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信息技术论文(专业1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06 07:42:15
小学数学信息技术论文(专业19篇)
时间:2023-12-06 07:42:15     小编:字海

总结可以激发我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帮助我们发现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案。一篇完美的总结应该既简洁明了又能准确地表达出所总结的内容和思想。这些总结范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思路和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小学数学信息技术论文篇一

感恩教育是我国的传统美德,自新中国成立以后,为了弘扬感恩美德,我国人民自发在“母亲节”这一天感恩母亲;在“教师节”这天感谢教育我们成长的教师。感恩教育不仅是建设社会主义的需要,更是为了培养少年儿童具备我国传统美德的必修课。感恩不仅是感谢那些帮助过我们的人,更是道德体系建设当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感恩不仅是表达对帮助自己的人的尊重,也是强化道德体系的需要,更是为了表达对施恩的人的报答而获得心理平衡需求的一种行为。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当强化这种道德观,从小培养学生树立起感恩的心,树立起知恩图报的品质。作为一种美德,感恩应当是小学生性格当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为了更好地达到感恩教育的目的,在数学课堂上,要准确寻找道德教育的切入点,在数学课堂上要及时抓住感恩主题,及时通过感恩教育来强化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要将感恩教育溶入到数学的教学中。

3.利用数学活动进行德育教育。

数学课堂上,在“以人为本、提高素质教育”的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小学数学课堂的小组合作中渗透集体主义思想,使学生树立起集体意识,并以集体为重,树立起为集体争光的思想品质。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是近年来常用的教学方法。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通过小组成员为小组争得荣誉而获得荣誉感,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通过这种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和为集体争光获得成功的快乐带来的荣誉感来增强德育教育。在数学课堂上,还可以通过研究性学习来加强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学生在进行研究性的学习过程中,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实时地指导学生作为学习研究的参与者应当具备的能力素质,使小学生在交流中发挥他们在团队中的作用,避免过分注重他人的表现。要对自己严要求高标准地进行评论,合理地对待他人的表现。在团队合作中态度要诚恳,对知识的掌握要准确,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与看法,要正确对待不同意见和想法,要学会沟通与合作。在沟通与交流中态度要积极,坚决杜绝等、靠、要的消极思想,要勇敢地发言,大胆地表达。教师也要及时地加以激励与表扬,使德育教育在数学课堂上切实得到渗透与发扬。

4.联系生活实际渗透德育教育。

在数学课堂上,教师要随机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多思考,多观察。通过实际生活联系数学问题,既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又提高了学生解题技艺和能力,在组织学生开展数学课堂活动时,例如可以通过“小小推销员”来使学生体会到不同的角色体验,并体会到挣钱的艰辛,锻炼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在实际当中解决数学问题。总之,无论是在小学数学课堂的小组合作与研究性学习过程中,还是在“小小推销员”等数学课堂活动上,针对同学们的不同表现,及时渗透德育教育。如果单凭教师的说教,而不通过实际活动加以锻炼与提高,是无法达成数学课堂中德育教学目标的。

三、结语。

小学数学课堂中渗透德育教育,不仅是新时期新课改与新理念的要求,更是时代的要求。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要随时根据学生的良好表现及时给予表扬与鼓励,并渗透德育教育在其中。小学生的思维还处在抽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转变的阶段,在这个时期进行德育教育,既能够使学生动脑思考,还能够从小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并且小学生的德育教育仅仅依靠单一思想品德科目的学习还远远不够。所以在各科的教学中,要及时进行德育教育。同时,德育教育在各科中的有机结合也是新课改下教学目标之一。所以我们在小学数学课堂教中渗透德育教育要有的放矢,要找准切入点,根据教学内容及时渗透德育教育。

小学数学信息技术论文篇二

过多媒体课件,让难点逐层剥离,让学生突破掌握。如在教学“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乘法应用题时,将用文字表述的抽象的数量关系转化为可视图形———线段图,并通过“变色”“闪烁”“移动”等手段来突出教学重点、难点,引起学生注意,寻找条件和问题、单位“1”与几分之几的量的相互关系,化抽象为具体,既帮助学生理清了题意,又启迪了学生的思维。

二、网络资源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1.增加信息来源,丰富学习素材。

网络资源极大地丰富了数学课堂的学习素材。课堂上,运用网页浏览与上传下载技术,改变信息来源,为学生学习数学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素材,从而有效地提高了信息的数量和质量,为数学知识和数学技能的自主建构提供了有力地保障。

2.优化学习工具,搭建个性发展平台。

在常规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工具只有课本、作业本、笔和尺,再好一点就是增加剪刀、胶水和纸等工具。而在网络环境下,网络提供的`丰富资源可以使学生寻觅不同的教育方式,各取所需,学生可以沿着自己的途径,按自己的节奏接受教育与学习。这样,可以让学生享受最佳的教育资源,充分发掘自己的内在潜力,培养独特的个性和人格。

当然,我们也不能过分夸大和依赖信息技术的作用。因为对于数学课堂教学来说,信息技术毕竟只是一种教学手段,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容忽视。信息技术和数学课堂教学的融合,对学生的学习品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要有更高的学习自觉性、更强的控制能力和学习能力。

总之,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整合,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中的一种新型教学手段,具有极强的生命力。我们必须正确认识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整合的特点,科学地看待信息技术给数学课程带来的前景,使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工作更加符合《新课程标准》,让学生轻松、愉快地获取数学知识,不断提高数学素养,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信息技术论文篇三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发展,数学文化在数学教学中的价值在逐步得到确认,它不仅是在教学中穿插一些数学史的小故事,或是数学家的趣闻轶事,还在于如何更好地发挥数学文化的内在价值,特别是通过具体数学知识的学习,帮助学生逐步形成一定的思维方式与品质,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进取的精神,从而具有一定数学美学意识和正确地价值取向。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让数学文化点亮学生的数学学习的热情呢?结合小学教材特点,探究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的一些具体做法。

(一)、通过创设情境,展现数学知识的产生背景,渗透数学文化以数学知识的产生为背景创设情境,充分展现数学学科的形成过程以及数学概念的形成。在这种追根溯源的过程中,不仅有助于学生全面深刻地理解数学知识,而且开阔了学生的眼界,认识数学既是创造的,也是发明的。如在讲《求不规则图形的体积》的时候,可以创设“阿基米德检验皇冠”的故事情景引领整个教学。该例子的内容讲述的是:叙古拉国王艾希罗交给金匠一块黄金,让他做一顶王冠。王冠做成后,国王拿在手里觉得有点轻。他怀疑金匠掺了假,可是金匠以脑袋担保说没有,并当面拿秤来称,结果与原来的金块一样重。国王还是有些怀疑,可他又拿不出证据,于是把阿基米德叫来,要他来解决这个难题。回家后,阿基米德闭门谢客,冥思苦想,但百思不得其解。一天,他的夫人逼他洗澡。当他跳入池中时,水从池中溢了出来。阿基米德听到那哗哗哗的流水声,灵感一下子冒了出来。他从池中跳出来,连衣服都没穿,就冲到街上,高喊着:“优勒加!优勒加!(意为发现了)”。夫人这回可真着急了,嘴里嘟囔着“真疯了,真疯了”,便随后追了出去。街上的人不知发生了什么事,也都跟在后面追着看。原来,阿基米德由澡盆溢水找到了解决王冠问题的答案。通过讲述该例子,可以让学生深刻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形成于对生活现象的探索和总结。同样还可以介绍如球体积公式的历史、祖冲之的圆周率,杨辉三角等等例子,从而充分的发挥数学文化在数学教学中的烘托作用,引导了学生了解数学学科与人类社会发展之间的相互作用。

(二)通过创设情境,寻找数学家的足迹,渗透数学文化。

例如:在学生第一次认识分数时,设计这样的生活情境,小红和小明去旅游,他们带了4瓶矿泉水,2个苹果,1个蛋糕。提问学生,你打算怎么分配这些食物?学生的回答也是精彩纷呈,有的说要根据他们的喜好分配;有的说可以给小明多分一点食物,因为他是男生,他的胃口肯定比女生大,但是女生表示不赞成,她们的理由是在外旅游都很累了,所以吃的并不会比男生少。双方僵持不下,经过讨论,决定只有平均分才显得公平。从而自然得到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两份,每人吃其中一份,怎么用一数表示的问题?这在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中是不能解决的问题。通过与另外两种食物平均分得的结果:2瓶矿泉水,1个苹果的对比,学生由此体会到,当一个问题看来不可解时,人们可以创造一些新的字符或形式来表达一种新的概念和新的观点。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既是创造的,也是发明的,从而让学生看到它的文化功能。

在小学阶段,有好多内容蕴涵着丰富的思想方法比如概率、统计的思想,转化的思想方法等等,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和渗透这些思想方法。例如:在教学统计与可能性时,书上设计的是摸球实验,可是书上的要求只有10次实验,这对于实验的精确性来说,实验的次数太低了。数学家是在做了几千几万次实验后才得到对于个数相等的球,每次任意摸一个,摸到的概率是相等的。并且实验次数越多,实验结果将会越接近这个实验结果。于是,可以结合书上的例题,把此相关背景资料介绍给学生,并且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在做了40次实验后结果才比较接近。让学生体会到概率的思想。同时,学生对书上的只要求10次的实验提出了质疑,并且对数学实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此外学生对数学史比如讲述符号的历史,介绍某一个数学问题解决的艰辛历程,介绍数学家的名言和故事更感兴趣。对此,教师可以带着孩子们通过多种途径一起去欣赏古今中外的数学史料。祖冲之、阿基米德、高斯、加罗华等等数学大师成了孩子们经常讨论和崇拜的人物。介绍给孩子听数学史上的三次危机、哥德巴赫猜想等等,虽然学生还不太懂,但是,通过这些补充,学生了解了数学原来是如此的丰富和神奇,等待着他们去研究和探索里面的奥秘。通过一些积累以后,学生可以讲述自己眼中的数学,与同学们分享自己课外的数学知识和趣事等等。用一种无形的方式去陶冶他们。一定能够影响到他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

其实我们的数学知识跟生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教到一些能够体现数学规律,数学美,数学的思想方法等等内容时,尽量多地去补充和挖掘各个知识点的相关史料。教师应该帮助每一个孩子树立“人人都应学有用的数学,人人都能掌握必需的数学”这一信念。就象人人都要求能会话写字,但要有、也只需要有少量的诗人和作家。新课程改革倡导了课堂生成的重要性,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活生生的力量,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情感等参与了课堂活动,从而使课堂生成了许多课前没有预料的情况,针对各种有价值的“意外”,如果我们敷衍了事、置之不理或呵斥指责,这样只能使课堂成为一潭死水,学生的创造力将被“抹杀”,这样的课堂,又怎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呢?所以要将数学看作是一种文化,其现实意义也就在于进一步认识并加强数学的教育功能,从而构建以人为本的数学教育理念。除了我们正在实验的,当然还有许多具体工作可以做,如数学教材中各个知识点的史料的挖掘和展示、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提供相关文化背景、创建文化氛围、挖掘文化内涵,从而加强数学文化的感染力和渗透力。

小学数学信息技术论文篇四

一般来说,数学的思维是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可以使这个过程更加的清晰和充分,小学生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可以更加完善地进行思维训练,可以更加精细地理解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通过这样的学习与探究过程,学生学习起来更加积极主动,可以更好地培养其观察能力、归纳能力、思维能力。

2、创设情境,拓展应用。

小学数学具有广泛的应用性,往往学生在学习数学的知识后,要通过把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情境问题时,才能得以掌握。情景式教学模式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授课老师根据课程安排有计划地引进一些以形象为主的场景,设定一定的情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从而更好的提高学习效率的教学方式。有了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教师就能很好地创设情境了,教师把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放到一个现实的情景当中,学生在做此题时,又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来解决。这样的情境设计可以充分使数学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改变方式,学会学习。

在小学数学的学习过程中,由于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就使得学生动手操作、反复观察的机会大大增加,在这样教学过程中,更加有助于学生产生想象,发现规律,探究结果,使学生也加强了学生之间交流讨论的机会。传统的教学手段使教师教得难,学生学得难,教师讲解这些抽象的知识,学生难以真正的理解。由于多媒体课件能将图、文、声并茂地展现给学生,不仅能把高度抽象的知识直观的显现出来,而且促使学生的理解,对教学质量有很大地提高。

小学数学信息技术论文篇五

我国有着上下五千年的文明,数学在发展的过程中有着灿烂的发展史,蕴藏着丰富的内涵。在数学教学中,许多生动有趣的例题都有着丰富的资料与素材。小学教师在数学课堂上对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要向学生展示我国博大精深的数学知识,使学生认识到“圆周率”“分数除法法则”,要使学生知道我国的“圆周率”的发明者祖冲之,在世界上最早提出了“祖率”的值,并且要比西方国家早一千年之久。还要使同学生知道“陈景润”“华罗庚”等在数学领惑做出杰出贡献的人。在数学课堂上渗透这些人在数学领惑做出的`杰出贡献并树立起榜样,发挥榜样的作用,使学生们通过数学的学习,认识我国的五千年文化,认识到数学领域领先于世界的创造与发明,使同学们升华起爱国主义热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树立起从小立志报效祖国的宏伟大志,从而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树立起爱国主义情感,使学生明确学习数学的意义,激励同学们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的热忱。

小学数学信息技术论文篇六

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小学数学教学,可以将信息技术的优势充分应用到数学课堂教学中,计算机作为信息技术的重要工具为新课改下的数学教学改革提供了重要便利。通过计算机可以存储许多信息,其操作的方式也相对简单便捷,可以节省教师在课堂上的时间,为学生的留有更充分的时间去学习和思考,练习相关的试题,从而可以加大数学课堂教学的内容,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例如,小学数学教学中,口算教学是必不可少的内容,教师可以采用计算机中的函数编写算式,按照要求随机无限量地提供题目,随时判断答案的正确性。还可以事先设定时间,如果超过了事先规定的时间,电脑就会自动得出答案,这样无意中激发了学生的练习的速度性,使学生的兴致更加浓厚。多媒体教学手段为数学课堂教学带来了新鲜的血液,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精心创设情境,让学生积极投身于课堂教学中,在教学准备中,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技术有目的。性地编写有关练习试题,强化学生学习的手段,使学生由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学生在愉快中学到知识,在轻松中得到锻炼,在兴趣中学到本领,提高了教学的方向性,也为教师及时提供学生评价和反馈学生信息,增强教师教学的针对性。

小学数学信息技术论文篇七

现代信息技术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教育教学领域。它集图、文、声、像于一体,以无可比拟的优势最大限度地激发、调动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学生学习数学的方式带来了重大影响,为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实践搭建了广阔的平台,提供了自主发展的机会。在数学教学中,我不断尝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并切身感受到了信息技术的优越性。

一、信息技术是教学内容的“保鲜剂”

当今世界上具有明显时代特征的鲜活的教学素材和教学内容比比皆是,由于教材编写的限制,很难在教材中及时准确地反映出来。而现实的生活材料与信息,不仅能够使学生体会到所学内容与自己接触到的问题息息相关,而且能够大大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数学知识,感知到数学有用。信息技术能够创设具体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如在教学“24时计时法”时,我用大屏幕重现了这样一段情境:两位小朋友通过电话相约着一场电影,李明说:“明天我请你看电影《小鬼当家(二)》,好吗?”刘杰说:“太好了,我正想看呢!”“你明天八点在电影院等我,不见不散。”可是,第二天,刘杰在电影院门口等了好长时间,也没有等到李明,到底是怎么回事?李明失约了吗?……这样的生活情境,诱发了学生的数学思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其兴趣盎然地投入了“24时计时法”的学习中。

又如教学“位置与方向”一课时,借助信息技术,展示“小熊给动物朋友们送礼物”,有声有色,动态展示,学生感知有趣,形象地理解了路线与方向问题。这样把静止的“文本课程”转化为动态的“体验课程”,为学生营造了一个体验的“大舞台”。学生收获的不仅是数学知识,更是鲜活的生命、丰富的想象、多彩的体验、灵活的思维,知识在体验中增值,思维在交流中碰撞,情感在感悟中融通。网络把数学知识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而且培养了学生自主探求知识的能力,提高了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信息技术是教学方式的“催化剂”

信息技术进入课堂,改变了传统教学仅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式”教学方法,采用了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方式,教师完成了角色的转变。在此基础上,可利用网络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所学知识建构的目的。学生的'数学学习应该是学生个体的主动建构过程,每个学生都是从自己的认知基础出发依自己的思维方式理解数学的。学生只能依靠自己的主动参与才能学好数学,信息技术能够将传统的教学模式引向自主、开放,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特点,最大限度地挖掘每个人的潜能与价值。

三、信息技术是智慧火花的“助燃剂”

课堂教学不仅具有传达知识的属性,更具有启迪智慧的责任和使命。教师恰到好处的启迪和引导,能促进学生智慧的生长和发展,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1、化深奥为浅显。

数学知识比较深奥,学生常常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这就要求教师将深奥的数学学习通过信息技术引导学生猜测、演示、验证等数学活动,清晰、浅显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其体验到数学学习的轻松和愉快。

2、化抽象为具体。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应将抽象的内容以灵活的形式和具体的事例加以展现。如教学“质数与合数”一课,教材中呈现的材料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如果原样呈现,难以激起学生探索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教师应设计现实材料呈现给学生,让学生经历从现实生活情境中逐步抽象出数学概念的过程,感悟数学的价值。在教学中有一些用传统的教法不容易讲清的知识,使用信息技术后,给学生一个直观的形象,他们就很容易理解,有利于教学的深化,学生就由原来的“听”数学变成了“做”数学。

信息技术促进了快捷反馈,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课堂反馈时信息技术的应用,为教师及时有效地组织课堂活动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它使教师在最短的时间获得了学生学习的第一手信息资料,极大地促进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如在教学完分数乘法后,我让学生在计算机上进行在线测试,完成之后提交。当全班同学提交后,大家立刻看到一张统计表:全对的占87.1%,出错的有6名同学。做错的同学在老师的鼓励帮助下,自我反思,找到了错误所在,从而也激发了学习的自信心。

利用信息资源跨越时空界限的特点,融合各种信息资源,引入时代活水,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具有时代气息,更贴近生活;同时也可使教师拓展知识视野,改变传统的学科教学内容,使教材“活”起来。但数学学科有它自身的特点,如果一味利用视听刺激,久而久之学生必然产生厌倦情绪,反而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我的思考是,数学自身的魅力就在于探索学习者未知的知识领域,因此信息技术利用得好,还需要教师不断地改进教学设计,利用“问题”吸引学生,达到激发兴趣的目的。

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的实际选择适当的教学手段,要坚持以提高教学效果为原则,善于利用,不断探索,把信息技术自觉融入到小学数学教学中,让课堂教学更自然、更自主、更高效,把信息技术与传统的教学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积极促进各种技术手段的协同互补,从而促进教学技术体系整体协调发展。

小学数学信息技术论文篇八

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小学教育标准的要求也挺高了,从教学方式到教学目的再到最终的教学评价,其标准都发生了改变,学生的能力培养将逐渐成为教育重点。新的课程标准指出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并将信息技术运用于学习中,为日后的工作生活打下基础。因此,这就要求教学者更新他们的教育观念,紧跟教育发展潮流,从根本上改革教育发展模式。然而,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教育者的观念并没有跟上新的教育标准。绝大部分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课堂上只注重向学生灌输有关信息技术的知识,而对学生对于知识的原理的理解、知识的适用范围理解和综合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忽略了。因此,造成的结果就是,学生在课堂上不能理解知识或者对知识的掌握不够全面,而在课堂外不能将知识运用于实际的生活中,这与信息技术教学原本的教学目标是背道而驰的。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评价中,教师依然维持着传统的教学评价方法,这种评价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对教师的评价方向造成了误导,使教师将信息技术教学的评价标准围绕书面成绩展开,从而对真正的信息技术教学目标得不到有效验证。因此,这种不正确的评价方式导致教师不能及时了解在信息技术教学课堂中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知识的理解、掌握以及运用情况,不能通过评价来调整教学方式最终达到提高教学水平的目的。因此,调整完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评价体系是至关重要的,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好的将信息技术运用于实际生活中,同时教师也可通过评价调整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水平,增强教学效果,促进我国科教事业的发展。

1.发展评价目标。

新的课程标准对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的目标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评价需要起到促进学生不断进步的作用,而不单单只是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因此,我国的信息技术教学评价需要发展评价目标,使评价目标符合新的课程标准,适应教育改革发展方向。教师在对学生评价的过程中应当改变以往只看成绩的方式,用一种全新的眼光看待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取得的小成就加以鼓励,提升学生的学习信心。对于学生在学习掌握上的不足也不要加以批评,而是通过观察发现学生所善于的知识点加强引导,并弥补不足之处。最重要的是,通过评价,让学生全面的认识自己,帮助他们在学习的道路上树立正确的目标。

2.拓宽评价方法。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评价还需拓宽评价方法。新的课程标准也提倡学校拓宽评价方法的种类,让学生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中获得更好的成长方式。教师应当在单一的依靠成绩评价方式之外发展更多的评价方法,通过开展各项活动达到评价的目的。如以小组形式让学生相互评价、以班会形式进行师生互评、以班级为群体开展班级竞赛,对各个班级进行评价等等。这样的评价方式能够让学生充分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乐趣,有利于学生良好性格的形成,以更好的态度投身于日后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在评价的过程中需要注意评价方法应当是积极的,应当尽量鼓励学生,在发现学生的不足之外同时对学生的优点予以肯定,通过评价使学生学习的信心得到增强,学习的兴趣得到提高,并接受评价进行反思改正。

3.发展多元化的评价主体。

相对于传统的评价方式而言,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评价还需发展多元化的评价主体。学校应当将学生、教师、家长共同纳入评价主体中来。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有利学生清楚认知自身的优缺点,并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制定学习方案;学生之间相互评价能够更好的发现学生对自我认知的不足,能有效弥补自己在学习上不易发觉的遗漏点;师生之间的相互评价有利于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方式、教学方法有个客观的了解,同时根据学生学习进度来调整教学进度;家长对学生进行评价有利于帮助教师在校园之外发现学生在学习上的问题,辅导学校与教师共同促进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上不断进步。因此,发展多元化的评价主体有利于全方位、全面的了解师生共同在信息技术教学、学习过程中的问题,促进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评价体系的完善。

小学数学信息技术论文篇九

与网络上的信息相比,教材上的内容明显有一些滞后,落后于时代的发展,而且当今世界上最鲜活的、具有明显时代特征的数学学科教学素材和教学内容,由于教学大纲和教材编写的限制,很难在教材中反映出来。然而通过网络可以为学生准备丰富的数学学习材料,让学生能够体会到所学内容与自己接触到的问题息息相关,而且大大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隐藏着丰富的数学问题。数学中的很多知识都是来源生活,同时数学知识也是为生活服务的。例如在教学两步应用题的时候,可以通过网络查询资料,从学生比较有兴趣的亚运赛事出发,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中寻找数学知识的原型,依靠学生对感性材料的直接兴趣,激发学生想创新。又例如在教学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时,在课前布置作业,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搜集数据(可以上网),然后在上课的时候让学生进行汇报。他们查到的资料多种多样:有的是某两个星球之间的距离,有的是中国土地面积大小,有的'是热播剧的收视率等等。通过让学生自己搜集数据,让学生接触到各种生动的、富有教育意义的、有说服力的数据、统计材料,不仅可以让学生轻松的学习到知识,还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思想教育。正是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打破时空界限的特点,将信息技术融合到小学数学科教学中来,引入时代活水,与小学数学教学内容进行有机的结合,让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加的具有时代气息、更贴近生活和现代科技[2]。与此同时也让教师能够拓宽视野,有助于教师从传统的思想中摆脱出来,改变传统的学科教学内容。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够得到开放性的训练,对于同一个问题每一个学生都会有不同的观点,不同的答案,从而搜集到的材料也会不一样,最后交流的时候都能够从他人的成果中汲取优点,获取更多的知识。

传统的教学方法中虽然有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但是与在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相比仍然显得单一,而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学习方法也较单一、被动。通过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的教学方法进行整合可以使得学生的学习具有开放性,学习过程中具有交互性;内容上也会更加的形式多样。例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在安排课堂练习的时候,利用计算机将正确、错误的评价以及提示、指导、建议等信息及时反馈给学生。同时也将学生的不同解题过程,通过网络在屏幕上进行显示,从而让学生之间可以进行相互交流,起到了交互作用。这样不仅仅可以让学生可以快速的知道自己的不足,还能够加深学生的学习体验,同时教师也可从中获得教学反馈信息,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使教学过程向教学目标靠近,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分层教学和个性化教学。信息技术在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有着十分的明显的作用,它可以充分调动学生认识与实践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从主导者的角色转变为引导者的角色,同时也是指导学生进行个别化学习探索活动的辅导者与支持者。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自由的组成各种合作学习小组进行合作探究,整个过程都让叙述按自己的意愿进行,让学生始终拥有高度的自主性,教师对学习过程的干预与控制降到最低限度,仅仅在必要的时候给予学生指导。

3结语。

总之,在未来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进行整合将会是一种占主导地位的课程学习方式,也一定会成为21世纪的主要教育教学方法。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应该提倡与探索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的方法与过程,力求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最好的方法,为后来的教师们打开一扇新的大门。

小学数学信息技术论文篇十

在我区小学中,现在大部分学校已经初步建成高标准的校园网络、标准化电脑教室,计算机课堂教学也已起步,大部分小学已经开设有信息技术课,并开设有计算机课外活动兴趣小组。那么,怎样搞好小学的计算机教学已成为计算机教师们一个必须去面对的问题。

《小学计算机课程指导纲要》中提出的小学计算机课程的教学目的是:

1、帮助学生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知识,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的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2、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的一些基本常识,初步学会计算机的一般使用方法。

3、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养成爱护机器设备、遵守机房规则等良好习惯。

这样看来小学计算机教学的重点应注重让学生通过计算机课的学习,掌握具有一般性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基本操作技巧以及能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所以我认为其落脚点是重视基础知识,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等基础学力的培养。

从平时的教学中我得出这样一种结论,我认为计算机教学要从学生兴趣入手,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入手。而学生的兴趣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玩游戏;学生特别喜欢玩电脑游戏,老师们就要给电脑装一些练习字法的游戏,另外再装一些练习鼠标的游戏,如:windows98自带的纸牌、扫雷等,这些游戏既能满足学生的爱好、兴趣,又能开发学生的智力,更能培养学生操作电脑的基本技能,一举三得,何乐而不为呢?还有,我校所用的《金山打字通》效果都很好。

2、学生喜欢利用电脑绘画;绘画比较容易学习,让学生从比较容易的学起,而且是从兴趣方面击起他们的求智欲,这是一种把兴趣和学习结合的一种好方法。而且学生在绘画的过程中还能培养他们美的情操!

3、学生喜欢上网;在网络发展的今天,上网成为一种时尚,网吧随处可见,只要家里有电脑的,只要电脑具有上网功能的,家里一般都上网了,所以,学生在校外已经接触到了网络,从中已经了解除到了网络的昧力,他们在校内同样渴望上网,所以网络教学同样是小学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这还要求我们教师在教的同时正确引导学生利用网络为己所用。

4、学生喜欢听故事;教师在教学中如果能适当地补充计算机史、计算机人物,计算机界的大事,对学生来,比较的新鲜、有趣,又能对学生的学习起到非常大的帮助作用。如:在介绍wps的时候,我们可以拿wps与word相比,分别介绍他们的发明人,求伯君和比尔。盖茨,从wps艰难的成长历程中,让学生了解到一个优秀的国产软件的开发所投入的大量时间、精力,财力。,既增强了学生正版软件意识,又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在介绍微软时,介绍比尔。盖茨的求学经历,和现在的钱财、学生听这样的故事一般都非常感兴趣,你在故事中就可以顺便介绍了世界首富的微软公司的全线产品(从dos到windows,还有office系列等)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很快就接受了。

5、字处理对学生来说则是实际生活中所需要的,学校在绘画中,在画中插入艺术字,在上网时给网友、同学发电子邮件,网上聊天这都要用到文字输入与文字处理,我想将来对学生布置的作业或许可以考虑用电子邮件形式来完成。

所以,信息技术课程中应包含有以上五个方面的内容。

而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计算机教师则应结合计算机的操作性强的特点,在教学方法上主要采用了边讲边练的形式,在应用上采取了边学边用的策略,搞好现代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

以上是我在教学中的一点肤浅认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努力,理论联系实际,为祖国的信息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小学数学信息技术论文篇十一

数学教学需要通过很多的数学活动来完成,因为学生只有在不断地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后,通过一系列的探究与发现,他们才能真正地认清楚数学的本质。

为了能让学生通过探究发现新知,就必须要观察、计算、实验,有些观察可以通过实物观察,而有些观察通过多媒体观察更方便;有些计算可以用笔算,有些计算必须用计算机算;有些实验可以通过实物实验,有些实验通过实物很难实验,而用多媒体却很容易展示实验过程。

比如,当我们在给学生展示如何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教学时,大部分教师都会想到利用剪切圆的形式,然后拼成成近似长方形的这样一个实验。

这个活动我们可以通过手来完成,比如把圆纸割成8等份、16等份,然后拼成近似长方形。

可如果我们要把圆剪切成32等份、64等份甚至128等份,使更加接近长方形的实验时,我们发现用手来完成就比较困难,但多媒体展示却十分容易。

我们一方面让学生用手割、拼,可以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另一方面通过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把圆割拼成长方形”的过程实验,不仅节约了时间,而且降低了难度。

通过信息技术的展示教学,学生很容易发现“把圆割成的等份越多时,拼成近似长方形越接近于准确的长方形”。

合理地使用信息技术,能够化静为动,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让学生能够通过动手、动脑活动不断地探究问题的本质。

信息技术最大的优势之一就是通过交互,提供给学习者海量、生动的有用信息,而且能够对学习者的学习进行及时的反馈和跟踪。

在数学课堂上学生需要通过不断地计算来强化知识点的学习,但是由于小学生注意力保持的时间有限,他们学习时容易开小差,容易疲劳,这都是阻碍学生学习的拦路虎,所以,教师要在课堂上利用信息技术,不断地推陈出新,设计有趣的数学练习形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比如,我们可以用信息技术开发出一些有趣的闯关游戏题或竞赛题,让练习形式更加多样和有趣。

又如,利用信息技术编制各种不同题型的数学题,诸如选择题、填空题、是非题等,根据教学需求,让学生进行针对性的练习。

信息技术给课堂教学内容增加了容量,使学生对数学知识更加全面地有了认识和理解,同时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提高了解题能力,提高了学习效果。

三、结语。

总之,随着素质教育事业的发展,信息技术将更深入更广泛地应用于中小学数学教学,必将对数学课堂教学的发展起到助推作用,从而提高中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

小学数学信息技术论文篇十二

以适应现代学校招聘的需要和以后教育教学的需要.招聘学校也要求每位教师要有相应的计算机等级证书.这些都是为了让教师能够学会并灵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实现教育现代化增加筹码.

引入课题,球是球体,积木是正方体、长方体和圆柱.为学生认识球、正方体、长方体和圆柱提供了可感知的原生态原料,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

利用多媒体进行闪烁,强化角的组成,同时将一条边固定,另一条边绕顶点移动,形成各种不同的角,引导学生发现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动静结合使学生充分感悟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小学数学信息技术论文篇十三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工作的突破首先是从教师教育理念的转变开始,思想上不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具体教学设计与组织环节就无法渗透这一方面的能力培养。所以教师首先在思想上要转变过来,要深入研究教材与教学对象以及教学方法,将创新能力培养渗透到教学设计与组织的每一个环节之中,从而为学生的信息技术综合素养提升奠定基础。教师要深入研究各种成功的教学经验,将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模式融入到自己的教学工作之中,实现自己教学模式的优化。特别要多运用研究式、启发式等新兴教学模式,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体现出来。教师还要在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空间等方面深入研究,寻找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契机,让学生能够积极地开展思考,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增强能力素养,这也是提升学生信息技术综合素质的重要抓手。作为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在当前改革不断深入推进的背景下,要注重思想理念的创新,善于整合资源和博采众长,想方设法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营造条件。

二、教学内容与时俱进是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载体。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要立足教材,但是切不可拘泥教材。现行信息技术教材虽然编写较为科学,但是教学对象有着千差万别,教师在把握好教材要素的基础上,一定要结合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适当调整教学内容,以便于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创新的动力。教师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既要立足教材也要拓展延伸,特别是选取与社会经济发展联系较为紧密的内容,与学生生活有交集或有助于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内容,有机融入进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在文字输入以及排版编辑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自己选择一篇最为满意的作文,输入进入进行排版编辑。这样的教学内容实现了和学生学习的密切联系,他们更加感兴趣。在学习了页面编排的操作要点之后,自己动手设计页面与字体,包括行间距、字间距、字体与艺术处理等等,学生对于自己作品的编排设计中会投入更多精力,对工具栏的研究更为深入,对其运用更加灵活,融入了自己的观点,体现了创新,使其更加美观,操作之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绘画也是一项重要内容,教师既要指导学生怎样利用软件工具进行绘图,同时还要赋予学生创新的思维空间,鼓励学生以合作小组为单位确定绘画的主题内涵,运用软件工具进行操作,体现了信息技术工具性与思想性的统一,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三、教学方式方法优化是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抓手。

小学生对新生事物具有浓厚的兴趣,特别是信息技术课程对学生的吸引力更大,教师要结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对教学方式方法进行优化改进,融入创新能力培养的要求,这也是推动教学开展的有力举措。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要走出自己单向说教的状况,尽可能让学生也有机会参与其中,说一说自己学习理解的内容,动手操作相关软件等等。基于这样的考虑,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进行了示范演示之后,可以安排学生走上讲台进行操作演示,和多媒体大屏幕演示结合起来,给予学生表现自我的机会,同时也在演示中帮助全班同学正确把握相关软件操作的步骤与要点。无论是演示正确的方法还是出现了错误的情况,教师都可以灵活应对,引导学生从正确的操作步骤中巩固加深理解,从错误的操作方式中汲取教训等等。特别是学生操作步骤出现错误的时候,教师不要简单评判,要注重以此为契机组织学生进行分析讨论,鼓励他们开启思维、积极创新,研究如何解决问题和突破难点,这也是保护学生思维积极性和提高创新意识与能力的重要方法。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还要对学习载体进行创新,指导学生建立合作小组,将学习目标任务交给小组,由牵头学生组织小组成员进行思考研究,大家一起想办法出主意,集中集体的智慧来突破信息技术操作方面的难点,以及拓展思维设计出更为美观的作品等等,让学生在合作研究的环节绽放创新的火花。

四、教学空间资源整合是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保障。

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必须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紧密结合起来,教师除了抓好课堂讲解与点拨之外,还要结合学生的学习生活进行延伸与拓展,在更为广泛的空间之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鼓励学生创新运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内容中的许多方面和学生生活联系较为紧密,如上网浏览搜集信息、正确运用电子邮箱等等,教师可以结合这些方面内容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运用,在运用的实践中创新思维与方式,提高运用效果。在上网浏览搜集信息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在学生掌握基本操作要点的基础上,可以引导学生分析研究怎样将这一方法手段运用于学习生活之中,如每日在班级发布天气预报小贴士、开设健康生活知识专栏德国。在电子邮箱内容教学中指导学生如何更好地体现电子邮箱联系便捷的功能,全班同学建立通讯录,相互发送有价值的学习资料实现资源共享等等,让学生将所学运用于实践运用和创新创优的活动中。

五、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一定要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帮助学生学习中拓展视野,提升学习与运用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小学数学信息技术论文篇十四

摘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恰当运用信息技术,能够突破时空的限制,使学校的教学资源充分利用,有利于学生兴趣的激发、数学知识的可视化、教学情境的创设、游戏教学的开展、科学因材施教。

由此看来,在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中,只有将信息技术与传统的课堂教学进行深度融合,才能实现最好的教学效果。

一、寓教于趣,激发学习兴趣。

“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托尔斯泰的这句名言给无数教育工作者以启发。

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是教师、讲台、尺子、粉笔组合的教学模式。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学生已经厌烦了传统的课堂形式,需要更有吸引力的教学模式来打开兴趣的大门。

而信息技术辅助下的初中数学教学图文并茂,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提高记忆力和丰富想象力。

在数学课堂中可以结合插图,视频,恰当地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启发式探索式教学比传统的课堂讲授,更能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学生也能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探索和独立学习知识,学生的兴趣、能力和效率会越来越高。

创新的教学方式和新颖别致的界面,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对初中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寓教于形,实现知识可视化。

电影技术从2d到5d的发展使人们更加立体、直观、逼真的感受电影的魅力。

数学学科由其本身的特性所限制,是一门重视抽象思维的学科。

而初中生所处的年龄阶段决定了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比较强,而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弱。

他们正处于从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的过程中,如何让学生感受到5d电影般的知识呢?传统的教学方法较为死板,直接限制了学生的视听能力,直接导致学生较难理解数学学科中的抽象概念,学生对知识死记硬背,学习效果会大打折扣,从而学生会开始觉得学习数学是件枯燥无味的事情,甚至逐渐失去兴趣。

学习知识应当注重学生左右脑结合学习,而传统教学过多使用学生左脑,忽略右脑的使用。

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出现,能够辅助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改善了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用图、文、声、像多种表现形式刺激学生的感官,将抽象的数学概念用形象具体的多媒体信息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得学生能够结合左右脑进行记忆和理解,从而快速掌握所学内容。

信息技术传递多媒体信息的特点使知识“可视化”,为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提供“直觉”材料,为发展学生的数学抽象思维的构建提供了必要的感性准备,让学习成为一种享受。

三、寓教于情,创设学习情境。

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教育源自于生活。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巧妙地运用信息技术,使数学知识以直观、形象、具体、生动的方式呈现在一个活泼、愉悦的问题情境中,利用生活中的素材,巧妙设疑,借助多媒体技术使学生能见其形、闻其声,有动有静,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更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

数学在生活中有许多具体的应用,教材是前人总结生活中的经验以及数学家的定理编制而成,是升华的知识,而学习最终是要用到生活工作中的。

学生有时候会质疑学习的意义是什么,所以在初中阶段,教师努力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增强知识的实用性,有助于学生对数学意义的体会。

四、寓教于乐,开展游戏教学。

学生爱玩游戏是天性,有时教师应该借助学生的天性开展教学工作。

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设计一个数学练习册,不是简单地把教材上的练习题搬到电脑上,而是设计一个小软件,比如“金山打字”就是一个把打字练习和游戏相结合的教学软件。

让学生把数学的练习题当作是一种游戏的方式来做。

比如可以在习题软件上设计出一些有关区分题目难易程度的分类,分出:初级、中级、高级。

学生就能够清晰地知道哪些题目是简单的,而哪些题目是有一定难度的,在做题的过程中可以循序渐进,这样学生能够有一个准确的自我定位。

例如,小王每天生产100个零件,小陈每天生产50个零件,现在共需1200个零件,问小王和小陈配合需要多长时间?(难度:中等)当学生审题有困难时,教师可以通过微课的形式来让学生更好地梳理题目中的条件关系和数量关系。

当学生做错题时,教师可以当场给出习题解析,强化训练进而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解题思路。

当达到一定的练习量时,可以为他们提供“先不做了”“先休息一会儿”“再做一个新的练习”的选项,劳逸结合,更加人性化。

五、寓教于法,真正因材施教。

信息技术手段可以及时高效地收集学生的学习数据,包括习题的正确率以及分值分布情况。

这些数据可以进行存档,分析,可以让教师更加充分地了解每个学生各个阶段的特点以便实现学生的“因材施教”。

现代的教育必须结合数据采集,科学分析开展的,而不是拍脑门地因材施教。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学生的学习能力随着年龄增长,环境改变也发生微妙的变化,而一名教师面对一个或多个教学班,几十个甚至上百个学生是难以一一捕捉学生的种种变化。

信息技术极大地帮助教学工作的展开,能够洞察到学生微妙的变化,而这些数据能够有效准确追踪学生的'动态,甚至可以利用数据制作折线图分析学生的发展变化,也能让学生对自己有清晰准确的认识,定期进行自我评价、自我总结、自我提升。

如今,在信息技术辅助数学教学的大环境下,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将呈现出教学方式与教学过程的重要变化。

教学改革,并不是指照搬照抄他人的经验成果,而是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完成传统教育模式的变革,可视化的教学方式比传统的课堂讲授,更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学生也能从枯燥的抽象知识里获得更多感性的认识,在数学知识的学习中建立良性循环。

当然,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堂的结合是把“双刃剑”,在具备上述诸多优势的同时也可能会产生许多弊端。

因此,教师应当充分利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独特优势,扬长避短,努力使之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的整合,做有灵魂的教育工作者。

参考文献:

[1]张定强.

[2]印雷.

考试周刊,(11).

作者:李玲云单位:河北省秦皇岛市西河南中学。

小学数学信息技术论文篇十五

摘要:

21世纪是网络信息化时代,智能、信息、资源和网络早已渗透我们的生活,改变着我们的衣食住行,为我们提供便捷。随着新时代教育改革的深入,信息技术与教育领域的有机结合是时代发展和教育进步的必然趋势,尤其是在我国的教育体制下,利用信息技术能逐步改变传统教学模式,辅助缺乏教学经验的教师灵活有效开展教学,从而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有效提升我国的教学水平。高考是人生的分水岭,对学生后续教育、国家社会人才需求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高中三年的学科教学必须紧跟信息技术的应用趋势,以多样全新的手段为学生进步发展保驾护航。其中,数学是高中的基础核心课程之一,信息技术为课堂氛围、数形结合、空间几何和抽象逻辑提供了更多的教学可能性。[1]本文将重点从信息技术对教学的重要性出发,提出高中数学中有效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

高中数学;信息技术;应用策略。

高中数学的重点在于七大思想和六大素养的培养,七大思想包括函数与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与整合思想、化归与转化思想、特殊与一般思想、有限与无限思想和或然与必然思想,六大素养包括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用和数学分析。

(一)信息技术是我国教育取得进步的必要手段。

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教育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比如各个教材版本的更新替换、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和高考改革变更等,这些变化都在说明国家社会对人才有了更高水平的要求,教育必须与时俱进,以培养全面型人才作为目标。众所周知,我国教育难以彻底摆脱传统教学模式,尤其是缺乏师资力量和专业设备的农村地区,如何转变教学方法、实行创新型教学模式是我国教育必须重视和解决的问题。信息技术对于教学的渗透是一个长远的过程,它可以根据学校条件、教师能力去进行及时的调整,比如农村地区可以安装多媒体设备、电子白板、投影仪,城市地区可以建设多媒体教室、一体化信息电脑设备等,使现代科技深入多维式教学。[2]同时,在疫情背景下,信息设备为各个学科搭建了线上教学平台,使教师和学生在足不出户的情况下稳定地开展教学,使“停课不停学”政策落实到实处。综上所述,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是必然,虽然目前信息技术教学的开发和应用不够成熟,但随着时代的进步,信息技术教学必然取得成功。

数学知识是极具抽象性和逻辑性的,尤其是针对高中数学而言,空间立体几何、建模逻辑推理和想象思维发散等重点知识都对学生的抽象能力、逻辑能力和想象能力有一定的要求,从这个层面出发,高中数学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而信息技术对于教学的渗透则能有效帮助知识进行多方位解读,比如在立体几何的教学中,黑板的板书是平面的,而信息技术的呈现往往是立体的,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去学习、思考和探究。同时,信息技术的渗透可以将抽象内容具体化,利用情境和氛围导入关键核心内容,使学生加深对数学知识的感悟。

(一)课件ppt为课堂打基础。

课堂教学的第一步在于让学生清楚地知道课堂的内容和编排,这是很多教师常常忽略的问题,这导致学生容易对课堂产生内容和重难点上的疑惑。因此,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下的课件和ppt为课堂内容、流程和重难点做出解释说明,以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三第三章《概率》为例,章节内容包括随机事件概率、古典概型、几何概型三个小节,各个小节下又包含了定理、性质、事件判断和实际问题等多个章节要点,因此,教师可以在章节先导课的ppt课件上先有效梳理下章节内容,比如在第一页ppt课件上简要引出随机事件,介绍到随机事件的概率、意义和性质时,引出第二页ppt上的古典概型和几何概型,第三页ppt说明古典概型的性质、第四页ppt说明几何概型的性质、第五页ppt说明古典概型和几何概型的区别,之后再按照这个顺序进行详细的教学开展。在这个过程中,课件ppt向学生简要介绍了章节重点,有利于加强学生对于知识紧密性和关联性的认识,同时,这也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了良好的契机。此外,课件ppt是信息技术下最简单常见的教学形式,它能有效帮助教师去拓展和浓缩教学内容,把握课堂各个环节的时间,从而达到加强课堂效率的目的。

(二)微课穿插便于课堂整合。

微课是近几年兴起的教学手段,具备较强的资源流动性、精炼简短性、内容针对性和重复利用性等优势,在学科中,教师即可以制作微课或网络搜集微课课堂教学上的整合和学生课下的复习。微课对于教学的穿插性很强,很少受到环节上的`局限性,教师可以将微课用于课前回顾导入、课中思考讨论、课后总结回顾和课下交流复习等多个环节。[4]以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二第二章《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为例,章节以三个小节展开,小节之间是独立的关系,教师可以运用微课对小节内容进行浓缩和提炼,比如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小节中,微课的主要内容包括平行判定定理的解释、定理的图形解释、如何运用定理解决实际问题以及定理运用时的常见误区等,微课的时间一般在5分钟左右,因此微课的内容应与教学内容环环相扣,不可出现脱节现象。

(三)动画视频还原知识推理。

知识的推理过程是学生真正去挖掘、去探究知识的关键,现阶段的教学更加追求知识的得出过程,而不是知识的死板照套,利用动画视频区还原知识推理的好处在于,它的每一个步骤是可以进行保存和修改的,即具有“快照”功能。以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函数与方程》为例,在此章节中,学生会学习到利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之一核心内容,利用二分法求函数零点近似值是有步骤的,教师可以利用动画视频去还原步骤,包括在坐标系上确定区间,判断精确度、求得区间的中心、计算f(a)f(c)0、f(c)f(b)0、f(c)=0三种情况,最后,还原精确度的判断。数学的步骤是具有紧密性和逻辑性的,教师利用动画的形式去还原能使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知识的得出过程和问题的解决过程,从而在加深印象的同时促进对知识内容的进一步深化理解。

(四)引导学生培养信息能力。

信息技术对于教学的渗透不仅仅停留在教师的运用上,更在于学生信息能力培养和对信息操作的锻炼上,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高效课堂、探究讨论等有机环节,使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去进行成果的展示等。以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四第一章《三角函数》为例,教师可以将此章节以小组合作的模式进行,将课本划分为多个任务分配给各个小组,小组完成预习、交流、讨论、探究、总结、ppt制作、微课查找制作等多个环节,最终利用电子设备将小组的合作成果进行展示阐述。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给予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展示能充分锻炼学生的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全面进步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结束语。

现阶段,信息技术对于教学的渗透正处于起步发展阶段,从它对教学的意义来看,信息技术将逐渐成为教学的趋势和动力,因此,各个学科教师应及时了解信息技术的多重形式和开展方法,保障信息技术能与学科教学相吻合,与课堂教学进行渗透。同时,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适时开展小组合作和高效课堂等模式,给予学生自主学习信息技术和运用信息技术的机会,从多个方面出发保障学生的进步发展。最后,本文提出的策略希望能被广大教学工作者参考。

参考文献:

[1]王炜.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8):245.

[3]韩永宁.高中数学教学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的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6):118.

小学数学信息技术论文篇十六

信息技术课堂中的任务,主要指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完成相应的事项,在计算机上编辑文章和图画,做电子表格,制作多媒体课件,建设与维护网站等。任务应该具有真实性、整体性、开放性、操作性等特征。驱动强调的是学生在任务的引领和刺激下,通过同伴的协助,调动多种教学和学习资源,采用自主与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达到建构信息技术知识体系与提高应用能力的效果。任务必须围绕教学的重难点进行,这样才能促进达成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实际效果。

(一)密切联系现实生活与学生实际。

信息技术不是单纯为学会理论而设置,应该在课堂中用信息技术处理学生喜欢和熟悉的社会生活中的现象,培养小学生对计算机的爱好。教学难度要适当,避免过于简单或者过难,这才有利于教学目标尽快实现。

(二)任务设计要具有可操作性。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学生亲自上机动手实践远比听老师讲、看老师示范要有效得多。通常,教师对知识进行讲解、演示后,关键的一步就是让学生动手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把握真知、掌握方法。教师在进行“任务”设计时,一定要注重“任务”的可操作性,要设计出只有通过上机操作才能完成的“任务”,以此来提高学生完成任务的实践能力。

(一)提升教师的主导效果。

任务驱动法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过程,认真对小学生学习辅导和协助,进行合理评价和激励。教师能够设置适合的学生活动,进行正确的学法指导,提高小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促进他们在合作互动中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热爱科学的品质与团队精神。例如,教师在使用信息技术制作图画时,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寻找到两者的最佳契合点,针对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安排操作方案,让小学生设计制作电子书信,将自己的心里话或者祝福语送给父母、同学、老师。教师可以启发小学生充分运用画图工具中的图形、文字、线条等功能,提高小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培养小学生的想象力和人文主义情怀。

(二)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必须改变片面关注技能的方式,要让小学生在观察和分析中提高感悟力和应用能力。任务驱动法能够结合信息技术课程特有的实践性和操作性,调动小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性,能够主动参与到教师创设的情境中,自觉运用教师教授的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学会在各自情境中灵活迁移知识,实现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

(三)发挥内容的建构性。

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上,任务驱动法以具体明确的任务为教学主线,促进学生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信息技术活动。例如在制作电子演示稿时,教师可以布置一个有关“我可爱的家乡”为主题的任务,学生在搜集资源的过程中,逐步学习电子演示稿制作知识和技术,同时增加对于自己所在城镇的了解,利用各种途径搜集关于家乡的信息、照片。学生可以结合自己整理的资料与信息技术相结合,设计出各具特色的电子演示稿。开放性的课堂内容,有利于丰富小学生的想象力,促进信息技术课堂中的个性化教学,积极、向上、健康、人文的教学主题,能使小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升华。

(一)营造情境,布置任务。

首先教师要布置具体的教学任务,推动学生对教材展开学习,任务设置必须合理,结合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教学目标,将教学内容划分成若干板块,将知识蕴含在趣味性探究任务中,让小学生产生对问题的兴趣,主动投入到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在课堂生成过程中逐步实现教学目标。信息技术教师要注重教学情境的营造,抓住小学生心理和认知规律,从一个社会生活中的常见问题或者现象作为切入点,提出问题,对学生的认知方向进行正确引导,促进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内在驱动力。例如,闽教版六年级《中山休闲两日游》中,教师可以布置任务:同学们共同游览伟大的革命家孙中山的故乡。教师引导小学生将教学主题分为小任务:首先,明确旅游的路线、中山市风俗习惯、重要景点。了解完成任务的途径,如上网搜集资料、运用电子演示稿制作幻灯片等。学习会为完成旅游任务而产生对信息技术操作的好奇和探究欲望,在新旧认知冲突中产生进一步自主学习的主动性。

(二)设立方案,确定任务。

小学生要在特定情境下,利用适合的工具和手段,合理整合教学和学习资源,制定出完成任务的可行性方案,使任务更加细化和深化。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完成任务的方法和上网查找地址,指导学生如何通过网站和资料寻找中山旅游相关信息。方案制定和完成的过程,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对问题的自主解决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三)探究、合作,完成任务。

小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认知能力都较低,缺乏科学系统的学习方法,因此教师必须给予学生正确的学法指导,让学生的思维品质得到循序渐进的提升,促进任务得到更好的完成。教师要在信息技术课堂上为学生搭建良好的自我展现的平台,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自主探究,钻研信息技术和布置任务之间的联系,同时还要让学生进行高效的合作学习,在互动与讨论中寻找切实可行的办法。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每组大约6-8人,小组内进行合理分工协作。教师全程指导,正确掌控任务执行的整体进度和方向,让学生充分探索和反思,在合作中相互提高与促进,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热爱,进行合理的思维训练,形成良好的认知习惯和体系。

(四)小组分析,评价任务。

合作探究不能完全地放任给学生,教师应该给予恰当点拨和评价,及时反馈小学生信息技术的研究状况,调动小学生在今后的课堂中进一步完善自我和提升能力。学生完成幻灯片的教学任务后,教师组织各小组在班级中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由其他同学和教师进行评价、提出修改意见。学生对同伴的点评和教师的总结进行反思和重构,逐步完善与更新现有的知识层次与思维方式,促进信息技术水平的飞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知识储备会有不同程度上的欠缺,但由于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好胜心较强,很容易出现过于重视结果,而忽略过程的现象。当教学过程中采用小组协作的方式进行讨论或研究时,有的学生会存在侥幸心理,降低参与度。因此,教师不仅要加强教学过程的科学性,还要提高监督意识,对学生参与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正确、积极的引导。

作者:姚作城单位:宁德市蕉城区霍童中心小学。

小学数学信息技术论文篇十七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工作的突破首先是从教师教育理念的转变开始,思想上不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具体教学设计与组织环节就无法渗透这一方面的能力培养。所以教师首先在思想上要转变过来,要深入研究教材与教学对象以及教学方法,将创新能力培养渗透到教学设计与组织的每一个环节之中,从而为学生的信息技术综合素养提升奠定基础。教师要深入研究各种成功的教学经验,将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模式融入到自己的教学工作之中,实现自己教学模式的优化。特别要多运用研究式、启发式等新兴教学模式,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体现出来。教师还要在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空间等方面深入研究,寻找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契机,让学生能够积极地开展思考,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增强能力素养,这也是提升学生信息技术综合素质的重要抓手。作为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在当前改革不断深入推进的背景下,要注重思想理念的创新,善于整合资源和博采众长,想方设法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营造条件。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要立足教材,但是切不可拘泥教材。现行信息技术教材虽然编写较为科学,但是教学对象有着千差万别,教师在把握好教材要素的基础上,一定要结合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适当调整教学内容,以便于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创新的动力。教师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既要立足教材也要拓展延伸,特别是选取与社会经济发展联系较为紧密的内容,与学生生活有交集或有助于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内容,有机融入进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在文字输入以及排版编辑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自己选择一篇最为满意的作文,输入进入进行排版编辑。这样的教学内容实现了和学生学习的密切联系,他们更加感兴趣。在学习了页面编排的操作要点之后,自己动手设计页面与字体,包括行间距、字间距、字体与艺术处理等等,学生对于自己作品的编排设计中会投入更多精力,对工具栏的研究更为深入,对其运用更加灵活,融入了自己的观点,体现了创新,使其更加美观,操作之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绘画也是一项重要内容,教师既要指导学生怎样利用软件工具进行绘图,同时还要赋予学生创新的思维空间,鼓励学生以合作小组为单位确定绘画的主题内涵,运用软件工具进行操作,体现了信息技术工具性与思想性的统一,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小学生对新生事物具有浓厚的兴趣,特别是信息技术课程对学生的吸引力更大,教师要结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对教学方式方法进行优化改进,融入创新能力培养的要求,这也是推动教学开展的有力举措。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要走出自己单向说教的状况,尽可能让学生也有机会参与其中,说一说自己学习理解的内容,动手操作相关软件等等。基于这样的考虑,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进行了示范演示之后,可以安排学生走上讲台进行操作演示,和多媒体大屏幕演示结合起来,给予学生表现自我的机会,同时也在演示中帮助全班同学正确把握相关软件操作的步骤与要点。无论是演示正确的方法还是出现了错误的情况,教师都可以灵活应对,引导学生从正确的操作步骤中巩固加深理解,从错误的操作方式中汲取教训等等。特别是学生操作步骤出现错误的时候,教师不要简单评判,要注重以此为契机组织学生进行分析讨论,鼓励他们开启思维、积极创新,研究如何解决问题和突破难点,这也是保护学生思维积极性和提高创新意识与能力的重要方法。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还要对学习载体进行创新,指导学生建立合作小组,将学习目标任务交给小组,由牵头学生组织小组成员进行思考研究,大家一起想办法出主意,集中集体的智慧来突破信息技术操作方面的难点,以及拓展思维设计出更为美观的作品等等,让学生在合作研究的环节绽放创新的火花。

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必须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紧密结合起来,教师除了抓好课堂讲解与点拨之外,还要结合学生的学习生活进行延伸与拓展,在更为广泛的空间之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鼓励学生创新运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内容中的许多方面和学生生活联系较为紧密,如上网浏览搜集信息、正确运用电子邮箱等等,教师可以结合这些方面内容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运用,在运用的实践中创新思维与方式,提高运用效果。在上网浏览搜集信息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在学生掌握基本操作要点的基础上,可以引导学生分析研究怎样将这一方法手段运用于学习生活之中,如每日在班级发布天气预报小贴士、开设健康生活知识专栏德国。在电子邮箱内容教学中指导学生如何更好地体现电子邮箱联系便捷的功能,全班同学建立通讯录,相互发送有价值的学习资料实现资源共享等等,让学生将所学运用于实践运用和创新创优的活动中。

综上所述,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一定要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帮助学生学习中拓展视野,提升学习与运用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小学数学信息技术论文篇十八

有实验表明,人类对新事物的接受和认可,首先要让其认知其好处。因此,要先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的培训,让其掌握必要的信息技术。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为小学数学教师省去日常的批阅数学习题、批阅数学家庭作业、花费精力查找教科书等的时间,让其真正认识到信息技术的优势及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整合的精髓和妙处。

2.2练就火眼金睛,选择合适素材优化教学。

掌握使用信息技术的.方法,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寻找丰富的资源,如图片、动画、声音等。面对如此丰富的资源,教师在欣喜之余也会有烦恼,如此多的媒体资源可以改变教学方式值得欣喜,但从这些资源中如何选出最适合小学数学教学的资源又成为教师的一个烦恼。此时就需要小学教师依据自身的专业的理论知识和教学经验,练就火眼金睛,来选择最适合的教学素材,以优化教学方式。

2.3优化教学方案,让数学走进实际生活。

网络多媒体的发展便于教材资源多媒体化,同样也便于小学数学走进实际生活。如关于加减乘除的运算,教师可以引入公交车车票的计算方法,一方面案例来源于实际生活,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小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又如关于平面图形知识,将日常常见实物转化为平面图,以此来提升观察分析能力。如此这般,小学生不但可以体会深奥的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也可以认知学习的价值。4结语为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教师应主动并不断地加强关于信息技术的学习,以便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整合发挥最大作用。同时也应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成功与失败的经验,以便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入小学数学,从根本改变小学填鸭式的教学,改变小学生被动的学习方式。

小学数学信息技术论文篇十九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课程的改革,让小学生跟上时代的发展,学会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变得尤为重要,然而在实际的教学安排过程中,小学信息技术只是属于基础文化教育,最主要的就是向学生教授一些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因此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整个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过程中,把学生的素质教育以及终身教育和我们的时代主题相统一。那作为我们从事信息技术教学的老师如何来上好信息技术课呢?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不仅深刻地影响着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更影响着我们的教学工作。在我们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的特点,他们虽然对信息技术充满兴趣,但往往都停留在玩的层面上,所以我们要学会抓住学生的心理,站在学生的角度来开展我们的教学,不但能够使课堂变得有声有色,还可以提高我们课堂效率。

在我们的日常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学会树立素质教育、终身教育和创新教育的思想观念,因为我们的信息技术知识一直在不断更新换代,飞速发展。如果我们不能够有一种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我们就会被时代所淘汰,所以我们要树立全新的教育观念,不断努力使得我们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不断地产生变革,跟上时代的发展。

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非常大,所以我们要学会在教学过程采用分层教学的方法,也就是我们老师要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从而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收到相同的教学效果的一种比较理想化的教学方法。这种比较理想化的教学方法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能够让学生产生愉快的情绪,同时还可以优化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促进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从而极大地提高了我们的教学效率。在我们小学信息技术的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比较大,再加上学生年龄比较小的特点,所以我们教师要想得到比较好的教学效果,显然采用“一刀切、齐步走”的教学方法是不可行的,因为如果这样的话,只会造成优等生“吃不饱”,中等生“提不高”,后进生“吃不了”的尴尬局面,最终会导致出现两极分化的情况,从而难以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所以通过我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研究,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态度、知识水平和他们各自的学习潜能,我将把学生划分为甲、乙、丙三个层次:甲层的学生为优等,他们的电脑基本功比较扎实,乙层的学生为中等生,电脑基础一般,丙层的学生为后进生,电脑基础较差或者没有。在我们平常的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上课的时候要结合不同层次学生的个人特点,对他们提出不同的学习目标和要求,从而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在统一要求的基础上进行因材施教,从而能够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使得我们每一个学生在我们教学过程中都能够得到长足的发展。所以说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采用分层教学法,不仅能够提高我们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率。

在小学阶段开展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同时更要培养学生学会利用计算机来解决实际问题。在我们上课的过程中,我们要学会让学生利用现有工具软件,进行拓宽知识面教学,小学信息技术的教材中知识内容毕竟有限,可是计算机知识的发展却是无限的,计算机软件的开发与发展速度非常快,我们是否能掌握利用这些软件来进行加工处理获取有用的信息,是我培养学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比如画图软件的使用,二维动画的制作,声音文件的处理,网页制作,杀毒软件的安装与使用等,当我们对学生进行这些知识面的拓宽,能够对学生的发展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所以在我们教学过程中要学会有意穿插工具软件的教学,当然,也不可能学生都能较好地掌握这些知识,只要让他们对此有个比较浅显的认识和拓展,当他们在以后的应用中需要的时候,就能够让他们对自己所学的知识有个较好的复习和巩固,从而促进他们的各种基本操作和应用能力的提高。

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对学术的评价,目的当然不是要把我们的学术分类或者分等,最终的目的是通过评价这个手段来改进我们的教学,促进学生的发展。《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我们对学生的评价应从甄别式的评价转向发展性评价,不仅要关注结果,更要学会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评价要反映学生学习的成绩和进步,激励学生的学习,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学习策略、思维或习惯上的长处与不足,认识自我,树立信心,真正体验到自己的成功与进步。正因为如此,我们利用积极的评价来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从而让学生对好的方面继续发扬,不足的地方要学会加以改正,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即便我们发现了学生有了小小的进步,我们都要对此进行赞美,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当我们在信息技术的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可以起到发挥学生课堂主人翁意识,从而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总而言之,教育部门已将信息技术课程作为我们小学的必修课程,这不仅体现了教育部门对我们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视,也是作为教师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的要求,从而更好地去满足培养具有信息素养和创新素质的新型人才的需求。作为从事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工作者,我们都要认真地去思考如何来更好地开展信息技术教学,顺应时代的发展。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7565216.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