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好的教案可以为教师提供教学的蓝图,使教学更加有条理和有效。在编写教案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能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案范文,希望对教师们的备课工作有所帮助。
蚕姑娘的教学反思蚕姑娘教案篇一
《秋姑娘的信》是一篇富有童趣的故事,内容丰富、结构清晰。虽然看似简单,但对于刚学完拼音不久的孩子来说,是篇内容较长的课文。为了能够引导孩子很好的读中感悟,第一课时中我花了不少时间与他们进行朗读指导。通过划停顿节拍、师范读、跟读、赛读等方式,让学生读通读顺了课文,也对课文的基本框架有了个清晰的认识。这为我第二课时的教学扫清了很大的障碍。事实证明,磨刀不误砍柴工。在这节课中,确实很少出现因为朗读失误而浪费时间的情况。
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我提问:“秋姑娘都给哪些好朋友写信了呀?”学生很容易便能回答出来。我贴上相应的图片,然后追问,秋姑娘给好朋友们写了些什么呀?问题一下子就吸引住了孩子们的注意力。
在教案的设计上我想了很多种方法,最后选择的是创设情境帮助感悟。只有通过生动有趣的情境,吸引孩子走进文本进行角色体验,才能够真正让他们“触摸到文字背后的温度”,感受到大自然季节变化的奇妙以及秋姑娘关心朋友的善良品质。为此,我设计了一个送信环节,引导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中进行学习。
例如教学给大雁送信这一环节时,我先让学生自由读读课文相关内容,想想什么叫“多加小心“?然后追述:“每年秋天,大雁们都会成群结队排着整齐的队伍飞往温暖的南方过冬,要飞上好几个月,才能到达目的地。一路上,它们肯定会遇到许多危险,想想看,它们都会遇到哪些危险呢?”孩子们的思维一下被打开,有人说大雁会遇到暴风雨的袭击、有人说大雁可能会找不到食物,还有人说大雁可能会遇到猎人,等等。一种担忧的情绪,一下就上来了,此时再来读秋姑娘的信,味道便出来了。接着,我请读的好的孩子起来送信,让收到信的大雁大声读读信的内容。继而采访:“大雁大雁,你读了信,心里什么感觉?想对秋姑娘说什么?”大雁的感动、秋姑娘的细心,便已经不难理解了。在一系列的角色体验中,学生体会到了小动物们过冬的习性以及秋姑娘的关心,再来读课文时,就能够轻松做到做到“以读促悟、以悟促情”了。
在授课接近尾声时,我提问道:“秋姑娘除了给这些好朋友写信,还会给谁写信呢?将故事的空间和学生的思维一下子打开了。讨论过后,我娓娓道来:“秋姑娘走了,冬爷爷来了。呼呼的北风刮了起来,你们猜,秋姑娘的好朋友们在干什么呀?(大雁早已飞到了南方;小青蛙盖着被子睡得正香;小松鼠们正吃着松果;小树在寒风中站得直直的。你们说,这些小动物小植物都要感谢谁呀?对呀!正是因为秋姑娘的关心,小动物们才安心地度过了冬天。)”学生们的脸上都露出了喜悦的笑容,一种美好的情感已融入他们的内心。
课后我又布置了一篇仿写“秋姑娘的信”的写话练习,许多学生写得都很不错,这进一步肯定了这节课的教学效果。
蚕姑娘的教学反思蚕姑娘教案篇二
这节课我主要完成的是生字的认读内容。教学过程中基本流程符合要求,知识点详实,训练形式多样,识字方法也大多以学生说为主,课堂气氛活跃。
但主要问题有几下几点:
1、在出示生字时,没有及时为学生正音,没有对拼音进行强化性训练,如让学生标出拼音找出前后鼻音平翘舌音等。
2、没有让学生对文本进行充分的阅读,只是单纯的从句子中去学习生字。
3、没有串讲课文让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4、板书设计没有体现,只是在田字格书写“请、帮”两个汉字。
5、没有及时的组织课堂,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这节课我主要完成的是课文内容解读,让学生体会课文的情感,了解文中的动物都是捉哪里的害虫。教学过程符合基本要求,问题答案都从课文中来,没有脱离文本,能够让学生有本可依,从文本中去解决问题,教学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但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
1、对文本分析不够,没有为朗读指导提供打下基础。
2、学生读的还是不够,应在多留出时间让学生进行更多形式的朗读,充分体会重点句子的情感。
3、朗读只留于多种形式,并没有进行深度的情感探究,所以指导不是很到位,可以创设情境让学生充分的发挥想象,再饱含的深情去朗读课文。
4、没有对学生的回答作出精准的评价,临场应变能力有待提高。
5、只顾着向前赶课,对学生的关注不够。
蚕姑娘的教学反思蚕姑娘教案篇三
《棉花姑娘》讲了棉花姑娘病人,叶子上长满了蚜虫。她请了燕子、啄木鸟和青蛙帮忙,但他们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最后七星瓢虫帮她消灭了蚜虫,棉花姑娘终于恢复了健康的故事。
这篇课文的条理十分清楚,2、3、4自然段都用了同一形式写了棉花姑娘与三种小动物的对话。我觉得此篇与课文《小壁虎借尾巴》的结构有点相似。所以我也希望采用前面通过学生自读来理清课文。
在请学生初读课文后,我请学生说一说课文讲了些什么呢?有一名学生说:“棉花姑娘病了,请燕子、啄木鸟和青蛙来帮她捉蚜虫,但是他们都不肯帮她,后来七瓢虫帮助了棉花姑娘把蚜虫吃光了。”很明显,这名学生能够把主要内容讲全,但是在理解上出现了一些失误,当时很快有同学提出:“燕子、啄木鸟和青蛙并不是不愿意帮棉花姑娘,而是他们帮不了。”我一听,连忙接着说:“那到底是帮不了还是不愿帮呢?看来我们要从课文中找答案了。”在这里,我先为学习下文作上铺垫,而且可以通过对这个问题的学习加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
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我先引导学生体会棉花生病时的感受,生1:棉花姑娘一定很疼,你看叶子上都是洞。
生2:肯定还很痒,有那么多的虫子爬在她的身上。
生3:我想肯定很难受。我生病的时候就难受极了,你看图上棉花姑娘都皱起眉头,歪起嘴巴了。
师:是啊,此时此刻的棉花姑娘最希望的是什么呢?谁能读一读这句话。
生4读。(读得不错)。
师:我发现你把多么读得特别突出,为什么呢?
生4:因为多么可以看出棉花姑娘很想有人来为她治病,
生5:老师我还能给多么换个词,可以换成十分,也可以换成很。
师:哦,那咱们还可以把这句话换种说法。--------她十分盼望有医生来给她治病。她很盼望有医生来给她治病。
在这里,我请学生读一读,然后说感受,我们也看到学生的感受是多种多样的,有痛,有痒,有难受,而对于这些不同的体会,我都给予了保护,为接下来学生体会棉花姑娘急切获得健康的心情埋伏笔。而对前面学生提到的不愿帮还是帮不了这个问题,我在下面的学习中请学生通过读一读、找一找、说一说的方法来解决。
生1:我从对不起这个词语中感觉到燕子他们是帮不了,因为他们觉得帮不了棉花姑娘很抱歉,所以说对不起。
生2:我从“只会”这个词语中感受到的。只会说明只能捉这样的害虫,没有办法帮助棉花姑娘捉蚜虫。
师:真会读书……。
在这个环节上,学生通过自己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分辨出前二位同学对课文理解上产生的分歧哪个更正确,并且通过寻找词语的方式来说明,我感觉这样一个思考、理解的过程能够让学生提高学习的兴趣,也培养了他们学习的一种能力。
本篇课文中,“请你帮我捉害虫吧!”这句话重复出现了三次,虽然句子相同,但感情色彩却一次比一次强烈,学生在刚开始朗读时没有发生感情的变化,所以在这一点上我也做了一定的引导。整堂课下来,学生们还是比较乐于去学习这则有趣的故事的。
在课后,有学生问了这么一个问题:“老师,为什么棉花姑娘生病了,她要自己找医生,农民为什么不给她打点药水治病呢?”我笑着说:“我想如果你是照顾这些棉花姑娘的农民伯伯,一定会帮她们治病的是吗?”“嗯,是的!”孩子笑着走开了。我发现我们的孩子真是十分会思考问题,我总是去关注一些课本上的文字,想着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去让学生学习,其实孩子们想的角度往往是不同于大人的,而我有时却忽略了这一点,有很多时候,在这方面孩子们往往给我上了一课。
蚕姑娘的教学反思蚕姑娘教案篇四
今天,我和周老师一同上《棉花姑娘》这一课,我上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主要是:扫清字音障碍,认识生字,书写生字、读通课文。
1、在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这一环节中,我是这样设计的:
首先我出示棉花图让学生看图说说这是怎样的棉花?棉花可以做什么?
当学生回答完,我说:是啊!棉花不仅用处大还很漂亮,真像一个翩翩起舞的小姑娘!我们一起来亲切地叫叫她的名字。学生一齐亲切地喊出“棉花姑娘”。学生在一种无意识当中老师就把他们带进了学习的课题中,改变以往陈旧的呈现方式,学生学得轻松、自在,筑起了学生学习的心理安全感。
2、识字教学。本课要求认读的生字不多,我采取了集中识字的方法来进行教学。在课题导入时,就出示“姑娘”两个生字,先让学生知道这两个字分开与合在一起有不同读法,再让学生比较这两个字,通过举例明白姑娘是对女孩子的称呼,所以都是女字旁。“棉花姑娘”是本文的主人公,轻声“花、娘”是本课朗读中的一个难点,一开始学生就能注意到拼音中有两个是要念轻声的,虽然有些学生可能念不好,但有了这么一个第一印象后,就方便了对轻声的指导朗读。后来,在学生初读课文之后,我组织学生学习了其他生字词。其中,我抓住了“啄”字,利用图片,引导学生明白偏旁和字义的关系。另外,我还利用班级的“班”来识记斑点的“斑”,组织学生有重点地掌握生字的音、形、意。
3、先通过听录音范读,利用学生的阅读期待,使学生产生乐意阅读的欲望,再反复诵读能加深学生学文印象,养成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4、写生字环节中,我首先让学生观察生字,看清字形,然后范写,最后让学生自己练习,老师行间指导。学习形式不断变化,学生乐于接受,学习效果较好。
在本节课上,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我在以后的工作中继续努力,如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学生的说话引导等,在以后的教学中,还要在教学形式上下功夫,用多种有效的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请各位领导、老师多多指教。
蚕姑娘的教学反思蚕姑娘教案篇五
教学目标:
1、通过自身的探索活动,了解自己身体能动的一些部位,从而对自己的身体感兴趣。
2、知道多运动,身体才会健康。
教学准备:
纸盒制作的木头人;各种图案标记;音乐《健康歌》。
教学过程:
一、出示木头人,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师:小朋友们,听,是谁在哭呀?我们一起把他请出来。(木头人出现)。
提问:他是谁?木头人怎么了?他为什么不高兴呢?我们问问他。
木头人讲述原因(不舒服、不能动)。
二、幼儿帮木头人脱掉“外衣”。
请部分幼儿帮助木头人脱掉身上用纸盒做的“外衣”。
三、探索自己身体可以动的部位,并做标记。
1、听音乐,老师带领小朋友一起跳舞。
2、探讨表演时身体哪些部位在动。
3、幼儿给自己身体会动的部位贴标记。教师巡回指导。
师:其实,我们身体的许多部位都可以动,请小朋友们用自己的身体来动一动,按顺序来找一找,在能动的部位贴上你喜欢的标记。(幼儿自由探索)。
4、除了刚才跳舞的时候身体部位的运动,还有哪些身体部位可以运动呢?
师:我们的'身体上有这么多部位都能动,我们来找找吧。
四、通过讨论,知道多做运动,身体才会健康。
1、讲述运动后的感觉。
提问:运动后你有什么感觉?老师运动后觉得好舒服呀!(鼓励幼儿大胆讲述自己的感受)。
2、讨论运动对身体的好处。
经常运动身体会怎么样?(强壮、健康、不生病、棒棒的……)。
3、说说人们常做的运动项目。
你看到人们做过什么运动?(做操、打球、打太极拳、跳舞、健身广场锻炼、跑步……)。
4、小结:为了健康,小朋友们从小要喜欢运动,经常运动。
五、表演《健康歌》。
活动反思:
1这节课用的直接导入,小朋友不容易被吸引。如果换成“看看缺什么”。(画些缺少五官的动物,引起小朋友的兴趣)。
2那个照片利用的不好,在挂画前出示照片,问小朋友这是什么(指着五官、身体)。
3身体的作用这环节可以增强些。
蚕姑娘的教学反思蚕姑娘教案篇六
本课以生动活泼的语言,形象地介绍了蚕孵化出来以后生长、结茧、由蛹变成蛾的过程,抓住蚕的颜色和形状的变化,让人了解了蚕的一生。
段落结构的分析虽不是低年级教学的特点,但从整体把握,提纲挈领的概括能力还是要渗透在其中的。本文脉络清晰,就让让学生试着对全文进行一个梳理:卵——蚕——茧(蛹)——蛾,在黑板上形成一个循环的板书,让学生一下子就把握了蚕的生长,对蚕的一生有了清晰的认识。
本文中的词语主要有两个很显著的特点,一个是abb式的,如暖洋洋,一个是“又……又……”式,文中有又黑又小、又黄又瘦、又白又嫩、又白又胖……除了以上词语的积累,然后让学生找找这些词中的规律,并再创造了很多词语,还明白:一对意思相反的词是不可以用这样的词式来表达的,如:又大又小之类,一定要两者能在同一事物身上展示出来的。
本文的构段方式很简练,第二至第五自然段的构段方式基本相同,若让学生死记硬背那就等于教学生死读书,读死书。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儿童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所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找出每个自然段相同于不同的地方,再适当板书,没花多少时间就把文章背下来了,等于正是给学生一个广阔的阅读、发现、探索的舞台。学生们在自读、勾画、感悟之后,每一个人对蚕姑娘的四次蜕皮都有了自己的独特印象。因此抓住重点词语进行辨析、背诵,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一年级时曾经全班参与养蚕活动,至今说来还是津津乐道。在课上回忆起养蚕生活的点点滴滴,找桑叶的辛劳,看着蚕逐渐长大的欣喜,蚕儿不小心死了的痛心,以及蚕的一些生活习性等。学生们都乐于表达和跟大家分享,这是一个很好的说话训练的机会。
蚕姑娘的教学反思蚕姑娘教案篇七
活动目标:
1、熟悉儿歌内容,并理解儿歌意思。
2、初步学习整编儿歌,培养幼儿团队合作意识。
3、通过联想,幼儿感受相互谦让的美德。
活动准备:
1、背景图“桥”、狗、猴图片各一张。
2、散乱的字卡四份,展示板四张。
3、开场音乐《快乐的一天》,儿歌磁带各一份。
活动过程:
一、《快乐的一天》,辨认方位“东”,“西”。
1、师幼一起随音乐做律动。
2、幼儿分组坐好。
——快乐的一天开始了,你们知道太阳每天是从哪边升起,从哪边落下的吗?
3、辨认方向“东”和“西”。
小结:当我们面朝黑板时,左手边是西边,右手边是东边。
二、理解儿歌内容,整编儿歌前半部分。
1、认识儿歌中的“主角”狗和猴。
2、出示背景图“桥”,确定方向。
——仔细观察图片,狗和猴分别在桥的哪边?
——狗在桥的西边,猴在桥的东边。
3、幼儿根据老师的提示理解儿歌内容,并整编儿歌。
——原来狗和猴都想过桥,接下来发生了什么呢?答案就在儿歌中。
4、初步尝试整编儿歌,并展示结果。
——老师会用动作表示儿歌中的意思,根据你们的理解,再将散乱的字词整编出通顺的儿歌。(老师用动作表现,幼儿分组整编儿歌。)。
5、再次给予提示,幼儿修整出正确的儿歌内容。
——你们真是太聪明了,都能自己整编儿歌,表扬下自己吧。
三、学习儿歌后半部分,并理解意思。
——狗和猴一起走到了桥中间,后来怎样呢?(幼儿想象)。
1、播放录音,倾听儿歌后半部分。
——狗和猴过桥了吗?它们是怎么做的?
——让我们一起来学学吧。(重点学跺跺脚、挠挠耳)。
2、展开想象,体会相互谦让的美德。
——为什么它们都不过桥呢?
——如果你是它们会怎样做呢?
小结:狗和猴都没过桥,并不是谁怕谁,而是互相谦让,想让对方先过桥,这也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地方。在平时的生活中大家都要多为别人着想,学会相互谦让。
3、完整诵读一遍儿歌。
四、结束。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蚕姑娘的教学反思蚕姑娘教案篇八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进一步了解月亮的变化过程,知道月亮每天都有变化。
2、学习故事中优美的语言,并根据故事展开丰富的想象。
3、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积发幼儿的想象力。
5、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月亮做衣裳的课题。
1、你们见过月亮吗?你见过的月亮是怎么样的?它们像什么?
2、你们见过的月亮它怎么不一样呢,有的弯弯的,细细的像眉毛,有的像小船,还有的像圆盘,如果有一天月亮姑娘想做衣裳了,那会发生什么事情呢?让我们一起来听听《月亮姑娘做衣裳》的故事。
二、结合裁缝师傅,月亮变化图和衣裳变化图,分段欣赏故事。
1、月亮姑娘长得怎么样?为什么要做衣裳?能穿上衣裳吗?为什么?
2、看来裁缝师傅得给她重做一件,让我们接着听……这次她能穿上吗?为什么?
3、如果裁缝师傅再给她做,你们猜会成功吗?为什么?那让我们接着听……有成功吗?
三、结合图片,完整欣赏故事。
师:小朋友们,月亮姑娘做成新衣裳了吗?为什么会这样?让我们仔细来听听这个故事吧!
师:原来月亮姑娘每天都在变化,所以穿不上合身的衣裳,可是她不穿衣裳晚上出来会冷呀,你们想个办法帮她做件衣裳好吗?(幼儿用提供的材料做衣裳)。
活动反思:
从表象到本质,去引发幼儿思考故事的内涵,幼儿在反复的感受、理解、学习、表现中受到启发,并能根据自己的一定的生活经验进行思考,幼儿的回答是零散的、不到位的,教师又根据有的回答进行提升,让幼儿从中明白:“世上的万物都是变化着的”,这一科学道理。
延伸活动,是本活动的补充和再思考,让幼儿对“变化的事物”保持探究的欲望和主动学习的精神,提高了幼儿问题意识。
蚕姑娘的教学反思蚕姑娘教案篇九
1、理解故事内容,知道月亮每天都有变化。
2、在语言环境中识记生字“裁缝”、“姑娘”、“说”、“胖”。
3、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引导学生运用自己个性化的方式将故事讲述出来。
4、愿意分角色表演简单的故事情节。
5、能仔细倾听故事,理解主要的故事情节。
教学准备。
自制月亮变化图;故事录音;生字卡。
教学课时:
三课时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1、谜语导入师:上课之前,老师要给大家猜个谜语,小朋友们玩过猜谜语的游戏吗?
点名提问……师:真聪明,被你们猜到了,谜底就是“月亮”。今天呢,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月亮的故事。
生答……师:这节课呢,我们就陪着月亮姑娘一起去做新衣裳,好不好?
生答……板书课题:月亮姑娘做衣裳(其中“姑娘”可以重点突出,读三遍)师:月亮姑娘是怎样做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这则小故事吧!
【师播放录音,学生听完全部故事】。
师:故事美不美啊?
生答……师:听完这么美的故事,谁能来告诉老师月亮姑娘是怎么做新衣裳的呢?
点名提问……师:(总结学生所回答的内容)。裁缝就是做衣服的人,对不对?
生答……【及时强调坐姿、指读的姿势,组织课堂教学;师领读两遍】。
点名提问……师:及时表扬鼓励学生。根据学生回答的内容,老师应及时强调初三、初五、初十这几个时间点,引导学生总结出这一部分的故事内容。
生答……】。
生答……师:后半部分呀,咱们下节课再来学习,看看小朋友们猜的到底对不对,好吧?
生答……4、结合图文,教学生字师:故事欣赏就到这了,小朋友们把这一部分红色的字宝宝,用铅笔圈出来。师出示“裁缝”“姑娘”“说”生字卡,反复认读三到六遍,视学生情况而定。
【释意:“裁缝”做衣服的人。
师:大家看看裁缝旁边的小图,这里画的裁缝拿着什么呀?
生答……师:以前想穿新衣服,就得先去买块布,找到会做衣服的人,做衣服的人呢,根据量的尺寸,把布裁剪好,然后再用针线缝好、熨烫,这样,一件新衣服就做好了。所以啊,裁缝也就因他的工作程序而得名了,先裁后缝。
“姑娘”对女孩的一种称呼。
“说”用话来表达意思,说话、说明、解说。可以找学生组词。】。
生答……师:我们再来读读课文吧!
【师领读、学生齐读、分组比赛等形式,多读几遍课文。】。
生答……师:那好,老师现在来检查检查。出示字卡,复习生字。
【复习生字方式自定】。
生答……【强调读书的姿势、声音洪亮】。
生答:
师:这一次又没穿进去,裁缝爷爷再一次重新给她做一件对吧?
生答……师:咱们来看看接下来会怎么样呢?先跟着老师把剩下的课文读一遍。
【师领读两遍】。
师:这接下来的第三次试穿怎么样?
点名提问……师:这一次,月亮姑娘是十五来的。十五的月亮怎么样啊?
生答……师:为什么呀?
生答……师:胖(出示字卡),领读三到六遍。
通过图片,形象地描述一下“胖”,找学生组词。
学完生字,可以通读两遍课文,朗读方式自定。
4、课堂小结及家庭作业师:通过这个小故事,你们学到了什么呀?
生答……师:而且月亮的圆缺变化还是有一定规律的,对不对?
第三课时教学目标:
1、图文结合,复习生字。
2、多种形式朗读课文、积累语言。
3、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创编故事,提升学生想象力,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师:昨天晚上有没有和爸爸妈妈一起观察月亮啊?
生答……可以点名提问,也可不提问……师:老师希望小朋友们能够坚持下来,不用太长,一个月的时间,月亮的变化规律你们就能画出来了。好了,现在我们来复习复习《月亮姑娘做衣裳》吧!
2、复习生字,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生字复习,根据班级学生情况而定。
复习生字之后,多种形式朗读课文。
也可复习一下童谣《看月亮》。
生答……点名提问……学生复述故事后,老师应做点评。
生答……师:那好,给大家两分钟的思考时间,我想让小朋友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再来编一个《月亮姑娘做衣裳》的故事。看谁的故事最棒,有小粘贴作为奖励哦!
生答……。
活动反思:
月亮是小朋友心中很熟悉的事物,在孩子们的世界里,月亮总是以温柔善良的形象出现:月亮婆婆,月亮姐姐。那么夜晚挂在天空洒下温柔月光的月亮到底是什么样的呢?《月亮姑娘做衣裳》这本绘本用可爱的卡通形像以及有趣的故事情节展示了问题的答案。因此,借助绘本我把本次活动的目标定位于理解故事,知道月亮是会随着日期的变化遵循一定的规律变化;能用完整的语言表述自己的想法;感受阅读的乐趣。活动的重难点在于通过阅读和讲述知道月亮是如何随日期变化而变化的。
活动开始,我先出示封面,让孩子们观察并猜测故事的内容,由于孩子们之前听过《月亮的味道》,因此孩子们纷纷猜测小动物们对着月亮在讨论月亮是什么味道的。带着疑问,孩子们对于故事内容非常好奇,因此在讲述故事的时候孩子们非常投入,对于故事的理解把握得非常准确,通过故事,孩子们也对月亮的变化有了大概的了解,知道了月亮会随着时间的变化逐渐的变大,变成圆形之后再逐渐变小,直到变得像一条线一样再慢慢变大。故事内容非常简单,孩子们的投入也让他们很快理解了故事内容,甚至可以复述故事中的一些对话,但是由于这是一个语言活动,因此,我遵循语言活动的一般模式,又将故事完整的讲了一遍,让幼儿完整感受故事情节。
然而,由于孩子们对故事已经掌握得很好了,因此这个步骤似乎只是一个形式,没有让孩子们在原有基础上有更多的提高。另外,对于活动的重难点知道月亮会随着日期的变化遵循一定的规律变化,孩子们并不是特别清楚月亮变化和日期的关系。因此可以说本次活动的目标并没有很好的达成。
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就是课前没有对孩子们的原有经验深入的了解,也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如果在活动进行时有很好的教育机智,那么在发现孩子们对故事内容以及非常熟悉后,应该及时调整方向,沿着孩子们的兴趣点,帮助孩子们继续了解月亮的变化跟日期的关系。活动过后由于发现了问题,我又将绘本后面的月相图给孩子们看,让孩子们感受月亮的变化,在给孩子们介绍的过程中发现,对于中班幼儿来说,孩子们并不需要多么准确的知道月亮、地球、太阳三者的关系,只要他们对三者的位置关系有一个大概的感知,知道我们看到不同形状的月亮是由于三者的位置关系在不断改变而造成的,另外,月亮的变化周期是一个月,月初最亮最小,到月中变到最圆,接着有慢慢变小,到月末又变小,接着到下一个月的月初月亮又变成了最小的样子。
有了第一次活动的反思和后续延伸活动,活动目标总算是基本达成了,如果在课前有更充足的准备,那么这些事情可以在一个活动中完成,剩下来的可以留给感兴趣的孩子继续深入探索。
蚕姑娘的教学反思蚕姑娘教案篇十
上课铃响了,孩子们跑进教室,这节课老师要讲的是《灰姑娘》的故事。
老师先请一个孩子上台给同学讲一讲这个故事。孩子很快讲完了,老师对他表示了感谢,然后开始向全班提问。
老师: 你们喜欢故事里面的哪一个人物?不喜欢哪一个人物?为什么?
学生: 喜欢辛黛瑞拉(灰姑娘),还有王子,不喜欢她的后妈和后妈带来的两个姐姐。
辛黛瑞拉善良、可爱、漂亮。后妈和姐姐对辛黛瑞拉不好。
学生: 辛黛瑞拉会变成原来脏脏的样子,穿着破旧的衣服。哎呀,那就惨啦。
老师: 所以,你们一定要做一个守时的人,不然就可能给自己带来麻烦。另外,你们看,你们每个人平时都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千万不要突然邋里邋遢地出现在别人面前,不然你们的朋友要吓着了。女孩子们,你们更要注意,将来你们长大和男孩子约会,要是你不注意,被你的男朋友看到你很难看的样子,他们可能就吓昏了(老师做昏倒状全班大笑)。
好,下一个问题:如果你是辛黛瑞拉的后妈,你会不会阻止辛黛瑞拉去参加王子的舞会?你们一定要诚实哟!
学生: (过了一会儿,有孩子举手回答)是的,如果我是辛黛瑞拉的后妈,我也会阻止她去参加王子的舞会。
老师: 为什么?
学生: 因为,因为我爱自己的女儿,我希望自己的女儿当上王后。
老师: 是的,所以,我们看到的后妈好像都是不好的人,她们只是对别人不够好,可是她们对自己的孩子却很好,你们明白了吗?她们不是坏人,只是她们还不能够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去爱其它的孩子。
学生: 因为有仙女帮助她,给她漂亮的衣服,还把南瓜变成马车,把狗和老鼠变成仆人。
学生: 是的!
老师: 如果狗、老鼠都不愿意帮助她,她可能在最后的时刻成功地跑回家吗?
学生: 不会,那样她就可以成功地吓到王子了。(全班再次大笑)
老师: 虽然辛黛瑞拉有仙女帮助她,但是,光有仙女的帮助还不够。所以,孩子们,无论走到哪里,我们都是需要朋友的。我们的朋友不一定是仙女,但是,我们需要他们,我也希望你们有很多很多的朋友。
学生: 不会!那样的话,她就不会到舞会上,不会被王子遇到,认识和爱上她了。
学生: 她自己。
学生: 要爱自己!
学生: 是的!!!
老师: 最后一个问题,这个故事有什么不合理的地方?
学生: (过了好一会)午夜12点以后所有的东西都要变回原样,可是,辛黛瑞拉的水晶鞋没有变回去。
孩子们欢呼雀跃。
看完这篇文章,心中不由升腾起一股敬意,向我们的同行那位普通的教师致敬。从这堂普通的阅读课中,我们看到了理想课堂的影子。一.精心设问,教师教得轻松。 在这堂普通的小学阅读课中,教师摒弃了长篇分析,经过精心的概括和提炼,只提了六个问题。整堂课中,教师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成为了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参与者,成为了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成为了平等中的首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得很轻松,他更多的是把问题抛给了学生,由他们自己去发现、体会、感悟。所以,与其说教师是在教,还不如说是在导。想想平时的课堂教学,苦口婆心地讲了一大堆,学生还不一定领情。累!二.和谐氛围,学生学得愉快。在这堂阅读课中,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关系融洽,学生始终积极、快乐地学习。
教师的问题就像是一块块强力的磁铁,深深地吸引着孩子们。真所谓是亲其师,信其道了。孩子们在教师的引导下,自由、真实地表达着内心的想法。在学习中,他们更多的是被关注、被尊重、被赞赏。毫无疑问地说,他们是快乐的,不仅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而且能真切地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想想自己平时的教学,想想平时学生的学习,他们学得开心吗?三.渗透德育,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针对学生的回答,教师都恰到好处地作了小结。这既是教学任务的延续,又是思想教育的渗透,而教师匠心独运的设计也是可见一斑。通过前两个问题,学生明白了从小应该守时、讲究礼仪;第三个问题,学生明白了,后妈不是坏人,只是她们还不能够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去爱其它的孩子;第四个问题,学生明白了无论走到哪里,都离不开朋友的帮助;第五个问题,学生懂得了没有一个人可以阻止你爱自己,如果你觉得别人不够爱你,你要加倍地爱自己,如果别人没有给你机会,你应该加倍地给自己机会,如果你们真的爱自己,就会为自己找到自己需要的东西;第六个问题,学生懂得了伟大的作家也有出错的时候,所以,出错不是什么可怕的事情。一切都是那么自然,而这又是学生真真实实的收获。
想想自己平时的教学,无非是到总结全文的时候,告诉学生要像文中的主人公学习,学习他们的高贵品质和崇高精神,这样灌输式的思想教育真的有用吗?四.真诚激励,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没有大声的呵斥和严厉的批语,更多的是出自内心的真诚的激励和赏识。教师充满真情的激励语言,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树立了他们的自信心。
尤其是学生回答完最后一个问题后,教师这样评价他们天哪,你们太棒了!你们看,就是伟大的作家也有出错的时候,所以,出错不是什么可怕的事情。我担保,如果你们当中谁将来要当作家,一定比这个作家更棒!你们相信吗?孩子们是一片欢呼雀跃。的确,教师真诚的一句评价也许会让学生自信地面对学习和生活,从而改变他的一生。想想自己平时的教学,虽然也不乏对学生的赞扬和鼓励,可有时听起来,自己也觉得少了点真诚。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我们的确应该向那位普通的美国教师学习,尊重学生,热爱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蚕姑娘的教学反思蚕姑娘教案篇十一
本节活动选自《山东省幼儿园课程指导—教师用书》(大班上册)主题二“我是中国人”。故事《月亮姑娘做衣裳》以有趣的故事情节表现月亮变化的过程,将月亮阴晴圆缺的现象用故事的形式描写,既贴近幼儿生活,又富有趣味性,非常容易抓住幼儿的好奇心,故事中比喻手法的运用也展现了语言的优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因此,活动中教师用画面和语言创设优美的情境,运用倾听、多媒体演示、教具操作等多种教学方式方法帮助幼儿感知和欣赏故事的文学语言,在使幼儿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的同时,使幼儿的倾听、理解和讲述能力得以发展。
【活动目标】。
1.感受月亮姑娘做衣裳的趣事,萌发探究月亮变化的兴趣。
2.认真倾听故事,能根据故事发展进行排图,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3.理解故事内容,知道月亮是不断变化的,学习故事中描写月亮变化的语句,尝试运用比喻手法。
【活动重点】。
通过不同形式理解故事内容,知道月亮是不断变化的。
【活动难点】。
学习故事中描写月亮变化的语句,初步了解故事中比喻手法的运用,并尝试运用比喻句表达生活经验。
【活动准备】。
ppt课件;图片;音乐;月亮变化视频。
【活动过程】。
一、利用“图片渲染”情境,幼儿萌发探究月亮的兴趣。
师:夜幕降临,幽蓝幽蓝的天空中有什么?你见过的月亮像什么?
教师小结。
二、借助“倾听感知”情境,幼儿感受月亮姑娘做衣赏的趣事,幼儿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播放故事录音,完整欣赏。
师:月亮姑娘为什么要做衣裳?裁缝师傅给月亮姑娘做了几次衣裳?为什么三次都没做成?
教师小结。
三、使用“视听结合”情境,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知道月亮是不断变化的,尝试运用比喻手法。
分段欣赏故事视频。
教师分段欣赏后提问问题。
教师小结。
四、利用“排图讲述”情境,幼儿根据故事发展进行排图,大。
胆讲述故事。
幼儿分组合作排图讲述。
教师小结。
五、借助“模拟故事”情境,进一步巩固故事内容,拓展生活。
经验,渗透德育教育。
操作教具,集体讲述故事。
教师小结:不只是月亮每天都在变化,世间的一切事物也都在不停地变化与发展,小朋友也在成长变化,以后要努力学本领,让自己变得越来越棒!
【活动延伸】。
1.搜集与月亮相关的故事、古诗、儿歌,如:《静夜思》、《嫦娥奔月》等,帮助幼儿加深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了解。
2.请家长在晚上带幼儿对月亮连续观察一个月并做记录,让孩子看到月亮大小有规律地变化。
附故事:
夜晚,月亮姑娘出来了,细细的,弯弯的,好像小姑娘的眉毛。凉风吹得她有点冷,她就撕了一块云彩裹在身上。月亮姑娘想:我还是找一位裁缝师傅做件衣裳吧。
裁缝师傅给她量了尺寸,让她五天以后来取。过了五天,月亮姑娘长胖了一点,好像弯弯的镰刀。她来取衣裳了,衣裳做得真漂亮,可惜太小了,穿在身上连扣子也扣不上。裁缝师傅决定给她重做一件,重新量了尺寸,让她再过五天来取。五天又过去了,月亮姑娘又长胖了一点,弯弯的像只小船。她来取衣裳,衣裳做得更漂亮了,可惜月亮姑娘连套也套不上。裁缝师傅涨红了脸,说:“我只好重做了。”又是五天过去了,月亮姑娘来取衣裳,裁缝师傅看到月亮姑娘变得圆圆的,像一只圆盘那样,吃了一惊:“啊!你又长胖了。”裁缝师傅叹了一口气,对月亮姑娘说:“唉,你的身材量不准,我没法给你做衣裳了。”
原来,月亮姑娘每天都在变化,所以她到现在还穿不到合身的衣裳。白天太阳公公出来了,她不好意思出来,只有在晚上才悄悄地露面。
蚕姑娘的教学反思蚕姑娘教案篇十二
本课以生动活泼的语言,形象地介绍了蚕孵化出来以后生长、结茧、由蛹变成蛾的过程,抓住蚕的颜色和形状的变化,让人了解了蚕的一生。一、树立整体意识段落结构的分析虽不是低年级教学的特点,但从整体把握,提纲挈领的概括能力还是要渗透在其中的。本文脉络清晰,就让让学生试着对全文进行一个梳理:卵——蚕——茧(蛹)——蛾,在黑板上形成一个循环的板书,让学生一下子就把握了蚕的生长,对蚕的一生有了清晰的认识。二、注重词语的积累和运用本文中的词语主要有两个很显著的.特点,一个是abb式的,如暖洋洋,一个是“又……又……”式,文中有又黑又小、又黄又瘦、又白又嫩、又白又胖……除了以上词语的积累,然后让学生找找这些词中的规律,并再创造了很多词语,还明白:一对意思相反的词是不可以用这样的词式来表达的,如:又大又小之类,一定要两者能在同一事物身上展示出来的。三、注重构段的训练本文的构段方式很简练,第二至第五自然段的构段方式基本相同,若让学生死记硬背那就等于教学生死读书,读死书。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儿童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所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找出每个自然段相同于不同的地方,再适当板书,没花多少时间就把文章背下来了,等于正是给学生一个广阔的阅读、发现、探索的舞台。学生们在自读、勾画、感悟之后,每一个人对蚕姑娘的四次蜕皮都有了自己的独特印象。因此抓住重点词语进行辨析、背诵,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四、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在一年级时曾经全班参与养蚕活动,至今说来还是津津乐道。在课上回忆起养蚕生活的点点滴滴,找桑叶的辛劳,看着蚕逐渐长大的欣喜,蚕儿不小心死了的痛心,以及蚕的一些生活习性等。学生们都乐于表达和跟大家分享,这是一个很好的说话训练的机会。
蚕姑娘的教学反思蚕姑娘教案篇十三
课文《蚕姑娘》用拟人化的手法介绍了蚕的相关知识,语言活泼生动,充满情趣。我们知道到蚕的生长要经历“卵——蚕——蛹——蛾”四个阶段,蛾交尾产卵后,数日自然死亡,蚕的一个生活世代至此结束,可谓神奇而短暂的生命。课文重点描写了蚕的四次蜕皮过程,而每一部分的变化过程主要如下:“吃——睡——脱——醒——变”。孩子们能不能从课文中得出上面的信息呢?教材的设计者可能也考虑到了这样的问题,因此在22页和23页安排了四幅插图,再现了四次蜕皮的样子和蚕蛾产卵的情景,与课文内容相应。尽管文章用了如此直观的图片展示,用了如此生动细致有趣的文字进行描述,但是,但是第一课时上下来,发现这些蚕的相关知识,对于我们班级的小朋友来说,还是很陌生,很抽象的,班级中只有两三个学生在别人家看见过蚕,也仅仅是一面之缘,而这整个神奇的过程对于没有这方面生活经验的孩子们,似乎感觉还是那么模糊,他们仅能感觉到的是蚕就像一位魔术师,在不断地变化着自我。为此,我特意为学生做了一个课件,收集了蚕宝宝生长过程中各个阶段的'清晰的图片。在第二课时教学的时候,我打开课件,通过大量丰富的图片冲击学生的视觉感官,再加上老师煽情的文字解说,孩子们被深深地吸引住了,教学过程中,听到他们不断地感叹着:好可爱啊,好有趣啊,好奇怪啊……因为课文的内容讲到蚕吐丝结茧,变成蛾为止,所以引发了学生的极大的好奇心,看着学生不解的神情,我问了一句:“你有什么疑惑吗?”问题就接踵而至了,整理如下:(1)如果天气冷的话,蛹能变成蛾吗?(2)蛾是怎么从茧子里钻出来的?(3)蛾妈妈产卵后为什么会死呢?(4)蛾爸爸也要死吗?看看几个问题,我真切地感觉到了其中流露出的学生对蚕姑娘短暂生命深深惋惜,是啊“春蚕到死丝方尽”,生命是多么可惜,于是我赶紧抛出一个问题:蚕姑娘的生命只有两个多月,太短暂了,蚕姑娘她后悔吗?(此问题是拷贝来的)一下子把学生的情感扭转了过来,在交流中,我又给学生展示了一组图片,都是丝制品:柔软的蚕丝被,漂亮的丝巾,高贵的丝制服装等,在看这些图片的时候,学生的眼中更流淌出了对蚕姑娘深深的敬意,生命的价值在于奉献,扎跟在学生的心里。叶澜教授认为:在课堂里的教师和学生,“他们不只是在教和学,他们还在感受课堂中生命的涌动和成长;只有这样的课堂学生才能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教师的劳动才会闪现出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引领学生捕捉生活中的亮点,才能让他们发现生活之美,生活之乐,让他们享受到语文学习的快乐,生命成长的快乐。回到课文中来,起初的“又黑又小”的蚕姑娘吞食蜕变,变的“又黄又瘦”,在重复吃睡,变的“又白又嫩”和“又白又胖”自然讨人喜爱,可喜的是终于结成了“漂亮的茧子”,有了漂亮的茧子又怎么样——一声也不响,这就是奉献者的高贵品质。蚕姑娘为了漂亮的茧子,四次“醒了,醒了”,为的是最终的“成了,成了”如此急迫,她的生命仅仅是两月左右,学生再学习的时候,更表达了对蚕姑娘的喜爱。
蚕姑娘的教学反思蚕姑娘教案篇十四
生:可以做成漂亮的真丝围巾,我妈妈一直带的。
生:还可以做成夏天穿的真丝衣服。
生:还可以做成裙子,我夏天一直穿的,很轻很舒服。
师:对呀,这些东西都是蚕姑娘给我们带来的。蚕姑娘变成了蛾姑娘,飞呀飞呀,过了些日子,生下一些蚕卵,便死亡了。
生:啊?
师:老师知道,你们肯定想对蚕姑娘说些什么?
生1:我想对蚕姑娘说,你太可怜了,生命太短了。
师:是呀,在我们眼里,蚕姑娘的生命只有两个多月,太短暂了,蚕姑娘她后悔吗?
生2:她不后悔,因为她为我们带来了丝绸。
生3:我也觉得蚕姑娘不后悔,因为她带给我们美丽,她自己觉得很高兴。
生4:蚕姑娘像春雨一样,做了好事不张扬,所以尽管生命短,但她已经为我们做好事了,她很高兴。
蚕姑娘的教学反思蚕姑娘教案篇十五
本课是一篇知识性的童话,采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蚕的整个生长过程,以及生长过程中的几次变化。课文第2-5自然段写了蚕4次蚕眠脱皮的现象,用“吃、睡、脱(换)、醒、变”几个动词揭示了蚕的生长规律,并从蚕的身体大小、肥瘦、颜色、光亮的变化介绍了蚕眠每个阶段的特征,即第二生长过程“蚕”。第6自然段写蚕吐丝作茧的经过,即第三生长过程“茧”。第7自然段写茧里的蚕变蛹后,又变成了蛾的过程,即第四生长过程“蛾”。
我在创设情境提出问题以后,就立即让学生分组活动谈论交流,课堂上出现一片表面上热闹的现象,学生根本没有独立思考冷静分析的空间与时间,这样做不利于学生个人能力的发展。如果说,有价值的问题或主题是小组合作学习适宜的“土壤”,教师的有效指导是适宜的“温度”,那么,独立思考则是不可缺少的“水分”。因此,我们要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每次教师提出一个问题,都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圈点勾画,读读想想,然后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在组内交流各自的看法,彼此互通独立见解,展示个性思维方法,并在交流中反思,使自己的见解更加丰富和全面,形成“统一”意见后,最终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使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让学习的.主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自觉自愿地主动学习,自觉地主动发展。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课堂中变“学答”为“学问”。教师要放手让学生在学习中提问。或许他们很难很快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但现代教育论告诉我们,学生存在着主体性的巨大潜能,他们完全有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做自己行为的主人。一开始让学生提问题,他们可能会摸不着头脑,或浅薄可笑,或不着边际、离题万里。但只要我们合理地创设问题情境,积极实践让学生“会问”的新的教学策略,经过反复训练,学生是可以达到我们所理想的要求的。
创造性是主体发展的最高表现。对学生而言,它意味着独立思考、求新求异、想象力丰富、动手能力强等。创造性发展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等。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是不可抵估的,教师只有充分认识这一点,用主体教育的理论武装自己,开放教学思想,孩子们的创新精神、创造力才能得到保护和培养。
蚕姑娘的教学反思蚕姑娘教案篇十六
《棉花姑娘》一文向我们讲述了一个生动的童话故事:棉花姑娘身上长满了蚜虫,燕子、啄木鸟、青蛙都“心有余而力不足”。最终七星瓢虫治好了棉花姑娘的病。这篇课文讲的是我们身边的科学,语言贴合儿童特点。
在这节课中,我的主要成功之处是:
堂上,学生活动的时间一般应占每节课的三分之二,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这节课,学生在听录音,看动画的基础上,让学生充分自读,整体感知课文。在朗读学文的环节中,我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小组分主角朗读,再汇报评议。整节课,我充分地让学生自学、讨论、读书、评议、表演;动脑想,动口读、问、说,并且这些形式都落到实处,更主要的是有让学生参与的充分时间,讲求参与的效果。
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应当体此刻整个班团体,而不是几个学生,人人都自主,才是真正的自主。所以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面广,是体现自主学习的标志之一。在这节课中,我注意创设条件,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如独立学习、同桌学习、小组学习、团体学习等。异常是在学习课文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上台表演,由于在以往的课堂上有过多次的训练,每一个学生表演的进取性都很高。这个环节形式比较新颖,富有实效,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有事可做,调动了学生的学习进取性,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蚕姑娘的教学反思蚕姑娘教案篇十七
《蚕姑娘》是一篇融思想性、教育性和可读性为一体的好课文,教完后我的教学反思如下:。
在教学中,我结合学生学习的难点,启发学生就“启示”提出疑问、发现问题,然后引导学生通过解读文本来解决问题。逐步解决学生的问题“放鱼是对的,不放就是错的,这么简单的道理我们都懂,可为什么我做起来却很难呢?”“为什么说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呢?”
在引导学生体会“我”的心理活动时,我鼓励学生在有关的句子旁边写上自己的体会,进而在师生的交流、讨论中完善体验。可以看出,学生的潜力是无穷的。例如对“‘可是再也不能养到这么好的蚕了!’我大声争辩着,竟然哭出了声”这句话的理解,学生体会到了难受、伤心、委屈等,这些都是很有见解的体验。再如引导学生就“我”和“父亲”还会说什么进行想象续说时,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观点,进行争论。在教学中,也存在不足。一是引导学生朗读的问题。当学生找出了有关的句子,用怎样的方式使学生的朗读质量得以提高?怎样激发学生朗读的积极性?如何实现有感情地朗读这一目标?如何评价朗读的结果?我对这些问题的认识还很粗浅,有待思考、探索。二是课文中难点的处理问题。在课文中,学生理解起来最难的是“什么是诱惑人的‘蚕’”。在学生讨论后,还是不能说出个所以然,由于时间关系,还省去了联系实际这一环节,就让学生带着半生不熟的理解走出课堂。应该说,学生对这个问题是很含糊的,有必要进行适当的讲授。三是学生情感的激发问题。这是一篇能提升人的品格修养的文章,如何让学生受到一次道德的洗礼,受到一次熏陶和感染,情感上产生一种震撼,这在课堂上显得薄弱。
蚕姑娘的教学反思蚕姑娘教案篇十八
课文最大的特点就是从第2自然段到第5自然段有着几乎一样的结构,连文字都大致雷同。面对这样的文章,如果还是按照以往的方法,一味的抓重点词,训练朗读,是肯定不行的,也是相当无味的。因此,我在教学时采取了先教后放的方法,重点教学了第二自然段,后面几个自然段让孩子自学,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加大了课堂密度,也让孩子感受到了“自学”的乐趣。
教学第二自然段时,我也大胆放手,让孩子自己找找蚕姑娘每一次蜕变,要经历哪些过程,做哪些事情,原来以为孩子会把“不吃也不动”中的吃,动也作为动词找出来,于是,我在提问的.时候,多说了一句:“注意,蚕姑娘没有做的事情你可不能画进去。”这样简单的一个提示,给了孩子们很大的启发。
最后,绝大多数孩子都能凭借自己的力量,成功找出了5个动词,疏通了文章内容。可见,老师的提问对于孩子来说有着很大的引领作用,因此,我们在预设问题,分析教材的时候,都应该多从孩子出发,多考虑,争取提出有效,实际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让课堂教学更加“严密,顺利”。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77267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