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是一种有效的知识整理与归纳方式。如何合理安排时间,提高工作和学习的效率?如果你正在为写总结而苦恼,不妨阅读一下下面这些总结范文,或许能给你一些灵感。
杨氏太极拳学习心得篇一
为什么练,这是出发点。
很多人是看中了太极拳的表演功能。穿一身漂亮衣服上台表演,令人难以抵抗这种诱惑。参加比赛,弄几块金牌银牌,又是可以炫耀的资本。这些就是练为看。使自己的动作好看,是练习的最终目的。
也有人练的目的是使用,不为了好看,也不打算给谁看,让谁说好。不排队、不配乐、不表演、不比赛,就是为了自己学会真的太极拳,实现练拳为健身的目的。
区分为啥练拳,是有很大作用的,因为一些所谓的老师,教的就是给人看的拳,领的就是表演参赛的路,这样的路是学不到真的太极拳的。目的的不同还导致选择的不同,尤其对练法的选择,导致最终的结果大相径庭。
二、双重的分水岭。
太极拳与外家拳的区分在哪?我以为就是这个“双重”问题,外家讲“一力降十会”,“技击无非力量速度”,就是要靠力量来战胜对方。而太极拳的双重道理,就是说,不与它以力相争,你来力气,我不抗力,我用你的力气。由此,产生了太极拳诸多的道理。我们学太极拳如果还不能脱离用力气对抗力气的路子,就不能走上太极拳的道路。
三、重要是换劲。
太极拳不以力相争,是有自己独特道理的,我的劲力,你外力对抗不了,我能控制你的力量,我能用你的力量而你找不到我的劲,这就是“人不知我我独知人”。这里面,最重要的因素,也就是双重理论能够实现的因素,就是太极内劲。太极拳就是靠内劲打天下的。所以,练太极拳必须学练太极劲,尤其是太极内劲。尽早实现劲的转换。就是由一般的外力,转换为应用太极内劲。只有得知太极内劲的道理和练法,开始按照这样的.路子练习,我们才是真正进入了太极拳的领域。没有实现这个转换,练多少时间,也没有脱离力量技巧的路子,与外家所练无异,算不得太极门人。
四、内里才是需要深入探求的。
正路上走的人都在求正确。
所谓求正确,基本都是在身体内部练,要感知内里,细致分析身体内部的各种感觉,寻找正确的感觉,试验不同情况下身体里的不同感知。可以说,太极拳功夫越深厚的人,对自己身体内部的了解越细致,因而他对对方的了解也越灵敏。“人不知我,我独知人。”“彼不动我不动,彼欲动我先动”。“你有力我有力,我力在先,你无力我亦无力,我意在先”。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都是身体里面的因素在发生作用,所以谓之内家。
不到身体里面去探求,仅仅在胳膊腿上摆姿势、求胜负,未知太极真意也。
五、用意不用力。
双重是太极拳根本的道理,而用意不用力就是太极拳根本的练法。太极拳的道理都从双重这个根源引出,太极拳的练法都以用意不用力为根本扩展。
从能源角度看,太极拳要放下本力、笨力,应用内劲,而内劲靠神意指挥,用意不用力就是应用内劲。
从练法角度看,用力则用肢体,凭力气,动外形,求对抗。用意则找感觉、练感知,调气血、凝意念、求变化。
意是工具,是操作身体内部能量的工具。太极拳要练出内劲靠用意,要应用内劲也要靠用意。虽然到高级阶段,意逐渐淡化,神发生作用,但是,意仍可以称为学习练习太极拳最主要的工具。
学习太极拳之前,就对太极拳充满了好奇,因为无论在现实生活中,还是电视中,我们时常会看到有人在打太极拳,看到那轻柔舒畅而又强劲有力地动作,我们无不为此赞叹,而我更是充满了敬佩之情。也想象着有一天自己也能在晨练时打上一段太极拳。
很高兴能在大学期间能有这次学习太极拳的机会。这学期我们跟随着老师学习了二十四式太极拳。这又增添了我对太极拳的兴趣,上网下载了二十四式太极拳的教学视频,学习之余还会看看视频,并进一步巩固体育课上学习的动作,在寝室偶尔还会和室友“切磋;切磋”。可以说学习太极拳给我带来了很多乐趣。
同时,学习太极拳又加深了我对太极拳的了解,原来太极拳已演变出了许多的流派,有陈式太极拳、杨式太极拳、孙式太极拳、吴式太极拳、武式太极拳等五大派系,誉称为“五式太极拳”。而我们所学的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是主要依据杨式太极拳并结合其他太极拳提炼简化重新编创而成的。特点是柔和均匀,对基本功要求不高,动作难度小,不发力,同时也适合各年龄段练习。
太极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中国人的处世态度、文化内涵等在武术中的体现。内涵十分丰富,充满着哲理,与中国传统的医学有着血缘关系。学练太极拳更是一项很好的健身运动,可以强身健体、可以防身自卫、也可以陶冶情操,是一种美的享受,还可以给人的生活带来无限的情趣和幸福,可以延年益寿。特别在生理和精神效益方面,太极拳起到了良好的功效。经过中西方多面的科学化研究证实,长年修习太极拳能对各种慢性病,如:神经衰弱、高血压、心脏病、消化不良、风湿关节炎、糖尿等等有著一定的医疗作用。练习太极拳还可以消除压力,练后会顿感轻快,压力尽消,情绪稳定平伏;工作学习效率也自然会提高。这无疑对我们学习生活紧张、精神压力较沉重的大学生有着显著的帮助。因此,大学期间学习太极拳是十分有必要的。
初学太极拳时,虽然动作较简单,但我们有好多都没能做到位,也有很多不够标准,比如白鹤亮翅中,左手要下压,放到体侧,右脚要弯曲,左脚脚尖点地,不知道这一个动作老师强调了多少次。通过我们的反复练习和老师的耐心指点使我们都能够基本掌握,并且轻松自然地做下来。但是到后面的动作,越发变得难起来,特别是从单鞭开始的云手,看了好多遍视频,也不知道练习了有多少遍,后来发现其实练习时的心境也是十分重要的,如果心情烦躁时,再怎么练习,也不会有进步。就像老师说的,我们应该在练习中去寻找那种感觉“心境变得平和,进而走向清净平宁,怡然自乐的理想精神状态”。
在第一阶段,我们应该在姿势、动作上打好基础,把基本要求弄清楚,做到姿势正确,步法稳定,动作舒展、柔和。
第二阶段,要注意掌握动作的变化规律及其特点,做到连贯协调,圆活自然。
第三阶段则着重练习劲力的运用和意念、呼吸与动作的自然结合,做到动作轻灵沉着,周身完整统一。
像那样,在掌握了各个基本动作时,我也开始力求自己的每一个动作都能做到位,做的标准,每一个该注意的细节都不能马虎。当然即便是这样,和标准的动作还相去甚远。我很清楚自己的练习还是不够,还得继续练习。但是随着次数的增加,我也开始有了一点感觉,姿势也开始变的自然起来!也渐渐地感悟到其实每一个动作和下一个动作都是连贯的,不能断开的,就好象行云流水那样!
练习太极拳和其它体育项目一样,要经过一个由生到熟、由熟到巧的逐步提高的过程。练好拳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更不能操之过急,俗语说,欲速则不达。当然不一定要能打出一套完美的拳法,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所学到的,所领悟到的东西,特别是在修身养性方面,它能够起到的重要作用。所以在以后的生活里仍将继续坚持练习,并把太极拳当成一种兴趣爱好。
太极拳源远流长,以其独特的风格而为世人所喜爱。谈起太极拳,人们总把它和“四两拨千斤”的防身技击功能联系在一起,而忽略了健身、养身与修身等方面的作用,作为窥传几百年的优秀拳种,其内涵博大精深,实非人们想象之简单。太极拳不仅具有健身、养身之疗效,而且兼具防身、技击之功能,修身之妙法,而修身应为练拳学的起点和归宿。
初学太极拳的时候,只是凭着对武术的爱好而执着学习,随着练习的深入,以及接触了大量的太极拳书籍以后,我逐渐发现,太极拳的拳理对个人的修养有很大的帮助。太极拳修炼过程实际上也就是自我修养不断提高的过程。太极拳对修炼者的言行举止,个性发展,品质修养都有很深的影响。许多社会生活中的困惑都可以从拳术的修炼中得到释然。从而涤虑身心,使自己的思想得到升华。
健康是每一个人都梦寐以求的,但现实生活中,疾病会时不时困扰着人们,烦恼也会经常缠身,身体上的疾病可以通过药物来解决,而思想上的困惑,精神上的压力依靠药物却难以医治,只能靠全身去调整、化解。修炼太极拳除可以清除躯体上的某些疾病外。更重要的可以使人心境平和,调节个人的心理。使人的个性得到良性发展。一个研究生曾经对我说:“想不到太极拳这么好,我患神经衰弱多年,吃药总不见好转。可是每当我来到这个草坪,练拳以后,头脑总有一种清新的感觉,心情就舒畅了很多,神经衰弱的病症就有所好转,好象换了一个人似的。”这几年来,我通过练太极拳治好了我的肠胃病、腰椎劳损、轻度的神经衰弱,使我瘦弱的体质增强了许多。但更重要的是在太极拳的熏淘下,我总算从现实社会生活的困惑中解脱出来。不再片面地看问题,做事已多考虑对别人的影响。不以一己之好恶而随意伤害别人。如今的我已能保持坦荡的胸怀、良好的心境去面对社会,面对生活。
太极拳对修炼者的影响并非偶然,而是必然。拳著云:“不矜不张,局度雍容,虽曰习武,文在其中矣。”太极拳既是一种武术也是一种文化,是中国几千年人类文化培育、滋润的一朵奇葩,与中国古代哲学、文学、社会学、兵学、佛家、道家、儒家、医家、戏剧、艺术等息息相关。在太极拳教学中,除了老师的言传身教外,练拳者必须多读书,多接触有关太极拳的书籍,以求提高拳艺。拳著云:“学太极拳先学读书,书理明白,学拳自然容易。”太极拳综合了道家的“阴阳学说”,儒家的“中庸”思想,医家的黄帝内经),兵家的谋略、征战之术等等,从它们中吸收理论上的营养加以溶合而形成、发展、壮大起来,形成独具特色的太极哲理,所以,练拳者必须多读书,多向老师、朋友请教,才能更好地领悟太极拳的精义,在提高拳艺水平的同时也提高自己的思想文化修养、道德修养水平。
在练拳的过程中,道家的“道法自然”,佛家的“善因善果”,儒家的“中庸之道”,艺术的审美观等等,必然影响着人的思想发展。拳著云:“学者初上场时,先洗心涤虑,去其妄念,平心静气,以待其动。如此而后可以学拳。”又云:“身必以端正为本”等等,所有这些渗透到拳论中的思想必然会在潜形默化中淘冶练拳者的性情,促进其思想的更新,促使其身体与思想得到健康、良好的发展。我练拳经常是在下午放学之后,经过一天的紧张学习,经常会头脑发胀,精神极度疲劳,此时唯一的好办法就是去练拳,而且一练就是一二个小时。演练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需十二分钟左右,所以每次我都练五六遍拳以上,第一二遍时还觉得很烦闷,浑身不舒服,老想打退堂鼓,可是到第三四遍的时候,由于肌肉的放松,绷紧的神经也就慢慢松施下来,此时气感也逐渐增强,随着身体的运动,周身暖洋洋的,有如泡在温水中,到了五六遍的时候,周身溶溶涩涩,头脑清灵,好似与天地溶为一体,此时没有世俗的侵扰。没有烦恼,把一切不平和不满都抛到九霄云外去了。练拳以后,不觉疲劳。反而觉得周身舒泰,晚上又可以精神抖擞地啃书本。
随着太极拳修炼的深入。练拳者的气质、思想也会逐渐发生变化,因为太极拳的修炼过程也是文化修养、思想修养的过程。长期的修练必然会引起质的变化。拳著云:“外面形迹必带儒雅风气,不然狂于外,必失于中。”我校武协练太极拳的会员,看起来都很秀气,但又不缺英气,他们对人都很有礼貌,很少武人的霸气与骄狂。在武协,新会员经常会向老会员请教一些问题,由于太极拳比较难学,对于某些问题,老会员总会根据自己所学不厌其烦、反复多次地耐心指导,而不会藏私或者歧视别人,每当我们来到训练场的时候都会相互问好。在武协如此,在其它场合也如此。所以,大部分的会员的人际关系都比较好,与人都能和睦相处。太极拳对人心性修养的影响,使我感触最深的是陈氏太极拳传人陈正雷先生1996年途经广州稍作逗留的时候。他平易近人,不摆架子,在讲学的时候,如果不是事先知道,看他那英秀的样子,很多认为他是大学的教授,而很难把他同一个武术家连在一起,只有看他表演时,才能一睹武术家的真正风采。外示安逸,内在稳固,真不愧为太极拳一代大师的风范。
太极拳对修炼者品德修养的影响是必然的。中国是礼仪之邦,几千年文化盈育的中国伦理道德思想、观念已深深地渗透到太极拳理论之中。陈氏先辈门规戒律中就提到许多正直做人,谦虚待人的戒律,提出端正诚信、仁德忠勇等门规。其实,这些门规戒律都是根据太极拳的内在特点提出来的,目的是让门人更好地领悟太极拳的内蕴。
尊师重道,向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练拳必先学会做人。拳著云:“学太极拳不可不敬,不敬则外慢师友,内慢身体,心不敛柬,何能学艺。”练太极拳如不敬重老师或对太极拳抱怀疑态度,则会认为老师的言传身教无甚可取之处,对老师的心得体会不细加琢磨,以至于对太极拳的精粹之处失之交臂。“谦受益,满招损”正直、善良、谦虚、敬业、重道应为我们练拳者时时自勉之言。悉心教授学生,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传道授业解惑,此师之责任之所在。老师是一面镜子,是学生的楷模,对学生有很大的影响作用,对学生的行为、思想有很大的影响力。总之,作为太极拳的爱好者,不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必重道而为之,才有可能把太极拳事业发扬光大。
“拳虽武艺,得其正道,无往不宜,”我在这几年的修炼中越来越觉得拳非小道。随着练拳的深入,太极拳对修炼者的影响越来越大,每一个练拳者在深研太极拳健身、技击之法的同时也应重视修身方面的作用、意义,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从拳术的修炼中得其三味,妙悟人生真谛。
太极,以前一听这名字就会想到是公园里老头老太的形象,觉得跟我们年龄相距甚远,但是在这学期选课接触太极感觉受益匪浅。
初学时感觉太极十分注重意、形、态,初学者很难掌握它的力度。起初时,我感觉无从下手,但是在宁老师的教导下摸索了一些学习太极的门路。下面是我学习太极拳的心得。
太极拳是一种既神秘又普通的功夫。说它神秘是因为两点。一点是每个人练的都不一样,即使是同一个师傅教出来的;另一点是所有练太极拳的人当中真正地学会太极拳的可谓是凤毛麟角。而造成这一切的原因,我认为是由于太极拳是一种极重“神”和“意”的功夫。虽然形意拳、心意拳等功夫也重“意”,但太极拳是和宇宙本源相通的一种功夫,其“神”、“意”是其它功夫所不能及的。每次我们上课宁老师总会让我们放松下身体的各个部位,然后才开始正式的太极拳教导;每天我们都是坐在教室,总保持着一种姿势,感觉身体都有些僵硬了,学习太极拳以后,睡前练一下,有利促进睡眠。
其次,感觉学习太极拳后,身体平衡能力加强了,以前总觉自己平衡能力不好;太极是百年先人不断摸索总结出来的,其平衡能力非常精确的,所以练习太极有利锻炼平衡的。再次,练习太极也帮我锻炼了专注力,学习太极,就是动作时,无暇去想其他,一旦学会动作,就要注意自己的呼吸,及意念,这样会让自己集中精力。
通过本学期太极拳学习,让我收获不少,既然自己身心得到放松,也体会到同学间的互相友爱,更加了解老师的悉心教导,在往后的日子里我会继续学习太极拳的。
还没上太极拳课之前,我对于太极拳是一点都不了解的,我只听说过太极,而一听到太极我就会想到公园里的老头老太的形象,觉得跟我们这个年龄段好象相差甚远。我觉得太极拳应该也是太极的同类,也是差不多,都是很慢的,柔柔的。学习了太极拳之后才知道,它让我受益非浅。
第一节课,老师给我们介绍太极拳,它十分注重它的意、形、态,初学者一般都很难掌握它的力度。所以我在刚开始学习的时候也是感到无从下手,但是在老师孜孜不倦的教导中摸到了一点太极的门路,而我,当然也是学的很起劲。每次课上看到老师为了教会我们满头大汗时,感到十分愧疚,于是每次课后回寝室总会认真地复习。希望可以学会每个动作,不负老师所望,以后可以每天耍太极拳,强身健体。
第一节课开始学习太极拳,老师首先让我们学会怎么样放松,但是由于因自己对太极拳不了解,不能很好的接受,不懂为什么老师跟师兄师姐能够看起来不用力、劲等却能把动作做得很带劲,而我却不行,怎么做都不对。所以我在练拳时手臂用着僵硬的力,结果造成全身紧张,各关节转动不圆,每个动作看起来像故意摆姿势。
接下来,我说说自己这个学期学习太极拳的心得体会。
我觉得耍太极拳让我感到了全身心的放松。我们每天不是寝室里对着电脑看书,写论文,就是坐在教室上课,整天保持一种姿势,肌肉神经骨骼都僵硬了,放松是一种最好的治疗。自从我开始学习太极拳之后,我隔天就打一遍来放松全身心,促进睡眠。
在学完太极后,感觉自身的平衡能力加强了。以前,总觉得自己小脑发育不全,平衡能力不好,太极的动作是百年来先人不断摸索总结出来的,其平衡调节都以是非常精确的,所以在练习时做准动作有利于锻炼平衡感。
练习太极更是帮我锻炼了我的专注力。学习太极,先学动作,在学动作的时候,根本没有时间去想其他的事情;一旦学会动作,就要注意自己的呼吸、以及意念。这样就会让自己集中精力。
学习太极能帮我强身健体,终身受益。老师的悉心教导让我对太极拳有了更深的认识,也有了更大的兴趣。太极拳柔中带刚,借力打力,感觉既有体现武打的技击性,又体现了其本身的艺术性。老师说,对于太极拳,我们要每天练习才能够体味它的精髓的。
总之,通过本学期的太极拳学习,让我收获了不少。既让自己身心得到了放松,也体会到了同学间的互相关爱,更加了解到了老师的良苦用心。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会继续太极的学习,更全面的了解太极拳,做到以拳强体、以拳养神。让"提高全民综合素质"的口号从我做起,做一名合格的大学生。
杨氏太极拳学习心得篇二
太极拳作为一种中国传统武术,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其中,杨氏太极拳以其流畅、圆润的动作、灵活的身法和平和的意境而闻名于世。作为一名初学者,我在练习杨氏太极拳过程中有了一些心得体会,通过一定时间的锻炼,我深刻感受到了太极拳对身体和心灵的积极影响。
练习杨氏太极拳的核心在于动作的流畅和身法的灵活。太极拳注重整个身体的协调运动,通过腰背的柔韧转动和四肢的连贯配合,使身体在动作中呈现出一种流动的美感。这样的动作看似缓慢,但内蕴着力度和力量,能够有效调动身体各个部位的肌肉,增强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在杨氏太极拳的练习中,呼吸和内气的运用是至关重要的。通过慢速深呼吸,我们能够提高对身体的意识和感知度,同时也有助于放松紧张的神经系统。内气是太极拳的特点之一,只有用气才能够使拳法更加准确有力。通过调节呼吸和内气的运用,在练习过程中能够感受到能量的流动,达到身心合一的状态。
杨氏太极拳不仅仅是一种武术,更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在练习过程中,我们需要专注地感受身体的每一个细微变化,调整每一个动作,因此培养了我们对自身的专注力和耐心。同时,太极拳的柔和和谐的氛围也使我们能够更好地放松心情,排解压力,达到身心和谐的状态。
练习杨氏太极拳不仅仅是为了锻炼身体,更是为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杨氏太极拳强调变化和应变,通过练习拳法,我们可以应用到日常生活中更顺畅地应对变化和挑战。此外,太极拳对改善身体健康有着显著的效果,可以增强体力和灵活性,缓解颈椎、腰椎等部位的不适感。同时,太极拳还有助于平衡情绪,增强心理健康。
综上所述,杨氏太极拳的练习对身体和心灵的影响是全面而深远的。在我的练习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了太极拳的独特魅力。作为一种兼具实用性和艺术性的武术,杨氏太极拳将继续引领着人们追求身心健康和和谐的道路。
杨氏太极拳学习心得篇三
太极拳作为中国传统武术的代表之一,以其舒缓的节奏和流畅的动作而广受欢迎。作为一位健身爱好者,我对太极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决定学习杨氏太极拳。杨氏太极拳是太极拳的几个派别之一,具有缓慢、柔和、流畅、静中有动的特点,适合中老年人和想要增强身心健康的人。在学习杨氏太极拳的过程中,我获得了许多宝贵的心得与体会。
第二段:身心合一的体验。
太极拳注重内外兼修,让人在身体的锻炼中更加注重内心的平静。学习杨氏太极拳的第一件事就是学会调整自己的呼吸。通过深而慢的呼吸,可以让身体的能量得到平衡和流动。在呼吸的指导下,我开始按照指导者的动作,缓慢地舞动双臂。随着练习的进行,我渐渐能够感受到身体内部的力量在不断积累和释放。这种身心合一的感觉让我感到异常舒适,让我更加专注于自己的动作和呼吸。
第三段:修身养性的启示。
杨氏太极拳强调“以柔克刚”,在练习中要学会放松、平衡和调和。在学习太极拳的过程中,我渐渐意识到生活中的问题和困难都需要以柔克刚的态度去面对。在面对困难和压力时,我学会了保持一颗平和的心态,以更宽广、更柔软的角度看待问题。此外,我也体会到人生中的许多问题并不需要我们用力去解决,而只需要我们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冷静,问题总会自然而然地得到解决。太极拳的练习帮助我修身养性,让我在日常生活中更加从容和宽厚。
第四段:培养耐心和毅力。
杨氏太极拳的动作缓慢而复杂,学习起来需要耐心和毅力。每一个动作都需要我细细品味和反复练习,才能够掌握其中的真谛。初学时,我常常感到迷茫和挫折,但我坚持下来了。通过不断的练习,我的身体逐渐适应了太极拳的动作,我的心情也变得积极起来。我意识到在学习任何一项技能时,都需要准备好面对困难和挑战,以持之以恒的毅力和耐心去克服。太极拳的学习让我坚信只要付出足够的努力,任何一项技能都能够掌握。
第五段:太极拳的终身学习。
学习杨氏太极拳的过程很有趣,但我也明白这只是个开始。太极拳的学习是一个终身的过程,只有不断地练习和钻研,才能够达到更高的境界。通过学习太极拳,我不仅获得了身体的健康和柔韧,也培养了内心的平静和宽容。我希望能够继续深入学习,通过太极拳来探索更多关于身体和心灵的奥秘,以提升自己的身心健康。
总结:通过学习杨氏太极拳,我获得了身心合一的体验,明白了修身养性的重要性,并培养了耐心和毅力。太极拳的学习不仅能够带来身体上的好处,也能够提升心灵的境界。我将继续学习和探索太极拳的奥秘,以求更高的境界和更好的身心健康。
杨氏太极拳学习心得篇四
太极拳是一种既神秘有普通的功夫。说它神秘是因为两点。一点是每个人练得都不一样,即使是同一个师傅教出来的;另一点是所有太极拳的人当中真正的学会太极拳的可谓是凤毛麟角。而造成这一切的原因,我认为是由于太极拳是一种极重“神”和“意”的功夫。虽然形意拳,心意拳等功夫也重“拳”,但太极拳适合宇宙本院相通的一种功夫,其“神”和“意”是其它功夫所不能及的。
每个人都是独特的存在,不可能出现两个一摸一样的人。这都是由于人的身体复杂和思想之复杂。所以,每个人对太极拳的理解都不相同。这样,人们亮出来的太极拳就千差万别了。
为了更深地了解太极拳,我们就只有一遍一遍的练习,一代一代地相传。虽然太极拳在传播过程中,出现了很多派别,但他们的目标是一样的,就是对生命仲极奥义的追求。人们练习太极拳的过程中也体现了这一追求。
练习太极拳要求松。松不是软,松不是僵。松就是放松,是放得开。
首先,放松有利于强身健体。放松了,才能经穴舒畅,气脉贯通。而僵硬使经穴阻塞,气脉不通。黄帝内经》说:“痛则不通,通则不痛。”有病是因为不流通,流通了就没病。要周身放松,犹如沟渠管道,有一处阻塞,就有一处难通。
第二,放松事技击的需要。松练才能由松人柔,对抗时能柔化对方。一个人能一下子抬起一根百斤重的铁棍子,却难以一下子抬起一根百斤重的铁链子。继而由柔至刚。只有松的充分,才能紧的凶猛,对抗时才能猛击对手。一味张紧之力犹如拿手的插钉,松而后紧之力犹如纶锤击钉。何为有力,不言自明。
第三,放松能休养生息。松就是休息。老虎和狗熊打仗,中间停歇时,虎好好休息,熊却继续卖力打扫战场,结果后来虎打败了熊。世间的事情都是一理,不管是局部的还是全体的,不管是练拳还是打仗,常态都是放松,应态才有紧。太极拳是讲阴阳对立统一的,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休息战斗,战斗休息,轮回旋转。
松要放得开,放得开才使动作协调柔顺,圆转灵活,如行云流水,似布雨播风。从放得开这个意义上说,初学者不宜强调松。
送药在有力和无力之间。松由意来统帅,做到意贯全身,松而有主和松而不懈。意也要松,不可太紧,太紧易僵。意僵则呆,其更恶于形僵。这样全身内外的放松,泛泛而去,蒸蒸而上。
关于气。
气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之一。人体之气,遍布全身,中已有气色好不好之说。人体之气通过呼吸和体外之空气吐纳循环,生生不於,息息不断。
太极拳也主张练气。这个练气主要指调整呼吸。要平心静气,使呼吸更自如,更深长,更流畅。具体姿势简言之就是腹式呼吸。
关于劲。
太极拳讲究劲,与人交手先接劲。劲不同于力,劲就是有意向的力。无意向的力是笨拙的力,有意向的力是聪明得力。有所谓“用意不用力”,实际上是用劲不用力。用有意向的力,不用无意向的力;用聪明得力,不用笨拙的力。
既然太极拳有这么规定,那么我们要在开始练习太极拳时,必须要严格遵守姿势要求。静心用意,呼吸自然,即练拳都要求思想集中,专心引导动作,呼吸平稳,神匀自然;中正安舒,柔和缓慢,即身体保持舒松自然,不僵不倚,动作如行云流水,轻柔匀缓;动作弧形,圆活完整,即动作要呈弧形式螺旋形,同时以腰坐轴,上下相随,周身组成一个整体,刚柔相济,外柔内刚,连贯协调,虚实分明。这才是打好太极拳的基本所在。
同时,我们还要注意太极拳的套路,即一招一式。太极拳以“捋,挤,按,采,肘,靠,进,退,顾,盼,定”等为基本方法。动作徐缓舒畅,要求练拳时正腰,收鄂,直背,垂肩,有飘然腾云之意境。
1.太极拳的健身和防治疾病的功能。
(1)不受场地,时间限制,备受人们青睐。太极拳姿势优美,动作柔和,
国人民的欢迎。
(2)坚持练太极拳,能健康长寿。
打太极拳虽然不跑不跳不用猛力,但对身体的锻炼作用也是很大的,因为打拳时全身的骨骼,关节,肌肉都得到自然柔和的伸缩训练,不断的改善身体各素质和各个系统功能,故能提高新陈代谢水平,有利于健康长寿。
(3)太极拳对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六大生理作用,简述如下:
1.锻炼神经系统,提高器官功能。
2.有利于心脏,血管和淋巴系统的健康。
3.增强呼吸机能,扩大肺活量。
4.促进消化功能和体内物质代谢。
5.加强肌肉,骨骼和关节的活动。
6.畅通经络。
对老年人来说,危害最大的是精神老化,也就是心理衰老。而经常练习太极拳,淡化七情,七情为:喜,怒,思,忧,悲,恐,惊这七种感情,时常出现在人们生活当中。许多生理上的疾患,如心脏病,高血压,肺痨,精神病,神经病等等都与这”七情”有关。经常练习太极拳的中老年人,在生活中能够控制自我感情,遇喜而不狂,遇怒而不恼,力求忍耐,尽力快活,力持镇定。尤其是处于更年期的中老年人,更要善于控制心理意识和思想感情。
(2)练习太极拳,可克服“上盛下虚”
中医认为,人年过四十,肝肾易亏,犹如根枯而草黄。浇水灌肥,应从根处着手,滋肝补肾,及时养身保健和秘诀。据医学界观察分析,“上盛下虚”者为数不少,“上盛下虚”为中医术语,指的是中老年人肝肾两亏,阴虚阳浮出现的血压升高,心悸失眠,畏寒怕冷,四肢发凉,阴疾少精,胸闷腹胀,食滞便秘等症,这与现代生活节奏加快,精神紧张,肝肾阴阴耗多有关。
经常练习太极拳的人,注意下盘训练,因只有下部沉稳,上肢才能轻灵,这样经常不懈可克服两腿发软,行动不便,膝关节发硬,腰酸背痛,浑身乏力等“上盛下虚”的症状。
在中国功夫里,太极拳是一种老少皆宜的运动,太极运用里五运六气,经络论和阴阳五行的原理,打拳时要求体现动静兼修,形体动而头脑静,动中有静,是大脑皮层得到抑制性的保护。要做到以意领气,意气相随。根据十二经奇经入脉之走向,随动作的阴阳虚实,起落翻转,左右运行,上下贯通,升降开合,阴升阳降,阴收阳发,开源疏导,以以动引气,以气推动肢体,意到而气力相随之。要求呼吸与动作紧密结合,即以气支配动作,又快而慢,深,细,匀,长,逐渐使肺活量加大,代谢旺盛起来,从而起到整体防病强身之实效,扶正祛邪之目的,只要长期坚持练习一定能起到强身健脑,祛病防病,修身养心的功效。
练习时要根据自己的体质,保持自然呼吸,使呼吸保持从容不迫,舒适自然,顺序渐进,吸起呼落,吸气时收腹提肛,呼气时小腹自然放松隆起。打拳时全身肌肉要放松,要含胸拔背,不能挺胸,要沉肩坠肘,骨骼肌放松,正脊松腰,提肛虚步,虚实分明,重心稳地,气沉丹田。打太极拳以柔克刚,用意不用力。总之太极拳博大精深,学无止境,我们刚学不久,只能望其项背,只有尽量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打拳结合起来,一面琢磨,一面学习。
太极拳是中华民族不可多得的精神和文化遗产,我们要响应政府全面健身的号召,继承发展,发扬光大太极拳这一优秀的传统文化,大力普及太极拳,弘扬武术瑰宝,强身健体,以提高全民族的身体素质,希望跟多的朋友加入到太极拳的队伍中来。
学太极拳,要学会营造一种自我的境界。也就是练习过程中锻炼身体之外,更重要的是学会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也许这种方法应该能更好的运用到学习中去,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吧。觉得自己自从学了太极之后,心胸便逐渐开阔起来,情绪也不会那么阴晴不定了。因为完全入境的同时,就学会了如何去寻找内心的平衡点,浮躁的情绪会随之烟消云散。目前觉得自己所处的水平仍然花拳绣腿的水平,只会依葫芦画瓢,而不会拆散。痛苦是暂时的,收获是丰硕的,学习太极拳将为我的校园生活曾添一份美好的回忆。
杨氏太极拳学习心得篇五
这学期的体育课,我跟着老师同学学习了杨氏一段太极拳,收获了很多。经常看着爷爷伯伯们早起打太极,知道这是一个有益身心健康的运动。这学期自己真正学习了打太极,才发现这里面功夫很深,无怪乎国人对太极有着如此的推崇。看着老师示范杨氏一段太极拳,觉得像行云流水,非常流畅舒缓,却又同时有一种韧劲和一种力量,感觉柔中带刚,给人赏心悦目的感觉。比起我们自己打的时候,速度不均,不够舒缓柔和,也没有带有应该有的隐形的力量,实在是厉害的太多。这时候,我才真正感受到,太极是一门学问,太极符号的阴阳黑白的融合,是需要很深的功夫的。
首先,要心平气和,不疾不徐,怪不得别人说练太极可以修身养性。其次,一个非常厉害的男同学告诉我们,太极的难处在于所有动作都是腿部先发力,然后将力量传送到腰部,最后再把力传送到手部推出去。自己试了一下,的确这非常的难,环环相扣的力量很难运用和实现,有种中国传统的'韬光养晦,身心合一的感觉。对练就更是让我明白和体会到了配合的重要性,俩套互补的动作,要想要真正配合好,需要心灵相通,动作磨合,让我明白的合作的妙处。
杨氏太极拳学习心得篇六
开歩正立,虚领顶劲,含胸拔背,松肩沉肘,屈膝圆裆,气沉丹田。
一,金刚捣碓。
两臂左掤,蹲身捋按,左腿提收,上歩前挤,提膝冲拳,震脚落拳。
第二势,共三势,太极生两仪。
二,揽擦衣。
提膝左引,右脚右开,弓歩右掤。
三,单鞭。
两掌下按,手足右合,左脚左开,弓歩左掤。
四,金刚捣碓。
旋臂右捋,左转掤挤,提膝冲拳,震脚落拳。
第三势,共二势,两仪生四象也搂膝拗歩象乾坤坎离四正之位。
五,白鹅亮翅。
提膝左掤,右脚右开,跟脚展臂。
六,搂膝拗歩。
左开歩按掌,旋臂分掌,右转拦掌,搂膝推掌。
第四势,共二势,四象生八卦斜行象兑震巽艮四隅之位。
七,初收。
两臂前掤,退步收手。
八,斜行拗歩。
提膝掤臂,左脚斜上,右脚跟进。
第五势,共四势,蓄精以至出精终于复归太极原象。
九,再收。
两臂前掤,收脚后捋。
十,前蹚拗歩。
上歩插掌,右脚跟进,上歩握拳。
十一,演手肱捶。
旋臂掤引,拦掌收拳,弓歩打捶。
十二,金刚捣碓。
两臂掤挤,提膝冲拳。
第六势,共六势,倒身法背身法屈身法退行法皆势中变格。
十三,庇身捶。
两臂侧分,提膝合抱,右脚右开,右肩挑靠,转体滚肘,叉腰合肘,右肘按压,右下打捶。
十四,背折靠。
右臂右引,右肩后靠。
十五,肘底看拳。
左转掤臂,上歩右捋,肘底看拳。
十六,倒巻肱。
退步撑拳,左肱倒巻,退歩右按,右肱倒巻,退歩左按。
十七,白鹅亮翅。
收脚左捋,右脚斜开,跟脚展臂。
十八,搂膝拗歩。
第七势,共四势,倒转身法以归平垣身法。
十九,闪通背。
上歩掤臂,插掌翻臀,盖歩前掤,翻身大捋,上歩拦掌。
二十,演手肱捶。
二一,揽擦衣。
左转收脚,右脚右开,弓歩右掤。
二二,单鞭。
右掌左捋,手足右合,左脚左开,弓歩左掤。
第八势,共十三势,横行法足法伏身法飞身法合身法手足齐用法转身法偷歩法护头护心护膝法为十三小势为交手法。
二三,云手。
右手左捋,跟歩右运,左脚右收,开歩左运。
二四,高探马。
退歩右捋,提膝翻掌,虚歩探掌。
二五,右擦脚。
提膝掤臂,分手右踢,左脚右插。
二六,左擦脚。
右转合手,提膝掤臂,分手左踢。
二七,中单鞭。
左转曲肘,分手横蹬。
二八,击地捶。
左脚前落,右脚上歩,左脚上歩,右捶下击。
二九,二起脚。
左脚上起,右脚跳踢。
三十,兽头势。
落脚合手,上歩搂膝,虚歩掤臂。
三一,踢一脚。
左转提膝,分手踢脚。
三二,蹬一跟。
右转落脚,转臂提膝,分手蹬脚。
三三,演手肱捶。
右转落脚,上歩拦掌,弓歩打捶。
三四,小擒拿。
盖歩左掤,上歩推掌。
三五,抱头推山。
右转掤臂,提膝抱头,弓歩双推掌。
三六,单鞭。
手足右合,左脚左开,弓歩左掤。
第九势,共七势,前后相顾手法与眼法分披身法速进歩法右转身法平踨身法气归丹田平心静气法亦为交手法。
三七,前昭。
左手上领,弓歩左掤。
三八,后昭。
右转扣脚,弓歩右掤。
三九,野马分鬃。
提膝穿掌,弓歩左掤,提膝穿掌,弓歩右掤,提膝穿掌,弓歩左掤。
四十,单鞭。
上歩右合,左脚左开,弓歩左掤。
四一,玉女穿梭。
旋臂左引,跃身震脚,上歩穿掌,跳歩推掌,右腿叉歩,转身掤臂。
四二,揽擦衣。
转臂收脚,右脚右开,弓歩右掤。
四三,单鞭。
手足右合,左脚左开,弓歩左掤。
第十势,共十二势横脚打法低身法高身法用膝法及重出七势。
四四,云手,同二三。
四五,摆脚。
左转云手,右转捋引,弓腿顶肘。
四六,跌岔。
收脚合手,跌岔蹬脚。
四七,金鸡独立。
弓腿左掤,提膝右托。
四八,朝天蹬。
落脚收手,提膝左托。
四九至五七与前面十六至二四完全重复。
四九,倒巻肱。
右肱倒巻,退歩左按,左肱倒巻,退歩右按。
五十,白鹅亮翅。
收脚左捋,右脚斜开,跟脚展臂。
五一,搂膝拗歩。
五二,闪通背。
上歩掤臂,插掌翻臀,盖歩前掤,翻身大捋,上歩拦掌。
五三,演手肱捶。
五四,揽擦衣。
左转收脚,右脚右开,弓歩右掤。
五五,单鞭。
右掌左捋,手足右合,左脚左开,弓歩左掤。
第十一势,共六势,十字靠制命法跳跃进身法纵法。
五六,云手。
右手左捋,跟歩右运,左脚右收,开歩左运。
五七,高探马。
退歩右捋,提膝翻掌,虚歩探掌。
五八,十字脚。
两臂左引,提膝收掌,开歩推掌,分手摆脚。
五九,指裆捶和青龙出水。
右转落脚,开歩拦掌,右捶指裆,提膝举拳,跳歩按掌。
六十,单鞭。
左转勾手,左脚左开,弓歩左掤。
第十二势,共三势,坐地身法前进上歩法上下相顾身法。
六一,铺地锦和上歩七星。
左臂左引,仆腿下捋,弓腿穿掌,提膝掤臂,旋臂落脚。
六二,下歩跨虎。
退歩搂掌,提膝旋臂,虚歩撑臂。
六三,摆脚。
上歩掤引,转身右捋,右脚外摆。
第十三势,共二势,倒转身法上掤下打法护脸护心法,共十三势以文象起以武象终。
**,当头炮。
屈膝摆掌,落脚右捋,弓歩冲拳。
收势。
两臂右引,提膝冲拳,震脚落拳,开歩正立。
杨氏太极拳学习心得篇七
太极拳是一项古老而神奇的武术,它以柔和、拳术和舞蹈的结合为特色,让身心得到全面的锻炼。杨氏太极拳是太极拳的一个流派,是很多人喜欢的一个选择。在我学习杨氏太极拳的过程中,我收获了许多心得体会。以下将从理论知识的学习、身体素质的提高、心理修养的增强、朋友圈的扩大和福利的享受五个方面来探讨这个问题。
首先,在学习杨氏太极拳的过程中,我体会到了理论知识的重要性。太极拳不仅仅是一种动作的表演,更是一个理念的体现。只有通过学习太极拳的理论知识,我们才能真正领悟其中蕴含的哲理和内涵。在学习过程中,我通过了解太极拳的起源、基本原则和基本动作,以及各种应用技巧,为自己的太极拳实践提供了理论支持。
其次,通过学习杨氏太极拳,我不仅仅提高了自己的身体素质,还调整了自己的身体平衡。杨氏太极拳强调身体的柔和和平衡,通过练习各种动作和姿势,我们的身体得到了全面的锻炼。这不仅仅包括了肌肉的力量和柔软性的提高,还包括了肺活量和心肺功能的增强。通过反复练习,我深刻体会到了身体平衡的重要性,只有身体平衡才能保证太极拳动作的准确和流畅。
第三,在学习杨氏太极拳的过程中,我发现它不仅仅是一种身体的锻炼方式,更是一种心理修养的方法。太极拳注重身心合一,注重于调整自己的情绪和心态,使内心保持平静和稳定。通过长时间的练习,我逐渐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情感,提高自己的自制力和耐心。这对我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和困难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我能够更好地应对压力,保持平和的心态。
第四,在学习杨氏太极拳的过程中,我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扩大了自己的朋友圈。太极拳是一项受欢迎的运动,吸引了许多爱好者。通过参加太极拳培训班和太极拳比赛,我认识了许多同样对太极拳热爱的朋友。我们一起分享经验和技巧,交流思想和信念,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这些朋友不仅仅是人生的同伴,也是我学习的榜样和挑战者。
最后,学习杨氏太极拳不仅仅是为了锻炼身体和修养心灵,还能享受到一些额外的福利。太极拳作为一项传统的武术,拥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杨氏太极拳,我有机会参观各种太极拳展览和比赛,接触到更多的太极拳艺术家和专家。这为我带来了一种深刻的文化体验和审美享受,提高了自己的人文素养。
综上所述,学习杨氏太极拳是一种全面并且有趣的经历。通过学习杨氏太极拳,我不仅仅提高了自己的身体素质和心理修养,还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扩大了自己的朋友圈,并且享受到了太极拳所带来的文化体验和审美享受。我相信,学习杨氏太极拳将会成为我一生中宝贵的记忆和经历。
杨氏太极拳学习心得篇八
根据《陈氏太极拳志》可知,河南温县陈家沟的第九世陈王廷在明末清初的时候研究出了陈氏太极拳双人推手法。陈氏太极拳双人推手以螺旋缠绕为运动方式,以沾、黏、连、随、掤、捋、挤、按为中心内容,对于大脑反应能力及皮肤触觉的灵敏度有很好的作用。
陈氏太极拳双人推手经过了三百多年的传承与发展,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目前全国练习陈氏太极拳双人推手的人群明显增加,甚至已经传至国外。从整体上来看,陈氏太极拳主要是在保留了传统古朴练法的基础上,延续了太极拳技击性的特点,陈氏太极拳双人推手继承并发展了传统武术踢、打、摔、拿、跌等竞技技巧,通过推手方法的练习,以提高人体的耐力、速度、灵敏度。
而随着太极拳群众基础的积累,练习人群复杂性的增加,陈氏太极拳双人推手方法也在逐步完善与发展。陈氏太极拳双人推手现在已经有十多种推手方法,其中包括双挽花(双顺双逆、一顺一逆)、单挽花(单手立圆推法、单手平圆推法)、乱踩花(花脚步)、顺步推手(四隅法)、活步推手(进一退一、进三退三)、散推、大捋、合步推手(四正法)、圆形推手等。
杨氏太极拳学习心得篇九
本学期我有幸在保健班学习了四十二式太极拳,获益匪浅。太极拳本身就是一项既能强身健体,又饱含中国传统智慧的运动。通过每周的学习,我改变了自己原先对太极拳的误解,培养了心性,同时也有效地提高了身体的各个机能。
此前,我并没有过多地接触太极拳。相反对其还存有一定的偏见误会。因为总是在公园或者广场上看见老人们打太极,我就误以为太极是一项只属于老人的运动。可是在与太极拳接触后,我就发现太极远不如我想象的那样简单省力。太极拳要求其练习者既要撑开成圆形,又要有收敛;既要放松,又要紧张。具体来说,任何动作都不能过于僵直,而是要一直保持圆形运动,像流水一般运转。我发现这与《道德经》中“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的智慧完美呼应。做人做事也如同打太极拳一般,不可走极端,而是要如同流水一般温和婉转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趋近完美境界。
这样的要求对于我这样的初学者是有很大的难度的,短时间内并不能做到。虽然我自己无法打出太极拳的形与意,但是我发现我的太极老师的动作极为优美灵动,可谓是“静中有动,动中有静”。我为此非常的羡慕,因此向老师请教过如何能像他一样打出一套完美的太极拳,老师告诉我一定要多加练习,就我个人的情况应当首先能熟练掌握各个基本动作,然后再追求更高的层次。在倾听老师的一番教诲后我对自己也有了一定的反思。我发觉自己在练习的过程中有些浮躁,只是一味地模仿了动作,却没有抓住动作的细节。比方说,在太极动作中,上步之前讲究要将重心向后转移。我在此之前完全没有注意到这个小细节。然而练习太极的人们都知道这个细节可谓是太极动作的核心之一。通过老师的教诲与自身的反思,我改变了自己学习太极的浮躁心态,开始踏踏实实地练习。现在完成了一学期的太极学习后,我的太极拳水平相比之前有了一定的提高,同时我在做事方面也更加懂得了“耐心踏实”。
最后,就我个人的体验来说,太极拳对人体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在进行较为激烈的运动时,比如跑步,我的呼吸向来不是非常平稳。在学习了太极拳后,并正确地配合了呼气与吸气后,最近我发现自己的身体机能明显有提高。在跑步时,我已经可以保持平稳的呼吸了。所以就我个人的经验来说,太极对心肺系统是有很大帮助的。我通过上网查阅相关资料也得知太极是一项对全身都有益处的运动。
虽然我的太极拳学习结束了,但我不会停止对太极拳的练习。因为它既是一项强身健体的运动,也是一项彰显中国智慧的运动。我已然感受到了它的魅力,因此我会按照老师给予我们的尽心指导,自己认真练习,毕竟“师傅领进门,修行靠自身”。
杨氏太极拳学习心得篇十
下面是我学练养生太极拳三个月的一些体会,希望能对新学员和养生太极拳爱好者能有所帮助。我先简单介绍下我的情况:我也是个新学员,学习养生太极拳只有短短三个月的时间,而且是从零开始,在此之前我从未学过任何武术、气功之类的东西,并且体质很差。但通过三个月的学习,现在已经按大纲的要求学完了第一路拳式动作,对养生太极拳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功力也有了很大的进步,精神状态、身体状况都有了很大的改变,也初步体会到了太极拳的奥妙之处。下面我就说说自己学练养生太极拳的一些体会:
1、学一式,练一式,每一式练习都有效果。
心情也好了。我现在对虚无子老师所说的“每一式练习都有效果”这句话深信不疑,因为这是我真实体验到的。
2、学练结合,以练为主。
怎么学呢?就是对课文、vcd光盘的内容、动作仔细反复地去看、去模仿,认真参加内功班的学习,珍惜这个难得的学习机会,只有这样才会少走弯路,迅速在自己身体上看到功效。我自己感觉课文和听课中有一些内容你可能暂时还不能理解,但在今后的练习过程中随着功力的增长就会有体会。内功班的语音辅导课是难得的学习机会,怎么才能听好课呢?1)是要多读网页文章和课文。因为老师讲课中所说的话可以说大多数在课文和网页文章上都有,如果把那些文章都熟记在心,对老师所讲的内容就好理解了。2)要踏实地去练。不练就没有自身的体验,也就听不懂老师在说什么、讲什么。我的体会是要反复的学、不间断的练才能发现问题、纠正动作,才能练入状态,也才有好的功效。
3、拳功并练,真修实证,层次修练。
们的学习方法是真修实证,只有自己亲自体验过的才是真实的。我是按大纲要求的顺序来学习的,用了三天时间学完前三课后,然后从预备式、随息放松开始学练(我看到现在大纲的要求是前三课的学习时间是两天)。有些人对前面三课内容可能不够重视,我的体会是认真学好前三课内容,可以让你知道养生太极拳的学练方法、特点、应注意的问题、学习的目的、学练的关系等等…...这些内容可以使我们的学习尽快步入轨,少走弯路。
4、化难为简,便于学习。
我感觉老师的教学方法特别好,也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才能使我这个对太极拳一无所知的人能在这么短的时间,看到这么好的效果。我在第一天练习预备式和随息放松时,思想怎么也集中不到自己身上,旁边稍有动静就会分心,但是按照练习要求--吸保持放松态,呼放松手臂,开始时有点顾左就顾不上右,顾呼吸就顾不了站姿…..我就试着按要求站好姿式,保持正常呼吸,第一次呼气时先放松左臂,左臂放松下来,再在下一次呼气时放松右臂,因为心里总要这样想着,这样练习几天后,感觉集中思想并不是那么难了。按照每一步功法要求循序渐进地去练习,现在基本可以专心地练拳,不会再受旁边人说话、走动影响了。很感谢老师能传授这么好的功法给我,让我受益无穷。今天的功效是三个月前我做梦也没有想到的,我觉得我很幸运,所以我会珍惜和养生太极拳所结的缘分,坚持不懈的学练下去。
在此对老师真诚地说一声:谢谢!谢谢您!!虚无子老师!
杨氏太极拳学习心得篇十一
上班时,健康的身体是工作的本钱,退休后良好的身心是生活的主题。
去年,人到达了退休的年龄。为了提高生活质量,我参加了大兴老年大学开设的太极拳学习班,经过老师的精诚教授,我已初涉吴氏三十七式太极拳,感觉收获匪浅。
在临近退休的日子里,我曾为退休后可能无所事事而感到茫然。自从参加了老年大学的太极拳班的学习后,从心里感到心灵上得到了净化。尤其是老师在课堂上的谆谆教授,使我获得了知识,并达到了解惑的目的,使我更加热爱生活,进一步认识到运动可以健身,而且可以净化心灵。
二、练太极拳可以使生活质量升华。
在没有学太极拳之前,我对自己的身体似乎失去了信念。因为以往秋冬季节,我总是畏惧严寒,手脚冰凉不说,体质也很差。严重的颈椎病使我倍受煎熬,很多个夜晚折磨得我不能享受睡眠,人也总是无精打采。当我初涉太极拳殿堂,我的面前豁然开朗了,似乎又回到了年青的时代。经过一学期的学习,我的身体状况得到很大改善,手脚冰凉的感觉消失了,久治不愈的颈椎病也离我而去,夜间也不用再把枕头拿到一边了,因为头脑发蒙、颈部不适的感觉都没有了。
现在的我身心健康,生活充实。我从心里感谢传授太极拳给我的张全亮老师,更感谢大兴老年大学为我们开设这个专业,我会继续在老年大学学习下去。
杨氏太极拳学习心得篇十二
通过学拳和看别人练拳,我总结出学练太极拳在形体上的三步标志。
初学时,一般只顾到四肢的活动,并且最注意两臂的比划,这时以两臂比划为主要标志。
第二步是以腰动为象征的周身的运动,这时才找到了太极拳“腰为车轴”带动全身的劲路,这一步以腰的活动为主要标志。
第三步,长了功夫,形神兼备,腿健步稳,这时可以把腿的稳健看为主要标志。
可以用这三步标志来检验自己的拳学练到了什么地步,也可以用这三步标志来测定别人的拳是处在一个什么水平?从两臂到腰到腿的功夫,是要刻苦学练进展的,不是单靠模仿就能成的。当然明确一些学练步骤和方向,可减少盲目性,少走一些弯路。但苦练还是少不了的。每进一步都要下相当功夫。有的人第一步、第二步,甚至进到第三步的时间较短,可能是因为他基础好等原因。大多数人每一步上都要做很多练习,花一定时日,少则几月,多则几年不等。
杨氏太极拳学习心得篇十三
在我一直以来的健身生活中,我尝试了各种各样的运动方式,却总觉得缺少一种能够提高身体和心灵的活动。当我听说式太极拳能够带来身心健康的改变时,我产生了学习这项古老的中国传统武术的兴趣。于是,我开始了式太极拳的学习之旅。
第二段:初接触式太极拳的感受。
刚开始学习式太极拳的时候,我感到有些困惑。简单的动作看起来容易,但实际上却有更多的细节和内涵。一开始,我只是机械地模仿着老师的动作,却没有真正地理解其中的奥义。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渐渐开始明白式太极拳的内在世界。
第三段:深入学习式太极拳的体验。
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我逐渐体会到了式太极拳的独特之处。首先,我发现式太极拳不仅仅是一种身体锻炼的方式,更是一种对于内心平静和和谐的追求。每一次的练习都像是一次冥想,我可以深入自己的内心,感受身体的每一寸细胞。其次,式太极拳的动作看似缓慢,却蕴含着极大的力量。通过学习正确的呼吸和控制力量的方式,我能够感受到身体的力量源泉,用一种柔和而坚定的方式放松和调和自己的身心。
第四段:与他人共同学习的收获。
在式太极拳的学习过程中,我结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伙伴。我们一起分享着每一次的进步和收获,互相鼓励和帮助。在练习中,我们彼此激励和观摩,互相促进进步。此外,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也是我学习中的关键。他们耐心细致地教导我们正确的动作和技巧,并引导我们去发现自己的潜力和可能性。通过与他人的学习和交流,我不断提升着自己的技巧和领悟能力。
第五段:式太极拳带给我的成长与收益。
通过式太极拳的学习,我收获了许多。首先,我明显感觉到自己的身体变得更加柔软和灵活。以前常常感到浑身疲惫和不适,现在却能够感受到身体的活力和健康。其次,我发现自己的内心变得更加平静和宁静。无论是面对生活的压力还是困难,我都能够保持冷静和淡定,用一种宽广的心态来面对。最重要的是,式太极拳带给我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和生活哲学。我深信,只有通过健康的身体和平静的内心,我们才能够找到真正的幸福和快乐。
总结:
学习式太极拳是一次难忘的经历,通过不断地学习和练习,我不仅获得了身体上的锻炼,更得到了内心的成长和提升。通过与他人的共同学习和交流,我拓展了视野和开阔了思维,也结识了许多好朋友。式太极拳的学习不仅是一种身体上的享受,也是一种心灵上的滋养。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继续坚持学习和练习式太极拳,为自己带来更多的身心健康和成长。
杨氏太极拳学习心得篇十四
还没上太极拳课之前,我对于太极拳是一点都不了解的,我只听说过太极,而一听到太极我就会想到公园里的老头老太的形象,觉得跟我们这个年龄段好象相差甚远。我觉得太极拳应该也是太极的同类,也是差不多,都是很慢的,柔柔的。学习了太极拳之后才知道,它让我受益非浅。
第一节课,老师给我们介绍太极拳,它十分注重它的意、形、态,初学者一般都很难掌握它的力度。所以我在刚开始学习的时候也是感到无从下手,但是在老师孜孜不倦的教导中摸到了一点太极的门路,而我,当然也是学的很起劲。每次课上看到老师为了教会我们满头大汗时,感到十分愧疚,于是每次课后回寝室总会认真地复习。希望可以学会每个动作,不负老师所望,以后可以每天耍太极拳,强身健体。
第一节课开始学习太极拳,老师首先让我们学会怎么样放松,但是由于因自己对太极拳不了解,不能很好的接受,不懂为什么老师跟师兄师姐能够看起来不用力、劲等却能把动作做得很带劲,而我却不行,怎么做都不对。所以我在练拳时手臂用着僵硬的力,结果造成全身紧张,各关节转动不圆,每个动作看起来像故意摆姿势。
接下来,我说说自己这个学期学习太极拳的心得体会。
我觉得耍太极拳让我感到了全身心的放松。我们每天不是寝室里对着电脑看书,写论文,就是坐在教室上课,整天保持一种姿势,肌肉神经骨骼都僵硬了,放松是一种最好的治疗。自从我开始学习太极拳之后,我隔天就打一遍来放松全身心,促进睡眠。
在学完太极后,感觉自身的平衡能力加强了。以前,总觉得自己小脑发育不全,平衡能力不好,太极的动作是百年来先人不断摸索总结出来的,其平衡调节都以是非常精确的,所以在练习时做准动作有利于锻炼平衡感。
练习太极更是帮我锻炼了我的专注力。学习太极,先学动作,在学动作的时候,根本没有时间去想其他的事情;一旦学会动作,就要注意自己的呼吸、以及意念。这样就会让自己集中精力。
学习太极能帮我强身健体,终身受益。老师的悉心教导让我对太极拳有了更深的认识,也有了更大的兴趣。太极拳柔中带刚,借力打力,感觉既有体现武打的技击性,又体现了其本身的艺术性。老师说,对于太极拳,我们要每天练习才能够体味它的精髓的。
总之,通过本学期的太极拳学习,让我收获了不少。既让自己身心得到了放松,也体会到了同学间的互相关爱,更加了解到了老师的良苦用心。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会继续太极的学习,更全面的了解太极拳,做到以拳强体、以拳养神。让"提高全民综合素质"的口号从我做起,做一名合格的大学生。
杨氏太极拳学习心得篇十五
最早接触太极拳是我还在上初一时,因为自己从小体弱多病,在父亲的提议下,我报名参加运城陈正雷太极推广中心的暑假培训班,开始学习太极拳。
刚开始我以为太极拳是非常容易学的,因为在我的眼里太极拳动作轻缓,动作又简单,没有什么挑战性。但其实并不然,我跟随老师学习之后才发现,太极拳真的大有学问,它的每一式每一招都与"阴阳"紧密相关,所谓"刚柔、内外、虚实、静动、松紧和圆方"都是太极阴阳的具体表现,比如看似简单的"太极起势"就对全身上下有所要求:站立是否自然放松,意念如何走动等等,需要自己去慢慢地用心思悟,去体会。
因为自己没有一点功底,所以刚开始学习时感觉比较吃力,老师每次上课都会一个动作反复演示,细细讲解每个招式的要领,我也尽可能去模仿老师的动作,但即使这样,也经常是记得这招忘了下招,不能将动作连贯。听了老师的建议后,从网上找到相关视频,自己就可以在家中反复练习,就这样在老师的耐心指导和鼓励下,我的太极拳突飞猛进,当时连父亲都没想到我会短时间内有如此快的进步。
以此,我想分享一下自己学习太极拳的心得:
我觉得学习太极拳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人们被各种琐事困扰,心态多多少少会有些浮躁,所以我认为能否将心收拢,将思绪抛开,注意呼吸和意念才是学习太极拳的一个大门槛。现代人练太极拳很大原因是为了养生,调畅身心,如果不能静心,后面的所学也是徒劳的。
在刚开始学习时主要先练形,就是紧随老师的授课进度,不论是跟着老师反复模仿也好,或是在家中看视频也罢,得先让自己的动作大体上向标准靠拢,做到学一式练一式,分步记忆,切忌心急。在学习的过程中认真听老师的教诲,比如某个动作需要注意什么,是虚步还是实步,是扣脚还是开脚,是一上一下还是一前一后。这些要牢记在心并且不断的练习加以巩固。老师纠正你某个动作,要先想想为什么这样做,这样做有它的什么道理吗?都要搞明白,并且之后尽快改正,如果在初学阶段没有改正错误,日后久了成了习惯,后面就很难再改过来了。总之,初学时要学与练互相结合,才能将整个套路熟悉,打下好的基础。
练好了形,就如同楼房建好了框架,接下来就要在其中添入砖瓦,这个"砖瓦"就是学习太极拳法,这是一个较长的过程,也是我现在需要不断学习提高的。太极拳的本质还是一种武术,它的一招一式都是具有攻防意义的,经常说太极"以柔克刚"、"四两拨千斤",这就用到了太极拳的八种劲:掤、捋、挤、按、采、挒、肘、靠。这些都需要自己去领会,并和老师或者同道交流才能找到规律,使自己进一步提高。
如今我学习太极拳已近八年,从初中一直练到现在大学,始终一如既往的坚持,这是因为我感受到了太极拳的神奇。打太极拳达到了我的初衷,就是强身健体,现在的我不像小时候那样疾病缠身,反而,尤其在打完拳后整个人都精神不少,一年当中顶多有两次感冒。除了这一方面,还有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比如更能专心致志做完手头中的事,大脑的记忆力也有所提高,遇到事情能够冷静思考,不易乱发脾气,打拳也增强了身体的协调。最让我切身感受到的是太极拳对情绪和精神方面有很大的调理作用,生活中每当感到有压力,又不能缓解释放时,打一遍太极拳,之后就会感到神清气爽,心态变得端正。所以太极拳对我真的有很大的帮助!
最后,我说说我对太极拳的看法:
第一,现在打拳,最大的一个目的就是为了自身的健康,打拳的过程就是自身放松的过程,它可以改善呼吸机能和血液循环,使得经络舒畅,体质也由此得以增强。
第二,如果喜欢太极拳,就把它当作一门学问去研究,因为太极拳最初就是融合了中医以及易学等思想创编出的拳法,这也使得太极成为中国古代代表性哲学思想之一,太极是一门造诣很深的学问,打拳人有必要去了解它、深入它。
第三,太极拳离不开年轻人,说到太极拳,大部分人脑海里都浮现的是公园里的老人缓慢的打拳形象。而太极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大瑰宝,怎能缺少年轻人去学习和继承它?在我的大学里,有很多同学对太极还不甚了解,甚至有同学将杨氏和陈氏理解为"阳式和阴式太极拳",可见太极拳知识在年轻人之间还没有得到普及,年轻人有足够多的想法和精力去发展太极拳,如果能在年轻人之间普及,我相信太极拳会发展的更好,成为真正的全民性体育运动。
杨氏太极拳学习心得篇十六
1、无极开始三个圆,第一个圆是丹田左右前后轻微移动。是一维的,水平面的,额状轴的,矢量轴的位置划圆。
2、第二圈,向左迈左腿,左腿为金;腰为土,土生金;屈膝,双手划弧形的小圆,手指右摆,再向后,最后后,两腿伸直,手自然下垂。
3、第三圈:先向左,两手向左前45度方向平举,平行,平肩,向前转,齐眼,向右45度,向后屈膝摆正。开太极结束。
金刚捣锤:
第一步:
左手逆缠,右手顺缠。右手走立圆,是绕失状轴的圆,从丹田开始逆缠走,拇指过中线,往上走,到左肩处,左手是个斜平圆,向外逆缠以后,向上。手臂不要伸直,沉肩坠肘,至右手手心向里,左手手心向外(水火相应)。
第二步:
身体右转,绕垂直轴,右手逆缠,同时,左髋落实,右脚脚后跟向内抠,右手做逆缠,手心开始向外。
第三步:
右髋落实,重心右移,两手向后捋,同时,左腿提膝勾起脚尖,勾脚尖,肌肉是拉紧的,可以挂对方的腿。虽然不发力,却有力量。
第四步:
重心下沉,左脚外出,开立,脚跟擦地前出,这样的技击效果,不容易被阻碍。脚跟着地,往前上步,太极的步法,上步可以当成一个功法来看待。脚伸出去以后,脚尖微微上翘,收脚时抬腿即可。左脚要向斜前落脚,同时步子不能太大。同样是相对距离为两肩的宽。
第五步:
重心前移,左腿下塌,外捻即是腰做平转,腰此时是松的,受到的力不会传到双腿上去。同时,左手逆缠在前外伸,右手顺缠在后跟随。右手在左臂肘下的位置。
第六步:
右手逆缠上捧,后捋,微后坐,腰左转,形成五行桩桩步,右手走一个斜弧线,左手在右手下这个位置。左下右上,但是不能转的过大。转过来后,右手不能过身体中轴线。
第七步:
重心向前移,左髋踏实,右腿蹬,左手逆缠出,左髋落实,左转腰,带动右腿,远踢近膝(远用脚踢,近用膝撞),落右脚,右手顺缠向内合,握拳,左手下沉,发沉裆劲。此时右髋虚,左髋实。右手落拳,同时右脚落地,且用意不用力。
心得补充:
1、两脚的横向距离应该与肩宽相当,差距不能太大。身体是正向时。两脚间的距离即为肩宽。当身体侧向时,两腿也不在一条直线上。两脚之间的距离也差不多是相对肩宽。
2、五行桩时,注意两脚的相对距离:后脚和前脚的延长线的距离,始终和肩宽是相应的。
3、金刚捣锤是太极拳里最重要的,最复杂的一式,它蕴含着棚、捋、挤、按、采、挒、肘、靠等太极八种方法,也是入门的第一式。
4、右手顺时针旋转为顺缠,逆时旋转为逆缠,左手逆时针旋转为顺缠,顺时针旋转为逆缠。太极处处都是圆,手臂在画圆,就像太阳地球,手本身在画小圆,陈鑫对缠法的评价:太极拳者,缠法也。
5、基本原则两条。
一是动作应符合生理解剖学的规律,有益于健康,不能有害健康。
二是动作应符合符合生物力学的规律,有利于武术的运动。虽然传承的是金洪派太极拳,但要用这两个原则去修正,这就是新太极。
6、关于额状轴,矢状轴,垂直轴,额状轴,解刨学的概念:
垂直轴有通过左肩,通过右肩,还有通过头顶中轴的。失量轴有谭中穴,丹田穴。额状轴有肩部,髋部,还有膝,脊柱有很多关节,每一个关节都可以当做一个轴做旋转。
7、身体要灵活性,可以把任何一个部位作为圆心,当攻击其他部位时,可以通过圆的旋转将力化掉。
8、运动的要领,运乃气息的连绵不断,运转。动是位置的移动,通过力量来改变,这力量可以是内在的,也可以使外来的。篮球,足球等运动都是运少动多的活动,而太极拳是运多动少的活动。
9、虚灵顶劲:虚灵顶劲即“顶头悬”。练拳时讲究头部的头正、顶平、项直、颏收,要求头顶的百会穴处要向上轻轻顶起,同时又须保持头顶的平正。要使头正、顶平,就必须使颈项竖直、下颏里收。顶劲不可过分用力,要有自然虚灵之意。做到虚灵顶劲,精神才提得起来,动作才能沉稳。扎实。
10、气沉丹田:气沉丹田,是身法端正,宽胸实腹,“意注丹田”,意识引导呼吸,将气徐徐送到腹部脐下。太极拳在运动时,一般都是采用腹式呼吸,同时“意注丹田”,这样能达到太极拳“身动、心静、气敛、神舒”的境地。用腹式呼吸来加深气息的'深长,应自然、匀细、徐徐吞吐,要与动作自然配合,不能用强制的方法。要求整套动作都要与一呼一吸结合得非常密切,应根据动作的开合、屈伸,起落旦进退、虚实等变化,自然地去配合。一般地说,呼吸一总是与胸廓的张缩、肩肿的活动自然结合着。在一个动作里,往往就伴随着一呼一吸,而不是一个动作固定为一吸或是一呼。这种与动作自然配合的方法运用得当,可以使动作更加协调、圆活、轻灵、沉稳。
11、圆裆松胯:裆即会阴部位。头顶百会穴的‘虚灵顶劲”要与会阴穴上下相应,这是保持身法端正、气贯上下的锻炼方法。裆要圆,又要实。胯撑开,两膝微向里扣,裆自圆。会阴处虚上提,裆自会实;加上腰的松沉、臀的收敛,自然产生裆劲。太极拳讲究“迈步如猫行”,要求步法轻灵稳健,两腿弯屈轮换支持身体进行活动。因此胯部关节须放松,膝关节须灵活,才能保证上体旋转自如,踢腿、换步灵便。
12、沉肩坠肘:太极拳在松肩的前提下要求沉肩坠肘,两臂由于肩、肘的下坠会有一种沉重的内劲感觉,这就是上肢内在的道劲。两肩除沉之外,还要有些微向前合抱的意思,这能使胸部完全涵虚,使脊背团成圆形。两肘下坠之外,也要有一些微向里的裹劲。这样的沉肩坠肘,才能使劲力贯串到上肢手臂。
13、舒指坐腕:舒指是掌指自然伸展,坐腕是腕关节向手背、虎口的一侧自然屈起。掌的动作是整体动作的一部分,许多掌法都是与全身动作连成一气的,因之舒指坐腕,实际是将周身劲力通过“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完整一气。
14、三个面形成三维空间,也好似老子说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当用身体的运动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空间,在里面,开始了自己的太极运动展现,暗合宇宙规律。
老师强调,太极里有太极,宇宙里有宇宙,身体每个部分都暗含太极,至于太极到底是什么,老师说的,我也没怎么理解,就我理解来,太极的意思,莫非是本源的能量?至于太极里有太极,宇宙里有宇宙,这个通过《无量之网》里的宇宙全息图的解释就很容易理解了吧。太极拳,应该就是去练习回归本真,感受最初最纯净的能量的震动吧。
杨氏太极拳学习心得篇十七
颈椎病使我倍受煎熬,很多个夜晚折磨得我不能享受睡眠,人也总是无精打采。当我初涉太极拳殿堂,我的面前豁然开朗了,似乎又回到了年青的时代。经过一学期的学习,我的身体状况得到很大改善,手脚冰凉的`感觉消失了,久治不愈的颈椎病也离我而去,夜间也不用再把枕头拿到一边了,因为头脑发蒙、颈部不适的感觉都没有了。
现在的我身心健康,生活充实。我从心里感谢传授太极拳给我的小亮老师,更感谢大兴老年大学为我们开设这个专业,我会继续在老年大学学习下去。
杨氏太极拳学习心得篇十八
1、无极开始三个圆,第一个圆是丹田左右前后轻微移动,太极拳学习心得。是一维的,水平面的,额状轴的,矢量轴的位置划圆。
2、第二圈,向左迈左腿,左腿为金;腰为土,土生金;屈膝,双手划弧形的小圆,手指右摆,再向后,最后后,两腿伸直,手自然下垂。
3、第三圈:先向左,两手向左前45度方向平举,平行,平肩,向前转,齐眼,向右45度,向后屈膝摆正。开太极结束。
金刚捣锤:
第一步:
左手逆缠,右手顺缠。右手走立圆,是绕失状轴的圆,从丹田开始逆缠走,拇指过中线,往上走,到左肩处,左手是个斜平圆,向外逆缠以后,向上。手臂不要伸直,沉肩坠肘,至右手手心向里,左手手心向外(水火相应)。
第二步:
身体右转,绕垂直轴,右手逆缠,同时,左髋落实,右脚脚后跟向内抠,右手做逆缠,手心开始向外。
第三步:
右髋落实,重心右移,两手向后捋,同时,左腿提膝勾起脚尖,勾脚尖,肌肉是拉紧的,可以挂对方的腿。虽然不发力,却有力量。
第四步:
重心下沉,左脚外出,开立,脚跟擦地前出,这样的技击效果,不容易被阻碍。脚跟着地,往前上步,太极的步法,上步可以当成一个功法来看待。脚伸出去以后,脚尖微微上翘,收脚时抬腿即可。左脚要向斜前落脚,同时步子不能太大。同样是相对距离为两肩的宽。
第五步:
重心前移,左腿下塌,外捻即是腰做平转,腰此时是松的,受到的力不会传到双腿上去。同时,左手逆缠在前外伸,右手顺缠在后跟随。右手在左臂肘下的位置。
第六步:
右手逆缠上捧,后捋,微后坐,腰左转,形成五行桩桩步,右手走一个斜弧线,左手在右手下这个位置。左下右上,但是不能转的过大。转过来后,右手不能过身体中轴线。
第七步:
重心向前移,左髋踏实,右腿蹬,左手逆缠出,左髋落实,左转腰,带动右腿,远踢近膝(远用脚踢,近用膝撞),落右脚,右手顺缠向内合,握拳,左手下沉,发沉裆劲。此时右髋虚,左髋实。右手落拳,同时右脚落地,且用意不用力。
心得补充:
1、两脚的横向距离应该与肩宽相当,差距不能太大。身体是正向时。两脚间的距离即为肩宽。当身体侧向时,两腿也不在一条直线上。两脚之间的距离也差不多是相对肩宽。
2、五行桩时,注意两脚的相对距离:后脚和前脚的延长线的距离,始终和肩宽是相应的。
3、金刚捣锤是太极拳里最重要的,最复杂的一式,它蕴含着棚、捋、挤、按、采、挒、肘、靠等太极八种方法,也是入门的第一式。
4、右手顺时针旋转为顺缠,逆时旋转为逆缠,左手逆时针旋转为顺缠,顺时针旋转为逆缠。太极处处都是圆,手臂在画圆,就像太阳地球,手本身在画小圆,陈鑫对缠法的评价:太极拳者,缠法也。
5、基本原则两条。
一是动作应符合生理解剖学的规律,有益于健康,不能有害健康。
二是动作应符合符合生物力学的规律,有利于武术的运动,虽然传承的是金洪派太极拳,但要用这两个原则去修正,这就是新太极。
6、关于额状轴,矢状轴,垂直轴,额状轴,解刨学的概念:
垂直轴有通过左肩,通过右肩,还有通过头顶中轴的。失量轴有谭中穴,丹田穴。额状轴有肩部,髋部,还有膝,脊柱有很多关节,每一个关节都可以当做一个轴做旋转。
7、身体要灵活性,可以把任何一个部位作为圆心,当攻击其他部位时,可以通过圆的旋转将力化掉。
8、运动的要领,运乃气息的连绵不断,运转。动是位置的移动,通过力量来改变,这力量可以是内在的,也可以使外来的。篮球,足球等运动都是运少动多的活动,而太极拳是运多动少的活动。
9、虚灵顶劲:虚灵顶劲即“顶头悬”。练拳时讲究头部的头正、顶平、项直、颏收,要求头顶的百会穴处要向上轻轻顶起,同时又须保持头顶的平正。要使头正、顶平,就必须使颈项竖直、下颏里收。顶劲不可过分用力,要有自然虚灵之意。做到虚灵顶劲,精神才提得起来,动作才能沉稳。扎实。
10、气沉丹田:气沉丹田,是身法端正,宽胸实腹,“意注丹田”,意识引导呼吸,将气徐徐送到腹部脐下。太极拳在运动时,一般都是采用腹式呼吸,同时“意注丹田”,这样能达到太极拳“身动、心静、气敛、神舒”的境地。用腹式呼吸来加深气息的深长,应自然、匀细、徐徐吞吐,要与动作自然配合,不能用强制的方法。要求整套动作都要与一呼一吸结合得非常密切,应根据动作的开合、屈伸,起落旦进退、虚实等变化,自然地去配合。一般地说,呼吸一总是与胸廓的张缩、肩肿的活动自然结合着。在一个动作里,往往就伴随着一呼一吸,而不是一个动作固定为一吸或是一呼。这种与动作自然配合的方法运用得当,可以使动作更加协调、圆活、轻灵、沉稳。
11、圆裆松胯:裆即会阴部位。头顶百会穴的‘虚灵顶劲”要与会阴穴上下相应,这是保持身法端正、气贯上下的锻炼方法。裆要圆,又要实。胯撑开,两膝微向里扣,裆自圆。会阴处虚上提,裆自会实;加上腰的松沉、臀的收敛,自然产生裆劲。太极拳讲究“迈步如猫行”,要求步法轻灵稳健,两腿弯屈轮换支持身体进行活动。因此胯部关节须放松,膝关节须灵活,才能保证上体旋转自如,踢腿、换步灵便。
12、沉肩坠肘:太极拳在松肩的前提下要求沉肩坠肘,两臂由于肩、肘的下坠会有一种沉重的内劲感觉,这就是上肢内在的道劲。两肩除沉之外,还要有些微向前合抱的意思,这能使胸部完全涵虚,使脊背团成圆形。两肘下坠之外,也要有一些微向里的裹劲。这样的沉肩坠肘,才能使劲力贯串到上肢手臂。
13、舒指坐腕:舒指是掌指自然伸展,坐腕是腕关节向手背、虎口的一侧自然屈起。掌的动作是整体动作的一部分,许多掌法都是与全身动作连成一气的,因之舒指坐腕,实际是将周身劲力通过“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完整一气。
14、三个面形成三维空间,也好似老子说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当用身体的运动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空间,在里面,开始了自己的太极运动展现,暗合宇宙规律。
老师强调,太极里有太极,宇宙里有宇宙,身体每个部分都暗含太极,至于太极到底是什么,老师说的,我也没怎么理解,就我理解来,太极的意思,莫非是本源的能量?至于太极里有太极,宇宙里有宇宙,这个通过《无量之网》里的宇宙全息图的解释就很容易理解了吧。太极拳,应该就是去练习回归本真,感受最初最纯净的能量的震动吧。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77716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