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脱贫攻坚心得体会 学生脱贫心得体会(实用11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07 15:17:06
2023年脱贫攻坚心得体会 学生脱贫心得体会(实用11篇)
时间:2023-12-07 15:17:06     小编:念青松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心得体会,它们可以是对成功的总结,也可以是对失败的反思,更可以是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得一篇好的心得体会吗?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脱贫攻坚心得体会篇一

从古至今,教育一直被视为脱贫的有效途径之一。然而,在当今社会,尽管政府提供了很多教育资源,但仍有许多学生处于贫困境地。作为一个曾经走过贫困线的学生,我有幸有机会接受教育,为改变命运努力奋斗。在这个过程中,我意识到了学生脱贫的关键要素,积累了一些心得与体会,我愿意与大家分享。

第二段:明确目标与努力

要想实现学生脱贫,首先我们必须明确自己的目标,并为之努力奋斗。在贫困环境下,我们常常因为生活的压力而感到迷茫,但坚持并相信自己能够通过努力改变命运,这是至关重要的。我在奋斗的过程中,不断给自己设定小目标,并通过不断积累和努力实现这些目标,从而为最终的脱贫战略奠定了基础。

第三段:积极利用教育资源

教育资源是孩子们脱离贫困的有力武器。正如马云所说,“人总是先相信别人成功了,自己才能有信心。”对于我们这些处在贫困线上的学生来说,我们需要积极主动地利用教育资源。无论是学校的图书馆,还是网络上的学习资源,都是我们的宝贵财富。通过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我们可以弥补贫困背景的不足,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和视野。

第四段:增强自身能力与素质

经济的贫困并不代表智力的贫乏。我们在改变命运的道路上,应该努力培养自己的能力和素质。首先,我们要通过学习提高自己的学业成绩,努力成为校内的佼佼者。其次,我们应该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提升自己的实际能力。最后,我们要注重身心健康,注重培养自己的心理素质,时刻保持一颗韧劲十足的心。这些方面的提高,会在我们未来的发展道路上起到积极的助推作用。

第五段:共同努力,回报社会

最后,一个成功的学生脱贫之路离不开社会的帮助与支持。我们不能只是单纯地自己努力,而应该拥抱社会,回报社会。回报社会并不仅仅是经济上的支持,更重要的是通过自己的努力为社会做出贡献。有时候,一份微薄的助学金、一句鼓励的话语、一次志愿活动,都可以给予那些正处在困境中的学生极大的帮助与鼓舞。愿我们不会忘记曾经帮助我们的人,也希望我们能够成为别人的希望之光,以回报社会。

结尾:

学生脱贫是一条充满困难和挑战的道路,但只要我们保持积极的心态,明确自己的目标,积极利用教育资源,提升自身能力与素质,并与社会共同努力,我们就能够实现脱贫梦想。希望我们每一个走出贫困线的学生都能够努力奋斗,将来成为回报社会的先行者和榜样,为更多处在贫困境地的学生带去希望和力量。

脱贫攻坚心得体会篇二

回溯百年历史,中国共产党撑起民族脊梁,历经雨雪风霜,消灭魑魅魍魉,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这是一次开天辟地的历史变革。在仿若昨日召开的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向全国各族人民许下空前绝后的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庄严承诺,话语掷地有声。2020年,脱贫攻坚战到了决胜之时,也到了最吃紧的时刻,新时代青年更要时刻谨记习总书记的谆谆嘱托,警惕畏难思想、克服厌战情绪,以“弱鸟先飞、水滴石穿”的坚定信念一往无前,怀抱“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拼劲勇立潮头。

青年是时代的见证者。四年来,脱贫攻坚战果丰硕、捷报频传,中国即将成为人类文明史上第一个消灭绝对贫困的国家,谱写人类减贫史上的华彩篇章。身处这样伟大的时代,新时代青年应该用奋斗浇筑梦想,用梦想点燃生命,勇做担当民族复兴的时代新人。

青年是时代的开拓者。牺牲在脱贫攻坚战场上的英雄们,从荒漠边陲到北国苍穹,从三伏盛夏到数九隆冬,他们用青春书写悲壮,用热血铸就担当,用生命践行了薪火相传、奉献牺牲的初心和使命,在脱贫攻坚的路上为后来者们树立了一座座不朽的丰碑。

青年是时代的守望者。前人踏浪而行,披荆斩棘,方开创出这繁华盛世。新时代青年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珍贵成果,志存高远,百炼成钢,把个人理想融入祖国梦想,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精神扛起历史使命,在脱贫攻坚战的决胜之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锐意进取,坚实的迈出每一步,走好最后一公里。

脱贫攻坚心得体会篇三

第一段:引言(200字)

脱贫是一个长期而艰辛的过程,对于贫困家庭的孩子来说,努力改变自己命运的同时也要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与困扰。然而,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也积累了许多宝贵的心得体会。今天,我想分享一下我作为一个曾经处于贫困家庭的学生是如何脱贫的,并从中得到了什么样的体会。

第二段:奋发向上(200字)

作为一个贫困家庭的孩子,我深切体会到了生活的艰辛与不易。然而,我始终相信自己的努力能够改变命运。于是,我每天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同时,我也积极参加学校和社区的各类活动,扩大个人的社交圈子,锻炼自己的交际能力。这种奋发向上的态度,使我逐渐摆脱了贫困的困扰。

第三段:勇敢面对挑战(200字)

脱贫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在这个过程中,我也遇到了各种困难与挑战。有时候,我会感到迷茫和无助,但我从未放弃自己。我学会了勇敢面对困难,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去应对挑战。同时,我也逐渐认识到,困难并不可怕,它们是我们成长的机会。只有勇敢面对挑战,我们才能积累经验,不断成长。

第四段:学会感恩与分享(200字)

在脱贫的过程中,我也学会了感恩与分享。我深切明白,有许多人和事都为我提供了帮助和支持。无论是家人的支持、老师的教诲,还是社会的关爱,都是我脱贫的重要力量。因此,我时刻保持感恩之心,懂得珍惜身边的每一个人。同时,我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与行动,为社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贡献,让更多的人受益于我的经验与帮助。

第五段:展望未来(200字)

如今,我已经摆脱了贫困的困扰,成为一个正在追求更高目标的大学生。脱贫虽然是我的一段艰辛经历,但它也是我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通过这一过程,我不仅获得了知识与技能,更获得了坚持与勇敢的品质。这些品质将伴随我一生,让我更加自信与坚定地迎接未来的挑战。同时,我也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与奋斗,成为更多贫困家庭孩子的榜样和希望。

结尾(100字)

通过脱贫的过程,我不仅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还从中领悟到了许多深刻的道理。奋发向上、勇敢面对挑战、感恩与分享,这些都是我脱贫心得的重要内容。我相信,只要我们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勇敢面对困难,感恩与分享,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困境,我们都能够战胜困难,开创属于自己的美好未来。

脱贫攻坚心得体会篇四

作为湖南省的贫困县和全国的移民后扶县,至2017年止,新化县共有21666户贫困户,人均年收入低于3000元。我县计划于2019年年底实现204个贫困村全部退出,贫困县摘帽,至目前为止已脱贫51个村。我县早已把扶贫攻坚任务作为十三五期间的重要政治任务和头等大事来抓,强力推进,加压奋斗,争取早日达成脱贫攻坚目标,在参加县级政府和主管部门部署的多次任务和行动后,现有心得体会如下:

1、用“心”扶贫。对基层贫困的群众,我们心里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同情,我们很多的干部也是从贫困中走过来,和农村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更加增强我们抓好扶贫攻坚的使命感与责任感,这是用心扶贫的必要条件。在一家一户的走访过程中,我见过太多的卧榻病床的老人、太多患有绝症的病人、太多渴望走出困境的村里人,这些更加的驱使我们用心去帮扶他们。

扶贫攻坚对各村都有任务、有指标,还要纳入最终的年终考核。如果仅仅把扶贫当作任务,为驻村而驻村,敷衍了事的填写扶贫手册;为入户而入户,表示我来过、我见过,然后纸上谈兵,这些被动的扶贫、被动的工作,没有一丝的责任感,如何能够用心。在奋斗在一线上的党员干部,从内心深处怀着对弱势群里的关爱、对困难群众的同情,坚持行善向善的信念,变任务为责任,变压力为动力,充满激情、充满爱心积极主动地投身于扶贫攻坚战中。

2、用“新”扶贫。扶贫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在实施项目之初要尊重群众,积极了解群众的真实想法,了解他们对未来的规划。站在他们的角度上思考问题,党员干部要有扶危救济的担当和准确的自我定位,树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而不是自我标榜道德高地,高高在上、颐指气使,不断的反驳群众的意见。

在扶贫工作的过程中,把贫困群众当作亲友,倾听他们的诉求和想法,设身处地的谋划、实事求是的规划,维护他们的人格尊严,保护他们的脱贫愿望和发展生产的积极性。白天走访入户,在田间地头、山场树园等处与贫困户交流,结合实际,与帮扶结对的贫困群众谈心,聊天,思考脱贫的对策和方式,同时为他们积极争取以大病救助、民政救助、雨露计划等方式渡过难关,让贫困户对生活充满希望,充满正能量去面对现在的问题,加大智与志的帮扶力度,永久脱贫、直奔小康才不会是一句空话,不是遥不可及的愿望。用没用心和新,群众是有感觉的;被动扶贫和主动帮扶,群众是心知肚明;有没有将工作落在实处,群众是看在眼里的。只有真心付出、真新帮扶,扶贫工作才会取得实效,而不是简单的数字游戏,群众路线教育的成果会更加巩固,在攻坚战役中会取得绝对的胜利,更加会体现出我们帮扶工作者的自我价值。

脱贫攻坚心得体会篇五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全党全国全社会共同努力下,我国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正在奋力夺取全面胜利。“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总书记铿锵有力的话语,引起了广大干部群众的强烈共鸣。

今年脱贫攻坚要全面收官,原本就有不少硬仗要打,现在还要努力克服疫情的影响,必须再加把劲,狠抓攻坚工作落实,越到最后越要响鼓重锤,越到最后越要紧绷这根弦,锚定艰巨任务,精准施策,精准发力,正确处理好“三个关系”,以必胜信念激起决胜决战之势,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就要处理好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的关系。脱贫攻坚是必须完成的硬任务,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带来了新的困难和挑战。脱贫攻坚战不是轻轻松松一冲锋就能打赢的,剩余脱贫攻坚任务艰巨,新冠肺炎疫情带来新的挑战,巩固脱贫成果难度很大,要实现从决定性成就到全面胜利,就决不能松劲懈怠。疫情冲击之下,脱贫攻坚要寻找新的发力点,利用扶贫协作大数据平台实现帮扶对象、帮扶干部、帮扶措施、帮扶资金的智能管理,实现线上农业知识培训扶贫又扶智,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的情况下,统筹推进生产生活秩序的加快恢复,切实把各项工作抓实、抓细、抓落地,坚决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相信我们终将战胜疫情,我们也一定能打赢脱贫攻坚战,把全国人民一个不少、一户不落带入全面小康。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就要处理好快速脱贫与防止返贫的关系。在不折不扣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同时,脱贫的质量也同样需要保障,如何防止脱贫之后再返贫,同样是要解决的硬任务。有数据显示,全国已脱贫的9000多万人中,有一小部分存在返贫风险。一些贫困户有干劲,却缺乏必要的知识和能力,就需要我们除了强调社保兜底以外,特别强调要增强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持续抓好脱贫户的扶智和扶志引导工作。一方面,加强思想观念的改造提升,使自力更生、勤劳致富的观念深入人心,激发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要加大培训的力度,增长他们劳动致富的本领和能力,实现产业脱贫和就业脱贫。同时,要精准稳妥推进企业复工复产,扎实做好春耕备耕,满足脱贫群众稳定就业增收,变压力为动力、化危为机。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就要处理好消除贫困与乡村振兴的关系。“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是实现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的关键环节,是全面夺取脱贫攻坚战略胜利,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迫切要求,他们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因此,要建立脱贫长效机制,加大资源整合力度,促进乡村振兴战略与脱贫攻坚工作深度融合,多在在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乡村上下功夫,在大力推进产业扶贫、壮大区域经济和集体经济上下功夫,在培育新型农民、增强内生动力上下功夫。以系统化的思维、扎实务实的举措,以钉钉子精神推动“美丽乡村经济”的突破性发展,咬定青山不放松,一张蓝图绘到底,促使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从而巩固脱贫攻坚。

脱贫攻坚学生心得体会

2022脱贫攻坚心得体会

脱贫攻坚心得体会篇六

近年来,我国脱贫攻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大量贫困地区的学生顺利走出困境。作为其中的一员,我深感身处逆境中的艰辛和幸运的机缘巧合。脱贫使我感到深深的感恩之情,同时也让我对学生脱贫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第二段:感谢国家和政府的关心

首先,我要由衷地感谢我们伟大的祖国和党的领导,特别是关心和支持贫困地区学生教育的政策措施。因为有了这些政策的扶持,我们脱贫学生成为了最幸运的一批人。国家的关心不仅给了我物质上的支持,更重要的是给了我追求梦想的机会和信心。

第三段:感谢社会和亲人的帮助

在我脱贫的过程中,除了国家的支持外,还有很多社会各界和亲人的帮助。他们用自己的力量和资源,为我提供了许多所需的帮助,比如奖学金、资助等,为我提供了继续上学的机会。他们不求回报,只是出于对贫困学生的关心和爱心。正是因为他们的存在,才让我感受到了浓浓的关爱和温暖。

第四段:感谢老师和同学的支持和帮助

在脱贫的过程中,老师和同学的关爱和帮助是我最大的动力和支持。老师不仅为我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还时刻关注我的学习情况,并给予我鼓励和指导。同学们也在学习上互相帮助,互相学习,鼓励我坚持下去。正是老师和同学的鼓励和支持,让我在逆境中不再感到孤单和寂寞。

第五段:回报社会,将感恩精神传递下去

感恩心得体会使我更加懂得了生命中重要的东西,并对自己未来的生活做出了良好的规划。我深知感恩精神不仅仅是说一句感谢,更是要将感恩之心转化为行动,回报社会。我希望自己将来能够回到贫困地区,用自己的能力和智慧,帮助更多的人走出贫困,实现他们的梦想。同时,我也要将感恩的精神传递给身边的人,让更多的人了解到感恩的重要性,共同传承和弘扬这一美德。

总结:

在学生脱贫的道路上,感谢国家、社会、老师、同学和家人的支持和帮助是我最大的收获。感恩心得体会让我懂得了感恩的重要性,并让我更加坚定了回报社会的决心。只有同时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和能力,同时心怀感恩之情,我们才能真正实现个人的价值,并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让我们一同传承和弘扬感恩精神,为一个更加和谐、美好的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脱贫攻坚心得体会篇七

作为新时期组工干部,要在思想上、业务上、工作上做到“心定”“业精”“人实”,从新年贺词中汲取到坚定信念和强大力量,努力干出无愧于党和人民的新业绩,走好、走稳新时期组工路。

心定而后方能静。

《大学》有言:“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心静才愈能彰显力量,“静”也是检验党员干部在对待群众时是否心平气和、态度诚恳的工作标准,无论任何时候都要静心调查,坚决保持头脑清醒、立场坚定、旗帜鲜明。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的信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平凡的工作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要对党绝对忠诚、静心增强党性,在不断学思践悟党的伟大思想理论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对党忠诚、为党做事当作毕生追求,在纷繁复杂的环境中始终做到“不畏浮云遮望眼”,始终牢记群众之事无小事,静心察民情,厚植为民情怀,俯下身子,甘当群众的孺子牛。做到心静如水,才能在各种诱惑面前,心不为其所动、志不为其所丧、身不为其所累。无愧于心,不负韶华。

业精而后破万难。

组织工作是一门科学,专业性很强,要有过硬的专业能力、专业精神。业精于勤,技精于专,打铁还须自身硬,组工干部必须勤于学习,不断充实提高专业追求,学会“自讨苦吃”,增强专业能力、提升专业素养、涵养专业精神,树立靠素质立身、靠实绩担当的理念,不断提升适应能力,时刻紧跟时代潮流,在不断解决实际问题中成为做好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要着眼于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同时坚持“高标准”与“高质量”、“过程论”与“结果论”的有机融合,进一步提升工作的层次和水平。特别是在党的赋予组织工作在内的所有工作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题之下,作为基层组工干部更要严谨细致地对待组织工作,把勤于学习业务知识作为第一要务,发扬钉钉子精神认真研究如何让理论武装跟上实际创新的步伐,及时跟进学习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不断提高攻坚克难的本领,在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等难题中彰显新时代组工干部的责任担当。

人实而后业可成。

古语云,“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倡导的“四下基层、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等优良作风,正是告诫我们要脚踏实地干工作,做“泥腿子”而不做“空想家”。新时代组工干部要有新担当,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走街串巷知民心,田间地头察民情,在脱贫攻坚、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信访维稳等繁重工作中实干担当,在疫情常态化防控的情况下,集中精力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摒弃面子工程、“花架子”,把更多精力放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毕竟组织工作不是做表格,谁做得精美,谁就胜出。干工作要脚踏实地,吃透上情、摸准下情,找准上级政策与基层实际情况的最佳结合点,敢于接“烫山芋”,敢于啃“硬骨头”,让上级政策在基层更好地落地开花,勇敢走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落实“十四五”规划的新征程,在真抓实干中砥砺奋进。

在新的历史背景下,作为新时期的组工干部,在今后的工作中时刻要保持戒骄戒躁的清醒头脑、精益求精的专业要求、锐意进取的真抓实干,敢于尝试、勇于创新,做好组工事业,走好组工之路!

脱贫攻坚心得体会篇八

中央印发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为全面从严治党树立了道德高线和纪律底线,备受各界关注。修订后的两大党规,把党的--大以来治党管党的实践成果转化为道德和纪律要求,通篇贯穿着“全面”与“从严”两个关键词,吹响了全面从严治党新的号角,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学习贯彻党内两项法规,重在思想认识深化。修订后的两项法规是对党章规定的具体化,为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树立了一个看得见、够得着的高标准。《准则》是一部坚持正面倡导、面向全体党员的廉洁自律规范,是强化党性修养的道德“标尺”;《条例》是实现党纪处分与国法处理良性衔接,党纪处分制度更加科学的有效规范,是管党治党的“戒尺”。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要将两项党内法规铭刻在心,真正做到“学、思、践、悟”。贯彻好落实好《准则》、《条例》,要牢记共产党员是党员干部的“第一身份”,为党工作是党员干部的“第一职责”,为党添彩是党员干部的“第一义务”,党的纪律是党员干部的“第一约束”,自觉遵守《准则》和《条例》,自觉做到对党忠诚、个人干净、勇于担当,自觉坚守修身、齐家、用权、从政的底线。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不断持续深入,反腐倡廉建设作为司法行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贯穿于司法行政事业改革发展的全过程,体现在业务工作的方方面面,要建立与司法行政职能相呼应的无盲点、无断层、无缝隙的反腐倡廉工作机制。作为全县司法行政系统党政负责人,要认识在先、谋划在前,充分认识司法行政事业发展对反腐倡廉工作的新要求,把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和严格执行《准则》、《条例》紧密结合起来,使全系统广大党员牢记各项廉洁自律要求和党的纪律底线,做到守纪律、讲规矩,知敬畏、存戒惧,自觉在廉洁自律上追求高标准,在严守党纪上远离违纪红线。

学习贯彻党内两项法规,贵在落实两项责任。严格执行《准则》、《条例》两项党内法规是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执纪责任的重要抓手。司法局党组要切实负起全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全面责任、直接责任和首要责任,切实做到既挂帅、又出征,守土有责、守土尽责,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明责知责、履责尽责,切实把党风廉政建设当作份内之事管起来、严到份;作为党组书记要真正履行好第一责任人的责任,管好自己、抓好班子、带好队伍;党组班子其他成员不仅要行使好行政职责,更要履行好自己的党内职责。日前,中纪委副书记吴玉良在解读《准则》、《条例》时指出,对个人生活中“明显超出正常礼尚往来”、“明显超出了当地正常生活消费水平”的党员,党组织不能不管、不能不问,这些都对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提出了新的刚性要求。纪检监察部门要按照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的要求,手握党规党纪,带头增强纪律观念和规矩意识,恪守忠诚、干净、坦荡的政治品格,坚决克服不愿监督、不敢监督和好人主义、保护主义倾向,讲原则、守纪律、敢碰硬。对于全县司法行政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领导干部是重点,刑罚执行以及法律服务、法律援助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关键领域是重点,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是重点。作为党组和纪检监察部门要在整风肃纪、反腐倡廉中主动站位,坚持抓常、抓细、抓长,抓小、抓早、抓自身、抓具体,做到有患先防,有疾早查,有病快治,沉疴猛治;针对“四风”和腐败问题,结合《准则》和《条例》的学习宣传贯彻,做到教育在先、预防在前,对党员干部的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及时揪揪耳朵、扯扯袖子,甚至予以当头棒喝,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全面从严落实好主体责任和监督执纪责任。

学习贯彻党内两项法规,根在推进落地见效。制度的生命在于执行。贯彻落实《准则》、《条例》两项党内法规关键是要强化自我约束。党员干部要将规矩和纪律挺在前面,自觉接受监督,坚决守住底线,特别是要按照《准则》和《条例》明确的八个方面要求、六个方面纪律,时时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处处慎权、慎欲、慎独,不但在工作圈内公正合理用权,在生活圈、社交圈中也洁身自好,做廉洁从政的楷模,时刻把党的纪律印在心中,落实在行动上。贯彻落实《准则》、《条例》两项党内法规重点是要强化履职担责。要切实增强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坚持把严的标准和要求融入党员日常教育管理和职能工作之中,在“全面”和“从严”中推动落实,在坚持和深化中形成习惯。随着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的推进,人民群众对司法行政机关提出了许多新期待、新要求。执法执业环节是司法行政系统联系人民群众的重要纽带,执法严格不严格、执业诚信不诚信,直接影响司法行政系统的形象和公信力。实践表明,许多腐败违纪违法现象和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往往发生在执法执业过程中。严格执法、诚信执业是反腐倡廉的必然要求和有效途径,追求道德高标准和严守法纪红线是严格执法、诚信执业的前提和保障。切实加强行政执法人员法纪和法律服务队伍职业道德教育,着力强化其履职担责。当前,全县司法行政系统要认真学习贯彻孟建柱书记在安徽调研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司法行政工作中心,讲政治、讲忠诚、讲纪律、讲担当,主动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提供法治保障,探索新形势下做好zd工作的新路子。

党员干部要将廉洁自律上追求高标准、严守党纪上远离违纪红线作为重要导向,自觉运用《准则》和《条例》规范自身言行,学深悟透、融会贯通,时刻守住底线,争做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好干部。

脱贫攻坚心得体会篇九

时光荏苒,作为一名驻村扶贫工作队员已经三年了,在三年的驻村扶贫工作中,我收获了很多,以下是我的两点体会:

对贫困群众,我心里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同情,我也是从农村家庭出来的孩子,和农村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更加增强了我对脱贫攻坚工作的使命感与责任感。脱贫攻坚对各村都有任务、有指标,如果仅仅把扶贫当作任务,为驻村而驻村,敷衍了事的填写扶贫手册;为入户而入户,表示我来过、我见过,然后纸上谈兵,这些被动的扶贫、被动的工作,没有一丝的责任感,如何能够用心。奋斗在一线上的党员干部,从内心深处怀着对贫困群众的关爱、对困难群众的同情,坚持行善向善的信念,变任务为责任,变压力为动力,充满激情、充满热情积极主动地投身于脱贫攻坚战中。

脱贫攻坚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在扶贫过程中要尊重群众,积极了解群众的真实想法,了解他们对未来的规划。站在他们的角度上思考问题,扶贫干部要有耐心、有恒心,要听取群众的想法及意见,设身处地为贫困群众解决自身发展问题,而不是为图自己方便,就一意孤行的决定贫困群众的脱贫帮扶措施。在扶贫工作的过程中,要把贫困群众当作朋友,倾听他们的想法,保护他们的想法。只有真心实意的帮扶贫困群众,带着温暖的感情去感动他们,才能真正地做到了解民意,为民谋利。

脱贫攻坚心得体会篇十

脱贫是当今社会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近年来,中国政府大力推动脱贫攻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也意识到自己有责任参与到这个伟大的事业中。在参与脱贫攻坚实践活动中,我收获了很多,深感脱贫空间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经验,下面我将分享一些关于脱贫空间的心得体会。

首先,脱贫空间教育是一次共情的过程。脱贫空间活动带给我最深刻的感受是与贫困人群的接触。在与他们相处的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贫困并非是他们的本愿,而是环境造成的。他们和我们一样也渴望美好的生活。通过走进脱贫空间,亲身感受到他们的苦难和渴望,我更加理解并愿意帮助他们。这种共情的过程让我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脱贫攻坚的努力中去。

其次,脱贫空间让我意识到解决贫困问题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在实践活动中,我发现脱贫不仅仅是提供物质上的援助,更需要关注贫困人群的综合发展。教育、医疗和就业是贫困群众摆脱困境的关键。通过脱贫空间的实践活动,我深刻认识到贫困群众的需求是多方面的,并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提供帮助。同时,我也认识到解决贫困问题需要政府、社会组织和个人共同努力,形成合力,才能真正解决贫困问题。

第三,脱贫空间让我学会关爱与尊重。贫困人群中有许多是因为重大疾病或残疾而致贫。在与他们的交流中,我看到了他们坚强的意志和积极的生活态度。他们并不因自己的贫困而自卑或退缩,相反,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乐观面对生活。这种精神深深地触动了我,让我明白了每个人都应该被平等对待和尊重,无论贫富贵贱。

第四,脱贫空间激发了我对创新和创业的兴趣。在脱贫空间的实践活动中,我看到了许多有创意的创业项目,它们不仅帮助贫困人群脱贫致富,同时也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这让我深入思考,如何通过创新和创业来解决贫困问题。脱贫空间激发了我对社会创新的兴趣,我开始思考如何将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创新理念应用于脱贫攻坚工作中,为社会做出更多贡献。

最后,脱贫空间让我明白了责任与担当的重要性。脱贫攻坚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每个人都应该为之负责。作为大学生,我感到自己有义务参与到脱贫工作中去,为贫困人群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我相信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和优势,只要我们愿意付出努力,都能为脱贫贡献力量。面对脱贫问题,我们不能袖手旁观,应该积极行动起来,承担起我们应尽的责任和担当。

通过参与脱贫空间实践活动,我深刻体会到脱贫是一项艰巨而繁杂的任务,但也是一项充满希望和意义的事业。每个人都应该为之努力,为贫困人群提供帮助与支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一个更加美好、公平和共享的社会。

脱贫攻坚心得体会篇十一

党的--大报告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总目标分为中长期,中期目标是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收入比20--年翻一番,长期目标就是2050年前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深入推进扶贫开发是五位一体总布局的内在要求。五位一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其中经济建设是根本,政治建设是保证,文化建设是灵魂,社会建设是条件,生态文明建设是基础。只有坚持五位一体建设全面推进、协调发展,才能形成经济富裕、政治民主、文化繁荣、社会公平、生态良好的发展格局,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五位一体总布局的新提法大大丰富了原有的现代化理论体系,对应着全国老百姓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五大权益。五位一体的每“一位”都与扶贫开发紧密相联。

一是从经济建设来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贫困地区。扶贫开发本身是经济建设的范畴且是“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而解决“三农”问题,必须大力缓解贫困问题。

二是从政治建设来看,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政治建设的根本。扶贫开发的主体是贫困居民,只有认真贯彻落实党在现阶段的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才能确保扶贫开发的正确方向,充分调动扶贫对象的积极性并发挥其主体作用,推进扶贫开发事业的向前发展。

三是从文化建设来看,扶贫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它既是物质扶贫的重要条件,也是提高扶贫对象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的重要条件。随着扶贫开发的不断深入,扶贫对象物质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他们的精神生活也显得越来越重要,因此要物质扶贫与精神扶贫一并抓,相互促进。

四是从社会建设来看,改善民生是社会建设的两个重点之一,扶贫开发又是最大的民生。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动和谐社会建设。

五是从生态文明建设来看,一般来说,扶贫开发地区都处于深山区、高原区,许多地方属于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也因此扶贫开发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更处于重要地位,意义更为重大。贫困地区要通过生态文明建设,在实现当代人利益的同时,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深入推进扶贫开发是总目标的必然需要。“两个翻番”预示着未来国家更加注重经济发展质量、更加注重改善百姓生活。特别是将人均收入翻一番指标写入党代会报告,分量比前一个翻番更重,把个人利益和国家进步紧密联系在一起,彰显出今后要更加注重百姓生活幸福度。据有关专家测算,“两个翻番”,对于gdp来说是较为低调的,20--年我国gdp增长为9.20%,20--年预期为7.80%,那么从20--年至20--年的8年中,gdp目标年增速大约为6.90%(实际gdp,复利增长),果真如此将彻底告别“保八”时代,调结构将进入动真格时代。对于人均收入来说,也据有关专家测算8年年增长7.20%即可,显得更低调,但具体情况还要看未来人口增长情况,并取决于20--年人口总量。20--年到20--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1.80倍;gdp从10.24万亿元到47.16万亿元,增长4.61倍;财政收入从1.89万亿元到10.37万亿元,增长4.49倍。也就是说,过去20--年,在经济高增长的背景下,居民收入增幅不到gdp和财政收入增幅的一半。而18大提出的目标是居民收入增幅需要和gdp增幅同步。这个指标虽然不是很高,但却是一个非得要一系列改革配套才能完成的极其艰巨的任务。

同时,对贫困地区、贫困居民来说,今后8年不仅是个“倍增翻番”的问题,而且更有一个“收入分配差距缩小”的问题;一方面“缩小”是贫困居民的福音,另方面“缩小”比之前的“扭转(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对扶贫开发提出的要求更高、任务更重。20--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366元,同口径国家扶贫重点县1305元,占全国的55.12%;20--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977元,同口径国家扶贫重点县为3985元,占全国的57.12%,20--年间重点县与全国农村居民纯收入占比从55.12%上升到57.12%,仅缩小2个百分点。因此,缩小差距的难度不言而喻。

如果联系到2050年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长期目标来看,扶贫开发的任务更为艰巨、繁重。“现代化国家”的定义是动态的,比如20--年的现代化国家与1960年不可同日而语,2050年也将不同于20--年。20--年高收入国家的人均gdp是美国的82%,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美国的80%左右就可以认为进入当年的现代化国家行列。1990—20--年,美国人均gdp从2.37万美元增至4.73万美元,翻了一番,年均约增长3.50%。按此增长率计算,20--—2050年美国的人均gdp将可能会翻两番,到2050年达到20万美元。那么,中国就应当达到16万美元的人均收入水平。因此,有关专家分析指出,未来合适的经济增长率应区分为两个时期,即20--—2030年应当保持10%左右,而不是7%以下的“悲观”估计;2030—2050年应保持7%左右。如果这样,贫困地区、贫困居民就不仅有个“倍增”与“缩差”的问题,而且还有一个追赶与跨越的问题,可见,扶贫开发的任务就更重。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7923645.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