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我们需要看清自己的成长轨迹。写总结时,要注意客观公正,对不足之处要实事求是地进行反思。可供借鉴的写作样本。
小学科学三年级一杯水的观察教学设计篇一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米饭来之不易,懂得珍惜粮食;乐于参与讨论、交流,敢于发表不同见解;意识到科学家队人类生活作出的杰出贡献。
科学知识:认识稻谷、糙米和大米,知道米饭是由稻谷加工而来的米做成的。
·引导学生讨论:观察水稻的种子可以可以从哪些方面来观察?用什么工具来观察比较好?(放大镜)在观察中有什么发现,该怎么办?(记录)。
·引导学生观察稻谷。(6分钟)。
·交流观察结果。
·引导学生剥掉稻谷的壳看看。注:不要破坏稻谷的内部,想办法完整的剥出来。
·引导学生思考:壳有什么作用?
·比较剥掉壳后的米跟平时吃的米有什么不同?记录并请学生说一说。
·在学生比较的基础上,教师提供给学生有关糙米和精米的资料,了解种子的结构。
·引导学生思考能不能把糙米加工成精米?
讨论可以用什么方法加工出精米来?猜想大米加工厂里是怎样加工精米的?
·引导学生说说米饭的来历,进行珍惜粮食的教育。
·课后做做精米发芽的实验;去家里或菜场、粮店了解一下我们吃的大米有哪些种类。
小学科学三年级一杯水的观察教学设计篇二
知识目标:
1、观察沸腾现象和水沸腾时的温度情况。
2、知道沸腾现象的特点。
3、理解液体有一定的沸点。
4、知道蒸发和沸腾的异同。
能力目标:
培养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情感目标:
1、养成学生探索热现象知识的兴趣。
2、理论联系实际的思考方法。
教材分析:
本节是学生实验:研究水的沸腾,从实验中得出液体有一定的沸点的结论,学生要注意观察、实验,水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一定要注意观察到。
教材给出了实验的目的、器材、步骤,并附上表格,学生在实验中要注意实事求是地填写,并注意分析数据,以时间为横轴,以温度为纵轴记录沸腾的图象,从图象中判断水沸腾时的温度。
教材后面是讲解沸腾的知识,联系实际列出了几种液体的沸点,并用图解的形式说明了点燃和熄灭酒精灯的方法,非常直观,容易理解和掌握。教材最后提出了问题,思考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点,学生完全可以联系上一节的知识解决。
教法建议:
本节得出结论部分是学生实验,教材提供了实验的方法和步骤,这部分教学要注意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一定要认真观察在沸腾过程中现象,例如气泡的变化情况、温度的变化情况等,在实验过程中注意填写表格,做好实验数据的记录,并利用数据制作表格,从表格中找出物理规律。
关于沸腾的知识,可以由学生总结出什么是沸腾,并分析蒸发和沸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关于酒精灯的使用问题,教师演示正确的使用方法,并说明错误的使用方法,可以由学生说明错误的原因,注意考虑安全的因素,给学生观察酒精灯的火焰,说明使用时要用外焰,可以实验由学生观察。学生阅读教材上的液体的沸点表格,或提供一些资料学生阅读,联系实际学习,建立沸点的观念。
【课题】实验:水的沸腾。
【重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观察要注意抓住物理现象的主要特点,要注意主要方面的观察,从不同角度的观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学生要会描述看到的现象。蒸发和沸腾的比较,要能通过对比找到物理规律。
【教学过程设计】。
一、实验。
方法1、根据教材上的实验目的、器材、步骤安排实验。酒精灯的使用要实验前讲清,让学生观察教材上的图例,说明正确的`点燃、熄灭的方法,对于不正确的方法,要分析其原因,主要是注意安全方面的原因和使用外焰提高温度。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仔细观察,会观察,根据实验的现象填写表格,记录每1min或2min时间间隔的温度值,再根据表格上的数据,分析水沸腾的特点,将表格上的数据用图象的形式表现出来,还可以根据图象上的特点总结出水沸腾的特点。
方法2、对于基础较好的班级,可以提出一些观察和实验中要注意的问题,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边实验边观察边思考。提出的问题可以有:酒精灯使用时应当注意什么问题;温度计应当如何使用;观察随着加热的过程温度是如何变化的;观察沸腾现象,描述沸腾过程;沸腾的特点有哪些;如何用图象表示沸腾过程,从图象中可以看出什么。
二、沸腾。
方法1、学生思考沸腾的现象,得出实验结论:沸腾是剧烈的汽化现象,在液体的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且只在一定的温度下才发生,我们可以把这个温度叫沸点,教师再提供关于沸点的一些资料,学生阅读,形成关于液体有沸点,并且温度固定(在标准气压下)的观念,结合实验结论,总结出蒸发和沸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方法2、对于基础较好的班级,可以在实验的基础上自己总结出实验结论,关于液体的沸腾和沸点的知识可以用查找信息的方法学习,教师制订学习课题,学生查找信息,处理信息,得出一些结论。
【板书设计】。
第五节实验:观察水的沸腾。
一、沸腾。
1、沸腾:在一定的温度下,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2、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3、液体沸腾的条件:到达沸点;继续吸热。
4、液体在沸腾过程中要吸热。
二、比较蒸发和沸腾的异同。
1、相同点:
2、不同点:
探究活动。
实验探究:了解高压锅的原理。
【课题】高压锅的原理。
【组织形式】学生活动小组。
【活动流程】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参考方案】运用物态变化的知识,了解高压锅的原理;到市场调查高压锅的品种和规格。
【备注】。
1、写出探究过程报告。
2、写出调查报告。
3、发现新问题。
小学科学三年级一杯水的观察教学设计篇三
一、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学会细致的观察,逐步培养对事物本质的合理猜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探究米与饭之间观察特征变化的兴趣;培养既敢于发表自己意见,又能认真倾听他人意见的习惯。
科学知识:通过比较观察米粒和饭粒,了解两者的特征变化;初步认识不甜的糖类——淀粉,知道淀粉遇碘酒会变蓝色。
二、教师用具和学生用具。
信封里分别装好米和饭,每组各一份,电饭锅中煮好米饭,塑料碗每组一只,汤匙每人一个,每人一杯温开水,淀粉若干。(学生2人一组材料,4人围坐)。
三、教学活动过程 。
·出示两个信封(里面分别装着米和饭),要求学生不用眼睛看,猜猜哪个装着米?哪个装着饭?而且要说出猜测的根据。
·学生交流猜测结果和根据。(软硬、干湿、气味、粘不粘、有无声音等)。
·打开信封看看猜测的结果是不是正确,并且评一评猜测的根据是否合理。
·打开信封之后,在引导学生还能通过其他方法找到饭和米之间的变化吗?(大小、颜色、轻重、容易变形、形状)。
·小结:猜测中所运用的观察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平时吃饭的时候米饭的味道。(如果学生说米饭的味道有咸、苦的时候,引导学生说说咸或者苦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在一时说不清米饭是什么味道的情况下,一起来尝米饭。(明确今天尝米饭跟平时吃饭有什么不同)。
·第一次尝米饭——要求尝尝米饭的味道,并想好自己是怎么尝的。
·交流米饭的味道和尝的方法,分析部分学生尝不出味道的原因。(咀嚼的次数不够、品味得不够细心)。
·第二次尝米饭——要求第一次尝出米饭的味道的学生,边尝边体会的甜味是大概咀嚼了多少下以后出现的;要求第一次没尝出米饭的味道的学生,继续尝尝米饭的味道。
·交流“米饭甜味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和“第一次没尝出味道的同学第二次尝米饭的结果”。
·交流尝米饭的体会。
·引导学生发问:为什么米饭经过一段时间的咀嚼会出现甜味?·引导学生猜测“米饭经过一段时间的咀嚼出现甜味”的原因。
·引导学生通过查资料、看书等方法解决疑问。
·学生交流对“米饭经过一段时间的咀嚼出现甜味”的认识,引出淀粉。
·教师出示淀粉(一生一包),请学生课外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研究淀粉,下节课继续来交流、研究淀粉的情况。
小学科学三年级一杯水的观察教学设计篇四
《水和空气》这一单元,共7课内容,前4课涉及“水”内容,后3课涉及“空气”的内容。本单元注重的是如何通过多次的比较,使学生形成对于水和空气的性质的一种认识,注重概念形成的过程化,注重形成概念的方法,要让学生感悟到一个概念的形成不是一课完成的。关于“水”的内容,教材的安排是希望学生在探究活动中逐步认识液体的典型代表物质——“水”的一些基本性质,同时,为和气体的典型代表物质——“空气”进行比较学习做好准备。
《比较水的多少》这一课是希望学生能从关注“水没有固定形状”这一概念目标向“水有一定体积”这个概念目标过渡。让学生通过解决“比较水的多少”这一实际问题,引发“表述水的多少”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本课有四个探究活动,分别是“比较水的多少”“比较水多多少”“认识和使用量筒”“估算液体体积”。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在比较水的多少,多多少的过程中,重现量筒的发明过程,并在测量工具的产生过程中发现“水没有固定形状,但有一定体积”的这个不同于固体和气体的特征,同时提出毫升的概念,引导学生测量比较。认识到测量需标准工具,明确用标准单位测量使信息交流成为可能。
应该说教材的编排已经考虑到了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年龄特征,同时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更有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学习科学。
【说学生】。
三年级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丰富的想像力,刚接触科学探究活动不久,对科学探究充满兴趣,乐于发现问题并想办法解决问题。虽然对水的一些基本性质,以及液体的概念是模糊的,但是对水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尤其是通过前三节课的学习,形成了关于液体的一些概念,并且能通过合作解决一些问题。
【说设计理念】。
新课程的实施,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让他们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建构基础性的科学概念、获得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儿童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和科学思维的方法,使儿童初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本节课,我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基础,以比较水的多少为主线,以探究活动为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法比较水的多少,多多少,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重现量筒的发明过程,认识到“水没有固定形状,但有一定体积”的这个不同于固体和气体的特征,明确有了标准工具,测量信息的交流才成为可能,更从中培养学生探究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说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水的体积多少是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来比较和测量的;量筒是一种标准工具,可以测量液体的体积多少。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多种方法比较水的多少;经历人类发明量筒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认识到比较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对比较的方法进行分析和统一,有助于确立科学的标准。有了标准工具,测量信息的交流才成为可能。
【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多种方法比较不同容器中水的多少;经历人类发明量筒的过程;
教学难点:
认识到测量需标准工具,明确用标准单位测量使信息交流成为可能。
【说教学方法】。
我对本课的教学设计和学法指导采用了直观教学、情境教学、启发教学、和突出自主探究、自主交流、对话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经历一个十分典型的科学探究过程。
【说教学准备】。
本课有一系列的探究活动,这就需要在材料上下功夫。
教师准备材料:多媒体课件;3个大小不同装有水的塑料瓶(分别装水60毫升80毫升70毫升)、量筒、各种容量的容器等。
给每组的材料:3个塑料瓶(大小高低不同)分别装水60毫升80毫升70毫升、1个玻璃杯、1个量筒、1条纸带、胶水、记录纸若干、一次性纸杯等。
【说教学流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趣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喜欢的动画片导入,以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每个小组的桌子上都摆了三个瓶子,里面装的水和老师讲台上的都一样,请你们看一看,摸一摸,猜测一下,哪个瓶子里的水最多,哪个瓶子里的水最少,并说明理由。 (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猜一猜活动,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思考,让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对水的多少做一个感性的比较,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设计意图:对学生的猜测正确与否,不做出评价,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启动他们已有的知识经验,合作研究比较的方法,使学生的聪明才智、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使学生的自主探究得以有效的进行。)。
2、学生汇报想出的办法,引导讨论:哪种方法最简便、最科学?
师根据汇报板书。
预设:分别倒入同一个瓶子比高低、互换瓶、倒入一个杯里比杯数、比重量、瓶子底部孔比水流净的时间、用刻度杯等。 (板书)。
(设计意图:在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法的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对方法进行比较分析,让学生明白,所有的方法中,有的方法简便、科学、有效,同时有利于学生在下面的探究活动中选取比较好的实验方法,达到实验效果。)。
3、小组确定实验方法、实验材料,明确分工后实际操作,交流结果。
提醒:从每个瓶子里倒出的水,在比完后要倒回原来的瓶子,不能让水洒出来。注意把比较的结果记录下来。
预设:如出现结果差异较大或不同,引导学生思考其中的原因。如果此时有学生提出用画刻度的方法可以更精确的比较,并可以使比较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就直接引领学生进入比较水多多少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开始自制刻度线测量。 (板书结果)。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通过收集事实、分析事实的存在来验证假设猜测的正确与否,完成对水的多少的初步比较,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1、2号瓶中的水比其它2个瓶子里的水多多少呢?我们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学生讨论测量方法。
这时学生可能一时想不到,教师要引导。
2、学生汇报想出的办法,引导讨论:哪种方法最简便、最科学?
预设:(所有方法最终指向用有刻度的杯子量。)。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描述水多多少,最终找出科学的方法,此环节注意了和第一个活动方法的联贯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能力强的学生自主发现比较水多多少要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来测量,能力稍差的学生学习到了科学的思维方法,使所有学生体验到遇到问题不断提出解决方案的过程。)。
3、自制刻度线测量。
(1)画刻度线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呢?(刻度间距要相同)。
(2)学生实践:自制刻度条,并贴到一个玻璃杯上,再次比较三个不同瓶子里的水,并将测量结果记录下来。
(3)交流测量结果,发现并讨论问题。
预设:最终指向比较时必须统一刻度。
a、 测量结果大部分相同。追问:为什么我们的测量结果一样?
b、 测量结果不同。追问:你们认为是什么原因导致测量结果不同呢?我们怎样才能解决这些问题?有没有什么办法能使结果统一?(统一刻度)。
(设计意图:这是本课的重点活动,在学生经历量筒的发明过程中,自然地引导学生理解发明有刻度的量器的意义,同时对量筒的单位毫升产生的意义有初步的认识。开始意识到测量需标准工具,用标准单位测量才可以让信息交流成为可能。设计本次探究活动,还可让学生认识到“水的多少”是立体的,希望学生的这种感性认识向科学概念“水的体积”转化,希望学生从关注“水的形状特征”开始向关注“水的体积”这一新特征转化,为量筒和毫升的引入做准备。)。
四、认识使用量筒,建立毫升概念。
(一)、认识量筒及单位毫升。
1、出示量筒,学生观察,汇报发现。
(玻璃做的,有刻度,字母ml,还有一个嘴)。
2、认识毫升:谁知道ml又叫什么?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毫升是液体的体积单位)。
3、提示测量要求:
数一数大刻度之间有几个小刻度?算算每一小刻度是多少毫升?
在测量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呢?(多媒体课件出示正确读数方法)。
(二)、使用量筒。
请学生到讲台前用量筒测量讲台上三瓶水的多少,并汇报测量结果。 (板书)。
(设计意图:引出量筒这一测量工具,指导学生规范地使用量筒;提出毫升概念,引导学生测量比较,认识水体积多少的不同,更使学生明确“水没有固定形状,但有一定体积”,同时理解测量需标准工具,用标准单位测量使信息交流成为可能。)。
五、总结拓展,课后延伸。
1、小组测量一次性纸杯能装多少毫升水并交流结果。
2、估算一些常见液体的体积。
(课件出示酱油、矿泉水、橙汁,估算一下能装多少毫升)。
(设计意图:继续关注“水的体积”,练习使用量筒和毫升,能初步估算常见液体的体积。)。
3、课后调查:不关紧的水龙头1分钟滴几滴水,1滴水有多少毫升?
4、算一算:照这样计算,不关水龙头1天,1个月会浪费多少水?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课外进行探究活动的兴趣,同时教育学生节约用水。)。
小学科学三年级一杯水的观察教学设计篇五
科学探究:能使用放大镜观察大米,并能尝试进行提出分类标准并按自己的标准对大米分类。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对大米观察的乐趣,激发学生探究与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欲望。2.让学生感受到科学观察需要带着问题才能获得更多的发现。3.在观察中,能注重事实,尊重他人意见,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
科学知识:认识几种常见的大米。
二、教师用具和学生用具。
粳米、糯米、杂交米若干;科学文件夹与观察记录纸;白纸,牙签,放大镜,玻璃器皿。
一、教学活动过程 :
·生活中食用的大米都一样吗?
知道生活中有哪些主要的大米?
·请学生仔细观察,看看这堆米中有几类大米,把外形特征上相像的归在一起。
·交流观察、分类的结果,说说分类的根据——各类米的特征。
·在认识了各类米的特征的基础上,教师介绍这几种米——粳米、糯米、杂交米,可以请学生说说他们知道的有关杂交稻的知识、说说袁隆平院士。
·进一步观察大米:提供一组80左右粒的杂交米或灿米,里面有碎米、带黑点的米或霉米,请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从米的形状或者颜色或者大小等方面给这些米分分类。
·交流分类的结果和根据。
·课外通过各种途径查阅有关大米的信息,了解更多大米的知识。
·去观察家里吃的大米,看看跟今天观察的哪一种比较象。
小学科学三年级一杯水的观察教学设计篇六
我以“以人为本,关注发展”的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重视学生的参与过程,让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让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建立对蜗牛的认识。
本课教学对象是三年级学生,他们对蜗牛有一些模糊地认识,他们好奇心强,喜欢动手。本课是他们开始观察动物的第一课,他们能积极参与到观察活动,但观察比较随意,缺乏目的性。
选自教科版小学科学第六册第二单元第二课的内容。本课是在学生历经观察植物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通过本课的教学,主要使学生认识蜗牛身体的特点,经历细心地有目的的观察活动,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1、知识与能力目标:组织和指导学生在有结构的观察活动中,获得关于动物的观察特征。
2、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经历初步的按一定的顺序观察、细节观察的过程,培养学生在观察中不断生成一些新的问题的能力,进行一些猜测和推测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研究蜗牛以及身边的小动物的兴趣。
在有序观察活动的基础上建立对蜗牛身体特征的进一步认识。
学生在观察过程中对蜗牛的态度及对观察到的.信息的整理。
学生准备:每组2-3只蜗牛、放大镜、培养皿、观察记录纸。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水、新鲜蔬菜。
本节课我以“注重经历、体验和发现”的教学理念为指导,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教学,以“猜想—合作观察—交流发现—总结”为主线,结合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
一、猜谜语引入。
1、课件出示谜题。
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可要考考你们:说它是头牛,不会拉犁走,说它力气小,背着房子走,打一小动物,猜猜看。揭谜底(蜗牛)。
2、你们仔细观察过蜗牛吗?对蜗牛的身体你都知道吗?
3、这节课我们一起观察蜗牛,好吗?
揭题。
观察蜗牛。
二、蜗牛身体的观察。
(蜗牛躲在壳里不出来、想观察蜗牛的腹部看不清楚、蜗牛太小看不清楚)。
2、现在你准备怎样观察蜗牛的身体?(用放大镜,看蜗牛的头部、腹部、尾部等是怎么样?)。
3、观察蜗牛可以从蜗牛软的一部分开始,你打算用怎么样的顺序进行呢?
(指导学生按头、腹、尾的顺序进行观察,了解有序观察是一种科学的观察,可以帮助我们观察得更多,更仔细。)。
4、出示观察要求。
(1)小组合作,可用放大镜观察。
(2)依次观察蜗牛的头部、腹部、尾部,仔细观察蜗牛的头部有什么?
(3)及时记录观察到的内容。
5、观察要求有了,观察目标有了,我们的观察活动可以开始了。
6、学生分组观察蜗牛,教师下组为学生提供帮助和指导,并参与学生的讨论,了解学生的观察收获。
7、完成的小组用玻璃盖把蜗牛暂时盖住。
8、汇报交流。
(1)、通过观察,蜗牛身体的特征你们发现了没有?
(2)、请几个小组上台汇报一下?发现了几条就汇报几条,汇报的时候,我们比哪一组的同学听的最认真。(学生汇报)。
(3)、别的小组有新的发现继续展示。
三、蜗牛壳的观察。
1、根据小组汇报情况引申出来蜗牛还有一个壳。
2、观察过吗?有观察过的,请学生说说观察到了什么?是不是这样呢?还想不想再仔细地观察蜗牛的壳?你认为壳可以观察些什么内容?(利用放大镜,把观察中的发现记录下来)。
3、汇报交流。
(1)蜗牛壳上的线,像田螺壳上的线,取名叫“螺线”。
(2)如果有学生数圈数,汇报一下怎么数?在图片上数。示蜗牛数圈图,一起数一数。还有不同的数法吗?请学生上来展示。
(3)展示学生画出来的蜗牛壳图,观察螺线展开的方向。
示图。
了解左旋和右旋。
(4)你看了这些图,想做什么?学生仔细辨认自己的蜗牛是左旋还是右旋,和小组同学交流一下,并把自己的发现及时汇报。
1、我们通过自己的观察了解了一些关于蜗牛身体的知识,关于蜗牛你还有什么新的问题?
2、看来同学们想观察研究的问题真不少,我们课后可以继续研究,只要同学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像法国的昆虫学家法布尔学习,你一定会有很多重大发现。
小学科学三年级一杯水的观察教学设计篇七
教学要点:
初步尝试猜想与假设,了解科学家猜想的途径。
教学目标:
1、能选择自己喜欢的问题,进行大胆的猜想与想象。
2、能说出自己猜想的依据,初步了解科学家猜想的有效途径,了解地球表面是在不断变化的。
3、培养学生敢于猜想和想象的思维能力,积极参与头脑风暴活动。
教学过程。
1、大胆猜想。
同学们,在生活中充满着神奇的科学奥秘,人们总喜欢问个为什么,并力求寻找到正确的答案。现在老师这有一些有趣的问题,你们想猜猜看吗?(想)课件出示问题与画面,学生猜想。
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小游戏,我们把全班同学分成两组,一组提问题,另一组则对这些问题进行猜想。我们看一看哪一组做的最棒。(游戏活动)。
2、讨论猜想的依据。
在猜想与假设的过程中,无论是对问题起因的猜想,还是对问题结果的猜想,以及对过程的猜想,人们都是依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出不同程度的说明和解释。通过刚才的猜想,同学们从中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并说一说你猜想的依据是什么。
3、阅读科学家猜想的途径。
阅读《海洋变成了高山》。
全班交流科学家猜想的途径以及自己的收获。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小学科学三年级一杯水的观察教学设计篇八
这是学生接触《科学》课的第一节课,在此之前我们的学生对科学观察没有概念。本节课是要让学生记录一次学习科学观察的经历。教材先安排一棵相对静止的大树,当学生观察这张图片,他们所能说出的内容是极其有限的。然后在一棵真正的大树前他们所看到远远要比书本上看图片要多的多。运用感知和科学方法对大树进行观察,让学生经历一次科学观察,体验真正的科学观察活动。
初步了解什么是观察,我们要观察什么?经历科学观察活动的过程;
想办法进行观察,努力知道得更多;能和同伴合作,认真进行观察;
能够运用感知和科学方法对大树进行观察,获取一些关于树的知识,并且对自己的科学观察活动进行记录。
学生观察用:记录本、放大镜等简单的观察工具。
一、引入。
从今天开始我们要开始上《科学》课了。
科学书看过了吗?
上面都有些什么内容,请大家翻到第一页,书上的大树看过了吗?
二、在照片上我看到了什么?
从书上这幅大树的照片里,我看到了什么?
自己边看边数,数数在这张照片上你看到了哪些内容?
把你看到的内容与小组成员相互说说。
现在来说说你们小组看到了哪些内容,我们大家帮他们数数。(学生上台说,教师记录。)。
三、在真正的一棵大树前看到什么?
以前在一棵真正的大树前我们看到过什么?(学生说老师记录)。
再去看一看,是不是能看到更多的内容?
肯定!为什么这么肯定?
出示课件。
当我们想要了解得更多、知道得更多,带着这样的目的去看的时候,我们的观察活动就开始了。
估计我们现在去观察一棵大树,你能观察到的哪些内容?
四、在一棵真正的大树前我怎样才能观察到更多的内容?
如果现在我们来到一棵真正的大树前,你想观察关于大树的什么内容?
在一棵大树前我们怎样才能观察到更多的内容?小组可以讨论一下。
在一棵大树前我们看,我们闻,我们听,我们摸,我们还能……(出示课件)。
五、来到一棵真正的大树下进行观察。
我们已经有自己想观察的内容,现在想不想到大树前去观察?
我们现在就到操场上去观察大树,要爱护花草树木。
全班去观察大树。
小学科学三年级一杯水的观察教学设计篇九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1、全册内容情况和各单元教学目标:
本册内容由“植物的生长变化”“动物的生命周期”“温度与水的变化”“磁铁”四个单元组成。
“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将引领学生在种植风仙花的过程中,观察绿色开花植物的生长发育历程,发现其生长变化的规律,知道绿色开花植物的生长都要经历“种子萌发”“幼苗生长”营养生长”“开花结果”这样的生命周期。同时伴随着生长过程,指导学生研究植物主要器官一根、茎、叶的功能,初步认识植物体都有维持其生存的结构、结构与功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将指导学生亲历养蚕的过程,了解蚕的一生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的生命周期,并以蚕的生命周期为例,从常见动物的生命过程中,以及从人体特点的观察中,认识动物和人的生命周期。
“温度与水的变化”单元,将以水为例,引导学生探究热量和物质状态变化之间的关系。通过观察水的固、液和气三态,研究水在融化、结冰、蒸发和凝结等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帮助他们初步认识物质是不断变化的,这种变化是与外界条件密切相关的。同时,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自然界物质“循环”的概念。
“磁铁”单元将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安排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引领学生认识磁铁具有磁性、磁铁两极磁力最强、磁铁能指南北、磁铁具有异极相吸和同极相斥等性质。并通过做一个指南针和学习用指南针确定方向等方向,了解磁铁的应用。
2、主要材料清单:
“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
大豆、玉米、花生、莲花、风仙花等植物的种子,放大镜,花盆、土壤、铲子等种植工具,透明玻璃杯、卫生纸等;试管、带根的植物、植物油等;不同生长阶段的风仙花植株、风仙花朵,成熟的风仙花果实;图片或多媒体课件:刚出土的风仙花照片;植物叶的水平分布照片;植物叶的垂直分布照片;植物光合作用示意图;植物光合作用的相关资料及图片、几个主要生长阶段的风仙花照片等。
“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
蚕卵,放大镜、饲养盒;不同生长阶段的蚕;蚕茧及蛹,小剪刀,手电筒;热水,小碗,竹签,丝绸制品;蚕蛾、蜻蜓、蚂蚁、蝴蝶的图片或标片;有关动物生长发育过程的图片及资料;学生从出生到现在每年的身高、体重、牙齿等生长变化的资料;婴儿、幼儿园或小学儿童、青年人、中年人、老年人身体特点的图片或影像资料。
“温度与水的变化”单元
气温计、体温计、水温计(测量范围在一20 0c-}-110 0c)、自制温度计模型(刻度范围在一20 0c-}-110 0c),其他各种式样、不同用途的温度计;观察用冰块及盛放冰块的浅盘;保温杯、冰块、食盐、试管、烧杯、可封口小塑料袋、玻璃杯、浅碟;云、雾、雨、露、霜、雪、冰等自然现象挂图或影像资料。
“磁铁”单元
各种形状的磁铁,包括没有标注南北极的磁铁;铁的物品、一些金属物品及非金属物品;一定数量的铁钉、回形针、大头针、钢珠和大钢针;不同材质的`人民币硬币((1元的钢币,5角的铜币和钢币,1角的铝币和钢币,分值的铝币);盒式指南针,做指南针的材料(可以让学生自备)。
本册教学内容仍然属于生命世界和物质世界的范畴,但是探究的重点有所不同,主要指导学生对变化的事物进行观察,观察其变化的过程并探究其变化的规律。本册教学还要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关注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如生物与环境、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物质状态变化与热量、物体性质和用途的关系等。
在科学探究方面,本册的教学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如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坚持观察、记录的习惯和能力,并学习用流程图、循环图等方法记录观察结果。同时重视基本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和实证意识的培养。例如指导学生学习定量的观察,经历“观察现象一提出问题一做出假设(解释)一分析、检验假设一寻求新的证据以做出新的假设……”的科学探究过程。使其主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有所提升。
1、整体学习状况:三年级学生整体学习科学兴趣很高,学习比较认真,但缺乏灵活性,普遍习惯于常规课堂学习模式,而不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因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甚深刻,运用能力差。
2、已有知识、经验:从课外书中获得的科学知识比较丰富,但科学探究能力比较弱。家长和某些教师偏重于语数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1、提高课堂效率措施:
(1)、根据教材及学生的实际认真备好课,准备好活动材料,做到吃透教材,设计好科学活动、问题和作业。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自身精神饱满,面向每一位学生进行教学,努力调整每位学生积极性,把握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心态,并适时调整。
(3)、进一步确立学生的主体意识,对学生的回答和作业及时准确反馈,贯彻以表扬鼓励为主的原则。
(4)、在科学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训练学生的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提优补差措施:
(1)、鼓励学生扩大阅读量,多看一些有益的课外书籍,并提倡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验、小发明、小创造、小制作活动,以进一步提高能力。
(2)、帮助后进生建立自信心,继而贯彻表扬鼓励为主的原则,培养学生对科学课学习的兴趣。
(3)、延伸课堂内容,采取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4)、加强优生与后进生的联系,促使他们互相帮助,在团结的气氛中尽快 成长。
3、其它措施:
(1)、利用学校设施优势,采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课堂教学,既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又可以促使学生在多样化的环境中灵活掌握知识。
(2)、重视活动的总结,注重课后交流、单元总结。
(3)、科学课堂教学要兼顾实生活。
搜集信息 现场考察 自然状态下的观察 实验
专题研究 情境模拟 科学小制作 讨论辩论
种植饲养 科学游戏 竞赛 科学欣赏
1
2.19~2.23
始业教育
2
2.24~3.1
植物新生命的开始 种植我们的植物
3
3.2~3.8
我们先看到了根 种子变成了幼苗
4
3.9~3.15
茎越长越高水结冰了 开花了,结果了
5
3.16~3.22
我们的大丰收 蚕卵里孵出的新生命
6
3.23~3.29
蚕的生长变化 蚕变了新模样
7
3.30~4.5
蛹变成了什么其他动物的生命周期
8
4.6~4.12
我们的生命周期 机动
9
4.13~4.19
温度和温度计 测量水的温度
10
4.20~4.26
水结冰了 冰融化了
11
4.27~5.3
水珠从哪里来 水和水蒸气
12
5.4~5.10
五一假
13
5.11~5.17
水的三态变化机动
14
5.18~5.24
我们知道的磁铁 磁铁有磁性
15
5.25~5.31
磁铁的两极磁极的相互作用
16
6.1~6.7
磁力大小会变化吗指南针
17
6.8~6.14
做一个指南针 机动
18
6.15~6.21
复习考查
19
6.22~6.28
教科版修订版三年级下册教材目录
第一单元 植物的生长变化
1 植物新生命的开始
2 种植我们的植物
3 我们先看到了根
4 种子变成了幼苗
5 茎越长越高
6 开花了,结果了
7 我们的大丰收
第二单元 动物的生命周期
1 蚕卵里孵出的新生命
2 蚕的生长变化
3 蚕变了新模样
4 蛹变成了什么
5 蚕的生命周期
6 其他动物的生命周期
7 我们的生命周期
第三单元 温度与水的变化
1 温度和温度计
2 测量水的温度
3 水结冰了
4 冰融化了
5 水珠从哪里来
6 水和水蒸气
7 水的三态变化
第四单元 磁铁
1 我们知道的磁铁
2 磁铁有磁性
3 磁铁的两极
4 磁极的相互作用
5 磁力大小会变化吗
6 指南针
7 做一个指南针
小学科学三年级一杯水的观察教学设计篇十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经历典型的科学探究过程;能够提出问题,并通过思维设计方案。
·能够运用多种方法比较溶液的多少,并明确必须使用同一标准。
·观察猜测:瓶子一样大的水位高就多。
·再加点难度,现在请你们比较一下,3号瓶和4号瓶,这两个瓶中的水谁多?谁少?
·瓶子不同,水位不同,谁多呢?实验验证·学生想办法:倒入同样的瓶中;画刻度;称重量;同样的杯子,比杯数;喝下去,比肚子大小;打孔,比谁先流完。
·汇报实验方案。
·学生实验。
·我们以后在研究科学问题时应该选择什么的方法?
·学了这一课,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科学三年级一杯水的观察教学设计篇十一
这是学生接触《科学》课的第一节课,在此之前我们的学生对科学观察没有概念。本节课是要让学生记录一次学习科学观察的经历。教材先安排一棵相对静止的大树,当学生观察这张图片,他们所能说出的内容是极其有限的。然后在一棵真正的大树前他们所看到远远要比书本上看图片要多的多。运用感知和科学方法对大树进行观察,让学生经历一次科学观察,体验真正的'科学观察活动。
初步了解什么是观察,我们要观察什么?经历科学观察活动的过程;
想办法进行观察,努力知道得更多;能和同伴合作,认真进行观察;
能够运用感知和科学方法对大树进行观察,获取一些关于树的知识,并且对自己的科学观察活动进行记录。
学生观察用:记录本、放大镜等简单的观察工具。
一、引入。
从今天开始我们要开始上《科学》课了。
科学书看过了吗?
上面都有些什么内容,请大家翻到第一页,书上的大树看过了吗?
二、在照片上我看到了什么?
从书上这幅大树的照片里,我看到了什么?
自己边看边数,数数在这张照片上你看到了哪些内容?
把你看到的内容与小组成员相互说说。
现在来说说你们小组看到了哪些内容,我们大家帮他们数数。(学生上台说,教师记录。)。
三、在真正的一棵大树前看到什么?
以前在一棵真正的大树前我们看到过什么?(学生说老师记录)。
再去看一看,是不是能看到更多的内容?
肯定!为什么这么肯定?
出示课件。
当我们想要了解得更多、知道得更多,带着这样的目的去看的时候,我们的观察活动就开始了。
估计我们现在去观察一棵大树,你能观察到的哪些内容?
四、在一棵真正的大树前我怎样才能观察到更多的内容?
如果现在我们来到一棵真正的大树前,你想观察关于大树的什么内容?
在一棵大树前我们怎样才能观察到更多的内容?小组可以讨论一下。
在一棵大树前我们看,我们闻,我们听,我们摸,我们还能……(出示课件)。
五、来到一棵真正的大树下进行观察。
我们已经有自己想观察的内容,现在想不想到大树前去观察?
我们现在就到操场上去观察大树,要爱护花草树木。
全班去观察大树。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小学科学三年级一杯水的观察教学设计篇十二
科学概念:天气是不断变化的,对长时间观察记录的天气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的一些特征,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过程与方法:统计、分析“天气日历”上收集到的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对天气情况进行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到长时间进行科学观察和记录。
对长时间观察记录的天气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认识天气的一些特征,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统计、分析“天气日历”上收集到的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对天气情况进行解释。
气温统计表、云的统计表、风的统计表、平均降水量的统计表。
一、导入。
二、探究内容:
(一)统计天气信息。
1、讨论统计方法。
(1)可以从天气日历上将相应的小纸卡取下来,然后分类。
(2)也可以用画“正”字的方法依次记录。
2、分组统计。
发给相应小组气温统计表、云的统计、风的统计表、平均降水量的统计表。
(二)分析天气信息。
(2)统计云的类型的小组:哪种类型的.云最常见?哪种类型的云最少见?
(3)统计风向的小组:主要刮哪个方向的风?
(4)统计风速的小组:这段时间里刮风的天气多吗?通常刮大风还是微风?
(5)统计降水量的小组:这一季节的降水量有什么特点?
2、问:综合各组的统计和分析汇报,能对这段时间的天气情况进行概括总结吗?
小学科学三年级一杯水的观察教学设计篇十三
科学探究:通过观察稻谷、大米,学会细致的观察。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米饭来之不易,懂得珍惜粮食;乐于参与讨论、交流,敢于发表不同见解;意识到科学家队人类生活作出的杰出贡献。
科学知识:认识稻谷、糙米和大米,知道米饭是由稻谷加工而来的米做成的。
二、教师用具和学生用具。
放大镜、米粒、稻谷、发芽的稻谷、记录纸(两张)、各种植物的种子、3个杯子。
三、教学活动过程。
(一)观察种子。
·引导学生在众多种子中找出水稻的种子。
·引导学生讨论:观察水稻的种子可以可以从哪些方面来观察?用什么工具来观察比较好?(放大镜)在观察中有什么发现,该怎么办?(记录)。
·引导学生观察稻谷。(6分钟)。
·交流观察结果。
(二)认识糙米,比较糙米和精米。
·引导学生剥掉稻谷的壳看看。注:不要破坏稻谷的`内部,想办法完整的剥出来。
·引导学生思考:壳有什么作用?
·比较剥掉壳后的米跟平时吃的米有什么不同?记录并请学生说一说。
·在学生比较的基础上,教师提供给学生有关糙米和精米的资料,了解种子的结构。
(三)加工精米。
·引导学生思考能不能把糙米加工成精米?
讨论可以用什么方法加工出精米来?猜想大米加工厂里是怎样加工精米的?
(四)说说米饭的来历。
·引导学生说说米饭的来历,进行珍惜粮食的教育。
(五)布置作业。
·课后做做精米发芽的实验;去家里或菜场、粮店了解一下我们吃的大米有哪些种类。
小学科学三年级一杯水的观察教学设计篇十四
教学目标 过程、方法能细致地观察人与人之间的不同之处,学会抓住特征进行描述,并用较准确的语言描述自己的特征。知识与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帮助别人和获得别人的帮助。
通过游戏进一步激发观察自己体形及五官的特征的兴趣。教学准备教师用具集体照片。学生用具白纸片、小镜子、记录卡片。教学过程 1.引入。
出示一张集体照片,观察照片中的人长得有什么不同?
我们每个人都长得不一样。今天,我们就利用自己的特征来做个有趣的游戏,游戏的名称就叫做:猜猜我是谁。2-3分钟2.做游戏的准备。
集体讨论:
这个活动要做得成功,要让大家容易猜到是谁,要注意什么?
身体的哪些方面可以体现一个人的特征?
交待游戏的程序:
(1)观察自己的体形和外貌特征,写在纸片上;
(3)在卡片的背面写上自己的名字;
(4)推选几名游戏的主持人,轮流主持游戏;
(5)主持人、念卡片,大家猜猜卡片上说的是谁。
学生按游戏程序做准备。8-10分钟3.做游戏:
主持人轮流担任。
分组做游戏。
集体讨论:描述一个人的特征可以做游戏,还能帮助人们做什么?5-8分钟。
小学科学三年级一杯水的观察教学设计篇十五
1.经历收集纸样的活动,认识纸的多样性。
2.经历用对比实验比较纸的性能的活动。
3.初步感受纸的性能与用途之间的关系。
1.自己收集的各种纸样品。
2.玻璃片、滴管、红墨水、回形针,每组1份。
一、交流不同用途的纸
1.学生向大家介绍自己收集的纸样,以及它们的用途。
2.小组内交流各种纸的样品及它们的作用。
3.教师补充介绍几种特别的纸。
二、研究不同用途的纸
1.不同用途的纸有哪些不同的特征?
2.怎样比较各种纸的吸水性?讨论对比实验的方法。
3.学生操作,汇报观察结果。
4.分小组研究纸的拉伸性能和承受重物的性能。
5.交流在实验中的发现和感想。
三、选择合适的书写纸
1.比较常见的几种书写纸有什么不同?
2.实验:常见的书写纸的吸水性能和拉伸性能。
3.思考:根据不同的书写要求,应该选择什么样的书写纸?
小学科学三年级一杯水的观察教学设计篇十六
教学目标:。
1、消除习作神秘感,使次接触习作学生感习作并不难,增强习作自信心。
2、激发习作兴趣动机,让学生拥有放松习作心态,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3、读懂例文《好阿姨》、《假如我有一支神笔》,结合作文提示,让学生明白写作文就是把自己的见闻记下来,把自己所想的写下来。
教学重难点:
自主作,抒童真,表达童趣,放飞童心,体味快乐。
教学准备:课件、图片、作文本、钢笔,学生作文等。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读例文,明确学习目标,完成自作初稿。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已经升入三年级了。从今天起,我们要学习写作文这项新本领了。与写话一样,写作文并不难,只要把自己做过的、看见的、听见的、想到的写下来,让人看明白了,就是作文。其实,有好多同学上学期的写话,就已经是作文了。所以,作文并不神秘,也不可怕,相信你们在今后的日子里一定能写出非常精彩的作文来。
小学科学三年级一杯水的观察教学设计篇十七
一、教学目标科学探究:
学会细致的观察,逐步培养对事物本质的合理猜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探究米与饭之间观察特征变化的兴趣;培养既敢于发表自己意见,又能认真倾听他人意见的习惯。
科学知识:通过比较观察米粒和饭粒,了解两者的特征变化;初步认识不甜的糖类――淀粉,知道淀粉遇碘酒会变蓝色。
二、教师用具和学生用具。
信封里分别装好米和饭,每组各一份,电饭锅中煮好米饭,塑料碗每组一只,汤匙每人一个,每人一杯温开水,淀粉若干。(学生2人一组材料,4人围坐)。
三、教学活动过程。
(一)寻找米与饭之间的特征变化。
・出示两个信封(里面分别装着米和饭),要求学生不用眼睛看,猜猜哪个装着米?哪个装着饭?而且要说出猜测的根据。
・学生交流猜测结果和根据。(软硬、干湿、气味、粘不粘、有无声音等)。
・打开信封看看猜测的结果是不是正确,并且评一评猜测的根据是否合理。
・打开信封之后,在引导学生还能通过其他方法找到饭和米之间的变化吗?(大小、颜色、轻重、容易变形、形状)。
・小结:猜测中所运用的观察方法。
(二)品尝米饭的味道。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平时吃饭的时候米饭的味道。(如果学生说米饭的味道有咸、苦的时候,引导学生说说咸或者苦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在一时说不清米饭是什么味道的情况下,一起来尝米饭。(明确今天尝米饭跟平时吃饭有什么不同)。
・第一次尝米饭――要求尝尝米饭的味道,并想好自己是怎么尝的。
・交流米饭的味道和尝的方法,分析部分学生尝不出味道的原因。(咀嚼的次数不够、品味得不够细心)。
・第二次尝米饭――要求第一次尝出米饭的味道的学生,边尝边体会的甜味是大概咀嚼了多少下以后出现的;要求第一次没尝出米饭的味道的学生,继续尝尝米饭的味道。
・交流“米饭甜味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和“第一次没尝出味道的同学第二次尝米饭的结果”。
・交流尝米饭的体会。
(三)猜测米饭的甜味。
・引导学生发问:为什么米饭经过一段时间的咀嚼会出现甜味?・引导学生猜测“米饭经过一段时间的咀嚼出现甜味”的原因。
・引导学生通过查资料、看书等方法解决疑问。
・学生交流对“米饭经过一段时间的咀嚼出现甜味”的认识,引出淀粉。
・教师出示淀粉(一生一包),请学生课外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研究淀粉,下节课继续来交流、研究淀粉的情况。
小学科学三年级一杯水的观察教学设计篇十八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对沙与水进行观察,以及对油与水进行比较,以及对日常生活液体的了解,来提高对液体的认识;。
举例说明哪些是液体?比较沙与水观察桌子上的一杯沙和一杯水,把观察到的内容记录下来。
倾斜一下杯子,看看沙与水又有什么不同?讨论沙与水有什么不同?
堆堆看,沙和水各有什么不同?
两滴水合起来与两粒沙合起来又有什么发现?比较油和水出示油,问:它是液体吗?
观察油和水,同时倒倒玩玩看,你有什么发现?
汇报油与水的异同。认识日常生活中的液体讨论这些液体在日常生活的作用?
小学科学三年级一杯水的观察教学设计篇十九
老师应该鼓励学生能通过实验探究哪种材料适合做什么,能按照书上的要求制定出制作东西的小组计划。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制作简单的作品。能对自己和别人设计、制作的作品进行客观的评议。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三年级科学教学设计范文,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能按照物体和透光程度对物体进行分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愿意把本组的发现与其他组进行交流。科学知识目标:能说出将物体分为透明、半透明和不透明物体的依据。能正确说出光照到不透明的物体上会产生什么现象。
教具预备:手电筒、一瓶矿泉水、玻璃杯、书本、玄色布料、报纸、卡片纸、小玩具、白纸。
教学过程。
一、引进:光在传播过程中碰到物体时会怎么样?
学生回答。
二、活动一:
1、提问:光能透过哪些物体?
老师:让教室的光线暗一些,做好分工合作,并提示操纵方法,提示后再让学生做实验。(与桌面平行,与物体保持适当的间隔,且间隔不变)。
学生实验并分类记录:
2、教师领着学生总结:提示透明、半透明、不透明三个概念。
3、日常生活中什么地方用了透明、半透明、不透明的物体,把自己的发现与同学交流。
三、活动二:影子。
1、光照在不透明物体上时会有什么现象?
2、将烛炬前后、左右、上下移动时,小兔的影子有没有变化?
四、总结全课。
省略。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能通过实验探究哪种材料适合做鼓面。能按照书上的要求制定出制作小乐器的小组计划。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制作简单的小乐器。能对自己和别人设计、制作的小乐器进行客观的评议。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制定小组制作计划的过程中愿意提出自己的想法。愿意与小组其他成员分工完成小乐器的制作任务科学知识目标:能说出声音的大小、高低与物体的振动有什么关系。
教学预备:圆口容器、气球、塑料袋、棉布、牛皮纸、橡皮筋或胶带、剪刀等。
教学过程。
一、引导学生熟悉书中的各种乐器,并提问:你们熟悉这些乐器吗?你会弹奏吗?
告诉学生不同的乐器会产生不同的声音并且声音的高低大小也不同。
二、活动一:做小鼓。
1、用有圆形口的容器做鼓身,选择不同的材料如橡胶薄膜、塑料薄膜、牛皮纸做鼓面,用橡皮筋和胶带将它绷紧在鼓身上敲击鼓面,仔细听听发出的声音。
以教师演示为主以技能练习为重点。
2、提问:敲击不同材料的鼓面发出的声音一样吗?哪种材料更适合做鼓面,为什么?
三、活动三:制作自己的小乐器。
1、让学生先欣赏一些同学做的小乐器。
学生认乐器。
学生动手实验。
学生讨论。
得出结论:声音与材料的性质有关,材料不同乐器演奏的效果也不同。
2、布置制定小组计划。
试一试,怎样让自己制作的小乐器发出声音?怎样让小乐器发出高低大小不同的声音?
布置讨论任务:对同学们制作的小乐器进行评价。
四、教师总结全课制定小组计划。
学生得出结论:声音的大小与物体振动的强弱有关;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
学生讨论制定小组计划的过程中提出自己的想法。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能从日常现象中总结出声音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作用。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设计出“无噪声书房”。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愿意把自己知道的减少噪声的办法与同学交流,体会合作的愉快。愿意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题目,改进生活。
科学知识目标: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乐音”和“噪声”。能举例说明噪声的危害和减少噪声的方法。能举例说明声音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和“坏处”。
教学预备:搜集有关声音作用、噪声危害的文字或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引进:声音与我们的生活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它给我们传来很多信息,帮助我们熟悉四周的世界。
二、活动一:声音能告诉我们什么?
1、观察图中的图片,声音告诉我们什么?
2、讨论声音还有什么用处?把自己知道的与同学交流。
3、什么样的声音令我们烦躁?
三、活动二:减少噪声。
1、组织学习科学在线。
2、讨论:噪声对人的身体有什么危害?
3、讲解:噪声是现代社会的一至公害,人们在减少噪声危害方面想了很多办法:路上图标(禁止叫嗽叭);耳机内放上厚厚的垫子;马路两旁种很多树木。
讲解:马路两旁的树木不仅可以遮挡强烈的阳光,还可以降低噪声的强度,这是由于浓密的树叶有很强的吸音能力。科学实验证实:10米宽的树带能使噪声减弱30%,20米宽的树带可以使噪声减弱40%。
4、提问:把自己知道的减少噪声的办法与同学交流。
四、拓展。
设计一个“无噪声书房”,用文字或图表示出来。
五、总结全课。
7光的传播。
学生小组合作实验。
多次实验,边实验边记录,把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书中。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81834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