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博客(九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3-24 11:24:42
语文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博客(九篇)
时间:2023-03-24 11:24:42     小编:zdfb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我们如何才能写得一篇优质的心得体会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最新心得体会范文大全,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语文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博客篇一

  而新版课标提出“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关注和参与当代文化生活。初步了解和借鉴人类文明优秀成果”。

  可见新课标从古代的优秀传统文化,到近代的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让孩子们越来越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对中华文化的生命力的坚定信心。

  所以,我们在教学时就要注重成语、名言警句和古诗的积累等。在教学时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学习方式和活动,把这些文化融入其中。

  比如:成语接龙、诗歌朗诵会、故事会、传统节日手抄报比赛等,也可以模仿优秀的电视栏目,比如:“朗读者”“经典咏流传”“诗词大会”“声临其境”“红色记忆”等等,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受到文化的熏陶。

  我们做孩子们的引路人,有意识地培养孩子们对自己的文化浓厚的兴趣,发现中华文化之美,培养文化自信。

语文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博客篇二

  虽然在老课标中也有“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但是,在新课标中,把这一点也单独列出来,并加以强调。尤其是“了解祖国通用文字的特点和规律,形成个体语言经验。”

  针对这一点,我想说的是,在第一学段中,新增的关于整本书阅读的建议,不仅看让孩子们尝试阅读整本书,还鼓励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向别人介绍整本书。

  看似简单的“输入”和“输出”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也考验着孩子们对祖国语言文字的正确运用,因为我们要给别人介绍最基本的要求应该是“说清楚”。

  所以,这就关系到“怎么说才能说清楚”的问题。也就是在正确运用中形成自己的个体经验。

  比如在教学《水浒传》名著阅读时,要让孩子们有计划地读整本书,在此基础上,我让孩子们互相讲故事,复述自己所看的内容,这个过程既考验了孩子们对语言的灵活运用,又增强了孩子们对名著的理解,形成自己的独特体验。

  反之,那些对祖国语言的随意使用,难免会对我们的中华文化的传承有一定的影响。像大街上的某些广告,网络用语等。最常见的比如“寻物启示”。可见,正确运用语言文字的重要性。

语文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博客篇三

  这一点在20xx版课标中有这样一个词语“发展思维”,但是发展到哪种程度?如何发展?都没有给予十分明确的建议。而新版课标中,就有了更加详细的内容。

  比如“联想想象,分析比较,归纳判断”,以及思维具有一定的灵活性,敏捷性……有好奇心、求知欲,崇尚真知,同时鼓励创新,积极思考。

  语文学科的学习能有什么创新?新课标提出了学习任务群(只有语文课标中有),还有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跨学科学习等。

  比如教学七年级第一单元,可以设计“单元整体教学目标”“单元学情分析”“单元教学提问”“单元作业”等。

  比如给孩子们布置作业时就以整个单元为整体,各科老师可以集体设计作业,语文老师让孩子们写观察日记,美文朗诵比赛等,美术老师让孩子们画画……从观察日记到图画的制作,再到学生的分享以及提出自己的疑问等,融合了语文、科学、美术、数学等多个学科知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也十分浓厚。

  这样的教学方式是不是培养了孩子们的好奇心、求知欲呢?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是不是要去联想想象、分析比较、归纳判断呢?是不是要去创新、积极思考呢?

语文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博客篇四

  语文课程围绕核心素养,体现课程性质,反映课程理念,确立课程目标。“新课标”提出,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

  1、核心素养内涵包括以下四个部分:

  (1)文化自信

  要求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文化,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开阔的文化视野和一定的文化底蕴。

  (2)语言运用

  要求具有良好的语言,形成个体语言经验,有正确、规范运用语言文字的意识和能力,在具体语言情境中能够有效沟通交流。

  (3)思维能力

  指联想想象、分析比较、归纳判断的能力。

  (4)审美创造

  具有感受美、发现美和运用语言文字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涵养高雅情趣、具备健康的审美意识和正确的审美观念。

  2、学段要求的主要变化体现如下:

  第一学段(1-2年级)1)对书法和书写的重视进一步提高和20xx年相比,20xx年版本把对汉字的要求进一步细化,包括提出对书法、笔顺、写字美感的要求。大方向是:降低写字量,关注写字过程,注重写字基本功的培养。这个难度其实是20xx年就提出了,到了20xx年,并没有调整,所以国家的方向在写字量上都是一致的,“减负”减的是量的要求。“多认”是为了尽快阅读,“少写”是为了以后能够写好、写快。2)语文从泛读到整本书阅读的要求提高对比20xx年版本你会发现,整本阅读计划被放进核心素养的总目标里,这里包括了鼓励孩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向别人介绍读过的书。对于第一学段,也要求孩子能背诵优秀诗文50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3)鼓励孩子从生活中出发,写实话、落实处、言之有物,我手写我心。20xx年版本的“写话”、“口语交流”和“综合性学习”,在20xx年版本已经合并且升级为“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这两部分的描述,学校和家庭是孩子感到特别亲切的环境,要让孩子有话可写、有话要写,离不开留心看世界,但对于孩子来说,只有写他们想写的,才能逐渐培养起对写话的兴趣。

  第二学段(3-4年级)

  1)书写卷面要求是规范、端正和整洁到了3-4年级,对于书写的工整、字形美的要求,仍然是进一步细化的。

  2)阅读整体框架和要求一致,重视朗读、重视默读、学习略读、强化诵读新课标要求第二学段的孩子能阅读整本书,初步理解主要内容并主动和同学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孩子背诵优秀诗文需要达到50篇,课外阅读总量应该在40万字以上,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学会收藏图书资料,乐于与同学交流。

  3)打通语文的听说读写,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对比20xx年的课改,除了把“习作”和“口语交际”合并为“表达与交流”之外,还强调了对学生表达能力的要求,鼓励孩子清楚明白讲述见闻,说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乐于用口头、书面的方式与人交流沟通,能观察世界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第三学段(5-6年级)

  1)具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书写流利工整。学生能累计识字3000字左右,会写2500字左右。

  2)阅读能力提升幅度大新课标要求学生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能阅读整本书,并能抓出要点,从图文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尝试用多媒介阅读,能背诵优秀诗文60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3)具有初步的组织策划能力和良好的表达沟通能力新课标提到,学生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习作要有一定速度,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学生能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对策划的主题进行讨论和分析,通过调查访问、讨论演讲等方式,开展专题探究活动,从对语文知识的识记走向对语文的实践运用和综合探究。

语文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博客篇五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是十年来首次大规模修订,新课程标准与旧课程标准相比较,主要在三个大的方面共九个内容的重大修订,即:

  1、“成长中的我”部分的重要修订:

  (1)增加有关生命教育的内容;

  (2)引导学生体会青春期的美好之处;

  2、“我与他人和社会”部分的重要修订:

  (1)要求学生学会与父母有效沟通;

  (2)要求学生增强与家人共创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和能力;

  (3)引导学生“领会学校生活的幸福”;

  3、“我与国家和集体”部分的重要修订:

  (1)积极关注青少年成长的新环境——现代媒介;

  (2)补充“了解不同劳动和职业的特点及其独特价值”这一内容要求;

  (3)进一步增强了民族团结教育的针对性和时代性,根据我国多民族的基本国情,按照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在原有民族团结教育内容中更加突出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和“共同发展”的内涵;

  (4)强化了法制教育的内容。

  概括起来讲,主要是要增强生命教育、相处之道、网络文明、民族团结、劳动观念、法制教育等方面的内容。

语文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博客篇六

  语文课程围绕核心素养,体现课程性质,反映课程理念,确立课程目标。“新课标”提出,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

  1、核心素养内涵包括以下四个部分:

  (1)文化自信

  要求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文化,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开阔的文化视野和一定的文化底蕴。

  (2)语言运用

  要求具有良好的语言,形成个体语言经验,有正确、规范运用语言文字的意识和能力,在具体语言情境中能够有效沟通交流。

  (3)思维能力

  指联想想象、分析比较、归纳判断的能力。

  (4)审美创造

  具有感受美、发现美和运用语言文字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涵养高雅情趣、具备健康的审美意识和正确的审美观念。

  2、学段要求的主要变化体现如下:

  第一学段(1-2年级)1)对书法和书写的重视进一步提高和20xx年相比,20xx年版本把对汉字的要求进一步细化,包括提出对书法、笔顺、写字美感的要求。大方向是:降低写字量,关注写字过程,注重写字基本功的培养。这个难度其实是20xx年就提出了,到了20xx年,并没有调整,所以国家的方向在写字量上都是一致的,“减负”减的是量的要求。“多认”是为了尽快阅读,“少写”是为了以后能够写好、写快。2)语文从泛读到整本书阅读的要求提高对比20xx年版本你会发现,整本阅读计划被放进核心素养的总目标里,这里包括了鼓励孩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向别人介绍读过的书。对于第一学段,也要求孩子能背诵优秀诗文50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3)鼓励孩子从生活中出发,写实话、落实处、言之有物,我手写我心。20xx年版本的“写话”、“口语交流”和“综合性学习”,在20xx年版本已经合并且升级为“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这两部分的描述,学校和家庭是孩子感到特别亲切的环境,要让孩子有话可写、有话要写,离不开留心看世界,但对于孩子来说,只有写他们想写的,才能逐渐培养起对写话的兴趣。

  第二学段(3-4年级)

  1)书写卷面要求是规范、端正和整洁到了3-4年级,对于书写的工整、字形美的要求,仍然是进一步细化的。

  2)阅读整体框架和要求一致,重视朗读、重视默读、学习略读、强化诵读新课标要求第二学段的孩子能阅读整本书,初步理解主要内容并主动和同学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孩子背诵优秀诗文需要达到50篇,课外阅读总量应该在40万字以上,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学会收藏图书资料,乐于与同学交流。

  3)打通语文的听说读写,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对比20xx年的课改,除了把“习作”和“口语交际”合并为“表达与交流”之外,还强调了对学生表达能力的要求,鼓励孩子清楚明白讲述见闻,说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乐于用口头、书面的方式与人交流沟通,能观察世界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第三学段(5-6年级)

  1)具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书写流利工整。学生能累计识字3000字左右,会写2500字左右。

  2)阅读能力提升幅度大新课标要求学生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能阅读整本书,并能抓出要点,从图文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尝试用多媒介阅读,能背诵优秀诗文60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3)具有初步的组织策划能力和良好的表达沟通能力新课标提到,学生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习作要有一定速度,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学生能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对策划的主题进行讨论和分析,通过调查访问、讨论演讲等方式,开展专题探究活动,从对语文知识的识记走向对语文的实践运用和综合探究。

语文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博客篇七

  “学业质量标准”对教师教学以及家庭教育都具有指导性的作用,准确地分析“学业质量标准”能帮助学生更高效地学习和成长。“学业评价标准”这一概念是20xx年新课标中首次提出的概念。通过文本我们可以梳理出“学业评价标准”的框架以及3个要点,需要我们引起重视!

  总之,重点关注学生在情境当中、在不同的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识字与写字”方面,孩子除了在课堂中识字以外,还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具体的说话语境来帮助孩子辨析多音字、多义字的读音和字义;利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路牌、包装袋、宣传标语、广告等帮助孩子识字,进行生字积累,扩充孩子的识字量。

  2、“阅读和鉴赏”方面,可以在孩子阅读完一个故事、童话或儿歌后,让孩子复述故事的内容,以此来锻炼孩子的表达能力;还可以根据文章信息进行提问,锻炼孩子通过抓住关键词句来提取文本信息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表达与交流”方面,教师在课堂上可利用引读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感受文本内容,学生理解后再让孩子朗读,并要求读出语气、语调和节奏;设立古诗朗读大会、朗诵会、课本剧表演等实践活动,创立真实的语文情境,增加学生的活动体验和切身感受,从而激发其表达的欲望。

  4、“梳理与探究”方面,教师通过创立跨学科学习和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培养学生归整和分类的思维。例如:语文学科中的汉字、美术学科中的建筑、数学学科中的几何图形都有对称之美,教师可通过设计跨学科的学习环境让孩子发现“对称”这一知识点在多门学科中均存在,甚至在日常生活中,“对称”这一概念也无处不在。

语文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博客篇八

  1、必须努力学习新课标,更新教学理念。

  课改目标好,但最终要由每位教师实际去落实。由于本次课改幅度很大,无论是在教学目标,还是教学内容,以及评价标准方面都不同于以往,所以首要问题就需要我们教师认真学习新课标,搞清它新在何处,改在何处,主要不同在哪里。

  2,要善于学习、广泛汲取,合理利用教材现有教育资源与合理扩充。结合新课程的特点,加强学生活动设计与研究,教学中努力创设宽松、愉悦、和谐、平等的课堂氛围,吸引学生参与。注重关注学生状态,教师要学会倾听、接纳,学会点拨与必要的引导。在营造良好教学氛围中教师要学会真诚与微笑,要善于使用鼓励性语言与形体语言,激发学生学习参与热情。

  3、新教材给了广大教师更为广阔的发挥空间。教材只是一个实现教学目标的工具,不必再以教材为核心,教师可根据教学目标,学生实际去更好地寻找资料,采取多样的方法与途径组织教学,增加课堂活动空间,同时给学生以施展自己才能、说自己想说、问自己想问的问题,从教师从同学那里得到启示帮助,增加了与同学交流的机会,学会怎样与人沟通与合作。

  4、新课程下的课堂,不再仅是教师在唱主角,更突出地体现出师生互动,心理交流与对话。表现为学生与教师即是师生关系亦是朋友。

  5、课程标准的改革使教师能够用较为科学发展的眼光来评价学生,看待学生。课改后的评价原则有一点谈到,“更要注重发展、变化和过程”。课改前,由于面临及格率和优秀率的压力,教师主观上也知道应发展客观地来评价学生,但在这两率的压力下,不自觉地就把成绩放在了第一位,忽略了其他评价标准,往往重知识的传授轻学生意志品质的形成与培养。把学生用统一的尺子去量,在情感上、在语言上、在期望值上就有了明显的差别,这种状态于无形中影响了学生,压抑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6、新课程使学生的心扉慢慢向你敞开,把你当作自己的朋友。有些话和问题愿意和你说,愿意听听你的意见,主动寻求你的帮助。

  7、用我的眼睛看世界。学生感悟到的事物还应上升到表达出来,说给别人听。这对品德对能力的形成是一个提升。同学眼中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他们的心也在这多彩的生活中敞开来,教师才更能走进他们的世界,去更好地引导他们。

  综上所述,是本人在这次学习中的一些主要收获使我却受益匪浅。最后,我想说的是,本人将会继续加强对修订后思品课标的学习,让思品课标更好的为我们的教育教学服务。

语文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博客篇九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是十年来首次大规模修订,新课程标准与旧课程标准相比较,主要在三个大的方面共九个内容的重大修订,即:

  1、“成长中的我”部分的重要修订:

  (1)增加有关生命教育的内容;

  (2)引导学生体会青春期的美好之处;

  2、“我与他人和社会”部分的重要修订:

  (1)要求学生学会与父母有效沟通;

  (2)要求学生增强与家人共创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和能力;

  (3)引导学生“领会学校生活的幸福”;

  3、“我与国家和集体”部分的重要修订:

  (1)积极关注青少年成长的新环境——现代媒介;

  (2)补充“了解不同劳动和职业的特点及其独特价值”这一内容要求;

  (3)进一步增强了民族团结教育的针对性和时代性,根据我国多民族的基本国情,按照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在原有民族团结教育内容中更加突出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和“共同发展”的内涵;

  (4)强化了法制教育的内容。

  概括起来讲,主要是要增强生命教育、相处之道、网络文明、民族团结、劳动观念、法制教育等方面的内容。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792323.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