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汉语言文学自考官网篇一
传统应试教育影响之下,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模式较为固化,注重理论知识的讲授,忽视了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以及创新素质的培养。开放教育环境下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模式创新,是满足社会经济建设发展,对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本路径。
现阶段,高等院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实现了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发展,大学生教育活动,逐渐重视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活动的有效结合。开放教育环境下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模式创新,有利于满足大学生对于个性化及多元化的知识需求,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建设,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的人才。
2、学生发展的必然要求
随着教育大众化不断深入发展,提高汉语言文学的教学质量,是满足当代青年大学生自身全面协调发展的基本要求。教育终身化及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之下,高等院校毕业学生数量逐年增多,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面临着较大的压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及专业能力,是应对就业困难问题的主要方式及路径。
开放教育环境下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模式创新,将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内容以及社会实践的机会,有效的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及创新能力,继而满足就业岗位对于学生能力的基本需求。
3、教育改革的必然路径
借助开放教育环境,为当代青年大学生的汉语言文学专业能力提升,为高等院校的教育现代化改革工作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汉语言文学自考官网篇二
【摘要】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汉语言研究对于人们了解中国历史、继承中国传统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汉语言文学是我国优秀文化的集合和代表,作为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传统学科,不仅是其他学科学习的基础,更能够促进现代人对国家历史的了解和文化的宣传。然而,在当今的汉语言文学教育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通过对现存问题的分析,提出相对应的创新型策略,希望能够提升汉语言文学的教育水平和教学质量。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 教育 创新策略
【中图分类号】h1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20)02-0020-02
(一)课程内容过于陈旧
(二)教学方式缺乏新意
和其他文科课程一样,汉语言文学教育的教学手段也是影响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大多数教师在课堂上采用的教育方式都是对大量的文字资料照本宣科,即使是在高校教育阶段,这样的教育方式也过于死板,无法引起学生深入学习的兴趣,甚至使学生对教师以及课堂的必要性产生抱怨和质疑。文学艺术和语言本来是非常有魅力的学科,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努力探究这种魅力,保证学科的基本活力。但许多高校的教师都不重视这一点,他们对于教材书本内容过于依赖,对学生个人兴趣和能力过于高估,且往往对于文学艺术缺乏自己的见解,难以把握课程重点和学生的兴趣点。学生在课堂得不到有效的学习,对于该门课程认识的深度和广度一般达不到标准,大多数是浅尝辄止,走马观花,如此教学是没有效果的。
(一)创新人才培养和教学理念
传统的照本宣科式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汉语言文学的教学需求,因此我们需要认清传统教育方式的弊端,创新人才培养方式和教学理念,既要培养当代大学生的文学素养,又要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对于大多数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来说,他们往往是从中学时期开始接受系统正规的文学教育,这时候就需要老师进行因材施教,对于文化底蕴相对薄弱的学生,应该给他们推荐适合阅读的教学资源,比如当前优秀的流行作品和各类经典著作,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对于基础比较好的学生可以推荐一些研究更深层次,甚至语言略晦涩难懂的文学供其研究,帮助他们在文学学习中更上一层楼。总之,教师首先要明确汉语言文学教学的目标,然后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设计,创新自己的教学理念,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教育[2]。
(二)创新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
汉语言文学在教学上的创新分为两点:首先是内容上的创新,这就要求汉语言文学的各位教师提升自己的专业学科水平,在课前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能够跟上时代文学的发展,对于文学作品有自己的见解,这样才能在课堂上游刃有余对学生进行教学。其次就是教学手段上的创新,我们强调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由于汉语言文学学科的特殊性,这个方法既有优势也有劣势。优势在于教师引导学生体会到学科的魅力后,学生自己在完成课堂学习之后也会自主地继续探索。而劣势是汉语言文学教育对于学生本身的要求比较高,需要学生能够静下心来专心阅读,这个过程肯定还是有些枯燥的。创新教学手段能够让教学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学习,还能营造多面立体的教学氛围,提高教学质量[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如今汉语言文学的教育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希望各高校和教师能够引起重视,创新教育理念和内容,将理论和实际相联系,促进汉语言文学在新时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郭竹梅.关于汉语言文学教育创新的探究[j].文教资料,2018(29):11-12.
[2]哈那,张云涛.内蒙古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改革途径[j].西部素质教育,2017(01):94.
[3]孙静.汉语言文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创新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6(08):47-48.
汉语言文学自考官网篇三
题目:汉语言文学学生写作能力培养的途径
[摘要]对于高职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具备扎实和专业的写作能力是学生在今后实现正常就业的重要基础,因此,对高职汉语言文学专业来说,需要重视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通过多种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培养积极的写作热情,采取积极措施促进学生全面提高写作能力,从而为其开展高质量、高起点、顺利实现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为此,分析了在当前高职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写作能力培养存在的不足及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高职;汉语言文学;写作能力;不足;对策
对于高职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只有具备较好的写作能力,才能有效地体现其专业能力,更好地适应工作的需求,做好本职工作。在日常教学中,制约学生写作能力提高的因素有很多,教师应该探索多种教学培养策略和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养成和提高。
一、加大基础写作技能教学
为了更好地解决高职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存在的写作基础差的问题,教师应该在日常的教学过程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写作基础情况,进行必要的写作基础能力训练。如,对写作中条理不清、逻辑结构不清晰、病句、错别字等现象,教师需要继续加强汉语基础知识方面的训练和培训,使得这部分学生能够增加基础知识的掌握;对不太了解各种常见文体格式的学生,教师要主动搜集一些有关文体写作方面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范文的阅读,使其更好地掌握相关文体的写作规范。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主要应注意以下几点:(1)不断更新写作教学理念,以先进的教学思想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写作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从而激励他们更加积极地投入写作训练和学习中,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逐步提高自身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为写作技能的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2)要不断加强各种常用文体写作格式的培养工作,引导学生多阅读一些优秀的写作素材,鼓励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和写作训练,从而通过日积月累不断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3)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写作考核制度。通过科学合理的考核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自主提高写作兴趣,开展自我学习,将写作能力作为专业必修内容。
二、大胆创新写作教学方法
在新的教学环境及教学改革目标下,如果要快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就需要打破传统教学方法的束缚,大胆进行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创新,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写作教学活动中,培养写作兴趣,激发学生的写作潜力,更加重视写作能力的养成和训练,全身心地投入写作教学中。从高职院校生源来看,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基础相比来说都不是很强,学生的基础差异性比较大,因此在教学方法方面如果还是按照传统的“一刀切”的教学模式很显然是不适应学生的多特点学习需求的。因此,高职汉语言文学专业写作课程教师,要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及学生的基础情况,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就业意愿等情况,根据一定的标准,将学生进行合理分组,确定不同的学习需求,重视以学生学习兴趣为中心,开展多样化的写作教学,从而促进每位学生的学习进步和发展,使每位学生既有学习目标,也有学习成果,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实施多样化的考核方式,从而确保每位学生通过学习可以实现进步,激发学生自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好地投入学习中来,更好地促进每位学生提高写作技能。教学实践表明,根据每位学生的不同学习特点实施分层教学法,开展写作课程教学,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活跃写作思维,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取得的教学效果更加明确。
三、鼓励发展个性化的写作
在日常的高职汉语言文学专业写作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来写一写有关企业方面的写作内容,如企业策划文案等。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的个性化写作学习需求,教师可进行一定的调查,通过调查问卷及访谈等方法来掌握学生的学习需求及学习状况,并根据日后的就业意向等,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写作教学活动,设计与学生就业密切相关的写作教学内容和方法。在具体实践中,高职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要在积极发挥引导作用与组织作用的基础上,不断提高服务意识,和学生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教学交流和沟通,引导学生自我提高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写作技能学习的主动性。比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帮助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写作学习的课程内容,比如,想从事国际贸易专业的学习,可以多学习一些与贸易相关的文书的写作,而希望进入企业综合办公室工作的学生则可以学习一些与企业文秘相关的写作内容来进行学习,从而提高学习的针对性,使写作知识的学习和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需求更加契合,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和目标性,并激发学生的自我学习潜力和积极性,积极参与到写作学习活动中。总之,介于高职教育的明显特点技术以就业为导向,在高职汉语言文学教育中,尤其是写作教学中,也需要以学生就业为核心,满足学生的就业需求,尽可能地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就业能力。
汉语言文学自考官网篇四
1、创新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理念
首先,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工作中,教师应将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提升作为教学工作的主要目标,通过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现高等院校终身教育的重要目标。
最后,开放教育环境下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模式创新,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及学习需求,制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借助大数据技术,对大学生的信息内容进行收集及挖掘,充分了解大学生的兴趣爱好及学习需求,确保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内容的有效性及针对性。
2、丰富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方式
首先,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有效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例如,多媒体教学设备、计算机技术等,切实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的质量及效率。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内容具有较强的艺术性及文学性,通过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将为学生营造出生动形象的教学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积极性。教师可将汉语言文学专业内容,通过视频、ppt、图片的形式呈现出来,开展古代诗歌、文言文教学活动时,通过播放具有古典艺术特色的歌曲,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情感,更好的融入汉语言文学教学氛围之中。
3、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能力
开放教育环境下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模式创新,需要积极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的教学能力及创新能力。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要组织者及引导者,高等院校需要重视对于教师技术的培训,通过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及专业素养,实现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模式的创新发展。首先,高等院校应完善教师的培训机制,结合开放教育环境的特点及社会发展的需求,有针对性的提高教师的开放式教学能力。例如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制作及运用、开放式的教学理念等。
其次,高等院校应建立健全教师的交流机制,与教育理念先进的国内、国际院校进行合作交流,为教师提供进修学习的机会,促使教师掌握国际化的教学事业及开放式的教学能力,实现开放教育环境下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模式创新。
最后,高等院校教师应不断学习现代化的教育思想及方式,积极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提高开放式教学的能力,为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模式创新贡献力量。例如,计算机使用能力、多媒体教学设备使用能力、社交软件使用能力等,确保教师的汉语言文学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开放的教学资源与教学平台,营造轻松、有效的汉语言文学教育环境。
开放教育环境下,高等院校学生的学习将更加多样及便捷,教学内容及教学模式的创新发展,成为教育改革的必然发展趋势。
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作为文学类专业的核心教学内容,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积极引进先进的教学理念,营造出开放的教育环境,创新实践教学的方式。现阶段,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改革,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但仍存在众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因此,开放教育环境下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模式创新,应不断挖掘新型的教育模式,培养出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人才,营造出良好的汉语言文学教育环境。
[1]关雪平.开放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特色教学探索与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05).
汉语言文学自考官网篇五
光阴荏苒,四年的大学时光即将逝去,春华秋实,乃自然之道,四年的辛勤耕耘如今也该硕果累累了,回顾以往,反思自我,总结如下:
从开始上小学起,我就深深地爱上了语文这门学科,觉得中国语文这门学科不仅能使我们说出动听的话语,还能让我们写出漂亮的方块字,于是,我以后的生活就与中文结下了不解之缘,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个人鉴定。正是因为这份不解的缘分,我从小学到初中、高中,语文成绩一直很好,还曾一度长时间担任语文课代表,是老师眼中的优秀生,是同学眼中的佼佼者。高考结束,我的语文分数也一如既往的是我所有学科中最高的,因此,我选择了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来作为我大学学习的专业,而学校则选择了天津师范大学。很幸运的是,最后我被录取了,如愿以偿的进入到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继续我的学习生涯。
在这四年的大学生活里,我是愉快而充实地度过的。学业上,我不仅深入的学习了本专业所涉及的所有课程,同时,为了进一步提升自身的文化素质修养,还副修了英语专业;课余生活上,我积极地参加学校的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加入了青年志愿者协会、邓研会及心理健康协会,同时在校外做些兼职,不仅锻炼了社会生存技能,所得的小小收入也能补贴生活,自我鉴定《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个人鉴定》。
对于我的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我是怀着美好的憧憬的。听前辈人说,中文系能把一个女子塑造成为一个与众不同的人,一个有着深厚文化修养,一个气质如兰的人。的确,四年的专业学习,也让我也深深地体会到了中文的巨大魅力,以及它潜移默化改变人的塑造力。我们要修读的专业课程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专业必修课,如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古代汉语、现代汉语等等,另一方面是专业选修课,如杜甫研究、陶渊明研究、港台文学、东方文化、基督教文学与文化,中国文化史、外国文化史等等。所修读的这些专业必修课奠定了我在汉语言与文学两方面的深厚基础,而专业选修课则是对必修课的一个有益补充,不仅使我的知识面更加广泛,而且使我对中文的爱慕之情益笃。专业选修课与专业必修课,两方面互为补充,相得益彰。
由于对自身有着较高的要求,我结合兴趣副修了英语专业。副修课程一般都开设在周六、周日,因此我就不能像其他不副修的同学一样,在周六、日还可以美美的睡个懒觉,我必须早早睁开朦胧的睡眼,起床,洗漱,然后去上课。虽然副修过程中有苦有累,但亦有喜有乐。上课时的充实,演presentation的搞笑与欢乐,拿到副修成绩单的喜悦,是只有身在其中的人才能体会的。非常遗憾的是,我只副修完专科的课程就不能再继续修读了,所以也不能如我先时之愿拿到双学士学位,但我也不能因此就自我否定整个副修过程,结果很重要,过程亦很重要,只要经历过,就值得珍惜。
除了专业课程与副修课程外,我还跟随大家一起修读了学校的校通修课程,加强了日常生活的政治、经济、法律、道德等常识修养及基本计算机技能的培养。同时,为了适应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中学教师的要求,我们还修读了教师教育系列课程,通过了见习、实习,即将取得教师资格证,为自己将来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做了充分的准备。
大学生活除了最重要的学习任务外,其次就是课余生活了。我积极地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大一加入了青年志愿者协会,大二加入了_与三个代表理论研究会和心理健康协会,其他空余出来的时间用来做做兼职,让自己更早的了解社会,参与社会。我的课余生活虽不轰轰烈烈,但亦过的丰富多彩。
大学是一个人从学校生活迈入社会的最后一步,是一个成长的过程,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我很庆幸在大学里我选择了天津师范大学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是它充实了我的大学生生活,让我在大学里健康快乐的成长;是它成就了现在的我,让我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工作上都充满自信,斗志昂扬。
汉语言文学自考官网篇六
浅论王蒙文学的确定性与非确定性
导读:王蒙文学的确定性与非确定性以来的长篇小说《这边风景》和今年的《闷与狂》等。对此,有人惊呼王蒙写疯了,什么都写,什么都尝试,什么话都说,什么都让你来不及准备,什么都让你措手不及,什么都让你瞠目结舌。关于《闷与狂》,有人说它是小说,有人说它是散文,有人说它是回忆录,我觉得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王蒙文学的确定性与非确定性最近的文坛很是热闹,鲁迅文学奖就不说了。我要说的是有三个作家,成为当下不可回避的话题。第一个,当属王蒙先生,他因为新近出版了所谓的长篇小说《闷与狂》,广被关注,也备受争议。第二个是张贤亮先生,这位新时期文学的开拓者之一,后来西部文化产业的领军人物,因为他的离世落幕而被人们热议。第三个是萧红先生,也可以称为萧红女士,因为电影《黄金时代》的热映,而继去年电影《萧红》后再度掀起一股“萧红热”。
这次研讨会的主题是“王蒙最新双长篇小说学术研讨会”,乍一听,觉得有点怪,长期以来,我们总习惯一事一议。但后来一想,这事若发生在别人身上或许有点怪,但发生在王蒙先生身上,就很正常。熟悉王蒙文学的读者,我这里是指读过他作品的人,是过去进行时的那群人。而相对于过去进行时的人群,所对应的应该是将来进行时的人群。今天参加研讨会的,基本上属于现在进行时。那么,有人会问,你当属于哪一种人群?我想说,我既属于过去,也属于现在,更属于将来。
请注意,我在这里谈的不是王蒙先生的具体哪部小说,哪篇散文,哪首诗,哪篇讲话,我说的是王蒙文学,包括所有的文字,和与文学有关的非文字的东西。譬如他的社会活动,譬如他的演讲,譬如他在人们心中的印象。在中国,我不知道哪个作家可以在他的名字后面用文学去冠名去定义,我们过去可以用鲁迅小说、老舍小说、朱自清散文、杨朔散文去冠名去定义去解读,但很少有人用鲁迅文学、老舍文学去冠名定义的。今天,我提出了王蒙文学这个说法,不是心血来潮,不是吸引眼球,不是溜须拍马,不是想让王蒙先生点一个赞,而是实在是被王蒙先生30年来在文学形式上的不断突破创新所吸引。
王蒙先生是新时期文学新世纪文学以来在中国当代作家中最领潮头之先风气之先、最不拘形式也是最讲形式的人,从他早期的意识流到他后来的散文、随笔、回忆录、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小品文、讲演稿以及思想性散文《大块文章》《九命七羊》《老子的帮助》《庄子的享受》《我的人生哲学》《红楼启迪录》《读书解人》以及去年以来的长篇小说《这边风景》和今年的《闷与狂》等。对此,有人惊呼王蒙写疯了,什么都写,什么都尝试,什么话都说,什么都让你来不及准备,什么都让你措手不及,什么都让你瞠目结舌。关于《闷与狂》,有人说它是小说,有人说它是散文,有人说它是回忆录,我觉得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王蒙先生以他特有的语言、结构、情绪表达了他想要表达的东西。如果非要说它是小说,也可以。记得丁玲在谈到萧红的小说时,曾说萧红写的不像小说。萧红则说,不同的人写不同的小说,我的小说就这样写。我想也是,谁规定小说怎么写了?谁给小说下定义了?谁规定小说就是罗贯中,就是曹雪芹,就是鲁迅,就是老舍,就是托尔斯泰,就是马尔克斯,就是莫泊桑了?我看到《上海文学》选了书中的某章节,但并没标出这是什么文体,它只告诉读者这是王蒙先生的一个专栏的一篇文章。这样的文章它属于文学,它不属于小说、散文、随笔、笔记、日记,它只属于王蒙式的表达。
关于《闷与狂》的书写,王蒙先生是有他的想法的,这种想法是一种试验,这就如同他当年玩意识流,你习惯不习惯,接受不接受是你的事,反正我要这样写,怎么开心就怎么写,怎么逗你玩就怎么写。我就是马三立,我就是周立波,我就是郭德纲,我就是“老梁说事”,我就是“百家讲坛”,我就是“国宝档案”。王蒙先生在书中其实也不止一次在向读者表白,他说:“这本书你在阅读,这本书现在完全听你的支配,你想翻到第几页就是第几页,你想卷到什么程度就卷到什么程度。”他还说:“快乐是一种变化。缺少变化是烦闷的由来。而烦闷是快乐的死敌。你烦闷了,你感到了一种重复,重复使人疑惑,你需要醍醐灌顶,你需要振聋发聩,你需要当头棒喝,你需要五雷轰顶,你需要洗心革面,你需要做得成强悍,强悍得成钢铁,你要敢下手,出手辣,炼就铁砂掌。你不能对别人出手,你还不敢对自己出手吗?你要敢尝试敢变化敢刀山火海敢就地十八滚降龙十八掌练就十八般武艺扫堂腿横扫千钧,远走高飞千里万里与往事干杯。”
这就是王蒙,不断寻求变化的王蒙,不断寻求新鲜的王蒙,不断寻求刺激的王蒙,不断特立独行的王蒙,不断让人眼花缭乱的王蒙。人生就是一条直线,你可以选择一个又一个线段,这个线段就是你的直接经历,它是可以确定的。而人的思想是穿越线段后向两端继续发展延伸的射线,它具有非确定性。艺术也是如此,王蒙文学的特点在于他始终不断的寻求变化。我们过去总爱说,某某作家形成什么风格,什么流派,王蒙先生却不信这个圈套,这个惯式,这个约定俗成,这个千篇一律,这个被人膜拜,这个被人定义,他总是在变着法儿的玩魔术,玩魔方,玩花样,玩捉黑枪,玩打升级,玩敲三家,玩砸金花儿,玩斗地主,玩灌蛋,玩押大小,玩清一色,玩一条龙,对于他这种昏天黑地、五光十色、神出鬼没式的写作,从一开始它就被关注,被争议,被口吐莲花,被说三道四,这使我想到王蒙先生的文章《“饥饿效应”与“陌生化代价”》,虽然这是一篇谈论人际关系的,但也同样适用于艺术:“第一,开始吃的时候,你正处于饥饿状态,而饿了吃糠甜如蜜,饱了吃蜜也不甜。第二,你初到一个餐馆,开始举箸时有新鲜感,新盖的茅房三天香,这也可以叫做‘陌生化效应’吧。”然而,再陌生的东西你一旦有了一回生,就会有二回熟,熟了就会不讲道理,“了解了这一点,也许我们再碰到对于新相识某某某先是印象奇佳,后来不过如此,再往后原来如此,我们对这样一个过程也许应该增加一些承受力”。
关于的文化差异对语言的影响
文化差异对语言的影响摘要:中国人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不仅要掌握好语言技能,还要充分认识到文化因素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在英语教学中,我们却忽视了文化差异对语言学习的影响,无法真正将英语学以致用。本文将从中西方的传统文化、习俗文化和价值体系三方面的差异来探讨文化差异对语言的影响。
关键词:文化 差异 语言
一、引言
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很多人努力学习语音、词汇和语法等语言方面,却忽略了文化因素在语言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致使许多人虽具备一定的语言能力但在英语交流中仍会遇到许多困难。缺乏对文化因素重要性的认识已严重影响了英语学习。
文化因素对语言的影响很早便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如20世纪80年代我国著名学者胡文仲就认为:“语言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不了解英美文化,要学好英语是不可能的。”但在多年的英语教学中文化因素仍未受到足够的重视,因此,本文将从中西方的传统文化、习俗文化和价值体系三方面的差异来探讨文化差异对语言的影响。
二、文化差异对语言的影响
要想学好英语不仅需要掌握语音、语义和语法等语言本身的技能,还需要注重文化差异对语言学习的影响。语言和文化是不可分割、互相依存的整体,语言是文化的表现形式和载体,同时又受所属文化的制约。若不能充分了解西方文化就无法真正学好英语。
众多学者已充分研究了文化的内涵,如戴炜栋和张红玲认为,文化研究发展至今,一个最具概括性、广为接受的观点认为文化是一个群体的生活方式,它包括人自出生后所学到的一切,如语言、言行方式和内容、信仰,以及人们赖以存活的物质和精神基础。张婧则认为,不同的民族所处的地理环境和历史环境不同,因而对不同的事物和经历有着不同的编码分类;不同的民族因不同的宗教信仰,也导致了他们独特的笃信,崇尚和忌讳心态;不同的民族因其发展的特殊历史过程也产生了本民族自己的历史典故、传说轶事。本文主要关注中西方在传统文化、习俗文化和价值体系三方面的差异及其对语言的影响。
(一)传统文化上的差异
中西方国家均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传统,在各自的文化上有其独特的内涵。由于受到不同的历史和传统的影响,中西方国家在各自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所沉淀形成的传统文化亦不尽相同,因此,我们在学习英语时除了要学好语言,更要关注语言所属的文化内涵。正如刘长江所言,文化教学应与语言教学同步融合。
由于历史和传统的差异,中西方人们对于同一事物的理解和感受也有区别。如“龙”在中西方的传统文化中的内涵便迥然不同。“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我们引以为豪的自称“龙的传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龙”是吉祥、幸福的象征,人们多用“龙腾虎跃”或“龙凤呈祥”等词形容吉庆的气氛。但西方文化往往把“龙(dragon)”视为邪恶势力的象征,寓意凶残。在西方传统文化中“dragon”指的是一种长有双翅且会吐火的怪兽,因此,它与凶暴直接联系在一起。
(二)习俗文化上的差异
中西方文化差异尤其典
型地体现在习俗文化方面。不同国家的习俗文化反映在各自的社会生活和交际活动中,如称谓、礼仪、恭维、致谢等方面。若不能充分了解中西习俗文化上的差异则会严重影响彼此的交流。
如在称谓方面中西方的习俗文化便有着极大的差异。中国人由于受到宗法观念的根深蒂固的影响遵循讲礼节、尊长辈的习俗。俗话说:“子不言父名,徒不言师讳。”因此,在中国,孩子倘若对长辈或教师直呼其名会被认为不懂礼貌,将会受到家长的责罚。而在西方的习俗文化中西方人称呼除父母外的其他人时大都直呼其名,以示友好和亲近。这一点在美国尤为普遍,甚至初次见面就用名字称呼。这一差异的理由在于中国人尊崇长幼有序、尊卑有别,而西方人则崇尚人人平等、追求自由。
(三)不同价值体系间的差异
价值观念被普遍认为是文化的核心所在,不同文化背景中人的价值观念必定会有所不同。而价值观念又对人们现实生活中的言语表达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语言也往往折射出一个民族的价值观念。中西方价值观念的差异也直接反映在语言表达上,尤其典型地体现在诸如,禁忌、隐私等方面。
如中国人的价值观念注重社会群体间的亲密友好关系,因此,将询问对方的年龄、收入、婚否等情况视为是对对方的关心,但这些理由在西方人眼中却是一种禁忌,在他们的价值观念中这些均为个人的隐私,因此,避而不谈。再如中国人碰到熟人打招呼常会问“你去哪儿”或“你吃饭了吗”等,以示对对方的关心和双方的亲密友好关系,但这在西方人眼中却大有窥探隐私之嫌。
三、结语
英语学习中语言与文化密切相关,如高宝虹所言,在语言学习中,文化充当着极其重要的角色,语言的使用要受该语言所属民族文化制约。因此,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必定影响英语语言的学习。尽管已有学者对此进行了探讨,但对文化因素的忽视仍未得到有效的改善。张友平曾指出,外语教学不应当仅仅是语言教学,还应当包括文化教学。因此,我们学习英语不仅要学习语言本身,还要熟知语言的文化背景,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将英语学以致用,准确顺畅地将其应用于对外交流之中。
基金项目:天津城建大学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理工类院校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及能力研究》(立项编号:jg-1352),本文是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汉语言文学自考官网篇七
摘要:汉语言文学是许多的高校教育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在教学中许多的学生在不得已中进行高校汉语言文学的课堂学习,带着不情愿的态度。作为一名高校的汉语言文学的教师,要以本学科的专业知识为教学特色,找准学生与教材之间的契合点,采用汉语所特有的文化特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采用一些文学故事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丰富的教学手段来丰富课堂教学,作为一名高校的汉语言文学教师要把自己的课堂上的具有特色,把本学科分为多个选修课的内容,使学生对于文学知识有更多的兴趣。
关键词:高校;汉语言文学;教学方法
在高校中有许多的文化课是每一个专业都必须学习的学科,汉语言文学就是其中的一个学科,由于汉语言文学是学生进入高校以后,为了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的一门学科,在教学中成为一门公共课。大部分学生都感到汉语言文学比较枯燥,单是学习一些汉语言文学的基础知识都觉得枯燥、没有兴趣,缺乏学习的动力,许多学生对于鉴赏文学作品缺少自己独到的见解,缺少欣赏下去的能力。总起来说就是高校的汉语言文学教师在教学中总是用自己的欣赏水平来评判学生,其实对于学生来说他们的文学兴趣还是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的。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一定的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关注学生的独特感受。
高等学校教育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培养,注重学生学习的终身性,关注学生的自觉性,把有利于学生成长的一些学科都要进行涉猎。高等教育学校在开设的教育学科中要注重学生专业课的教学,还要关注学生在与人相处中的一些技巧,让学生在纷繁的社会中,能够更加圆滑的去处理一些工作中的事物,汉语言文学能够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艺术,让学生的许多欣赏艺术提高,增加学生的学习趣味性。
1、注重公共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开设。由于汉语言文学是一个非常大的主题,需要教学的内容有很多,作为一所高校要想让学生进行系统的学习,学校可以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进行必修课和选修课,让学生有一定的自主选择权力,在这些汉语言的选修任务中进行一些专业性知识的学习,这种方法有助于学生学习人文性知识,能够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如开设“大学语文”、“中国传统文化”、“现代汉语”、“唐宋诗词鉴赏”、“老论精读”等公选课。把汉语言文学分解成多个文学常识,让学生有选择的空间,针对自己喜欢的一个方面进行深入的学习,让学生更具有文学修养。
2、校园文化建设。汉语言文学渗透到校园的各个角落中,让学生无时无处不受到汉语言文学的陶冶,由于我国地大物博,历史绵延长久,作为高校要豐富我们的文化生活,利用一些课外活动来丰富学生的文学进修机会。比如在校园里定期举行演讲比赛,让学生针对一些主题自己去进行撰稿,然后投入自己的情感进行演讲比赛,如果高校的学生想要在比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必须要针对某一个主题进行自己独特视角的挖掘。差不多每一所高校都要开设几个文学社,让许多有文学爱好的人都往文学社里投稿,挑选一些优秀的稿件进行出版,这种方法能够调动学生的文学创作热情,还能够让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一种竞争的力量。学生学好汉语言文学的渠道也是丰富多样的,课堂只是学生学习的一个方面,课本不是学生学习的全部,生活经验才是真正锻炼学生的地方,作为汉语言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参加一些口语交际的团体,比如辩论赛,让学生针对一些现代社会的现象进行自己观点的辩论,这种方法能够让学生主动去搜集材料,进行驳论的准备材料,学生搜集材料的过程就是文学学习的过程。
在听一些专家讲座时,有的专家在讲座时总是高朋满座,人们听得兴趣非常浓厚。同样是一个方面的讲座内容,但是有的专家在讲座过程中人们总是昏昏欲睡,提不起倾听的兴趣。我们也总是在谈论某一个专家在讲座时,能够旁征博引,采用身边的事例做说明和论证,让我们觉得说的这些理论和实际的事例非常贴切。往往带有实际事例的观点更容易吸引我们,而只是讲一些纯理论性的知识,即使这些理论非常正确也缺少倾听到底的决心。一个高校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教学艺术与一个人的学识和修养作用并不是特别的大。课堂教学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技术,需要教师掌握一定的教学技巧,能够把自己的课题穿插进一些历史和生活中的事例,能够用一些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论证,把教材中的文学性语言换成我们的现代语,把一些历史人物和一些小故事联系起来。作为高校的汉语言文学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修养,学习一些成名教育家的课堂教学案例。
汉语言文学在生活中有很强的应用性。作为汉语言文学教师要多向学生展现作为这一学科知识的重要性,要注重这一学科的实际运用。汉语言文学在学校里和实际的工作中,运用的机会都是非常多,教师可以针对一部文学名著,让学生就名著中的一个人物形象进行具体的说明,让学生就这部名著在写作上的特点,在人物刻画中的具体细节描写等等各个侧面进行一下具体的阐述,也可以结合在现实社会中的影响进行具体的阐述。其实对于学生来说,汉语言文学的实用性在写作和与人交流中都有突出的表现,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多鼓励学生,不断拓宽汉语言文学的训练渠道。学生对于这一学科的能力训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从课堂可以引申到其他学科之中,还必须通过大量的实践锻炼,让学生把这种文化知识内化为能力。为了让课堂学习与学生的实践能力结合起来,教师可以尝试让学生写一些研究性报告,策划一下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让学生对所策划的主题进行讨论和分析。针对大家身边的共同关注的问题,或者是电影中的故事和形象组织学生讨论和专题演讲。在这样的活动中,能够增加学生的汉语言文学的运用,还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汉语言文学专业有自身固有特点,作为高校的教师应该是介于学科理论与职业技能之间的专业修养层次。汉语言文学科目需要上承学科研究成果,下接职业技能训练的中介环节,同时必须指出的是,职业技能训练也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题中之义,否则也将会遇到就业障碍。我们必须遵循以学生为中心、密切联系实际、全过程实践、全过程质量监控”的原则,建立起从课堂实践到假日实践再到专业实习的梯级实践体系。
参考文献:
[1]刘捷.教师职业专业化与我国师范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2]孙宗禹.素质教育与大学教学改革[j].中国大学教学,2003(5).
汉语言文学自考官网篇八
1、开放教育认识不足
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育教学活动,开放教育环境认识不足为主要限制性因素。
首先,高校教师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较为深刻,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更加注重理论知识教学,以及学生的学习成绩提升,忽视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及综合素养。开放教育环境之下,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模式的创新,需要教师对开放性教育环境具有充分的认识,掌握开放教育环境下,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特点及教育需求。
其次,高等院校学生对于开放学习环境的认识及掌握能力不足,尚未充分利用开放教育环境的资源优势及条件优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及针对性有待提升。
2、教学方式有待创新
开放教育环境下,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活动,需要教师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制定出不同的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教师的教学方式应不断创新发展,营造良好的课堂教育教学环境,切实提高大学生汉语言文学知识学习的兴趣及热情。
3、教育管理建设不足
开放教育环境下汉语言文学教学模式创新,应建立健全完善的教育管理模式。现阶段,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教育管理模式有待创新。
首先,针对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改革的监督管理力度不足,教师的教育改革缺少相应的监督管理机制,教师的教学热情及主动性有待提高。
其次,高等院校教师的奖励机制有待完善。建立健全高校汉语言专业教师的奖励机制,有助于提高教师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实现开放教育环境下汉语言文学教学模式创新发展。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8166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