初步感知四种立体图形的特点。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数学进行交流的意识。
一年级孩子的注意力只有20分钟左右,课间活动可以让他们缓解疲劳,重新集中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
让学生把所学的新知运用到现实生活中,使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有用,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增进了学生对数学的价值和作用的认识,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形式简单的课后练习,却给学生提出了具有挑战性的要求,这样对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思维能力都会很有帮助。
自我评价让孩子们学会思考自己,感受学习中成功的快乐和失败的教训。简单的评价形式适合孩子的年龄特征。
这一节充满童趣的数学课,教学时采用大量的课堂活动,有比眼力、比一比、摸一摸,将教学内容进行组织,提供给学生愉快的学习环境。
活动是思维的载体,是低年级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手段。教学中开展的每一次活动都为学生获取知识搭桥铺路。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动手、动脑,通过独立思考、与同学进行交流,不仅获取了知识,而且掌握了一些数学思维方法,同时,学生的个性也得到了发展,特别是结合生活实际举例活动和认识交通标志活动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造力的培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虽然放手让孩子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但是因为学生的年龄和知识结构特点,本节课也有不到之处,说立体图形的特点时,孩子们想到的不够全面、说得不够准确,我也及时给予指导,在以后的教学中,还应该培养他们探索性学习的能力。
通过本课教学,使我感受到,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一定要从孩子们的生活实际出发,让他们在玩中学,动中悟,在轻松的课堂气氛中学到知识,获得各种能力。
一年级认识小括号教学设计篇十六
带来一些长方体、正方体、圆拄、球,脸盆。分学习小组。
今天老师带来一个机器人朋友和大家一起学习。机器人说话。
师:请你把桌面上的物体分一分类?
师:你是怎么分的?
师:把形状相同的放在一起。这些是长方体,这些是正方体,这些是圆柱,这些是球。
师:老师拿出一种物体,请快速说出它的名称。
师:小组互相说一说。
师:我现在有这些物体的大照片,请给它们找找正确的位置。
生:生把照片贴在名称下面。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它们了,你们想跟它们交朋友吗?请选一种你喜欢的物体摸一摸,说一说它长什么样子。
请学生介绍。
生:长方体。
生:正方体它6个面都是一样的。有尖尖的角,六个面都是正方形。
生:它说它的好朋友可以站,可以滚。
生:球圆圆的,会滚。
在小组里说一说你的好朋友是什么样子的。
师:刚才在活动中,你有什么感觉?
生:我运球时,很紧张。
师:为什么紧张?
师:这些物体谁最调皮。
小结:这些物体当有一面平平的时候就不会跑了。
抱不动水,可以滚过来。
1、数物体。(课件出示)。
2、摸一摸,猜一猜。
老师摸,告诉学生长什么样子,猜物体。
按要求摸。比如说球。学生摸出球。
小组活动。把物体装进袋子里。让小组同学玩一玩。
音乐提醒小朋友安静。观看图片找物体。
同学们你们刚才表现得非常棒。我这里有一些图片,请找找有没有今天学的物体。
生:长方体,球,正方体,圆柱。
在我们生活中,这些物体很多,学了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生:
生:
我们刚才认识了这些物体,如果把它们放在一起就能变成一幅美丽的物体。你们能做到吗?能。小组合作摆一摆,开始。
一年级认识小括号教学设计篇十七
教科书第2页—第3页、例1。
1、通过观察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和了解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形四边形和圆。
2、在观察和操作活动中,能主动与同伴进行交流,发展学生合作意识。
3、在拼一拼、摸一摸、找一找等活动中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及抽象思维能力,增强空间观念。
4、通过几何图形的学习,体会数学美。
通过观察和操作活动,初步认识和了解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形四边形和圆。
激趣引导法、创设情景法。
观察交流法、动手操作法。
多媒体课件、学具袋、展板、圆柱、正方体、长方体等立体图形。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幅美丽的图画,请看大屏幕。(课件依次出现大树、太阳、小草、小鸟、牧童骑牛图。)。
你从这幅图中看到了什么?
你真了不起,发现了这幅图中有好多图形。
2、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牧童骑牛图是由哪些图形拼成的?
你们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太阳是由哪些图形拼成的?树是由哪些图形拼成的?这幅画是由哪些图形拼成的?
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平形四边形图形,
你认识它们吗?上来指一指,说一说。
拿出你带来的物体,你能从他们的身上找到上面的图形吗?(小组交流一下,互相说一说你找到了哪些图形)。
根据学生的回答在课件上演示立体图形上的平面图形。
2、请同学们拿出学具袋,里面有老师给你们准备的各种形状的图片,你们能把这些图片分分类吗?(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
哪个小组上来展示一下,你们小组织分了几类?为什么这样分?
小组1:我们组分了5类,长方形分了一类,正方形分了一类,圆形分了一类,平形四边形分了一类,三角形分了一类。
小组2:我们是按颜色分的。
你们的这种分法很有道理,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按形状分类后的图形。
你们怎么知道这些都是长方形?
长长的,直直的、有4个角。
那正方形是什么样子的?
四四方方的、方方正正的、有4个角。
那平形四边形呢?
也有4个角,
谁来说三角形的样子?
3条边,3个角。
圆呢?
圆圆的,弯弯的。
圆的边是弯曲的,其他图形的边是直直的。
三、课堂检测。
通过观察,我们知道了这些平面图形的样子了,现在我要考考大家了。
(课件出示图形,学生辨认)。
(出示情境图中的“牧童骑牛”图)牧童骑牛图是由什么图形拼成的?现在谁。
来说一说?
牧童骑牛图是由长方形、三角形、圆、平形四边形拼成的。
四、联系生活,深入感知。
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我们今天所学的图形,谁来说一说你的发现。
课桌的面是长方形的。
地板砖的面是正方形的。
我们带的红领巾的形状是三角形的。
我们星期一升国旗时,国旗的形状的长方形的。
我们图书角的图书版子的形状是平形四边形的。
我们的画画笔盒子的底面是圆形的。
原来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到生活中去走走,看看!(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图形)。
五、谈收获。
数学就在我们身边,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平形四边形。
作业布置:。
练习一第2题。
一年级认识小括号教学设计篇十八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球和圆柱体。
2、在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实践、创新能力,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学数学、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会辨认这四种图形。
教学难点:
区分长方体和长方形,区别正方体和正方形。
教学准备:
课件,多个四种不同形状的物品。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2.提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些物体。(板书课题:认识物体。)。
(二)进行新课。
1.活动一:分一分。
(1)桌面上有许多这些物体,摸一摸它们,你发现它们有什么不同?跟同桌的小朋友说一说。
(2)刚才小朋友发现了很多不同的地方,那你们再想一想,能不能把他们分分类?
(3)谁来说一说你们组分了几类?怎么分的?
(4)我们来听听这个小组是怎么分的?
(5)你们组分了几类?你们组把这一类(正方体)举给大家看看。这类有些什么?
(6)他们把这些方方正正的物体归为一类,我们给这类物体起一个统一的名字吧!
(7)请你们举这一类(长方体)给大家看看。这类有些什么呀?
2.活动二:认一认。
(1)现在请大家看大屏幕,电脑把这四类物体的形状画出来了,你们还能认出它们吗?我们一起来认一认。
(2)小朋友学得很认真。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找朋友”的游戏。我们请四个小同学来扮演这四个伙伴。
a.他演谁?(长方体)他的朋友在哪里?
b.你演谁?自我介绍一下吧。(正方体)。
c.你演谁?(圆柱)。
d.下面该谁出场了?(球)。
3.活动三:记一记,想一想。
(1)分别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先让学生辨认,然后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贴在黑板上,最后再拿出相应的实物。
(2)让学生闭上眼睛想一想四种图形的样子(教师说图形,学生想)。
(3)让学生闭上眼睛按教师的要求摸出四种不同形状的实物。
(三)巩固练习。
1.做“做一做”第1题。
让学生拿出长方体和圆柱,放在桌面上玩一玩,使学生发现圆柱会滚动。
2.游戏:“看谁摸得准”。
(1)每小组一人说出物体的名称,其他同学按指定要求摸袋子里的物体,看谁摸得准。
(2)教师说物体形状,学生摸。
(四)课堂小结。
提问:今天我们和谁成了好朋友?(引导学生小结)。
小结:我们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些好朋友,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这样的朋友,大家去找找它们吧!
(五)板书设计。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体。
一年级认识小括号教学设计篇十九
《认识图形》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教学内容,它通过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关系引人教学,让学生感知两者之间的关系,进一步了解立体图形各个表面的特征;再从众多不同的平面图形中分类,概括、抽象出不同的平面图形的一般特征,并能辨认、拼组。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并会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认识他们的名称。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中,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实践以及创新能力,建立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这四种立体图形。教学难点:使学生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立体图形实物。
本次教学活动以“问题情境—联系生活实际”的模式呈现教学内容,注重让学生体验“从立体到平面”的探究、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强调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融观察、操作、交流、合作等学习方法为一体,注重让学生在操作体验中学习。
(一)依据情景,导入新课。
看看老师手中拿的物体是什么并说出名称。
(二)操作学习,感知特点。
1、仔细观察,分—分。
(1)分组活动。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教师巡视。
(2)小组汇报。
问:你们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学生可能回答可分成这样几组:一组是长长方方的;一组是四四方方的;一组是直直的,像柱子;一组是圆圆的球。
【设计意图】学生对各组物品进行分类整理,使学生经历认识各类物品特点的过程。)。
(3)出示课件,揭示概念。课件出示大小不同、形状不同、颜色不同的实物图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概念,并随机板书名称。
(4)齐读图形名称。
2、结合实际,找一找,说一说。
(1)分别出示实物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让学生辩认。
(2)学生按教师要求拿出四种不同形状的实物。
(3)亲身体验,感知特点。
(如果学生说出长方体、正方体有6个面等,教师应给予肯定,但不要求学生必须说出来。)。
4、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见过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
5、课件展示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设计意图】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初步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又调动起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三)巩固练习(第37页1题)。
【设计意图】给每个学生提供练习的机会,在数数的过程中加深对立体图形的认识。培养学生认真细心的学习习惯。)。
1、今天我们认识了哪些好朋友?他们的样子你都记下了吗?
2、猜一猜。
练习八的第二题。
板书设计:
长方体。
正方体。
圆柱。
球
一年级认识小括号教学设计篇二十
一、活动目标:幼儿园数学大纲提出,幼儿园数学必须正确处理知识与能力,教与学的关系,使幼儿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智力得以发展,能力得以提高,蹦受到思想品德教育,根据这一要求,我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基本要求和中班幼儿年龄特征,在制定本节课教学目的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
1.能用用语言、图画或手势语描述自己的图形经验,大胆与同伴交流。
2.能进行创意动作表达。
二、活动重点:初步认识各种几何图形,区分各种图形。
三、活动难点:如何引导幼儿比较和区分长方形、梯形、菱形。
四、活动准备:
学具: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半圆形、椭圆形、梯形、长方形、菱形。
本节课采用的主要方法有启发式谈话法、观察法、对比法、操作法、比较法等。
五、活动过程:
在活动中,突出观察、比较、启发谈话,大胆发现,使幼儿通过看一看,比一比,说一说,折一折等方法,知道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且与教法相结合,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及勇于探索,创新,求知的良好品质,这样做,使幼儿明白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获取知识,同时要学会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方法和能力。
本节课我设计了这样三个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二)观察思考,探究新知识;
(三)巩固强化,完善新知识;
1、采用启发式谈话法——活动开始,以幼儿熟知的各种几何拼搭的物体引出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半圆形、椭圆形、梯形、长方形、菱形等,通过看一看,说一说,比一比。认识各种图形。
2、采用(观察法、对比法、操作法、比较法)——重要环节介绍:幼儿自选认识的图形,交流和讨论:这是什么图形?它是什么样的?我看见过什么东西像这个图形?老师观察了解幼儿已经认识到哪些图形,能够说出哪些图形特征和相似物。如果在认识长方形和梯形、菱形时,幼儿容易混淆,让幼儿跟着老师一起变魔术“把长方形纸变成梯形和菱形的”。使幼儿进一步掌握三种图形的区别,同时,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有培养了幼儿勤动手动脚,勤探索的良好品质。
3、采用游戏法——巩固强化游戏:照我说的做。
教师发信号,幼儿根据信号自创动作到相应的图形里。如:请像小猫一样走进圆形里,像水一样流进长方形里,像支一样飘进梯形里。
我班的小朋友,只有把教学与游戏结合一起自然会让小朋友们感兴趣而不觉枯燥无味了...
一年级认识小括号教学设计篇二十一
教科书第65页例2及课堂活动,练习十三第1~5题。
1、结合现实情景,在操作活动中认识平行四边形,感受平行四边形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2、初步感受平行四边形的特性及与长方形的联系,加深对平行四边形的理解。
3、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在操作活动中认识平行四边形。
多媒体课件、木条做的长方形。
一、情景引入
教师:同学们,你们以前认识过哪些图形?学生: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教师:其实在几何这个家族中还有很多图形等待我们去认识。想认识更多的图形吗?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种新的图形——平行四边形。板书:平行四边形的认识。
二、自主探索
1、认识平行四边形
播放课件,内容设计到生活中学生比较熟悉的有平行四边形的物体。(如果没有多媒体,可以展示挂图或举例)
学生看过课件后教师提问:在录像中你看到了哪些图形?
学生可能回答有长方形、正方形等,但估计大多数同学会感受到有很多平行四边形,也可能有的同学说不出平行四边形的名称。这时,教师有意把录像中的有关平行四边形突出显示,并用不同的颜色闪动实物中的平行四边形。
教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平行四边形。教师把平行四边形画在黑板上,或显示在屏幕上。
教师提问:在生活中,你还见到过哪些地方有平行四边形?
学生举例。
2、感受平行四边形的特性
教师出示一个用木条钉的长方形。
教师: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是好朋友,它们互相之间可以变换,你相信吗?
学生分组拿出自己准备的小木条钉的长方形,把他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教师:你们发现长方形有什么变化?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教师:你们能把平行四边形变成长方形吗?学生再次分组活动。教师:你发现了什么?说明平行四边形具有什么特性?(容易变形)
教师:你现在知道生活中有的自动门为什么要做成平行四边形了吗?(此点只让学生有一点感受)
三、课堂活动,深化认识
(1)学生自主完成课堂活动第2、3题,然后交流。
(2)完成练习五第1题,重点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辨别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以加深对平行四边形的认识。
(3)分组活动完成练习五第2、3、4题。
(4)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五第5题,然后交流。
(5)在小组里讨论怎样做思考题,然后全班汇报交流。
四、反思小结
教师: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哪位新朋友,你了解到些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在这节课的学习中,你还有什么问题?或还有什么想继续探索的问题?
一年级认识小括号教学设计篇二十二
认识图形这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四单元的知识。这节课是让学生接触的第一个有关图形的知识。主要是认识立体图形,能够区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与操作活动,初步学会辩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2、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3、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辩认四种图形。
【教学难点】。
体现“面”在“体”上。
【教学准备】。
立体图形,实物若干、平面图若干、纸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出示图片:美丽的城堡)。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三棱柱和球都是立体图形。在图形的城堡里除了立体图形的家族,还住着一个庞大的家族,那就是平面图形.
教师出示图片字:平面图形学生尝试认识的平面图形。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这些平面图形教师板书:认识图形。
二、操作交流、探兖新知。
1、感知“面”在“体”上。
(1)观察操作。
提出要求:这些平面图形都是藏在大家桌面上的物体中,请大家找一找、摸一漠,说一说,赶快行动吧!
(2)汇报交流。
说一说:你在什么物体上找到了什么图形?在摸一摸找到图形的面,有什么感觉?(引导学生说出“面”的主要特点是平)。
(通过“摸”的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体会到物体的每个面都是平的。)。
(3)引导发现。
老师演示“面”在“体”上的分离过程示范在黑板上画一画。
(1)教师启发:谁能想出一个好办法,把这些平面图形从立体图形上面请出来,留在桌上的白纸上呢?(这个要求具有挑战性,也有探索性同时也有操作性)。
(2)小组合作完成。
(3)汇振、交流不同的方法。
引导学生想出多种方法(可能措、画等方法)。
(充分生说的机会,让学生陈述操作过程,培养语言的条理性:促进思维的逻辑性。)。
(通过这种“做中学”,让学生积板参与操作过程,亲身体验面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建立面的空间观念,突破本难点。实现数学学习的亲历性,突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实现教与学方式的变革,体现与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价值观。)。
3、小结:。
我们从长方体上找到了长方形,正方体上找到了正方形,三棱柱上找到了三角形,圆柱上到了圆形,我们还发现这些图形的面都是平的,并且只有一个面,所以就把这些图形叫做平面图形.
(通过学生闭眼想想象所学的图形,培养空间想象力,有效地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巩固加深、迁移拓展。
1、连一连:将图形与名字连接。
(变式图样的呈现,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将获得的性质特征概括到同类对象中去,使学生在概括中获得对图形的进一步了解。)。
2、找一找:在教室里有这样的图形没有?
先由教师引导学生看看教室里哪些物体有这样的图形。
板书设计。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75639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