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行路难》评课稿(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3-23 09:42:31
八年级语文《行路难》评课稿(3篇)
时间:2023-03-23 09:42:31     小编:zdfb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八年级语文《行路难》评课稿篇一

一直说评价很重要,很重要,可以在课堂里又怕夸他们太多了,他们不知道自己了,太骄傲了,所以很少夸他们。其实这样更是不好,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将会去哪里呢?经常看到学生懒洋洋的,后劲不足,又有学生云语文学习如何之难,可能真的是我经验不足吧。但谷老师的课就像一面镜子,让我不断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比如这样的一些评价,当谷老师问道:“读了这首诗,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时,有学生回答:“李白虽然仕途坎坷,但是他没有放弃,仍然要去济沧海”,谷老师紧跟着一句:“你看到李白心里去了”,学生会心一笑地坐下了,班级同学也给予了肯定的微笑,这对于这个同学是多大的安慰啊,相信这个同学自己对于李白的诗已经萌生了兴趣。又比如“你真是与李白心有灵犀啊”,“这个同学真是李白的知音哪!”简单的课堂一笔,却着实妙笔生花,让多少同学心花怒放,又让多少同学好生羡慕,课堂在自然而然中升华,由课内到课外,由拘束的空间到自由驰骋的精神世界。

我的课总是经常让学生反复地读,希望他们能从中品味出一些东西,可是往往总是让他们读得越来越没有力气,似乎在做无用功一般。这一点真得和谷老师好好学一学。每次去,单单一个“读”字,就有不一样的收获。

课刚开始谷老师就以饱满的热情吟诵诗人写下这首诗的背景,并进而饱含激情地读这首诗,学生掌声雷动。一首诗好的气氛就在这样的情境下垫定了。接下来学生齐读,了解背景后再读,读后让学生来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让学生说自己的初读体验,再分小节展开诗歌的鉴赏中再融入朗读,直到读出感觉为止。最后大家一起将感觉打通了再读这首诗,此时学生读得就相当有感觉了,因为都这首诗应该成竹在胸了。或许,“读”才是学诗歌的至高境界。

我想,融洽的氛围决不是老师骂出来的,也决不是老师打出来的,而是一个真正有人格魅力的老师感染出来的。

课好,人好,学生才会好。

八年级语文《行路难》评课稿篇二

20xx年4月2号—4号,山东省古诗文教学研讨会在烟台龙口举行,我在参会的同时,有幸执教了李白的《行路难》一课,《行路难》是李白遭遇仕途坎坷之时所发出的'人生感慨。李白——生逢大唐帝国的鼎盛时期,夙有“济苍生”、“安社稷”的远大抱负,渴望得到君王的赏识,天宝元年,他42岁,经朋友举荐,受玄宗皇帝诏聘来到长安,由布衣一跃而为卿相。准备大显身手,建立一番功业。但是此时的玄宗已丧失了早年励精图治的精神,只把李白看做文学侍臣,只是想用李白的才华为宫廷生活做点缀。而李白那种不肯摧眉折腰事权贵的性格也与权臣们格格不入。在宫廷不久即蒙受谗言,最后竟被玄宗找了个借口发落出来。几十年的功业追求化为泡影,这首诗写在李白无奈离京朋友为他送别之时

课堂教学的情景至今仍历历在目,我想:语文不仅仅是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能从语文课的学习中感受学习的乐趣,体味一种人文精神的关怀。我们要用美的艺术形象和充满诗情画意的语言去感染学生,引导学生体会文章所蕴含的审美情操,使学生受到艺术美的熏陶,然后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认识能力、观察能力、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通过不断地磨课,我感觉:要出一节自己感觉满意的课,不经过千锤百炼是不行的!对这节课我一次次的教学设想被推翻,又一次次建立新的教学设想,真是“不断磨练,不断完善”,对这节课,我体会最深的有如下几点;

由谈李白自然导入课文,再由李白的“嗜酒”过渡到面对美酒佳肴难以下咽,在此基础上走进课文探寻缘由。

在“读准、读顺”环节遵循了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原则,当的课堂上可能自己一提到“节奏”问题的时候,有一些突兀,学生们没有很好的理解我的意思,把如何读好一首诗歌的方法一一推荐了出来,或许更换一种问的方式会更好,比如:如何停顿 在整体感知环节中,我通过适时地展示背景,增强学生们对于诗的了解,诗歌,我个人感觉不适合翻译出来,学生们“一望而知”但是具体说说,又无从谈起,当给他们一个背景帮助之后,使得他们慢慢向诗境靠拢。

在“读细、读情”环节,我设计了:“我从诗歌中的什么地方(字、词语、句子),读到李白暗含在心中的“难”, 我这样认为的原因是什么?”此环节设置是想达到:教学生一种方法,具体可抓;当再次背景引入的时候,想通过背景的拓展,螺旋问题的上升,实现问题的勾连;在这个环节的最后实现了“以诗解诗”的目的。标点符号的改动,语气助词“啊”的增加,想让学生的朗读过程出现层次感,最终达到“诗无达诂”的目的。

在“读理、读人”的环节,回归到“难”的主线,当李白面对“难以下咽(食物);难以施展(抱负);难以选择(前路);三个方面的呈现也是想提示学生进行背诵,最后李白的诸多方面诗词想告诉学生“李白不止一面”,让学生在课外的诗词拓展方面有所收获!

当然本节课也有诸多遗憾之处,例如:首先,在指导学生的朗读方面,如何更好地让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读出层次,读出感情,还需要再多多努力;其次,当学生的朗读很出彩的时候,没有给予肯定到位的评价,同时在鼓励其他学生的勇敢试探方面还是需要我再加大功夫。

李白的《行路难》是他在“跋涉”他自己的梦想征途,其实,我们每一个语文老师何尝不是在自己的课堂上进行着一场场梦想的“跋涉”呢?每一次课堂的师生共同学习和收获都是这趟梦想征途上独有的风景,我愿意且思且行!

八年级语文《行路难》评课稿篇三

谷老师在《行路难》一课中所展示的“板块式”教学模式和“重朗读,重积累”的教学理念,更是给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对我的课堂教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下面我就谷老师的课谈谈自己的一点感想。

首先,谷老师的课每个环节的设计都具有很强的目的性,都是下文的一个铺垫。在《行路难》一课中,谷老师以学生的齐读导入,形成了教学预设,为下文的朗读指导提供了依据。

再如谷老师设计的微型讲座这一环节,不仅让学生丰富了知识,而且为课外拓展设下了一个铺垫。

其次,“板块式”教学模式在课堂中的巧妙运用。听谷老师的课很轻松,这节课气氛亲切、生动、活泼。谷老师针对课文设置了三个板块的内容:

学习活动一(吟读,感受诗中的美句);

学习活动二(说读,理解诗中的句意);

学习活动三(背读,吟诵)。

这三个板块的要求明了却明确,那就是以朗读来带动对整首诗的理解。再加上谷老师旁征博引,挥洒自如,并能用幽默诙谐的教学语言,引导学生进入一种轻松学习的境地。我相信这样上语文课,一定会让学生越来越喜欢语文的。

再次,对诗歌朗读的指导准确而到位,通过读使学生感受诗的优美,感受诗的意境。谷老师在讲解了诗歌的写作背景和诗体的有关知识后马上就进入了对诗歌朗读的指导,他针对学生的第一次朗读情况,对学生提出了朗读诗歌的第一个要求:注意朗读节奏,并加以示范。当学生朗读结束后,老师马上帮他们指出哪些地方读得好,哪些读得还不到位。在学生第三次齐读结束后,谷老师对他们提出了朗读诗歌的第二个要求:要读出诗歌中“抑扬”,并向学生解释了什么样的感情要用“抑”来读,什么样的感情要用“扬”来读。如(读)“停杯投著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句就应该用“抑”声调来读,“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句就应该用“扬”声调来读。然后学生再一次进行齐读。在谷老师的层层指导下,学生的朗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朗读指导结束后,谷老师让学生自由朗读全诗,并感受诗中最美好的句子及谈谈对诗中难句的理解。这时,学生发言积极,课堂气氛活跃,达到了高潮。

最后,课内外知识的联动。在学生说出诗中最美好的句子“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及诗中的难句“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时,谷老师随即分别亮出了课中微型讲座:警句和典故,在学生了解了这两块知识后,谷老师又进入了课文联读板块,分别亮出了与之相关的课外古诗:《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书云》。

可以说谷老师的这堂课是一堂视听的盛宴之课!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759262.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