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下课十分钟大班教案大全(1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06 11:11:03
最新下课十分钟大班教案大全(17篇)
时间:2023-12-06 11:11:03     小编:MJ笔神

编写教案是教师教学的基本功,它要求教师对教学内容有深入的理解和思考。教案中应该包含适当的评估和反思环节,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和提高能力。学习优秀的教案范文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思路和方法。

下课十分钟大班教案篇一

1、初步熟悉小学生活,了解小学生课间十分钟的活动内容。

2、尝试合理安排自己的课间活动,并在与同伴、小学生的互动中大胆表达。

3、向往小学生活,渴望成为一名小学生。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1、参观小学并与小学生对话、对小学生课间十分钟的活动有所了解。

2、录像《课间十分钟》,邀请一位小学一年级学生。

1、认识小学生,产生参与活动的兴趣。

(1)今天有一位客人要和我们一起活动。你们看,他是幼儿园的小朋友还是小学生?你们是怎么看出来的?(教师请出小学生,鼓励幼儿仔细观察、并通过小学生的书包、红领巾等特征进行判断。)。

(2)请小学生自我介绍,师幼共同欢迎小学生。

2、迁移参观经验,理解“下课”的意思。

(1)小学生哥哥在xx小学上学。你们还记得去这所小学参观的事情吗?那天、你们在小学里看到了什么?(师幼共同回忆参观小学的情形,鼓励幼儿交流在小学校园内的所见所闻。)。

(2)小学生上课的'时候和我们一样吗?哪儿不一样呢?(先请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讲述,再请小学生介绍、帮助幼儿了解小学生每天上午要上四节不同的课。每节课都是四十五分钟,每上完一节课就有十分钟的休息时间,这十分钟就是下课时间。学校里会有铃声或音乐提醒大家上课和下课。)。

3、观看录像《课间十分钟》,了解课间十分钟的作用。

(1)课间十分钟有什么用呢?你看到小学生在下课的十分钟里会做些什么事情?(引导幼儿积极回忆,大胆想象,主动表述。)。

(2)小学生哥哥给我们带来了《课间十分钟》的录像,我们来看看小学生在课间十分钟里都做了些什么,想想他们为什么要做这些事。(播放录像,师幼共同观看。)。

(3)幼儿自由结伴讨论、交流小学生在课间十分钟做些什么事,为什么要做这些事。教师鼓励幼儿有疑问时去问问小学生。初步引导幼儿理解课间十分钟是小学生入厕、喝水、换课本和游戏的时间。

4、实践活动。学习安排课间十分钟。

(1)如果你是小学生,你会在课间十分钟做什么呢?我们一起来试着安排“课间十分钟”、请小学生哥哥当评委。看看谁安排得合理。

(2)幼儿安排课间十分钟,请小学生哥哥了解幼jl的课间活动内容。

5、交流、讨论,知道要合理安排课间十分钟。

(1)谁愿意来介绍自己在课间十分钟做了些什么?(请幼儿互相交流,大胆介绍自己课间十分钟做了哪些事。鼓励幼儿主动了解同伴对课间十分钟的安排。)。

(2)我们来听小学生哥哥说说哪些小朋友安排得合理。(小学生说说哪些小朋友安排得合理,让幼儿知道课间首先要解决入厕和喝水的事、学习上的事,如果有时间再和同伴游戏。)。

课间十分钟活动是小学生活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然而幼儿园的孩子对此却比较陌生、因此教师在进行幼小衔接教育时有意设计了这一教学活动。在活动中,教师从幼儿的参观经验谈起,避免了说教。这样的讨论交流既是参观活动的延伸,又能引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有利于幼儿理解课间十分钟的内涵。在此基础上,教师通过录像短片有重点地引导幼儿观察小学生课间十分钟的安排。观看后、教师有意识地提供机会与条件鼓励幼儿交流讨论、再与小学生互动,并及时小结。这样的设计使幼儿主动地提出“为什么要有课问十分钟。怎样安排课间十分钟才是合理的”等问题,并积极商讨解决的方法,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邀请小学生来“点评”也是本次活动的一个亮点、一年级的小学生能与幼儿平等沟通,孩子们也更乐于接受并模仿,因而活动效果较好。

下课十分钟大班教案篇二

内容与要求:

1、了解小学生课间十分钟的活动内容,知道要合理安排自己的课间活动,萌发向往小学生活、渴望成为一名小学生的情感。

2、能运用多种绘画材料表现小学生课间十分钟的活动内容,并大胆表现侧面人和正面人的各种动态。

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小学生课间十分钟的活动内容,知道要合理安排自己的课间活动,萌发向往小学生活、渴望成为一名小学生的情感。

难点:能运用多种绘画材料表现小学生课间十分钟的活动内容,并大胆表现侧面人和正面人的各种动态。

材料与环境创设:

1、歌曲“十分钟”音乐。

2、提供刮蜡纸、竹签笔、各色颜料、毛笔、蜡笔、记号笔、纸等多种材料。

3、教师自制有关小学生课间十分钟的ppt。

幼儿已有分组合作画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听听说说,引起兴趣。(了解小学生课间十分钟的活动,帮助幼儿梳理经验)。

1、播放“十分钟”音乐,引导幼儿倾听。

师:叮铃铃的下课铃声响了,你知道小学里下课十分钟可以做些什么呢?

2、个别幼儿回答。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一些小学生课间活动的照片。

师:哪些事情是课间十分钟一定要做的?

3、小结:课间十分钟是给小学生休息、活动的时间,可以和同学到操场上活动活动身体;也可以做些小游戏;还可以看看书、聊聊天。但是一定要做好一些上课前的准备工作,如:上厕所、喝水、更换上课的书本等。这样才能上好每一节课。

二、看看说说,示范讲解(感受人物动作的特征,提示绘画方法,为幼儿绘画做铺垫)。

过渡:今天我们就来画画小学生在课间十分钟里做的事情。

1、选择照片上的人物动作进行示范讲解。

如:侧面人提示幼儿侧面人手与身体的前后位置以及脸部特征。

动的人提示幼儿改变头与身体的位置以及四肢的方向变化人物动作。

2、观察教师提供的绘画材料。

师:今天老师还准备了什么?

3、根据绘画材料进行提示。

(1)线描画、刮蜡画:注意运用各种粗细线条、图形、色块装饰。

(2)点彩拓印画:变化小纸人四肢的动作再进行点彩拓印。

三、合作画画,操作表现。(关注幼儿绘画中的问题,提示幼儿)。

1、三人一组进行合作画。

2、引导小组协商创作:课间十分钟可以做些什么事情?

3、提示采用“点彩拓印画的小组”先点深色再点淡色;

提示采用“刮蜡画的小组”加粗刮出的线条凸显画面;

四、展示交流(在交流中,进一步激发幼儿成为一名小学生的愿望)。

1、你能看出课间十分钟在做什么事情么?

2、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小学生呢?

五、后延部分。

播放“十分钟”的音乐,让幼儿学学小学生做做课间十分钟要做到事情。

下课十分钟大班教案篇三

活动目标:

1、在游戏活动中归纳、总结、学习6的组成。

2、在操作活动中不断探索数的多种分法,并学会记录。

教学重、难点:

在游戏活动中归纳、总结、学习6的组成。

活动准备:

花片、小树、小动物图片、纸盒、糖果、笔、纸、数字卡片等。

活动过程:

一、凑数游戏《苹果和生梨》。

请1个幼儿上来带领大家玩凑数游戏。

春天的花园里有个数学王国,小朋友和老师一起到数学王国找一找那些东西的数量是6,然后你可以把6的.分成全玩出来,才可以到其它地方玩。把你的发现写在纸上。

二、幼儿分组操作。

1、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游戏。

2、教师巡回指导:重点指导有困难的幼儿,适当的引导和帮助。

三、幼儿交流讨论。

2、幼儿各自介绍自己的发现。

四、学习6的组成。

1、教师:今天小猫的一家也到数学王国来玩了,数一数有几只猫?用数字几来表示?看看它们长得都一样吗?引导幼儿从猫的大小、颜色、花纹、蝴蝶结来分。

3、教师归纳:6有5种分法,6可以分成5和1,6可以……,它们合起来都是5送糖果。我们小朋友本领真大,不但学会6的组成,还学会了记录,现在我们一起准备好,开上小汽车和小猫们一起到数学王国去玩吧。(听音乐,幼儿做开汽车动作)数学王国到了,看看国王今天都准备了什么礼物?(各种糖果)国王还准备了这么多糖果盒子,请我们小朋友帮助他来包装糖果。记住,每个盒子了只可以装6粒糖果。你一边装一边说,几粒红色的糖果、几粒兰色的糖果、或几粒黄色的糖果、几粒绿色糖,一共是6粒糖果。装好以后你可以送给周围的爸爸妈妈检查一下,也可以给好朋友检查一下,你对吗?如果正确了就请你把糖带回家,可送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

活动反思:

本节课目标很明确,就是学习理解“6”的组成,懂得交换两个部分数的位置合起来总数不变的规律。因为数学知识具有逻辑性特别强的特点。我们应该在数学活动中应该提供一些渗透着正确的、幼儿可接受的、可感兴趣的数概念的活动材料,让幼儿通过与材料的相互作用,理解数学知识、发展思维能力。

下课十分钟大班教案篇四

《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指出:“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围绕儿童学习适应与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开展,”《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也在教育建议中指出“带领大班幼儿参观小学,讲讲小学的有趣活动,唤起他们对小学生活的好奇和向往,为入学做好心理准备。”使我们进一步理解了幼儿园幼小衔接的重要性。

“下课十分钟”是《我要上小学――小课堂》里的一个集体活动,其主题经验是:模拟小学生的生活,初步感受小学生的学习活动。活动的设计围绕主题的核心经验来展开。

“下课十分钟”是每个孩子都要经历的学习内容,在这十分钟里可以做什么,让孩子分享、安排十分钟活动,在孩子了解这些活动后,了解什么是必须和选择做的,目的让孩子更清晰、有条理、有目的性地学会安排自己的时间,乃至合理、有序地安排自己的生活,为终身学习和提高生活品质打下基础。

在我们幼小衔接活动开展过程中,幼儿有参观过小学的经验,也从成人口中听到过下课十分钟这个词,个别化活动中也观察过图片,有过相关的表征的记录。但幼儿的这些经验都是比较粗浅的、零碎的、个别的。需要通过一个集体活动来统整幼儿的零碎经验,需要通过师生、生生间的互动来提升粗浅经验,更需要在一个逼真的情境中通过真实体验来感知和内化,体验下课十分钟的内涵,进而内化为合理、有序安排自己生活的一种能力。

在幼儿园课题《幼儿园学习活动益情趣融合的实践研究》的学习和研究过程,我深刻体会到:幼儿园学习活动设计与实施以“益、情、趣”三个要素融合的基本线索,通过理解综合主题课程内涵,尊重幼儿学习特点,采用适宜适切的方法、策略,使三个要素在学习过程中彼此影响,互为作用,实施有效教学,促进幼儿发展,提升学习品质。要努力对这种设计与实施的指导思想进行认识与理解,转化为实现“益、情、趣”实践意义上的融合。

1、模拟小学课堂,尝试合理安排课间十分钟。

2、了解下课十分钟必须做和可以选择做的事,体验并向往小学生活。

3、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4、激发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交流的兴趣。

活动重点:合理安排课间十分钟。

活动难点:下课十分钟必须做和可以选择做的事。

幼儿自备书包;小学学习用品若干:绿领巾、时钟等;幼儿前期经验的记录。

(一)回忆已有经验

1、讨论:小学生是用什么方法知道什么时候上课和下课的?

2、课与课之间可以休息几分钟?

3、观看时钟:10分钟是多长时间?在钟上怎么看?

小结:小学里会用音乐或者铃声提醒同学们上课和下课的时间,下课可以休息10分钟。也可以看看时钟,时钟的长针(分针)走两个数字就是十分钟。

(二)交流讨论

1、你觉得小学生下课十分钟可以做哪些事情?

2、你觉得哪些事情是必须做的?哪些事情是可选择做的?为什么?

3、教师按幼儿的讨论分两栏记录在题板上。

(对一些有意见分歧的问题引发幼儿生生互动,作进一步的讨论)

如:看图书、下棋、聊天、散步等,为上好下一节课放松一下身体和心情。

(三)摸拟下课十分钟

1、学做小学生,戴上绿领巾。

2、模拟下课,休息十分钟。

3、鼓励幼儿按自己的想法安排活动。

4、按上课音乐声准时回到座位上。

5、交流。

(1)幼儿是否准备好课本和文具。

(2)介绍自己在下课十分钟所做的事情。

(3)评论:哪些事情适合在课间十分钟做,哪些事情不适合?

小结:课间的十分钟是很有限的,必须先做好下节课的准备工作,做好小便喝水

这些事情,保证身体的健康,做一些必要的放松和休息,这样的十分钟才会过得有意义,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小学生。

课间十分钟活动是小学生活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然而幼儿园的孩子对此却比较陌生、因此教师在进行幼小衔接教育时有意设计了这一教学活动。在活动中,教师从幼儿的参观经验谈起,避免了说教。这样的讨论交流既是参观活动的延伸,又能引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有利于幼儿理解课间十分钟的内涵。在此基础上,教师通过录像短片有重点地引导幼儿观察小学生课间十分钟的安排。观看后、教师有意识地提供机会与条件鼓励幼儿交流讨论、再与小学生互动,并及时小结。这样的设计使幼儿主动地提出“为什么要有课问十分钟。怎样安排课间十分钟才是合理的”等问题,并积极商讨解决的方法,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邀请小学生来“点评”也是本次活动的一个亮点、一年级的小学生能与幼儿平等沟通,孩子们也更乐于接受并模仿,因而活动效果较好。

下课十分钟大班教案篇五

活动目标:

1.初步熟悉小学生活。了解小学生课间十分钟的活动内容。

2.尝试合理安排自己的课间活动,并在与同伴、小学生的互动中大胆表达。

3.向往小学生活,渴望成为一名小学生。

4.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5.培养幼儿有礼貌、爱劳动的品质。

活动准备:

1.参观小学并与小学生对话.对小学生课间十分钟的活动有所了解。

2.录像《课间十分钟》,邀请一位小学一年级学生。

活动过程:

1.认识小学生,产生参与活动的兴趣。

(1)今天有一位客人要和我们一起活动。你们看,他是幼儿园的小朋友还是小学生?你们是怎么看出来的?(教师请出小学生,鼓励幼儿仔细观察.并通过小学生的书包、红领巾等特征进行判断。)。

(2)请小学生自我介绍,师幼共同欢迎小学生。

2.迁移参观经验,理解“下课”的意思。

(1)小学生哥哥在××小学上学。你们还记得去这所小学参观的事情吗?那天.你们在小学里看到了什么?(师幼共同回忆参观小学的情形,鼓励幼儿交流在小学校园内的所见所闻。)。

(2)小学生上课的时候和我们一样吗?哪儿不一样呢?(先请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讲述,再请小学生介绍.帮助幼儿了解小学生每天上午要上四节不同的课。每节课都是四十五分钟,每上完一节课就有十分钟的休息时间,这十分钟就是下课时间。学校里会有铃声或音乐提醒大家上课和下课。)。

3.观看录像《课间十分钟》,了解课间十分钟的作用。

(1)课间十分钟有什么用呢?你看到小学生在下课的十分钟里会做些什么事情?(引导幼儿积极回忆,大胆想象,主动表述。)。

(2)小学生哥哥给我们带来了《课间十分钟》的录像,我们来看看小学生在课间十分钟里都做了些什么,想想他们为什么要做这些事。(播放录像,师幼共同观看。)。

(3)幼儿自由结伴讨论、交流小学生在课间十分钟做些什么事,为什么要做这些事。教师鼓励幼儿有疑问时去问问小学生。初步引导幼儿理解课间十分钟是小学生入厕、喝水、换课本和游戏的时间。

4.实践活动。学习安排课间十分钟。

(1)如果你是小学生,你会在课间十分钟做什么呢?我们一起来试着安排“课间十分钟”。请小学生哥哥当评委。看看谁安排得合理。

(2)幼儿安排课间十分钟,请小学生哥哥了解幼jl的`课间活动内容。

5.交流、讨论,知道要合理安排课间十分钟。

(1)谁愿意来介绍自己在课间十分钟做了些什么?(请幼儿互相交流,大胆介绍自己课间十分钟做了哪些事。鼓励幼儿主动了解同伴对课间十分钟的安排。)。

(2)我们来听小学生哥哥说说哪些小朋友安排得合理。(小学生说说哪些小朋友安排得合理,让幼儿知道课间首先要解决入厕和喝水的事、学习上的事,如果有时间再和同伴游戏。)。

活动反思:

《课间十分钟》是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的教学内容,内容浅显易懂。我是这样教学的:

一、以视觉领先、以兴趣入手。

“课间十分钟”这一课,在开始导入的部分,我以歌曲《哦,课间十分钟》导入,以优美的旋律,让学生在视觉中感受体验孩子们在课间活动中的欢快情绪;在看其他同学课间活动时,正符合了学生的兴趣,他们迫不及待的想做自己喜欢的课间活动内容,从学生的表情中,可以真实的感受到他们是多么的喜欢课间十分钟。

二、精讲精示范,培养学生的专注能力。

在指导学生玩“指鹿为马”的游戏时,我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游戏规则是什么?几个人怎样进行?通过老师的讲解和示范,学生明白了游戏规则和步骤,还知道了在游戏中的注意事项,同时还养成了专注地做事的习惯。

三、用多媒体来辅助提高教学效果。

用多媒体来辅助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乐学的精神状态。在这节课中我用简单的画面帮助学生学习,虽不花哨,但非常实用,目的达到。学生在这过程中提高了学习的兴趣,从而加深了记忆。

总之,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我注重学生地主体发展,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建立了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在表演中让学生自己去做,并适时地加以指导,只要他们能做、想做,使他们乐中学,学中乐。

下课十分钟大班教案篇六

设计思路:

在五月初的一次谈话“我要上小学啦”活动中,孩子们纷纷谈到我们是幼儿园里最大的哥哥姐姐,我们马上要上小学啦,而且在谈到上小学时流露出一股自豪感和一份向往,于是我及时抓住了这个兴趣点,引发了《我要上小学啦》的一系列生成活动。这次活动是大班学习活动“我要上小学”这个主题下的一个活动,在这个主题的开展中,孩子们发现在幼儿园里的时间越来越短了,离开上小学越来越近了,前段时间我们参观了小学,回来后孩子们谈论最多的问题是为什么小学有上课下课但幼儿园却没有,后来他们会问我小学一般上课时间多久,特别几个调皮的孩子总是关心上课时间长不长;再后来他们关心的重点从上课转移到了下课,起先觉得下课的时间很短,后来发展到在自由活动中,不少孩子在谈论到了小学下课的时候能干什么事情。于是我抓住了孩子之间谈论的一个热点问题,针对孩子现在对于时间概念不是十分明确,每当老师说上课的时候仓促收拾东西的现象,我开展本次活动,解决孩子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大胆讲述简单的事情。

2、学习有序、仔细的观察图片,理解图片,并用较清楚的语言描述图片内容。

内容与要求:

1、尝试合理安排十分钟的下课时间。

2、感受小学生的课间活动,向往做小学生。

材料与环境创设:课件、记录表、笔活动流程:讨论交流——模拟体验——分享小结——活动延伸活动过程:

课件解释:一个班级里的小朋友,他在下课的十分钟内玩玩具做小舞台的观众、跳绳等做了很多事情,10分钟过去了,到上课铃响了,他很着急地跑去上厕所,结果上课迟到了。

一、讨论交流。

2、师:嗯,你们刚刚说下课只有十分钟游戏的时间;那怎么知道十分钟的时间到了呢?

小结:时钟上的长针走两大格,就是十分钟。

师:那十分钟长不长?说说你的理由。

师:那他一共做了几件事情?

师:那四件事情中;那他先做了什么;然后做了什么事情。

小结:噢,你们小眼睛看得真仔细。(做了这样事情之后结果怎么样?)2)他上课怎么了,迟到了。

他为什么会迟到?

师:上厕所这么重要的一件事情放在最后合适吗?哦,所以我们要把重要的事情先做。

师:那我们短短的十分钟应该先做什么后做什么?

师:那你觉得课间十分钟什么事情最重要?为什么?

师:哦,课间十分钟先安排重要的事情;如果有时间我们再做其他的事情;师:刚刚你们说了在短短的十分钟里她做了4件事情;你们觉得数量多吗?哦,原来课间十分钟里做的事情不适合太多。

小结:哦,原来课间十分钟我们要考虑做几件事情;还要考虑这几件事情中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把重要的事情先做;这样才是合理的安排。

二、模拟体验:(10分钟)。

师:你们会合理安排课间十分钟;那现在寇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一张课间安排表;那现在就请你们试着合理的安排你的十分钟吧。记得把你的安排记录下来;一会我们比比看谁安排的最合理。

指导:

1、观察幼儿安排了几件事情?

2、观察幼儿安排了哪些事情?安排的是否合理?

三、分享小结:

讨论十分钟发现的问题:

请个别幼儿(2或3个)来分享。

合理:请你来介绍一下;你们觉得合理吗?

合理在哪里?有谁觉得自己比他的还要合理?

不合理:你们觉得怎样调整呢?那我们要好好的调整一下了。

小结:通过今天的活动;我们学会了合理的安排我们的课间十分钟;寇老师希望你们到了小学都能为一个很会安排课间活动的小学生。

五、活动延伸:

那我们现在尽情的去体验我们的快乐十分钟吧。

活动反思:

收获:课间十分钟活动是小学生活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然而幼儿园的孩子对此却比较陌生.因此教师在进行幼小衔接教育时有意设计了这一教学活动。在讨论交流的环节;进行的比较顺利;孩子们的表现和表达也不错;模拟体验的环节;孩子们玩得项目和小学里真正的十分钟还是有区别的;原始教案的这个环节是让孩子记录;我觉得简单得记录不能让孩子很好的体验课间十分钟的合理安排;有的孩子想得很好;但是做又是一回事;所以我把这个环节稍稍改动下;让孩子边记录边体验;孩子们还是有收获的;在ppt中我结合发生在幼儿身上的实际问题;结合幼儿身边的事情会让让孩子更有理解和领悟。

下课十分钟大班教案篇七

1、了解小学生下课10分钟适合做的事情。

2、模拟小学生下课10分钟的活动,尝试合理安排课间10分钟。

3、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4、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

活动准备:已参观过小学下课的前期经验;幼儿自备书包,小学学习用品若干;书籍、棋类、玩具和时钟等。

1、讨论:小学生怎么知道什么时候上课?什么时候下课?课与课之间可以休息几分钟?

2、观看时间:知道时钟的长针走2大格,就是10分钟。

1、在下课10分钟里,可以做哪些事情?

2、哪些事可做可不做?哪些事必须做好?(幼儿根据操作材料选择)

3、教师按幼儿的讨论总结:

(1)必须做,如喝水、上厕所准备下一节课的课本等。

(2)可选择做,如看图书、下棋、聊天、到操场上去转一圈等。

4、儿歌小结

1、模拟下课,规定10分钟休息。

2、幼儿按自己的想法安排活动。

3、按上课铃声准时回到座位上。

1、教师检查幼儿是否准备好课本和文具。

2、介绍自己在课间10分钟所做的事情,说说这样安排的理由。

总结:课间10分钟是很有限的,必须做好下节课的准备工作和必要的休息,这样的10分钟才会过得有意义。

活动反思:

课间十分钟活动是小学生活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然而幼儿园的孩子对此却比较陌生.因此教师在进行幼小衔接教育时有意设计了这一教学活动。在活动中,教师从幼儿的参观经验谈起,避免了说教。这样的讨论交流既是参观活动的延伸,又能引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有利于幼儿理解课间十分钟的内涵。在此基础上,教师通过录像短片有重点地引导幼儿观察小学生课间十分钟的安排。观看后.教师有意识地提供机会与条件鼓励幼儿交流讨论.再与小学生互动,并及时小结。这样的设计使幼儿主动地提出“为什么要有课问十分钟。怎样安排课间十分钟才是合理的”等问题,并积极商讨解决的方法,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邀请小学生来“点评”也是本次活动的一个亮点.一年级的小学生能与幼儿平等沟通,孩子们也更乐于接受并模仿,因而活动效果较好。

下课十分钟大班教案篇八

活动目标:

1、培养初步的时间意识,感知时间与活动的关系。

2、在活动中发展自己制订计划、执行计划、调整计划的能力。

3、在设计与调整计划的过程中培养自我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4、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5、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制作计划表的各种材料;铃鼓一个;前期幼小衔接内容的墙面环境支持。

2、经验准备:通过前期已开展过的“幼小衔接”的主题活动,幼儿对小学的生活有初步了解。

活动重难点:

让幼儿亲身体验“十分钟”的长短,并了解哪些活动适宜在这段时间进行。

理解活动内容和时间的关系及完善计划的能力。

活动过程:

1、活动引入:结合墙饰进行谈话,引出“课问十分钟”。

教师:前几天,小学生哥哥给我们介绍了小学的活动,你们还记得都有什么活动吗?

幼儿:课间十分钟、上课、做操……。

教师:你们还记得课间十分钟他们都做了什么吗?

幼儿:喝水、玩、准备书……。

2、活动开始:讨论并制订“课间十分钟”的活动计划。

我没踢球,要跑到操场上,来不及。

我上了厕所、喝了水,还看了书,但没画画就上课了。

我没上厕所,人多,后来就忘了。

(1)教师通过提问帮助幼儿小结模拟活动的情况,使其感受内容与时间的关系,发现调整计划的)必要。

(2)集体总结:

教师:你们认为“课间十分钟”必须要进行哪些活动?

幼儿:上厕所、喝水、准备下一节课的书、休息。

教师:你认为“课问十分钟”做什么内容的游戏合适?

幼儿:与小朋友说说话、玩翻绳、玩折纸、跳绳……。

教师:怎么安排这些活动呢?

幼儿:上厕所可以人少时去;应该先准备下次用的书;可以先喝水。

教师利用图示,帮助幼儿梳理与提升经验,获得调整计划的依据与策略。

个人反思:

1、活动中的优点:

(1)在教育内容的选择上,较好地达到了《细则》的要求“教育内容要符合幼儿当前发展的需要,同时要为幼儿长远发展奠定基础。教育内容要与本班幼儿已有经验和实际发展水平相适应,应是幼儿经过努力能够完成的。”“课问十分钟”不仅是幼儿现在非常感兴趣的话题,同时又是他们即将上小学面临的一个比较难把握的问题,所以开展此活动是非常有必要的。

(2)注重了“体验”的过程。只有当幼儿的知识和能力通过自己的体验发生变化时,学习才能称得上是主动的,只有幼儿自己建构的知识才能得到迁移并在实际中去运用。尤其是“时间”这一抽象的概念,只有让他们在较为真实的情境中来亲自感受、体验,才能了解时间的长短,了解时间和活动的关系,了解时间对于我们合理安排活动的重要意义。

(3)较好地体现了“幼儿园快乐与发展课程”对于大班活动提出的“活动化的共同学习”这一要求。注重了自主性、连续性、共同学习。例如,通过让幼儿自己制订活动的计划,并让他们根据自己的`计划去完成,并通过自己的体验来调整计划,很好地调动了他们活动的自主性和主动的清单,都想在课间十分钟内完成,有的想出来了却不会用标志表示等。

这正是老师了解幼儿真实经验的好机会,老师根据幼儿出现的问题才能用更适当的方法有针对性地引导幼儿解决问题,提高能力,这样的过程才是对幼儿的发展有好处的,朱老师在此方面把握很好。

我上了厕所、喝了水,还看了书,但没画画就上课了。

我没上厕所,人多,后来就忘了。

教师通过提问帮助幼儿小结模拟活动的情况,使其感受内容与时间的关系,发现调整计划的必要。

2、集体总结:

教师:你们认为“课间十分钟”必须要进行哪些活动?

幼儿:上厕所、喝水、准备下一节课的书、休息。

教师:你认为“课问十分钟”做什么内容的游戏合适?

幼儿:与小朋友说说话、玩翻绳、玩折纸、跳绳……。

教师:怎么安排这些活动呢?

幼儿:上厕所可以人少时去;应该先准备下次用的书;可以先喝水。

教师利用图示,帮助幼儿梳理与提升经验,获得调整计划的依据与策略。

3、本次活动是过程性的活动,而非结果性的活动。

幼儿对于“时间”的体验是不能通过一次活动就能完成的,“时间”对于幼儿来说的确太抽象了,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教师不仅利用“课问十分钟”这个点,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更加丰富的体验活动,例如,一分钟可以做什么?在日常生活中让幼儿来观察时间,什么时问开始的?什么时间结束的用了多长时间?让幼儿慢慢积累对于“时间”的经验。

下课十分钟大班教案篇九

1、了解小学生课间十分钟的活动内容,知道要合理安排自己的课间活动,萌发向往小学生活、渴望成为一名小学生的情感。

2、能运用多种绘画材料表现小学生课间十分钟的活动内容,并大胆表现侧面人和正面人的各种动态。

重点:了解小学生课间十分钟的活动内容,知道要合理安排自己的课间活动,萌发向往小学生活、渴望成为一名小学生的情感。

难点:能运用多种绘画材料表现小学生课间十分钟的活动内容,并大胆表现侧面人和正面人的各种动态。

1、歌曲“十分钟”音乐。

2、提供刮蜡纸、竹签笔、各色颜料、毛笔、蜡笔、记号笔、纸等多种材料。

3、教师自制有关小学生课间十分钟的ppt。

幼儿已有分组合作画的经验。

一、听听说说,引起兴趣。(了解小学生课间十分钟的活动,帮助幼儿梳理经验)

1、播放“十分钟”音乐,引导幼儿倾听

师:叮铃铃的下课铃声响了,你知道小学里下课十分钟可以做些什么呢?

2、个别幼儿回答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一些小学生课间活动的照片。

师:哪些事情是课间十分钟一定要做的?

3、小结:课间十分钟是给小学生休息、活动的时间,可以和同学到操场上活动活动身体。也可以做些小游戏。还可以看看书、聊聊天。但是一定要做好一些上课前的准备工作,如:上厕所、喝水、更换上课的书本等。这样才能上好每一节课。

二、看看说说,示范讲解(感受人物动作的特征,提示绘画方法,为幼儿绘画做铺垫)

过渡:今天我们就来画画小学生在课间十分钟里做的事情。

1、选择照片上的人物动作进行示范讲解。

如:侧面人提示幼儿侧面人手与身体的前后位置以及脸部特征。

动的人提示幼儿改变头与身体的位置以及四肢的方向变化人物动作。

2、观察教师提供的绘画材料。

师:今天老师还准备了什么?

3、根据绘画材料进行提示

(1)线描画、刮蜡画:注意运用各种粗细线条、图形、色块装饰。

(2)点彩拓印画:变化小纸人四肢的动作再进行点彩拓印。

三、合作画画,操作表现。(关注幼儿绘画中的问题,提示幼儿)

1、三人一组进行合作画。

2、引导小组协商创作:课间十分钟可以做些什么事情?

3、提示采用“点彩拓印画的小组”先点深色再点淡色。

提示采用“刮蜡画的小组”加粗刮出的线条凸显画面。

四、展示交流(在交流中,进一步激发幼儿成为一名小学生的愿望)

1、你能看出课间十分钟在做什么事情么?

2、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小学生呢?

五、后延部分

播放“十分钟”的音乐,让幼儿学学小学生做做课间十分钟要做到事情。

下课十分钟大班教案篇十

活动目标:

1、了解小学生下课10分钟适合做的事情。

2、模拟小学生下课10分钟的活动,尝试合理安排课间10分钟。

3、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4、培养幼儿有礼貌、爱劳动的品质。

活动准备:已参观过小学下课的前期经验;幼儿自备书包,小学学习用品若干;书籍、棋类、玩具和时钟等。

活动过程:

一、回忆交流,引出话题。

1、讨论:小学生怎么知道什么时候上课?什么时候下课?课与课之间可以休息几分钟?

2、观看时间:知道时钟的长针走2大格,就是10分钟。

1、在下课10分钟里,可以做哪些事情?

2、哪些事可做可不做?哪些事必须做好?(幼儿根据操作材料选择)。

3、教师按幼儿的讨论总结:

(1)必须做,如喝水、上厕所准备下一节课的课本等。

(2)可选择做,如看图书、下棋、聊天、到操场上去转一圈等。

4、儿歌小结。

三、模拟小学生下课活动。

1、模拟下课,规定10分钟休息。

2、幼儿按自己的想法安排活动。

3、按上课铃声准时回到座位上。

四、交流。

1、教师检查幼儿是否准备好课本和文具。

2、介绍自己在课间10分钟所做的事情,说说这样安排的.理由。

总结:课间10分钟是很有限的,必须做好下节课的准备工作和必要的休息,这样的10分钟才会过得有意义。

个人反思:

1、活动中的优点:

(1)在教育内容的选择上,较好地达到了《细则》的要求“教育内容要符合幼儿当前发展的需要,同时要为幼儿长远发展奠定基础。教育内容要与本班幼儿已有经验和实际发展水平相适应,应是幼儿经过努力能够完成的。”“课问十分钟”不仅是幼儿现在非常感兴趣的话题,同时又是他们即将上小学面临的一个比较难把握的问题,所以开展此活动是非常有必要的。

(2)注重了“体验”的过程。只有当幼儿的知识和能力通过自己的体验发生变化时,学习才能称得上是主动的,只有幼儿自己建构的知识才能得到迁移并在实际中去运用。尤其是“时间”这一抽象的概念,只有让他们在较为真实的情境中来亲自感受、体验,才能了解时间的长短,了解时间和活动的关系,了解时间对于我们合理安排活动的重要意义。

(3)较好地体现了“幼儿园快乐与发展课程”对于大班活动提出的“活动化的共同学习”这一要求。注重了自主性、连续性、共同学习。例如,通过让幼儿自己制订活动的计划,并让他们根据自己的计划去完成,并通过自己的体验来调整计划,很好地调动了他们活动的自主性和主动的清单,都想在课间十分钟内完成,有的想出来了却不会用标志表示等。

这正是老师了解幼儿真实经验的好机会,老师根据幼儿出现的问题才能用更适当的方法有针对性地引导幼儿解决问题,提高能力,这样的过程才是对幼儿的发展有好处的,朱老师在此方面把握很好。

我上了厕所、喝了水,还看了书,但没画画就上课了。我没上厕所,人多,后来就忘了。

教师通过提问帮助幼儿小结模拟活动的情况,使其感受内容与时间的关系,发现调整计划的必要。

2、集体总结:

教师:你们认为“课间十分钟”必须要进行哪些活动?

幼儿:上厕所、喝水、准备下一节课的书、休息。

教师:你认为“课问十分钟”做什么内容的游戏合适?

幼儿:与小朋友说说话、玩翻绳、玩折纸、跳绳……。

教师:怎么安排这些活动呢?

幼儿:上厕所可以人少时去;应该先准备下次用的书;可以先喝水。

教师利用图示,帮助幼儿梳理与提升经验,获得调整计划的依据与策略。

3、本次活动是过程性的活动,而非结果性的活动。

幼儿对于“时间”的体验是不能通过一次活动就能完成的,“时间”对于幼儿来说的确太抽象了,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教师不仅利用“课问十分钟”这个点,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更加丰富的体验活动,例如,一分钟可以做什么?在日常生活中让幼儿来观察时间,什么时问开始的?什么时间结束的用了多长时间?让幼儿慢慢积累对于“时间”的经验。

下课十分钟大班教案篇十一

进入《我要上小学了》主题活动后,我们带领着孩子们去参观了小学,来到小学,孩子们显得特别兴奋,一会儿看这里一会儿看那里,对小学的建筑、花草、食堂、图书馆都很感兴趣,当我们来到教学楼的时候,孩子们趴在窗口想看哥哥姐姐们上课,过了一会儿,下课铃响了,孩子们更开心的和哥哥姐姐们一起玩,因此想通过这个活动让小朋友进一步感受做个小学生在下课十分钟里可以做些什么事。

1、了解下课十分钟需要或者可以做的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初步学会用时间的方法做记录。

3、进一步激发做小学生的积极情感。

1、已参观过小学下课的前期经验。

2、幼儿自备书包,小学学习用品若干。

3、和小学相关的课件。

4、自制大的课程表。

1、上个星期我们去参观小学的时候哥哥姐姐们正在上课,他们是怎么上课的?

2、让我们看看小朋友们说的对不对。(展示课件)。

3、他们坐得多端正,听得多认真呀,哥哥姐姐们是不是从早到晚连续地上课呀?

1、那你们看到小学生下课十分钟都做了哪些事情呀?

2、幼儿讨论并交流。

3、边看课件边交流。

好的方面:上厕所,卷铅笔,整理书包、换书,同学间问问题、做游戏,跳绳。

不好的方面:

1、你推我打着玩。

2、做作业。

3、你觉得哥哥姐姐们得这些行为哪些是正确的,应该在下课十分钟里完成的?哪些是不正确的,不该在下课十分钟里完成的?为什么你觉得是不对的?(边讨论理由边看课件)。

如:为什么要把卷铅笔的事情放在下课的时候做?

小结:

(1)上课有时写字要用铅笔的,如果我们没有在下课把一些学习用品准备好,万一老师要我们写东西了,速度就跟不上了。

(2)你推我打的玩很不安全,会伤害自己也会伤害别人。

5、刚才我们看到一位姐姐在整理书包,要换一本书,你猜她是怎么知道下节课要上什么的呢?(看课程表)。

6、那今天老师就要考考你们课程表到底是怎么看的。

1、看到哥哥姐姐成为小学生以后可以做那么多得事,你们想不想做小学生呀?

2、那下面老师也给你们下课十分钟时间,你们自己看一下,想一下,自己需要做些什么事情?(实际操作)。

3、你在十分钟里做了哪些事?为什么你做了这些事?

下课十分钟大班教案篇十二

1、初步熟悉小学生活。了解小学生课间十分钟的活动内容。

2、尝试合理安排自己的课间活动,并在与同伴、小学生的互动中大胆表达。

3、向往小学生活,渴望成为一名小学生。

i、参观小学并与小学生对话、对小学生课间十分钟的活动有所了解。

2、录像《课间十分钟》,邀请一位小学一年级学生。

1、认识小学生,产生参与活动的兴趣。

(1)今天有一位客人要和我们一起活动。你们看,他是幼儿园的小朋友还是小学生?你们是怎么看出来的?(教师请出小学生,鼓励幼儿仔细观察、并通过小学生的书包、红领巾等特征进行判断。)。

(2)请小学生自我介绍,师幼共同欢迎小学生。

2、迁移参观经验,理解“下课”的意思。

(1)小学生哥哥在××小学上学。你们还记得去这所小学参观的事情吗?那天、你们在小学里看到了什么?(师幼共同回忆参观小学的情形,鼓励幼儿交流在小学校园内的所见所闻。)。

(2)小学生上课的时候和我们一样吗?哪儿不一样呢?(先请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讲述,再请小学生介绍、帮助幼儿了解小学生每天上午要上四节不同的课。每节课都是四十五分钟,每上完一节课就有十分钟的休息时间,这十分钟就是下课时间。学校里会有铃声或音乐提醒大家上课和下课。)。

3、观看录像《课间十分钟》,了解课间十分钟的作用。

(i)课间十分钟有什么用呢?你看到小学生在下课的十分钟里会做些什么事情?(引导幼儿积极回忆,大胆想象,主动表述。)。

(2)小学生哥哥给我们带来了《课间十分钟》的录像,我们来看看小学生在课间十分钟里都做了些什么,想想他们为什么要做这些事。(播放录像,师幼共同观看。)。

(3)幼儿自由结伴讨论、交流小学生在课间十分钟做些什么事,为什么要做这些事。教师鼓励幼儿有疑问时去问问小学生。初步引导幼儿理解课间十分钟是小学生入厕、喝水、、换课本和游戏的时间。

4、实践活动。学习安排课间十分钟。

(1)如果你是小学生,你会在课间十分钟做什么呢?我们一起来试着安排“课间十分钟”、请小学生哥哥当评委。看看谁安排得合理。

(2)幼儿安排课间十分钟,请小学生哥哥了解幼jl的课间活动内容。

5、交流、讨论,知道要合理安排课间十分钟。

(1)谁愿意来介绍自己在课间十分钟做了些什么?(请幼儿互相交流,大胆介绍自己课间十分钟做了哪些事。鼓励幼儿主动了解同伴对课间十分钟的安排。)。

(2)我们来听小学生哥哥说说哪些小朋友安排得合理。(小学生说说哪些小朋友安排得合理,让幼儿知道课间首先要解决入厕和喝水的事、学习上的事,如果有时间再和同伴游戏。)。

课间十分钟活动是小学生活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然而幼儿园的孩子对此却比较陌生、因此教师在进行幼小衔接教育时有意设计了这一教学活动。在活动中,教师从幼儿的参观经验谈起,避免了说教。这样的讨论交流既是参观活动的延伸,又能引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有利于幼儿理解课间十分钟的内涵。在此基础上,教师通过录像短片有重点地引导幼儿观察小学生课间十分钟的安排。观看后、教师有意识地提供机会与条件鼓励幼儿交流讨论、再与小学生互动,并及时小结。这样的设计使幼儿主动地提出“为什么要有课问十分钟。怎样安排课间十分钟才是合理的”等问题,并积极商讨解决的方法,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邀请小学生来“点评”也是本次活动的一个亮点、一年级的小学生能与幼儿平等沟通,孩子们也更乐于接受并模仿,因而活动效果较好。

下课十分钟大班教案篇十三

1.认识小学生,产生参与活动的兴趣。

(1)今天有一位客人要和我们一起活动。你们看,他是幼儿园的小朋友还是小学生?你们是怎么看出来的?(教师请出小学生,鼓励幼儿仔细观察.并通过小学生的书包、红领巾等特征进行判断。)。

(2)请小学生自我介绍,师幼共同欢迎小学生。

2.迁移参观经验,理解"下课"的意思。

(1)小学生哥哥在××小学上学。你们还记得去这所小学参观的事情吗?那天.你们在小学里看到了什么?(师幼共同回忆参观小学的情形,鼓励幼儿交流在小学校园内的.所见所闻。)。

(2)小学生上课的时候和我们一样吗?哪儿不一样呢?(先请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讲述,再请小学生介绍.帮助幼儿了解小学生每天上午要上四节不同的课。每节课都是四十五分钟,每上完一节课就有十分钟的休息时间,这十分钟就是下课时间。学校里会有铃声或音乐提醒大家上课和下课。)。

3.观看录像《课间十分钟》,了解课间十分钟的作用。

(1)课间十分钟有什么用呢?你看到小学生在下课的十分钟里会做些什么事情?(引导幼儿积极回忆,大胆想象,主动表述。)。

(2)小学生哥哥给我们带来了《课间十分钟》的录像,我们来看看小学生在课间十分钟里都做了些什么,想想他们为什么要做这些事。(播放录像,师幼共同观看。)。

(3)幼儿自由结伴讨论、交流小学生在课间十分钟做些什么事,为什么要做这些事。教师鼓励幼儿有疑问时去问问小学生。初步引导幼儿理解课间十分钟是小学生入厕、喝水、换课本和游戏的时间。

4.实践活动。学习安排课间十分钟。

(1)如果你是小学生,你会在课间十分钟做什么呢?我们一起来试着安排"课间十分钟".请小学生哥哥当评委。看看谁安排得合理。

(2)幼儿安排课间十分钟,请小学生哥哥了解幼jl的课间活动内容。

5.交流、讨论,知道要合理安排课间十分钟。

(1)谁愿意来介绍自己在课间十分钟做了些什么?(请幼儿互相交流,大胆介绍自己课间十分钟做了哪些事。鼓励幼儿主动了解同伴对课间十分钟的安排。)。

(2)我们来听小学生哥哥说说哪些小朋友安排得合理。(小学生说说哪些小朋友安排得合理,让幼儿知道课间首先要解决入厕和喝水的事、学习上的事,如果有时间再和同伴游戏。)。

下课十分钟大班教案篇十四

1、了解小学生下课10分钟适合做的事情。

2、模拟小学生下课10分钟的活动,尝试合理安排课间10分钟。

3、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4、培养幼儿有礼貌、爱劳动的品质。

已参观过小学下课的前期经验;幼儿自备书包,小学学习用品若干;书籍、棋类、玩具和时钟等。

一、回忆交流,引出话题

1、讨论:小学生怎么知道什么时候上课?什么时候下课?课与课之间可以休息几分钟?

2、观看时间:知道时钟的长针走2大格,就是10分钟。

二、下课10分钟该做什么

1、在下课10分钟里,可以做哪些事情?

2、哪些事可做可不做?哪些事必须做好?(幼儿根据操作材料选择)

3、教师按幼儿的讨论总结:

(1)必须做,如喝水、上厕所准备下一节课的课本等。

(2)可选择做,如看图书、下棋、聊天、到操场上去转一圈等。

4、儿歌小结

三、模拟小学生下课活动

1、模拟下课,规定10分钟休息。

2、幼儿按自己的想法安排活动。

3、按上课铃声准时回到座位上。

四、交流

1、教师检查幼儿是否准备好课本和文具。

2、介绍自己在课间10分钟所做的事情,说说这样安排的理由。

课间10分钟是很有限的,必须做好下节课的准备工作和必要的休息,这样的10分钟才会过得有意义。

(1)在教育内容的选择上,较好地达到了《细则》的要求"教育内容要符合幼儿当前发展的需要,同时要为幼儿长远发展奠定基础。教育内容要与本班幼儿已有经验和实际发展水平相适应,应是幼儿经过努力能够完成的。""课问十分钟"不仅是幼儿现在非常感兴趣的话题,同时又是他们即将上小学面临的一个比较难把握的问题,所以开展此活动是非常有必要的。

(2)注重了"体验"的过程。只有当幼儿的知识和能力通过自己的体验发生变化时,学习才能称得上是主动的,只有幼儿自己建构的知识才能得到迁移并在实际中去运用。尤其是"时间"这一抽象的概念,只有让他们在较为真实的情境中来亲自感受、体验,才能了解时间的长短,了解时间和活动的关系,了解时间对于我们合理安排活动的重要意义。

(3)较好地体现了"幼儿园快乐与发展课程"对于大班活动提出的"活动化的共同学习"这一要求。注重了自主性、连续性、共同学习。例如,通过让幼儿自己制订活动的计划,并让他们根据自己的计划去完成,并通过自己的体验来调整计划,很好地调动了他们活动的自主性和主动的清单,都想在课间十分钟内完成,有的想出来了却不会用标志表示等。

这正是老师了解幼儿真实经验的好机会,老师根据幼儿出现的问题才能用更适当的方法有针对性地引导幼儿解决问题,提高能力,这样的过程才是对幼儿的发展有好处的,朱老师在此方面把握很好。

我上了厕所、喝了水,还看了书,但没画画就上课了。我没上厕所,人多,后来就忘了。

教师通过提问帮助幼儿小结模拟活动的情况,使其感受内容与时间的关系,发现调整计划的必要。

教师:你们认为"课间十分钟"必须要进行哪些活动?

幼儿:上厕所、喝水、准备下一节课的书、休息。

教师:你认为"课问十分钟"做什么内容的游戏合适?

幼儿:与小朋友说说话、玩翻绳、玩折纸、跳绳……

教师:怎么安排这些活动呢?

幼儿:上厕所可以人少时去;应该先准备下次用的书;可以先喝水。

教师利用图示,帮助幼儿梳理与提升经验,获得调整计划的依据与策略。

幼儿对于"时间"的体验是不能通过一次活动就能完成的,"时间"对于幼儿来说的确太抽象了,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教师不仅利用"课问十分钟"这个点,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更加丰富的体验活动,例如,一分钟可以做什么?在日常生活中让幼儿来观察时间,什么时问开始的?什么时间结束的用了多长时间?让幼儿慢慢积累对于"时间"的经验。

下课十分钟大班教案篇十五

在五月初的一次谈话"我要上小学啦"活动中,孩子们纷纷谈到我们是幼儿园里最大的哥哥姐姐,我们马上要上小学啦,而且在谈到上小学时流露出一股自豪感和一份向往,于是我及时抓住了这个兴趣点,引发了《我要上小学啦》的一系列生成活动。这次活动是大班学习活动"我要上小学"这个主题下的一个活动,在这个主题的开展中,孩子们发现在幼儿园里的时间越来越短了,离开上小学越来越近了,前段时间我们参观了小学,回来后孩子们谈论最多的问题是为什么小学有上课下课但幼儿园却没有,后来他们会问我小学一般上课时间多久,特别几个调皮的孩子总是关心上课时间长不长;再后来他们关心的重点从上课转移到了下课,起先觉得下课的时间很短,后来发展到在自由活动中,不少孩子在谈论到了小学下课的时候能干什么事情。于是我抓住了孩子之间谈论的一个热点问题,针对孩子现在对于时间概念不是十分明确,每当老师说上课的时候仓促收拾东西的现象,我开展本次活动,解决孩子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1、理解故事内容,大胆讲述简单的事情。

2、学习有序、仔细的观察图片,理解图片,并用较清楚的语言描述图片内容。

内容与要求:

1、尝试合理安排十分钟的下课时间。

2、感受小学生的课间活动,向往做小学生。

材料与环境创设:课件、记录表、笔活动流程:讨论交流——模拟体验——分享小结——活动延伸活动过程:

课件解释:一个班级里的小朋友,他在下课的十分钟内玩玩具做小舞台的观众、跳绳等做了很多事情,10分钟过去了,到上课铃响了,他很着急地跑去上厕所,结果上课迟到了。

2、师:嗯,你们刚刚说下课只有十分钟游戏的时间;那怎么知道十分钟的时间到了呢?

小结:时钟上的长针走两大格,就是十分钟。

师:那十分钟长不长?说说你的理由。

师:那他一共做了几件事情?

师:那四件事情中;那他先做了什么;然后做了什么事情。

小结:噢,你们小眼睛看得真仔细。(做了这样事情之后结果怎么样?)2)他上课怎么了,迟到了。

他为什么会迟到?

师:上厕所这么重要的一件事情放在最后合适吗?哦,所以我们要把重要的事情先做。

师:那我们短短的十分钟应该先做什么后做什么?

师:那你觉得课间十分钟什么事情最重要?为什么?

师:哦,课间十分钟先安排重要的事情;如果有时间我们再做其他的事情;师:刚刚你们说了在短短的十分钟里她做了4件事情;你们觉得数量多吗?哦,原来课间十分钟里做的事情不适合太多。

小结:哦,原来课间十分钟我们要考虑做几件事情;还要考虑这几件事情中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把重要的事情先做;这样才是合理的安排。

师:你们会合理安排课间十分钟;那现在寇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一张课间安排表;那现在就请你们试着合理的安排你的十分钟吧。记得把你的安排记录下来;一会我们比比看谁安排的最合理。

指导:

1、观察幼儿安排了几件事情?

2、观察幼儿安排了哪些事情?安排的是否合理?

讨论十分钟发现的问题:

请个别幼儿(2或3个)来分享。

合理:请你来介绍一下;你们觉得合理吗?

合理在哪里?有谁觉得自己比他的还要合理?

不合理:你们觉得怎样调整呢?那我们要好好的调整一下了。

小结:通过今天的活动;我们学会了合理的安排我们的课间十分钟;寇老师希望你们到了小学都能为一个很会安排课间活动的小学生。

那我们现在尽情的去体验我们的快乐十分钟吧。

收获:课间十分钟活动是小学生活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然而幼儿园的孩子对此却比较陌生.因此教师在进行幼小衔接教育时有意设计了这一教学活动。在讨论交流的环节;进行的比较顺利;孩子们的表现和表达也不错;模拟体验的环节;孩子们玩得项目和小学里真正的十分钟还是有区别的;原始教案的这个环节是让孩子记录;我觉得简单得记录不能让孩子很好的体验课间十分钟的合理安排;有的孩子想得很好;但是做又是一回事;所以我把这个环节稍稍改动下;让孩子边记录边体验;孩子们还是有收获的;在ppt中我结合发生在幼儿身上的实际问题;结合幼儿身边的事情会让让孩子更有理解和领悟。

下课十分钟大班教案篇十六

设计意图:

进入《我要上小学了》主题活动后,我们带领着孩子们去参观了小学,来到小学,孩子们显得特别兴奋,一会儿看这里一会儿看那里,对小学的建筑、花草、食堂、图书馆都很感兴趣,当我们来到教学楼的时候,孩子们趴在窗口想看哥哥姐姐们上课,过了一会儿,下课铃响了,孩子们更开心的和哥哥姐姐们一起玩,因此想通过这个活动让小朋友进一步感受做个小学生在下课十分钟里可以做些什么事。

活动目标:

1、了解下课十分钟需要或者可以做的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初步学会用时间的方法做记录。

3、进一步激发做小学生的积极情感。

活动准备:

1、已参观过小学下课的前期经验

2、幼儿自备书包,小学学习用品若干

3、和小学相关的课件

4、自制大的课程表

5、下课十分钟记录表

活动流程

一、谈话导入

1、上个星期我们去参观小学的时候哥哥姐姐们正在上课,他们是怎么上课的?

2、让我们看看小朋友们说的对不对。(展示课件)

3、他们坐得多端正,听得多认真呀,哥哥姐姐们是不是从早到晚连续地上课呀?

二、观看课件并交流讨论

1、那你们看到小学生下课十分钟都做了哪些事情呀?

2、幼儿讨论并交流

3、边看课件边交流

好的方面:上厕所,卷铅笔,整理书包、换书,同学间问问题、做游戏,跳绳。

不好的方面:1、你推我打着玩。2、做作业。

4、你觉得哥哥姐姐们得这些行为哪些是正确的,应该在下课十分钟里完成的?哪些是不正确的,不该在下课十分钟里完成的?为什么你觉得是不对的?(边讨论理由边看课件)

如:为什么要把卷铅笔的事情放在下课的时候做?

小结:(1)上课有时写字要用铅笔的,如果我们没有在下课把一些学习用品准备好,万一老师要我们写东西了,速度就跟不上了。

(2)你推我打的玩很不安全,会伤害自己也会伤害别人。

5、刚才我们看到一位姐姐在整理书包,要换一本书,你猜她是怎么知道下节课要上什么的呢?(看课程表)

6、那今天老师就要考考你们课程表到底是怎么看的

三、摸拟下课十分钟并记录

1、看到哥哥姐姐成为小学生以后可以做那么多得事,你们想不想做小学生呀?

2、那下面老师也给你们下课十分钟时间,你们自己看一下,想一下,自己需要做些什么事情?(实际操作)

3、你在十分钟里做了哪些事?为什么你做了这些事?

四、幼儿交流

下课十分钟大班教案篇十七

在五月初的一次谈话"我要上小学啦"活动中,孩子们纷纷谈到我们是幼儿园里最大的哥哥姐姐,我们马上要上小学啦,而且在谈到上小学时流露出一股自豪感和一份向往,于是我及时抓住了这个兴趣点,引发了《我要上小学啦》的一系列生成活动。这次活动是大班学习活动"我要上小学"这个主题下的一个活动,在这个主题的开展中,孩子们发现在幼儿园里的时间越来越短了,离开上小学越来越近了,前段时间我们参观了小学,回来后孩子们谈论最多的问题是为什么小学有上课下课但幼儿园却没有,后来他们会问我小学一般上课时间多久,特别几个调皮的孩子总是关心上课时间长不长;再后来他们关心的重点从上课转移到了下课,起先觉得下课的时间很短,后来发展到在自由活动中,不少孩子在谈论到了小学下课的时候能干什么事情。于是我抓住了孩子之间谈论的一个热点问题,针对孩子现在对于时间概念不是十分明确,每当老师说上课的时候仓促收拾东西的现象,我开展本次活动,解决孩子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1、尝试合理安排十分钟的下课时间。

2、感受小学生的课间活动,向往做小学生。

材料与环境创设:课件、记录表、笔

活动流程:

讨论交流--模拟体验--分享小结--活动延伸活动过程:

课件解释:一个班级里的小朋友,他在下课的十分钟内玩玩具做小舞台的观众、跳绳等做了很多事情,10分钟过去了,到上课铃响了,他很着急地跑去上厕所,结果上课迟到了。

一、讨论交流

幼1:下课的时间不一样

幼2:要上英语课、语文课

幼3:厕所在外面

2、师:嗯,你们刚刚说下课只有十分钟游戏的时间;那怎么知道十分钟的时间到了呢?

幼1:会有下课铃的(师:听铃声知道的)

幼2:看钟

(师:看钟表知道的)

3、十分钟在钟表上怎么走的?

小结:时钟上的长针走两大格,就是十分钟。

师:那十分钟长不长?说说你的理由。

师:那他一共做了几件事情?

师:那四件事情中;那他先做了什么;然后做了什么事情。

小结:噢,你们小眼睛看得真仔细。(做了这样事情之后结果怎么样?)2)他上课怎么了,迟到了。

他为什么会迟到?

师:上厕所这么重要的一件事情放在最后合适吗?哦,所以我们要把重要的事情先做。

师:那我们短短的十分钟应该先做什么后做什么?

师:那你觉得课间十分钟什么事情最重要?为什么?

师:哦,课间十分钟先安排重要的事情;如果有时间我们再做其他的事情;师:刚刚你们说了在短短的十分钟里她做了4件事情;你们觉得数量多吗?哦,原来课间十分钟里做的事情不适合太多。

小结:哦,原来课间十分钟我们要考虑做几件事情;还要考虑这几件事情中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把重要的事情先做;这样才是合理的安排。

二、模拟体验:(10分钟)

师:你们会合理安排课间十分钟;那现在寇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一张课间安排表;那现在就请你们试着合理的安排你的十分钟吧。记得把你的安排记录下来;一会我们比比看谁安排的最合理。

指导:1、观察幼儿安排了几件事情?

2、观察幼儿安排了哪些事情?安排的是否合理?

三、分享小结:

讨论十分钟发现的问题:

请个别幼儿(2或3个)来分享。

合理:请你来介绍一下;你们觉得合理吗?

合理在哪里?有谁觉得自己比他的还要合理?

不合理:你们觉得怎样调整呢?那我们要好好的调整一下了。

小结:通过今天的活动;我们学会了合理的安排我们的课间十分钟;寇老师希望你们到了小学都能为一个很会安排课间活动的小学生。

四、活动延伸:

那我们现在尽情的去体验我们的快乐十分钟吧。

收获:

课间十分钟活动是小学生活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然而幼儿园的孩子对此却比较陌生,因此教师在进行幼小衔接教育时有意设计了这一教学活动。在讨论交流的环节;进行的比较顺利;孩子们的表现和表达也不错;模拟体验的环节;孩子们玩得项目和小学里真正的十分钟还是有区别的;原始教案的这个环节是让孩子记录;我觉得简单得记录不能让孩子很好的体验课间十分钟的合理安排;有的孩子想得很好;但是做又是一回事;所以我把这个环节稍稍改动下;让孩子边记录边体验;孩子们还是有收获的;在ppt中我结合发生在幼儿身上的实际问题;结合幼儿身边的事情会让让孩子更有理解和领悟。我也结合了以前的表现收获了以下几点:

1、提升能力有了提高。

2、运用了多种手段;如:课件、模仿、记录3、教态很自然,活动中每个幼儿都能积极参与;自主性也很大。

不足:

1、在分享的环节典型抓的不很好;没有代表性;孩子们的表现不是我预期的;觉得自己思维也不清楚了;不知道怎么提问和回应了;当孩子们的注意力转移到表格上;而不是我想要的安排的事情上的时候我觉得我应该这样回应:你说的是表格很合理;那你觉得事情的安排上合理吗?合理在那里呢?孩子们对合理的认识也不是很清楚;幸好我及时做了补充。

2、个别幼儿没有及时的关注;在和幼儿的互动形式一对一;如果能用多对一的提升方式就更好了。

3、幼儿的倾听习惯和完整表达还有些欠缺;要渗透在游戏中来让孩子让成倾听和表达的习惯。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7619869.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