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读书笔记 水浒传读书笔记摘抄(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3-25 07:48:58
水浒传读书笔记 水浒传读书笔记摘抄(5篇)
时间:2023-03-25 07:48:58     小编:zdfb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水浒传读书笔记 水浒传读书笔记摘抄篇一

水浒传前半部分内容,都是叙述了,各地的英雄好汉,是遭遇怎样的事件,或是遭遇怎样的奸臣陷害,逼上梁山的,其中,我最惋惜的就是那位被逼到山穷水尽之路的——豹子头林冲。

林冲,八十万禁军教头,在东京城内过着安稳的生活,只因得罪了那高太尉之子高衙内,被陆虞侯陷害,带刀去了白虎节堂,以此为由,押送沧州,幸好在沧州遇见了小旋风柴进柴大官人,免于二百杀威棒,后来也在沧州看守粮草,但那高俅,仍旧存心想害死林冲,便防火烧了林冲的屋子与看守的粮草,刚巧,林冲的屋子漏雪,当时他在山神庙借宿,看到熊熊大火,又撞见了陆虞侯,怒火中烧,杀了他们一行人,不得不离开沧州,上了梁山,但却又被当时梁山头领白衣秀士王伦欺压,抬不起头来,后晁盖上的梁山,林冲才昂首挺胸。

宋朝,世态炎凉,奸臣当道,各路好汉,齐聚梁山,在当时形成了不小的势力,后来又“三打祝家庄”,破了高唐,破了呼延灼的连环马,夜打曾头市,又把三山并为梁山,鲁智深,杨志,武松招致麾下,使当时108位好汉鼎立,梁山势力壮大。

其实不难看出,在托塔天王晁盖中毒箭身亡,宋江任头领之后,就已有了招安之意,就是说归顺朝廷,只是当时未到时机。

我最喜欢的一个片段就是“石碣村梁山好汉排座次”,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齐聚一堂,场面甚是宏大,当时就算是智多星吴用也无法想到,在此之后的梁山已渐渐走向灭亡,不,应该是说,晁盖去世之后,梁山就已经渐渐走向灭亡的不归之路。

招安几次不成,但终是因李师师好话宋徽宗,诏安之事成立,随后,几乎就到了整个水浒传的末尾,打方腊。

攻打方腊的时候,杨志去世,攻城的时候就已经死了石秀,秦明,李忠和史进,后来更是死了阮小二,阮小五,张顺,张清,鲁智深,林冲,刘唐以及很多位好汉,不难看出,方腊之后,各位梁山好汉近乎都有了灵位,终也是擒住了方腊,但却牺牲了近乎八十多位好汉的性命,还有武松的左臂。

有人说,宋江不该诏安,害死了那么多兄弟,我说,招安是梁山唯一的出路,就算招安,梁山也摆脱不了贼寇的名声。

比起三国,水浒是一部悲壮的史诗。

感受颇多,需慢慢品味。

水浒传读书笔记 水浒传读书笔记摘抄篇二

吾读水浒,觉其若一坛温热陈年浊酒,回味悠远绵长,则分与天下布衣之士。一碗浊酒,一腔热血,皆为英雄集结,替天行道以志酬。

一碗浊酒,英雄酣饮。

古曰:“时事造英雄。”在统治腐朽的北宋末年,一百零八英雄好汉聚义于梁山,歃血盟誓,浊酒下肚,开怀畅饮,饮尽,酣畅淋漓。始,此日一百零八将酣饮这碗聚义之酒,其所见证大忠大义,皆成兄弟,乃以替天行道,保国安民作众志也。吾感之,而曰:“酣饮不知醉,忠良之英雄,天下兄弟同一志者,替天行道也。”

一碗浊酒,英雄志酬。

古时男子平生志酬,即入室做官为政。戎马半生,梁山伯一百零八将终择招安。然吾起初,并未觉得招安善也。初读觉实属不妥,明知小人有奸,却同朝为官,莫不怕有一日现无故变数?于是二读,吾且谕矣,或许比生死更重要是英名志酬且罢。三读终明其意,豁然开朗,招安,意味着梁山泊不再背负“草莽土匪”名号,而是归顺朝廷,真正作为大将为国所用,更加名正言顺以酬替天行道之志。何为英雄志?乃强国卫民,福祉于民,而成于民。何为英雄志酬?乃不为名利仕途,不为俸禄和功成,以平定有扰家国之事、保卫社稷为志酬。平定方腊班师回朝,梁山泊之志早已酬。终,那日宋江李逵二人共饮这碗御酒,其举国之忠义,乃了却此生,保国安民之志已酬也。吾感之,动容惋惜之际曰:“英雄之志酬,庆而饮浊酒,意在回味过去共经历之患难,从容不畏生死,只为兄弟忠良之情谊。

一碗浊酒,英雄沉暮。

“哥哥,外边的天地怎么红了?”

“兄弟,日头落了。”

日落,生当鼎食死封侯,男子平生志已酬;铁马夜嘶山月晓,玄猿秋啸暮云稠;千古蓼洼埋玉地,落花啼鸟总关愁。自聚义堂改忠义厅,一百零八将各归其位,天罡星已归天界,地煞星还应入地中。

吾读水浒,觉其若一坛温热陈年浊酒,回味悠远绵长,后天下布衣之士饮尽之。

一碗浊酒,一腔热血,聚得一百零八将,散尽天罡地煞星,虽然替天行道志已酬,吾仍感英雄情谊,乃挥墨写下此余之感,以作敬意。

水浒传读书笔记 水浒传读书笔记摘抄篇三

天下,英雄罕有。只那梁山泊里,便有半世英雄。

好汉因义气而聚,梁山因水浒而威。如果没有这一百零八位好汉,没有这一百零八颗英雄之心,梁山便只是梁山,平平无奇的一座山。

万物之所以有灵,皆因人心之所念而长存于世。

宋江的一生,跌跌撞撞,浮浮沉沉,也有过辉煌,也有过失意。怒杀阎婆惜只是他一时的冲动,而他最终被逼上梁山,是不甘那世道的昏暗,淹没了他英雄的本心。他以义气为甲,以才华为剑,怀揣着他英雄的信仰,劈向这浑浊而荒诞的世间。他谁都不是,他又谁都是。他一颗英雄之心,浪迹在荒垠与雾霭间。他之所以行走,之所以挺起他的剑,因为他英雄的心不死。命运对他最残酷的,就是给了他这颗无惧无畏、追求真理的心。他被委以重任,在自己迷茫的内心里,扮演一位高高在上的英雄。

他的兄弟们,统共一百零八位好汉,都是他闯荡江湖时流落在各处的信念的碎片。他的兄弟们,他们如此优秀:战沙场,他们奋勇当先,屡建奇功;退强兵,他们威风凛凛,慷慨壮义;邀义士,他们各出奇招,分工有序。他们是战无不胜的传奇队伍,他们各有所长,各有坎坷的命运,却都是一颗英雄的本心。正因为如此,他们百战百胜、无畏无惧;正因为如此,他们众志成城、团结一心;正因为如此,他们流芳千古、永传佳话。在这瞬息万变、昏庸黑暗的世道里,他们不屈,他们反抗,他们坚守,他们证明。每一位好汉,终其一生,不过是向着这为他们所嗤之以鼻的世道,为自己的英雄之心作证明。

所以,他们同心协力,退官兵、破大辽、擒田虎、捉王庆,剿方腊,他们是不倒的传奇。人活一世,活的便是这生命的意义。他们用自己的青春年华,用自己的血气方刚,为自己的英雄之心打造着、证明着一个又一个完满的生命、不朽的传奇。

世间总是不公而又万变的,但是无论如何,都要在自己的世界里,保存好自己的英雄之心。在追梦的路上,一路披荆斩棘,即使伤痕累累,也能勇敢地面对莫测的命运,亮出自己的英雄之心,以心为剑,不畏艰险,由衷地高喊一句:“我这一生,不虚此行!”

水浒传读书笔记 水浒传读书笔记摘抄篇四

《水浒传》故事情节曲折有趣,事态的变化常常让人意想不到。

认真品读《水浒传》,才能感受到梁山好汉的“忠孝义”。

孝:梁山英雄身上不缺乏对父母的孝。李逵思母心切,便回家背老母,没想到母亲却被老虎给吃了,李逵怒杀四虎。这是危险呀,是对母亲的孝给了他力量。还有当武松得知武大郎是被潘金莲毒害的,为了替哥哥报仇,于是就割下潘金莲的狗头,掏出其五脏六腑,杀了西门庆,获罪被流放孟州,也在所不惜。

忠:他们有对国家社会忠心。宋江宁愿死也不愿意让李逵造反,李逵几次想起兵造反,都被他阻止了。宁可朝廷负他,他忠心不负朝廷。这是“忠”还有林冲的妻子被高俅的儿子欺辱,宁死不屈,最终上吊自杀。这也是“忠”。

义:为了朋友兄弟,赴汤蹈火,舍命相助、同生共死。何其伟大的“义”呀!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难于登天。而梁山好汉个个义胆包天。

《水浒传》让人过目不忘的就是英雄们的“忠孝义”,使我强烈地感受到了古代英雄豪迈的气概和性格。是一本值得一看的文学名著。

水浒传读书笔记 水浒传读书笔记摘抄篇五

“纷纷五代乱离间,一旦云开复见天。”这几天看了施耐庵的水浒传,我深受古典名着的熏陶,步入了古典文学的殿堂。

《水浒传》一书记述了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好汉从聚义梁山泊,到受朝廷招安,再到大破辽兵,最后剿灭叛党,却遭奸人谋害的英雄故事。读完全书,印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的只有那各具特色的英雄好汉。

你是否还记得梁山泊上那位足智多谋的军师,他曾为晁盖献计智取辰纲用药酒麻倒青面兽杨志夺北京名府梁书送给蔡太师庆贺辰十万贯金银珠宝宋江浔阳楼念反诗捉戴宗起押赴刑场快行斩吴用用计劫场救宋江、戴宗。他就是智多星——吴用。这不禁让我联想到,若我们国家有许多像吴用一样的人才,那么实现伟大的中国梦指日可待。让我们奋发图强,努力学习吧!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去努力拼搏吧!

你是否还记得那个黑大汉,他生性鲁莽,性情暴躁,经常为小事与他人发生冲突,甚至搞出人命案。但他却能够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令那些丧尽天良的家伙们闻风丧胆。这种侠肝义胆难道不值得我们去学习吗?如果你留心观察,你会发现现在人们的心逐渐变得冷漠。当你走在大街上时,你会发现这样一幅场景——一位老人摔倒在地上,周围走过的路人会当作没有看见,继续前行;当你乘坐公交车时,你会发现一个老人颤颤巍巍的站在那,可是却没有人让座……这是多么令人心寒的场景呀。因此,让我们每人献出一点爱,让爱传递你我他。

你是否还记得水性奇佳的浪里白条张顺,石刻技术超群的玉臂匠金大坚……这里卧虎藏龙,这里也藏污纳垢,但是在这里尽显英雄本性。他们同甘共苦,勇往直前,他们是真正的英雄。

大河向东流,天上的星星参北斗……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风风火火闯九州……”每当翻开《水浒传》刘欢那高亢激昂的歌声,总会在我耳边久久回响,回响……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809132.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