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可以帮助我们回顾过去的进展和成就。持续学习和自我提升是不断进步的关键。通过阅读这些范文,你可以学习到一些优秀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法。
五月端午话屈原篇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每当端午节吟起这首诗,就勾起了我对屈原的思念之情。下面是本站小编给大家整理的端午念屈原。
作文。
供大家参阅!
端午节到了,从家家户户飘出的粽子的清香也越来越浓了,竹叶与糯米的香气围绕在每个人身边。
在享受甜美的粽子时,我的脑海中会浮现出这样一幅画面:
一个人,走在江边,脸上充满了忧愁。现在奸臣当道,江山就要毁在他们手里了!他想着,泪水肆无忌惮的顺着他的脸颊流下。他用力抹去。他早已下定决心改变这个局面,可无能为力。大名鼎鼎的楚国大夫,如今却一败涂地。他累了,无助了,他知道他脚下的这片山河迟早会成为别的国家的领土。终于,他轻轻一跃,沉入了冰冷的水中。陪伴他的只有鱼虾和一首唱响千古的离骚。
在跳下去的那一刹那,他是否疑惑,是否还在为这个他所爱的楚国而担忧?
从此,汨罗江中多了一颗闪烁着的,不屈的心。
他有山一般的理想,海一般的胸襟,却无处施展。
但今天,我相信,他的精神一定会在我们新一代的身上展现出来,他的思想与精神也会一直传递下去。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每当端午节吟起这首诗,就勾起了我对屈原的思念之情。
屈原是战国时期伟大的爱国诗人,是楚武王熊通之子屈暇的后代。
早年的屈原深受楚怀王的信任,被任左徒、三闾大夫,常与怀王共同商议国事,参与法律的制定,主张章明法度,举贤任能,改革政治,联齐抗秦。提倡“美政”。在屈原的努力下,楚国国力有所增强。但是,由于他性格耿直,在修订法规的时候,不愿听从上官大夫与之同流合污,使得他们有所嫉妒。同时,楚怀王之子子兰、上官靳尚和他的宠妃郑袖等人,受秦国使者张仪的贿赂,不但阻止怀王接受屈原的意见,还使怀王疏远了屈原。后来,楚怀王与秦国订立黄棘之盟,屈原虽然极力反对,但是楚国还是投入了秦国的怀抱。屈原也枉遭放逐。
公元前278年,秦国大将白起带兵南下,攻破楚国国都。屈原的理想破灭,绝望无比,虽有心报国,却无力回天,只得以死明志,便在五月五日投汨罗江自杀。
百姓闻讯后,马上划船捞救。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后来就逐渐发展成了龙舟竞赛。百姓们又怕鱼虾会糟蹋屈原的尸体,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便有了如今吃粽子的习俗。
端午——为纪念一个忠心爱国的诗人。
五月初五,泪罗江边,你,内心充满矛盾,充满无奈,你是多么希望能够报效国家,为国捐躯,可是天妒英才,不识人才得大王不给你机会,他昏庸无能,把大好江山毁于一旦,你被眼睁睁地看着国土被一次次侵蚀,直到再无楚国存在。大江彭湃,汹涌着向东流去,你的心随着这江水那样起伏不定,江水流逝了多少沧桑,楚国已不复存在,而你更感到前路茫茫。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你轻轻地哀叹,眼角间流下难以掩饰的泪水,一滴滴那么晶莹,发出多么柔弱的泪光,苍白的脸色中,勾住过往,遥望蓝天长长地哀叹一声,无奈的吟唱起一句句诗歌,歌声响彻天地,似乎想激起高高在上的人的“仁义”。悲哀的声音中,表达了你对国家、对人民的热爱之情;表达了你怀才不遇的无奈心情;表达了你对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哀怜之情!但不管你如何大声,可“伯乐”却不知在何处,你的一腔热血只能演变成满腹悲愤。你无奈,发出千叹万哀都言不了你那悲痛的心情!
泪罗江边,大风狂吹,江水更加汹涌,愤怒地拍打着江岸,一男子轻轻一跃,就此殉身。
你,就是这一跃。从此,大地上就少了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从此,中国传统节日中就多了一个耐人寻味的端午节。你可知,就在你殉身之后,有多少人为你而泪流满面,直至今日,仍有多少人为你感概不已。你那可歌可泣的爱国情怀让我们赞叹不已,身为炎黄子孙的我们一定会继承和发扬你的爱国精神。从你殉身的那一日,“赛龙舟”便出现了,和“吃粽子”一起成为端午节的特色,和你一起成为中国的传说。为了什么呢?为了纪念你——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和缅怀你的爱国精神!
一本《离骚》,使中华文化增添了新的活力;一个端午节,使中华民族拥有传奇的一面;一种爱国情怀,更使中华人民的情操更高尚!而这一切,都是源自你——屈原。或许在你投江之前,你为自己无法救黎民于水深火热之中,而感到遗憾,但是我想你现在知道你为中华民族的人民做了那么多事,一定会感到很欣慰。
我为你而骄傲,又为你而悲哀。骄傲的是我们有这样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而自豪;悲哀的是时代的背景让你的才华无法施展,正所谓“千里马”常有,而“伯乐”却不常有,你是何其不幸地遇到这样的“主”啊!
今天,我们仍然过着令人充满思绪的端午节,为的是纪念你——屈原!
五月端午话屈原篇二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中国的重要民俗文化节日之一。而屈原,则是与端午节息息相关的人物,他给了我们许多值得思考和感悟的东西。在屈原的故事中,我看到了力量与坚持,也理解了传统文化背后的智慧与美丽。在我看来,屈原端午将永远是一种精神的象征,它教会了我许多的道理和学问。
首先,屈原的故事给了我力量和勇气。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的大臣,为国家民族付出了很多。然而,因为他的忠诚和正直,反而被人羡慕嫉妒恨。最后被楚王贬谪到湘江。面对床弟泪两行,辞章如湘君,屈原写下了《离骚》,表达了自己对国家的痛惜和对人民的思念之情。他没有因为困境而退缩,反而变得更加坚强,这让我深受震撼。屈原的故事告诉我,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我们都要勇敢面对,坚持自己的信仰和理想,永不言败。
其次,屈原让我明白了真正的价值和取舍。在屈原被流放湘江之时,有个原本深爱他的百姓打算跟随他一起投江,以示对他的敬仰和怀念之情。为了避免无辜百姓的死亡,屈原做出了自己最艰难的选择,写下了竹简并丢入江中。屈原为了不让自己的爱民之心成为一场悲剧,牺牲了自己,这让我深感他的伟大和高尚。他告诉我,成全他人的快乐和利益远比个人的得失更为重要,对社会和他人的奉献才是真正有意义的。
再者,屈原给了我对传统文化的新的理解和感悟。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而屈原的故事正是端午节的起源之一。据说,为了纪念屈原,人们在端午节这一天划龙舟、包粽子,还会挂上艾草和挂包,以驱逐邪气和瘟疫的祛除。这些习俗和文化传承了上千年,深深地植根于中国民间,展现出我国独特而内涵丰富的文化。通过屈原这个形象性的符号,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并且也感受到了这些文化所包含的智慧和美丽。
最后,屈原教会了我懂得感恩和珍惜。屈原是一位爱民如子的大臣,他心系百姓,放弃自己的幸福和利益,无私地为国家和民族奉献。他的精神和境遇告诉我,我们应该懂得感恩,懂得珍惜身边的一切。每当我想到他抒发忧愁之情的《离骚》,勾画出的是他对国家的深情厚谊,我都倍感温暖和感动。屈原传递给我的信息是,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身边的人和事都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我们要用一颗感恩的心来珍惜和对待。
总之,屈原端午给了我很多的启迪和思考。他的故事里有力量和坚持,有价值和取舍,有传统文化的美丽和智慧,更有感恩和珍惜的品质。屈原将永远是我们追逐的目标和学习的榜样,他的故事也将永远激励我们展现出最真实的自己,去追逐一个更美好的世界。愿我们以屈原为引领,端午这一天,悟出更丰富、更深刻的心得与体会。
五月端午话屈原篇三
饺子淡淡淡淡的香味,飘荡在苦涩的蒿木中,端午节快乐的节奏。今天,在这个对节日的微弱的悲伤,我的想法没有离开你——屈原。
齐,楚,韩,严,赵伟,秦,战国七雄,中原鹿。一旦强大的楚成为其他国家在罕见的脂肪的眼睛,原因不是楚在位于偏远,人们受苦少,但君主忽视政治,沉迷于唱歌和跳舞。楚国国土地百万,资源丰富,这可以排在一边,主导中原,或做一些生意。无奈,命运如此,微弱统治,对一群恶棍的政治权力:利尚,齐兰...从那时起,楚越越弱。作为爱国者的一代,你不愿意让楚楚这个颓废,沉沉,不断地向国王的回忆,请国王让官员在权力,靠近部长,注意人才,排斥恶棍。但愚蠢的`楚王会放在旁边的掺假,继续喝酒音乐,一整天沉浸在这个快乐的一天。
服务国家没有门,希望楚希望,保护贵族,你凌乱,独自走在河边。焦虑,焦虑,悲伤让你更憔悴。每个人都在睡觉你独自醒来,所有的世界都醉了你独自一人。你拿起石头,回顾朱-你的家乡,你的灵魂的财产,但被污点的恶棍,践踏踏板。最后你决定把这条河的历史,让所有中国的龙舟救捞你数千年......
看着桌子里刚刚煮熟的饺子,闻到一点饺子叶的香味,我安静地坐在椅子上,剥下一个饺子。品尝美味的豆酱馅饺子,想法,不禁漂流.........
曲元,你实现统一的伟大事业朱,内部积极的淮王变化图强烈,强烈主张美国反对齐,使楚楚是一个国家富有强大,威廉王子的情况。但最终你是恶人排斥,挨打折磨自杀。虽然你不能扭转潮流,但你仍然成功的名字后面的生活,是世界记得,每个人都读你的真诚的心......
端午节,读你,屈原。在追求你的悠久历史。
五月端午话屈原篇四
我最敬佩的人是我的爸爸。
我爸爸最喜欢飞伞,而且在全国比赛中赢得过很多大奖。我羡慕我的爸爸可以像无人侦察机一样在天空中自由飞翔。我羡慕我的爸爸可以飞上蓝天,飞过高楼大厦,飞过平原山川。我羡慕我的爸爸飞上蓝天的胆量,如果是我的话,我早就跑得无影无踪。而我的爸爸会直奔蓝天,爸爸边飞边唱:“我要飞得更高。”
爸爸不但是飞伞高手,而且也是个游戏高手。他使用计策把别人打败。他常常把敌人杀得屁滚尿流,二我呢,一个敌人也没杀死就从敌人手上跑了。
在我的心里爸爸简直是个英雄,我要学习我爸爸勇敢的精神。
五月端午话屈原篇五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端午节”为中国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并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是中国人民祛病防疫的节日,吴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后因诗人屈原在这一天死去,便成了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部分地区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等说法。
端午节有吃粽子,喝雄黄酒,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赛龙舟的习俗。
五月端午话屈原篇六
明天是五月初五,是城里人的端午节,而在家乡,端午节却是五月十五。因为五月初五农活正忙,稻田里的秧苗还未插完,棉田里的杂草还未除净,正是农人们播种丰收播种希望的黄金时期,他们哪里会有闲心坐下来过节呢,即使勉强自己将身体坐到了餐桌的旁边,他们依然会魂不守舍,他们的心仍在田间地头,仍在那些庄稼的身上。于是我们的祖先便想出了一个折衷的办法,节也要过,农活也不耽误,只好让端午节作出让步,等农活做完后,就把端午节作为庆祝播种的节日吧。这样的端午节,自然与屈原无关了。
在我的印象中,端午节是家乡人每年必过的四大节日之一。根据农活完成情况的不同,家乡人又把端午节分为早端午、中端午和晚端午。早端午是五月初五,在家乡起初是没有的,后来因为农村与城市亲友网络的扩大,有好些嫁到城里的女儿都在这一天回家来过端午节,于是有亲友在城里的人家便把这一天当成他们的端午节了,后来得到大家的普遍认可,自然而然的便形成了早端午的概念。更有家道殷实的大户人家以此作为端午节的前奏,于是五月初五也就有小端午之说了。而那些家道殷实的人家多半都是那一方的地主或者富户,家里都请有长工或短工,在五月初五这一天,长工或短工都还在为他们辛勤的劳动,他们有些之所以选在五月初五过端午,其主要目的还是为了慰劳一下那些长短工们,让他们死心踏地的为他们卖命,同时也是一种积德行善的途径,以此博得乡邻的口碑,可谓一举多得,他们又何乐而不为呢。于是,即使家乡的早端午是五月初五,是屈原投江的日子,但这一天依然与屈原无关。
家乡的中端午是五月十五,也称正端午。顾名思义,这一天才是家乡人真正意义上的端午节,因为到这一天为止,家乡大部分人都把一年的希望播到了地里,农活可以暂时告一段落了,为了纪念他们播种的辛苦,为了庆祝他们阶段性的胜利,他们便借用了这个传统的节日,只是赋予了它暂新的内涵罢了。这一天,姑娘多的人家可就热闹了,因为在这一天,姑娘女婿都携着子女回娘家过节,其实也没有谁作出一个什么规定,只是大家都这样,于是便有了一种约定俗成的`默契,后来在家乡便有了这样的一种说法,端午节便是姑娘回娘家的日子,当然也就与屈原无关了。
家乡的晚端午是五月廿五,也称末端午或尾端午。也就是说到这一天为止,家乡的端午节才算过完了。据说之所以有这个末端午之说,一是为了与早端午相呼应,二是照顾那些田多劳少又无力请工的人家,他们往往在正端午这一天还在地里劳作,等到他们收工上岸,人家的端午早过完了,于是他们便在五月廿五这天过晚端午,也算是坐上了端午的末班车吧,只是节日的气氛淡了许多,但亲情依旧,庆祝的心情依旧,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他们为端午节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只是,这样的端午节,依旧与屈原无关。
五月端午话屈原篇七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每当端午节吟起这首诗,就勾起了我对屈原的思念之情。
屈原是战国时期伟大的爱国诗人,是楚武王熊通之子屈暇的后代。
早年的屈原深受楚怀王的信任,被任左徒、三闾大夫,常与怀王共同商议国事,参与法律的制定,主张章明法度,举贤任能,改革政治,联齐抗秦。提倡“美政”。在屈原的努力下,楚国国力有所增强。但是,由于他性格耿直,在修订法规的时候,不愿听从上官大夫与之同流合污,使得他们有所嫉妒。同时,楚怀王之子子兰、上官靳尚和他的宠妃郑袖等人,受秦国使者张仪的贿赂,不但阻止怀王接受屈原的意见,还使怀王疏远了屈原。后来,楚怀王与秦国订立黄棘之盟,屈原虽然极力反对,但是楚国还是投入了秦国的怀抱。屈原也枉遭放逐。
公元前278年,秦国大将白起带兵南下,攻破楚国国都。屈原的理想破灭,绝望无比,虽有心报国,却无力回天,只得以死明志,便在五月五日投汨罗江自杀。
百姓闻讯后,马上划船捞救。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后来就逐渐发展成了龙舟竞赛。百姓们又怕鱼虾会糟蹋屈原的尸体,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便有了如今吃粽子的习俗。
五月端午话屈原篇八
3.仙宫长命缕,端午降殊私。——窦叔向《端午日恩赐百索》。
4.重午佳辰独掩门。——李之仪《南乡子·端午》。
5.明诏始端午,初筵当履霜。——储光羲《大t得长字韵时任安宜尉》。
6.裁缝云雾成御衣,拜跪题封向端午。——杜甫《惜别行》。
7.幽寻未云毕,墟落生晚烟。——苏轼《端午遍游诸寺得禅字》。
8.谩说投诗赠汨罗,身今且乐奈渠何。——赵蕃《端午三首》。
9.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李隆基《端午》。
10.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殷尧藩《端午日》。
11.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边贡《午日观竞渡》。
12.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苏轼《浣溪沙·端午》。
13.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陈与义《临江仙·高咏楚词酬午日》。
14.正是浴兰时节动。——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15.谁家儿共女,庆端阳。——舒e《小重山·端午》。
16.阿房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起玉楼,隋堤古柳缆龙舟。——张可久《卖花声·怀古》。
17.碧艾香蒲处处忙。——舒e《小重山·端午》。
18.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赵蕃《端午三首》。
19.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权德舆《端午日礼部》。
20.菖蒲酒美清尊共。——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五月端午话屈原篇九
1、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2、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屈原《楚辞》。
3、悲莫悲兮生离别,乐莫乐兮新相知。——屈原《九歌少司命》。
5、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屈原《离骚》。
6、魂兮归来!去君之恒干,何为四方兮?舍君之乐处,而离彼不祥兮。——屈原《招魂》。
7、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屈原《楚辞·渔父》。
8、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屈原《离骚》。
9、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屈原《离骚》。
12、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屈原。
13、众人皆醉我独醒,举世皆浊我独清。是以见放。——屈原《楚辞·渔父》。
14、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屈原《渔父》。
15、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屈原《楚辞》。
16、沅有茝兮醴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屈原《楚辞》。
17、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
20、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屈原《楚辞》。
21、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22、山中人兮芳杜若。——屈原《九歌》。
23、指九天以为正兮,夫惟灵修之故也。曰黄昏以为期兮,羌中道而改路!——屈原。
24、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屈原《国殇》。
25、乐莫乐兮新相知。——屈原。
26、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屈原《湘夫人》。
27、闭心自慎,终不失过兮;秉德无私,参天地兮。——屈原。
28、后皇嘉树,桔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深固难从,更壹志兮——屈原。
29、虽不周于今之人兮,愿依彭咸之遗则——屈原。
30、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屈原。
31、愿岁并谢,与长友兮。——屈原《楚辞》。
32、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屈原《楚辞》。
33、桂棹兮兰桨,击空明月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屈原《离骚》。
34、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屈原《楚辞》。
35、世溷浊莫吾知,人心不可谓兮。——《九章·怀沙》。
37、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屈原《楚辞》。
38、鸟飞反故乡,孤死必首丘——屈原。
39、约黄昏以为期兮,羌中道而改路——屈原《离骚》。
42、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屈原《离骚》。
43、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也。——屈原《楚辞》。
45、飒飒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徒离忧——屈原《九歌》。
46、沅有芷兮醴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九歌》。
47、哀莫哀兮生别离,乐莫乐兮心相惜。——屈原。
48、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屈原《楚辞》。
50、“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屈原《九歌》”
【端午的屈原诗句(精选50句)】。
五月端午话屈原篇十
端午——为纪念一个忠心爱国的诗人。
五月初五,泪罗江边,你,内心充满矛盾,充满无奈,你是多么希望能够报效国家,为国捐躯,可是天妒英才,不识人才得大王不给你机会,他昏庸无能,把大好江山毁于一旦,你被眼睁睁地看着国土被一次次侵蚀,直到再无楚国存在。大江彭湃,汹涌着向东流去,你的心随着这江水那样起伏不定,江水流逝了多少沧桑,楚国已不复存在,而你更感到前路茫茫。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你轻轻地哀叹,眼角间流下难以掩饰的泪水,一滴滴那么晶莹,发出多么柔弱的泪光,苍白的脸色中,勾住过往,遥望蓝天长长地哀叹一声,无奈的吟唱起一句句诗歌,歌声响彻天地,似乎想激起高高在上的人的“仁义”。悲哀的声音中,表达了你对国家、对人民的热爱之情;表达了你怀才不遇的无奈心情;表达了你对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哀怜之情!但不管你如何大声,可“伯乐”却不知在何处,你的一腔热血只能演变成满腹悲愤。你无奈,发出千叹万哀都言不了你那悲痛的心情!
泪罗江边,大风狂吹,江水更加汹涌,愤怒地拍打着江岸,一男子轻轻一跃,就此殉身。
你,就是这一跃。从此,大地上就少了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从此,中国传统节日中就多了一个耐人寻味的端午节。你可知,就在你殉身之后,有多少人为你而泪流满面,直至今日,仍有多少人为你感概不已。你那可歌可泣的爱国情怀让我们赞叹不已,身为炎黄子孙的我们一定会继承和发扬你的爱国精神。从你殉身的那一日,“赛龙舟”便出现了,和“吃粽子”一起成为端午节的特色,和你一起成为中国的传说。为了什么呢?为了纪念你——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和缅怀你的爱国精神!
一本《离骚》,使中华文化增添了新的活力;一个端午节,使中华民族拥有传奇的一面;一种爱国情怀,更使中华人民的情操更高尚!而这一切,都是源自你——屈原。或许在你投江之前,你为自己无法救黎民于水深火热之中,而感到遗憾,但是我想你现在知道你为中华民族的人民做了那么多事,一定会感到很欣慰。
我为你而骄傲,又为你而悲哀。骄傲的是我们有这样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而自豪;悲哀的是时代的背景让你的才华无法施展,正所谓“千里马”常有,而“伯乐”却不常有,你是何其不幸地遇到这样的“主”啊!
今天,我们仍然过着令人充满思绪的端午节,为的是纪念你——屈原!
五月端午话屈原篇十一
战国时代楚秦争夺霸权,诗人屈原位列右大夫,很受楚王器重。后来,屈原的主张遭到上官大夫靳尚为首的守旧派的反对,他们不断在楚怀王的面前诋毁屈原,楚怀王渐渐疏远了屈原。有着远大抱负的屈原倍感痛心,他怀着难以抑制的忧郁悲愤,写出了《离骚》、《天向》等不朽诗篇。
公无前229年,秦国攻占了楚国八座城池,接着又派使臣请楚怀王去秦国议和。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阴谋,冒死进宫陈述利害,楚怀王不但不听,反而将屈原逐出郢都。楚怀王如期赴会,一到秦国就被囚禁起来,楚怀王悔恨交加,忧郁成疾,三年后客死于秦国。楚顷襄王即位不久,秦王又派兵攻打楚国,顷襄王仓惶撤离京城,秦兵攻占郢都。屈原在流放途中,接连听到楚怀王客死和郢都攻破的噩耗后,万念俱灰,仰天长叹一声,投入了滚滚激流的汩罗江。江上的渔夫和岸上的百姓听说屈原大夫投江自尽,都纷纷来到江上奋力打捞屈原的尸体,同时拿来了粽子、鸡蛋投入江中。有些郎中还把雄黄酒倒入江中,以便药昏蛟龙水兽使屈原大夫尸体免遭伤害。
从此,每年五月初的屈原投江殉难日,楚国人民都到江上划龙舟,投粽子,以此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端午节的风俗就这样流传下来。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五月端午话屈原篇十二
时光匆匆如白驹过隙,转眼间端午节又来临了,举国上下,上至显达下至市井平民又该掀起吃粽子热了,在民间家家户户的堂屋或大门上都要挂上艾叶或柳条以示驱邪逐龌,老人们还要亲手制作出各式各样精致的彩色香包和华丽的小手搓送给小孩子以图消灾辟邪,吉祥如意。
随着新时代的飞跃发展,50后、60后、70后的人们也许对过端午节的意义尚都清楚明了,而80后、90后的年轻一代估计大多比较淡薄和模糊。屈原是何许人也,哪代哪国的,端午因何要纪念屈原,学习他的什么呢?带着一串串问题,让我们不妨再聊聊五月五端午节,以唤起80后90后的年轻一代不光要了解历史,而且还要牢记屈原这一伟大爱国主义诗人的英名,学习他的高风亮节和不随波逐流,不与世推移的优秀精神和品质。
屈原,名平字原,出身于楚国贵族,是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出生于春秋战国楚国秭归(今湖北宜昌市秭归县)。他作为楚国大夫经常与楚怀王商议国事,并曾参与国家法律的制订,主张“章明法度,举贤任能,改革政治,联齐抗秦”。在他的辅佐下,楚国曾一度辉煌,民运亨通,百姓安居乐业。但后来由于受上官大夫靳尚和怀王宠妃郑袖等奸人的陷害而被怀王驱逐出首都郢都,过上了流放生活。在流放期间,渔父曾劝他要随大流,要与世推移,不要深思高举,不要清高,但他表示宁投江而死,以死明志,也不辱自己的清白。最后在秦国大将白起攻到楚国郢都时,于农历五月初五日,他毅然抱石投了汨罗江而死。不仅如此,屈原还是我国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的第一人,他的诗充满爱国主义情调,擅长浪漫主义笔调和手法,其中《离骚》、《九歌》、《天问》、《招魂》等诗篇大多被西汉刘向编辑的《楚辞》所收录,流传至今,仍然广为称颂。
不论从屈原的刚直不阿、主张正义、清高、不随波逐流、爱国等精神和品质上,还是从他的诗词留给后人的价值上来讲,其意义都深远而伟大,因此在端午节即将来临之时,从其精神品质和文化上,我们要去祭奠他,缅怀他,纪念他。
五月端午话屈原篇十三
五月初五,乌云密布,狂风大作,汩罗江边,徘徊的你内心充满矛盾与无奈。忆当年你如此为国为民,想拯救在水深火热中的楚国,毅然于朝堂之上公然顶撞楚王,力主联齐抗秦,楚王却听信馋言,将你赶出都城,流放至此。而如今大好河山已毁于一旦,看着秦国大军的铁蹄一步步在国土上践踏,国土一寸寸地沦陷,痛兮、哀兮。此时此刻心中的悲痛无法用言语表达,只有那狂风暴雨懂你心知你情。
江水汹涌,拍打岸边,唯有《怀沙》是你的心声,“……世浑浊莫吾知,人心不可谓兮。知死不可让,愿勿爱兮。明告君子,吾将以为类兮。”
你就这样以身殉国,纵身一跃,就此离开了我们,去寻找你心中的光明公正之地,去实现没有完成的抱负。
你就这样离开了,你可知道我们有多么的伤心吗?多少人在汩罗江边为你流泪,多少人在汩罗江中寻找你的身影,为了让你不被鱼儿打扰,人们在江里投放下饭团。你的《离骚》、《怀沙》等也成了惊世之绝作。
你就这样离我们远去了。不管过了多少年,只要每逢五月初五端午之际,飘香的粽子和江上的龙舟寄托了我们对你的思念,而张耒的《和端午》“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更让我们为你爱国之情而感到无比自豪。也为你在黑暗时没有寻求到伯乐而感到惋惜。
五月端午话屈原篇十四
屈原是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端午节据说就是纪念他的`节日,并且还有人为了纪念他创作了不少感人的诗歌。
端午。
(唐)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竞渡歌(节录)。
(唐)张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
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
竞渡曲。
(唐)刘禹锡。
沅江五月平堤流,吧人相将浮彩舟。灵均何年歌已矣,哀谣振楫从此起。
杨桴击节雷阗阗,乱流齐进声轰然。蛟龙得雨鬊鬣动,螮蝀饮汀形影联。
刺史临流褰翠帏,揭竿命爵分雄雌。先鸣余勇争鼓舞,未至衔枚颜色沮。
百胜本自有前期,一飞由来无定所。风俗如狂重此时,纵观云委江之湄。
彩旗夹岸照蛟室,罗袜凌波呈水嬉。典终人散空愁暮,招屈亨前水东注。
浣溪沙。
(宋)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唐.杜甫:祠南夕望。
百丈牵江色,孤舟泛日斜。兴来犹杖履,月断更云沙。
山鬼迷春竹,湘娥倚暮花。湖南清绝地,万古一长嗟。
毛泽东:屈原。
屈子当年赋楚骚,手中握有杀人刀。
艾萧太盛椒兰少,一跃冲向万顷涛。
郭沫若:过汨罗江感怀。
屈子行吟处,今余跨马过。晨曦耀江渚,朝气涤胸科。
揽辔忧天下,投鞭问汨罗。楚犹有三户,怀石理在那?
集句题屈子祠。
集芙蓉以为裳,又树蕙之百亩。
帅云霓而来御,将往观乎四荒。
何处招魂,香草还当三户地;。
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
衷怨托离骚,生而独开诗赋立;。
孤忠报楚国,余**及汉湘人。
旨远辞高,同风雅并举;。
行廉志洁,与日月争光。(董必武)。
清.李元度。
上官吏,彼何人,三户仅存,忍使忠良殄瘁?
太史公,真知己,千秋定论,能教日月争光。
清.李元度。
江上峰青,九歌遥和湘灵曲;。
湖南草绿,三迭重招宋玉魂。
长沙岳麓山的三闾大夫祠:
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
汨罗江屈原祠清.李次青。
万顷重湖悲去国;一江千古属斯人。
湖南长沙屈贾祠:
千古名胜又重新,是谁润色江山?应追思屈子文章,贾生才调;。
四面烽烟都扫尽,到此安排樽酒,好携来洞庭秋月,衡岳春云。
赵朴初题秭归屈原祠:
大节仰忠贞,气吐虹霓,天问九章歌浩荡;。
修能明治乱,志存社稷,泽遗万世颂离骚。
端午。
(唐)文秀。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五月端午话屈原篇十五
2、指九天以为正兮,夫惟灵修之故也。——《离骚》。
3、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故将愁苦而终穷。——《九章·涉江》。
4、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九章·涉江》。
5、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也。——《离骚》。
6、曾不知路之曲直兮,南指月与列星。——《九章·抽思》。
7、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离骚》。
8、吾令凤鸟飞腾兮,继之以日夜。——《离骚》。
9、心郁郁之忧思兮,独永叹乎增伤。——《九章·抽思》。
10、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九歌》。
11、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路险难兮独后来。——《九歌》。
12、时缤纷其变易兮,又何可以淹留?——《离骚》。
13、何灵魂之信直兮,人之心不与吾心同!——《九章·抽思》。
14、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离骚》。
15、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九章·涉江》。
16、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九章·涉江》。
17、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九歌》。
18、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离骚》。
19、乘龙兮辚辚,高驰兮冲天。——《九歌》。
20、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九歌》。
21、世溷浊莫吾知,人心不可谓兮。——《九章·怀沙》。
22、杂申椒与菌桂兮,岂维纫夫蕙芷!——《离骚》。
23、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
24、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渔父》。
25、沅有芷兮醴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九歌》。
26、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屈原《国殇》。
27、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屈原《国殇》。
28、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屈原《国殇》。
29、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屈原《国殇》。
30、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屈原《国殇》。
屈原。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五月端午话屈原篇十六
布谷鸟走的时候,端午来了。
我对端午一点概念也没有,我只对放假有概念。不过是吃食上多了粽子,其他的一点变化也没有。纪念一个人,用整整一天,在我看来很是无聊。
不知道多少多少个年月日春冬秋以前,有个叫屈原的大骚人颤抖地来到江边,想仰天长叹“啊,我活不下去了!”却又怕惊扰了不远处的渔夫。正思索着怎样与这花花世界来个大大的告别,渔夫却来了,带点崇拜与欣喜。他问他,:“你怎么来这了?你不是屈原吗?”
屈原这时肯定是一副长发翩飞,剑眉微皱,双眼迷离,衣衫潇洒的模样,他半醉半醒,亦或是神色平静。他答了这么一句:“举世混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夫看他这么落魄,象征性地安慰安慰。一转眼,人没影了,原来是跳下去了,、。他最后的遗言说得响当当,不知撼动多少壮汉,“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
后来,百姓为这个男人干了眼泪,可是,这只能说明屈原只得到了民心,而军心,臣心呢?他统统弃了去。所有的世界里有项潜规则——千万不要当大好人。不然下场不是自杀就是他杀,正反一个字——死。
人们为了他而包粽子,定纪念日。兴许开始时还满是沉痛地哀悼,后来就变成了开开心心过节。多悲哀啊!更悲哀的是后人还把这当成了名俗延续了下来,定为端午节。在我看来,这更悲哀了——屈原的死,变成了人们娱乐的契机。没有人——也许有,但也只是少数,会为他祈祷——他真可怜,所以他死了。
五月端午话屈原篇十七
中国的传统节日很有意思,每个节日都少不了和吃关联,春节包饺子,十五尝元宵,端午吃粽子,中秋品月饼,就连各种时令节日也离不开吃的,春分吃春饼,夏至捞面条。。。不一而足,其实,这背后的原因就是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酷爱美食的民族,不同的节日、节令弄点特色小吃其实图的一个是吉利一个是快乐,每个节日节令都衬托着一种希冀而已。
但是端午好像有点不同,这个节日与古人屈原联系在一起,就有点沉重了,虽然也有龙舟竞赛之类的喜庆,却总也冲不去一丝淡淡的忧愁:一位爱国主义者把他的生命和这个节日搅在一起,总会让人沉思,特别是当下这个时候。
于是,在这样的节日,除了吃的,我们有必要面对这种吃食的背后的故事。
屈原,战国末期楚国人,官先至左徒、相当于今天的国务院总理,主管内政外交,修法明规,为内阁重要幕僚。后得罪楚怀王,为楚怀王不喜,谪为三闾大夫,相当于重点大学校长。最后终因为人耿直,屡荐逆耳之言,为两任楚君所厌烦,终至流放,继而绝望,投江明志,成为中国第一个最著名的自杀者。
很多人对屈原的印象只停留于浪漫主义诗人这一定义,其实,先抛开诗人这一层不说,屈原首先应该是一个有理想抱负的政治家。作为楚怀王决策圈子里的核心人物,屈原常与楚怀王商议国事,他章明法度、选贤任能、改革政治。他与著名的纵横家张仪和苏秦属于同时代,赞成苏秦的合纵之策,反对张仪的连横之策,坚决联齐抗秦,使楚国成为仅次于秦国的强国,一度风云际会于硝烟缭绕的战国诸强,屈原也因此威望日增。
但是,如果历史就此发展下去,恐怕战国的历史就要改写,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上也就会缺少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屈原虽然是一位政治家,但是他也是一个有鲜明性格特点的人,他性格耿直,各种才能明显高于同僚其他诸人,再加上因受楚王宠信,因而被楚怀王的小儿子子兰、上官大夫靳尚和怀王的宠妃郑袖等人的嫉恨,这些人又受了秦国使者张仪的贿赂,为一己私利卖国求荣,成功离间了屈原和楚怀王的关系,破坏了齐楚联盟,并且于公元前305年,与秦国订立黄棘之盟,使楚国彻底投入了秦国的怀抱,把屈原逐出首都,开始了流放生涯。屈原被逐但是忠心不改,一心指望楚怀王知错能改,自己能再次受到重用,继续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但是,最后的结果却是:楚王昏庸无能,秦国背信弃义,被连横策略瓦解了齐楚联盟之后各个击破,楚怀王被秦国囚禁而死,楚国屡吃败仗,国力日衰。楚怀王死后顷襄王即位,没想到屈原继续不受待见,被放逐江南。公元前278年,秦国大将白起带兵南下,攻破了楚国国都,屈原的政治理想破灭,对前途深感绝望,虽有心报国,却无力回天,只得以死明志,就在同年五月投汨罗江自杀。
从政治结果上来讲,屈原无疑是一位失败的英雄,他怀百世不遇之才,纵横八荒之志,为报楚怀王的知遇之恩,可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但是他面对的是一群自私自利嫉贤妒能昏聩平庸的官僚集团的夹攻,纵是天纵奇才,但是结局可想而知。这究竟是为什么?不可否认,屈原有他的性格弱点,比如他才大志高,一般人特别是那些趋炎附势的小人他是不屑一顾的。子兰、靳尚等人,严格说起来与他是不同政见者,但是从楚国的角度来讲,子兰、靳尚等人无疑是卖国的,因而屈原与他们的斗争屈原是正义的、爱国的,只是作为楚国国君的楚怀王因智商和水平的原因看不透张仪布的陷阱,看不透身边势利小人的自私自利,枉送了屈原的才干和忠诚,稀里糊度做了冤死鬼,可叹可气又活该。
对于屈原,历史上当然是褒扬的多。比如司马迁的《史记。屈原列传》中,赞扬屈原“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西汉淮南王刘安也赞屈原“可与日月争光”。但是也有类似东汉史学家班固的异样言论,他以为屈原应“即明且哲,以保其身”,他批评屈原不应“露才扬己,责数怀王,怨恶椒兰,愁神苦思,强非其人,忿怼不容,沉江而死”。在他看来,屈原太过耿直,不会中庸,另外不会“全命避害,不受世患”,活的不值,死的也不值。我看班固的看法类似于今天的某些人: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出头的椽子先滥,得瑟没好事,小心拉清单。常规点说就是个人不能太突出,太出位易死!
屈原政治上的失意,成全了他在文学上的造诣,被放逐时由怨而生歌,赋《离骚》而明志:“杂申椒与菌桂兮,岂惟纫夫蕙茝?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明的是求索虽坚不改其志的决心;“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忧的是亡国百姓的民生之难;“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表的是为造福百姓不惜身患九死的不悔;“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虑的是对掌权人昏庸无能的失望。这样一个忧国忧民,才大志高的人,即使求政失败,其人格光辉足以照耀千古。
今日之中国多么需要屈原这种忧国忧民之高士!
对了,写这个文章的目的可不是给你的节日添堵,呵呵,过节嘛,还是以乐呵为主,顺便忧国忧民一下也就够了。
五月端午话屈原篇十八
农历5月初五的端午节马上就要到了,今年端午不同于往年,苏州将借“伍子胥起源说”的苏州端午节进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东风,端午节这天将正式举行伍子胥大型祭祀活动。对此,专家表示,端午姓“伍”姓“屈”不是关键,中国民俗的“文化共享”才是最重要的。
端午姓甚名谁,专家看来不是关键,但当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认识已经深入人心且被国人普遍接受的情况下,再来颠覆此种共识难免遭致非议。作为一种民俗,端午节自产生以来的二千多年间已经在国人心目中定格成一种文化符号,因为与屈原结缘,人们习惯上就将其称为诗人节。人们在端午节这天纪念屈原,不仅是为了缅怀屈原的爱国情怀,也是在表达对他为中国文化作出的杰出贡献的追思念想。每到端午,国人就会记起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他是联合国确认的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世界文化名人之一,并由此追怀他高尚的人格: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情怀?“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对百姓怀抱的深切同情??“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对理想的不懈追寻??“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端午节是诗人节,也就是文化节,只有屈原这样的文化巨人堪当此任??享有万民纪念,伍子胥算哪门子文化名人,硬要说他也代表了某种文化的话,那就是复仇文化,所谓君子报仇十年未晚。可现代社会需要弘扬这种复仇文化吗?我们正在建的是和谐社会,提倡依法治国,以德治国,我们需要的是宽容,人道,忠恕和友爱,而不是仇恨,像伍子胥那样,一旦大仇得报,整个人就似失去了往日的精力一般,再也燃烧不起那一道无坚不摧的火焰。将端午节的纪念对象置换成伍子胥的危险就在于此。
撇开端午节纪念谁背后的利益盘算,单从“文化共享”这点而论,我以为端午姓“伍”姓“屈”不是关键的专家论点是站不住脚的。从上述分析中可知,让一个复仇狂替代一位大诗人成为端午节的主角,标榜的是全然不同的文化价值观,与建设和谐社会的宗旨相悖,不可取。
端午节“屈伍之争”不是关键。
今年年初,“伍子胥起源说”的苏州端午节进入了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而今年端午,苏州将正式举行伍子胥大型祭祀活动,此次大型公祭又一次把端午节的“伍子胥”与“屈原”之争推进人们视线。
其实,端午节“屈伍之争”,无论最后花落谁家,都不能是以一方放弃端午节而告终的,因为端午节早已从当初一个地域性的节日演变成为今天民族性的盛节。
正如专家所言,这次苏州公祭对于全国过端午节其实都是一个启示和提醒,告诉国人别忘记自己的传统节日和先人留下的宝贵民族精神。须知,传统节日的形成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的过程。端午节姓“屈”还是姓“伍”其实不是关键,关键在于传统节日离我们渐行渐远的今天,我们该如何“复兴”这道沉甸甸的文化课题。
五月端午话屈原篇十九
昨夜子规声啼催,今朝汨罗带泪归.
《离骚》一曲哀民生,谁人诵之不含悲.
屈原,这位本欲厉治革新的伟大诗人,因小人谄害,终未被重用,且横遭流放,眼见国破民苦而无力回天,痛不欲生,投了汨罗江.
"长太息以掩啼兮,哀民生之多艰."人民的流离失所,撕扯着他的心肺,空怀着满腔的报国志而无法施展,他的苦闷可以想见,投江,成了他解除痛苦的唯一选择.
人民为纪念他,因之有了粽子,有了赛龙舟,有了端午节.
两千多年过去了,如今的农民,不仅免去了农业税,还有了粮食补帖.从农民的笑脸中,我们似乎可以想象伟大的诗人屈原若在,见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政治昌明,祖国昌盛,一定会重写《离骚》将其诗句改为:"长欣喜以欢呼兮,兴民生之多光."
每到端午节,伟大的诗人屈原,留给我们的是更多的`历史反思.
昨夜子规声啼催,今朝汨罗带泪归.
《离骚》一曲哀民生,谁人诵之不含悲.
屈原,这位本欲厉治革新的伟大诗人,因小人谄害,终未被重用,且横遭流放,眼见国破民苦而无力回天,痛不欲生,投了汨罗江.
"长太息以掩啼兮,哀民生之多艰."人民的流离失所,撕扯着他的心肺,空怀着满腔的报国志而无法施展,他的苦闷可以想见,投江,成了他解除痛苦的唯一选择.
人民为纪念他,因之有了粽子,有了赛龙舟,有了端午节.
两千多年过去了,如今的农民,不仅免去了农业税,还有了粮食补帖.从农民的笑脸中,我们似乎可以想象伟大的诗人屈原若在,见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政治昌明,祖国昌盛,一定会重写《离骚》将其诗句改为:"长欣喜以欢呼兮,兴民生之多光."
每到端午节,伟大的诗人屈原,留给我们的是更多的历史反思.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81443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