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透过这本书向读者传递了深远的人生哲理。写读后感时,可以借鉴一些文学批评的方法和理论,提升自己的评论能力和理论水平。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这些范文包含了各个不同题材和风格的书籍,其中一定有适合你的读后感写作参考。通过阅读这些范文,你可以了解到不同作者的观点和思考方式,同时也可以借鉴他们的表达技巧和文采。读后感写作不是一次成功,需要不断的练习和积累。希望大家能够通过这些范文的阅读,更好地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
两个苹果读后感篇一
做人要学会谦让,谦让是一种美德,但它更是一种行动。《一个苹果》这篇文章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抗美援朝时期,在一个防炮洞,八位战士互相谦让,分享一个苹果的故事。这个故事歌颂了战友间互相关怀体贴的深厚情谊。
一个苹果,在我们现在的生活中是再平常不过了,没人再把苹果视为珍品了,稀有又营养丰富的热带水果吸引了大部分人的目光。但是那个时期,那一个苹果对那些战士们是多么的珍贵哪!要知道他们你推我让,他们推的是生的希望,却毫不犹豫地把死的威胁留给了自己。这是多么伟大的战友情啊!
他们为什么不吃?因为他们身上三种纯洁、高尚的品质--关怀,友爱,谦让。他们每个人之间都有一份浓浓的感情--战友情。
这只是战争中上甘岭战役发生在坑道内的一个小故事,在这几位战士的身上我清晰地看到千千万万名志愿战士那团结协作、忘我勇敢、先人后己的高尚品质。
让我们的热情温暖整个冬天。谦让是一种美德,我们要让整个社会和谐起来,才能不辜负先辈们的鲜血与艰辛的付出。
两个苹果读后感篇二
今天,我读了《还有一个苹果》这篇文章,它让我感受颇深。
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一场突如其来的沙暴,让一位独行沙漠者迷失了方向,他的装干粮的背包不见了。翻遍了所有的衣服,他只找到了一个泛青的苹果。他拿着那个苹果,深一脚,浅一脚地在大漠里寻找着出路。望着无边无际的沙海,有几次他都快支撑不下去了,可是他看一眼手中的苹果,又觉得有了力量。顶着炎热的太阳,他不知摔了多少跟头,他终于走出了大漠。
是的,在我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例子:在一次数学考试中,由于我的粗心,影响了我的成绩,只考了98分,但是我不泄气,所以下决心下一次一定比这次好,因为我有能力考好。在第二次考试中,我仔细检查,认真读题,终于考了一个红艳艳的100分。
是的,在生命的旅行中,我们常常会遭遇到各种挫折和失败,会身陷某些意想不到的困境。这时,不要轻易说自己什么都没有了,其实只要你的心头有一个不熄灭的信念,就会有帮助你自己度过难关的那个事物,握紧它,就没有穿不过的风雨,涉不过的险途。
人生如沙漠,信念就是那个苹果。
两个苹果读后感篇三
一个苹果读后感今天,我读了《一个苹果》这篇课文。文章记述了革命战争年代,一个运输员捡到了一个苹果,给连长吃,可是连长又给运输员吃,运输员又给通信员小李,小李又看见伤员中蓝,又把苹果给了小蓝。小蓝又给了连长。连长看到苹果没人吃,决定八个人一个人吃一口。所有的人都吃了,却苹果还剩下大半个。连长说有人没吃吗?没有人回答。我反复读了这篇文章,我有以下感想。
第一,学习他们那种革命乐观精神。战争年代,条件非常即若,物资十分匮乏,但他们以苦为乐,再艰难的环境他们也不怕。我们要认真做好每一件事。即使成绩暂时不好,也不要灰心,要更加努力。
第二,学习他们那种先人后己的精神。他们先顾大家,后顾小家。我们一定要向他们学习,多考虑大家的事情,以别人的事情为重,多帮助别人,多关心他人。
第三,学习他们那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他们为了革命,奉献了青春和热血。非常值得我们学习。我要以他们为榜样,处处维护班集体的形象,不计较个人得失。学习了《一个苹果》,确实让我受益很多。
两个苹果读后感篇四
人生中有许多令人感动的故事,一个一个,都是那么地令人难以忘怀。其中《两个苹果》这个故事深深地感动了我、影响了我。这个故事的作者是陈琛,她用真实的故事来描绘母爱的伟大与无私。
故事是这样的,主人公琛琛在家里时,妈妈回来了,带回来一袋红通通的大苹果,说是特意给琛琛买的。琛琛拿出两个苹果,用水果刀切起皮来。琛琛将削好的第一个苹果切了一小块,哇,好甜呀!然后,琛琛再削第二个,奇怪了?她疑惑了,这个苹果尽管外表看上去红艳艳的,个头也比第一个大,可果肉却是土黄色,她连忙尝一口。呸,好酸!琛琛将这个又大又酸的苹果到妈妈面前,说:“妈妈,平时你最辛苦了,这个大苹果就你吃吧。”妈妈抬起头,眼中尽是赞许。可妈妈的赞许就像一柄利箭刺进她心里。她拿起这个甜苹果咬了一口,却没有了那美妙的味道,甚至比酸苹果的滋味更加难吃。
妈妈以一种无私的`母爱将大苹果让给了琛琛。可琛琛呢?她大口吃这个酸苹果,尽管有苹果的酸味和泪水的味道,主人公也还吃着,看到这里,我早已被母爱的伟大而征服了。主人公想到的只有自己,而琛琛的母亲想到的都是女儿。怕女儿少吃了,令她万万没有想到的事,自己深爱的女儿竟是如此的自私。“好甜……好酸……”这完全对立的话语,衬托出了主人公的自私和母亲的无私!尽管这个故事没有华丽的语句,但作者以平凡的字语,让我看到了母爱平凡与朴素。
此时的我,感慨万千,我们在生活中不能像文中的“我”这么做。可是想想自己,何尝不是呢?曾几何时,我也曾把“酸苹果”给了我最亲爱的母亲,把好吃的东西放进自己的口袋,把美味的佳肴摆在自己面前……在这里,我要告诉天下所有的孩子,在你们享受母爱的同时也关心你们的母亲吧!
两个苹果读后感篇五
自从我读了《一个苹果》这篇课文之后,我被文中英雄所深深的感动,他们那种强烈的感情深深地烙在我的心中。
这种深深的战友情在一个苹果上得到了凸现。一个苹果是火线运输员冒着枪林弹雨带来的。他把苹果递给了尊敬的连长,想让他润润干渴冒烟的嗓子,好指挥战斗。然而,连长面对鲜红的苹果,却在心中想着其他战友,他难以下咽,递给了小李,小李又递给了小张、小赵......一个苹果在7个人的手中,传递,没有一个人开口去品尝。最后在连长的命令下,大家每人都·····连长最后因为战士们的友情激动着,迸出了幸福的骄傲的泪花。
我看完这个故事,终于明白了课文为什么要用《一个苹果》做标题了。因为一个苹果,表现出了战士们与连长的互相关怀。在抗美援朝时,条件非常艰苦,但他们却以苦为乐,再艰难的环境也不怕,在这几名战士身上,我体会到了团结协作,先人后已的高尚品质。
在我们生活中也有关类似的例子,比如父母对我的爱,他们时刻为我着想,不管是我的学习还是生活,总是把我放在第一位,关心我,爱护我。还有老师也一样,时时呵护我们,传授我们知识,无私地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就像《一个苹果》这篇文章一样,处处透出关怀和温情。
我非常感动,因此我也迸出了泪花。
两个苹果读后感篇六
《只要还有一个苹果》讲的是:斯坦利·库尼茨在穿越大沙漠时,遇到了一场大风暴,这场风暴让他只剩下一个苹果。他很庆幸。几天后,土著人救了他,他手里还攥着一个干瘪的苹果。
这篇故事中的斯坦利·库尼茨,在穿越大沙漠遭遇大风暴的时候,在他变得一无所有只剩下一个苹果的时候,他没有放弃希望,因为,他还是有一个苹果的。
这一个苹果,让斯坦利·库尼茨懂得了自己还有希望,并不是一无所有了,让他有了生存下去的勇气,最终被当地的土著人就起,他终于得救了。
这篇故事最让我感叹的地方是:当斯坦利·库尼茨只剩下一个苹果的时候,他没有放弃希望,坚持着,等到了土著人把他救了起来。斯坦利·库尼茨的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只要还有一个苹果》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信念的力量是神奇的。即使身处逆境,它能帮助你扬起前进的风帆;即使遭遇不幸,它是蕴藏在你心底的一团火焰,是保证追求目标成功的内在的动力。
两个苹果读后感篇七
你读过《苹果树》吗?很久很久以前,有一棵又高又大的苹果树。一位小男孩,天天到树下来,他爬上去摘苹果吃,在树荫下睡觉。他爱苹果树,苹果树也爱和他一起玩耍。
……。
男孩说:“我的牙都掉了,吃不了苹果了。”
苹果树又说:“我再没有树干,让你爬上来了。”
男孩说:“我太老了,爬不动了。”
“我再也没有什么给得出手了……,只剩下枯死下去的老根,”苹果树流着泪说。
男孩说:“这么多年过去了,现在我感到累了,什么也不想要,只要一个休息的地方。”
有没有感觉到苹果树与男孩就好似我们身边的一个故事呢?小时候,我们喜欢和爸爸妈妈玩……长大后,我们就离开他们,只在需要什么东西或者遇到麻烦的时候,才回到他们身边。这,苹果树让我们知道父母给我们的一齐而无求回报,直至身上最后一颗树身。而那男孩,让我们知道自己每时时每刻都在父母身上索求所需,而父母也无论如何都满足于我们,而我们从来都没有想过父母不能再给时怎么办呢?那,只有像男子那样静静地依偎着苹果树老根下。所以,这故事告知我们每事都要靠自己双手去创造,要珍惜父母给我们的一齐让它发光发热,爱惜父母学懂自己,放远眼前珍惜时光。(.)。
两个苹果读后感篇八
今天,我读了《苹果树》这本书,书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小男孩和一棵苹果树成为了朋友。孩子渐渐长大。一天,他来到这棵树下,男孩说他上学需要钱,树就把苹果给了他,让他去卖钱。又过了许多年,孩子又来到这棵树下,他说我需要一条船。苹果树就把树枝给了这个男孩让他去造船。男孩一次次的向树要东西,树每次都给了他。最终,男孩老了,他说他需要一个地方休息一会儿,树就让他坐在了自己的树桩上。
读了这本书,我想,树对这个男孩无私的爱,就像父母对我们的爱、社会对四川地震灾区人们的爱一样让人感动。长大了,我们要回报父母,争取让他们永远幸福;回报社会,成为祖国的栋梁。
两个苹果读后感篇九
故事里写了一个小哥哥,他家里很穷。有一天他出门,遇见一颗快要枯死的小树。小哥哥看见了,赶快拿了一个水壶到河边盛水,就马上给小树浇水。这颗小树苗被小哥哥救活了,几年过去了,小树苗结出了仅有的一个红苹果。因为妈妈生病了,小哥哥想要一个红苹果送给妈妈。他上山去砍柴卖,想用赚的钱给妈妈买苹果,他砍累了,靠在苹果树上休息。这时,苹果树拼命摇晃,要让苹果掉下来,它想把这个唯一的苹果送给这个小哥哥。后面可想而知,小哥哥高兴地拿着这个苹果送给了他的妈妈。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别人为自己付出了,自己要懂得知恩图报。要像故事中的'苹果树一样,小哥哥给予了苹果树帮助,而苹果树也报答了小哥哥的救命之恩。
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例子。母亲节到了,我亲手制作了一张漂亮的贺卡,上面画着我和妈妈,上面还写着一句祝福:“妈妈辛苦了,我爱您!”我想用这张贺卡表达我对妈妈养育之恩的感激之情。当我把这张贺卡送到妈妈手里时,妈妈感动得流下眼泪,说我真是个乖孩子。妈妈平时辛苦地养育我们,给我们吃的,给我们穿的,而我们制作一张贺卡感谢她是应该的呀!
总之,别人帮助了你,你就理所应当地去回报别人,我们要做个有感激之心的人!
两个苹果读后感篇十
《一个苹果两个半》说的是苹果树上结了很大很大苹果,两只毛毛虫不约而同的爬了上去。为了让自己的家更大,它们不停的挖洞,挖呀挖呀,“哎哟”,它们俩撞到头了,其中一个毛毛虫说:“这是我的'新房子,你在这干什么?”“这是我的房子,你凭什么来抢我的房子?”第二只毛毛虫说。它们吵了起来,两只小毛毛虫在苹果房子里打了起来,“扑通”苹果从树上掉下来了,掉到大石头,摔成了果泥,它们都被甩了出来,它们揉着被摔痛的屁股,互相望了望,说:“要不,我们一起住吧。”这样,它们又找到一个新家,快乐的住在一起。
读了这个故事,让我明白一个道理:好东西,要和别人一起分享!
两个苹果读后感篇十一
我读完《一棵苹果树的故事》这篇寓言文章后,引发了我深深的思考。
文章讲述的是,一棵树为了自己的朋友奉献了自己所有的一切,在生命的最后时刻里为老年的朋友提供休息的座位,这使我想到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在人类无休止的索取下,会不会象那棵忠实于朋友的苹果树那样只剩下枯老的根,将与人类共同消亡!
大家都知道,由于人类工业所造成的大气污染使得大气层变薄;海洋将在50年后无鱼类可以捕捞;淡水资源将稀缺;森林日益稀少,荒漠日益严重等,人类若没有节制的继续向大自然索取资源,必将有一天,人类将在自己的末日看到奄奄一息的大自然,()随即而来的是这个美丽的星球在太空中象那颗荒凉寂静的火星一样悄然无声的运转。
文章中象征大自然的苹果树是无私的,他的朋友在小的时候与他玩,树是茂盛的,因为他们是和睦相处,但是树的朋友在物质的需求下,树奉献了苹果、树枝、树干,最后树只剩下根部的时候还是忠诚的为朋友提供休息的地方,反过来,在朋友索取的过程中,朋友从来就没有给过树养护和爱惜,这种不平衡的关系是树的生命枯竭的主要原因,象征大自然的树就在这不平衡的友谊中消亡,紧接着象征人类的朋友也就看到了自己的末日。
这篇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一个简单而又深刻的道理:人和大自然是互相依赖生存的,人是不可以凌驾于大自然之上的,否则人类将会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
两个苹果读后感篇十二
暑假里,我读完了《苹果树上的外婆》这本书。这本书很有趣,很精彩。
书里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书中的主人公安迪没有奶奶和外婆,这令他很伤心。然而有一天,外婆从天而降,来到了安迪家的苹果上上,外婆和他一起去游乐场、去草原套野马、去海上冒险......,外婆的打扮很奇怪,裙边下总是露出好笑的白色衬裤花边,她总有些大胆的新鲜主义,就算被警察罚也不在乎。嘿!这个外婆很真另类。
有一天,邻居家搬来了一位新奶奶,那个奶奶很善良,她有风湿病,行动非常不便,常常让安迪帮她做饭、买东西、干一些活......。
老奶奶不能跑步,安迪可以帮他,但安迪的外婆不需要他帮助,她可以干自己的事情,甚至比安迪干得好。
读了这个书,我想到了在现实生活中我比安迪幸福。有自己的外婆和奶奶。外婆每天给我做饭,奶奶虽然在外地,但仍然很关心我的学习。这个故事告诉我:得到别人的帮助和爱护和帮助别人都是快乐的。今后我要做个像安迪一样的孩子,让自己在帮助他人中得到快乐。
两个苹果读后感篇十三
苹果树就像是每一个人的爸爸妈妈,为了孩子毫无保留无怨无悔不求回报的付出,作为孩子的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却不断的向他们索取,而他们却总会竭尽所能拼尽全力的帮助和满足我们。
苹果树是伟大的,就像是每一个伟大的父母,在孩子有问题和需要帮助的时候默默付出有求必应。就像一首歌唱的那样:如果你是一个参天大树,我就是一粒种子,你宽大的树荫把我守候,我每天眺望你的高度。等到有一天你慢慢长大,也许我的.枝干早已干枯,无论你的繁华蔓延何处,不要忘记脚下那片泥土……我害怕自己有一天会苍老,成为你的包袱,我会在你身边把你搀扶,就像当初你带着我走出人生的每一步。每一次听都是无言的满满感动,这是世间最美好的情感。
作为孩子的我们要感恩父母亲的付出,也要努力奋斗竭尽全力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成为父母的依靠和肩膀,让父母老有所依,安享晚年。
两个苹果读后感篇十四
今天,我看了一本感人的书,名字叫:《苹果传奇》。
它讲的是:一只神奇的德国苹果,让女孩白雪从大连穿越到了十八世纪末的德国,与少年时代的格林兄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但是白雪的父母非常的着急,因为白雪已经被查出了白血病,急需治疗,格林爸爸在白雪昏迷时为她找来了医生,医生只能暂时压制住病情,格林一家都很喜欢白雪,所以把白雪留在家里,格林兄弟特别喜欢听故事,于是白雪便把《格林童话》里的故事讲给他们听,并告诉他们长大以后他们会当作家,帮他们树立了作家的梦想,然而白雪的病接二连三的发作,格林爸爸便找来巫师,在巫师的指导下,格林兄弟帮助白雪找那只神奇的苹果,却没有找到,这时,白雪的爸爸坐着时空机器来到了这里,但时空机器意外损坏,白雪和爸爸都无法回去了,格林一家便再次找苹果,在格林兄弟的努力下,苹果找到了,白雪的病好了。
两个苹果读后感篇十五
天逐渐黑了下来,夜幕笼罩着千家万户。
温柔的灯光洒在一张象牙白的书桌上,泛起点点金辉。桌角上放着两个苹果,也闪着点点金光。这就是爱的颜色吧?我不禁这样想。
那时,我问正在埋头工作的妈妈:“妈妈,家里还有苹果吗?”“昨天刚吃完呢。”
“唉……”我遗憾地叹了口气,回到书房继续做功课。
时间是有脚的,总是在人不知不觉间溜走掉。
“妈妈,我超额完成任务!”
“咦?怎么没人回答我?”
我四处张望,房间里只有我!
“……妈妈哪去了?”
我的心颤颤的……。
“有苹果吃喽!”妈妈洗好苹果拿了两个放在我的书桌上。
温柔的灯光洒在红红的苹果上,也洒在妈妈那泛着汗珠的额头上。苹果很快就会吃完,可是苹果里蕴藏着的爱却是永恒的。
我强忍住泛上咽喉的哽咽,拿起一个苹果:“妈妈,你先吃!”
“真甜!”妈妈咬了一口。
我也咬了一口。是的,真甜!
两个苹果读后感篇十六
归东西时,偶然发现角落里有一本《读读写写》。我翻开了这本书,第一篇文章深深地吸引了我。
文章的名字叫《还有一个苹果》,文章的大意是这样的:一场沙暴是一位旅行者迷失了方向,就连仅有的装食物和水的背包也不见了。翻遍全身,只是找到一个泛青的苹果。旅者并没有就这样放弃了,他双手握着泛青的苹果继续往前走,当饥饿万分想吃掉苹果时,总会告诉自己,我还有一个苹果。就这样,三天后,旅者靠着这一个泛青的苹果,走出了大沙漠。作者阿健在故事中得到启示: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苹果,竟有这么大的力量。生命的旅途中,我们常常会遭遇各种各样的的挫折和失败,会深陷某些人之外的困境。这时,不要轻易的说自己什么都没了。其实只要心头不熄灭一个坚定的.信念,努力地去找,总会找到帮助自己渡过难关的那“一个苹果”,握紧它,就没有穿不过的风雨、涉不过的险途。
但跟旅者那滴水穿石的精神相比,我却有些黯然。一次数学测验,对数学了如指掌的我没有放弃这一次的数学测验。拿到考试卷后我就一题一题仔细地做起来。还好,算是简单的。做到最后,我看到有一题思考题,再看看后面墙壁上的钟,还有25分钟才收卷。我想:反正时间还早,题目也不难,不如就做一下吧。于是,我埋头做起来。时间一分一秒的流逝着,我的笔也在飞快的动着。在最后的5分钟里,我终于做了出来,喜滋滋的等待着可爱的铃声响起。那时候我也没有检查前面的内容,只顾验算最后一道题。铃声响起,我急忙上去交卷,生怕谁抢了我的“第一”。中午,杨老师以最快的速度把试卷批完了,走进教室,对我们说:“最高分是99+10。”并叫我去办公室一趟,走的路上,我心里七上八下的,才想起自己的笔试部分没有检查。不会错了很多吧?我这么想着,不知不觉已经到了办公室门口,我推门而进。杨老师似乎已经等了很久,刚进门,老师就对我说:“林丹丹,你看看你呀。这么粗心。”说着,还把我的试卷翻给我看,我看了一下分数:99+10,我心中一喜:哈哈,原来99分最高分是我啊!我那高兴的心情没有掩饰住,“噗”的一声笑出了声来。杨老师看到后,火中又带点温柔,对我说:“你知道吗?如果你细心点,100+10拿下不是问题的。你看看你,多粗心。当然,从只有你一个‘+10’和你的思考题的空白处有许多擦过的痕迹可以看出你下了很深的功夫,但思考题做出来后你不觉得自己还应该检查一下笔试部分吗?看,一分白扣了吧。真是气死我了。”顿时,我眼泪夺眶而出。仔细看过题目后,才发现错的仅是一道口算题。杨老师看了看我,说:“好了,你先回去吧!”回教室的路上,我下定决心,要每一次都考在98和98分左右。为此,爸爸带我逛书店,买了许多辅导书。刚开始,我还很认真,每天晚上都要看,但一个星期下来就泄气了,从每天晚上都看改成了一个星期只看2、3次了。两个星期后,我又开始想“偷懒”了,从一个星期看2、3次变成想看就看,不想看就不看了。最后,那一大叠辅导书放在角落里,再也不去碰它了。它们被披上了一层薄薄的灰色外套,每次看到那个角落,我的惭愧与内疚之情油然而生......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80272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