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倾听能力培养教学心得(模板1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07 15:48:10
幼儿倾听能力培养教学心得(模板19篇)
时间:2023-12-07 15:48:10     小编:书香墨

如果我们对一些陌生的知识点感兴趣,我们可以主动去了解和学习。要注重自我评价和对未来的展望;这是一份精心挑选的总结范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帮助。

幼儿倾听能力培养教学心得篇一

倾听能力是指听者理解言者口语表达的信息和能在头脑中将语言转换成意义的能力。

倾听能力的构成是:专注的倾听习惯;。

倾听过程中的注意分配能力;。

对倾听内容的辨析能力;。

在各种倾听环境中排除外界干扰的能力。

具体说来,倾听者必须听得准,理解快,记得清,并具有较强的倾听品评力和组合力。

(1)不爱听学生们都是家中的“小太阳”,一家人都围着他转,所以孩处处以自我为中心是必然的。

他们表现欲望强,普遍存在着喜欢别人听自己说而不喜欢自己听别人说的问题。

在别人才刚开始说话时,他们就喜欢迫不及待的`插嘴进来。

(2)"假”听很多学生在课堂上都会努力表现出自己是在认真倾听的:双手平放在课桌上,身子挺得笔直,眼睛盯着教师或黑版一动也不动。

其实,这就是“假”听,因为学生如果真的在认真倾听,就不可能会有时间去注意手应该怎么放,身子应该怎么样。

学生之所以要“假”听是为了引起老师的注意,渴望得到老师的肯定、表扬。

(3)遗忘快一位美术老师曾做过一个试验:要求全班小朋友都把材料带齐了,才开始上手工课。

结果,第二次上美术课时有1/3的学生带了材料,第三次上时有2/3的学生带了,可是一直到第五次,还是有三个同学给忘了。

其实这是很自然的现象,因为儿童的记忆力虽然很强,但他们的遗忘率也是很高的,大人们常说孩子“左耳进,右耳出”说的也就是这点。

低年级学生倾听习惯的养成。

1、教师要以身作则。

教师要让学生认真听讲,首先自己应该学会倾听,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心悦诚服,才能事半功倍。

教师无一例外都是耐心的倾听者。

教师有效地倾听,可以帮助学生倾诉自己的感受,使学生得到表达的机会,享受表达的愉悦。

教师有效地倾听,能让学生觉得自己得到了老师的器重、认可和尊重,能激起学生的发言欲望,提高发言质量。

更为重要的是,教师这种认真倾听学生说话的习惯,给学生养成倾听习惯,树立了榜样。

2、激发倾听兴趣。

兴趣永远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但倾听对于好动、活泼的儿童来说无疑是无趣的。

但作为一名教师就是要想方设法从这种无趣中寻找和创造乐趣。

而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奖励和游戏最能够引起他们的兴趣。

奖励倾听。

课上,我“一不小心”说错了一个词,坐在第二排的一个女孩又轻又急切地说“老师错了!”正是这句话给了我一个良好的机会。

当我把一颗鲜红的五角星贴在她的额头时,全班同学都表现出无比的惊讶和羡慕。

于是,我告诉这群孩子:倾听是最好的学习方式之一。

我把一个大大的“听”字写在了黑板上,学生们惊叹“好大的听字!”是的,我要把这个大大的“听”字写进孩子们的心中。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从不停止对学生倾听的奖励。

例如:“你看这位同学的眼睛一直看着老师,他听讲多认真啊。”

“这位同学能认真听别人发言,并能指出不足,我们应向他学习”这些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同时,奖励要注意及时性、公正性和频繁性,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促成学生倾听习惯的养成,才能保证学生倾听能力的可持续发展。

3、倾听方法。

我们可以开导学生,告之善听者往往也是善于思考的好学生。

要养成善听,倾听的好习惯。

并教给学生一些方法:

(1)猜想发言的同学会说什么。

(2)对同学的观点进行归纳。

(3)想想看他说的有没有道理。

不随便给予否定,即使持有不同的关或理解,也要以“我认为……”,“我想补充说明……”等方式参与交流,这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倾听方法,学生学会了先听后说,真正养成了倾听的习惯。

4、指导学生倾听的姿势。

手势或身体动作是最能反映一位学生是否在倾听。

科学课上我对学生听的姿势给予认真指导。

如:听同学发言时,要求学生眼睛看着书上或老师出示的教具,不看发言同学的脸,做到神情专一。

如果同学的回答与自己的思考相一至,则以微笑、微微点头表示认可或赞同。

学生养成了这样的习惯,老师可通过一目了然的观察,了解学生听课的质量,即时得到反馈信息,对师生双方来说都是利处多多。

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不是一朝一昔养成的,在平时的教学中,只要教师重视学生倾听习惯的培养。

善于捕捉教育契机适时引导,就能使学生逐步养成倾听老师讲解、倾听别人意见的良好习惯。

幼儿倾听能力培养教学心得篇二

倾听能力在现实生活中运用非常广泛,大到听报告、欣赏音乐等,小到一句话及每个字的听和用等,日常生活中时时处处需倾听。倾听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孩子知识技能的接受和掌握。但我班的有些幼儿注意力极易分散,在组织一日活动中,对老师的要求、指令不能马上作出反应,影响正常开展。究其原因,是我们教师忽视了对倾听能力的培养。因此,本学期,我将从幼儿特点出发,将听力培养融于各项活动之中。

平时,每当孩子向我们倾诉各种事情时,我们必须当名好听众,不要随意打断他们的话语,不能流露出不烦或敷衍的神情,鼓励孩子尽可能详细表达,并产生共鸣,明确自己的态度。使孩子乐意倾诉,乐于接受我们的建议和帮助。

良好的倾听习惯是发展孩子倾听能力的前提和基本条件。由于独生子女在家庭中的特殊地位,孩子的表达能力增强了许多,可是有些习惯却不好,如大人说话时常插嘴,不能认真仔细地听等等。要发展孩子的倾听能力,必须培养孩子良好的倾听礼貌和习惯,这是提高孩子听懂语言的重要保证。应让孩子懂得在听故事、听别人讲话时,要尊重他人,可以自然地坐着或站着,眼睛看着说话的人,并且不随便插嘴,安静地听他人把话说完。这是一种倾听礼貌。我们还通过开展各种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听力,例如:娱乐游戏《传话》、体育游戏《人、枪、虎》、尤其是美术科学活动中的各项要求:讲解时简单、清楚、速度稍慢,并用眼神不停关注每个孩子的反应。

对于听力水平稍弱的`幼儿,我们要给以更多的关注励,提问时,让他们优先答问并给以鼓励,提高以使他们逐步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

为了发展幼儿的听觉注意,我们多让。

幼儿倾听故事及音乐,鼓励幼儿进行复述及演唱,评选“故事大王”及“小歌星”活动,提高积极性,教师以规范、准确的语音发指令,将听力培养的要求贯穿于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如利用“按指令行事”法发展孩子倾听能力”好动是孩子的天性之一,也是身心发展的一个阶段,为此,可以用按指令行事的方法来发展孩子的倾听能力。如:要求孩子听指令做相应动作;在日常生活中交给一些任务,让孩子完成,以锻炼孩子对语言的理解能力;结合培养注意力,让孩子根据某种音乐或节奏等,一边看着大人的手势,来完成某些动作或相应的行为等。利用听辩错误法来发展幼儿的倾听能力。常发现有的孩子听说一件事时,只听到其中的一点儿就听不下去了,这就说明倾听的质量不高,听得不仔细,不专心和不认真。因此,应有目的地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去判断语言的对错,吸引孩子注意倾听,并加以改正。如,“玉米棒结在地下,葡萄结在树上”等让孩子倾听后,挑出毛病并纠正。

1通过家长会介绍听力培养计划。

2对家长进行听力培养和指导。

(1)家长每天为孩子朗读半小时的故事或诗歌。

(2)请家长让孩子在游戏中接受听力培养。

例如:玩“传话”、“听听是什么声音”等各种亲子游戏,使孩子自然而然地提高倾听能力。

3、多与家长沟通,了解孩子的听力发展情况,并及时做出调整。

总之,听力的培养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由浅入深,逐步提高,这样,才有助于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为幼儿的口语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幼儿倾听能力培养教学心得篇三

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家长应该为幼儿创设倾听的环境,在起床及饭前饭后的空余时间或一些过渡时间,可为幼儿播放一些优美动听的歌曲、故事、儿歌,也可以由家长或幼儿讲故事等,如晨间锻炼时播放轻松活泼的音乐,午睡前播放温柔缓慢的音乐,用餐时播放优美动听的故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对所学内容感兴趣,注意力就容易集中,思维也处于活跃状态。把兴趣作为倾听的切入点,捕捉孩子的兴趣所在,激发他们的倾听兴趣,这就是家长培养的重点。

良好的倾听习惯是提高幼儿倾听能力的重要保证。在日常生活中,一些幼儿因不注意倾听或不耐心倾听而无法按要求完成任务。家长可以通过讲述有趣的故事,如《爱插话的小八哥》等,引导幼儿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学会倾听他人。

家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对孩子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父母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行,在幼儿倾诉或告状时,认真倾听,耐心引导他们解决问题;在向幼儿提问时,耐心等待和聆听幼儿的回答。不论孩子的话题多么简单,都应以目光、手势、语言来传递听到的感受,让孩子觉得父母认真听了,在关注着他。

5培养幼儿倾听能力的方法:培养幼儿倾听习惯需要家园的配合。

家庭教育环境对幼儿倾听习惯养成起促进作用,而且家庭环境的创设是“有助于幼儿习惯养成的直接作用者。”当今,人们也正在着手许多旨在研究家庭教育环境创设对幼儿习惯养成的作用上达成一致的确定,注重创设良好家庭教育环境的家长其孩子的习惯明显优于那些随意的家长。在长期的幼教工作中,我也发现家长千差万别。由于职业不同,文化层次不同,家庭教育环境的创设也不同。幼儿期是一个好模仿的时期,环境的创设在他们的成长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良好的环境对其倾听习惯的.养成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1.成人不重视倾听能力的培养。

许多成人认为听力是与生俱来的,没有必要培养,遇到孩子插嘴或不专心倾听则训斥、责备孩子,如大人讲小孩子听等。训斥、责备的式则使孩子失去倾听的欲望和兴趣,会变得不爱倾听或不会倾听。还有一种极端的表现就是成人以孩子为中心,认为插话等是孩子自信、能干的表现,往往过分顺着孩子的意思,以致使孩子愈加不会倾听。

2.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的局限。

受幼儿年龄特点的局限,注意力容易分散,自制力比较弱,缺乏倾听别人说话的耐心,在听的过程中难免会做小动作、东张西望等。特别是有些幼儿聪明活拨,表现欲特别强烈,在集体活动中常急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而打断其他幼儿的发言。所以幼儿有时候根本没听清楚或听得不完整。

3.成人的消极榜样作用。

父母、老师等是孩子成长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他人。成人的言行举止不可避免地对孩子产生影响。有些成人在和别人交往时、和幼儿交谈时就不会倾听,因此,孩子在无形中习得了他们的不良行为。

幼儿倾听能力培养教学心得篇四

自我控制能力是指幼儿个体对自己的想法和行为能够自知、自控的能力。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展起来的。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也非后天自然习得,它是以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为前提,在后天的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在实践活动中,随着知识经验的积累和能力的增强,通过专门的实践锻炼而获得的。我认为,在人小学之前对幼儿进行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是非常必要的,可取的。

首先,从时代发展的需要看,现代社会对人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要求具备一定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我们的教育不能只是传授有限的知识技能,而且还要培养能力,这样才能使受教育者胜任未来的学习、工作和社会生活,培养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也是顺应了现代发展的要求。

其次,从教育目标看,幼儿园教育的目标是要使幼儿在德、智、体、美几方面都得到发展,为人小学打好基础,为造就一代新人打好基础。幼儿园的教育目标与中小学的教育目标是一致的,连续的。幼儿园各项工作的开展都要考虑到为幼儿今后的发展打好基础。在中小学德育工作中。有一项重要的任务,即“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的过程”。而自我教育能力又包括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我们必须从幼儿园就开始着手这项工作。

最后,从幼儿发展的需要看,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形成,在今后的教育过程中,就容易调动其主动性,积极性,使其自觉性、能动性得以发挥,并能有效地控制自己的行为,这对幼儿良好品质的形成,尤其是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有益的,对全面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根据以上不同的需要可以看出,培养幼儿自控能力的必要性,尤其对即将人小学的幼儿来说,他们的自我意识已经发展形成,他们能根据一定的行为准则或参照榜样来控制约束自己的行为。如一些孩子在父母面前撒娇、任性,但一到幼儿园就会收敛很多。只要考虑了幼儿的年龄特征,采取适宜的教育措施,培养幼儿自我控制能力是可能的。

1.正确对待儿童的自我意识,培养幼儿个性健康发展。

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儿童,幼儿的一言一行,都由我们教育者来教育和培养。因此,尊重、相信每一名幼儿,充分发挥幼儿的自我意识,使其自我意识在个性发展中起积极的促进作用。例如,学前班一名幼儿看见小班幼儿摘花,马上跑过去,打了他一下,并说:“你为什么摘花”,还讲了道理,希望今后不再摘花。但是他的做法没有得到老师和同伴的赞扬和认同,使他认识到自己的情绪过于急燥的原因,从而调节自己在活动中的情绪(不动手打人)来控制自己的行为,并努力做到遇事冷静,取得满意的结果。这个过程就包含着儿童对个性品质中的不良因素的自我纠正,也就是自我意识的调控。因此,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以儿童对自己在活动中的一些主要心理过程和特点进行反省、评价,并教会他们调节自己的主观活动的基本的,简单的对话,这对儿童个性的'健康发展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2.为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培养幼儿独立的精神。

在幼儿园里给幼儿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空间,用一些无声的具有感染力的环境氛围随时提醒幼儿注意自己的行为表现。如课堂上,认真听老师讲课,有问题举手发言,写字绘画时独立完成,不影响别人。喝水,洗手,吃饭,午睡等一些生活常规,教师只用亲切、友好的眼神、动作,使幼儿对自己的行为得以控制,从而使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有这样一名幼儿,每天午睡都难以入睡,而且还影响周围的幼儿午睡。开始我批评、责怪他,效果不佳,只能控制一时。有一次,我就悄悄走到他身边,用食指在嘴上轻轻地“嘘”了一下,他马上意识到应该安静地睡觉,不应该吵别人。这无声的举动,使他的行为得到了控制。教师热爱、信任每一个孩子,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幼儿爱老师,愿意接受老师的教育。对他的进步,给予及时的鼓励,帮助他树立了自信心,从而培养了幼儿独立自主的精神。同时,也使幼儿懂得生活在一个集体中,自己的举动应该有一定的控制力,约束力,这样,才能适应集体生活,符合幼儿心理、生理要求。

幼儿对客观事物的体验,情境性很强,情感的体验往往会随情境的变迁而大幅度地变化。由于没有一个中心情感统整自己的各种情感体验,就使孩子的情感调控缺乏自觉性。例如,幼儿用积木搭了一座桥,他感到没有趣走开了,可这时当教师说这座小桥好漂亮啊,桥下还流着水,这时他会马上被吸引到这里,他会想再做些什么:“小河里应该有小船,小船谁来划,桥上又有什么……”因此,幼儿往往缺乏情感体验,而失去行动的自觉度。情感是一种内在的主体心理体验,教师的帮助只是外因,要搞好孩子的情感调控,关键还在于让孩子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树立自我意识,客观的评价自己的情感状态,努力地按要求调节自己的情感体验。

以上所述,是工作中的点滴体会。我认为,幼儿在人小学前,不但要做好物质和心理上的准备,更重要的是还要做好儿童个性行为的自我调控能力培养的准备工作,这样幼儿更能适应小学生生活的要求。

幼儿倾听能力培养教学心得篇五

倾听是人类接触世界、表达自身的第一步;是幼儿接触社会、接受信息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幼儿感知和理解语言的行为表现;也是幼儿学习的一种好习惯。在《上海市学前教育纲要》中,“表达与表现”部分第一条就是:注意倾听他人的讲话,理解别人讲话的意思。在教育活动实践中,很多教师重视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幼儿倾听能力的培养,殊不知良好的倾听能力是幼儿获得知识的前提,也是提高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在实践活动中,我非常重视幼儿倾听能力的培养。

兴趣是幼儿主动学习的动力。只有当倾听的内容能引起幼儿的兴趣时,幼儿才能充分调动自己的积极性,投入到倾听活动中去。作为教师首先要精心选择倾听的内容。应根据幼儿年龄特点的不同为各个年龄层次的幼儿选择不同的倾听内容。如:对小班的孩子,选择一些简短、有趣、易懂易记的儿歌、故事等。对中班的孩子则选择一些稍长、形象生动、有一定表演性的内容。对大班的孩子,选择一些相对较长、情节曲折、有一定难度的内容。其次,教师要善于捕捉幼儿关心的热点话题。孩子们关心的问题往往是他们感兴趣的。比如:每天电视节目中名目繁多的儿童食品广告,是孩子们非常感兴趣的。由此,我常常组织孩子们说广告,并让其他孩子听一听他(她)是不是和电视里说得一样?应该怎么说?这样一来,孩子们倾听的兴趣被激发起来,不仅能认真倾听同伴说的广告,而且对电视广告节目也会更有兴趣地去倾听,以便下次说得更好。第三,教师要及时发现孩子的点滴进步,并给予充分的肯定与积极的鼓励。孩子总是希望得到大人的夸奖,对幼儿来说,教师又是重要人物,所以教师应充分利用孩子的这种心理特点激发幼儿倾听的兴趣。特别对于胆小懦弱的孩子更要给予充分地肯定与积极的鼓励。

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要日积月累才能形成的。因此我十分注重在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中渗透倾听习惯的培养。幼儿是否能听清并听懂老师的讲解,将直接影响孩子参与活动。为了能使幼儿愉快、顺利的活动,在每个活动环节提出要求时,我会提醒每个幼儿都认真倾听。例如:每日的点名就是培养幼儿倾听习惯的良好机会。在点名时我要求幼儿仔细听,比比谁的耳朵灵,能一次就听清自己的姓名。开始时是有规律地点名,然后把点名册上的.学号颠乱了点名:今天从第一个跳跃到最后一个,明天从最后一个跳跃到第一个,后天则是颠乱了无规则地点名,孩子们对这种点名方式很感兴趣,每次都会安静地倾听是否叫到自己的名字,几次下来,也便在点名时形成了良好的倾听习惯。又如:在幼儿关心的热点讨论中,不仅要求幼儿倾听老师的讲述,而且还注意引导幼儿倾听同伴的讲述。我会经常在一个幼儿说完后,问其他小朋友:“你觉得他(她)说得好不好?好在哪里?”这也促使每个幼儿认真倾听同伴的讲述,从而逐渐养成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

孩子天生喜欢游戏,把枯燥无味的倾听训练通过有趣的游戏形式加以练习,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如:游戏“录音机”,我说一句话,请孩子们做“录音机”一字不差的重复一遍,比比哪只“录音机”质量好,孩子们在听的时候就十分的认真,都想做最好的“录音机”。又如:游戏“改错”,我故意说错话,让幼儿来纠正。例如:我说:“美丽的春天到了,地上的小草变黄了。”孩子们则很快会纠正:“美丽的春天到了,地上的小草变绿了。”或“美丽的秋天到了,地上的小草变黄了。”这样,通过有趣、愉快的游戏,孩子们倾听的兴趣被激发了,倾听能力也逐渐提高了。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每个孩子的情况又各不相同。因此,在对孩子进行倾听能力的培养中要注重个别差异,对不同幼儿提出不同要求,对能力强的幼儿提出的要求高一点,对能力弱的幼儿则相应地把要求降低一些。例如:同样是游戏“录音机”,要求能力强的幼儿复述长句,而能力弱的幼儿只要求复述短句或词组。同时,针对不同情况的幼儿采用不同方法:对胆小的幼儿多和他们聊天;对倾听能力弱的幼儿则在和他们聊天时减慢语速,或加上手势、眼神、动作,使他们听清、听懂;对倾听能力强的幼儿多给他们听有趣的故事、儿歌等,并让他们学着复述故事和朗诵儿歌。

儿童的情感需要沟通,儿童的心灵更需要呵护。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往往注重培养幼儿学会倾听,让孩子倾听自己的言语、指令,却忽视了自己去倾听孩子的表达。其实,老师倾听孩子的表达,对于加强老师与幼儿的交流,促进幼儿的倾听能力,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都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因此,当孩子有生活和学习的需要时、当孩子有委屈想辩解时、当孩子有秘密想倾述时,即使你再忙再累也要抽空去倾听孩子的心声。

幼儿倾听能力培养教学心得篇六

多字口头造句训练是作文训练的第一步,它不仅能够培养幼儿语言的自觉性和完整性,还能够培养幼儿语言的分析能力和组织能力。研究发现那些长期坚持训练的幼儿,词汇量丰富,表达清楚,口头作文能力很强,能在很短的时间里完成出色的短文,入小学后作文能力远远超过同龄人。

那么,训练幼儿多字口头造句,家长要注意什么呢?

1、指导幼儿造出内容完整的句子。

研究发现,不少幼儿造句时常常只注意把所给的几个字词都用到,却忽视了整个内容的完整性,常有头无尾或无头无尾,这样的造句也是失败的。家长诮指导幼儿不要急于把所给的字词用完,而要注意所造的句子的完整性。

2、指导幼儿造句不要限于一两个熟悉的情节。

例如,有些幼儿对于所给的不同的字词,都用同一个内容,这样造句是容易些,但对幼儿语言的发展不利,会使幼儿变得懒惰、呆板、缺乏灵活性,很难培养出丰富中的语言词汇和出色的表达能力,因此家长可以让幼儿用相同的几个字词,多造几个不同内容的句子以此训练他们的'语言表现力。

3、指导幼儿围绕着一个中心内容造句。

尽管我们给出的几个字词可能是毫无关联的,但是要让幼儿围绕着一个中心来造句,决不能每个字造一个单独的句子。只有幼儿真正达到了把所给出的几个字词造出了围绕一个中心的彼此有关联的多个句子,才能认为这个阶段的训练有了成效。

幼儿倾听能力培养教学心得篇七

能力是作为顺利完成基本实践活动的必要条件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它主要是由一个人的全部认识活动相应地心理状态所构成,如观察力、想象力、差别辨察力、抽象概括力、记忆力等都是属于能力。

能力是通过实践表现出来,所以要了解一个人是否有能力,只能从他是否能顺利地进行有关的实践活动来考察。如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学龄前是重要时期。首先要从生活习惯和能力培养入手,养成定时吃、睡、玩和洗漱习惯,三至四岁练习自己穿衣,五岁六岁会系鞋带、整理玩具、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在保教人员的指导下做好值日生工作,养成自己动手不依赖别人的良好习惯。

应当注意的是在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特征并不都是能力。如:对实践活动的态度是认真、细心、坚毅还是马虎、粗心、软弱这属于人的性格特征,而人的性格特征对实践活动也会发生影响,甚至对活动的进行起着一定的作用。

但它不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不是直接影响实践活动效率的基本条件,因此我们不能把它称之为能力。而像节奏、曲调感之于音乐活动,色彩感之于绘画活动,则是最必须具备的基本心理特征,缺乏这些特征就会直接影响实践活动的效率,使这些活动不能顺利进行下去,这一心理特征就是保证活动得到顺利完成的能力。幼儿能力的产生与发展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幼儿在接受教育和参加游戏等学习、生活的过程中,积累了初步的知识和技能,同时也发展了能力,尤其是在日常生活中培养他们各方面的兴趣,锻炼他们的视觉、听觉、触觉等感觉等感觉器官,通过有趣的室外游戏和活动来接触大自然,发展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多种能力。使幼儿初步形成比较稳定的作为个性心理特征的能力,而且促使幼儿的各种能力在幼儿期不断发展。

表现了个别性幼儿能力在形成的过程中表现出了个别差异。在日常生活中就不难发现,有的幼儿记忆能力较强,很长的儿歌很快就能记住;有的幼儿理解能力较好,能讲出故事的大概意思;有的幼儿具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讲话清晰连贯,能够完整的表达自己的想法,这些都表现了幼儿在能力方面的个别性。

能力的差异表现。有的儿童在幼儿期就显露出特殊才能,特别表现在音乐、绘画、语言、生活能力强,视觉、听觉及方位知觉发展良好,想象丰富,善于讲述,记忆迅速、准确等。

注意把握幼儿能力发展特点的目的在于掌握幼儿能力发展的规律,意在科学施教、科学培养,使幼儿能力不断提高,进而提高幼儿素质。

要培养幼儿能力,应首先正确了解幼儿能力发展水平。在日常生活中,成人和幼儿长期接触,通过日常观察,可以粗略地评定一个幼儿的能力发展的特点和水平。例如看出某个幼儿有音乐才能,某个幼儿聪明或愚鲁等。但这种评定只能作为一般评定,而且容易受评定者主观因素影响,不能客观地反映幼儿能力发展的实际水平。

1、组织幼儿参加实践活动。

实践出真相,实践长才干。幼儿的能力是在需要该种能力的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幼儿实践活动是幼儿能力发展的基础。成人要根据幼儿们所必须具备的能力,为他们组织适宜的活动,并鼓励和指导他们积极参加。例如:为了发展幼儿创造力为幼儿安排各种创造活动如玩泥塑、做手工、撕纸影、搭积木,鼓励他们积极参加,自由创作,独立思索,使创造力得到发展。

2、指导幼儿掌握有关的知识技能。

能力和知识技能有着密切联系,掌握了与能力有关的知识技能有助于相应能力的发展,例如:指导幼儿掌握丰富的词汇,说话时应注意的要点与正确的发音,可以促进幼儿说话能力的发展。

培养兴趣能力和兴趣有着密切的联系。幼儿如果对某项活动具有浓厚的兴趣,便会积极持久地参加该项活动,并逐渐获得有关的知识技能,不断改进活动方法,这样能力也就会得到发展。

3、培养优良品德,鼓励勤奋努力。

幼儿能力能否充分发挥,不断发展,与许多“非智力”的个性特征有关。培养幼儿的优良品德,坚强的意志,懂得为建设祖国而学好本领,做任何事情都能勤奋,这些对能力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4、教育好能力异常的幼儿。

对于有特殊才能的幼儿应创造条件,从小给予特殊专业的培养。对于智力超常儿童可以采取加快教学进度增加教学内容等方法使他们的智力充分发展,求知欲得到满足。更应注意的是,对于特殊才能和智力超常的儿童,要教育他们虚心学习,尊重别人,与人和谐相处,防止养成骄傲自负、轻视别人等不良品性。

总之,遗传素质只为能力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一个人的能力发展方向、发展速度、发展高度,主要取决于他参加实践的深度、广度。能力的提高、增强,反过来作用于遗传素质,促进素质的提高,同样只有在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和成人的积极培养过程中,幼儿能力才能得到发展,幼儿素质才能得到提高,实现“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国家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这也是幼儿素质教育的着眼点、切入点和最终目的。

幼儿倾听能力培养教学心得篇八

一、增加课堂活力,激发倾听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只有对所倾听的内容感兴趣,才会想听,才能主动学习、掌握知识。

所以,我们的教学设计,教学手段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课堂教学要善于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积极调动孩子参加到倾听活动中,让他们想听,爱听。

二、循序渐进,教倾听方法。

虽然倾听是与生俱来的,但是善于倾听却是需要后天培养的。

教师在课堂上要求学生认真听,可到底怎样才算认真听呢?学生对此认识比较模糊。

老师应该给孩子一个具体的、可操作性的、细化的要求。

1、简单复述。

当老师或学生讲话后,问问学生,刚才老师提出了什么问题,同学说了什么,让学生从简单地复述别人讲过的一段话开始学习倾听。

2、倾听前有明确目标。

小学生的特点是好动,表现欲强,绝大部分学生喜欢别人听自己说,而没有耐心去听别人说,因而课堂上常常是学生在回答问题,另外的同学却在干别的事情……因为他们觉得自己没事可做,这时教师应该给学生明确的目标,听后“评一评他的发言”,“你有什么反驳的意见”,“你还能想到什么?”等目标指令性问题大大激发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

3、细化“听”的要求。

二要耐心,不随便插嘴,要听完别人的话,才发表自己的意见。

三要细心,当别人的发言有错时,要求学生学会评价同学的发言,做到不重复他人的意见,自己的意见要建立在他人发言的基础上或者提出新颖的想法。

四要虚心,当别人提出与自己不同的意见时,要能虚心接受,边听边修正自己的观点;。

五要用心,在听取他人意见时不能盲从,要有选择地接受,做到“说”、“听”、“思”并重,相互促进。

三、发挥评价功能鼓励倾听。

古人说得好:“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适当地评价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也是培养学生“倾听”的重要手段。

所以在“听”的培养中,教师千万不要吝啬你的赞扬,让学生能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获得成功的满足感。

1、良言一句暖三冬。

激励可以是一句句深情的话语。

课堂上,对于认真倾听的学生,我总是及时地加以激励,如:“你听得最认真”,“你不仅听得认真,还动脑分析了”,“你听的真用心”,“王璐的耳朵真灵,一点小问题都逃不过她的耳朵。”

“瞧,鲁兵真有礼貌,一直在听同学的发言呢!”“你看这位同学的眼睛里一直有老师,善于动脑,回答的问题有创意,我们应向他学习”,“这位同学能认真倾听别人发言,并能指出不足,真棒!”

2、激励可以是一个个细微的动作。

学生的心灵极其敏感,教师的一个赞赏的眼神,一次轻轻的抚摸,一个动人的微笑,对于正在倾听的学生来说都是莫大的鼓舞。

3、激励可以是一个个诱人的荣誉小称号。

像“记忆之星”、“神耳朵”等荣誉小称号对于学生来说,那是挡不住的诱惑,为了获得这一个个充满魅力的小称号,学生会挺直腰板,竖起耳朵,洗耳恭听。

适当的表扬鼓励能充分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激励他们认真倾听,长此下去,既能促成学生倾听习惯的养成,更能保证学生倾听能力的可持续发展。

尽管学生倾听能力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但我坚信,每一个问题都有得到解决的时候,在我们的不懈努力下,不久的将来,我们一定会发现,学生会听了,他们在听中生疑,听中解惑,听中成长,听出聪明的头脑,听出精彩的人生。

幼儿倾听能力培养教学心得篇九

那么,究竟通过什么样的途径才能更好地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能力呢?我们知道,倾听能力与表达和交流能力不同。书面表达能力形成于文字,口头表达和交流能力形成于声音,可是倾听能力却没有独立的物质外壳,似乎难以捕捉,这就为其培养带来一定的难度。但是,倾听能力虽为无形,却往往交融于口头表达和交流能力之中,这便为我们探讨培养途径提供了有益的启发和线索:有效的教育在于引导幼儿经历以下倾听阶段的发展。教师应为幼儿倾听能力的发展提供机会。

倾听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它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如刚开始只要求孩子拥有倾听的意识即可,知道倾听很重要,能够集中注意力去倾听。如有声音吗?是什么声音等等。在此基础上,逐渐让孩子养成倾听的意识和习惯。教师要注意在平时的教学中进行巩固和强化。当倾听的外在行为养成之后,教师应注重培养倾听能力本身,让幼儿不但能够倾听,且能够对倾听的内容进行加工和提高,如幼儿能够对听到的内容进行加工整合,抓住倾听内容的重点等。

良好的倾听习惯是提高幼儿倾听能力的重要保证。在常规活动中,应有意识地培养幼儿的倾听意识和习惯。具体到日常活动中,要求幼儿基本做到:1.别人对自己说话时,能集中注意地听,看着对方的眼睛,注意口型、表情和姿势,做出相应的反应;2.别人在说话时,要保持安静,有礼貌地倾听;3.能辨别不同的音素、声调、语调,能听懂并执行别人对自己提出的指令、要求;4.能听懂普通话,能辨别普通话与母语的不同发音、不同表达方式等。在平时的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讲述有趣的故事,如《爱插话的小八哥》等,引导幼儿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学会倾听他人。还可以用复述的方式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在幼儿听同伴或老师表达之后,请幼儿尽量能够将他们听到的内容原封不动地复述。

1.活动之前给幼儿提出倾听任务,给予幼儿任务意识,让幼儿带着任务去倾听。如一个幼儿回答问题之前,对其他幼儿布置任务:让幼儿重复老师提出的问题或转述别的小朋友的回答;也可以要求其他幼儿认真倾听同伴回答,轮到自己回答时,答案和别人不一样;或评价哪一个小朋友回答得最好,哪一个回答的不好等等。通过这种有意识的培养激发幼儿认真倾听的`动机。2.在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回应幼儿,通过提升性的回应提高幼儿的思维水平。如在《礼物》读本教学中,老师在导入活动的时候,用纸盒包装了一个大的礼物让幼儿猜测:“是什么礼物?”一个幼儿回答是小猫,老师紧接着让小朋友想一想有没有什么不一样的?接着幼儿回答:小狗、小兔子。然后,老师变换回应方式:“刚才小朋友讲的都是小动物,还有没有可能是别的礼物?”于是幼儿的思维经过进一步的发散:有可能是鲜花、巧克力、蛋糕等。老师又进一步总结和提升:“刚才小朋友讲到了盒子里面的礼物可能是小动物、植物、吃的东西,除了这三种类型的东西之外还有没有可能是别的呢?”

教师应改变传统的只表扬回答问题的幼儿,而对认真倾听的幼儿也要及时肯定和赞扬。如果在一节课结束之后,教师只表扬那些积极发言的幼儿,久而久之,会给幼儿一种导向:只有积极回答问题才能得到老师的表扬和肯定。为了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教师应有意识地增加对倾听的正面评价,对倾听能力好的幼儿给予表扬和肯定。长期坚持,幼儿就会学会有意识的倾听。

除以上方式方法之外,教师还要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一些小的细节问题。如了解幼儿的兴趣爱好,幼儿喜欢听什么类型的故事,注意投其所好;活动难度的选择要与幼儿已有的发展水平相适应,既不能太难也不能太易;观察幼儿注意的程度,并相应地调整音量,运用低音来吸引幼儿注意;两个可能打闹的幼儿不要坐在一起等等。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持幼儿的注意力。此外,教师的某些行为、语言和动作会影响幼儿的倾听,如热情、活跃(但不要过度),视线的接触等。

倾听是一种习得行为,倾听能力随着经验和环境的影响而不断提高。教师的责任之一就是精心设计有计划的活动,使幼儿可以持续地发展倾听能力。

幼儿倾听能力培养教学心得篇十

幼儿学习语言,首先要学会倾听,因为倾听是幼儿感知和理解语言的行为表现,是幼儿语言学习和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行为能力。只有懂得倾听、乐于倾听并且善于倾听的人,才能真正理解语言的内容、语言的形式和语言的运用方式,掌握与人交流的技巧。

“认真倾听”这个习惯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需要经过长时间、多渠道地培养和训练的。

兴趣是幼儿主动学习的动力。只有当倾听的内容能引起幼儿的兴趣时,幼儿才能投入到倾听活动中去。如今市面上有很多故事书,我们要有选择的帮孩子挑选故事书。小班幼儿可选择画面大、文字少。故事简短、有趣易懂的儿歌和故事。

小班幼儿喜欢倾听故事,但由于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不强,注意力不稳定,易分散,有的幼儿不能理解语义内容,从而影响了倾听。

其次,可利用游戏手段激发幼儿倾听的兴趣。游戏是幼儿最基本、最喜爱的一种活动形式,幼儿也正是在游戏中得到发展的。特别是年龄小的幼儿,游戏时很投入,以游戏的.口吻和幼儿说话,幼儿也容易接受,因此在阅读活动中我们老师经常采用游戏的方法.

(1)积极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是培养幼儿倾听习惯于的关键。

为了让幼儿形成良好的倾听习惯,要为幼儿创设倾听的环境,如在幼儿入园、离园的时候以及饭前饭后的空余时间,我们会给幼儿播放一些优美动听的儿歌、故事、轻音乐的录音等;在幼儿散步或外出参观时,让幼儿倾听自然界的各种声音(风声、雨声、雷声等)、倾听各种动物的声音(猫、狗的叫声、蝉鸣、虎啸等)、倾听各种交通工具的声音(汽笛叫、喇叭响、自行车清脆的铃声等)……,幼儿听后,引导幼儿模仿、讲述,发挥幼儿的想象力。例如上周,我们小二班开展了“会唱歌的车子”,活动中我选择了三辆有代表性的车子如消防车、警车和救护车。通过聆听他们的声音,学学车子唱歌的声音,了解这些车子对于我们生活的不同作用。

(2)多和幼儿交谈,是培养幼儿倾听习惯的基础。

幼儿的思维具有直观性,最喜欢鹦鹉学舌。在与幼儿交谈时,尽可能做到语言生动,表情丰富。说话时放慢速度,使他们听清每个字的正确发音,特别是针对幼儿难以发出的音或发不准确的音,在说话时口型稍微夸张些,这样不仅使幼儿能听清准确的发音同学能看清发音的口型,便于幼儿模仿。

(3)以身作则,成为幼儿倾听习惯养成的榜样。

有兴趣地做好幼儿的听众,耐心、认真地倾听幼儿的述说,并对他们所说的内容感兴趣,这是成人给予幼儿最好的鼓励,也是在潜移默化之中给予幼儿良好倾听习惯的榜样作用。

幼儿倾听能力培养教学心得篇十一

数学活动中的倾听,是指通过听觉来辨别、收集口头表达的数学关系、数学要求及任务的数学语言信息。幼儿有目的地进行数学活动和获取新的数学概念,是离不开口头语言的表达描述的,这必须依赖“倾听”。实验表明,幼儿倾听的能力和水平往往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他们数学活动的质量。而幼儿倾听的能力和水平除了来自于幼儿的专注和幼儿的主动、来自于教师准确生动的语言表达之外,有意识地培养幼儿在数学活动中的倾听,也是必不可少的。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培养和训练:

一、提出倾听要求,激发倾听兴趣。

教师在进行数学活动前或活动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各种教育教学手段调集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在最短的时间里愉快迅速地安静下来,积极地等待教师表述信息。同时,教师要抓住这有利的时机,提出倾听要求。例如:“请小朋友注意观察,正方形对折后会变成几个相同的图形?变成的是什么形状?”“请聪明的孩子把你发现的秘密告诉大家。”“认真听并能回答出听到的秘密是什么的,我们也为他鼓掌!”……这些语言信息,既包含了学习的要求,也蕴藏着启发倾听动力的诱因,从而激发起了幼儿的'倾听兴趣。

二、教师的语言表达要精练、有趣。

幼儿倾听信息的辨别能力和容纳能力是较弱的、有限的,同时,他们选择有用的倾听信息进行储存的能力也是受年龄特点制约的。3岁幼儿与6岁幼儿相比差异较大,而6岁幼儿的此种能力也是初步的,这是因为幼儿期有意注意时间较短的年龄特点所决定的。因此,教师在组织数学教学活动时,提出的学习要求要清楚明了,概念要准确,表达要简洁、清晰、易懂,要做到“无关的话不说”、“含混的词不用”,特别要防止错误概念的出现。

为了提高语言的感染力,教师的语言表述还应该富有童趣,所选取的内容应是与幼儿的生活经验紧密相关的,这样,幼儿在自己熟悉的事和物中倾听辨别有用的数学信息,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认真倾听同伴讲述。

数学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同伴讲述,是围绕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的。由于幼儿的操作、感知、理解等方面存在差异,他们在表述、概述层次上也存在着明显差异。有的幼儿回答自信肯定、切题而清楚;有的幼儿则含混杂乱、答非所问。为此,教师要有目的地引导全体幼儿积极认真地倾听同伴讲述,更重要的是,要以最简洁、最肯定的语言重复幼儿正确的表述、委婉地纠正错误的讲述,并及时引导幼儿分析同伴的讲述、辨别同伴的描述、评价同伴的概括,帮助幼儿及时获取倾听到的正确的数学信息,提高倾听的能力和水平。

四、提高倾听的储存能力。

数学活动中的倾听,认真专注的程度在不同幼儿身上表现是不同的。幼儿倾听能力的差异与他们的辨别能力、感知能力、理解能力、操作能力、概括能力及兴趣是密切相关的,因此,不同的幼儿对倾听的记忆储存也是不同的。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应从幼儿较熟悉、感兴趣的方面入手,新概念的建立应在幼儿对数学材料的操作观察之后,待幼儿掌握一些基本概念后,再给予一定的倾听信息刺激,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幼儿倾听的正确性和倾听的储存能力。因此,倾听信息的正确及倾听信息的容纳量,是提高幼儿倾听能力的重点。其训练的方法可以在游戏中进行,例如数数类游戏——“听音数数”、“听数字拍手”、“接龙数数”、“小组报数”等等,计算类游戏——“快速抢答”、“听条件编应用题”等等,区域活动——“娃娃餐厅”、“小小银行”、“叮当超市”等等。通过这些与数学概念有关的生动有趣的游戏,可激发幼儿倾听的兴趣,促进幼儿有意识倾听,从而逐渐提高幼儿的倾听能力,进一步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幼儿倾听能力培养教学心得篇十二

摘要:随着知识的更新换代,各种现代化手段已进入教学,旧的训练方式已不适应新时期的需要,要想不段地涉猎一些新的知识,信息,掌握新的技能,这就需要我们教师首先地更新观念,不断地充实自己!

关键字:兴趣;教学课堂;材料。

现代教学观认为:教材不是学习的唯一凭借,应该利用教材,超越教材。从大量的文章阅读中,可吸纳大量的文化思想,科学领域的信息,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认识能力。

一、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乐于阅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改的初期,我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想方设法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鼓励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出个性,读出理解,读出自己的韵味和思考,力争读出文章的精彩,从而让他们个性得到张扬,心灵得到放飞。同时在阅读中要让学生融入故事情节中,充分享受文章的精彩,享乐阅读的快乐,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乐于读书。

二、营造自主阅读的氛围。

在此次教改中,我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全程以激励为主,没有机械的阅读要求,没有刻板的表达框架,没有专制的学习评价,始终让学生在一种宽松、坦然、自由、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在阅读教学中为学生创造了真正自由的空间,尽量让学生畅所欲言。对于学生的意见,正确的及时给予肯定、支持,对不正确的意见,也不轻易否定,使学生敢想、敢说、敢问、敢辩,把课堂让给了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学得主动、愉快、高效,学生始终情绪饱满,有着强烈的学习情感,求知欲很高。

三、配合课堂教学,调动学生阅读积极性。

我们小学阶段所学的课文,大多是名家、名篇。其中许多内容是节选内容,这就为课外阅读提供了大量阅读资源。

1.加强拓展阅读,如学完《骑在白鹅的背上》后,督促学生课余时间及时阅读《尼尔斯骑鹅旅行记》,有助于对所学内容有全面系统的了解。

2.开展比较阅读。比较是培养学生语感准确性的有效方法,有比较就有发现。在学生对句子理解的模糊处,在作者表达情感的'细微处,可通过比较读,让学生去发现,去感悟。例如,教《林海》一文时,学生对“这里的岭的确多,高点儿的,矮点儿的,长点儿的……”这个句子的理解停留在说岭多、岭的式样多。此时,如果直接点破,那就索然无味了。可让学生比较读读另一个句子“这里的岭的确很多,高的,矮的,长的,短的……”学生马上就会发现没有了“点儿”句子的意思不大一样。有的说,有了“点儿”说明了岭与岭之间高矮、长短的区别并不大;有的说,有“点儿”写出了大兴安岭的温柔,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比较阅读,读出了味道,比出了惊喜,起到了意会胜于言传的效果。

四、开展阅读积累,辅助习作训练。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积累也是积累的主渠道。通过阅读,学生一点一滴地吸纳人类优秀文化的精华,并逐步内化为个体的基本素养,所以我培养学生在阅读中积累。

(一)积累语言材料。

丰富的语言材料是构建学生“知识仓库”的必备内容。语言材料包括字、词、句、段落和篇章。因此在阅读中,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积累语文教材和课外书籍中的妙辞,佳句,精美篇章。如朱自清的《匆匆》……,学生只有积累了大量的语言材料,脑子里有丰富的知识,写作时,才能“文如泉涌,妙笔生花”。

(二)积累语言表达形式。

语言表达形式的感悟,也是一种重要的积累。因此,在阅读中我引导学生积累各种不同的语言表达形式。

积累写句子的方法。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积累运用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句,排比句,同时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把句子写准确,写具体,写生动的方法。如学习《燕子》一文时,引导学生体会积累作者在描写燕子飞行特点。积累写段的方法,如教《匆匆》第三自然段。

积累写篇的方法,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按不同体裁积累写篇的方法,如学习《有的人》时,体会积累“对比”写法,学习《匆匆》时,体会积累“前后照应”写法……如此,通过在阅读中对写法的积累,使学生不断地从作者的思路中得到启发,从而积累运用语言,文字,表情不同谋篇的方法,便于解决学生习作中“怎么写”的问题。

五、于情感萌生处练写。

文章不是无情物,只有情思涌动才能才思绵延,课堂上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人物内心世界,方能有所感悟。总之,在教师有效指导下,发展思维,调动情感,积累经验,学生才能不断地向一个又一个发展目标前进,因此,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应正确估计学生的能力,引领学生走进想象的天地,放开手脚,给孩子们一个展示的空间。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让学生看看自己成长的足迹,思考如何使自己逐步完善,如何使语文学习成为回味无穷的生活片断。

幼儿倾听能力培养教学心得篇十三

摘要:按照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新理念,高中语文教育要“注重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的发展”。“应用、审美、探究”成为高中语文新课程的主题词,在语文教育中帮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探寻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给他们提供展示才华的舞台。

关键词:语文教育;审美;培养训练。

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在语义教育中应进一步注重语文的应用性特征,要使学生掌握口语、书面语交际的规范和基本能力。”尤其侧重口语表达、应用文写作能力的培养训练,不断提高学生适应现代社会就业和交际需要的能力。

在教授《雨巷》时,当老师朗诵完诗歌后,在分析诗歌的意境时,老师顺势为学生设置情境并提出问题:“如果我们将在学校的本届艺术节上表演诗朗诵《雨巷》,你作为舞台设计师,为这个节目设计场景,你该怎样设计,要抓住诗中的关键词句。”学生们争先恐后地要求设计这个场景。有的同学说,舞台上的背景屏幕上播放的画面是一条“悠长悠长的小巷”,最好要铺着青石板;还有的同学认为,画面上还要有颓圮的篱墙……通过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展开丰富的联想,不仅让学生体会了诗歌的`意境,更让学生在设计场景中,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也为解决高考的语言文字与应用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应用文的写作是语文教育中培养学生语文应用能力的有效途径,老师在平时的语文教育教学中尤为注重对学生应用文写作的训练。在上海世博会倒计时100天的时候。老师让学生“以‘我的一条建议’为题写一段文字,为办好上海世博会进言献策。”在老师从什么是建议书、建议书的格式等方面做详细的指导后,学生们大都按照规定的时间写出了内容合理、具体,语言顺畅的建议书。

在以上的洲练中,应重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口语表达和应用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提升空间。

语文是一门具有浓郁人史特色的课程,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教育应关注学生情感的丰富和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

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说:“教师应当对学生指明并揭露文艺作品中的真正的美,并要保证让学生正确理解和领会真正的美,祖国自然的美,人物性格与品行的美,他们在社会上生活与活动的美。”人教版的语文课本精选了大量的古今中外名篇佳作,有许多描写自然美的篇章:有清新、幽静的故都之美,也有神奇瑰丽的天姥山之美;既有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橘子洲头之美,也有奇异瑰丽的楼阁之美;既有声势浩荡的长江之美,也有壮阔浑雄的洞庭之美……一套语文课本就如一幅美丽的自然画卷,把大自然的美铺展在学生面前。

语文教师在教育中要充分挖掘作品中这些美的东西,研究教学方法。培养训练学生感受美和鉴赏美的能力。

课程标准指出:“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和兴趣,学习探究的方法,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高中语文教育要贯彻语文新课程关于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理念,培养训练他们的探究能力应成为高中语文教育的重要任务。

高中语文教育中探究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探究性课堂教学,这必须要求教师努力创设语文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语文问题情境中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例如。在学习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时,师生先对“柳树”这个传统意象进行了分析:《诗经》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柳谐音是“留”,是中国文化中传统的别离意象,古人早就有了折柳送别以表依恋与牵挂的习俗。教师又进一步提出:这里的“此夜曲中闻折柳”这样一个生动传神的句子还有没有其他的意蕴?依据是什么?通过提供一系列语文问题情境,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产生疑问,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达到培养训练学生探究能力的目的。此外,语文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选修)一书中,每一篇课文的后面都配有相应的“探究·讨论”题,为培养洲练学生的探究能力提供了平台。

按照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新理念,高中语文教育要“注重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的发展”。“应用、审美、探究”成为高中语文新课程的主题词,是新理念,也是新原则,语文教育中不同能力各有所长,相互之间应该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不可偏废,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巢宗祺,雷实,陆志平,语文课程标准解读[m],湖北教育出版社,(1):15.

[2]袁行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一)[m],人民教育出版社,(11).

[3]郑金洲,教育碎思[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0).

幼儿倾听能力培养教学心得篇十四

就小学生而言,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尤其是教师的一言一行时刻都在影响着学生,很容易被学生模仿。所以教师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以身作则,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教师要认真、耐心地倾听,给学生以尊重和鼓励,这时,其他学生看到教师听得很认真,他们也会认真听。所以我们在要求学生认真倾听的同时,自己先要做到这一点,不管学生说得好不好,有没有道理,教师都要认真听完,并在此基础上给学生及时的帮助。还要给学生营造和谐的倾听氛围,让学生乐意去倾听别人的发言。在课下和学生交流时,也要耐心听学生把话说完,不能插话或打断。这样,就达到了树立认真倾听的榜样的目的。

二、激发学生倾听兴趣。

好动是小学生的特点,在课堂上的几十分钟内一直让小学生认真倾听确实比较困难,再说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比较短。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运用合适的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能用更多的时间配合教师的教学。教师还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变化,观察学生的精神状态,以便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使学生认真倾听。

三、提醒、表扬和批评。

上课时每当看到学生那一双双有神的眼睛时,就会给自己以信心和力量。但是,也有个别学生在上课时不注意听讲,有走思的时候,每当这时候,我就会用语言提醒学生,学生就会很自觉地调整听课状态。当然也不能单一地用语言提醒,有时候我还会用激励性的语言和眼神提示学生,用表扬认真听讲的学生来暗示他们。在教学中,我不会吝惜自己的语言,教师的一句夸奖的话语、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手势都会让学生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当然,表扬要及时和个性化。不过单纯表扬也是不行的,有时候在表扬的同时,善意的批评也同样重要,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把表扬和批评一起用。这样,就能使学生的倾听习惯慢慢养成,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倾听能力。

在教学中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也能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以及数学的学科特点开展有益于培养学生倾听能力的活动。在活动中,如果有没听完别人讲话就举手发言的学生,教师也不能批评,要及时提醒他们,并告诉他们等别人发言完了,再说出自己的`见解,否则是不礼貌的。教师还可用手势和眼神及时提醒学生认真倾听。有的学生总是听不进去别人的发言,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要有意识地提醒他们,让他们重视别人的发言。

五、让学生参与课堂评价。

在教学中,我们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如在课堂上,可以让学生对发言学生作出评价,评评他们的发言。这样,学生要在倾听别人发言的基础上作出评价,他们的积极性会更高,发言会更热烈。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在学生评价时,教师要提醒学生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还要进行引导、补充。学生如果能认真倾听,积极参与教学活动,那么,学生的倾听习惯就会逐渐养成,学生的数学成绩也会提高。这样,采用适当的评价机制,对学生是有益处的,对中差生更是有利的。因为中差生反应较慢,通过让他们参与评价,他们就会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有更多的展示自我的机会。教师在教学中要巧妙利用评价及其他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只要持之以恒,学生的倾听习惯就会慢慢养成,倾听能力就会慢慢提高。总之,我们要做有心的教师,只要用心,就能找到适合培养学生倾听能力的好方法。虽然小学生的表现欲很强,但是他们有没有自控能力。只有长期坚持、循序渐进,才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提高他们的倾听能力。

幼儿倾听能力培养教学心得篇十五

美国的教育学家娜思夫人说过:“从小播下良好习惯的种子,将会获得命运的收获,有良好倾听习惯的孩子将终生收益。”而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语言领域的内容与要求中曾指出:“要培养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发展他们的语言理解能力。”可见,我们在口语表达能力的同时适当的提高幼儿的倾听能力。

众所周知,良好的倾听能力是幼儿获得知识的前提,它对于发展幼儿语言和思维有着很大的帮助。但是,在活动中不难发现仍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许多成人遇到孩子插嘴或不专心倾听时训斥、责备孩子,导致孩子丧失了对倾听的欲望和兴趣,从而变得不爱倾听或不会倾听。还有个别成人以孩子为中心,认为插话等行为是孩子自信、能干的表现,往往过分顺着孩子的意思,以致使孩子愈加不会倾听。

不良的倾听习惯是影响幼儿倾听能力的主要问题。幼儿不良的倾听习惯通常表现为:幼儿不能安静的倾听,倾听时不专心,随意插嘴,不能耐心的听完老师或同伴的讲述等。

受幼儿年龄特点的局限,幼儿的倾听质量低。

在活动中,我们总会发现个别幼儿不能够专注的听讲或者理解所倾听的内容。例如:东张西望、做小动作等等。这都是受幼儿身心发展约束的。

父母、老师、以及孩子成长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他人都能够影响幼儿倾听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大多数成人不能够认真倾听孩子的表达,致使间接的影响了孩子倾听能力的发展。

根据每个幼儿接受的能力和性格特点不同,在培养倾听能力的时候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来制定培养的方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幼儿主动学习的动力,只有当倾听的内容能引起幼儿的兴趣时,幼儿的注意力才容易集中,思维也处于活跃状态。因此,大自然声音的美妙、丰富的小游戏活动和惟妙惟肖的故事表演总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从而更好地激发幼儿倾听的兴趣。

1.通过声音,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2.通过游戏,培养幼儿专注的倾听。

3.通过故事或诗歌来满足不同幼儿的倾听兴趣。

在教学活动中,个别幼儿会因为注意力不集中而不能够很好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因此,为了更好地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教师在日常生活中使幼儿力争做到:

1.能够注意倾听他人的谈话,并对其做出的表情、发出的声音作出相应的反应。

2.能够有礼貌的倾听他人的谈话。

3.能辨别不同的音色、声调、语调。

4.能听懂并执行别人对自己提出的指令和要求。

为了更好的使幼儿做到这些要求,我们应该在日常生活和教学活动中,一点一滴的灌输的和渗透,已达到预期的效果。

在幼儿园时常会有幼儿倾诉或者告状的情况存在,此时,教师应该起到榜样的作用,注意自己的言行,认真倾听,耐心引导。在向幼儿提问时,耐心等待和聆听幼儿的回答。倾听过程中要给与幼儿一定的反馈,让孩子知道教师对他的关注和理解,从而培养幼儿关注别人、倾听别人的能力。

良好的倾听环境能够在培养幼儿倾听能力的过程中启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例如:在课间活动时,将一些小故事给幼儿听。在就餐和午睡时,播放舒缓的音乐的等。这样,不仅能够陶冶幼儿的情操,净化幼儿的心灵,也能在非教学活动中适当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

幼儿倾听能力的培养同样需要家园配合。在生活中,家长与幼儿的交流和沟通对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家长应多抽出时间陪孩子玩耍,给孩子讲有趣的故事,并适当提出问题要求幼儿回答,也可以在家里进行故事中的角色扮演,让孩子在玩儿中体会倾听的乐趣。

倾听是人类接触世界,表达自身的第一步。是幼儿接触社会、接受信息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感知和理解语言的行为表现。由此可见,在幼儿思维和言语发展的关键期里,培养倾听能力是很重要的,是不可忽视的一个过程。因此,我们必须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能力,为幼儿打下良好的基础。

幼儿倾听能力培养教学心得篇十六

五、发展节奏听觉、节奏记忆。

如果我们根据儿歌内容和其节奏特点,有目的地为儿歌设计有特点的、富有变化的节奏句式,就会使儿歌的朗读显得更加生动活泼、自由多变。这样做,一方面可以丰富儿歌的表现力,另一方面有助于发展幼儿的节奏听觉和记忆,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突破儿歌的常规读法,进行有创意的改编或设计。如:

附图{图}。

金波的《小螳螂》是一首很好的儿歌。按照原作,往往会出现这样的节奏句式:

附图{图}。

附图{图}。

为了发展幼儿的节奏记忆,我们把这首儿歌的节奏作了一些修改:

附图{图}。

教学中,我们还可以结合儿歌内容设计各种类型的节奏片断,让幼儿做回声式模仿,锻炼他们的节奏记忆。学习富有童趣的儿歌节奏片断比单纯的节奏拍击模仿更易为幼儿接受和掌握。进行这种练习前,可以根据音乐教学进度由简单到复杂地设计节奏类型。练习时,可以从结合儿歌内容的节奏拍击模仿逐渐过渡到单纯的节奏拍击模仿,每次以四二拍两小节的长度为宜。

附图{图}。

附图{图}。

六、二声部节奏训练。

附图{图}。

附图{图}。

作为固定节奏型,先让一组幼儿朗读两遍这个节奏型,然后让另一组幼儿开始朗读常瑞的.《踩高跷》(正月里,好热闹,/村子里,踩高跷。/叔叔扮个猪八戒,/腿儿长长个子高。/走一步,摇一摇,/摇来摇去摔不倒。/爷爷乐,奶奶笑,/小娃娃们追着跑)。这时,朗读固定节奏型的声部始终伴随,形成类似音乐中的二声部的效果。

附图{图}。

唐鲁峰的《小树叶)(小树叶,会说话,/你听:/“哗啦啦,哗啦啦,/风大啦!风大啦!”/小树叶,会说话,/你听:/“沙沙沙,沙沙沙,/风小啦!风小啦!”/小树叶,会说话,/你听:/“唰唰唰,唰唰唰,/下雨啦!下雨啦!”/风停了,雨住了,/小树叶,不响啦)的固定节奏型可以分别用:

附图{图}。

幼儿积累了一定经验之后,我们还可以启发幼儿自己设计固定节奏型,培养他们的创作能力。

附图{图}。

练习时,先单纯拍击固定节奏型数次,在对固定节奏型熟悉之后,再配入儿歌朗读,形成二声部。

[1][2]。

幼儿倾听能力培养教学心得篇十七

倾听是一种重要的沟通技巧,也是一种需要培养和训练的能力。幼儿时期正是倾听能力最易培养的时期,因此对于幼儿的倾听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在我多年的幼儿教育工作中,我总结了一些培养幼儿倾听力的心得体会,汇总如下。

首先,为了培养幼儿的倾听力,我们应该从幼儿的日常生活中着手。幼儿时期,他们对于外界的各种事物都怀有强烈的好奇心,因此我们可以通过生活中的各种场景来引导他们学会倾听。例如在幼儿园的晨会时,我会利用贴图、实物等方式来讲述一些寓意深刻的故事,然后在讲述的过程中穿插一些问题,引导幼儿去倾听我的话语,并思考问题的答案。同时,我还会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培养幼儿的倾听习惯,比如在讲故事的时候,我会用语音轻柔、语速适中,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同时也会与他们进行互动交流,培养他们的倾听技巧。

其次,幼儿的倾听力还需要通过游戏活动来培养。因为幼儿对待游戏有天然的热爱和好奇心,所以借助游戏活动可以更好地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比如,在玩具店里我会组织幼儿进行一场寻宝游戏,在游戏的过程中,我会通过给出一些寻宝的线索,引导幼儿去倾听我的指示,根据指示去找到宝物。这个过程中,幼儿需要倾听我的话语,并加以理解和运用。这样既锻炼了幼儿的倾听能力,又增加了他们的专注力和思维能力。

此外,音乐是培养幼儿倾听力的一种重要手段。我们可以通过让幼儿参与音乐活动来培养他们的倾听能力。比如,在幼儿园的音乐课上,我会带领幼儿一起唱歌、跳舞,并加入一些节奏和动作的变化,引导幼儿去倾听音乐的节奏、旋律和歌词,并模仿动作和声音。这样的音乐活动不仅能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还能增强他们的音乐感知和表现力。

最后,家庭教育也是培养幼儿倾听力的重要环节。在家庭中,家长可以通过与幼儿进行真诚的沟通,引导他们去倾听别人的想法和意见。家长可以通过与幼儿一起做一些互动游戏,比如猜谜语、拼图等,让幼儿在游戏中倾听和理解他人的意思。同时,家长还可以为幼儿提供更多的阅读机会,比如读绘本、听有声读物等,引导幼儿培养倾听阅读的习惯。这样的家庭教育不仅能够提高幼儿的倾听能力,还能增强他们的批判思维和表达能力。

总之,幼儿时期是培养倾听力的黄金阶段,培养幼儿的倾听力需要从日常生活、游戏活动、音乐教育和家庭教育等多方面入手。在实践中,我们需要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采用多种方法和手段,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倾听活动,促进他们的倾听能力的全面发展。只有培养出优秀的倾听力,幼儿才能更好地融入社会,与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为自己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幼儿倾听能力培养教学心得篇十八

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小学教师的专业素质已有了很大的提高,校内设备也日趋完善,有录音机、钢琴和丰厚的音乐磁带,而且是班班配备齐全。然而,当我们漫步在校园中,偶然听到了孩子们那毫无动感和美感的歌唱声,看见了孩子们那面无表情的单调又机械的律动神态和对于每天播放的音乐听而不闻、视而不见的场景,再猜想一下此时此景教师的教育反思,到底我们学校里的音乐教育对孩子们的成长影响有多少呢?在《音乐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小学的教育必须“既符合孩子们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尤其要避免只重知识和技能,忽视情感、社会性和实际能力的倾向”。我猛然觉得不断总结和提炼教育者有效的教育行为与策略,提高音乐对孩子们的影响教育,已迫在眉睫。

美国著名的音乐家艾伦・科普兰说得好“你要理解音乐,再没有比倾听音乐更重要了”;“听”的媒体对象即是声音,声音又是大千世界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无声即不成世界。而“美妙动听”的乐声与“烦躁刺耳”的噪声之间并无太大本质上的区别。我们若问孩子“你喜欢什么样声音?”孩子们真实的回答一定是“不确定。”就让我们也用同样的问题,自我思考一下,你将也会发现:对声音的感受是如此的奇妙,声音对人情绪的影响都显得格外直接,然而,这也是种无法用贴切的语言将其表达出来的一种感觉而已。

音乐作为一种声音艺术,它需要准确的音高,良好的音质,更需要将各个孤立的乐音有机地组合,使其流动,显示出音的生命活力。音乐艺术又是一种象征性的艺术,它所表达的内容本质上更具有不确定性。人们是通过对音调、节奏等手段造成的特定音响作为媒介,引起某种联想而达到对音乐的感受,而其中的联想动作却是因人而异,因情而定的。音乐美感的获得和人们对音乐内容的把握需要欣赏者积极的联想,通过联想使音乐与自身的一切相联系,进而把象征性的音乐具体化。这就需要听者在音乐中的联想必须是一种高级思维,是他在对作品感受、听想作品内涵的基础上的想象,是把自己的经历、知识与作品所表达的内涵相联系,进而认识、理解作品的过程。本着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理解和对音乐欣赏教育的探讨,我在幼儿园大班,对40名孩子,做了一些尝试性教学研究,感觉孩子们在整个“听”活动下,进步是十分明显的:。

1保持自然和安静是孩子们“静听”的环境准备。

保持宽松自然的情绪,拥有独立安静的环境是十分重要的“听”环境。我在每次的听活动前,首先要关注的是每个孩子情绪状态,大致了解孩子们的情绪后,先请孩子们稍稍休息(引导语:“闭上眼睛,什么也不去想,休息一会”),让孩子们保持基本情绪稳定,保持心平气和,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孩子们能有着比较宽松的心境,有着静心而不烦躁的心理准备;再是,请孩子们一同整理活动空间,将室内空间尽量腾空,所有课桌椅移到走廊,并关上门窗,防止外来干扰,且提供人手一块小座垫,确保每个孩子都有一个相对比较独立的个人活动空间,此时教师的引导语用:“请小朋友找个宽敞的地方,用自己觉得坐的舒服的姿势,坐好。”其间,关注孩子们之间的相互影响作用也是十分重要的。

2适宜的声响资料是孩子们“爱听”的必备条件。

根据孩子视觉发展的年龄特点,在起初的“听”活动中,提供画面生动的视频动画,更能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我挑选了一些孩子们喜爱的.动画片段和一些音乐启蒙电脑课件作为孩子们最初音乐欣赏的材料,如《黑猫警长》、《哪吒》等动画故事中的一些带有强烈情节变化的片段和《wawayaya-走进音乐世界》等,让孩子们多次反复地欣赏,指导他们将其中故事的变化与音乐背景结合着看,并学着迁移性听和辨,初步感受到音乐背景和声响效果对故事情节的推动和造势的作用,并以自身对其声响的倾听和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尝试地感受着此时此刻故事中角色形象心情变化,师的引导语:“看,故事中的……,他怎么了?听,这时候的声响是什么?你觉得这个时候为什么要用这样的音乐和声响呢?”在孩子们看见角色和情节的变化时,引导孩子们更多地注意到音乐背景声音的变化,将孩子们无意的注意逐步转向对声音的有意关注,并初步了解和体会到故事情节的变化与声响效果间的一定联系。

待孩子们有了一定的听辨能力后,就采取不依赖图象的效果,单一的听赏音乐录音的声音题材。从一些孩子们熟悉的标题音乐作品开始听,《3》、《3》、《3》等到选择一些脍炙人口的名曲《小狗圆舞曲(肖邦).mp3》、《玩具兵进行曲(耶赛尔).mp3》、《野蜂飞舞(里姆斯基・克萨克的夫).mp3》等等,教师的引导语:“认真听一听,这音乐是怎么样的,听到这音乐,你有什么样的感觉?最想做什么呢?”孩子们从带有暗示性的听转向富有个性的自我欣赏中,都需要好的音乐素材,它们激发了孩子们爱听、乐听、会听的情感欲望。

3欣赏性的指导方法是孩子们“乐听”的关键。

教师在孩子们听的活动中,所扮演的角色,对孩子们的听的表现和听的效果影响都是十分明显的。该以什么样的角色参与指导,才能更好地帮助孩子,真正地感受的音乐中的内容。声音的多变性,音乐的丰富内涵和所表达内容具有的不确定性,给人以更多的想象空间,我们不应该将其单一地“解剖”。在活动中“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教师同时还应成为孩子们学习活动的“欣赏者”,尝试着走近孩子听的世界,而并不要擅自走进孩子,更不能以我们自认为是丰富而资深的阅历,来限制和更改孩子的“听”:。

3.1闭眼听。为排除视频效果对听觉能力的影响,引导孩子们能轻松自然的听,闭上眼睛,不受干扰,专心倾听,是“听”的基本方法。

3.2开放性指导。在孩子们听的历程中,教师语言提示和指导是开放型的(少用暗示性,不用选择性)是关键。更多的应该关注到每个孩子活动中的表情和动作的变化,力求做到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

3.3联系生活地听。我们将音乐、声响中的一些片段,请孩子们反复听辨,并与自己的生活经验相联系,师的引导语“想一想,你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也听过这声音(或节奏)?”

3.4追求不同的“听”后表达。由于孩子们年龄特点的限制和个性差异的不同,而听又是一种个人内化的行为表现,鼓励“孩子们的一百种语言”的表达是目的。在了解孩子们的表达时,应允许孩子们有的用动作表情、体态来演绎自己的感觉,有的可用语言描述,有的可以用哼唱表达,还有的也可用绘画表现等等,只要是孩子自己的东西,哪怕只是表达其中的一点点,都加以鼓励和支持。因为,我们始终认为,孩子们能积极参与“听”的过程才是最重要的,孩子们所表达的就是“一个不受干扰地浓缩了主观和客观经验的地方”――马拉古奇说。

总之,我们力求每次的“听”都在孩子们自然的环境中进行,通过反复“听”活动的开展和开放性的指导教学,关注每次“听”的过程,更多的去欣赏孩子们自我展现的、富有个性的“听”,强调每次的活动孩子们都能“乐于其中”,哼唱、模仿、舞蹈、甚至是沉默,只要是快乐的,只要他们体会到的,是真实的感受,那我们的教学目的就达到了。通过教师有意识地组织和安排多样倾听体验活动,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当中,体验参与和创造音乐带来的成功与快乐,也促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对作品的各种音乐要素和表现手段主动注意,主动学习,在学习中有了更深的认识和体会。多样倾听体验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灵活性,也锻炼了集体的协作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通过实践体验浸润人的心灵,陶冶人的情操,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相信在倾听教学中,只要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大胆革新、勇于探索教学的体验方式,突出聆听音乐这一主体,注重对学生审美趣味的培养,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重视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就能有效地达到艺术教育的最终目的。

幼儿倾听能力培养教学心得篇十九

童年与故事分不开。故事中错综复杂的情节,广泛的涉及范围,神奇的关系等,正好满足幼儿丰富、天真的想象与好奇。大多数幼儿对故事十分感兴趣,他们在故事中学习知识,认知道理。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应当把握好时机,在故事中培养幼儿多方面的能力与良好的品质。

一、培养幼儿的词语理解能力,加深词汇记忆。

在倾听故事的过程中,首先要培养的是幼儿对故事中词语的理解能力。只有让幼儿理解故事中的语言,知道故事里形象生动地讲些什么,才能激发幼儿倾听故事的欲望,集中注意力地倾听故事。这就要求讲故事者在讲故事的过程中边讲边作解释。特别是对年龄小,词汇量少,理解能力差的幼儿,一方面可以结合本地方言进行解释,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手形手势或借助实物进行解释。例如:词语“亮闪闪”,可以出示一面镜子,通过轻微晃动反射出的光,让幼儿感受亮闪闪的感觉,从而理解这一词语的意思,同时也加深幼儿对这一词语的印象,进一步强化幼儿对词语的记忆。要让幼儿加深对故事中词语的记忆,还应当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经常复习,灵活运用。教师和家长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经常提问幼儿,以复习的形式巩固幼儿对词语的认识与记忆。并在适当的时候加以运用,这不仅能加深幼儿对词语的记忆,同时也让幼儿学习如何运用该词语。

二、培养幼儿的`语言组织概括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如果只让幼儿听故事,而不试着让他们讲故事,就不能很好地发挥故事的作用。幼儿在倾听完三遍故事后,能理解故事的大概内容,记住故事中的重要人物。这时可以让幼儿尝试着复述故事。起初,教师和家长可以用提问的形式,帮幼儿回忆故事的重要情节及发展过程,把握好故事的整体。但在回忆故事的过程中,要尽量让幼儿自己组织语言,概括性地复述故事内容。当幼儿基本掌握故事内容后,就可以让幼儿自己组织语言复述故事了。幼儿刚学习复述时只能讲出故事中的片段,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语言引导,让幼儿把这些片段连接起来。通过多次的复述训练,幼儿慢慢地能从复述片段过渡到复述完整的故事。在复述过程中,培养了幼儿的语言组织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培养幼儿的模仿能力与表现力。

当幼儿学会复述故事后,就应当教幼儿进一步学习生动形象地复述故事。17世纪英国的教育家洛克说:“儿童的举止大半是模仿来的。”教师和家长在讲故事时要注意自己的语音语调、神态表情、手形手势等。不同的语音语调,丰富的神态表情,夸张的动作等不仅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在倾听故事中犹如身临其镜般的感觉,同时也给了幼儿模仿的榜样。在倾听故事中,幼儿知道大灰狼的声音是粗声粗气的;知道伤心的时候紧皱眉头哭泣,惊讶时睁大眼睛,张大嘴巴;知道老爷爷的形象是驼着背,捋着胡子……。教师和家长应当鼓励幼儿对这些声音、表情、动作等加以模仿,让幼儿知道怎样讲故事好听,怎样做动作形象,并把这些语调手势等运用到复述故事中,大胆投入地把故事讲出来。在生动形象的复述训练中,幼儿提高了模仿能力与语言表现力,为将来绘声绘色地表达语言奠定了基础。

四、培养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而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幼儿内心充满想象,他们拥有自己丰富、天真的思想。故事虚拟、夸张等特点,正好满足幼儿充满想象的心理特征。当幼儿听到故事中的人物遇到困难时,他们迫切地想知道如何解决,结果怎样?这时,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提问,让幼儿展开想象,思考解决的办法,也可以通过语言引导,让幼儿说出正确的答案。例如:故事《小羊和狼》就没有一个完整的结尾,它留给幼儿一个想象的空间让幼儿自由发挥。许多幼儿在听完故事后,能展开想象,给故事编一个完整的结尾。有的说:当狼要吃掉小羊时,猎人出现了,打死了大灰狼,救了小羊;有的说:小羊的朋友们来了,用石头打跑了大灰狼;还有的说:小羊从地上抓起沙子扬向大灰狼的眼睛,趁机逃跑了……。故事给幼儿无限的想象空间,只要教师和家长把握好时机,让幼儿在故事中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五、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品质与审美情趣。

故事具有很好的教育意义,它能培养幼儿的品质与情操。幼儿在故事中认知道理,反思自我,教师与家长应教育幼儿明辨是非,区分好坏,让幼儿说说怎样做才对。在故事《懂礼貌的好孩子》中,幼儿在大人的引导下能正确区分小猫懂礼貌,小狗不懂礼貌,我们要向小猫学习,做个懂礼貌的好孩子。故事不仅能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品质,而且能陶冶幼儿的情操。在故事中,幼儿富有爱心、同情心,为故事中的人物着急、担心、高兴、悲伤。例如:在故事《迷路的小鸭》中,当幼儿听到小鸭迷路回不了家时,都为它担心着急,听到小鸭哭着找妈妈时,都皱起眉头,对它充满怜爱与同情,听到小朋友把小鸭送回家时,都松了口气,为小鸭高兴。这个故事中的种种感受让幼儿在无形中陶冶了情操,体验着审美情趣,并教育幼儿爱护小动物的好品质。

故事还能对幼儿进行感性教育、挫折教育,丰富幼儿的词汇量,培养幼儿的注意力与语言的运用能力等,教师和家长要把握好教育时机,让故事陪伴着孩子的童年,让孩子在故事中学习、成长。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7932360.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