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分类涉及一些不太常见但同样重要的学习和工作生活等问题。总结中应该包含对自己的评价和对未来发展的规划。看看别人的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总结的写作方法和技巧。
装满昆虫衣袋说课稿篇一
这是一篇记叙文,主要叙述了昆虫学家法布尔小时候的两件事。儿时的法布尔对昆虫充满了好奇,在一天傍晚,他独自寻找“纺织娘”,忘记了回家;八九岁时去放鸭子,他却花了大量时间观察昆虫并把捉到的虫子装在了衣袋里,父亲的责骂也没有改变他对昆虫的迷恋。课文并没有写法布尔是怎么成为一名昆虫学家的,而是记叙了他小时候对小虫子非常着迷的两件事。这是课文的重点。
[教学构想]
读着《装满昆虫的口袋》,一个迷恋昆虫的孩子跃然纸上。为了捉到纺织娘,他锲而不舍地寻找了三天;爸爸叫他放鸭子,他却一动不动地趴在岸边,静静地观察奇妙的生物世界。正是凭着这种浓厚的兴趣,他成为了一个伟大的昆虫学家。读着读着,我们会不由自主地被这个孩子所吸引。
在《昆虫记》中,法布尔用流畅的语言、生动的描述、诙谐的语调,把一个个昆虫写得栩栩如生,引人入胜,让我们情不自禁、兴趣盎然地随着他漫游于昆虫的王国。本课节选中,我们也看到了许多令人感动的细节。不论是在童年还是在后来的日子中,他始终是那么迷恋昆虫。
在教学时,我努力想把一个真实的法布尔全面地展现在学生眼前。在本课,我引导学生感受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但在平时的教学中,学生常常是人在文中,神在文外。因此,教学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就是:根据文本的特点,引导学生体味语言,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走进法布尔的内心世界。
教学设计力求体现以下二点:其一,引导学生进入情景,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激活学生的读书需求,使师、生、文本之间进行和谐的对话。其二,充分利用学生课前搜集的资料,把法布尔这位伟大的昆虫学家多层面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既有小时候观察昆虫的痴迷,也有以后一如既往对昆虫的迷恋;既惊叹于他对科学的执著,也钦佩他优美的文笔、流畅的语言。学生学完后,脑海中留下的,除了对课文的全面感知,还有对法布尔的深深钦佩。
[几个环节的处理]
表达方式的学习
表达方法一:细节描写
学了课文《装满昆虫的衣袋》,我们会发现课文多处写到法布尔的两个衣袋鼓鼓的,比如:
第五自然段中的"把两个衣袋塞得鼓鼓囊囊的";
第十自然段中的"背着大人把衣袋装得鼓鼓的";
第十一自然段中的"把两个衣袋做得高高地鼓起"。
两个衣袋鼓鼓的,这是一个很小很小的细处,但是课文为什么多处写到呢?
那是因为这样的细处虽然很小,但是却能强烈地表现出法布尔小时候对昆虫痴迷的程度之深,他的衣袋装得满满的不是玩具,不是糖和零花钱,而是许许多多的昆虫。这种抓住细处进行描写的方法,就叫做细节描写。
如果细节描写用得好,则能使文章生动传神,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在写人时,我们也可以尝试着运用细节描写,使人物形象更鲜明,增强习作的表达效果。不过,一定要注意选择与表现人物特点有关的细节来写,否则就是画蛇添足。
表达方法二:动作描写
课文《装满昆虫的衣袋》在写法上,还有一点值得大家去学习,那就是对人物的动作进行了细致地描写。
像课文第五自然段中"他把这个小宝贝放进蜗牛壳里,包上树叶,装进自己的衣袋,打算回家后再好好欣赏。"一句,就是通过对"放""包""装"等动作的描写,生动地表现出了法布尔对小甲虫的珍爱。
这种通过对人物的动作进行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方法,叫动作描写。
动作描写是一种用得比较多的方法。习作时,我们常常通过对人物动作的细致描写,去生动地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让读者知道人物内心是怎么想的,他有什么特点。
有时动作描写运用得好时,即便人物不说话,也能让人想象出他的心情以及在想什么。平时习作时,尤其是在写人时,动作描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
精彩片断欣赏
读了课文《装满昆虫的衣袋》,我们能深深地感觉到法布尔对昆虫的喜爱。课文是怎么把这一点写出来的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课文的第五小节,体会体会。
精彩片断
有一次,法布尔正在细心地观察周围的一切。忽然,一只闪烁着金属光泽的小甲虫在他眼前掠过。"荷!真漂亮!"他边叫边用小手扑过去,敏捷地捉住了它。这只甲虫比樱桃还要小,颜色比蓝天还要蓝。法布尔高兴极了。他把这个小宝贝放进蜗牛壳里,包上树叶,装进自己的衣袋,打算回家后再好好欣赏。这一天,他还拣了好多的贝壳和彩色的石子,把两个衣袋塞得鼓鼓囊囊的。
赏析:
1这些动作、语言写出了法布尔的惊奇和迫不及待,突出表现了法布尔对虫子的喜爱。
2通过比较来写出甲虫的大小和颜色,点出其美。
3一个"极"字,点出了法布尔非常高兴。
4这一连串的动作写出了法布尔对这只甲虫的珍爱。
5 "鼓鼓囊囊"写出了衣袋里的东西多,反衬出法布尔对贝壳、石子、虫子的喜爱
读着上面的课文,我们仿佛看到了这样一个画面:一个小男孩蹲在地上,目不转睛地观察着周围的一切。忽然,他边叫边扑过去,飞快地捉住了一只小甲虫。他高兴地拿在手里,左瞧瞧,右看看,脸上露出笑容,然后小心翼翼地把它放进蜗牛壳里,包上树叶,放进衣袋,接着又继续观察,最后把两个衣袋塞得鼓鼓的,唱着歌儿回家。
课文是什么魅力让我们能真切地看到这样的画面?
原因就在于课文抓住了人物的特点,并对能显示出人物特点的方面,进行了细致地描绘。
课文先抓住人物的动作和语言,写出了法布尔发现小甲虫时的兴奋心情,以及捉虫时动作的迅速,突出了小甲虫对法布尔的巨大诱惑力。然后,通过"放进""包上""装进""欣赏"等词语的一连串运用,进一步写出法布尔捉到小甲虫的高兴和对小甲虫的珍爱。最后,"两个衣袋塞得鼓鼓囊囊的"这一静态描写,使得法布尔的形象更加鲜明,更加丰满。至此,一个对小虫子特别着迷的小男孩形象,被描写得十分到位,简洁而传神。
装满昆虫衣袋说课稿篇二
《装满昆虫的衣袋》是苏教版实验教材第九册第二单元的第二篇课文。
这一单元围绕“自然的奥秘”这一主题选编了4篇课文:《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装满昆虫的衣袋》、《变色龙》和《金蝉脱壳》。通过这个单元的教学,学生不仅能学到语文方面的知识,还能从不同的侧面认识到观察的重要,学习观察的方法,丰富自然知识。根据本册阅读教学的重点,根据文章表达的顺序给文章分段。本单元后三篇课文的教学要落实“让学生能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凭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境,知道课文大意,体会人物内心世界”这一目标。
《装满昆虫的衣袋》是叙事写人的文章,主要叙述了昆虫学家法布尔小时候的两件事。
儿时的法布尔对昆虫充满了好奇,在一天傍晚,他独自寻找“纺织娘”,忘记了回家;八九岁时去放鸭子,他却花了大量时间观察昆虫并把捉到的虫子装在了衣袋里,父亲的责骂也没有改变他对昆虫的迷恋。课文并没有写法布尔是怎么成为一名昆虫学家的,而是记叙了他小时候对小虫子非常着迷的两件事。读着《装满昆虫的口袋》,一个迷恋昆虫的孩子跃然纸上。所以,在教学中我首先要让学生弄清楚文章究竟写了法布尔小时候对小虫子着迷的哪几件事,然后再从人物的动作、语言、内心来体会人物的精神。教学中我努力引导学生去阅读、发现文章的美和营造氛围,使学生和“我”一起感受到大自然的无穷魄力。
《装满昆虫的口袋》这篇课文需要两个课时完成,今天我讲的是第二课时的教学设想。根据上面的情况我制定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为:
1、要让学生从法布尔的故事中受到启示,从小养成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的好习惯,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
2、从课文的具体描写中体会出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从而走进人物的精神世界。
3、学会搜集资料,通过课外资料的补充,使学生的情感得到进一步延伸,使课文内容得到进一步拓展。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其中的第二目标也是我本课教学的重难点。
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有限的生活积淀、自身的阅读体验,在本课教学中,我运用了情境教学法、变序教学法、激发阅读兴趣法。让学生按照“找重点句个人体会——全班交流——感情朗读(走进人物内心世界)”和“在文中认识人物——从课外知识中认识人物”两个方法学习全文。让学生自主感悟、自主想象,在愉快的气氛下全面地认识法布尔,从而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
(一)、提问导课,直奔主题:
让学生用一句话表达对小时候的法布尔的了解。然后让学生明确本课的学习任务:走进课文,近一步认识法布尔。
(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1、教学2、3自然段我主要采用了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的一般运用有形、有声、有情的情境,吸引学生进入课文,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发展学生的联想和想象,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在语言训练中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和情感。
学习这两句话:“一天傍晚,暮色笼罩了田野,爸爸妈妈忙完了农活,发现法布尔不见了。不由得着急起来,在田野上高声呼喊儿子。”和“三天前,法布尔就告诉妈妈,花丛里经常传出一种动听的声音,不知是谁唱歌。现在,他终于找了这位‘歌唱家’。”时我让学生想象为了找到这只纺织娘,法布尔可能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怎么克服的?从此走进法布尔的生活。并创设对话情境,入情入境地与学生对话,激发起学生对话的欲望与热情,在对话中学生自然地走进文本,与法布尔共同感受捉纺织娘的辛苦,捉住纺织娘的那份喜悦,所呈现的是师、生、文本之间平等对话的美丽场景。
2、《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情感的体验和积累,而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因此,恰当地、充分地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可以融入文本进行感情朗读,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展思维,发展语言和陶冶情感。因此,课文第三大段我就从这一方面去努力。
学习这句时
我让学生想一想,法布尔在岸上,还可能干些什么,观察到些什么有趣的自然现象?体会法布尔生活的无忧无虑和抓紧时间观察大自然。
(2)他把这个小宝贝放进蜗牛壳里,包上树叶,装进自己的衣袋,打算回家后再好好欣赏。
师出示课件比较句子:他把这只甲虫放进蜗牛壳里……打算回家后再好好欣赏。
(让学生说说自己平时把什么当宝贝,)
(3)法布尔难过极了,眼泪刷刷地往下掉,很不情愿地把心爱的小宝贝放进了垃圾堆。
指导读爸爸、妈妈对法布尔的训斥,再联系自己生活实际体会法布的委屈。
这一环节的设计,我主要是创设情境和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走进法布尔的内心世界,体会他对昆虫的痴迷。
(三)交流资料,感情升华:
1、带学生走进昆虫世界,并让学生看后谈自己的感想。
2、请学生交流预习时搜集到法布尔迷恋昆虫的有关资料。
3、出示《昆虫记》的节选—卷心菜毛虫
4、在音乐声中,教师用充满诗意的小结、饱含深情的话语介绍法布尔的一生,使学生沉浸在一种美好的情境中。
这一环节的设计,把课内知识与课外知识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对法布尔这位伟大的昆虫学家有多层面地了解,学习情感体验得到自然延伸。
这时,让学生齐读最后一段,情感得到近一步的升华。
(四)、拓展文本,追求超越:
1、出示法布尔的精心独白让学生齐读。
2、作业:读法布尔的《昆虫记》,办一个主题展
这样的课外作业多角度拓展了学生学习课文的渠道,让学生学习语言的同时,运用语言,不断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
板书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在历史教学中所起的作用是多方面的。板书既能帮助教师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材中的难点,又能帮助学生掌握教学思路,提高逻辑思维能力,还能加强教学的直观性,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的记忆力和理解力。
“着迷”和“痴迷”两个词是本课中心的体现,“三天捉纺织娘”和“衣袋鼓鼓囊囊”是说明文章中心的具体事例。而成为著名的昆虫学家是法布尔的成就,他能激励学生细致观察、严谨治学。可爱的甲虫是为了增加板书的美观,再说它也是课文中的“角色”呦!
装满昆虫衣袋说课稿篇三
《装满昆虫的衣袋》是苏教版实验教材第九册第二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这一单元围绕“自然的奥秘”这一主题选编了4篇课文:《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装满昆虫的衣袋》、《变色龙》和《金蝉脱壳》。通过这个单元的教学,学生不仅能学到语文方面的知识,还能从不同的侧面认识到观察的重要,学习观察的方法,丰富自然知识。根据本册阅读教学的重点,根据文章表达的顺序给文章分段。本单元后三篇课文的教学要落实“让学生能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凭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境,知道课文大意,体会人物内心世界”这一目标。《装满昆虫的衣袋》是叙事写人的文章,主要叙述了昆虫学家法布尔小时候的两件事。儿时的法布尔对昆虫充满了好奇,在一天傍晚,他独自寻找“纺织娘”,忘记了回家;xxx岁时去放鸭子,他却花了大量时间观察昆虫并把捉到的虫子装在了衣袋里,父亲的责骂也没有改变他对昆虫的迷恋。课文并没有写法布尔是怎么成为一名昆虫学家的,而是记叙了他小时候对小虫子非常着迷的两件事。读着《装满昆虫的口袋》,一个迷恋昆虫的孩子跃然纸上。所以,在教学中我首先要让学生弄清楚文章究竟写了法布尔小时候对小虫子着迷的哪几件事,然后再从人物的动作、语言、内心来体会人物的精神。教学中我努力引导学生去阅读、发现文章的美和营造氛围,使学生和“我”一起感受到大自然的无穷魄力。
《装满昆虫的口袋》这篇课文需要两个课时完成,今天我讲的是第二课时的教学设想。根据上面的情况我制定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为:
1、要让学生从法布尔的故事中受到启示,从小养成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的好习惯,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
2、从课文的具体描写中体会出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从而走进人物的精神世界。
3、学会搜集资料,通过课外资料的补充,使学生的情感得到进一步延伸,使课文内容得到进一步拓展。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其中的第二目标也是我本课教学的重难点。
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有限的生活积淀、自身的阅读体验,在本课教学中,我运用了情境教学法、变序教学法、激发阅读兴趣法。让学生按照“找重点句个人体会——全班交流——感情朗读(走进人物内心世界)”和“在文中认识人物——从课外知识中认识人物”两个方法学习全文。让学生自主感悟、自主想象,在愉快的气氛下全面地认识法布尔,从而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
(一)、提问导课,直奔主题:
让学生用一句话表达对小时候的'法布尔的了解。然后让学生明确本课的学习任务:走进课文,近一步认识法布尔。
(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1、教学2、3自然段我主要采用了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的一般运用有形、有声、有情的情境,吸引学生进入课文,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发展学生的联想和想象,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在语言训练中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和情感。
学习这两句话:“一天傍晚,暮色笼罩了田野,爸爸妈妈忙完了农活,发现法布尔不见了。不由得着急起来,在田野上高声呼喊儿子。”和“三天前,法布尔就告诉妈妈,花丛里经常传出一种动听的声音,不知是谁在唱歌。现在,他终于找了这位‘歌唱家’。”时我让学生想象为了找到这只纺织娘,法布尔可能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怎么克服的?从此走进法布尔的生活。并创设对话情境,入情入境地与学生对话,激发起学生对话的欲望与热情,在对话中学生自然地走进文本,与法布尔共同感受捉纺织娘的辛苦,捉住纺织娘的那份喜悦,所呈现的是师、生、文本之间平等对话的美丽场景。
2、《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情感的体验和积累,而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因此,恰当地、充分地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可以融入文本进行感情朗读,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展思维,发展语言和陶冶情感。因此,课文第三大段我就从这一方面去努力。
我让学生想一想,法布尔在岸上,还可能干些什么,观察到些什么有趣的自然现象?体会法布尔生活的无忧无虑和抓紧时间观察大自然。
(2)他把这个小宝贝放进蜗牛壳里,包上树叶,装进自己的衣袋,打算回家后再好好欣赏。
师出示课件比较句子:他把这只甲虫放进蜗牛壳里……打算回家后再好好欣赏。
(让学生说说自己平时把什么当宝贝,)。
(3)法布尔难过极了,眼泪刷刷地往下掉,很不情愿地把心爱的小宝贝放进了垃圾堆。
指导读爸爸、妈妈对法布尔的训斥,再联系自己生活实际体会法布的委屈。
这一环节的设计,我主要是创设情境和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走进法布尔的内心世界,体会他对昆虫的痴迷。
(三)交流资料,感情升华:
1、带学生走进昆虫世界,并让学生看后谈自己的感想。
2、请学生交流预习时搜集到法布尔迷恋昆虫的有关资料。
3、出示《昆虫记》的节选—卷心菜毛虫。
4、在音乐声中,教师用充满诗意的小结、饱含深情的话语介绍法布尔的一生,使学生沉浸在一种美好的情境中。
这一环节的设计,把课内知识与课外知识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对法布尔这位伟大的昆虫学家有多层面地了解,学习情感体验得到自然延伸。
这时,让学生齐读最后一段,情感得到近一步的升华。
(四)、拓展文本,追求超越:
1、出示法布尔的精心独白让学生齐读。
2、作业:读法布尔的《昆虫记》,办一个主题展览。
这样的课外作业多角度拓展了学生学习课文的渠道,让学生学习语言的同时,运用语言,不断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
装满昆虫衣袋说课稿篇四
内容记录: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记叙文,主要叙述了昆虫学家法布尔小时候的两件事。儿时的法布尔对昆虫充满了好奇,在一天傍晚,他独自寻找“纺织娘”,忘记了回家;八九岁时去放鸭子,他却花了大量时间观察昆虫并把捉到的虫子装在了衣袋里,父亲的责骂也没有改变他对昆虫的迷恋。课文并没有写法布尔是怎么成为一名昆虫学家的,而是记叙了他小时候对小虫子非常着迷的两件事。这是课文的重点。
[教学构想]。
读着《装满昆虫的口袋》,一个迷恋昆虫的孩子跃然纸上。为了捉到纺织娘,他锲而不舍地寻找了三天;爸爸叫他放鸭子,他却一动不动地趴在岸边,静静地观察奇妙的生物世界。正是凭着这种浓厚的兴趣,他成为了一个伟大的昆虫学家。读着读着,我们会不由自主地被这个孩子所吸引。
在《昆虫记》中,法布尔用流畅的语言、生动的描述、诙谐的语调,把一个个昆虫写得栩栩如生,引人入胜,让我们情不自禁、兴趣盎然地随着他漫游于昆虫的王国。本课节选中,我们也看到了许多令人感动的细节。不论是在童年还是在后来的日子中,他始终是那么迷恋昆虫。
在教学时,我努力想把一个真实的法布尔全面地展现在学生眼前。在本课,我引导学生感受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但在平时的教学中,学生常常是人在文中,神在文外。因此,教学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就是:根据文本的特点,引导学生体味语言,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走进法布尔的内心世界。
教学设计力求体现以下二点:其一,引导学生进入情景,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激活学生的读书需求,使师、生、文本之间进行和谐的对话。其二,充分利用学生课前搜集的资料,把法布尔这位伟大的昆虫学家多层面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既有小时候观察昆虫的痴迷,也有以后一如既往对昆虫的迷恋;既惊叹于他对科学的执著,也钦佩他优美的文笔、流畅的语言。学生学完后,脑海中留下的,除了对课文的全面感知,还有对法布尔的深深钦佩。
[几个环节的处理]。
表达方式的学习。
表达方法一:细节描写。
学了课文《装满昆虫的衣袋》,我们会发现课文多处写到法布尔的两个衣袋鼓鼓的,比如:
第五自然段中的“把两个衣袋塞得鼓鼓囊囊的”;
第十自然段中的“背着大人把衣袋装得鼓鼓的”;
第十一自然段中的“把两个衣袋做得高高地鼓起”。
两个衣袋鼓鼓的,这是一个很小很小的细处,但是课文为什么多处写到呢?
那是因为这样的细处虽然很小,但是却能强烈地表现出法布尔小时候对昆虫痴迷的程度之深,他的衣袋装得满满的不是玩具,不是糖和零花钱,而是许许多多的昆虫。这种抓住细处进行描写的方法,就叫做细节描写。
如果细节描写用得好,则能使文章生动传神,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在写人时,我们也可以尝试着运用细节描写,使人物形象更鲜明,增强习作的表达效果。不过,一定要注意选择与表现人物特点有关的细节来写,否则就是画蛇添足。
表达方法二:动作描写。
课文《装满昆虫的衣袋》在写法上,还有一点值得大家去学习,那就是对人物的动作进行了细致地描写。
像课文第五自然段中“他把这个小宝贝放进蜗牛壳里,包上树叶,装进自己的衣袋,打算回家后再好好欣赏。”一句,就是通过对“放”“包”“装”等动作的描写,生动地表现出了法布尔对小甲虫的珍爱。
这种通过对人物的动作进行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方法,叫动作描写。
动作描写是一种用得比较多的方法。习作时,我们常常通过对人物动作的细致描写,去生动地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让读者知道人物内心是怎么想的,他有什么特点。
有时动作描写运用得好时,即便人物不说话,也能让人想象出他的心情以及在想什么。平时习作时,尤其是在写人时,动作描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
精彩片断欣赏。
读了课文《装满昆虫的衣袋》,我们能深深地感觉到法布尔对昆虫的喜爱。课文是怎么把这一点写出来的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课文的第五小节,体会体会。
精彩片断。
有一次,法布尔正在细心地观察周围的一切。忽然,一只闪烁着金属光泽的小甲虫在他眼前掠过。“荷!真漂亮!”他边叫边用小手扑过去,敏捷地捉住了它。这只甲虫比樱桃还要小,颜色比蓝天还要蓝。法布尔高兴极了。他把这个小宝贝放进蜗牛壳里,包上树叶,装进自己的衣袋,打算回家后再好好欣赏。这一天,他还拣了好多的贝壳和彩色的石子,把两个衣袋塞得鼓鼓囊囊的。
赏析:
1这些动作、语言写出了法布尔的惊奇和迫不及待,突出表现了法布尔对虫子的喜爱。
2通过比较来写出甲虫的大小和颜色,点出其美。
3一个“极”字,点出了法布尔非常高兴。
4这一连串的动作写出了法布尔对这只甲虫的珍爱。
5“鼓鼓囊囊”写出了衣袋里的东西多,反衬出法布尔对贝壳、石子、虫子的喜爱。
读着上面的课文,我们仿佛看到了这样一个画面:一个小男孩蹲在地上,目不转睛地观察着周围的一切。忽然,他边叫边扑过去,飞快地捉住了一只小甲虫。他高兴地拿在手里,左瞧瞧,右看看,脸上露出笑容,然后小心翼翼地把它放进蜗牛壳里,包上树叶,放进衣袋,接着又继续观察,最后把两个衣袋塞得鼓鼓的,唱着歌儿回家。
课文是什么魅力让我们能真切地看到这样的画面?
原因就在于课文抓住了人物的特点,并对能显示出人物特点的方面,进行了细致地描绘。
课文先抓住人物的动作和语言,写出了法布尔发现小甲虫时的兴奋心情,以及捉虫时动作的迅速,突出了小甲虫对法布尔的巨大诱惑力。然后,通过“放进”“包上”“装进”“欣赏”等词语的一连串运用,进一步写出法布尔捉到小甲虫的高兴和对小甲虫的珍爱。最后,“两个衣袋塞得鼓鼓囊囊的”这一静态描写,使得法布尔的形象更加鲜明,更加丰满。至此,一个对小虫子特别着迷的小男孩形象,被描写得十分到位,简洁而传神。
装满昆虫衣袋说课稿篇五
这篇课文写了小时候的法布尔对昆虫痴迷的两件事情。第一件事情是因为抓一只三天也没有抓到的纺织娘而忘记了回家,害的.爸爸、妈妈害怕、着急。
第二件事情是父亲叫他放鸭子,他把鸭子赶进池塘里,自己就去观察周围,他把自己的衣袋装得鼓鼓囊囊的,“你这可恶的小傻瓜!”法布尔一回到家,父亲就怒气冲冲地责骂他,……读到这句话,我的心七上八下的。法布尔被这样责骂,他还会继续研究昆虫吗?这个问题一直在脑海里打转,于是我带着紧张的心态往下读,读到“可是父母的责骂丝毫没有阻止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以后每次放鸭子,他仍然兴致勃勃地捡那些‘没用的玩意儿’,躲起来偷偷玩,就是这种对昆虫的痴迷,把法布尔引进了了科学的殿堂。”我那颗七上八下的心恢复了平静,呼了口气,想:对啊!就是这种痴迷,法布尔才有《昆虫记》这成就。
以后,我要向法布尔学习,学习做一个坚持不懈的人,相信只要下功夫铁棒也能磨成绣花针。
装满昆虫衣袋说课稿篇六
这学期学了这么多的课文,不过我最喜欢的是第5课《装满昆虫的衣袋》。
这篇课文写了法布尔从小就对小虫子非常着迷。一次,法布尔在父母忙农活时抓虫子,当父母要回去时找不到他了。原来他抓住了一只纺织娘。还有一次,法布尔在放鸭子时抓甲虫,装在了衣袋里,把衣袋装得鼓鼓的,却挨了父母一次臭骂。但他没有放弃对昆虫的喜爱。后来成了著名的昆虫学家。
在这篇课文中,法布尔还向我们揭开了人生的真谛:持之以恒、执着追求就一定能成功!比如说中国史学家谈迁在50多岁时写的400多万字的《国榷》被盗,但他却奋笔疾书,又写了一本更加详实可信的新《国榷》,共104卷,428万4千字。西汉时期司马迁遭受了辱刑却依然坚持不懈写出了流传千古的《史记》。齐白石爷爷每天都创作画,到了晚年还坚持每天作画三幅,他的画艺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
《装满昆虫的衣袋》值得我们反复读,仔细读。说不定,你还会有更多的发现呢!
从前,有个叫法布尔的小孩在圣来昂的`小村子里出生了。他天生对小虫子非常着迷。每次放鸭子,他都要抓许多小昆虫,把两个衣袋塞得鼓鼓囊囊的,带回家好好欣赏,却屡次遭到父母的责骂。法布尔没有放弃,他仍然把许多小虫子带回家里,偷偷的玩。正是这种对昆虫的痴迷,把法布尔领进了科学的殿堂。后人为了纪念他,就把他的两只衣袋做得高高鼓起。
人总是要有梦想的,你不能光是在做“白日梦”,那你永远也别想成才。我们要象法布尔一样,对自己手中的事情负责,认真踏实的去对待。遇到挫折要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力,不能半途而费;遇到困难要勇往直前,决不能退缩。而且我们要象法布尔一样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精神。
世界上有多少人为了梦想奋斗、坚持!齐白石、爱迪生、诺贝尔等等。为了追求梦想,让我们一起奋斗!一起加油吧!
读过《装满昆虫的衣袋》这篇文章吗?我读完后,产生了许多想法:法布尔对昆虫是那么痴迷,无论他的父母如何反对,他依然对昆虫那么如痴如醉。而我呢,跟他相差那么远! 法布尔依靠自己那种锲而不舍的精神使他进入了他所希望的地方--科学的殿堂。
“锲而不舍”在如今这个社会上,有谁做到了?或许真的有人,但也或许没有。做事如果三心二意,浅尝辄止,便什么事也做不成,只有一心一意的追求,锲而不舍的努力,才能取得成功。而且,就算父母不同意你做,虽然有一句话说:父母之命不可违。但是我们也有权利追求我们需要的,因为我们长大了,虽不能展翅高飞,但也能脱离父母的翅膀,追求我们所需要的,我们也有自己的自由!! 我们决不能做一个喜欢后退的人,遇到反对就悲观叹气,失去前进的信心,那样只会步步后退。我有一个经历:这个学期我想竞选大队委员,可遭到了妈妈的反对,她说:“当什么其实并不重要,即使你是班长,你的成绩不好,你也是不能评优的,更不要想评三好学生了。况且,你五年级了,最主要的是学习!!”
我听从了妈妈的建议,后来放弃了,打算不再前进了。后来想想,我应该去竞选,为学校服务,为班级报务,也没什么不好。可是,我后悔已经晚了!我就是因为听了那两句话,放弃了。法布尔虽然遭父母的责骂,可他却没有改变他对昆虫的痴迷,他的坚持使他获得了成功,我的放弃让我失败! 今后,我要发扬法布尔的精神,不怕困难,不怕挫折,永远努力向上!
装满昆虫衣袋说课稿篇七
课型。
新授。
第几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生从法布尔的故事中受到启示,从小养成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
3、了解本文的命题方法和一般命题常识。
教学重难点。
学生从法布尔的故事中受到启示,从小养成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
教学资源。
1、通过观察书本中插图来认识纺织娘,感受法布尔捉到昆虫后的欢喜。
2、学生已阅读法布尔撰写的《昆虫记》,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预习设计。
自主阅读课文,写批注。
学程预设。
导学策略。
调整与反思。
复习导入:
(出示:法布尔是————)。
自学课文。
自读要求:
读一读法布尔的故事,你还能从中感受到法布尔是怎样的人?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
学生汇报:
重点学习:
这儿有一个词“欣赏”,而不是观察,从中你有什么感受?(他太爱这个小虫子了。)是啊,小虫子在法布尔的心目中已不是一只小虫子了,这时变成了一件精美的艺术品。
指名读。真漂亮呀。就是这样一只小虫子深深吸引着法布尔,并使得法布尔对它如此珍爱。我们一起来读这句话。
一、导入新课:
1、在上一堂课的学习中,同学们读了课文,对课文有了大致的了结。谁愿意读课题。“装满昆虫的衣袋”。
二、学习课文,感受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
1、下面就请同学们自学4—10小节,读一读法布尔的故事,你还能从中感受到法布尔是怎样的人?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出示自读要求)。
2、谁来汇报?法布尔是怎样的人?(出示:法布尔是——)你从哪看出来的?
(根据学生发言,教师相机出示句子)。
(1)对昆虫十分珍爱的人——“他把这个小宝贝放进蜗牛壳里,包上树叶,装进自己的衣袋,打算回家后再好好欣赏。”(第五节)。
“有一次,法布尔正在细心的观察周围的一切,忽然,一只闪烁着金属光泽的小甲虫在他眼前掠过。”
指导学生朗读。
学程预设。
导学策略。
调整与反思。
快,捉住很不容易。)。
法布尔捉住了吗?谁来读读他是怎么捉住这只小甲虫的?“‘嗬!真漂亮!’他边叫边用小手扑过去,敏捷地捉住了它。”(指名读)。
同学们一定知道“敏捷”是什么意思,(动作快)在这里仅仅是写法布尔捉虫的动作快吗?(不是仅仅写法布尔捉虫的动作快,还说明法布尔对昆虫越来越敏感了,他对昆虫越来越迷恋了。)。
拣了多少(许多),从哪看出(鼓鼓囊囊)。看来法布尔还挺喜欢贝壳石子,是吗?
学生观看学习《昆虫记》。
齐读这一段。
学生自由发表看法:
喜欢捉虫子的人——“夕阳西下,法布尔赶着鸭子,满载而归,心里甜滋滋的。”(第六节)。
执著的人——“第十节”
这段话中还让你感受到什么?(板书:执着痴迷)。
我们再来读这一小节。(齐读)。
从父母的责骂中,我们感受到了父母对法布尔严厉中也有慈爱,也感受到了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
男女生分角色读读父母的话。
学生讨论回答:
(两个鼓鼓的衣袋是法布尔对昆虫痴迷的象征,象征了法布尔对昆虫浓厚的兴趣以及他对昆虫的执着与专注。)。
这是法布尔对昆虫痴迷的象征。看着这个课题,我们仿佛看到了法布尔对昆虫浓厚的兴趣以及他对昆虫的执着与专注。我想,法布尔如果在父母的责骂中选择放弃,没能坚持自己的爱好和兴趣,也许就不能成为后来的昆虫学家,更无法写下巨著《昆虫记》。
学完这篇课文,同学们想对自己说些什么呢?谁来谈一谈。
(1)用人物的话语做题目。
(2)用人名做题目。
“这一天,他还拣了许多的——贝壳和彩色的石子,把两个衣袋塞得鼓鼓囊囊的。”
教师指导:
(2)体会到法布尔是个对昆虫无比珍爱的人,你还体会到什么呢?(出示:法布尔是——)。
仔细观察的人——“第四节”
教师引入:
池塘,同学们都见过,没有什么生机,可在法布尔的眼中却是那么奇妙,从这些句子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不仅是文中提到的这些,还有很多各种各样的生物都吸引着法布尔,这是法布尔写的《昆虫记》的片段,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出示《昆虫记》片段)。
小结:昆虫世界在法布尔的眼中十分美丽、奇妙。你觉得法布尔是一个怎样的人?
我们一起来读这一节。
(3)你还能感受到(出示:法布尔是——)法布尔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学生自由发表看法:
学习第七、八节。
出示:(第七、八节)。
这部分是父母对法布尔的责骂,自己读读,除了责骂,你还能从父母的话中读出些什么?(关心)。
还有谁来说说,从父母的这段话中,你还感受到了什么?你从哪感受到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你们看“撑破了裤兜”。
三、总结全文。
1、正是这种(指板书)对昆虫的执著痴迷,把法布尔引进里科学的殿堂,写下了著名的《昆虫记》,后人为了纪念法布尔,建造了一尊雕像,我们齐读最后一节。
我们再来读这一小节。
2、那位雕塑家,你能给大家说说为什么给法布尔的衣袋做得鼓鼓的?
作业设计。
小练笔:
学完这篇课文,你有没有被法布尔对昆虫的执着与专注感染,你喜欢上昆虫了吗?利用课间观察昆虫的生活,写一篇观察日记。
能做到语句通顺,运用正确的标点符号,写出昆虫的特点、生活习性等。
能在观察的基础上,比较具体、有一定条理地写出昆虫的特点、生活习性等。
装满昆虫衣袋说课稿篇八
我今天读了《装满昆虫的衣袋》这篇文章,这篇文章记述了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从小就对昆虫非常入迷,最后成了著名的昆虫学家的故事。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下来,这篇文章让我明白了什么是一丝不苟,什么才是不放弃。
最让我感动的段落是:可是父母的责骂丝毫没能阻止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以后每次放鸭,他仍然兴致勃勃地捡那些“没用的玩意儿”,背着大人把衣袋装得鼓鼓的,躲起来偷偷地玩。这个段落不但体现了法布尔对父母的责骂全然不顾,继续背着大人观察、研究那些父母说的那些“没用的玩意儿”,也表现了法布尔已经全身心的投入到了昆虫世界里去了。他一丝不苟,认真,不放弃的精神让我不由得敬佩他。
当我读完这篇文章,我决心从此改掉那些不好的习惯,从此对待什么事都认真、严肃,从此养成热爱自然,用于探索的精神!
装满昆虫衣袋说课稿篇九
1、能正确认写本课生字,重点认写“强”、“傍”、“触”。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大概内容。
3、学习第一、二自然段,体会法布尔对昆虫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好奇心。
运用轮读法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运用随文识字学习课文一、二自然段,并正确认识其中出现的生字“强”、“傍”、“触”。
生字卡片、课件ppt。
如果你看见同学的口袋里装满糖果,你会认为他——(生:贪吃)看见同学口袋里装满玩具,你会认为他——(生:贪玩)要是一个人口袋里装满昆虫,你会怎样认为呢?(生:喜欢昆虫)这个人是谁?今天我们就要去拜访这样一个喜欢昆虫的人。
师板:法布尔(抽生读好这个名字)。
(出示课件:法布尔图片)法布尔是法国的昆虫学家。在法布尔的眼中,无论是彩色的蝴蝶、酿蜜的蜜蜂,还是吐丝结茧的蚕宝宝,闪烁的萤火虫,一直到令人讨厌的苍蝇、蚊子,所有的昆虫和我们人类一样,有着自己的身体结构,有着喜怒哀乐,还有自己特色的本领。
想知道和法布尔有关的故事吗?我们一起学习课文,读课题:装满昆虫的口袋。
1、这篇课文很长,要读好它可不容易,小朋友打开书,自由读课文,注意不添字、不掉字,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生自由读课文。
2、小朋友读书可真认真。这些词语你能读好吗?
出示课件:强烈、傍晚、触角、一动不动、塞满、拣贝壳、中毒、恋恋不舍、忍不住、沉甸甸、怒气冲冲。
如果把这些词语放进课文里,你还能读好吗?
3、小朋友试一试,自己大声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正确。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请生读第一自然段,正音,互评。
(2)你读懂了什么?(生板:浓厚的兴趣强烈的`好奇心)。
(3)学习“强”,注意纠正“弓”字旁的写法。
(4)师生合作读好一自然段。
2、快速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法布尔对昆虫有浓厚兴趣和强烈好奇心的几个小故事?(两个)。
师生共同梳理:第一个故事是二自然段,第二个故事是三、四自然段。
3、学习第二自然段。
(1)抽生读第二自然段,正音,互评。
(2)学习“傍”,注意正音,借熟字“榜”、“膀”记新字。
(3)你知道法布尔在干什么吗?(捉纺织娘)。
(4)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法布尔对纺织娘有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好奇心?
交流:
a、“妈妈,我在这儿呢!瞧,我抓到了那只会唱歌的虫子!”
此时,小法布尔的心情是怎样的?(高兴、快乐)。
带着这样的心情,读出自己的理解。生个别读。
老师也想和大家一起读,行吗?
创设情境读:法布尔兴奋地说——(生读)。
法布尔趴在花丛里,说——(生读)。
法布尔手里抓着纺织娘,激动地说——(生读)。
小结:瞧,小法布尔对昆虫产生了——(指板书:浓厚的兴趣强烈的好奇心)。
b、“三天前,法布尔就告诉她,花丛里经常传来一种动听的声音,不知是谁在唱歌。现在,她终于找到了这位‘歌唱家’。”
抽生读这长句子。
句子里有一些有趣的词语,可以看出法布尔对昆虫有浓厚的兴趣,强烈的好奇心,你能找出来吗?(生找:“三天前”、“经常”、“终于”、“歌唱家”等)。
(5)想看看法布尔抓住的纺织娘长什么样吗?(想)。
(出示课件:纺织娘图片)师介绍纺织娘。
课文里有两个词语写出了纺织娘的模样,你能找出来吗?(全身翠绿、触角细长)。
学习生字:“触”
法布尔对纺织娘这样的小虫子有如此浓厚的兴趣,强烈的好奇心,对其他小虫子呢?走进了课文,我们更加了解法布尔。
想想,我们今天用了哪些方法学习课文?(读文,找句,勾词)。
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3—4自然段。
在这次学校教师成长联盟常态课展示活动中,我执教了《装满昆虫的口袋》一课。这课是西师版教材二(下)七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通过法布尔小时候的两个小故事,表现法布尔对昆虫的喜爱、迷恋。
对于这堂常态课,我作以下几点反思:
在设计本课时,我发现这篇课文篇幅长,生字比较难。如何在课堂上,教师要放低自己,关注学生,让学生处于一种无条件的积极关怀中;学生作为学习主体,怎么从主体内部产生思考、获得发展,这是我设计教学的思想理念。简单地说,就是教师要退,学生要进。这样的教学思想来自于张咏梅老师的“本色语文”。
在教师成长联盟的学习中,我实践着这样一个建构模式:主题谈话、复习、对话建构、回顾梳理。既然这次展示活动主题是成长联盟常态课展示,当然本色语文的建构模式也应呈现于其中。在我的实践中,我感到这样的课堂模式,使教者的教学思路清晰,明确每一步将达到的教学目的是什么,学生的思维方式也在不断优化过程中,知道自己在思考什么,怎样去思考,做个自主、清醒的学习者。
本色语文的核心理论之一是“大花园理论”。“大花园是师生共有的伟大事物。教学是师生共同发现体验大花园的过程。”在备课过程中,我进行各条路径的预设,对花园每一个角落进行熟悉,对其精华景点做到心中有数,也就是对每一步教学过程及其目的心中明晰。当然,这是教师准备的后台。然后,我在课堂上倾听学生,发现学生的兴趣点,紧紧抓住“法布尔对大自然有着浓厚的兴趣,对昆虫有强烈的好奇心”这一中心问题进行师生对话建构。其间,运用了随文识字教学、轮读教学等教学手段。
上完这堂课,老师们都积极地进行了思考,给予了我宝贵的意见。最大的困惑就是本课设计的课时划分。有的老师认为学习一、二自然段的过程应放入第二课时,把法布尔的两个小故事合成一课时进行阅读教学,整体感强。而我也是在教学中对“天黑住店”的教学策略作尝试,对其把握并不够成熟。在这篇课文教学中,在轮读的过程中去学习生字、理解文本、和学生一起读好课文的每一部分。课堂是个大花园,师生对话建构,共同探寻,获得存在意义和认识方法。整篇课文两课时完成后,课堂整合成一个话题:“从哪些地方看出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
这次以常态课的面目对我所学习的“本色语文”作了一次大胆的尝试,虽然还有诸多问题,但我也看到自己的课堂悄然地在思想、设计、策略上都起着变化,教育、教学不仅仅是一份工作了,也是自我的成长!
装满昆虫衣袋说课稿篇十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引导学生联系语境理解词语的意思。
3、初步认识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
1、引导学生联系语境理解词语的意思。
2、感受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
2、简介法布尔。
3、揭示课题。
法布尔怎么会如此的了解熟悉那么多的昆虫呢?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法布尔,到《装满昆虫的口袋》这篇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1、读读法布尔的.故事,看看你对他小时候会有哪些了解?注意边读边划出本课的生字新词,并想办法把它们读准确。
2、学生读课文划生字新词。
3、读了课文,你对法布尔小时候都有哪些了解?
4、引导说课文大意:谁能说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5、刚才我们在读课文的时候,还划出了很多的生字新词。现在,请你把这些生字新词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
〈1〉学生读生字词。
〈2〉开火车读词语(课件出示词语)。
6、指导理解词语。
〈1〉同学们,这些词语中有一个成语,是什么呢?(小心翼翼)找一找它在课文中的哪个句子中。
指名说出来,再齐读这句话,谁来说说这个成语的意思?你能用这个成语说一句话吗?
爸爸是怎样训斥他的呢?读出原句。
师导:如果你想记住哪个词语,就可以像这样,把这个词放在句子中,多读几遍。理解了词语的意思,你就更容易记住它了。这是记住词语的好办法。
2、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写他抓纺织娘的故事呢?(2、3)。
3、学生自由朗读2、3自然段。
4、指名读2、3自然段。
5、课件出示:妈妈,我在这呢!瞧,我抓到了那只会唱歌的虫子!
齐读这句话。
课件出示:我认为法布尔___________地说:“妈妈,我在这呢!瞧,我抓到了那只会唱歌的虫子!”
有感情地读读这句话。
7、有感情地朗读2、3自然段。
1、抄写生字词3遍。
2、有感情朗读2、3自然段。
附板书设计:
抓纺织娘。
迷恋。
抓甲虫。
装满昆虫衣袋说课稿篇十一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方面,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为教学改革的重心,提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应由教学的主宰,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学习的主体。语文教学应以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课时设计力图以“自主选择,主动发展”为主要特征,营造主动发展的环境,留给主动发展的空间。
《装满昆虫的口袋》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第六册第九单元《观察与发现》的第三篇主体课文。通过讲述法布尔儿童时期迷恋昆虫的故事,引发学生学习其对生命的敬畏之情和探索真相、追求真理的精神,也就是法布尔精神。本课课后思考讨论题:法布尔是怎样迷恋昆虫的?他的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找出课文中与“浓厚兴趣”相近的词语,结合课文内容体会它们的意思。会写“浓”等11个生字,会认“限”等13个生字,学习多音字“中”。
从教学目标上可以看出是以人为本,着眼于学生多方面的和谐发展。无论是知识的获取,还是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无论是情感、意志的培养,还是思想品德的提高,都必须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不断的探究来实现。
一、激情导入、引发探究。
1、上节课,我们读了《装满昆虫的口袋》这篇课文,认识了一位著名的昆虫学家,他是——(板书:法布尔)。
谁来说说小时侯的他给你留下什么印象?(相机板书:迷恋)。
2、令法布尔迷恋的昆虫世界是怎样的?请大家根据自己收集到资料,谈谈昆虫世界给你留下的印象。
3、老师也带来了一些昆虫的资料,注意观察。(展示cit课件)。
(设计意图:课程标准指出“要充分利用显示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联系、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采用交流信息,利用图片、声音、色彩等媒体的展示,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的情感、兴趣,进而使其心情愉快地进入学习。)。
二、问题探究、体验过程。
(设计意图:以读感悟,读中熏陶。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感。课程标准指出:要在读中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本课故事富有童趣,构思精巧,让学生通过读来体验课文情感,这是教学这一课时力图落实和体现的教学理念。在学习理解法布尔是怎样迷恋昆虫的?教学时设计了这样的板块有助于形成多元阅读理解,让个性化阅读成为可能)。
(1)个体学习。
(2)小组合作。
(3)组际交流。
(教师相机点拨引导提炼学习方法,如看图法、联想法、抓住重点词句法、进入情景法)。
(相机导读、板书重点词语如:无论是……还是……都。
一动不动小心翼翼浓厚的兴趣无限的好奇心静静地观察)。
(设计意图:小组合作、自主学习。没有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就不可能有高效的合作学习,更谈不上学习能力的提高与创造性的培养。为了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学习的动力和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设计了小组合作学习的环节。接着通过组际互动,引导读文理解课文内容。在这过程中渗透提炼来自学生群体的学习方法,进而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设计意图:再创情景、发展思维。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所以形象教学十分重要。在交流“法布尔迷恋昆虫的事给你什么启发?”时,出示法布尔的形象,并且设计了这样的思维训练:你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吗?如你有对某件事情感兴趣吗?你是怎么做的?这样既拓展学生的思维,又能理解了文章的内涵。)。
三、利用文本、触发思维。
在学习过程中,你还发现了什么问题?
(设计意图: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课程的实施不仅是学习内容的供给系统,也不仅是学生主题的规划与设计,还是学生学习的情境、氛围以及师生获得的各种体验,一言蔽之应是保证个性全面发展的系统。一个学习主题对于人的成长来说有着多方面的价值。更多的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才能培养学生真正内在的兴趣。)。
四、拓展作业、延伸学习。
提供选择性作业:作业超市——我选择,我喜欢。
(选择其中的一项或多项完成)。
1、把法布尔迷恋昆虫的故事讲给家里人听,请他们说说自己的感受;
2、选择一种方法来表达对法布尔的敬意;
3、找找法布尔的著作《昆虫记》,读一读。
(设计意图:作业设计上,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设计说、听、写、做、读等不同的作业形式,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方式去重读人物,激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体现了以生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
装满昆虫衣袋说课稿篇十二
2、积累词句,发展学生的语言综合素养。
3、体会法布尔对科学的热爱,知道只有不懈地努力才能获得成功的道理。
他,1823年12月22日出生在法国南部的圣莱昂小村;
他,对昆虫有着异常浓厚的兴趣,度付诸于一生的努力;
他,是一位饮誉世界的昆虫学家,其著作《昆虫记》是不朽的传世名著。
他是谁?
1、法布尔生活的村子景致优美,花草丛生,鸟栖虫居,这里是小动物的天堂,也是法布尔的乐园。他从小就对昆虫表现了非同一般的喜欢,也就是“着迷。”
(老师板书)。
这些昆虫令法布尔非常着迷,它们怎么会有如此美丽的外表?它们又为什么会有如此美妙的声音?这一切都深深地吸引着法布尔。请大家自由地读课文2-3节,试找出有关表现法布尔着迷的词句。
找到了吗?有哪些?在家一起来交流一下。
生1:说的话。
想一想,法布尔和妈妈说话时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这只会唱歌的虫子是法布尔偶然抓到的吗?所以在这句话中,作者用了哪个字?
三天前法布尔就注意到了花丛中有动听的声音,今天终于抓到了,心中是多么的兴奋,自豪啊!
你再读读,注意在语句中体会出法布尔此时的心情。
2-3名学生读书。
生2:“三天前……不知是谁在唱歌。”
对于别人习以为常的昆虫的鸣叫,法布尔却听出了别样的精彩,他觉得这实在是太美妙了,简直就像是唱歌,并几天来一直留心观察花丛中的动静,由此可见法布尔对昆虫非常的——着迷。
生3:现在,他终于……家。从这句话的哪个词可以看出?为什么?
对虫子的关注由来已久,今天终于如愿以偿,个中喜悦之情无法比拟,让我们一起来把第2节细细地品读一下,感受法布尔内心的激动,体会他那非同一般的着迷。
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仔细地默读课的4-10节,找出哪些语句可以表现出法布尔的迷恋?
生读课文后说一说,并说出如何理解?
生1:第4节。
父亲让法布尔支放鸭子,但是飞舞的蝴蝶、穿梭的游鱼把法布尔的心带走了,蝴蝶、甲虫、多姿多彩的水底世界使法布尔产生了深深的迷恋。
生2:他边走边用小手扑过去……。
这是一只怎样的甲虫?
仅仅是一只甲虫而已,可法布尔支高兴极了!这句话应该如何朗读呢?试试看。学生先同桌之间朗读交流,再有感情地读一读。
生3:他把……欣赏。
如此这般,简直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小心翼翼。对昆虫的这般呵护皆源自对昆虫的迷恋与钟爱。这句话可以怎样读?试试看。
生4:这一天……。
夕阳西下……。
鼓鼓囊囊,形容袋里装的东西非常多,都凸出来了,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法布尔的兴趣非常广泛。
满载而归,说明了法布尔今天收获非常多,心里很开心,用了一个词:甜滋滋。同桌之间相互把这两句读一读,体会一下法布尔的心情。
这里要反映出法布尔的心情,作者用了两个叠词,你能照样子再说几个这样的词语吗?
生5:第9节。
法布尔心不甘,情不愿,在这种难分难舍的矛盾之中,他轻轻地、无可奈何地把心爱之物放进了垃圾堆,他对昆虫是多么地迷恋哪!
谁来读一读这句话?
一起来。
1、法布尔为什么会这样地难过呢?他的爸爸是怎样责骂他的?
按理说妈妈最疼爱孩子了,妈妈又是怎么说的?
法布尔还只是八九岁的孩子,他的父母不爱他吗?为什么又要责骂他呢?
在大人的眼中,法布尔带回家的仅仅是“没用的玩意儿”,他们不清楚法布。
尔的兴趣、爱好。自己的爱好得不到父母的理解和支持,捡回来的宝贝还被勒令扔掉,心里别提有多委屈、多难过。禁不住,眼泪就刷刷地往下掉。
出示:
法布尔难过极了,眼泪刷刷地往下掉,他在心中默默地说:“_____________。”
法布尔难过极了,眼泪刷刷地往下掉,他在心中坚定地说:“_____________。”
是的,尽管有父母的责骂,但法布尔没有放弃自己的兴趣,他仍然迷恋于他的昆虫,仍估兴致勃勃地捡没用的玩意儿。我们真该为他的这份执著而鼓掌。让我们一起把这一节有感情的读一遍。
板书:痴迷。
沉迷其中,如痴如醉,不能自拔。
出示两段补充资料。
这是一种怎样的坚守与执著,这是一种怎样的感动与付出,这又是一种怎样的痴迷与钟爱啊!同学们,面对这样的一位科学巨人,我们心中由然而生的只有无限的钦佩和叹服!后人为了纪念他,给他建了一座别样的雕像。
生齐读。
同学们,你们认为现在法布尔的衣袋中装的是什么?
学生一句话评论。
有志者,事竟成。
只要不断的努力,就一定会成功。
一段别样的痴情,一个精彩的人生。
……。
同学们,让我们怀着敬仰、带着感动,再一次有感情地把朗读课文。
3、课后,继续收集有关法布尔的资料,读一读《昆虫记》。
装满昆虫衣袋说课稿篇十三
这是一篇记叙文,主要叙述了昆虫学家法布尔小时候的两件事.儿时的法布尔对昆虫充满了好奇,在一天傍晚,他独自寻找"纺织娘",忘记了回家;八九岁时去放鸭子,他却花了大量时间观察昆虫并把捉到的虫子装在了衣袋里,父亲的责骂也没有改变他对昆虫的迷恋.课文并没有写法布尔是怎么成为一名昆虫学家的,而是记叙了他小时候对小虫子非常着迷的两件事.这是课文的重点.
二,教学目标。
1,要让学生从法布尔的故事中受到启示,从小养成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的好习惯,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
2,从课文的具体描写中体会出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
3,学会搜集资料,通过课外资料的补充,使学生的情感得到进一步延伸,使课文内容得到进一步拓展.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重点。
从学生有限的生活积淀和自身的阅读体验出发,引导学生紧扣文中描写法布尔迷恋昆虫的重点语句,在读中一步步走进人物内心,走进人物的精神世界.
四,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熟读课文,并搜集相关资料.
教学设计要素。
设计感。
故事感。
交响感。
共情感。
娱乐感。
意义感。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法布尔"背着大人把衣袋装得鼓鼓的,躲起来偷偷地玩"的无穷乐趣.
2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激发对美好事物的浓厚兴趣,培养仔细观察,孜孜以求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品读感悟第二到第十自然段的内容.
教学难点:深刻领悟题目的内涵,让学生得到启迪.
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激发对美好事物的浓厚兴趣,培养仔细观察,孜孜以求,坚持不懈的精神.
讲解法布尔生活中的小故事,。
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法布尔.
出示视频:《昆虫记》中的一个片断——六条腿的舞蹈家.让学生欣赏,。
播放视频《昆虫记》的片段,让学生走进《昆虫记》走进法布尔的生活.
播放歌曲《童年》让学生在优美体味童年生活的快乐.
要让学生从法布尔的故事中受到启示,从小养成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的好习惯,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
教学设计要素。
设计感。
故事感。
交响感。
共情感。
娱乐感。
意义感。
一,交流资料,,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二,整体感知,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
三,品读课文,自主感悟。
四,拓展引申文本,追求超越升华。
设计小组合作及情感教学的教学活动使本课极有设计感.
自由朗诵,整体感知;聆听范读,比照仿诵.
整体感悟:学生思考,讨论,质疑以下问题.
如果要你为法布尔设计一个雕像,你准备怎样设计。
多媒体法布尔生平事迹.介绍法布尔生活中的小故事.
法布尔观察昆虫很着迷.他为了观察昆虫,居然连回家都忘了.
学生互相讲述一下发生在童年时的故事。
出示视频:《昆虫记》中的一个片断——六条腿的舞蹈家使学生感受到法布尔富有诗意的语言和他敏锐的观察力..
配乐《童年》学生朗诵法布尔观察昆虫着迷的片段。
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对小时候的法布尔有哪些了解。
读法布尔的《昆虫记》,办一个主题展览。
播放歌曲《童年》让学生在优美体味童年生活的快乐.
学生配乐朗读自己的喜欢的段落.互相赞美.
了解法布尔的生平.为什么法布尔会取得这样的成就呢和小时候的故事有很大的关系.
教会学生从小养成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的好习惯,。
装满昆虫衣袋说课稿篇十四
这篇课文写了小时候的法布尔对昆虫痴迷的两件事情。第一件事情是因为抓一只三天也没有抓到的纺织娘而忘记了回家,害的爸爸、妈妈害怕、着急。第二件事情是父亲叫他放鸭子,他把鸭子赶进池塘里,自己就去观察周围,他把自己的衣袋装得鼓鼓囊囊的,“你这可恶的小傻瓜!”法布尔一回到家,父亲就怒气冲冲地责骂他。
法布尔被这样责骂,他还会继续研究昆虫吗?这个问题一直在脑海里打转,于是我带着紧张的'心态往下读,读到“可是父母的责骂丝毫没有阻止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以后每次放鸭子,他仍然兴致勃勃地捡那些‘没用的玩意儿’,躲起来偷偷玩,就是这种对昆虫的痴迷,把法布尔引进了了科学的殿堂。”我那颗七上八下的心恢复了平静,呼了口气,想:对啊!就是这种痴迷,法布尔才有《昆虫记》这成就。
想到自己,就不禁一阵羞。以后,我要向法布尔学习,学习做一个坚持不懈的人,相信只要下功夫铁棒也能磨成绣花针。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76226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