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编写应当遵循科学的教育原理和教学法则,尽量提高教学效果。教案的编写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数学周长教案篇一
1、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概括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计算公式。
2、初步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和求知欲。
概括和抽象出长(正)方形周长公式。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都喜欢看《猫和老鼠》的动画片吗?今天,进行了一场竞走比赛,他们为这事争论不休,请看大屏幕:猫和老鼠各沿着长方形和正方形跑一圈,他们谁跑的路线长?喜羊羊和灰太狼可不是光凭你们的猜想就能说服的,我们必须用科学的方法进行验证,让他们心服口服。你觉得猫和老鼠走的路线与我们所学的哪一个数学知识有关?(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揭题:你们真聪明!老师非常欣赏你们对数学的敏感。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问题。
二、探索新知:
(一)摆小棒,探索长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1、摆一摆,一个长6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一生上台摆)。
师: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指哪部分?
生:四条边的长度之的和。
师:我把这个长方形放大放在黑板上,求黑板这个长方形的周长,要量出哪些长度?
生:一条长和一条宽。
师:为什么不量出4条边的长度?
生:因为长方形的对边相等。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应地板书所摆小棒的长度。追问:现在可以求出它的周长了吗?
2、请你算一算这个长方形的周长。
3.用小棒来与同桌说明你的算法。
反馈:1生。
4、反馈交流算法。
引导:从同学们的脸上,我可以看出你们肯定有成果了,谁愿意给大家展示一下。(学生说教师板书。要求用小棒说清这样做的道理。)。
长方形的周长计算有这三种:(板书)。
(1)6+4+6+4=20(厘米)周长=长+宽+长+宽。
(2)6×2+4×2=20(厘米)周长=长×2+宽×2。
(3)(6+4)×2=20(厘)周长=(长+宽)×2。
(谁来说说他的算法,你理解了吗?)。
5、交流讨论,优化算法。
小组交流讨论:
(1)这三种算法有什么相同点?
(2)有什么不同点?
(3)你喜欢哪种算法?
长方形周长=(长+宽)x2。
小学数学周长教案篇二
1.能自己整理这一阶段(三个单元)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
2.进一步理解周长的意义,解决与周长相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进一步巩固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较熟练地进行计算,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促进学生在数学情感和态度方面的健康发展,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5.在活动交流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本段的教学内容,主要是教师组织学生回忆这三个单元的所学内容,包括对知识的整理、复习和运用。我的设计思想,首先是让学生分组讨论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本段的大概内容,并且要举出自己身边的相应的数学问题,这样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学以致用意识的养成,即“小小设计家”;其次,在班内作集体讨论与交流,给学生以自我展示的机会,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将课堂变成他们共同创造和分享新问题、新发现、新体验的课堂,把枯燥无味的练习课变成富有竞争气氛的数学活动,即“小小记者会”;最后,再回归到“我的成长足迹”上,引导学生作学习小总结,包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习的方法、思考的方法、掌握的方法、经验的积累等,即引导学生对学习情况的自我评价。这样,90%的课堂就交给了学生自己操作。
我们学校是一所镇中心小学,有15个教学班700多名学生,在各级领导的关怀和京博集团的支持下,在师资建设、教学环境等方面逐步走向规范化。京博希望小学虽然是一所乡镇小学,但却有着优秀的教学设施:整齐的教学楼、优雅的教学环境;配备有微机室、音乐室、舞蹈室、大实验室、图书室、仪器室、体育器材室、音乐器材室等专门教室;30多位教师人手一台微机;各教室网络在进一步建设当中。
我们的学生,大多数来自邻镇的村庄(一小部分来自镇直单位),除了周三和周六,他们都像一个个身着蓝白相间校服的小天使,热情大方,装扮得非常美。特别是三年级的这一批幸运儿,他们与课改一起悄悄长大,喜欢把自己带入到数学问题之中,自己去探索、去操作、去讨论、去解决,可谓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县教研室的领导来我校听课,给他们的评价是:他们当中的很大一部分,已经具有六年级学生的数学思维,已经可以在脑子中一连串地想出六步过程的数学问题结果。
(一)观察图画,引出课题。
师:(出示图1)。
同学们,看到这个画面,你们想到了什么?
生1:我想到小朋友放学回家了。
生2:我想到了狗熊掰棒子。
生3:不是,狗熊什么也没留下,而这是老师提醒我们该总结这么长时间学到了什么了!
小记者:请问李红娇同学,你能向大家说一下你是怎么想的吗?
生:我想我们走过之后都会留下一串脚印,那么我们每天都在学习,脑子里也会留下一串“脚印”,况且我们又要学习“整理与复习”了,这是老师用了打比方的方法。
(老师与学生一块为李红娇的回答喝彩鼓掌)。
师:你们真是老师肚子里的小蛔虫,老师的心思一下子就被你们猜透了。这一节课,我们就一块来把这一段时间学习的`东西做一下整理与复习。(板书)。
小学数学周长教案篇三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圆周长和圆周率的意义,理解和掌握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正确计算圆的周长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探求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创新意识和合作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3、通过教学,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难点:圆周率意义的理解和圆周长公式的推导。
教学设想:新课程从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着眼,提出了参与、探究、搜集、处理、获取、分析、解决、交流与合作等一系列关键词。这些在本节课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其中,参与是一切的前提和基础,而只有当参与成了学生主动的行为时,参与才是有价值的、有意义的。因此要怎样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吸引他们参与进来就成了基础的基础。这里,老师能善于打破学生思维的平衡状态,使他们产生新的不平衡,从而不断吸引学生参与到新知的探究中来。圆的周长是一条曲线,该如何测量?的问题使学生思维产生最初的不平衡,当学生通过化曲为直的两种方法的局限性,从而打破学生刚刚建立的平衡,进一步吸引学生探究更加简便的求圆周长的方法。
小学数学周长教案篇四
教学内容:教科书127页上的例题,“做一做”中题目和练习二十九的1—5题。
教学目的:通过面积和周长的比较,使学生分清周长和面积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二、新课。
1、学习例题。
(1)多媒体出示一个长方形:
3厘米。
4厘米。
让学生到前面指一指它的周长和面积(随着生的指动,长方形周长的边闪动,面积变为红色)。
(2)再让生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指名板演)。
(3)让生说一说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个用什么计量单位。
(4)让生说一说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有什么不同?
生答,师板书:周长面积。
含义四条边的长度和四条边围成的面的大小。
计算方法(长+宽)×2长×宽。
计量单位长度单位面积单位。
三、练习。
1、做“做一做”的'第2题。
让学生指一指手帕、桌面的周长和面积,并说一说如何计算它们的周长和面积。
2、“做一做”第2题。
让学生先说一说每个图形是什么图形,再计算它们的周长和面积。
3、练习二十九。
第1题,让生自己填写,提醒学生注意不要掉了单位名称。
第2、3题,让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第4、5题,让生口答。
教学内容:练习二十九的第6—10题。
教学目的:通过求周长和面积的综合练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周长和面积的概念及计算方法的不同。
教学过程:
一、综合练习。
1、做练习二十九的第6题。让学生独立做。
2、做练习二十九的第7题。
让学生独立做,集体订正时,要注意了解一下周长和面积的单位名称是否写对了,对写的不对的,要找出原因。
3、做练习二十九的第8题。
要求一共收多少千克韭菜,需要知道哪两个条件?集体订正时,指名说一说思考和解答的过程。
4、做练习二十九的第9题。
让学生自己解答,解答完后,请学生说一说思考和解答过程。
5、做练习二十九的第10题。
二、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做第11*、12*题和思考题。
小学数学周长教案篇五
教学内容:(实验数学)第五册、第118—120页例1-例3。
教学目的:
1、通过观察,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长方形的特征的认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使学生初步建立周长的概念,理解和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3、通过对长方形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判断、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长方形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机、投影片、铁丝等。
教学过程:
一、准备。
教师出示动物园篮球场平面图,提问:“动物园篮球场是什么形状?”“长方形有几条边?有什么特征?”
二、诱发。
课件展示:小狗花花围着篮球场走一周。教师:“它走了多少米?怎么计算出来?”(激发学生动脑筋想办法)。
26+14+26+14=80(米)。
三、释疑。
1、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小狗花花走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长方形的四条边的总和。教师板书:长方形四边长度的和叫做长方形的周长。
2、让学生比划周围一些长方形的周长。例如:黑板、桌面、课本等。
3、展示:长方形对边相等。教师:“根据长方形的特征,我们能不能找出计算长方形周长的其他方法。”学生推导出下面的计算方法(利用对边相等)。
26x2+14x2=80(米)。
4、展示:小狗花花先走一个长,再走一个宽。提问:“这时它走了多少米?是长方形的周长的多少?”展示:小狗花花接着走完全程。教师提问:“剩下的路程是长方形的多少?长方形的周长还可以怎样求?”学生进一步观察后,推导计算长方形周长的第三种方法。
(26+14)x2=14(厘米)。
5、让学生议一议:要计算长方形的周长需要知道哪几个条件?
6、教师出示例2(投影),学生独立解答。
7、教学例3,学生读题后,教师操作:拿一段长50厘米的铁丝,先量出一个长,用铁钳拧成90度角,再量出一个宽,用铁钳拧成90度角……拧成一个长方形后,让学生观察并讨论:剩下的部分等于什么?(铁丝的长度-长方形的周长)然后让学生根据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解答此题。
8、投影:(让学生在课堂独立做两道题)。
四、转化和应用。
投影:
1、数一数,下图中有几个长方形。
2、量一量各个长方形的边长,计算各个长方形的周长。
课件:展示黄、红、蓝三个长方形。
小学数学周长教案篇六
第一,重视听讲。在课堂上,老师讲授的一般都是新的知识内容,所以要紧跟着老师的思路走,积极的开展自己的思维,看看老师讲的解题思路与自己所想的有什么不同,通过思考进一步的去提高自己的数学能力。
第二,及时复习。复习的时候要把老师当天讲的内容都消化掉,做到不堆积问题,把老师在课上讲的知识点都去回顾一遍,熟练掌握公式的推理过程,尽量通过自己的记忆去回顾,实在搞不懂就去翻下书。
第三,多做题。学好数学就必须多做题,这是为了掌握各种不同题型的解题思路,刚开始可以不用那么着急,可以从简单的入手,主要以课本的习题为主,如果课本里的习题能解答好,就是把基础打扎实。
基础知识牢固了,就可以去找一些课外的习题,或者试题来练练手,多帮助自己开拓思维,寻找新思路,提高对解决问题的分析能力,题目做的多了,多多少少就能知道一些解题规律,也就能总结出一套自己的解题方法。
小学数学周长教案篇七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43~45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认识东、南、西、北的基础上认识东北、东南、西北和西南,并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来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
2.让学生在观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学过程。
教室里学生的座位排列如下图,每组都有醒目的标记。
讲台。
第一组第四组第六组。
第二组第五组第七组。
第三组第八组。
一、引入。
通过对“四面八方”这个成语中“四面”的讨论,引导学生明确“东、南、西、北”这四个方向,并在教室的四个墙面分别贴出东、南、西、北四个字。
出示例1图,其中超市、体育场、人民桥和公园图片暂不出现。要求学生说出怎样在地图或者平面图上表示这四个方向,然后要求说出学校的东、南、西、北面各有些什么。
引导学生说说对“四面八方”这个成语中“八方”的理解,引入新课。(板书:认识方向)。
二、展开。
1.提出问题,小组讨论。
(1)提问:在学校的这一面有一个超市,你知道超市在学校的哪一面吗?小组讨论一下,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讨论汇报。
(2)指出:通常,我们把东面和北面的中间称做东北,超市在学校的东北面。
(3)提问:这里有一个公园,这里是体育场,这里还有一座人民桥,它们又分别在学校的哪一面呢?小组同学讨论一下。
学生讨论汇报。
2.归纳小结。
上学期我们认识了东、南、西、北,今天我们又认识了东北、东南、西北和西南。我们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能很快记住图上的东、南、西、北这四个方向,那么怎样才能很快记住今天学习的东北、东南、西北和西南这四个方向呢?请大家在小组里讨论一下,说说你想怎样记。
学生汇报记忆方法。
三、解决问题。
1.指导完成“试一试”。
(出示“试一试”中指南针的图)。
提出要求:这是一个指南针,红色箭头指向北面。你能把指南针上的八个方向填写完整吗?先想一想怎样填得快,再在书上填一填。
学生在书上填完之后汇报结果。
2.指导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图)。
(1)谈话:小动物在体育场参加运动会后要回家了,你能帮助它们找到各自的家吗?
(2)播放题中四个小动物所说的话,并在图中呈现相应的文字。
让学生根据要求在书上连线。
(3)出示正确答案,反馈、订正。
3.指导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出示一些成熟水果的实景照片)。
说明:青山乡是一个美丽的水果之乡,在水库周围一共种植了8种水果。
(出示水库及8种水果的图片,水库在中间已贴好,8种水果依次排列在一边)。
提出要求:水果先后成熟了,有许多游客来游览水果之乡。你愿意为来游览的游客制作一张水果种植的示意图吗?每个小组同学合作完成。小组在活动时,首先要听清楚老师讲的是什么水果,并找到应该摆放的位置,然后把图片贴上去。
说明:桃园在水库的北面,葡萄园在水库的东面,梨园在水库的东北面;水库的西南面是苹果园,水库的西北面是西瓜园,水库的西面是山楂园;橘子园在水库的南面,樱桃园在水库的东南面。
根据教师提供的信息,学生制作平面图。完成后进行展示。
四、应用。
1.游戏。
(2)示范:伸出右手指向北面,伸出左手指向西面,两手同时向中间拍一下,这时手就指向西北面。
要求学生用这样的方法,找到西南、东南和东北这三个方向。
学生讨论汇报。
启发思考:都是和第五组比,为什么每个组说的都不一样呢?
自由活动:在小组里说说你们组和其他组的位置,看看黑板上贴的方向,想想说对了没有。
2.制作方向板。
谈话:找到了一个方向,怎样才能很快找到另外的七个方向呢?我们可以自己来制作一个方向板。
教师提示制作方向板的基本方法。学生制作方向板,并写出八个方向。
使用方向板:把方向板中的“北”对着北面,指一指,东北在哪里?东南呢?西北和西南呢?(教师说,让学生指方向)。
3.小结。
布置课外活动:现在我们许多住房都有朝南的阳台和朝南的窗户。回家在你的房间里先找到北面,再用方向板看看其他几个方向各有什么。也可以在你家的客厅里先找到北面,再用方向板看看其他几个方向各有什么。明天来说给同学听一听。
4.跳棋游戏。
说明:甲乙双方各派一名代表,甲方代表提出跳法,乙方代表在方格中移动棋子,玩一次后,甲乙双方交换角色。组长做裁判,每次移动符合要求的得1分。
学生自由活动。
五、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这一堂课的学习,我们又认识了东北、东南、西北和西南这四个方向,对“四面八方”里的“八方”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我们在电视里、报纸上经常看到、听到开发大西北。今天回去后,找一张中国地图,看看我国西北有哪些省,再看看我国的东北有哪些省。找一找南京大约在上海的哪一个方向,上海大约在北京的哪一个方向。
小学数学周长教案篇八
说课内容:
教科书第101页上的例题,“做一做”及练习二十七第1~5题。
教学内容:
面积和周长的对比是在学生学习周长和面积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对比,今后学生才能对周长和面积正确区分,理解实际意义。所以本节课内容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生其它几何体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正确地区分面积和周长的概念及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熟练地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
(2)、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材编排: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节教材内容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从理论到实践,具有层次分明的编排特点,也注意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思维规律来编排,这样,让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来学习新知识。
教学重点:
让学生正确区分周长和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是能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是求周长或面积。
教法分析:
这节课我围绕“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来设计整个教学过程,并坚持以启发式教学原则,根据以上教材分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时,我组织学生进行活动,采用实验操作,引导发现,讨论,自主探究等多种教学方法,努力营造一种民主,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使操作观察、说理、思维等活动有机结合,从而击破重点,分散难点,实现教学目标。
学法分析:
教会学生学习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所在。在给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用科学的方法学习。因此,在本节教学中,我注重指导学生掌握观察操作迁移分析概括自学等学习方法,通过让学生自主参与,交流合作,使学生有更多展示自己思维的机会。
教学过程: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分析教材、合理选择教法和学法的基础上,我共安排以下几个活动。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2、什么是面积?面积和周长到底有什么不同呢?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周长和面积的对比。板书课题:面积和周长的对比。
二、自主探索,感悟新知。
《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应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品质,因此,在这一环节中我设计了想一想、摸一摸、比一比、说一说四个层次,在每个层次的教学中,我大胆放手,把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亲身体会到知识的内涵。
1、一想。
先让学生想一想,回想学习过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公式,得出周长和概念。
2、摸一摸。
用实物让学生摸一摸,在摸的.过程中感受到面积的形式,得出面积的概念。
3、比一比。
出示例题:计算下面长方形的面积和周长。
让学生根据图形给出的数据计算周长和面积,指名学生板演,其它学生独立解答,然后由学生对板演同学的计算进行评价,从评价的过程中让学生对比长方形周长与面积计算方法的不同,也感受到概念的不同。
4、说一说。
结合例题,引导学生讨论交流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与面积之间联系:都需要知道长方形的长和宽或正方形的边长;区别是概念不同、计算方法不同、计量单位不同,面积表示围成平面图形的大小,计算方法要用面积计算公式,使用面积计量单位。而周长表示围成平面图形所有边长的总和,计算方法要用周长计算公式,使用长度单位。
三、巩固练习,反馈巩固。
1、基本训练做教科书第101页“做一做”1、2题;练习二十七第1题。
2、拓展训练用一根16厘米长的铁丝。围成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长、宽取整厘米)。
想一想,试一试,你一共能围出几种不同的长方形或正方形?
这个环节,通过让学生实际操作,亲身掌握到知识的要领,达到巩固反馈作用,也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五、总结。
六、独立作业。
小学数学周长教案篇九
目标预设:
能直接在方格图上,数出相关图形的面积。
能利用分割的方法,将较复杂的图形转化为简单的图形,并用较简单的方法计算面积。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策略、方法的多样性。
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形,让学生观察讨论:
1.地毯上的图形面积是多少?
2.图形有什么特点?
3.求地毯上蓝色部分的面积有哪些方法?
小组讨论求积的方法:
(1)数格。
(2)大面积减小面积。
(3)分割数格。
二、练一练。
1.求下列图形的面积:你是用什么方法知道每个图形的面积?(讨论)。
2.下列点图上的面积是多少?
请学生说如何分割?
为什么这样分割?
3.总结:求这类图形的面积有哪些方法?应注意什么?
三、作业。
课堂作业。
19页第3题第二部分。
课外作业。
在方格纸上设计一个自己喜欢的图形,并求出它的面积。
板书。
小学数学周长教案篇十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1、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呀?(秋季)是啊,秋天到了,天气凉了,一片片树叶从树上轻轻地飘落下来,(贴树叶模型)你们看,老师今天也给大家带来了一片大树叶,你们喜欢吗?(喜欢)一只小蚂蚁也非常喜欢这片树叶,(拿小蚂蚁模型)你们瞧,它把这片树叶当成了运动场,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看看小蚂蚁是怎样在这片树叶的边线上做运动的?通过观察,你们发现了什么?(小蚂蚁沿着树叶的边线爬了一圈),一圈还可以怎么说?(一周)。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关于一周的问题。(板书:一周)。
二、动手实践,感悟周长。
1、摸一摸。
(1)请同学们拿出课前采集的树叶,选择一片你最喜欢的,先摸一摸它的面,有什么感觉?(滑滑的)那你们能不能像小蚂蚁爬树叶那样摸一摸它的边线。
(2)学生进行摸树叶活动。
(3)谁愿意到前面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摸树叶边线一周的?
(4)学生展示,(边说边摸)。
2、描一描。
(1)刚才你们摸了树叶的一周,那你能不能把树叶的一周描下来?(能)请同学们拿出彩色笔,描一描吧!
(2)学生进行描树叶活动。描完之后,同桌互相看看漂亮吗?
(4)你们和他描的一样吗?有不同方法的同学请举手?(找一名同学再来描一描,说一说。)。
小结:同学们都看到了不管你们怎么描,都是沿树叶的边线描了一周是吗?
3、找一找。
同桌之间找一找,摸一摸,说一说。
(2)小组汇报。(你找的是什么物体的面?请你摸一摸哪里是它的一周?)。
4、画一画。
(1)同学们找的可真不少,为了鼓励你们,老师还给你们准备了一些图形礼物。想不想要?(想要)但老师有个条件,只有正确的描出它的一周,才能得到这些礼物。请打开桌子上的信封,选择一个你喜欢的图形用彩笔描出这个图形的边线,开始描吧!
(2)师:你们能得到礼物吗?(能)现在我们就在小组内互相检查一下,看看你的小伙伴描得对不对,如果他描对了,就得到礼物了,如果他描错了,请你帮他纠正过来。
(3)都有谁得到礼物了,举给大家看一看!老师祝贺大家。
(周长),你们真聪明,你们的想法和数学家想的一样,在数学上,数学家把物体有的面或平面图形一的长度叫作它们的周长。
5、量一量。
你们想不想知道数学书封面的周长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种合适的测量工具,一个人量,一个人当记录员,剩下的同学当小军师,为你们的小组出谋划策,也可以当小助手,帮你们小组完成任务。开始量吧!量后小组汇报测量结果。
(2)量腰围。
不仅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有周长,我们的身体上也有周长,比如要买裤子需要知道腰一周的长度,这叫围,谁能估一估老师的腰围是多少?(生自由发言)到底估的准不准呢?要实际量一量,谁来量一量老师的腰围?找两生量老师的腰围。(边量边指导测量方法),量完告诉大家测量结果。你们想不想知道自己的腰围?同桌互相帮助,先估一估,再量一量,量的结果要记在记录卡上。量后汇报。
6、辨一辨。
(1)刚才,我们知道了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有周长,你们看这些图形有周长吗?(课件出示:几个封闭图形和不封闭图形)指名一一回答。
(2)小结:看来,只有封闭图形才有周长。
7、说一说。
刚才我们又进行了许多有趣的活动,现在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周长呢?(在“周长”的前面板书“什么是”)。
三、拓展认识,激发思维。
1、比一比。
刚才小蚂蚁跟老师说,它遇到了一道难题,你们想帮助它吗?(想)。(课件出示:45页第三题)下面个图形哪个周长长?(学生在小组内说说自己的看法,然后通过课件操作验证)。
2、量一量,算一算。
(1)我们帮小蚂蚁解决了难题,小蚂蚁非常感谢我们,并且给我们带来了礼物,(出示智慧宝盒)这些礼物就藏在这个宝盒里。你们想要吗?(想)可是这个盒子是有密码锁的,只有解开密码,我们才能打开盒子。你们想解密码吗?这些密码就藏在我们书中45页第二题中,请同学们快快找到吧!(课件出示45页第二题)。
(2)为了快速解开密码,我们来分分工。(第一、二小组测量并计算三角形的周长,第三、四小组测量并计算长方形的周长,第五小组测量并计算梯形的周长)开始吧!
(3)谁来解第一个密码?(先来汇报三角形的每条边的长度,再说说它的周长是多少?你是怎么算的?)。解第二、三个密码方法同上。
3、剪一剪,比一比。
(1)、密码解开了,智慧宝盒为我们打开了,你们看,小蚂蚁又给我们带来了一道智慧题,只有解开智慧题,才能得到小蚂蚁的礼物。(课件出示智慧题),请同学们快速读题,谁最先知道答案谁举手。
(一个长方形,沿着对角的曲线剪开,变成两个图形,这两个图形的周长一样吗?)。
(2)、送礼物。(每人一颗智慧星)。
四、总结收获,体验成功。
同学们,这节课有什么收获?你们快乐吗?老师也为你们的成功感到快乐,今后你们还会学到更多的数学知识,希望你们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五、布置作业:
课后画一片树叶,想办法量出它的周长。
小学数学周长教案篇十一
1.通过比较,学生正确理解面积和周长的意义,能运用概念正确地计算面积和周长.
2.提高学生综合、概括的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正确地进行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和面积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师:我们已学习过了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下面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
1.怎样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2.怎样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那么,周长和面积有什么不同吗?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板书课题:面积和周长的比较)。
二、学习新课.
出示图形,这是一个长方形,长4厘米,宽3厘米.请同学提出问题,可以求什么?(周长、面积各是多少?)。
师:请同学在自己作业本上,分别求出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订正时,老师板书)。
通过计算你能发现周长与面积有什么不同吗?请根据下面几个问题进行思考.
投影出示思考题:
1.周长和面积各指的是什么?
2.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各是什么?
3.周长和面积各用什么计量单位?
在个人思考的基础上,再进行小组讨论.
集体讨论归纳:
1.长方形周长是指长方形四条边的长度和,而它的面积是指四条边围成的面的`大小.
2.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3.求周长计算出的结果要用长度单位,求面积计算出的结果要用面积单位.
师:同学们讲得很好,那么我们能不能简单地概括出面积和周长究竟有哪几点不同呢?
(在老师的引导下,共同归纳、概括)。
板书:
1.概念不同;。
2.计算方法不同;。
3.计量单位不同.
师:现在老师有一个问题,要向同学们请教,愿意帮忙吗?
如果计算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是不是也存在这3点不同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也具备这3点不同)。
师:老师还有一个问题,假如一个正方形它的边长是4,会求它的周长和面积吗?
(学生叙述列式过程,老师写在黑板上)。
师:这两个算式都是“4×4”,这不是完全相同吗?你们怎么能说它们不同呢?
(讨论一下,然后再回答)。
待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后,老师再归纳.
师:周长的4×4是4个边长,式子中的第一个4是4厘米.面积的4×4是4个4平方厘米,所以两个算式虽然都是4×4,但表示的意义不同.
说明面积和周长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因此做题时要特别注意区分,要认真审题.
三、巩固反馈.
1.请你用手指出桌面的周长,摸一摸桌面的面积.
2.出示正方形手帕,请同学指出它的周长和面积.
3.计算下面每个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投影出示:
4.选择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里.
(1)一个正方形花坛,边长20米.如果在花坛的四周围上栏杆,栏杆长多少?()。
(2)一个正方形花坛,边长20米.如果李欣每天早晨围着花坛跑5圈,他每天早晨要跑多少米?()。
(3)一个正方形花坛,边长20米.如果在这个花坛里种草坪,这个草坪的面积是多少?()。
a.20×20=400(米)b.20×4=80(米)。
c.20×20=400(平方米)d.20×4×5=400(米)。
5.计算下面两个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投影出示。
比较一下,组合后图形的周长、面积,与组合前两个图形周长之和、面积之和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面积相同,周长不同)。
能说说为什么周长不同吗?组合图形的周长指的是哪部分?
师生共同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到面积和周长有三点不同:1.概念不同;2.计算方法不同;3.计量单位不同.
课后作业。
1.填表.
图形。
边长。
周长。
面积。
长方形。
长18厘米,宽16厘米。
长方形。
长7米,宽4米。
正方形。
12分米。
2.学校操场的长是110米,宽是90米.它的面积和周长各是多少?
小学数学周长教案篇十二
认识周长是本单元最基础的知识,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是在学生掌握了周长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但我们本课讲的周长不仅仅局限于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而是包含了所有的平面图形的周长,既有规则图形的周长,也有不规则图形的周长。这样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全面地建立起周长概念。
周长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学生的认知基础:一是在二年级学会了测量长度,二是在二年级下学期已对长、正方形进行了认识,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的基本特征。通过数一数、比一比、折一折、量一量等实践操作活动,发现了长方形、正方形都有四条边,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这些有利于学生认识周长的知识基础和实践操作能力都是我们教学中应当利用和开发的。呈现给学生的所有图形,学生直观看到的是一个平面图形。而要让学生说到周长就会去想到“围图形一周的长度”则是一个较难的认知过程,建立周长的空间观念则是对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挑战。
新课标指出,通过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的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结合教材特点及三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心理特点及认知规律,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知道周长的含义,建立周长的概念。
2、能力目标:结合具体实物,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能初步测量计算三角形、四边形等图形的周长。
3、情感目标:通过演示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习惯,从而使学生达到自主学习、参与学习、合作学习的目的。
4、创新目标:在学生充分参与学习过程的`基础上,培养和发展学生多向思维,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测量与计算图形的周长。
我把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放在周长概念的建立和周长测量上,特别是周长概念的建立。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更好地突出重点,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了教师创设有趣的故事情景,学生操作实践,观察分析,合作探究,量中理解,联系生活应用周长等措施,让学生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为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消极的学习变为主动积极的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我主要采用了探究式教学法,反馈教学法,融合成“合作参与——探究交流”式的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动手操作、组织交流、点拨释疑、巩固运用等程序展开教学,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学习中、在“做数学”的过程中掌握知识,重构认知。
多媒体课件、不同形状的图形、不同形状的物体、直尺、卷尺、软尺、线等。
为达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难点,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趣揭题(预计用时3分钟)。
(二)、借助实例,认识周长(预计用时14分钟)。
(三)、引导探究,测量周长(预计用时16分钟)。
(四)、巩固练习,应用拓展(预计用时10分钟)。
(五)、课堂总结,回归生活(预计用时2分钟)。
(一)、创设情境,激趣揭题。
讲故事导入:(课件出示图片)从前有一位老爷爷在自己家门前开垦了三块地,种了一些农作物,并且长的非常旺盛。有一天,一些牲畜来搞破坏了,可把老爷爷急坏了。同学们,你们能帮老爷爷想想办法吗?(学生动脑筋想并发表见解:最后,制定出最佳方案----在每块地的周围安上护栏)。
师:怎样才能知道每块地需要安多长的护栏呢?
字,然后自然揭示课题-----周长。
(二)、借助实例,认识周长。
1、描一描。
2、指一指。
多媒体出示游泳池的图片。让学生指一指游泳池池口的一周的边线在哪里呢?(指名学生上台指)。
师小结:游泳池池口一周边线的长就是游泳池池口的周长。(多媒体进行动画演示)。
师:树叶一周边线的长,你找到了吗?(多媒体动画演示)让学生说一说什么是树叶的周长?(学生说)。
3、找一找、摸一摸。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已经认识了周长,下面我们来找一找周长,
好吗?比如我们的黑板,这一周边线的长就是黑板面的周长(师指黑板演示)。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像老师一样也找出一些自己身边一些物体的周长(学生活动,举例说明)。
4、说一说。
师提出:结合以上的实例,你能说一说出什么是图形的周长吗?(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师板书:封闭图形一周的总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三)、引导探究,测量周长。
师指着图形提问:我们怎样得到这些图形的周长呢?它们的周长有多长呢?(生:测量)。
通过小组合作来完成这个任务。合作之前,老师先提出要求(课件出示)。
小组派代表上台选图形及工具。
小组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小学数学周长教案篇十三
《认识周长》是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课时的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平行四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基础上展开的,这是学习平面图形周长计算的基础。因此,使学生掌握好这部分内容非常重要。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认识了一些规则图形,也看到过一些不规则图形,但是没有真正体会过周长的实际含义,要让学生理解,周长就是绕图形一周的长度,是一个较难的过程,结合教材特点和三年级学生的实际认识水平和心理特点,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周长的含义,会测量周长,初步学会表达测量的过程和结果。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结合实际活动,经历认识周长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鼓励学生积极与同伴合作,体验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乐趣。
基于以上分析,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定为:认识和理解周长的意义,会测量图形的周长。教学难点为:正确建立周长的空间观念。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我准备了以下的教具和学具:
1、教师准备:实物图,多媒体课件等。
2、学生准备:直尺、细线、树叶、实物图等。
本节课,我将以学生为主体,发挥教师的组织、引导和合作的作用,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
为学生创设有趣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使学生。
投入到探索和创造的数学活动中去。
2.活动体验法。
新课标提倡“做数学”。学生只有亲历知识形成的过程,才能真正理解知识,灵活运用知识。通过“描一描、找一找、量一量、说一说”等一系列活动,促进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探索,丰富数学活动经验。
现代教育理论强调,教学生学会学习是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教学中,为落实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我设计了以下学法:
1.观察操作法。“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尽可能给学生进行观察和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在一系列的亲身体验中发现知识,理解知识和掌握知识。
2.合作交流法。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有助于学生积极思考、探究、解决问题,获得成功体验。
鉴于对以上的认识,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生活经验,我设计以下四个教学环节: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二、自主学习,重点探究;三、合作交流,深层思考;四、实践应用,拓展延伸;五、总结归纳,畅谈感受。
课一开始,我就利用多媒体演示一只小蚂蚁沿着树叶爬行一周的动画,问:你观察到了什么?蚂蚁从哪里开始的?沿着什么地方爬?又是在哪里结束的?学生回答后,再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次,从而理解一周的含义。然后,出示一片吹塑纸剪出的树叶,请2名同学描出它的周长,其他同学用手指在空中描一描,初步感知不论从哪一点开始,只要绕树叶一周,又回到起点就是树叶的周长。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周长(板书:认识周长)。
出示数学书,请同学指一指数学书封面的一周,同桌互相指一指,说一说,理解数学书封面的周长。老师出示三角形,找同学说出它的周长;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剪好的图形,同桌互说平面图形的周长。之后师生一起小结什么是图形的周长,并板书: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描周长,这一环节呈现一些规则和不规则图形,让学生感知周长,也让学生明白周长就是长度,并提问描周长时要注意什么?这时候,我出示一个角,请同学们讨论一下角有周长吗?为什么?根据同学们的回答点出封闭,那么什么是封闭图形呢?你来判断一下以下图形是不是封闭图形,为什么?通过判断让学生明白:封闭图形要首尾相连。
在这里我采用判一判,摸一摸,说一说,让同学们明确只要从一个起点出发绕一圈,又回到起点,这一周的长度就是周长,重点掌握封闭图形的特征,以及它的周长。
老师这里准备了一根绳子,直尺,四个封闭图形,请同学采用最棒的方法与同桌合作,量一量这些图形的周长。同学们马上小组测量,我巡视指导,讨论过后,请各小组汇报测量的方法,我重点讲不规则图形的量法。我们可以用一根绳子,围着树叶一周的边线绕一圈,然后做一个记号,把绳子拉直,并在尺子上一量,这样我们就可以测量出图形的周长。
本环节就是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测量规则、规则图形的周长,并深刻领悟周长的实际含义。
本环节先出示正方形,怎么求它的周长?接着出示长方形,最后老师把这两个图形组合在一起,请同学们独立思考再和同桌交流。
让同学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周长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孩子们,今天你学到了什么?在学习的过程中你感觉愉快吗?你觉得哪个同学的表现最棒?
通过谈话和评价,学会学科知识的同时,也享受学习知识的快乐,从而使学生学会欣赏自我,欣赏其人。
最后说板书设计,本节课板书体现了知识性和简洁性,把必要概念板了出来,图文并茂,恰到好处。
小学数学周长教案篇十四
1、片段一:创设情景,感知“周长”。
多媒体演示秋天的美景,并解说:同学们,秋天到了,树林真美!形状各异的树叶从树上飘落下来,我们来欣赏一下。
师:你会把树叶的边线描下来吗?
生:能!
师:老师为大家准备了树叶和纸,请同学们用铅笔把树叶轮廓描下来。
学生在认真地描。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样描的?
生1:我是沿着树叶的边缘来描的。
生2:我从叶子的尖开始描,一直描到树尖,刚好是一圈。
师:说得好,从起点开始又回到起点。把叶子拿下来,看看它的轮廓。
师:像这样的一圈,我们给它起一个好听的`名字——叶子的周长。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数学王国里的——周长。
2、片段二:操作体验,感悟“周长”
师:周长在我们的身边到处都能找到,例如:数学书的封面,我们一起来摸一摸它的周长。
师:怎样才能保证刚好摸一圈呢?
生:从哪里又回到那里。
小组活动后汇报。
生1:桌面有周长。(面向全班摸了桌面的一周)。
生2:我找了铅笔盒,这一圈是它的周长。
生3:黑板也有周长。
师:请你出来指一指好吗?
生3:演示一次。
师:真不错,周长就在我们的身边。
生4:硬币也有周长。
师:太棒了,我们的生活到处都有周长。
师:拿出自己准备好的圆形、长方形,摸一摸它们的周长感觉有什么不同?
生1:长方形的周长是直的,圆形的周长是弯的。
生2:长方形的周长直的,圆形的周长是滑的。
师:物品有周长,图形也有周长,那么什么叫周长?请同学们讨论一下。
生1:长方形的一圈就是它的周长。
生2:图形几条边合起来就是它周长。
生3:沿着物品边缘绕一圈是它的周长。
生4:图形边缘一圈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师:你的表述都很接近,怎样表说才更准确呢?我们先来看看下面图形哪些有周长?
师:图2、图4为什么没有周长?
生:因为它有缺口。
师:没有缺口的,数学上叫做封闭。什么叫周长,该怎么说才完整?
生:封闭图形一圈的长度就是周长。
全班一起归纳小结: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周长。
3、片段三:合作交流,量、算周长。
师: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些漂亮的图形,请叫出它的名字。
师:有什么办法知道它们的周长是多少?
生1:用尺子量。
师:真会思考,你想到测量工具。怎样量请你来示范一下。
生1:选了长方形,边演示边说:先量出每条边的长度然后把它们加起来。
生2:(急切地):其实不用每条边都量,只要量出两条边就行了。
师:量哪两条边?为什么?
生2:量长和宽,因为长方形的长是相等的,宽也是相等的。
师:量完怎么办?
生2:长×2+宽×2。
小学数学周长教案篇十五
教学内容:人教版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第41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使学生理解周长的含义,能测量计算一些平面图形的周长。
2、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同时,渗透化曲为直、平移的数学思想。
3、在学习的过程中,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对周长含义的理解和计算平面图形的周长。
教具:多媒体课件。
学具:细线、直尺、皮尺、长方形、三角形、圆形、楼梯形、表格。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理解周长。
(一)感受一周。
1、2008年是奥运年,小蚂蚁和小瓢虫也在做运动呢!(出示课件)。
2、仔细观察,两只小动物沿树叶爬行的路线有什么不同?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一周。
3、请学生摸一摸树叶的一周,教师强调起点在哪终点也就在那。
(二)感受周长的长度。
1、请学生摸一摸数学书封面的一周、课桌面的一周,告诉学生像数学书封面的一周的长度、课桌面一周长度在数学上有个名字叫做周长。板书(周长)。
2、比较数学书封面的周长和课桌面的周长有什么不同?今天这节课和老师一起来认识平面图形的周长。板书:(认识)。
(三)感受封闭图形揭示周长的概念。
1、图形王国里今天来了一些好朋友,仔细观察这些图形有什么不同?(出示课件)。
2、通过学生观察后,师告诉学生什么是封闭图形和不封闭图形。
3、让学生描一描自己喜欢的一个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活动结束后告诉学生刚才描的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师板书周长的概念。)。
4、让学生齐读周长的概念。
5、师举例说明:像月牙形一周的长度就是月牙形的周长,三角形一周的长度就是三角形的周长。
找一找数学练习本的周长、板凳面的周长在哪?找到后摸一摸。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注意到低年级学生从:“实物操作”到“形象感知”再从“形象感知”到“抽象概念”。学生把周长这一抽象概念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加深了对周长的理解。)。
二、合作探究计算周长。
(一)设疑激趣。
1、出示长方形、圆形、三角形、楼梯形提问“你认识谁?”
2、让学生估一估哪个图形周长长?
3、当学生想法不一时,引导学生想办法解决问题。
1、出示活动要求,学生观看。
2、小组活动,教师巡视并指导。
3、汇报交流教师评价。
4、小结:像一些规则的图形用直尺直接测量出图形的周长,像一些不规则的图形可以用细线、皮尺绕图形的一周然后再测量出图形的周长。
设计意图:(学习数学最好的的方式就是在“做”中学,学生经历了由疑问——讨论——验证思维得到了拓展,在操作中学会合作在合作中学会操作,总结出测量周长的方法,圆形周长过程中体现了“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楼梯行周长则体现了平移的思想方法,提升了学生的数学思想。)。
三、运用周长解决问题。
1、测测你的眼力。
让学生通过观察说一说为什么相等。(出示课件)。
2、量一量填一填。
小组合作量一量同学的头围、腰围、胸围。
姓名。
头围。
腰围。
胸围。
设计意图:(学习数学的重要目的就在于用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练习的设计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同时,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四、全课总结。
你学会了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总结、自己评价,体验成功的价值,在提高学习积极性的同时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小学数学周长教案篇十六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给学生呈现“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材料,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引导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和技能,尽力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本节课是人教版3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2节内容,“认识周长”是“空间与图形”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材先通过“森林运动会”——小蚂蚁围着树叶跑步,初步感知小蚂蚁的运动路线就是树叶的周长;然后对游泳池池口和篮球场周围边线进行观察,明确这条边线的长就是它们的周长,这里没有给出周长的定义,而是通过生活中这两个具体事例,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在获得直接感知的基础上认识周长的含义。
接着以已有的直接经验为基础,让学生根据给定的图形去量一量、算一算,进一步理解周长,知道怎样可以测量并计算出周长。
此外,还要求组织相应的讨论和交流,进一步加深对周长含义的认识。这样安排,一方面使学生体会到周长的概念来自于生活实际,另一方面为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作了准备。
结合学生年龄和已有知识经验,本课教学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的操作、实践,感悟周长的含义,了解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一周边线的长就是它们的周长。
2、经历观察、测量等数学活动过程,让学生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渗透“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在学习活动中,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数学思考能力,体验与同学合作克服困难后获得成功的快乐,树立驾驭数学知识的自信。
由于三年级学生还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再加之本课内容是由面到边线,学习理解起来有些困难,所以,体会周长的含义,能正确计算周长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设计教法及学法如下:
1、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对日常生活中的长方形,正方形的观察,操作和测量,引导学生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联系一些常见物体和图形建立周长的概念,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并学会计算。
2、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究。对知识和方法不是直接地揭示,也不强加给学生,而是靠学生在自己感知的基础上探索获得。这样的安排,既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索的习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学习过程成为主动的、生动活泼的和有个性的过程,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对空间观念的形成。
3、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和习题,激发学生探索和解决问题的热情,引导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不同途径和方法,并有目的地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
一堂课要取得成功,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为此我做了以下准备工作:
1、教师准备:树叶,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菱形的卡片,圆形的钟面卡片,国旗的卡片,蝴蝶标本等。
2、学生准备:直尺、线、软尺,树叶,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标准五角星、圆形的卡片等。
《数学课程标准》提倡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反思”的基本模式展现内容。为了让学生经历“数学化”和“再创造”的过程,基于以上想法,教学过程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感受周长。
情境的创设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小学生好奇心强,喜欢小动物的年龄特点,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课件展示小蚂蚁作运动的场景,并让学生举起手来跟小蚂蚁一起运动,然后抽象出小蚂蚁的运动路线,提出问题:小蚂蚁运动的这条红色路线是树叶的什么?你知道这条路线在数学上叫什么吗?让小蚂蚁来告诉我们。(课件:我爬过的一周是树叶的周长。)。
由此激发学生认识周长的欲望。
(二)感知周长,理解概念。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从而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又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所以我在第二环节:“感知周长,理解概念”中,分别设置了3个活动。
紧接着,活动三:描一描,我又请学生从1号信封里拿出画有各种平面图形的卡片来,任意挑选自己喜欢的形状,描出它们的周长,通过短短几分钟描的过程,学生的体会却在不断的加深,这种在做中感悟,我想是我们老师用再多的语言都无法替代的。这样,对“周长”这一概念的总结也就水到渠成了。
通过以上三个活动的操作,引导学生从“实物操作”到“形象感知”,再从“形象感知”到“抽象概念”,学生把“周长”这一抽象概念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加深了对“周长”的理解。
在此基础上,向学生提问:通过刚才的活动,现在你能说说什么是平面图形的周长吗?
学生在操作实践的基础上,积极发言,描述对周长的认识,然后教师总结并在黑板上板书:围成平面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做周长。
(三)引导探究,计算周长。
《数学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中提出了“结合生活实际,经历用不同的方法测量物体的长度的过程”,还强调“引导学生在测量过程中根据现实问题,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和工具,以及利用测量进行数学探究活动。”荷兰学者弗赖兰塔尔指出:“学习数学最好的方式就是‘做’中学”。“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实践能力。俗话说:听十遍不如看一遍,看十遍不如动手做一遍。学生只有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才能得到培养。
在本课的第三个教学环节:“引导探究,计算周长”中,我准备这样设计:
1、设疑激趣,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我分别出示一个“”和“”,让学生估一估,哪个图形的周长长?
学生马上想到:可以验证一下。
师追问:怎样验证我们的猜测是否正确呢?学生回答:量一量。
这时学生探究的欲望被充分调动起来,处于一种探究的冲动之中。
(1)明确要求。
先估一估每个图形的周长,再量一量,填写活动记录表。
小组分工要明确,合作完成。
(2)测量周长。
同学们从信封中各自挑选出自己需要的测量工具,如细线、直尺,量出周长。学生可能想到:
用细线绕图形一周围一圈,然后测量出细线的长度。
用直尺把每条边的长度测量出来,然后把各条边的长度加起来。
测出一条长边和一条短边,“长边×2+短边×2”或“(长边+短边)×2”。
(3)汇报交流。
每组选2名代表汇报,说说填写结果,介绍测量的方法,其他小组可随时补充,并提出不同意见。
(计算简单图形的周长是教材的基本要求,让学生在自己动手、动脑探索的过程中,总结出测量周长的一般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内化:像“”和“”一些直线图形的周长,要先测量出边长,再计算出所有边长的总和,能根据周长的含义来计算简单的平面图形的周长,一些图形还可以采用“变曲为直”的方法。)。
这样,通过观察、操作、猜测、验证等方式,学生经历由“疑问——讨论——解释——疑问”在不断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中,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有效的拓展,主动探究的欲望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激发。他们不但能在操作中学会合作,而且能在合作中学会操作。
(4)巩固练习。
(在这个环节,学生可能结合平面图形的特征,在计算时采用简便算法,从而为后续的学习作好铺垫,同时也可以照顾到各个层次的学生,体现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这一数学理念。)。
(四)拓展延伸,运用周长。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应用的过程。学习数学的重要目的,在于用数学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数学练习的设计必须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所以,我设计了以下两个练习:
农民伯伯要给花圃围上篱笆,这圈篱笆有多长?
妈妈的腰围是70厘米,这条裤子妈妈穿合适吗?
这样设计可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总结评价。
教师总结:今天所学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同学们要上于用你的火眼金睛去发现问题,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你会获得更多的快乐!
认识周长。
爬过的一周是树叶的周长变曲为直。
先测量出边长,再计算出所有边长的总和。
小学数学周长教案篇十七
数学(二年级上册)第100~101页。
一情景引入
2、师简介阿凡提抽“生”“死”签的故事。(阿凡提是古时候一个很聪明的人,他喜欢帮助老百姓。所以,大家很喜欢他。但古时候的国王和有钱的坏人都很怕他,一直想要害死他,就找个罪名把他关起来。当时,这个国家有个条例,处死罪犯时要让他抽“生”“死”签,如果抽到“生”签,就不用死。国王为了要阿凡提死,就把2个字都写成“死”,有人把这件事告诉阿凡提。
第二天,当国王让阿凡提抽“生”“死”签时,他不慌不忙地把一个纸团吞下,大家很惊奇他为什么这样做,阿凡提说:“吞下去的签是我的,请打开剩下的签,如果是‘死’,那我的是‘生’。)阿凡提用他的智慧逃过了一劫。今天,他来到我们教室里,想看看同学们是否和他一样用智慧来解决问题。
二探究新知
1.拿出一个箱子,放进一个红色的球和一个黄色的球。
师:阿凡提说:“我拿了一个球,你们猜会是什么颜色的?”(学生有的说是红色的,有的说是黄色的),学生上来试一试。
2.师:阿凡提夸你们说得很好,他想和同学们一起做游戏。(请2个小朋友上来,一个拿数学书,一个拿语文书,把书藏在背后。)
(1)xx同学说:“我拿的不是数学书,请大家猜一猜,我拿的是什么书?”
(2)同桌交流。
(3)汇报。(要求有条理,说出推理方法)
3.师:阿凡提带来3张动物卡片。它们是:兔、狗、猫,准备送给3个小朋友。(出示p101页第3题,并帮3个小朋友取名字)
(1)请学生读一读图中小朋友说的话,说说和刚才猜书游戏有什么不同?
(2)小组交流。要求每个学生都要说说怎样想的。
(3)汇报(注意引导有条理的推理)
4.游戏
(1)3人一组,模仿课本p100页的例3,分配好角色,
像他们那样说一说,猜一猜。
(2)请2个小组上来演示,指名学生说说推理方法。
三巩固新知
1、师:阿凡提夸同学们表现很好,还想出一题考考你们,有信心吗?
(1)让学生看p101页第4题,同桌互相说说他们各拍几下?
(2)汇报,指名个别学生说说如何推理的。
四小结
同学们,今天学习的知识,你们会了吗?这些就是数学中的简单推理知识,生活中我们会常常碰到这些问题,阿凡提希望我们今后遇到这些问题时,能冷静地去推理判断,找出解决的方法。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初步培养学生能用清晰的语言,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推理过程。许多学生碰到问题大部分懂得怎样解决,但要他们有条理表达是较困难的。这教时重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能有条理地表达自己推理的方法。因此,在教学中我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
一在故事中感受数学的趣味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生学习过程较多关注“有趣。新奇”的事物,故事是儿童成长过程中最喜爱的伙伴它是伴着儿童成长。它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的兴趣。在这教时中,我采用与教学内容有些相关的故事来引入新课,从故事中不仅初步感知推理知识,而且重要的是让学生从小树立对机智人物的喜爱和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在游戏中感受数学的趣味
有趣的游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在教学中我设计把例题改变成让学生参与演示,小组游戏的方式,让学生亲临其境。能清晰有条理地表达推理过程,把一节比较单调的推理知识变成生机勃勃,许多学生都争着表达自己的推理方法。
教学中也出现了一些不足之处,那就是个别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较弱,不能运用有条理的数学语言进行推理表达。因此,在今后教学中应注重让学生练习“说”的能力,多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提高学生数学语言能力。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78233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