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有助于教师科学合理地组织教学,提高教学效果。教案的编写需要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条理性,以提高教学的清晰性。通过研究不同教案的编写方法和技巧,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
六年级语文学弈教案篇一
教室内,“战场上”,弥漫着一股“战尘”,“硝烟”等混合而成的奇特味道,让人兴奋,紧张。屋内静极了,只有棋子落下的清脆的“啪”“啪”声,可战争却在这其中愈演愈烈?“老师,我赢了!”随着一句话,打破了这宁静。赢棋的面露喜色,输棋的如释重负,叹了口气,继而又在一旁观起战来。
我坐在座位上,我的对手是一位“女中豪杰”,虽算不上闭月羞花,却活脱脱一个“王熙凤”的翻版。她的棋艺不错,才下了几回合,我就冒出了冷汗。
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着,眼看着下课铃即将敲响,我不耐烦地催了一句:“你快点儿呀!”“别烦嘛”一句带着哭腔的话如一颗炸弹从她嘴里喷发出来,紧接着,她鼻子猛地往回一吸,眨眼间,几颗硕大的泪珠“吧嗒、吧嗒”就下来了,我着实吓了一跳,周围的同学也循声赶来。看着这情形,同学们个个目瞪口呆,束手无策。
好一会儿,她上了一步老将,我不紧不慢地“吃”了她的`棋子。
接下来几个回合,我越战越勇,脑细胞集体出发。到了残局阶段,也是最精彩的阶段了。
她的几颗大子纷纷落败,只剩下一个炮,两士两相,三个兵和一个老将了。我乘胜追击,出动了所有的兵力攻打她的老巢。可她顽强抵抗,任我狂轰滥炸,她也丝毫不打算投降。我心血来潮,准备“磨豆腐”。我采取了防守方式,安安稳稳地坐在“家里”,看看她还有什么花招。几轮下来,她的棋子已所剩无几了。她大势已去,终于轮到我亮相了。
“将军”我大喊一声。她却一点儿也不慌张。老将上,下,左,右逃了个遍,最后逃到了最顶上。“高将多危啊!”我喃喃自语道。心想:这会儿,她应该无心恋战了吧。可她却偏偏出人意料,向我进攻。谁料想,那马居然跳到我的“士”口上,不是明摆着找死吗?“啊!”她一声尖叫,想把马收回去,可是——已经迟了,她落子了。送上门的家伙哪有不收之理。她的脸一阵红,一阵白,手使劲拧着衣角,“我,我认输了。”
太好了,我从座位上跳起来,真想把这个消息向全世界宣告!
夜晚,我躺在床上,月亮升上了树梢,星星眨着小眼睛,仿佛在对我说:“恭喜你啊!”我眯着小眼睛甜甜的笑了。弈之乐,不仅在于获胜后的喜悦,更在于对弈时斗智斗勇的痛快淋漓。爱棋吧,它会给你带来无限乐趣!
六年级语文学弈教案篇二
写作特色:
巧妙设问,纲目分明。课文多处运用设问,既能引起听众注意,又做到纲目分明,如“什么是合作呢?”“怎样才能卓有成效地合作呢?”“是什么力量使上百位乐师,数十种不同的乐器合作得这样完美和谐?”等等,都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
典型事例,验证观点。课文运用了两个典型事例,一是交响乐团的演奏,一是从瓶中拉出七个彩球的实验;分别从要有协作精神和要有自我牺牲精神的不同侧面,验证了要获得成功,必须与他人合作的观点,令人信服。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熟读的基础上练习当众演讲。
2.学会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所举两个事例的作用和它们所强调的重点的不同。激励学生树立团结协作、自我牺牲等可贵的合作精神。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生字词学习。
1.揭题。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八课《学会合作》,请同学们翻到55页读生字表,每个2——3遍。(板书)。
2.生字词的学习。
(1)读准字音。
唇谐协瓶牺牲。
(2)读准字音,读字音并组词。
唇谐协瓶牺牲。
谐与协要特别注意。
(3)会读词语,明意思。
倾泻完美和谐顾名思义。
协作悠扬典范卓有成效。
(会读,会写,明词语意思)。
顾名思义:看到名称而想到它的含义。
倾泻:课文指美妙的乐曲好似从乐师的嘴唇边、指缝里飞扬出来。
典范:可以作为学习、仿效标准的人或事物。
和谐:配合得适当、匀称。
(4)钢笔描红,指导。
注意写字姿势,注意字型结构,难写字师范写。
二、初读课文。
(1)初读明要求。
a、课文读通顺,字读准确。
b、编好小节,想一想:课文每一小节分别讲了什么?
(2)检查自学。
a、读题《学会合作》。(明白今天学习的是议论文)。
b、读课文。
读一个小节,学生交流明白这一小节所讲的内容。
(划出每一小节中间的重点词语和重点的句子,明白概括每段大意的方法。)(重点段落多读一读)。
三、再读课文,分段。
快速默读课文,根据刚才每小节的意思把课文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段(第1~3自然段):说明生活在世界上大家都离不开与别人合作。
第二段(第4~6自然段):通过具体事例,说明具有协作精神和自我牺牲的精神,才能合作得好。
第三段(第7自然段):指出只有学会合作,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
四、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完成文后练习2。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生字词默写。
倾泻完美和谐顾名思义。
协作悠扬典范卓有成效。
2.上节课内容的复习。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课文有了初步的了解,明白了课文每一小节的意思,并且划分了一下段落。今天我们先来学习课文这一重要部分.。
二、精读课文。
1.学习第一部分。
请同学们轻声读1至3小节,作者围绕合作,首先谈了什么?自由朗读第一段,找出文中的重点句。
联系生活实际,理解:
“任何人在这个世界上都不是孤立存在的。”
“不论……也不论……都……”
只有……才能……”
“小……小……大……大……不……就……”
通过对上面句子的理解,举出在实际生活中“合作”的事例,谈谈自己的初步认识。
通过第一段的学习,归纳演说词的语言特点。
小结:这一段说明了人生活在世界上,都离不开与别人合作。
2.理解第二部分。
过渡:怎样才能卓有成效地合作呢?
(1)理解第4自然段。
b:思考:“团体目标”的“高度统一”和“协作精神”分别形容“合作”的什么?(合作的“完美”与“和谐”)。
c:从这个事例中,同学们明白了什么?
(2)理解第5自然段。
a:读读,想想,议议:
这个实验的目的、要求、经过和结果分别是怎样的?
联系课文想想“依次”是什么意思。
b:外国专家是怎么说的?
“我在许多地方做过这个实验.从未成功。”这句话说明了么?
从这个事例,你明白了什么?
(3)理解第6自然段。
读读,想想:怎样才能卓有成效地合作呢?
小结:文章通过两个具体的事例,说明只有具有协作精神和自我牺牲的精神,才能合作得好。
(不够。因为只举前一个例子只说明合作需要有协作精神,而后一个例子是说明合作需要有自我牺牲精神的,只有举两个例子,才能把问题说得很全面)。
3.理解第三部分。
自由读,谈谈你对既要“竞争”,又要“合作”的体会。
(“双赢”)。
三、总结全文。
四、指导学生练习演讲。
五、作业。
1.练习与测试。
2.关联词语造句。
二、精读训练。
1.理解第一段。.
激发思考:作者围绕合作,首先谈了什么?自由朗读第一段,找出文中的重点句。
联系生活实际,理解:
“任何人在这个世界上都不是孤立存在的。”
“不论……也不论……都……”
只有……才能……”
“小……小……大……大……不……就……”
通过对上面句子的理解,举出在实际生活中“合作”的事例,谈谈自己的初步认识。
通过第一段的学习,归纳演说词的语言特点。
小结:这一段说明了人生活在世界上,都离不开与别人合作。
2.理解第二段。
过渡:怎样才能卓有成效地合作呢?
(1)理解第4自然段。
思考:“团体目标”的“高度统一”和“协作精神”分别形容“合作”的什么?(合作的“完美”与“和谐”)。
从这个事例中,同学们明白了什么?
(2)理解第5自然段。
读读,想想,议议:
这个实验的目的、要求、经过和结果分别是怎样的?
联系课文想想“依次”是什么意思。
外国专家是怎么说的?
“我在许多地方做过这个实验.从未成功。”这句话说明了么?
从这个事例,你明白了什么?
(3)理解第6自然段。
读读,想想:怎样才能卓有成效地合作呢?
小结:文章通过两个具体的事例,说明只有具有协作精神和自我牺牲的精神,才能合作得好。
提问:为了说明怎样才能卓有成效地合作,作者举了两个事例。只举前一个例子够不够?为什么?(不够。因为只举前一个例子只说明合作需要有协作精神,而后一个例子是说明合作需要有自我牺牲精神的,只有举两个例子,才能把问题说得很全面)。
3.理解第三段。
自由读,谈谈你对既要“竞争”,又要“合作”的体会。
三、总结全文。
四、指导学生练习演讲。
六年级语文学弈教案篇三
1、掌握本课生字词。
2、理解课文内容,背诵课文。
3、领悟做事必须专心致志,心无旁骛。
读通课文,理解文章意思。
“思援弓缴而射之”“为是其智弗若与?”等一些难懂句子的读和理解。
一课时。
一、导入。
文言就象一艘大船,承载着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与我们现在的白话相比,文言好比是根,白话是枝叶,它们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想认识、了解它们吗?好!]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篇文言文《学弈》,课文讲的是[两千多年前两个小孩儿学下棋的事。文言文中是怎么来描述这个故事的,大家一定很想知道,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课文。]学下棋的事情,我们呢,可要从中学习一下文言的朗读、理解了。
二、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请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把每一句话读通顺。把不好读的`字词和句子标出来。教师巡视学生读书情况,了解哪些字读不准,哪些句子读不通。
2、检查自读情况:谁愿意先来读一读?谁能看着屏幕读呢?读得真流畅,字音很正确。
4、听了大家的朗读和感受,自己给大家朗诵一遍!教师谈初次读文言文的感受,告诉学生多读多练,也能象老师读的一样,甚至超过老师。
三、感悟探究。
1、同学们,你们能用咱们所说的方法,把每句话都弄懂吗?请大家自由说说课文的意思,你也可以和的学习伙伴同桌说一说。
3、谁能把全文的意思说说呢?
4、老师给你配上插图,你能看着插图说说意思吗?
6、小结:对,同一个字,在不同的句子中,用法和意思都不一样了。所以,要联系上下文和句子意思来理解。
四、熟读成诵。
1、意思理解了,你能够把全文读出韵味呢?请你自己先练习练习。
2、谁愿意来读一读,让我们来欣赏欣赏?如果需要,老师可以给你配上音乐,那耳朵可还得听着音乐的节奏了。可以吗?指导问句读法,这个句子后是什么标点?问号读出什么语气?谁来试试?好,不错,谁愿意来再问问?接:曰:非然也。咱们一起来再问问?真不错。
3、你能试着背一句或者几句吗?
五、回顾明理。
1、同学们,跟弈秋学下棋的两个人,为什么后一个人没有前一个人学的好,是他们的智力不同吗?那是因为什么呢?请小组讨论一下板书:专心致志,三心二意。
2、学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收获呢?你能结合实际来谈谈自己的体会吗?
六、延伸激趣。
1、总结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
六年级语文学弈教案篇四
1、《再见了,亲人》是(叙事抒情散文),描写了1958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最后一批官兵)离朝回国时,在(车站)上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动人)情景。
2.中心思想:表现了(志愿军)和(朝鲜人民)比(山高)比(海深)的(真挚情谊),赞扬了(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3、《桥》的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普通)的(老xx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
4.中心思想:本文赞扬了(老支书),在危难面前(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
5.《桥》作者谈歌,原名谭同占,作品《天下荒年》。
6、《草原》本文是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学过的课文(《猫》《母鸡》)。
7、《草原》中心:本文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
8、《白杨》文章写的是在通往(新疆的火车)上,一位(父亲)和(两个孩子),望着车窗外的(白杨)展开(讨论)的事。
9、《白杨》中心:作者借(白杨),热情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
10、《冬阳童年骆驼队》课文围绕着(骆驼队),写了怎样(看骆驼咀嚼),怎样(和爸爸谈关于骆驼脖子上挂铃铛的事),怎样(想为骆驼剪垂在肚子底下的毛),怎样(好奇地问夏天骆驼到哪儿去了)。
11、《冬阳童年骆驼队》中心:这些看似小小的却很有(童趣)的事,像一个一个的镜头,随着作者(娓娓的叙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让人感到作者(充满了童真的童年生活)是那样的(美好),它可能有一点单调,但是有了(骆驼队),有了(清脆的铃铛声),有了(对骆驼队的思念),一切又变得(妙不可言)。
12、《童年的发现》本课讲的是作者(童年)时的(一个发现),反映了(儿童求知若渴的特点)和(惊人的想象力)。
13、《牧童》一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鲜活的(牧童晚归休憩图)。诗中有(景)、有(情),有(人物)、有(声音),这生动的一幕,是由(远)及(近)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的。
14、《舟过安仁》写诗人乘舟路过(安仁)时,所(见到)的(情景)。表达了诗人(杨万里)对(儿童的喜爱之情)及(对两个小童子玩耍中透出的聪明伶俐)的赞赏的思想感情。
15.《小嘎子和胖墩比赛摔跤》。
主要内容:写了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的情景。
人物特点:表现了小嘎子顽皮、机敏、争强好胜、富有心计的个性特点。
文学常识:选择徐光耀的儿童小说《小兵张嘎》。
16.《临死前的严监生》。
主要内容:记叙了严监生临终前因灯盏点了两茎灯草,伸着两根手指头不断气,直到赵氏挑掉了一茎,才一命呜呼的故事。人物特点:刻画了爱财胜过生命的守财奴的形象。
文学常识:选自清代吴敬梓的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主要描写了封建社会读书人对功名的'追求。
17.《“凤辣子”初见林黛玉》。
主要内容:写的是林黛玉初进大观园,与众人相见的过程中,与“凤辣子”王熙凤见面的经过。
人物特点:展示了王熙凤泼辣张狂、口齿伶俐、善于阿谀奉承、见风使舵、喜欢使权弄势、炫耀特权和地位的特点。
文学常识:选自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是四大名著之一。全书主要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为主线,展现了封建大家族由盛而衰的历史。
18.《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主要内容:作者回忆了自己早年在德国留学时亲身感受到德国人非常爱花,家家户户窗口都开满鲜花,大家“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种境界“颇耐人寻味”以及自己旧地重游的感受。
中心:表达来历对德国奇丽风景和与众不同风俗习惯的赞美之情。
文学常识:本文作者是我国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北京大学教授季羡林先生。
19.《威尼斯的小艇》。
主要内容:这篇精读课文通过介绍威尼斯小艇的样子、船夫驾驶小艇的高超技术以及小艇的重要作用。
中心:为我们展示了威尼斯这座水上名城特有的风光。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文学常识:《威尼斯小艇》是美国作家马克·吐温(1835—1910)的作品,马克·吐温本名塞谬尔·朗赫恩·克莱门斯。马克·吐温是其笔名。是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世界著名的短篇小说大师。马克·吐温被誉为“美国文学中的林肯”。
20.《将相和》。
主要内容:课文通过对“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的记述,写出了将相之间由不和到和的经过。中心:赞扬了蔺相如勇敢机智、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和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可贵品质与政治远见。也赞扬了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
文学常识:《将相和》根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改编。《史记》是汉代司马迁的著作,被鲁迅先生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1.《草船借箭》。
主要内容:课文写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诸葛亮同周瑜斗争,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
中心:表现了诸葛亮足智多谋、才智超群。(表现了周瑜心胸狭窄、妒贤嫉能)。
文学常识:本文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有关故事改写的。作者罗贯中。书中有“三顾茅庐”、“桃园三结义”“空城计”“火烧赤壁”等故事。
22.《景阳冈》。
选自《水浒传》作者施耐庵。它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全过程的长篇小说。
23.《猴王出世》。
选自吴承恩的《西游记》,这是一部古典神话小说。
六年级语文学弈教案篇五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熟读的基础上练习当众演讲。
2.学会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所举两个事例的作用和它们所强调的重点的不同。激励学生树立团结协作、自我牺牲等可贵的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事例的作用及强调的重点;会当众演讲。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2.齐读课题后,提问:你们都想知道什么?
3.课文中的“合作”指的是什么?
4.人们为什么必须相互合作?
5.怎样才能与人搞好合作?
二、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词。
(1)默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
(2)会读会写田字格中8个生字。
(3)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孤立典范悠扬倾泻和谐协作顾名思义。
卓有成效情不自禁。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
钥匙嘴唇倾泻协作顾名思义。
瓶子牺牲一幢情不自禁。
(2)指名读,注意读准带点的字。
(3)了解词语掌握情况。
顾名思义:看到名称而想到它的含义。
倾泻:课文指美妙的乐曲好似从乐师的嘴唇边、指缝里飞扬出来。
典范:可以作为学习、仿效标准的人或事物。
和谐:配合得适当、匀称。
交响乐团:大型的管弦乐演奏的团体。由弦乐器、木管乐器、
铜管乐器、打击乐器等组成,参加者能达上百人。
(4)齐读生字词。
3.各自轻声试读课文。
4.检查自读情况,分自然段读课文。
5.默读课文后分段,概括段意。
第一段(第1~3自然段):说明生活在世界上大家都离不开与别人合作。
第二段(第4~6自然段):通过具体事例,说明具有协作精神和自我牺牲的精神,才能合作得好。
第三段(第7自然段):指出只有学会合作,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
三、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完成文后练习2。
六年级语文学弈教案篇六
2、能了解古今语言的区别,能根据课后的注释理解课文。
3、能从课文中领悟到做事要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4、对文言文产生兴趣,并尝试在课外读一些文言文。
一、导入新课。
出示常见的文言警句(投影片):
三人行,必有我师。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温故而知新。
学而时习之。
1.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这些警句,再把你理解的意思讲一讲。
2.跟我们平时所用的书面语言比较一下,这些警句有什么特点。
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诵读,最好的方法也是诵读。
二、读通课文,理解每句话的意思。
1.师范读课文(能有声有色背诵更好),也可读两遍。
2.总结老师读文言文的特点:一是速度比较慢,二是句中停顿较多。
3.学生小声跟老师读两遍。
4.学生自由练读,读通为止。
5.学生边读边结合文后的注释,理解每句话。
6.讨论交流。(只要能说出每句话的大致意思就行。)。
三、读熟课文,读懂故事。
2.再联系前后句子的意思,理解故事的内容。
3.同座互相说说故事的内容。
四、读书明理。
五、练习背诵。
六、课后扩展。
七、布置作业:
1、(书面作业)抄写课文,并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意思;。
2、(表演作业)分小组、分角色,演课本剧;。
3、(搜集作业)搜集文言文形式的成语故事:揠苗助长、守株待兔等。
六年级语文学弈教案篇七
教学目的:诵读课文,理解文章蕴涵的道理掌握一些常见文言词语的含义。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诵读课文,理解文章蕴涵的道理掌握一些常见文言词语的含义。
教学难点:背诵课文。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二、大声朗读,解决生字。弈诲鸿鹄弗援缴矣。
三、小组互读,注意停顿。
四、指名朗读,纠正停顿。
六、请同学讲一讲这个小故事。
七、全班齐读,注意语气,感情。
八、争取背诵全文。
九、作业:背诵全文教后记:
第二课时。
一、背诵课文比赛,看那一组背诵的好!(评分)。
二、主要词语意思掌握比赛。
五、小结。
六、作业:背诵课文。
六年级语文学弈教案篇八
1、学会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铸赠、铭文、堪称、结构、造型古朴、工艺精湛、钟鸣鼎食、一言九鼎、鼎志昌胜、龙兆吉祥。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抄写自己喜欢的语句。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世纪宝鼎”的精美艺术和深刻寓意,体会中国人民对联合国和新世纪的美好祝愿。
4、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一些特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世纪宝鼎”的精美艺术和深刻寓意,体会中国人民对联合国和新世纪的美好祝愿。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新世纪的钟声敲响之际,中国人民送给联合国一份丰厚的礼物。究竟是什么呢?请大家齐读课题——世纪宝鼎。
二、介绍相关背景资料。
1、师生共同介绍有关鼎的资料。
2、师生共同介绍联合国的有关资料。
联合国: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于1945年成立的国际组织,总部设在美国纽约。主要机构有联合国大会、安全理事会、经济及社会理事会、秘书处等。其主要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发展国际友好关系、促进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国际合作,中国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之一。
三、初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的结构。
1、自读课文,扫清文章的文字障碍。
2、检查生字新词的掌握情况。
3、默读课文,思考:作者是怎样把世纪宝鼎介绍清楚的?课文重点介绍的内容是什么?
4、学生汇报自学情况。
第一大段(第一自然段):介绍了中国人民赠给联合国一份珍贵的礼物——世纪宝鼎。
第二段(第二自然段):介绍世纪宝鼎的外形结构。
第三段(第三、四自然段):介绍世纪宝鼎具有特殊的意义。
四、熟读课文,准备描述宝鼎的活动。
1、投影出示:课后思考题二。
2、学生讨论:如何才能将描述活动搞好呢?
3、教师小结:要描述宝鼎,介绍的重点是宝鼎精美的艺术造型和文化内涵。因此必须熟悉课文中的相关内容,用自己的话说出来。
4、学生分小组准备。
第二课时
一、进行课本剧的展示。
1、小组表演。
2、全班进行表演。
3、对照课文的内容朗读课文。
二、对照课文的内容,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1、学生品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2、小组讨论后交流。
三、词语积累环节。
1、选择自己喜欢词语、句子,抄写在作业本上。
2、相互交流。
四、总结课文。
附:板书设计
六年级语文学弈教案篇九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讲课文里的故事。
2 独立借助注释读懂课文,感悟文中讲的道理:学习要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掌握规律,明白要领。
:1课时
1 谁来说一说,怎样学习才能学到真知识、真本领?
。
1 这是一篇比较浅显的文言文,同学们在过去学过几篇文言文的基础上,借助注释,一句一句地读,想一想每句话的意思,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自己读懂课文的意思。弄不懂的词句先和同学研究,实在弄不明白的再问老师。
学生自读自悟,同桌小组研讨,老师巡视指导。
2 基本弄懂句子意思以后,练习把语句读正确读流利。
3 检查试读课文和理解句子的意思的情况。
(1)提出经过研究讨论还不懂的词句,全班讨论,老师点拨。
(2)指名朗读课文,评读,研究读好每一句话。
1 自己把句子的意思连起来,练习讲课文故事。
2 对照译文,看自己讲的对不对,有与译文不同的地方,想一想译文那样说好在哪里。实在弄不懂的地方,提出来,老师帮助解决。
3 指名讲故事,老师结合重点词句和难句,指点用现代语言表达古文意思的方法。
1 小组交谈。
2 全班交谈,老师引导,点拨,鼓励学生有独特的见解和感受。
六年级语文学弈教案篇十
片段一(序幕部分)。
生:(生边说师边板书)。
生1:下面大大的,上面尖尖的。
生2:下面是圆形,上面是一个顶点。
生3:下面是圆形的,上面是尖尖的,旁边是一个曲面,从上到下慢慢变大。
师:你们能在本子上把这个物体的形状试着画下来?(叫一生到黑板上画)。
生:(在黑板上画出一个圆锥体)。
师:现在看一看,老师能不能把这个圆柱体变成你们说的或画的那样?
(师喊一、二、三,揭开遮在圆柱体上面的布,露出一个圆锥体)。
生(惊奇):哇!(然后一起鼓掌)。
师:像你们说的或画的那样吗?
生:像。
师:这个物体叫圆锥体。这节课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研究圆锥体的有关知识。(师边说边板书:圆锥的认识)。
片段二(终曲部分)。
在学完圆锥体的特征后,临近下课前7分钟,教师模仿《幸运52》设计一个抢答游戏环节。
师:到现在为止,我们巳学过哪些立体图形?
生: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圆锥体。
师:下面我们做一个抢答游戏,游戏规则是:在老师描述的过程中,你们就可以进行抢答,看看是我们学习过的哪种立体图形?不一定要等老师题目全部叙述完,看哪组同学回答的又对又快。
师:请从我的描述中回答,这是什么形状?这是一种立体图形,它有三个面,其中一个面是曲面,沿着它的高将它的侧面展开,可以得到一个长方形。
生:圆柱体。(在老师还没说完学生就马上回答出)。
师:这也是一种立体图形,它有六个面,八个顶点,十二条棱,
生1:长方体。(生没等教师说完抢着举手说)。
生2:也有可能是正方体。
师:为什么也有可能是正方体呢?
生:正方体也有六个面,八个顶点,十二条棱。
师:那么是正方体还是长方体呢?请接着听每个面都是正方形。
生:正方体。(抢着说,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师:这还是一种立体图形,它有两个面,将侧面展开后是一个扇形。
生:圆锥体。
师:这还是一种立体图形,它有十二条棱,八个顶点,六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有时也有两个面是正方形。
生:长方体。(生几乎抢着举手说)。
师:这是一种立体图形,沿着它的高切开,可以得到两个完全相等的等腰三角形切面。有时也可能是两个完全相等的等边三角形。
生:圆锥体。(等学生说完,教师拿出事先准备的圆锥体萝卜演示给学生看)。
(每道题出后,下面的学生都抢着举手回答,高潮迭起)。
一个好的开头,往往蕴育着成功。一堂课好的序幕如同吸铁石,可以一下子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使学生迅速进入角色,为后面成功进行教学奠定心理、认知、情感等方面的良好基础。
课始,教师用一块布遮住圆柱体,让学生想像,当圆柱体的上底面慢慢的缩小到圆心时,这个圆柱体将变成一个怎样的物体?在学生说出或画出这个物体的形状时,无形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更难能可贵的是,教师独辟蹊径,巧妙地将学生喜闻乐见的魔术引入课堂,激发学生的兴趣,扣住了学生的心弦,学生在惊讶中不知不觉步入这节课所学习的圆锥体,主动参与到研究圆锥体特征的状态之中。教者这一别出心裁的设计,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产生学习数学的欲望与内在的动力,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只有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学生才能积极地参与教学中的思维活动。因此,一堂课精彩的终曲如同压轴戏,可以把课堂气氛再度推向高潮,让学生保持继续探索的兴趣和积极的情感,并在其情感的驱使下进行新的认知活动。
课尾是学生注意力最容易分散、学习效率比较低的时候。在此时,教师巧妙的将练习内容蕴含于抢答游戏中,使原先枯燥、单调的练习过程转化成学生非常感兴趣的游戏内容,学生个个跃跃欲试。通过这个抢答游戏,不仅复习过去所学的知识,也将本节课的内容得以升华,特别是最后一道抢答,极大的考验了学生的想像力;通过这个抢答游戏,也将学生的参与热情推到极点,学生的知识被激活,思维被激发,情感被激励,取得课虽终,趣未尽、思不止的效果。这样的课堂又何愁不高潮迭起、精彩纷呈呢!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才有渴求,有渴求才会主动积极。这两个片段,教者能在趣字上下功夫,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这节课的一大亮点。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如果我们的教师都能在教学的趣味上做些文章,使我们的学生在玩中学、趣中练,这样,才会是课伊始、趣已生,课结束、趣犹存。从而做到:书山有路趣为径,学海无涯乐作舟。
六年级语文学弈教案篇十一
教科书第119~120页例2和第121页课堂活动,练习二十三的第5~7题。
1.通过复习使学生能进一步熟练地判断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通过复习使学生能熟练地用分数表示事件发生的概率,并且会用概率的思维去观察、分析和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感受、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以提高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教师:在老师的盒子里有5个球,从中摸出1个球,如果摸到的球是红色就可获得奖品。你希望里面的球是些什么颜色,为什么?如果你是老师你会装些什么颜色的球?为什么?刚才的活动涉及我们学过的什么知识?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复习可能性。
板书课题:概率复习。
(1)教师:有关可能性的知识你还记得哪些?请在小组内交流。
(2)请学生汇报,并请其他同学补充。
学生: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学生: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学生: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一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有可能的,还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可能的。
1.复习体会简单事件发生的三种可能性。
教师出示一副扑克,当众从中取走j,q,k和大小王。
教师:现在从中任抽一张,请你判断下面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1)抽到的牌上的数比11小。
学生:一定发生,因为剩下的所有扑克点数都比11小。
(2)抽到的牌是黑桃q。
学生:不可能发生,因为所有的'q都被拿走了。
(3)抽到的牌是方块2。
学生:有可能发生,因为方块2还在老师手中。
2.复习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多少种。
教师:从老师手中的扑克中任意抽取一张,会有哪些可能的结果呢?
教师:按照花色分有黑桃、红桃、方块和梅花四种可能性。
教师:按照数字分有1到10共十种可能性。
3.用分数表示事件发生的概率。
教师:抽到各种牌的可能性究竟是多少呢?请大家独立完成第120页算一算的5道题。
学生独立完成之后全班交流。
学生:抽到黑桃的可能性是14,因为一共只有四种花色的扑克;还可以这样理解,一共有40张扑克,其中有10张黑桃,所有抽到黑桃的可能性是14。
学生:抽到5的可能性是110,因为按照数字分只有1到10这10种可能,5占其中的一种,所以抽到5的可能性是110;也可以这样理解,40张扑克中有4张5,抽到5的可能性是110。
学生:抽到梅花a的可能性是140,因为在40张扑克中只有1张梅花a。
学生:抽到a和抽到梅花a的可能性不一样大,因为抽到a的可能性是110,抽到梅花a的可能性是140。
学生:在40张牌中任意抽1张抽到5的可能性是110,在10张黑桃中任意抽1张抽到5的可能性也是110。
(2)集体交流。
学生:摸到奇数的可能性是12,摸到偶数的可能性是12,摸到质数的可能性是25,摸到合数的可能性是1120。
教师:通过这节课的复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疑问?有什么要提醒大家需注意的地方?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二十三的第5,6,7题。
六年级语文学弈教案篇十二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理解革命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为此付出的牺牲,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3.体会本文的开头和结尾相互照应的关系,并感受作者这样写的深意。
理解郝副营长广阔的胸怀和对未来美好的憧憬。
抓住主要线索去读懂课文的阅读方法。
1课时
课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灯光,我们都非常熟悉,平时并不特别注意它。然而,我们今天要学的《灯光》一课,却向我们描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
二、介绍作者
王愿坚:(1929年-1991年),男,中国电影编剧、作家。1944年到抗日根据地参加革命工作,1945年参加八路军。1956年至1966年,参加回忆录《星火燎原》的编辑工作。
主要作品有《党费》、《粮食的故事》、《普通劳动者》、《足迹》、《路标》、《妈妈》等。
三、初读感知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难读的字,注意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要求: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检查初读情况
(1)认读生词
照耀 豫皖苏平原 围歼 黑魆魆 电钮 千钧一发 璀璨
(2)指名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看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四、自读课文,整体把握。
1.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小组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
(天安门广场上的千万盏灯,让我想起了亲爱的战友——郝副营长。他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五、品读释疑
1.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哪些段落是写现在,哪些段落是写往事的?
(全文一头一尾是写现在,中间大部分是写往事。即第一、二自然段和最后自然段写的是现在,其余写的都是往事。引导学生悟文章写作顺序和前后照应的结构特点。(板书倒叙)
2.引起我回忆往事的原因是什么?
(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啊!”勾起对往事的回忆。这三个字是连接现实和往事的一根链条,因为英勇牺牲的郝副营长也说过:“多好啊!” )
快读课文,想想“多好啊!”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在哪里,各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把有关语句画出来,再深入想想,他们当时看到的是什么,可能想到什么。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什么?(完成表格)
3.交流
(“多好啊!”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三次。
第一次前的清明节的一天晚上,“我”漫步在天安门广场上,忽然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啊!”说这话的人也许是第一次来北京,也许是时过几年又来北京,看到北京的美丽,看到人民的幸福生活,“多好啊!”是出自内心的由衷赞美。
方法指导:这是一个倒叙的写法,所谓倒叙,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最突出的片段提到文章的前边,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事情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的一种写法。能够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第二次是战斗打响前,郝副营长借着火柴的亮光在看一本破书。书上的插图画的是一个孩子在电灯下读书。“多好啊”是郝副营长看插图时的自言自语。此时,他也许想到胜利以后,人民过上幸福生活,也许触景生情,暗暗下决心,为了战斗的胜利,为了下一代能过上美好生活,要勇往直前,不怕牺牲。
下学习。”)
六、合作交流,质疑并解答
2.自由交流
(第一句: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使人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第二句:书上有一幅插图,画的是一盏吊着的电灯,一个孩子正在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他注视着那幅图,默默地沉思着。
第三句:他又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烟,又望了一眼图画,深情地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他把头靠在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
第四句:这位年轻的战友不惜自己的性命,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
第五句:在天安门前璀璨的华灯下面,我又想起这位亲爱的战友来。
3.开头和结尾都提到天安门前的灯光,有什么深意?
(灯光象征幸福安乐的生活,课文以《灯光》为题,突出了革命烈士对未来的美好憧憬,赞扬了他们为理想而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
七、课堂小结
《灯光》是一篇回忆往事的课文。课文通过对一件关于灯光的往事的回忆,歌颂了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说明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好好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长大成为一个对国家有用之人。
八、推荐阅读:
本课推荐阅读《生死攸关的烛光》《倔强的小红军》。
八、当堂检测
九、课后作业
现在
( 多好啊)
灯光 往事 (倒叙) 幸福生活
来之不易
现在
《灯光》是一篇阅读课文。教学本课,我注意对学生进行“展开丰富的想象”的运用训练。课文第二大段是由景生情,追忆战争年代的一桩往事,是全文重点,我指导学生以“灯光”为线索分小组讨论:1、在战斗间隙,郝副营长为什么借着微弱的亮光,在注视着书上的插图?他沉思什么,憧憬什么?2、课文哪些地方是写具体的事物?哪些地方是联想?通过对以上问题的讨论,使学生深刻理解郝副营长的高尚精神世界,但由于本课时代背景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因此,在课堂上,我用了很多时间去讲解当时的环境,这与阅读课文的教学思想相违背。我应该在课前引导学生去收集有关资料,让他们学会收集资料,为第二单元的读写例话“注意收集有关的资料”作准备。在这节课中,我努力的尝试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主动的去探索课文中蕴含的内容、意境、思想。传统教学中,教学的备课、上课关注的并不是学生的学习状态,经常以成人的心态去看待学生的想法和情感。把自己的看法强加给学生。上课时总是把自己的教案像背台词一样,全然不顾学生接受与不接受。在这节课中我给学生创设了参与和表现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自主能动性,发挥小组的合作性,以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文本之间的交互作用,让学生有机会在课堂上表现自己。保证了学生在课堂上有足够的活动时间和空间,有足够的时间读书、思考、说话。从课堂效果看,学生真正领会到了革命先烈们无私的奉献精神,激发出了学生心灵深处最细腻的感受。
六年级语文学弈教案篇十三
1.初步了解北美的社会概况和人民的生活,了解北美大陆有着众多民族、发达的经济。
2.尊重不同国家和人民的文化差异,初步形成开放的国际意识和国际理解
参见第102~103页。
1.教师准备一些有关美国、加拿大经济发展、社会状况的图片和资料。
2.世界政区图、两半球图。
1.导入。“在大西洋的西海岸,还有两个大国——美国和加拿大。那里的轻快怎样呢?让我们和小文一起,从她表姐的来信里了解一下北美大陆。”
2.识图练习。在世界的政区图、两半球图上查找北美大陆美国和加拿大的位置和范围。
3.阅读与探究。阅读教科书第46~47页小文的表姐——玲华的来信,欣赏教科书46~47的图片。教师将自己准备的材料也给学生。
4.交流与讲解。学生根据前面的活动充分展开讨论,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的情况给予补充和讲解。
5.自由讨论。阅读教科书第47页的“资料标识”的内容,以自由发言的形式讨论有关美国历史的内容。教师可以适当加以补充。
6.教师,布置家庭作业。
1要准备好有关美国和加拿大经济发展、社会状况的图片和资料。
2.要准备好世界政区图、两半球图。
3.教学中对北美大陆的介绍,不要搞成地理知识介绍,也不要面面俱到;只要侧重于比较简单的经济发展、社会状况等方面的突出成就就可以了。
读图练习:在世界地图或两半球图上熟悉查找“环绕地球看世界”中的世界
就学生对美国和加拿大的了解程度给予口头
六年级语文学弈教案篇十四
科学概念:通过经历塔的稳定性的探究过程,认识框架铁塔和其他物体稳固不倒的前提因素是上小下大、上轻下重。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经历一个“推测——实验、制作和探索——将探索结果与假设相比较”的科学探究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合作意识,体验把探究结果与猜测相比较的重要性。
【】。
将探索结果与最初的假设相比较进行反思。
【】。
高塔不容易倒的再思考。
【】。
1.教师材料:课件、
2.分组材料:大小不同的塑料瓶。
【】。
一、创设情境,进入探究主题。
1、在生活中你们都见过塔吗?那么在你们的脑海里,塔有什么共同点?学生回答.
2、情景导入:同学们,老师今天想做一次导游,我要带领大家去领略一些美丽的风景。(课件展示)参观世界上著名的塔。
3、各位游客,领略了世界名塔的风采,让我们思考一下:这样高大的塔要承受哪些方面力的作用呢?(地震,狂风暴雨…)。
5、你们猜猜,组内讨论讨论。
6、哪一组先来汇报一下,你们组的猜想。(师随机板书)。
二、物体不容易倒的秘密。
1、为了证实你们的猜想是否有道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建一座高塔”。
2、为了证实这一些猜测,咱们来做个实验,看,这个塑料瓶瓶口向下放与瓶底向下放,哪个更稳?(出示两个上小下大的同种饮料瓶,分别用瓶口端与瓶底端竖立在演示台上)。
3、你能证明给大家看吗?(生往两个瓶身上吹气,瓶口朝下的倒了。)。
4、我来换一种方法,再试一试.我将底下垫的台板靠近我的那端慢慢地抬起,口朝下的迅速倒下。
5、效果很明显吧,为什么呢?
6、就如刚才大家所言,上小下大放得稳。
7、指着瓶底朝下的瓶,那么你有办法让它更稳吗?
8、加沙子或水的目的是什么?(预测生:让它变重。)。
10、师演示实验.
11、为什么不是整瓶最后到下?
12、你的意思是上面轻下面重比较稳对吧。
三、制作不容易倒的高塔及高塔不容易倒的再思考。
1、同学们,想不想也当一次工程师,设计建造一座美丽的塔呢?好,请大家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材料,根据我们的猜想,设计并建造一座属于你们自己的塔。让我们比一比谁造的塔又高又稳又美观。
2、在建塔前,咱们一起来学习工程师的细致和严谨,首先思考如下问题,a、有哪些办法让塔更稳,b、怎样建能让塔最高.
3、学生动手建塔,教师随即指导。
(开始汇报)。
4、让我们看一看,哪个小组建的塔最坚固,最漂亮。可以怎么检测?
5、把塔放于斜面上测试其稳定性及抗风能力{放手让学生自己验证}。
6、试分析:它的抗风能力与框架结构的高塔相比,谁强?为什么?
四、课件出示题目,学生思考口头完成。
五、课后拓展。
同学们,看了大家建造的高塔,我深感欣慰。我相信,总有一天,你们会用自己的智慧建造出一座真正坚固美观又实用的高塔,有没有信心?我期待那一天早些到来。
6、建高塔。
底部越大越不易倒。
底部越重越不易倒。
框架结构抗风能力更强。
地基陷于地下越多越不易倒。
六年级语文学弈教案篇十五
明确树立理想的重要性,让每一个学生树立一个远大的理想,并认识到理想的实现需要付出艰辛。
1、材料准备。查找与理想相关的名言警句。
2、明确理想。每位同学在一张纸上设计好自己的理想。
3、不要空想。当理想不付出努力时,理想就变成空想。
一、导入
可见理想之于人是多么的重要。
托尔斯泰更直白告诉我们:“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
正因为有了理想,生活才变得如此甜蜜;正因为有了理想,生命才显得如此宝贵。今天我要讲的主题是:人生不能没有理想!
二、明确理想
(同学们陆续把写有自己理想的五颜六色的纸张贴到教室左边的白纸上)
学生齐答:不是。要靠我们自己去实现。
不错,树立一个理想并不难,难的是去实现它。那我们要怎样做才能实现它呢?
同学甲:每天都看一下理想,它就会每天都鞭策我们要去实现他。
同学乙:要制定学习计划,并努力的去完成它。
同学丙:要持之以恒,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每一个想实现自己理想的人,必定要走过一段充满挫折和失败的心路历程,天下没有不劳而获的好事,做任何事情都要付出相应的代价,必然要付出自己的艰辛的努力。我所要说的是:当你制定了你的理想,你就要明白为了实现这个理想必须有艰辛付出。
三、不要空想
同学甲:不敢想象。
同学乙:做生意。
同学丙:我觉得我们如果没有读好书,以后出去既没有体力又没有技术,可能很难找到一份工作。
…………
这个社会上有的人过的轰轰烈烈,有的过的浑浑噩噩,我不一定能够轰轰烈烈,但一定不能够浑浑噩噩的度过。只有向自己提出伟大理想,并以自己全部的力量为之奋斗的人,才是最幸福的。有了物质,人才能生存;有了理想,人才能生活。生存与生活有什么不同呢?动物是生存,而人则应该生活。前人告诉我们人生不能没有理想,我们也一样。
六年级语文学弈教案篇十六
写自己身边高尚的一个人。
通过一两件事写自己身边高尚的人,把事情写清楚,内容要具体,做到详略得当。
2课时。
第1、2课时。
指导学生明确题目要求,选择合适的材料,起草作文。
今天的作文课,我们练习写一个人。咱们一起来看看习作要求。
1.默读习作要求,想一想:
这次习作给我们提出了哪些要求?
学生要明确:a、写自己身边高尚的人;
b、要通过一两件事写出他高尚的原因;
c、把内容写具体,做到详略得当。
2.引导学生明确:什么是高尚精神?(不是只有伟人、名人才有高尚精神,普通人在平凡的生活中,为社会、为国家、为他人做出贡献,也体现了具有高尚精神)。
3、你打算写谁,为什么要写他?在小组里说一说,推荐一名同学向全班交流。
1.你打算分哪几部来写?重点写什么?
交待“我”身边高尚的人是谁。
通过一两件事,体现他的高尚精神。
“我”要向他学习些什么。
2.如果现在要你动笔写,你有哪些困难?(怎样把内容写具体?)。
作者抓住了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来反映人物的特点。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76586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