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教案以内数的比较(实用1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08 13:02:08
大班数学教案以内数的比较(实用14篇)
时间:2023-12-08 13:02:08     小编:笔舞

教案需结合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教案的编写不仅要考虑教学内容的传授,还要考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以下是一些值得推荐的教案样本,希望能够对大家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大班数学教案以内数的比较篇一

1、正确感知10以内物体的数量,探索、发现自然数列的等差关系。

2、学习用语言表述“x比x多1,x比x少1”。

1、可以挂在幼儿胸前的卡片若干,卡片正面分别画有1-10个实物,反面标有相应的数字,每种数字的卡片数量相等。

2、多媒体音乐。

3、教学ppt。

1、小朋友好(老师好),我想问一下小朋友,谁能告诉我他是谁?(出示爸爸去哪儿中村长的扮演者李锐)。

2、原来是村长呀,他来干什么呢?我来问问。哦,原来他想邀请我们班小朋友去参加《爸爸去哪儿》的节目啊,你们高兴吗?(高兴)。那我们一起出发吧,闭上眼睛。

3、出示ppt,进行讲解。

小朋友玩的开心吗?我们休息吧。

大班数学教案以内数的比较篇二

活动目标:1、能找出5以内相邻数之间的关系,即某数比前一数大1,比后一数小1。

2、要求幼儿认真思考,积极探索。

重难点:找出5以内相邻数之间的关系。

活动准备:

幼儿经验基础:对1~10有一定概念。

人手15片雪花片,范例一张。

活动过程:一、供给每人15片雪花片,让幼儿操作,找出5以内各数之间的关系。

二、手指游戏,巩固认识5以内的相邻数。

引导策略。

有效提问。

1、供给每人15片雪花片,按数字在空格里放上相应的雪花片。

2、放好后进行观察,让幼儿找出规律。

3、出示范例图进行小结:当数字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时,每一个数都比前一数大1,比后一数小1。

4、手指游戏巩固认识5以内的相邻数。

游戏开始,教师说,找找找,找邻居,2的邻居是几和几?(边说边伸2个手指头)幼儿就左手伸1个手指,右手伸3个手指,并说:老师告诉你,2的邻居是1和3,或教师说:找找找,找邻居,谁是2和4的邻居,幼儿边伸3个手指,边说:3是2和4的邻居.

1、上图每个空格的下面有什么数字?是按什么顺序排队的?

2、把每一行雪花片的数量与前一行和后一行比一比,发现了什么?

3、猫的邻居是谁和谁?它比小兔大几岁?比小狗小几岁?

大班数学教案以内数的比较篇三

2、训练逻辑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灵活性。

幼儿操作材料:每张桌子中间放一盒塑料管(珠子)、作业图两张。

红色的'两个半圆形、黄色三角形、绿色正方形、黑色相等三角形、算式卡片。

一、加深对分成与组成号的同时,感知数的分合有序性。

1、请出若干小朋友(任意一数量):复习分成。

2、出示动物图片:复习组成。

3、技能练习:看作业图写数。

二、复习加减运算。

1、通过以(+)、(—)、(=)号为出发点,引发幼儿逐渐过度到感知加减运算上。

a、儿歌游戏:出示算式卡片,口头让幼儿练习10以内加减运算(2种引导方式)。

b、技能练习:幼儿进行材料操作。

2、加深理解:练习(人手一份练习题)。

三、教师小结。

大班数学教案以内数的比较篇四

1、培养幼儿学习序数的兴趣,让幼儿体验到数学活动的乐趣。

2、提高幼儿正确运用序数词表示物体排列次序的能力。

3、引导幼儿学习从不同方向区分10以内的序数,能够在教师协助下尝试正确说出观察结果。

能用序数词表示物体排列次序。

能从不同方向用序数词表述物体的次序。

物质:白板、贴绒教具(若干)、1-10数字卡片、果盘。

知识:幼儿已有的序数经验。

集体教学,集体和个体相结合。

一、导入。

游戏"排排座坐火车",随着游戏音乐,教师将小椅子纵向一字排列,一组9把椅子组成一列火车,贴有火车头标志。提问:"你坐在第几个座位上面?"让幼儿回忆复习以前学过的序数知识。

二、展开。

(1)教师出示台阶和花朵贴绒,请幼儿数一数有几级台阶,几朵花。接着把各种花逐个放上不同的台阶,请几名幼儿从下面开始数,说说10朵不同颜色的花分别在第几级台阶。

(2)请10名幼儿上来每人拿一贴绒,放在不同的台阶上,分别说一说自身摆放的是什颜色的花,从下面开始数,摆在第几台阶,其他幼儿评判说得对不对。

2、区分基数和序数。

(1)教师出示贴绒图片,请几名幼儿数一数有几个盘子,再说一说从左到右(或说从右到左开始数)每个盘子的顺序。幼儿数对以后,教师再请几名幼儿数一数,每盘有几朵花,引导幼儿发现盘子里有几朵花和盘子在第几个是不一样的。教师提问,有几朵和第几个一样不一样,怎么不一样,引导幼儿进行讨论。然后教师小结:有几个和第几个不一样,一个是说有几件东西,一个是说排在第几。

(2)教师请幼儿两人一组,轮流用手里的图片任意排队,互相说各个果盘的次序,并数一数各个盘中水果的有几个,进一步明确有几个和第几个的区别。

3、活动延伸:游戏"跳格子"教师把幼儿分成10人一组,玩跳格子的游戏。教师先在地上画几组10个连续的大格子,从1到10标上数字。各组幼儿按顺序在数字卡片中抽一张数字卡片,说出自身抽到的是什么数,然后按卡片上的数,一次一格,单脚或双脚跳到相应的格子里,直到组里所有的幼儿都跳进格子里。(户外活动进行)。

三、结束。

教师小结,对活动过程中回答问题好的幼儿提出褒扬,鼓励幼儿大胆发言,积极动脑。

教学反思:

本活动的主要目标是认识1-10的序数,学习确定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和掌握序数词,会用第几准确地表示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考虑到序列是多样的,序列的方向不是固定的,教学中,我进行一些序数变化方式,如:

1.辨认排列形式不同的“序列”如:横直排的,纵向排的,

3.确认同种类物体的序列,哪个物体排第几?

4.在变化的情景中确认序数,如确定了序列中物体的序数后,变换序列中的物体,再认一认变换后的物体排第几?这样做既有利于形成序数的概念,也有利于发展幼儿思维的灵活性。整个活动,幼儿自始至终保持了浓厚的兴趣,教师与他们共同参与,起到了导向辅助的作用。本节课教具准备充分,游戏性、趣味性强,课堂气氛活跃,充分激发了幼儿学习积极性。

大班数学教案以内数的比较篇五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组织幼儿排队或者游戏时都要求幼儿知道自己的位置,可我发现小朋友对序数的概念,比较模糊,往往不能清晰的自己所处的位置,通过本节课能让幼儿动口,动脑,从而轻松的掌握序数的概念,特此设置本节课。

1、学习按一定方向确定物体的排列次序,能用数数的方法确定序数。

2、初步体会序数与基数的区别,了解序数的含义。

3、发展观察能力、判断能力,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ppt课件。

1.认识序数先让小朋友们从数到十,然后展示ppt引诱幼儿观察动物以及动物排列的位置,并按顺序说出每只动物的位置。

a小动物王国要召开运动会,瞧!小动物排好队进场了,看看图上有什么小动物?有几只小动物?带领幼儿从1数到10。

b1.从左往右数,老鼠陪在第几个呢,

2.从左到右,小马排在第几个呢,

3.从左往右数,谁排在第三位呢,

4.从左往右数,小狐狸排在第几位呢,

5.从右往左数,谁排在第一个呢,以此类推。

2.动物赛跑。

2、为获得名次的动物颁发奖状,是谁站在最高领奖台?是谁站在最低领奖台。

3.运动会结束运动会结束了,动物要回家了请帮助小动物们回家,你们看小鸡的房子在7号房间,请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7号在哪里吗?我们请小朋友上来带小鸡回家好吗?..小鸡送回家了,接下来我们该送山羊、老鼠回家以此类推。

五、结束部分:

小朋友们学习了10以内的序数,能从不同的方向辨别10以内的序数。现在我们一起玩个游戏--乘火车。

游戏方法:用椅子搭成三列火车,分别编上1、2、3。幼儿每人一张编号的车票,如第2列火车第5节车厢就写2-5,幼儿在音乐声中做开火车的动作,音乐一停,幼儿依照车票编号快速找到号码座位坐下。教师当列车员查票,看看谁找得又对又快。音乐再响,幼儿随音乐《火车开开》出活动室。

本活动的主要目标是认识1-10的序数,学习确定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和掌握序数词,会用第几准确地表示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考虑到序列是多样的,序列的方向不是固定的,教学中,我进行一些序数变化方式,如:

1.辨认排列形式不同的“序列”如:横直排的,纵向排的,

3.确认同种类物体的序列,哪个物体排第几?

4.在变化的情景中确认序数,如确定了序列中物体的序数后,变换序列中的物体,再认一认变换后的物体排第几?这样做既有利于形成序数的概念,也有利于发展幼儿思维的灵活性。整个活动,幼儿自始至终保持了浓厚的兴趣,教师与他们共同参与,起到了导向辅助的作用。本节课教具准备充分,游戏性、趣味性强,课堂气氛活跃,充分激发了幼儿学习积极性。

大班数学教案以内数的比较篇六

1、学习按一定方向确定物体的排列次序,能用数数的方法确定序数。

2、初步体会序数与基数的区别,了解序数的含义。

3、发展观察能力、判断能力,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4、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5、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ppt课件。

1.认识序数先让小朋友们从数到十,然后展示ppt引诱幼儿观察动物以及动物排列的位置,并按顺序说出每只动物的位置。

a小动物王国要召开运动会,瞧!小动物排好队进场了,看看图上有什么小动物?有几只小动物?带领幼儿从1数到10。

b1.从左往右数,老鼠陪在第几个呢,2.从左到右,小马排在第几个呢,3.从左往右数,谁排在第三位呢,4.从左往右数,小狐狸排在第几位呢,5.从右往左数,谁排在第一个呢,以此类推。

2.动物赛跑。

2、为获得名次的动物颁发奖状,是谁站在最高领奖台?是谁站在最低领奖台3.运动会结束运动会结束了,动物要回家了请帮助小动物们回家,你们看小鸡的房子在7号房间,请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7号在哪里吗?我们请小朋友上来带小鸡回家好吗?..小鸡送回家了,接下来我们该送山羊、老鼠回家以此类推。

结束部分:

小朋友们学习了10以内的序数,能从不同的方向辨别10以内的序数。现在我们一起玩个游戏--乘火车。

游戏方法:

用椅子搭成三列火车,分别编上1、2、3。幼儿每人一张编号的车票,如第2列火车第5节车厢就写2-5,幼儿在音乐声中做开火车的动作,音乐一停,幼儿依照车票编号快速找到号码座位坐下。教师当列车员查票,看看谁找得又对又快。音乐再响,幼儿随音乐《火车开开》出活动室。

本活动在幼儿生活中积累的数学经验基础上,充分利用游戏的动力性、趣味性,帮助幼儿理解序数的方向性,强化序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活动设计操作性强,注重动静结合;儿童相关经验较为丰富,教学准备充分;在关注幼儿数学概念建立的同时,渗透语言教育、自我保护教育,突出融合课程的理念,注重幼儿多方面能力的培养。在组织过程中,我尽量用生动、活泼,富有儿童情趣的语言表达,密切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给与积极应答。幼儿学习常规良好,能有序的参与教育活动,效果良好。

大班数学教案以内数的比较篇七

一、活动目标:

1、学习用正确的方法比较高矮,感知两个或三个物体的高矮。

2、初步理解掌握“高”“矮”的相对关系。

3、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乐于和同伴分享快乐。

4、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5、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1、环境准备:入口处摆放一个小拱门。

2、幼儿准备:画有高矮不同的三棵树的练习纸。

三、指导要点。

1、活动重点:感知高矮,学习比较高矮的方法。

2、活动难点:理解高矮的相对关系。

3、指导要点:引导幼儿用目测、对比的方法比较高矮,初步了解比较高矮是需要参照物的,是相对的。

四、活动过程。

1、初步感知高矮。

(1)请幼儿入场。(幼儿依次从入口的小拱门下走过)。

(2)提出问题:“为什么有的人走过的时候要弯腰才能过,有的人走过的时候不需要弯腰呢”幼儿自由讨论并发言。

(3)教师总结:小朋友有的高,就要弯腰才能过。有的矮,就不需要弯腰。

2、比高矮,初步了解比高矮的正确方法。

(1)教师和幼儿比高矮。

教师站在地上立正,幼儿站在地上立正,比一比,谁高谁矮?

“老师比小朋友高,小朋友比老师矮”。

(2)幼儿之间比高矮。

小结:比高矮的正确方法,是在同一水平线上比。

3、初步理解“高”和“矮”的相对关系。

(1)请一高一矮两个小朋友比较,再让高的小朋友跟老师比较或让矮的跟更矮的小朋友比较。让幼儿理解比较高矮是相对的。

(2)分别请三个小朋友从高到矮排队,并分别说出谁高谁矮,谁比谁高,谁比谁矮。

(3)幼儿练习:请幼儿给高矮不同的三棵树涂上不同颜色,并按从高到矮、从矮到高的顺序进行排序。老师巡回指导、评价。

(4)游戏:找个朋友比一比。

幼儿边拍手边念儿歌:“找、找、找,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立正,比一比,我是高来还是矮。”游戏反复进行2~3次。

幼儿每次找不一样的朋友,说说比高矮的结果。说出;“我和xx一样高”、“我比xx高,xx比我矮”等。

4、延伸活动:

在活动室,鼓励幼儿可以找任何物体或小朋友和自己比高矮。并能用语言表述出来,如:我比画高,画比我矮;我和栏杆比,我高、栏杆矮等等。提醒幼儿要站在同一平面上做比较。

五、评价要素。

是否掌握比较高矮的方法,发现高矮的相对性。

六、活动建议。

回家和爸爸、妈妈分别比高矮,如果小朋友和爸爸、妈妈三个人一起比高矮,该怎样比?把比的方法告诉大家。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的目标有三点:

1、学习用正确的方法比较高矮,感知两个或三个物体的高矮。

2、初步理解掌握“高”“矮”的相对关系。

3、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乐于和同伴分享快乐。

在活动的开始,为了吸引幼儿的兴趣,我先选择几位位高矮有明显差异的孩子从老师布置的拱形门走过,让幼儿观察,为什么有些幼儿过拱门的时候不用弯腰,而有些幼儿过拱门的时候需要弯腰,通过这一直观现象来引起幼儿的兴趣,引出高矮。

在第二部分中,让幼儿观察比较教师和小朋友的高矮,这时候让小朋友通过眼睛去发现,得到明确的高矮结果。到了幼儿之间比高矮时,我稍微做了一些小的变动,先让两位小朋友在同一水平上比出高矮,然后请刚才比出矮的小朋友站在椅子上,这样一来,情况发生了变化,高的小朋友变成矮的,矮的小朋友变成高的,这时候,有几位小朋友立即说:“这样不算”。本来我就是想让幼儿看看这样比高矮公平吗?没有想到这几位小朋友观察的很仔细。我马上说:“是的,这样不算,那为什么呢?”通过引导小朋友观察,注意到有没有椅子的差别。通过讨论孩子能得出结论:不同平面上进行高、矮比较是不能的,必须在同一平面上。

这节活动是从幼儿实际生活出发,在整个环节中,流程进行的比较顺利,也有不足之处:让幼儿在不同一水平线上比较的高楼的高矮时,讨论还不够充分,仅仅通过教师小结性的语言将概念灌输给幼儿,反而使幼儿对于物体比较高矮需要在同一水平线上直立进行的概念理解不深,在后来的区域活动中将继续针对此问题设计专门的游戏让此概念让幼儿通过游戏进一步体验、领悟。

大班数学教案以内数的比较篇八

活动目标:

1、探索各种比较高矮的方法,能讲述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2、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记录比较的结果。

3、初步感知物体高矮的相对性和不变性。

活动准备:

2、探索高矮的材料:绳子、木块、皮尺、奶粉筒。

活动过程:

活动一:幼儿两人一组比较高矮,并记录自己比较结果。

指导语:请小朋友自己找个朋友,两个人比比谁高谁矮,也可以在周围环境中找一些材料来帮助,然后把比较的结果记录下来。

1、儿童自己分组活动,教师观察儿童活动。

2、提问:“你刚才和谁比的`?用的什么方法?结果怎样?”

3、“我刚才发现小朋友在比较的时候做了一些记录了,谁愿意来说说你是怎么记录的?”

4、教师简单小结。(可以是儿童讲述的情况,也可以是儿童记录的情况)。

活动二:幼儿三人一组比较高矮,感知高矮的相对性。

1、老师:“请三个小朋友来,你们看看他们谁高谁矮?那中间的呢?”引导幼儿发现高矮是相比较而存在的。

2、小结:要想知道。

谁高谁矮应该看他和谁比,当他和个子高的人比时他就矮,而和个子矮的人比时他就高。

3、老师:“现在你可以找几个小朋友一起来比一比,看看谁还能发现更多的秘密,然后在记录下来。”

4、再次分组活动,教师观察儿童活动。

5、如果儿童在活动中有新的发现,要鼓励儿童说出探索的发现。

活动的延伸:老师请一位幼儿站在椅子上(高于老师)和老师比较。

老师:“老师现在有个问题,要请小朋友帮我想一想,你们看看我们俩谁高谁矮?为什么呢?那么在下次的活动中把你的想法告诉我们,我们在来讨论。”

大班数学教案以内数的比较篇九

活动目标:

1、感知物体的高矮,学习正确的比高矮的方法。

2、探索两个物体以上比高矮的方法。

3、通过与朋友之间比高矮,体验团结,合作的快乐。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5、乐意与同伴合作游戏,体验游戏的愉悦。

活动准备:

课件、操作材料重难点分析。

活动重点难点:

1、重点:感知物体的高矮,学习正确的比高矮的方法。

2、难点:探索两个物体以上比高矮的方法。

活动过程:

1幼儿通过游戏,用自己的身体感知高矮的区别。(音乐游戏“高人走和矮人走)“天气渐渐的冷了,让我们先来做个热身运动,跟着音乐一起来走路,好吗?”

(幼儿学习高人走和矮人走,体验高矮)。

2(教学课件)通过让幼儿比较课件上两个小朋友的高矮,讨论正确比高矮的方法。

(1)(出示教学课件一,设置情境:男孩站在椅子上,女孩站在地面上比高矮)“现在有两个小朋友正在一起比高矮呢,你们愿不愿意帮他们比比看?”“他们两个谁高,谁矮?”“为什么?”

(2)(设置语言情境)“哦,原来男孩站在椅子上,他当然高了,但是女孩现在不服气了,她说呀,你有什么了不起不就是站在了椅子上吗,我也会站呀?”女孩站到了更高的桌子上。(出示教学课件二)“你们说,象他们两个这样比来比去能比出高矮吗,为什么?”

“那怎样才能比出高矮呢?”

(3)幼儿讨论得出正确的比较高矮的方法。(出示教学课件三)“原来呀,要让他们站在同样高的地方才能真正的比出高矮。”

3音乐游戏:找朋友比高矮(幼儿跟着音乐找一个朋友比较高矮)。

(1)“小朋友想不想也找一个自己的好朋友用正确的方法比比高矮呢?”

“有哪两个小朋友愿意先上来比一比?”“我们家帮助他们比比看,谁高谁矮?”

“xx小朋友,你是不是比他高?能把这句话说完整吗?(引导幼儿说出:我比你高和我比你矮的句子。)。

(2)(出示教学课件四)“马上我们就跟着音乐一起来找一个好朋友比比高矮,当音乐停时,我们就说“比一比,谁是高来谁是矮”然后好朋友之间相互说一说谁高谁矮,好吗?”

(4)幼儿讨论:两人必须站直了;我们可以先比一比肩膀,或者比一比鼻子。

(5)幼儿根据讨论经验再次与朋友比高矮。

4设置情境,学习3以内正确的排序方法。

(1)“刚才我们玩游戏高兴吗?(出示教学课件六)猴宝宝们看到我们小朋友玩的这么开心,他们也想来凑热闹。它们也想来比比谁高?谁矮?(出示教学课件七)三只猴比高矮。

(2)幼儿操作。介绍自己的经验。

(3)幼儿讨论三个物体如何比高矮:

先找出最高的取出,在将剩下的两个比,找出最矮的,就能找出谁最高谁最矮;先找出最矮的取出,在将剩下的两个比,找出最高的,就能找出谁最高谁最矮。

4)(出示教学课件八)幼儿用讨论出的好方法帮三个玉米宝宝比高矮。

5音乐游戏:三个朋友比高矮。

(1)“刚才我们学会了三个物体间的比高矮,朱老师发现你们真的非常棒,那我们这一次要请每三个小朋友组成一组比高矮,你们行不行呀?”。

幼儿游戏找朋友,音乐停每三人组成一组比高矮,并大声说出“谁最高,谁最矮”

幼儿操作活动:比较高矮(教学课件十二)“今天,我们学会了用正确的方法比较高矮,找到了三个物体比较高矮的方法,在游戏中我们还找到了许多新的朋友,你们高不高兴呀,老师这儿还有许多动物宝宝也想比比高矮,你们愿意帮忙吗?让我们一起来试试吧!(幼儿到区域中进行操作)。

活动反思:

在活动开始,我让幼儿观察比较老师和小朋友的高矮,这时候让小朋友通过眼睛去发现,得到明确的高矮结果。到了幼儿之间比高矮时,我稍微做了一些小的变动,先让两位小朋友在同一水平上比出高矮,然后请刚才比出矮的小朋友站在椅子上,这样一来,情况发生了变化,高的小朋友变成矮的`,矮的小朋友变成高的,这时候,有几位小朋友立即说:“这样不算”。本来我就是想让幼儿看看这样比高矮公平吗?没有想到这几位小朋友观察的很仔细。我马上说:“是的,这样不算,那为什么呢?”通过引导小朋友观察,注意到有没有椅子的差别。通过讨论孩子能得出结论:不同平面上进行高、矮比较是不能的,必须在同一平面上。

然后,我通过游戏《找个朋友比一比》让幼儿理解物体高或矮的相对性。在这个环节中,让幼儿通过反复的游戏,多次的比较,充分的说明了一个问题,高矮是变化的,相对的,关键是看他跟谁比,要两两比较才能有结果的。

这节活动是从幼儿实际生活出发,在整个环节中,流程进行的比较顺利,也有不足之处:让幼儿在不同一水平线上比较的高楼的高矮时,讨论还不够充分,仅仅通过教师小结性的语言将概念灌输给幼儿,反而使幼儿对于物体比较高矮需要在同一水平线上直立进行的概念理解不深,在后来的区域活动中将继续针对此问题设计专门的游戏让此概念让幼儿通过游戏进一步体验、领悟。

最后是让孩子们自己动手操作,比较图中相同图片的高矮,并在最高的那张图片下面的格子里做上记号。从最后的作业中可以看出,孩子们掌握得不错,正确率也很高。

大班数学教案以内数的比较篇十

1、出示课件一,图为由于生活习惯不同,健康情况不同,长得高矮不同的两个娈生姐妹,让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找出她们的不同点(结合卫生习惯教育引入高和矮)。

2、逐一出示实物,让幼儿比一比,谁高谁矮,还是一样高。

3、请两个小朋友上来比比谁高谁矮,还是一样高,再请全体幼儿互相比比,谁高谁矮,还是一样高。

4、请幼儿说说自己熟悉的东西中什么是可以比较高矮的。

1、请一高一矮两个小朋友,矮的站在凳子上,前面用一块布遮住,让幼儿判断,谁高谁矮。当幼儿发生错觉时,揭开谜底,并告诉幼儿比较高矮时要把物体放在同一高度。

2、出示课件二,图上有一棵树距离近,一棵树距离远,让幼儿判断树的.高矮,当幼儿发生争论时,拉回较远的那棵树,让幼儿再次进行比较,然后告诉幼儿比较高矮时,要把物体放在相近的地方,否则不确。

三、告诉幼儿简单的高矮的相对关系。

1、请一高一矮两个小朋友比较,再让高的小朋友跟老师比较或让矮的跟更矮的小朋友比较,使幼儿知道:高的小朋友跟矮的小朋友比是高的,跟老师比是矮的,矮的小朋友跟高的小朋友比是矮的,但跟更矮的小朋友比是高的。告诉幼儿单独的某样东西是不能定高矮的,要看它跟什么比较。

2、请三个小朋友上来,再请一个幼儿为他们从高到矮排队,并说出谁高谁矮,谁比谁高,谁比谁矮。

3、发给每个幼儿纸和笔,请每个幼儿依次画高矮不同的三棵树。

大班数学教案以内数的比较篇十一

我上的是《8的减法》,采用多媒体教学,让幼儿根据老师所出示的图案写出8的减法算式,让幼儿知道整体去掉部分应该用减法算式计算,并由幼儿自由创编8的减法数学问题。

活动目标。

1、通过看图列算式,学习8的加减法。

2、整体去掉部分应该用减法算式计算。

3、会口编8的减法数学问题,发展幼儿的.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让幼儿知道整体去掉部分应该用减法算式计算。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1、复习8的组成。

8只小鸟飞啊飞,1只小鸟飞在前面,后面跟着几只小鸟呢?(7只),你是怎么知道的?(8可分成1和7)8还可以分成几和几,以此类推说出8的组成。

2、组织幼儿学习8的减法。

出示课件:

(1)树上有8只小鸟,飞走了1只,树上还剩多少只小鸟?

幼儿说出老师提出的问题:

师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引导幼儿说出8去掉1还剩7即整体去掉部分应该用减法算式计算,引导幼儿列出8—1=7并知道8,1,7代表什么,教师版书。

(2)草地上有8蝴蝶,飞走2只,草地上还剩多少只蝴蝶?

教师组织幼儿根据要求列算式8—2=6,教师板书。

(3)天上有8架飞机,飞走3架,还剩多少架飞机?

教师组织幼儿根据要求列算式8—3=5,教师板书。

(4)小红有8个气球,送给小花4个,还剩多少个气球?

教师组织幼儿根据要求列算式8—4=4,教师板书。

3、让幼儿自由创编8的减法数学问题。

引导让幼儿口述有关8的减法数学问题,如:姐姐有8颗糖,吃了5颗,还剩多少颗?河边有8条鱼,游走了6条,还剩多少条鱼?等等。

小结:教师根据幼儿已有的经验按照减数从1到7的规律说出8的减法算式:

8—1=7,8—2=6,8—3=5,8—4=4,8—5=3,8—6=2,8—7=1。

教学反思。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现生动的生活情景,有助于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加对数学的亲近感,体验用数学的乐趣。

大班数学教案以内数的比较篇十二

活动目标:

1.在熟悉6的分解组成基础上,理解8的减法,能看图列出相应的算式。

2.理解减法的交换规律,并能列出6的减法算式。

3.体验减法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教具:大图(6只鸭子,1只大的母鸭,5只小鸭;2只鸭子打了领结,4只没有打领结;3只鸭子穿了红衣服,3只鸭子穿了蓝衣服;4只鸭子在池塘里,2只在岸上.)。

2.学具:数字、加减号、等号卡若干。

活动过程:

一、复习6的组成。

猜豆游戏:老师拿6颗豆分别放在两只手中,伸出一只手,幼儿猜另一只手上有几颗豆?

师:6颗豆豆手中拿,一边1来一边几?

幼:6颗豆豆手中拿,一边1来一边5。

二、学习6的减法。

1、出示大图,引导幼儿观察。

师:请小朋友再看一看,我们再一起来说一说,图上的小鸭子都有哪些地方不一样。(引导幼儿观看画面,并说出图上有6只鸭子,鸭子的大小不同,有的打了领结,衣服的颜色不同、有的在游泳等.)。

2、引导幼儿根据物体的不同特征编减法应用题。

提问:这些鸭子有这么多不一样的地方,请小朋友来编减法应用题。想想减法应用题又应该怎样编呢?(鼓励幼儿开动脑筋编出减法应用题,两个好朋友互相交流)。

3、编减法应用题的时候,我们应该先说什么呢?(与幼儿一起回忆,编减法应用题时应该先说出总数)。

师:请小朋友把这道应用题的算式列出来,并计算好答案!(幼儿说,教师书写6-1=5)。

师:理解算式含义:说一说这个算式中的数字和符号都表示什么意思?

师:根据鸭子的大小除了可以这样编减法应用题,还可以怎样编呢?(请一幼儿说,集体列算式,并得出结果,然后分析算式的含义)。

师:以同样的方式,请幼儿根据画面其他特征编出不同的减法应用题,理解算式含义,学习列6的减法算式。

三、幼儿操作:

1、幼儿看图列算式。

2、看算式编应用题。

3、作业单(填空、连线游戏)。

四、游戏:去超市。

1、幼儿分组去水果店、文具店、玩具店、书店购物,每人拿6元钱,买一样物品,并说出需要找的钱,每组一个收银员检查买东西的幼儿说得对不对。

2、教师小结。

大班数学教案以内数的比较篇十三

1、能探究出多种方法比较物体的粗细,并按粗细规律进行排序。

2、初步感知长度与粗细的关系,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3、喜欢参与小组合作活动,在动手中体验数学带给我们的乐趣。

能探究出多种方法比较物体的粗细,并按粗细规律进行排序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引导初步感知长度与粗细的关系,提高逻辑思维能力为本节课的难点内容。

一、经验准备:

1、了解粗细概念。

2、感知生活中事物的粗细。

3、对测量工具测量方法有初步了解。

二、物质准备:

1、精美课件。

2、制作腰带用的材料:彩纸、剪刀、展示板等。

三、活动过程:

(一)创设“小巧虎开商店”情境,鼓励幼儿动手操作探究多种方法比较粗细并按粗细规律进行排序。

1、参观商店,发现货物的不同粗细,激发幼儿探究活动的欲望。

关键提问:今天小巧虎的心心商店开业了,听听他说了什么?

教师小结:商品的粗细不同,观察的真仔细。

2、幼儿选两样商品,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比较粗细。

老师小结:我们可以用眼睛看一看、手握一握、瓶底对瓶底、套一套的方法进行比较粗细。

按照从粗到细或从细到粗进行排列。

教师小结:小巧虎是用了你们的方法把商品从粗到细和从细到粗排列整齐的。

(二)给客人爸爸妈妈宝宝制作腰带,初步感知长度与粗细的关系。

1、爸爸妈妈宝宝出场,激发幼儿兴趣。

教师小结:我们可以用首尾相接量一量的方式制作一条腰带。

2、幼儿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关键指导:幼儿在操作中,运用工具按照头尾相接的方法进行测量。

3、制作腰带后,在探究中感知长度与粗细的关系。

教师小结:腰带最长的是爸爸,因为爸爸腰最粗。腰带最短的是宝宝,因为宝宝腰最细,不长不短的是妈妈,妈妈的腰不粗也不细。腰带越长腰越粗,腰带越短,腰越细,原来长度与粗细也是有关系的。

4、了解不同的测量工具。

(三)寻找并比较生活中粗粗细细的东西,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乐趣。

1、你寻找生活中粗粗细细的东西。

关键提问:小朋友们,在生活中你们还见过哪些粗粗细细的东西?

2、欣赏生活中不同粗细事物。

教师导语:生活中有不同粗细的东西,让我们来看一看吧。

3、活动延伸。

师:在幼儿园、家中、商场中还有很多粗细不同的东西,我们就用今天探索到的测量方法,比较更多东西的粗细吧。

成功之处:

数学是一个抽象的学科,并不是所有孩子都特别感兴趣,为了激发幼儿对于学习数学的兴趣,本节课的活动设计了一个有趣的情境“小巧虎开商店”,孩子们在与小巧虎的互动中以及选商品的情节里,激发出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幼儿的参与性极高很有热情,真正实现了寓教于乐的教育理念。

中班幼儿对周围的科学事物都产生了浓厚的探究兴趣,在此以前幼儿已进行过比较物体的大小、长短的活动,积累了一些运用感官比较物体量差异的经验,但是对于幼儿来说粗细的感念并没有大小、长短那么清晰,因此在本活动中可以启发幼儿自己想出比较物体粗细的各种方法,提高幼儿认识周围环境的能力。

整个教学过程都是幼儿主动探究在前,我总结提升在后。幼儿在情境中自己动手玩一玩、比一比、看一看,探究出来比较粗细的方法以及从粗到细和从细到粗的规律排序,我及时的小结和提升,给孩子充足的探究空间,探究出数学的奥秘。在有趣的`情境中,我们真正找来了爸爸、妈妈和宝宝,三位都是真实的人物,激发出幼儿探究的欲望,在真实的测量和小组的共同操作中,探究出长度和粗细的关系。

在前几次的活动中,我提供了很多的测量材料,幼儿在操作时,无从下手,场面混乱而没有秩序,因为幼儿没有用过卷尺测量的经验,只是会简单的测量,所以在专家教师的指导下,我只提供了一种材料,就用一种材料来进行测量腰围,在整个活动中幼儿能够分工合作,较好的完成测量与比较的任务,对于测量工具的种类,在最后与孩子进行了互动和分享。

数学都是来源于生活,最后也要回归于生活,所以最后幼儿寻找并比较生活中粗粗细细的东西,加深对粗细的感念和比较粗细的方法。

不足之处:

幼儿在畅所欲言时,我应该多给孩子时间来发表想法,不要一听到幼儿说出答案时,就急于小结,多给幼儿说得空间。

老师的手势语可以适当的提示孩子,但如果太多就会感到有些繁琐,所以手势语应该适当。

大班数学教案以内数的比较篇十四

1、通过活动让幼儿学习比较轻重的方法,并初步学会记录。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

1、 两个蛋壳小娃娃、一篮玩具、一桶水、一个布娃娃,苹果、梨、柑橘各一个。

2、 每个幼儿一架自制天平称、一个小篮(内装玻璃珠、木珠、积塑等)、记录纸、笔等。

1、教师出示两个蛋壳小娃娃:“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两个小娃娃,它们是用什么做的?(蛋)这两个小娃娃,一个是用蛋做的,一个是用蛋壳做的。

请小朋友想办法分辨出哪一个是蛋?”

请一幼儿上前分辨,并说出方法。

教师小结:“刚才这方法叫惦一惦。”

2、出示各种玩具、材料,让幼儿分组用各种方法比出它们的轻重。

教师:“你们用什么方法分出它的轻重?”

启发幼儿说出:端一端、提一提、抱一抱的方法比较物体的轻重。

3、教师出示自制的天平称:“要想准确比较物体的轻重还可以用称一称的.方法。”教师在天平称一头放木珠,一头放玻璃珠,请幼儿观察,哪边重,哪边轻。

师小结:“玻璃珠重,木珠轻,重的一头垂下去,轻的一头翘起来。”(学习词汇:垂、翘)4、分组操作活动—比较两种物体轻重。

(1)请幼儿从篮子里拿两样东西比轻重。

(2)请幼儿与同伴交流操作结果。

5、教师出示三种水果:“老师这儿有三个水果,苹果、梨,柑橘它们谁重、谁轻?”请一名幼儿用教师的天平称,共同得出结论后,教师在黑板的记录纸上示范记录结果。

(学习词语:不轻不重)6、幼儿第二次分组操作活动—比较三种物体的轻重。

(1)请幼儿从小篮子里拿三样东西比轻重。

(2)请幼儿记录操作结果。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8133323.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