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能够帮助教师做好教学准备,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要编写一份较为完美的教案,首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和学生需求。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优秀的教案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提升教学质量。
地理教案-地球在宇宙中篇一
从现象上看,地球运动方面的知识学生自小从生活中就有所了解。但要求学生从理论上解释就不太容易,尤其是四季产生的原因。因此,从学生的兴趣入手,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学习,积极探究。
一、导入新课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请大家解一下原因。学生争抢回答:地球一方面在自转,另一方面还在绕日公转。
1、用手电筒当作太阳,请两位学生演示地球的自转、公转运动;
2、请同学们观察演示,并对地球自转、公转做简单的描述、评价、对比等。
二、地球的自转
在学生演示活动结束后,教师设置以下问题:
1、若地球不自转会产生什么现象?
学生:地球一半是白天,一半是黑夜。
2、若地球是一个透明的球体会产生什么现象?
学生:地球永远是白天。
以上问题学生通过自由合作、探究很快完成。接着,教师提出如下问题:昼夜交替现象是怎样产生的?在一定时间的探究活动结束后,学生仍不能用很清晰的语言准确地描述昼夜交替现象。
1、用红色的粉笔将地球仪的任一经线圈勾画出来;
在演示后引导学生归纳描述: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向着太阳的一面是白天,背着太阳的一面是黑夜,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转动,就产生了昼夜交替。
三、地球的公转
让学生观察《地球公转示意》图,自由合作完成下面问题:1填表(用flash课件演示地球绕日公转运动)
节气
时间
太阳直射点
四季划分
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
3、有一个地方一年四季昼夜平分,这个地方位于哪里?
4、结合生活经验,比较6月1日、12月1日昼夜长短情况。
5、地球绕日公转运动中是直着身子还是倾斜着身子?如果是直着身子,能不能产生四季?
教学中教师及时检查、指导各小组的活动。最后师生共同完成下面的表格:
方向
周期
产生的现象
地球自转
自西向东
一天(24小时)
昼夜长短
地球公转
自西向东
一年(365天)
昼夜长短变化;四季变化
四、地球上的五带
1、如下图:在三种情况下,哪个点地面获得太阳辐射的热量多,地面的气温最高?
5、探究题:在生活中,太阳能装置如何放置,取得的采光效果最好?
通过师生合作探究后归纳:根据太阳热量在地表的分布状况,把地表划分为五带(同时要求学生读教材第12页的图说出地球上的五带)。
【活动与练习】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上的五带》图,完成下面问题:
1、中国主要位于哪个温度带?
2、全球最炎热的大陆是哪个?
3、全球最寒冷的大陆在哪里?
【小结】
1、中国大部分地区位于北温带,小部分位于热带,没有寒带;
2、全球最炎热的大陆是非洲大陆,最寒冷的大陆是南极大陆。
教学中要贴近生活经验设计问题,尽量降低问题难度,鼓励每个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问题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创新精神,使学生对地球运动的认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地理教案-地球在宇宙中篇二
本节的主要内容是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昼夜更替及晨昏线。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是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它对自然地理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整体性和差异性都有重要影响,是地理学的基础理论。因此本节知识是高中地理的主要内容之一,在高中地理学习中具有基础性地位。
由于地球运动具有难以感知的特性,不少学生在学习时还会存在一定的障碍,但对于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和空间智能有较大促进作用。
3.设计思路
本节内容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采用情景——设疑——探究——建构的学习模式,通过实验,演示,画图等创设问题情景,使抽象的地球运动具体化,生动化。学生进行质疑,探究交流,归纳,实现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
高一学生身心发育趋于成熟,已初步具有地理逻辑思维能力,探究能力,能在教师的引导下独立地解决问题,故在教学中以启迪学生思维为核心,以学生主动参与为标志,在自主学习方式下分组讨论,进行有效教学。根据课标的要求和本节的知识结构,遵循地理教学的基本特点与规律,我在教学中采用以下学法指导。
合作学习。这样可使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掌握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总结等科学的学习方法。
其次,有效利用互联网和图书馆知识量丰富、资源共享这些优点,我鼓励学生从互联网和图书馆中获取知识,向学生介绍一些网站,搜索引擎和关键词,教给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方法。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昼夜更替现象
2.理解晨昏线的地理意义
3.学会晨昏线的判读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参与地理实验的探究以及相互讨论,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并且汇报探究成果的这一过程,引导学生主动去寻找问题,发现问题,以及寻求解决问题的各种途径。最后,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交流、反思自己地理学习和探究的体会、见解和成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学生眼、手、脑、口的调动,让学生学会地理思维方法,体验学习地理的乐趣。培养他们求真,求实,善于观察,寻根问源的科学态度和热爱生活的情操。
1.重点:昼夜更替现象;晨昏线
2.难点:晨昏线的应用
1.教法:小组合作学习法、情景教学法、学案导学法。
2.学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创造机会让学生合作、探究、交流。
地球仪、手电筒,多媒体教学软件
略
地理教案-地球在宇宙中篇三
1.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并解释其基本的运动规律。
2.用简单的工具正确演示昼与夜,以及昼夜交替。
3.用实例解释时差现象,并说明再现实生活中需要具备时差的知识。
4.利用图或亲身体验,比较分析二分二至日时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说明四季的变化。
5.利用图说明五带的界限,并举例说明各自的特点。
演示、观察、讨论、比较、归纳
观察现象、结合生活实际、填表比较
2课时
[学生演示]地球绕着地轴自西向东不停地旋转。
[小组讨论]地球自转的规律,填写下列表格有关自转规律的项目。
(表1)
自转公转
方向自西向东自西向东
周期24小时(一天)一年
旋转中心地轴太阳
转动特点地轴倾斜地轴倾斜,北极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产生的地理现象昼夜交替和时差
四季的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变化
[学生结合实际说明]太阳东升西落其实就是地球自转方向的证据
[设问]地球的自转会产生什么地理现象?
[学生演示]一名学生用手电筒做光源,照在地球仪上;
[反向思考]假定地球不自转,地球表面会产生什么现象?(有昼半球和夜半球,却不会有每24小时一次的昼夜交替)
[演示]老师在地球仪上用红笔标出广州的位置,自西向东转动地球。。
[观察讨论]
(1)广州在地球仪转动一周的时间里出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2)结合生活体验计算:每天我们处在白天和黑夜的时间大约
是多少?每完成一次昼夜交替需要多长时间?(24小时)
地球的自转会产生昼夜交替的地理现象
[学生阅读]课本第10页“畅畅和姨妈的问候”,思考产生时间差异的原因。
[观察演示]在地球仪上标出北京、纽约和东京,用手电筒做光源,照在地球仪上;老师自西向东转动地球。观察北京、纽约和东京分别被光源照到的时间。
[设问]1、日本东京于今天当地时间下午3点钟有一场中日足球赛,在北京中央电视台直播的时间应是几点?(下午2点)
2、俄罗斯的莫斯科也于今天当地时间下午3点钟有一场中俄篮球友谊赛,我们应在几点钟打开电视收看直播?(15+5=20点)
[学生填表]将地球的自转产生昼夜交替和时差的地理现象填在表1。
[课后想一想]我们为什么感觉不到地球在转动?
[导入]现在的广州处于什么季节?你最喜欢什么季节?为什么会有季节的变化?
[地动仪演示]地球自转的同时,还围绕太阳不停的公转。
[学生观察讨论]地球公转的规律,将结论填在表1
[设问]地球的公转与四季变化有什么关系?
[学生演示]用手电筒在黑板上演示阳光直射和斜射时单位面积得到太阳光热的多少。(阳光直射时单位面积得到太阳光热多,斜射时单位面积得到太阳光热少)
[分组讨论]结合生活实际,逐一讨论
(1)在同一天,早晨、傍晚与中午三个时段相比,哪个时段我们感觉到太阳光照射的最厉害?(中午比早晨、傍晚更厉害)这一现象说明什么规律?(太阳光线照射地面的角度越大,地面所得到的太阳光热能量越多,反之越少)
(2)与太阳光热能量在一天中的变化规律同理,太阳光热能量在一年中的变化有什么规律?(春-夏-秋-冬依次回答)
(3)一年中广州什么季节的中午太阳照射的最厉害?什么季节最温和?为什么?(夏季中午太阳升得最高,冬季较低)
(4)一年之中,广州每天白昼的时间一样长吗?什么季节较长?什么季节较短?(不一样,夏季白昼较长,冬季较短)
[教师引导]综上所述,由于地球表面在不同季节得到的太阳光热
有多有少,而产生了季节变化。这一现象与地球的公转有什么关系?
[演示观察](1)假设地球直立着(地轴不倾斜)自转和公转,太阳直射点在那里?(赤道)
(2)假设地球倾斜着自转,但没有公转,太阳直射点有变化吗?(直射在某一纬度不变)
(3)当地球倾斜者自转的同时又公转,太阳直射点会有变化吗?
[cai演示]地球的公转,显示地球公转时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学生观察思考]观察二分二至日时能够受到太阳直射的纬度位置,总结太阳光照射情况在一年中的变化规律。完成下表(斜体字为填写内容)
(表2)
节气太阳直射的纬度北半球获得的太阳光热北半球白昼时间季节(月份)
夏至
6、22前后北回归线接受光热多,气温高最长夏季(6、7、8)
秋分
9、23前后赤道过渡,温和昼夜平分秋季(9、10、11)冬至
12、22前后南回归线接受光热少,气温低最短冬季(12、1、2)
地理教案-地球在宇宙中篇四
教学目的:1使学生了解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从而了解四季和五带的划分。
2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
3培养学生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教学难点: 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教学工具: 地球仪 投影片 地图册
教学方法:分析法、讨论式、画图演示法
教学过程:
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一),主要是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有昼夜交替,地方时、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从中我们明确了一天中昼夜是交替变化的,昼夜交替周期是一个太阳日——24小时,那么每天的昼与夜的长短是否一样呢?今天我们接着学习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二)。
一、昼夜长短的变化
投影片:太阳光直射赤道示意图(1)
讲 解:任何緯线圈被晨昏线都分为两部分:昼弧和夜弧。昼弧越长,白昼越长,夜弧越长,黑夜越长。看图(1),此时节气为二分日,(画晨昏线)晨昏线与经线重合,各地昼弧夜弧等长,说明昼夜相等,各为12小时。
投影片:太阳光直射北回归线示意图(2)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示意图(3)
2、夏半年和冬半年昼夜变化关系,这种变化与纬度有什么关系?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1)二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晨昏线与经线重合,全球各地昼夜等长。
(2)太阳直射的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极点四周出现极昼现象,另一半球相反。
(3)赤道处终年昼夜等长。(晨昏线始终把赤道分成相等的两部分)
(4)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
(5)相同纬度,各地昼夜长短状况相同。
巩固练习 :(略)
过 渡: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使各地日照时间不同,即昼夜长短不同,同时各地太阳辐射的强弱不同,我们用正午太阳高度来表示。
板 书: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提 问:请大家看书21页,并结合地图册,思考:
1、 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分布有什么规律?
2、 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的分布有什么规律?
学生回答:(略)
讲 解:随纬度变化:由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
故: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二分日,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随季节变化:任一地点,一年中离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最近时,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反之,达最小值。
故: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夏至日时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冬至时达最小值。
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冬至日时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夏至时达最小值。
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一年中,太阳直射时,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离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最远时,达最小值。
过 渡: 全球除赤道以外,同一纬度地区,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随季节而变化,使太阳辐射具有季节变化的规律,形成了四季;同一季节,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随纬度而变化,使太阳辐射具有纬度变化的规律,形成了五带。
板 书:四季和五带的划分
提 问:1、季节是怎样划分的?
2、五带的划分是以什么为依据,又是怎样划分的?
学生回答:(略)
讲 解:1、四季的划分
(1)根据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划分的四季
(2)北温带许多国家的月份划分
2、五带的划分
(1)根据地球上各地获得的太阳辐射年总量的多少
(2)以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为界限,把地表粗略的划分为热带、南北温带、南北寒带五个热量带。
投影片:五带的划分示意图
讲 解:(1)明确五带的极昼极夜现象、阳光直射状况以及季节变化
(2)分析如果黄赤交角变大或变小,五带的范围会有什么变化
小 结:本节我们学习了主要由于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大家重点掌握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明确四季和五带的划分。
布置作业:(试卷)
一、昼夜长短的变化
二至日时,全球昼夜长短变化最大,极圈内全部出现极昼或极夜现象;
二分日,全球昼夜长短变化最小;赤道上无昼夜长短变化,终年昼夜平分。
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随纬度的分布
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二分日,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2、随季节的分布
任一地点,一年中离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最近时,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反之,达最小值。
二、四季和五带的划分
1、四季的划分
(1)根据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划分的四季
(2)北温带许多国家的月份划分
2、五带的划分
(1)根据地球上各地获得的太阳辐射年总量的多少
(2)以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为界限,把地表粗略的划分为热带、南北温带、南北寒带五个热量带。
地理教案-地球在宇宙中篇五
在地球上,我们仰望天空,可以看到太阳、月亮以及各式各样的星星,包括闪烁的恒星、明亮的行星和轮廓模糊的星云。有时候,还可以看到划破夜空的流星和拖着长尾的彗星。若用天文望远镜和其它空间探测手段,可以观察到更多的恒星和星云、环绕行星公转的卫星,以及存在于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星际物质。星云、恒星、行星、卫星、流星体、彗星、和星际物质等,都是宇宙间物质和存在的形式,通称天体。地球就是宇宙中的一个天体。地球不是孤立地存在于宇宙之中,它与其他天体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筑成由小到大,由近及远,由简单到复杂的天体学说。
本节教材侧重对地月系和月球、太阳系和太阳的概况和银河系与宇宙总星系的简单介绍,使学生能了解天体系统的层次并清楚地球在天体中的位置。本节教材内容不多、文字浅显,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宇宙观,培养学生形成较强的空间想象力和分析归纳能力。
教法指导。
一、授课思路与方法。
1、充分利用课本插图、挂图、幻灯、投影、录像等直观教具,进行直观教学。
2、运用读(学生读课本、读图)、讲(教师启发式提问、板书板画、讲述讲解)、练(学生讨论发言、随堂练习)等精粗结合的三环教学法。
2、本节共安排2课时。
教案实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了解月球、太阳的概况。
(二)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热爱科学的情操。
二、教学的重点难点。
1.教学的重点:月球、地月系、太阳、太阳系的概念。
2.教学的难点:月球的运动、对地球的影响;太阳系的成员及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三、教学准备。
1.地月运动和太阳运动的挂图、投影片或教学录像。
2.月球考察的照片。
四、教学过程()。
引言;我们生活在地球上,白天看到太阳东升西落,夜间看到明媚的月亮和满天的星斗。宇宙间奥秘有多少呢?地球其实也是宇宙中的一员,今天,航天科学的发展,人类已经能够登上月球了,宇航员站在月球上看地球,地球就在天空之中。地球、月球、太阳和星星都是宇宙“大家庭”中的一员,每一位都不是独立存在的,它们都有自己的“家长”和“兄弟姐妹”。月球绕着地球转,地球绕着太阳转,形成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了解月球与地球的关系,太阳系的成员及太阳对地球的意义。
(一)地月系和月球。
1.地月系:地球与月球的距离约为38.44万千米,月球是离地球最近的一个天体,也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地球是地月系的中心天体。由于月球距地球比其他星球距地球要近得多,所以在地球上看月球就显得又大又亮。
2.月球:
(1)月球的体积约为地球的1/49,质量约为地球的1/81。
(2)月球上没有空气、水和生命。昼夜温差大,白天太阳能直射的地方温度高达1270c,夜晚温度降低到-1830c。
(3)月面形态:多环形山-坑,(指导学生读课本图5-23月面景观),月面较暗部分为平坦地域,月面较亮部分为起伏的山地。
(4)月球自身不发光,“明月”是太阳光反射的缘故。
(5)月球绕地球公转的同时也在自转,不过月球的自转周期与它的公转周期相同,都是27.3217日,这样的自转叫同步自转,所以,我们在地球上看到的月面只有半个月面,也就是说,月球在运动中总是一面向着地球。(指导学生读课本图5-22地月系图)。
(6)1969年7月,原苏联宇宙员(加加林)首次登上了月球。1979年12月5日,联合国通过协定,宣布月球及其自然资源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二)太阳系和太阳。
1.太阳系是由太阳、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等构成的天体系统。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
2.九大行星:按照同太阳的距离由近及远依次为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巨行星:木星、土星,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图5-25太阳系模式图)。
3.太阳是距地球最近的一颗恒星,日地平均距离约为1.5亿千米。地球的体积约等于太阳体积的1/1300000。质量约等于太阳质量的1/330000。
4.太阳是一个炽热的气体。表面温度为55000c,上面经常出现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黑子,黑子是太阳表面温度较低的区域。黑子活动周期约为11年。
5.太阳给了地球光和热,由于地球表面有适宜的温度、液态的水和适于生物呼吸的空气,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有生物生存的天体。
五、板书设计。
(一)地月系和月球。
(1)地球与月球的距离约为38.44万千米。
1.地月系(2)月球是离地球最近的一个天体,也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
(3)地球是地月系的中心天体。
(1)体积约为地球的1/49,质量约为地球的1/81。
(2)月球上没有空气、水和生命,昼夜温差大。
(3)月面多环形山。
2.月球(4)自身不发光,是太阳光反射的缘故。
(5)月球绕地球公转的同时也在同步自转。
(6)1969年7月,宇宙员首次登上了月球。
(7)月球及其自然资源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1.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
2.九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
(二)太阳系和太阳3.太阳是距地球最近的一颗恒星,日地平均距离约为1.5亿千米。
4.太阳是一个炽热的气体。
5.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有生物生存的天体。
六、习题和解析。
1.随堂练习。
(1)月球围绕地球旋转。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地球和月球构成,是宇宙中最小的天体系统,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
(2)月球自己不能。农历每月十五的晚上,皓月当空,明月的亮是由于它的缘故月球上既没有也没有,是一个静寂荒凉的世界。
(3)太阳是个炽热的,太阳黑子是太阳表面的区域。由于地球表面有、和,使地球成为太阳系中唯一有生物生存的天体。
(4)下列有关月球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月球是太阳唯一的卫星。
(b)月球质量约为地球的1/2。
(c)月球上没有空气和水。
(d)球表面昼夜温差不大。
(5)离地球最近的天体(除流星外)是()。
(a)太阳(b)月亮(c)金星(d)火星。
2.课后作业。
(6)下列星球之中不属于太阳系的是()。
(a)太阳(b)行星及其卫星。
(c)小行星(d)恒星。
(7)太阳系中唯一有生物生存的天体是()。
(a)太阳(b)金星(c)地球(d)火星。
(8)下列有关太阳的叙述正确的是()。
(a)日地距离为1.5亿千米。
(b)地球的质量约等于太阳的1/33。
(c)太阳表面温度高达10000c。
(d)地球的体积约等于太阳体积的1/13。
(9)太阳系的九大行星中,距地球最近的两颗行星是()。
(a)水星、金星(b)金星、火星。
(c)火星、木星(d)木星、土星。
(10)月球实际上比太阳小得多,为什么我们看到的月球与太阳大小相差不大?
3.参考答案:
(1)卫星地月系太阳(2)发光反射太阳光水空气(3)气体球温度较低适宜的温度液态的水适于生物呼吸的空气(4)(c)(5)(b)(6)(d)(7)(c)(8)(a)(9)(b)(10)因为太阳与地球的距离比月球与地球的距离要远得多,尽管太阳比月球大得多,地球上的人们仍然会觉得两者差不多大小。
4.简要分析:
(1)月球是离地球最近的一个天体,也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地球是地月系的中心天体;太阳系是由太阳、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等构成的天体系统。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
(2)夜晚的月光不是很亮吗?其实,它“借”的是太阳的光,月光是一种反射光。这种光照射下,人们既不感到温,更不感到热,就是这个缘故。同样的道理,如果你登上地球,也一定会看到地球是“发光”的。据探测,月球上既没有水。也没有空气,因此更没有生物存在,是一个静寂荒凉的世界。
(3)太阳是一个炽热的气体。表面温度为55000c,上面经常出现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黑子,黑子是太阳表面温度较低的区域。黑子活动周期约为11年。太阳给了地球光和热,由于地球表面有适宜的温度、液态的水和适于生物呼吸的空气,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有生物生存的天体。
(4)月球上没有空气、水和生命。昼夜温差大,白天太阳能直射的地方温度高达1270c,夜晚温度降低到-1830c。
(5)月球是离地球最近的一个天体,也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地球是地月系的中心天体。由于月球距地球比其他星球距地球要近得多,所以在地球上看月球就显得又大又亮。
(6)太阳系是由太阳、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等构成的天体系统。太阳是一颗恒星,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
(7)太阳给了地球光和热,由于地球表面有适宜的温度、液态的水和适于生物呼吸的空气,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有生物生存的天体。
(8)太阳是距地球最近的`一颗恒星,日地平均距离约为1.5亿千米。地球的体积约等于太阳体积的1/1300000。质量约等于太阳质量的1/330000。太阳是一个炽热的气体。表面温度为55000c。
(9)按照同太阳的距离由近及远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距地球最近的两颗行星是金星和火星。
(10)人们观察一个物体的大小,除了物体自身的大小以外,还与物体与观察者之间的距离有密切的关系。物体距观察者越近,它在观察者眼中的视角就越大,观察者就会产生物体较大的错觉,反之则觉得小。虽然太阳的直径比月球直径大400倍,但日地距离也比月地距离大约近400倍,两者所造成的视角大小差异基本可以抵消,地球上的人们所看到的太阳与月球的视觉大小就十分接近(太阳视角平均值是32/,月球视角平均值是31/6//),大家就觉得两者的大小差不多了。
七、参考资料。
太阳活动太阳上各种变化情况。包括光球上的黑子和光斑,色球上的耀斑和日珥以及日冕形状的变化等。有高潮和低潮之别;前者为忧动太阳,后者为宁静太阳。扰动太阳的主要标志是耀斑的频繁出现,而耀斑的出现又同黑子和黑子群的出现有关。有明显的周期性,其平均周期为11年。
―摘自《地理学词典》。
(曹省之)。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了解银河系、宇宙和总星系的概况。
2.了解天体系统的层次。
(二)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树立物质运动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教学的重点:银河系和宇宙总星系的概况。
2.教学的难点:宇宙不同等级的天体系统。
三、教学准备。
银河系、河外星系的挂图、投影片、幻灯片或教学录像。
四、教学过程()。
引言: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天体系统有不同的级别,月球和地球构成地月系,地月系的中心天体是地球,月球围绕地球公转。地球和其它行星等都围绕太阳公转,它们和太阳构成比地月系高一级的天体系统,即太阳系。地球只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其实,在整个宇宙中,有无限多的运动着的物质存在于无边无际的空间和无始无终的时间之中。我们在夏天的夜晚,可以看到天空中有一条白茫茫的光带,好像一条流过天空的大河。我国古代称它为“银河”或“天河”,其实,它不是一条大河,而是由无数多的天体组成的星系。太阳系在更高一级天体系统中是极微小的部分。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银河系、宇宙和总星系。
(三)银河系。
1.银河系:是由2000多亿颗像太阳那样的恒星和其他天体所组成的恒星集团。
2.银河系的恒星都围绕着银河系的中心旋转,太阳系以每秒250千米的速度环绕着银河系中心旋转,大约需要2.5亿年旋转一圈。
3.太阳在银河系中只是一颗微不足道的普通恒星。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图5-26银河系图,查找太阳在银河系的位置。
(四)宇宙和总星系。
宇宙中的天体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自然天体,包括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星云、流星及行星际物质等;另一类是人造天体,如人造成地球卫星、航空飞机、宇宙飞船、空中实验室等。
1.河外星系:天文学家把已经观测到的10亿个同银河系类似的天体系统统称河外星系,简称星系。
2.总星系:天文学上把银河系和现在能观测到的河外星系合起来叫做总星系。
3.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只是银河系里太阳系中的一个普通的天体。
4.总星系是目前人们所能观测到的宇宙部分,至于宇宙有多大?总星系之外是什么?是否只有地球上有智慧生命?人们正在探索。
(五)阅读材料。
人造卫星。
1.人们用火箭等运载工具发射到高空,并沿一定的轨道绕地球运转的人造天体叫人造卫星。
2.分类:按用途分地球资源卫星、气象卫星、通讯卫星和军事卫星等。
3.1970年4月24日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4.1990年4月7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首次用我国自行研制的“长征三号”运载火箭为国外用户成功地发射了“亚洲一号”通讯卫星,标志着我国航天事业已走向世界。
钱学森。
世界著名的火箭专家,空气动力学家。浙江杭州人。为我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创建与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是我国近代力学和系统工程理论与应用研究的奠基人和倡导人。
五、板书设计。
天体系统的层次。
地球。
太阳系。
地理教案-地球在宇宙中篇六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二、三章是从自然地理的角度让学生认识世界,反映地理学和社会发展的。
本节教材是讲述自然地理学最基本的知识——地球的自转、公转及其最基本的运动规律。本节教材位居《地球和地图》的第三节,通过对本节教材的学习,让学生对地球的运动有一个大概的了解,让学生对地球运动的基本状态建立初步的感性认识。
1、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并熟悉其基本的运动规律。
2、用简单的工具正确演示昼与夜,以及昼夜更替。
3、利用图或亲身体验,比较分析二分二至日食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说明四季的变化。
4、用实例解释时差现象,在现实生活中具备时差的知识。
5、利用图说明五带的界限,并举例说明各自的特点。
对教材中,四季的形成问题不容易理解,课堂教学中出现目标的偏离,不利于正确认识四季的形成。
教学准备:投影仪投影片。
(一)、引入新课: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了地球是一个球体,下面请看---------(教师演示地球活动)。
师:同学们观察到了什么?
(二)、阅读书本,自主学习。
1、地球运动的'形式有哪些?方向是怎么样的?
2、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完成下列表格的填写。
自转公转。
方向。
转动一周所需要的时间。
旋转中心。
转动特点。
3、请列举自然界中什么现象可以证明地球的自转方向?
(三)、合作学习,分析成因。
1、教师演示投影片,讲解昼夜形成有两个最基本的要素,一是地球为不透明的球体,二是太阳光线是平行光。图中的虚线是昼夜的分界线,叫做晨昏线,且与太阳光垂直的大圆圈。
提问:观察投影片,看此时除中国是白天,还有那些国家是白天,有哪些国家是黑夜?
2、教师将地球仪转动180,再让学生观察:中国和美国分别处在白天还是黑夜?
3、请学生上来用投影片来演示中国和美国昼夜交替的情况,思考昼夜更替的原因是什么?
5、阅读书本第10页中“畅畅与姨妈的问候”,思考产生时间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6、教师总结:可见,地球自转还使地球上位于不同经度的地区产生了时刻的差异,在地球上,不同经度的地方,就有不同的时刻。
(有兴趣的学生课后计算一下伦敦、北京、新加坡、东京、莫斯科等几个城市之间的时差各相差多少小时?经度每隔15度,时间相差1小时,计算时采用“东加西减”的方法)。
1、教师提问:
(1)在同一天中,早晨或傍晚与中午三个时段相比哪个时段我们感觉到太阳光照射得最厉害?那么你能从这一现象中总结出什么规律来吗?(教师用投影片演示阳光的直射和斜射)。
(2)与太阳光热能量在一天中的变化规律同理,太阳光热能量在一年中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呢?请结合我们的日常生活体验来说明。
教师演示地球的公转投影片,让学生完成表格。
节气春分夏至秋分立冬。
太阳直射纬度。
季节北半球。
南半球。
受热程度北半球。
南半球。
昼夜长短北极。
北极圈以北。
北极圈以南。
赤道。
赤道-南极圈以北。
南极圈以南。
南极。
(3)观察后,思考并解释太阳光的照射情况在一年中的变化规律。
2、教师指导学生阅读书中“地球的五带图”,观察投影片,总结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个节气时,地球上五带内各带所接受到的太阳光热能量状况和昼夜长短的变化。
3、看书1.20图,说说我国大部分陆地位于五带中的哪一带。
自转昼夜交替24小时。
公转四季变化一年。
地球上的五带:北寒带、北温带、热带、南温带、南寒带。
见《地理填充练习册》。
略
学习地理。
(一)要学会阅读理解地理教科书。
地理学习的支柱是教材的阅读理解,地理不同另两个文科之处在于,对教材知识点必须理解记忆而不要死记硬背,要达到较深刻的理解,必须在老师的指导下认真阅读,积极思考。
上课时间有老师的引导,可以少走弯路,特别是进入高中以后地理中常识所占比例较初中小了,但知识更深,更系统化,更加复杂,理解难度增大;地理在如今所渗透的范围越来越广,学习地理需要的课外知识也多,所以,一定抓紧学习的主阵地课堂。
高中地理中的自然地理(主要是上册),学习时应该采用偏重理科的学习方法,强调理解重于记忆,以会用为目的,侧重于对地理原理、地理规律的理解运用,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平时还应多做练习,重视解题思路,特别要多画图,以加深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
第一、抓"概念"重"消化"。在学习地理时,要重视概念的学习,要对所有的地理概念一一消化、理解、吸收,不留夹生饭。只有概念清楚了,判断、推理问题才能正确无误。要把那些特别容易混淆的概念罗列出来,一一对比其差异,诸如:天体、天球;恒星日、太阳日;时区、区时等。当然,概念学习不是孤立的,要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第二、抓"原理"重"理解"。从基础知识抓起,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过"地理原理"关。如:气温与气压的关系;海陆热力差异形成的季风与季风气候;生态平衡的条件等。掌握了这些原理、法则和规律,分析事物就有了说服力做就能做到举一反三,寻找同类地理事物的一般特点和规律。
第三、总结和归纳,掌握地理学习的规律。将知识整理归纳形成主干,构建自己的“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是指用联系的方法来表达人们头脑中的概念、思想和理论等,是把隐性的知识显性化、可视化,便于思考、交流与表达。它是由节点、连线组成的知识网络图,其中节点表示概念,连线表示概念之间的联系,用节点和连线组成的网络知识结构表示某一个主题及其层次。
地理教案-地球在宇宙中篇七
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知识与技能:
3、学生能举例说明和解释地球上存在生命的特殊性。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2、通过寻找外星人的探讨活动,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体验自主、合作、创新探究过程和团队意识。
地球上为什么有适宜于生命生存和繁衍的环境。
认识地球是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
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协作探究、交流互评。充分利用教科书搭建的平台,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对问题有更深的认识。
[导入新课]。
第二: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将眼光投向太空,以拓展生存空间和资源来源。
[导学、自主探讨、讨论交流]。
先根据同学们过去的观察体验,交流对天体和宇宙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天体有哪些类型,各有什么特点{}?让学生通过阅读p2图1.1除认识到要用科学的眼光观察天体外,重点引导学生认识地球宇宙环境的组成,树立正确的宇宙观。
[探究指导]。
(引导启发)认识地球在宇宙中所处的位置,有助于全面认识地球上出现的一些地理现象,并找出这些现象形成的客观的、正确的原因。搞清天体系统的形成和层次,可以帮助我们确认和描述地球所处的位置。
(方法步骤)。
1、利用天体系统层次图找出地球的位置;
3、用文字(或语言)描述不同宇宙空间尺度中地球所处的位置。描述层次要清晰。如:可按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的空间尺度顺序描述。也可用自己擅长的其他方式表达。
[自主探究]。
学生独立学习,并将自己的见解和设计的图表整理出来。
[交流点评]。
二、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
地理教案-地球在宇宙中篇八
1.5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一)
教学目的1.使学生了解地球运动所带来的地理意义
2.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
3.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 昼夜交替、地方时
教学难点 地方时
教 具 地球仪
教学方法 讲述法、画图演示法
课 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由于地球的公转和自转,地球上产生很多自然现象,也就是我们将要学习的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板 书 1.5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一)
讲 述 假设地球在宇宙中与太阳位置相对静止,既不绕日公转,也不自转,地球会不会有昼夜现象?答案是肯定的,因为地球是既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所以仍然会有昼夜现象。正是由于地球的自转,才使得地球上昼夜交替。
板 书 一.昼夜交替
演 示 手电筒照射地球仪
板 书 1.晨昏线(圈)
讲 述 向着太阳的半球是白天,为昼半球;背着太阳的半球是黑夜,为夜半球。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叫做晨昏线,它是一个大圆,始终把地球分成相等的两份。
板 书 2.太阳高度
讲 述 太阳高度是太阳高度角的简称,表示太阳光线对当地地面的倾角。
演 示 地球仪演示太阳高度角
讲 述 昼半球各地太阳高度总是大于0;夜半球各地太阳高度总是小于0;晨昏线上太阳高度等于0。昼夜交替的周期或太阳高度的日变化周期为24小时,叫做1太阳日,太阳日制约着人类的起居作息,因而被用来作为基本的时间单位。
过 渡 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在同纬度地区,相对位置偏东的地点先看到日出,这样时刻就有了早迟之分。
板 书 二.地方时
板 图 时区的划分
讲 述 随地球自转,一天中太阳东升西落,太阳经过某地天空的最高点时为地方时12点,因此不同经线上具有不同的地方时。
板 图 时区的划分
讲 述 相邻15度经线内所用的统一时间是区时(本区中央经线上的地方时)。区时经度每隔15度差一小时,地方时经度每隔一度差4分钟。
举 例 1).一直东经135度地方时为5月5日8:00 ,求东经73度此时的地方时。
2).已知东八区为8月8日10:00 ,求西三区此时时间。
板 书 三.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讲 述 由于地球自转,地球表面的物体在沿水平方向运动时,其运动方向发生一定偏移。我们把促使物体水平运动方向产生偏移的力称为地转偏向力。
板 书 1.地转偏向力
演 示 从地球仪的北半球上空向旋转的地球仪上滴一滴红墨水,我们观察红墨水的运动轨迹。
板 书 2.偏移规律
讲 述 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在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在赤道上不偏转。
举 例 1).水在进入下水道时时旋转而下。
2).长江入海口,其右岸(南岸)不断被冲刷,沉积的石砾、泥沙不断与北岸相连,形成长江三角洲,长江河道不断向南弯曲。
板书设计 1. 5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一)
一. 昼夜交替
1. 晨昏线(圈)
2. 太阳高度
二. 地方时
三. 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1. 地转偏向力
2. 偏移规律
作 业 一架飞机在7月6日8:00从北京飞往纽约,行程10小时,求到纽约后的时间。
地理教案-地球在宇宙中篇九
1、了解日本的轮廓图。
2、了解日本的地理特征,掌握其地形、气候、河流、矿产,并分析其特点与成因。
3、了解日本的农业发展条件、主要的农作物及出口的农产品,并能运用高中地理知识与原理进行解释。
4、分析归纳日本的工业与城市发展的有利条件,工业分布的特点等。譬如以日本临海型工业布局为例。
5、运用高中地理知识分析日本的人口分布、民族构成、人口迁移、城市化进程特点。
重点:日本的地理特征。
难点:
1、日本的农业和工业发展的条件。
2、日本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复习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国家地理中的新加坡,我们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了解的呢?(地理特征,包括地形、气候、河流以及资源等;工农业发展的特点及其原因)。
日本(板书)。
【引入新课】今天我们来学习世界国家地理中的日本,还是跟上节课一样从以上几个方面来分析。
【读图】请大家把地图册翻到日本这一页,找到分层设色地形图。指导学生一边看图一边思考下面的问题。
【提问】根据地形图,来总结一下日本的地形状况?(以山地丘陵为主,中间高,四周低,沿海地带分布着狭小的平原。由四个小岛组成: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由此总结出其地形构成:)。
2、气候(板书)。
【提问】根据它的海陆位置(日本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24°n—46°n))我们来分析一下它的气候特征(温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冬季温和,降水较多;夏季凉爽,降水丰富,原因:四周环海,受海洋影响大,沿岸有强大的日本暖流)。
3、河流(板书)。
【提问】继续看图,看河流的数量,流向及其长短并分析其原因(短小且水流湍急,原因:降水多,山地多,国土狭小)。
4、资源分布(板书)。
林—多山地,降水丰富;地热能—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板块的消亡边界,火山地震活动频繁;风能—处于季风气候区)。
【提问】通过前面农业区位因素的学习,大家应该知道从哪些方面去分析一个国家的农业状况(自然条件包括,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交通,政策,农业生产技术,工业基础,劳动力,地价水平)引导学生利用之前所学知识分析具体实例,便提问边进行补充,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然后得出如下结论。板书:
种植业:平原狭小,人多地少,稻米单产高,可自给。
措施:小型农机具;发展水利;合理施用化肥;培育良种等。
渔业发达:远洋、近海捕捞和近海养殖发达。千岛寒流和日本暖流交汇,于此,形成著名的北海道渔场。
其他:丘陵种果蔬,但仍需大量进口。
主要农作物:水稻。
进口农产品:小麦、玉米、蔬菜和水果等。
【读图】指导学生阅读日本工业分布图,并思考一下问题。
1、根据所学知识如何分析一个国家的工业发展状况(板书)。
科技等;其他社会因素)。
2、日本有哪些重要的工业部门?(板书)。
(钢铁、汽车、造船、电子、化学、纺织)。
3、日本发展工业的优势与劣势分别有哪些?(板书)。
(优势:国土狭小,国内市场狭小,矿产资源贫乏;劣势:劳动力充足,文化素质高,科技雄厚,海岸曲折,多优良港湾)。
4、日本的工业分布区主要分布在哪里,为什么?(板书)。
(主要分布在:濑户内海沿岸和太平洋沿岸的狭长地带。原因:这些地区多优良港湾,交通便利,利于进口原料和燃料,出口工业产品)。
【引导】解决了以上几个问题后,我们能不能总结一下日本经济发展的特点呢?
5、日本经济发展的特点(板书)。
(从国外进口大量的原料和燃料,然后依靠科学技术和充足的劳动资源,对进口原料进行加工,制成工业品大量出口,形成了以加工贸易为主的经济。缺陷:工业产品依赖国际市场销售;工业原料严重缺乏;依靠国际市场进口)。
【引导】读课本内容,通过小组讨论,解决以下问题。
1、人口数量与人口密度。
人口多,密度大。
原因:日本国土面积狭小。
2、人口问题。
老龄化严重。
原因:
(1)随着生活环境、饮食和营养状况改善与医疗技术的进步,老年人死亡率在不断降低。
(2)日本的人口出。
生率一直在下降。
3、人口分布。
太平洋沿岸平原。
原因:地形多山地,平原baihuawen.cn面积狭小,多集中在沿海地区,所以人口和工业也多集中在这一地区。
地理教案-地球在宇宙中篇十
1、了解日本的轮廓图。
2、了解日本的地理特征,掌握其地形、气候、河流、矿产,并分析其特点与成因。
3、了解日本的农业发展条件、主要的农作物及出口的农产品,并能运用高中地理知识与原理进行解释。
4、分析归纳日本的工业与城市发展的有利条件,工业分布的特点等。譬如以日本临海型工业布局为例。
5、运用高中地理知识分析日本的人口分布、民族构成、人口迁移、城市化进程特点。
重点:日本的地理特征。
难点:
1、日本的农业和工业发展的条件。
2、日本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复习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国家地理中的新加坡,我们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了解的呢?(地理特征,包括地形、气候、河流以及资源等;工农业发展的特点及其原因)。
日本(板书)。
引入新课今天我们来学习世界国家地理中的日本,还是跟上节课一样从以上几个方面来分析。
自然地理特征(板书)。
1、地形(板书)。
读图请大家把地图册翻到日本这一页,找到分层设色地形图。指导学生一边看图一边思考下面的问题。
提问根据地形图,来总结一下日本的地形状况?(以山地丘陵为主,中间高,四周低,沿海地带分布着狭小的平原。由四个小岛组成: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由此总结出其地形构成:)。
2、气候(板书)。
提问根据它的海陆位置(日本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24°n—46°n))我们来分析一下它的气候特征(温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冬季温和,降水较多;夏季凉爽,降水丰富,原因:四周环海,受海洋影响大,沿岸有强大的日本暖流)。
3、河流(板书)。
提问继续看图,看河流的数量,流向及其长短并分析其原因(短小且水流湍急,原因:降水多,山地多,国土狭小)。
4、资源分布(板书)。
林—多山地,降水丰富;地热能—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板块的消亡边界,火山地震活动频繁;风能—处于季风气候区)。
二、农业(板书)。
提问通过前面农业区位因素的学习,大家应该知道从哪些方面去分析一个国家的农业状况(自然条件包括,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交通,政策,农业生产技术,工业基础,劳动力,地价水平)引导学生利用之前所学知识分析具体实例,便提问边进行补充,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然后得出如下结论。板书:
种植业:平原狭小,人多地少,稻米单产高,可自给。
措施:小型农机具;发展水利;合理施用化肥;培育良种等。
渔业发达:远洋、近海捕捞和近海养殖发达。千岛寒流和日本暖流交汇,于此,形成著名的北海道渔场。
其他:丘陵种果蔬,但仍需大量进口。
主要农作物:水稻。
进口农产品:小麦、玉米、蔬菜和水果等。
三、工业。
读图指导学生阅读日本工业分布图,并思考一下问题。
1、根据所学知识如何分析一个国家的工业发展状况(板书)。
科技等;其他社会因素)。
2、日本有哪些重要的工业部门?(板书)。
(钢铁、汽车、造船、电子、化学、纺织)。
3、日本发展工业的优势与劣势分别有哪些?(板书)。
(优势:国土狭小,国内市场狭小,矿产资源贫乏;劣势:劳动力充足,文化素质高,科技雄厚,海岸曲折,多优良港湾)。
4、日本的工业分布区主要分布在哪里,为什么?(板书)。
(主要分布在:濑户内海沿岸和太平洋沿岸的狭长地带。原因:这些地区多优良港湾,交通便利,利于进口原料和燃料,出口工业产品)。
引导解决了以上几个问题后,我们能不能总结一下日本经济发展的特点呢?
5、日本经济发展的特点(板书)。
(从国外进口大量的原料和燃料,然后依靠科学技术和充足的劳动资源,对进口原料进行加工,制成工业品大量出口,形成了以加工贸易为主的经济。缺陷:工业产品依赖国际市场销售;工业原料严重缺乏;依靠国际市场进口)。
引导读课本内容,通过小组讨论,解决以下问题。
1、人口数量与人口密度。
人口多,密度大。
原因:日本国土面积狭小。
2、人口问题。
老龄化严重。
原因:
(1)随着生活环境、饮食和营养状况改善与医疗技术的进步,老年人死亡率在不断降低。
(2)日本的人口出。
生率一直在下降。
3、人口分布。
太平洋沿岸平原。
原因:地形多山地,平原n面积狭小,多集中在沿海地区,所以人口和工业也多集中在这一地区。
地理教案-地球在宇宙中篇十一
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图片资料丰富,涉及较多的天文知识,具有较强的探索性,是一节非常有意思的课,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但是对于刚上高一的学生来说,却比较的陌生,他们从初中的区域地理一下子跳到自然地理,让他们对地球有个宏观的认识似乎又让学生有点望而生畏。而第一节上得好不好,又会直接影响学生对后面自然地理知识的学习。所以在上这一节课的时候,我个人认为应该用较多的图片去弱化知识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自己探究,比如“地球上为什么会有生命物质的存在”?“地外文明真的存在吗?请你为它找证据。”等等。这样既能引起学生兴趣,又能将知识点落实。
同时布置一些课外资料的查找,让学生对宇宙中的地球有一定的感性认识。这样在教学时学生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有较大的转变。
总体来讲,第一节的教学效果还是比较好的,基本达到自己的设计目标,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也提出了一些较深的问题,有关天文知识的,我个人的.感觉让学生走出课堂进行野外观测效果会更好,但是由于学校条件有限,同时考虑到学生的安全问题,所以较难实现。也是现阶段教学的一个困惑之一。
地理教案-地球在宇宙中篇十二
1、了解日本的轮廓图。
2、了解日本的地理特征,掌握其地形、气候、河流、矿产,并分析其特点与成因。
3、了解日本的农业发展条件、主要的农作物及出口的农产品,并能运用高中地理知识与原理进行解释。
4、分析归纳日本的工业与城市发展的有利条件,工业分布的特点等。譬如以日本临海型工业布局为例。
5、运用高中地理知识分析日本的人口分布、民族构成、人口迁移、城市化进程特点。
重点:日本的地理特征。
难点:
1、日本的农业和工业发展的条件。
2、日本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复习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国家地理中的新加坡,我们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了解的呢?(地理特征,包括地形、气候、河流以及资源等;工农业发展的特点及其原因)。
日本(板书)。
引入新课今天我们来学习世界国家地理中的日本,还是跟上节课一样从以上几个方面来分析。
自然地理特征(板书)。
1、地形(板书)。
读图请大家把地图册翻到日本这一页,找到分层设色地形图。指导学生一边看图一边思考下面的问题。
提问根据地形图,来总结一下日本的地形状况?(以山地丘陵为主,中间高,四周低,沿海地带分布着狭小的.平原。由四个小岛组成: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由此总结出其地形构成:)。
2、气候(板书)。
提问根据它的海陆位置(日本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24°n—46°n))我们来分析一下它的气候特征(温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冬季温和,降水较多;夏季凉爽,降水丰富,原因:四周环海,受海洋影响大,沿岸有强大的日本暖流)。
3、河流(板书)。
提问继续看图,看河流的数量,流向及其长短并分析其原因(短小且水流湍急,原因:降水多,山地多,国土狭小)。
4、资源分布(板书)。
林—多山地,降水丰富;地热能—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板块的消亡边界,火山地震活动频繁;风能—处于季风气候区)。
二、农业(板书)。
提问通过前面农业区位因素的学习,大家应该知道从哪些方面去分析一个国家的农业状况(自然条件包括,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交通,政策,农业生产技术,工业基础,劳动力,地价水平)引导学生利用之前所学知识分析具体实例,便提问边进行补充,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然后得出如下结论。板书:
种植业:平原狭小,人多地少,稻米单产高,可自给。
措施:小型农机具;发展水利;合理施用化肥;培育良种等。
渔业发达:远洋、近海捕捞和近海养殖发达。千岛寒流和日本暖流交汇,于此,形成著名的北海道渔场。
其他:丘陵种果蔬,但仍需大量进口。
主要农作物:水稻。
进口农产品:小麦、玉米、蔬菜和水果等。
三、工业。
读图指导学生阅读日本工业分布图,并思考一下问题。
1、根据所学知识如何分析一个国家的工业发展状况(板书)。
科技等;其他社会因素)。
2、日本有哪些重要的工业部门?(板书)。
(钢铁、汽车、造船、电子、化学、纺织)。
3、日本发展工业的优势与劣势分别有哪些?(板书)。
(优势:国土狭小,国内市场狭小,矿产资源贫乏;劣势:劳动力充足,文化素质高,科技雄厚,海岸曲折,多优良港湾)。
4、日本的工业分布区主要分布在哪里,为什么?(板书)。
(主要分布在:濑户内海沿岸和太平洋沿岸的狭长地带。原因:这些地区多优良港湾,交通便利,利于进口原料和燃料,出口工业产品)。
引导解决了以上几个问题后,我们能不能总结一下日本经济发展的特点呢?
5、日本经济发展的特点(板书)。
(从国外进口大量的原料和燃料,然后依靠科学技术和充足的劳动资源,对进口原料进行加工,制成工业品大量出口,形成了以加工贸易为主的经济。缺陷:工业产品依赖国际市场销售;工业原料严重缺乏;依靠国际市场进口)。
引导读课本内容,通过小组讨论,解决以下问题。
1、人口数量与人口密度。
人口多,密度大。
原因:日本国土面积狭小。
2、人口问题。
老龄化严重。
原因:
(2)日本的人口出。
生率一直在下降。
3、人口分布。
太平洋沿岸平原。
原因:地形多山地,平原n面积狭小,多集中在沿海地区,所以人口和工业也多集中在这一地区。
地理教案-地球在宇宙中篇十三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天体的主要类型和天体系统的层次,描述地球的宇宙环境。
2.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理解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
3.培养用比较分析的方法解决有关地理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分析图片,形成宇宙物质性的观念,形成天体系统各层次的感性认识。
2.利用图表分析方法和比较法自主探究地球在太阳系中的普通性和特殊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宇宙观。
【教学重点】。
1.天体系统的层次及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
【教学难点】。
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
【教学设计】。
1.地球的宇宙环境的组成。
(提问)宇宙的含义和特点?
——时间和空间的总和,是由各种形态的物质构成的,是在不断运动变化的物质世界。
(提问)什么是天体?
——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
(提问)就你所知,宇宙中有哪些天体?
——有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等自然天体和人造卫星、航天飞机、宇宙飞船等人造天体。(例如,著名的太空垃圾:1965年在美国首次太空行走过程中宇航员爱德华华特遗失的一只手套,该手套正在以每小时2.8万公里的速度飞行。)。
宇宙中天体的类型及其特征:
天体概念其他。
恒星由炽热气体组成、自己能发射可见光的球状天体。其主要成分是氢和氦温度高,自己能发光,距离地球非常远。
行星沿椭圆轨道上绕太阳运转的球状天体本身不发光,因反射太阳光而发亮。
卫星绕行星运转的质量很小的球状天体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卫星。
流星体行星际空间数量众多的尘粒和固体小块数量众多,大小不一。
(讲述)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宇宙中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来了解和描述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天体系统的概念。
——宇宙中的各种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2)宇宙中的主要天体系统。
天体系统组成其他。
地月系地球和月球地月平均距离为38.4万千米。
河外星系银河系之外与银河系相类似的天体系统简称星系。
总星系银河系与河外星系目前所知的最高一级天体系统。
(讲述)天体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天体系统有不同的级别,其范围大小不同,通过分析天体系统的级别可以明确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目前,已知太阳系中有九大行星。按照它们与太阳的距离,由近及远,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
阅读此图时我们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按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找出太阳系的九大行星,说出地球的左邻右舍,明确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2)了解小行星带位于火星轨道与木星轨道之间。
(3)认识九大行星公转运动具有同向性、共面性和近圆性的特征。
(4)认识哈雷彗星轨道具有扁长形的特点。
(5)认识九大行星的大小、有无光环、温度高低等基本情况。
(讲述)总结及推倒太阳系中九大行星之最:
(1)距太阳最近的`是水星,最远的是冥王星。
(2)距地球最近的是金星,最远的是冥王星。
(3)体积和质量最大的是地球,最小的是冥王星。
(4)平均密度最大的是地球,最小的是土星。
(5)九大行星中唯一逆向自转(自东向西)的是金星。
(6)自转周期最长的是金星,最短的是木星。
(7)九大行星中,距太阳越近,公转速度越快,公转周期越短。公转周期最长的是冥王星,最短的是水星。
(8)轨道倾角和偏心率均最大的是冥王星,其次是水星。
(9)卫星数目最多的是土星,没有卫星的是水星和金星。
(补充)九大行星分类:
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
巨行星:木星、土星。
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
三.存在生命的行星。
在太阳系九大行星中,地球是唯一一颗适合生物生存和繁衍的行星。地球上之所以会出现生命,与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以及地球自身的条件由密切的关系。
1.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1)稳定的光照条件生命从低级到高级的演化没有中断。
(2)安全的空间运行轨道。
2.地球适宜的自身条件。
(1)地球和太阳的距离适中地表温度适宜。
(2)体积和质量适中吸引、保存地球大气。
(3)原始地球体积收缩和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热量,地内水汽逸出,产生降水,形成原始的海洋。
(总结)所以,我们的地球是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地理教案-地球在宇宙中篇十四
1、银河系和河外星系。
2、太阳系和地月系。
三、普通而特殊的行星——地球。
地球的简介。
1.普遍性:在太阳系中,外观和所处的位置普通。
2.特殊性:
1)表现:所知道的唯一存在高级智慧生命的星体。
2)存在生命的基本条件:
充足的水分。
恰到好处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
适宜的太阳光照和温度范围。
地理教案-地球在宇宙中篇十五
在地球上,我们仰望天空,可以看到太阳、月亮以及各式各样的星星,包括闪烁的恒星、明亮的行星和轮廓模糊的星云。有时候,还可以看到划破夜空的流星和拖着长尾的彗星。若用天文望远镜和其它空间探测手段,可以观察到更多的恒星和星云、环绕行星公转的卫星,以及存在于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星际物质。星云、恒星、行星、卫星、流星体、彗星、和星际物质等,都是宇宙间物质和存在的形式,通称天体。地球就是宇宙中的一个天体。地球不是孤立地存在于宇宙之中,它与其他天体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筑成由小到大,由近及远,由简单到复杂的天体学说。
本节教材侧重对地月系和月球、太阳系和太阳的概况和银河系与宇宙总星系的简单介绍,使学生能了解天体系统的层次并清楚地球在天体中的位置。本节教材内容不多、文字浅显,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宇宙观,培养学生形成较强的空间想象力和分析归纳能力。
教法指导。
一、授课思路与方法。
1、充分利用课本插图、挂图、幻灯、投影、录像等直观教具,进行直观教学。
2、运用读(学生读课本、读图)、讲(教师启发式提问、板书板画、讲述讲解)、练(学生讨论发言、随堂练习)等精粗结合的三环教学法。
2、本节共安排2课时。
教案实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了解月球、太阳的概况。
(二)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热爱科学的情操。
二、教学的重点难点。
1.教学的重点:月球、地月系、太阳、太阳系的概念。
2.教学的难点:月球的运动、对地球的影响;太阳系的成员及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三、教学准备。
1.地月运动和太阳运动的挂图、投影片或教学录像。
2.月球考察的照片。
四、教学过程()。
引言;我们生活在地球上,白天看到太阳东升西落,夜间看到明媚的月亮和满天的星斗。宇宙间奥秘有多少呢?地球其实也是宇宙中的一员,今天,航天科学的发展,人类已经能够登上月球了,宇航员站在月球上看地球,地球就在天空之中。地球、月球、太阳和星星都是宇宙“大家庭”中的一员,每一位都不是独立存在的,它们都有自己的“家长”和“兄弟姐妹”。月球绕着地球转,地球绕着太阳转,形成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了解月球与地球的关系,太阳系的成员及太阳对地球的意义。
(一)地月系和月球。
1.地月系:地球与月球的距离约为38.44万千米,月球是离地球最近的一个天体,也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地球是地月系的中心天体。由于月球距地球比其他星球距地球要近得多,所以在地球上看月球就显得又大又亮。
2.月球:
(1)月球的体积约为地球的1/49,质量约为地球的1/81。
(2)月球上没有空气、水和生命。昼夜温差大,白天太阳能直射的地方温度高达1270c,夜晚温度降低到-1830c。
(3)月面形态:多环形山-坑,(指导学生读课本图5-23月面景观),月面较暗部分为平坦地域,月面较亮部分为起伏的山地。
(4)月球自身不发光,“明月”是太阳光反射的缘故。
(5)月球绕地球公转的同时也在自转,不过月球的自转周期与它的公转周期相同,都是27.3217日,这样的自转叫同步自转,所以,我们在地球上看到的月面只有半个月面,也就是说,月球在运动中总是一面向着地球。(指导学生读课本图5-22地月系图)。
(6)1969年7月,原苏联宇宙员(加加林)首次登上了月球。1979年12月5日,联合国通过协定,宣布月球及其自然资源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二)太阳系和太阳。
1.太阳系是由太阳、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等构成的天体系统。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
2.九大行星:按照同太阳的距离由近及远依次为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巨行星:木星、土星,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图5-25太阳系模式图)。
3.太阳是距地球最近的一颗恒星,日地平均距离约为1.5亿千米。地球的体积约等于太阳体积的1/1300000。质量约等于太阳质量的1/330000。
4.太阳是一个炽热的气体。表面温度为55000c,上面经常出现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黑子,黑子是太阳表面温度较低的区域。黑子活动周期约为11年。
5.太阳给了地球光和热,由于地球表面有适宜的温度、液态的水和适于生物呼吸的空气,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有生物生存的天体。
五、板书设计。
(一)地月系和月球。
(1)地球与月球的距离约为38.44万千米。
1.地月系(2)月球是离地球最近的一个天体,也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
(3)地球是地月系的中心天体。
(1)体积约为地球的1/49,质量约为地球的1/81。
(2)月球上没有空气、水和生命,昼夜温差大。
(3)月面多环形山。
2.月球(4)自身不发光,是太阳光反射的缘故。
(5)月球绕地球公转的同时也在同步自转。
(6)1969年7月,宇宙员首次登上了月球。
(7)月球及其自然资源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1.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
2.九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
(二)太阳系和太阳3.太阳是距地球最近的一颗恒星,日地平均距离约为1.5亿千米。
4.太阳是一个炽热的气体。
5.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有生物生存的天体。
六、习题和解析。
1.随堂练习。
(1)月球围绕地球旋转。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地球和月球构成,是宇宙中最小的天体系统,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
(2)月球自己不能。农历每月十五的晚上,皓月当空,明月的亮是由于它的缘故月球上既没有也没有,是一个静寂荒凉的世界。
(3)太阳是个炽热的,太阳黑子是太阳表面的区域。由于地球表面有、和,使地球成为太阳系中唯一有生物生存的天体。
(4)下列有关月球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月球是太阳唯一的卫星。
(b)月球质量约为地球的1/2。
(c)月球上没有空气和水。
(d)球表面昼夜温差不大。
(5)离地球最近的天体(除流星外)是()。
(a)太阳(b)月亮(c)金星(d)火星。
2.课后作业。
(6)下列星球之中不属于太阳系的是()。
(a)太阳(b)行星及其卫星。
(c)小行星(d)恒星。
(7)太阳系中唯一有生物生存的天体是()。
(a)太阳(b)金星(c)地球(d)火星。
(8)下列有关太阳的叙述正确的是()。
(a)日地距离为1.5亿千米。
(b)地球的质量约等于太阳的1/33。
(c)太阳表面温度高达10000c。
(d)地球的体积约等于太阳体积的1/13。
(9)太阳系的九大行星中,距地球最近的两颗行星是()。
(a)水星、金星(b)金星、火星。
(c)火星、木星(d)木星、土星。
(10)月球实际上比太阳小得多,为什么我们看到的月球与太阳大小相差不大?
3.参考答案:
(1)卫星地月系太阳(2)发光反射太阳光水空气(3)气体球温度较低适宜的温度液态的水适于生物呼吸的空气(4)(c)(5)(b)(6)(d)(7)(c)(8)(a)(9)(b)(10)因为太阳与地球的距离比月球与地球的距离要远得多,尽管太阳比月球大得多,地球上的人们仍然会觉得两者差不多大小。
4.简要分析:
(1)月球是离地球最近的一个天体,也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地球是地月系的中心天体;太阳系是由太阳、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等构成的天体系统。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
(2)夜晚的月光不是很亮吗?其实,它“借”的是太阳的光,月光是一种反射光。这种光照射下,人们既不感到温,更不感到热,就是这个缘故。同样的道理,如果你登上地球,也一定会看到地球是“发光”的。据探测,月球上既没有水。也没有空气,因此更没有生物存在,是一个静寂荒凉的世界。
(3)太阳是一个炽热的气体。表面温度为55000c,上面经常出现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黑子,黑子是太阳表面温度较低的区域。黑子活动周期约为11年。太阳给了地球光和热,由于地球表面有适宜的温度、液态的水和适于生物呼吸的空气,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有生物生存的天体。
(4)月球上没有空气、水和生命。昼夜温差大,白天太阳能直射的地方温度高达1270c,夜晚温度降低到-1830c。
(5)月球是离地球最近的一个天体,也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地球是地月系的中心天体。由于月球距地球比其他星球距地球要近得多,所以在地球上看月球就显得又大又亮。
(6)太阳系是由太阳、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等构成的天体系统。太阳是一颗恒星,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
(7)太阳给了地球光和热,由于地球表面有适宜的温度、液态的水和适于生物呼吸的空气,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有生物生存的天体。
(8)太阳是距地球最近的`一颗恒星,日地平均距离约为1.5亿千米。地球的体积约等于太阳体积的1/1300000。质量约等于太阳质量的1/330000。太阳是一个炽热的气体。表面温度为55000c。
(9)按照同太阳的距离由近及远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距地球最近的两颗行星是金星和火星。
(10)人们观察一个物体的大小,除了物体自身的大小以外,还与物体与观察者之间的距离有密切的关系。物体距观察者越近,它在观察者眼中的视角就越大,观察者就会产生物体较大的错觉,反之则觉得小。虽然太阳的直径比月球直径大400倍,但日地距离也比月地距离大约近400倍,两者所造成的视角大小差异基本可以抵消,地球上的人们所看到的太阳与月球的视觉大小就十分接近(太阳视角平均值是32/,月球视角平均值是31/6//),大家就觉得两者的大小差不多了。
七、参考资料。
太阳活动太阳上各种变化情况。包括光球上的黑子和光斑,色球上的耀斑和日珥以及日冕形状的变化等。有高潮和低潮之别;前者为忧动太阳,后者为宁静太阳。扰动太阳的主要标志是耀斑的频繁出现,而耀斑的出现又同黑子和黑子群的出现有关。有明显的周期性,其平均周期为11年。
―摘自《地理学词典》。
(曹省之)。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了解银河系、宇宙和总星系的概况。
2.了解天体系统的层次。
(二)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树立物质运动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教学的重点:银河系和宇宙总星系的概况。
2.教学的难点:宇宙不同等级的天体系统。
三、教学准备。
银河系、河外星系的挂图、投影片、幻灯片或教学录像。
四、教学过程()。
引言: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天体系统有不同的级别,月球和地球构成地月系,地月系的中心天体是地球,月球围绕地球公转。地球和其它行星等都围绕太阳公转,它们和太阳构成比地月系高一级的天体系统,即太阳系。地球只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其实,在整个宇宙中,有无限多的运动着的物质存在于无边无际的空间和无始无终的时间之中。我们在夏天的夜晚,可以看到天空中有一条白茫茫的光带,好像一条流过天空的大河。我国古代称它为“银河”或“天河”,其实,它不是一条大河,而是由无数多的天体组成的星系。太阳系在更高一级天体系统中是极微小的部分。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银河系、宇宙和总星系。
(三)银河系。
1.银河系:是由多亿颗像太阳那样的恒星和其他天体所组成的恒星集团。
2.银河系的恒星都围绕着银河系的中心旋转,太阳系以每秒250千米的速度环绕着银河系中心旋转,大约需要2.5亿年旋转一圈。
3.太阳在银河系中只是一颗微不足道的普通恒星。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图5-26银河系图,查找太阳在银河系的位置。
(四)宇宙和总星系。
宇宙中的天体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自然天体,包括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星云、流星及行星际物质等;另一类是人造天体,如人造成地球卫星、航空飞机、宇宙飞船、空中实验室等。
1.河外星系:天文学家把已经观测到的10亿个同银河系类似的天体系统统称河外星系,简称星系。
2.总星系:天文学上把银河系和现在能观测到的河外星系合起来叫做总星系。
3.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只是银河系里太阳系中的一个普通的天体。
4.总星系是目前人们所能观测到的宇宙部分,至于宇宙有多大?总星系之外是什么?是否只有地球上有智慧生命?人们正在探索。
(五)阅读材料。
人造卫星。
1.人们用火箭等运载工具发射到高空,并沿一定的轨道绕地球运转的人造天体叫人造卫星。
2.分类:按用途分地球资源卫星、气象卫星、通讯卫星和军事卫星等。
3.1970年4月24日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4.1990年4月7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首次用我国自行研制的“长征三号”运载火箭为国外用户成功地发射了“亚洲一号”通讯卫星,标志着我国航天事业已走向世界。
钱学森。
世界著名的火箭专家,空气动力学家。浙江杭州人。为我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创建与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是我国近代力学和系统工程理论与应用研究的奠基人和倡导人。
五、板书设计。
天体系统的层次。
地球。
太阳系。
地理教案-地球在宇宙中篇十六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天体的主要类型和天体系统的层次,描述地球的宇宙环境。
2.说明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
3.学会搜集地理资料和阅读、分析地理图表,从图表、资料中获取知识。
二、过程与方法。
1.运用教材,分析归纳天体系统的层次、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2.通过分析“太阳系示意图”和八大行星基本数据表,归纳出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
3.学会从互联网、报刊、杂志上收集近年来重大天象奇观和当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科学的宇宙观,培养自己热爱科学的精神和主动与他人合作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1.天体系统的层次及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
教学难点。
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一、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1.光年。
2.可见宇宙:半径约140亿光年。
二、多层次的天体系统。
1.主要天体:恒星、星云、行星、小行星、彗星等。
2.天体系统的层次。
三、普通而特殊的行星――地球。
地理教案-地球在宇宙中篇十七
在地球上,我们仰望天空,可以看到太阳、月亮以及各式各样的星星,包括闪烁的恒星、明亮的行星和轮廓模糊的星云。有时候,还可以看到划破夜空的流星和拖着长尾的彗星。若用天文望远镜和其它空间探测手段,可以观察到更多的恒星和星云、环绕行星公转的卫星,以及存在于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星际物质。星云、恒星、行星、卫星、流星体、彗星、和星际物质等,都是宇宙间物质和存在的形式,通称天体。地球就是宇宙中的一个天体。地球不是孤立地存在于宇宙之中,它与其他天体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筑成由小到大,由近及远,由简单到复杂的天体学说。
本节教材侧重对地月系和月球、太阳系和太阳的概况和银河系与宇宙总星系的简单介绍,使学生能了解天体系统的层次并清楚地球在天体中的位置。本节教材内容不多、文字浅显,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宇宙观,培养学生形成较强的空间想象力和分析归纳能力。
教法指导。
一、授课思路与方法。
1、充分利用课本插图、挂图、幻灯、投影、录像等直观教具,进行直观教学。
2、运用读(学生读课本、读图)、讲(教师启发式提问、板书板画、讲述讲解)、练(学生讨论发言、随堂练习)等精粗结合的三环教学法。
2、本节共安排2课时。
教案实例。
一、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了解月球、太阳的概况。
(二)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热爱科学的情操。
二、教学的重点难点。
1.教学的重点:月球、地月系、太阳、太阳系的概念。
2.教学的难点:月球的运动、对地球的影响;太阳系的成员及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三、教学准备。
1.地月运动和太阳运动的挂图、投影片或教学录像。
2.月球考察的照片。
四、教学过程。
引言;我们生活在地球上,白天看到太阳东升西落,夜间看到明媚的月亮和满天的星斗。宇宙间奥秘有多少呢?地球其实也是宇宙中的一员,今天,航天科学的发展,人类已经能够登上月球了,宇航员站在月球上看地球,地球就在天空之中。地球、月球、太阳和星星都是宇宙“大家庭”中的一员,每一位都不是独立存在的,它们都有自己的“家长”和“兄弟姐妹”。月球绕着地球转,地球绕着太阳转,形成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了解月球与地球的关系,太阳系的成员及太阳对地球的意义。
(一)地月系和月球。
1.地月系:地球与月球的距离约为38.44万千米,月球是离地球最近的一个天体,也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地球是地月系的中心天体。由于月球距地球比其他星球距地球要近得多,所以在地球上看月球就显得又大又亮。
2.月球:
(1)月球的体积约为地球的1/49,质量约为地球的1/81。
(2)月球上没有空气、水和生命。昼夜温差大,白天太阳能直射的地方温度高达1270c,夜晚温度降低到-1830c。
(3)月面形态:多环形山-坑,(指导学生读课本图5-23月面景观),月面较暗部分为平坦地域,月面较亮部分为起伏的山地。
(4)月球自身不发光,“明月”是太阳光反射的缘故。
(5)月球绕地球公转的同时也在自转,不过月球的自转周期与它的公转周期相同,都是27.3217日,这样的自转叫同步自转,所以,我们在地球上看到的月面只有半个月面,也就是说,月球在运动中总是一面向着地球。(指导学生读课本图5-22地月系图)。
(6)1969年7月,原苏联宇宙员(加加林)首次登上了月球。1979年12月5日,联合国通过协定,宣布月球及其自然资源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二)太阳系和太阳。
1.太阳系是由太阳、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等构成的天体系统。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
2.九大行星:按照同太阳的距离由近及远依次为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巨行星:木星、土星,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图5-25太阳系模式图)。
3.太阳是距地球最近的一颗恒星,日地平均距离约为1.5亿千米。地球的体积约等于太阳体积的1/1300000。质量约等于太阳质量的1/330000。
4.太阳是一个炽热的气体。表面温度为55000c,上面经常出现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黑子,黑子是太阳表面温度较低的区域。黑子活动周期约为。
5.太阳给了地球光和热,由于地球表面有适宜的温度、液态的.水和适于生物呼吸的空气,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有生物生存的天体。
五、板书设计。
(一)地月系和月球。
(1)地球与月球的距离约为38.44万千米。
1.地月系(2)月球是离地球最近的一个天体,也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
(3)地球是地月系的中心天体。
(1)体积约为地球的1/49,质量约为地球的1/81。
(2)月球上没有空气、水和生命,昼夜温差大。
(3)月面多环形山。
2.月球(4)自身不发光,是太阳光反射的缘故。
(5)月球绕地球公转的同时也在同步自转。
(6)1969年7月,宇宙员首次登上了月球。
(7)月球及其自然资源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1.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
2.九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
(二)太阳系和太阳3.太阳是距地球最近的一颗恒星,日地平均距离约为1.5亿千米。
4.太阳是一个炽热的气体。
5.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有生物生存的天体。
六、习题和解析。
1.随堂练习。
(1)月球围绕地球旋转。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地球和月球构成,是宇宙中最小的天体系统,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
(2)月球自己不能。农历每月十五的晚上,皓月当空,明月的亮是由于它的缘故月球上既没有也没有,是一个静寂荒凉的世界。
(3)太阳是个炽热的,太阳黑子是太阳表面的区域。由于地球表面有、和,使地球成为太阳系中唯一有生物生存的天体。
(4)下列有关月球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月球是太阳唯一的卫星。
(b)月球质量约为地球的1/2。
(c)月球上没有空气和水。
(d)球表面昼夜温差不大。
(5)离地球最近的天体(除流星外)是()。
(a)太阳(b)月亮(c)金星(d)火星。
2.课后作业。
(6)下列星球之中不属于太阳系的是()。
(a)太阳(b)行星及其卫星。
(c)小行星(d)恒星。
(7)太阳系中唯一有生物生存的天体是()。
(a)太阳(b)金星(c)地球(d)火星。
(8)下列有关太阳的叙述正确的是()。
(a)日地距离为1.5亿千米。
(b)地球的质量约等于太阳的1/33。
(c)太阳表面温度高达10000c。
(d)地球的体积约等于太阳体积的1/13。
(9)太阳系的九大行星中,距地球最近的两颗行星是()。
(a)水星、金星(b)金星、火星。
(c)火星、木星(d)木星、土星。
(10)月球实际上比太阳小得多,为什么我们看到的月球与太阳大小相差不大?
3.参考答案:
(1)卫星地月系太阳(2)发光反射太阳光水空气(3)气体球温度较低适宜的温度液态的水适于生物呼吸的空气(4)(c)(5)(b)(6)(d)(7)(c)(8)(a)(9)(b)(10)因为太阳与地球的距离比月球与地球的距离要远得多,尽管太阳比月球大得多,地球上的人们仍然会觉得两者差不多大小。
4.简要分析:
(1)月球是离地球最近的一个天体,也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地球是地月系的中心天体;太阳系是由太阳、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等构成的天体系统。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
(2)夜晚的月光不是很亮吗?其实,它“借”的是太阳的光,月光是一种反射光。这种光照射下,人们既不感到温,更不感到热,就是这个缘故。同样的道理,如果你登上地球,也一定会看到地球是“发光”的。据探测,月球上既没有水。也没有空气,因此更没有生物存在,是一个静寂荒凉的世界。
(3)太阳是一个炽热的气体。表面温度为55000c,上面经常出现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黑子,黑子是太阳表面温度较低的区域。黑子活动周期约为11年。太阳给了地球光和热,由于地球表面有适宜的温度、液态的水和适于生物呼吸的空气,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有生物生存的天体。
(4)月球上没有空气、水和生命。昼夜温差大,白天太阳能直射的地方温度高达1270c,夜晚温度降低到-1830c。
(5)月球是离地球最近的一个天体,也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地球是地月系的中心天体。由于月球距地球比其他星球距地球要近得多,所以在地球上看月球就显得又大又亮。
(6)太阳系是由太阳、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等构成的天体系统。太阳是一颗恒星,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
(7)太阳给了地球光和热,由于地球表面有适宜的温度、液态的水和适于生物呼吸的空气,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有生物生存的天体。
(8)太阳是距地球最近的一颗恒星,日地平均距离约为1.5亿千米。地球的体积约等于太阳体积的1/1300000。质量约等于太阳质量的1/330000。太阳是一个炽热的气体。表面温度为55000c。
(9)按照同太阳的距离由近及远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距地球最近的两颗行星是金星和火星。
(10)人们观察一个物体的大小,除了物体自身的大小以外,还与物体与观察者之间的距离有密切的关系。物体距观察者越近,它在观察者眼中的视角就越大,观察者就会产生物体较大的错觉,反之则觉得小。虽然太阳的直径比月球直径大400倍,但日地距离也比月地距离大约近400倍,两者所造成的视角大小差异基本可以抵消,地球上的人们所看到的太阳与月球的视觉大小就十分接近(太阳视角平均值是32,月球视角平均值是31/6),大家就觉得两者的大小差不多了。
七、参考资料。
太阳活动。
太阳上各种变化情况。包括光球上的黑子和光斑,色球上的耀斑和日珥以及日冕形状的变化等。有高潮和低潮之别;前者为忧动太阳,后者为宁静太阳。扰动太阳的主要标志是耀斑的频繁出现,而耀斑的出现又同黑子和黑子群的出现有关。有明显的周期性,其平均周期为11年。
地理教案-地球在宇宙中篇十八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天体和天体系统的概念。
2.了解宇宙的主要组成物质、天体及其类型。
4.理解地球上存在生物的原因。
二、能力目标。
1.通过阅读分析教材,使学生具有归纳整理知识、提取重点和找出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自学能力。
2.通过阅读图片、画图和思考等活动,提高学生从图中获取知识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通过了解宇宙的物质组成,使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正确的宇宙观,并注意识别和抵制伪科学。
教学重难点。
1天体系统的层次;
2理解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的'含义。
3理解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
教学工具。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新课导入。
同学们,通过我们初中地理学习,我们已经初步了解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但对其只是作了一个初步的了解,我们高中阶段继续对其作进一步的介绍。
板书第一章行星地球。
初中地理的研究范围还只是地球表面,再加上太阳。不过我们知道,我们的世界却不仅限于此。现在我们就面向整个宇宙,来介绍地球的有关知识。
介绍人们对宇宙的探索早在人类文明初期就开始了。那时人们用肉眼进行观天,看到日月星辰,而星星又各有不同,有看起来不动的,人称其为恒星;有移动的行星;还有彗星、流星等。后来,人们借助于光学天文望远镜,又发现了星云和星系。再后来,加上射电望远镜,人们还发现了中子星、类星体和黑洞等。所有这些都是宇宙中存在的物质形式,人们通称天体。
学生回答略。
总结讲解天体的主要类型:星光闪烁的恒星、在星空中移动的行星、圆缺多变的月亮、轮廓模糊的星云、一闪即逝的流星、拖着长尾的彗星、气体和尘埃(备注:1此部分可以采用多媒体手段演示各种天体的主要特点及各种天体的视形状和特点;2.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板书1、几种常见的天体。
讨论请同学们结合课本p3图1.2及相关材料,举出一些天体系统的例子,并完成p4的上面的活动题。
学生回答略。
引导好,像同学们举出的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等都是天体系统。那么,这些系统内的天体是如何相互作用的呢?它们之间存在什么形式的关系呢?(互相吸引;围绕旋转)。
板书2、天体系统。
启发讨论天体系统有大有小,大的天体系统又可包含许多小的天体系统。刚才同学们提到的三个天体系统之间是如何包含的呢?(银河系含太阳系,太阳系含地月系)。
学生回答略。
讲解(备注:投影课本p3图1.2讲解)地月系只有两个天体,地球和月球,它们之间的平均距离为38.4万千米;太阳系则包括太阳、九大行星、卫星及其它天体,地球是距离太阳较近的一颗行星,日地距离为1.5亿千米;而银河系是由太阳和千千万万颗恒星组成的恒星集团,象太阳这样的恒星就有20xx多亿颗,太阳就处于距银河系中心2.7万光年的位置上。
讲解银河系已如此庞大,是否就是的天体系统呢?是否就是我们的宇宙呢?还远远不是。利用天文望远镜,我们可以观测到在银河系之外,还有约10亿个类似的天体系统,它们被统称为河外星系。
多媒体放映河外星系(仙女座星云,大、小麦哲伦云等)。
人类目前所认识到的整个宇宙,科学家称之为总星系,是一级的天体系统。当然,随着空间探测技术的进步,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必然还会进一步扩展。
讲解同学们刚才关于活动的回答很好,这里我们一起总结一下:(多媒体投影)。
复习提问天体系统的概念及其层次结构?
新课导入我们通过以上的学习知道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的行星,那么太阳系中还有哪些行星哪?他们又有哪些特点?为什么在众多的行星中惟有地球存在生命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讨论的主要问题。
板书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学生回答略。
总结讲解目前已知太阳系有九大行星,按照距离太阳由近及远,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在火星、木星之间夹有小行星带。
板书1、九大行星。
板书2.九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和结构特征。
学生回答略。
总结讲解1(1)九大行星在公转的方向相同,均为自西向东转,我们称为同向性。
(2)各大行星的轨道倾角都很小,只有水星和冥王星的大一些,也不过17°,说明九大行星的公转轨道近似在同一个平面上,我们称之为共面性。
(3)公转轨道椭圆的偏心率,即焦点到椭圆中心的距离与椭圆半长轴之比,它决定椭圆的形状。偏心率越小,越趋向于圆,当偏心率为0时,轨道就是圆。九大行星的公转轨道的偏心率都很小,说明它们的公转轨道都是接近于圆的椭圆,我们称之为近圆性。
(4)与其他行星相比,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2(1)(启发引导)九大行星的质量、大小、化学组成等结构特征既有共性,又有差异。由此,可以将九大行星划分为三类——与地球类似的称之为类地行星,包括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体积和质量都大的称之为巨行星,包括木星和土星;第三类是距离太阳远的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称之为远日行星。现在,黑板投影一个表格,看看你能否根据所学的知识填出:
边启发,边指导学生填上表。
(2)地球与水星、金星、火星相比,没有特殊的地方。
过渡通过以上我们对九大行星的了解,我们知道目前只有地球上具有生命存在,这就是我们要讲的下一个问题。
板书三、存在生命的星球。
启发讨论结合教材内容,思考为什么地球是太阳系中存在生命繁衍的行星呢?
学生回答略。
总结讲解地球为生命物质的存在提供了三个越的条件,这也是其它行星不具备的条件——(1)日地距离适中(1.496亿km),使地表平均气温为15℃,有利于生命过程的发生和发展;地球上的温度,还有利于水的液态存在。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2)地球的体积、质量适中,吸引大量气体聚集在地球周围,又经过漫长的演化,形成了以氮、氧为主的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3)海洋的形成:由于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致热和原始地球重力收缩及地球内部的物质运动等形成了原始大洋,地球最初的单细胞生命就出现在大洋中。(备注:此部分可以模拟演示或讲解地球存在生命的温度、大气、水等条件;假设地球温度过高或过低对地球生命的影响;引导学生分析地球大气、温度与地球水的关系)。
板书1、日地距离适中。
2、地球的体积、质量适中。
3、液态水的存在。
启发提问宇宙中是否只有地球上存在有生命物质?
根据我们刚才的分析,具有上述两项条件就可以存在的生命物质,而在宇宙中,在其他的恒星系统中,是否也会存在像地球这样的天体?这是非常有可能的!因此,人们通过各种途径,正在不断地探索。
总结全课。
课后习题。
巩固练习题(投__,当堂完成)。
1.为什么说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2.分析说明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
课后探究阅读有关哥白尼、布鲁诺等的书籍,开一次班级天文学演讲会,讨论学习前人科学探索的精神,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谈谈感想。
板书。
板书设计。
1、几种常见的天体。
2、天体系统。
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1、九大行星。
2.九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和结构特征。
三、存在生命的星球。
1、日地距离适中。
2、地球的体积、质量适中。
3、液态水的存在。
地理教案-地球在宇宙中篇十九
教学目的:1使学生了解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从而了解四季和五带的划分。
2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
3培养学生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教学难点: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教学工具:地球仪投影片地图册。
教学方法:分析法、讨论式、画图演示法。
教学过程:
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一),主要是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有昼夜交替,地方时、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从中我们明确了一天中昼夜是交替变化的,昼夜交替周期是一个太阳日——24小时,那么每天的昼与夜的长短是否一样呢?今天我们接着学习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二)。
一、昼夜长短的变化。
投影片:太阳光直射赤道示意图(1)。
讲解:任何緯线圈被晨昏线都分为两部分:昼弧和夜弧。昼弧越长,白昼越长,夜弧越长,黑夜越长。看图(1),此时节气为二分日,(画晨昏线)晨昏线与经线重合,各地昼弧夜弧等长,说明昼夜相等,各为12小时。
投影片:太阳光直射北回归线示意图(2)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示意图(3)。
2、夏半年和冬半年昼夜变化关系,这种变化与纬度有什么关系?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1)二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晨昏线与经线重合,全球各地昼夜等长。
(2)太阳直射的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极点四周出现极昼现象,另一半球相反。
(3)赤道处终年昼夜等长。(晨昏线始终把赤道分成相等的两部分)。
(4)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
(5)相同纬度,各地昼夜长短状况相同。
巩固练习:(略)。
过渡: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使各地日照时间不同,即昼夜长短不同,同时各地太阳辐射的强弱不同,我们用正午太阳高度来表示。
板书: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提问:请大家看书21页,并结合地图册,思考:
1、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分布有什么规律?
2、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的分布有什么规律?
学生回答:(略)。
讲解:随纬度变化:由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
故: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二分日,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随季节变化:任一地点,一年中离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最近时,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反之,达最小值。
故: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夏至日时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冬至时达最小值。
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冬至日时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夏至时达最小值。
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一年中,太阳直射时,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离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最远时,达最小值。
过渡:全球除赤道以外,同一纬度地区,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随季节而变化,使太阳辐射具有季节变化的规律,形成了四季;同一季节,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随纬度而变化,使太阳辐射具有纬度变化的规律,形成了五带。
板书:四季和五带的划分。
提问:1、季节是怎样划分的?
2、五带的划分是以什么为依据,又是怎样划分的?
学生回答:(略)。
讲解:1、四季的划分。
(1)根据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划分的四季。
(2)北温带许多国家的月份划分。
2、五带的划分。
(1)根据地球上各地获得的太阳辐射年总量的多少。
(2)以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为界限,把地表粗略的划分为热带、南北温带、南北寒带五个热量带。
投影片:五带的划分示意图。
讲解:(1)明确五带的极昼极夜现象、阳光直射状况以及季节变化。
(2)分析如果黄赤交角变大或变小,五带的范围会有什么变化。
小结:本节我们学习了主要由于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大家重点掌握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明确四季和五带的划分。
布置作业:(试卷)。
一、昼夜长短的变化。
二至日时,全球昼夜长短变化最大,极圈内全部出现极昼或极夜现象;
二分日,全球昼夜长短变化最小;赤道上无昼夜长短变化,终年昼夜平分。
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随纬度的分布。
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二分日,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2、随季节的分布。
任一地点,一年中离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最近时,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反之,达最小值。
二、四季和五带的划分。
1、四季的划分。
(1)根据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划分的四季。
(2)北温带许多国家的月份划分。
2、五带的划分。
(1)根据地球上各地获得的太阳辐射年总量的多少。
(2)以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为界限,把地表粗略的划分为热带、南北温带、南北寒带五个热量带。
【导语】的会员“godermai”为你整理了“参考教案: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范文,希望对你的学习、工作有参考借鉴作用。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昼夜交替的原因及其......
地理教案-地球在宇宙中篇二十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地理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教学内容
本节的主要内容是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昼夜更替及晨昏线。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是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它对自然地理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整体性和差异性都有重要影响,是地理学的基础理论。因此本节知识是高中地理的主要内容之一,在高中地理学习中具有基础性地位。
由于地球运动具有难以感知的特性,不少学生在学习时还会存在一定的障碍,但对于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和空间智能有较大促进作用。
3.设计思路
本节内容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采用情景——设疑——探究——建构的学习模式,通过实验,演示,画图等创设问题情景,使抽象的地球运动具体化,生动化。学生进行质疑,探究交流,归纳,实现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
高一学生身心发育趋于成熟,已初步具有地理逻辑思维能力,探究能力,能在教师的引导下独立地解决问题,故在教学中以启迪学生思维为核心,以学生主动参与为标志,在自主学习方式下分组讨论,进行有效教学。根据课标的要求和本节的知识结构,遵循地理教学的基本特点与规律,我在教学中采用以下学法指导。
合作学习。这样可使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掌握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总结等科学的学习方法。
其次,有效利用互联网和图书馆知识量丰富、资源共享这些优点,我鼓励学生从互联网和图书馆中获取知识,向学生介绍一些网站,搜索引擎和关键词,教给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方法。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昼夜更替现象
2.理解晨昏线的地理意义
3.学会晨昏线的判读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参与地理实验的探究以及相互讨论,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并且汇报探究成果的`这一过程,引导学生主动去寻找问题,发现问题,以及寻求解决问题的各种途径。最后,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交流、反思自己地理学习和探究的体会、见解和成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学生眼、手、脑、口的调动,让学生学会地理思维方法,体验学习地理的乐趣。培养他们求真,求实,善于观察,寻根问源的科学态度和热爱生活的情操。
1.重点:昼夜更替现象;晨昏线
2.难点:晨昏线的应用
1.教法:小组合作学习法、情景教学法、学案导学法。
2.学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创造机会让学生合作、探究、交流。
地球仪、手电筒,多媒体教学软件
略
地理教案-地球在宇宙中篇二十一
教学目标:
1.获得地球和宇宙环境的基础知识;
2.初步学会分析地理资料的方法;
3.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形成科学的宇宙观,激发探索宇宙的寻找地外文明的兴趣和决心。
教学重点:了解天体系统的层次,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教学难点:从数据中比较三大类行星的特点。
方法与策略:谈“天”是为了说“地”,本节教材涉及较多的天文现象和天文知识,都是围绕“地”来展开的,因此教学时不要讲太多的天文知识,以致把地理课上成天文课。教学时要充分利用课本的活动或设计一些活动,让学生在参与活动和探究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知识,以达到课标的要求。
课时安排:1课时。
课标: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课标分析: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是指以地球为中心的宇宙环境,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理解。宏观层面上是指地球在天体系统中所处的位置;微观层面上是指地球在太阳中的所处的位置。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目的是为认识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打基础。在太阳系八大行星中,从质量、体积、运动等来看,地球是普通,但地球上存在智慧生命又使地球成为太阳系中特殊的一员。而说明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不仅要从地球自身条件和行星际空间条件分析,还要从恒星际空间条件分析。根据本条“标准”的要求,学生在分析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时,要会用有关资料加以说明。这些资料如太阳系九大行星的比较数据、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图、地球本身的条件等。
教材分析:本节是高中地理的开篇,涉及较多的天文知识,同时这些内容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教材设计了较多的活动,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得出结论。教材在介绍天体的具体形式时用了很贴切的形容词,让学生有比较直观的认识。采取阅读的形式介绍了其中的四种天体,以增加学生的课外知识。对于天体系统的层次,教材是以图加材料说明的形式从小范围到大范围来讲述,并让学生填写层次的框图来巩固。为了说明地球的普通性,教材把八大行星的有关数据归纳成图表,引导学生应用数据分析探究,把地球与其他行星进行比较,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一颗普通的行星。而对于本节的重点内容,教材主要从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和八大行星绕日公转的特征,分析地球上具备了生命存在的温度、大气和安全的宇宙环境等条件,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特殊的行星。本节课后活动的目的是以地球上出现生命的条件作为一个参照,培养学生迁移和应用知识的能力,鼓励学生大胆想象,但要有理论根据。
教学过程:
展示图片:(宇宙上看到的地球组图)地球是宇宙中的一颗行星,也是我们人类。
在宇宙中的唯一家园,本章我们主要学习的是关于地球的一些情况。
本节导入: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地球上的许多自然现象与所处的'宇宙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如季节的转换、昼夜的更替和昼夜长短的变化等。所以要研究地球首先要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阅读归纳:宇宙环境的组成成员(引导学生在阅读时注意形容词)。
小结:天体:恒星、星云、行星、卫星、流星、彗星。
宇宙环境。
星际物质:气体、尘埃。
过渡:物以类聚,任何天体在宇宙中都有自己的位置,并且天体之间能够形成不同层次的天体系统。
概念:天体系统(强调关键词: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地月系。
活动探究:完成天体系统的框图。
太阳系银河系宇宙(总星系)河外星系其他恒星系其他行星系。
过渡:从天体系统中我们明确了我们的地球是处于太阳系中的,那么,地球在太阳系中的地位是如何的呢?我们说,地球是太阳系中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不过在这之前,我们首先要学习的是太阳系具体包括哪些具体的成员。
巧记: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水、金、地、火、木、土、天、海。
探究活动:
1.读图表得出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共面性、同向性和近圆性,最终得出结论,地球在运动特征方面没有特殊的地方。
2.读课本八大行星数据图,列表比较九大行星特性。
最终得出结论:地球质量和体积方面,与水星、金星、火星相比,也没有特殊的地方。
回答:地球上有生命的存在。
探究、资料分析:距日适中适宜的温度。
生命存在的条件:质量、体积适中;适宜呼吸的大气;海洋的形成;液态水的存在。
活动:讨论如何在茫茫的宇宙中寻找外星人的方向。
课堂总结;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地球在宇宙中并没有什么特殊性,它也是一颗普通的行星,但是地球由于自身的原因而使地球上有智慧生命的存在,从这个方面来讲,地球又是一颗特殊的行星。
以上是长春中考为您提供的信息,更多精彩,敬请期待长春中考。
地理教案-地球在宇宙中篇二十二
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天体(会举例:恒星等;还有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
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天体系统的层次: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
河外星系——总星系。
(1)太阳系图:九大行星按结构特征的分类及各自的成员(地球的普通性)。
小行星带的位置彗星中心天体:太阳(质量最大)。
(2)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地球的特殊性)。
宇宙环境的原因:九大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太阳光照稳定。
地球自身的原因:适宜的日地距;适宜的体积与质量。
3、太阳的能量来源及其对地球的重大的影响。
来源:太阳中心的核聚变。
影响:是自然界水、大气、生物循环的主要动力;生产和生活的能量(太阳能和化石燃料)。
4、地球自转的方向及周期。
自转方向:自东向西;北极逆时针;南极顺时针。
周期:1个恒星日。
5、昼夜更替和地方时产生的原因——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之一。
(1)昼夜更替。
太阳高度的概念: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太阳高度?晨昏线上的太阳高度=0昼夜更替的周期及意义:1个太阳日(24小时)。
6、地转偏向力对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影响——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之三。
南半球左偏;北半球右偏;赤道处不偏。
影响:风向;洋流;河流两岸冲刷和泥沙堆积状况。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79281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