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学音乐小麻雀说课稿大全(12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07 11:57:14
最新小学音乐小麻雀说课稿大全(12篇)
时间:2023-12-07 11:57:14     小编:HT书生

接纳自己的不完美,与自己和解,拥抱真实的自己。多次修改和润色总结,提高总结的质量和可读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些写作范文,供大家参考。

小学音乐小麻雀说课稿篇一

欣赏歌曲《妈妈之歌》是我国民歌,她通过母子两人的对话,表达了母亲对孩子的志爱和期望以及孩子深情的回报。歌曲的歌词朴实无华,母子之情溢于字里行间。旋律婉转起伏,宽广绵长,充分表现了母子之间真挚的情谊。演唱歌曲《唱给妈妈的摇篮曲》曲调寓意深刻,它通过一个平日生活的侧面,生动地描绘了孩子对妈妈的一片深情和孝顺之心。这两部作品的主题相同,是对孩子们进行“爱”的教育的好材料。

综合教材内容及其他教学要素,我认为可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通过聆听歌曲《妈妈之爱》,了解女声、童声的演唱特点。感受音乐中母子之间真挚的情谊。

2、能基本学会唱歌曲《唱给妈妈的摇篮曲》,从中体会到孩子对妈妈的深情和孝顺之心。

3、通过系列实践活动,教会学生懂得母爱之伟大,自己应该懂得回报和付出。

其中教学重点、难点设定为:通过聆听和学唱歌曲,了解女声、童声的演唱特点。感受音乐作品内涵,懂得母爱的伟大。

新课标提出:音乐课应以“学生发展为本”,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加强音乐实践与创造。同时还强调了课堂上音乐与相关文化的相互融合与渗透。鉴于以上理念,我决定采用参与——体验、情境——陶冶的情感教学模式,借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努力使学生在轻松愉悦、和谐互动的气氛中主动参与学习,在体验中感受和表现音乐,从而促进学生发展。教学过程追求动静结合、张驰有度,让音乐真正走进孩子的心灵。再有,本课的编创等实践活动穿插于各个教学环节中,唱中有创,动唱结合;听中有创,边听边动,自始自终都鼓励学生的创新与实践。

那么到底要怎样使我的音乐课堂成为学生享受音乐美的圣殿呢?我决定这样安排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在《世上只有妈妈好》的音乐声中,边唱歌曲边走进教室。师生问好之后,老师直接揭示本课的主题“爱”!

二)主题讨论,欣赏《妈妈之爱》

1、老师组织学生围绕着“爱”,说说身边爱自己的人!鼓励学生用具体的事例来说一说。

2、老师引出《妈妈之歌》,随机运用课件介绍族民族的风土人情及特色音乐。

3、出示歌词,诵读歌词,组织学生讨论歌曲所反映的内容是什么?学会区分哪段是妈妈唱的?哪段是孩子唱的。

4、初听音乐,感受音乐旋律的美感以及音乐中母子之情的深厚。

5、再听歌曲,感受女声、童声的音色的基本特征。

6、再次复听,请学生跟着轻轻哼唱,深深体验母子的深情。

三)初学《唱给妈妈的摇篮曲》

1、师生谈话,引导孩子去思考妈妈的爱。回忆学过的摇篮曲,唱一唱,再次感受“母爱之伟大”。

2、从“报恩”引出歌曲《唱给妈妈的摇篮曲》,学习歌词内容,说说自己感受到了什么?

3、请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深情地诵读歌词。

4、初听歌曲:请孩子们积极展开想象,说一说你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5、再听范唱,请学生边做推摇篮动作边轻声哼唱。

四)主题延伸

1、老师引导学生去想想,自己是不是也该为妈妈做点什么?

2、以“我为妈妈做什么”自由选择

a为妈妈唱一首歌

b为妈妈背一首诗

c对妈妈说一句话

d为妈妈做一件事

e其它

五)组织下课

师生互道再见。在《唱给妈妈的摇篮曲》的歌声中,离开教室。

(音乐教学的功能决不仅仅体现在一堂课上,让孩子们在充满着爱的旋律声中离开教室,就是希望能使学生把课堂上所感悟到的,带到教室外,带进自己的生活,使音乐教学真正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而服务!)

当然,以上所述只是我对本课的一种设想,若是要投入到真正的课堂教学中去,我想还应该考虑孩子们的学情,学习的习惯、爱好等方面的因素。但不管怎样,我认为,一堂音乐课只要能成为了孩子们享受音乐美的圣殿,就是我们教师应该追求的境界!

小学音乐小麻雀说课稿篇二

1.这是一组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歌曲,表现一种特定的环境——水乡,充分体现了音乐与民族的关系,让我们热情地讴歌水乡,热爱我们的家乡。

2.掌握附点四分音符的时值,并能辨别、比较四分音符与附点四分音符的长短。

3.发挥集体思维合作,进行以《远航》为主题的创作活动。

指导学生热情地讴歌水乡,抒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掌握附点四分音符的时值.

聆听、演唱、律动

琴、打击乐器等。

一、聆听《采茶舞曲》

二、表演《采菱》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歌。

二、聆听《采茶舞曲》

用江南山水风景图导入。

设问:

(1)谁到过杭州游玩?

(2)谁到过茶山,见过茶农采茶的劳动?

(3)你听过越剧的唱腔吗?

2.欣赏:在教学中要吸引学生有兴趣地认真地听范唱是学好本歌的关键。因此要求教师的范唱要非常投入有情感,去打动学生的心灵。唱得要细腻亲切,在吐字和行腔上要有江南风格。

3.教师的范唱不仅是唱歌,还要范唱歌谱,歌谱的范唱要同样的有感情,流畅而动听,有力度起伏。

4.听唱、学唱曲调一定要以乐句为单位进行,切忌支离破碎。

5. 这句的教学,不要讲解切分节奏而是通过划船的动作去学习,能很自然的唱好。同样d.s.的反复记号也不必要求学生去记住掌握。

6.伴奏的加入既是训练节奏感,也是为了营造一种氛围,这是要求:

(1)选择节奏,哪一节奏谱,更适合于这首歌曲的伴奏;

(2)选择打击乐器;

(3)在哪里加入铃鼓使歌曲推向高潮。

教材上的伴奏谱仅是一谱例,还可让学生创编节奏谱。

7.小结:水乡一景。

小学音乐小麻雀说课稿篇三

《麻雀》是国家统编教材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的17课,出自19世纪俄国著名现实主义作家屠格涅夫之手。叙述了一只老麻雀在庞大的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使小麻雀免受伤害的动人故事,热情地歌颂了“爱”这一种强大的力量。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和学段的要求,结合学生实际和课后练习,我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继续运用“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的方法,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读懂重点句段,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爱的伟大。

2、学习作者具体描叙和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

3、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背诵。

(二)能力目标:

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思维想象能力。

(三)德育目标:

懂得老麻雀奋不顾身掩护小麻雀那种“强大的力量”就是爱的力量。

三、说教学重点:

根据课文特点和本组教材的训练重点,我将本课的重点设为:认真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具体描写来表现老麻雀奋不顾身掩护小麻雀的那种为“一种强大的力量”所支配的精神。

四、说教学难点:

根据本组教材的训练重点,我将本课的难点设为:体会第4、5自然段中描写老麻雀神态、动作的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即“一种强大的力量”就是爱的力量。

五、教学准备:

为了帮助学生更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理解课文内容,准备了:

1、课文录音带。

2、动画课件。

六、说教法和学法:

新课改精神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而教学过程又必须强调合作精神、突出自主性、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因此,我主要采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法,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在设计教案时,我结合“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的阅读方法,先让学生欣赏朗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并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然后提出两个问题:“老麻雀、小麻雀、猎狗分别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课文中那些句子体现了他们的这些特点,为什么?”让学生合作探究,采取“读——找、画——议——读”的方法,从文章中找答案,说理由,并通过朗读把自己的理解读出来。在反馈交流时,抓住重点句子,让学生仔细体会,深入理解。通过各种读的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朗读中积累语感,积累词汇。

七、说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出示课题)。

这样用最直接的方式进入课堂学习,可以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二)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要求:边听录音边想画面。

通过听录音,想画面达到三个目的:一是巩固以前所学的阅读方法:“读文章,想画面”;二是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三是通过欣赏朗读,为后面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打基础。

2、教师提问:课文中有哪几个主要角色?它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演示动画)。

在听了课文录音的基础上,教师提出两个问题,并演示课件,用动画这种学生最喜欢的形式再现情境,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同时从听觉和视觉两个方面刺激学生,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通过观察画面,能快速了解文中几个主要角色及故事情节。

3、对照板书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这一步既对学生听、看故事的情况进行了检查,又锻炼了学生的概括能力,既有条理性,又减轻了难度。让学生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探究中心。

1、自主读课文。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

培养学生的自主性,这是新课标极力强调的。为尊重学生的个性,我特别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同时又提出读的要求,使学生明白读课文的时候,注意力要集中,要开动脑筋。在阅读时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思、边读边记、边读边学,边读边画,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2、提问:小麻雀、猎狗、老麻雀分别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指名回答,教师板书)。

提出这个问题主要是让学生从直观上把握三个主要角色的特点。

3、合作探究:课文中哪些句子体现了它们的这些特点?为什么?(指点方法:读——找、画——议——读)。

先明确合作学习的要求,再具体地指点方法。这种设计,使学生不至于盲目地读,随意地议,能围绕本节课所要达到的教学目的开展活动。现代教育的目的不是让学生单纯地掌握知识,而应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选择能力、创造能力、协调能力为目标。在这个环节中,既能体现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又能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一举两得。

4、反馈交流。

小组派代表回答问题,要求:(1)读句子。(2)析句意。(3)感情读。

在以自学探究为主的课堂里,“交流”成了提升探究过程的重要环节,这是在接受式课堂里所没有的一种全新教学行为。本环节教学,教师着力抓两点,一是抓重点句子,品重点字词;二是抓感情朗读,读中悟情。

在讲到老麻雀时,运用多媒体电脑动画显示:“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它扎煞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通过看屏幕上活生生的老麻雀愤怒地不顾一切地扑了下来,扎煞浑身的羽毛,并且配上老麻雀绝望的尖叫声,使学生感受更真切,理解得更深刻,顿时明白老麻雀怎样落下以及为什么这样做,突破难点。再通过换动词引导学生比较两个句子,从直观的画面上升到理论知识,使学生更进一步学深学透课文,从理论上突破难点,也使学生“跳一跳就摘到桃子”。

在理解“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这句话时,教者提出问题:“一种强大的力量指的什么力量?”因为前面通过电视画面再现故事情节,为这个问题已作了铺垫,直观、真实、具体地体现了老麻雀为了保护小麻雀表现出的那种强大的力量。让学生感受到爱的伟大。

5、深化主题。

教师通过引读第五自然段,进一步体会爱的伟大力量。再引导学生想象:“你从老麻雀的表现中想到了什么?”进行发散思维练习。这一步能开发学生想象力,培养创造性思维,最大限度开发学生潜能,发展智力,激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思维的深度和广度。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的一切,是知识进步的源泉。丰富的想象是创造的翅膀,通过展开想象,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加深学生对课文主题的理解。

小学音乐小麻雀说课稿篇四

《每当我走过教师窗前》是人教版三年级第二学期的一首歌曲,歌曲结构为两段体,24拍,曲调优美深情,以学生的角度歌颂了教师的辛勤奉献的品质,深切地表达了对教师的尊敬与爱戴之情。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资料分析,结合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一下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2、让学生深切感受在教师精心培育下他们茁壮成长,从而培养他们对教师的尊敬与爱戴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能以崇敬的心境演唱歌曲,感受歌曲中蕴含的爱师情怀,能从内心体会对教师的尊敬及爱戴之情。

教具:多媒体,钢琴,笛子。

结合教师自我专业上的优势和孩子们好奇、好动的心理特征。我运用了以下的教学手法:

1、故事引入法。

2、多媒体情景吸引法:

3、现场表演法。

4、层层设疑法。

5、联想比喻法。

6、活动法。

力求把复杂的资料简单化,让孩子们简便地掌握学科知识。

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

利用孩子们的好奇心,引领孩子们打开课本,学习这一首歌曲。

二、培养学生对音乐情绪的理解。

在学习歌曲之前:先出问题考考学生,引导学生初步了解音乐情绪。教师用笛子吹奏两段曲子,让学生分辨哪个片段是欢快的,哪个片段是抒情,深情的?具体资料是:(拿出笛子)在教师现场的精彩演奏下,学生热情高涨,都纷纷回答。

三、歌曲教学:

在刚才学生对音乐情绪的理解基础上,播放歌曲,让学生认真聆听,提出问题: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力度怎样,歌曲可分几段?(鼓励学生主动回答教师再作点评。)。

让学生先跟着自我打节拍,按照节拍读歌词,(可分组读,教师指出比较难的节奏,多读几遍)。

在熟悉节奏的基础上,播放音乐,学生打着节奏,轻轻跟唱,由于旋律比较简单,很多同学都已经基本会跟着唱了,为保护学生的嗓子,教师先带学生们练练声,为避免枯燥的练声方法:教师用各种动物的叫声来引导学生练声。(如大象“嗯,嗯,嗯。“小羊咩,咩。咩”)学生兴趣极高。

这时,教师弹奏歌曲,鼓励学生跟着教师深情地用“嗯”哼唱。

四、学生互动:

在基本会唱的基础上,让同学们分组唱,轮唱,领唱,合唱,培养学生们的协作本事。

五、情感交流。

让学生们把自我比作小红,看到教师如此辛勤地为同学们改作业。内心会怎样?

鼓励同学们都用笔写一句想对教师说的话。让同学从内心体会对教师的感情。

最终,让在学生深情的歌声中结束课堂。

小学音乐小麻雀说课稿篇五

尊敬的各位评委你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x版 第x册第x课,题目是xxxxx 我准备从设计理念、学情分析、教材分析、教学目标、为克服重难点采取的教法和学法、教具准备、教学过程等方面对本节课进行阐述。

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表现活动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开发音乐的感知力,体验音乐的美感。并且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对艺术的想象和创造力。

小学段的孩子在对音乐的感受和表现上:能够对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音响感到好奇有趣,能够用自己的声音对它们进行模仿。能听辨不同情绪的音乐。在课堂上能够在律动、集体舞、音乐游戏、歌表演等活动中与他人合作。在创造方面能够自制简易的乐器。在评价方面能够对自己和他人的演唱作出简单的评价。

本课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是一首欢快、活泼的儿童歌曲。它以生动的歌词,轻快的节奏、流畅的旋律为我们展现了一副美好的画面。表达了孩子们纯真的感情和充满快乐自豪的情感。

1、通过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鉴赏力。

2、通过音乐互动教学培养学生主动的参与各种音乐活动,锻炼他们的合作与协调能力,增进群体意识、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3、教学中应适时的发展学生的想象培养他们的创造潜力。

能够主动的参与互动教学并能够自信的演唱歌曲。难点是:发展学生想象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创设情境法、模仿教学法、对比法、听唱法。根据学生在儿童阶段自然嗓音很纯、很亮、体形灵巧这一特点。我还采取用了律动、游戏互动法等教学手段。

下面是本课的教学过程分为:

1、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2、利用教法克服难点

3、准确完整的演唱歌曲

4、拓展延伸培养学生创造

5、自评互评培养鉴赏力。共五个环节完成本课的教学。

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营造浓郁的音乐课堂氛围、加强教学的直观性。我采取了用多媒体来创设情境并在声像一体的课堂氛围中导入了新课。通过对音乐的体验使学生在音乐审美的过程中获得喜悦,对音乐产生兴趣,因而学生全身心的投入了课堂。

本环节也是这节课的重点环节。结合学生的自然特点,并在教学中建立平等的师生和谐关系。我采取了听唱、律动、游戏等教学方法来克服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如:节奏难点的解决方法:四分音符用双手拍肩,八分音符用双手拍腿等律动比一比看谁表现的最好并奖励小红花。如:音准难点的解决方法:可以引导并带领学生做听一听、学一学、唱一唱、做一做游戏。(具体的方法应根据教材而定,随机应变)还可以通过师生接龙演唱游戏解决难点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在帮助学生解决难点的过程中还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对表现进步的同学应及时的给与奖励。使每一位学生的音乐潜力都得到发展。

演唱歌曲是小学生最易于接受和参与的表现形式。为了使学生能够主动的参与互动教学并能够自信的演唱歌曲。我适时的创设与歌曲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情境,并通过观察比较采取了唱一唱、敲一敲、演一演等教学法(举例:应根据教材进行举例)充分调动每一位同学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的有感情的演唱并多给学生鼓励。这既培养了孩子们的自信心又克服了本课的难点。完成了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创造有感情就有想象,从而形成创造思维。老师可依据本课的内容及情绪鼓励引导学生进行即兴创编活动。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创编一些与课本情绪一致的节奏、诗歌、故事、游戏、音乐表演等。(创编的内容和形式可以根据教材而定)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对每一位同学都应该多关心多鼓励。构建和谐团结民主的氛围。引导学生积极讨论共同参与,培养学生乐观的学习态度和友爱的精神。锻炼合作与协调能力,增进群体意识,培养团队精神。

本课的教学评价我是以表扬和鼓励为主,随时引导学生在音乐活动中开展自评互评和老师的随堂评价,以提高学生的乐感和审美能力。我评价他们的重点是能否积极自信的参与音乐表现、能否与其他的同学协作配合、在课堂小结时我还安排了学生谈一谈这节课的感想如: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歌曲中你最喜欢那一句?在课堂上对那些有创意的学生我还及时的发给他们小奖品。

以上是本课的总阐述,不到之处请评委指正。

小学音乐小麻雀说课稿篇六

交响音乐是音乐中的高级形式,也是人们难以接近的高雅音乐,小学生更是如此。可是小学生的心理却更具幻想和憧憬。如何正确地引导学生欣赏交响音乐,消除“高雅音乐高高在上”的心理障碍,轻简便松地接近交响音乐,步入音乐的殿堂,感悟音乐的无穷魅力,正是本堂课的教学定位。

童话交响诗《魔法师的弟子》是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九年一贯制教科书试用版,第十一册第五单元“神奇的童话”中的一首欣赏曲目。是法国作曲家、音乐教育家笛卡斯创作于1897年。乐曲以德国文学家歌德(1749-1832)的叙事诗《魔法师的弟子》为题材。

《魔法师的弟子》全曲分为序奏、谐谑曲、和结尾三部分。序奏部速度较慢,98拍。由小提琴和单簧管先后奏出两个动机,描述了魔法师轻声咕哝,诵念咒语的情景。

第二部分是由谐谑曲组成的主体部分,诙谐、跳跃的主题,生动的描绘了扫帚拎水的情景,同时也使人联想到魔法师的弟子得意洋洋的神态。在这一部分里,拎水的主题不断的展开、升华,气氛越来越热烈,使人仿佛看到没有学会解除魔法咒语的弟子在滔滔不绝的流水面前,手足无措的慌张神情。

结束部分由铜管奏出的号角性的音调,表示魔法师回来了。于是,乐曲又恢复到平静。

小学六年级的孩子正处在小学向中学的过渡阶段,理解了近六年的音乐学习,有必须的音乐鉴赏本事,能听辨部分乐器的音色,能听辨简单的多声部音乐,并且小学生的心理却更具幻想,具有欣赏交响音乐的基础,是本堂课的一个有利因素,可是对音乐的理解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从而确立本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1、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交响乐的兴趣,感悟音乐魅力,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

2、本事目标:初步学习欣赏交响乐的方法,提高对音乐的感受与鉴赏本事。

3、认知目标:要求学生能够熟悉和听辨各种乐器的音色以及在乐曲中的表现作用。

教学重难点是:能听辨《魔法师的弟子》的主题以及主奏乐器的音色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

在本堂课的学习过程中有两个可能出现的阻碍学生欣赏音乐的障碍:

(一)由于学生对高雅,严肃的交响音乐十分陌生,加上对西洋乐器也不熟悉,学生不容易听辨各种乐器的音色以及主奏乐器的音色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所以在介绍音乐的结构时,我分别展示各种主奏乐器的图片和音色,为后面的听辨打基础。这一点将在后面的教学流程中详细说明。

(二)由于音乐主题在整个乐曲中出现的次数十分多,并且每次出现的速度、力度、和情绪都不一样,甚至有时是主题的变化和展开,学生很难听辨准确,为此,我从两个方面进行突破。一是我在介绍拎水的主题时,引导学生唱熟主题。二是结合视频、图片,我在影片中关键的地方加上提示性的字幕,帮忙学生理解音乐,感受音乐,便于引导学生听辨各次主题。并且将每次出现的主题进行比较,从而得出每一次主题的不一样之处。

音乐新课标指出:感受与鉴赏是重要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本事的途径。良好的音乐感受本事与鉴赏本事的构成,对于丰富情感,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可见,上好音乐欣赏课,对小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新课标同时指出:教学中应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逐步积累鉴赏音乐的经验。应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进取参与音乐体验,鼓励学生对音乐有独立的感受与见解,帮忙学生建立起音乐与人生的密切联系,为终生学习和享受音乐奠定基础。为了落实和体现这一理念,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环节:

(一)童话激趣、引入新课。

孩子们都喜欢童话故事,本堂课我以孩子们讲自我喜欢的童话故事的方式引入新课,从而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欲望。因为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喜欢幻想进入神奇的童话世界,利用这一有利因素,将高雅的交响音乐与神奇的童话结合起来。让学生更加容易接近交响音乐,为本课的学习创设一个活泼趣味的心理氛围。

(二)介绍作品、作者、及时代背景。

主要让学生明白:《魔法师的弟子》是一首童话交响诗,作者是迪卡斯,《魔法师的弟子》是他创作于1897年,乐曲以德国文学家歌德(1749——1832)的叙事诗《魔法师的弟子》为题材。音乐有生动的节奏和绚丽的配器,是他最具独创性的代表作品,被德彪西誉为一部“作曲法讲义”。

然后,我给孩子们播放他们最喜欢的节目主持人董浩叔叔和金龟子姐姐讲的故事,这样,就能很快地将学生带入乐曲表现的意境中,展开丰富的想象,提高进一步聆听音乐的欲望。

(三)了解结构、认识乐器。

听完了故事,接下来就该介绍乐曲的结构:全曲分成序奏部、谐谑曲、和结尾三个部分。

1、序奏:小提琴和单簧管演奏,分别出示两种乐器图片及声音,要求学生听辨它们的音色。

2、谐谑曲:大管演奏,首先出示大管图片及声音。之后出示拎水的主题(演奏)。这个主题生动的描绘了扫帚取水的情景。由于音乐的主题在乐曲中出现的次数很多,学生不好把握。那里,我引导学生唱熟音乐的主题,然后经过聆听,在音乐中找出主题,使学生有重点地聆听音乐。

3、结尾:铜管乐演奏,出示铜管乐家族成员。听辨它们的音色。

(四)运用媒体、视听结合。

音乐是人类的第二语言,不分国界,能够表达语言所不能表达的情感。音乐又是是听觉的艺术,再复杂多变的花样,到头来,聆听才是欣赏音乐的最佳途径和方法。那里,我让学生带着问题观看由中国交响乐团演奏的交响诗《魔法师的弟子》,做到视听结合,既欣赏了音乐,又了解了交响乐队的一些基本知识。

新课标指出:表现是实践性很强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习音乐的重要性资料,是培养学生音乐表现本事和审美本事的重要途径。在那里,我要求同学们听到每一次出现主题时,能否模仿一下扫帚拎水的动作?或者用其他的动作表现出来?这样便将音乐语言和同学们的形体语言结合起来,更加便于理解音乐。

(五)合作学习、讨论探究:

在突破本课的难点时,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经过小组讨论完成下头的问题:

(1)、拎水的主题在音乐中出现了几次?

(2)、它主要由什么乐器演奏?

(3)、每次在力度、速度和情绪上有什么变化?

从而得出答案:随着音乐情绪的发展,拎水的主题力度一次比一次强,速度一次比一次快,音乐情绪越来越紧张,象征着情景越来越危急!

(六)课堂小结。

在那里,我提出了一个思考题:欣赏了童话交响诗《魔法师的弟子》,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经过这个思考题,将课内教学延伸到课外生活中,从而到达对学生的情感熏陶,品格陶冶。

(一)充分利用视频、字幕和图片,结合故事情节将严肃、高雅、难以接近的交响音乐变得通俗、易懂,学生学习的兴趣浓厚。

(二)充分利用媒体,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视听结合。学生在音乐审美的过程中能获得愉悦的感受与进取的体验。

总之,本节课,我将以生动、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将抽象的交响音乐变成易于接近的童话故事,唤起学生对交响音乐的热情向往,提高对音乐艺术的强烈追求。

我相信:这将是一堂能让孩子们得到充分享受的课,让他们享受自由的空气,感受音乐的活力;得到情感的熏陶,享受成功的喜悦,享受一段幸福欢乐的时光!

小学音乐小麻雀说课稿篇七

尊敬的各位考官,x午好!(鞠躬)。

我是应聘小学音乐的x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保卫黄河》,我将从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等方面对本课题进行阐述。

首先是我对教材的理解。《保卫黄河》是人教版音乐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节唱歌课。它是冼星海《黄河大合唱》的第七乐章,歌曲为2/4拍,进行曲体裁,以短促跳动、铿锵有力的节奏,快速大跳的音型,使歌曲充满力量,形象地刻画了象征中华民族精神的黄河,它以英雄的气概出现在亚洲的原野,高唱着民族的赞歌,也描绘了抗日英雄们为保卫黄河、保卫全中国而战斗的壮丽场景。

作为一名合格的音乐教师,不仅要对教材要有所了解,还应该对本学段的学生情况有一定的把握,接下来我就来简单分析一下这一阶段时期学生的基本情况。

小学六年级的学生认知能力由感性逐渐上升到理性,渴望更深一层了解音乐内涵,教师对音乐元素的讲解,音乐作品的分析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应该让学生反复聆听、直观演示,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同时这一时期有的学生已经进入变声期,在教唱过程中应提醒学生注意保护嗓子。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以及新课改的要求,我设计的三维目标如下:

情感·态度·价值观:聆听学唱《保卫黄河》,感受歌曲描绘的黄河风貌及抗日斗争场景,学习中华儿女们的顽强斗争精神。

过程与方法:运用小组合作的方法,加强对轮唱的认识,提高音乐实践能力。

知识与技能:了解轮唱及其特点,能够背唱歌曲,并能完成二声部轮唱,注意力度的变化。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以及教学目标的设立,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是能够背唱歌曲。难点是了解轮唱及其特点,完成二声部轮唱。

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聆听法、表现法、合作法,以达到较好的学教学效果。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为五个环节:新课导入——初步感知——学唱歌曲——拓展延伸——小结作业。

第一环节是新课导入环节。

好的导入是成功的一半,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浓郁的音乐课堂氛围,本环节我采用了音频导入的方式。通过播放歌曲《我的中国心》,并提问:在这首歌曲中都听到了中国的哪些地方?学生进行自由抢答。最后,我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一个总结:有长江、长城、黄山、黄河……而今天我们学习的歌曲就跟其中一个地方有关。从而引出新课《保卫黄河》。

这样的设计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更好的开展接下来的新课教学。

第二环节为初步感知环节。

这一环节是本节课新课讲授的第一个环节,我会结合学生的自身特点展开教学。

首先,我会为同学们播放歌曲《保卫黄河》,并提问学生听完是什么感觉。学生自由回答。通过初听,学生大致可以说出音乐的力度坚定有力,节奏短促跳动。随后复听歌曲并提出问题:歌词描绘了一个什么样的情景?学生自由回答,我会进行总结:刚开始描绘了黄河两地的面貌,随着歌曲高潮的逐步迈进,描绘了抗日英雄拿起武器,与敌人展开顽强的斗争,场面雄伟、激昂、热烈。对于这样的一部作品,学生对于曲作者也会想有一定的了解,我再趁热打铁,介绍一下冼星海:他是人民音乐家,广东番禺人,他短暂的一生创作了大量的歌曲和管弦乐曲,尤其是抗日战争期间创作的《黄河大合唱》《在太行山上》《到敌人后方去》等歌曲唱遍全国,其中《黄河大合唱》被选入“二十世纪华人音乐经典”,而《保卫黄河》选自《黄河大合唱》的第七乐章。

通过初听、复听及提问的方式,同学能够捕捉到歌曲最表面一层的音乐信息,充分发挥音乐的感知能力,为接下来的学唱歌曲做准备。

第三环节是学唱歌曲环节。

学唱歌曲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环节,新课标指出表现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性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这一环节,我将以教师范唱,学生跟唱、背唱以及学习二声部轮唱的方式展开我的教学,变枯燥为生动,引导学生亲身实践、自主探究。

首先是我会带领学生进行简单的发声练习,帮助学生打开嗓子。

其次,我会范唱歌曲,学生小声跟唱,体会我所演唱的歌曲力度。接下来,我弹奏钢琴,学生视唱乐谱,并自主找出节奏比较难唱的地方。一般情况下,会发现乐谱中有很多切分音和附点节奏需要把握,我会带领学生单独练习这些地方,并提问学生歌曲中休止符的作用是什么。学生自由回答,我会进行总结:是为了凝聚巨大的力量,有层层推进的感觉,表现了人民武装的不断壮大和抗日浪潮的不断高涨。学生熟悉了乐谱,就带着歌词完整演唱,并尝试着背唱歌曲。

最后,我会带领大家学习二声部轮唱。先通过听的方式以及我的一个总结了解轮唱及特点。接着,通过一个口号游戏的方式体验一下轮唱的演唱方式。学生了解并练习了以后再融入到歌曲中试着轮唱第一句,并注意每个声部的力度处理。还有一个难点就是轮唱的结尾两声部一定要同时结束,我会单独请学生练习结束句,先唱的声部到“保卫华北”的地方可将这几个字重复唱一遍。之后,就是学生完整进行轮唱。

通过这样的设计,不仅丰富了课堂活动,还可以引导学生更加轻松的学会表现歌曲,更全面的掌握新知识,增加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和积极性。

第四环节是拓展延伸环节。

为了更好的巩固已经掌握的新知识,提升音乐课堂的趣味性。我会先请同学们自由讨论《黄河大合唱》的其他几个乐章,然后进行总结:第一乐章《黄河船夫曲》、第二乐章《黄河颂》、第三乐章《黄河之水天上来》、第四乐章《黄水谣》、第五乐章《河边对口曲》、第六乐章《黄河怨》以及第八乐章《怒吼吧,黄河》。每个乐章都有独特的演唱形式,如诗朗诵、混声合唱等。最后,我会请学生分成四个小组进行编创小活动。每个小组用不同的表演形式将《保卫黄河》演出来,可以用诗朗诵、可以用其他演唱形式,可以用舞蹈等。之后,小组上台表演,进行组组互评及教师点评。

这样做既能巩固本节课所学的新知识,也达到了新课标提出的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求,带领每一位同学充分的参与到课堂当中,同时,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对于音乐课程的兴趣。

第五环节是小结作业环节。

一个好的结尾能够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在这一环节,我会进行情感的升华,与学生共同总结:《保卫黄河》表达了中国人民的心声,凝聚了中华儿女抗日必胜的决心。过去人们不怕牺牲,保卫着我们的祖国,才有现在我们的美好生活,所以我们更应该努力,为建设美好祖国奉献自己的一份力。

然后请同学们课下聆听《黄河大合唱》的其它乐章。

小学音乐小麻雀说课稿篇八

这是一首以民歌音调为素材的创作歌曲。歌中充满了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农村生活气息。

根据教材内容,体会歌中充满生气,洋溢着欢悦、真切的动人情感。以课堂练习为铺垫,指导学生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抒发热爱劳动的真挚感情。

学唱歌曲,感受民歌风格和农村孩子开朗活泼,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美好品质。初听京剧选段,培养戏曲音乐兴趣。

:掌握不同拍子的变换;突破唱名音高、音准难点。

:视唱、听唱法。

:琴、录音机、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发声训练、课堂练习、歌曲教学。

第二课时:两声部发声训练、节奏填空、欣赏。

课题《小牧笛》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

1.指导用纯朴、明亮的声音表现歌曲的民歌风味,抒发热爱劳动的真挚感情。

2.通过节奏练习,掌握变拍子节奏;听唱大跳音程,解决唱名音高、音准的难点。

3.初听京剧选段,培养戏曲音乐的兴趣,增强听辩对比性旋律的能力。

三、发声训练:注意附点音符、八分休止符的节奏准确,声音竖起来唱“嗒”

四、课堂练习:

1.节奏练习:用“da”拍读节奏并注意节奏、节拍的变化。

2.唱名发声练习:唱准resollare1的音高。

3.重、难点乐句练唱:读节奏、按节奏拍读歌词、注意下滑音的唱法,用赞美的情绪来唱。

五、歌曲教学:

1.释题:本课是一首采用民歌音调为素材的创作歌曲。

2.分析:拍号采用2/4、3/4拍交替变换,是一段体结构,三个乐句构成的歌曲。

3.学唱歌谱:听录音、拍读节奏、视唱、听唱旋律;强调变拍子节奏、下滑音、休止符唱法。

4.学唱歌曲:听录音、拍读歌词、填唱歌词、注意重、难点乐句节拍的变化。

5.歌曲处理:用活泼轻快、舒展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

六、课后作业:

1.简介:京剧是流行于全国的戏曲剧种,有近两百年的历史。具有完整的艺术风格和表演体系。

2.释题:《都有一颗红亮的心》是现代京剧《红灯记》选段;《京调》是用传统京剧的唱腔音调为素材写成的器乐曲。

3.初听:《都有一颗红亮的心》《京调》。

4.小结:欣赏《都有一颗红亮的心》感受既有优美流畅的歌唱特点,又有京剧音乐独特风格的《红灯记》选段;《京调》全曲构思别具一格,情绪活泼新颖。充分表现出戏曲音乐的诱人魅力,给人以美的享受。

5.作业:请学生在网上或音乐磁带中找出有关资料听赏和预习。

备注:

一、本课的设计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注重了音乐课堂教学的过程和方法;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课件,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知识的兴趣。

二、创设情境,通过课堂练习及课后作业的设计,引导学生发展个性,动手、动脑自主学习,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三、以新课程标准为契机,多媒体教学为动力;创造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发展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新音乐的能力。

小学音乐小麻雀说课稿篇九

听了伟老师的三年级音乐课《捉迷藏》,感觉到王老师在课堂上为学生对音乐知识的掌握花了很多工夫。下面简单谈谈自己对这堂课的几点看法。

教师在熟悉音乐教材中,创造性的编排教材,面向全体学生,制定好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步骤,注重音乐与自然,音乐与人文的结合,为取得优良的教学效果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老师在技能练习中紧紧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通过有趣的节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不同节奏中学生不知不觉就掌握了枯燥的乐理知识。同时我也能感受到教师认真钻研了教材,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制定了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式在新课改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地位。在教学中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又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得到美的熏陶,有利于学生综合音乐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又充分发挥了音乐自身的魅力,让学生自己自愿的投入到有趣的学习中去,比教师强制学生去接受效果大家可想而知。教师在教学时将难点分解,逐步解决,使学生即容易掌握,又有成就感。

学生先读歌词,再老师唱歌谱,然后学生一句一句学唱歌词,接下来两句两句唱歌词,最后,整个曲子连起来唱。这样,每一句都能准确无误。

小学音乐小麻雀说课稿篇十

周三,我们研修班进行了第一次培训。陈青老师的这堂《春晓》,主要是欣赏不同版本的《春晓》,表演《春晓》和《小雨沙沙》这两首歌曲。通过这次的学习,对我来说真是受益匪浅。有太多太多的感触想抒发。因此,我想在这篇文章当中再次回味这一堂回味无穷的课。

首先,这堂课的亮点是,陈老师在平时教学当中就特别注重柯尔文手势和合唱。在课前的发声练习中,我便开始为之钦佩。在课中,陈老师又将合唱很好地运用起来,让孩子们用自己的声音去描绘和感受春天。听到孩子们快乐轻松地描绘出美丽而又真实的春天,我也就沉醉了……醒来后,我感觉到自己是多么的逊色。

其次,教态及语言室给学生的第一印象,好的教态给给生以美感,同时也给学生创造了一个优美和谐的艺术教学氛围,提高了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和审美意识的培养。陈请老师的“孩子们”和轻柔的声调,不快不慢的语言节奏好像春天里面面的细雨滋润这万物,和谐、优美、和饱满。

最后,陈青老师在课堂中弹的伴奏是清晰,不花哨的。可以边弹钢琴边对学生提出演唱技术要求,这也是要一定的技术的。

针对陈老师这么朴实,真实的课堂。我开始了自己的反思:我的课堂从来都是固定的导入,学唱和表演。若是公开课则会挖空心思加入许多花哨不真实的元素使课堂变得丰富。但真正成功的课堂并不是靠这些去落实的。正像陈青老师一样即便是拿着教学光盘都能够把课上得那么惟妙惟肖。其实学生需要的是像陈老师这样,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慢慢去了解和掌握音乐中的知识和技能。这样的常规课才是成功的。

总之,像我这样的新教师在这堂课中收获许多。希望以后能有更多学习和进步的机会。

小学音乐小麻雀说课稿篇十一

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微格教学《音乐中的力度记号—音的强弱》,我将从内容、学情、教法学法、教学目标、教学策略及过程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1、课标解读。

内容以义务教育小学音乐课标为依据,着重培养学生具有高尚、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较高音乐鉴赏能力,使学生掌握一定音乐技能为目的。设计不同歌曲的对比欣赏,通过听、辨容帮助学生感受音乐、理解音乐,巩固力度记号的的知识,凸显力度记号的作用与意义,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学习音乐,有个性化的见解。

2、知识点分析。

音乐的特性包括音的长与短、高与低、音的强弱、音色,音乐教学中将音乐要素糅合其中,通过对音乐知识的了解,提高学生对于音乐的理解能力。学生感受强弱差异差异、强弱要素的变化,帮助学生领略到音乐情绪对于音乐要素变化的影响,把学生的“耳朵”“心”唤醒,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通过力度变化的赏析,感受强弱变化对音乐情感的作用于意义,间接地也提升对音乐的鉴赏品位。

学生对音乐的感受有浓厚的兴趣和探知欲望,能对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声音有较强的认知度,能感受音乐的特质及变化,能听辨不同情绪的音乐,同时具有比较强的自主探究能力。学生在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方面都有了一定基础,但不能自觉地从生活中进行学习,学习方式单一式,对音乐的感受力缺乏系统的表达,对音乐的情感缺乏体验或表述。

1、说教法。

教是为学服务的,教学过程的最终目的是引导学生掌握合适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了调动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本堂课采用的教学方法如下:

(1)情境教学法。创设恰如其分、生动的情境,课堂产生吸引学生的巨大魅力,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兴致勃勃地投入学习中。

(2)合作学习法。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音乐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合作中感受音乐情绪和强弱变化。

(3)自主探究法。结合音乐的情绪和表现内容作到动静结合,活而不乱,教学的重点要放在对音乐要素的感知上,在鼓励对音乐有准确的反应并有创造力的同时,容纳较为粗糙的初始的反应,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悟和表现力。

2、说学法。

运用了学科整合的方法,在联系生活融入了美术、自然、戏曲等姊妹学科与艺术的知识,拓展了学生的音乐视野,促使他们音乐素质和音乐表现力的不断提高。采取了合作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让学生多听多练,自省自悟,从而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育者从事教育活动的指南,根据内容特点和学生年龄及心理特征,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感受辨析音的强弱,感知音乐的力度,认识音乐中强和弱的记号。

2、过程与方法:通过音乐辨听、训练,增强学生对音的强、弱音感受及辨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将音乐的力度记号正确的运用到音乐活动中去,提高对音乐的表现和创造能力。

本环节的教学重点是:巩固和认识力度记号,强弱在音乐中的表现。教学难点是:根据强弱变化感受音乐情感。

教学过程分为五个环节:创设音乐情景感受强弱—生活中声音的强弱表现—明确概念及认识力度记号—巩固及力度意义深化音乐中的意义—知识与能力。

1、创设音乐情景感受强弱。

通过谈话创设猫、虎情景小故事,课件依次出示音乐形象及辨听动物叫声,认识声音的强、弱。引导学生结合音乐形象,聆听动物叫声,直观感受声音的强弱,通过动物形象和聆听不同力度的动物叫声,表现声音强弱对比,学生感受声响变化和行为变化。

2、生活中声音的强弱表现。

课件出示强弱符号,学生认识,然后动态展现说话时声音传播的形态,结合生活中的回音现象,组织学生做回音小游戏。认知强弱记号,通过形象的方式记忆,通过游戏加深学生强弱的运用和表现。

3、明确概念及认识力度记号。

课件出示力度记号的概念,利用回音现象,延续情景故事,山谷回音(小兔问号的说话声),结合概念及图示,感受不同的力度记号表现。把概念及乐理通过具体的生活现象联系起来,学会知识的同时,让学生学会合作和交流,立体感受声音的变化,同时加强力度记号的表现。

4、巩固及力度意义深化音乐中的意义。

课件依次出示力度记号标示,教师强调意义,帮助学生认识到音乐中力度记号是演唱、演奏中的一种情绪体现。

5、知识与能力。

这个环节分交响乐曲和歌曲对比赏析强弱变化,首先课件播放音乐《命运交响曲》片段学生感受强弱变化,教师对比及介绍。接下来课件播放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片段,感受歌曲中的力度变化辨听。通过代表性极强的乐曲与歌曲聆听,学生感受音乐中的力度变化,把知识转换为能力,凸显声音与音乐的联系和变化,进一步懂得力度在音乐中表现作用,从中获得情感收获。

小学音乐教学中,孩子们除了对音乐的聆听、感受外,最为重要的是对歌曲情感的领悟,音乐通过力度记号对力度进行表示,从而表达了作品所需的感情基调乃至音乐主题、音乐意境、音乐作用。我衷心的希望,能让“音乐”这魅力无穷而令人神往的艺术,成为孩子们心中的花朵,让他铺满孩子们的人生道路,散发出不绝的芬芳!敬请各位评委老师多多给予指导,谢谢大家!

小学音乐小麻雀说课稿篇十二

2、学会吹奏歌曲《勤快人和懒人》的伴奏谱。

1、会用不同的速度和情绪来演唱歌曲《勤快人和懒人》,并体会歌曲中所描绘的两个不同的音乐形象。

2、用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节奏来为歌曲《勤快人和懒人》的旋律吹伴奏。

2、在听、唱、奏、创编、表演等多种音乐实践活动中,感受和体验“劳动”带来的快乐。

重点:指导学生用不同的速度和情绪来演唱歌曲《勤快人和懒人》。

难点:用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节奏来为歌曲《勤快人和懒人》的旋律吹伴奏。

多媒体课件、竖笛、打击乐器、谱架。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吹奏歌曲《洋娃娃和小熊跳舞》进入教室。

2、师导入:看,老师今天像一位……(厨师)。

3、节奏训练:模拟厨房间的音响效果。

4、复习三种常用音符:

5、分小组学习,用竖笛吹奏歌曲的伴奏谱。

三、学习歌曲,层层深入。

1、老师有感情的范唱。

问题:歌曲中描写到了谁?

2、出示课题。

3、学唱歌谱。

4、再次聆听歌曲范唱。

问题:歌曲中勤快人和懒人在干什么?

5、朗读歌词。

6、师生对唱。

7、学生完整的演唱歌曲。

8、歌曲处理。

(用不同的速度和声音来演唱歌曲《勤快人和懒人》)。

9、综合表演。

四、创编歌词,主题拓展。

1、出示媒体,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回忆在校园里一起劳动的场面。

2、学生边创编歌词,边加上简单的劳动动作。

3、演唱新创编的勤快人之歌。

4、师生交流劳动的快乐。

我执教的内容是三年级新教材第三单元第六课。这个单元的主题是“爱劳动”。在本节课中我选择的教学内容是:学唱歌曲《勤快人和懒人》,并复习三个常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歌曲《勤快人和懒人》是一首风趣的美国童谣。歌词形象的描写了勤劳人和懒人这两个人物。借助音乐中的重要要素:速度,通过用不同的速度来演唱表演歌曲,使这两个人物的音乐形象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使学生在歌声中树立以勤劳为荣,懒惰为耻的思想。

我教学的班级是从二年级开始进行器乐教学的,经过一年的竖笛训练,有一定的吹奏基础。但基于本校学生受社会、家庭的影响和音乐学习条件的限制,在音乐鉴赏、音乐创造、音乐表现等能力方面存在一定的不平衡。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并根据对教材的理解、把握,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会用不同的速度和情绪来演唱歌曲《勤快人和懒人》,并体会歌曲中所描绘的两个不同的音乐形象。

2、用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节奏来为歌曲《勤快人和懒人》的旋律吹伴奏。

3、在听、唱、奏、创编、表演等多种音乐实践活动中,感受和体验“劳动”带来的快乐。

在整堂课的设计过程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自己的教学设计思路: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新课标强调:“要让学生在趣味化,多样性的实践活动中积极主动的学习音乐。”那么,在我们的课堂中,如何让学生的音乐技能在富有情趣的活动中进行训练呢?所以,在激趣导入这个教学环节中,我创设了一个与教学内容及本单元的主题“劳动”想吻合的情境——“厨房劳动”。先通过老师角色的扮演(老师化妆成一位厨师)和媒体的出示(一个厨房的画面),把学生引入到“厨房”这个情境中来。再启发学生回忆一些在厨房劳动的场面,并问学生在厨房劳动时会有哪些声音呢?鼓励他们用声音和动作来模仿这些劳动。我从他们创编的这些厨房劳动的音响中选择其中三个,例如:切菜——哒哒,炒菜——嚓嚓,淘米时的水声——哗哗。请学生用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这三个常用音符的节奏来模拟厨房中的这些音响。真正的做到把学生的音乐技能训练与学生学习的情趣有机的结合了起来。随后我又给学生设计了一个他们感兴趣的内容,请他们寻找、收集一些生活中的用品来模拟厨房中的各种音响,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动脑、动口、动手等多种途径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

二、降低难度,让竖笛成为助学的乐器。

结合二起课改的新理念,转变器乐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方式。在以往的器乐教学中,我们可能忽视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而一味的在追求器乐演奏技巧的操作和训练。在这节课中,我的竖笛教学起到了一个助学的作用,这样的形式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其实,在第一次备课时我的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用竖笛完整的吹奏歌曲旋律,经过试教我发现这个要求只能对于个别能力极强的优秀学生才能达成的目标,大多数学生是不行的。他们在吹奏时不是这里节奏错了,就是那里的音吹错了。整堂课的教学效果并不好。经过再次研究教材,我发现虽然这首歌曲的节奏和旋律虽然都不是很难,但歌曲中却出现了d到d’八个唱名,对刚学吹奏c大调的他们来说,这个教学要求难度可能太大了。从学生目前的学习实际情况出发,正好结合这个单元要学习的一个知识点——常用音符,选择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这三个节奏来为歌曲旋律作伴奏的基本音型。以一种吹奏伴奏谱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器乐教学。让竖笛成为助学的一种乐器,使学生在课堂中体验到学习的成功感和成就感。

三、歌词创编——主题性的拓展。

音乐源于生活、表现生活。启发学生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运用多种充满生活气息的教学手法进行教学,在生活与音乐之间架起一座兴趣之桥,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在歌词创编这个教学环节中我进行了一个主题性的拓展,把“厨房劳动”这个情境引深到了“校园劳动”,学生通过自己在生活中真实的劳动经验和体验,创编了一些校园劳动的动作,在歌曲《勤快人和懒人》的音乐伴奏下创编新的歌词,并进行了简单的歌曲表演。从学生热情的歌声和表演中我感受到了他们劳动的快乐。通过收集、模仿、表演生活中的劳动场景,鼓励学生善于观察生活,积累生活经验。培养学生模仿、合作、创新的综合能力。

在这堂课中,无论从厨房声音的模拟,分组为歌曲吹伴奏旋律,还是学唱歌曲,歌词创编,学生始终都在积极主动的学习音乐,表现音乐。师生、生生在交流、合作、反馈中共同完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突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使他们真正的成为了音乐课堂的主人。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7872356.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