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特点,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进行详细规划的一种教学设计文稿。教案的评价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和教学目标的实现情况来进行客观分析。通过阅读和分析一些优秀的教案范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教学设计的要点。
中班清明美术教案篇一
《清明上河图》教育活动是一节美术欣赏课。该欣赏活动主要是通过引导幼儿欣赏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使幼儿了解、认识祖国经典绘画的博大精深。从而激发幼儿的爱国主义情感。其目的是把“清明上河图’’作为古代艺术及文化启蒙的种子播洒在幼儿心中,为幼儿今后的成长铺路。通过欣赏清明上河图,引导幼儿深入细致的了解宋代首都汴京城的繁荣景象,感知古代热闹的大街场景。引导幼儿欣赏画面的布局、感受其和谐流畅的美感。张择端大师在这幅作品中采用了散点透视的绘画手法,将繁杂的内容纳入到统一而富于变化的画面之中。幼儿在欣赏绘画的同时大胆讲述自己的想法,培养了幼儿审美观和评价美的能力。整个活动从人物形态、画面的点、线、造型及中国画的色彩入手,把重点放在整幅画的高潮部分“虹桥"。在活动中,采用了让幼儿学一学、做一做等教学方法体会古代人的生活情境,调动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幼儿在欣赏动感的《清明上河图》这一环节中将整个活动推向了高潮。
1、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欣赏《清明上河图》,提高幼儿对名清明上河图画的欣赏能力,感知热闹的宋代首都景色。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欣赏活动,培养幼儿热爱生活的情感。
2、能力与知识目标:培养幼儿观察绘画的色彩美、构图美与造型美的能力,感受其和谐流畅的全景式表现方式。认识画面中人物的形态、古代建筑的造型。
3、技能目标:提高鉴赏能力,了解《清明上河图》的画面。
4、创造力培养目标:大胆讲述自己的想法,培养幼儿审美观和感受美、评价美的能力。
1、知识准备:了解画家张择端的绘画作品内涵。
2、物资准备:课件《清明上河图》,音乐《高山流水》,实图《清明上河图》。
3、环境准备:将《清明上河图》布置在活动室中供幼儿欣赏。
一、通过兴趣,引出主题。
小朋友,你们喜欢画画吗?长大想成为一名画家吗?在很早很早的古代就有一位非常了不起的画家,他把汴京城外的繁华景象都画在了一幅很长很长的画卷上,这位了不起的画家就是北宋张择端大师,这幅作品叫做《清明上河图》,它是我们中国十大名画之一,也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
二、欣赏画面,感受画面的布局。
1、整体欣赏。
教师:小朋友这就是《清明上河图》,你们见过这幅画吗,这幅画清楚吗?现在随着优美的音乐大镜头放大仔细的来看一看。
(1)这里描绘的是汴京郊野的风光。
(2)在郊野的小路上走来了一群抬轿人,里面坐着一位老妇人,他们刚从京郊踏青扫墓归来。
(3)这里描绘的是汴河两岸小镇的风光,小镇上有一排排的房子,房顶是什么形状的?
(4)这里有什么?在什么上面停泊着?船身有好看的花纹,都有哪些花纹?(线和点)船头尖尖的,非常的漂亮。
(5)横跨在汴河两岸的有一座木质拱桥,这座桥弯弯的像什么?
(6)这里有一条街道,街道上有什么?(人)街道两边有什么?
(房、子树)房顶是什么颜色的?(黑色)如果我们把街道也画成黑色会怎么样呢?
(7)这是什么啊?(牛车)这里又是什么?(轿子)轿子和牛车都是古代的交通工具,将相当于我们现在的货车和出租车一样。
(9)这里的人好多啊!你们快来看一看他们都在干什么?这里的人非常多,川流不息,人来人往。
小结:刚才欣赏的就是《清明上河图》的全景,在这幅长卷上画家共画了815人,各种牲畜五六十匹,大小船只二十多条,房屋建筑三十多栋,张择端大师把这么多的人和物都画在了这幅长卷上,并且让人感到又清楚又有序,就像我们真的来到了汴京城。
这是什么声音啊?停靠在汴河上的船怎么样了?虹桥上的人都怎么样了?树底下的人在干什么?船夫在船头上划动着船桨,我们学一学......
过渡语:动感的《清明上河图》很热闹,我们看一个地方……。
3、局部欣赏——虹桥。
谁还记得这座桥的名字叫什么?(虹桥)你们可别小看这座桥,他可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因为他的跨度有40多米,没有桥墩,而且全是用木头做出来的,现在再也没有人能够造出这样的桥,造这种桥的方法也已经失传了。你们觉得可惜不可惜啊?我们现在只能从《清明上河图》中欣赏到。
桥上的人好多啊,这么,热闹啊,他们都在干什么呢,我们放大镜头仔细看一看。
(2)在这幅画面都有干什么的?(骑马、挑担、推拉车……)前面的人在拉车,后面的人为保持平衡用力往前推车,我们一起来模仿他们是怎样推拉车的。
(3)这里还有一个大人和一个小孩,他们之间会发生什么,事呢?
(4)桥中间有一个人正在往下抛缆绳,他想干什么?船上有一根高高的桅杆,这艘船到桥的对面,高高的桅杆就会和桥梁碰到,所以桥上的入是想用缆绳把桅杆放倒,使这艘船顺利地到了桥的对面。
这是一条什么?(河)你是怎么看出来是河的?这些花纹就是用浅浅的黑色画出来的,中国的国画就是用墨来作画,以黑白色为主,深的地方是用浓墨画成的,浅的地方是用淡墨画成的。
4、整体欣赏。
三、通过欣赏,对画家的赞美。
画家给我们带来这么美的画,你们有没有什么话想对他说?
《清明上河图》这幅名画,反映了北宋年间首都汴京的繁华景象,画面内容丰富,人物众多,以长卷形式来构图,深受中国人民的喜爱,因此在欣赏活动中幼儿兴趣盎然,情绪振奋。尤其是在分析画面构图布局时,幼儿找到了许多的不同,人物、帆船、建筑、桥梁等——幼儿的.观察力和分析力令人折服。幼儿通过欣赏教学,审美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完成了教学任务,达到了教学目的。
在我国灿烂的艺术瑰宝中,《清明上河图》是一颗璀璨的明珠,有人称它为我国宋代的小百科全书。它生动地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城市生活的风貌,这在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美术欣赏《清明上河图》就在于让幼儿了解该画的历史价值。在幼儿欣赏课件、仔细观察的基础上,幼儿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运用已有的美术知识,对画面的点、线、面进行认知,对画面的各种人物形态加以模仿,从而了解当时人们的生活情景以及心理活动,如抬轿人、推车人、大人和小孩以及邻船人的模仿和想象。在这个过程中,真正体验到幼儿的天真和想象力。在每个环节中教师都采用了不同的教学手法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如:引导幼儿欣赏动感的《清明上河图》、其他画家的名画,通过整体欣赏——动态欣赏——局部欣赏——整体欣赏《清明上河图》,提高幼儿对名画的鉴赏能力,培养幼儿热爱生活的情感,发展幼儿的审美观以及感受美,评价美的能力。师幼一同欣赏后,更能够了解到画家的伟大以及《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
中班清明美术教案篇二
目标。
鼓励幼儿大胆使用剪刀剪纸,喜欢粘贴活动,愿意帮助小动物。
准备。
废旧白挂历纸剪成的小动物造型(幼儿熟悉常见的)若干张、剪刀、胶棒、彩纸(边角料)、小筐、树林背景图等。
进行。
1.出示小动物造型,幼儿观察后,挑选出自己喜欢的动物,互相说一说是什么小动物。
2.教师创设情景,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师:“小动物今天开联合会,都要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可是,小动物没有漂亮的衣服,心里真着急。孩子们,咱们赶快帮小动物做件漂亮的衣服,好吗?”
“我们先剪出漂亮的图形。”教师带幼儿一起把彩纸剪小,鼓励幼儿大胆用剪刀剪,提醒幼儿把剪成的纸放在小筐里,并对个别幼儿进行指导。
“漂亮的图形剪好了,我们把它粘在小动物身上,小动物的衣服就变漂亮了。”带幼儿用胶棒将图形粘贴在小动物身上,提醒幼儿图形不要粘得太多,太挤了,这样就不好看了。
3.小动物的漂亮衣服做好了,他们真高兴,都说谢谢小朋友。小动物还请小朋友一起参加它们的联合会,“笛笛……上车喽,我们跟小动物去森林开联合会喽”!教师带幼儿把小动物粘贴在森林背景图上。活动结束。
中班清明美术教案篇三
1、乐意参与装饰鞋底花纹的活动,能用点、线、面设计鞋底花纹,体验创作的喜悦。
2、感知鞋底花纹的多样性和对称美。
3、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及创新意识。
4、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幼儿每人准备带一双干净的鞋子;幼儿创作材料:铅笔若干,画好鞋样的纸、彩色复印纸人手一份。
1、观察鞋底。
师:你的鞋子有个秘密,你知道吗?你们的鞋底是什么样的?
2、感知鞋底的多样性和对称美。
(1)幼儿观察各自的鞋底花纹,并且相互比一比,说说各自的鞋底花纹有什么不一样。
(2)请几位幼儿说说自己的鞋底花纹是什么样的,有什么图案。
(3)让幼儿仔细看看自己两个鞋底的花纹,讲讲有什么发现。引导幼儿感知鞋底花纹的对称美。
3、设计鞋底花纹。
(1)引导幼儿讨论:用什么方法画能使两只鞋底的花纹对称。
(2)提示:将画有鞋底的纸对折,中间选择一张自己喜欢的彩色复印纸,用铅笔进行创作,就会出现花纹对称的美丽的鞋底了。
(3)鼓励幼儿大胆想象,进行创作。
4、展示、欣赏作品。
(1)幼儿欣赏同伴的作品,提问:你喜欢哪一种鞋底花纹?
(2)请幼儿介绍自己设计的鞋底花纹,老师对每一幅作品都给予肯定。
5、布置活动室。
将鞋底花纹涂上好看的颜色,并沿边剪下,布置在活动室里。
1、请幼儿回家后找爸爸妈妈鞋底的秘密。
2、在区域活动中开展“为爸爸妈妈设计鞋底花纹”的活动。
本次活动第一个环节通过观察鞋子,引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
鞋子是每个孩子平时最熟悉的物品了,鞋底的花纹是多种多样的,第二个环节充分发挥“幼幼互动”的作用,让幼儿自主地去和同伴交流,感知鞋底花纹的多样性;丰富鞋底花纹的感知经验,知道鞋底花纹有曲线、直线、圆形、点等,为下面的创作活动奠定基础。“对称”的概念在中班幼儿的思维中还是比较模糊的,该环节只限于让幼儿初步感知对称的美,提高他们的观察、认知能力。
第三个环节通过具体的操作,使幼儿懂得利用复印纸,能很容易地帮助我们解决画对称的问题。另一方面,老师鼓励幼儿大胆创作,将点、线、面有机结合,构成美丽的图案。
第四个环节中,我把过去的“评析作品”改为“欣赏作品”,让幼儿与老师一起带着赏识的情绪,观赏同伴的作品,从中获得更多的作画经验。
“鞋底花纹”的探索并不会因为这个活动的结束而结束,通过延伸活动,幼儿可以感知到更多的鞋底花纹,巩固对装饰画的认识。
总之,本次活动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多数幼儿乐于参与装饰鞋底花纹的活动,能用点、线、面设计鞋底花纹,体验创作的喜悦,感知了鞋底花纹的多样性和对称美,也有两三个幼儿不积极,他们胆子小,认为自己作的不太好,不敢大胆创作,对他们要多加鼓励,敢画就是最棒的。
中班清明美术教案篇四
设计思路:
中班幼儿能够运用简单的手工制作表现自己的艺术审美,他们对制作充满好奇、充满想象。本次活动的目的是为每一个幼儿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激励幼儿用不同的形式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尊重每一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感受染纸活动的乐趣,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2.引导幼儿学习染纸的基本方法,在教师引导下尝试不同的图案。
3.会用它们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与创造,喜欢装饰。
4.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师做的花手绢。
2.宣纸若干、彩色颜料、调色盘、抹布、旧报纸若干,各类材料分组摆放。
活动过程:
(一)欣赏教师的花手绢。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种很特别的纸,请小朋友摸一摸有什么感觉?
幼:软软的,有点粗糙。
师:我请小朋友猜一猜这些花手绢是怎样做成的?
幼:用笔画的、用吸管吹的……。
师:老师是用这些颜料和宣纸做成的。请小朋友猜一猜只用这两种材料怎样才能做一个漂亮的花手绢?(引发幼儿思考)。
(二)教师让幼儿探索印染花手绢的具体方法。
1.请幼儿自己动手试一试。
2.将正方形宣纸对角折或者对边折叠成小块。
3.将叠后的宣纸的角或边放进盛有彩色颜料的调色盘里染一下。
4.轻轻将宣纸打开、展平,放在旧报纸上晾干。
5.请幼儿自己说一说是怎样做的。
小结:
师:原来不同的折法染出的图案是不一样的,我们可以把宣纸对角折或者是对边折角上可以蘸一蘸颜料,孩子们还可以蘸哪里?让我们蘸一蘸,看一看,用两种颜色蘸会有什么效果呢?现在请小朋友再次尝试一下。
(三)再次尝试印染,鼓励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印染自己喜欢的图案。
教师及时指导幼儿将染边、染角等几种方法结合起来,提醒幼儿及时擦掉手上、身上、桌子上的颜料,注意卫生。
(四)展览幼儿的印染作品,大家欣赏评价。
教学反思:
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的不同特点,给予每一位幼儿以激励性的评价,充分挖掘作品中成功的东西,给予积极的肯定,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到手工活动的乐趣,从而增强自信心。
中班清明美术教案篇五
教材分析:
雪花在常人的思维里都是白色的,七彩的雪花就象幼儿五彩的生活一样,容易引起幼儿的兴趣,为幼儿提供了很大的想象、创造空间。幼儿天生就喜欢帮忙,因此,帮助小熊完成心愿很容易得到幼儿的认同,使他们在活动中保持较高的创作热情,圆满完成任务。
教学。
重难点:
重点:制作雪花。
难点:按雪花的线条将雪花撕下来。
教学目标:
1、学习按线条将纸撕成规定的形状,发展幼儿手指小肌肉群的控制能力,巩固对各种颜色的认识,进一步提高幼儿的涂色能力。
2、了解冬季的一些季节特征。
3、能积极参与活动并体验活动的愉悦。
活动准备:
纸做的各种颜色的雪花、油画棒、小熊扮演者一名、了解冬眠的含义、歌曲《雪花》、自编故事《小熊的心愿》。
活动过程:
1、了解冬季的季节特征。
教师出示雪花并提问:
“小朋友,快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雪花)。
“什么季节会有雪花?”(冬季)。
“前几天我们唱过的.《雪花》你们还记得吗?”
边放音乐边表演唱。
“小朋友看见过雪花吗?在哪儿看见的?”
2、讲述故事《小熊的心愿》。
有一只小熊今年快四岁了,从没见过下雪,小朋友知道为什么吗(冬眠)?熊妈妈告诉它下雪的时候会有“沙沙沙”的声音。有一天小熊正在家里搭积木,突然听到窗外有“沙沙沙”的声音,小熊高兴的对妈妈说:“妈妈,妈妈下雪了”!熊妈妈向窗外看了看,原来是风吹树叶的声音。有过了几天,小熊在家里拍皮球,又听见“沙沙沙”的声音,小熊激动地对妈妈说:“妈妈,妈妈下雪了”!熊妈妈向窗外看了看,哦!原来是下雨了!再过几天小熊就要冬眠了,它天天在家里盼望下雪,可是雪一直都没有下。
3、让幼儿想办法帮助小熊实现心愿。(撒七彩雪花,提示幼儿我们可以做许多纸雪花,为小熊来一次“人工降雪”。)。
4、认识教师准备的纸雪花的颜色。
5、教幼儿制作纸雪花。
(1)出示画好的雪花,教幼儿涂色(顺着一个方向涂,不要涂到线的外边。)。
(2)教幼儿撕雪花。(用两手的大拇指和食指捏住纸,沿着雪花边线一点一点地撕)。
6、幼儿动手制作雪花,先涂色后撕,废纸放在篮子里。
7、游戏“下雪了”。
(1)把幼儿和老师们的雪花收集在一起。
(2)到小熊家请出小熊一同到户外看下雪。
请幼儿和小熊闭上眼睛,教师数完“一、二、三”再睁开,楼上的教师将雪花撒下,幼儿欢呼雀跃“下雪了,下雪了”。
活动自评:
《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教育各领域(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的内容相互渗透”。“激发情趣,体验审美愉悦和创造的快乐,体现自我表现和创造的成熟感”。《七彩雪花》打破了传统中白色雪花空中飞舞的思维模式,让幼儿自主选择表现雪花的色彩。有的幼儿把一片雪花涂成了五颜六色的,有的幼儿则只用了一种颜色。整个活动通过帮助小熊实现心愿为线索,有效的激发了幼儿创作的欲望,体会到创作的乐趣,在帮助他人中获得自我满足,获得成就感。
中班清明美术教案篇六
1、体验音乐与古诗词的意境,学习在音乐的伴奏声中有节奏地吟诵古诗词,尝试用自己的方式表现。
2、探索用动作表现音乐内容,愿意与同伴一起参与音乐活动进行表演。
3、尝试根据古诗情境进行绘画。
4、体验和大家一起过节的快乐。
5、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节日的日子及习俗,乐于参与节日的活动。
音乐,纸,颜料等。
1、在情境中创编动作,初步用动作表现诗歌《清明》。
师:你们知道古诗里描绘的是哪个季节吗?猜猜诗人杜牧想表达什么样的情感?
2、按节奏吟诵《清明》。
(1)教师朗诵《清明》,同时出示图片,幼儿欣赏。
(2)教师再次示范朗诵歌词,并以稳定拍的节奏配合拍手,幼儿跟随教师按稳定拍的节奏拍手。
(3)引导幼儿结合稳定拍,进行歌词的朗诵,注意重拍的运用。
儿接“雨纷纷”,以此类推。
(5)幼儿跟着音乐完整地朗诵,吟唱歌词。
3、根据理解绘制图画。
幼儿根据自己对古诗的理解,画出他们想象中的《清明》图。
4、交流欣赏。
幼儿介绍和欣赏小朋友的图画,加深对《清明》的理解。
应该注意让孩子们听懂,能够很快理解接受,而且要注意孩子的注意力的吸引,让孩子想参与主动交谈会正确来表达自己的意思,能够引导孩子完成相应的活动目标。
中班清明美术教案篇七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画正面人,表现人物的基本形象和主要特征。
2、在折折、画画中进行比较,感受娃娃长高了。
活动准备:
白纸、记号笔、蜡笔等。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
1、教师出示娃娃提问:这个娃娃缺少了什么?(身体、手……)。
2、变魔术师:让我来把娃娃的身体和手变出来吧!
教师展开纸的第二段:身体出来咯!手臂出来咯!
教师展开纸的第三段:娃娃的裙子出来咯!娃娃的小手出来咯!
二、制作"会长高的小人"。
1、折纸师:将纸对折,再对折,然后把纸打开。
(提醒:用手指在对折处用力地按一下)。
2、观察长纸条提问:长纸条变成了几个小方块?(四个)在四个小方块里分别要画上什么呢?--出示完成的作品,引导幼儿观察。
(头、身体、裙子、脚)。
3、画脑袋教师演示折纸,露出第一格和第四格方块提醒:将纸按不同方向来回折。
师:在第一个里画上娃娃的脑袋,可以画个小妹妹,也可以画个小弟弟。
(提醒:不要画得太小,圆圆的脑袋要把第一格撑满;注意不要画到第四格去。)。
4、画脚师:在第四格里画娃娃的脚,两条腿要一样长。
(提醒:脚长得长长的,把第四格撑满)5、画身体师:请打开长纸条,在第二格和第三格用同样的方法画上身体和裙子/裤子。
三、
涂色。
师:娃娃画好了,现在让我们选择自己喜欢的蜡笔,来给娃娃涂色吧!
提醒:颜色涂均匀,不要涂到线外面。
四、作品欣赏。
幼儿互相欣赏完成的作品,说说那个娃娃画得好,好在哪里?
活动延伸:
1、游戏:我们会长高幼儿用作品一起玩我们会长高的游戏。
2、选择长度不同的长条纸画人,从矮到高排一排。
中班清明美术教案篇八
1、引导幼儿能自制泥板,尝试运用已掌握的按压、拍打、搓、团、捏、盘泥条、镂空等多种技能方法,以及能灵活选择各种辅助工具,创造、表现奇特的脸部。
2、启发幼儿能大胆想象,大胆尝试,创造、表现出各种奇特、新颖的脸,发展他们的想象力、动手操作能力及与同伴的合作能力。
3、能积极参与创作活动,体验、感受玩泥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5、增进参与环境布置的兴趣和能力,体验成功的快乐。
1、利用网络收集的一些不同的脸的图片资料,并做成幻灯片。
2、陶泥、各种工具等。
一、组织幼儿观看幻灯片,引出课题。
"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们到一个奇特的世界去看一看,看看在奇特的世界里都有些什么?"。
二、组织幼儿共同讨论、学习制作方法。
1、组织幼儿共同讨论:
你们看,都是什么呀?
都有哪些不同的脸?它是怎么样的?
那想想看,是怎么样表现出来的呢?怎么样做出来的呢?
(鼓励幼儿仔细观察,用清楚的语言发表自己的想法。)。
2、老师总结,并进行简单讲解,让幼儿能简单熟悉制作步骤。
是先取一块泥,用手按压或是工具拍打成一块泥板,然后再用各种方法,如;盘泥条、镂空等,表现脸上的五官,并尝试一些创新、装饰。
三、幼儿动手尝试制作。
1、老师提出制作要求及制作过程中要注意的一些事项:
(1)在自制泥板时,要注意:不能太薄、也不要太厚,在按压、拍打的过程中,要能及时翻翻泥板,以免泥粘在桌上拿不下来,并且可根据自己的需要设计出不同的形状。然后就可以用所掌握的不同的技能在泥板上表现五官,创造奇特的脸,注意:五官一定要明显、突出,粘贴时也要注意牢固性和创新度。
(2)制作时,可以是自己一个人制作,也可以是与同伴一起合作,遇到困难可向同伴或老师提出帮助。
2、幼儿制作。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帮助,鼓励能力弱的幼儿能积极参与其中,与同伴或是在老师的帮助下完成作品。
重点指导幼儿:
(1)泥板的制作,不能太薄不能太厚。
(2)在设计、创造脸部的五官时要能大胆想象,运用不同的技能、方法来创造出各种不同的作品,表现出不同的脸部表情和装饰。
四、作品展览,相互欣赏、介绍,感受成功的喜悦。
美术活动《奇怪的脸》是通过泥工活动,塑造出奇怪的脸,从而大胆地表达出幼儿内心的情感体验。我本来想达到这样的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比较,了解不同表情(大笑、微笑、生气、伤心等)时五官的特点,并大胆在同伴面前表述;2、学习将橡皮泥搓条、挤压、捏制塑形等方法,创造性地制作眼睛、鼻子、耳朵、嘴巴、头发、牙齿等。在导入环节,我先通过谈话的方式,引导幼儿说说不同心情时的`面部表情,并鼓励幼儿大胆在同伴面前展示。然后出示各种丰富的表情图片,引导幼儿表述图片分别代表的心情、情绪。导入环节幼儿的情绪一下子被调动了,也基本达到了第一个目标。在幼儿活动操作中,我发现很多幼儿为了“省力”,都选择了辅助工具,直接在已经塑造好的脸上画五官。我发现这个现象后多次提醒,但幼儿已经懒得再改回来了,导致很多幼儿塑造出来的表情还不够丰富,有些局限。另一部分幼儿虽然用橡皮泥制作出眼睛、嘴巴等,但也是表情不够丰富,创造性还不够强。
中班清明美术教案篇九
这次同课异构教学活动,我们中班年级组围绕民间故事《马兰花》这个主题分别进行了教学活动的设计,我从美术领域对这主题进行了自己的设计。孩子都喜欢色彩鲜艳又丰富的东西,在秋天这个季节,在她们的周围到处都是漂亮的色彩,多彩的颜色调动着孩子观察的兴趣、求知的欲望,给孩子们美的感受。孩子在寻找、观察、比较、操作的过程中会惊喜地发现大自然、大社会的万事万物是那么的美丽,色彩是那么的丰富,她们会感受世界是那么的五彩缤纷。《纲要》中明确指出:“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所以我从马兰花入手,让幼儿尝试用点画的方式在墙壁上作画,最后抓住文中幼儿非常感兴趣的咒语设计了充满趣味性的游戏——咒语变变变,也是活动中的隐性目标,从而促进幼儿对色彩的认知、情感等多种能力的发展,让幼儿将故事内容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将养成教育内容和操作常规结合。
1、欣赏与感受大师的作品,在尝试创作的过程中,欣赏色与色交融所带来的色彩变化之美。
2、学习在墙壁上用点画的方式作画,体验玩色活动的乐趣。
3、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4、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及创新意识。
5、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课件、各种朋友色颜料、抹布、排笔等。
一、谈话引出主题。
师:你们还记得马兰花的故事吗?
师:故事里的这朵马兰花非常的神奇,它能让勤劳的人实现愿望!在马兰山上,开满了这些神奇的马兰花,风儿轻轻一吹,马兰花儿飘了起来,它飘啊飘,飘到了天空中,飘到了树林里,美丽极了!有一位名叫几米的画家,把这样的美景画了下来,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二、播放课件,幼儿欣赏作品。
师:几米画家的画是怎么样的?你看到了什么?你觉得像什么?
师:几米画家画的就是飞舞的马兰花。
师:那你们知道这幅画是怎么画出来的?
教师引导幼儿感知点画特点,请个别幼儿上前尝试点画。
师:今天我们也来学着几米画家画一画马兰花,谁想来点一点试一试?
师:这种画画方式叫做点画。
三、教师讲述操作要求,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师:今天作画和以往不同,是画在走廊墙上,请小朋友自己找朋友商量,三人一组,用点画的方式合作画墙壁画。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游戏环节——咒语变变变。
师:故事里面的马兰花可是一朵神奇的花,你们还记得里面的咒语是怎么念的吗?
师:老师我来念一念咒语,请你们和马兰花一起帮我实现愿望吧!
师:“马兰花,马兰花,风吹雨打都不怕,勤劳的人在说话,请你现在就开花。请所有的女孩子都蹲下来!”我数一二三!一。。。二。。。三!
师:真的帮我实现愿望了!那我再许一个愿望。“马兰花,马兰花,风吹雨打都不怕,勤劳的人在说话,请你现在就开花。请帮我把所有的画笔都放回桶里!”我数到五,一。。。二。。。三。。。四。。。五!
师:收拾得真干净,“马兰花,马兰花,风吹雨打都不怕,勤劳的人在说话,请你现在就开花。帮我把所有材料都放回指定的纸箱里!”我数到十,一。。。二......
师:我许的愿望都实现啦,你们想来试一试吗?找自己的同伴来念一念咒语吧!
在活动中本着开放性的原则,在创意美术教学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开放的环境,教师通过设计开放性的提问,鼓励幼儿根据提问进行思考、回答,教师要充分尊重幼儿独特的想法,开放性的接纳他们的意见。快乐的原则。我在活动中应本着让幼儿在活动感受快乐的宗旨,所以整个活动设计都是比较轻松愉悦的,营造快乐至上教学氛围。
但在活动中仍有很多需要改进。首先是,在幼儿作品呈现效果来看,幼儿点画,点分布较散,目标中“色与色交融”没有很好的完成,所以在幼儿示范环节,教师应该拓展幼儿经验,给幼儿“重叠”的知识经验,“花瓣飘下来,会不会两片重叠在一起?有的花瓣飘啊飘,孤零零落在角落。”还有就是,操作前规则要求讲述不够明确,幼儿一开始画到了另一面墙。
中班清明美术教案篇十
八月十九日,我们和邻居结伴到横店著名的清明上河图游玩。那里有包公府、高府、陈府、水泊梁山、酒楼、古老的建筑,风景优美。
从清明上河图风景区门口,大家往前走向右拐就可以看到一座用红地毯铺的桥,这里有些陡峭。我们慢慢继续向前走,看到下面有一条河,河里有许多鲤鱼,成群结队地在戏水。我们把饲料扔下去,鱼儿们争先恐后地抢着吃。
喂完了鱼儿,在我们面前的是瀑布,瀑布从山上倾斜而下,大部分的水流到了地上,从小溪流到河里,还有一部分从山坡上的一条缝隙里连接了一个小木条,水通过小木条流到了水车上,水车的水带动石磨,石磨便会转动起来。以前就用这种方式来磨面、磨豆腐的。
到了一点半我们来到了龙凤厅,里面有许多精彩的节目,如魔术、舞蹈、空中飞人等,最精彩的就是抖空竹了,别看那些演员个头小,本事可不小呢!我们看了都赞口不绝。
最后我还跟邻居一起租了古代的衣服,装扮一下。那个小女孩当了小姐,头戴假发,身穿真丝裙子,美丽极了。我当了小兵,头戴军帽,身穿军服,腰间佩戴一把剑,摆出了威武凶猛的样子,好像真得上了战场。
经过了一天疲倦的游玩,我们跟清明上河图风景区说拜拜了,这次我既玩得开心,而且还得到了知识。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中班清明美术教案篇十一
设计意图:
纲要中指出:在幼儿观察物象的形状、颜色、结构等基础上,培养他们用绘画和手工充分表现自己对周围生活的认识和感受,初步培养幼儿对美术的兴趣以及对大自然、社会生活、美术作品中的美的欣赏力,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由此可见,幼儿的艺术审美和创造力离不开欣赏和创作激情。此活动设计中情节的“趣”和美术表现手法的“趣”得到整合,故事中小鼹鼠的机灵和无穷创意,其装扮动物的夸张手法极富想象力,情节的“趣”和美术表现手法的“趣”,可以完美组合链接,并不断激发幼儿大胆创作和想象。
同时,我们从孩子的年龄特点了解到中班幼儿在表现表达中开始逐步积累图案装饰的经验,但正由于在经验积累期,其艺术表现的方法等比较单一,还不是很丰富,尤其是图案花纹装饰,仅限于条纹、点等,而且很容易在表现上受同伴影响而雷同,本次活动希望通过“鼹鼠是个小画家”这样一个载体,通过集体的互动,可以让幼儿打开思路,使彼此的经验得到分享和拓展。
活动目标:
1、尝试设计各种花纹打扮小动物,体验创作的乐趣。
2、理解鼹鼠打扮动物们的情节,能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重点:
理解故事内容,欣赏动物们的花纹,并大胆表达。
活动难点:
设计各种花纹打扮动物。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颜料、动物图片、笔、课件、音乐等;
经验准备:幼儿有水粉画画法的基本经验,具有装饰简单花纹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导入激趣。
(一)理解故事情节。
重点提问:幼儿对鼹鼠因改变颜色而得救的故事情节的理解。
1、(图片)在一片安静的树林里,有一幢小木屋,这一天小木屋前堆满了东西,看来这里要大干一场喽。瞧瞧,这儿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录像(引出鼹鼠)。
2、最后狐狸为什么逃走了,狐狸怕的是什么呢?
(二)教师小结。
原来改变颜色,打扮得特别些,还能让自己强大起来。这个消息一传十,十传百,森林里的小动物们都知道了,他们都来找鼹鼠。
二、欣赏示范。
(一)欣赏讨论。
重点提问:幼儿对花纹的欣赏、表达。
1、鼹鼠是怎么打扮小动物的?你喜欢哪个花纹?(老虎的花纹、大小圆点花纹、横条花纹、格子花纹、花朵图案、齿轮花纹)。
2、这些花纹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点?
3、教师小结:都是横条纹的花纹,但加了圆点又不同了。(教师用比较的方法让幼儿欣赏花纹的不同)小动物的要求还真高,颜色要漂亮、花纹都要不同,不过这难不倒我们的鼹鼠画家,而且能够让大伙儿都强大起来,不再受欺负,鼹鼠乐此不疲,非常高兴帮忙。
(二)重点示范。
重点提问:启发幼儿能经验迁移,创造花纹。
1、出示乌龟,给乌龟打扮什么花纹呢?
2、分割图形。
3、图形组合变出新花纹。
4、鼓励幼儿想象设计花纹。(师幼共同示范)。
(三)教师小结:在原来的花纹里面再加上一种图案或线条就能变出一种新的花纹。
三、
幼儿绘画。
重点提问:激发幼儿的艺术想象力和创作力。
(一)激发幼儿帮助鼹鼠打扮。
1、我们怎样设计一种新的花纹给朋友们打扮?
2、播放音乐,激发创作。
(二)教师个别指导。
1、引导幼儿可以尝试先进行图形分割。
2、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尝试用各种花纹打扮其他动物。
3、提醒幼儿颜色涂满,不让狐狸看出破绽。
四、交流分享。
重点提问:让幼儿大胆表达并体验创作的成功感。
(一)欣赏作品。
1、你们发现有哪些新的花纹?幼儿说说与众不同的花纹。
2、教师小结:对若干有图形花纹对称意识的作品,帮助幼儿提升经验。
(二)游戏体验。
1、老师扮演狐狸,幼儿作小动物,体验成功感。
2、活动延伸:狐狸躲进了洞,可是故事还没有结束,后来又发生了什么更有趣的事?我们下次再来分享。
活动反思:
一、巧妙选择内容,显现活动价值。
《鼹鼠是个小画家》这是一个充满创意、诙谐的故事,在运用中保留故事原有风味的基础上进行了一定的筛选,把鼹鼠为小动物们打扮花纹躲避狐狸的欺负的有关情节放大,既满足了孩子欣赏的需求,又保留了美术活动的价值需求。
二、情景贯穿始末,激发幼儿创作。故事内容深深地吸引了孩子们的眼球,整个绘画要求巧妙地贯穿在活动中,小鼹鼠的机智、热情打动了孩子们创作的热情,使整个活动洋溢在快乐中。
三、搭设阶梯,帮助孩子掌握绘画的技巧。
中班的孩子已不满足于已有的经验,他们愿意自己创作,感受创作的乐趣,但往往缺乏经验和技巧,这也是中班孩子创作的难点。这个活动在难点问题的解决上运用分割图形,图形重组变新花纹等策略启发幼儿进行创作,帮助孩子积累设计新花纹的一些方法,这是有效的。
中班清明美术教案篇十二
活动目标:
1.积极参与战胜大灰狼的活动,充分享受活动带来的快乐。
2.初步学习有规律的整齐的粘贴方法。
重点难点:
重点:积极参与到美术活动中来,享受参与的快乐。
难点:学习粘贴的方法,能整齐的粘贴好篱笆。
活动准备:
故事《战胜大灰狼》、篱笆卡片若干、胶棒人手一个、印有小房子的画纸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导入:讲述故事《战胜大灰狼》。
师:"今天,我们来认识两个新朋友,它们一个叫聪聪,一个叫小小……"教师讲述故事《战胜大灰狼》。引出篱笆的含义。让幼儿观察篱笆,找到篱笆的特点。
教师:篱笆是由一小块一小块小篱笆组成的,尖尖的头在上边,这样才能把大灰狼扎得再也不敢来了。
2.教师示范粘贴过程。
教师进行示范,注意强调胶棒的使用方法,以及涂上胶以后怎样将篱笆粘得更牢固。
老师边示范边讲:"我们在家的周围插上篱笆,要从上到下直直地插下来,插得整齐一些,多一些,不让"大灰狼"钻进来。"。
让个别幼儿上台进行练习,其他幼儿仔细观察进行判断,幼儿正确完成后给予其鼓励。
3.幼儿动手,自己练习粘贴篱笆。
幼儿练习粘贴"篱笆"。(教师巡回指导,让幼儿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想象,老师的肯定也鼓励了幼儿战胜大灰狼的勇气。)。
幼儿作画过程中,教师给予鼓励,并且进行个别点评。对于优秀作品和稍逊的作品都做出点评。
个别完成速度较快的幼儿可以对自己的篱笆进行装饰。
活动结束:
师:"小朋友们太棒了,把小鸡的家用篱笆围得严严实实的,大灰狼再也进不来了,现在,我们一起放心的去玩耍吧!"。
中班清明美术教案篇十三
1.画老师爱老师。
2.学习巩固人物画,在上一次画人物的基础上,丰富绘画内容,增添色彩。
3.学会使用多种颜色。
准备:
教师范例、绘画工具。
活动与指导:
1.教师用有趣的形式引导幼儿为教师画像的积极性,并提出画像的要求。
2.教师出示人物半身像用暖色调的笔分别画出花卉。(花卉的形式在幼儿原有画花卉基础上增加一二种新形式)。
3.具体指导幼儿掌握人物五官的画法,请幼儿分析教师的五官特点,并加以描述。
建议:
组织幼儿对教师形象进行评析,教师在幼儿画像时能稳定的让幼儿观察一段时间,然后再画,要与前边教学中画妈妈有所进步。
耳朵上的绿星星(中班语言)
高桥镇中心幼儿园余郑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爱护花草树木,发展幼儿的保护意识。
2、培养幼儿倾听故事的习惯,知道小松鼠耳朵上的秘密。
3、学说短句:“别摘我,别摘我,我会痛的啊”。
活动准备:
1、课件《耳朵上的绿星星》、录音机、故事录音带。
2、教具:小松鼠指偶,小草、玫瑰花、萤火虫、星星、小松鼠头饰若干。
活动过程:
一、出示小松鼠指偶,导入课题,引起幼儿活动的兴趣。
师:小朋友,你们好!(引导幼儿主动和小松鼠打招呼。)
师:小松鼠,你怎么了,好象不高兴啊?
教师以小松鼠的口吻告诉幼儿要去参加表演,可是没有不知道怎么打扮自己。(引导幼儿想办法为为小松鼠打扮,鼓励幼儿在同伴和老师面前大胆的讲述自己的办法。)
师:瞧,我们可爱的小松鼠想了什么办法打扮自己呢?
二、教师有感情的讲述故事第一遍。
提问:
1、故事的名称是什么?
2、小松鼠那天晚上漂亮吗?是谁打扮了它?
3、耳朵上的绿星星是谁啊?
师:小松鼠,还为我们带来了精彩的动画,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三、播放课件,提问。
1、小松鼠想上台表演节目,它想了什么办法打扮自己?
2、它有没有用这些办法打扮自己呢,为什么没有呢?
3、小草、玫瑰花对小松鼠怎么说?
4、事情被谁看到了?
5、小松鼠晚上路过花园,它有没有去拔草、摘花呢?
6、你喜欢小松鼠吗,为什么?
7、晚上,小松鼠去参加音乐会,拉开幕布,台下的观众为什么觉得小松鼠很漂亮?
8、萤火虫为什么要帮助小松鼠啊?
四、师幼讨论:如果你是小松鼠,你会怎么做?
师小结:也许草和玫瑰花能够打扮小松鼠,但是花园里如果没有了它们,就变得不漂亮了,萤火虫没有了玩的地方,而且小草和玫瑰花也会疼。因为小松鼠爱护花草树木,萤火虫为了感谢它所以用自己打扮小松鼠。我们班的小朋友也象小松鼠那样,真能干!
五、幼儿分组表演《耳朵上的绿星星》。
1、全班幼儿分成四组,带上头饰,一组一组为幼儿表演。
2、教师小结幼儿表演的情况,表扬幼儿,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六、结束活动,教师颁发奖品。
中班清明美术教案篇十四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四角向中心折的方法。
2.在轻松的气氛中感受折纸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折好的小狐狸、彩色纸、水彩笔。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情景导入:出示一只折好的小狐狸。
师:有一只孤独的小狐狸,它没有朋友,每天都一个人在森林里,它经常会想:"我要是能有个朋友多好。怎样让小狐狸有好多朋友呢?我们一起来帮助它。"幼:
二、基本部分--观察、交流
1.教师进行折纸狐狸,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师:小朋友仔细看老师是怎么折出来的。
2.教师边操作边说儿歌师:四个好朋友头碰头,四个角就是四个小朋友的头,我们把它们挤到中心交叉点,然后把边压平。
师:接着让四个好朋友背靠背,反过来,我们把四个角向中心交叉折,压平。看,四个小朋友多么亲热呀!
师:再将上下、左右两条边、两个角对齐,压平成一条线。
4.添画师:现在让我们给小狐狸画上眼睛、嘴巴和胡须吧!你学会了吗?现在请你们试一试来折一只小狐狸把。(难折的地方重点讲一下)
5.幼儿尝试折小狐狸折纸要求:折时要角对角,边对边、对齐压平折,纸要平整。
6.幼儿拿水彩笔进行添画
三、结束部分--游戏:森林音乐会
中班清明美术教案篇十五
1.能运用折、画、贴的方法制作小丑。
2.能大胆想像,积极动手参加美工活动。
3.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及创新意识。
4.鼓励幼儿乐于参与绘画活动,体验绘画活动的乐趣。
5.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1.幼儿收集的各种铝箔包装的饮料盒,人手一个。
2.质地稍硬的彩色长条、圆形、圆锥形纸片若干、彩笔、糨糊。
3.成品小丑一个。
1.探讨小丑的制作方法。提问:这是什么?仔细看看小丑是怎么做成的?在圆形纸上画出鼻子、眼睛、嘴巴,贴上圆锥形的帽子,做成小丑的头,贴在纸盒的上部;将长形纸条一前一后折成楼梯状,分别贴在纸盒上,做成小丑的四肢。
2.幼儿制造。重点指导幼儿折叠长形纸条,尽量折得均匀、整齐。粘贴时要注意头与身体的比例,手臂、腿的位置要对称,长短要尽量一致。
3.幼儿与同伴互相欣赏作品,并用自己做的小丑摆出各种造型。
1.教师可根据幼儿的能力,分别提供剪好的圆形、圆锥形和画有圆形、圆锥形的纸,让幼儿自己选择操作。
2.鼓励幼儿大胆想像,创造性地画出各种各样的小丑的脸。
3.在表演区布置木偶舞台,幼儿可以用自己的小丑在台上表演。
4.可采用分组教学形式进行。
中班清明美术教案篇十六
活动目标:
1、观察高脚杯的基本结构特征,并把看到的高脚杯画下来。
2、大胆地刻画高脚杯,把自己看到的用勾线笔画下来。
3、对美术活动感兴趣,喜欢画画。
活动准备:
1、高脚杯一只。
2、ppt。
活动过程:
一、导入。
你们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杯子)。
这个杯子有什么作用?
小结:这种杯子叫做高脚杯,是拿来喝红酒时用的杯子。
二、整体观察。
这个高脚杯它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每部分长什么样,像什么?
小结:这个高脚杯是由杯口、杯肚、杯茎、杯座4个部分组成的。
三、
局部观察。
老师这里还有很多不一样的高脚杯,请你来说说看你最喜欢哪一个高脚杯,为什。
么?(出示各种形状的高脚杯)。
四、示范点拨。
今天我们就要来画一画高脚杯,先看看老师是怎么画的:先用勾线笔画出一个叶子形状的杯口,在杯口的两端画出一个椭圆形的杯肚,然后画上长长的杯茎,最后画上一个扇形的底座。
五、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要求。
1、把你看到的高脚杯大胆画下来。
2、保持良好的作画习惯,不吵闹,画好后整理好画具。
六、评价。
1、自评。
谁愿意来介绍一下自己的高脚杯是什么样的?
2、他评。
你最喜欢谁的作品,为什么?
3、师评(选取独特的作品)。
中班清明美术教案篇十七
中班幼儿已认识基本的几何图形,对图形有着浓厚的兴趣。本活动是通过让幼儿观察图形激发幼儿去想象,并以绘画的形式和组合的形式图形的变化。我根据幼儿的好奇心的特点,用几何图形粘贴了几张幼儿现实生活的事物,从而更好的激发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进一步掌握几何图形的特征。
2、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幼儿动手动脑的能力。
3、培养幼儿热爱美术活动的兴趣。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活动重点:让幼儿进一步掌握几何图形的特征 。
活动难点:培养幼儿的动手动脑的能力。
ppt课件 、背景音乐、范画、几何图形若干、1人1张黑色卡纸、胶棒若干
一、欣赏图片,引起兴趣
1、进入活动室,欣赏图片,引起幼儿兴趣。
2、看课件,逐一让幼儿观察各种几何图形,并说说现实生活中所出现的几何图形。
3、观看现实生活中的事物,让幼儿是有哪几个几何图形构成的。
二、教师出示范画
1、出示范画若干,引导幼儿发现图中存在的几何图形,并鼓励幼儿大胆思维与创新。
三、教师示范讲解,引导幼儿操作
师:刚才我们欣赏了几幅作品,你们喜欢么?你知道是怎么做出来的么?
师:先拿出一张黑色卡纸,一根胶棒,在脑子中构思好想要的图案,根据已有的几何图形,在卡纸上涂上胶,再把几何图形粘上去。
师:这个小宝宝呀很想找朋友,我请一位小朋友和老师一起来把这幅作品完成。
四、幼儿操作,教师辅导(播放背景音乐)
1、鼓励幼儿大胆思维想象力。
2、鼓励能力强的幼儿做些内容丰富的图片。
3、重点帮助能力差的幼儿。
五、展示作品
1、让幼儿说出自己画中所表达的内容,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2、跟着教师一起出去展览自己的作品。
本次活动课是一节中班美术课,我力争要求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活动,让幼儿乐于参加活动,并对此有所收获。孩子们的兴趣很高,也很积极。首先我用了动画课件的形式,吸引了幼儿的兴趣,在幼儿再次感知几何图形的特征。并根据特征发挥孩子们的想象力。通过让幼儿观察周围的事物,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发现事物中的美,感受生活的乐趣。
缺点:1、课前准备的几何图形很丰富也很多,但是发现孩子们都喜欢用大块的,小得几乎都没有用上,有些浪费。这些没有提前预知到。
2、孩子们的想象力很丰富,但有几个孩子可能让我用范画把他们的思维给局限了,也许是要求没有到位。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81725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