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可以促使我们思考,确保我们的工作更加高效、有效地运行。选择重点和关键信息,抓住主要问题进行总结。我们可以通过研读这些总结范文,借鉴其中的优秀写作思路和表达方式。
人才培养下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浅析论文篇一
摘要:当前国家提倡供给侧改革,自此之下高校人才培养的模式也应响应国家的号召,改革原有的人才培养模式。现阶段高校学生普遍面临着就业困难的问题,同时企业也面临着用工荒的问题,在这样的人才需求和供应状况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要尽早的转变为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本文从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实际情况出发,剖析了经管类专业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历程;探讨了经济管理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现存问题;探究了经济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体系的构建。旨在为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提供参考依据。
人才培养下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浅析论文篇二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起源于20 世纪的美国。由于西方国家“第三部门”的发展,对于公共事业管理人才的需求迫在眉睫。因此,美国一些高等学府相继开设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在我国20 世纪90 年代后期,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和社会经济发展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公共事业人才的少量供给逐渐与社会大量的人才需求产生矛盾。因此,我国在借鉴欧美等发达国家人才培养的经验基础上,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应运而生,并在1999 年,由云南大学和东北大学率先招收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学生,随后各大院校陆续开办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目前已形成相对完整的教育体系。
1. 2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公共事业是指负责维持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的事业,它服务于社会公众整体的利益,与民生相关,与经济发展相连。公共事业管理的发展之本在于对人才的培养。一方面,社会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相关人才的需求量大; 另一方面,公共事业管理这门学科出现较晚,知识体系尚未健全,培养模式不完善,加大了培养专业人才的难度。因此,对于公共事业管理人才的培养迫在眉睫。
2. 1 社会各界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认知偏见
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认知偏见是导致公共事业管理发展缺乏动力的一个因素。近几年,此专业的就业率并不理想,导致人们对于此专业的发展前景并不看好。在很多的网站和论坛上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常常被视为垃圾专业,有些网站上甚至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列入“十大最差专业”之一。这些舆论给该专业的学生带来了就业率低和专业差的双重打击。甚至一些专业老师,也评论该专业前途暗淡。考研和考公务员被大部分老师认为是最好的出路。这种普遍悲观的心态在思想根源上便严重影响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
2. 2 专业优势不突出,职位定向不明确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习所涉及的层面过于广泛。在课程设置上就涉及政治学、心理学、管理学、经济学、会计学、统计学等多方面的内容。学习的内容虽然较为广泛,但是学习的深度不够。大多数学校在课程设置上缺乏特色,导致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优势不突出。在就业职位方向上,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同样缺乏优势。例如,会计学、酒店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专业,在职业定位上都有明确的去向。相比之下,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则十分不明确。以至于在未来的求职乃至考研方面都没有足够的优势。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一般有以下四种发展方向: 考公务员( 进入政府机构) 、考研、进入企业或者其他社会上非营利组织、自行创业。纵观这四个途径,其实这也是其他专业学生未来的出路。此专业给人们留下的印象便是“我能做的,他人也能做; 他人能做的,我未必能做”。从这一方面分析,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毫无自身竞争力,导致这一结果的根本原因在于专业优势不突出,职位定向不明确。
2. 3 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需求不对接
第一,对于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这种应用型专业,实践环节是重中之重。但是很多高校的教学制度和教学方法的建设没有跟上公共事业发展的步伐。大多数学校没有及时搭建合适的教学实践平台,并且在实践教学上拨入的资金又是少又之少。另外,学校又因为学生外出安全等一系列原因不敢给予学生实践的机会。种种原因导致该专业的建设是缓步不前。学生只能另寻途径寻找实践,而学生又因为自身资源劣势或者能力不足等其他原因,致使大部分学生很难找到与专业对接的实践机会。这种严重缺失实践环节的教学模式对应用性较强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来讲无疑是“瘸腿走路”。第二,教学考评模式并不适应实际情况。在很多大学中,教师还仅仅以学生的应试水平来考量大学生的能力。这对培养复合型应用人才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是十分不适合的。教学考评模式的单一,使学生越来越注重应试考试,导致学生逐渐忽视对自身实践能力的培养。而社会需要的是具有综合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教学考评模式不创新,培养出来的人才自然无法与社会需求对接。
2. 4 教师专业水平有待提高
近几年,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快速发展壮大,培养的人才数量也大幅增加。但是在另一方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的质量却大幅下降。究其原因,则是该专业教师专业水平不足。由于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是国外舶来品,高校在公共事业发展研究上的历史积淀不足。一部分老师并没有该专业的研究学习经验,还有一部分具有学科研究经验的老师却不能根据专业特点进行授课。大多数老师还停留在专业课程的传授,而忽略实践对专业发展的重要性。
要改变公共事业管理人才培养的现状,还要从多方位入手,不仅要在思想层面加以建设,改变学生们对本专业的认知,还要在教师个人能力的培养方面和专业设施建设方面多下功夫。
3. 1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专业认知
学生的思想建设十分重要,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学好本专业的基础。这里可以从大学生职业规划入手,因为大学生最初对专业的认知往往决定了未来的大学生活的方向。刚刚进行高考后的大学生往往激情满满,但对于大学乃至本专业的了解还并不清晰。这时就需要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帮助学生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进行全面了解,树立正确的专业认知。另外,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模式也应改进。在大一、大二乃至于大三每个学期都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每个学期的授课时长依次递减。最好由专门的老师进行授课指导,这样有利于老师根据每个学生的爱好特长,持续性跟进和指导。
3. 2 进行“因校制宜”的专业化培养
教学培养的过程中要由两个主体来做。一是教育部,教育部在规定的公共事业管理课程中,要对课程所学习的内容进行缩减,使系统性的知识更加专业化,以突出专业的优势。并且要对专业深造的途径进行建设,建立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特有的深造学习途径。二是学校,学校要根据自身优势,利用好学校所拥有的资源,开设更具有专业性的课程。这样学生学习的内容不但有本校特色,还能使学生在学科深造和未来的就业发展中充分体现出自身的优势。
3. 3 加大对教育资源的投入
第一,加大对教育设施的投入,教育设施的完善对专业的发展至关重要。管理型专业的设施投入主要在于一些相关管理系统软件的购买以及教育实训基地的建设。校方应尽量结合学校自身资源的优势,与社会上一些非营利组织或者政府机构进行一系列的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同时,购买先进的相关管理系统软件,为学生提升应用实践能力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第二,加大对师资水平改善的投入,要加大力度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应鼓励教师多进行相关的学术交流、相关知识领域的进修,多开展专业相关课题的研究,为教师提供更多的专业培训。一方面,学校为教师提供资源,去欧美等公共事业管理制度发展较为完善的国家进行调研学习,提升专业素养; 另一方面,提倡教师多到公共事业政府部门或事业单位进行兼职或者担任相关的顾问,在实践中加深对公共事业专业的认知。学校也可以选择外聘一些在公共事业管理行业有经验的人士对学生进行授课,这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而且对于部分教师重理论轻实践的授课短板也是一个补充。
3. 4 对教学考评体制的改革
改变教学考评体制,着重培养学生实操能力,写作能力,沟通能力等实践性的技能。目前,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一般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实践课程、专业特色课程和选修课程这几大部分组成。但在真正授课过程中往往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占的比重较大,而实践课程比重较小。这种模式并不适合培养应用型人才,故在教学考评模式上就要对课程的设置、授课方法和考评方式进行改进。首先,增加实践课程设置的比重。在课程的设置中,合理安排授课时间,提高实践课程占总体课程的比重。大多数学校只在大三下学期开始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而这时学生也开始准备各种找工作、考研、考公务员等事情。为避免此情况,学校可以在每年的寒暑假就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这样不但可以避免学生时间分配不开等问题,还可以使学生尽早地了解自身不足与社会需求,从而避免了毕业后的社会需求和个人能力不对等的现象。其次,创新授课方式。教师在授课时应改变单一的“老师讲,学生听”模式,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多加鼓励学生进行专业性质的内容分享活动。还可根据教师和学校的自身资源邀请一些行业内的精英人士到学校进行课题分享活动,帮助学生加深对学科的认识,拓宽学生们的视野。最后,改进考评方式。在学生成绩考评项目中,及时地与时俱进,改变旧有的成绩考评模式。将学生的成绩评定改为“基础课知识+ 论文分享+ 实践”的评定模式。在实践中,教师应根据学生具体实践的项目和职位的安排,定期对学生参与实习工作进行理论上的指导。
人才培养下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浅析论文篇三
姓部业级号名指导教师。
目录。
目录。
第一章实习目的。
经过了三年的大学学习,我们学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样的提高与。
多。如何运用知识,如何和这个社会相处,以及如何与人相处。半年的实习,让我们知道了很多,学到了很多,同时,还让我们成熟了很多。不仅在专业知识方面,更体现在我们如何做人方面,如果适应这个社会的方面。
所以,我认为,半年的实习是很有必要的。事实证明,它也是对我们极其有。
用的。具体方面:
1了解了目前的装饰市场,材料市场以及装饰人力资源市场。
2了解装饰公司的运作,管理。
3更加熟练的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技能,设计方面更加成熟。
4培养良好的交际与沟通能力,适应社会需要。
第二章实习概况。
自大三下半年,我便开始实习工作,期间周转了许多公司。
年后二月份,开始了第一份实习工作。我去了四川成都,参加了中铁二十五局,成绵乐高速铁路的修建工作,在那里主要的工作是实习技术员。此工程是铁路建设前期工程,主要是场地的平整后的打桩及基础工作。在那里,学习了测量和大型旋挖钻机的操作。因为建设的是青龙场特大桥,高架桥的铁路,需要打桩架桥,而桩必须够深够坚固,所以,质量安全十分重要。这就对桩的深度有严格的要求。但是由于地质原因,多软石与地下水,容易塌空与塌方,工程进度十分缓慢。即使如此,工程质量检验,工地安全生产仍然没有放松。三月的成都已经热火朝天,生活工作环境十分艰苦,我跟着作业队,实习了一个月的打桩架桥工作。由于当时工程结尾,转换工地,结束实习,回到山东肥城。在四川,第一份工作学到了很多东西。施工现场的管理,旋挖钻机的操作,人员的调配,与上级工作的沟通,电气焊的操作等等方面。
回到肥城一周后,进入肥城市兴润建设有限公司,在公司作实习技术员。主要工作就是看图纸,然后放线,校正柱子,配合各个工种的施工,保证质量。
每天在办公室认真研读大楼的图纸,然后记下各个剪力墙和柱子的宽度。最后拿着墨斗,去楼顶放线。放线的步骤就是根据已测量好的一个标志,找整个楼层的中心线,根据中心线找各个轴线,然后是各个柱子与剪力墙的长宽。放线结束在钢筋工,木工架子工施工期间进行柱子的校正,以及工程质量的检查。此外,还有砼试块的制作。在模具里放入工地搅拌的混凝土,加水养护28天后,由资料员送往质监局进行质量检验。其中,标准养护箱的湿度要保持在百分之98左右。
在建筑公司的工作结束一周后,来到日照市集美装饰工程有限公司,做实习设计。因为与工程施工相比,更喜欢我所学的专业,室内设计。应聘实习设计师,但是月薪很低,600块钱的底薪加提成。在了解了日照市装饰市场的情况后,明白了大多数实习的同学都是这个工资,三年大学后工作工资如此低,当真是免费劳动力。进入公司后,名义是实习设计师,但是主要工作确实跑业务。据说,想做设计师,你就应该先学会跑业务。因为跑业务锻炼的是与客户沟通交流谈单的能力。我被分配到海边的四季圣园,蹲点等客户。四季圣园是由兖矿集团开发的高档社区,距离大海只有一千米,七层楼以上就能看到大海。跑业务,就是有业主来看房,跑上前去与客户沟通,然后拉到自己的公司看方案,如果能谈成,就可以拿提成了。在四季圣园,跑业务的人几乎全部是周围几所大学的学生。确实,跑业务很锻炼人。在众多的业务员中,你必须能说话,敢说话,不能害羞,因为会有很多人,还会有很多人不屑理你。作业务员还得机灵,你得有办法弄到客户的电话,客户想要的方案,最终,能把客户拉到自己公司。集美装饰是个新开的公司,没有什么名气,因此,业务做起来很难。
第三章实习内容与进度。
3.1、实习内容。
在公司实习期间,我学习到了整个装饰的大体流程与步骤。
1、同客户的交流与沟通。
当业务员把客户介绍到公司后,由设计师与客户进行交谈。具体了解客户想要装修房子的详细情况,比如,房子要什么风格,什么材料,多少钱的报价等等方面。
2、方案设计阶段。
方案设计阶段是在设计准备阶段的基础上,进一步收集分析运用与设计任务有关的'资料和信息,构建立意,进行初步方案设计,深入设计,进行方案的分析与比较,确定初步设计方案,提供设计文件。室内初步方案的文件通常包括:
(1)平面图。
(2)设计立面图。
(3)平顶图或仰视图,
(4)室内透视图;
(5)室内装饰材料实样板面;
(6)设计意图说明和造价概算。
3、同顾客签订合同,由顾客预付定金。
4、施工图制作。
5、施工。
6、交房。
3.2、实习进度。
目前,对于建筑装饰的具体认识,停留在表面,还没有深入本质。比如,装饰公司如何与材料卖家进行具体的合作,公司如果与施工单位进行具体的配合,施工如何与客户进行具体谈判等等方面。施工方面,木工,瓦工,等工种如何进行具体的操作。材料方面,材料的种类认识不全,作用不完全明了。到目前为止,很难与客户谈单,很难独立完整的做出一套效果图和施工图。
第四章心得与体会。
大三的下半年的实习与实践工作,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尤其是对建筑方面,有了更深的体会。这半年的所见所闻,从中认识了曾经从未有过的东西,可以受益匪浅,也是对我以后的工作有莫大的帮助。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由中铁十四局的铁路建设,到山东兴润公司17层的公寓,再到日照市集美装饰公司的实习,我发现,建设远比装饰的利润大和暴利。举例来说,中铁十四局,监理,技术员的工资,在4000-5000之间,其中作业队对外承包工程,承包人的收益有几十万。虽然投资大,但是收益远远更大。在17的公寓建设里,技术员工资也在3000元以上,其中承包大楼水,电,消防,砼,钢筋以及木工工程中,收益也很可观,工人工资也在每日60-70元之间。装饰施工人员工资和建筑施工人员工资差不多,但是作为装饰公司的业务员和设计人员,工资却远远低于施工人员,但是工作环境比施工好得多。可以说,付出与回报成正比。
(2)对于施工而言,施工现场的组织管理尤为重要。其中,协调工地的各个施工部门,协调工地内部工人的工作,协调工地与上级的工作都是很明显的。比如正在施工的楼层,作为一个项目经理,要协调好技术员与混凝土施工的关系,与钢筋工的关系,与木工架子工的关系,甚至与吊车和铲车的的关系,做到协同合作,有理有序,秩序井然。这样才能使工程的各个环节相互联系,相互配合,最大限度的保证工程质量与进度。
(3)对于装饰来说。一个装饰公司,其中有业务,设计,材料,施工,等内容。这些环节,欠缺一个,都会对公司造成难以估计的损失。有了好的业务业绩,才能有好的客户质量与数量,才有签单的可能性。有了好的设计,能吸引顾客的眼球。良好的材料和施工是保证装饰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良好的质量,合理的价位,能树立好的口碑,这是最好的广告。
(4)对于业务来说,如何做一个好的业务员,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在日照的装饰市场中,城市人家的业务员应该说是最棒的。我认为,做一名好的业务员,应该具有良好的业务素质和良好的业务技能。良好的业务素质值的是你作为一名业务员的职业道德和操守。能够恪尽职守,能对本职位负责,真正作为一名业务人员去工作,而不是去公司混底薪。而只具备业务素质是远远不够的,技能才是跑业务的王道。所谓的技能是指如何面对顾客。
进公司的第一天,在培训课上,经理就开始教我们如何与客户沟通。要善于言辞,当不是胡吹海侃,要有理有据。但是经过长时间的业务实践,我发现了其中的不足,其中一个就是不要过度的介绍公司,这样会导致顾客的反感。
(5)对于设计。在实习期间,没有怎么接触到与设计相关的工作。虽然名。
为实习设计师,但是主要工作还是跑业务。但是对设计师这一职务,也是有了略微粗浅的认识。作为一个设计师,要学会很多东西。比如,如何与顾客谈单,如何施工,运用什么材料,各个材料,家具的市场价格,能熟练的做出报价。所以,作为一个设计师,要有熟练的装饰知识,以及应付客户的能力,协调各个部门的能力,这样才能接更多的单子。
对于当今的设计市场,我发现,好多装饰公司的设计风格都是大同小异,没有敢于创新的亮点。我想,可能是日照装饰公司的设计师流动性比较大,并且缺乏外来的,有胆识的敢于革新的设计师有关。
(6)对于学习。工作以后发现,原来在学校里学到的,在课本上学到的东西,都是有用的。学好专业技能,是非常重要的。老师教授的东西,谆谆教导的东西,都是工作时会用到的。所以,在学校学好专业技能是十分重要的。
(7)对于人际交往而言。出去工作后,与人的交流是必须的。能有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也许有时候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还能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能让人更好的投入到工作中去。
第五章欠缺与不足。
5.1专业知识掌握不够全面。
在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运用上,没有能够很好的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即不能很好运用所学的知识。比如在实习设计中,cad,3dmax的应用,停留在学校所学的浅层次中。
尽管在学校认真学习了专业知识,但是当前所掌握的知识面不够广,一些知识虽然能在短期内被掌握、被运用,但一些知识则不能掌握,也不便于记忆,更谈不上掌握运用了,因此,尚不能轻松胜造价工程工作,在学校老师所传授的内容虽然多、广、博,但是我学习到的只是其一部分,或者是一些皮毛的东西,要想真真正正的掌握所有理论知识,只有通过实际的学习和参观,才能达到这个目的。在不久的将来就要走上工作岗位了,但我会将所从事的工作看作是新的学习的开始,只是在实践中学习,才会掌握更多专业知识和技能。
5.2人际关系处理能力不足。
通过这次实习,让我感受到办公室的冷暖。从事建筑这个行业,是一个讲究团队合作,如果你善于与人沟通,幽默风趣,那么营造一个较轻松的工作氛围,还能提高团队的工作效率。所以,我今后应学会主动与人沟通交流,扩大自己的人际交往范围,同时提高自己的办事效率。
第一次参加工作,暴露了很多缺点。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工作中略显青涩。第一个表现就是对人际关系的处理上,不够成熟。没有能够及时良好的把握好与人交往的尺度与深度。
在实习过程中,增强了自己的交际能力。建筑行业是一个涉及人非常多的行业,将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人。在工作中,要注意工作的方法、语言技巧,学会扮演和转换好角色,“在其位,谋其政”,增强自身的法律意识,加强自身的处事技巧,明确各自的责任分工,才能处理好各方的关系。面对一个这样复杂的交际圈,可以从他们身上学习到很多优秀的多西,去除自身的一些不好行为,同时也可以通过不同的接触对象,增强自己的交际能力,让自己在以后的生活中更加自信,更加坚强!
5.3工作态度不够积极。
在工作中仅仅能够完成布置的工作,在没有工作任务时虽能主动要求布置工作,但若没有工作做时可能就会松懈,不能做到主动学习,这主要还是因为懒惰在作怪,在今后我要努力克服惰性,没有工作任务时主动要求布置工作,没有布置工作时作到自主学习。
第六章结束语。
写完结束语部分,实习报告就真的写完了,大学生活也要结束。三年前,当我来到日照迈进校门时,我还只是一个稚气未脱的孩子,三年后,当我离开日照告别母校时,我斗志昂扬、意气奋发。我很庆幸我的青春没有浪费,三年的大学生活虽然取得的成绩不多,收获却着实不少,做人做事做学问上都大有进步。这所有的一切绝非我一个人的功劳,三年中许多人都值得我由衷感激、永远铭记!
首先我诚挚地感激我的实习指导老师们,他们治学严谨,学识渊博,永远是我学习的榜样。在实习过程中当遇到困难时老师又能随时的给我指导和鼓舞。老师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从老师身上学到的待人接物,为人处事之道,是我一生中最大的财富。我很幸运在大学三年的时间里,聆听过许多老师的授课,尽管很多老师并不记得我,但是我仍然十分感谢他们,他们带给我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理念方法和对科学的信仰。在此深表感谢!
感谢所有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同学们,我将和大家一起永远怀念我们的母校和我们的老师。
感谢南通四建集团有限公司威海项目部的领导给我这么一个校外实习的机会,尤其是感谢我的师傅――宿波,在公司给了我很大的帮助。
最后我还要感谢我的父母,终于轮到我报答你们的时候了!
在今后的日子里,无论前方的路有多艰难,我都会带着从这里学到的一切,向前!有了这么一个好的开头,我相信,在以后的日子,我会做的更好!
人才培养下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浅析论文篇四
在我国经济与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我国高等教育也得到了较为长足的发展,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就是这一发展的最直观体现。但对于我国高等教育来说,应用型经济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向来是其工作的难点所在,而为了最大程度上解决这一问题,正是本文就应用型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分析展开具体研究的原因所在。
在本文就应用型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分析展开的研究中,笔者将应用型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划分为制订专业培养目标、规划并组织专业教学过程、专业教学评价和专业技能鉴定等三个阶段,希望这一人才培养阶段的划分能够为我国相关院校教学工作的更好展开带来一定启发。
1.制订专业培养目标。
在制订专业培养目标这一应用型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第一阶段中,其主要包括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培养目标的专业制定,可以说这一培养阶段主要是为了明晰应用型经济管理专业人才教学的方向与目的。对于应用型经济管理的专业教学来说,其本身属于较为复杂的人才培养与训练过程,这就使得一般高等院校想要真正较高质量的实现应用型经济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就必须保证自身拥有科学、完善的实践性教学计划,这一计划需要包括规划性、可实施性的教学指导文件,并能够实现教学内容的具体化与细分化,这样才能够较好的满足高等院校应用型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
2.规划并组织专业教学过程。
在应用型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第二阶段,这一阶段的任务主要是为了保证第一阶段制定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培养目标能够得到较好的执行。具体来说,在这一规划并组织专业教学过程阶段中,相关高等院校需要提供专业教师与教学条件,并依据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开展高质量的应用型经济管理专业相关教学,这一教学需要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较好互动,这样才能够真正提高相关学生的职业能力。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一阶段中,相关高职院校必须结合相关计划,制定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这样才能够真正达成第一阶段设置的教学目标。
3.专业教学评价和专业技能鉴定。
在应用型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第三阶段,这一阶段主要的任务是教学评价和技能鉴定,其主要是为了验证上两个阶段的真实发挥效果。对于应用型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来说,再好的计划与策略,也需要通过验证才能够确定其有效性,所以相关高等院校就必须建立完善、科学的教学效果考察评价体系,这样才能够较好的实现较高质量的教学评价;而在学生的专业技能鉴定中,相关院校可以采用专业岗位操作技能验证的方式,对学生在真实岗位中专业技能的发挥情况进行鉴定,这样自然就能够较好的实现这一阶段的任务要求,保证相关高等院校真正实现应用型经济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
结合上文内容,我们对高等院校应用型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阶段划分产生了较为直观的认知,而结合这一认知与相关文献资料,笔者将在下文中对应用型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进行详细论述,希望这一论述能够为相关高等院校带来一定启发。
1.教学过程整体设计。
在应用型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过程整体设计中,相关高等院校必须围绕培养目标,实现应用型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市场需求相结合,而这一目标的实现,就需要得到经济管理专业知识针对性、应用性和超前性的支持。由于应用型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过程主要包括专业理论教学与专业实践教学两部分,所以笔者建议相关高等院校建立集中与分散结合、教学与实践结合的应用型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循环教学培养模式,这一循环教学培养模式主要通过对学生开展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应用的循环教学,使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真正实现自身所学经济管理专业相关知识与实践的'有机结合,这自然就能够较好的保证这一教学的整体效果。
2.教学课程体系设计。
除了教学过程的整体设计外,教学课程体系的设计也是这一应用型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这一部分笔者建议相关高等院校采用浓缩理论教学、强化实践技能、身心教育并重的设计理念。具体来说,在浓缩理论教学这样设计理念的影响下,高等院校必须对应用型经济管理专业人才的理论课程进行恰当而有效的压缩,这一压缩需要实现应用型经济管理专业人才教学课程数量与课时数量的显著降低,这样才能够有效避免教训内容的重复;而在强化实践技能这一教学课程体系的的设计理念影响下,相关高等院校需要增加自身实践课程,并同时增加专业能力培养课程,这样才能够较好的保证学生能力的不断提高;而在身心教育并重这一教学课程体系设计的设计理念影响下,高等院校必须将育人放到与教书并重的地位,这样才能够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这对于高等院校应用型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教学的教学质量提高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3.教学方式设计。
在高等院校应用型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方式设计中,笔者建议相关高等院校采用“方法训练、能力培养和科研指导”三位一体的教学方式设计理念,而根据这一设计理念,高等院校应用型经济管理专业人才教学就能够较好的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活动,这自然也就将大大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具体来说,在方法训练这一理念下,高等院校需要通过不同手段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技能以及思维方法进行培养;而在能力培养理念下,高等院校需要设法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与综合发展能力;而在科研理念下,高等院校需要使学生接触经济管理专业相关的最前沿知识与技能,这样才能够较好的实现应用型经济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
4.实践性教学设计。
上文中笔者曾提到,应用型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过程主要包括专业理论教学与专业实践教学两部分,所以高等院校必须对这一教学的实践性教学部分进行较好的设计,这里笔者结合自身实际工作经验,将实践教学设计为专业技能初步应用、实践应用能力的深化、实践应用能力的提高等三个教学环节。(1)专业技能初步应用在专业技能初步应用这一应用型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性教学设计第一环节中,这一环节学生经济管理相关实践能力的提高,主要通过课本上的知识实现,而在对学生进行的专业技能教学中,相关高等院校需要实现从理论课程开始与从实际应用需求结合的教学形式。在从理论课程开始的专业技能教学中,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引导专业理论教学和专业技能教学,而从实际应用需求开始的技能教学,主要目的是为了使学生掌握基础的经济管理相关技能,这两方面教学的结合,就能够使学生在理论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初步实现自身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这自然就实现了应用型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专业技能初步应用这一目标。(2)实践中应用能力的深化在高等院校应用型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实践教学的第二个环节中,这一环节需要实现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深化,而为了能够真正实现这一目标,相关高等院校需要有针对性的开展模拟实习、应用实习和综合实验。具体来说,相关高等院校在这一教学环节除了开展具体的主干课程教学外,还可以有目的的组织各类实验、实训、实习等教学活动,其中灵活结合实验教学平台开展的仿真实训教学能够在这一时期发挥较好的应用效果,这点需要相关高等院校予以重视。(3)实践应用能力提高在高等院校应用型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实践教学的第三个环节中,这一环节主要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提高经济管理相关学生的实践能力,并使其能够满足社会中各类企业的需求。具体来说,在这一实践应用能力提高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中,高等院校需要将教学的重点转移到学生的专业技能复合、拓展和创造性应用能力的培养上,这样才能够保证学生在毕业前掌握较为扎实的经济管理相关实践技能。具体来说,这一时期相关高等院校需要较高质量的开展“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网络信息安全”课程、“现代物流管理”课程、“案例分析”课程、“顾客关系管理”课程,通过这一系列实践相关的教学课程与具体的社会实践,学生就能够较好的掌握经济管理相关实践技能,而高等院校也就真正实现了应用型经济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值得注意的是,这一环节中高等院校采用感知认知、体验实践、应用创新的递进式实践能力培养过程,能够更好的完成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结论。
在本文就应用型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分析展开的研究中,笔者详细论述了应用型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阶段划分、应用型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方案设计,结合这一论述我们能够了解到应用型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对于相关高等院校的重要性,希望这一内容能够为相关院校经济管理专业相关教学的更好展开带来一定帮助。
参考文献:
[3]何京蓉,冉建宇,陈梅.应用型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创新[a].华中师范大学.
[6]柳友荣.我国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研究[d].南京大学,.
人才培养下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浅析论文篇五
在《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教职成9号)文件中,提出了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五对接,十衔接”。尽管多年来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在办学中,与企业和行业协会开展了深度合作,建立了专业理事会、行业奖学助教金和“厂中校”模式的校外实训顶岗基地、横向合作项目研究等,但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中,在专业与产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等的“对接”或“衔接”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完善,需要进一步探索“对接”或“衔接”的体制与机制。现以江苏德丰建设集团与沙洲职业工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合作开办的“德丰”订单班为例,探讨校企联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1.1“校企联合、两主体、三共享、四对接”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直接影响到校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同时也是课程体系设置的决定性因素。纵观世界各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发展史,最著名的人才培养模式有德国的“双元制”、日本的“三明治”式等,但无论是哪一种模式,核心都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沙洲职业工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在校企深度合作的基础上,与江苏德丰建设集团合作建立“德丰”订单班,形成了“校企联合、两主体、三共享、四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校企联合、两主体、三共享、四对接”人才培养模式,“两主体”即学生由学校和企业两个主体共同培养;“三共享”是指学校校内实训基地对共育企业员工培训共享,企业培训实训基地对学校学生学习共享,学校与企业培训师资共享;“四对接”是指:培养目标规格与用人单位需求相对接,课程教学内容与生产过程相对接,素质教育与区域文化相对接,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相对接。“校企联合、两主体、三共享、四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鲜明:。
1)岗位针对性强。
通过对建筑市场的广泛调研和专业指导委员会的充分论证,沙洲职业工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将本专业培养人才的岗位定为:建筑工程和建筑装饰工程施工员、造价员、监理员、质验员等岗位群,并根据建筑行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技术应用人才所需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制定相应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素质教学体系。
2)协调了教学与职业的关系。
此种人才培养模式突出了教学与职业的关系,强调对高职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和职业迁移能力的培养。中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常态模式,高等职业教育应当与中国经济新常态模式相对应,即人才培养模式应当体现人本观念,重视对高职学生职业技能及职业精神的培养,为其在未来的职业和工作中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实现了理实一体化论教学,并突出了素质教育,强调了职业精神培养。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互为依存,理论教学是基础,是高职学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提升,通过实践教学,可以更好的训练培养高职学生的职业技能,全面适应企业的需求。重视高职学生的素质教育,强调高职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实现了与中国经济新常态模式的'呼应。4)与行业职业资格证书制相接轨。此种人才培养模式引入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要求学生在毕业时获取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即双证毕业,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取可以极大的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同时,学生获取职业资格证书的过程也是学生加深对行业企业了解的过程,可以为将来的就业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5)融入企业文化教育,培养职业素养。现代企业优秀文化理念可以通过教育让学生掌握,同时专业调研中,企业对学校提出要进行企业文化教育和职业道德职业精神的培养。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从进校开始,通过校企联合把企业优秀文化教育融入到入学的专业介绍中,在人才培养方案中专门设置《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课程中专门设置企业优秀文化理念教育、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教育等内容,同时在专业课程案例教学中也融入了企业文化教育的内容。
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模式得以落实的关键,沙洲职业工学院建筑工程系打破沿袭多年的学科系统化的课程体系,构建了以建筑工程施工工作过程为导向、理论教学与实习实训结合、专业教育与职业道德教育相结合的适合开展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基于行业企业工作过程构建课程体系,基于工作任务开发课程,基于职业岗位能力需要设计教学内容,基于校企合作进行工学结合的教学过程设计,基于职业岗位的综合知识、技能、态度要求进行综合素质教育内容设计。沙洲职业工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根据现代建筑行业对建筑施工员岗位能力标准的要求,按建筑施工员岗位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角色和作用,按建筑施工过程中主要分项工程的工作任务的完成所需要的知识点来设置课程,并在确保基本培养规格的提前下做到因材施教,依托实践和实训,紧扣应用,并且应用应面向一线的原则,以技术应用能力和岗位技术管理能力培养为主线,按照“实际、实用、实践、实效”的原则重新构建课程体系。根据施工过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系统设计实践教学体系,把实践项目融入教学过程。实践体系主要包含七个层次:工程任务承接招标投标与合同模拟实训,专业基础技能实训,建筑与结构施工图识图技能,建筑施工技术技能与签证计量技能,建筑施工综合技能,顶岗实习,毕业设计。
2结语。
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的职业技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受到企业的欢迎,为区域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人才培养下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浅析论文篇六
国际贸易专业培养模式的建构在坚持以科学理论作指导的同时,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这些原则大体有以下一些。
其一,必须考虑学生现行就业与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教育部长周济同志曾指出“要把就业问题作为关系学校发展的重大问题来,在招生、教学、管理、毕业生就业等各个环节坚持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形成一个有机结合的整体”。随机对国际贸易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90%的学生认为他们来大学学习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水平和就业能力,以便毕业后能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因此,专业培养目标定位必须充分考虑到学生当前就业能力培养的需要,要努力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国际贸易专业教育在专业设置、课程设计和教学实施的过程中,都必须与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方向、水平和要求相一致,紧贴国际贸易发展的趋势,以就业为导向。必须加强研究毕业生就业市场和生源市场,使专业定位、招生规模等都能按市场规律变化而变化。但是,在现代社会中,不仅职业岗位体系由于经济科技的迅猛发展而演化为一个动态系统,而且就业者受利益驱动和价值取向的影响,也经常更换职业岗位。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不仅要考虑到学生初次就业的具体知识技能要求,而且也要关注其日后择业所需。不仅应使学生获得当前就业必备的知识技能,而且应获得继续学习与提高的能力。
其二,必须考虑外贸行业岗位群和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
在人才培养方向上要充分考虑社会对国际贸易人才的需求,及时了解人才发展趋势。从调查资料来看,我国普通高等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毕业生专业对口就业率约为60%,而外贸职业院校毕业生对口就业率约为70~90%,有的甚至到达100%。而且,有些高等院校毕业生由于找不到工作,但是到职业学校获得技能证书(如外销员、报关员、单证员)后就容易找到工作。根据近百家进出口企业的网上招聘要求来看,几乎所有的外贸企业都希望国际贸易专业的教育教学能与外贸岗位对接。约有76%的用人单位把就业者的职业道德和工作态度摆在了首要位置,这说明加强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教育极为重要。因此,国际贸易专业的培养目标,不仅应教给学生外贸岗位群直接需要的知识技能,还应当加强与此紧密联系的基础知识技能、关联知识技能以及职业道德态度的教育,以培养出全面发展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其三,必须考虑社会科技、经济发展的需要。
20世纪中叶以来,世界上的发达国家已经跨入后工业社会。其显著特征之一是第三产业和技术持续迅猛发展,这不仅会引起该产业就业规模的迅速扩大,而且会引起该产业内各行业间以及行业内就业结构的迅速变化。技术和经济结构的变化,对职业岗位结构会产生直接的影响。会使得社会的某些职业岗位大批地消失,又会有大批新的职业岗位增加。
中国目前正处于逐步向后工业社会过渡的时期,第三产业持续稳步上升。中国加入wto及国家对个人从事外贸业务的管制放开,对外贸易获得迅速发展,我国进出口总额已达1.6万亿美元,这标志我国对外贸易已迈上新的台阶。我国外贸行业的岗位规模在迅速扩大的同时,岗位结构在发生深刻变化,国际贸易的方式、方法发生相应的变化。一方面,中小企业由于业务量不大,设岗较少,因而要求外贸应用型人才具有全面的操作技能和综合应用能力;另一方面,大型企业由于业务量大,部门分解较细,设岗较多,因而要求外贸应用型人才具有过硬的专门操作技能和独立解决问题能力。
人才培养下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浅析论文篇七
摘要:文章以新工科专业建设为契机,结合新工科建设和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引入工程认证教育理念,提出了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从“四位一体”的课程体系、多方协同育人的教学模式、考核体系、实践基地、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师资队伍等方面介绍了新工科下软件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
关键词:新工科;应用型人才;软件工程。
随着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的发展,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和新模式快速发展,人才创新能力代表了国际竞争能力,而学校的工程教育与行业发展紧密相关,it产业的快速发展要靠创新型人才的支撑,为了适应未来新技术和新产业的需求,高等教育必须适应新工科专业教育的要求,加快创新型人才培养,加快发展和建设新工科专业,改造和提升传统工程专业,加强工程教育支撑、服务产业发展的能力。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为代表的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加速到来,将深刻变革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技术创新也对新工科建设和工程教育有强烈需求[1-3]。
(一)重理论、轻开发,人才培养模式相对滞后。
通过对软件行业人才需求和软件企业招聘信息的调研发现,我国软件工程专业毕业生水平偏低、结构失衡。出现了学生找不到工作,软件企业招不到人的现象,这种现状要求高校改革和完善软件人才培养模式、培养计划和课程设置等。
(二)实践条件缺乏,学生实践能力需要加强。
兰州理工大学(以下简称“我校”)软件工程专业近几年的实验和实训条件得到很大提高。实验环节基本能满足教学要求,但实训基地尚不能满足需求,所开设的实践项目范围偏窄,模拟项目较多,实战项目少,缺少真实的工作场景。
(三)教师队伍工程能力偏低,难以支撑新工科专业建设的需求。
软件工程专业的师资队伍以高学历、高职称为主,教师学术能力强,但是,专业实践知识和工程实践经验却相对缺乏,“双师型”和“双能型”教师较少,不能适应软件工程人才培养的需要。
(四)当前的培养方案和所设置的课程体系特色不明显。
高校教学内容相对陈旧,学生接触不到最新的开发工具和工程技术知识,同时,软件工程专业的学生在理论知识方面积累不够,学生成材比率不高。
(五)学生团队意识不强,沟通能力差。
学生实验和课程设计都是以单个学生为单位,培养过程中缺少团队项目的训练和跨学科能力的培养,且学生自我意识相对较强、沟通能力比较差。
(一)构建“四位一体”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上,软件学院成立了由企业高级技术专家和企业高管组成的校企联合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和定期修订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适应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和新工科的教学体系,即深入企业及各用人单位,确定毕业生所从事岗位的工作范围;采用专业行业分析方法,进行软件工程领域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的确定,撰写软件工程专业知识和技能需求表,并以此为基础,制定软件专业的专业培养计划;建立由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方向课程、实践课及专业实习课程等构成的“四位一体”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及专业培养体系(如图1所示)。确保学生学会软件工程领域、专业岗位所需职业能力知识,同时,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依据学生职业能力形成规律安排实践教学,使人才培养过程最大限度贴近企业需求。
(二)多方协同育人的教学模式。
学院聘请企业高管和高级专门技术人才、优秀毕业生、行业内资深专家、国外专家等为兼职教师,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双师型”和“双能型”师资队伍。将软件工程领域最新知识引入课堂。如在java语言教学中引入了美国州立佛罗里达国际大学的教授比尔克雷尼克(billkrynek)和基普.欧文(kipirvine)。
(三)构建新型考核体系。
考试是检验学习效果的有效手段。国内流行以期末一次性笔试作为一门课程的成绩,这种方式往往使学生突击学习,是造成学生基础不扎实、应用能力弱、实践能力差的主要原因。因此学院应构建新型考核体系,加强过程学习、实践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考核力度,把期末笔试变为全过程的考核,课程成绩由阶段测验、实验、上机操作、项目作业、课程设计等方面组成。
(四)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实习实践基地建设。
围绕新工科人才培养要求,发展具有我校特色的实践机制,构建特色实验、实践课程体系和产学研相结合的实践基地。加强校企联合培养,以产研促进人才培养,进一步深化和完善“3+0.5+0.5”的培养模式,拓宽学生知识和工程应用领域,强化工程实践能力。学校目前已与多家企业实行“3+0.5+0.5”培养。
(五)以项目和科研促进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软件工程专业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建立了学生创新研究基金,利用研究生培养的`资源优势,鼓励本科生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在导师的指导下参与科技创新,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科研实践培养和科研思维熏陶,以研究型学习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促进创新能力。实行“四年不断线”的实践教学(如图2所示),提高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参加各类专业竞赛和创新创业竞赛,为学生提供科学发明、知识成果转换的空间。软件工程专业参与竞赛学生比例达到70.0%以上。
(六)师资队伍建设。
为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学院高度重视“双师型”和“双能型”师资队伍的建设。每年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特色师资建设与培养。为每位教师制定培养计划,分类培训,通过出国访问、攻读学位、国内进修、公司实习、人才引进、师资交换等方式,使每位教师都具有教学、科研、工程等方面的特长,在此培养模式下,教师既能讲授理论知识,又能指导实践。通过实际项目,使教师带领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等。
我校软件工程专业从开始面向新工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经过几轮的实施、反馈、总结、调整,该培养模式已趋于完善。从学生、学生家长、企业和社会整体反映,教学质量有显著提升,学生能力与企业要求的符合度明显提高,面向新工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第一,学生在软件行业的就业率明显提高。毕业生在国内外知名it企业就业比例达到58.3%。第二,毕业生支持率和就业满意度提高。学院每年对多方协同育人模式进行全面调查,三届毕业生对多方协同育人模式的支持率均达95.0%以上,就业满意率均达98.0%以上。第三,用人单位对软件工程专业毕业生的满意度迅速提高。毕业生在软件工程领域就业数量快速增长,企业对毕业生的满意度也逐年提高,满意率达93.0%。
四、结语。
本文介绍了面向新工科软件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该培养体系以新工科为背景,确立了“高层次、应用型、国际化”的人才培养目标;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实行了大学“四年不断线”的校企深度联合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目标为准绳,构建新的“四位一体”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和培养体系。以工程素质教育为目标,提升了学生“专业知识+行业认知+专业技能+职业素养”的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人才培养下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浅析论文篇八
摘要:为了提升建筑类专业院校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为就业打好基础,非常有必要在院校内建设综合实训基地。笔者结合自身体会,阐述了建筑类专业高职院校中综合实训基地建设方案与管理机制的思路。可与相关院校共同探讨。
关键词:建筑;综合实训基地;建设;方案;机制。
一、建设背景。
随着我国建筑产业的快速发展,企业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建筑施工企业应用性、技能型、复合型人才极为紧缺。建设类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为建设类企业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当前建筑业紧缺型人才需求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但其人才培养在知识、能力、素质方面如何综合,怎样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是当前建筑类高职院校的综合实训所要面对的问题。目前建筑类高职学校在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仍然花费巨资建设实训基地,紧跟人才市场发展变化,加大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的工程实践培养力度,期望培养出动手能力强、掌握最新工程技术的企业和社会急需人才。各高校的出发点都非常明确,期望值也很高,但是,实训基地如何构建才能达到人才培养目标,高额投资能否达到建设初衷,如何避免实训基地摆样子、走形式,如何充实实训内涵、提高实训质量,如何科学评价实训效果,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都需要进行深入研究与探讨。根据教育部16号文“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是高等职业院校改善办学条件、彰显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的精神,为了给学生营造一个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与职场氛围相一致的环境,综合实训基地的建设尤为重要。综合实训基地是实现建筑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支撑之一,也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必不可少的平台。在实训基地建设中,通过校企合作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根据培养目标构建能力培养体系;根据能力培养体系的需求提出实训条件。最后结合学院的实际情况,形成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综合实训基地建设方案。
二、建设目的。
针对提高建筑类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对高职实训基地进行定位,按照行业和职业岗位需求,以真实的建筑工程项目为依据,创立专业综合实训,实施全过程的综合实训,努力营造真实的工作场景和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形成建筑工程专业的基本能力、综合能力、顶岗能力,让学生达到“零距离”就业。通过综合实训基地的建设,建成以工程承揽、工程实施、竣工验收等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全真模拟”建筑工程技术实训中心,包含专项技能实训场地。以满足本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更好地满足市场的需求。通过综合实训,使学生掌握实际职业岗位所必需的职业技能,初步达到具有利用所学知识指导施工或现场管理的能力。具体表现为:
1.通过工程承揽训练,了解招投标工作的全过程,熟悉招投标中各方的职责、工作任务及工作内容。
2.通过图纸会审训练,了解图纸会审的组织过程,掌握建筑施工图的识读方法和技巧,掌握图纸会审纪要的编写。
3.通过砖混结构、框架结构工程全真模拟实践训练,了解工程实施工作步骤与程序,通过工程实施中不同管理岗位角色的扮演,熟悉各角色在工程实施中的地位、作用、职责要求及工作内容。
4.在实训的基础上,体现教学评价内容,从学生自评、互评到老师评验,让学生从中找到差距,提高职业素养。
三、建设的`基本思路与目标。
(一)建设的基本思路。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按照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则,本着建设主体多元化的原则,多渠道、多形式筹措资金;要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虚拟工厂、虚拟车间、虚拟工艺、虚拟实验。在相关文件与精神的指导下,综合实训基地建设是以全真模拟,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全过程体现人才培养的职业岗位要求,反映人才职业能力生成的规律,实现知识学习与强化实践教学的有机融合。综合实训基地的建设思路可以是:
1.校企合作。以校企合作为依托,通过校企共建的真实或仿真的实训基地,创造一个真实的职业环境。
2.任务驱动,项目导向。以具体的工程为背景,根据建筑产品生产过程,让学生在典型任务的驱动下,在全真模拟的建筑工程职业氛围中实现专业知识和岗位技能的“做中学,学中做”。
3.服务区域,资源共享。实训基地的社会化,有利于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更早地接触社会,熟悉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在思想上与行动上有利于学生社会意识的养成,提高综合素质。避免重复建设,增强职业教育的辐射作用,带动周边地区其他职业学校的发展。同时面向社会开放,开展各种类型的培训,将施工建造实训中心建设成为工种鉴定中心及资格认证中心和企业的职工培训中心,提高设备利用率。
(二)建设目标。
1.建成能提升学生职业能力的综合实训基地。
2.实现教学资源共享的综合实训基地。
3.建成区域建筑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及岗位资格认证培训基地。
四、建设内容。
综合实训基地主要建设内容如下:
1.项目教学区:设置能进行工程承揽训练的理实一体化实训教室,可以进行招标文件的编制、投标书的编写和开标过程的实施。
2.项目管理区:设置项目经理部、工程技术部、成本核算部、材料管理部。
3.材料加工区和堆场:设置钢筋下料与制作区、钢筋堆放区、模板堆放区、钢管脚手架堆放区等。
4.操作区:分别设置砖混结构工程和框架结构工程实施操作区。
五、运行与管理。
(一)运行管理。
综合实训基地建成以后,采取以下保障措施来保证其正常运行:
1.组织保障措施。建立以学院学术委员会、校企合作董事会、就业实训指导委员会、院建筑技术实训管理中心等为组织机构,其职能为:统一调度、协调管理;负责学生实训教学的组织、实施与考核;负责建筑企业职工技能培训,技能考核和鉴定;开展技术服务和推广。
2.制度保障措施。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基地有专人管理,实现院校、企业、地方政府或主管部门共同参与实训基地的管理;教学文件齐备、规章制度健全,实训教学安排科学、合理,设备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相关专业工艺守则等规章制度健全,并严格执行;有满足实践教学的实际项目。
3.人员保障措施。设置专人实训教师,聘请企业能工巧匠作为实训指导教师队伍。
4.经费保障措施。建立专款资金,保证有足额资金的投入,满足校内实训基地的运行、设备检查、维修和设施更新。
(二)师资配备。
1.综合实训基地依据实训教学任务、学生人数合理配置实训教师,每个实训项目不宜少于2人,专兼职比例宜为1:1。
2.专任实训教师要求熟练掌握相应的实训项目的技能,宜具有工程实践经验及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具备中级(含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
3.企业兼职实训教师要求具备本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经过教育理论培训,要求具备相应专业技术等级证书,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
六、建设预期成效。
1.建成后的综合实训基地,为学生创造职业岗位的实践环境提供了由知识向能力转化的场所。能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综合能力,为学生走向职业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2.有利于提高“双师”教师的整体水平,使教师能够将教学、科研、生产与新科学、新技术与应用紧密结合,提高教师的教学创新能力。
3.区域共享。基地除每年培养本校在校学生以外,可对周边大专院校提供实训教学服务。
4.社会服务。综合实训基地可对企业职工进行培训、社会转岗再就业培训等,也可以成为高水平的职业技能鉴定场所,为职业教育和社会人员提供职业资格技能鉴定。
参考文献:
[1]李坚利.高职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2).
[2]李志生.高职高专实训基地建设模式初探[j].机械职业教育,,(10).
[3]黎渝林,林翔君.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的实践与思[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6).
[4]刘昭琴,汤平,杨雄.对高职教育实训基地内涵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8).
[5]袁雪峰,许光,张广峻.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人才培养下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浅析论文篇九
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属于管理类专业人才,是社会人才需求最多的专业性人才。随着时代的发展,对于市场营销专业人才需求也在逐渐发生变化。在双创时代,要求各大高校能够完善和改进应用型本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以此培养出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出众的人才。
2应用型本科人才的概念。
应用型本科指的是,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本科院校,应用型本科教育旨在培养高素质、高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符合时代发展的需求,也是对本科教育和高职教育结合的深层次探索。应用型人才与技能型人才、研究性人才不同的是,应用型人才一方面需要具备专业的理论知识与素养,另一方面能够有效结合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在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时,必须遵循本科专业院校的教育目标和教育需求作为指导原则,并且强调职业性与岗位性,保证所培养出应用型本科人才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知识涵盖范围广泛,做到既专又精[1]。
人才培养下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浅析论文篇十
培养目标的建构。正确定位国际贸易专业(报关)培养目标是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考虑到学生现行就业与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社会科技、经济发展的需要,外贸行业岗位和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可以将国际贸易专业(报关)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如下: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熟练掌握国际贸易所需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政策与法律法规,具有较强的外贸业务实践能力、洞察形势随机应变的能力、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开拓创新驾驭市场的能力,适应外贸行业第一线岗位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该培养目标也可以简要概括为:基本知识够,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好,就业竞争力强,直接从事国际商务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根据上述培养目标,可以把国际贸易专业(报关)人才的培养规格定位为:一德、二基、三能、四证。所谓“一德”即具有从事国际商务工作所必需的良好职业道德,“二基”即具有从事国际商务工作所必需的基本理论知识与基本应用技能,“三能”即实践能力、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是指适应外贸业务岗位实际工作需要的各种操作技能的应用能力。
开放办学。利用国内资源开放办学。黑龙江农垦管理干部学院现在已经和上海思博职业技术学院、青岛职业技术学院等学校合作,在实现学校学生成绩互认的基础上互派交流生,丰富学生的第二校园生活,使学生感受不同的校园文化与教学方式,得到更加全面地发展。学校之间还可以实现教师的互动交流学习,以学习对方的先进教学与管理经验,以人之长,补己之短,在互动中得到提高。通过联合办学,不仅可以培养大批受社会欢迎的高技能人才,而且经常与之进行学术交流与调研活动,可以学习这些学院的办学经验,逐步实现本院与兄弟院校先进教学方式的接轨。另外。联合办学也具有极大的广告效应,可以提升学校的知名度,为学校吸引更多的生源,丰富学校的资金来源,这将对学校的长期发展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人才培养下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浅析论文篇十一
近年,我国教育部组织了三十五所本科高校,深入剖析了欧洲实体经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以及应用技术大学发展模式,并对我国本科高校人才培养的转型方向和方式做出了规划和指导。教育部指出,高校人才培养要注重创新应用技术型人才,倡导学分制和模块化教学模式;提倡企业直接参与高校课程编撰,且课程中真实案例的教学要百分百落实;不仅如此,在主要专业课程中,企业的也要百分百参与其中。
1、1949年——1980年。在当时的人才培养模式中,理工科学生才配备实验室,文科学生的实践场所是社会,在校教师传授理论知识、在企业学习专业知识和专业实践。
2、1980年——。在这个阶段中,我国经济由计划经济发展为市场经济,当时观念开始认为文科学生也需要拥有实验室,应具有建立文科实验教学部门的资格。学生实习的主要途经为毕业企业实习,学生可以受学校安排或自行寻找企业进行专业实习。
3、20——。此阶段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需求产生了转变,用人单位和学生在时间需求上存在出入、用人单位和学生的期望不协调,因此用人单位对实习学生存在一定的抵触心理,并不真正的接纳实习学生,在此之下学生难以在用人单位掌握真正有用的专业技能。由于企业实习环境愈发严峻,各类高校开始开始设立基于例如vbse等综合实训软件的综合实训实验室,让学生能够在高校内实现模拟实习。尽管能解燃眉之急,但模拟实习始终是模拟,用人单位和高校的人才对接根本问题仍旧得不到解决。
4、20至今。在此阶段,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技术等信息技术层出不穷,经管专业实践教学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单纯的`校内模拟实习已经远远跟不上应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因此越来越多的高校重新重视起实践教学的重要性,采用企业订单式培训模式,培养更多的应用技能型人才。
当前经济管理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以下问题:是财经类大学定位特色缺乏、专业设置严重雷同,人才培养缺乏个性和特异性。财经类高校招生规模多、招生专业广;专业设置严重雷同,人才培养缺乏个性和特异性;学校学科发展和地方产业对接存在问题;学科教学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主,课堂教学以教材为中心,与社会实践无法衔接。
目前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是通过开展特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主要根据人才培养理念的指导以及相关课程教学标准开展的课程教学,对于人才培养过程中牵涉到的运作方式以及组织模式都是建立在人才培养制度下开展的。本文通过多个层面的分析,论述了校企合作、产业链接轨、创新模式的方面对于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意义。
1、以校地、校企合作深化作为突破口。部分高校在发展过程中由于转型的需要以及区域经济的影响,其教学体系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且需要通过合作的方式达成校企合作获取的实际效益,且培养方案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为了达成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的培养方式,学校需要构建产学合作、校企深化的方式达成培养目标。
2、以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立为试金石。国家大力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环境下,学生必须要具有良好的创业能力以及创业意识,而不仅仅依靠创业技术达成创业的目标,高校需要将其培养成具有创新精神的人,尤其是需要建立多样化的经管类专业的高校需要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大规模开设创新创业基地,在此基础上建立新型的创业基金,并且聘请具有丰富创业经验的人才作为学校培养创新人才的导师,通过教师的领导,让学生能够在高校学习的过程中积累丰富的创业经验。
3、以对接产业链的专业体系建立为落脚点。根据目前地方产业区域经济发展对高校人才培养的需求,学校需要全面结合社会发展的情况,建立多个新型的多样化专业技能培养目标,致力于培养具有复合型人才的目标,让学生在迈入社会后,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情况。
4、以实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为加速器。实习实训基地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必不可少,尤其是对于有创业需求的经管类专业学生,能够通过教学研究相互促进的方式,构建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机制。
5、以“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为竞争力。经管类人专业人才的就业大部分在毕业后都进入企业工作,如何让企业专业性人才能够加入到高校教学模式制定过程中是双师型队伍建设的核心点。“双师型”教师在聘任的制度上需要进一步优化,设定专业性的考核方式,严格把控教师的工作门槛,其必须具有先进的管理能力以及专业化的知识,并且在后续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学校需要安排其进入实训中心进行实践,从而使得其具有培养学生获取行业职业证照的能力,帮助学生毕业。
四、结语。
从文章分析的经管类专业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历程不难看出,高校人才培养模式要尽早改革原有的人才培养模式,转变为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构建产学合作、校企深化;大规模开设创新创业基地,建立新型的创业基金;建立多个新型的多样化专业技能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复合型人才;加强实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打造“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等方式,培养真正的应用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2]徐晓亮,陶加强,陈时高。地方高校经济管理类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模式构建——基于会计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j]。经济研究导刊,,32:128—129+136。
人才培养下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浅析论文篇十二
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是利用科学的管理方法,提高建筑施工技术水平并满足施工中各项指标顺利完成,其中包含了施工单位对国家政策、行业执行标准以及施工规范制度等内容的贯彻执行,明确地划分了各部门的任务和技术指标。
在现代建筑企业中,质量是维系企业生产发展的命脉,是获取经济收益的依据。通过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可以实现施工方案的优化、建筑材料的科学配置以及施工效率的大幅度提升;企业管理者通过制定相应的技术标准,来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保质保量按时完成企业制定的建设目标,将人力、财力、物力的作用发挥到极限;它包括两个不同的维度考量。
首先,从建筑企业方面来说,建筑工程技术是在一定约束条件下进行的。建筑企业通过与业主签订合同,在约定的工期、质量、材料、工艺等条件下展开施工,这一过程中包括的管理要素很多,如项目合同管理、项目材料管理、项目设备管理等,最终获取的建筑项目成果也可以看作是建筑工程技术的运用体现。
其次,从内容方面来看,工程技术的本质是管理,管理的内容是一切有利于工程项目实现的要素。在施工前就需要展开相应的收集和调查工作,进而实现施工技术中相关资料的编制,所需要的技术细节是分解到不同的施工阶段中的。
建筑行业是一个庞大的综合性体系,截至目前应用与管理方面的理论、技巧很多,不同的企业所选择的标准也是不同的`。但这些应用大多体现在企业管理、施工管理等方面,发挥的主要是对整体或阶段性的一种协作,并没有认真对施工技术的方案进行研究。
技术管理的针对性很强,主要针对工程技术材料、项目内部核心技术等为落脚点,而这些内容大部分情况下都是保密内容,并不能与施工建设行为保持同步,这就严重影响了工程的施工进度和质量保障。
从现实角度考虑,当前大多数建筑企业都具有了技术管理的意识,但缺乏技术管理的落实,问题的原因除了思想方面重视不足之外,主要是由于技术人员缺乏相应的管理权限,从程序上行不通。
一直以来,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在建筑企业内部都是相对分离的,这种二元化的人才机制会严重影响技术的应用和革新。原因在于,技术的管理需要相对应的环境和权力,而主观工程技术管理的人员,大多只是对技术本身进行“管理”,缺乏对整体的把控和运用。
此外,在一些建筑企业群体中还存在“重施工、轻规划”的错误思想,这也是导致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经验欠缺的原因。每一个工程项目结束之后,都应该有专门人员进行经验总结,将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原因找到,并制定相应的解决策略,便于在后期的发展中规避,这也是收集经验的主要渠道。
建筑工程技术管理不能等同于“技术”加“管理”,它本身是一个独立的概念,需要相应的人员专门进行维护和执行。很显然在此类人才方面,我国是十分欠缺的,大多数监理人员存在这一方面的职能,但并不完善,在企业内部的一些施工经理也具有同样的职能,也存在较大的漏洞。
同时,人才的匮乏还表现在综合能力方面。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的运用中,存在多种知识的相互配合,从设计蓝图到工程放样,再到原材料调配进场,等等,这一系列的过程都需要具有丰富的综合性高知识才能指挥。本质上说,建筑工程技术管理人员应具备独立技术人员的能力之和。
要建立完善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制度,才能够实现建筑企业自身的水平提升,确保建筑工程技术相关法律和法规的贯彻。体制中主要是人为性的因素,因此提高思想意识是构建管理体系的前提条件,可以通过职业道德培训和专业能力提升的方式实现。
建筑工程成本指的是建筑企业对某一项工程建设所消耗的资金总和,在当前建筑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企业要维系自身的经济利益,就必须加强对成本的控制,减少不必要的支出。
成本控制越科学,对建筑工程技术的要求就越明显,施工单位必须依靠技术优势来弥补省略资金的不足。在执行过程中,可以将整个工程进行细分,将相同的内容重新归纳总结,进行整体性运作,有效节省资金和劳动力,提高企业利润。例如,针对工程施工中的土石方工作,不同阶段的土石方材料经过计算,整体性进行施工和补充。
3.3加强建筑材料控制措施。
建筑材料是整个建筑工程中消耗资金最大的部分,也是成本控制的重点,需要单独进行考虑。不同阶段的施工材料在采购、运输和库存方面特点也不同,应该尽量选择价格经济、质量好的产品材料,包括原材料、成本以及配件等,如果材料自身的质量不能满足要求,必然会影响最终的建筑质量。
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是对建筑材料的指南,它可以指导材料的种类、规格甚至品牌,在同样价格区间有利分辨何种材料更符合需要。
4、结束语。
建筑工程技术管理不仅可以有效地控制建筑项目成本,同时还能够发挥资源优化功能,在目前建筑行业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在进行工程技术管理工作过程中,必须要提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预计各项内容的控制难点,实现与后期施工过程的一一对应。很显然,这种方式也可以看作是一种总体性的统筹规划;随着我国建筑行业及市场的不断进步,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的发展也会越来越完善,通过创新实践,必然在未来发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人才培养下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浅析论文篇十三
酒店行业发展迅猛,许多国际酒店集团都看好中国这一庞大的市场,纷纷登陆并迅速发展。然而中国酒店业却面临奇特的“工荒”,招聘服务人员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许多酒店都将眼光盯上了旅游酒店管理专业的实习学生。使用实习生还有以下三方面的好处:一是实习学生在校已具有一定的服务意识和技能基础,上手快、好使用;二是相对稳定,最起码实习期间(一般5-6个月)不会离开;三是工资成本低,一般为正式员工工资的一半。因此,虽然酒店也知道,学生实习结束后大部分都不会在该行业发展,但是,高素质、低成本的实习学生还是对酒店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一些知名的国际酒店其实习生人数甚至会占到基层服务员的60-70%。
面对酒店对实习学生的青睐有加,高职院校的专业实习状况又是如何呢?能否平衡这种需求、能否在院校众多的竞争中保持活力?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创新专业实习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和关键。
一、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习现状。
旅游管理专业在接受两年的基础和专业教育后,在第三年便进入实体企业开始为期一年的专业岗位实习和毕业实习。一般学院在选择实习单位的时候,多是选择本市或邻近省市有合作关系的实习基地或旅游企业,譬如旅行社、少数旅游景点、西五星级饭店度假村和经济型酒店。除了个别协调外基本遵循保全大局的决定,这在发挥个性上会对学生有部分限制。
为期5个月的的专业实习,学生会在单位的岗位安排上以实习生的身份顶岗工作,在业务上除了最初的适应期和培训期都是一视同仁的,必须严格遵守实习单位的工作作息甚至加班加点,脱离了学校老师的管家式指导,面临可能的差错、批评和客人的指责,学生在实习期间表现出的不安与自我怀疑,很多情况下实习单位是观察不到或者不予重视,因为不是“正式员工”,这就给学生们造成了心理上的“阴影”。在整个实习过程中,学生的表现基本可圈可点,有热爱工作岗位发挥优势完成的很好的,结束专业实习后留任了原单位,这种情况占到20%左右;有基本完成实习任务,没有过失也没有表扬,平稳结束实习转换就业实习单位或方向的,这种情况占到主要的75%左右;剩下的5%表现差强人意,经常在实习期间被单位和指导老师“关照”监督,勉强甚至不能完成专业实习的。很明显,这样的结果不是当初院系在进行制定专业实习计划效果目标是希望的。
作为以技能为培养目标的高职院校来说,专业实习的目的是加强学生专业技能的锻炼和加强,所以学院基本上都安排专业实习加就业实习的模式进行,主要通过与几家实习单位建立良好合作关系,成立实习基地,互为利益合作协作。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教育院校互为竞争激烈的残酷现实下,学院与实习基地或非实习基地的实习合作越来越多的呈现商业化操作的趋势,在这种运作模式下进行专业老师制定的教学计划和目标要求操作,主要的程序包括:制定专业实习教学计划、联系落实实习单位、学生实习动员与组织、明确和下发学生实习任务书、与实习单位一起选派和接送实习生到达单位并落实生活起居,最后全程进行实习管理。
对于院系专业教学来说,专业实习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实际的氛围中感受体会,在实际工作中加强锻炼,增加实践工作能力和经验,以期学生能在毕业就业时增加自身实力,获得企业工作的青睐,而很多专业老师也在为此不断调研、修改教学计划、内容与方法,但实际行业工作的不足使的这些努力仍然存在许多的缺陷,导致现实的专业实习效果不理想。
三、导致教学目标与实习效果差异的原因分析。
以我校为例,近两年出乎意料地学生在毕业择业时,10%左右的因为考到了导游证选择近旅行社工作;有30%的同学并不很情愿地进了酒店服务行业工作;只有14%左右的同学是真心实意地到酒店中去,坚守岗位、学以致用,为酒店的发展献出自己的一分光和热;有18%左右的同学根本不愿意到相关的单位去,只要环境允许,宁可留待家中待业等待时机;有28%的同学面对多项选择,如文秘接待、保险业务员、公司职员、业务销售员等职务时,他们宁愿“跳槽”,而放弃所读专业;以上是我校旅游管理专业的毕业生情况分析,尽管是以点概面,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专业目标与实际效果的巨大差异,有大批的专业毕业生不愿意去对口企业就业,形成这种专业矛盾的原因可以从三方面分析。
(一)学生个人方面的原因。
1.专业兴趣培养缺乏。
有不少学生当初选择专业并非出于喜欢,或是专业调配或是家长强迫,而后的专业学习也没有“既来之则安之”的努力,专业兴趣不大,在专业老师平时的专业培养中也只是敷衍缺乏自我动力,这种积累的“不专业”加上平时的“不务正业”就直接导致就业时的不选专业。
2.专业岗位实习“挫折”是学生产生专业逃离心理的最直接导火线。
专业实习时为了学生将专业理论应用于实践,在行业实际中参与体会,缩短就业时与实际需要的差距,但是良好的出发点经常没有很好的效果,使得学生在专业实习后的就业实习中偏离本专业,选择其他行业就业工作。究其原因主要是:(1)实习生因陌生和理论与实际的差距普遍受到酒店老员工的歧视,时常遭到非议和白眼。(2)出现客人投诉时,员工往往把责任推给同组的实习生而让自己免遭被扣发奖金的处罚。(3)老员工出于对自身工作机会的保护(害怕较高学历的职业学院的学生毕业来工作抢了自己的工作的岗位),对实习学员讲述企业的种种不是和严苛之处,以此来打消学生毕业就业的念头。(4)单位上级对实习生的疏于交流和关怀,向实习生与老员工们产生利益冲突时的无助使实习生在正常的工作中有苦难言,(5)实习单位待遇不吸引人,使学生产生较大的心理落差。
3.就业严峻形势的压力。
面对日益严峻和残酷的就业,为了能早早地落定工作或户口,很多学生放弃了专业而选择易上手、能解决一些现实的实际问题并确定就业的工作;相对于需要实际工作经验和一些职业证书的酒店基层管理、旅行社工作人员、国际国内导游乃至一些票务工作等等,业务员、营业员等工作就成了学生刚毕业时的无奈选择。
(二)学院教学方面的原因。
作为专业实习的授予方,导致理想与现实的差异的原因,院系也存在不能忽视的原因。
1.专业实习指导老师分散——精力分散、能力分散、人员分散。
专业实习指导老师(或称为带队老师)因为还要承担学院课务、科研论文及其他院校事务,在对于分散在几个不同对口企业实习的学生无法集中精力全身心管理与指导,而自身专业专长的限制决定不能对所有实习学生针对性指导;因为一些实际操作的困难,专业实习一般采用一个老师带一个实习点的方式进行,导致无法很好地全盘考虑和协调,并且有可能产生“木桶短板”效应。
2.专业实习教学计划与实习企业缺乏很好的沟通与协调,不够系统。
理论与行业实际总是会存在些许的差异和碰撞,由于企业经营的忙碌,接纳实习生的时期基本都是旅游旺季,企业无暇与学校多次进行实习计划的磋商和确定,而是单方面的在专业教师根据经验或些许调研后制定的计划内容上匆匆表示认可。在实际的实习中根据计划来进行的学生实习内容就显得很少,因为不切合企业实际!
(三)实习单住方面的原因。
通过我对于多家实习单位的问卷调查发现,以酒店、旅行社和景区为代表的旅游企业留任实习生的比例在10—20%,希望能留任实习生,但对留任实习生的要求主要集中在学习接受能力、团队合作创新能力和吃苦耐劳的思想准备上,比较学生调查表中相关的因素,实习单位愿意花在实习生身上的职业培训、工作指导、职业生涯规划等很少,甚至从基层领导到企业人事部对他们的关心因为比较老师的关心陡然降落,这就导致了独立思维能力渐强的大学生的反感,在实习工作中不愿意或少愿意发挥创新精神和能力,团队协作效应也就大打折扣,因为在实习学生的印象中单位就是压榨他们,把其当做“廉价劳动力”而不是人才或者储备人才。另外,企业因自身经营管理的原因缺乏对实习生的系统职业道德、职业能力教育与拓展。
人们对于服务行业从业人员的能力要求也有了新的标准,在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高职院校若要争取自己的生存空间,就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基于行业现状地创新教学思维,不能固定于死板的常规教学,建立一整套适应就业需要的实践教学体系。
(一)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深入了解本专业,激发并加深学生的专业兴趣。
针对学生的思想认识及观念,利用可能的场合及活动充分发挥旅游类报刊杂志及声像资料的宣传与教育作用,使学生了解全国各地饭店业的管理现状及学习他们的服务典范;这类读物主要有《现代饭店》、《饭店世界》、《现代旅游报》、《中国旅游报》、各大著名饭店集团的网站等等。另外,可组织学生开展“酒店技能操作优秀选手”的培训,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只有使学生的知识面得到开拓,参与到其中,才能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促使他们能更深入地了解本专业,并利用场景教学对酒店当前存在的管理问题、员工素质问题有进一步的认识,提升他们的自觉性和改造这种不良现象的决心和责任感,了解优秀饭店集团的管理理念和先进文化理念。
(二)完善校内外实际训练和双师教师的实际能力的建设。
首先,加强建设模拟职业岗位的实训基地。我国各旅游院校已经具备简单的示范操作室。但要获得更好的教学和实训效果示范操作室的设施设备应该更完备,以使模拟场景更接近实际这点可以建议学院建设一座具备前台、客房、餐饮部的小型酒店,在部分固定员工之外,将日常营业作为实训内容以外,学校的嘉宾礼仪接待、领导宴请、学生家长和其他普通客人的住宿交由他们来负责,同时进行操作技能、文艺表演等比赛,并推荐他们参加省级、国家级的同类大赛。帮助学生成立诸如“旅游协会等社团组织,让学生在自己组织旅游活动的实践过程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其次,对校外实训基地应慎重进行选择和建设。如前原因分析中所说,实习企业环境对学生的专业意识等影响很大。学院在校外实训基地的选择上更应选择那些声誉、管理良好,服务管理理念更贴合或接近专业老师授课要求,对员工的忠诚度培养比较有特色的酒店企业。另外一点就是实训基地的选择与建设要形成梯队层次,从旅行社、景区景点到酒店,而接纳实习生站多数的酒店则从高星级酒店到经济型旅馆,从世界连锁饭店集团到有特色的单体酒店,旅馆,形成多种多效的锻炼层面。
再者,在于对专业实习指导老师的选择与培养。专业实习老师的专业素质包括理论知识和实际企业工作能力过硬,专业实习指导期间校内事务的适当减少以便于专著精力于学生的实践协调和指导。鼓励专业教师积极参加由旅游行业、国家劳动部门组织的各类职业资格课程培训考试并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如国导证、领队证、技师证等,并要求他们定期去旅行社、饭店等企业挂职锻炼,以提高专业教师的实际操作能力。派遣专业教师轮流去相关院校参加短期进修、做访问学者,以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能力,以承担一定的实践任务。
(三)实施真正的“工学交替”教学模式。
高职学院一直提倡“工学交替”式教学,但总是雷声大雨点小,尤其对于旅游管理专业、酒店管理专业,“工学交替”教学对于专业教学效果将会有非常明显的提高,这种模式教学进程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二阶段一一在校学习的第二学年主要是在高星级酒店实习,在这期间,学生按照实习教学大纲和酒店的培训计划完成实践课教学所需的一切技能与能力,获得实践教学的学分(每周一个学分,共36学分)。实习结束后评出优秀实习生,树立实践教学标兵。这个阶段主要是院系专业与实习单位的密切配合和对学生的关注,发挥企业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第三阶段——教学第三学年,是学生酒店管理理论与职业英语提高的关键一年。在这一年里,学生同时加强学习相关专业教材,用以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职业英语能力。另外,学生还要考核各种技能证书,为就业做准备。在这一年里,学生会根据自身的发展分流,有的同学会想取得大学本科文凭和学位而努力,有的因为自身的职业能力较强会到更高的企业甚至到国外就业,这些都是他们根据实习而对自己专业学习有的新规划,值得鼓励。
图1是表现“工学交替”教学模式中企业与学校实习的组织与协调过程。如图所示,学生实习教育、实践教学管理、办学形式和教学计划(培训计划)上都要充分发挥旅游企业和学校的积极性。
(四)相信学生的能力尽可能地让他们参与管理。
学生实习之初,在技能操作方面不如正式员工熟练细致,但他们有理论、有上进心、愿意承担责任,敢于接受不同岗位的挑战。因此在学生实习开始时,实习单位相关人员就应多了解、多观察,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和安排部分学生逐渐参与到基础管理之中,如可以从参加管理人员会议或向他们征询解决问题的方法开始,哪怕只是员工之间的小组长管理,迫使他们勤思考,把自己迅速融人酒店的整体之中;通过参与,他们会加深对酒店的了解。并对酒店的一些做法或结果容易理解。对个别适应性强、头脑灵活的实习生,在对岗位工作有了一定的成熟度后,要大胆使用,担任管理职务,指导老师给予适时的指导,因为对实习学生的最大激励,莫过于对他们工作的认可和信任。
实习生的管理需要实习单位和学校双方的共同努力,但应以实习企业的管理为主。在管理上应注意实习生和正式员工之间的心理差别,实习生一般更注重被人尊重、认可,更在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他们往往有求知欲、敢于接受挑战、勇于承认错误,因此,实习单位应根据学生的这些心理特点,采取相应的管理方法,为他们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而学校也恰当的鼓励和帮助,让他们对专业所长的发挥更加自信。
五、总结。
专业实习是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实现专业培养目标不可缺少的重要教学模块,也是全面检验教学质量,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培养和检验的重要环节。在制定专业实习教学计划中全面考虑和平衡学校、学生、实习单位三者的利益矛盾,基于学生就业目标的实现,不断完善院系与实习工作单位的合作,加强对实习的行业企业的监督和沟通,让更多的学生和人才留在专业对口的工作岗位上!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人才培养下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浅析论文篇十四
根据用人单位的征用信息,参考用人单位在专业设置、毕业生能力和素质方面的意见,明确工程造价的人才培养方向。也就要求学校在培养工程造价人才时,不能仅仅重视学生的基本理论知识的培训,还要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也就是根据企业的意见制定一套培养计划,使毕业生在具备工程造价专业的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要有良好的素质和职业道德。为工程造价专业的学生培养更高的就业能力。让学生清楚工程造价这个专业的发展方向,了解自己以后的工作情况,使学生能明确自己的学习方向,不能到毕业也没有完全理解工程造价的本质。
3.2了解企业岗位职责,分析工程造价人才应该具备的就业能力。
在就业之前首先要明确所任职岗位的职责,了解工作任务和对职业能力的要求。根据对学生的跟踪调查了解到企业对工程造价学生的职业能力的要求主要体现在:
3.2.1工程造价专业学生的计量计价能力工程造价专业的学生在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市政工程计量与计价等课程和相应的顶岗实习中掌握基本的计量与计价能力。比如,钢筋、墙面、混凝土构件、设备安装工程等工程量的计算,以及人、材、机的消耗量,熟悉当地各工程的计价定额。
3.2.2工程造价专业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在企业中的工作,不仅要求学生对专业对知识要熟练掌握,还要有对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因为工作就是把专业知识运用到实际的操作中,这对学生的知识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都有很高的要求。仅仅掌握知识是不能满足企业的需要的,所以,在培养学生工程造价方面的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重视学生对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
3.2.3工程造价专业学生对非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通过基础课程的学习和校园环境的影响,在生生与师生的相互交流中,提高自我管理和组织能力。企业的工作与学校的学习状态是完全不同的,这就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独立生活的能力、抗压能力等。
3.2.4工程造价专业学生的制图、识图能力制图、识图是对工程造价专业学生的基本要求,这就需要学生在课堂学习和实践中总结经验,提高自己的制图和识图能力,加强对不同构造类型、不同建筑结构的识别能力。
3.2.5工程造价专业学生的工艺能力经过建筑电气工程施工工艺、管道工程施工工艺等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实践中,培养自己对建筑施工工艺、建筑结构类型、建筑设备等的认识和理解能力,熟练掌握各种工艺的施工难点和其本身的特点。
3.3根据企业岗位能力的要求,确定合理的专业课程工程造价专业着重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所以其课程的设计就要依据企业岗位的要求来确定。比如,在建设工程的实施过程中,工程造价学生的工作内容包括:识读工程图、工程造价计算、编制工程造价报告书、计算工程量等。在其他领域的工作要求也基本是这个模式,所以学校就应该根据学生将来工作的具体内容来确定比较合理的专业课程。就企业反馈的具体情况来看,企业中需要的是专业基础知识扎实、有专业特长和一定的实践能力的学生。这就需要根据企业岗位的需求细分工程造价专业的培养方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就业方向选择课程,也就是创立有特色优势的专业课程,突出培养特色人才。
3.4增强实践教学,培养工程造价专业学生的`能力。
工程造价专业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应用型专业,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了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更好地掌握和运用理论知识,必须制定一套综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工程造价专业学生的能力。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总的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认知训练。可以带领学生到施工现场去参观,了解建筑施工的工作环境、工作流程等基本知识,可以在校外的施工现场或学校的工程造价实训基地进行制图、识图的训练。第二阶段:单项技术应用培训。通过在学习建筑工程的计量与计价、市政工程的计量与计价等专业课程的基础知识之后,进行相关的训练。通过训练提高学生的单项技术的应用能力,让学生在训练中掌握造价编制、项目管理等方面的工作难点和重点,可以在学校里的工程造价实训室进行基础训练和教学。第三阶段:综合技能培训。可以用企业的实际项目作为学生的训练项目,进行工程投标和招标、工程造价软件的应用等方面的岗位综合训练。培养学生的岗位综合职业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专业技术的能力。第四阶段:就业顶岗实习。可以安排学生到校外的实习基地或者是与企业协商进行顶岗实习,通过实习提高学生的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和适应能力,让学生可以更好更快地进入工作状态。学生通过不同阶段的训练,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而且不同阶段的训练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方向也不一样,这样学生就会对这种实践性的教学感兴趣,这样在实践中学生会有很高的热情去参与训练,而且把课堂中的理论知识用到实践中,对学生而言是对知识的巩固也是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实践能力。
3.5重视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工程造价专业比较注重的是应用,也就是需要工程造价专业的学生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的技能。但是对于企业来说,单单是具备这些能力是不能符合他们的要求的,一个人要想被别人认可,其自身的修养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企业在招聘时首先会看看你的个人修养,然后再了解你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所以,在教学改革上,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个人素质和社交能力,为社会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4结语。
在工程造价的教学模式改革中,要把握好教育的本质,以企业岗位的需求为前提,确定培养方向,对专业课程进行改革,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实践教学,培养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所以,为了满足不同时期的企业的岗位要求,工程造价专业就要不断地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并完善。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人才培养下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浅析论文篇十五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观和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建构政法学院应用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一方面,国际贸易专业教育要受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制约,同时又推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促进社会的进步。对于培养国际贸易应用型人才的国际贸易专业教育来说,其发展规模与速度、专业的设置与课程的开发、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实习条件的优劣,都要受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制约。我国已实现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轨。国际贸易专业必须适应改革开放和市场化的需求。按照市场需求培养人才。培养市场需要的人才,是我国当前国际贸易专业教育的`主要任务。
另一方面,国际贸易专业教育受人的全面发展的影响,反过来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国际贸易专业教育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是造就人的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
人才培养下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浅析论文篇十六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目前国内高职院校实训课程的现状,提出以培养职业能力为目标开发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训课程体系的思路,并介绍了开发实训课程的详细内容,旨在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进一步提高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建筑工程技术;实训课程体系;实践技能;职业能力。
建筑行业产值保持快速的发展,可能在未来几年内依然会延续这一趋势,随着国内城市化的加速,建筑行业有着从未有过的良好机遇,据统计建筑业在今后还会以较快的速度增长。显然建筑行业的人才需求也将不断增加,各相关高职院校建筑人才的培养规模也在不断增大,企业对建筑人才的质量要求也愈来愈高。为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开发新的实训课程体系,培养具备较高的实践技能人才是高职院校需要深入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人才培养下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浅析论文篇十七
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为了更好的发展我国的'高职教育,有必要进一步深化并细化校企合作,开拓工作和学习相结合的培养模式,从而改善高职教育的教学质量,适应建筑行业的发展。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建设包含构建基于建筑的设计和建筑的施工过程,满足不同专业岗位能力的课程体系;建设一支具备教学能力高、实践能力强、师资结构好的实训教学团队;构建结合专业教学、岗位培训、职业能力评定和技术开发于一体的校内综合性实训基地。
2.2以职业岗位能力分析为基础构建课程体系。
适应社会的人才培养需求,实现教学培养目标,必须更好地抓住教学环节,加强“理论与实践”的工学结合的教学理念,对专业课程进行针对性改革并基于教学改革进行教学实践。使学生达到并具备优秀的设计能力、合理选择工程材料的能力、较强的文字表达和写作能力、熟练使用相关工程软件的能力、团队协作以及方案招投标等方面的能力。以此来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课程体系,使培养目标和培养能力逐一对应,不断改革进取,吸取新思路新方法,持续改进,加强改进,才能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2.3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构建课程体系。
随着科技发展和行业变化,要紧跟时代变化,依据建筑业发展和人才岗位培养需求的变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完善教学培养方案。在注重基础素养的培养上,根据不同的岗位能力需求的不同,制定个性化专业化的培养模式和方案。完善的教学体系才能形成完善的知识结构,才能培养理论技能全方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因此其关键点是明确能力培养目标,并以此为方向来制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
人才培养下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浅析论文篇十八
把专业的职业技术的能力作为核心内容作为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与实践教育紧密结合,依据建筑装饰行业的需求,组建核心的课程体系,从重视文化行业的内部需求来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是技术性和审美性的综合探索,课程体系从岗位的需求入手,构建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为依据,按照职业能力的需要培养专业技术人才。随着新时代经济迅速发展,高职建筑专业面临着实践中的新问题和情形,需要用创新思维培养新型建筑人才,使人才更加符合社会化建筑学的需求,为此,高职院校通过实践探索的人才培养目标,通过调整课程结构和实践辅导,通过项目调整的手段方式,依托真实的建筑装饰工程技术的资料,坚持以学生适应岗位需求为核心,发挥学生实践中的动手能力。采用真实模拟的情形和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实习场地、考察室内结构,交替学习的模式,逐步掌握专业技术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
二、根据企业需求培养人才模式。
高职院校采用学生真实模拟训练的教育模式,具备就业就能上岗的方式,通过在实践中学习,使学生了解建筑装饰专业在实际工作的需要,让学生了解企业、认识企业、熟悉企业,提高团体合作意识,提高工作中责任感和动手能力。通过一些列教学手段,使学生自然过渡到企业的实习操作阶段,同时缩短了就业的时间,促进了职业学习能力的提升,实现了校内教育和校外实习的有效衔接。根据企业需求培养人才的方式的结构体系,实现学校测评体系和企业测评体系同步,学校教师的评测水准和企业高层的评测水准相挂钩,建立学习成绩与工作效率建立健全的评价体系来符合企业人才的需求方式。通过与企业的交流与合作,综合吸纳各方面信息的基础上,实现与企业的对接。根据企业需求调整课程体系的结构,引入企业的技能人才和实际建筑工程进行仿真教学,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通过与企业的密切合作,同时优化教学体质改革,形成以高职院校的专业特色为主题,以建筑装饰行业为依托,努力打造高职院校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的教育品牌。
三、依据市场化需求培养人才模式。
高职院校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是为社会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学校本着立足于学生的专业性技能,通过与企业联手创新体制使学生达到历练,加强创新思维历练体制,不断探索教育体制和实践教育的'不同,提升人才的专业性,不断探索与学校与企业加强合作,建设全面系统的高职人才培养之路,为国家的建设输送专业性人才。市场化是经济迅速发展主要的法则的模式,高职院校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核心,企业和学校的联合可以加深合作的目标,学院结合以市场化的培养模式和教学同步推进,包括职业能力学习、实践中教学等环节使学生学到知识和企业实践同步。通过技术平台,包括建筑装饰工程检测的科研服务能力和职业服务能力,以此来培养学生适应市场化需求。
四、结束语。
高职院校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的培养模式为新形势的市场需求提供人才,在近几年的实践教学中,高职院校不断对学生的培养模式深入研究,从而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高职院校通过发挥课程结构的调整、企业的链接、行业的作用,举全各种力量进行高职院校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从而加强了建筑人才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人才培养下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浅析论文篇十九
国际贸易专业(以下简称“国贸专业”)是一个涉外型专业,涉及相关英文专业术语、国际惯例和法律法规等知识,如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incoterms)、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ucp600)等都是英文形式。中英双语教学可以使该专业与国际接轨,有利于提高教学内容的准确性和规范化。独立学院国贸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基础、贸易理论知识及贸易实务操作技能的应用型人才。此外,针对自贸区的发展方向,学生还应该具备英语能力、国际型知识和跨文化交流能力。英语能力是基础,学生应具备扎实的听、说、读、写、译能力,能够在各种国际场合用英语进行流利的会话、商务谈判等;国际型知识指学生熟悉贸易法规和国际惯例,具备国际经贸、国际商法、跨国经营和管理等方面的基础知识;跨文化交流能力指学生了解外国的政治经济、人文法律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的知识,了解跨文化沟通和交流规则,实现无语言障碍的跨文化沟通。但是由于目前的独立院校双语教师师资力量不足,对贸易专业的双语课程和实践课程较少,课程体系设计和教学效果,与自贸区需求的人才目标还有一定差距。为了实现独立学院国贸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满足自贸区对贸易人才的需求,亟需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国际贸易专业双语人才培养模式。
二、基于自贸区需求的国际贸易双语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一)双语课程体系设计。
目前,福建省各大独立学院都已开设了国际贸易专业,由于办学理念和师资力量的差异,各院校开办的双语课程种类有很大差别,主要体现在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上。基础英语是每个学校必设课程,从大一上学期开始到大二下学期结束,持续时间最长。目前基础英语大都沿用固定课本,且各专业学习的知识结构都基本雷同,专业课程的英语教学主要集中在外贸函电和商务英语等课程,对学生专业英语水平的提高作用不大,教学效果不甚理想。根据自贸区人才需求,构建“理论+实践”一体化的双语课程体系。通过对自贸区所需人才能力要素的分析,确定国贸专业双语教学的课程体系为:公共课、专业课和专业实践课。课程设计遵循“语言+贸易+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原则,确保国际贸易人才具有一专多能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
1.公共英语课分专业教学,即经济类专业或者相关专业与其他理工科专业分开教学。在大二上学期,对经济类专业学生侧重经济类基础知识的培养,如专业基础名词学习、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介绍等。
2.专业课分为三大部分:专业基础课、专业群组课和专业选修课。专业基础课构建学生的经济学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宏微观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中国对外贸易概论和管理学等课程,此类课程大都在大一下学期和大二开设,学生英语基础稍薄弱,教学时可采取英文备课+中文讲课的方式:即课件专业术语部分用英文,讲课时用中文;专业群组课构建学生专业知识,如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经济法、国际市场营销、国际商法等课程。此类课程多数在大二开设,学生专业英语知识有所巩固,教学时部分涉外课程,如世界贸易规则,可采取英文备课+部分英文讲课的方式:即课件用英文,讲课时专业内容部分用英文,有异议的地方用中文解释。专业选修课丰富学生的综合知识结构,如企业战略管理、国际服务贸易、中外文化比较、商业伦理、世界经济概论等课程。这部分课程基本上中文讲授,个别课程可双语教学,如中外文化比较,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3.专业实践课模块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主要课程有:外贸函电、企业沙盘模拟、商务谈判、进出口单证、报关实务、综合实训课等。另外,为了符合自贸区需求,可另设自贸区企业实训课程,模拟自贸区企业设立、运营和日常业务操作。此类课程多数在大三大四开设,学生专业英语知识较熟练,可以采取英文备课+英文讲授的方式。
(二)“双师型”国贸专业教师队伍建设。
双语教学对任课教师提出较高要求,不仅要具备较强的英语功底、企业工作的实践经验,还要求具备较高的理论知识和相关专业知识。而就目前实际情况看,独立院校大都是年轻教师,部分教师的国外学习背景为一些课程的开设提供了专业支持,但多数教师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另外“重科研、轻教学”的传统理念对教师也有一定影响。针对上述情况可以考虑“内培养、外引进”的方式建设教师队伍。一是为专业教师创造出国深造的机会,或到自贸区外贸企业中锻炼,学习外贸实际操作,熟悉贸易流程;二是引进具有跨英语专业及国际贸易专业的综合人才,如本科是英语专业,研究生或者博士是经济学专业,具有多年留学背景。这类人才可以在国际贸易教学中采用双语或者纯英语授课。
(三)改进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积极性。
在教学过程中,引入pbl(problem-basedlearning)教学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目前的教学方法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而pbl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典型教学方法,更加符合双语教学的需要。pbl教学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贸易知识和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在基础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能力的培养,开展小组合作交流、集体展示等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运用英语分析和讨论,形成教、学、用相互促进的良性教学模式。在专业课和选修课双语教学中,利用案例教学法等将实践中的真实事例呈现给学生,设计适当的问题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和探讨,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在设计案例时需考虑学生现有的英语和专业知识水平,案例应源于实际,具有针对性和指导意义。
(四)教学与实践相结合。
福建各大高校都已建立自己的文科教学实验室,可依托现有的实验室建立校内贸易实训平台,让学生掌握纯英语环境下的贸易流程和贸易操作;另外与外贸企业联合建立实习基地,让学生参与到真实的贸易流程中,为将来工作奠定基础。在具体的实践教学过程中,可依托现有的实验室,建立自贸区商务模拟实训平台,尽可能营造出符合真实的国际贸易场景,学生按照场景设置完成实习任务,切实感受实际国际贸易的氛围,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得到锻炼。此外,学校应该努力拓宽渠道,加强实习基地建设,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实际操作锻炼机会。
三、结语。
福建自贸区的设立为企业提供了多种利好机会,自贸区企业在转口贸易、税收豁免、检验检疫、通关等流程方面与一般贸易企业有很大差别,另外自贸区在设立离岸金融中心、利率市场化及外汇自由兑换方面都有创新。高校培养国际贸易人才必须与这些法律法规、政策相结合,才能培养出知识结构更新升级、符合自贸区企业需求的复合型双语人才。
人才培养下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浅析论文篇二十
钢筋模型制作,是采用手算、电算编制钢筋配料单等表单后,用电线之类的材料代替钢筋下料,在实训室内模拟工地现场钢筋工绑扎钢筋骨架,从而将结构施工图中平面的结构构件(如框架梁、框架柱等)转化缩放为立体的三维钢筋模型,具有更加直观的立体表达。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土木系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在钢筋工程施工实训过程中,正是通过这种创新的实践教学方法,以项目为引导,制作钢筋模型,熟悉了钢筋翻样师岗位、钢筋工岗位技能。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了实践动手能力,节约了实践教学资金,经济效益显著。
笔者作为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这门课程的讲授人,在钢筋施工实训室开展钢筋工程施工实训教学过程中,大胆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训练学生结合平法图集g101系列和钢筋排布图集g901系列的识图能力,根据结构施工图编制钢筋配料单的能力以及制作钢筋模型的钢筋放样与检查验收能力。最终根据学生考勤及提交的手算、电算钢筋配料单和钢筋实体模型成果,综合评定学生钢筋施工实训成绩。经过.两个年级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的实践,学生普遍反映兴趣浓厚、实践动手能力加强、经济效益显著。在12月21日湖北省教育厅组织的省级示范高职院校重点建设专业中期检查时,得到了专家组的好评,并相互交流了教学改革经验。
案例:2007级建工3、4班的一组学生钢筋工程施工实训;载体:院育贤阁结构施工图纸中一根两跨的楼面框架梁。
创新一:手算、电算()相结合,编制钢筋配料单等表单(软件免费下载)以黄冈职业技术学院育贤阁建筑工程施工图纸为载体布置项目任务一基础、柱、墙、梁、板和其他零星构件等基本构件的钢筋配料单。首先采用手算,即纯手工法,掌握钢筋翻样的基本原理(弯曲角度、弯心直径、量度差、末端弯钩增加值等),结合规范、标准图集根据钢筋下料长度计算公式完成下料。这是最原始的传统方法,也是比较可靠的方法,也是电算的基础,任何软件的灵活性都不如手工,但手工的运算速度和效率远不如软件。
在掌握手算技能的'基础上,在国家建筑标准设计网()下载平法钢筋下料软件3.0学习版,《平法钢筋下料软件》是与国标图集03g皿一1《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和06g901-1《混凝土结构施工钢筋排布规则与详图》相配套,提供简单直观的操作方式完成施工图信息录入,准确地完成钢筋翻样、优化下料、原材料用量计算并根据钢筋施工流程,输出钢筋配料单、钢筋优化断料单、钢筋加工单、钢筋料牌等多种实用表单。应用《平法钢筋下料软件》可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大幅降低钢筋加工损耗,节省钢筋。经过手算、电算结果比较分析,分析偏差,总结经验规律。见表1为2007建工3、4班一组学生根据平法钢筋下料软件编制的钢筋配料单表单(部分)。
创新二:根据钢筋配料单等表单,用电线按比例缩放下料,制作钢筋模型,节约钢材,降低成本(见图1)。
在《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课程一钢筋工程实训过程中,采取了如下的教学方法:
学生:2007级建工3、4班一组学生(0人)耗材:蓝色、黄色、绿色、红色四种颜色的blv6电线(6_2铝芯线)、20-22号绑扎铁丝(根据院批准的土木系耗材申报计划,由土木系实训指导老师岳文志老师采购)教学工具:粉笔(号料)、钢卷尺(m、5m)(量尺寸)、老虎钳(断料)、钢筋钩(绑扎铁丝)教学过程:学生小组自主分工任务,如:手算、电算、钢筋下料(如蓝色线代表上部筋、黄色线代表下部筋、绿色线代表腰筋、红色线代表箍筋)、绑扎安装、检查验收、评价。
教学目标:具备识读结构图纸、熟悉钢筋加工工艺、质量检查验收的能力;具有独立学习、独立计划、独立工作的能力;具有认真做事、细心做事的态度,体验钢筋工劳动的艰辛和乐趣,有自信心;树立质量第一、安全第一,标准规范的科学观;在与同学、钢筋工、老师的交流与评价的过程中,获取反馈,改进方法,取得进步。
通过这一创新的教学手段,笔者作了一个经济比较分析,一根两跨的楼面框架梁,用绑扎的钢筋骨架实体进行施工教学,y25、$12.910.96.5四种直径的钢筋和20-22号绑扎铁丝共计3824.92元左右(还不包括运费等费用),而用blv6电线代替钢筋按照纵横两个方向不同的比例缩放、制作的钢筋模型共计270元左右,成本只相当于前者的1/14左右,一根梁节约成本3554.92元,如按一个教学班2007建工3、4班学生共计70人计算,分7个小组,共节约3554.92元x7=24884.44元;如按一届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共4个教学班计算,一个钢筋工程施工项目实训共节约24884.44元x4=99537.76元,即10万元左右,经济效益相当可观。经济比较分析。
结语。
回顾总结这段钢筋模型制作教学改革的历程,收获颇多。一方面学生在单项课程实训中加强了实践操作能力,从而为日后的综合实训、顶岗实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样学生走出校门面对市场才会更有竞争力。
另一方面,根据《教育部、建设部关于实施职业院校建设行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的通知》(教职成[]15号)的文件精神,建筑工程技术人才列为教育部、建设部实施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的对象[3。作为省级示范专业,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土木建筑工程系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在、先后被批准建设省级、国家级建筑技术实训基地。中央财政立项将资助投入设备经费150万元,目前正处于建设过程中。如何用最少的钱办好事,让学生既锻炼了实践动手能力,又节约经济成本。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79097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