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计算机说课稿大全(16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08 08:45:03
2023年计算机说课稿大全(16篇)
时间:2023-12-08 08:45:03     小编:翰墨

总结是一面镜子,它能够反映出我们的优点和不足,让我们更好地成长。总结中如何巧妙运用举例和具体细节,使文章更具说服力和可信度?以下是一篇优秀的总结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和启发。

计算机说课稿篇一

《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本节课内容简要地介绍了从电子机算机的发明到多媒体的运用的基本情况,展示了电子计算机的飞速发展和灿烂的前景。应届毕业生小编整理了关于六年级语文《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的说课稿,希望对小学语文课文学习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1、教材内容

《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是六年级第十二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也是一篇科普说明性的文章。本节课内容简要地介绍了从电子机算机的发明到多媒体的运用的基本情况,展示了电子计算机的飞速发展和灿烂的前景。

2、本节课重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爱是让学生初步认识电脑与多媒体的关系。难点是培养学生阅读科普作品的能力,以及理解个别句子展开合理的想象。

3、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实际,确定本节课教学目标如下:〈1〉知目标:重点掌握理解课文内容及电子机算计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2〉能力目标:通过知识目标的确认与理解,让学生清楚电脑与多媒体的关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目标:通过能力目标的学习,培养学生发挥想象独立思考和主动研究问题的能力。

课文分析

本文共分三部分,之所以分三部分其依据是:第一部分主要交代了电子计算机的飞速发展和它在社会中的作用;第二部分具体的介绍了由电子计算机发展到电脑,由电脑发展到具有多媒体的电脑设备的情况;第三部分是讲从电子计算机发展的速度预示未来的计算机将越来越“神”。

古语云:教学相长。学生的学需要老师的教,这就需老师选用恰当的方法。我在讲授本文时主要用以下方法:

1、提问法:由于本文是自读课文,所以提问法是必不可少的,这样可以引导学生更好地把握文章内容。问题设计:课文向我们介绍了有关电子计算机的那些知识?多媒体与电子计算机是什么关系?之所以提这两个问题是为了检查学生在读课文时是否认真。

2、讨论法:因为本文作为自读课文,目的就要让学生用自己的能力解决。通过讨论可以帮助学生解决问题。问题设计:课后思考练习二。

3、朗读法:读书百遍其意自现。本文是自读课文,读课文有助于学生理解,何况本文有些问题答案就在文中。所以用此法。问题设计:是上面提问的两个问题。因此问题不难,只要认真读课文就可以在文中找出答案。

教与学是双边活动,一堂课是否成功,除了看教师的教,重点看学生如何学,主要采用以下方法:

1、重视课前预习,通过布置预习,设置预习题进行预习。(提前参观多媒体教室,提前收集材料)

2、课堂指导学生学习新知识。通过对个别句子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能力,思考能力。

3、指导学生完成课堂练习。

总之,本课通过巧妙设疑,多种教法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想象力,实现了教学目标。

计算机说课稿篇二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预计学生能对计算机整体性能决定因素形成清晰的观点,能知道四个关键部件的主要技术指标,能够根据技术指标来判断硬件性能优劣。

本节课中,最想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枯燥难以理解的硬件知识的教学效果。采取的办法是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实物和图片出发,结合教学内容,从认知配件到了解主要配件的主要参数以及讲解过程中操作演示到最后的软件测试,这一过程实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本节课将教学目标设定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部分。

其中,“知识与技能”紧紧抓住课程标准中的“能理解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关键部件和技术指标”,要求学生知道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各关键部件作用及表达其性能的相关技术指标。

而对于“过程与方法”,教师设计了一个2个活动。第一个活动,让学生通过比较自己模拟选购的cpu与机房计算机的cpu的性能指标来判断它们的运算能力孰优孰劣。在这个活动中,学生要能够从互联网上搜索到自己模拟选购的cpu的'性能指标,要能够利用软件cpu-z来检测出机房计算机的cpu的性能指标,然后根据这些指标的含义来判断并形成自己的观点。第二个活动,要求学生能通过阅读测试软件super _pi的说明来使用它直观地感受计算机的运算速度。

最后,教师要求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活动,在小组里互相讨论、交流见解,培养学生团队学习的意识。

知道计算机关键部件主要技术指标的含义及其数据的获得的方法。

能对硬件性能指标相关知识的学习产生兴趣。

一、引入:从生活常识入手

二、新课教学:(师生共同活动)

决定计算机性能的四大方面

实物展示并讲解

厂家

主频 数据位宽 高速缓存

如何安装,教师实物演示

2. 内存条 硬盘 实物展示

内存容量、存取速度

提问:打开word软件,用键盘敲了一段文字,问如果突然断电后文字还是否存在

操作:查看自己机器内存条大小

查看机器内存的使用如ppt所占用的内存

3. 显卡 展示实物

显卡作用:将显示讯号送显示器你所看到的画面都是显卡来处理完成的。

性能指标: gpu 显存大小

查看机器:显卡控制面板设置

安装了独立显卡时 ,显示器连接线只能接独立显卡接口

4. 主板 实物展示

架构作用,给内存条,声卡,显卡,硬盘等,提供负载位置。现在的主板大多数称为 整合型主板 集 声卡 网卡 显卡 于一体。

三、学生活动一 cpuz测试

学生活动二 自己看课本,计算机性能测试 super-pi

学生活动三 安装主板上几大主要部件

四、课堂巩固与检测练习题 2题

五、小结与作业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认知了一些电脑配件,了解了一台计算机的性能主要取决于cpu性能、内存的容量和速度,以及显卡和主板的性能,知道了这些部件的主要性能指标,大家回去先了解一下自己家里电脑的配置性能,同时希望大家课后有时间到数码广场了解了解一些电脑配置情况,也可以通过网站来进行一次模拟攒机。

计算机说课稿篇三

知识。

1、学会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媒体、诞生、传递、迅猛。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

通过认真读课文及同学之间相互介绍自己计算机操作方面的知识,结合实际上机操作进一步了解多媒体与计算机的关系。并把自己的感受和体会与同学交流。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态度。

在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逐步感悟现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趋势,以及计算机正在为我们服务,在使用计算机时,要文明守法。

教学札记。

教学过程设计。

预设教学路径。

预计学生活动。

备择方案。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2、介绍自己在使用计算机的过程中的感受。

二、自学课文,理清层次。

1、初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进。

1、学生在及高的学习兴趣下猜想是(电子计算机)。

2、学生畅所欲言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在使用计算机时的感受。

3、学生观察、自由谈话,围绕课题进行质疑。

(1)课文向我们介绍了有关电子计算机的哪些知识?

(2)哪些自然段向我们介绍了多媒体以及它与计算机的关系?

……。

1、分组合作,读书自学。

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想:在家中能代表现代科技的是什么?

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大胆地提出问题。

预设教学路径。

预计学生活动。

备择方案。

行自学、互检。

2、再读课文,抓住主要内容。

3、细读课文,理清层次,讨论课前提出的问题,找出疑难的问题。

三、汇报交流,解决疑难。

四、课堂练习。

把自己在课上学到的有关计算机方面的知识,讲给同桌听。

2、学生读课文,并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解疑。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全班进行交流。

学生积极主动地交流计算机知识。

此处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引导评价,解决共性问题。

预设教学路径。

预计学生活动。

备择方案。

第二课时。

一、引导学生回顾。

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再现学到的知识。

二、创设情境,引导扮演。

教师假想情景,呈现给学生自由选择,进行创意表演练习。

三、汇报表演,互相评价。

结合汇报,同学选择的扮演情境,对扮演者进行评价,促进提高。

学生回顾上节课的知识。

学生自由选择情境,合作扮演。

学生综合收集的资料和本课所学进行创意表演。互相评价,共同提高。

(假想情境如下)。

1、妈妈想给你买电脑,而她又弄不清电脑与多媒体有什么关系,请你根据所学知识,讲给妈妈听。

2、如果你是电脑促销员,你如何向顾客介绍你的产品?

3一个小学生向你请教电脑知识,你怎样帮助他?

4、把你获得的知识告诉给爷爷……。

预设教学路径。

预计学生活动。

备择方案。

四、教师小结,畅谈收获。

五、课堂练习。

结合课文和自己收集的资料,谈谈电脑究竟有多“神”?你认为未来的日子里,它还会有什么发展。召开“新型电脑发布会”。

学生根据自己的所学内容及自己的想法畅谈自己的收获。

学生稍加思考后在“新型电脑发布会”上畅谈自己的想法。

教师引导要合理地想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计算机说课稿篇四

课题:教学目标:了解计算机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的组成理解计算机的计量单位及主要性能指标教学重点:了解计算机系统的组成教学难点:计算机的计量单位教学时间:9月25日课前准备:教学过程设计。

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补充说明。

组织教学。

复习导入计算机有哪些应用?

提问。

回答问题。

探索新知一、计算机的硬件系统一个完整的硬件系统,应由控制器、运算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部分构成。

讲授、板书。

思考记忆。

记笔记二、计算机的软件系统硬件是计算机的基础,而软件是它的灵魂。软件根据它的用途可分为两大类: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举例介绍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理解记忆三、计算机的计量单位详细讲解计算机的计量单位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理解记忆。

记笔记四、计算机的主要性能指标:字长、主频、存储容量。

讲授。

理解记忆。

练习巩固你见过哪些计算机的输入、输出设备?

提出问题。

思考。

回答问题1kb=?b1mb=?kb1gb=?mb。

计算。

课堂总结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的关系学生回答后教师补充。

课后作业画出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结构图板书设计:

计算机系统结构图控制器中央处理器(cpu)运算器主机随机存储器(ram)内存储器硬件只读存储器(rom)输入设备外部设备输出设备外存储器计算机系统系统软件软件通用软件应用软件专用软件反思回顾:

计算机说课稿篇五

婚姻状况:未婚民族:汉族。

培训认证:未参加 身高:171cm。

诚信徽章:未申请 体重:

人才测评:未测评。

我的特长:

求职意向。

人才类型:应届毕业生。

应聘职位:计算机硬件:,普工:,其它类:

工作年限:0职称:

求职类型:实习可到职日期:一个星期

月薪要求:面议希望工作地区:广州,天河区,黄埔区。

工作经历。

公司性质:私营企业所属行业:计算机硬件。

担任职位:技术员及销售员。

工作描述:diy装机、系统维护、解决电脑系统一般问题并销售电脑硬件。

离职原因:家人强烈反对。

公司性质:所属行业:

担任职位:文员及技术员。

工作描述:为经理处理日常琐事并辅助修改cad图纸。

离职原因:家里有事。

志愿者经历。

教育背景。

毕业院校:广州港技校。

专业一:机电与数控专业二:

起始年月终止年月学校(机构)所学专业获得证书证书编号。

语言能力。

外语:英语一般粤语水平:优秀。

其它外语能力:

国语水平:优秀。

工作能力及其他专长。

本人自学校一直担任班干部,良好的工作能力得到老师认可,责任心强,敢于担当,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并擅长喜欢于踢足球、打篮球、书法、乐器,diy装机等等。

计算机说课稿篇六

感谢教育部举办全国高校教师《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的网络培训,给我们这些讲计算机组成原理的教师提供了一个学习、进修、交流的机会,领略了国家级名师的风采,聆听了国家级名师的授课,拓宽了视野,受益匪浅。从哈工大的《计算机组成原理》国家级精品课程中学到了很多东西,从唐朔飞老师一丝不苟的教学态度中也得到了很多启迪。

在唐教授和向琳老师的讲授中,对《计算机组成原理》及实验课的教学中教学理念和教学内容、方法给予了充分的讲解与剖析。建立学员对该精品课程的深入、全面理解,了解精品课程的建设思路、理念及经验。

对教学过程中的难、重点进行深度剖析,明确解决思路;通过相对细致的案例分析和现场示范课形式,使学员掌握实际教学要点。这次学习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1.同一名称的课程,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培养目标,不同的学生基础,在课程的深度和广度上应该不同。我任教的学校是兰州交通大学,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偏差,在组成课教学中,本着讲基本、抓重点的原则,首先讲清楚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如果一开始学生就感觉很难,听不懂,那就很难调动学生学习该课程的积极性。所以要将难的东西讲简单、讲通俗,再配合一两个例子,讲清楚这部分内容的实际应用,能用它来干什么。

2.作为青年教师必须保证优质的教学质量,教师本身必须对本课程的基本内容非常熟悉,并能融会贯通,同时对该门课程的相关课程也要熟悉。提高教师素质对任何一所学校而言,都是一个较难实行的问题。精品课程的建设,数字化网络资源的利用为提高教师素质提供了一个有效载体。

教学资源的共享,使传统意义上的传、帮、带的模式,吸收了全新的血液。使青年教师有机会接触到名师大师教学的特色,为培养青年教师开辟了一个新模式,大大缩短了青年教师培训、提高的时间。在自身主观上,应该认识到丰富的知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只有把教学内容为同学们很好吸收消化之后,才能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分析组成教材,教师要根据自己学校的专业特点及个人的特长对教材认真研究,吃透内容,结合自己学生的特点进行取舍、增删。并且将教学内容利用讲稿的形式体现出来,因为讲稿不同于教材,在内容上要有重点、难点,要体现一个思路。

3.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配合板书讲授,教师要注意形象,上课要仪表大方,穿着整洁,讲话要干净利落,用词准确,内容上重难点突出,知识传递要贯穿一条主线,以便学生加深理解和记忆,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兴趣。该课程通过对计算机组成原理的分析、讲解和配套实验,培养学生计算机硬件的系统级认知能力。总体上讲,课程内容理论性强、很抽象,学生学习还是有一定的困难,实验课的安排,是学生能动手去做,促进对课堂内容的理解。

4.设置疑点,提出悬念,激发学生主动探求答案。多年来“填鸭式”的教学,使学生已经习惯了上课时只听不想的思维习惯,习惯于死记硬背,不会引申、触类旁通,更谈不上创新意识了,所以在大学一定要改变教学方法,重点放在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自己学习,自己理解的能力。就像唐老师所讲的,在教学过程中,多提问、留悬念,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5.根据教学进度和学时,合理选择书上习题,以达到进一步加深理解课堂讲授的内容。每一章讲授结束,收一次作业,给出成绩,并作一次集体答疑,讲解作业中的共性问题。作业成绩记入总成绩内。作为老师要敬业,大学教师这个职业是个“良心活”,付出的越多,学生收获就越大。老师要认真批改作业,登记成绩,如唐老师所讲,冲着老师这样认真仔细的批改,他也会相应认真做作业、认真听讲。“老师一句鼓励的话,学生也许会受益一生”。

6.考题设计的指导思想是注重能力的考核,而不是记忆的考核。现在我们学校有一个很不好的风气,就是考试前给学生划重点,学生只按重点复习。其实平时老师讲的多的地方、强调的地方就是重点,而考试只是重点中的一部分。学生养成这种习惯,平时听讲注意力不集中,也不思考,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就等着最后老师划范围,好像是为了考试而学习。

7.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在各高校,教学资源的利用往往局限于自己所在院校的现有资源的利用上,处于一种半封闭的状态,使学校的教育受到一定的局限与制约。

然而精品课程建设,一方面要求教师打破传统教学的授课模式,尽可能去拓展利用一切教育资源;另一方面,要求开放精品课程网站,扩大对外影响,让更多的人可利用这种资源来学习,使教育资源得到共享。如果说前者是开发利用资源,那么后者则是校际间的共享,这种共享只有在精品课程建设框架下方可实现。

通过几天的学习,使我对精品课程建设有了全新的认识。在短暂的三天学习时间里,哈工大的唐朔飞教授和向琳老师等,以其合理的课程设计体系、渊博的知识、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内容与数字化的网络共享资源相结合,使我受益非浅。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计算机说课稿篇七

摘要:

在教学内容、学时分配、教学方法、考核方式四个方面,对计算机硬件类课程实验教学进行改革与实践,构成多级实验体系,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其对概念及理论的理解、便于掌握知识点,自以来从实验内容、学时分配、教学方法、考核方式四个方面,对硬件类课程的实验教学模式进行研究和改革,并加以实践。

1实验内容。

1.1增加综合类型实验,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在《计算机接口技术》课程中增设综合类型实验《pc机系统中的小型i/o接口系统》。通过pc机系统中的小型i/o接口系统电路硬件设计、安装或焊接元器件、进行pc机系统中的小型i/o接口系统控制程序设计(采用asm或cpp语言)、在pc机中运行此系统这一系列过程,使学生能够自主设计和实现pc机系统中的小型i/o系统,从而进一步加深理解,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

1.2引入先行课程实验,温故知新。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是《计算机组成原理》的先行课程,在编程过程中,由于助记符多、指令难记、使用范围窄,学生容易遗忘,从而增大了学习《计算机组成原理》指令系统部分的难度。在实验中引入汇编语言部分后,结合debug调试环境,能有效利用汇编语言编程加深学生对指令编码、指令运行过程的理解与掌握,真正做到温故知新。

1.3严格进行实验分类,构建多级实验体系。

将实验分为四个层次:演示性实验、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首先通过教师演示,让学生初步认识相关原器件,将所学知识和实物联系起来;然后用五、六个验证性实验,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印象,熟悉并掌握课堂所学部分;接着利用综合性实验,系统地将所学知识组织起来,形成知识体系;最后完成设计性实验,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相关知识。以《数字电子技术》为例:改革前实验类型混乱,综合实验和设计实验看似很多,实际训练并不能达到相关要求,所有实验均为必做类型,导致部分学生实验完成不了。在修正实验类型、将实验分为选做和必做之后,能更好地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循序渐进,构成多极实验体系,以达到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和动手实践能力的实验教学目标。

1.4增加选做实验,多种选择贴合学生实际。

选做实验设置少,教学时可选择的余地很小,不能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掌握程度、学习兴趣等实际情况来进行选择,灵活性差。增设选做实验后,《单片机及应用》课程选做实验达到7个:指示灯/开关控制器、16×16led点阵显示实验、查询式键盘实验、电子琴模拟实验、直流电动机控制实验、i2c总线实验、电子万年历时钟实验,总计18学时,教学弹性大,更贴合学生实际情况。

2学时分配。

由于各实验的性质和复杂程度、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不同,实验学时不能“一刀切”,简单的实验安排少量学时,难度大的`实验增加安排的学时数。改革前,《计算机组成原理》所有实验一律安排为2学时。重新分配学时后,pcc实验箱的使用和熟悉实验环境这样的简单实验,安排1个学时,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安排4个学时。改革前,《计算机接口技术》的波特率时钟发生器实验、音乐发生器设计与制作实验均安排2学时,由于实验比较复杂,学生在2学时内无法独立完成;增加到4学时后,学生不再手忙脚乱,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设计、记录实验数据和分析实验结果,加强实验效果。同时,结合教师科研项目开展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将实验教学分为课堂教学和课下教学两部分,不再局限于实验室。教师通过教研会和科研活动,教学和科研相辅相成;学生参与教师课题,既能促进实践能力,又能提高科研水平,一举两得。

3教学方法。

3.1仿真与实验箱结合,发挥学生创造性。

传统的硬件实验主要采用实验箱联机进行,各模块已经集成在实验面板上,只能根据已有模块做实验,学生对实验箱的依赖过重。在单片机实验中引入proteus和keil软件的联合仿真,学生先通过实验箱进行实验,对各种部件的连接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再用proteus绘制电路图,最后通过keil加载程序、仿真运行,能更清晰地认识到实验原理。修改已验证过的电路和程序,观察并分析产生的结果,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便于发挥创造性和求知精神。

3.2开放式实验教学,因材施教。

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涉及面广、难度大,仅仅只靠课堂的4学时是不够的,因此需要采用开放式实验教学做为实验环节的补充和拓展,使实验开展的时间不再局限于实验教学的课堂时间。第一阶段:理论教学时布置实验的预习内容,学生课外通过查阅资料、网络资源等方式自主学习,设计出相关电路图,做好充足的准备;第二阶段:实验开始前提出实验要求、拟达到的实验目标,实验过程中通过问答、分组讨论等环节,加深理解;第三阶段:实验结束时进行拓展训练,修改已验证的电路和程序,观察并分析实验结果,将所学知识加以巩固。大部分学生能够完成前两个阶段,优秀的学生能完成第三阶段。对少数落后的学生进行单独辅导,经常表扬和鼓励,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4考核方式。

增大实验成绩在总成绩中的比例,将实验考核进一步细化,根据方案或实验结果的验收、总结报告等综合评定方法进行考评,最后上机实验成绩为一学期上机实验成绩的平均分。

5实施结果。

改革实施2年来,学生的考试成绩有了显著提升,以《计算机组成原理》为例,对、级学生的实验教学进行改革,改革前后平均分对比如图1所示。很多学生表示不再对计算机硬件漠不关心,理论知识也不再晦涩难懂,感觉自己真正学习到了计算机的专业知识“,对以后的学习很有帮助”等。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使学生养成了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6结论。

经过2年的实验教学改革,引入仿真软件、联系教师科研,形成了一套计算机硬件类实验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质量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3]刘明.浅谈数字电子技术教学[j].福建电脑,(7):53,102.

计算机说课稿篇八

大家好!很高兴参加这次说课大赛,借此机会与老师们共同交流初中信息技术教材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我今天的说课题目是:《计算机硬件系统》。下面我就从教材内容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难点与重点、教法与学法、教学程序设计、教学反思几个方面进行简单地阐述。

教材内容及对象分析。

《计算机硬件系统》是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七课的内容。本课主要介绍计算机硬件知识,主要包括计算机的发展概况、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及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学生在以前的上机操作中对计算机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他们认识了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行硬件设备,还学习了windowsxp操作系统。但是学生对计算机的发展及计算机的硬件认识还不是很清晰。通过本节的学习我们将进一步了解计算机硬件知识,学生进一步了解计算机主机的外观及内部组成与存储设备及输入、输出设备。

初中生对电脑的好奇心很强,并且对电脑这门课有很大的兴趣。但由于以往只注重软件的应用,对计算机的系统组成却不十分了解。因此认识计算机的系统组成及如何区分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就成为了本节课的重难点内容。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多观察多发现问题,多与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努力培养学生的探索发现精神、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

设置教学目标。

根据本节内容与学生特点把本课的教学目标设置为:

1、知识与技能目标。

2、过程与方法目标。

3、情感与价值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在观察实物及动手实践的`基础上对计算机硬件系统有直观的认识,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现概念和实物的对接。

(2)通过观看光碟,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加工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综合素养。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学生分组交流、师生交流、人机交流、学生竞赛分组答题等形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和概括表达的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小组协作和竞赛研究活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竞争参与意识和研究探索的精神,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难点。

由于我校多为农村学生,对计算机知识了解不多,所以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设置为:计算机硬件设备的组成及各部件的名称与实物的对应;难点设置为:主机中各部件的名称及作用。

为了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满足不同认知水平学生的学习需要,在教法上我主要采用小组合作学习,以学生为中心的资源学习法、创设直观的实物情境法、带着问题学习的任务驱动法和自由讨论学习的分层教学法及最后评分所采用的竞争激励法。

学法。

本课教给学生的学法是“实践操作、自主探究、协作学习”。它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综合素养。

媒体手段。

1、多媒体课件教学。

2、教材光碟。

3、教学演示。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以及信息技术课程学科特点,结合七年级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生活情感,设计教学流程如下:

(一)创设情境,趣味导入课题。(5分钟)。

(二)出示教学目标,引导探究新知。(10分钟)。

(三)学生自主学习,展示学习结果,分组评分。(20分钟)。

(四)分组讨论,做课后自我检测题。(5分钟)。

(五)总结归纳(5分钟)。

(一)创设情境,趣味导入课题。

计算机的硬件就像人的大脑一样,没有了大脑,人就没有了思维。所以说硬件提供了软件运行的环境,没有了硬件软件程序将无法运行。从媒体学的角度讲,计算机是人脑的延伸,它具备人脑的功能,在某方面比人脑在功能更强大。在计算机已经应用到各个领域的今天,计算机的强大功能是靠什么硬件支持的呢?引导学生联想与思考。

(二)出示教学目标,引导探究新知。

首先让学生了解这节课的学习目的,并给学生展示教学目标。为了让学生有一个直观的认识,激发他们本课的学习兴趣,我这节课安排在电脑室里,让学生们直观感受计算机的组成。学生了电脑的组成与名称后,再主要了解主机的构成。让学生分组拆机,说出所认识的机箱里部件名称。

在此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动手、观察、思考的能力,引导学生尽快进入本节课的主题:计算机硬件。这样,使学生在情景中主动、积极的接受任务,从而乐学,然后让学生按照教学目标结合教材自主地学习。

(三)学生自主学习,展示学习结果,分组评分。

让学生自学教材,了解书中的理论知识,然后分组展示自学的结果。为了培养学生们的竞争意识,检验学生自主学习、任务完成的效果,在这一环节我采用了分组竞赛的方式,分为必答题和抢答题两种。并且给各小组计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们在竞争与合作中来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四)分组讨论,做课后自我检测题。

为了充分实现分层次教学,扩展学生的知识面,给学生5分钟左右的时间做课后的自我检测题。在这一环节中通过知识的回顾、体验、收获,自主参与,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到了一个新层次。

(五)总结归纳。

为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让学生找出本节自己感兴趣的知识,然后请同学们说出自已在本节课的收获。最后我对本节课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做以简单的总结,并鼓励学生全面发展,更好的学习信息技术课。

第六部分、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的教学设计主要有3个特点。

第一、教学流程设计上符合认知规律。

我采用先介绍主机然后引出外设这一顺序,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

第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鼓励学生动手操作。

通过参与,学生对计算机的硬件特别是主机部分的设备有一个更直观的认识。

第三、分组竞赛答题,体现分层次教学。

通过提问解决了实际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在竞争中合作意识,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计算机说课稿篇九

1、微机各部件与其功能的对应关系。

物理组成与逻辑结构的区别。

初一新生刚入学,对信息技术知识知之甚少,有的可能还是“电脑盲”,学生对计算机普遍有一种神秘感,觉得计算机高深莫测,本节课就是要对电脑软硬件进行深入“解剖”,了解电脑各组成部分,让学生感觉到计算机不过是为人服务的工具而已。

2、计算机的功能及其基本工作原理。

1、以完成任务为驱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2、加强信息技术教学,提高学生信息技术素养。

1、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探索精神。

2、让学生深知“知识改变命运,科技源于创新”,为中华之伟大复兴而学习。

一、教师活动:在课前充分做好准备工作,包括用数码相机拍照、拆卸的旧电脑及未装任何系统的电脑。

二、学生活动:预习课本知识,识记软硬件名称。

讲授法、任务驱动法、归纳法、实物展示、自主学习软件、学生参与。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引入]。

场景:用数码相机给同学拍照输入计算机并显示到屏幕上。

师:看,大家都认识他们吗?

思考、回答问题。

生:认识。

生:想。

计算机说课稿篇十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很高兴参加这次说课大赛,借此机会与老师们共同交流初中信息技术教材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我今天的说课题目是:《计算机硬件系统》。下面我就从教材内容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难点与重点、教法与学法、教学程序设计、教学反思几个方面进行简单地阐述。

教材内容及对象分析。

《计算机硬件系统》是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七课的内容。本课主要介绍计算机硬件知识,主要包括计算机的发展概况、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及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学生在以前的上机操作中对计算机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他们认识了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行硬件设备,还学习了windowsxp操作系统。但是学生对计算机的发展及计算机的硬件认识还不是很清晰。通过本节的学习我们将进一步了解计算机硬件知识,学生进一步了解计算机主机的外观及内部组成与存储设备及输入、输出设备。

初中生对电脑的好奇心很强,并且对电脑这门课有很大的兴趣。但由于以往只注重软件的应用,对计算机的系统组成却不十分了解。因此认识计算机的系统组成及如何区分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就成为了本节课的重难点内容。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多观察多发现问题,多与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努力培养学生的探索发现精神、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

设置教学目标。

根据本节内容与学生特点把本课的教学目标设置为:

1、知识与技能目标2、过程与方法目标3、情感与价值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在观察实物及动手实践的基础上对计算机硬件系统有直观的认识,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现概念和实物的对接。

(2)、通过观看光碟,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加工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综合素养。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学生分组交流、师生交流、人机交流、学生竞赛分组答题等形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和概括表达的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小组协作和竞赛研究活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竞争参与意识和研究探索的精神,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难点。

由于我校多为农村学生,对计算机知识了解不多,所以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设置为:计算机硬件设备的组成及各部件的名称与实物的对应;难点设置为:主机中各部件的名称及作用。

为了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满足不同认知水平学生的学习需要,在教法上我主要采用小组合作学习,以学生为中心的资源学习法、创设直观的'实物情境法、带着问题学习的任务驱动法和自由讨论学习的分层教学法及最后评分所采用的竞争激励法。

学法。

本课教给学生的学法是“实践操作、自主探究、协作学习”。它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综合素养。

媒体手段。

1、多媒体课件教学。

2、教材光碟。

3、教学演示。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以及信息技术课程学科特点,结合七年级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生活情感,设计教学流程如下:

(一)创设情境,趣味导入课题。(5分钟)。

(二)出示教学目标,引导探究新知。(10分钟)。

(三)学生自主学习,展示学习结果,分组评分。(20分钟)。

(四)分组讨论,做课后自我检测题。(5分钟)。

(五)总结归纳(5分钟)。

(一)、创设情境,趣味导入课题。

计算机的硬件就像人的大脑一样,没有了大脑,人就没有了思维。所以说硬件提供了软件运行的环境,没有了硬件软件程序将无法运行。从媒体学的角度讲,计算机是人脑的延伸,它具备人脑的功能,在某方面比人脑在功能更强大。在计算机已经应用到各个领域的今天,计算机的强大功能是靠什么硬件支持的呢?引导学生联想与思考。

(二)出示教学目标,引导探究新知。

首先让学生了解这节课的学习目的,并给学生展示教学目标。为了让学生有一个直观的认识,激发他们本课的学习兴趣,我这节课安排在电脑室里,让学生们直观感受计算机的组成。学生了电脑的组成与名称后,再主要了解主机的构成。让学生分组拆机,说出所认识的机箱里部件名称。

在此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动手、观察、思考的能力,引导学生尽快进入本节课的主题:计算机硬件。这样,使学生在情景中主动、积极的接受任务,从而乐学,然后让学生按照教学目标结合教材自主地学习。

(三)学生自主学习,展示学习结果,分组评分。

让学生自学教材,了解书中的理论知识,然后分组展示自学的结果。为了培养学生们的竞争意识,检验学生自主学习、任务完成的效果,在这一环节我采用了分组竞赛的方式,分为必答题和抢答题两种。并且给各小组计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们在竞争与合作中来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四)分组讨论,做课后自我检测题。

为了充分实现分层次教学,扩展学生的知识面,给学生5分钟左右的时间做课后的自我检测题。在这一环节中通过知识的回顾、体验、收获,自主参与,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到了一个新层次。

(五)、总结归纳。

为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让学生找出本节自己感兴趣的知识,然后请同学们说出自已在本节课的收获。最后我对本节课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做以简单的总结,并鼓励学生全面发展,更好的学习信息技术课。

第六部分、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的教学设计主要有3个特点。

第一、教学流程设计上符合认知规律。

我采用先介绍主机然后引出外设这一顺序,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第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鼓励学生动手操作。

通过参与,学生对计算机的硬件特别是主机部分的设备有一个更直观的认识。第三、分组竞赛答题,体现分层次教学。

通过提问解决了实际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在竞争中合作意识,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计算机说课稿篇十一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计算机专业学生一门必修的计算机基础课,也是以后计算机专业其他课程的入门课。开设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理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功能。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为:

2)具备windowsxp操作系统的基本知识,掌握windowsxp的基本操作。

3)会使用因特网上网浏览、下载、收发邮件、聊天等。

4)熟练掌握word文字处理软件、excel电子表格处理软件、powerpoint演示文稿及多媒体软件的应用。

本课程的学习任务分为两部分:一是概念、功能、理论的学习,一是掌握操作过程的学习。结合学校工作计划,积极开展本科各项活动。旨在提高学生计算机知识水平,使学生掌握windowsxp操作系统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系统地、较好地掌握计算机硬件、软件与应用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尤其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所必须的职业技能。

二、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现在所使用的教材是由高等教育出版社专为中等职业高中学生而编写的《计算机应用基础》。

1、教材特点:教材实用性强,浅显易懂,图文并茂,是比较适合高一计算机学生的使用。

件应用,第七章powerpoint演示文稿的应用。

学生,要在短短几个课时中熟练掌握和运用,理论和操作两不误。

四、教学措施。

学生光有兴趣,不一定就能学好这门课程知识,要想使学生能系统掌握信。

息技术知识,计划采取以下措施:

1、对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目的进行引导,端正其学习态度。

2、对学生进行严格的要求,让他们能充分利用好课堂45分钟时间。

3、每节做小结,每结束一章要做总结并布置上机综合实训操作练习。

4、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室功能,用powerpoint等软件制作一些学生比较感。

兴趣的课件,或借助一些多媒体教学软件来进行教学,利用多媒体加深学生的。

印象。每节课均采用演示――操作――提问――解疑的方法,让学生在观看演。

示后自己动手操作,在操作的过程中发现问题,然后师生一起解决问题。这样。

使学生可以即学即用,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印象。

五、教学进度安排表。

六、课程考核办法。

考核:理论考试占30%;上机考试占50%;平时成绩20%;

1、上机考试或理论考试低于50分,总评为不及格;

2、平时上课、上机考勤;课后作业;上机作业;课程设计作品;课堂表现等都记录平时成绩。

计算机说课稿篇十二

大家下午好!我说课的内容是《“计算机组装与维护”之机箱和电源》。

本课是《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程》第12章的内容。《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是计算机专业课程中动手操作要求最强的一门课程。机箱与电源在整机中的地位表面上不如cpu、内存条等配件重要,但往往很多莫名的电脑故障就是因为选用了劣质的机箱、电源所致,因而不容忽视。

相对其他各章的知识难度,本章内容应该是学生最容易掌握和接受的,因此,在教材处理方面,我打算将本章三个任务合而为一,安排两个课时进行讲授。

在计算机专业一年级的学生中开设本门课程,对学生学习来说有很大的难度,因为《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是建立在学生已初步掌握计算机基本理论的基础之上的,《计算机应用》与《组装维护》同时开设,给教与学都带来了很大程度上的不便。虽然在学习本章内容之前,学生已初步了解了各主机硬件组成部分的相关知识,如cpu、内存、主板、硬盘、光驱、显卡、声卡、键盘、鼠标等,但也只能说是雾里看花,略知皮毛而已。相对上半期的学习内容来说,本章知识因为涉及到的纯理论性知识并不多,因而,相信学生学起来会更容易一些。

在这一章里,主要让学生了解计算机机箱的种类,知道机箱电源在整机中的重要性并学会基本的选购机箱和电源的方法。

在本章教学内容中,at机箱电源与atx机箱电源的区别既是本章的学习重点,同时也是主要难点所在。

考虑到学生的专业基础和接受能力,在教法方面,除了使用传统的“讲授法”以外,主要采用当前在计算机专业教学中广泛应用的“任务驱动法”开展教学,同时辅以多媒体课件和实物展示,加深学生实物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用热情进一步驱动后阶段的教学工作。

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教师以任务引路,学生边学边练,完成自主学习任务。我会在每一堂课结课时顺带提出下一堂课要解决的教学任务,并设置几道相关的疑问,布置学生带着任务和疑问去预习教材内容,以备应对我在上课时的提问,对课前预习得好的同学我会及时予以全班表扬,也就是首先用任务来驱动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我还会结合自身学习计算机技术的切身体会,设法让同学们明白,计算机技术是一门日新月异的技术,具备刻苦的钻研精神和超强的'自学能力是迅速掌握计算机技能的基础和前提,力图改变学生被动地跟着老师学为主动地去求学。

1、课前准备工作。

课前,与学校生产实习部门联系,准备好at、atx机箱电源各一套及十字螺丝刀等工具。

2、教学基本思路。

课堂教学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自主探究为特征的探究性学习模式,充分结合教务科最近号召实施的微笑进课堂活动,以此来实现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的目的。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听课,围绕任务去操作,引导学生边学边练,使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圆满地完成本堂课所要达到的教学任务。

3、教学过程简述。

首先以提出疑问如:“前面我们学习了计算机主机的各个功能部件,那么,要将这些部件组装起来,我们还缺少什么东西呢”引出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接下来播放多媒体课件中的一段精彩有趣的动画片断,通过卡通式的画面和生动有趣的解说语言让学生在愉快中迅速了解机箱电源在整套计算机中的地位和作用。让学生初步认识到:电源是整套计算机的动力源泉,负责将220v的交流电转换成计算机各部件专用的3v/5v/12v的直流电;机箱则是提供给主机各部件一个舒适的外壳,主要起固定、保护和防尘作用。

接下来,提出如下两个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展开讨论,并就学生普遍感兴趣的知识点予以简评:

1、如果没有机箱,计算机还能正常工作吗?

(注:学生答“不能”,便反问其为什么?否则反问其既然没有机箱也可以运行,干嘛还要浪费钱去购买机箱?以此启发学生的思维空间。)。

2、如果要你去选购一套机箱电源,你会主要考虑哪些因素?

(注:此时若学生回答不是很完整或者有脱离题意的可能时,可从:价格、外观、实用性、坚固度、散热性能、防辐射能力,节能水平等方面予以引导)。

然后,继续通过课件进一步解说机箱电源的种类,在学生对at/atx两种机箱电源有一个初步感性的认识的基础上,出示两套预先准备的at/atx机箱和电源,先让学生来辨认哪一套是atx机箱电源,再当场示范用螺丝刀拆开其中的at机箱及电源,边拆边讲解at与atx两种机箱电源的区别,然后,鼓励一位同学上台来将另一台atx机箱也拆开来。

这个时候,我会装作无意地将已经拆开的两套机箱及电源放在离开同学们视线范围的地方,如讲台下,然后宣布我们接下来玩一个游戏,将全班同学分成两个方阵,再有意挑选两位上课时我认为听课最不认真的同学为这两个方阵的代表分别上台来参加游戏,游戏的规则就是在拆开的机箱电源中挑选出一套出来并重新安装好。随着游戏的进行,课堂气氛达到本任务教学的高潮。

在本教学任务结束前的十分钟,我会趁热打铁,在小结了机箱的种类以及at/atx两种机箱电源的区别后,转入介绍选购机箱电源时主要要考虑的因素有哪些,回答学生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的疑惑问题,使学生的知识技能得到巩固和提升。最后,提出下一堂课的教学任务,即,如何将主机各部件正确地安装到主机箱中,布置课堂作业,结束本次教学。

本课是对任务驱动教学法和多媒体演示教学的一次尝试,教师由学科专家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指导者,学习的主要资源和兴趣点不再是课本而是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教学的侧重点在于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教学活动中始终注意协调学生与教师之间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我的说课完了,多谢各位评委和老师能给我今天锻炼和学习的机会,这对我今后的工作一定会有很大的帮助,谢谢大家!!

计算机说课稿篇十三

《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理论性较强。本节主要从信息技术的五次革命来介绍信息技术的悠久历史;从信息文化的角度来描述信息技术的大众化和人性化,从而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通过分析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个人学习生活的影响,让学生知道信息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引导学生善意对待健康使用信息技术。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信息技术的概念、悠久历史和发展趋势;

2.过程与方法:

能够体验信息技术的历史和发展变化,并感受到信息技术对生活、学习的影响;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生的辩论,形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合理健康地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主义世界观,学会辩证的看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1)信息技术的悠久历史。

(2)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3)合理的实用信息技术。

2.教学难点。

(1)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2)合理的使用信息技术。

二、说学情。

高中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对知识的应用和歉意能力比较强,这一阶段的学生逻辑思维是比较成熟的,而且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思维也是比较活跃,能够和同学一起进行一些问题的探讨、交流,有一定的小组合作能力。

三、说教法。

依据学生实际和新课标理念,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确立以下教法:设定特定的任务,通过任务驱动法,以解决问题来驱动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适时地结合演示法、讲解法、引导法来完成教学。通过辩论等教学活动,让学生形成团队协作的能力、搜集信息的能力等。

四、说学法。

依据《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中确立了“任务驱动”的教学原则,这个原则突出了“在‘做’中‘学’”的思想。根据这一思想确立以下学法: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带着问题,学习新知,识记理论内容,掌握学习内容。同时在辩论活动中,积极思考问题,对问题进行理性分析。

五、教学环境。

计算机网络教室:以极域电子教室控制系统为平台进行统一教学和管理。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5分钟)。

通过提问复习信息的四个特征。

(二)设置情境,导入新课(5分钟)。

根据一个事例“资料:的时候,一艘载有128名中国游客的越南籍游船偏离轨道触礁。船随时都会沉没,穿上没有救生措施,也无法与外界进行联系。就在这个时候一名乘客发现自己的手机有微弱的信号,他立刻向外界发送求救信息,与有关部门取得了联系。经过多方救助,128名乘客终于获救。在这个救援过程中,这部手机成了游客与外界进行练习的唯一工具。”

说明:信息及信息技术工具的重要性。

设计意图:结合图片、新闻材料等,通过问题的形式进行情境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行主动学习,为本课顺利进行作好铺垫。

(三)学生自学并讲解,强化记忆(10分钟)。

1.给学生3分钟时间看书的第6页,要求尽可能记住“信息技术的五次革命”,一会儿请同学给大家讲一讲。

请五位学生,每个学生讲依次信息技术的革命。(5分钟)。

2.教师做总结(2分钟):

信息技术的五次革命。

第一次:语言的使用——从猿进化到人的重要标志。

第二次:文字的创造——信息的存储和传递首次超越时空的限制。

第三次: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使知识的积累与传播更加方便。

第四次: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和普及——信息的传递进一步突破时空限制。

第五次:计算机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的普及应用将人类推进到了数字化信息时代。

3.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5分钟)。

趋势一:越来越友好的人机界面(案例图片介绍:虚拟现实、智能代理技术等)。

趋势二:越来越个性化的功能设计(案例图片介绍:个性化定制的电脑外观、办公软件、手机app等)。

趋势三:越来越高的性能价格比(通过近年来电脑的cpu、硬盘、内存、显示器和价格进行对比显示出:配置越来越好,但价格越来越低)。

4.辩论:信息技术的利与弊(10分钟)。

围绕三个现象或者问题进行讨论、辩论。

(1)做作业时,我从网上拷贝别人文章,不就是自己的了吗?

(2)上网就是聊天、灌水,还能做些什么?

(3)在网上,谁也不会知道我是谁?我说什么或做什么都无关紧要。

5.健康合理使用信息技术(5分钟)。

(1)培养良好的信息意识,甄别有用信息、无用信息和有害信息;

(2)积极主动地去学习现代信息技术,提高信息处理能力;

(3)养成健康使用信息技术的习惯;

(4)遵守信息法规,培养良好的信息情感和信息道德。

设计意图:明确目标,通过生动的图片、故事、游戏等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来理解抽象概念、识记学习重点内容。同时,辩论的形式既能够让学生充分发掘信息技术的正面及负面影响,在双方的辩论过程中还能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6.布置作业以及回答学生提问(5分钟)。

作业:利用身边的资源查找: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有哪些?

填空的方式对信息技术的“五次革命”进行回顾;

以列表的形式让学生针对“如何合理地使用信息技术”的问题进行分类概括。

[设计意图]:总结问题,突破难点。通过填空、案例和列表等形式让学生独立思考,有步骤的掌握知识点,对当前所学的知识进行建构并用其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七、板书设计。

八、说教学反思。

1.教材内容较多,涉及面比较广,需要进行一定的取舍。在课堂上教师不能一味的进行讲,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是有限的。所以课堂需要精心的设计,有目的的取舍,学生也不会有很大的压力。比如本堂课,我只做了新课的引入、基本概念的讲解、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的讲解等,其余内容由学生进行,比如:自学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后向大家讲解,和学生分组辩论讨论信息技术的利与弊等。

2.如何将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与学生的实际需要进行结合?在讲到“如何合理使用信息技术”这个内容,学生以辩论的形式,分别列举信息技术的优点、缺点,学生能将大部分的优点缺点叙述出来,但本节重点是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能够民变是非,真正合理使用信息资源,这还需要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逐渐对学生加以引导。

计算机说课稿篇十四

位评委老师,你们好!我是来自xxx职业中专计算机专业的教师xxx,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电子表格基本操作》。本节课出自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计算机应用基础》(windowsxp+office2003版)课本中第五章第2节。我将分五个阶段完成说课:

一、教材分析;二、学情分析;三、说教法;四、学法;五、教学过程分析。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excel是办公自动化教程中的一个重要组件,是一种以”表格“形式管理和分析数据的软件。本节内容主要讲解的是电子表格处理软件基本操作。这个知识点是为以后学习表格数据的处理打基础,所以是学习excel的一个重点。因此,无论是从教材编排来看,还是从实际需要来看,本节的内容都非常重要。

(二)、教学目标。

我根据学生的认知结构、学习现状及教学大纲的要求,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编辑工作表数据的方法,包括删除或插入单元格、行或列。

(2)掌握调整行高与列宽;复制与粘贴单元格等。

(3)掌握管理工作薄的方法,包括在工作簿里创建,复制和移动工作表。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主动观察思考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

(2)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小组协作学习能力。

3.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

(2)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和对学习计算机的热情。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灵活运用删除或插入单元格、行或列的操作方法,会根据需要快速和精确方式调整工作表的行高与列宽。

(2)能熟练复制、粘贴和移动单元格。

(3)会熟练创建,复制和移动工作表。

2.教学难点:掌握工作表数据的编辑方法。

二、学情分析。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的共性是对理论知识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比较被动,自主学习能力比较差,但对计算机这门课程还是充满好奇心,由于进校学生来源不同,刚接触应用软件不久,一般还没有真正掌握学习应用软件操作的方法,技能基础和个性差异大。本课设计的任务要顾及到学生的学习兴趣之外,更注重实用性,并对学生的技能基础和个体差异进行考虑。

三、说教法。

因为信息技术课是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工具课,必须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学自练的时间和空间,锻炼学生信息处理的思维和习惯。这样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提高综合运用水平。

四、说学法。

由于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差异较大,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两者的平衡,不能拿一把尺子衡量所有的学生,以合作的形式达到共同提高。考虑整个班级水平差异,以5名学生为一个小组,在每组中选出一名信息技术水平较好的学生负责这组学生的答疑,有问题可以及时解决。这样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即调动课堂气氛,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负责组织教学及个别指导。在教学过程中,以多媒体网络教室为依托,结合多媒体网络教学软件,使整个教学过程形象直观,营造出一个和谐共进的学习氛围。

五、教学过程分析。

本节课在多媒体教室进行,所需教具是教师机、学生机、投影仪、黑板等。学生对技能的掌握与能力的培养,还是要具体地落实到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中。因此,在本次课的教学中,我做了如下的教学设计: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根据本节教学内容以及信息技术课程的学科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我将本节分为三个任务来完成,并把学生按5人一组进行分组。

任务一:首先通过边讲边操作的方法,对《红星量贩店小家电销售单》的表格进行删除或插入单元格、行或列。再让学生先自主的探索,然后教师总结出所有可以完成删除和插入单元格的方法。然后由学生全部独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教师再提问:其实调整列宽和行高也有多种方法,同学们以小组形式探索研究。教师再通过教师机任意选小组成员进行学生演示调整行高和列宽的多种方法。任务二:教师讲解复制与移动单元格的方法和区别,并让学生注意观察不同选项的效果变化。然后以小组形式完成教科书166页《红星量贩店小家电销售单》的表格操作步骤。此方法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探索操作得到切身的体验。

任务三:教师首先提出问题:怎样进行工作簿的管理?管理工作簿包括新增工作表,删除工作表,工作表的复制和移动。教师只演示新增工作表的方法,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自主探究删除、复制、移动等操作方法。学生将本节课编辑的表格保存并上传到教师机上。

(三)作品上传,展示与评价。

通过上传到教师机的作品,以及教师在课堂巡视,教师从每组中选择性地选取作品,进行展示,一方面可以让学生获得成就感,另一方面也可以从展示的作品中找出不足之处,加以改进。

点评后所有学生再查找自己作品中的问题,进行课堂更改,再上传。

(四)课堂小结。

为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我对本节课中重、难点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普遍性问题做以简单的总结,并鼓励学生多进行实践操作,更多的运用多媒体技术。

(五)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169页体验(1)(2),通过对体验题的编辑操作,主要是通过实践操作,加深对本节知识的理解。

计算机说课稿篇十五

两年的中专校园生活生涯多姿态多彩!刻苦的学习,丰富的活动造就了充实的生活;同时,这也使我从一个懵懂的高中生蜕变为一个壮志满怀的中专生,一个对未来充满憧憬的青年。我于xx-xx年9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xx中专。两年的校园生涯和社会实践生活我不断的挑战自我、充实自己,为实现人生的价值打下坚实的基矗一直都认为人应该是活到老学到老的我对知识、对本专业一丝不苟,因而在成绩上一直都得到肯定,每学年都获得三等奖学金,下面是本人自我鉴定。

学校的各种活动都热情的参加,在xx-xx年至xx-xx年间获校文娱比赛及知识问答比赛等一等奖。大胆创新对校报版面进行改革,使得校报的受视率提高到一个层次。学校的各种活动都热情的参加,在xx-xx年xx月获校演讲比赛一等奖。

人际交往方面。在大学期间,人际交往最主要的还是体现在同学关系上,总的来说,四年来,我与同学的关系都是比较融洽的,没有发生什么不愉快的事情。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上能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帮助一些有困难的同学,积极参加班级的每次活动,融入到班集体这个大家庭中去,处理好与同学、老师的关系,营造良好的`班级气氛。同时在学生工作的过程中拓宽了我的交际面,让我机会和具有不同背景的人交往,在这些过程中很好的培养了我交际能力,也让我树立了正确的为人处世态度和处世原则。

本人具有热爱等祖国等的优良传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广泛的兴趣爱好,对工作责任心强、勤恳踏实,有较强的组织、宣传能力,有一定的艺术细胞和创意,注重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观念。

计算机说课稿篇十六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让幻灯片动起来》,我说课的内容包括:说教材、学法、教法。

首先我来说教材:内容《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msoffice教程》第五章powerpoint中的通过使用自定义动画为幻灯片中的各个对象设置动画效果的教学内容。

本章是围绕制作多媒体作品展开的,前面已经学习了创建幻灯片和美化幻灯片,本节课是对前面两节知识的延伸,是在静态幻灯片的基础上添加动画效果。同时它也是为后面学习超级链接和给幻灯片添加多媒体奠定基础。

从本课教学知识的内容看,只给出了知识点,没有具体教学任务,学生学习起来十分的枯燥,根据以往的经验,本课可以在10—15分钟完成教学任务,但是我们知道,自定义动画包括进入、退出、强调、路径四种类型。那么,如何设置动画效果。这就是本节课的.由于自定义动画每一种类型的动画包含几十种动画效果,四种类型就有上百种动画效果,并且因为其中的一些动画效果可以无限改变,那么动画效果的数量就更多了。我们中职的学生往往会给幻灯片的各个对象设置很丰富的效果,结果造成整体效果杂乱无章,使人眼花瞭乱。因此,下面说教学目标:我将教学目:

1.使用自定义动画设置动态效果。

2.使用自定义动画修改动画顺序。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我表现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协作学习的能力以及创新精神。

接下来就是如何教与学的问题:

我是如何做的呢?

中职的学生对于制作动画效果的兴趣比较浓厚,但是青少年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所以在教学中我一方面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1、小步子、多练习。

2、小组合作、探索学习。

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

学生根据"学着做"自主学习。

给出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作为导线,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并将学生操作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来共同探讨,让学生在探究与实践中解决问题。

自定义动画灵活、合理的运用,我通过展示优秀作品,让学生评析它为什么好,好在什么地方,使学生在评价与交流的过程中掌握知识。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2、任务驱动,层层深入。

3、课堂练习,巩固创新。

4、归纳总结,梳理知识。

5、知识的迁移。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设计的目的】通过对比,反生强烈的反差,利用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新知识的欲望,为能顺利实现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2、任务驱动,层层深入。

任务一:使用自定义动画给照片添加动画效果。首先在老师的提示下让学生根据"学着做"自主学习。

如果遇到困难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解决:

a、与同学交流。

b、向老师求助。

【设计的目的】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另一方面又使那些能力较弱的学生在别人帮助下也能完成任务。

在学生完成了上述操作后。

问:大家想过可以使多个自定义动画效果能一起使用吗?我们试一试。

【设计的目的】培养学生能利用多种方法来处理信息,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

揭示任务二:多个自定义动画设置同时使用的动画效果。

(天空闪烁的星星添加放大缩小、忽明忽暗的强调效果)。

这个环节我首先通过示范讲解,加深学生的理解,然后让学生通过练习掌握了基本操作方法。问:

你能通过自定义对话框改变动画的播放顺序和播放效果吗?

【设计的目的】培养学生创新的能力和创新意识,也促进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意识。

任务三:通过自定义对话框改变动画的播放顺序和播放效果。

用到了更改删除重新排序按钮。

要求学生根据"学着做"自主学习。对个别学生进行单独辅导。

提示学生注意观察对话框中各部分的操作方法,鼓励学生能有所创新地完成任务。

小组内互相交流、评价,展示优秀作品,让作者说出设计的意图。通过全班共同评让顺利完成任务的同学示范讲解,和全班同学一起交流。

【设计的目的】让学生在自学后有一个交流,使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有更深一步的理解,同时让没有完任务的同学掌握方法。

3、课堂练习,巩固创新。

将学生分为四个小组,每组选四张幻灯片中的一个,设置感兴趣的动画效果。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动画效果的灵活、合理的运用。最后教师点评,鼓励学生能有所创新地完成任务。

【设计的目的】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意识,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创新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4、归纳总结,梳理知识。

问:今天我们主要学习了哪些知识?

教师与学生一起简短回顾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将前面所学的零散知识汇总,使学生所掌握的感性知识上升为理性知识。

提醒学生要灵活、合理运用动画效果。

5、知识的迁移。

今天我们学习了让幻灯片"动"起来,有兴趣的同学,可以选一篇你最喜欢的课文,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制作一系列的幻灯片,并设置动画效果。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8073221.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