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对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顺序等进行系统规划的一种书面指导材料,它能够帮助教师有条不紊地组织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果。那么我们该如何撰写一份高质量的教案呢?教案的编写需要注意哪些要点呢?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吧。那么我们该如何撰写一份高质量的教案呢?教案的编写需要考虑教学目标的明确、教学内容的合理性、教学方法的选择以及教学评价的有效性等方面的要求。教案的编写还需要注意语言简练、层次清晰,以及具备可操作性和可评价性。只有编写好一份合理、科学的教案,才能有效地指导教学活动。通过这些教案范文的阅读,可以促使教师深入思考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效果。
小学科学电磁铁教案篇一
师:同学们这是什么?(教师出示一只手电筒)。
生(齐答):手电筒。
师:你能使它发亮吗?
生(齐答):能。
师:谁来试一试。
(学生拿起手电,并装进电池,打开开关,手电筒亮了。)。
师:手电筒亮了,它为什么会发亮的呢?
生:有了电池,它就能发亮了。(板书电池)。
生:还需要小灯泡。(板书灯泡)。
生:还要把开关打开,手电筒才会发亮。(板书开关)。
师:如果把手电筒的外壳拿掉,它还能亮吗?老师这儿为你们提供了灯泡、电池、开关,你们能使小灯泡发亮吗?利用桌上的材料试一下。
(学生动手尝试,没能成功。)。
师:老师再给你们一些导线,你们再试试。(板书导线)。
(学生再次尝试,小灯泡亮了。)。
师: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没有导线小灯泡就不亮。
生:用导线把电池、开关和灯泡连接起来,灯泡就亮了。
生:我发现手电筒的外壳可能就和导线的作用一样。
生:我同意李波的意见,手电筒没有外壳,刚才的电路没有导线,灯泡都不亮,所以手电筒的外壳就相当于导线。
师:同学们真聪明!你们能把刚连接好的电路画下来吗?只要自己能看明白就行。
(学生动手画图,教师巡视把先画好的展示出来。)。
师:同学们都画好了,老师还有一种简单而又科学的画法,你们想不想学?
生(齐答):想。
(教师指导电路图的画法,完整示范画出符号电路图)(学生动手画,教师巡视指导并把画得较好的予以展示。评价时挑出有问题的,直接借助投影予以更正。)。
师:通过连接和画电路图,你发现比简单的电路图有哪几部分组成?
生:一个电路一般由电池、灯泡、开关、导线四部分组成。
师:同学们刚才都画得很好,现在老师再给同学们增加一倍材料,你还能使灯泡都亮起来吗。
生(齐):能。
师:在连接的时候要注意:两节电池要先用导线连起来,小组合作成功后就用刚学的新方法画出电路图,连在一起的电池要这样画(板书示范)。先讨论再动手。
(学生先讨论怎样连接,再进行实验。教师巡视。)。
生:我们是从电池先连到一个开关再连到一个灯泡,再连一个开关和灯泡,无论打开哪个开关,两只灯泡都可以熄灭。但是要想两个灯泡都亮,就必须同时按下两个开关。
生:我们是连了两个开关后再连了两个灯泡,断开一个开关,灯都不会亮,一定要两个开关都合上灯才亮。
师:还有和他们的连接方法不同的吗?
生:我们的连接方法不太相同,不过小灯泡也可以发光。
师:噢,说说看。
生:我们是将小灯泡的连接在一起,然后两头各连接一个开关,再连接在电池上。
生:我们有一个发现,我们和第三组的连接方法差不多,就是断开其中一个开关两个灯就都不亮了,而且不可能让一个灯单独亮起来,和家里的灯不一样。
师:大家都是这样的现象吗?
生:都是这样的。
师:你们真聪明!发现了这个问题,那么我们其它组能不能一起想办法,连接出和家里一样的电路呢?一个开关控制一盏灯,再动手尝试一下,如果实在想不到办法的,请组长到老师这儿领一张电路连接帮助卡。
(学生分组实验)。
师:许多小组都已经连接好了,速度非常快,有没有什么新发现?
生:老师我们有新的发现了。
生:老师我们也有有新的发现了。
(学生都争先恐后抢着汇报)。
师:好,不错,你们来说一下你们的新发现。
生:我们连接的电路,一个开关控制一个灯泡,断开一个开关,另一个灯泡还亮着,只有两个开关都断开,两个灯泡才都熄灭。
生:我们的发现也是这样,不管断开哪一个开关,都有一个灯亮着,断开两个开关两个灯才会都熄灭。
师:同学们真善于动脑子,能发现这么多新的东西,你们还能用刚学的新方法把这电路图画下来吗?老师和大家一起画。
(教师将画好的电路图在投影上展示出来,并深入每组进行指导)。
生(非常有信心地齐答):能。
师:好,今天的课就研究到这儿,下课。
小学科学电磁铁教案篇二
1、科学概念:一些物质可以溶解在水中,一些物质不能溶解在水中;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溶解了的物质从水中分离出来。
2、过程与方法:观察和描述几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和不溶解现象;使用过滤装置分离几种固体与水的混合物。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研究溶解与不溶解现象的乐趣,激发进一步探究溶解问题的兴趣;严格按规范利用溶解装置进行实验。
观察、比较、描述食盐、沙和面粉三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与不溶解。
1、比较食盐、沙和面粉在水中的变化有哪些异同。
2、过滤实验的规范操作。
3、给小学生上科学课应该准备哪些内容
1、了解大纲:了解大纲可以对整册教材、整个单元直至每节课做一个纲目性的了解,这样教师做好课前准备就多了一把入门的钥匙。
粤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科学在我们身边》,就是以“学生对身边事物已有的观察认识的生活经验为引领,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身边的事物,解释观察到的现象,探索其中的奥秘”。每节课、每个单元、整册教材都是这样,做到“胸中有大纲、腹中有教材”。
2、了解教材:要真正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必须建立在对教材全面理解把握上。俗话说“熟读百遍,其意自现”要反复阅读,细细品味,深刻挖掘教材内容,才能做到对教材的举重若轻。
3、了解学生:学生是学习主体,了解学生特点可以选择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学生在一、二年级很少系统接触科学,有的只是对科学现象的感性认识。学习科学就是要启发学生天性的好奇心,这是科学学习的起点,把他们对花鸟虫鱼、日月星辰的好奇心转化成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行为,只要教师给予充分的活动机会、运用直观的教具,学生学好科学是不成问题的。
选择有结构的材料供学生探究活动,是提高科学探究活动效率的前提。所谓有结构的材料就是教师经过精心设计的典型教学材料的组合。这种材料的组合,既要揭示教学内容有关的一系列现象,体现教材的科学性,又要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具有趣味性,使学生喜欢并有能力通过对材料的探索,形成完整形象,进而获取对事物的正确认识。在《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这课,我选择了土豆、泡沫、木头、橡皮泥、铁块、装满水的玻璃瓶六种典型的物体,它们放入水中有沉的,有浮的。而沉在水里的物体要使它浮起来办法更多了,选择的这些典型的物体,有的可以借助漂浮物,有的可以减轻它的重量,有的可以改变它的形状,有的可以增加水的密度,当然有的也可以几种方法并用。这些材料的选择既贴近了学生的生活,又注重了学科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使学生的思维火花得以迸发,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广度,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学生利用这些典型的材料,依据自己的想法和意愿去实验,在操作中验证假设,在探究中获取知识,在实践中感受快乐,提高了课堂探究的效率。
小学科学电磁铁教案篇三
1、知道使瓶子中水位升高的多种方法。
2、发现乌鸦能否喝到水与水量的多少及加入的物体大小有关系。
3、乐意合作探索,体验探索发现的乐趣,懂得遇事要动脑、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集体记录纸、小组记录单、大石子、小石子、沙子、贴有水位线1号2号的细颈饮料瓶若干、记号笔、漏斗、小勺、小抹布。
一、交流验证,知道“填石头”能增高水位。
1、提出问题:乌鸦喝水的故事中,小乌鸦用什么方法喝到了水?
2、验证猜想:请一位小朋友验证“填石头”的方法是否真的可行。
小结:小乌鸦真聪明!它把石头放到水里,水位线就升高了!
动手实验,发现并探索乌鸦能喝到水的方法。
(一)第一次实验:分别在2号瓶放入不同材料,都能让乌鸦喝到水吗?
1、提供2号瓶:观察和1号瓶有什么不同?
2、引发猜想:2号瓶的水较少,用哪一种材料材料能让乌鸦喝到水呢?为什么?
3、操作实验:知道往2号瓶里填小石子和沙子,乌鸦可以喝到水,但是填大石子乌鸦是喝不到水的。
4、交流思考:影响水位上升的因素。
小结:水位线受大小石子之间的缝隙大小影响,加入小石子或沙子后,水流到缝隙里去,但缝隙小,剩下的水被挤到上面去了,乌鸦就能喝到水了。大石头跟大石头之间缝隙较大,大部分水流到缝隙里,被挤上去的水就少,乌鸦不容易喝到水。
(二)第二次实验:怎样让乌鸦喝到填了大石子的2号瓶子里的水?
1、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用什么方法能够补救填了大石子的2号瓶,让乌鸦喝到水?
2、操作验证,交流讨论:
继续往2号瓶加小石子和沙子还能增高水位线,能让乌鸦喝到水。
这是为什么呢?
小结:大石子之间的空隙较大,小石子和沙子较小,用它们填补大石子之间的空隙,把空隙里的水挤到上面去了,乌鸦就能喝到水了。
联系生活,交流经验。
你们还有什么好办法可以帮助小乌鸦喝到水吗?
小结:生活中我们也会像小乌鸦一样碰到一些大大小小的难题,但是我们不能随意放弃,要学习小乌鸦多思考、多观察,多动手去解决问题。
小学科学电磁铁教案篇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月相的变化规律。
(2)知道月亮在天空的运行模式。
2、过程与方法:
(1)模拟月相变化的实验。
(2)连续一个月观察月亮,给月亮记日记。
(3)观察一天中的月亮移动,并且给月亮的移动作记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够坚持做长期观察。
(2)能够克服恐惧感。
(3)能够实事求是地观察。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记录总结月相变化的规律。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连续观察1月以上的月相变化。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月相观察记录本,月相观察纸若干张。
时间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猜一猜,导入新课
1、猜谜语:“小时两只角,长大没有角,到了二十多,又生两只角。”
2、学生思考后汇报:月亮。
3、师: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月亮。
二、学习新课
1、画出你记忆中月亮的形状。
(1)你看过月亮吗?你还记得它是什么样子的吗?
(2)画出你记忆中月亮的形状。
(3)月球明亮部分的形象叫月相。
2、观察模拟的月相变化。
(1)装实验装置,分小组实验。
(2)观察模拟的月相变化。
(3)小组交流、描述实验现象。
三、布置作业
观察月亮,并画下月相。
第二课时
一、 整理我们的观察记录
(1)把我们的观察记录资料整理一下,你发现了什么?
(2)分享交流我们的记录,比一比谁记的最好、最准确。
(3)小结:月相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也在发生变化,包括同一天中和一个月中月球的位置变化两种情况。
4、阅读:月球相对于太阳的位置变化,形成不同的月相。
二、总结应用
(1)小结课文。
(2)课后继续观察月球的运动,你还能发现什么?
板书设计:
看月亮
月亮是平躺着落下的
月亮落下的速度很快
月亮在一天天变宽
小学科学电磁铁教案篇五
本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青少年生长发育主要特点及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的基础上,对生命延续内容的深一步探究活动。学生通过研究自己的身体特征与家人有哪些相似和差异,并对部分动植物进行观察研究,知道生物的很多特征是可以遗传的,认识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生命科学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科学精神。 教学目的:
1、认识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
2、引导学生全面细致地观察人体特征,进一步提高比较分析和推理能力;
3、在观察中培养学生认真求实,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
了解什么是人体的遗传和变异现象,并知道遗传和变异生物界普通存在的生命现象。
1、有关多媒体课件
2、教师事先收集全班同学及其父母的单身照片、全家福照片。
一、导入新课
1.出示课件:小动物和植物的图片
学生观察,有什么发现?
学生汇报:它们长得很像。
生:它们一模一样
2.师: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出示课题“我像谁”)
二、探究活动
(一)指导学生认识什么是遗传和变异
1、找一找自己的身体特征与家人的异同点?
出示课件:从特征看,有些人是直发,有些人是卷发;有些人是双眼皮,有些人是单眼皮;有些人有耳垂,有些人没有耳垂等等。
多媒体出示让学生找到属于自己特征与父母的特征。(完成表格)
生汇报
出示图片找出人物的相同特征
教师结合学生的发现汇报,进一步提出问题:“动植物中有没有刚才我们发现的这样现象呢?”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龙生九子,九子各不同”等谚语。
2、引出:
生物的形态特征或生理特性传给后代的现象叫遗传。
(板书:遗传)
师讲解:为什么有的双胞胎长得那么像,有的却并不很像?
学习:遗传基因是指携带有父母亲生理特征信息的遗传物质,控制生物个体的性状表现,包括性别、性格、外貌等等。
3、变异
出示图片师:有什么发现?生汇报
引出: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形态特征或生理特性上的差异,叫变异。(板书:变异)
(二)指导学生认识遗传和变异是普遍存在的生命现象。
学生观察图片。
学生汇报结果。
对以上结果,你有什么想法?
教师适时小结:遗传和变异生命最基本的特征之一,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生命现象。
三、自由活动
生物的变异和遗传对于我们有哪些影响?是有害还是有利?
1.学生分组讨论。
2.学生汇报。
3.出示图片讲解。
4.教师总结。
四、总结回顾
生汇报
五、拓展活动
1.课后查阅一些有关遗传和变异现象的资料。
板书设计:
我像谁
遗传 变异
小学科学电磁铁教案篇六
1.认识生活中常见变质食物的特征以及食物变质的原因。
2.知道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延长食物保质期的方法,并开展相关的研究活动。
3.能自主探究香蕉等食物变质的原因。
4.初步形成科学卫生的饮食习惯。
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探究能力。
难点:帮助学生建立科学概念。理解并掌握食物变质的有关知识及科学道理。
2.教师演示用品:有关香蕉等食物变质的过程图片、教学课件等。
每人把一根新鲜的香蕉放置一段时间,观察记录香蕉变质的过程,注意不能随便品尝已变质的香蕉。
一、引入:
大家边看屏幕,边听老师讲丁丁的故事:同学们举办了一次聚会,每人都从家里带来了食物放在一起共同品尝,瞧大家吃得多开心啊!丁丁也拿起面前的大饼大口大口地吃起来,可是丁丁吃饼后,抱着肚子哭起来了。
(画面展示)。
小学科学电磁铁教案篇七
1、培养学生个性化的阅读能力、感悟能力。
2、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重视精彩句段积累、仿写。
3、体会对比描写的作用。
1、反复朗读,积累优美词句,体会文章精彩之处。
2、赏析精彩句段,培养多角度思维的习惯。
课时安排:两课时。
学生:准备预习本,采用“预习,发现问题”的学习方法,将预习时的整体感受、精彩积累和提出的问题以及对问题的猜测回答写在本子上,供老师备课参考。
教师:在看过学生的预习本,了解学生的困惑和认识状况的前提下备课。准备投影、电脑及相关资料。
导入。
法语中有“文如其人”或“文即其人”的说法,它是从布封的名言“风格是属于个人的”引申而来的,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法国博物学家布封的《马》,就体现了“文如其人”的风格,让我们大声地朗读这篇优美的散文化的科学小品,去感受人性化描写的艺术魅力。
朗读。
两人或四人一组,互相读、听找感觉。教师巡视,发现问题进行指导。
小结。
学生谈读的感受。
教师总结朗读全过程。
积累、仿写、感悟。
背诵你最喜欢的三句话,仿写其中的一句。
记住你最喜欢的一段,说说理由。
小学科学电磁铁教案篇八
能够运用语言、文字等多种方式表达探究结果,并进行交流。
知道纸的一般特性和常见用途,并能把纸的性质和用途联系起来。
意识到保护自然资源的重要性;
养成节约用纸的好习惯;
体验与人合作的愉快。
一、初步确立什么是纸,了解纸的多样性。
1谈话:同学们,今天你们带来了各种各样的纸,谁愿意到讲台前面给大家做一下介绍?
2学生介绍。
4学生讨论,并把自己的问题填写在资料卡上。
5学生交流。(教师板书学生提出的问题)。
二、分析研究纸的不同特点。
1提问:你们准备用什么方法进行研究呢?
2学生回答。(板书:观察、实验)。
4学生讨论、回答。
5讲述:老师在教室后面为大家准备好了实验所要用的纸和用具,请各小组根据所要研究的内容,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进行实验,并填好实验记录表。
6学生实验。
7小组汇报、交流研究成果。
8教师小结:通过实验,我们了解了纸的不同特点,正是因为纸的这些不同特点,才产生了不同种类的纸和纸的不同用途。
三、学生上网查询资料,了解有关纸的发明、制作、用途等内容。
1谈话:同学们,还有一些问题是用观察、实验的方法暂时无法解决的,我们可以通过其他方法来解决。譬如,上网查询就是很好的方法,老师已经把有关纸的资料搜集整理在学校的网站上,下面就请大家到网上去边查询边完成资料卡片。
2学生上网查询有关资料。
3讲述:同学们通过上网查询,都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了吗?愿意跟大家交流一下吗?
4学生汇报、交流收集的资料,同时补充完善自己的资料卡。
【注意】。
(1)当学生交流到纸的历史和发明时,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
(3)当学生交流到造纸时,对学生进行课后自制再生纸活动的指导。
附:课后调查表。
一学期来,个人使用、消耗纸的情况:
大约要使用多少本书?
大约要使用多少本练习本?
其他纸张的使用情况又怎样?
如果把一个学期使用的纸叠起来,大约有多高?
根据自己的使用情况,统计出全班、全校纸张的使用情况。
最后统计这些纸要消耗多少树木?
5教师小结:同学们,观察、实验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基本方法,同样上网查询资料也是非常好的方法,它将成为人类学习的重要途径之一。如果你们还想了解更多关于纸的知识,希望你们继续到网上去遨游,并把研究成果通过电子邮件告诉老师。
小学科学电磁铁教案篇九
知识与技能:知道比较水的方法有很多,认识量筒和毫升。
过程与方法:能用比较的方法认识水的多少。进一步学会用科学实验来验证假设的正确与否。学会使用量筒量水的多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及乐于合作交流的科学精神。
利用多种方法比较水的多少,使用量筒,比较出水多了多少。
情景教学法、小组合作法、师生交流法、对比观察法
1、新课导入
在每个小组的桌子上,为学生准备三瓶水。三个瓶子中,水面都高低不同。哪个瓶子里的水多?哪个瓶子里的水少?还是一样多?先让学生观察一下,然后找几个学生简单说说并说出理由。
2、新课教学
1、讨论比较水的方法并比较
(1)讨论比较水多少的方法。
先提问:要比较这两个瓶子中哪个瓶子里的水多,直接用肉眼观察行不行呢?你认为可以用什么办法呢?小组同学可以讨论一下,不要只局限于一种方法。并进行学生讨论交流。再汇报:你们决定用什么方法来比较?需要用到什么工具呢?比较的时候要注意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分别板书方法:倒入同样的杯子、瓶子比高低;倒入小杯比杯数;用秤比重量……)
(2)学生比较水的多少。
刚才师生一起积极开动脑筋,想出了很多办法,这些办法都可以来比较水的多少,下面就请学生自主选择一种办法来比较两个瓶子中水的多少。同时,老师要提醒大家在倒水的过程中不要将水倒出来,保证比较的准确度,把学生的比较结果记录下来。
2、引导学生使用量筒比较水的多少。
(1)引出量筒。
新课教学中已经比较出来两个瓶子里水的多少了,那么其中一个瓶子里的水比另一个瓶子里的水多多少呢?怎样来描述呢?让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为了精确地测量水的多少,需要借助专用测量水的仪器,量筒就是测量液体多少的仪器之一。
(2)认识和使用量筒。
问学生一些问题:观察量筒,比一比谁的发现多?注意量筒是玻璃做的,我们在观察使用时要注意什么?(轻拿轻放)
提问:你们认为在读数据时,视线应怎样?出示:(读数示意图)视线应与量筒上的刻度与液面相平。
3、巩固提高
很多学生一定想马上使用量筒来测量水的多少了,接着就请各小组用量筒分别测出三个瓶子里各有多少水?相差多少水?把测量的结果写在探究记录纸上。各组汇报测量结果。
4、小结延伸。
师生总结本课内容。就怎样比较水的多少进行了研究,大家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新的问题吗?在生活中,大多数液体的包装材料上都标有具体多少毫升的数据,请大家注意观察。
小学科学电磁铁教案篇十
铁生锈是一种化学变化,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
铁生锈的原因与水和空气有关。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获得证据,确定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通过对比实验,探究铁生锈的原因。
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确定一种物质是否是新物质需要有足够的证据,培养证据意识。
认识铁锈是不同于铁的物质,了解形成原因。
能设计完整实验论证自己的推理猜想,并能坚持观察记录。
铁片、锈铁、铁锈、电路、磁铁、锤子。
很多的铁制物品被锈掉了,影响了我们的使用,要控制铁锈就要了解铁锈。
2、取出铁、锈铁、铁锈(刮下来的),仔细观察回答,如何支持我们的看法?
3、引导思路:要看铁锈是否是铁,除了观察等外,我们还要看铁锈是否拥有铁所具有的特性来验证,寻找证据借鉴课本资料实验探讨填写35页表格。(指出:是对比实验,注意可变因素的唯一性,以及实验注意点)。
4、反馈交流探讨结果,展示填表。如何用你的发现说明你的看法的?
5、小结:我们通过观察和敲击、导电、磁铁的吸引等实验得到的结果都说明铁。
锈不是铁,是铁产生的一种新物质,那么就是一种化学变化。是铁和谁发生的化学变化呢?这是我们控制铁锈的关键。
1、教师提出问题:是铁和谁发生的化学变化呢?也就是铁锈究竟是怎样形成的。
2、学生大胆讨论猜测。
3、制定研究计划。
4、交流研究计划,相互质疑补充,(对研究命题作出指导,通过比较“铁为什么生锈?铁生锈与什么因素有关?与具体学生单一猜想问题作出比较,指导问题选择的可行性,人员分工等)。
下周我们再上课的时候,相信同学们对铁锈形成的研究会有不小的收获,我们还可以获取避免生锈的方法。
小学科学电磁铁教案篇十一
1、从找寻蔷薇花丛的食物关系开始,通过讨论、分析活动,认识生态系统中的食物联――食物链。
2、通过画、找食物链,认识食物网,意识到食物网反映了群落和生态系统中动植物间复杂的食物能量交换关系。
3、经历讨论分析的活动过程,提高归纳综合的思维能力,注意在讨论分析活动中及时吸收别人的学习成果。
教学重点:
学会画、找食物链,认识食物网,意识到食物网反映了群落和生态系统中动植物间复杂的食物能量交换关系。
教学难点:
画、找食物链。
教学准备:
蔷薇花丛的动植物卡片(背后粘有小磁钉)、学生用的活动手册、跟食物链有关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蔷薇花丛的食物链。
1、出示在蔷薇花丛中我们发现的动植物卡片(图或文字)。上节课我们在蔷薇花丛中发现了许多动植物,有蚯蚓、蜜蜂、蚜虫、瓢虫、西瓜虫、鸟等,根据学生的回答逐个出示动植物的卡片。
2、这些小动物它们吃什么?(蔷薇、土壤里的腐殖质、小草等,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逐个出示这些卡片)。
3、你能用箭头表示它们之间的食物关系吗?
一生上台用箭头直接在卡片之间画出它们的食物关系,其余学生在自己活动手册上用箭头画出它们之间的食物关系。
4、分析这条食物链。
(1)仔细看看上面的箭头图示,你有什么发现?生物之间这样一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称为食物链。
(2)认识生产者和消费者。
5、写出蔷薇花丛中的其他的食物链。
二、水田里的食物网。
1、出示水田的图片。水田里有许多动植物,我们来看看吧!课件出示水田里的生物,他们在水田里观察到了哪些动植物?认识这些生物。
2、阅读调查报告,看看他们画出了哪些食物链。点击出示箭头。
3、他们还有哪些食物链没有画出来。你能补画上去吗?学生在自己的书本上试着画出食物链。请一生说说没有画出的食物链,师点击鼠标出示其余的食物链。
4、认识食物网。
回头看看水田里的食物链,你们有什么新发现吗?教师用课件隐去水田里的动植物图片,留下这些箭头。像这样错综复杂呈网状的食物链就组成了一个食物网。
三、课后拓展。
1、森林里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2、你还能找出像水田、森林这样的生态群落吗?
小学科学电磁铁教案篇十二
铁生锈是一种化学变化,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
铁生锈的原因与水和空气有关。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获得证据,确定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通过对比实验,探究铁生锈的原因。
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确定一种物质是否是新物质需要有足够的证据,培养证据意识。
认识铁锈是不同于铁的物质,了解形成原因。
能设计完整实验论证自己的推理猜想,并能坚持观察记录。
铁片、锈铁、铁锈、电路、磁铁、锤子
一、出示生活实例图片:很多的铁制物品被锈掉了,影响了我们的使用,要控制铁锈就要了解铁锈。
二、观察铁锈,和铁形成对比认识
2、取出铁、锈铁、铁锈(刮下来的),仔细观察回答,如何支持我们的看法?
3、引导思路:要看铁锈是否是铁,除了观察等外,我们还要看铁锈是否拥有铁所具有的特性来验证,寻找证据借鉴课本资料实验探讨填写35页表格。(指出:是对比实验,注意可变因素的唯一性,以及实验注意点)
4、反馈交流探讨结果,展示填表。如何用你的发现说明你的看法的?
5、小结:我们通过观察和敲击、导电、磁铁的吸引等实验得到的结果都说明铁
锈不是铁,是铁产生的一种新物质,那么就是一种化学变化。是铁和谁发生的化学变化呢?这是我们控制铁锈的关键。
三、探索铁锈形成成因
1、教师提出问题:是铁和谁发生的化学变化呢?也就是铁锈究竟是怎样形成的。
2、学生大胆讨论猜测。
3、制定研究计划。
4、交流研究计划,相互质疑补充,(对研究命题作出指导,通过比较“铁为什么生锈?铁生锈与什么因素有关?与具体学生单一猜想问题作出比较,指导问题选择的可行性,人员分工等)
四、总结:
下周我们再上课的时候,相信同学们对铁锈形成的研究会有不小的收获,我们还可以获取避免生锈的方法。
阅读43页相关资料——铁为什么会生锈
小学科学电磁铁教案篇十三
根据影响电磁铁的磁性大小的原因,可以用对应的方法来调整电磁铁的磁力:
1、可以通过接线法,来改变线圈匝数的'多少;
2、通过滑动变阻器可以改变通过导体的电流,也可以通过增加电池数目来增加电流;
4、改变铁芯的材料、大小和形状都可以改变电磁铁的磁力。
小学科学电磁铁教案篇十四
电磁铁的磁极很多人都见过电磁铁,也使用过电磁铁。自从上了那一节课后,我也学会制作电磁铁,使用电磁铁了。我还学会了控制电磁铁的磁力大小……自认为很了不起,是电磁铁高手啦!可是,自从我上了另一节科学课后,就再也不敢这样说了。
今天,我们上了一节科学课,内容是学习电磁铁。我心想:我对电磁铁那么了解,又可以大显身手啦!可是,结果总是那么出乎我的意料,让我白欢喜一场。
今天,科学老师问了:“我们的磁铁既然有南北两个磁极,那么电磁铁有没有呢?”我们想了一会后,自信满满地说:“有。”“那么我们又应该怎样辨别电磁铁的南北极呢?”科学老师又追问。这次不但难倒了全班,把我这个“电磁铁高手”都难住啦!科学老师又开口啦:“今天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指南针的指针上面也有南北两极,我们就用指南针来做这个实验。”科学老师开始讲解:“我们今天先做电磁铁,然后,按照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道理,判断出电磁铁的铁芯的头部和尾部分别是什么磁极。最后分别改变绕线改圈的方向或电流方向,在测一测电磁铁的铁芯的头部和尾部又是什么磁极,看一看发生了变化没有。”好啦,大家现在开始动手吧,有什么不懂的可以问我。话刚落音,大家便迫不及待的开始操作起来,手忙脚乱的非常开心。
虽然,我们失败了很多次。但最终,我们证明了:只要改变绕线改圈的方向或电流方向电磁铁的磁极就可以改变的。还有:“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只要有恒心,做什么事情都可以成功。
五年级:我要飞得更高。
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感_600字。
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感。
――“为谁活着,怎样活着”
假期里,我读了不少书,唯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给了我以深刻的教育。
书中有段名言脍炙人口:“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回首往事,不应该虚度年华而懊悔,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
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我不可能会像保尔一样,为共产主义理想献身的精神……但是他身上有那么多我许多要学习的优点。钢铁般的意志和毅力,我的意志有点薄弱,动不动就放弃,毅力也不算强,所以一定要跟他一样有钢铁般的意志和毅力。我还要学习他,如饥似渴的学习。我现在正在读书的阶段,他都没有多少的时间学习了挤出时间学习,这使我备受教育。
光阴荏苒,时过境迁,保尔所处的烽火年代已经过去了,然而保尔的精神仍被一代一代传承。《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就像一座灯塔,照亮了我的人生,帮我拨开重重黑暗,引导着我,向那前方行进。
好玩的磁铁_450字。
今天在区域活动时展示一个神奇的魔术,我用一张纸隔开后面放上一块磁铁,纸的.前面有一个铁钉,磁铁动,铁钉也动,磁铁的周围分别放了各种铁质物品。孩子们瞪着那一双双大眼睛聚精会神的看着还不时在小声嘀咕着老师真厉害,有些小朋友还跃跃越试的想来近距离观察。
达达是个好奇心非常强的孩子,他举起小手说老师我能试试吗?我说好的。我在没让孩子发现的情况下把磁铁抽离,他试了好几次铁钉等铁制品都没有动,他还有点不死心的再试了几次,就委屈的抬起头问为什么我就不能让它们动呢?我说你等一下好吗老师待会就能让你知道为什么?谁还想试验一下呢,陆陆续续的又有几名小朋友来试验了一下,还是不行。我说你们想知道为什么吗?孩子们点点头,用特别崇拜的眼神看着我。我说其实是这个东西帮的我,出示了磁铁,现在再让小朋友试试?孩子们一下子都集中到我的面前试验了起来。看到孩子们那好知欲我笑了起来,我让孩子们分组去体验,孩子们别提多么高兴都说把这个魔术回家展示给爸爸妈妈看磁铁的魅力。通过这次区域活动让孩子在探索学习操作中提高了幼儿对磁铁的兴趣。
钢铁意志钢铁心――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感_400字。
断断续续读了几天《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今天终于读完了。那个削瘦却一脸坚定,高喊着苏维埃政权口号的年轻人――保尔・柯察金。用他钢铁般的意志和钢铁般的心感染了每个读者。
家境贫寒的保尔小时候工作时饱受凌辱。后来,他加入了队伍,成了红军,却在战斗中不幸受伤,但顽强地活了下来。他不能上前线就在后方努力建设祖国,但不幸的是,他又积劳成疾,组织把他送回家修养。在这期间,他忍着病痛,开始学习,最后完成了著作。
小学时我读过这个故事,但当时并没有很深理解,只是非常佩服保尔与病魔抗争的勇气与精神以及他对待工作的积极和热情。现在,我看到了他的内心,那是一颗钢铁一样的心。他把对他人的爱深深地藏在心底,然后拿出所有的精力,献给事业,献给党,献给伟大的祖国。革命的火焰把他的心烧得炽热,同时,那烈火一样的病痛也炼就了他那钢铁一般的意志。让人不禁赞叹:真是一位可敬的钢铁战士!
在我们的生活中,总会有许多大大小小的困难。每到这时,我们就像保尔一样毫不畏惧,勇敢的去面对,去挑战。我们还要拿出保尔的工作热情来对待学习,这样一定能收获很多。
记住这个故事,记住保尔,成为钢铁吧!
初二:李安阳。
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感_600字。
人应该怎样地活着才有意义呢?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写的是一个真实、感人的故事。我读后,从中受到了许多教育。
书中描述了一个被赶出学校的男孩成为一名无产阶级战士,他就是保尔・柯察金。保尔先被送到车站食堂洗碗,然后又到发电厂烧火,认识了水兵朱赫来。那时正是反法西斯战争,红军撤走后,德军进攻保尔的家乡,苏联人民竭力反抗,日子很艰难。不知怎地,朱赫来被匪兵追捕,暂居在保尔家,跟他讲了很多革命道理,对保尔影响至深。后来,保尔住在了林务官女儿冬妮亚的家里,正好碰上他的哥哥阿尔焦姆,他哥哥想让他参加红军。一次激战中,保尔头部受重伤,但最终死里逃生。出院后,不宜回前线,他便入了党。由于保尔多次受伤等原因,后来几年他几乎完全瘫痪,双目失明。但是他极力鼓励自己振作起来,想办法活下去,活着就是一种希望。他在忍受极大痛苦的情况下,决心开始文学创作,以另一种方式生活。
保尔能成为英雄主要在于他的追求和努力的塑造。他从小就有一身正气,反对以大欺小,以强欺弱,反对官僚主义。在朱赫来的教育下,保尔更加明白――做一个能尽一切力量奉献于祖国的革命者。他经受住了生活和战争的考验,在他的心中,革命事业与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在任何情况下,他的革命信念总是坚定不移的。这就是保尔的崇高精神,一个革命战士的革命信念。
钢铁就是在这钢炉中炼成的,钢铁般的意志也是在这如同烈火燃烧的斗争考验中炼成的。
来源:m.08/。
请保留文章来源信息和原文链接!
小学科学电磁铁教案篇十五
2、初步了解常见的6类动物分类方法:哺乳类、鸟类、鱼类、昆虫类、爬行类、两栖类。
3、初步了解6类动物的主要特点。
4、能通过合作形式整理总结出动物的共同特征。培养小组分工、整理信息的能力。
寻找动物的共同特征。
根据观察到的事实做出科学判断。
教学用的6种典型动物图片或标本。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从旧课引入。
(提供6种典型动物的图片,引入教材第一段)。
2、引发学生开展讨论。
3、从讨论活动中捕捉探究的问题。
1、回忆上一课的活动内容。
2、学生说说这6种动物的特点。
3、小组讨论。
引发探究的兴趣。
1、提供丰富的动物图片。
2、说说为什么这样找?这样找的理由是什么?它们怎样相似?
1、先找出一种与猫、鸽子、金鱼、甲鱼、青蛙、蜻蜓相似的动物。
2、分组将其他的动物分别归类。
初步培养学生的分类科学素养。
1、将看法一致的动物分别列在表格中。
2、将看法不一致的动物罗列出来。
3、运用先前达成的共同特征来分析该种动物,如果看法达成一致则列入表格,如果不能达成一致,教师则提供进一步的资料(主要是形体特征和行为方面的)。
1、说说这样处理的依据是什么?(初步抽象出共同特征)。
2、各方面陈述自己的理由。
3、进一步抽象各类动物的共同特征,并为每类动物命名。
4、还有哪些动物和这6类动物都不相似?蜗牛是哪类动物呢?
初步培养学生根据事实作出判断的能力。
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
1、这些动物有哪些共同特点?
2、教师总结动物的共同特征。
1、小组讨论。
2、交流,达成一致。
从找相似的动物实践上升到理性的认识。
学生完成作业。
附板书设计:
2、形形色色的动物。
和猫相似的动物:
和鸽子相似的动物:
和金鱼相似的动物:
和甲鱼相似的动物:
和青蛙相似的动物:
和蜻蜓相似的动物:
小学科学电磁铁教案篇十六
1.知道组成太阳系的星体以及八大行星的排列顺序。
2.会收集资料,能对数据进行处理,从而认识了解太阳系。
3.学会与他人合作,并能在合作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太阳系图片,多媒体资料,八大行星数据表。
1.提问:哪位同学知道,太阳周围除了地球和月球之外,还有什么天体?
2.学生讨论并自由回答。
3.谈话:看来同学们对太阳系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太阳周围除了地球以外,还有许许多多大大小小的天体围着它转动,这些天体都像地球一样,本身不发光,靠反射太阳光我们才能看到它们。这些天体包括“行星”、“矮行星”和“太阳系小天体”。为了更清楚地认识太阳系行星成员的特点,下面就让我们阅读教材第40页列举的有关太阳系八行星的数据资料。
4.学生阅读资料并讨论各自的发现。
1.谈话:结合刚才阅读的数据资料和你讨论过程中自己的发现,八颗行星距离太阳的远近顺序是怎样的?计算其他行星与太阳的距离大约是水星与太阳距离的多少倍,把你们思考、计算、整理的结果记录在课本第41页的表格中。
2.学生整理数据资料,填写相应表格内容。
3.汇报整理数据结果,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情况提问:
(1)你能按距离太阳的近远顺序说一说围绕太阳转动的八大行星的名称吗?
(2)你有什么好办法将它们记住?(学生自由发表意见)用你喜欢的方法记一记,然后我们来比一比谁的记忆力最棒。
(3)填写教材第40页上太阳系八大行星的名称。
(4)你还知道哪些有关九大行星的知识,愿意与老师、同学交流一下吗?
4.提问:八颗行星中,体积最大的是哪一颗?体积最小的是哪一颗?
5.学生汇报,教师给予积极的肯定或鼓励。
6.谈话:按体积从大到小给八颗行星排个顺序,并把这个顺序记录在教材第41页的表格中。
7.学生填写八颗行星大小排列顺序后组织同学举行简要汇报,教师小结排序结果,统一大家认识。
9.学生自由提问。
10.谈话:同学们的问题还真不少,现在我们把这些问题归归类,看看有哪些是同一类型的问题。
11.教师指导学生对所提出的问题从。
“矮行星知识”、“太阳系小天体知识”“太阳系天体之间的关系”等方面进行分类,并积极肯定学生科学的问题分类方法。
12.谈话:希望同学们在课后从“矮行星知识”、“太阳系小天体知识”“太阳系天体之间的关系”这些方面收集资料,为我们下节课编辑太阳系小报做准备。
2.学生交流汇报,教师简要板书进行梳理,同时给予发言同学以正面的积极肯定。如果学生的发言中已经涉及到有关“太阳系小天体”——彗星的介绍,教师可以强调教材中也有类似的讲述;如果学生没有提到,教师还有必要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42页有关彗星的内容。
3.提问: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太阳系是由哪些天体组成的吗?
4.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太阳系的组成,教师适时地组织学生之间进行评议,以完善并巩固同学对太阳系组成的认识。
5.组织同学自行阅读教材第42页有关冥王星的小资料。
7.学生在班级内展开汇报交流,教师可以适时地引导学生相互间就各自观点展开讨论。如果学生有思考或表达的障碍,教师也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去引导或总结。无论是学生自行探讨还是教师引导,在这里活动目的只有一个:让同学们认识到科学研究的精神就是实事求是的精神、勇于改正错误的精神,同时认识到科学认识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发展的。
1.提出制作以太阳系为主题的小报的要求,引导学生思考:“制作这样的小报,可以选择怎样的专题?”
2.学生个别汇报各自打算,教师给予充分肯定,并视学生汇报的实际情况指导同学可以以“太阳系天体新信息”为专题,也可以以“人们探索太阳系天体历程”为专题,还可以以“人类探索太阳系求真求是的精神”为专题。
3.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讨论:“围绕自己选定的专题,我们应该收集或选择哪些资料和图片丰富我们的小报?为了让我们的小报特色更突出,在内容选取和形式编排上要注意什么?”
4.学生小组讨论商量后进行班级内的交流,并相互提出意见或建议,以完善小报的制作前的设计工作。
5.组织学生按照既定计划制作以太阳为主题的小报。
6.根据学生主题小报制作完成情况在课内或课外进行展示、介绍和评比。
小学科学电磁铁教案篇十七
一、力求教师认识到位。科学课程标准中指出:“科学探究活动一般应掌握由简单到复杂、由教师扶着走到逐步放开、由模仿到半独立再到独立的过程逐步进行。”“在教学实施中,科学探究活动可以是全过程的,也可以是部分地进行,如某些课侧重在提出问题,进行猜想、假设和预测的训练,某些课则侧重在制定计划和搜集信息的训练。”
二、力求教师指导到位。科学探究学习强调学生的自主性,但并不忽视教师的指导。尤其是针对三年级的学生,我们认为应特别强调教师适时的、必要的、谨慎的、有效的指导,以追求真正从探究中有所收获。
三、力求思维训练到位。我们要把课的重点放在实验计划的制定、交流、讨论、修正、完善、筛选上,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锻炼解决问题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培养科学精神与态度,初步习得科学方法。
沉浮实验仍旧是对木头、纸、金属、塑料这四种常见材料物理性质的检测和探究。在这节课的沉浮实验里,我们只要求学生能够认识到在水中的沉浮能力也是材料的一个重要物理性质。由于木头具有浮在水面的明显特性,因此教科书对木头的特性研究安排在沉浮实验后面进行。通过对木头制品用途的调查和生活经验的梳理,学生将丰富对木头特性的了解,并强化保护森林、珍惜自然资源的意识。
学生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科学常识极为缺乏,科学探究能力较弱.家长和某些教师偏重于语数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教学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1、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2、不同的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是不同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的材料有关。
1、用简单实验的方法检测材料在水中的沉浮,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2、选择适当的词语定性描述材料。
1、发展对物质世界的探究兴趣。
2、认同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观点。
3、增强保护森林、珍惜自然资源的意识。
引导学生通过探究活动了解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物体的材质有关。
指导学生从木材在生活中的用途推断木材的特性。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78846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