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人逸事教案(汇总21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06 10:53:16
亡人逸事教案(汇总21篇)
时间:2023-12-06 10:53:16     小编:温柔雨

教案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对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顺序等进行系统规划的一种书面指导材料,它能够帮助教师有条不紊地组织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果。那么我们该如何撰写一份高质量的教案呢?教案的编写需要注意哪些要点呢?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吧。教案的编写要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以适应学生的不同学习风格和能力水平。通过查阅这些教案范例,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教学内容的组织方式和教学方法。

亡人逸事教案篇一

学生说说句意,重点说明带点字的意思。

亡:丢失。

鈇:斧子。

意:怀疑。

其:代词,他的。

邻:邻居。

子:儿子。

有个人丢失了一把斧子,怀疑是他邻居的儿子偷走的。

视其行步,窃鈇也;颜色,窃鈇也;言语,窃鈇也;动作态度无为而不窃鈇也。

视:看。

其:代词,指邻居的儿子。

行步:走路。

窃:偷。

颜色:指面部表情。

言语:说话。

无为而不:没有一样不像。

(他)看邻居的'儿子,走路的姿势,像偷斧子的;面部表情,像偷斧子的;说话的腔调,像偷斧子的。举止言谈(一言一行)没有一样儿不像偷斧子的。

俄而,其谷而得其鈇。他日复见其邻人之子,动作态度无似窃鈇者。

俄而:不久。

谷:地窖。

后来再看邻居的儿子,举止言谈没有一点儿像偷斧子的了。

4、朗读。

自己说说课文的意思。

朗读课文,试背诵。

通读全文,背诵课文。

作业。

思考:丢斧子的人为什么前后的看法发生了转变?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

亡人逸事教案篇二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

2.初步句式的训练。

3.初步写左右结构的字。

4.熟记成语。

5.朗读背诵诗歌。

6.按要求连贯地说几句话,写一句话。

教学重难点:拼音训练、词句训练、写字训练、读背训练、说话训练。

教具学具安排:小黑板。

主要板书:练习1。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

1.审题。

(1).指名借助拼音读题目。

(2).教师讲清题目的要求。

2.指导。

(1).指导读字母的呼读音或名称音。

(2).教学《汉语拼音字母歌》,熟记字母名称和顺序。

(3).背诵大写字母,并练习默写。

3.练习。

(1).出示卡片,集体练读。

(2).按字母表顺序背诵。

(3).默写大写字母。

4.反馈。

(1).请学生试背字母表,从读音、顺序、连贯等方面给予评价表扬。

(2).展示默写写得好的字母,表扬默写写得好的同学。

二.教学第二题。

1.审题。

教师帮助学生弄清学习要求。

2.指导。

(1).指导学生学习第一组句子。

a.朗读句子,要求读通顺,读连贯。

b.再读句子,想想每句话的意思。

c.这组句子有什么特点?

d.初步认识句式。

第一句:用两个句子把意思说明白。

第二句:用一个并列复句把两个意思说明白。

第三句:用一个单句把句子说明白。

(2).指导学习第二组句子。

a.指名朗读,读正确、读流利。

b.分角色朗读。注意语气。

c.师生共同评论朗读情况。

3.练习朗读。

4.反馈。

用开火车的方法,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争取检查到每个学生。

三.教学第三题。

1.审题。

教师谈话,让学生弄清本题的学习要求。

2.指导。

(1).出示卡片,认读汉字。

(2).引导学生回忆写字要求和描红要求。

(3).指导书写。

(4).学生练写,师巡视。

(5).反馈。

表扬姿势好、写字写得好的学生。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四题。

1.审题。

2.指导。

(1).学生自由读成语。

(2).教师范读。

(3).学生自由读。

(4).理解4条成语的意思。

3.练习。

(1).学生自由练读。

(2).同位练习背诵。

4.反馈。

(1).集体齐背。

(2).指名背。

二.教学第五题。

1.审题。

2.指导。

(1).学生自由读。

(2).教师范读。学生了解诗歌的内容。

a.诗歌写的是什么季节的事?

b.第一、第二节分别写什么?

(3).学生边读边想象庄稼的样子和水果的色彩。

(4).再读诗歌,读好停顿和轻声,逐步达到生动和流畅有感情。

(5).练习背诵。

3.练习。

(1).学生自由练读。

(2).指名读。

(3)。练习背诵,指名试背。

4.反馈:检查朗读、背诵。

第三课时。

教学第六题。

一.审题。

2.板书课题;老师,祝贺您。

二.指导。

1.指导观察。

2.指导说话。

(1).看看图,想想你自己在教师节来临之际,是怎样做贺卡的。

说话时用上“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怎样做,卡片上写了些什么”等,用几句连贯的话说说。

(2).你把贺卡送给哪位老师?送贺卡时,你对老师说了什么?老师又会怎样?

(3).分角色扮演老师和学生,练习对话。

3.句式训练。

(1).你去送贺卡,先干什么,再干什么,最后干什么?

(2).句子练习。

找老师。

a.你去送贺卡,怎样找老师?

b.你看见老师正在干什么?你有什么想法?

把“找老师”是这部分内容连起来说说。

送贺卡。

a.你找到老师,把贺卡送给他,当时你是怎么做的?

b.全班讨论,板书动词。

d.出示句式:我()地说:老师()。

把“送贺卡”的经过说说。

收贺卡。

这时,老师非常高兴,脸上是什么神情?会对你说什么?

句式:老师()地说:“()”。

4.练习说一段话。

个别练说、指名说、集体评议。

亡人逸事教案篇三

1、理解作者思念亡妻的凄恻之情,体会健康的爱情观。

2、体会细节描写的作用,品味作品朴实语言中流露的真情。

掌握对细节描写手法的分析与运用。

1课时。

从《水浒传》中鲁达痛打“镇关西”的细节描写以及《孔乙己》中孔乙己的有关表现人物形象的细节描写导入。

孙犁,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县人,一九四五年后,他以冀中抗日根据地人民斗争生活为题材,在延安窑洞里的一盏油灯下,用自制的墨水和草纸写成这篇小说。他的小说作品追求散文式的格调,追求诗歌般的意境,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并对当代文学产生极大的影响,造成了一个作家群,被当代文坛誉为“荷花淀派”。《白洋淀纪事》是他的小说散文集。

(请学生快速阅读课文,了解文章四个部分的主要内容。)。

明确:

第一部分:从“天作之合”的婚姻说起,回忆了作者与妻子的因缘。、

第二部分:着重写自己和妻子初次见面的情景。

第三部分:旗子如何从一个娇惯的女儿变成一个吃苦耐劳的妻子与母亲。

第四部分:作者对妻子的愧疚以及对妻子临终前的回忆。

作者在回忆逝者时,借助一些具体的事为我们展现了逝者生前的音容笑貌,这些事情又是通过具体的细节描写使人物血肉丰满。请同学找出文中自己认为描写出色动人的地方加以体会。

要求:只要能有自己的感悟,赏鉴得当,能自圆其说即可。

点拨:

如:第二部分中的一段话:“姑姑的话还没有说完,我看见站在板凳中间那个姑娘,用力盯了我一下,从板凳上跳下来,走到照棚外面,钻进了一辆轿车。”

作者用“用力盯了我一眼”这个细节表现了妻子对“我”不加掩饰的埋怨,是礼教观念比较浓重的表现。同时也很好地表现了人物的直率性格。另一方面,作者多年来一直记着这一幕情景,表现出“我”对妻子的深情。

再如:第三部分说她开始“只会做些针线活,没有下场下地劳动过”,但到后来,“她就下决心学。从纺线到织布,都学会了”。为了学会这些,她的两个“大拇指,都因为推机杼,顶得变了形,又粗,又短,指甲也短了。”

这些表现妻子因为生活的原因不断使自己带来变化,使她慢慢地变成了一个为了家庭生计,任劳任怨、历尽艰辛的母亲形象。

斯人已逝,当作者带着一种愧疚与不安来怀念逝者的时候,我们似乎看到了作者仿佛要。

穿越时光找回从前的双眼,苍老的目光里沉淀的满是岁月积累的真情,这里没有“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浪漫;没有“举案齐眉、相敬如宾”式的.恭敬,也没有“贫贱之妻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的清高自守,这里只有一种带着些酸楚、些许温暖的回忆。

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杜甫。

今夜鹿阝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江城子。

苏东坡。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思考:这两首诗歌都是表达对妻子的思念。找出诗歌中对妻子的细节描写,体会其艺术效果。

金圣叹说过:一花、一瓣、一毛、一鳞、一焰,“其间皆有极微”。在文学作品中,细节是作品真实性的一种体现。回顾我们看到的几篇诗文,这里使细节真实起来的其实是一种情,一种发自肺腑的真情,也正因如此,它们才具有了令人感动的特质。

选择一个自己熟悉的人,运用细节描写的手法对其进行介绍。要求写得富有感染力。

亡人逸事教案篇四

(一)。

旧式婚姻,过去叫做“天作之合”,是非常偶然的。据亡妻言,她19岁那年,夏季一个下雨天,她父亲在临街的梢门洞里闲坐,从东面来了两个妇女,是说媒为业的,被雨淋湿了衣服。她父亲认识其中的一个,就让她们到梢门下避避雨再走,随便问道:

“给谁家说亲去来?”

“东头崔家。”

“给哪村说的?”

“东辽城。崔家的姑娘不不大般配,恐怕成不了。”

“男方是怎么个人家?”

媒人简单介绍了一下,就笑着问:

“你家二姑娘怎样?不愿意寻吧?”

“怎么不愿意。你们就去给说说吧,我也打听打听。”她父亲回答得很爽快。

就这样,经过媒人来回跑了几趟,亲事竟然说成了。结婚以后,她跟我学认字,我们的洞房喜联横批,就是“天作之合”四个字。她点头笑着说:

“真不假,什么事都是天定的。假如不是下雨,我就到不了你家里来!”

(二)。

虽然是封建婚姻,第一次见面却是在结婚之前。定婚后,她们村里唱大戏,我正好放假在家里。我们村有我的一个远房姑姑,特意来叫我去看戏,说是可以相相媳妇。开戏的那天,我去了,姑姑在戏台下等我。她拉着我的手,走到一条长板凳跟前。板凳上,并排站着三个大姑娘,都穿得花枝招展,留着大辫子。姑姑叫着我的名字,说:

“你就在这里看吧,散了戏,我来叫你家去吃饭。”

姑姑的话还没有说完,我看见站在板凳中间的那个姑娘,用力盯了我一眼,从板凳上跳下来,走到照棚外面,钻进了一辆轿车。那时姑娘们出来看戏,虽在本村,也是套车送到台下,然后再搬着带来的板凳,到照棚下面看戏的。

结婚以后,姑姑总是拿这件事和她开玩笑,她也总是说姑姑会出坏道儿。

她礼教观念很重。结婚已经好多年,有一次我路过她家,想叫她跟我一同回家去。她严肃地说:

“你明天叫车来接我吧,我不能这样跟着你走。”我只好一个人走了。

(三)。

她在娘家,因为是小闺女,娇惯一些,从小只会做些针线活;没有下场下地劳动过。到了我们家,我母亲好下地劳动,尤其好打早起,麦秋两季,听见鸡叫,就叫起她来做饭。又没个钟表,有时饭做熟了,天还不亮。她颇以为苦。回到娘家,曾向她父亲哭诉。她父亲问:

“婆婆叫你早起,她也起来吗?”

“她比我起得更早。还说心痛我,让我多睡了会儿哩!”

“那你还哭什么呢?”

我母亲知道她没有力气,常对她说:

“人的力气是使出来的,要抻懒筋。”

有一天,母亲带她到场院去摘北瓜,摘了满满一大筐。母亲问她:

“试试,看你背得动吗?”

她弯下腰,挎好筐系猛一立,因为北瓜太重,把她弄了个后仰,沾了满身土,北瓜也滚了满地。她站起来哭了。母亲倒笑了,自己把北瓜一个个捡起来,背到家里去了。

我们那村庄,自古以来兴织布,她不会。后来孩子多了,穿衣困难,她就下决心学。从纺线到织布,都学会了。我从外面回来,看到她两个大拇指,都因为推机杼,顶得变了形,又粗、又短,指甲也短了。

后来,因为闹日本,家境越来越不好,我又不在家,她带着孩子们下场下地。到了集日,自己去卖线卖布。有时和大女儿轮换着背上二斗高粱,走三里路,到集上去粜卖。从来没有对我叫过苦。

几个孩子,也都是她在战争的年月里,一手拉扯成人长大的。农村少医药,我们12岁的长子,竟以盲肠炎不治死亡。每逢孩子发烧,她总是整夜抱着,来回在炕上走。在她生前,我曾对孩子们说:“我对你们,没负什么责任。母亲把你们弄大,可不容易,你们应该记着。”

(四)。

一位老朋友、老邻居,近几年来,屡次建议我写写“大嫂”。因为他觉得她待我太好,帮助太大了。老朋友说:

“她在生活上,对你的照顾,自不待言。在文字工作上的帮助,我看也不小。可以看出,你曾多次借用她的形象,写进你的小说。至于语言,你自己承认,她是你的第二源泉。当然,她瞑目之时,冰连地结,人事皆非,言念必不及此,别人也不会作此要求。但目前情况不同,文章一事,除重大题材外,也允许记些私事。你年事已高,如果仓促有所不讳,你不觉得是个遗憾吗?”

我唯唯,但一直拖延着没有写。这是因为,虽然我们结婚很早,但正像古人常说的:相聚之日少,分离之日多;欢乐之时少,相对愁叹之时多耳。我们的青春,在战争年代中抛掷了。以后,家庭及我,又多遭变故,直到最后她的死亡。我衰年多病,实在不愿再去回顾这些。但目前也出现一些异象:过去,青春两地,一别数年,求一梦而不可得。今老年孤处,四壁生寒,却几乎每晚梦见她,想摆脱也做不到。按照迷信的说法,这可能是地下相会之期,已经不远了。因此,选择一些不太使人伤感的片断,记述如上。已散见于其他文字中者,不再重复。就是这样的文字,我也写不下去了。

我们结婚四十年,我有许多事情,对不起她,可以说她没有一件事情是对不起我的。在夫妻的情分上,我做得很差。正因为如此,她对我们之间的恩爱,记忆很深。我在北平当小职员时,曾经买过两丈花布,直接寄至她家。临终之前,她还向我提起这一件小事,问道:“你那时为什么把布寄到我娘家去啊?”

我说:

“为的是叫你做衣服方便呀!”

她闭上眼睛,久病的脸上,展现了一丝幸福的笑容。

亡人逸事教案篇五

对亡者的悼念总会引发人们的悲恻之感,这篇作品也不例外。细细读来,在作品用真实的细节、朴实的语言所叙述的旧事中,流露的是一种真情。我们似乎也看到了作者那仿佛要穿越时光找回从前的双眼,苍老的目光里沉淀的满是岁月积累的真情。这里没有“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式的浪漫,没有“举案齐眉”“相敬如宾”式的恭敬,也没有“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式的清高自守,这里只有一种带着些许酸楚、些许温暖的回忆。引导学生在真情体验中去理解作者、理解作品是本文的学习重点。注重以教学情境的创设来激发学生的情感是教学本文的主要方法。

教学重点。

掌握对细节描写手法的分析与运用。

教学难点。

在“不太使人感伤的断片”中,理解作者对亡人的愧疚和自责与深挚的、极度的思念之情。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资料卡片。

课时安排。

一课时。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体会细节描写的作用并学会借鉴运用。

2.品味并理解作品朴实语言中所流露的真情。

过程与方法。

1.创设情境,帮助学生领会细节描写的妙处。

2.品味语言,感悟真情。

3.引申拓展,借鉴细节描写进行写作训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作者思念亡妻的凄恻之情,收获感动,收获健康的爱情观。

亡人逸事教案篇六

1.鉴赏文章语浅情深的细节美和人物的性格美。

2.引申拓展,借鉴细节进行写作训练。

3.理解作者思念亡妻的凄恻之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掌握对细节描写手法的分析与运用。

2.理解作者对亡人的愧疚和自责与深挚的、极度的思念之情。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晨读积累: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简析:

这是一首悼亡词。此词一改苏轼一向豪放雄迈的词风,反见温情,细腻的描写,哀绝凄清,读之使人潸然泪下。

上片悼亡。首句直接倾诉对亡妻的深挚怀念和伤悼。阴阳两世,生死相隔了茫茫十年,作者对亡妻的怀念始终没有淡化——追念之情,不能自已。次一句写作者当时的感受:孤坟远在千里。无处可诉衷肠。这里的\'凄凉”一词有两种含意:既指作者思念亡妻的凄苦,又指作者仕途坎坷的悲凉。\'无处话凄凉\'写尽作者孤寂悲郁的心境。第三句话紧接第二句话的\'悲凉\',用一假设引出作者当时的境遇。\'纵使相逢应不识\'。是因为“我”如今已是\'尘满面,鬃如霜\'。短短六个字便将作者仕途潦倒的形象栩栩如生地描绘了出来。

下片记梦。\'小轩窗,正梳妆”生动地写出了十年前夫妇问那充满欢乐的爱情生活。但乍然的相逢竞使他们\'相顾无言”。妻子辞世后十年的宦海沉浮,十年的相思之苦,使他该有多少要讲给自己心爱的妻子的话啊!可\'惟有泪千行”,正是“此时无声胜有声”,一切尽在无言中。梦里相逢的惊喜更是反衬出现实中生死相隔的肝肠寸断之苦。最后一句作者传达了生离死别的悲痛——\'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岗\'——凄凉之意,萦回不绝,令人不觉掩卷拭泪而长叹。

全词语言朴素自然,纯用白描,不事雕。感情至纯哀而无脂粉气,缠绵意,真实自然。具有令人荡气回肠的艺术魅力。因此流传古。感人至深,堪称悼词之绝唱。

教学过程:

作者简介:孙犁(1913――2003),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县人,现代作家。《白洋淀纪事》是他最负盛名和最能代表他的创作风格的一部小说和散文的合集。以他为代表的“白洋淀派”和赵树理为代表的“山药蛋派”是现代文学中最有影响、各有千秋的两个流派。其中《荷花淀》等作品,已成为广泛流传的名篇。文学作品风格:清新疏朗,有诗的美感。

解题:

(1)亡人:死去的人,作者的妻子。

(2)逸事:世人所不知道的关于某人的事迹,多指不见于正式记载的。

一、检查预习: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梢门()喜联横批()机杼()粜卖()籴米()瞑目()忌讳()抛掷()。

2.形近字辨析:

剑鞘()悲怆()粜卖()。

眉梢()仓促()籴米()。

二、整体感知:

快速阅读课文,了解文章四部分的主要内容,并用4个字给每部分加一个小标题。

三、精读精研:

(欣赏细节,体味妙处。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德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用于刻画人物,或点化肖像,或描摹神态,或描写动作,细致描写人物在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某个细小环节或举动。)。

1.作者用那些细节体现了亡妻贤妻良母这一美德?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第四部分:

2.从这些细节中我们可以看出亡妻是一个怎样的人?

3.这些细节体现了作者对亡妻怎样的情感?

四、欣赏细节,拓展训练。

1、王蓝田性急。尝食鸡子,以箸刺之,不得,便大怒,举以掷地。鸡子于地圆转未止,仍下地以屐齿碾之,又不得。瞋甚,复于地取内口中,啮破即吐之。

——《世说新语》。

3、写一个生活中表现亲情的细节,有选择的用好语言、动作、外貌、神态、心理等描写,200字左右。

亡人逸事教案篇七

1、知识和能力目标:识记柳宗元及“状”文体的有关常识,掌握重点词语的意义和特殊用法。

2、过程和方法目标:

掌握本文选择典型事例塑造人物形象以及运用对比、反衬手法刻画人物性格的艺术手法。体会、学习本文寓褒贬于叙事、不着议论、冷静从容、严谨沉稳的写实手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段秀实的优秀品质,培养学生爱憎分明、敢于伸张正义的情操。

[教学重点]掌握重点实词和虚词,落实“白、辞、适、以、卒、则”等词语的多种义项。体会、学习本文褒贬自现的叙事手法。

[教学难点]理清人物关系,分析段太尉刚勇仁义、外柔内刚、勇毅见于平易的性格特征;培养学生爱憎分明、敢于伸张正义的情操。

[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以简介作者及“逸事状”知识导入。

柳宗元(公元773—819年),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字子厚,河东解(今山西运城解州人),世称“柳河东”又称“柳柳州”。“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和韩愈共同发起对我国散文发展影响深远的“古文运动”。

段太尉:太尉,官职名。其人叫段秀实。

逸事状:“状”,又称“行状”,是旧时详记死者世系、名实、爵里、行治、寿年等的一种文体。“逸事状”是“行状”的变体,只记录人物逸事(即正史未载之事)。

二、熟读大致理解课文,掌握基本的字词句和特殊句法。

1、学生诵读课文,对照注解,自己初步疏通课文;同时提醒学生注意文中句子中的重点词语和特殊句法:

2、指导完成课后练习三。

三、检查预习提问学生本文讲了太尉的几件逸事,并引导学生回答。

1、勇服郭军。(1-4自然段)。

2、仁愧焦令谌。(5、6自然段)。

3、节显治事堂。(7自然段)。

4、叙述作状因由。(8、9自然段)。

四、课文分析。

(一)学习1-4自然段。

1、学生分小组研读,一个小组负责一个自然段,先齐读,然后该小组的同学逐一翻译每句话,点出重点字词、词类活用以及特殊句式。

2、教师在适当的时候点评,串讲句意。

3、每一个自然段串讲完字词以后,让学生用一句话概括本段讲述的事情,然后教师引导学生为每段拟一个小标题,并板书在黑板上。

4、提问:这是一篇写人记事的记叙文,文章里面的哪些描写体现了主人公什么样的特征。

5、归纳总结第一件逸事所表现的太尉的特征。

(二)、学习第5-9自然段。

1、学生齐读,教师正音。

2、让学生以讲故事的形式复述课文。

3、学生复述以后,教师点评重点字词此类活用以及特殊句式。并在多媒体屏幕显示实词、虚词以及文言句式的归纳。

(三)、归纳总结第二、三件逸事的内容,即5-9自然段。并总结每件事所表现出的人物性格特征。仔细揣摩第三件“逸事”中段太尉所说的三句话,体会段太尉心理感情的变化轨迹。

(五)结合有关的历史文献资料,请你谈谈你对柳宗元这篇传记艺术特色的看法。

1、多种多样的描写方法。

2、人物个性化的言行。

3、“春秋笔法”

4、巧妙铺排、引人入胜。

5、精心选材,多角度地表现人物思想性格。

五、拓展阅读训练。

(1)旧唐书柳宗元传。

(2)韩愈《祭柳子厚文》。

亡人逸事教案篇八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4个生字,理解并写出课后第3题中带点词语的意思。

2、借助注释和译文读懂课文内容。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借助注释和译文读懂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借助注释和译文读懂课文内容。

教(学)具:

字典。

教学过程:

导入。

我们学过哪些文言文?你能背给大家听吗?

说说怎样学习文言文?

新课。

学生借助注释和译文自学课文,解决不了的词句标出,在小组中讨论。

小组合作学习。

说说每句话的意思,再一起说说课文的意思,解决不理解的词句。

全班交流,教师点拨讲解。

屏幕出示:

亡人逸事教案篇九

《亡人逸事》是“悼亡文学”中的一篇佳作。作者悼念亡妻,从对真实的生活细节的回忆着笔,融写人、记事、抒情于一炉,朴实的笔调中饱含对亡妻的深情。学习本课,重在让学生通过传神的细节描写认识人物,体会字里行间的真挚深情。所以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上,以引导学生对细节的赏析为主体,以细节描写的片段训练为拓展,体会深情,学会抓住日常生活中的传神瞬间来表现人物。

1、鉴赏细节之美,通过细节读懂人物,透过细节品味作者的感情。

2、以读促写,让学生在读懂细节的基础上尝试写出生活中的细节。

活动体验,品味细节之美,并能学习运用细节展示人物性格。

感受作者对亡妻的一片深情。

1、通过细节读懂人物,品味感情。

2、在写作实践中学会运用细节展示人物的性格。

多媒体课件

、1课时

你觉得如果要你写一篇让人读了感动落泪或者悲伤欲绝的文章,你会怎么写?(比如在选材上、写作手法上)

师:细节。如果这个人非常的普通,普通到没有什么惊人之举,从不曾参与重大的事情,那要怎么写。在生活的细节中捕捉精彩,在平凡的小事里定格永恒。

师:至微是那些显示人情美、人性美的细节。而这人情美、人性美恰恰是永久艺术魅力的价值所在。

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篇文章,文章记述的主角是一个旧时农村妇女,她不识字,一个极其普通,却也是极其伟大的.家庭主妇,她就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孙犁的妻子,(今天我们就来感受一下作者是如何通过细节表现他那平凡的妻子性格特征,抒发那欲哭无泪的沉甸甸的悲哀,进而让阅读它的人感动落泪的。

板书:亡人、逸事

亡人:指作者已故的妻子;逸事:世人不大知道的关于某人的事迹,多指小事情。本文就是叙述作者妻子生前的一些小事情的。

1、对于写作的缘起,作者是这样说的。请大家齐声朗读第四个片段第一、二、三段。

(学生只要能基本说出一个大概即可,老师再根据学生的回答加以概括)

注:(1)天作之合(缘定):从“天作之合”的婚姻说起,回忆了作者与妻子是怎么结婚的。

(2)初次见面(初识):着重写了自己和妻子初次见面时的情景。

(3)勤劳持家(持家):写妻子如何从一个娇惯女儿变成一个吃苦耐劳的妻子与母亲。

(4)临终痛别(临别):写了妻子临终前的情景。

缘定、初识、持家、临别。

(1)先让学生自由回答,引导学生感悟衰年多病、老年孤处、四壁生寒的我那份思念、悲伤之情。

(2)请大家看看作者为我们叙述的片段中各个细节,看看这些小事情为我们展现了妻子怎样的性格特征,你从中感受到作者对妻子怎样的情感。

板书:亡人、逸事、我

注意:要告诉学生什么是细节。细节就是文学作品中对人物动作、语言、神态、心理、外貌以及自然景观、场面气氛等细小环节或情节的描写。(细小而又具体的环节或情节)

(请学生找出最具表现力的细节,和前后桌同学一起讨论分析后再全班交流)

细节1:她点头笑着说:“真不假,什么事都是天定的。假如不是下雨,我就到不了你家里来!”——发自内心的幸福感,以及她对婚姻的满足。(丈夫对妻子的爱)

细节2:“盯”“跳”“走”“钻”——动作描写,害羞腼腆(对妻子的挚爱)

细节3:她严肃地说:“你明天叫车来接我吧,我不能这样跟着你走。”——礼教观念很重

细节4:我从外面回来,看到她两个大拇指,都因为推机杼,顶得变了形,又粗,又短,指甲也短了。从来没有对我叫过苦。——勤劳体贴、(心疼愧疚)

细节5:每逢孩子发烧,她总是整夜抱着,来回在炕下走。——关爱孩子

细节6:她闭上眼睛,久病的脸上,展现了一丝幸福的笑容。——易于满足

板书:

好学勤劳、亡人、逸事、我、思念

疼爱孩子、自责

知足体贴、愧疚

小结问题二:这样温柔体贴,疼爱孩子而又易于满足的妻子,四十年来,为这个家任劳任怨,付出所有,直至在那个腥风血雨的时代里凄然死去,这怎不让人怀念、悲伤。而四十年来作者觉得有“很多事情对不起她”,“在夫妻情分上做得很差”,回想起这些不太感伤的记忆的碎片,也让作者深深的愧疚自责。所以“这样的文字,作者也写不下去了”。

作者就是以妻子在日常生活中的一句话、一举手、一投足等细节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朴实善良的感人形象,表达了自己对妻子的不尽的怀念和深深的愧疚。使得这篇文章虽然没有肝肠寸断的感情喷涌,没有如泣如诉的哀婉,但读者从那平平淡淡的叙述中却分明可以感到欲哭无泪的沉甸甸的悲哀。

完成板书:

腼腆害羞、悲伤

好学勤劳、亡人、逸事、我、思念

疼爱孩子、(贤妻良母)、细节、自责

知足体贴、愧疚

品读了这些细节,我们不能不承认:抓住细节,是写人文章的神来之笔。正如巴尔扎克所说:“惟有细节将组成作品的价值。”文学作品中,也往往是这些感人的细节给我们留下深刻的记忆。你们肯定还记得:(幻灯片展示前两个)

(1)鲁迅《孔乙己》中作者通过这些细节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穷酸迂腐的孔乙己。

孩子吃完豆,仍然不散,眼睛都望着碟子。孔乙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弯下腰去说道:“不多了,我已经不多了。”直起身又看着豆,自己摇摇头说:“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于是这群孩子在笑声里走散了。

(2)《背影》中父亲爬过铁道为我买橘子的情景

动作描写细致动人,写出了父亲为儿子买桔子过铁道沟的不易,体现出对儿子的爱。

(3)《我与地坛》中,母亲送我出门时的一个情景(略带过)

有一回我摇车出了小院,想起一件什么事又返身回去,看见母亲仍站在原地,还是送我走时的姿势,望着我拐出小院去的那处墙角,对我的回来竟一时没有反应。待她再次送我出门的时候,她说:“出去活动活动,去地毯看看书,我说这挺好。”

2、课堂练笔:

请你用心捕捉生活中的让你感动的细节,来表现一个你所熟悉的人曾带给你的真情与感动,字数50—100字。

(1)学生写作。

(2)选读学生习作。

(3)指导学生运用赏读课文的方法,赏读同学习作。

进一步完善细节描写片段,交流欣赏。

亡人逸事教案篇十

教学目标:

1、理解作者思念亡妻的凄恻之情,体会健康的爱情观。

2、体会细节描写的作用,品味作品朴实语言中流露的真情。

教学重点:

掌握对细节描写手法的分析与运用。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从《水浒传》中鲁达痛打“镇关西”的细节描写以及《孔乙己》中孔乙己的有关表现人物形象的细节描写导入。

二、介绍作者。

孙犁,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县人,一九四五年后,他以冀中抗日根据地人民斗争生活为题材,在延安窑洞里的一盏油灯下,用自制的墨水和草纸写成这篇小说。他的小说作品追求散文式的格调,追求诗歌般的意境,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并对当代文学产生极大的影响,造成了一个作家群,被当代文坛誉为“荷花淀派”。《白洋淀纪事》是他的小说散文集。

三、整体感知。

(请学生快速阅读课文,了解文章四个部分的主要内容。)。

明确:

第一部分:从“天作之合”的婚姻说起,回忆了作者与妻子的因缘。、

第二部分:着重写自己和妻子初次见面的情景。

第三部分:旗子如何从一个娇惯的'女儿变成一个吃苦耐劳的妻子与母亲。

第四部分:作者对妻子的愧疚以及对妻子临终前的回忆。

四、赏析课文细节之美。

作者在回忆逝者时,借助一些具体的事为我们展现了逝者生前的音容笑貌,这些事情又是通过具体的细节描写使人物血肉丰满。请同学找出文中自己认为描写出色动人的地方加以体会。

要求:只要能有自己的感悟,赏鉴得当,能自圆其说即可。

点拨:

如:第二部分中的一段话:“姑姑的话还没有说完,我看见站在板凳中间那个姑娘,用力盯了我一下,从板凳上跳下来,走到照棚外面,钻进了一辆轿车。”

作者用“用力盯了我一眼”这个细节表现了妻子对“我”不加掩饰的埋怨,是礼教观念比较浓重的表现。同时也很好地表现了人物的直率性格。另一方面,作者多年来一直记着这一幕情景,表现出“我”对妻子的深情。

再如:第三部分说她开始“只会做些针线活,没有下场下地劳动过”,但到后来,“她就下决心学。从纺线到织布,都学会了”。为了学会这些,她的两个“大拇指,都因为推机杼,顶得变了形,又粗,又短,指甲也短了。”

这些表现妻子因为生活的原因不断使自己带来变化,使她慢慢地变成了一个为了家庭生计,任劳任怨、历尽艰辛的母亲形象。

五、学生小结。

斯人已逝,当作者带着一种愧疚与不安来怀念逝者的时候,我们似乎看到了作者仿佛要。

穿越时光找回从前的双眼,苍老的目光里沉淀的满是岁月积累的真情,这里没有“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浪漫;没有“举案齐眉、相敬如宾”式的恭敬,也没有“贫贱之妻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的清高自守,这里只有一种带着些酸楚、些许温暖的回忆。

六、课堂总结。

金圣叹说过:一花、一瓣、一毛、一鳞、一焰,“其间皆有极微”。在文学作品中,细节是作品真实性的一种体现。回顾我们看到的几篇诗文,这里使细节真实起来的其实是一种情,一种发自肺腑的真情,也正因如此,它们才具有了令人感动的特质。

七、作业。

选择一个自己熟悉的人,运用细节描写的手法对其进行介绍。要求写得富有感染力。

亡人逸事教案篇十一

孙犁。

教学目标。

1.鉴赏文章语浅情深的细节美和人物的性格美。

2.自主、个性化阅读鉴赏,初步实现多元解读、创新阅读。

教学重点。

1.把握四个生活断面的内容。

2.品味“盯”、“跳”、“走”、“钻”等动词对刻画人物性格的传神作用。

3.平凡的生活细节描写和融记事抒情于一炉的写法。

教学难点。

1.“真”中求美,“美”中显真的特色。

2.家常话语中的思念和哀伤。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同学们,在必修一第一模块“月是故乡明”板块写作实践中,大家曾以“静听回声”为题写了文章,有些同学写了怀念祖父母、外祖父母的内容,有的取材真实,以小见大,写真事抒真情,表达了对亲人深沉的爱。今天,我们来共同品读散文大师孙犁的一篇悼亡妻的散文,一起鉴赏大师家常似的话语中蕴涵的深情。

二、检查预习。

(一)、认读理解。

懒筋--耍赖粜卖--籴米高粱--栋梁。

抛掷讳天作之合。

(二)、用最简语言概括四个断面的内容。

1.天作之合,“巧”。2.看戏相亲,写“贞”。

3.勤劳持家,写“能”。4.总括一生,写“情”。

三、品读鉴赏。

(一)、默读第一断面,联系现实生活,思考探究。

1.自选角度研读。

2.小组讨论。

3.参考议题及解读:这部分从“天作之合”的婚姻说起。“天作之合”对一般夫妻结对,只不过是一句道好颂吉之词,然而在作者笔下,简直就蕴涵着一种神秘色彩,恰如爱妻所言“假如不是下雨,我就到不了你家里来!”可见作者对那天的雨怀着深深的感激之情。大凡人们感天谢地,都是得到了意想不到或难以承受的幸福。作者特记“天作之合”,正是因为妻为他带来了爱、幸福、宽慰,甚至写作的灵感、语言的源泉。在这里与其说作者在谢天,不如说是在谢妻;对天的感念,其实就是对妻的感念。

(二)、自由朗读第二断面,探究以下问题。

1.简评“盯”、“跳”、“走”、“钻”几个动词对刻画人物情态的作用。

3.这些描写对人物是褒还是贬?

参考解读:

1.这几个动词生动传神地刻画了未婚妻初次会面腼腆害羞的神态。

2.这一令人忍俊不禁的语言细节描写,突出了妻作为一个农村妇女浓重的礼教观念,表现了她的质朴。

3.这里的描写流露出作者对亡妻的赞美之情,写出了亡妻的淳朴和贞洁。

(三)、指名学生朗读第三断面,其他同学听读、质疑探究。

参考议题:1.文章叙述了几件小事?表现妻的什么美德?

2.“我”对孩子的嘱托,表现作者怎样的情感?

3.文章运用哪些表现手法?

小组讨论,代表发言。

参考解读:1.写了“回家诉苦”、“背瓜遭遇”、“学会纺线织布”、“卖线卖布”、“关爱孩子”几件小事。这几件事反映妻如何从一个娇惯女儿变成一个吃苦耐劳的妻子与母亲的过程,凸现妻吃苦耐劳、善于学习的品质。其中“每逢孩子发烧,她总是整夜抱着,来回在炕下走”的细节,写足了妻子对孩子的爱。

2.作者对孩子的话,是对妻子的高度评价和纯真的爱。

3.文章运用了铺垫和对比的手法。“回家诉苦”、和“背瓜遭遇”是形成妻子性格转变的转折点,为妻子美德形成作了铺垫,妻子前后的表现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妻子的美德。

(四)、齐读第四断面,自由质疑探究。

2.文章以妻子“闭上眼睛,久病的脸上,展现了一丝幸福的笑容”作结,用意是什么?

参考解读:1.这两句看似平常的问答,将夫妻恩爱之情写到了极致,中国传统讲究得一还两,薄施厚报,“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剧。”我们可以想见,因为那两丈花布,传统观念较强得妻子对丈夫不知付出多少爱与体贴。

2.文章以“一丝幸福的笑容”句作结,使读者看到了一个辛劳一生、温柔善良却又不乏坚强的中国妇女形象。所以作者在前面愧疚地写到:“我们结婚四十年,我有许多事情,对不起她,她没有一件事情是对不起我的。”作者对亡人的愧疚与自责,深挚地表达了对亡妻的极度思念--人虽如风后入江之云,飘摇而去,情,却永远印在自己的心田,吹不走,抹不去,不思量,自难忘。

四、品味艺术特色。

(一).细腻感人的细节描写。

1.没车接就不回丈夫家:礼教观念重。

2.背筐摔倒,惹得母亲大笑不已:淳朴娇惯。

3.临终前询问花布:爱的潜流。

这些朴素的细节,形象地表现了丈夫对亡妻深切的'怀念。

(二).“真”中求美,“美”中显真。

作者所选材料都是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但几十年的夫妻生活,锅碗瓢勺交响,琐事多多,作者慧眼独到,扑捉最能表现亡妻勤劳、淳朴,达到美的极致。亡妻的个性美,又是千千万万中国劳动妇女的典型,代表了广大妇女的美德。显现群体美的“真”。

五、拓展延伸。

对比阅读:读陆游的《钗头凤》,仔细品味该首词与《亡人逸事》所抒情感的异同。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殉钚鳎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碰掮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m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内容简介:

陆游是很受喜欢的一位南宋诗人,他的一生中写了很多慷慨激昂、悲愤自伤的诗作。这位诗人至死也难以忘怀的是自己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经历。他与表妹唐婉青梅竹马,两小无猜,但最终为母亲所拆散,终于各自婚嫁。几年后陆游偶遇唐婉夫妇於绍兴沈园,悲痛难泯,在壁上题钗头凤以泄愤。这首词哀婉瑰丽,令人不忍卒读.前人评论陆游《钗头凤》词说“无一字不天成”。所谓“天成”是指自然流露毫不矫饰。陆游本人就说过:“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正因为词人亲身经历了这千古伤心之事,所以才有这千古绝唱之词。这段辛酸的往事,成为陆游终生的隐痛,直到晚年他还屡次来到沈园泫然凭吊这位人间知已,还写下了《沈园》诸诗。

参考解读:

《亡人逸事》写的虽是媒约促成的婚姻,但是夫妻通过相处,进而相知相爱,情深意笃。抒发的是无限的思念和爱恋之情。《钗头凤》写的是陆唐二人青梅竹马,情意相投,而暂成眷属,却被无情拆散,爱而不得终身。抒发的是引咎自责而无补于爱的终身悔恨之情。

教后札记。

亡人逸事教案篇十二

1.过程目标。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网上获取信息、整理、加工信息的能力,并能用电脑绘制图画、简单动画能力。

2.情感、态度价值目标。

通过对本课的阅读,能激发学生对名人散文的热爱,从而更好地阅读《亡人逸事》。体会散文细节描写的特点,走进作者孙犁的内心世界,理解作者写作《亡人逸事》的情感。

3.知识目标。

了解散文描写人物的手法,学会通过细节把握人物形象和作者深沉的情感。

二、教材地位和作用。

《亡人逸事》是新教材高一学期下学期课文。

教学重点:细节与感情。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分析散文人物形象的方法及能力。

三、教学对象及其学习需要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是高一年级的艺术班学生,他们思维活跃,肯动脑筋,独立思考,分析和自学能力强。学生对信息技术掌握更不错,每一位同学都能运用网络查寻收集有用的`资料帮助学习。

他们同时还具备了阅读和鉴赏散文的能力。他们的积极性更高,善于探索,敢于质疑,敢于创新,因此在网络环境下实施本课教学,对学生通识阅读《亡人逸事》将起着积极的作用。

四、教学媒体选择及应用设计。

1.学习环境选择--局域网。

2.学习资源类型--多媒体课件(作者图片、背景音乐、资料等等)。

3.网址:利用google搜索引擎、《亡人逸事》各类网站。

五、教学流程图。

步骤。

教学网站呈现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新课导入。

苏轼《江城子》(回忆亡妻导入)。

孙犁《悼内子》(比较阅读)。

鉴赏、分析、体悟。

课前网络搜寻、学习资料。

利用搜索引擎查找作者相关资料,有关对《亡人逸事》的背景和孙犁的资料。

或显示学生课前所作的有关学习资料的搜寻结果。

在局域网上传课前准备的资料或课件、网址。

接收学生课前预习作业,并将最优资料供给所有学生。

课前通读孙犁儿子回忆父母的文章。

展示4个片段(ppt)。

学生阅读赏析。

通过网络检查每个学生写的感悟。

课前认真阅读课文。

作业:用两个字归纳课文每小节段落大意。

分别归纳交流。

接收学生作业,并显示。

新课学习。

细节描写。

整体。

找出文中的细节描写。

搜索标注。

检测作业完成情况。

选一个打动你的细节具体分析由此体现出来的人物性格。

两两交流后主动举手点评。

点评引导。

硬件。

课文段落。

分发补充资料。

外貌描写。

动作描写。

心理描写。

语言描写。

提问:

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

(答:显示人物性格)。

软件。

视频:mtv(孙犁夫妇合照和音乐)。

情感推向高潮。

人物情感。

孙犁对妻子的深厚感情。

引导归纳。

深入体会。

作者对妻子的赞美、内疚、怀念、感激。

拓展阅读。

细节描写--朱自清《背影》片段。

视频《背影》节选资料(含朗读)。

分发《悼亡妻》节选资料。

对比体会细节描写的作用:

1、父亲的背影。

2、橘子的颜色。

讨论法、点拨法:指导学生分析人物性格,体会作者情感。

巴金《悼亡妻》。

语言、行动为重点。

课堂小结。

了解散文的塑造人物体现情感的写作手法--细节描写。

学会从细节入手分析散文。

学会用朴实语言蕴涵深切的感情。

作业练习。

当堂习作交流:细节描写表现亲情。

六、教学效果评价。

1.人机互动、师生互动。通过在局域网环境下的多媒体教学,使师生之间的互动更加强,互发课件,共享资源,教师控测全体学生的学习情况。

2.对课文的整体阅读理解转化成细节切入,既直观形象又趣味横生。学生充分调动自己的感官,将多媒体、补充材料与语文合一,快速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在语文课上他们学到了更多。

3.对人物刻画艺术理解深刻,学生通过人物的、肖像、语言、举止、心理的描写塑造人物的不同性格。将作者的平实感人的刻画人物手法化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通过视频教学,学生更能留意许多细节和强化认识,加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

亡人逸事教案篇十三

左光斗,字共之,南直隶桐城人。举万历丁未进士,选授浙江道街史。天启初,与给事中杨涟俱以清直敢言负重望,每国家有大议,公卿大臣辄问光斗、涟云何。两人公忠一体,有所举劾,必诰而后行,权贵人皆凛凛畏之,一时海内有道高名之士皆从之游,而小人之趋利贪权势者皆弗之便也。巡视屯田水利,上书言国家倚漕东南不可恃。光斗亲巡行阡陌,督官吏,教民种植桑麻蒿秸,仿佛江南。神宗不豫,太监刘朝、魏忠贤矫太子夸,光斗封还不启。又奏太监陈登夺民籽粒,坏屯政,且请蠲十三场逋租,民成复业焉。寻又督学畿辅,光斗能知人,往往所取士能预决其得失利钝,后皆卒如其言,无一爽者。光斗念天下承平九,人不知兵,而疆埸多敌,每行部辄较诸生射,奏开屯学,又奏开武学。光斗多谙朝廷典故,而留心于当世之事,慨然以天下自任。光宗崩,太监魏忠贤专国命,其党崔呈秀、魏广微尤用事。御史崔呈秀,初巡接淮扬,赇累巨万,高攀龙劾之,遂父事忠贤,魏大中亦劾大学士魏广微,两人教忠贤速杀涟、光斗等。会扬涟奏忠贤二十四罪,于是忠贤罢两人官而逐之。广微族忠贤劫光斗装以逮忠贤不应已而觇光斗就道惟襆被而已广微私自喜曰幸未劫也故事,御史巡视屯田,屯吏馈金数百,御史受之以为常。光斗独却不受,诸御史皆惭且恚,至是诬奏之。忠贤矫旨,遣缇骑速光斗、涟入京考鞠,后杀光斗于狱。先是光斗在狱,出片纸寄其家日:“辱极,污极,痛极,死矣!死矣!如二亲何?愿以此报天子,报二祖列宗。”是岁天启五年七月也。阅二年,烈皇帝立,诛魏忠贤等,赠光斗右副都御史,予祭葬,谥忠毅。

(节选自《戴名世集》)。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有所举劾,必谘而后行谘:商议。

b、太监刘朝、魏忠贤矫太子令矫:伪造。

c、每行部辄较诸生射较:校正。

d、遣缇骑逮光斗、涟人京考鞠鞠:审讯。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左光斗清直敢言,震慑权贵。他与杨涟二人担负重望,弹劾不法,抗拒阄党;他检举太监陈登侵夺百姓粮食、破坏屯田措施的不法行为。

b。左光斗心忧社稷,防患未然。天下太平日久,边境又值多事之秋,因此他在地方视察时鼓励军事教育,并上奏启动对屯田军民讲习耕战,又上奏开设军事学校。

c、左光斗发展农业,重视民生。他亲自巡察田间,督责官吏,并引导百姓种植桑麻蒿秸等作物。又请求免除十三场的欠租,当地百姓都得以恢复本业。

d、左光斗清廉被诬,惨死狱中。魏广微借左光斗担任御史巡视屯田时洁身自好,没有依照旧例接受屯吏的赠金而遭到其他御史的忌恨之机,诬陷其下狱,致使左光斗惨死狱中。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io分)。

(1)一时海内有道高名之士皆从之游,而小人之趋利贪权势者皆弗之便也。

(2)光斗能知人,往往所取士能预决其得失利钝,后皆卒如其言,无一爽者。

参考答案。

4.c5.b6.d。

7.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

(1)一时之间国内有道德有名望的人都跟随他们,和他们交往,而那些追逐利益贪图权势的小人都因他们的存在而感到不方便。(关键词“游”、“小人之趋利贪权势者”的定语后置结构、“便”的意动用法的翻译各1分,大意2分)。

(2)左光斗了解人,往往他选拔人才都能够事先判定他们的成败得失,后来都终像他所说的那样,没有任何差错。(关键词“决”“得失利钝”“爽”的翻译各1分,大意2分)。

【参考译文】。

左光斗,字共之,南直隶桐城人。考中万历丁未年进士,经过选拔被授予浙江道御史。天启初年,左光斗和给事中杨涟都凭借清廉正直、敢于进言而担负重望,每当朝廷商议国家大事,公卿大臣就会询问左光斗、杨涟怎么办。两人同样公正忠诚,只要有举荐弹劾的事情,必定事先商量而后施行,权贵们都深为恐惧,一时之间国内有道德有名望的人都跟随他们,和他们交往,而那些追逐利益贪图权势的小人都因他们的存在而感到不方便。(左光斗)巡视屯田水利,上书说国家倚仗东南漕运不可靠。左光斗亲自在田间视察,督责官吏,让百姓种植桑麻蒿秸等作物,就像长江以南那样。神宗皇帝生病期间,太监刘朝、魏忠贤伪造太子命令,左光斗缄封退还并不开启。又上奏报告太监陈登夺百姓粮食,破坏屯田措施,又请求免除了十三场的欠租,百姓都因此得以恢复本业。不久又在京城附近地区督学,左光斗了解人,往往他选拔人才都能够事先判定他们的成败得失,后来都终像他所说的那样,没有任何差错。左光斗考虑天下太平日久,百姓们对军事都不能了解,但边境又时值多事之秋,因此每每巡行下辖地区时就会考核学校儒生的射箭之术,上奏启动对屯田军民讲习耕战,又上奏开设军事学校。左光斗熟悉很多的朝廷典章制度,并且对当代的时事非常关注,激昂慷慨,以天下为己任。

光宗去世,太监魏忠贤操控了国家的政权,他的党羽崔呈秀、魏广微尤其专权。御史崔呈秀,初次到淮扬一带巡视考察,就聚敛了大量贿金,高攀龙弹劾了他,于是他就把魏忠贤像父亲一样侍奉,魏大中又弹劾大学士魏广微,于是两人让魏忠贤赶紧杀掉杨涟、左光斗等人。恰逢杨涟上奏魏忠贤二十四条罪状,于是魏忠贤罢免了杨、左两人的官职并将他们逐出京城。魏广微唆使魏忠贤强取左光斗的行装(以期通过搜获赃款)来逮捕左光斗,魏忠贤没有回应,后来魏广微偷察左光斗上路,(行装)只有铺盖卷罢了,魏广微窃喜说:“幸亏没有去强取呀。”按照惯例,御史巡视屯田,屯田官吏赠送数百金,御史都接受这笔钱并习以为常。唯独左光斗推辞不收,御史们都又愧又怒,于是此时(有人趁机)上奏诬陷他。魏忠贤假托圣旨,派遣缇骑逮捕左光斗和杨涟进京审问,随后在监狱里杀害了左光斗。在此之前,左光斗在监狱里,传出一张纸寄到他的家里说:“太屈辱,太污秽,太痛苦,我快死了!我快死了!我的双亲该怎么办?希望用我的死报答天子,报答二祖列宗。”那时是天启五年七月。过了两年,崇祯皇帝即位,杀掉魏忠贤等人,追赠左光斗为右副都御史,给予祭祀厚葬,谥号忠毅。

亡人逸事教案篇十四

原文:

先君子尝言,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一日,风雪严寒,从数骑出微行,入古寺,庑下一生伏案卧,文方成草;公阅毕,即解貂覆生,为掩户。叩之寺僧,则史公可法也。及试,吏呼名至史公,公瞿然注视,呈卷,即面署第一。召入,使拜夫人,曰:“吾诸儿碌碌,他日继吾志者,惟此生耳。”及左公下厂狱,史朝夕狱门外;逆阉防伺甚严,虽家仆不得近。久之,闻左公被炮烙,旦夕且死;持五十金,涕泣谋于禁卒,卒感焉。一日,使史更敝衣草屦,背筐,手长镵,为除不洁者,引入,微指左公处。则席地倚墙而坐,面额焦烂不可辨,左膝以下,筋骨尽脱矣。史前跪,抱公膝而呜咽。公辨其声而目不可开,乃奋臂以指拨眦;目光如炬,怒日:“庸奴,此何地也?而汝来前!国家之事,糜烂至此。老夫已矣,汝复轻身而昧大义,天下事谁可支拄者!不速去,无俟奸人构陷,吾今即扑杀汝!”因摸地上刑械,作投击势。史噤不敢发声,趋而出。后常流涕述其事以语人,曰:“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造也!”

崇祯末,流贼张献忠出没蕲、黄、潜、桐间。史公以凤庐道奉檄守御。每有警,辄数月不就寝,使壮士更休,而自坐幄幕外。择健卒十人,令二人蹲踞而背倚之,漏鼓移,则番代。每寒夜起立,振衣裳,甲上冰霜迸落,铿然有声。或劝以少休,公日:“吾上恐负朝廷,下恐愧吾师也。”

史公治兵,往来桐城,必躬造左公第,候太公、太母起居,拜夫人于堂上。

余宗老涂山,左公甥也,与先君子善,谓狱中语,乃亲得之于史公云。

译文。

先父曾经说过:同乡前辈左忠毅公任京城地区学政时,有一天,刮风下雪,天气特别冷,他带着几个骑马的随从,改装出行,走进一座古寺。厢房里有个书生伏在桌上睡着了,(桌上的一篇)文章刚写好草稿。左公看完了,就脱下貂皮外衣给他盖上,并替他关上门。左公向寺里的和尚询问,却原来是史可法。等到考试时,差役喊到史可法的名字,左公惊喜地注视着他,等到他呈上考卷,左公就当面批为第一名,还召他进入内室,让他拜见夫人,说:“我的几个儿子平庸无能,将来能继承我的志向和事业的,只有这个学生啊。”到左公被关进东厂监狱时,史可法整天守候在狱门外。逆阉魏忠贤对监狱防备监视很严,即使左家的仆人也不能近边。过了很久,史可法听说左公遭了炮烙酷刑,早晚将要死去,便拿了五十两银子,哭泣着跟狱卒商量探监的办法,狱卒被他感动了。有一天,狱卒让史可法换上破旧衣服和草鞋,背了个竹筐,手拿着长鑱,装作打扫垃圾的人,把他领进监狱。(狱卒)悄悄地指着左公所在的地方。只见左公坐在地上,身子靠着墙,脸庞、额头都烧得焦烂,辨认不出(原来的面貌),从左膝盖以下,筋骨全都脱落了。史可法上前跪下,抱着左公的膝盖低声哭泣。左公辨出史可法的声音,可是眼睛睁不开,就使劲地抬起手臂,用指头拨开眼皮,目光像火炬一样明亮,生气地说:“没用的奴才!这是什么地方,你却到这里来!国事败坏到这个地步,我老头子已经完了,你又轻身而不明大义,国家大事谁能支撑呢?还不快走,不要等奸贼们构成罪名来陷害你,我现在就打死你!”说着就摸起地上的刑具作出投击的样子。史可法闭口不敢出声,快步走了出来。后来他常常流着眼泪对别人讲述这件事,说:“我老师的肺肝,都是铁石铸造的啊!”

崇祯末年,“流贼”张献忠在蕲州、黄州、潜山、桐城一带出没,史公以凤庐道员的身份奉命守御风阳、庐州一带。每逢有警报,他总是一连几个月不进寝室睡觉,让将士们轮换休息,自己却坐在帐幕外。他选择十个身强力壮的兵士,(每次)叫两个蹲坐着,自己背靠着他们,每过一更,就(让他们)轮换一次。每当严寒的夜晚,他一站起来,抖抖衣裳,铠甲上的冰霜散落下来,发出清脆的响声。有人劝他稍微休息一下,史公说:“我对上怕辜负了朝廷,对下怕对不起我的老师啊。”

史公领兵作战期间,往来经过桐城,一定亲自到左公府上,问候太公、太母安好,到堂上拜见夫人。

我的同族老前辈涂山,是左公的女婿,与先父友好,他说(左公在)监狱中讲的话,是亲自从史公那里听到的。

注释。

1、先君子:作者对其已过世的父亲方仲舒的称呼。

2、京畿:国都及其附近的地方。

3、从数骑:几个骑马的随从跟着。微行:穿着平民衣服出行。

4、庑:廊下小屋。生:指书生。

5、解貂:脱下貂皮裘。

6、史可法:字宪之,祥符(今河南省开封市)人。崇祯迸士,南明时任兵部尚书大学士,清军入关时镇守扬州,公元1645年4月25日城破,殉难。

7、瞿然:惊视的样子。

8、面署第一:当面批为第一名。

9、厂狱:明代特务机关东厂所设的监狱。

10、逆阉:叛逆的太监,这里指魏忠贤。

11、防伺:防范看守。

12、炮烙:用烧红的铁来炙烧犯人的一种酷刑。

13、长镬:一种长柄的掘土工具。

14、眥:眼眶。

15、昧:不明事理。

16、构陷:诽谤陷害。

17、崇祯:明思宗年号(1628—1644)。

18、流贼:旧时对农民起义军的蔑称。张献忠(1606—1647),明末农民起义领袖。1644年在成都称帝,建大西国,1646年被清兵杀害。蕲(qi)、黄、潜、桐:今湖北蕲春县、黄冈县,安徽潜山县、桐城县一带。

19、凤庐道:管辖凤阳府、庐州府一带的长官。道,道员,是一道的长官。

20、更休:轮流休息。

21、漏鼓移:指过了一段时间。漏,古时用滴水计时的器具。鼓,打更的鼓。

22、番代:轮流代替。

23、躬造:亲临。第:府第,住宅。

24、侯起居:请问安好。

25、宗老:同一宗族的老前辈。

26、涂山:方苞族祖父的号,名文。

鉴赏。

文章的开篇就充满传奇色彩温情脉脉作者从记述左光斗与年轻书生史可法的偶遇写起:时任京畿学政的左光斗,风雪严寒之日,微服出行进入一座古寺,看见一个书生正在厢房伏案睡觉;左光斗阅读了书生的文章草稿,就脱下自己的貂皮外衣给书生盖上,又给关上门……既形象表现了左光斗的“伯乐”精神:求贤若渴,善于发现人才,赏识人才,爱护人才,又为下文史可法不忘师恩,不违师训作伏笔。

第二段是全文的重点,写得惊心动魄,感人至深。“及左公下厂狱”,一笔带过左光斗因弹劾魏忠贤而蒙冤入东厂狱,“史朝夕狱门外”,道出史可法对老师的深切关注,这一短句,墨如金,剪裁得当。“久之,闻左公被炮烙,旦夕且死,”史可法再也无法忍耐,只得“持五十金,涕泣谋于禁卒”,对狱卒啖之以金,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才得以乔装成“除不洁者”潜入门禁森严的监牢。突出表现左光斗的舍生命、为大义、刚强不屈的崇高品格,则是浓墨重彩,活灵活现:只见左光斗“席地倚墙而坐,面额焦烂,不可辨,左膝以下筋骨尽脱”,令人不难想象左光斗在东厂狱中遭受何等非人的酷刑!一个“倚”,一个“坐”两个动词,活现了左光斗的“一息尚存,决不屈服”的精神。左光斗被折磨得“面额焦烂不可辨”,“目不可开”,但当他听出史可法的声音时,竟然奋臂用手指拨开眼眶,目光如炬:这一事迹,典型地表现了左光斗的坚强毅力和顽强斗志!对前来探监的史可法的不仅有一番“怒曰”:“不识大体的`奴才!这是什么地方,而你还到这里来!国家之事糜烂到如此地步,老夫此身已经罢了,你要还这样轻身而昧大义,天下事谁可支柱者?还不赶快离去,难道等着奸人编造罪名来陷害你?我现在就扑杀你!”,而且有“过激举动”:“因摸地上刑械作投击势。”如此神情激愤,言辞严厉,慷慨激昂既体现了对逆阉的仇恨,更体现了对寄予殷切厚望的学生的挚爱——爱之深,责之切!左光斗的良苦用心是通过这样的“当头棒喝”,让史可法不要感情用事,要清醒地认识目前国家的形势和自己的处境,要以天下为己任、当国家的“中流砥柱”!一位受尽酷刑、生命危在旦夕的人,念念不忘的仍然是“天下事谁可支柱者?”读此,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真真催人潸然泪下!大义凛然的人物形象,顶天立地!史可法的切身感受凝聚为一句“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造也。”字字千钧,掷地有声,有力地彰显了左光斗的耿耿丹心、铮铮铁骨!这里,既与第一段中“他日继吾志事,惟此生耳”相呼应,又为第三段表现史可法忠于国事职守作铺垫。

第三段主要以一个细节——”每寒夜起立,振衣裳,甲上冰霜迸落,铿然有声。”——表现史可法治军的勤于职守和身先士卒。这正是得益于左光斗老师的言传身教。“吾上恐负朝廷,下恐愧吾师也”史可法的这句心里话就是明证。第四段简叙史可法在带兵期间,凡到桐城,必定亲自到左公第,问候太公、太母起居,拜夫人于堂上。表明史可法尊师如父、对恩师永志不忘的深情厚谊。这些,不仅表现了史可法的爱国精神和尊师情操,更是从侧面衬托他的恩师左光斗的人物形象。左公确有知人之明,对史可法确实是没有“看走眼”;有其师必有其弟子,学生的所作所为,正是恩师言传身教的结果!

亡人逸事教案篇十五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鉴赏文章语浅情深的细节美和人物的性格美。

2、能力目标:借鉴细节描写进行写作训练。

3、情感目标:体会作者对亡妻的一片深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对细节描写这一手法的分析与运用。

难点:在“不太感伤的断片”中,理解作者对亡人的愧疚与自责及深挚的、极度的思念之情。

教学方法:

1、利用多媒体课件;

2、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讨论细节描写及其妙处;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与内容:

一、导语设计。

吟咏“大江东去,浪淘尽”的苏轼何等豪放洒脱,但“无情未必真豪杰”,苏轼也有其婉约的一面,譬如他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夜记梦》,这首词表达了词人对亡妻深切的悼念之情。从这首词中,我们似乎看到了作者那仿佛要穿越时光找回从前的双眼,苍老的目光里满是岁月积淀的深情。这种深情,我们的现代作家孙犁也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悼念亡妻的作品《亡人逸事》。

二、作者简介。

孙犁(1913——),现代作家。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县人。他的小说作品追求散文式的格调,追求诗歌般的意境,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并对当代文学产生极大的影响,造成了一个作家群,这个作家群被当代文坛誉为“荷花淀派”。

孙犁一生中主要作品有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铁木前传》等。

三、题目解说。

这是一篇悼念亡妻的回忆性散文。“亡人”在文中指亡妻;“逸事”指诗人不知道的关于某人的事迹,多指不见于正式记载的。

孙犁结婚后一直在外面教学,参加革命工作,后来到延安教学。而妻子一直在河北安平老家侍奉公婆,抚养儿子。真的是“相聚之日少,分离之日多;欢乐之时少,相对愁叹之时多耳。”但孙犁对妻子的感情一直纯真深厚,这在作品中多有体现。在妻子逝世12周年的时候,作者又写了这篇散文,以表达对妻子的深深悼念之情。

四、整体感知。

快速阅读课文,了解文章四个部分的主要内容,并用4——6个字给每部分加一个小标题。

明确:

天作之合:从“天作之合”的婚姻说起,回忆了作者与妻子是怎么结婚的。

看戏相亲:着重写了自己和妻子初次见面时的情景。

勤劳持家:写妻子如何从一个娇惯女儿变成一个吃苦耐劳的妻子与母亲。

总其一生:写了作者对妻子的愧疚并回忆妻子临终前的情景。

五、品读鉴赏。

1.默读文章第一部分,联系现实生活,思考:作者为什么要从“天作之合”开始写起?

提示:“天作之合”给全文蒙上了一种神秘色彩。作者特记“天作之合”,正是因为妻子为他带来了爱、幸福和宽慰,甚至是写作的灵感,语言的源泉。在这里与其说作者是在谢天,不如说是在谢妻;对天的感念,其实就是对妻子的感念。

2.自由朗读第二部分,探究以下问题:

(1)说一说:你认为这一部分哪几个动词用得比较好?好在哪里?

提示:“盯”、“跳”、“钻”几个动词生动传神地刻画了初次见面时未婚妻腼腆害羞的神态。

提示:这一语言细节描写,突出了妻子作为农村妇女深重的礼教观念,表现出了她的质朴。

3.学生朗读第三部分,讨论:

(1)文章这一部分主要叙述了亡妻哪几件小事?这些小事表现了亡妻怎么样的美德?

(2)文章这里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提示:

(1)文章这一部分写了“回家诉苦”、“背瓜遭遇”、“学习织布”、“买布粜粮”和“抱孩夜走”几件小事。这几件事情写了妻子如何从一个娇惯女儿变成一个吃苦耐劳的妻子与母亲。这个过程凸现了妻子勤劳善良、善于学习、疼爱孩子的品质。

(2)文章这里主要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回家诉苦”、“背瓜遭遇”是形成妻子性格转变的转折点,为妻子美德形成作了铺垫。妻子前后的表现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妻子的美德。

4.阅读文章第四部分,自由质疑探究:

(1)结尾交代妻子临终前还记得丈夫做小职员时寄到她家两丈布的事,有什么作用?

提示:这两句看似平常的问答,将夫妻恩爱之情写到了极致,中国传统讲究得一还两,薄施厚报,我们可以想见,因为那两丈花布,传统观念较强得妻子对丈夫不知付出多少爱与体贴。

(2)文章以妻子“闭上眼睛,久病的脸上,展现了一丝幸福的笑容”作结,用意是什么?

提示:文章以“一丝幸福的笑容”句作结,展现了一个辛劳一生却又容易满足的妻子形象。所以作者在前面愧疚地写到:“我们结婚四十年,我有许多事情,对不起她,她没有一件事情是对不起我的'。”深挚地表达了作者对亡妻的愧疚自责之情以及对亡妻的极度思念。

六、课文小结。

斯人已逝,当作者带着一种愧疚与不安来怀念逝者的时候,我们似乎看到了作者仿佛要。

穿越时光找回从前的双眼,苍老的目光里沉淀的满是岁月积累的真情,这里没有“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浪漫;没有“举案齐眉、相敬如宾”式的恭敬,也没有“贫贱之妻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的清高自守,这里只有一种带着些酸楚、些许温暖的回忆。

七、能力迁移。

1、阅读文后“活动体验”的细节描写,说说什么是细节描写,细节描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用于刻画人物,或点化肖像,或描摹神态,或描写动作,细致描写人物在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某个细小环节或举动,具有传神写照的艺术效果。

2、如何写好细节?

明确:

(1)真实,符合生活的逻辑。

(2)符合人物的个性。

(3)精心锤炼词语。

(4)巧妙运用修辞。

八、课堂总结。

金圣叹说过:一花、一瓣、一毛、一鳞、一焰,“其间皆有极微”。在文学作品中,细节是作品真实性的一种体现。回顾我们看到的几篇诗文,这里使细节真实起来的其实是一种情,一种发自肺腑的真情,也正因如此,它们才具有了令人感动的特质。

九、布置作业。

运用细节描写手法,写一篇文章,表现出你所熟悉的一个人曾带给你的真情与感动。

附:板书设计。

孙犁。

初次见面礼教观念重、质朴贞洁。

无车不回。

回家诉苦。

背瓜遭遇。

细节描写学习织布善于学习、勤劳善良、疼爱孩子。

买布粜粮。

抱孩夜走。

临终话别夫妻恩爱、易于满足。

亡人逸事教案篇十六

学习目标:1.品读细节欣赏人性美、真情美。2.学习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一、播放《最浪漫的事》导入1.走近作者:孙犁(1913―):(1)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县人,现代作家。“白洋淀派”的重要代表人物。(2)善用细致的笔触,清淡的色彩,质朴的语言,精美的细节描写或刻画女性形象或描绘现实生活中人们所常见而易于忽略的心理和景象,有一种单纯的美,朴素的美,自然的美。(3)孙犁和巴金被誉为“当代散文星空中的双星”,文学界更有“南有巴金,北有孙犁”之说。由此可见孙犁在当代散文创作中所占有的突出地位。2.目标展示:3.解读题目:亡人:逸事:4.识读字音:粜米()机杼()抛掷()闺女()挎包()瞑目()解词:天作之合:二、初识庐山――整体感知(情感、人物形象)1.这是一篇悼念亡妻的作品,同学们第一文库网在预习时初读了这篇文章,你们感受到的`作者的情感是怎样的呢?2.文中的妻子给了你怎样的最初印象呢?我们可以用那些词来概括。3.刻画人物使用到的主要方法是什么?4.比较阅读(两个文段的区别)(1)有一次,我过生日,和同学玩到很晚才回家。当我走到家门口的时候,发现妈妈就在家门口站着,看到她很冷,我心里很不是滋味。(2)有一次,我过生日和同学玩到很晚才散。当我走到门口时,竟意外地发现,妈妈就站在寒风中,打着冷颤,还不停地往手上吐气,不停地搓着手。妈妈看见了我,喊道:“同学都走了吗?今天生日还开心吧?妈妈也是刚从外面回来。”......我的眼里立刻蒙上了一层晶莹的泪水,一阵心酸。我知道妈妈不是刚刚回来,而是根本就没走过,一直站在寒风中!我飞奔过去,扑进了妈妈的怀抱......此时我的心情真的是无法比喻,有心酸,有感动,有幸福,有愧疚……5.什么是细节描写?有何作用呢?三、寻幽访胜――品读细节(人性美、真情美)1.人性美:(1)在细节描写方面孙犁堪称为高手,在孙犁描写妻子的细节中,选取你们认为最生动精彩的细节进行品读。(要求:小组确定所选细节展开讨论)(2)请同学们按照句式说话。从_________我看到了一个_________的“妻子”。生活细节?描写手法?形象总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个性补充:初中教材中运用描写手法刻画人物的鲜明例子?2.真情美:(1)作为丈夫的孙犁对待妻子的情感如何呢?品读细节的过程中您体会到了吗?(2)作者在字里行间透露的最强烈的情感是哪些呢?文中的哪一部分内容展现的更细致明显呢?同学们能找到读一读吗?3.补充:悼内子孙犁一落黄泉两渺茫,魂魄当念旧家乡。三沽烟水笼残梦,廿年嚣尘压素妆。秀质曾同兰菊茂,慧心常映星月光。老屋榆柳今尚在,摇曳秋风遗念长。总结: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四、躬行践履――拓展训练定格动人瞬间:如果让你运用动作和神态描写手法,刻画戏台初见之时妻子的“娇羞”,你会怎么写呢?总结:往事如烟淡淡雨,琐忆寻常深深情。

亡人逸事教案篇十七

1.鉴赏文章语浅情深的细节美和人物的性格美。

2.自主、个性化阅读鉴赏,初步实现多元解读、创新阅读。

1.把握四个生活断面的内容。

2.品味“盯”、“跳”、“走”、“钻”等动词对刻画人物性格的传神作用。

3.平凡的生活细节描写和融记事抒情于一炉的写法。

1.“真”中求美,“美”中显真的特色。

2.家常话语中的思念和哀伤。

一、导入课文

同学们,在必修一第一模块“月是故乡明”板块写作实践中,大家曾以“静听回声”为题写了文章,有些同学写了怀念祖父母、外祖父母的内容,有的取材真实,以小见大,写真事抒真情,表达了对亲人深沉的爱。今天,我们来共同品读散文大师孙犁的一篇悼亡妻的散文,一起鉴赏大师家常似的话语中蕴涵的深情。

二、检查预习

(一)、认读理解

懒筋--耍赖粜卖--籴米高粱--栋梁

抛掷讳天作之合

(二)、用最简语言概括四个断面的内容。

1.天作之合,“巧”。2.看戏相亲,写“贞”。

3.勤劳持家,写“能”。4.总括一生,写“情”。

三、品读鉴赏

(一)、默读第一断面,联系现实生活,思考探究。

1.自选角度研读。

2.小组讨论。

3.参考议题及解读:这部分从“天作之合”的婚姻说起。“天作之合”对一般夫妻结对,只不过是一句道好颂吉之词,然而在作者笔下,简直就蕴涵着一种神秘色彩,恰如爱妻所言“假如不是下雨,我就到不了你家里来!”可见作者对那天的雨怀着深深的感激之情。大凡人们感天谢地,都是得到了意想不到或难以承受的幸福。作者特记“天作之合”,正是因为妻为他带来了爱、幸福、宽慰,甚至写作的灵感、语言的源泉。在这里与其说作者在谢天,不如说是在谢妻;对天的感念,其实就是对妻的感念。

(二)、自由朗读第二断面,探究以下问题。

1.简评“盯”、“跳”、“走”、“钻”几个动词对刻画人物情态的作用。

3.这些描写对人物是褒还是贬?

参考解读:

1.这几个动词生动传神地刻画了未婚妻初次会面腼腆害羞的神态。

2.这一令人忍俊不禁的语言细节描写,突出了妻作为一个农村妇女浓重的礼教观念,表现了她的质朴。

3.这里的描写流露出作者对亡妻的赞美之情,写出了亡妻的淳朴和贞洁。

(三)、指名学生朗读第三断面,其他同学听读、质疑探究。

参考议题:1.文章叙述了几件小事?表现妻的什么美德?

2.“我”对孩子的嘱托,表现作者怎样的情感?

3.文章运用哪些表现手法?

小组讨论,代表发言。

参考解读:1.写了“回家诉苦”、“背瓜遭遇”、“学会纺线织布”、“卖线卖布”、“关爱孩子”几件小事。这几件事反映妻如何从一个娇惯女儿变成一个吃苦耐劳的妻子与母亲的过程,凸现妻吃苦耐劳、善于学习的品质。其中“每逢孩子发烧,她总是整夜抱着,来回在炕下走”的细节,写足了妻子对孩子的爱。

2.作者对孩子的话,是对妻子的高度评价和纯真的爱。

3.文章运用了铺垫和对比的手法。“回家诉苦”、和“背瓜遭遇”是形成妻子性格转变的转折点,为妻子美德形成作了铺垫,妻子前后的表现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妻子的美德。

(四)、齐读第四断面,自由质疑探究。

2.文章以妻子“闭上眼睛,久病的脸上,展现了一丝幸福的笑容”作结,用意是什么?

参考解读:1.这两句看似平常的问答,将夫妻恩爱之情写到了极致,中国传统讲究得一还两,薄施厚报,“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剧。”我们可以想见,因为那两丈花布,传统观念较强得妻子对丈夫不知付出多少爱与体贴。

2.文章以“一丝幸福的笑容”句作结,使读者看到了一个辛劳一生、温柔善良却又不乏坚强的中国妇女形象。所以作者在前面愧疚地写到:“我们结婚四十年,我有许多事情,对不起她,她没有一件事情是对不起我的。”作者对亡人的愧疚与自责,深挚地表达了对亡妻的极度思念——人虽如风后入江之云,飘摇而去,情,却永远印在自己的心田,吹不走,抹不去,不思量,自难忘。

四、品味艺术特色

(一).细腻感人的细节描写

1.没车接就不回丈夫家:礼教观念重。

2.背筐摔倒,惹得母亲大笑不已:淳朴娇惯。

3.临终前询问花布:爱的潜流。

这些朴素的细节,形象地表现了丈夫对亡妻深切的怀念。

(二).“真”中求美,“美”中显真。

作者所选材料都是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但几十年的夫妻生活,锅碗瓢勺交响,琐事多多,作者慧眼独到,扑捉最能表现亡妻勤劳、淳朴,达到美的极致。亡妻的个性美,又是千千万万中国劳动妇女的典型,代表了广大妇女的美德。显现群体美的“真”。

五、拓展延伸

对比阅读:读陆游的《钗头凤》,仔细品味该首词与《亡人逸事》所抒情感的异同。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懷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雖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内容简介:陆游是很受喜欢的一位南宋诗人,他的一生中写了很多慷慨激昂、悲愤自伤的诗作。这位诗人至死也难以忘怀的是自己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经历。他与表妹唐婉青梅竹马,两小无猜,但最终为母亲所拆散,终于各自婚嫁。几年后陆游偶遇唐婉夫妇於绍兴沈园,悲痛难泯,在壁上题钗头凤以泄愤。这首词哀婉瑰丽,令人不忍卒读.前人评论陆游《钗头凤》词说“无一字不天成”。所谓“天成”是指自然流露毫不矫饰。陆游本人就说过:“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正因为词人亲身经历了这千古伤心之事,所以才有这千古绝唱之词。这段辛酸的往事,成为陆游终生的隐痛,直到晚年他还屡次来到沈园泫然凭吊这位人间知已,还写下了《沈园》诸诗。

参考:

《亡人逸事》写的虽是媒约促成的婚姻,但是夫妻通过相处,进而相知相爱,情深意笃。抒发的是无限的思念和爱恋之情。《钗头凤》写的是陆唐二人青梅竹马,情意相投,而暂成眷属,却被无情拆散,爱而不得终身。抒发的是引咎自责而无补于爱的终身悔恨之情。

亡人逸事教案篇十八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鉴赏语浅情深的细节美和人物的性格美。

2、能力目标:借鉴细节描写进行写作训练。

3、情感目标:体会作者对亡妻的一片深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对细节描写这一手法的分析与运用。

难点:在“不太感伤的断片”中,理解作者对亡人的愧疚与自责及深挚的、极度的思念之情。

教学方法:

1、利用多媒体;

2、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讨论细节描写及其妙处;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与内容:

一、导语:

吟咏“大江东去,浪淘尽”的苏轼何等豪放洒脱,但“无情未必真豪杰”,苏轼也有其婉约的一面。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岗。”这首词表达了词人对亡妻深切的'悼念之情。从这首词中,我们似乎看到了作者那仿佛要穿越时光找回从前的双眼,苍老的目光里满是岁月积淀的深情。这种深情,我们的现代作家孙犁也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悼念亡妻的作品《亡人逸事》。

二、[投影教学目标及作者简介]。

三、快速阅读课文,了解四部分的主要内容,并用4——6个字给每部分加一个小标题。

明确:天作之合:从“天作之合”的婚姻说起,回忆了作者与妻子是怎么结婚的。

初次见面:着重写了自己和妻子初次见面时的情景。

勤劳持家:写妻子如何从一个娇惯女儿变成一个吃苦耐劳的妻子与母亲。

临终痛别:写了作者对妻子的愧疚并回忆妻子临终前的情景。

四、讨论分析。

1、请用一个词语概括“亡人”给你的总体印象。

明确:贤妻良母。

2、作者用那些“逸事”体现了亡妻的这一美德?

明确:细节1:她点头笑着说:“真不假,什么事都是天定的。假如不是下雨,我就到不了你家里来!”——一如既往的温柔和内心的幸福感,以及她对婚姻的满意。

细节2:“盯”“跳”“走”“钻”——腼腆害羞。

细节3:她严肃地说:“你明天叫车来接我吧,我不能这样跟着你走。”——礼教观念很重,又非常质朴。

细节5:每逢孩子发烧,她总是整夜抱着,来回在炕下走。——关爱孩子。

细节6:她闭上眼睛,久病的脸上,展现了一丝幸福的笑容。——易于满足。

3、这些细节描写体现了作者对亡妻怎样的情感?

明确:怀念、感激、自责、歉疚。

五、能力迁移。

1、阅读文后“活动体验”的细节描写,说说什么是细节描写,细节描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用于刻画人物,或点化肖像,或描摹神态,或描写动作,细致描写人物在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某个细小环节或举动,具有传神写照的艺术效果。

2、如何写好细节:

(1)真实,符合生活的逻辑。

(2)符合人物的个性。

(3)精心锤炼词语。

(4)巧妙运用修辞。

3、布置作业:

运用细节描写手法,写一个片段,表现出你所熟悉的一个人曾带给你的真情与感动。

亡人逸事教案篇十九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鉴赏文章语浅情深的细节美和人物的性格美。

2、能力目标:借鉴细节描写进行写作训练。

3、情感目标:体会作者对亡妻的一片深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对细节描写这一手法的分析与运用。

难点:在“不太感伤的断片”中,理解作者对亡人的愧疚与自责及深挚的、极度的思念之情。

教学方法:

1、利用多媒体课件;

2、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讨论细节描写及其妙处;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与内容:

一、导语设计。

吟咏“大江东去,浪淘尽”的苏轼何等豪放洒脱,但“无情未必真豪杰”,苏轼也有其婉约的一面,譬如他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夜记梦》,这首词表达了词人对亡妻深切的悼念之情。从这首词中,我们似乎看到了作者那仿佛要穿越时光找回从前的双眼,苍老的目光里满是岁月积淀的深情。这种深情,我们的现代作家孙犁也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悼念亡妻的作品《亡人逸事》。

二、作者简介。

孙犁(1913——),现代作家。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县人。他的小说作品追求散文式的格调,追求诗歌般的意境,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并对当代文学产生极大的影响,造成了一个作家群,这个作家群被当代文坛誉为“荷花淀派”。

孙犁一生中主要作品有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铁木前传》等。

三、题目解说。

这是一篇悼念亡妻的回忆性散文。“亡人”在文中指亡妻;“逸事”指诗人不知道的关于某人的事迹,多指不见于正式记载的。

孙犁结婚后一直在外面教学,参加革命工作,后来到延安教学。而妻子一直在河北安平老家侍奉公婆,抚养儿子。真的是“相聚之日少,分离之日多;欢乐之时少,相对愁叹之时多耳。”但孙犁对妻子的感情一直纯真深厚,这在作品中多有体现。在妻子逝世12周年的时候,作者又写了这篇散文,以表达对妻子的`深深悼念之情。

四、整体感知。

快速阅读课文,了解文章四个部分的主要内容,并用4——6个字给每部分加一个小标题。

明确:

天作之合:从“天作之合”的婚姻说起,回忆了作者与妻子是怎么结婚的。

看戏相亲:着重写了自己和妻子初次见面时的情景。

勤劳持家:写妻子如何从一个娇惯女儿变成一个吃苦耐劳的妻子与母亲。

总其一生:写了作者对妻子的愧疚并回忆妻子临终前的情景。

五、品读鉴赏。

1.默读文章第一部分,联系现实生活,思考:作者为什么要从“天作之合”开始写起?

提示:“天作之合”给全文蒙上了一种神秘色彩。作者特记“天作之合”,正是因为妻子为他带来了爱、幸福和宽慰,甚至是写作的灵感,语言的源泉。在这里与其说作者是在谢天,不如说是在谢妻;对天的感念,其实就是对妻子的感念。

2.自由朗读第二部分,探究以下问题:

(1)说一说:你认为这一部分哪几个动词用得比较好?好在哪里?

提示:“盯”、“跳”、“钻”几个动词生动传神地刻画了初次见面时未婚妻腼腆害羞的神态。

提示:这一语言细节描写,突出了妻子作为农村妇女深重的礼教观念,表现出了她的质朴。

3.学生朗读第三部分,讨论:

(1)文章这一部分主要叙述了亡妻哪几件小事?这些小事表现了亡妻怎么样的美德?

(2)文章这里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提示:

(1)文章这一部分写了“回家诉苦”、“背瓜遭遇”、“学习织布”、“买布粜粮”和“抱孩夜走”几件小事。这几件事情写了妻子如何从一个娇惯女儿变成一个吃苦耐劳的妻子与母亲。这个过程凸现了妻子勤劳善良、善于学习、疼爱孩子的品质。

(2)文章这里主要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回家诉苦”、“背瓜遭遇”是形成妻子性格转变的转折点,为妻子美德形成作了铺垫。妻子前后的表现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妻子的美德。

4.阅读文章第四部分,自由质疑探究:

(1)结尾交代妻子临终前还记得丈夫做小职员时寄到她家两丈布的事,有什么作用?

提示:这两句看似平常的问答,将夫妻恩爱之情写到了极致,中国传统讲究得一还两,薄施厚报,我们可以想见,因为那两丈花布,传统观念较强得妻子对丈夫不知付出多少爱与体贴。

(2)文章以妻子“闭上眼睛,久病的脸上,展现了一丝幸福的笑容”作结,用意是什么?

提示:文章以“一丝幸福的笑容”句作结,展现了一个辛劳一生却又容易满足的妻子形象。所以作者在前面愧疚地写到:“我们结婚四十年,我有许多事情,对不起她,她没有一件事情是对不起我的。”深挚地表达了作者对亡妻的愧疚自责之情以及对亡妻的极度思念。

六、课文小结。

斯人已逝,当作者带着一种愧疚与不安来怀念逝者的时候,我们似乎看到了作者仿佛要。

穿越时光找回从前的双眼,苍老的目光里沉淀的满是岁月积累的真情,这里没有“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浪漫;没有“举案齐眉、相敬如宾”式的恭敬,也没有“贫贱之妻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的清高自守,这里只有一种带着些酸楚、些许温暖的回忆。

七、能力迁移。

1、阅读文后“活动体验”的细节描写,说说什么是细节描写,细节描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用于刻画人物,或点化肖像,或描摹神态,或描写动作,细致描写人物在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某个细小环节或举动,具有传神写照的艺术效果。

2、如何写好细节?

明确:(1)真实,符合生活的逻辑。

(2)符合人物的个性。

(3)精心锤炼词语。

(4)巧妙运用修辞。

八、课堂总结。

金圣叹说过:一花、一瓣、一毛、一鳞、一焰,“其间皆有极微”。在文学作品中,细节是作品真实性的一种体现。回顾我们看到的几篇诗文,这里使细节真实起来的其实是一种情,一种发自肺腑的真情,也正因如此,它们才具有了令人感动的特质。

九、布置作业。

运用细节描写手法,写一篇文章,表现出你所熟悉的一个人曾带给你的真情与感动。

附:板书设计。

亡人逸事教案篇二十

【学习目标】。

1.品读文章内容,感受作者对亡妻的悼念之情。

2.体会细节描写的艺术魅力。

【活动方案】。

活动一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2.课堂展示、讨论。

活动二深入理解课文主题。

2.小组交流、讨论。

3.课堂展示,老师点评。

他们的爱情是真正的爱情,他们的感情是一种“亲情式的爱情”,相濡以沫,风雨同舟。“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对他们爱情的最佳注解。

活动三仔细体会课文写法。

1.从课文中选出几个传神写照的细节,反复品读赏析,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2.小组交流鉴赏心得。

3.课堂展示,老师点评。

4.结合作家名言,说一说叙述类文章写作时如何运用细节描写?

惟有细节将组成作品的价值。――法国巴尔扎克。

细小的事情刻画出人的`性格。――英国塞q斯迈尔斯。

活动四实践运用细节描写。

1.练笔:回忆一位亲人留给你印象最深的一两个细节,用生动的文字写下来,150字左右。

2.小组展示、交流。

3.课堂展示,老师点评。

亡人逸事教案篇二十一

一、掌握本文的实词、虚词的用法,词类活用现象和句式的特点。

二、学习下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刻画人物的写法。

三、学习左光斗的爱国主义精神。

两课时(课内自读)。

教学要求二、三;难点是教学要求一。

目标教学法、自学法、讨论法。

幻灯投影。

掌握实词、虚词的.用法,词类活用、句式特点。

分析文章结构,了解逸事特点。

1、给下列的生字注音:瞿、烙、屦、噤、檄、幄、铿。

2、文字常识填空:

本文题目标明,文章的内容是左光斗的故事。所。

谓“逸事”是指散失没有流传的事迹,定这类文章是取人物的一部分来表现人物。本文作者是方苞,选自《方望溪先生文集》,作者是桐城派的创始人,《方望溪先生文集》的命名是根据号而命名的。

学生提疑:在课外预习的基础上就课文不理解的词语提疑,注释上有的一律不予再提疑。

师生解疑:

(1)学生解疑。

(2)教师解疑疏通课文字、词、句。

重点掌握下列内容:(幻灯打出字样,学生一一明确)。

实词:雪、骑、涕、已、语、俊、屦、瞿、檄、造。

虚词:为、而、于、方、汝、以、也。

词类活用:手(名为动)席(名为动)轻(行为动)。

句式:1、公阅毕……为()掩户。

2、吾上恐负朝廷,下恐愧吾师也。

第一段(1)写。重点记。

第二段(2)写。

第三段(3)写。重点记。

第四段(4)写。

第五段(5)写。本段补说由来。

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刻画人物写作方法。

学习左光斗的爱国精神和善识人才、保护人才的思想行为。

以文段设置“阅读理解”题。

阅读文段第一自然段,思考下列各题:

1、本段重点写什么?作者怎样刻画主人公形象?

阅读第二段,思考下列各题:

1、作者通过什么方法来刻画人物?

2、左光斗为什么要怒斥史可法?

明确:用板书解貂、覆生、为掩户。

1、任人唯贤面署第一正面描写。

言:怒曰……善识人才。

2、重义轻生行:摸刑械作击势保护人才。

肖像:面额焦烂。

筋骨尽脱。

目光如炬。

(三)阅读第三、四段,思考问题。

1、这两段重点写谁?找出前文中与之相对应的语句。

明确:板书。

1、不寝侧面衬托史公作法。

2、坐卧奉命守御,不忘师教(左公影响)。

3、背倚师教有果。

1、本文的主旨是什么?课文从哪些方面来表现主旨?

板书明确:

1、左光斗不辞辛苦为国选才左光斗的爱国精神。

2、左光斗身陷狱中,心系国事,坚强不屈(主旨)3、左光斗的爱国精神对史可法的影响。

2、本文写作上的特点:生动具体的人物描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表现人物。

3、逸事的特点:选取一生中的一小部分来表现人物。

指散失没有流传的事迹。

左光斗善识人才正面描写爱国。

1、本文所左光斗怒斥史可法。

选逸事史可法探监爱才。

史可法勤于军务侧面描写。

史可法探望左家属护才。

2、指出下列词类活用的情况:

汝复轻身而昧大义,天下事谁可支柱者。

微指左公处,则席地倚墙而坐。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7615040.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