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等进行详细规划的产物。教案编写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教案范文中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幼儿园大班科学冻冰花教案篇一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冻冰花》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通过层层递进的探索与、实验,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的积极性。
2、发展幼儿的多项思维,尝试用多种取出冰中的玩具。
3、引导幼儿进一步感知冰的特性,并将操作结果进行记录。
4、培养幼儿与同伴之间的相互配合。
5、与同伴合作进行的搭建游戏。
1、ppt:雪晶
2、课件:图片—冰挂
3、冰块,笔、记录纸等。
一、导入
1、猜谜语导入课题,引导幼儿回忆有关冰的'经验。
谜语:“远看白亮亮,近看玻璃样,越冷越坚强,遇热泪汪汪。”
提问:冰是什么样的?谁来说一说?
2、出示图片:冰挂
引导幼儿观察冰。
二、展开
1、出示里面冻着玩具的冰块,引导幼儿讨论取出冰中玩具的办法。
(1)提问:小朋友看一看,冰里有什么?你有什么好办法可以取出冰中玩具呢?
(2)介绍工具和材料,引导幼儿讨论取出冰中玩具的办法并进行记录,将记录纸贴在记录板上。
2、试一试取出冰中玩具,在操作中验证自己的猜想。
(1)幼儿根据自己设计的方法寻找材料和工具进行验证,教师巡回观察指导并适时帮助。
(2)引导幼儿试验出办法后,及时进行记录。
3、交流讨论,与同伴分享经验。
提问:你是用什么办法取出冰块中的玩具的?为什么这种办法能取出玩具?
小结:可以用热水烫或太阳晒,使冰的的温度升高,冰就会融化;
当用坚硬的物体敲击冰时,冰就会碎,玩具也能取出。
4、再次实践,探索比较更快取出玩具的方法。
(1)指导语:刚才冰里面还有一些没取出的玩具,
请小朋友再去试一试,怎样才能快速的取出冰中的玩具?
(2)提问:哪种方法最快?哪种方法使冰融化的最快?为什么?
(3)小结:用小锤子敲击冰块,用的力量大,冰块就碎的快,玩具就能很快取出;
冰吸收的热量越大,温度升的越快,融化的也会越快。
5、欣赏:雪晶
三、结束
组织幼儿户外寻找冰。
幼儿园大班科学冻冰花教案篇二
1、通过层层递进的探索与、实验,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的积极性。
2、发展幼儿的多项思维,尝试用多种取出冰中的玩具。
3、引导幼儿进一步感知冰的特性,并将操作结果进行记录。
活动准备。
1、ppt:雪晶。
2、课件:图片-冰挂。
3、冰块,笔、记录纸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猜谜语导入课题,引导幼儿回忆有关冰的经验。
谜语:“远看白亮亮,近看玻璃样,越冷越坚强,遇热泪汪汪。”
提问:冰是什么样的?谁来说一说?
2.出示图片:冰挂。
引导幼儿观察冰。
二、展开。
1.出示里面冻着玩具的冰块,引导幼儿讨论取出冰中玩具的办法。
(1)提问:小朋友看一看,冰里有什么?你有什么好办法可以取出冰中玩具呢?
(2)介绍工具和材料,引导幼儿讨论取出冰中玩具的办法并进行记录,将记录纸贴在记录板上。
2.试一试取出冰中玩具,在操作中验证自己的猜想。
(1)幼儿根据自己设计的方法寻找材料和工具进行验证,教师巡回观察指导并适时帮助。
(2)引导幼儿试验出办法后,及时进行记录。
3.交流讨论,与同伴分享经验。
提问:你是用什么办法取出冰块中的玩具的'?为什么这种办法能取出玩具?
小结:可以用热水烫或太阳晒,使冰的的温度升高,冰就会融化;。
当用坚硬的物体敲击冰时,冰就会碎,玩具也能取出。
4.再次实践,探索比较更快取出玩具的方法。
(1)指导语:刚才冰里面还有一些没取出的玩具,
请小朋友再去试一试,怎样才能快速的取出冰中的玩具?
(2)提问:哪种方法最快?哪种方法使冰融化的最快?为什么?
(3)小结:用小锤子敲击冰块,用的力量大,冰块就碎的快,玩具就能很快取出;。
冰吸收的热量越大,温度升的越快,融化的也会越快。
5.欣赏:雪晶。
三、结束。
幼儿园大班科学冻冰花教案篇三
1、发现动物为了生存而采取的几种自我保护方法。
2、萌发探索动物奥秘的兴趣。
3、通过身体表演进一步加深对动物自我保护方式的认识。
1、多媒体课件,音乐。
2、小动物头饰,用绉纸编成的“尾巴”,吸吸果冻瓶4个。
一、游戏:捉迷藏。
1、我们一起来玩个捉迷藏的游戏,我数1、2、3小朋友躲起来。
2、讨论:为什么有的小朋友我找到了,有的小朋友我找不到?
3、师小结。
(观看课件:枯叶蝶飞到树枝上,蜥蜴趴在土堆上,青蛙钻到草丛中的动画。)
蜥蜴趴在土堆上。
青蛙钻到草丛中。
小结:隐身。在大自然中有些动物为了保护自己更好生存,它们身体的颜色与斑纹,与它们生活的环境十分相近,用来隐蔽自己不被敌人发现。
1、你知道动物还有哪些保护自己的方法?
2、观看课件。在观看前提出要求“注意里面都有哪些动物,它们是怎样保护自己的?”
提问:你看到了哪个动物,它是怎么保护自己的?
(讲出一种,点击出现相应字宝宝和相应动物的头像)
盔甲:乌龟
硬刺:刺猬
快跑:鹿
自切:壁虎
臭气:黄鼠狼
装死:狐狸
3、讨论:还有哪些动物也用同样的方法保护自己的?
小结:小动物们很聪明的,想了许多办法来保护自己,有的----有的---- 等。它们真是能干的小动物。
教师出示各种动物头饰,幼儿回答是谁?是用什么方法保护自己的?
现在我们来玩个游戏,小朋友可以变成任何一种小动物,戴上头饰跟着音乐玩一玩,咦!怎么了?老虎出来了,怎么办呢?你就要用你变的小动物的方法来保护自己,看谁模仿得最像!
幼儿园大班科学冻冰花教案篇四
1、教育幼儿热爱水生动物,初步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2、发展幼儿的分类、概括能力。
3、引导幼儿了解水生动物的多样性及其主要类别并能正确分类。
1、精神准备:带幼儿观看动画片《海底总动员》事先了解海洋的有关知识
2、物质准备:
(1)配合活动的课件《水生动物》。
(2)鱼类等各类别的图片
海底是一个神秘的世界,孩子对这个世界也充满好奇,设计此活动的重点为:引导幼儿了解水生动物的多样性,认识水生动 物的主要类别。活动中教师结合前不久刚播出的电影《海底总动员》中多利的形象引领幼儿去了解,利用课件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力求扩大幼儿的视野。
一、导入:
1、教师向幼儿介绍一位朋友。
2、出示多利,借用多利带幼儿去认识它水中的朋友。
二、展开:
1、让幼儿自己去认识各种水中动物,然后请幼儿说一说。
2、通过课件向幼儿介绍鱼类动物的特征。
提要求:
(1) 两个人一组交换桥的模型进行实验。
(2) 将观察到的结果记录在纸上。
幼儿实验,教师巡回指导:你发现什么?怎样知道的?
交流讨论:结果怎样?为什么拱式桥承受的木片更多呢?
3、利用课件演示两种桥关于承重力的科学道理。
小结:在相同条件下,由于构造不同,拱式桥比梁式桥的承重力大。
4、欣赏各种桥的图片。
小结:根据当地的环境条件和需要,聪明的人们建造了美观、坚固、实用性强的桥。现在,各种桥的功能越来越多,越来越 先进。
引导提问:你想有一座什么神奇的桥?
总结:把小朋友想出来的金点子寄给造桥的工程师叔叔,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大家说的新式桥会诞生的。
三、延伸活动:带幼儿参观。
(一)制作的课件能很好地引起幼儿的注意。
本次的活动中在介绍各类水生动物的特点时教师采用了课件的形式进行介绍,漂亮的课件一下就引起了幼儿的注意力,孩子 都在聚精会神地观看,这样也就更能让幼儿较快的了解活动的内容。
(二)将各类动物的特点编成了简单易记的儿歌。
简单易记、朗朗上口的儿歌很能引起幼儿的兴趣,所以在本次活动中教师在向幼儿介绍各类水生动物的特点时也采用了这一 形式,将鱼类、水生哺乳动物、水生爬行动物、水生甲壳动物及水生软体动物各自的特点编成了便于幼儿记忆、朗诵的儿歌让幼儿了解,一方面带幼儿了解了其特点 另一方面通过幼儿朗诵诗歌也发展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好听的诗歌加上漂亮的课件很大的调动了幼儿对这次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
(三)分析教材不透彻。
本次活动之前教师进行了一系列的准备工作,比如为让幼儿能更好地了解各类动物的
特点,教师特意为本次活动创编了易与记忆的儿歌,效果虽然不错但由于安排的内容较多导致孩子掌握起来有些困难,使效 果大打折扣,这还是与教师分析教材不够有关系。
(四)活动内容安排的太多。
本次活动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也和安排的内容过多有关系,在本次的活动中教师安排了鱼类、水生哺乳动物、水生甲壳动物 等5种动物的特点,目的是带幼儿在了解了特点的基础上进行分类,但安排的过多所以幼儿了解起来就有些困难,也就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了。
幼儿园大班科学冻冰花教案篇五
1、通过层层递进的探索与、实验,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的积极性。
2、发展幼儿的多项思维,尝试用多种取出冰中的玩具。
3、引导幼儿进一步感知冰的特性,并将操作结果进行记录。
1、ppt:雪晶。
2、课件:图片-冰挂。
3、冰块,笔、记录纸等。
1.猜谜语导入课题,引导幼儿回忆有关冰的经验。
谜语:“远看白亮亮,近看玻璃样,越冷越坚强,遇热泪汪汪。”
提问:冰是什么样的?谁来说一说?
2.出示图片:冰挂。
引导幼儿观察冰。
1.出示里面冻着玩具的冰块,引导幼儿讨论取出冰中玩具的办法。
(1)提问:小朋友看一看,冰里有什么?你有什么好办法可以取出冰中玩具呢?
(2)介绍工具和材料,引导幼儿讨论取出冰中玩具的办法并进行记录,将记录纸贴在记录板上。
2.试一试取出冰中玩具,在操作中验证自己的猜想。
(1)幼儿根据自己设计的方法寻找材料和工具进行验证,教师巡回观察指导并适时帮助。
(2)引导幼儿试验出办法后,及时进行记录。
3.交流讨论,与同伴分享经验。
提问:你是用什么办法取出冰块中的玩具的?为什么这种办法能取出玩具?
小结:可以用热水烫或太阳晒,使冰的的温度升高,冰就会融化;。
当用坚硬的物体敲击冰时,冰就会碎,玩具也能取出。
4.再次实践,探索比较更快取出玩具的方法。
(1)指导语:刚才冰里面还有一些没取出的玩具,
请小朋友再去试一试,怎样才能快速的取出冰中的玩具?
(2)提问:哪种方法最快?哪种方法使冰融化的最快?为什么?
(3)小结:用小锤子敲击冰块,用的力量大,冰块就碎的快,玩具就能很快取出;。
冰吸收的热量越大,温度升的越快,融化的也会越快。
5.欣赏:雪晶。
组织幼儿户外寻找冰。
幼儿园大班科学冻冰花教案篇六
(1)了解生活中各种静电现象。
(2)知道静电是如何产生的。
(3)了解常用的三种起电方法。
(1)让学生通过讨论建立对静电现象的认识。
(2)通过实验探究了解三种起电方式。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
1.自然界存在两种电荷:即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2.起电的三种方式:________________起电,______________起电,_______________起电。
3.电荷守恒定律
2、讨论与探究:以摩擦起电为例,探讨起电的本质。(静电现象的解释)
3、讨论与探究:摩擦起电是使物体带电的唯一方法吗?
1、课堂巩固:(1)学习与评价p2、1
(2)学习与评价p2、2
(3)(双选)有一带正电的验电器,当一带绝缘柄的金属球a靠近验电器的小球(不接触)时,验电器的金属箔张角减小,则金属球a()
a、可能不带电b、可能带负电c、可能带正电d、一定带负电
(4)学习与评价p2、4
2、课后提升:(1)书本p5、1——3
(2)学习与评价p3、5——10
幼儿园大班科学冻冰花教案篇七
1、了解阳光有不同的颜色组成,知道阳光有红色、橙色、黄色、绿色、青色、蓝色、紫色七种颜色。
2、探索观察七种颜色的方法,并通过涂色表现自己的发现。
3、产生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1、小镜子人手一面,多棱镜每组一面。
2、装水的玻璃瓶若干,水盆4~5个。
3、画纸和油画棒人手一份。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阳光是什么颜色吗?我们一起看一看窗外的阳光吧!
师:老师这里有很多的材料,看看它们是谁呀?(幼儿说说材料的名称)用这些材料可以干什么呢?(幼儿自由交流)
1、教师引导幼儿利用多种材料亲自动手探索发现七彩的阳光。
探索一,将水盆放在阳台上,给每个小朋友一面小镜子,让幼儿将小镜子斜放在水里,玩一玩,看一看能发现什么?随即交流自己的发现。
探索二,让幼儿看一看阳光下的玻璃瓶,还能发现什么?幼儿自由交流后在集中交流。
探索三,引导幼儿利用多棱镜观察阳光,看一看有什么新发现?引导幼儿继续交流自己的发现。
2、教师与幼儿一起得出结论:阳光是有红色、橙色、黄色、绿色、青色、蓝色、紫色七种颜色组成的。
师:小朋友今天真能干,自己在玩中发现了太阳的光芒是七彩的,我们一起来画个七彩的太阳宝宝吧!
幼儿进行涂色活动,活动完成后,让幼儿自由交流欣赏。
幼儿园大班科学冻冰花教案篇八
1.在操作中感知电动玩具的共同特征——有电源才会动。
2.初步了解正确使用电池的方法。
3.进一步激发对电动玩具的好奇心,发展探索的兴趣。
孩子自带一种或两种电动玩具,各种型号的电池若干,受潮的电池5~6节,废电池若干,大盘子五个,安装电路图一张,电动霸王龙一只,关于电池污染环境的报道,废旧电池回收箱一只,小恐龙粘纸若干。
(一)、师:教室里有这么多电动玩具,我们来开一个电动玩具运动会吧。
1.幼儿各自选一个电动玩具,让它动起来。
设问:你的玩具动起来了吗?你是怎样让它动起来的?(幼儿自由回答)
3.解决问题:使不动的玩具动起来。
(1)打开下面的“肚子”看看里面有什么?(有的有两节电池,有的只有一节电池,还有的没有电池)得出结论1:有两节电池的一打开开关玩具就动了。
(2)少了一节电池怎么办?(幼:再装上一节)
(3)有了两节电池还是不会动,为什么呢?(幼:电池的大小不一样。)得出结论2:装上两节一样大小的电池,打开开关玩具就会动了。
(二)、师:运动会真热闹,吸引了另外一些电动玩具来参加运动会。请小朋友也帮它们动起来。
1.幼儿分组操作教师投放的玩具。
2.出现问题:有的会动,有的又不会动了,为什么呢?
4.比较电池的安装方法:方向不一样。
5.解决问题:学习正确安装电池的方法。
(1)幼儿自由发表意见。
(2)出示电路图:平平的尾巴对着弹簧,突出的嘴巴对准平平的尾巴。
(3)幼儿对不会动的玩具进行改装,理解正确的安装方法。
6.玩具总动员——正确操作电动玩具。
(三)、师:热闹的运动会引来了霸王龙,谁来帮它动起来?
1.出现问题:装对了电池,打开了开关还是不会动,为什么?(幼:电池有皱纹)师:我看见有人把电池掉在地上,拖地时弄湿了。
2.找到原因:电池受潮,漏电了。
3.解决的办法:换新电池,保护电池不受潮。
4.师:怎样爱护电池?(幼:不用的时候关掉,节约电源;不让电池受潮;不摔电动玩具……)
5.师:我还有一个好办法,不用时拿出电池存放到瓶子里,可以延长电池的寿命。
1.问题:废旧的电池怎么处理比较好?(幼儿自由回答,并当场奖励恐龙粘纸)
2.请幼儿听一听《钱江晚报》上的报道《从身边做起——收集废旧电池》。
3.出示环保回收箱,请幼儿把废旧电池放入回收箱。
本次活动因为有孩子日常区域游戏中丰富的零散实践经验为基础,教师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只起一个穿针引线的作用。这其中的针就是贯穿在活动中的一系列设问,线就是孩子们积极参与的实践活动和贯穿于其中的区域实践经验的思维迁移活动以及在活动中孩子们进发出来的积极思考和探索的热情。也正因为有了这些元素的支撑,这次活动才使我和孩子们有了玩中学、学中玩的快乐体验。同时,我也深刻感到:设问的由浅入深与解决问题的步步明朗是相辅相成的,活动开展的基础与孩子的生活经验、兴趣是息息相关的,活动过程中幼儿兴趣的维护与调动也更多地考虑幼儿的年龄特征和他们喜爱的物质奖励。因此,我们要善于利用好区域活动这一平台,关注孩子的兴趣点,延伸、拓展孩子的兴趣点,使孩子的科学探索兴趣得到充分的保护和引导。
幼儿园大班科学冻冰花教案篇九
活动目标:
1.观察结冰的自然现象,感知冰的特性与变化。
2.选择材料,体验冰花的制作过程。
活动准备:
粉笔每人一支,吸管每人一根。
活动过程:
一、寻找结冰现象,感知冰的特征。
1.带幼儿到户外寻找,并说说看到什么地方结冰了,冰是什么样子的。
2.教师和幼儿一起从冰箱里取出自制的冰块,每人一块。
师:昨天我们在瓶盖上放了一些水,看一看,现在变成什么样子了?
师:摸一摸,按一按。冰块摸上去和按上去有什么感觉?
师:把冰块从容器中取出,透过冰块看一看,发现了什么?(丰富词:透明)。
师:水为什么会结成冰块呢?
小结:冰是冷冷的、硬硬的、滑滑的、透明的。气温很低的时候,水会结成冰。
二、做小实验,发现冰的变化。
1.实验一:冰块上的洞洞。
请幼儿常识用吸管对准冰块的某一点连续吹,并说说自己的发现。
启发幼儿用习惯吹自己的手心,并讨论:为什么习惯讷讷感打洞呢?
2.实验二:冰块不见了。
看看场地上的冰块融化后遗留的水渍,用粉笔将水渍勾画出轮廓,说说像什么。
教师:冰块为什么会融化?冰块融化后变成什么了?
三、自主阅读步骤图,制作冻冰花。
阅读幼儿用书中制作冰花的步骤图,了解冻冰花的方法。根据幼儿对步骤图的理解,教师常识做一个冰花,看其理解对不对。幼儿自选喜欢的容器和颜色,在教师帮助下自制漂亮的冰花。
幼儿园大班科学冻冰花教案篇十
水是生命之源,人类生活、动植物的生存以及生产建设等等都离不开水更离不开淡水。这节教学活动对幼儿进行教育是针对现在水资源贫乏,水污染严重的情况对幼儿进行节约用水的教育。
1、知道水的用途和重要性,爱护水资源,节约用水。
2、通过实践活动,创新感知污水通过多层毛巾过滤可以变干净。培养幼儿观察、分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3、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想象力和创造力。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5、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录象、装满脏水的容器、干净的空杯、笔、纸、毛巾、纱窗网、纱布、海绵、大个果冻盒。
1、谜语导入。
刀砍没有缝,枪打没有洞,斧子劈不开,没有牙齿也能咬。(谜底是水)。
2、幼儿讨论水有什么用:启发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与发现大胆地讲述问题水给我们带来的用处。(水能洗衣服、浇花、养鱼、洗澡、洗脸、水能做汤、煮稀饭……)
3、扩展幼儿知识面:放录象,有关废水的排放和再利用。
4、幼儿想象思维,创新新的节水方法:在生活中我们可以怎样节约用水?(如:洗衣服的水冲厕所、洗菜、水果的水来浇花、关好水龙头、安装新型的节水器等。)
5、认识水的重要性:人类、动植物都离不开水,所以我们大家要爱护水资源,节约用水。
a 幼儿讨论:
b 试一试,怎样把水变干净。
c 说一说,为什么实验结果不一样。
d 怎样用毛巾过滤使水变得更干净?
7、提升幼儿对创新活动的兴趣:幼儿用记录的方式来总结自己的发现过程,进一步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
优点:
在教学中,幼儿对操作、探究很感兴趣,通过操作的形式让幼儿体会到探究创新的过程和快乐,活动中利用生活经验交流讨论、多媒体引导、发散思维创新想象,操作实验、创新实验交流、记录总结等活动,引导幼儿创新动脑思维,教师适当的提供了探索材料,把问题抛给幼儿自己尝试着探索创新,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培养幼儿的思维想象力,创新能力。
不足:
课前的准备活动需要在丰富一些,应提前与家长做好生活观察活动,这样孩子的生活经验会更丰富一些,便于幼儿在活动中与他人交流、创新。操作创新活动中教师要适当的抛出问题,一步一步提升幼儿创新思考的能力和技巧。
幼儿园大班科学冻冰花教案篇十一
一、预设目标。
(一)。
1、知道水凝固成的外形变化。
2、培养欣赏与分享的能力。
(二)整合其他智能。
1.语言智能:大胆讲述。
2.人际智能:学会与他人合作。
二、活动资源。
冰块、浅盘、烤盘、保鲜盒等各种容器、彩色和毛线、各种叶子、果实或小石头。
三、示例活动。
(一)引起动机:
1、教室拿出一个冰块,让幼儿看一看、摸一摸,并让幼儿说一说看有什么感觉。
2、拿出事先做好的冰冻花,吸引幼儿的注意。
(二)课堂活动之一:
1、教室先示范一次如何制作冻冰花。
2、教室引导幼儿在浅盘、保险盒等各种形状的容器力倒水。
3、请幼儿将各种叶子、石头、果实、毛线等丢失到水中。
4、教室带领幼儿将这些容器放到户外去结冻。
(三)课堂活动之二:
1、拿出结冰时间不同的水,让幼儿观察。
2、如果外面已经结冰,可以带幼儿到外面观察大地结冰的景色。
3、跟幼儿讲解水会因为天气变冷,而逐渐结冰。
4、让幼儿感觉水与冰的不同之处,如温度、形状等。
(四)课堂活动之三:
1、当冻冰花完成后,让幼儿互相欣赏对方的作品。
2、教室将幼儿制作好的冰花悬挂在室外进行展览。
3、让幼儿说说自己的冻冰花看起来像什么。
四、重点、难点。
(一)重点:1、知道水凝固成的外形变化。
2、培养欣赏与分享的能力。
难点:培养欣赏与分享的能力。
(二)此活动可以采用描述法、表演法。
五、活动观察与评价。
幼儿姓名:
各关键能力。
表现突出。
表现较好。
表现一般。
备注。
观察能力。
能够大胆地在集体面前讲述。
幼儿园大班科学冻冰花教案篇十二
了解几种常见动物的习性,能根据他们所吃的食物将动物进行简单的分类。
萌发对动物的兴趣,初步了解大自然奇妙的生物链。
《小朋友的书,动物王国》,师幼事先收集各种动物的图片。
1、分享交流幼儿关于动物食性的资料。教师根据幼儿的讲述,将动物图片按照是肉食草分类贴在黑板上。
2、经验,按照动物的食性对动物进行比较。
引导幼儿对比发现食肉动物和食草动物的身体构造的共同点:如:食草动物的脚多有蹄,食肉动物的脚多有爪;食草动物的门牙发达,食肉动物的犬牙发达;在习性上食草动物多群居,食肉动物多单独行动。
根据新获得的经验再次对动物进行分类。
3、辨析讨论,了解杂食动物动物以及特殊食物喜好的动物的相关知识。
举例提问:熊是食肉动物还是食草动物?
幼儿阐述。
一、物质准备与经验准备。
活动的预设部分除了目标、过程,准备也是相当重要的,准备的内容需要考虑周全,要密切地为幼儿活动服务,为教师教学服务。这个活动中教师做了较为充分以及贴近活动目标及实施需要的物质准备,但是却忽略了孩子们的经验准备,这个主题都是关于动物的很多知识,可以在主题开展前让孩子了解一些的有关科学知识,既能激起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又能做经验的准备,这个活动前也可以有针对性的一些经验准备。
二、教师的传授与幼儿的学习。
活动中教师更多的给予的是直接的知识传授,和个别幼儿的操作参与,而缺少幼儿的自主探索,对于科学活动来说这是活动的关键,让孩子自主探索、发现,这样获得的知识才扎实、有效,年轻教师在这方面的考虑比较不够,可能对操作活动的把控能力不够,不太敢放手让孩子去操作,怕收不回来,影响接下来的环节,这需要更完善的预设和逐渐的锻炼,才能较好地把握整个教学。
三、学习重点与难点的把握。
一个教学活动中,教学的重点、难点都只有一个,教学的内容不能过多,也不能主次颠倒。这里的动物的食性是本次活动的重点,而难点是生物链的初步了解,教师在活动中过多的把重心放在难点上,而重点的内容学习的比较肤浅,其实两者可以结合进行,在重点学习的基础上逐渐突破难点,而不是将两个内容孤立开来。
幼儿园大班科学冻冰花教案篇十三
1.探究声音在管状物体里传播的现象。
2.感受声音传播这一科学现象的神奇,体验合作探究的快乐。
3.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1.多段塑料管子、多个塑料弯头、可以塞进塑料管子的布头若干。
2.《声音传播》教学挂图、教师教学资源。
1.引导幼儿用一根塑料管子做“传声筒”,两人一组玩传递“悄悄话”的游戏:请出声筒口的幼儿轻轻说话,看听筒口的幼儿是否能听清楚。
3.引导幼儿几人合作拼出有多个听筒的传声筒,组织幼儿玩多人“打电话”游戏。
(1)制作有一个说话口,两个同样长短听筒的传声筒,三人一组做游戏。听筒口的两个孩子一段时间后互换位置,听听两个听筒口的声音是否一样大、一样清晰。
(2)制作有一个说话口,三个同样长短听筒的传声筒,四人一组做游戏。听筒口的三个孩子一段时间后互换位置,听听三个听筒口的声音是否一样大、一样清晰。
4.引导幼儿在塑料管里塞上布条,比较塞上布条和不塞布条的塑料管在传声上有什么不同。
5.通过观看教学挂图或课件,了解生活中通过管道扩音的例子,如用扩音喇叭说话、用听诊器听心脏的跳动等。
可在幼儿园走廊里安装较长的传声筒。
在以往的活动中,我主要是以引导者、组织者的角色来进入活动并开展活动的,感觉与孩子们还是有一定的距离。在今天的活动中,我尝试着以孩子们的.玩伴这一角色进入活动,和孩子们一起玩,一起发现,让孩子们感到我是他们的大朋友,从而进一步激发孩子的探索兴趣,使孩子们能大胆地来提问。
幼儿园大班科学冻冰花教案篇十四
1、对滚动的物体发生兴趣,发现滚动物体的形状特征。
2、探索滚动轨迹与物体形状之间的关系。
活动准备方形积木若干和球、木棍等各种圆的物体。
活动过程。
一、幼儿自由操作材料,发现滚动物体的形状特征。
1、出示一圆形物体,操作滚动。
教师:小朋友,这是什么?它怎么样了?还有哪些东西会滚动呢?
(幼儿自由发言)。
2、幼儿自由选择物体,进行实验操作。
3、教师幼儿共同总结实验结果。
(1)你玩的是什么?你是怎么玩的?为什么它们会滚动呢?
(2)引导幼儿讲述自己在玩中的新发现、新问题。
教师:小朋友,在玩的时候,你还发现了什么问题?
(启发式提问:它们滚得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二、幼儿再次自由造作材料,探索圆形物体滚动轨迹的不同。
教师:为什么有的物体滚一下不动了,有的能滚很远。有的可以到处滚,有的却朝一个方向滚。为什么有的滚得很直,有的会拐弯。
三、幼儿再次操作材料,探索滚动轨迹与物体形状之间的关系。
1、幼儿自由选择材料进行实验操作。
2、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为什么物体滚动的轨迹不同。
3、教师操作两种不同的形状的物体,验证幼儿猜想。
一次性纸杯滚不直是因为两头粗细不一样。
四、幼儿滚动自己身体。
小朋友,我们的身体也会滚动,大家一起试一试。
幼儿园大班科学冻冰花教案篇十五
随着神舟五号的顺利登空,吸引着世界各国的关注目光,杨利伟,这个本来陌生的名字,现已变得耳熟能详。神秘的太空、美丽的地球,使孩子们发生了浓烈的兴趣。因此,我便萌生了这个活动设计的念头。
1、 巩固认识太阳系的九大行星,并通过游戏,学习九大行星的排列位置;2、 大胆想象、动手制作飞船,愿意在集体面前展示并讲述句型:我驾着飞船飞到×星上,因为……。
3、 鼓励幼儿大胆创造肢体语言,表现各行星的特征。
4、 培养幼儿从小爱祖国、爱科学的情感。
1、 数码相机、电视机;2、 地球照片;3、 太阳系照片;4、 太阳系轨道图;5、 事先在教室里划好轨道;6、 各星球字卡及图片;7、 板上布置好星空背景图,图上画有行星;8、 收集的纸盒若干(保证每个幼儿有5个盒子)、各颜色吸管、各种小瓶子、双面胶、透明胶、剪刀。
一、引起兴趣。
1、 请幼儿观看地球的照片--美丽的地球。
杨利伟叔叔还拍了一张很美丽的照片,你们看,这是什么?这是杨利伟叔叔在神舟五号的机舱里拍的,漂亮吧。他还拍下我们广州在地球上的样子呢。你们看!好神奇哦!所以,我们要爱我们的城市我们的家--广州!爱我们的地球,保护它、珍爱它,因为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他还告诉我们,地球有一个很美丽、很大的家,它的家叫做太阳系,地球在这个家里排行第三,她有九个兄弟姐妹。
哪九个呢?
2、 提出问题:你想知道这九个兄弟姐妹在太阳系的位置吗?下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二、认识太阳系,并鼓励幼儿学着扮演行星的特征。
1、 观看图片:太阳系。向幼儿介绍九大行星,并指出它们的所在位置。
太阳:是这个家的妈妈,是主宰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在太阳系家中的所有天体宝宝都围绕着它运动,是地球的生命之源。
水星:在第一条轨道上住着水星大哥,他呀,动作最慢,是距离太阳妈妈最近的行星。
金星:在第二条轨道上住着金星姐姐,是最爱干净的一个。
地球:地球住在第三条轨道上,是宇宙中最为精彩绝伦的一个天体。
火星:第四条轨道上住着火星弟弟,他呀,和地球姐姐的感情最好,所以他要住在地球姐姐的旁边。
木星:木星弟弟,他住在第五条轨道上,是太阳系九兄弟中最胖的一个,其他所有行星兄弟加在一起还不够它的一半。
土星:土星妹妹,住在第六条轨道上,她最喜欢漂亮了,老戴着一个美丽的光环。
天王星:天王星弟弟,住在第七条轨道上,是最乖的一个。
海王星:海王星弟弟,住在第八条轨道上,他和冥王星弟弟一样,最不怕冷了。因为他们住的地方有零下200摄氏度以下呢。
冥王星:是九大行星中个子最小,离太阳妈妈最远的一个,只有一粒米般大。它和海王星哥哥都很勇敢。
2、 看图片,玩游戏,找位置,进一步巩固行星的位置。
(1)玩游戏。
a、请小朋友看图上的图片,扮演行星找出相应的位置。 b、师:让我们扮演这些可爱的行星,一起玩游戏吧。先由我来扮演太阳系的天体妈妈--太阳,找到我的位置站好。请其他小朋友分别扮演九大行星,根据图片上的行星轨道,找出它们所在的位置,并站到妈妈的周围。并能大声地介绍自己:我是××,我站在第×条轨道上。(游戏)c、大胆动手、动脑,设计出别具特色的飞船或火箭。
(2)出示火箭、飞船的照片,开发幼儿的想象。
利用照片,向幼儿介绍一些科学家发明设计的飞船,并引导幼儿想象不同的组成部分。
(3)请小朋友自由创作,利用各种纸盒粘贴、吸管装饰、小瓶子组合等等来做成飞船或火箭。作品完成后,和本组老师、同伴共同商量,一起飞到喜欢的行星上,大胆展示给客人老师观赏,并把准备好的句子讲出来,例如:我驾着飞船飞到土星上,因为土星是最美丽的行星,她戴着一个美丽的光环。
三、邀请大家架着自己的飞船,一起去遨游太空,结束活动。
幼儿园大班科学冻冰花教案篇十六
1、通过操作探索,初步了解不同形状的工具吹出来的泡泡都是圆形的。
2、乐意大胆猜想,尝试集体记录。
3、体验探索活动的乐趣。
不同形状的吹泡泡工具泡泡水记录纸各种形状标记抹布等。
一、幼儿在玩中学习吹泡泡的方法。
1、师:你们吹过泡泡吗?老师也为你们准备好了吹泡泡的材料,请你们去吹一吹,比比谁吹得泡泡多、泡泡大。吹得时候请宝宝找个空地方,不要吹到小脸上,也不要把把小工具贴在小嘴上,听明白了,那就行动吧!
2、交流吹泡泡的.方法。
1、提问:你是怎么吹泡泡的?(幼儿自由说说)。
小结:先拿小工具在泡泡水里浸一下,然后慢慢拿起放到嘴边轻轻吹一吹,这样泡泡就吹出来了。
2、想不想再试一试?
好!这次老师要请你们不仅都要吹出大大的泡泡,还要看看你吹出的泡泡什么形状的幼儿再次操作二、探索圆形工具吹出来的泡泡形状并做。
幼儿园大班科学冻冰花教案篇十七
1、复习巩固对人民币元、角的认识,进行点数并记录。
2、知道人民币可以在市场上流通用于购买物品,学习简单的使用方法,练习50以内的加减。
3、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及社会交往能力。
1:观察画面,认识、区分人民币。
取出钱币,请幼儿说一说画面上的钱币分别是多少,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各种钱币上的图片,比较这些钱币的不同。可根据钱币的明显特征,如数字、文字、图片色彩等加深记忆。
2、进行“装钱包”游戏,巩固对人民币的认识。
按照老师的指令将不同面值的钱币放到钱包里,
3、换钱游戏“我们一样多”,学习钱币等值兑换。
教师拿出一张五元钱,幼儿利用角币任意组合,与五元等值。鼓励幼儿说出自己的组合方法,最后教师帮助幼儿归纳五元钱的不同兑换方法,展示在黑板上。逐步引导幼儿进行10、20、50的兑换。
4、情境游戏“买水果、买玩具”,练习购物。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76357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