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英英学古诗教学设计(精选1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07 13:26:16
2023年英英学古诗教学设计(精选18篇)
时间:2023-12-07 13:26:16     小编:文轩

在总结中,我们可以回顾过去所学的知识和经验,加深理解。如何克服困难,取得成功?让我们一起探讨这个问题。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一些总结示范,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英英学古诗教学设计篇一

《英英学古诗》是苏教版第三册的第三课。这篇课文用了和以往课文不一样的形式——“对话”来表现的。这篇课文些了英英和奶奶的一段对话,对话中英英生动而自然地介绍了古诗《静夜思》的作者及诗句的意思,让学生在饶有兴味地朗读祖孙对话的同时,不知不觉地进入古诗的意境。

教学经过:

一、开门见山,直奔主题。

师:在课前,小朋友都读过第三课了吧?请问,课文的题目是什么?

师:请你跟着老师一起写课题。(师板书课题,生书空)。

师:英英学的是哪首古诗?谁能像英英那样背给大家听听?

(指名背诵)。

师:请你跟着老师一起写课题。(师板书课题,生书空)。

师:英英学的是哪首古诗?谁能像英英那样背给大家听听?

(指名背诵)。

二、提出问题,激起兴趣。

生:好啊!(很有兴趣的`样子)。

师:看看这篇课文,和我们平时学过的课文有什么不一样?

生:这篇课文中有一首古诗!

生:不,我们以前也有学过有古诗的课文。

生:这篇课文中古诗的意思已经告诉我们了。

师:上学期学过的《咏华山》在课文中也有意思的,还记得吗?

生:(作思索状)记得。

生:这篇课文写的是奶奶和英英两个人在说话。

师:是呀,两个人在说话叫做什么呢?

生:对话!

生:好!(非常投入地读课文)。

三、角色问答,深入理解。

师:现在我来做“奶奶”,你们做“英英”,一起来读读这篇课文。

(师生分角色读课文)。

师:如果我是奶奶,我还会问英英一些问题呢!

生:你想问什么呢?

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秋天的夜晚,明亮的月光……。

师:那奶奶更不懂了,为什么非得说“秋天的夜晚”呢?

生:因为秋天的月亮很亮。

师:是呀,秋天天高气爽,云淡风清,所以感觉秋天的月亮特别亮。

生:秋天,有一个中秋节!

师:中秋节又怎么样呢?

生:中秋节吃月饼!

师:净想着吃的!

(众笑)。

生:中秋节的晚上月亮最大最圆。

生:中秋节是全家团圆的日子。

生: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远离家乡的人……。

师:谁远离家乡了?

生:唐代大诗人李白,就是写这首诗的人。

师:哦,这下,奶奶才真正听懂了,谢谢你,我的好孩子!

英英学古诗教学设计篇二

《英英学古诗》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以对话的形式出现,语言浅显易懂,能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主要是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了解对话的表现形式,理解《静夜思》表达的思想感情。第二课时,再开展分角色朗读训练,背诵课文,学写生字,拓展搜集背诵李白的其它诗作。本课的教学,我首先引导学生背诵了自己积累的古诗,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接着我重点引导学生认识对话的表现形式。通过朗读对话,使学生理清英英学古诗的过程,最后通过看图,联系生活,我重点引导学生体会古诗《静夜思》表达的思想感情,再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英英学古诗教学设计篇三

这篇文章写了英英和奶奶的一段对话,对话中英英生动而自然地介绍了古诗《静夜思》的作者及诗句的意思,让学生在兴致勃勃地朗读祖孙对话的同时,不知不觉地进入古诗的意境。教材有意创设具体生活情境,既学习对话的语言表达形式,又感悟古诗教学的内涵,深入浅出,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一举而数得。

课文还配有两幅插图,课题右边一幅是英英和奶奶的对话图,可以利用它创设对话情境,使教学更加直观、富有趣味;文后一幅是与《静夜思》相配的插图,可以指导学生仔细观察人物抬头的动作、沉思的神态,并展开想象,深入体会人物的内心,体会诗句的思想感情。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我确定以下几个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入情入味地背诵古诗《静夜思》。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思念、热爱故乡的感情。

3.学会四个生字“意、照、层、代”,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重点:熟悉课文内容,感悟诗句意思,通过朗读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难点:借助课文正确理解诗意,并达到朗读是内心的表达。

整堂课的教学主要通过图文结合、诗文结合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学习。我重点指导朗读,让孩子们以读感悟诗句的深刻涵义。教学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我在注重老师主导地位作用的同时,也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的作用。在教学中,我尽可能让学生自主地学习,自主地思考,学生以读为本,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从而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出示生字,指名读。本环节注意关注学困生。

2.评读课文

(1)指名读,大家评。(整体读得怎么样?哪儿读得很好?哪儿读得还不够,应该怎样读?)

(2)全班对半读,先互评后教师点评

(二)学习课文

1、初读,了解课文的大概内容

教师要注意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在此基础上我让学生说说课文的大概内容,知道课文写了英英和奶奶的对话,英英学了故事《静夜思》、作者是李白等。

2、再读,分清课文叙述的层次

活动中熟悉课文内容,读出课文的叙述层次。

3、细读课文,背诵诗句,体味诗情

突出诵读古诗的重点,采取“在情境中朗读”的方法,利用题头插图创设生活场景,让学生分角色练读,充分朗读第二次对话内容。在读的过程中,我相机引导学生理解“疑”、“霜”、“举头”等词语的意思。可以让学生读一句古诗,再读一句英英解释诗句的意思,两相对照,懂得诗意。

(三)写字指导

10个生字分散教学,随读书过程相机进行子音的认读、字形的识记和字意的理解。“英、教、静”三个字要认真指导学生按笔画顺序描红。“教”是左右结构且左右等宽。“静”字要注意偏旁“青”的变化,“月”字的撇要改为竖。“静”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四)创设情境,体验角色

课文学完了,文中的英英学古诗学得多好呀,你们想不想学着英英和奶奶的样子也来演一演啊!(生在座位上先与同桌练习对话,要求把话说正确、说连贯。)

2.师也非常想做一做文中的奶奶,谁愿意与老师合作来演一演英英?(师指名一学生与老师角色示范引路。)

3.指名学生上台来演一演,其余做导演。

4.作为导演,你观看了表演后有什么要对他们说的吗?

(我会从说话的语气是否自然、流利来评价。)

(五)总结课文

1、齐读课文,感受作者思念、热爱故乡的感情;

2、巩固对话的书面表达形式。

英英学古诗教学设计篇四

教学目标:

1、读准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写前6个生字,读准一个多音字。

2、能正确朗读课文,背诵古诗《静夜思》。

3、基本理清课文的层次,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词。

教学过程:

一、古诗导入。

1、小朋友,我们在一年级的古诗文诵读活动中学到了许多古诗,你们还记得吗?给大家背一背吧。

指名学生背诵。

2、大家古诗学得真不错。有一位新同学叫英英(板书)她在学校里新学了一首古诗。(板书:学古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齐读板书)。

3、你是怎样记住“英”和“诗”的。

学生交流。

5、让我们到课文中去寻找你想知道的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

1、听录音范读课文。

听了录音你明白了什么?学生交流,逐个解决上述问题。

老师:小朋友听得真认真,如果我们认真地读课文,你会学到更多的知识。

2、让我们快速读课文吧。学生自读课文。

3、检查自学情况:(1)出示:英英一首古诗教静夜思照一层白霜唐代背思念。

指名认读,开火车读,齐读。

(2)齐读课文。

引导学生重点读英英说的三次话,归纳大意。

教师板书:第一次诗句。

第二次诗意。

第三次作者。

(3)分角色读课文。

三、识字写字。

出示生字:英诗教首静思。

1、学生认读,说说你是怎样记住的?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2、学生逐个观察生字,说说字怎样写才美观。

教师板书范写,学生描红、仿写。

四作业。

1、完成习字册。

2、找李白的资料,背诵李白的古诗。

英英学古诗教学设计篇五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静夜思》。

2、认识对话的书面表达形式。

3、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读懂诗的意思。

课本插图

2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谁能背一首古诗给大家听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的一个小学生把在校学习的一首古诗背给奶奶听的。

二、板书课题:3英英学古诗

三、初读课文

1、看图出示课本插图,学生说图意

小结画面上是英英和奶奶正在说话。

两个人有说有应,这叫对话。

2、自学课文

(1)教师讲述对话的书面形式

(2)借助拼音轻声读课文,划出不认识不理解的词语。

(3)会读本课生字,识记字形。

(4)理解下列词语

故乡明亮意思不由得家乡唐代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字词

教一首故乡静意思

(2)指名读准每个带点的字音。

(3)了解词语掌握情况:故乡唐代不由得

4、通读课文

轻声读课文,指名读,齐读,分角色对话

5、理清脉络

课文中英英和奶奶各说了几次?(英英三次,奶奶二次)

每次各人都说了些什么?

小结:英英和奶奶的对话里有说有应,有问有答。内容完整,层次清楚。

我们平时和人对话也要注意互相对应,把话说清楚。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静夜思》。

1、板书课题,解释诗题。

“静夜”意思就是“静静的夜晚”。“思”就是“想念”的意思,合起来说“静夜思”就是在静静的夜晚有着深深的思念。

2、看图。

出示《静夜思》。

(1)图上出现的是什么人?你从那里看出来的?

(2)从图上看,他正在做什么?

3、学诗句。

(1)指名读《静夜思》。

(2)这首诗有几句?现在我们依次来学习。

第一句

(1)指名读。

(2)这句诗,英英是怎样理解的?请默读英英第二次说的话再回答。

(3)为什么英英知道这是秋天的夜晚呢?

理解“霜”、“疑是”。

第二句

(1)指名读。

(2)“举头望明月”中的“举头”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举头”?

(3)想象一下,诗人抬头望明月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当他想念故乡时,头还是抬着望月亮吗?诗里是怎么说的?

指名读英英对全诗的解释。

4、朗读指导。

(1)用“/”画出句中的停顿。

(2)“疑是”、“低头”语速要慢,表示诗人在沉思。

(3)“光”、“霜”、“乡”要读得清晰。

二、朗读课文,练习背诵。

三、写字指导。

教师出示生字,学生交流讨论记忆生字的方法,学生按笔顺描红的生字。

英英学古诗教学设计篇六

《英英学古诗》是一篇“文包诗”课文,写了英英和奶奶的一段对话,对话中英英生动而自然地介绍了古诗《静夜思》诗句的意思及作者。

《静夜思》这首古诗孩子们在一年级时就已经能背诵了,但“古诗”的诗意及蕴含的道理学生还不明白。因此在教学时,我把重点放在了理解古诗上。

首先,我出示了月圆图,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孩子们,你看到了什么?…什么时候的月亮是这样圆圆的、亮亮的?…是的,中秋节、元宵节的月儿就是这样圆这样亮,回忆一下中秋节晚上你们全家是怎么庆祝的?…月圆之夜正是家人团圆的时候,所以,每当这时候,我们相聚在一起玩一玩,乐一乐,多幸福啊!假如,这时,你独自一人,父母都不在身边,看着别人都团圆在一起,而你却孤单一人,无人相伴,你会怎么想呢?……以此引出诗人李白写这首诗的背景,图上的诗人此时正孤独一人望着明月,那思念之情溢于言表,学生都能感同深受。在此基础上再来体会诗人的孤独心境就不难了。

接着我让小朋友读课文,找出课文中关于这首诗意思的句子,并用波浪线划下来,读一读。再诗文对照,理解诗中字词的意思,就简单多了。

这样引导学生看图想像,转换角色,把教材内容中的静态知识转变为学生思维活动中的动态作用对象,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英英学古诗教学设计篇七

:初步感知课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

:初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

:掌握生字词。

:投影片。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谁能背一首古诗给大家听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的一个小学生把在校学习的一首古诗背给奶奶听的。

三、初读课文。

1、看图出示投影片。

学生说图意。

小结画面上是英英和奶奶正在说话。

两个人有说有应,这叫对话。

2、自学课文。

(1)教师讲述对话的书面形式。

(2)借助拼音轻声读课文,划出不认识不理解的词语。

(3)会读本课生字,识记字形。

(4)理解下列词语。

故乡明亮意思不由得家乡唐代。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字词。

教一首故乡静意思。

(2)指名读准每个带点的字音。

(3)了解词语掌握情况:故乡唐代不由得。

4、通读课文。

轻声读课文,指名读,齐读,分角色对话。

指出:文中人物名只默记心中,不读出来。

5、理清脉络。

课文中英英和奶奶各说了几次?

(英英三次,奶奶二次)。

每次各人都说了些什么?

小结:英英和奶奶的对话里有说有应,有问有答。内容完整,层次清楚。

我们平时和人对话也要注意互相对应,把话说清楚。

过渡:英英学习的是哪首古诗,我们下节课再认真学一学。

:理解课文内容。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静夜思》。

2、认识对话的书面表达形式。

3、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读懂诗的意思。

小黑板、投影胶片。

一、学习《静夜思》。

1、板书课题,解释诗题。

静夜意思就是静静的夜晚。思就是想念的意思,合起来说静夜思就是在静静的夜晚有着深深的思念。

2、看图。

出示投影片《静夜思》。

(1)图上出现的是什么人?你从那里看出来的?

(2)从图上看,他正在做什么?

3、学诗句。

(1)指名读《静夜思》。

(2)这首诗有几句?现在我们依次来学习。

第一句。

(1)指名读。

(2)这句诗,英英是怎样理解的?请默读英英第二次说的话再回答。

(3)为什么英英知道这是秋天的夜晚呢?

理解霜、疑是。

第二句。

(1)指名读。

(2)举头望明月中的举头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举头?

(3)想象一下,诗人抬头望明月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当他想念故乡时,头还是抬着望月亮吗?诗里是怎么说的?

指名读英英对全诗的解释。

齐读《静夜思》。

4、朗读指导。

(1)用/画出句中的停顿。

(2)疑是、低头语速要慢,表示诗人在沉思。

(3)光、霜、乡要读得清晰。

二、朗读课文,练习背诵。

1、指导背诵。

2、生字书写。

1、学会本课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静夜思》。

:小黑板。

一、指名朗读课文。

二、总结课文。

小朋友们,你们学习这篇课文以后,对学习古诗有什么认识,可以谈谈。

三、指导背诵《静夜思》。

1、听录音欣赏。

2、揭示板书,引导背诵。

3、分两个大组,交替背,听各一次。

四、写字指导。

1、按笔顺描红的生字。代英举。

2、其它要描红的生字。诗意。

五、作业练习。

1、描红练习。

2、比一比,再分别组词。

波()代()。

披()袋()。

3、背诵课文。

英英学古诗教学设计篇八

《英英学古诗》是一篇“文包诗”课文,写了英英和奶奶的一段对话,对话中英英生动而自然地介绍了古诗《静夜思》诗句的意思及作者。《静夜思》这首诗绝大部分同学早就都能背诵,但却并不真正理解诗的意思。对于对话这种形式也没见过,更不会读对话。因而我把教学目标定为:

1、让学生理解唐诗《静夜思》的意思,在诵读中体会诗人思念、热爱故乡的感情。

2、能读出课文对话的特点。

在教学中我主要采取,范读引路,以读促悟,利用插图,创设情境的做法,取得了很不错的教学效果。在课堂教学中,我还注意到了教学的层次性,在引导学生诵读古诗时,先进行范读,让孩子们体会出节奏,读出节奏。接着利用插图,创设情境,再进行范读,引导学生读出感情,韵味。这样,孩子们易于接受,学得轻松。在引导学生体会课文对话特点时:先进行师生分角色朗读,让学生体会对话的特点,然后再指导读自然、流利,要像平时说话一样。

在课前,我还进行了问题预设,如李白在万家团聚的日子,仰望明月会想到谁?学生可能会说父母、兄弟姐妹、朋友、妻子儿女……想到这里时,我考虑李白当时是不是有孩子,有几个孩子?此时李白离家多久了?经过上网查资料我了解到,此时李白虽已26岁,并且离家两年了,但还没有结婚,他是在27岁时结的婚。所以,如果有学生提到他在想念他的孩子,要及时纠正。另外,通过查资料我还了解到,“床前明月光”句中的“床”在当时其实指的是座位,唐朝的床叫“榻”。虽然这些问题在课堂教学中并没有牵扯到,但因为了解的清楚,透彻,使我觉得上课很有底气,很自信。

这节课板书虽总共只有十几个字,当年头一天放学后我在教室练了将近一个小时,力求把最完美的一面展示给学生。

我想,这节课能收到比较好的教学效果,和课前的充分准备是分不开的。

有人说,课堂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我在这节课上也有很多不足之处。

首先,教学语言不够简练,太过随意。

其次,自己范读的次数有些多,应多给学生们机会。

第三,对于古诗意思的理解处理的有些不到位,应该引导学生把意思背一背。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一定从这节课中吸取经验,总结教训,精心研究教材教法,精心组织课堂语言,争取让自己的课堂遗憾愈来愈少,亮点越来越多。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英英学古诗教学设计篇九

1、根据新旧字的联系认识13个生字,会写6个字。

3、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结合插图,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古诗。

:识字写字;朗读背诵古诗。

: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理解、感悟古诗,感受优美的春景,能说出“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

课时目标:

1、认识13个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一、谈话导入。

1、学了前面几篇课文,你觉得春天怎样?(指名说)。

2、古代的人也喜欢春天,他们写了好多的诗篇来歌颂春天,今天我们将来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

3、板书课题,认读生字“古、诗、首”。

4、下面我们学习第一首古诗,谁能读一读?

二、初读感知。

1、老师感悟。

2、学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顺诗句。

3、分小组互相检查生字的读音,互相纠正读错的生字。

4、谁能勇敢地站起来读给大家听听?

三、再读感悟。

1、课文插图。

你看到了什么?诗中哪里讲了鸟?读给大家听听?哪里讲了花?用诗句来告诉我们。

2、这么美丽的画面,大家一定很喜欢吧?那该怎样读这首诗呢?

3、指导朗读。

四、读诗想画面,指导背诵。

1、把眼睛闭上,听老师读古诗。你眼前浮现出了什么?

2、指导背诵。

五、扩展活动:

这么美丽的画面,拿出你们手中七彩的笔,画出七彩的春天吧。

课时目标:能背诵古诗。

一、猜谜游戏。

1、小朋友,今天老师为大家带了一个谜语,请大家听清谜。

面。

2、这是什么?

3、大家经常放风筝吗?觉得有趣吗?

二、揭题。

1、出示课文插图。

2、诗人高鼎把它们写进了一首诗中,我们来读一读。

3、板书课题,读准“村”。

三、初读感悟。

1、自由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同桌互相检查生字的读音,互相纠正读错的生字。

3、指名读,齐读。

四、图文对照,读中感悟。

1、看图,几个小伙伴在干什么?大家看诗中是怎样写的呢?

2、全班齐读。

3、看看图中的景物怎样?

4、诗中是怎样写的呢?

5、小伙伴在这么美的风景下放风筝,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诗人写成了一首富有情趣的诗,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五、读诗想画面,指导背诵。

1、师配乐朗诵,小朋友闭上眼睛,再说说刚才仿佛看见了什么?

2、看图背诵,全班齐背。

六、扩展活动。

有条件的同学可小组合作制作风筝,开展放风筝活动。

英英学古诗教学设计篇十

1.学会本课7个生字,正确、流利朗读、背诵古诗。

2.理解词中字词的意思以及整首词的意思。

3.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并能够用自己的笔触描写诗中画面,体会诗中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词中字词的意思以及整首词的意思。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牧童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思想感情。

(一)导入。

大家听说过“八仙过海”的故事吗?吕洞宾到底是不是神仙我们不知道,但历史上确实有吕洞宾其人,他原名叫做“吕岩”,是唐代人。吕岩考过科举,做过县令。后来唐代暴发了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时局动荡,吕洞宾就带家人躲入山中修道。最后不知去向,大家想不想了解这个人呢?就和老师一起走进这首传言是吕洞宾写的诗中吧。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牧童》。

(二)整体感知。

1.自由读古诗,读通顺,读流利。

2.小组齐读古诗、互评、互相正音。

(教师强调“蓑”字的读音和写法)。

3.再自由读诗,把不理解的词语勾画出来。

4、学生反馈并质疑。(师适时板书并回答学生的质疑)。

铺,铺开。

弄,逗弄。

饱饭,吃饱了饭。

蓑衣:棕或草编织的外衣,用来遮风避雨。

卧月明:躺着观看明亮的月亮。

5.出示问题: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大意吗?

再读古诗,利用工具书和学习资料进行“小组学习”。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交流讨论。)。

7.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适时小结出各诗句的意思:

青草像被谁铺开在地上一样,方圆六七里都是草地。

晚风中隐约传来三四牧童声悠扬的笛声。

牧童放牧归来,在吃饱晚饭后的黄昏时分。

他连蓑衣都没脱,就愉快的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明月。

8.全班齐读此诗。

(三)深入研读。

1.教师配乐朗读,学生闭目想象。

2.学生反馈,把所想象到的画面说给大家听。

3.学生配乐朗读,边读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体会到什么,迅速写下来,与小组同学交流。

5.全班交流所体会到的思想感情,教师加以引导:

(诗人向往宁静淡泊,饥来即食,困来即眠,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生活。)。

(四)拓展延伸。

1.自由读诗,带着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思想感情朗读。

2.比赛读诗,单个比,小组比,男女生比。(教师适当点拨抑扬顿挫)。

3.伴乐,全班一起诵读全诗。

(五)小结。

同学们学习了《牧童》这首诗,说说牧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以随机点名的方式请学生做出总结。

(六)作业。

1、预习剩下的两首诗。

2、搜集八仙过海的故事,下节课来讲一讲。

英英学古诗教学设计篇十一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第二单元《英英学古诗》。

计划学时。

2

学习内容分析。

《英英学古诗》是苏教版第三册的第三课。这篇课文用了和以往课文不一样的形式——“对话”来表现的。这篇课文些了英英和奶奶的一段对话,对话中英英生动而自然地介绍了古诗《静夜思》的作者及诗句的意思,让学生在饶有兴味地朗读祖孙对话的同时,不知不觉地进入古诗的意境。

学习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语言积累,他们对于古诗《静夜诗》已很熟悉,有部分学生在课前已经能读、能背了。但“古诗”这种语言材料是一种结晶体,蕴藏着很深的智慧和哲理。通过调查发现,他们所谓的能背,仅仅是一种机械记忆,有些学生连诗中的一些字还不认识,字音读不准,字形不清楚,对于诗意及蕴含的道理还不明白。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读准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写前六个生字,读准一个多音字。能正确朗读课文,背诵古诗《静夜思》。

过程与方法:

在理解字意和诗句的基础上,读好、背好这首诗,体会古诗所蕴含的道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及解决措施。

重点: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学会六个生字词。

解决措施:创设好读书和交流的情境。

教学难点及解决措施。

难点:如何理清文章的层次;正确书写生字。

解决措施: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引导相结合。

媒体内容与形式。

多媒体。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时间。

设计意图。

直奔主题。

1、在课前,小朋友都读过第三课了吧?请问,课文的题目是什么?

2、请你跟着老师一起写课题。(师板书课题)。

3、英英学的是哪首古诗?谁能像英英那样背给大家听听?

(指名)。

2、生书空。

3、背诵。

3

提出问题,激起兴趣。

2、看看这篇课文,和我们平时学过的课文有什么不一样?

3、上学期学过的《咏华山》在课文中也有意思的,还记得吗?

1、回答。

2、交流。

3、交流。

4、感情朗读课文。

12。

在这个片段的教学中,我抛出一个问题,让孩子们自己去观察,去思考,去发现。虽然花掉了一点时间,但孩子们自己发现的答案,比起老师简单的“告诉”,我却认为很值得!

角色问答,深入理解。

1、现在我来做“奶奶”,你们做“英英”,一起来读读这篇课文。(师生分角色读课文)。

2、如果我是奶奶,我还会问英英一些问题呢!

4、那奶奶更不懂了,为什么非得说“秋天的夜晚”呢?

5、是呀,秋天天高气爽,云淡风清,所以感觉秋天的月亮特别亮。

6、那下一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又是什么意思呢?(师引导)。

1、分角色读课文。

2、交流。

3、交流。

4、交流。

5、交流。

20。

虽然《静夜思》这首古诗孩子们早就会背了,但是他们的背诵只属于机械记忆,对于诗意及蕴涵的道理都不太明白。而课文在写意思时,又是整首诗一起解释,为了让孩子们真正弄懂这首诗的意思,还是得一句一句来。我就把自己变成课文中的奶奶,装作弄不明白的样子,让孩子们一句一句地解释给我听。在此过程中,这个难题“秋天的夜晚”,也在孩子们的认真思考下解决了。我想,只有把教材内容中的静态知识转变为学生思维活动中的动态作用对象,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有了热情和兴趣,学习,也就变得真实而有效了。

第二课时                      。

检查复习。

1、指名朗读课文。

2、背诵《静夜思》。

1、朗读课文。

2、指名背诵,齐背。

6

写字指导。

1、须按笔顺描红的生字。

乡、英、举、教。

2、其他要描红的生字。

古、诗、故、首、意。

按要求在语文书上描红,在课堂练习本上练习写字。

18。

巩固练习。

1、比一比,再分别组词。

古自代。

故首袋。

2、写出带有下列偏旁的字。

心——。

——。

——。

——。

完成练习。

11。

板书设计。

背明月光———霜 听。

(讲) 静夜思 懂。

望 思乡。

奶奶。

英英学古诗教学设计篇十二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入情入味地背诵古诗《静夜思》。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思念、热爱故乡的感情。

重点难点:

重点:熟悉课文内容,感悟诗句意思,通过朗读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难点:借助课文正确理解诗意,并达到朗读是内心的表达。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新课。

师:你还会背其它的古诗吗?

解题。

师:齐读《静夜思》读了古诗的题目,你知道了些什么?

师:对,“静”就是安静的意思。(板书:安静)。

师:再读读题目,你知道作者在这个安静的夜晚干什么?

师:听了朗读,你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

二、初读古诗。

师:如果我们要读出古诗的节奏,还要注意停顿呢?(师生共同划分古诗奏)。

师:同桌试着带节奏读读古诗。

师:全班小朋友一起试试。

二、看图感悟,体味诗情。

一)学习一、二行。

师:月光和霜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古诗的第一、第二行描写的就是这幅图。

生:读课文,找句子。

师:这句话中哪一个词告诉我们“疑”字的意思?

生:好像。

生:感情朗读 。

一边读,一边想象古诗的意境。

师:这一轮孤独的明月,给诗人带来的是特别寂寞的夜晚。谁再来读?

生:感情朗读。

二)学三、四行。

师:看看,在这样一个安静的夜晚,诗人在干什么?

师:什么时候的月亮是这样圆圆的,亮亮的?

师:小朋友们,你们是怎么过中秋节的?

师:诗人李白是怎么过中秋节的?

师:你们说得真好啊!这就是诗人写的——。

生:齐读: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课件10古诗三、四句)。

师:能用动作告诉我什么是“举头”吗?

生上台表演“举头”动作。

生:感情朗读。

师:我们在读低头的时候,语速还可以慢一些,这样可以体现诗人在沉思。

生:感情朗读。

生:全班感情朗读.

三、诵读全诗。

师:老师和你们一起读读这首古诗好吗?(课件12全诗+音乐 音乐一直放)。

师引读:今晚,明亮的月光照在床前,地上就像铺了一层白霜。这就是——。

生:读---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师:远离家乡的人望着那天上的月亮,不由得思念起故乡来,这就是——。

生:读----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师:打开书把英英对奶奶说的这首古诗意思的句子读一读。

生秋天的夜晚——。

生:边做动作边背诵古诗。(课件13全诗+音乐)。

生:读古诗。

师:今天,我们不仅静静地走进了诗人李白的心灵深处,深深地体会到了诗人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思,感受诗文的意境美,很有收获。课后请同学们把古诗《静夜思》背诵给亲人听,并讲一讲古诗的意思,还可以收集有关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古诗,读一读,读给同学听。

英英学古诗教学设计篇十三

复习理念:

小学语文复习是以巩固学生所学语文知识与基本技能,提高学生迁移应用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目的。因此,在设计本节复习课时,我充分利用六年级下册的古诗教材,并通过回顾与整理小学阶段所学过的古诗,使学生习有所得,自觉养成自读自悟古诗,自我复习、积累古诗的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复习技能和方法水平。我还严格遵循了以下三个复习原则:复习过程要简约,复习方法要整合,复习内容要全面。另外,为了避免复习课枯燥无味,消除学生对复习课的抵触心理,改变沉闷局面,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在设计过程中还力求强调知识性和趣味性,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复习氛围中知诗人、读诗句、晓诗意、悟诗境、记诗句、用诗句,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的古诗文化的热爱之情,提高学生的文学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

复习目标:

1.交流记忆古诗的方法,帮助学生整合归类古诗。

2.重温读诗句、晓诗意、悟诗境的方法,并学以致用。

3.学会灵活积累、运用古诗,养成自觉阅读与积累古诗的良好习惯。

4.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的古诗文化的热爱之情,提高学生的文学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

复习重、难点。

1.学会整合归类小学阶段所学过的古诗。

2.吟诵古诗,想象意境,理解诗意,感受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

复习准备。

教师准备:1.将小学阶段重点古诗进行整合归类。2.制作课件。

学生准备:1.重温六年级下册所学过的古诗。2.回顾以前所积累的古诗,并加以整理,编成目录。

课时安排:一课时。

复习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谈话导入:同学们,古诗历来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千百年来传诵不衰,深受人们喜爱。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漫步古诗园,领略古诗的魅力。(板书课题:漫步古诗园)。

二、交流方法,灵活积累。

1.过渡:我们小学阶段学过的古诗不计其数,犹如一个繁花似锦的百花园,如何又准又快地记忆所有的古诗呢?相信同学们一定有自己的绝招,谁愿意把你的绝招说出来与大家共同分享?(板书:记忆古诗的方法)。

2.学生交流记忆古诗的方法,师随机板书:归类列表法、熟读成诵法、古诗吟唱法、理解记忆法等。

3.重点交流归类列表法。

(1)回顾古诗分类的依据。(可以按诗人分,可以按内容分,可以按题材分,也可以按朝代分等。)。

(2)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根据诗人和朝代对古诗进行归类。

(3)小组汇报交流,展示成果。教师作适当补充,并出示课件。(表格内容略)。

朝代诗人所写的诗篇(4)组织学生根据题材对古诗进行归类。(提示学生可参考六年级下册的回顾?拓展二和《古诗词背诵》板块。)。

(5)教师作适当补充,并出示课件。(表格内容略)。

三、重温学法,品读古诗1.指名背诵唐代诗人杜甫写的《江畔独步寻花》。

2.出示诗内容。

3.回顾五言诗和七言诗的诵读方法。

4.指名朗读《江畔独步寻花》,随机点评。

5.回忆交流理解诗意,感悟诗境的方法。师板书:晓诗意、悟诗境的方法:结合注释,读中理解,联系插图,发挥想象等。

6.出示《江畔独步寻花》诗意图,引导学生结合画面,通过想象来感悟诗境,理解诗意。

7.入情入境地诵读《江畔独步寻花》。

8.巩固练习:根据出示的诗意图,背出相应的古诗,并感悟其诗境,理解其诗意。

9.总结学法。

四、快乐闯关,加深记忆。

1.过渡:为了加深同学们对古诗的记忆,老师还准备了系列闯关练习,希望同学们在闯关过程中能大显身手。预祝你们闯关成功!

2.出示课件。

第一关:吟诗对对。

(1)乡村四月闲人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霜叶红于二月花。

(3)桃花潭水深千尺,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潭面无风镜未磨。

(5)两岸青山相对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家家乞巧望秋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孤帆远影碧空尽,______________________。

(8)______________________,笛弄晚风三四声。

第二关:诗献四季。

把自己最喜欢的古诗献给最喜欢的季节。

第三关:百家争鸣。

思念家乡时,我们吟——感谢母爱时,我们吟——依依惜别时,我们吟——赞美柳树时,我们吟——喜迎春节时,我们吟——观赏瀑布时,我们吟——第四关:金睛火眼。

(2)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3)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

(4)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5)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6)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五、迁移运用,促进提高。

1.过渡:“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来也会偷。”如果我们在说话、习作时能恰当运用,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请看下列情境,你想到了哪些诗句?2.出示情境题,指名回答。

(1)一位慈母在子女外出前,借着油灯的微光为子女缝补衣服,此情景真可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爸爸刮胡子,过两天又长出来。小明幽默地说:“_______________。”

(3)湖边,那株丰姿的柳树亭亭玉立,纤细的嫩叶泛着点点绿光,远远看去,就好像一树绿色的宝石,柳枝也不逊色,低眉顺眼,柔柔软软、缠缠绵绵,似风姿绰约的美人。让人情不自禁想起:“___________________。”

(4)中秋佳节,手捧着香甜的月饼,凝神眺望着皎洁的月亮,情不自禁地想起了远在大连的表弟,心里默默祈祷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英雄被敌人抓住了,敌人对他说:“只要你肯说出八路军在哪,我就放过你!”可小英雄昂着头说:“我要像石灰一样:“_________________。”小英雄被敌人杀害了,可他永远留在我们心里。

3.在日常说话、习作中,你们巧妙地运用过哪些诗句?(指名交流)。

【设计意图:学生的学习能力不仅仅在于其掌握知识的多少,更在于能否学以致用。设计情境题,目的是希望学生能够将自己所积累的古诗运用到平时生活和习作中,从而促进学生综合运用语文能力的提高。】六、交流收获,总结提升1.组织学生交流复习收获。

2.总结:今天的复习课,同学们表现非常积极,不但复习了学过的内容,还领悟了不少的复习方法。但小学阶段所学的古诗,只不过是古诗园的一角,要想对古诗有更多的了解,我们还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更大的功夫。我相信,只要同学们一起努力,一定能大有收获。

七、布置作业,凸显个性。

1.继续漫步古诗园,丰富古诗积累,并整理归类,资源共享。

2.自主编制古诗练习,与同学互相交换进行考查。

3.选做题: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搜集一些回环诗进行吟诵,也可以自己当“小诗人”,创编古诗。

英英学古诗教学设计篇十四

《蜂》《悯农》《赤日炎炎》三首古代诗歌选自教科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十课,紧紧围绕“同情弱者”的单元主题,鞭挞统治者掠夺人民的罪行,表达了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蜂》是唐代诗人罗隐写的七言绝句,赞美了蜜蜂为酿蜜而劳苦一生,积累甚多而享受甚少的奉献精神。《悯农》是宋代大诗人杨万里写的七言绝句,全诗渗透出诗人对农民疾苦的深切同情。《赤日炎炎》是宋元时代的一首民歌,摘自《水浒传》,诗歌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愁苦与辛劳,揭露了封建社会的不公平与不合理的制度。

先引导学生整体悟诗情,指导朗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回顾学法,导学结合。抓住古诗中的重点词,自读古诗,展开想象,边读边悟,掌握自主学习古诗的方法。

1.正确理解三首古诗的意思。

2.通过阅读三首古诗,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3.有感情、有韵律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

4.认识“限、闰”这两个生字,会写“限、悯”等7个生子。

教学重点、难点。

1.反复吟咏诵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2.理解诗意,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2课时。

一、引入诗境,感知诗味。

农民终日忙碌却常被剥削;农民常年辛勤劳动到头来却只能忍饥挨饿;农夫与贵族统治阶级过着截然不同的生活,这是怎样的情景?让我们一起走进古诗三首去探个究竟吧!

二、整体感知,初悟诗情。

1.学生自由读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读诗,大家订正,相互欣赏。

3.领读:师带领学生读,读出节奏,读出韵律。

不论//平地与山尖,。

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

为谁/辛苦//为谁/甜?

悯农。

稻云/不雨//不/多黄,。

荞麦/空花//早/着霜。

已分/忍饥//度/残岁,。

更堪/岁里//闰/添长。

日炎炎。

赤日/炎炎//似/火烧,。

野田/禾稻//半/枯焦。

农夫/心内//如/汤煮,。

公子/王孙//把/扇摇。

三、初知诗意,质疑解疑。

(一)回顾学法,导学结合。

1.了解诗题和作者。

2.抓重点词,明诗意。

3.透佳句,悟情感。

4.想象画面,朗读品悟。

(二)师生合作试学《蜂》这首古诗。

1.我们先来看诗题《蜂》让学生说说自己对蜜蜂的印象,教师随机用多媒体课件出示蜜蜂采蜜的情形,师简介作者和写作背景。

2.利用课下注释或工具书了解诗的大意,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质疑。

找出自己不理解的词或诗句先在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对诗句的理解,对不理解的地方重点指导。

重点词:无限、占、尽、甜。

预设需要指导的诗句:。

无限风光尽被占:凡是景致美的地方都有蜜蜂奔忙的身影。

为谁辛苦为谁甜:到底蜜蜂为谁辛苦忙碌,为谁奉献甜蜜呢?

4.透过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让学生谈谈体会。

5.小结。

四.想象画面,悟诗情。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图文结合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

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

2.诵诗,悟诗。

(1)多媒体课件播放蜜蜂采蜜那忙碌的身影和场主甩蜜的情形。

(2)从这两组画面中你又感受到了什么?

(3)配乐诵读。

(4)练习背诵。

五.总结方法,自主解读。

1.总结学习《蜂》的学习方法:了解诗题和作者、抓重点词、画面联想、朗读品悟。

2.运用刚才所学的方法,小组合作,自主学习《悯农》《赤日炎炎》。

3.交流汇报。

4.指导朗读、背诵。

5.小结。

一、回归整体,读中悟情。

1.有感情的诵读三首古诗。(达到熟读成诵,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2.播放音乐,让学生自由试背三首古诗。

3.在品读的基础上,比较三首古诗的异同,思考三首古诗所反映的社会现状。

二.积累内化。

1.认字写字。

(1)认读2个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2)课件出示课后由生字构成的词,开火车读。

(3)指导书写生字,重点指导“悯、堪、焦”的写法。

(4)练写生字,注意笔顺。

2.独立完成自选佳句。

三.拓展延伸。

1.课内阅读拓展。

(2)读后交流。

2.课外阅读拓展。

(1)推荐课外阅读李绅的《悯农》。

(2)用自己的话把其中一首古诗改写成一篇叙事小短文。

(3)收集描写古代劳动人民的诗词和文章,再和大家交流。

英英学古诗教学设计篇十五

教学目标:

1、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思念,热爱故乡的感情。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读准一个多音字,认识一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背诵古诗《静夜思》。

教学重点、难点: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读准一个多音字,认识一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准备:挂图、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3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意思,能分清人物各自的话语,并能读通、读好。

2、学习文中的部分生字,并指导书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小朋友,你们已经会背好多古诗了,请你选一首最喜欢的古诗背给大家听,好吗?

英:是整体认读音节,又是后鼻音。

诗:是整体认读音节,读翘舌音。

4、读题。

二、初读课文。

1、师范读课文,要求仔细听,认真看。

2、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1)检查生字的字音。

(2)指读、齐读、开火车读。

3、读了课文,你们有没有发现今天学的课文同以前有什么不同?

(1)这是一篇人物对话的课文。

(2)出现了哪两个人?她们说了什么话,你们能分清楚吗?

(3)说话人的名字和说的话之间必须用冒号(:)隔开。

4.我们现在再读课文就不会觉得奇怪了,我们已经看懂了对话的形式了。

5.再读课文,读准字音,读懂句子。

6.检查自学效果。

二、初步理解课文。

(1)、再次自读课文,回答问题。

这篇课文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英英和奶奶共有几次对话?

小结:英英和奶奶有问有答,话说得多么清楚!以后我们说话也要这样。

(2)、同桌分角色朗读课文;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英、层、思、首、意。

2、说说如何记住。

3、教师范写、学生描红临写。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背诵古诗《静夜思》。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诗句意思,体会作者思念、热爱家乡的情感。

3、学会剩下的生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开火车指读生字新词。

二、学习《静夜思》。

1.板书课题,解释题意。“静夜”是什么意思?(静静的夜晚)。

2.“思”是什么意思?(思念)谁来说说诗题是什么意思?

3.从课前的预习中,你对李白有什么了解?

4.教师在学生说的基础上进行补充。

1、看图一,图上画的是什么意思?

2、英英是怎么背古诗的,她在背诗前对奶奶说了什么?

(1)、指读英英的话。

(2)、出示静夜思(奶奶听了还夸奖英英背得好,小朋友能把这首古诗背好吗?

a、指读古诗。

b、理解:疑举头 思。

3、情景设置,让学生充当“英英”把古诗背给老师听。

4、小朋友背古诗真好,那么这首古诗是什么意思呢?你们能从英英的话中找到吗?

(1)、指读英英的第二次话。

(2)、小朋友你们能否把诗句和诗意对应起来呢?(找好朋友讨论)。

(3)、分句说说意思。

(4)、男女说意思。

5、情景设置:奶奶和英英对话(第二次)。

(1)、师:是谁写的呀?

(2)、生:李白写的。

6、李白在什么情况下写的?他为什么要写这首诗?我们来看图。

(八月十五中秋节,元宵节的晚上。

(5)、想到这里,诗人更加觉得——。

冷清 孤单。

会更加想念亲人和朋友。

(6)、(深情地)是啊!同样是月亮,同样是月光,勾起了这远在他乡的诗人对亲人的无限思念,真是“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谁愿意来当一回李白,有感情的背诵古诗。

(7)、学生背诵古诗。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1、复习巩固古诗《静夜思》。

2、学习生字,完成练习册。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指名背诵古诗。

2、说说这首古诗的意思。

二、实践活动,练习表演。

1、选择一首喜欢的诗,找一个同学合作,仿照本课对话形式,把这首古诗的意思、作者说出来。

2、两人一组练习对话。

3、指名表演。

4、评比最佳表演奖。

5、老师这里也有两首思乡的故事。(投影出示)、

泊船瓜洲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宋)王安石         (唐)王维。

京口瓜洲一水间,   独在异乡为异客, 。

钟山只隔数重山。    每逢佳节倍思亲。

春风又绿江南岸,    遥知兄弟登高处,

明月何时照我还?    遍插茱萸少一人。

教师范读古诗。

学生熟读古诗。

教师简介两首古诗的背景及诗意。

有感情地练读古诗。

三、学习生字,课堂练习。

1、完成练习册。

2、批改,订正。

四、实践活动。

1.你可以选一首你喜欢的古诗,找一个同学合作,仿照本课对话形式,把这首古诗的意思、作者说出来。

2.两人一组练习对话。

3.指名表演。

4.评选最佳。

英英学古诗教学设计篇十六

1.学习本课5个生字。

2.了解诗的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重点学习《游园不值》,理解诗句,体会诗歌描写的意境。

1.了解诗的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重点学习《游园不值》,理解诗句,体会诗歌描写的意境。

赏析《游园不值》中“一枝红杏出墙来”的写法,以小见大,给人留下了无限的遐想。

(一)导入新课

(二)检查预习

1.自读诗歌,读准字音。

2.指名朗读三首古诗。(读出诗的节奏,读准确)

注意这些字的读音:屐齿扣潋滟亦抹

3.简要交流三首古诗的作者资料。

(三)指导学习《游园不值》

1.指名读课文。(读准、读熟)

2.借助注解,初步了解诗歌的内容:诗中描写了怎样的景象?划出不理解的问题。

3.在小组里讨论,解决质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春天美好风光的赞美和喜爱)

5.反复吟诵。(要求体会感情,读出语气。)背诵古诗。

提问:诗人向我们描述园子里的景象了吗?为什么?

让学生品读:“一枝红杏出墙来”体会着画龙点睛之笔,这比那一览无余、面面俱到描写春天景象,不知要高妙多少倍。因而能发挥读者的形象,使诗句委婉含蓄,耐人咀嚼。

6.开拓联想,激发创作。

我们已经充分感悟古诗所描述的意境的了,同学们愿意把它画下来吗?

学生绘画,自由创作。

(四)作业

你还能背一背有关描写春天的诗吗?

英英学古诗教学设计篇十七

本组课文都记叙了漂泊在外的人们,怀着一颗眷恋家乡的赤子之心,怀念和赞美故乡。古诗词三首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张籍的《秋思》和纳兰性德的《长相思》都通过诗词的形式展示了离别家乡人的思念情感。这情感在春风又绿中,在临发又开封里,更在故园无此声里。《梅花魂》借外祖父珍爱梅花,展示了老华侨内心深处对中华民族深深的爱,梅花是国之魂,是融入到每个炎黄子孙血脉中的。《桂花雨》,似春雨把对家乡热爱的思想植入孩子心中。母亲的话语以及作者回忆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这阵阵桂花雨,无不是家乡思念的依托。《小桥流水人家》作者热爱家乡在我爱我的老家,那是我出生的地方。那些美好的印象,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这样直接的倾诉中,在优美的风景中,在平淡的叙事中。围绕一个情字,一枝一叶总让人难忘,总流露出这份思乡情感。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新词,并理解关键词语表达的思想情感。

3.用心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4.继续深入把握同主题文章的阅读方法,学会把握单元学习的方法。

1.理解关键词语表达的思想情感。

2.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一、谈话导入。

谈一谈你的家乡好吗?假如有一天当你离开你的家乡,你会想念这个地方吗?你又会怎样回忆你在家乡度过的生活呢?今天我们就跟随离家的游子感受他们对家乡的情感。

二、检查预习收获,提练研讨问题。

1.检查朗读课文。

(1)《古诗词三首》。

(2)《梅花魂》3.13段。

(3)《桂花雨》2.5段。

(4)《小桥流水人家》1.5段。

2.检查课文内容了解情况。

本单元课文所讲的离家的人分别是谁?快速找一找。学生汇报:王安石、张籍、纳兰性德、外祖父、我等。

3.他们通过文章表达着对家乡怎样的情感?又是通过哪些内容表现出来的?请结合课文内容想一想。

三、交流汇报学习收获。

重点研读。

1.《古诗词三首》《泊船瓜洲》中的一水、数重离家之近、又绿、何时离家之久来表现(景-明月),《秋思》中意万重之心事重重、又开封之无限话语来表现(行-秋风),《长相思》从山一程、水一程之路途之远、风一更、雪一更前行之难来表现。重点引导学生想象绿的美好景象、万重语言里、碎的无眠中,培养想象表达能力。

2.《梅花魂》重点引导学生作者借梅花之爱,抒热爱民族之情,对民族热爱表现在吟诵诗文的悲伤中、在对墨梅图的爱惜中、在不能回国的痛哭中、对莺儿的深刻教诲中、在送梅花手绢的泪眼中,深刻领会内心的眷恋中。培养理解人物语言、动作、神情的刻画了解。

3.《桂花雨》重点引导学生借理解母亲的话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体会家乡给作者带来的无限快乐回忆,深刻把握母亲话语的深刻意思。

4.《小桥流水人家》中直接提示学生通过句子出示明确作者通过景物的描写、通过事情的叙述、通过直接的表白,展现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四、总结拓展。

1.出示《日积月累》中诗句,深入领会思乡之情。

2.布置作业:

(1)抄一抄:把本课描写人物、景色精彩的句子摘抄下来。

(2)写一写:围绕家乡让你难忘的一景一物,表现对家乡的喜爱之情。

(3)唱一唱:课下搜集有关思念家乡的歌曲,练习唱一唱。

(4)读一读:课下找一些表达思乡情感的文章看一看是如何描写的。

英英学古诗教学设计篇十八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理解、背诵《静夜思》。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生字只识不写。读准一个多音字,认识一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激发学生学古诗的兴趣。教学重点:

理解、背诵《静夜思》,激发学生学古诗的兴趣。教学时间:两教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初读课文,学会生字新词。教学过程:

二、轻声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

三、

讨论。

怎样学:师讲解:对话学得怎样:生评价并说出理由(会背、能理解)。

四、再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大概意思,不会的准备质疑。故乡:家乡,一般指自己出生的地区。

唐代:唐朝,古时一个朝代的名称,距今一千多年。不由得:禁不住。

五、检查交流。

1、出示生字新词。

2、指名读、开火车读、学生领读。

3、说说你记住了哪些字?是如何记住的?

4、巩固:反义词:前---低头---近义词:故乡--思--望---扩词:思。

1.多音字:背(beibei)。

5、齐读。

六、再读课文,了解大概意思。

1、轻声读。

2、说说通过朗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诗的内容诗的作者及年代。

你能让诗意与原诗句一一对应(考察学生对诗句的理解)。

3、齐读《静夜思》。

4、练习背诵。

七、作业笔顺书空:奶习字册描红。

熟读课文,学英英把《静夜思》讲给家人听。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7895102.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