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演讲稿的改进和不断练习,演讲者可以不断完善自己的演讲技巧和表达能力。在撰写演讲稿之前,要对演讲的主题进行深入研究和思考,确保自己具备充分的知识储备。如果你正在准备演讲稿,可以参考下面的范文,找到合适的借鉴和启发。
中国梦演讲稿莫言篇一
尊敬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我是重庆市涪陵区xx中xxx级x班的学生:xxx。今天我演讲的题目的是:中华魂。
五千年的沧海桑田,五千年的华彩乐章,演绎了东方文明古国的灿烂与辉煌。我还记得有一场大型综艺音舞诗《中华神韵》。
从演员们的表演中,我不自觉的想起:我国是一个文化古国,早在远古时代出现了许许多多伟大的诗人和闻名中外的诗:李白的《静夜诗》;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孟浩然的《春晓》;杜甫的《春夜喜雨》……除了诗人,我国古代还有举世闻名的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四大发明。
而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已成为一个发展中的国家,我们的科学家们已经实现了古代人们的梦想——飞天梦和奔月梦。
看完这台演出,让我明白: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是正在燃烧的火焰,我们必须学好文化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将雄雄燃烧的火焰,一代代传下去。我一直相信,我们伟大的国家将来必定是一个繁荣富强的国家!
现在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的民族精神。正是由于对祖国的深切热爱,勤劳智慧的中华儿女共同开拓了辽阔的疆域,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我们,要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积极维护祖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祖国的领土寸土不能丢,不能被分裂侵占;要热爱祖国的历史和文化,提高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为创造更加辉煌的民族文化而尽心尽力。
今天,祖国已经步入新的历史时期,加入世贸组织使我国与世界各国的联系更加密切,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将面临越来越多的新情况、新问题。推进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更需要我们不断弘扬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只有这样,中华民族才能重振雄风,为人类文明与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人的爱国精神、自强不息、团结一致……都是对中国精神最好的诠释。悠悠中华魂,深深爱国。
其实,中华传统美德总结起来就是八个字:忠、孝、诚、信、礼、义、廉、耻。
忠——尽己报国的责任,孝——生生不息的爱心,
诚——求真务实的品质,信——立身兴业的基点,
礼——人际文明的规范,义——人间正道的向导,
廉——清白正气的根基,耻——人之为人的底线。
我们的中华魂生生不息,传承至今。就像有一首歌的歌词一样:“古老的东方有一条龙,他的名字就叫中国。
古老的中华民族永远屹立在世界之林。
谢谢!我的演讲完毕!
中国梦演讲稿莫言篇二
尊敬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孔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宏人。”曾子说:“士不可以弘毅,任重而道远。”然而,在这所谓的道义背后,在一桩桩英雄事迹之中,始终有一个千年不变的精神内容存在,这便是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一个在民族适应环境,改造世界,形成自己特有语言,习俗和人文传统的长期发展历程中,表现出来富有生命力的优秀思想,高尚品格和坚定志向。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先有孟子的“养浩然之气”,“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后有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洪精神,等等一切为祖国,为人民勇往直前,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去学习。而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上,继承和发扬优秀的民族精神,无疑更具有现实意义。
十六大报告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任务加以强调是对民族精神内涵的发展,也是对文化建设理论的深化。培育民族精神应该从大小环境做起,大小年龄进行普及教育。大的环境,国家应该倡导,鼓励这种精神,使国民具备这种精神,并使其变为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动力。而从小的方面来说,应该在各类教育中渗透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大力发展教育从而提高全民族的文化教养。
当前,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首先要培育与弘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知难而进、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清正廉洁、永不自满,乐于奉献等的民族精神,不落于时代而不断发展;不囿于陈规而勇于创新;不敢于骄傲而奋发向上,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振兴中华的民族精神。今天的伟大变革和新的伟大实践,正是孕育新民族精神的最佳时期,我们要抓住机遇,反复提炼,不断总结,为民族精神的宝库增光添彩,这既是民族精神发展的攻坚战,又是民族精神前进的光辉点。
仰望中华世纪的圣火我们感到中华民族正闪耀着我们民族特有的坚忍不拔,不畏艰难的伟大精神。而且,正是这种不屈的民族精神,使古老的中国从落魄中重新崛起,并且再次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作为了祖国后代的我们,所要做的是同先辈们一样把个人的命运同祖国的命运紧密联系起来,真正地做到:弘扬民族精神,立志报效祖国。这不但是每个中华儿女实现自己人生价值根本途径,更是祖国对我们的要求。
让我们一起为中华传统文化这颗长寿树浇水、施肥吧!
中国梦演讲稿莫言篇三
尊敬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梦想是一盏明灯,照亮我们实现梦想的道路;梦想是一股清泉,为濒临死亡边缘的人带去生的希望;梦想是一种希望,希望我们有实现梦想的动力。
梦”。
中国。
梦,我们的梦,我们中华儿女共同的梦。我们的老一辈为了实现。
中国。
梦,奋斗了100多年,100多年啊,多么漫长的历史,难道我们作为青少年就不应该为国效力吗?当然,我们应为祖国的成长和进步贡献自己绵薄的力量,可全国13亿人,每人一点力量,就可以实现我们的梦——。
中国。
梦。
共筑祖国,是我们的梦。每一个人只有融入。
中国。
梦才能真正焕发光彩。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我们共同的梦——。
中国。
梦。在争取人民解放的斗争中,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路上,
中国。
共产。
党
为之付出了我们无法想象的心血。
党领导。
了一次举世无双的长征。长征是我国战争史上的一次奇迹。
领导。
人民在为我们的。
中国。
梦做奋斗,做努力。
党
的十八大以后,美丽的。
中国。
梦力求实实在在地体现在人们的生活中,每个人的柴米油盐酱醋茶中。而对于每一个中学生来说,拥有一个美丽的校园,则是我们在。
中国。
梦中最现实的梦。当我们谈到榜样就会说:“这些英雄们、榜样们是胸怀坦荡的,是忠诚的,是积极的,正直的。他们不谋私利,为国效忠,他们唯一的梦想就是社会人民的解放。他们在革命解放的道路上起着不可替代的向导、引导作用。”
实现。
中国。
梦需要我们坚韧的意志力和信念。用理想的信念树立一个坚忍不拔的旗帜。历史的奋斗经验告诉我们每一个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缺乏共同的理想、信念,就如同一盘散沙,民心不齐,民族破裂,我们只有坚守理想和信念,才能团结一致,众志成城,共同铸造我们美丽的。
中国。
共同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共圆我们的。
中国。
梦。
的梦想。1921年。
中国。
共产。
党
诞生了。当时只有屈指可数的。
党
员。在人民的努力下,
中国。
的命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华人民站起来去实现我们共同的梦——。
中国。
梦。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
中国。
梦是非常遥远的梦啊!
但现在对于我们来说,我们的梦就是“校园梦。”建设美丽、和谐、温馨的校园,就是我们所有中学生的梦。
让我们以自己坚强的意志、信念联合起来,让全。
中国。
人民走上国家的复兴路,圆我们13亿。
中国。
人的梦!
中国梦演讲稿莫言篇四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上午好!
我是来自501班的陈凯远同学,很荣幸能为大家带来我的演讲《美丽中国,有你有我》。
”假如我是一只鸟(手势),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读着艾青的《我爱这土地》,我眼前仿佛再现了我们的家乡、校园。
终于知道了,为什么一个普通的词语在今天却意义非凡。为什么一个美丽中国,就这么让人魂牵梦绕,苦苦祈盼。
作为以美丽著称的杭州萧山,作为国家未来的中小学生,又该如何实践这样一份深层次的美?我们知道,在大自然面前我们无可选择,没有什么地方,也没有哪个人群,可以独善其身。中国绿了,我们萧山才会更绿更美。我们要把”美丽中国“”美丽萧山“的理念,化为自觉行动,落实在点点滴滴的日常行为中,从你我做起,从小做起,从身边做起。
打造美丽中国,你我能做什么?
我说,让我们从打造美丽校园做起吧!记得上周国旗下讲话时王校长教导我们”心中有人的人礼貌,眼中有活的人勤快。“做一个勤快的人,走进校园,请记得我们离文明只有一步,跨出这一步,你我文明,校园文明。当你想扔垃圾时,请多走一步,把它分类扔进垃圾箱;当你见到不小心丢在地上的垃圾,也请你多走一步,把它送回垃圾箱。你的举手之劳,为校园增添一份洁净。
在校我能行,走出校园我也行。自觉做到保护环境,同时告诉我们的爸爸妈妈,让他们和我们一起为美丽中国加分。少开一天车,骑自行车、坐公交车、乘地铁,甚至步行;少洗一次车、少泡一次澡,节约一杯水;少点一盘菜、不浪费粮食;不用一次性物品,拒绝塑料袋;纸张双面用,少砍一棵树……从你我做起,从身边做起,让我们一起建设美丽萧山、美丽中国。
同学们,你我环保,中国就不会污染;你我热心,中国便不会冷漠;你我有多美,中国便有多美。为了我们共同生活在洁净、美丽的家园,让你我共同行动起来,保护我们的家园。请记得,在通往美丽中国的路上,有你,有我!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各位老师、各位同学的聆听。
中国梦演讲稿莫言篇五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我们今天演讲的题目是《我的中国梦》。
人生有多长,梦就有多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但是无论个人的梦想多么瑰丽、五彩缤纷,也都离不开国家和民族的梦想,所以,我的梦就是中国梦。
一个人不怕一无所有,就怕没有梦,一个民族也是如此。我们每一个人梦想生长土壤都深深植根于中国梦,有了中国梦的茁壮,才有我们做个人梦的自由,个人梦与中国梦唇齿相依,同频共振。我国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小时候曾有过无数的梦想,他想当司机,想当警察,想当解放军,然而,当他看到身边有许多人吃不饱饭时,一个伟大的梦想从他心里升腾,“我要让全天下的人都能吃饱”。顶着烈日,冒着寒风,袁隆平在稻田里执着地寻找着。这是对科学信念和意志力的双重考验,一天天、一年年过去了,经过无数次的科学实验,水稻终于结实成功,他在肥美的农田里创造了举世无双的奇迹,正因为始终怀揣梦想,即使七旬高龄时,袁隆平仍站在长城脚下,豪情万丈地说:“我曾做过一个梦,梦见杂交水稻的茎秆像高粱一样高,穗子像扫帚一样大,稻粒结的像葡萄一样一串串,我和我的助手们在稻田里散步,在水稻下乘凉。”满载着袁隆平的梦想和希望,杂交水稻在中国和世界的大地上播种和收获,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神话般的奇迹。是呀,一颗种子,一个梦想,一分收获,只有把个人梦想与祖国的伟大复兴紧紧连在一起,我们的梦想才变得那么伟大,那么有意义。
我们的梦在中国梦里,中国梦在我的梦中。那么,我们怎么实现我的梦,我的中国梦呢?生活中,许多人都希望有所作为,可往往因为梦想的高不可及,到最后无为而终。我们仰慕英雄,崇尚伟大,却又忽略显示,无视身边的小事,勿以善小而不为。其实,只要是好的事情,只要是对人民有益的事,我们去做了,做好了,就会有意义。青岛港集装箱桥吊队队长许振超,从前就是一位普通的工人,经过自己的不懈努力,立足本职,兢兢业业,几十年如一日,在自己的工作上创造了一个有一个神话般的奇迹。杭州中学教师吴菊萍徒手救下了从十楼掉下的小妞妞;广州拾荒阿婆陈贤妹托起被几次碾压的小悦悦,每每看到想到这些,既振奋又感动,他们之中没有一位是改变历史进程的伟人,他们的事迹也看似很平凡。但是,正是因为我们身边有许振超、吴菊萍、陈贤妹这样有梦的人,才为中国梦的实现打下了坚实的根基。
仔细想想,生活中没有许多波澜壮阔,平凡才是生活的主体,离我们最近的其实就是与我们息息相关的小事。把简单的事做好了,你就不简单了,把平凡的事做好了,你就不平凡了。朋友,你还在执着的把手上的小事达到完美的境界吗?还是收回那颗骚动的心,让我们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吧!只要我们用心,耐住寂寞,日积月累,滴水穿石,相信一颗平凡的梦想必定孕育出伟大的中国梦。
我的梦很小,梦里有爸爸妈妈看着我长高长大,有兄弟姐妹一起游戏绿草,追逐麦浪,有鸟语花香伴我自在游玩。你和我,会在爸妈的赞叹中分享成功,不会有芬芳独自赏,会得到兄弟姐妹的安慰和温暖,不躲墙角暗自伤。我的中国梦又很大,梦里有七大洲、四大洋,有蓝眼睛、黑眼睛,有黄皮肤,黑头发,有雄鸡,有火炬。你可知道中国梦的版图最想什么,雄鸡,只答对了一半,其实,中国的版图最像一直熊熊燃烧的火炬,永不息止。梦里,中国是黄色的,咆哮的黄河冲刷出古老的文明,黄沙飞扬里走出了丝绸之路,世代传承养育了中华儿女,中国更应该是红色的,这红色燃烧在东北雪国的窗户上,缠绕在换歌笑舞的腰鼓上,腾升在高原人们的脸上,还有可爱的红领巾上!还有红色革命路线,还有我们鲜艳伟大的旗帜上!
一条平凡普通的小溪,又一条平凡普通的小溪,汇聚成波澜壮阔的大海,你的一个与祖国紧密相连的梦想,我的一个与祖国紧密相连的梦想,构筑城举世瞩目的中国梦。
中国梦演讲稿莫言篇六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让法治光芒照耀每一颗心灵》。
今年是“六五”普法的第四年。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中共中央、国务院首次以“五年规划”的形式开展普法教育以来,这场声势空前的全民普法运动已持续近30年,无论在规模、内容和形式上,都堪称中外法治建设史上的一大创举。
在党的xx届四中全会召开之后,记者走访了多位法律界专家、官员和基层干部群众,他们对全民普法取得的巨大成就给予了充分肯定,但同时也提出,在中央提出全面实施依法治国的历史新起点上,普法教育应进一步调整定位,理顺机制,增强针对性、创新性与实效性。
全民普法:一场深刻的观念革命。
20多年前,曾有一位老农把一头生了病的牛送到检察院,请他们帮忙“检查”“检查”牛得了什么病。“这并不是一个冷笑话,而是在基层普法干部流传甚广的一个真实故事。”福建晋江市司法局副局长王腾阳对记者说。
虽然这个故事的真实性已无从考证,但却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时人们的法律常识还处于亟待启蒙的阶段。建设法治国家,离不开“知法、用法、守法、敬法”的公民,规模宏大的全民普法正是这种背景下开展的。
“从‘一五’到‘六五’,近30年持续不断的普法教育,如同一场深刻的观念革命。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汤维建说,我国国民法律知识和法治素养,相比当年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其中全民普法功不可没。
全国普法办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司法行政机关中普法和依法治理专兼职工作人员超过1。1万,普法志愿者队伍达4。7万多支、总人数超过157万,各类报刊、广播、电视、网络、新媒体法制宣传栏目总数达2。4万个。一个由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实施、部门各负其责、司法行政部门具体组织、全社会参与、“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全民普法工作网络基本形成。
持续多年普法教育使公民与法律之间的疏离感明显降低,多年从事普法工作的王腾阳对此深有感触。王腾阳告诉记者,晋江一个外来务工人员高密集中的地方,以往发生劳资纠纷,工人们习惯于找老板、找政府,甚至以跳楼自杀、堵门堵路相挟;但近年来这种状况发生变化,司法部门受理的劳资纠纷、劳动仲裁案件逐年增加、申请法律援助的也越来越多。
“全民普法有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汤维建说,从20多年前不知“法”为何物,到今天越来越多的人懂得法律是维护自身权利的有力武器,这本身就是普法效果的具体体现,也是一种巨大的社会进步。
从“知法”到“守法”:普法教育永远“在路上”
受访的法学专家们认为,近30年的全民普法在向公众普及法律知识、了解法律常识层面成效斐然,但在“用法、守法、敬法”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汤维建认为,“知法”并不等同于“守法”、“依法维权”也不代表法治的全部内涵。当前我国仍有相当一部分群众、尤其是一些党员领导干部中法律意识淡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难究的问题依然存在。
这些问题突出表现在,一些领导干部缺乏法治思维,现实生活中行政权、司法权屡遭滥用,公民合法权益屡被侵犯;部分群众“信访不信法、信官不信法、信闹不信法”;全社会“敬法”氛围尚未形成,钻法律空子、虚假诉讼、恶意诉讼层出不穷;“法不责众”心态下,法律底线屡屡被突破;守法环境差,“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悖论依然存在。
受访法律界人士认为,在权利意识空前高涨、利益格局日益多元化的背景下,公众对法律常识和法治内涵的认识和理解亟待提升,而现有的普法模式显然难以适应新的要求。
从基层反映来看,当前的普法模式仍旧偏向于单向的法律知识“灌输”,在普法实践中也普遍存在着形式主义的做法。有基层干部向记者反映,普法就是“发张卷子、做做样子”,一些地方每年组织一次普法考试,卷子下面就附着标准答案。“这样的普法难以产生实效,就是在浪费纳税人的钱。”
中国法学会研究部主任方向、湖南省律师协会副会长秦希燕等专家学者认为,相对于改革开放初期以面向普罗大众为主的“教化”式普法,今天的全民普法更应注重党员领导干部和国家公职人员的法治思维、法治信仰的养成。只有党员领导干部和国家公职人员带头敬法、守法,才能在全社会营造“全民守法”的深厚氛围,从这个意义上说,全民普法还任重道远。
全社会参与:让法治光芒照亮每一颗心灵。
xx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法治中国”的宏伟目标。新形势下,法制教育的机制体制亟待改革,全民普法功能也必须重新定位。
全国人大副秘书长沈春耀说,从新时期法治建设的阶段性目标来分析,人权保障和人本取向是当前法治建设的重点,全民普法的重心和功能定位应作出相应调整。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是“公权过度膨胀、私权缺乏保障”的问题,因此全民普法应区分不同的重点,对公民普法的重点是树立依法维权的意识、不弃权;对公权力普法的重点则是严格依法、不越权。
在普法的形式上,要更加注重“参与度”与“互动性”。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汤维建表示,实现普法科学化参与互动,要让公众参与立法、执法、司法、调解等的各个环节,在互动中产生递增和放大效应。
从操作方式看,单向“灌输”式普法模式显然已经落后于时代要求。增强全民普法的“互动性”、“参与度”,应在继续发挥原有渠道作用的同时,整合各地现有普法网络,开辟全国统一的普法网络平台,更加重视发挥新媒体作用,以更广、更活、更为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来丰富全民普法的形式和内容。
从普法的主体上看,司法部副部长张彦珍认为,全民普法不能仅靠行政推动和部门实施,必须充分调动全社会参与,鼓励社会力量、民间组织和企业参与,进一步整合现有资源、搭建全民普法平台。
与此同时,全民普法还应与国民教育结合起来,加快推进法治教育进课堂、进教材。通过全民普法的深入推进,使公众逐渐由“知法、用法”向“守法、敬法、护法”转变,把普及法律知识与培育法治信仰,法制宣传与法治实践,法治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在整个社会弘扬法治精神、培育法治文化、树立法治信仰,使法治真正融入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和核心价值观。
中国梦演讲稿莫言篇七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上午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中国精神》。
浩浩华夏,文明流长!泱泱中国,精神永继!怀着这份自信与骄傲,我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追寻你精神的源头;从卷帙浩繁的古籍中接受你精神的濡养;从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感受你精神的内涵;从日益喷薄的现在展望你光辉的未来。
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像一首古老的诗篇,也像一幅长长的画卷,每一节每一段都书写着中华精神。北京人取自然火的智慧,神农氏尝百草的.坚韧,尧舜禅让的谦和,文王待民的仁爱,文景之治的和谐,贞观长歌的励精图治,康乾盛世从容大度,中华文明的步伐与中国精神的传承血脉相连。
我们传承中国精神,首先要传承“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气魄与胸襟。儒家“仁”“和”的思想胸怀人民,和则“大同”;道家“道法自然”的思想胸怀自然,尊重自然;墨家“兼爱”“非攻”的思想大爱无疆,热爱和平,他们启示我们要想进步与发展,就要胸怀世界、自然。
我们传承中国精神,还要传承“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的铮铮铁骨。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面求索”的执著,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赤诚,谭嗣同“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的无畏。正是这种种精神,挺起了我们中国人的脊梁。我们要像范仲俺“先下之优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要像岳飞“精忠报国”,要像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更要像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中国梦演讲稿莫言篇八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中国,一个响亮的名字,一个让世界震撼的名字,一个让华夏儿女为之骄傲的名字。新中国60年来发生的巨大变化,令我骄傲,让我自豪。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中国,我爱你》。
在我人生道路上走过的11个春秋里,我一直认为自己很幸福,我的生活时时充满着欢乐,处处铺满着鲜花。谈起这些,妈妈对我说:“你这么幸福,是你生活在我们伟大的祖国,生活在这个幸福的年代。”老师对我说:“只有祖国的富强,才会使我们幸福的生活之花永放光华”。翻开历史我看到:没有祖国,就没有了家,没有家就没有我们。祖国不强盛,人民就遭殃。是啊,当祖国弱小的时候,她的人民就备受凌-辱;当祖国强大富裕的时候,她的人民就昂首挺胸!祖国和她的人民,正如母亲和儿女,荣辱与共、血肉相连!我们的祖国,就是我们最亲最爱的母亲!
祖国母亲,她拥有960万平方公里广袤无垠的疆土;她拥有上下五千年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她拥有享誉世界的四大发明;她拥有三山五岳的秀美江川……这一切都会使我——祖国的女儿,为有这样的母亲而感到骄傲、自豪!
鲁迅先生说过:“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虎门销烟、太平天国、义和团起义… …无不表现了祖国儿女寻求解放与和平的坚强意志。五四运动的呐喊、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胜利,迎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从此,祖国母亲踏上了新的征程!
今年,我们的祖国母亲60华诞。
60年啊!祖国的天“春风杨柳万千条”;祖国的地“青山着意化为桥”;祖国的儿女啊!“遍地英雄下夕烟”。60年的励精图治,60年的上下求索,中国如一头猛醒的睡狮,挺立在古老的东方。
昨天是一页翻过的历史;今天是一个崭新的起点;明天是一幅宏伟的蓝图。梁启超曾说过:“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屹立于世界,则国屹立于世界!”我们是祖国的'骄子,是新时代的宠儿,怎样用钢筋铁骨支撑起共和国的大厦,怎样迈开走向世界的步伐?同学们,祖国在我们心中,和谐家园在我们心中,我们就应该为之付出努力。努力学习吧,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让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中国,在二十一世纪这个崭新的年代里屹立于世界之林!现在,我还要深情地说一声:“中国,我爱你!”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定了演讲的成功与失败。
演讲稿像议论文一样论点鲜明、逻辑性强,但它又不是一般的议论文。它是一种带有宣传性和鼓动性的应用文体,经常使用各种修辞手法和艺术手法,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演讲未必都使用演讲稿,不少著名的演讲都是即兴之作,由别人经过记录流传开来的。但重要的演讲最好还是事先准备好演讲稿,因为演讲稿至少有两个方面的作用:其一,通过对思路的精心梳理,对材料的精心组织,使演讲内容更加深刻和富有条理。其二,可帮助演讲者消除临场紧张、恐惧的心理,增强演讲者的自信心。
演讲稿特点
主要区别
演讲和表演、作文有很大的区别。
见的一种社会活动。
其次,作文是作者通过文章向读者单方面的输出信息,演讲则是演讲者在现场与听众双向交流信息。严格地讲,演讲是演讲者与听众、听众与听众的三角信息交流,演讲者不能以传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情绪为满足,他必须能控制住自己与听众、听众与听众情绪的应和与交流。所以,为演讲准备的稿子就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主要特点
第一、针对性。演讲是一种社会活动,是用于公众场合的宣传形式。它为了以思想、感情、事例和理论来晓喻听众,打动听众,“征服”群众,必须要有现实的针对性。所谓针对性,首先是作者提出的问题是听众所关心的问题,评论和论辨要有雄辩的逻辑力量,要能为听众所接受并心悦诚服,这样,才能起到应有的社会效果;其次是要懂得听众有不同的对象 和不同的层次,而“公众场合”也有不同的类型,如党团集会、专业性会议、服务性俱乐部、 学校、社会团体、宗教团体、各类竞赛场合,写作时要根据不同场合和不同对象,为听众设计不同的演讲内容。
第二、可讲性。演讲的本质在于“讲”,而不在于“演”,它以“讲”为主、以“演”为辅。由于演讲要诉诸口头,拟稿时必须以易说能讲为前提。如果说,有些文章和作品主要通过阅读欣赏,领略其中意义和情味,那么,演讲稿的要求则是“上口入耳”。一篇好的演讲稿对演讲者来说要可讲;对听讲者来说应好听。因此,演讲稿写成之后,作者最好能通过试讲或默念加以检查,凡是讲不顺口或听不清楚之处(如句子过长),均应修改与调整。
第三、鼓动性。演讲是一门艺术。好的演讲自有一种激发听众情绪、赢得好感的鼓动性。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依靠演讲稿思想内容的丰富、深刻,见解精辟,有独到之处,发人深思,语言表达要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如果演讲稿写得平淡无味,毫无新意,即使在现场“演”得再卖力,效果也不会好,甚至相反。
第四、整体性演讲稿并不能独立地完成演讲任务,它只是演讲的一个文字依据,是整个演讲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演讲主体、听众对象、特定的时空条件,共同构成了演讲活动的整体。撰写演讲稿时,不能将它从整体中剥离出来。为此,演讲稿的撰写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根据听众的文化层次、工作性质、生存环境、品位修养、爱好愿望来确立选题,选择表达方式,以便更好地沟通。
其次,演讲稿不仅要充分体现演讲者独到、深刻的观点和见解,而且还要对声调的高低、语速的快慢、体态语的运用进行设计并加以注释,以达到最佳的传播效果。
另外,还要考虑演讲的时间、空间、现场氛围等因素,以强化演讲的现场效果。
第五、口语性
口语性是演讲稿区别于其他书面表达文章和会议文书的重要方面。书面性文章无需多说,其他会议文书如大会工作报告、领导讲话稿等,并不太讲究口语性,虽然由某一领导在台上宣读,但听众手中一般也有一份印制好的讲稿,一边听讲一边阅读,不会有什么听不明白的地方。演讲稿就不同了,它有较多的即兴发挥,不可能事先印好讲稿发给听众。为此,演讲稿必须讲究“上口”和“入耳”。所谓上口,就是讲起来通达流利。所谓入耳,就是听起来非常顺畅,没有什么语言障碍,不会发生曲解。具体要做到:
把长句改成适听的短句;
把倒装句改为常规句;
把听不明白的文言词语、成语加以改换或删去;
把单音节词换成双音节词;
把生僻的词换成常用的词;
把容易误听的词换成不易误听的词。
这样,才能保证讲起来朗朗上口,听起来清楚明白。
第六、临场性
演讲活动是演讲者与听众面对面的一种交流和沟通。听众会对演讲内容及时作出反应:或表示赞同,或表示反对,或饶有兴趣,或无动于衷。演讲者对听众的各种反映不能置之不顾,因此,写演讲稿时,要充分考虑它的临场性,在保证内容完整的前提下,要注意留有伸缩的余地。要充分考虑到演讲时可能出现的种种问题,以及应付各种情况的对策。总之,演讲稿要具有弹性,要体现出必要的控场技巧。
主要功能
第一、“使人知”演讲。这是一种以传达信息、阐明事理为主要功能的演讲。它的目的在于使人知道、明白。如美学家朱光潜的演讲《谈作文》,讲了作文前的准备、文章体裁、构思、选材等,使听众明白了作文的基本知识。它的特点是知识性强,语言准确。
第二、“使人信”演讲。这种演讲的主要目的是使人信赖、相信。它从“使人知”演讲发展而来。如恽代英的演讲《怎样才是好人》,不仅告知人们哪些人不是好人,也提出了三条衡量好人的标准,通过一系列的道理论述,改变了人们以往的旧观念。它的特点是观点独到、正确,论据翔实、确凿,论证合理、严密。
第三、“使人激”演讲。这种演讲意在使听众激动起来,在思想感情上与你产生共鸣,从而欢呼、雀跃。如美国黑人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的《在林肯纪念堂前的演说》,用他的几个“梦想”激发广大的黑人听众的自尊感、自强感,激励他们为“生而平等”而奋斗。
第四、“使人动”演讲。这比“使人激”演讲进了一步,它可使听众产生一种欲与演讲者一起行动的想法。法国前总统戴高乐在二战期间的英国伦敦作的演讲《告法国人民书》,号召法国人民行动起来,投身反法西斯的行列。它的特点是鼓动性强,多以号召、呼吁式的语言结尾。
第五、“使人乐”演讲。这是一种以活跃气氛、调节情绪,使人快乐为主要功能的演讲,多以幽默、笑话或调侃为材料,一般常出现在喜庆的场合。这种演讲的事例很多,人们大都能听到。它的特点是材料幽默,语言诙谐。
中国梦演讲稿莫言篇九
同志们:
生活中无论你我,有梦谁都了不起!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人都应该有梦。国家没有梦,这个民族就是可悲的,可哀的;一个人没有梦就是行尸走肉。和你们一样,我也有一个梦——和亲人一起过平淡而幸福的生活。我的梦很普通,我的梦很平凡。但我认为它很美,很温馨。
我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记得在没踏入小学时,我一直过着和父母团聚的日子,很快乐,很幸福。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父母为了生计,外出打工,我就和年幼的'弟弟跟着奶奶爷爷生活在一起。尽管奶奶爷爷给予无微不至的照顾,可父母的爱是爷爷奶奶所给予不了的,是一种难以表达的爱。每每看到别人在爸妈面前撒娇,在父母面前玩乐,我是多么的羡慕,多么的渴望,同时也多么的心痛。特别是过年时,别人家一家团圆,而我却是躺在床上仰望天空,我已经记不清和爸妈一块过年时啥滋味了。我曾经不止一次的流泪,也不止一次的幻想,不止一次的问自己,为什么别人的父母可以陪孩子,而我的父母却不能。我曾经还有过恨父母的想法,我开始对自己没信心,我变得害怕、自卑,难道父母不要我们了。渐渐的我懂了,我知道父母为什么一年都不回来几次,甚至一年就回来一次,有时只是他们其中的一员回来。天下没有一个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他们这样做是想给孩子一个更蓝的天空,让孩子飞的更远,让孩子的孩子不在像他们的孩子一样承受这种痛苦。
所以,在我很小时,内心就埋下了一颗种子,它现在正悄悄发芽,成长。它就是和亲人一起过平淡而幸福的生活,我不需要高重的权位,不需要过多的金钱。我认为钱权固然重要,但亲情更无价。“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是我们耳熟能详的语句,但真正能做到的又有几人我的梦想就是陪父母安度晚年、和爱人共织生活、陪孩子快乐成长。我认为它很美好,但它确实也很艰难。有人会说当今就业压力大,为了生活不得不在外奔波。但我们想想我们真的是没时间,还是在找理由。工作之余,我们可以抽出时间陪我们爱的人,父母需要儿子,妻子需要丈夫,孩子需要父亲,你可以看看他们那期盼的眼神、渴望的目光,你真的会心痛。
现在我是一名在校高中生,我一定努力学习自己的文化知识,积极锻炼自己的能力。尽管这个社会充满诱惑,我也不会堕落,也不会随波逐流。因为我永远也不会忘记自己的童年经历,不会忘记父母的辛勤的付出,不会忘记自己的梦。我感谢我的父母让我找得自己的梦、自己的人生目标。我一定会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这个对于我来说平凡而伟大的梦——和家人一起过平淡而幸福的生活。我不会让我的子女走我的童年之路,我有信心,我也有责任,我更有奋斗不止的动力。.。.。.
中国梦,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的梦,是和家人一起幸福的生活。一个人之所以受人尊重是因为他有梦、他有灵魂。我相信,我的梦一定会在汗水和智慧的浇灌下,梦想花开。我的未来,我做主。有梦谁都了不起!我的青春,我为我代言。
中国梦演讲稿莫言篇十
从自我做起放飞青春心从小事做起实现中国梦在我的演讲开始前,我跟大家说一个前几天晚上很火的的一个视频。说的是五四青年节当天,浙江卫视新闻节目在街头发起“你认为什么是青春”的随机采访,在采访过程中,各个年龄层、各个领域的被访者给出了五花八门令人啼笑皆非的答案。其中一位大学生的神回复:“长得好看的人才有青春,我们这样的人只有大学”。这在网上引起了一番热议。十天后,5月14号人民日报发表评论员文章《80后集体暮气沉沉感觉不会再爱了》指出当代80后青壮年群体的集体早衰现象。在感叹这个现象的同时我们不禁要问,青春是什么?如果说青春是属于那些长得好看的人,如果说一个人的相貌和成功有关,那就不会有今天的马云和现在的.阿里巴巴,当然因为如果在座的同学认为马云长得好看,那一定是审美出了问题。
青春是什么?我想如果我们把人的一生比作一辆汽车那青春便是那汽车的发动机因为只有青春才能牵引那艰远的梦想翻越千山万水如果我们把人的一生比作一列火车那青春便是那列车的火车头因为只有青春才能承载那坚毅的梦想度过千难万险其实青春更像是一首歌它跌宕起伏有时伤感有时欢喜它抑扬顿挫有时悠扬有时婉转我们每个人都有青春自然每个人都有梦想当所有中国人的梦想汇聚在一起的那一刻我们便有了中国梦那么,中国梦又是什么?我有一次在去天津的火车上碰见一个老人,他是美籍华人,你年近60岁移居美国,住在芝加哥,初到美国有一次突然接到当地社区法院的传票,说自己家的房子的油漆脱落影响市容,希望在限定的的时间内修复,否则法院将请专业人员修复,佣金则由被告承担。谈话中老人坦言自己起初并不是适应美国,但是他有很快喜欢上美国。与这位老人聊天我至今历历在目始终记得。我想实现中国梦,就是政府职能部门能够真心关系到群众的每一个细节,哪怕是墙壁上的那点油漆。实现中国梦就是让每一个初来者能够喜欢上我们的国家,并且留下来。我想中国梦就是我们嫦娥奔月航母起航蛟龙入海;就是我们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住有其所;就是我们经济发达政治民主社会和谐。总之中国梦就是经济发展的梦是强盛祖国的梦是中国人民的梦。
中国梦的实现是我们华夏子孙生生不息的传承。每每谈到当代青年与祖国这个话题,我总是想起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我就一这段话结束我的演讲“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谢谢大家!篇四:中国梦、铁路梦、我的梦演讲稿梦想是什么,梦想就是一种让你感到坚持就是幸福的东西;梦想是什么,梦想就是一种让你在失败中寻找胜利的东西;梦想是什么,梦想就是一种让你在绝望中寻求希望的东西。
中国梦演讲稿莫言篇十一
非常荣幸来到华东师范大学的闵行校区,这是我第二次来,上一次来季节不好,感觉学校很荒凉,有很多树没有叶子,河里也没有水。今天来了感到大不一样,树都绿了,学校里面学生也很多,由此可见华东师范大学蒸蒸日上,一天比一天好。将来师大著名人物很有可能在新的校区诞生,而老校区则作为一种历史和光荣存在。
我跟华东师范大学还是很有缘分,尽管我本人没有在这个学校读过一天书。几十年前在我的梦境当中经常出现华东师大的老校区,因为1963年我的大哥考到了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那个时候,这在我们老家是件非常轰动的事件,农村的孩子考到上海这座大城市,而且是华东师大这么有名的学校。当然,关键的一点是这个大学吃饭不要钱。
对那两三年的中国现状估计在座的同学们不是很清楚。我是从那个时候过来的,知道那个时候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东西吃,没有饭吃,人们有一个最强烈的'感觉就是饥饿。我大哥当时在我们中学上学的时候,是背着野菜筐一边走一边挖野菜,挖来的野菜就是晚上的菜。当他参加完了1963年的高考、高考成绩出来的时候,他的成绩是完全可以上北大、清华这样的学校的,但是他看到华东师范大学吃饭免费,就报了华东师大。那个时候,我也开始做大学梦,我的梦总是跟华东师范大学、跟吃饭不要钱的学校联系在一起。
中国梦演讲稿莫言篇十二
尊敬的老师、同学们:
“
中国。
”第一次进入我的生活是在我小的时候,有一天我看到商店的玩具上都写着“madeinchina”,说明书上也都是汉字,慢慢地我发现我生活中的“。
中国。
制造”简直无处不在。摩托车、华为手机、格力空调、tcl电视等等。那时候在我眼中。
中国。
简直就是一个能制造出任何东西的神奇国度。小时候我对。
中国。
的印象也很简单,我觉得在。
中国。
人们都会在长城上练功夫。随着我长大我对。
中国。
好奇心更重了。我开始思考。
中国。
的经济和文化,
中国。
正在变成一个真正的经济强国,
中国。
的文化也像一个谜一样吸引着我。这也是我去。
中国。
的原因,我想揭开那层神秘的面纱,去了解真正的。
中国。
来到。
中国。
我发现。
中国。
的城市十分喧闹,但又令人兴奋着迷。
中国。
人的热情好客超乎我想象。有一次我在广州的火车站,想去机场,但是不知道怎么走,于是就问路,一个年轻人太热情了,他直接把我送到了机场。我真的很感动。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中国。
人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我认为。
中国。
人真的竭尽全力热情待客,我非常喜欢这一点。
另一个我喜欢。
中国。
的理由就是多元性,从国际化大都市到绿意盎然的自然风光,从中小城市到乡村,每个地方都与众不同。尤其是方言,我对方言非常感兴趣。比如,一句你我爱你,东北人说“俺中意你”,陕西人说“额爱你”,湖南人说“我稀饭你”,四川人说“我好稀饭你哟”,广东人说“黑凤梨啊”。
对我来说,
中国。
文化中最吸引我的就是美食了。舌尖上的。
中国。
实在是太棒了,在。
中国。
有各种不同的食物,你永远不会感到厌倦,如果你走进一家。
中国。
中国。
食物实在是太棒了。
我很享受在。
中国。
的时光,每天都充满活力,无时无刻不发生着变化。可惜美好的时光总是很短暂,我只能在。
中国。
学习一年,今年7月我回到了柬埔寨,刚回国的那段时间,我总是不自觉的怀念在。
中国。
的时光,夜夜不能眠。这使我联想到艾青的那句诗“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我认为这是对我的。
中国。
情之深的最好解释,最后,我还想对那些我在。
中国。
认识的老师们、朋友们说一句:我真的很想你们!
中国。
我还会再回来的!
谢谢大家。我的演讲完毕。
中国梦演讲稿莫言篇十三
胶河素有“九曲胶河”之称,是高密人的母亲河。诺奖一出,胶河立马红了,火了,比当年的红高粱还要惹人。这个名不见经传的普通小河,一夜之间跟他的家乡高密一样,驰誉大江南北。
初冬时分,静静地站在胶河畔,望着陆陆续续的人流,汇聚在这窄窄的、浅浅的胶河西岸的一家曾经非常普通的农家小院里,让人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下来。
经受过岁月风雨洗礼和考验的一溜排五间两坡流水的红瓦木厦房,怎么也不会想到,50多年前,曾经在鸡叫头遍、天将破晓之际,稀里糊涂来到这个成员众多的农家小院的新的小主人,日后竟然让小院如此人满为患,如此拥挤火爆。
一个爬格子的山东高密汉子,究竟用了什么魔法,让他的'笔下,诞生了外国文学专家们认同的足以夺取高额奖金的文学作品,这一定是像我一样,一直跋涉在文学这条崎岖山道上的文学缪斯追求者们急于弄清答案的一块心病。老实说,我老家渭北壶梯山下的窑洞,要比这厦房结实、宽敞得多。但谁来呢?你得给大伙来的理由。莫言就给了大家来看他家厦房小院的理由,而这莫不因为他的笔。
胶河的水,不停地流着,莫言血管里的血和他笔管里的墨水也一样一起流淌荡漾。为谁写?写什么?怎么写?这些问题无疑具有典型意义。那个湖南口音的伟人,在延安时期,已经给出了明确答案。“双百二为”这是颠扑不破的。
作家比拼的是什么?窃以为,不外乎观察扑捉的及时与滞后、细致与聊表;不外乎思考思想的深度和广度,写作站的位置和高度;不外乎情感的深沉和肤浅;不外乎技巧的娴熟和笨拙;不外乎语言的明快清新和拗口晦涩。
这就好比农民种地。几辈辈的耕种劳累,不一定能够培养出一个庄稼汉屋里屋外的把式。真正的把式:看云识天气,抓土知墒情,风过说风级;他们了解气候,了解土壤,知道时令,掌握庄稼的喜好习性,就好像土地的秘书一样;他们能够种谷子的地方不会种高粱,该种玉米的时候不会去种小麦,没有产量的品种他们有时也要去种,耽搁功夫的事情、出力不讨好的事情,有时也要干,他们是大地的组织部长。农民、农业、土地是永远也读不尽的大百科全书。你对泥土的感情有多深,你对扎根泥土大众的感情有多厚,有多浓;你对泥土上的一切事物歌唱的感情有多醇,你的作品就会有多少泥土的芳香。此刻,胡拉乱扯了这么多,艾青那泥土般深沉的诗句又在我的眼眶里湿润起来。真正的好作品,应该在岁月的河流中经受洗礼,应该像水流一样自然持久,应该像水一样在生活中离不了,像水一样滋养着我们有血有肉的肉体和灵魂。
记得在3月举办的朱自清文学节开幕式暨文学名家论坛上,莫言进行了“我们为何需要文学”的主题演讲。这个从高密走出来,在京城安居乐业的山东汉子,一开口就承认自己是个农民,他没有忘记自己的身份,面对清华的莘莘学子们,他坦言感觉“惶恐”,从这开场白的两点不难发现,一个优秀人物所具有的品德。在谈到我们为什么需要文学的时候,他说这其实就是“文学能给我们什么,文学有什么功能”的问题,文学的审美功能,文学的情感功能,无疑是最基本的两个方面了。而演讲中的莫言,也不知自己距荣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8月)、诺贝尔文学奖(10月),还有多长的路要走,还有多少需要坚持的时光。而在203月以后,莫言依然在文学的高密王国里,耕耘不息。
人世间再没有比坚持更好的办法了。一个人,只要有了爱好、兴趣,抑或仅仅只是个人的喜好吧,只要抓住坚持这个法宝,把自己置身于泥土之中,把自己的血管始终紧紧地和笔管相通,把自己的身份牢牢地铭刻在心,不管一路多么坎坷,也不管一路多少艰难,只要坚持,必将终有所获。
中国梦演讲稿莫言篇十四
尊敬的瑞典学院各位院士,女士们、先生们:
通过电视或网络,我想在座的各位,对遥远的高密东北乡,已经有了或多或少的了解。你们也许看到了我的九十岁的老父亲,看到了我的哥哥姐姐我的妻子女儿和我的一岁零四个月的外孙子,但是有一个此刻我最想念的人,我的母亲,你们永远无法看到了。我获奖后,很多人分享了我的光荣,但我的母亲却无法分享了。
最痛苦的事是目睹母亲被人扇耳光。
我母亲生于1922年,卒于1994年。她的骨灰,埋葬在村庄东边的桃园里。去年,一条铁路要从那儿穿过,我们不得不将她的坟墓迁移到距离村子更远的地方。掘开坟墓后,我们看到,棺木已经腐朽,母亲的骨殖,已经与泥土混为一体。我们只好象征性地挖起一些泥土,移到新的墓穴里。也就是从那一时刻起,我感到,我的母亲是大地的一部分,我站在大地上的诉说,就是对母亲的诉说。
我是我母亲最小的孩子。
我记忆中最早的`一件事,是提着家里唯一的一把热水壶去公共食堂打开水。因为饥饿无力,失手将热水瓶打碎,我吓得要命,钻进草垛,一天没敢出来。傍晚的时候我听到母亲呼唤我的乳名,我从草垛里钻出来,以为会受到打骂,但母亲没有打我也没有骂我,只是抚摸着我的头,口中发出长长的叹息。
我记忆中最痛苦的一件事,就是跟着母亲去集体的地里拣麦穗,看守麦田的人来了,拣麦穗的人纷纷逃跑,我母亲是小脚,跑不快,被捉住,那个身材高大的看守人扇了她一个耳光,她摇晃着身体跌倒在地,看守人没收了我们拣到的麦穗,吹着口哨扬长而去。我母亲嘴角流血,坐在地上,脸上那种绝望的神情我终生难忘。多年之后,当那个看守麦田的人成为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在集市上与我相逢,我冲上去想找他报仇,母亲拉住了我,平静的对我说:“儿子,那个打我的人,与这个老人,并不是一个人。”
我记得最深刻的一件事是一个中秋节的中午,我们家难得的包了一顿饺子,每人只有一碗。正当我们吃饺子时,一个乞讨的老人来到了我们家门口,我端起半碗红薯干打发他,他却愤愤不平地说:“我是一个老人,你们吃饺子,却让我吃红薯干。你们的心是怎么长的?”我气急败坏的说:“我们一年也吃不了几次饺子,一人一小碗,连半饱都吃不了!给你红薯干就不错了,你要就要,不要就滚!”母亲训斥了我,然后端起她那半碗饺子,倒进了老人碗里。
我最后悔的一件事,就是跟着母亲去卖白菜,有意无意的多算了一位买白菜的老人一毛钱。算完钱我就去了学校。当我放学回家时,看到很少流泪的母亲泪流满面。母亲并没有骂我,只是轻轻的说:“儿子,你让娘丢了脸。”
不到她的回应,我就心惊胆战,跑到厨房和磨坊里寻找。有一次找遍了所有的房间也没有见到母亲的身影,我便坐在了院子里大哭。这时母亲背着一捆柴草从外面走进来。她对我的哭很不满,但我又不能对她说出我的担忧。母亲看到我的心思,她说:“孩子你放心,尽管我活着没有一点乐趣,但只要阎王爷不叫我,我是不会去的。”
我喜欢讲故事名字“莫言”像讽刺。
我生来相貌丑陋,村子里很多人当面嘲笑我,学校里有几个性格霸蛮的同学甚至为此打我。我回家痛哭,母亲对我说:“儿子,你不丑,你不缺鼻子不缺眼,四肢健全,丑在哪里?而且只要你心存善良,多做好事,即便是丑也能变美。”后来我进入城市,有一些很有文化的人依然在背后甚至当面嘲弄我的相貌,我想起了母亲的话,便心平气和地向他们道歉。我母亲不识字,但对识字的人十分敬重。我们家生活困难,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但只要我对她提出买书买文具的要求,她总是会满足我。她是个勤劳的人,讨厌懒惰的孩子,但只要是我因为看书耽误了干活,她从来没批评过我。
有一段时间,集市上来了一个说书人。我偷偷地跑去听书,忘记了她分配给我的活儿。为此,母亲批评了我,晚上当她就着一盏小油灯为家人赶制棉衣时,我忍不住把白天从说书人听来的故事复述给她听,起初她有些不耐烦,因为在她心目中说书人都是油嘴滑舌,不务正业的人,从他们嘴里冒不出好话来。但我复述的故事渐渐的吸引了她,以后每逢集日她便不再给我排活,默许我去集上听书。为了报答母亲的恩情,也为了向她炫耀我的记忆力,我会把白天听到的故事,绘声绘色地讲给她听。
很快的,我就不满足复述说书人讲的故事了,我在复述的过程中不断地添油加醋,我会投我母亲所好,编造一些情节,有时候甚至改变故事的结局。我的听众也不仅仅是我的母亲,连我的姐姐,我的婶婶,我的奶奶都成为我的听众。我母亲在听完我的故事后,有时会忧心忡忡地,像是对我说,又像是自言自语:“儿啊,你长大后会成为一个什么人呢?难道要靠耍贫嘴吃饭吗?”
我理解母亲的担忧,因为在村子里,一个贫嘴的孩子,是招人厌烦的,有时候还会给自己和家庭带来麻烦。我在小说《牛》里所写的那个因为话多被村子里厌恶的孩子,就有我童年时的影子。我母亲经常提醒我少说话,她希望我能做一个沉默寡言、安稳大方的孩子。但在我身上,却显露出极强的说话能力和极大的说话欲望,这无疑是极大的危险,但我说的故事的能力,又带给了她愉悦,这使他陷入深深的矛盾之中。
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尽管我有父母亲的谆谆教导,但我并没有改掉我喜欢说话的天性,这使得我的名字“莫言”,很像对自己的讽刺。
我是有神论者相信万物都有灵性。
寂寞,心里空空荡荡。有时候,我躺在草地上,望着天上懒洋洋地飘动着的白云,脑海里便浮现出许多莫名其妙的幻象。我们那地方流传着许多狐狸变成美女的故事,我幻想着能有一个狐狸变成美女与我来作伴放牛,但她始终没有出现。但有一次,一只火红色的狐狸从我面前的草丛中跳出来时,我被吓得一屁股蹲在地上。狐狸跑没了踪影,我还在那里颤抖。有时候我会蹲在牛的身旁,看着湛蓝的牛眼和牛眼中的我的倒影。有时候我会模仿着鸟儿的叫声试图与天上的鸟儿对话,有时候我会对一棵树诉说心声。但鸟儿不理我,树也不理我。许多年后,当我成为一个小说家,当年的许多幻想,都被我写进了小说。很多人夸我想象力丰富,有一些文学爱好者,希望我能告诉他们培养想象力的秘诀,对此,我只能报以苦笑。
就像中国的先贤老子所说的那样:“福兮祸之所伏,福祸福所倚”,我童年辍学,饱受饥饿、孤独、无书可读之苦,但我因此也像我们的前辈作家沈从文那样,及早地开始阅读社会人生这本大书。前面所提到的到集市上去听说书人说书,仅仅是这本大书中的一页。
辍学之后,我混迹于成人之中,开始了“用耳朵阅读”的漫长生涯。二百多年前,我的故乡曾出了一个讲故事的伟大天才——蒲松龄,我们村里的许多人,包括我,都是他的传人。我在集体劳动的田间地头,在生产队的牛棚马厩,在我爷爷奶奶的热炕头上,甚至在摇摇晃晃地进行着的牛车社,聆听了许许多多神鬼故事,历史传奇,逸闻趣事,这些故事都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家庭历史紧密联系在一起,使我产生了强烈的现实感。
我做梦也想不到有朝一日这些东西会成为我的写作素材,我当时只是一个迷恋故事的孩子,醉心地聆听着人们的讲述。那时我是一个绝对的有神论者,我相信万物都有灵性,我见到一棵大树会肃然起敬。我看到一只鸟会感到它随时会变化成人,我遇到一个陌生人,也会怀疑他是一个动物变化而成。每当夜晚我从生产队的记工房回家时,无边的恐惧便包围了我,为了壮胆,我一边奔跑一边大声歌唱。那时我正处在变声期,嗓音嘶哑,声调难听,我的歌唱,是对我的乡亲们的一种折磨。
文学创作必须颐指气使独断专行。
我在故乡生活了二十一年,期间离家最远的是乘火车去了一次青岛,还差点迷失在木材厂的巨大木材之间,以至于我母亲问我去青岛看到了什么风景时,我沮丧地告诉她:什么都没看到,只看到了一堆堆的木头。但也就是这次青岛之行,使我产生了想离开故乡到外边去看世界的强烈愿望。
1976年2月,我应征入伍,背着我母亲卖掉结婚时的首饰帮我购买的四本《中国通史简编》,走出了高密东北乡这个既让我爱又让我恨的地方,开始了我人生的重要时期。我必须承认,如果没有30多年来中国社会的巨大发展与进步,如果没有改革开放,也不会有我这样一个作家。
路并不平坦,我那时并没有意识到我二十多年的农村生活经验是文学的富矿,那时我以为文学就是写好人好事,就是写英雄模范,所以,尽管也发表了几篇作品,但文学价值很低。
1984年秋,我考入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在我的恩师、著名作家徐怀中的启发指导下,我写出了《秋水》、《枯河》、《透明的红萝卜》、《红高粱》等一批中短篇小说。在《秋水》这篇小说里,第一次出现了“高密东北乡”这个字眼,从此,就如同一个四处游荡的农民有了一片土地,我这样一个文学的流浪汉,终于有了一个可以安身立命的场所。我必须承认,在创建我的文学领地“高密东北乡”的过程中,美国的威廉·福克纳和哥伦比亚的加西亚·马尔克斯给了我重要启发。我对他们的阅读并不认真,但他们开天辟地的豪迈精神激励了我,使我明白了一个作家必须要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地方。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应该谦卑退让,但在文学创作中,必须颐指气使,独断专行。我追随在这两位大师身后两年,即意识到,必须尽快地逃离他们,我在一篇文章中写道:他们是两座灼热的火炉,而我是冰块,如果离他们太近,会被他们蒸发掉。根据我的体会,一个作家之所以会受到某一位作家的影响,其根本是因为影响者和被影响者灵魂深处的相似之处。正所谓“心有灵犀一点通”。所以,尽管我没有很好地去读他们的书,但只读过几页,我就明白了他们干了什么,也明白了他们是怎样干的,随即我也就明白了我该干什么和我该怎样干。
我该干的事情其实很简单,那就是用自己的方式,讲自己的故事。我的方式,就是我所熟知的集市说书人的方式,就是我的爷爷奶奶、村里的老人们讲故事的方式。坦率地说,讲述的时候,我没有想到谁会是我的听众,也许我的听众就是那些如我母亲一样的人,也许我的听众就是我自己,我自己的故事,起初就是我的亲身经历,譬如《枯河》中那个遭受痛打的孩子,譬如《透明的红萝卜》中那个自始至终一言不发的孩子。我的确曾因为干过一件错事而受到过父亲的痛打,我也的确曾在桥梁工地上为铁匠师傅拉过风箱。当然,个人的经历无论多么奇特也不可能原封不动地写进小说,小说必须虚构,必须想象。很多朋友说《透明的红萝卜》是我最好的小说,对此我不反驳,也不认同,但我认为《透明的红萝卜》是我的作品中最有象征性、最意味深长的一部。那个浑身漆黑、具有超人的忍受痛苦的能力和超人的感受能力的孩子,是我全部小说的灵魂,尽管在后来的小说里,我写了很多的人物,但没有一个人物,比他更贴近我的灵魂。或者可以说,一个作家所塑造的若干人物中,总有一个领头的,这个沉默的孩子就是一个领头的,他一言不发,但却有力地领导着形形色色的人物,在高密东北乡这个舞台上,尽情地表演。
《丰乳肥臀》献给天下母亲。
自己的故事总是有限的,讲完了自己的故事,就必须讲他人的故事。于是,我的亲人们的故事,我的村人们的故事,以及我从老人们口中听到过的祖先们的故事,就像听到集合令的士兵一样,从我的记忆深处涌出来。他们用期盼的目光看着我,等待着我去写他们。我的爷爷、奶奶、父亲、母亲、哥哥、姐姐、姑姑、叔叔、妻子、女儿,都在我的作品里出现过,还有很多的我们高密东北乡的乡亲,也都在我的小说里露过面。当然,我对他们,都进行了文学化的处理,使他们超越了他们自身,成为文学中的人物。
我最新的小说《蛙》中,就出现了我姑姑的形象。因为我获得诺贝尔奖,许多记者到她家采访,起初她还很耐心地回答提问,但很快便不胜其烦,跑到县城里她儿子家躲起来了。姑姑确实是我写《蛙》时的模特,但小说中的姑姑,与现实生活中的姑姑有着天壤之别。小说中的姑姑专横跋扈,有时简直像个女匪,现实中的姑姑和善开朗,是一个标准的贤妻良母。现实中的姑姑晚年生活幸福美满,小说中的姑姑到了晚年却因为心灵的巨大痛苦患上了失眠症,身披黑袍,像个幽灵一样在暗夜中游荡。我感谢姑姑的宽容,她没有因为我在小说中把她写成那样而生气;我也十分敬佩我姑姑的明智,她正确地理解了小说中人物与现实中人物的复杂关系。
母亲去世后,我悲痛万分,决定写一部书献给她。这就是那本《丰乳肥臀》。因为胸有成竹,因为情感充盈,仅用了83天,我便写出了这部长达50万字的小说的初稿。
在《丰乳肥臀》这本书里,我肆无忌惮地使用了与我母亲的亲身经历有关的素材,但书中的母亲情感方面的经历,则是虚构或取材于高密东北乡诸多母亲的经历。在这本书的卷前语上,我写下了“献给母亲在天之灵”的话,但这本书,实际上是献给天下母亲的,这是我狂妄的野心,就像我希望把小小的“高密东北乡”写成中国乃至世界的缩影一样。
写作者必须站在人的立场。
作家的创作过程各有特色,我每本书的构思与灵感触发也都不尽相同。有的小说起源于梦境,譬如《透明的红萝卜》,有的小说则发端于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件——譬如《天堂蒜薹之歌》。但无论是起源于梦境还是发端于现实,最后都必须和个人的经验相结合,才有可能变成一部具有鲜明个性的,用无数生动细节塑造出了典型人物的、语言丰富多彩、结构匠心独运的文学作品。有必要特别提及的是,在《天堂蒜薹之歌》中,我让一个真正的说书人登场,并在书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我十分抱歉地使用了这个说书人真实姓名,当然,他在书中的所有行为都是虚构。在我的写作中,出现过多次这样的现象,写作之初,我使用他们的真实姓名,希望能借此获得一种亲近感,但作品完成之后,我想为他们改换姓名时却感到已经不可能了,因此也发生过与我小说中人物同名者找到我父亲发泄不满的事情,我父亲替我向他们道歉,但同时又开导他们不要当真。我父亲说:“他在《红高粱》中,第一句就说‘我父亲这个土匪种’,我都不在意你们还在意什么?”
我在写作《天堂蒜薹之歌》这类逼近社会现实的小说时,面对着的最大问题,其实不是我敢不敢对社会上的黑暗现象进行批评,而是这燃烧的激情和愤怒会让政治压倒文学,使这部小说变成一个社会事件的纪实报告。小说家是社会中人,他自然有自己的立场和观点,但小说家在写作时,必须站在人的立场上,把所有的人都当作人来写。只有这样,文学才能发端事件但超越事件,关心政治但大于政治。
可能是因为我经历过长期的艰难生活,使我对人性有较为深刻的了解。我知道真正的勇敢是什么,也明白真正的悲悯是什么。我知道,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片。
中国梦演讲稿莫言篇十五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好!在我演讲之前,我想问同学们一个问题,你们有梦吗?我想你们的梦一定是丰富的,多彩的,美好的。如果你现在还不知道自己真正的梦想,就认真的听我们中国所共同的梦想——中国梦。
梦想,周而复始,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传承着一个长长的梦,几经辗转,几经沉浮,时至今日,汇聚成了一个梦,中国梦。
那么中国梦是什么?对于海伦·凯勒来说,梦想是永不言败,勇于拼搏的精神支柱,对于爱因斯坦来说,梦想是不断的突破、不断的探索,是丰富的想象力和大胆的创造。对于面对挫折的人来说,梦想是坚持在心中永不放弃的那份信念。
中国梦,也是一个勇敢的梦。作为中国人,炎黄子孙,怎敢忘记一千八百多年前的中国,当甲午中日战争爆发,清政府的懦弱,各国列强的瓜分,使得日本无礼的践踏中国的土地,签订了不平等的《马关条约》,当八国联军侵入北京,无情的掠夺中国的财产,当七七事变发生,日本人又是怎样残忍的杀害几百万中国同胞们并且使中华民族陷入了空前的灾难之中,那时的中国人,谈不上有梦!他们不敢梦想着有一天的中国能站起来,能强大富足起来。
当“中国梦”没有绽放,个人的梦又如何开花?从根本上说,我们每个人梦想生长的
土壤,有了“中国梦”的茁壮,我们才有了做自己的梦的自由。而作为我们学生来说,我们应该体现在勤奋学习,练好基础,克服学习和生活中的每一个困难,从小培养艰苦奋斗,不懈努力,顽强的克服意志。我们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
现在中国实行了改革开放,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1997年,1999年,香港与澳门的回归,2008年北京成功举办了奥运会,神舟九号飞船顺利发射,航母成功下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家奖,我相信那时的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无比的兴奋与自豪。
我们的力量确实有限,一个人的力量确实很渺小,但是无论是多么微不足道的梦想都会慢慢汇聚成一个巨大的梦。梦想是美丽的,它是最美的期望。梦想是温暖的,它是能抚平心中的浮躁,梦想是充满活力的,它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有梦则国家未来有梦。
我们要志存高远,树立好远大的理想和志向,生命是因为责任而美丽,人生是因为梦想而精彩,现在就让我们携起手来,响应时代的号召,为了美好的明天,为了伟大的中国梦!
中国梦演讲稿莫言篇十六
四十年前我从叔叔那里偷过一支博士牌钢笔,还被父亲痛骂一顿。“你还会用钢笔?铅笔都用不好。”谁知道过了四十年,博士这两个字竟然跟我的名字联系到了一起。(全场笑)。
几个月前,得到香港公开大学要授予我荣誉博士学位的消息,我就立刻向父亲报告了。我说:“还记得当年您骂我吗?我偷了我叔叔的钢笔,您不是还笑话我吗?”他说:“有这事吗?”然后,他又问我:“博士大还是县长大?”我说:“这个很难比较,差不多吧,相当于副县长。”他就很高兴地说:“这个干部已经做得很大了。”总之,公开大学授予我这个学位,让我惶恐之至。其实感觉是浪得虚名,受之有愧。
一般来说,博士要精通三门以上的语言,要著作等身,学贯中西,我就是会写两篇小说而已。中文都说得不流利,英文呢,学了“厕所”这个单词,现在也忘记了。所以我是没有语言财富的,起码我是没有语言天分的,在学外语方面。
既然把荣誉博士学位授予了我,我自然非常高兴,也非常感谢。以后会经常把这个头衔在我的书上印出来。我也会把这一次接受学位时拍的照片,挂在我们家的墙壁上。让我父亲看看这个相当于副县级的职位,儿子还是有点出息的。(全场笑)。
一直到我20岁的时候,一年也只有两件衣服。夏天一件褂子,冬天在这件褂子里面再套上一件褂子,中间铺上一层棉花。
小时候的志向就是怎样填饱肚子。
刚才校长阁下说,莫言是一个有远大志向的作家。这对我绝对是一个夸奖,我从来没有远大志向。我的志向、我的野心是随着年纪的增长,而逐渐膨胀的。
小的时候,我的志向和小动物相同。我出生的年代是上个世纪50年代,童年正遇上中国内地经济最困难的时期。那时候,吃饭、穿衣都非常成问题。有很多老百姓在死亡线上挣扎。每天一睁眼想到的就是怎样搞到一点东西吃,来填饱自己的肚子。
至于穿衣,更无所谓了。对于农村孩子来说,在十岁以前,基本上是赤身裸体的,没有那么多衣服。如果到了夏天,你到我们村庄去,会看见那些小孩都是光着屁股的。并不是我们喜欢裸体,而是确实没有衣服穿。一直到我20岁的时候,一年也只有两件衣服。夏天一件褂子,冬天在这件褂子里面再套上一件褂子,中间铺上一层棉花。
在这种状况下说一个人有什么远大志向,那绝对是夸张。人都是物质环境的产物,只有在吃得很饱、穿得很暖、住得很舒适的情况下,才会产生这样那样的想法,才会有关于文学、关于艺术的追求和要求。
除去个别的天才以外,20世纪60年代的中国孩子,都没有关于艺术和文学的联想。当时我最大的理想,就是怎么样能吃上一顿饱饭,怎么样能够进入城市,怎么样可以脱离农村。这种愿望实际上是那时候很多年轻人的最高理想。
邻居告诉我,在济南的时候,认识山东省一个有名的作家,这个作家特别腐败。我问究竟腐败到什么程度,他说这个作家一天三顿吃饺子。
作家梦源于一天可以吃三顿饺子。
没有远大志向,怎么又走上了文学的道路呢?这也跟我居住的村庄的邻居有关系。
在我十多岁的时候,我的邻居里有一个大学毕业生。1957年,中国有很多知识分子,包括一些在校的大学生,他们被戴上了右派的帽子,变成了地地道道的农民。我这个大学生邻居,在学校里被划成了右派,当然现在叫错划成右派。
大学生跟我们一起劳动,他是中文系的,后来也做过中学语文教员,对文学比较了解。他经常在劳动的间隙,向我们灌输一些有关文学的话题。
他说在济南的时候,认识山东省一个有名的作家,这个作家特别腐败。我问究竟腐败到什么程度,他说这个作家一天三顿吃饺子。我们当时认为,只有神仙才有可能一天吃三顿饺子。因为我们一年也吃不上一顿饺子。只有在好年景的时候,除夕夜里能吃一顿饺子。而且那饺子还是两种皮的,一种是黑皮黑面的,一种是白皮白面的。这个作家竟然可以一天三顿吃饺子。我当时就问他:“叔叔,如果我将来能写出一本小说来,可不可以一天三顿吃饺子?”他说:“当然可以!”(全场笑)所以说,我最初关于文学、关于当作家的梦想就是从一天三顿吃饺子开始的。
那时是中国的“文化大革命”期间。那个时候的文学,很多上了年纪的人都知道,戏剧只有八个样板戏,小说也就那么十几部,作家也只有那么一个。即使是上世纪50年代、60年代被称作红色经典的小说,在“文革”期间也被禁止了。小说已经变成了政治的一种宣传品。我们能读到的,也就是当时流行的“三突出”。
那个时候让我产生文学梦想,实行起来也非常困难,搞一支笔、几张纸都不容易。但我还是在1973年的时候,拿起笔来想尝试写一篇小说。小说的第一句话是,“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
当时,我不知道人坐着气球不可以飘过来。能够坐着气球飘过来的是台湾的传单。我们那个地方离青岛比较近。到了春天,一旦刮东南风的时候,会有从台湾飘来的气球带着宣传品在我们的头上降落。我们捡起来看,看到台湾的楼很漂亮,人穿得也很漂亮。当时如果有谁藏了这些传单不上交的话,就可能要吃很大的苦头。但是通过这些飘过来的东西让我们也知道,台湾人生活得不像我们宣传的那么差。当然在刮西北风的时候,我们的气球也往台湾飘,也把大陆最漂亮的东西给他们看。总而言之,我是在社会的经济如此贫困、社会的政治环境如此压抑的情况下出生长大的,所以说这个时候产生的文学梦想离真正的文学理解相距甚远。
《三国演义》、《聊斋志异》、《隋唐演义》这些书我是通过帮人家干活、用东西交换等方式得到的。
看了书才有了一些真正的文学概念。
我那时理解的小说,跟当时社会上流行的小说是不一样的。后来我把从村里借来的一些书看了以后,也有了一些关于真正文学的概念。
村庄里总还是有那么十几部书。比如我们村庄里就有《三国演义》、《聊斋志异》、《隋唐演义》这些古典章回体小说。这些小说我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换来的,有时候是帮人家干活,有时是用别的东西交换。
把村里这十几本书看完以后,我以为自己已经把天下所有的书都读完了。当兵以后,我进了一个县里的图书馆,才发现原来如此多的书我还没有读过。那还只是一个县的图书馆,如果进了北京的一个大图书馆,更会觉得自己把一辈子时间都用来读书,也是读不完的。
我从小就是一个十分愿意说话的孩子,在农村被叫做“炮孩子”。因为我特别喜欢说真话,给家里带来过很多麻烦。
用莫言这个笔名是要告诫自己少说话。
当然,刚才校长阁下也说,我是一个敢于讲实话的作家,这一点我确实是同意的。如果因为我说实话,授予我荣誉博士的话,我倒认为当之无愧。
因为我想我们生活的环境,实际上是在一种双重话语里面。在“文化大革命”前后,也就是说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的二三十年之间,中国人都有两套话语体系:一套是在外面的时候,对着社会讲的,这都是假话、套话,都是豪言壮语,都是口号;另外一套就是在家里面讲的,父母教育子女的时候讲的,或者是夫妻之间的对话。当然有时候到了十分极端的时候,夫妻之间也不敢说真话。因为刚刚说了真话,第二天就被老婆告了。儿子跟父亲之间也不敢讲真话了,搞不好父亲刚讲的真话马上被儿子出卖了。
村里开批斗大会的时候,我的父亲也都慷慨激昂,用非常原始的诅咒的方式来进行革命。我作为一个十几岁的儿童,也深切地感觉到,大人们都是戴着一副面具的。而小孩如果在外面敢于说真话,回家马上就会受到惩罚。
我从小就是一个十分愿意说话的孩子,十分饶舌,在农村被叫做“炮孩子”。这个小孩说话特别无边无垠,特别喜欢传话,特别喜欢对着人说话。后来我写了一部小说叫做《四十一炮》,里面那个“炮孩子”就有我的影子。
因为我特别喜欢说话,也因为我特别喜欢说真话,给家里带来过很多麻烦。我看过台湾飘过来的传单,当村里人说台湾人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时候,我说:“他们的楼特别好看。”这话可不得了,他们马上把我的父亲叫到大队的办公室,跟我父亲讲,你儿子今天都讲了什么了?当然我父亲回去之后马上就收拾我。
因为我喜欢说话,乱说话,确实让我的父母非常恼怒。他们经常会对我说,“你为什么要说那么多话?难道别人还会把你当成哑巴卖掉吗?如果再乱说,就找一根麻绳子把你的嘴巴缝起来。”后来我的姐姐也反对我,她说即使是用麻绳把他的嘴缝起来,从缝隙里也会漏出话来。
于是,当我开始写小说的时候,我就使用了一个笔名叫做莫言。莫言就是告诫自己要少说话。事实证明,我一句话也没有少说,特别是在一些庄严的场合说出实话来。
我认为讲真话毫无疑问是一个作家宝贵的素质。讲假话的作家,不但对社会无益,对老百姓无益,也会大大影响文学的品格。
不会为迎合某些读者而改变创作主张。
我认为讲真话毫无疑问是一个作家宝贵的素质。如果一个作家不讲真话,那么这个作家就势必要讲假话。讲假话的作家,不但对社会无益,对老百姓无益,也会大大影响文学的品格。因为一部好的文学作品,肯定是有一个真实的东西在里面。它应该是来源于生活的,真实地反映下层人民的生活面貌。如果有谁想用文学来粉饰现实,用作品来赞美社会,我觉得这个作品是很值得怀疑的。
我有一种偏见,我认为文学作品永远不是唱赞歌的工具。文学艺术就是应该暴露黑暗,揭示社会的不公正,也包括揭示人类心灵深处的阴暗面,揭示恶的成分。所以我的小说发表以后,有的读者不高兴,因为我把人性丑的部分暴露得太过厉害,把社会上一些地方暴露得太真实了。对于这些触及人类灵魂、暴露人类灵魂丑恶的作品,他们觉得很受刺激。
我最近写了一部长篇小说,《后记》的最后一句话就是,“哪怕只剩下一个读者,我也要这样写。”我不可能因为某些读者不喜欢我这样的写法,就改变我自己的文学主张。
当然,讲真话,也有多种多样的讲法。随着文学的发展,完全像18、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的小说,如实、真实地再现现实,我觉得这样的作品已经到达了一个登峰造极的地步,像托尔斯泰、巴尔扎克。有了这样难以超越的高峰,逼得后来的作家要另辟蹊径,所以才有了各种各样的变形的现代主义文学、现代小说、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才有了卡夫卡,才有了法国的新小说派。
当然这些文学对社会、对人生、对世界的万事万物,并不是那么真实地表现。但是我觉得这种变形、夸张、扭曲恰好像放大镜一样,或者像电影的特写镜头一样,更加真实地再现了社会的某些真实部分。我认为它并没有背离真实原则。
像我们的祖先山东的蒲松龄,他写妖、写鬼、写狐狸,看起来是夸张、变形、虚幻,但是他对社会的暴露,比那些写实的小说来得更深刻、集中。
描写一个事物,我要动用视觉、触觉、味觉、嗅觉、听觉,我要让小说充满了声音、气味、画面、温度。
想象力来自于饥饿和恐惧。
刚才校长阁下也说了,莫言是一个很有想象力的作家,小说的语言非常生动。关于想象力,我觉得我的想象力确实还是不错的,为什么说不错呢?因为我的想象力是饿出来的。(全场笑)。
人在饥饿的时候,特别容易产生幻觉,当然这些幻觉都和食物有关系。所以统观我的作品,里面描写人对食物的幻想的章节有很多很多。写吃、喝的地方很多,写人身体的感觉、肉体的、感观的地方很多。
也有人说,莫言是一个没有思想只有感觉的作家。在某种意义上,他们的批评我觉得是赞美。一部小说就是应该从感觉出发。一个作家在写作的时候,要把他所有的感觉都调动起来。描写一个事物,我要动用我的视觉、触觉、味觉、嗅觉、听觉,我要让小说充满了声音、气味、画面、温度。
当然我还是有思想的。我认为一个作家如果思想太过强大,也就是说他在写一部小说的时候,想得太过明白,这部小说的艺术价值会大打折扣。因为作家在理性力量太过强大的时候,感性力量势必受到影响。小说如果没有感觉的话,势必会干巴巴的。
好的小说应该像一条有人气的街一样,充满了各种声音和气味,有各种各样的温度,让人仿佛置身其中。如果不把身体全部的感官调动起来,小说势必写得枯燥无味。
我的想象力来自于长期的饥饿。我在上小学五年级的时候,就被学校赶出来了。我牵着两头牛,一个人在田野里放牧。家太远,有时候中午也不回家吃饭,就带一点干粮,只有牛跟我在一起。我经常可以从牛的眼睛里看见自己的倒影。
躺在草地上睡一会儿;躺着看天上的白云;听鸟叫、听青草生长的声音;闻大地散发出的气味、各种各样的花草散发出的气味……跟大自然的亲密接触,很长时间孤独地跟动物在一起的状态,都让我想入非非。
当我成为一名作家以后,小时候的苦难生活变成了一种宝贵的创作资源和财富。直到现在,我的大部分小说,动用的还是我20岁之前积累的生活资源。我二十几岁以后的生活,还没有正儿八经地去写。
至于想象力,也有外面的东西。我们山东高密这个地方,虽然离青岛很近,但它在几十年来,一直是比较封闭、落后的。这个地方离写《聊斋志异》的伟大作家的故乡,相隔大概两三百里。
我当年在乡村的时候,经常听老人讲很多有关鬼神的故事。我就想究竟是蒲松龄听了祖先说的那些鬼神的故事,把它写到书里去,还是我的祖先里面有文化的人读了聊斋再把故事转述给我呢?我搞不清楚。我想这两种状况可能都有。在这么一个神话鬼怪比较发达的地方,人因为恐惧也会产生想象力。
20世纪60年代的时候,经常会死人,我们村里最高纪录是一天死了18个人。村周围是一片荒原,那时候没有电,我们村是1982年才通了电。没通电之前,只有煤油灯。煤油也是限量供应的,每年只有两斤,轻易是不会点灯的。
人一旦到了这种环境,特别是在夜晚,巨大的恐惧就产生了。你就感觉周围产生了各种各样神秘的、从来没有见过的动物。在走路的时候,你就感觉有一个声音在跟随着你。你走到一棵大树下、走到河边、走到坟墓、走到胡同拐角的地方,都可能暗藏着一个你从来没有见过的鬼怪。
我们小时候既怕又喜欢听这种故事,越听越上瘾,越听越害怕。经常是听完了故事,谁也不敢往家走。我的办法是一出门就高唱革命样板戏,大声吼叫。一进家门,我母亲就问:“你喊什么?”我说:“害怕。”
一把刀锋利,我们肯定不说“锋利”,而说“风快”;一个姑娘特别漂亮,我们说“奇俊”;天气特别热,我们说“怪热”。
作家要千方百计丰富本民族的语言。
有大陆的批评家批评过我的语言。我的小说的语言非常庞杂,既有古典的书面语言,也有读西方的小说翻译过来的语言,更多的还是乡土语言。
我们山东话跟普通话比较接近。山东话里的很多土话土语如果把它们写到纸上,你会发现它们是很典雅的古语。一把刀锋利,我们肯定不说“锋利”,而说“风快”,像风一样快;一个姑娘特别漂亮,我们肯定不说她特别漂亮,而说“奇俊”;天气特别热,我们说“怪热”。这都是些方言土语,但是把它写到小说里,就特别具有感染力。
我觉得方言土语写到小说里,就必须符合普通话的原则,能够被大多数人读懂。如果像江浙、广东话、香港土语一样写到小说里去,那我们全不懂了。第一次来香港,我就发现香港带口字边的字特别多,看了半天满头雾水。(全场笑)。
前一段时间我们在北大开了一个会议,讨论了方言土语的问题。马悦然同志讲,巴金小说里的对话语言有很多四川话。我说,一个作家如果要把方言土语改造成小说语言,不应该仅仅满足于把小说里的人物的对话用方言土语来说,而是应该努力地把方言土语改造成叙述语言,这样对汉语语言发展才会产生影响。好的作家,或者说一个真正的文学家,应该千方百计地丰富本民族的语言。
西方的马尔克斯、福克纳、海明威,他们就像炼钢的火炉一样是灼热的。如果靠得太近的话,我们就被烤掉了,熔化了,蒸发了。
丰富的文学资源隐藏在民间。
我想任何一门艺术,包括文学,当它发展到一个极端需要变革的时候,无非是借助两种力量:一种是借助外来的力量;另外一种就是在民间寻找。
中国真正的文学,或者说能够跟世界对话的文学,超越了狭隘的阶级观念的文学,应该是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的。我们所接触的西方小说比香港、台湾晚了整整20xx年。后来我到台湾去跟张大春、朱天心这些作家交流,发现他们在60年代读过的书,我们直到80年代才读到。大量阅读西方的小说,开阔了这批小说家的眼界。比如我当年读了马尔克斯,读了卡夫卡,才知道小说原来可以这样写。我觉得很遗憾,我们高密乡的很多神怪故事比拉丁美洲一点不差嘛!
到80年代中期,我觉悟到西方的马尔克斯、福克纳、海明威,他们就像炼钢的火炉一样是灼热的。如果靠得太近的话,我们就被烤掉了,熔化了,蒸发了。我们必须远远地离开他们,必须要千方百计地写出一种跟他们不一样的小说来。这就需要去民间寻找,在民间故事、口头传说、民间文化、民间口语里面寻找,所以说文学丰富的资源还是隐藏在民间。当然这个民间,并不是指偏僻、荒凉的农村,城市也是民间,它是广义的、另类意义的民间。
莫言创作特色:
1985年初,莫言在《中国作家》杂志发表《透明的红萝卜》而一举成名。同年,冯牧在北京华侨大厦主持莫言创作研讨会,汪曾祺、史铁生、李陀、雷达、曾镇南都高度评价了《透明的红萝卜》。
1985年底,张洁在西德出席交流活动时,被问到1985年中国文坛有什么大事发生,张洁回答:“要说大事,那就是出现了莫言。”张洁形容《透明的红萝卜》是一个天才作家诞生的重要信号。
1986年,莫言在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毕业。同年在《人民文学》杂志发表中篇小说《红高粱》引起文坛极大轰动。
1987年,莫言的中篇小说《欢乐》发表在《人民文学》杂志一、二期合刊上,由于当时的“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运动而遭到批判,《人民文学》杂志主编刘心武遭到停职调查,这期刊物也被收回销毁。
1988年4月,莫言发表长篇小说《天堂蒜薹之歌》,后来这部社会批判作品受到当时的政治**影响,一度只能在港台出版。美国著名汉学家葛浩文在看到这部小说后,感到非常震撼,决定开始翻译莫言小说,葛浩文也成为了日后莫言作品走向世界的功臣。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诺贝尔奖官网摘录了《天堂蒜薹之歌》一章节,作为对莫言作品的介绍。
1988年秋,莫言参加了中国作协委托北京师范大学办的研究生班,在鲁迅文学院期间,莫言创作了长篇讽刺小说《酒国》,被葛浩文誉为创作手法最有想象力、最为丰富复杂的中国小说。
1991年,莫言在北京师范大学鲁迅文学院创作研究生班获得文艺学硕士学位。
中国梦演讲稿莫言篇十七
同志们:
夜未央,霓虹灯已悄然点亮了这个城市,登高远望,璀璨明亮,美丽而让人遐想,梦,刚刚开始,精彩也将延续。
有一个梦,是每个中华儿女心中的理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一个汇聚着十几亿人意愿的梦,并为这样的梦在默默奋斗着。无数的人汇集的力量是无穷的,他的能量是巨大的,梦也一定会实现,那就是中国梦,也是我的梦。
60多年,在坎坎坷坷中走来,我们经历了太多风雨和苦难,但我们从未放弃,不畏坚险,斩荆披棘、艰苦奋斗,默默地前行,终于迎来了如今经济巨大发展和社会和睦与太平,但,梦--这仅仅是开始。我们未曾忘记,曾经的那三座巨山,挤压我们,失去了做人的尊严;我们未曾忘记,发达国家对我们的冷嘲热讽,但我们在发展落后西方几百年的贫境下赶上来了;我们更未敢忘记,稳定的中国现在还不断受到其他敌对国家挑衅,那是因为我们的国家还不够强大……一路走来,面对前行中的种种磕绊,我们依然有着一股坚强的意志支撑着我们--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我们的中国梦。
怀着中国梦,我也有一个梦想,梦想着过上小桥流水人家那般恬逸的生活,我向往着海子诗里写的那种生活: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我的梦想很简单,却并不容易实现,因为,国家的繁荣稳定,才能让我的梦一一实现。
但,一个没有梦的人,则这个人的生命便失去了应有的光华;一个没有梦的民族则这个民族就失去了灿烂的历史;一个没有梦的国家则这个国家就失去了世界!没有奋斗的梦就如同没有翅膀的鸟儿;没有努力的梦就像荒芜的沙漠;没有汗水浇灌的梦那是瞬间璀璨的泡影。
作为小小的我,还有一个个甜蜜的梦,梦里的我是守卫南海战士;梦里的我是机器旁辛勤工人;梦里的我是三尺讲台上孜孜不倦的教师;梦里的我是病床前的白衣天使;梦里的我是实验室里创新的科学工作者。为了这甜蜜的梦,从现在做起,从每一分钟做起;播种每一滴青春的汗水努力读书,去收获未来成真的甜梦。
同样,身边的每一个人,都怀着自己一个个的梦,在努力着、实现着,抒写了一首首可歌可泣的篇章。
中国梦演讲稿莫言篇十八
梦,一个字。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梦,每个中国人都有着同一个梦——振兴中华,富强祖国!
梦想是什么?
在卖火柴的小女孩眼里,梦想是飘香的烤鹅,是奶奶温柔的双臂。在邓亚萍眼里,梦想是坚持心中不服输的信念,只要你肯努力,未来就将不是梦。在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眼里,梦想是“杂交水稻的茎杆像高粱一样高,穗子像扫帚一样大,稻谷像葡萄一样结的一串串……”
我有一个梦想——长大成为祖国的材干,报效祖国。它在慢慢地茁壮成长,我坚信,终有一天,这个梦想会开出花朵,发挥它的作用,为祖国做贡献!一个人去做,力量是渺小的,但当它和祖国联系起来时,就是伟大的。一个梦想是渺小的,但当它成为祖国的.梦想时,就是无法估量的。
有人客于异国,却带着祖国的泥土,有人在奥运会直播前大声呐喊“中国万岁!”有人在参加记者采访时说:“我是中国人,我有一个梦,她叫——中国梦!”
我们怀着一份信仰、一份怀念、一份奋斗,就算异国他乡,但我们只要生在中国的土地,只要我们有中国的血脉,我们就是中国的炎黄子孙,我们依旧能心怀着祖国,铭记着我们的中国梦,朝着梦想在进一步,我始终坚信,在那不久的今天,我将会收获梦想的果实。
梦想,伴随着每一个人,牵着每一个人的心灵。
中国梦,凝聚在每个人的心中,它是美丽的,我们将会怀着希望,所以最终的成真圆梦也会成为我们从现在到成功那一秒时的信仰!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79890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