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国非遗文化艺术(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3-25 08:58:22
2023年中国非遗文化艺术(7篇)
时间:2023-03-25 08:58:22     小编:zdfb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中国非遗文化艺术篇一

在桥头,出名的不仅是莲湖的荷花与油菜花,还有非物质文化遗产——莫家拳。莫家拳是汉族传统拳术中的南拳之一,属于广东五大名拳之一,传说创自莫达士。发源地是广东伙岗村。明末清初,南方两广地区拢乱60多年始息。莫达士父亲莫福田时当13岁,因兵乱由火岗村避难寄迹今惠州市仲恺高新区沥林镇伙岗村(现为仲恺区沥林镇伙岗村),娶何氏为妻,生莫硕士、莫达士二子。传言莫达士曾学艺于少林寺,技成后返回火岗村,因火岗村全为莫氏族人,于是开宗创派称为xxx发源地伙岗村莫家拳xxx。

莫家拳被誉为xxx广东五大名拳xxx之一,原称xxx六度阴阳掌xxx,它发于防身、立于健身、搏于赛场、习于日常、载于武艺、归于武德。莫家拳具有鲜明的岭南特色和朴实大方的南拳风格,以腿法见称,其所谓xxx一腿胜三拳,手长尺七、脚长三尺,放长攻出,凌空飞踢,拳重百两,脚重千斤力。xxx现今,莫家拳主要流传在惠州、东莞、广州、佛山、顺德等地,并已流传于香港、澳门、东南亚(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英国和美国等地。

今天,我来到了桥头镇青少年莫家拳培训基地,参观了中华武术文化长廊、传统南拳和莫家拳武术馆,了解到了广东五大名拳“洪、刘、蔡、李、莫”。感受到了文化艺术的魅力,也正是因为文化,每年的假期都会有许多来自各地的游客开到桥头,观赏我们的名花和文化艺术。同时,我明白到莫家拳的意义来源,莫家拳是用来防身健体的拳法,不适于打架。一些老年人为什么会去学打太极,正是为了身体健康。一个人如果不健康,可以快乐的生活吗?所以,这几年来莫家拳的名声大振,是因为它给人们带来健康和快乐。

如今,莫家拳已经发展到了小学,几代莫家拳传人研发出了适宜中小学生的拳法。特别是五至六年级的同学们,你们现在正是长身体的最佳时期,不能挑食,多做莫家拳,有助长高。

同学们,是不是明白到了桥头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与意义存在呢?单单莫家拳就引起了人们的注意,更不用说我国各地的武术与名胜古迹啦!

中国非遗文化艺术篇二

“顿觉长安虎飞扬,俨然将士戊疆场。西行一路潼关道,仍拥当年秦始皇。”读到这首诗你们一定想到了著名的秦始皇兵马俑了吧,那听我来讲一讲吧。

兵马俑是庄重的,走进它们,我能感受到庄严的气氛扑面而来,走进一号坑,我就被眼前的景象惊住了,坑里的兵俑、马俑相间,一行行、一列列,十分整齐,我仿佛看到了当年秦始皇统率着一支南征北战,所向披靡的大军。

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神态各异。

将军俑身材魁梧,头戴金冠,身披铠甲,手握宝剑,昂首挺胸,那古铜色的皮肤,一看就知道一定是一个久经沙场的高级将领。那乌黑的眼睛,无比深邃,谁都无法洞察他的心思。

骑兵上身着短甲,下身穿紧口裤,看那坚定的眼神仿佛在说:“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马俑与真马一般大小,一匹匹形体健壮,肌肉丰满,好像一声令下,就会撒开四蹄,腾空而起。

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仔细观察,他们的神态各异,有的微微颔首,若有所思,好像在考虑如何打胜这场战斗;有的眼如铜铃,神态庄重,好像要为秦国统一天下而殊死拼搏;有的凝视远方,好像在思念自己的亲人……

再望望这片兵马俑,我真是感慨万千,这些兵马俑不仅仅是一件艺术品,还是人类智慧文明的结晶,我真为我是一个中国人感到自豪。

中国非遗文化艺术篇三

今天,我们的研学队伍来到莫高窟,七月的大西北,太阳一出来,戈壁滩如同火炉,人们不敢在太阳底下多呆一秒钟。但这是不能阻挡我的热情的,老实说,走进莫高窟,是我向往已久的愿望。

原来,出于保护的需要,莫高窟内是没有任何照明设备的,黑暗、清凉、气味重。因为事先有老师的介绍,我们了解到了莫高窟的历史价值与文化价值,知道一些关于它多难的历史,所以,走进窟内,大家表情严肃,无人说笑打闹。

在解说员手电筒灯光的照射下,石窟里的景象逐渐清晰。那一处处壁画,生动形象、栩栩如生,着实令人眼前一亮。窟内一般由塑像和壁画组成,伏羲、女娲、雷神、飞天……这些只在书中看到的神话人物,在壁画上屡屡出现。在导游的介绍下,我才知道,壁画也好,雕塑也要,他们有许多都是在讲述着一则则佛家故事,非常生动形象。我想,用这种方式传递佛教是很能激起人兴趣的。

记忆最深的是关于佛祖的雕塑。佛祖的神色第一眼给人带来的是惊悚,但看久了后,便能体会到那神色中实则包含着的是佛门的慈悲。石窟中见到最多的是七个佛像,它们的排位也都相同,佛祖释迦摩尼居中,它的佛像最大,雕刻得也最为精细,但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佛祖像的左侧那尊佛像,释迦摩尼的大弟子苦行僧,他的裸露出的肌肤似乎真的历经了千磨万难,皮包骨瘦,那根根肋骨都能清晰的瞧见,深邃的目光中透露出他对前方艰险磨难的坚定与无所畏惧,我不禁为这群古代艺术家们的高超技艺折服。

这些雕塑美中不足便是有些部位缺损了,后来我才知道,它们有的是因自然原因,但更多的是人为造成的,到底是为什么呢?

这时讲解员向我们解答了。原来,这莫高窟中的许多经文、壁画、雕塑都已流落异国了,当时中国正处于纷乱状态,那时的政事怎有精力来看管这处东方的卢浮宫呢。

半天的时间很短,但让我领略了中华文化的历史悠久,艺术博大精深;也让我认识到了文化艺术繁荣的背后,一定有一个强大的社会支撑。

中国非遗文化艺术篇四

到了西安,你会想到什么呢?biangbiang面、钟鼓楼、羊肉馍当然还有兵马俑啦!今天我就去了兵马俑博物馆。

兵马俑都是泥巴、陶片做的吗?当然不是!他们身上原本颜色艳丽,不过因为出土时技术不行,不到一分钟就氧化了,实在可惜!但二号坑出现了奇迹:在一只跪射将军俑背后留着淡淡的红色,保存很不易!

自从出土到今天,没有一个兵马俑神色一模一样,可谓古人的脑洞大开!

所有兵马俑的手都呈空心拳式,为什么会这样呢?考古学家推断,兵马俑的手里应该都拿有兵器,而这些兵器是木头做的,因为年代久远,已经全部腐化了,如果兵器还存在,我们还能一览秦王朝的兵器呢!

特别的还有兵马俑三号坑,因为这里的兵马俑手里拿着礼仪制度的兵器,所以考古学家推测这儿应该是指挥部。那儿特别小,只有五百二十平方米,在指挥部的正前方还有指挥用的四马一车,给我们呈现了秦王朝完整的指挥部形象。

秦王朝时,兵马俑能做得这样活灵活现,可想当时的科技、艺术的发达。中国作为千年文明古国,当之无愧!我为我是中华子孙而骄傲!

中国非遗文化艺术篇五

回到家以后,我看着手中那个香香的,精美的小香囊,不禁又想起了今天下午我们上的最后一节课:制作香囊。

“叮铃铃,叮铃铃”上课的铃声打响了。有两个老师拿着一大包材料走进教室。东西可真不少!有精美的小袋、一包包的香包、许多棉花,还有几个黄色的小罐子,不知道里面装的是什么东西。老师一进教室就立马迎来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

老师并没有马上将那些材料发给同学们,而是打开了她讲课的ppt。这个时候同学们才知道:原来老师和一般教做香囊的老师不同,她此行的目的并不是教我们如何缝制香囊的包装,而是给我们讲述更加重要的香囊的“内心”:香囊中的药香。

药香可是门大学问,它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满族独有的一种制药方法。而传统的药香文化,便是以香囊这种形式呈现给民众们的。

老师先给我们看了一个视频,视频中那个磨药手法熟练,在给一个学生传授香药的知识的,正是现在正站在我们讲台前的那位老师。通过视频我们还知道了:这位老师就是满族宫廷药香的第代六传人——白英艳。

老师将那些黄色的小罐子从前往后的传下来,让我们闻一闻药香味。每一种都有不同的,奇特的香味。这就是香药。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当我们注意到老师ppt上第一页下面的小字的时候,我们又发现了老师还是杏林芳香医学研究所的所长。

接着,老师为我们讲述了香囊的来源。在古代的时候,他们的衣服上是没有口袋的,所以出门的随身携带物一般都放于这种囊中,在外出时佩戴于腰间。所以香囊在古代的时候被人们称作“佩囊”,又称“荷囊”,“容臭”。一直到汉魏时期,香囊这个名称才正式出现于文献中。而现在的香囊早已不是放东西的了,而是被人们用来当做装饰品或者用于除臭。

当老师讲完这一系列的和药香有关知识以后,才开始发材料。每一个人都拿到了一个浅蓝底,上面拿金线绣了“康”、下面垂着蓝色流苏的一个精美的小袋子、一袋小香包,里面装了四分之一的药、还有为了不让香味散发的太快而放在最上面的棉花。老师告诉了我们制作的方法,我们就开始制作了。

我先将那个小袋子的最上面打开,将小香包对折两次成为一个小长方体后塞进小袋子里,再到老师那里放了一勺玫瑰和一勺桂皮的药香,最后再塞上棉花封顶,并将小袋子的上面拉好,重新合上,它就摇身一变,从几个材料变成了一个精美好闻的小香囊。

从视频中我们知道,这个药香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因为现代年轻人的懒惰而快要失传了。所以如果我们以后有机会已学习并传承一门非物质文化遗产,一定要勤奋,好好珍惜,绝不让更多的非遗失传!

我们是祖国未来的栋梁之才,所以我们身上负担着很多责任,谁都不能懒惰!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成为以后像钟南山爷爷,袁隆平爷爷那样一个人对祖国建设有用的人。因此,我们一定要珍惜现在幸福美好的生活。在这样和平的年代中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中国非遗文化艺术篇六

伴随着大巴的缓缓移动,出发喽!今天我们要去的是秦始皇陵兵马俑。

踏进展厅的那一刻,我的脸上只有震惊。我想过兵马俑是怎样的辉煌,但当真正看到他们,看到如此庞大的展厅时,心里还是不能淡定下来。

秦始皇,灭六国,统天下。这位叱咤风云的君主,不仅给后人留下了不朽的伟业,还留下了世界八大奇迹之一——兵马俑。步兵俑昂首挺胸,个个都蓄势待发的样子。一切都是那么的气势磅礴,那么的令人敬畏。

最令人感到赞叹的是,兵马俑上处处都藏着细节。比如不同的官级有不同的官帽和不同的盔甲,甚至连头发丝都做得很仔细。每个秦俑的表情都是不一样的,丝毫没有因为是泥做的而有呆板的感觉。每个秦俑的动作都是不一样的,跪射俑单脚跪地,步兵俑昂首挺胸,骑兵俑神情凝重……他们的鞋子也是不一样的,有的是方形,有些则是平的……

赫赫我华夏始祖,光披遐荒,越数千年传承,文明肇创。活灵活现的兵马俑,凝结了多少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汗水。它,让我们看到了秦朝中国的雄伟,让我们感受到了历史文化的浓厚气息。

这是我华夏的衣冠,尘土千年也难掩风流。壮哉,我泱泱中华。

中国非遗文化艺术篇七

在中国,有一座十分壮观的皇家林园,那就是清代伟大的建筑——颐和园,它位于中国首都——北京。

进入颐和园园区,便看到十七孔桥,它有十七个桥洞,这座桥是用汉白玉筑成的。桥的两边栏杆上有500多只石狮子,它们站在栏杆上,形态各异,大小不一,惟妙惟肖,有的威猛雄大,虎视眈眈地盯着前方;有的身材矮小,戏耍着石球,栩栩如生;还有的弓着身体,好像随时都要捕抓猎物,鲜活而灵动。

走过十七孔桥,就可以看到清澈见底的昆明湖。湖底的鱼儿欢快地游着泳,乌龟悠闲地向前划着。湖边的杨柳姑娘梳着自己绿色的长发。

沿着湖边继续走下去,便走进了700多米长的长廊。这个长廊雕梁画栋,石柱上画着花鸟鱼虫等画,惟妙惟肖。鱼儿就像在石柱上游来游去,虫子也在上面自由活动,小鸟在那飞来飞去,精美无比。墙壁上屋顶上画着梅兰竹菊等,每幅画都各不相同,各有特色。整个长廊共有画作近万幅,每一幅都令人啧啧称奇。

夏天,也有许多游人在此处乘凉,这真是一个纳凉的好地方。人们在长廊里吹、拉、弹、唱无比热闹,充满人间烟火的气息。

颐和园是世界文化遗产,是著名的皇家园林,是一个令人流连忘返的地方。这也是中国园林的代表,向我们展示了中国皇家园林的传统风貌,被誉为“中国园林博物馆。”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812036.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