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写教案可以促进教学的科学性、系统性和规范性。编写教案时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能力。教案范文还提供了一些教学活动设计和教学资源的链接,方便教师进一步扩展和应用。
小学一年级数学连加连减教案篇一
1、通过观察摆放p75例题及练习十二,帮助学生理解计算顺序。
2、加深对计算方法的理解,增强对计算过程的感受。
3、通过观察交流,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理解掌握计算顺序。
一、激趣引入。
1、播放丑小鸭动画片断。
今天我们请来了白天鹅为大家做向导带大家去做客吧。
二、合作探究。
1、播放动画。
看:湖里有几只天鹅?
演示:又飞来3只。
现在呢?谁能说出完整图意。
演示:又飞走2只。
说出正确图意,然后老师演示完整图意。
湖里有4只,飞来3只,又飞来2只,现在有几只天鹅?
谁能把图意完整的说一遍?
2、我们再来看看另一个湖里的天鹅吧,演示:先有4只,飞走2只,又飞来3只。
学生在小组里互相说出图意,独立列式后集体订正。
3、小结:同学们真聪明,看看我们学习的和前面学过的连加连减相比有什么不同的吗?
三、练习p76做一做。
1、演示:地上有7个球,抱走3个,又抱来4个。
2、课件演示小鸭图。
3、游戏:把小动物找家,你能找出哪把钥匙开哪座房子吗?
小学一年级数学连加连减教案篇二
1、初步感受3个数的连加连减,并能计算出得数。
2、能积极思考,提高理解与运算能力。
3、培养合作意识,喜欢参加数学计算活动,体验活动的成功感和趣味性。
4、进一步提高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及动手操作能力。
5、使幼儿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1、教具:仿真人民币,超市用品若干,捐款箱,人物胸牌,统计格,题卡,小票,红旗,奖品,购物篮,塑料袋6个。
2、学具:仿真人民币,铅笔,操作册。
一、预备活动。
1、师幼问好,走线。
师:小朋友们中午好!今天教师里来了好多的客人老师,和她们打个招呼吧,好,打过招呼之后呢,就不要看客人老师了,转过来和陈老师做好朋友吧,陈老师今天要带你们去一个很好玩的地方。
师:让我们一起先排好队,顺时针方向站在安全通道上,脚尖亲脚跟,安安静静地走去超市吧。
2、线上游戏:快乐大巴。
师:这是一辆开往北京的“快乐大巴”,被我摸过头的小朋友,请你们先上车吧。
师:小朋友,快坐好,我的汽车就要开,嘟嘟嘟、嘟嘟嘟,车上现在有几人?
二、集体活动。
1、学习3个数连加。
师:我们的比赛马上就要开始了,小朋友手上已经戴好了“爸爸”“妈妈”“宝宝”的胸牌,请你们选择和自己相同颜色的胸牌,组成一个幸福的三口之家,并且,请根据你们胸牌的颜色,选择相应的家庭代号,轻轻的坐下来。
师:比赛正式开始!我为每个家庭准备了20元的备用金,今天的比赛规则是用钱用得合理,完成工作最迅速的家庭,就是我们的冠军家庭。现在请每组家庭派一名成员来领取备用金。
师:我们要开始购物了,请每个家庭去超市购买三样物品,买单后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3名幼儿组成的家庭自由购物,音乐)。
(师扮演:亲爱的顾客朋友们,欢迎光顾好上好超市,由于现在是下班时间,是购物高峰期,人员拥挤,请您带好您的宝宝,管理好您的财物。祝愿大家生活愉快!谢谢!)。
(每个家庭排队买单)。
师:请每个家庭分别说说,你们买了什么?
师:我们买的3样物品一共花了多少钱呢?
师:哦,刚才已经买过单了,但是陈经理想知道你们是怎样算出来的,“超市大赢家”第一回合的挑战开始了!请每组家庭派出一名成员,在黑板上计算出你们买的三样物品一共花了多少钱。在这个环节中,哪组家庭最先完成工作的就是第一回合的冠军!
(引导幼儿一起操作,列式计算。选出暂时领先家庭,贴好红旗。)。
师:你是用什么方法计算的?为什么要用这种方法?在计算的过程中,你是怎样想的?
(引导幼儿述说自己的计算思路)。
师小结:真不错,要计算三样物品一共多少钱,就用三个数连加。
2、学习三个数连减。
师:好,好上好超市正在举办募捐活动,请每个家庭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帮一帮那些可怜的人们,捐款的金额不限制,也就是说你们想捐多少就捐多少,但是,捐款也是有要求的哦,在捐款之后,请在黑板上记载好你的捐款金额。
(捐款与记录)(师:谢谢!您真有爱心!谢谢!受灾的人们会感谢您的!谢谢,你是爱心小天使!)。
师:各组家庭请注意,20元备用金,超市购物花了一些,捐款花了一些,还剩下多少钱?我们应该怎么计算呢。这可是“超市大赢家”第二回合的较量了,请每组家庭派出一名成员来大显身手。
(引导幼儿一起列式计算,评选领先家庭,贴好红旗)。
师:你是用什么方法计算的?为什么要用这种方法?在计算的过程中,你是怎样想的?
师小结:哎呀你们真是太厉害了,我也是这样想的,要想知道还剩下多少钱,就要用钱的总数,减去第一次花掉的,再减去第二次花掉的,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连减。
三、分组活动。
师:每个家庭剩下的钱不多了,可是还有很多事情要做,怎么办呢?(幼儿:赚钱)。
师:好,超市有一些工作需要各位帮忙完成,这可是第三回合的较量哦,哪组家庭先完成工作可以为你的家庭争得一面红旗。
力量组:超市的玩具柜套圈摆乱了,需要一定的力气来整理哦,因为你们是力量组的,请你们把每个圈内的计算题算出来,套在和它得数一样的套圈娃娃身上,用线连起来。
智慧组:超市又到清帐的时候了,请你们运用自己的智慧帮陈经理把这些帐单的结果算出来。
(幼儿工作,教师巡回检查,核对。评选出第三回合领先者,贴好红旗。)。
四、交流小结,延伸生活,师幼道别。
1、评选冠军,颁发奖品。
师:那么,哪组家庭是今天的超市大赢家呢?好,我们用热烈的掌声祝贺今天的冠军家庭!好,现在开始发放奖品。
2、“超市大赢家”的比赛结束了,小朋友回家后也可以帮爸爸妈妈做好家庭收支记录,做个理财小管家哦!
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本课练习环节,我设计了一个具有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说出在生活中用到的连加连减计算的问题?针对学生的回答,再列式解决问题。这一环节拓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能各抒己见,说的问题新颖而且切合实际。
小学一年级数学连加连减教案篇三
今天,上了《连加连减》这一课,为了让学生顺利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和方法,教学时,我为学生设计了这样几个空间:
空间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我将书上静态的例题,用课件以喂小鸡这一故事情节呈现,变成一个动态的过程,通过跑来2只小鸡,又跑来1只小鸡,让学生感受添上、再添上,通过小鸡吃饱了,跑走2只,又跑走2只,让学生感受到去掉、再去掉的生活经验,这样既让事情发生的先后次序一目了然,展示了知识的连续性,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空间二: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画面的意思。
在看懂图的基础上,我没有直接让学生列出算式,而是采用同桌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之间将看到的情景以小故事的.形式讲出来,既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最主要的是学生在讲的过程中对连加、连减的含义理解的更深刻了,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
空间三:教方法,熟记运算顺序。
为了解决连加、连减时,学生往往容易忘掉第一步得数,或者由于看不见第一步得数而造成第二步计算的困难这一难点,在教学时我教给了学生一个好方法,主要是通过在第一步算式下画横线来确定运算的顺序,然后记下第一步的得数,用第一步的得数再接着往后算,从而解决了这一难点。
小学一年级数学连加连减教案篇四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异分母分数连加减法的计算,并能正确地进行异分母分数的连加和连减计算。
由于异分母分数的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减,必须先通过通分把它们转化成同分母分数,再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所以,通分是进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的关键教材先安排了三道通分的复习题,复习已学的通分知识。然后通过三个例题教学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例1,结合直观图教学异分母分数的加法,重点是引导学生把异分母分数转化为同分母分数,使学生理解异分母分数加法的算理。例2在例1的基础上类推出异分母分数减法的计算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例3,结合异分母分数连减的教学,使学生明确:有时为了计算简便,可以采用不同的通分方式,培养学生灵活计算的能力。
一、创设情境营造氛围。
1.把三个分数通分p124准备题。
2.计算p124、2。
二、尝试探索建立模型。
1.教学例3。
a、出示例3。
b、读题后列出算式。
c、想一想这三个分数的分线有什么特点?怎么计算?
d、反馈讲评。
e、看书p124。
2.教学例4。
a、自学例4,看了后你想说些什么?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b、你觉得和异分母分数的加法有什么时候相同或不同的地方?
c、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3.尝试练习p125。
三、巩固深化拓展延伸。
1.基本练习p125、1--2。
2.比较大小p125、3怎么比较?
3.应用题p126、4--5。
4.: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什么时候?你还想说些什么?
小学一年级数学连加连减教案篇五
教科书第58页的'例题,第58~59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1、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初步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
2、能有条理地表述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一、创设情景,初步体会。
1、算式接龙。(小组学生互相合作,每人出一道题)。
2、学生汇报,说说你们组的题目和想法。
二、主动探索,体会领悟。
1、教学例1。
贴出例1主题图。
学生根据图意分小组讨论交流,编故事,表演动作。
讲述:星期天,小红和弟弟去郊区的奶奶家玩,看见奶奶摘下了一些又大又红的南瓜。小红想,我长这么大了,应该帮奶奶做一点家务活。于是,她找来一辆手推车,把奶奶摘下的南瓜运回家。第一次运来4个,第二次又运来2个,还剩下一个最大的没有运,奶奶一共摘下几个南瓜呢?怎样计算?(4+2=6,6+1=7)。
提问:其他组有不同的方法吗?(4+2+1=7)。
追问:为什么这样一来列式?
你能给这样一来的算式取个名字吗?(连加法)。
讲述:这个名字取得真好,今后我们看见在一个算式里有两个以上的“+”,就叫它连加。
2、教学例2。
讲述:这时,弟弟在大声喊:“姐姐,快来看,奶奶家还种了一些丝瓜。”出示例2主题图。
提问:你们能看着这幅图编个故事吗?
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形成如下的表述:
丝瓜架上原来有8根丝瓜,弟弟第一次摘下3根,第二次又摘下1根,还剩几根?
讨论怎样列式,怎样计算,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算式,并让学生把书上的算式填写完整。
引导学生小结:8-3-1=4连续减了两次,我们把它叫做连减。
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想想做做”第1~3题。
四、总结评价,点拨学法。
今天我们学到哪些知识?回家后出题给爸爸、妈妈做,好吗?
小学一年级数学连加连减教案篇六
教材第107页的内容及第109页练习二十一的第5一8题。
1、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和计算法则,掌握三个分数连加、连减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培养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解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规范书写的习惯。
把整数化成假分数,再计算。
课件。
1、出示例3。电视台少儿频道各类节目播出时间分配情况如下:
(l)请学生根据所给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要求用一步计算的问题)。
学生自己将所提问题及解答过程写在练习本上,集体交流。
(2)老师提问:前三类节目共占每天节目播出时间的几分之几?
学生审题,分析数量关系,并列式计算。
老师巡视,并请用不同方法计算的同学板书在黑板上。
方法一:4/15+1/15=(4+1)/15=5/15。
5/15+7/15=(5+7)/15=12/15=4/5。
引导全班学生观察对比这两种方法,并作出评价:“你喜欢哪一种方法?为什么?"。
学生交流,达成共识:用三个分数直接相加比较简便。
提问:如果将2/15换成3/15,请你算出结果。
提问:0/15是多少?你能解释吗?
小结:分子是0,根据分数与除法关系,用除以任何整数都得0,所以,凡是分子是0的分数都等于o。
2、完成教材第107页的“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请学生说出计算过程。
1、完成教材第109页练习二十一的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请学生板演,集体订正。
2、完成教材第109页练习二十一的第6题。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集体订正。
3、完成教材第109页练习二十一的第7题。
学生先自己填空,交流方法,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解答。
4、完成教材第109页练习二十一的第8题。
根据学生课前的调查进行解答。并对学生进行合理安排时间,高效应用时间的教育。
本节课我们研究了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注意在计算分数连加、连减时,用几个分数直接相加或相减比较简便。另外,如果被减数是“1”时,将被减数化成与减数分母相同的假分数再计算,当分子出现o时,这个分数就等于o。
小学一年级数学连加连减教案篇七
这两个例题是教学带分数连加、连减的方法。例5是带分数连加,与带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相同,几个加数可以一次通分,最后结果能约分的要约分,是假分数的要公成带分数。例6是带分数的连减。当被减数的分数部分不够减时,从被减数的整数部分使拿出1化成假分数,和原来的分数部分合进来还不够减时,就要从整数部分拿出2化成假分数,和原来的分数部分合起来再减。可以一次通分。
一、创设情境营造氛围。
把整数或带分数转化成假分数。p136准备题,让学生说一说怎么。
二、尝试探索建立模型。
1.教学例5。
a、出示例5。
b、看一看它们的分母相同吗?怎么办?
c、对计算的结果有什么要求?
d、看书p136。
e、说一说带分数连加的计算方法。
f、试一试p136。
2.教学例6。
a、出示例6。
b、看一看它们的分母相同吗?怎么办?
c、通分后再看看,分数部分够减了吗?不够减又要怎么办?
e、在刚才的过程中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f、
g、试一试。
三、巩固深化拓展延伸。
1.计算练习p137、1--3。
2.说一说你在计算过程中还有什么新的发现?
3.带分数连减时要注意什么?如何才能做得又对又快?
小学一年级数学连加连减教案篇八
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初步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下面,就《连加连减》教学过程设计,谈谈我的体会和思考。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因此,精心创设情境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种重要教学策略。在数学教学实践中创设恰当的课堂情境,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还能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由发展的主阵地。这堂课,我创设了小明喂小鸡的情境,一下子就把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很快就投入到学习的状态中。
为了让学生能更好的体验连加、连减的意义,本课通过情景创设,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对连加连减有了初步的动态感知,接着引导学生观察静态的主题图,让学生在静态中再次领会连加的意义;学习连减时,引导学生初步动态感知连减的意义,再定位观察静态图画,让学生在静态观察中再次领会连减的意义。
为了让学生通过事情的发生,体会理解算式的含义,我把书上2道静态的例题,以喂小鸡课件的形式动态呈现,变成一个运动的过程,通过跑来2只小鸡,又跑来1只小鸡,让学生感受“添上、再添上”,通过小鸡吃饱了,跑走2只,又跑走2只,让学生感受到“去掉、再去掉”的生活经验,这样既让事情发生的先后次序一目了然,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同时,我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画面的意思,在看懂图意的基础上,列出算式,再用课件动态展示喂完小鸡后的情景,将连加连减这两个知识点联系起来,像动画片一样娓娓道来,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展示了知识的连续性,学生很快就列出了连加连减的算式,教学难点自然也就迎刃而解,这一新授环节处理的可谓得心应手。
连加、连减是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重要基础,也是本单元的难点之一。连加、连减,难在计算过程中它们都需要分两步进行口算才能算出结果,特别是第二步计算要用第一步算出的得数作加数或被减数,学生往往容易忘掉第一步得数,或者由于看不见第一步得数而造成第二步计算的困难。
因此,本课设计时重点通过画符号确定运算的顺序,并记下第一步的得数,然后再接着往后算,从而解决了这一难点。我在教学做一做的两道题目时,学生出现了几种不同的算式方法:一种是先算左边和中间的小棒,再加上右边的小棒;另一种是先算出右边和中间的小棒,再加左边的小棒;还有一种是先算左右两边的小棒,再加中间的小棒。在解决这道题时,我提倡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用不同的算式来解决问题,充分尊重了学生主体意识,给学生更多展示自己创造性思维的机会。
5、遵循规律,寓教于乐一年级学生注意力易分散,要将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吸引在课堂40分钟是需要很大技巧的。不管是在新知设计环节,还是练习环节都要符合一年级孩子的心理特征与认知特征。因此在练习部分设计了智力闯关。在这个过程中主要采用游戏形式来巩固学生刚学到的新知,重点突出运算顺序。
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改进的地方:在比较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时,我还可以放手一些,让学生去观察,去表达,尽管学生有时表达得不到位,也给予充分的肯定,因为这是孩子们思维的萌芽,老师的肯定会使他们觉得自己是个了不起的发明家,增强了学习数学的信心。
1.在理解图意时,我可以再放手一些,让学生大胆去观察、去表达,尽管学生有时表达得不到位,也给予充分的肯定,因为这是孩子们思维的萌芽,老师的肯定会使他们觉得自己是个了不起的发明家,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
2.在教学例题8-2-2=4时,有位学生说:“因为2和2组成4,8-4就是4”,这体现了数学算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我未能很好地抓住这一教学资源,进行拓展教学,说明我课堂教学机智和掌控能力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小学一年级数学连加连减教案篇九
(二)通过计算连加、连减两步式题,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三)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及书写工整、规范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两步式题的方法.。
难点:正确计算连减式题.。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板演(指名两个学生到黑板上演算):
20+40+30=10+40+20=3+20+6=。
70-20-40=80-50-10=65-5-20=。
(二)学习新课。
1.出示例128+34+23=。
启发提问:
(1)连加式题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2)用竖式怎样计算?
小结性提问:
(1)计算连加式题,先加什么,再加什么?
(2)计算连加两步式题,应注意些什么?
在此基础上得出:
教师介绍简便写法.为了书写简便,我们可以把两个竖式连起来写.即。
提问:这种写法和原来的写法有什么不同?简便在什么地方?
做一做:
46+25+17=。
2.出示例252-20-18=。
启发性提问:
(1)这是一道什么样的两步式题?
教师通过行间巡视,可能发现有以下三种情况,教师先出示第(1)(2)种.。
通过学生评议,两种算法都是正确的,而第(2)种是用简便算法,值得提倡.。
再出示第(3)种算法.。
小结性提问:
(1)计算连减式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计算连减两步式题,应注意什么?
(三)巩固反馈。
1.基本练习。
可以让学生直接在书上填写.。
2.对比性练习。
(1)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54+26+15=90-58-24=。
直接在书上第2页做,可以列两个竖式,也可以用简便写法.。
(2)口算下面各题.(书上第2页,直接在书上写得数)。
7+59+20=72-6-40=。
3.趣味性练习(练习一第1题)。
把每行的三个数加起来.。
把练习一的第1题,如上图那样,把每行三个数的旁边画一个括号,把得数填在括号里.。
4.课后练习。
练习一的第1题和第2题.。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小学一年级数学连加连减教案篇十
使学生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和计算法则,能够正确地计算比较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连加、连减,会口算简单的同分母的分数加、减法。
掌握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
对计算结果出现分子是“0”的情况,会正确写“0”。
1、指名学生说出分数加、减法的意义。
2、计算下列各题。
-++。
订正后,提问: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是什么?
2、教学同分母分数的连加。
教师出示例4,指名读题,说题意。
问:这道题里有几个分数?应该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
教师板书:++=。
怎样计算呢?让学生讨论,并说一说怎样计算。可能大部分同学会说出按顺序分两步计算,即先计算+,得出的和再和相加。
这时教师再启发学生想一想,还有没有更简便的计算方法?
让学生根据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说出也可以把三个分数的分子连加起来,分母不变。
学生说计算过程,教师板书。
写完得数1后,引导学生再认真审题,明确题中已知条件中的分数是有单位名称的,所以在写出计算结果后还要注上单位名称。
3、教学同分母分数的连减。
教师出示例5。
启发学生思考:题中的“1”是整数,而另外两个数是分母为12的分数,能直接相减吗?
怎样才能直接相减呢?(把1化成分母是12的分数)。
同学们根据例4连加的计算,能算出这道题吗?
学生独立计算。
指名学生说出计算过程,教师板书。
当学生把计算结果写成0时,教师请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让学生明确:在分数除法中,分子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分母相当于除法中的除数,因为在除法算式中,0除以任何自然数都得0,所以分子是0的分数都等于0。
1、引导学生出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要把分子连加、连减,分母不变)。
2、指名学生回答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的计算结果应该注意什么?(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是假分数的要化成带分数或整数,分子是0的分数等于0)。
做例5下面的“做一做”中的题目。
练习二十八的第5~10题。
练习二十八第11题。
小学一年级数学连加连减教案篇十一
1.知道连加、连减算式的含义和运算顺序。
2.能比较熟练地口算连加、连减式题。
3.初步感知连加、连减算式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教科书第72页。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实物投影仪。
复习旧知。
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
4+1。
5+2。
5+3。
7+1。
要求:先口算,再想一想,每组题中的第一题与第二题有什么关系?
学生口算后交流。
导入新课:大家不但会算,还能找出它们的关系。今天我们就要用这些知识来学习新本领。
学习连加。
1.课件演示,引出算式。
a.出现5只在地上觅食的小鸡。
问:院子里有几只小鸡在吃东西?(屏幕出现5)。
b.出现跑来的2只小鸡和又跑来的1只小鸡。
指导观察:现在地上的小鸡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屏幕出现2、1)。
问:要算出一共有几只小鸡,应该怎样列式?(屏幕出现5+2+1)。
要求学生结合屏幕上的算式说说算式的含义。
2.学习计算顺序。
问:这个算式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a.小组讨论后汇报,并说出计算顺序。
b.根据学生叙述过程,演示课件,在算式5+2+1中标明计算顺序并依次闪动,最后成:
问:第二步是由哪两个数相加?
3.揭示课题。
a.问:今天学的加法算式有什么特点?(板书课题:连加)。
b.引导学生总结连加计算的运算顺序。
同桌讨论。
交流汇报:计算连加式题时,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把得数记在脑子里,然后再加第三个数。
1.课件演示(边演示边提醒学生注意观察)。
a.草地上出现8只小鸡。问:现在有几只小鸡?在算式中填数。
b.走了2只;又走了2只。
2.让学生自己把算式列完整并算出得数。
3.小结并补充课题。
巩固练习。
1.第72页做一做。
要求:先用一种学具摆一摆,再填数计算。
2.练习十一的第1、2、5题。
要求:仔细观察,弄清图意,填空并计算。
3.练习十一的第3、6题。
a.说一说各题应把哪个数记在脑子里。
b.直接说出各题得数。
1.引导学生小结本课所学的内容和连加、连减计算的运算顺序。
2.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小结,并提出注意的问题。
备课时,考虑到观摩课的需要,感到只教连加,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偏少,所以就把连加、连减两个内容安排在一起教。设计教案时不免有些担心,生怕学生接受不了。可是实践下来,发现学生学得比较顺利。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第一,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优势。利用课件使新授部分的例题,变抽象为具体,非常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小鸡只数的变化过程和相应的计算过程,帮助学生借助直观感知接受运算顺序的规定。
第二,加强观察指导。在进行课件演示的时候,我着重提醒学生注意观察,让学生记下演示过程中每个环节的数量变化情况,进一步和算式联系起来,促进学生在大脑里将生动的情节转化为数的运算,为掌握计算顺序打好基础。
连加、连减是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重要基础,也是本单元的难点之一。它主要难在计算过程上,要分两步进行口算才能算出结果,特别是第二步计算要用第一步算出的得数,并且学生往往忘掉第一步的得数。为了帮助学生顺利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克服计算障碍,就着重训练学生把先算的数记在脑子里,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本课凭借多媒体课件的动画演示,把数量的变化过程和相应的计算过程同步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获得了理解连加、连减含义的直观形象支柱,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那么,如果没有多媒体课件,改用传统的教具演示,连加、连减的含义是不是会成为教学的难点呢?经验告诉我们,不会。因为学生具有添上、再添上与去掉、再去掉的生活经验,所以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并不困难。而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又完全相同,因此,把连加、连减两个内容安排在一节课内教,学生不仅能够接受,而且有利于促进学习的迁移。
我们看到,在本课的新授过程中,教学连加,以教师引导为主;教学连减,则放手让学生自己类推,体现了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改革要求。这也是本课教学设计与实施过程中的一个亮点。
相对算式含义的理解而言,连加、连减的口算常有一些学生感到有点困难。分析原因,除了学生初次接触两步计算不习惯之外,主要还是因为看不见第一步计算的得数,凭短时间记忆进行第二步口算时发生障碍。为此,本课的巩固练习,在先操作再计算和看图计算之后,安排了说一说各题应把哪个数记在脑子里的专项练习,着重训练学生记忆第一步计算的得数,这是很有针对性的。
小学一年级数学连加连减教案篇十二
通过学习这些内容,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加、减法的意义,进一步熟悉加、减法的口算,学习解决稍复杂一些的实际问题,并联系实际情境渗透加减两步计算的运算顺序。
1课时。
教学挂图、小棒、卡片、小黑板、数字卡片等。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出示挂图。
二、知识探索。
1、教学例1。
引导学生看图,弄清图意。
连加能解决连续两次“合起来”的实际问题。
连减能解决连续两次“去掉一些”的实际问题。
让学生理解其意义和运算顺序,要充利用例题插图,尽力把插图改造成连续“合起来”,连续“去掉一些”的场景,让学生在理解图意的同时激活已有的生活经验,结合加、减法含义列出算式。在计算连加、连减时,仍然要联系实际问题的打算与步骤,领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在适当的时候,可以把连加、连减算式进行对比,使学生明白运算顺序。
初学连加、连减两步计算时,可将第一步算出的得数写在算式下面的()里,再把()里的数与第三个数相加或相减,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计算的顺序,以后要学生逐步习惯把第一步得数记住,再连贯地算出第二步得数。
三、知识应用。
想想做做的题目,要让学生观察、交流图意,联系图意列式计算,体会连加、连减的含义,加深理解运算顺序。
1、第1题中的虚线框表示“去掉”的意思。
2、第3题列出的算式可以不同,学生作出符合图意的解释就行。可以是9–2–4=3:表示9只鸭子先游走4只,还剩3只;也可以是9–2–3=4:表示9只鸭子,先游走2只,岸上留有3只,近处河里还有4只。
3、第5题学生可能列连加算式,也可能列连减算式。可以让学生交流、讨论,体现多样性。
四、知识总结。
能力检测。
课本第6题。
练习与测试。
小学一年级数学连加连减教案篇十三
(二)通过计算连加、连减两步式题,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三)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及书写工整、规范的良好习惯.。
重点: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两步式题的方法.。
难点:正确计算连减式题.。
(一)复习准备。
1.板演(指名两个学生到黑板上演算):
20+40+30=10+40+20=3+20+6=。
70-20-40=80-50-10=65-5-20=。
(二)学习新课。
1.出示例128+34+23=。
启发提问:
(1)连加式题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2)用竖式怎样计算?
启发性提问:
(1)计算连加式题,先加什么,再加什么?
(2)计算连加两步式题,应注意些什么?
在此基础上得出:
教师介绍简便写法.为了书写简便,我们可以把两个竖式连起来写.即。
提问:这种写法和原来的写法有什么不同?简便在什么地方?
做一做:46+25+17=。
2.出示例252-20-18=。
启发性提问:
(1)这是一道什么样的两步式题?
教师通过行间巡视,可能发现有以下三种情况,教师先出示第(1)(2)种.。
通过学生评议,两种算法都是正确的,而第(2)种是用简便算法,值得提倡.。
再出示第(3)种算法.。
(1)计算连减式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计算连减两步式题,应注意什么?
(三)巩固反馈。
1.基本练习。
可以让学生直接在书上填写.。
2.对比性练习。
(1)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54+26+15=90-58-24=。
直接在书上第2页做,可以列两个竖式,也可以用简便写法.。
(2)口算下面各题.(书上第2页,直接在书上写得数)。
7+59+20=72-6-40=。
3.趣味性练习(练习一第1题)。
4.课后练习。
练习一的第1题和第2题.。
小学一年级数学连加连减教案篇十四
教科书第72页和练习十一的第1、2、5题。
:使学生掌握连加、连减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使学生感受到连加、连减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并体验用数学的乐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创设清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策略与方法: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课前准备与课时设置。
投影片、小棒、三角图片。
出示投影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图意。
(设计意图:以生动活泼的画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理解连加的意义和计算顺序。)。
1、学习连加。
师:谁能说说你在图中都看到了些什么?
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述。(原来……先……又……)。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述自己的思维,利于学生理解连加的计算顺序。)。
板书问题:现在一共有几只小鸡?
一共是什么意思?怎样列式?引导学生列出算式并讨论交流计算方法。
根据学生汇报板书:5+2+1=8。
先用一只手遮住+1,让学生算5+2=7(板书7),再用手遮住5+2,提示用7+1=8(板书8)。
说明象这样连着加就叫连加。板书:连加。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学习连减。
师:小鸡吃饱了,接下了又发生了什么事呢?我们看看图吧。(继续演示投影、72页下图)。
让学生自由观察并自主说话。(原来……先……又……)。
可以提出什么问题?怎样列式?
引导学生围绕“还剩几只?”这个问题加以解决。使学生明确:先跑了2只用减法,又跑了2只还是用减法。
教师根绝学生的汇报适时板书:连减8-2-2=4(自主探索连减两次的计算方法,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3、归纳。
象这样用三个数(有时更多)连着相加或者连着减的计算方法就是连加和连减。
(设计意图:有利于学生理解连加、连减的意义,掌握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
4、完成72页的“做一做”
引导学生说清图意,再让学生自己用小棒、三角图片摆一摆,得出结果后,再填数。
1、举例: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了连加连、连减呢?
学生自由回答,对敢说能说的学生要多表扬,对想说却有顾虑的学生要多鼓励。
2、完成练习十一的第1、2、5题。
引导学生看懂图意,自主解答。
(设计意图: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验用数学的乐趣,感受连加、连减在生活中的作用。
小学一年级数学连加连减教案篇十五
1、使学生理解加减混合的意义,掌握运算顺序,正确进行计算。
2、初步培养学生连续看图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体验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理解加减混合的意义,掌握运算顺序。
正确计算加减混合式题。
一、复习导入:
1、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单项口算。
老师分别出示口算卡片,学生用手势表示得数。
2、复习10以内连加、连减口算。
老师出示口算卡片,指名回答。(说出各题的计算过程)。
我们学习了连加、连减、知道连加、连减表示的意义,那么如果一个算式里面内有加法,又有减法,它又表示什么含义呢?该怎样计算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
二、指导探索:
1、教学例1。
鱼缸里有几条黑金鱼?有几条红金鱼?求共有几条金鱼?应该怎么算?(板书:)如果捞走2条,求还剩几条?怎么计算?(板书:)。
如果我们把刚才演示的内容用图来表示(贴例题图)你能叙述一下这幅图的意思吗?
板书:
观察这个算式,和我们前面学习的连加,连减有什么不同?
像这样既有加法,又有减法的算式叫加减混合。
板书课题:加减混合。
加减混全式题应该怎样计算呢?结合这道例题,谁来说一说?(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总结出:先算4加3等于7,再算7减2等于5。)板书:让学生自己练习说计算过程,然后指名说一说。
2、教学例2。
出示鸽子图。
你能说出这幅图表示的意思吗?(学生分组说一说图意,然后指名叙述:有4只鸽子在吃谷子,飞走了1只,又飞走了2只,现在有多少只?)。
谁会列式?你是怎么想的?
板书:
这也是加减混合算式,你会计算吗?(同桌互相说一说)。
学生齐说计算过程,老师板书:5。
3、比较质疑:
两道例题有什么不同?(一道是加在前,减在后,另一道是减在前,加在后)。
说明:无论是加在前,还是减在前,只要有加有减都叫加减混合,计算加减混合算式与前面学习的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是一样的,都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三、巩固练习。
1、看算式摆学具:
出示:
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请你用学具摆一摆。
2、学生独立完成第65页的做一做。
订正时说计算过程。
3、口算:(指名说答案,其他同学当裁判)。
老师分别出示口算卡片:
4、竞赛:争做计算小能手。
每人一张小卷子,学生独立计算,比谁算得又对又快,前五名完成的同学把卷子交到老师那里,全对的为“计算小能手”,其他同学订正后全对的第人发一朵小红花。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做加减混合式题要按什么顺序计算?
小学一年级数学连加连减教案篇十六
设计思想:
长期以来,计算教学忽视了教学本身的人文因素,脱离了学生个体。因此,计算教学总是与单调、枯燥连在一起。新课程的实施,给计算教学注入了新的血液。新课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现实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本教学设计,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构想、设计现实、生动、活泼,充满童趣的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欣赏、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自评互评等多种活动中学习数学、享受数学并得到全面发展。
教材分析:
连加、连减在学生学习了10以内加、减法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安排。目的是通过教学,使学生体会这两类式题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计算,从而扩大学生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并为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打下必须的基础。连加、连减虽然不是加法和减法单元的教学重点,但却是加法和减法单元的难点之一。教材先通过例1教学连加,然后呈现例2的摘丝瓜场景教学连减。接着通过一系列的练习,逐步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连加、连减算式的含义,巩固对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的认识。
学情分析:
连加、连减虽然不是加法和减法单元的教学重点,但却是本单元的难点之一。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这一知识的自身特点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充分引导学生联系具体情境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理解运算顺序,掌握计算方法。要引导学生通过具体情境多观察、多讨论、多表述,在多样的活动中深入领会并掌握知识。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情景建立连加、连减的数学模型,理解连加、连减的具体含义,会进行10以内连加、连减的计算。
2、培养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获取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培养学生团结协作意识和能力。
4、使学生在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同时,体会连加、连减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快乐。
重点难点:
让学生联系实际情境,体会连加、连减的意义和理解运算顺序,学会计算。使学生理解图意列出算式。
教学准备:
图片、小棒、正方形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旧引新。
师:小朋友们,这个星期天,你们都到哪儿去玩儿了?(生自由发言)。
师:这个星期天,有两位小朋友,芳芳和她的弟弟也打算好了去乡下的奶奶家玩(贴出图片:芳芳和弟弟)。星期天一大早,芳芳的妈妈就带着她们姐弟俩一起乘上“口算号”公共汽车出发了。来,我们都看看有哪些口算,也来算一算吧!
学生看卡片口算。
师:一路上,芳芳看到车外的橘子黄了,地里的辣椒红了,到处是一片丰收的景象。不一会儿,她便到了奶奶家,奶奶正在自家的院子里喂鸡呢!芳芳连忙跑过去帮奶奶喂鸡。引出例1。
二、结合情境、探究新知。
探究连加。
1、说图意。课件演示小鸡图(动态)。请学生仔细观察。
(1)师:小鸡也想和我们交朋友,在图上你看到了什么?
(原来有5只小鸡在吃米,先跑来了两只,又跑来了一只。)。
(2)师:根据你看到的,你可以提什么数学问题?(一共有多少只小鸡?)。
学生复述图意,指名说,同桌说,齐说。
2、尝试列式。
指名学生说说第一种方法两个算式的意思。
师:老师看到小朋友们还列出了5+2+1=8和5+1+2=8这两个算式,老师不明白是什么意思,谁能来告诉老师?(生回答)。
(师恍然大悟状)哦,老师明白了,原来要求一共有几只小鸡,还可以直接把5、2、1三个数加起来!
(2)读算式。(师:刚才的小朋友读得真不错,你也跟着他读一读吧)。
(3)比较不同。
引导学生看这两个算式与以前学过的加法算式有什么不同?——有三个数,两个加号,让学生给这样的算式起名字。指出:数学上叫做连加(板书:连加)生齐读。
(4)说算理。
师:5+2+1=8的8,你是怎么算出来的?(生先讨论,再汇报)。
汇报交流(学生可能说一个一个地数出来的。或是先算5+2=7再算7+1=8……不管哪种方法,学生只要说出理由,都给予肯定。)。
师:是呀,计算连加时我们一般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师指板书:5+2=7),算出得数7(将7填到框中)然后再把算出的得数(强调是算出的得数)加上第三个数,这样的计算,也就是说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板书:从左往右)。
学生齐说计算方法。
探究连减。
师:你们帮小鸡解决了难题,他们可高兴了,过了一会儿,又发生了什么事呢?
(原来有8只小鸡,先跑掉了2只,又跑掉了2只,)。
指名说图意(同连加)。
师:小朋友,看了这幅图,你会编个数学小故事来考考大家吗?(学生同桌先讨论,再交流)。
师:要求还剩多少只小鸡,会列式吗?这个算式怎么读?8表示什么?2表示什么?还有一个2呢?8-2-2表示什么?得数4你是怎么算的?(指名学生答后齐说,师随学生回答将板书填写完整)。
指出:计算连减时一般也是先把前两个数相减,再把算出的得数减去第三个数,也就是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小结。
今天我们学会了连加、连减,在计算时,一般是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的。
三、联系情境、应用拓展。
1、想想做做第1题。
师:下面看老师摆出的图,你们会列式计算吗?
操作:(1)先摆4根小棒,再摆3根,再摆1根。
(2)先摆10个正方形片,再用线划掉3个,再圈出5个)。
学生看教师操作过程分别在书本72页上列式计算。
提问:4+3+1你是怎么算的?
10-3-5同上教学并提问:为什么用10去减呢?
2、想想做做第2题。
3、想想做做第3题。
4、给小鸭子找家。
师:小鸭子们在河里游玩了一会都上岸了,可是,它们却找不到自己的家了,小朋友们,你们愿意帮他们找一找吗?(出示图,小鸭子身上写着得数,小房子上写着相应的算式)。
学生上来给小鸭子找家,个别提问:你是怎么算的?
师:还有谁找不到家啊?哦,老师帮得数是1的小鸭子造了一座房子,但只完成了一半,小朋友们能帮它造完吗?(学生交流方框中应填几)。
师:你们真棒!咦?这里还有一只小鸭子,它为什么这么伤心啊?那怎么办呢?谁愿意给它造房子?(学生给得数是4的小鸭子造房子,指名反馈,教师将相应的连加或连减算式板书)。
5、想想做做第5题。
师:夕阳西下,芳芳跟着妈妈依依不舍的离开了奶奶家,小朋友们跟着他也一起学会了许多的新知识。现在啊,有一群小动物还想考考我们小朋友知识学得怎么样呢,小朋友们,愿意接受小动物们的挑战吗?好,我们来看图,请你看图后把算式写完整,看谁写出的算式多!(出示图片)。
生独立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指名学生说出算式,并说说分别是怎么想的?(进行相应的反馈)。
四、全课总结、延伸课外。
师:今天,小朋友们一起认识了哪些新朋友?怎么计算连加和连减呢?指出:在以后的计算中,小朋友们要慢慢学着把第一步的得数记在脑中,不写出来,直接写最后一步的得数。
布置作业:课后找找身边的连加和连减故事,比比谁找的多!
板书设计:
5+2+1=88-2–2=4。
小学一年级数学连加连减教案篇十七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知道连加连减的含义和运算顺序。学习有关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计算。
2、在观察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在操作、讨论、交流中培养学自主探究的能力,得出多样的算法。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学习兴趣,使学生想学、乐学、会学。初步感知连加连减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学会运用连加连减,理解多样化的计算方法中的一种或几种。
教学难点:
连加连减的含义,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
教学关键:
学习有关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以旧引新。
师:放假时,你们喜欢和爸爸妈妈去外游玩吗?有一位叫小明的小朋友,去乡下的奶奶家玩了。(出示图片:小明)。
一大早,小明的妈妈就带着他一起乘上“口算号”公共汽车出发了。来,我们都看看有哪些口算,也来算一算吧!
师:小明看到路旁的小鸡正在吃米。你说出图中的数学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解决吗?
生:原来有5只小鸡,又来了2只,现在一共有多少只?5+2=7。
生:原来有5只小鸡,又来了1只,现在一共有多少只小鸡?7+1=8。
师:不一会儿,他们来到了奶奶家,奶奶正在院子里喂鸡呢,小明可是个懂事的孩子,连忙跑过去帮奶奶喂鸡。引出例1。
二、结合情境,探究新知。
(1)理解情境。
师:看,有几只小鸡在吃米?(演示5只小鸡在吃米)然后来了几只?(演示来了2只)最后来了几只?(演示来了1只)。
师:你能将喂鸡的过程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并提出数学问题吗?(如果说不好,可重复演示课件)。
生:小明在喂5只小鸡,跑来了2只小鸡,又跑来1只小鸡,现在一共有多少只小鸡?
师:口才不错,你说得真完整。
(2)列式。
师:要求一共有几只小鸡:小朋友们会列式计算吗?
5+2+1=8。
(3)理解列式的意义。
师:真聪明。我们来读读这个式了。
地上的小鸡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三部分)。
师:原来要求一共有几只小鸡,还可以直接把5、2、1三个数加起来。
师:这样三个数或三个以上的数加在一起叫做连加。(板书)。
小结:刚才的5+2=7相当于5+2+1的第几步?(第一步)。
7+1=8相当于8+2+1的第几步?(第二步)。
看来今天我们学习的算式更加简单,更加直接。
(4)探究计算方法。
师:这个式子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生(齐)先算5+2=7,再算7+1=8(师在学生回答的同时板书演示“搭桥”法,即在5+2的下面画横线并在线下写出得数7)。
师:1与谁相加?(7)。
列式:4+3+1=8。
师:然后打开数学书72页,填一填。
1与谁相加?怎样得到的?
小结:计算连加时,我们一般先算出前两个数的得数后,再加上第三个数。也就是说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板书:从左往右)。
学生齐说计算方法。
三、突破难点,巩固练习。
(1)演示情境。
看,小鸡们吃饱了。(演示小鸡跑走图)。
(2)合作探究。
师:看了这幅图,你会编个数学问题来考考大家吗?(同桌交流,再回答)。
师:要求还剩下多少只小鸡,怎样列式更简单呢?(板书:8-2-3)。
师:这个算式就叫做(生:连减)今天我们学习的是(连加、连减)。
师:这道题我们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生:8-2=6,6-3=3。
师:3从哪里减(6),6是什么?(8-2的结果)(师同时板书演示“搭桥”法)。
小结:连减的计算方法:先把前两个数相减,得出小得数后再减去第二个数。
(3)练一练。
师:什么意思?谁上来摆一摆?说一说。
生:原来有10个三角形,先拿走3个,再拿走5个,还剩多少个?
师:我们也来摆一摆,说一说。
小结:喂完小鸡后,小明也认识了今天的两个新朋友,它们是谁?都是按怎样的顺序进行计算的?(从左往右)。
书第73页第2题,第74页第5题同桌说图意,先不做。汇报,再做。
生说师在黑板上摆:我买了……一共多少元?
妈妈没空,给了10元钱给小明,记得剩下的钱要还给妈妈。谁来试一试?(连减)。
生说师在黑板上摆:我用10元买了……还剩多少元?
小组合作,汇报。
四、总结。
今天小明去了奶奶家,收获多吗?你也说说学会了什么?
小学一年级数学连加连减教案篇十八
为了让学生通过体验事情的发生过程,来明白算式的含义,我把书上的两个例题以故事的形式讲给学生,并以课件在电脑大屏幕上呈现出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例题一目了然。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画面的意思,在看懂图意的基础上,将连加连减这两个知识点联系起来,列出算式。这一点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一目了然很自然的就列出连加、连减的算式。
连加、连减难在计算过程中它们都需要分两步进行口算才能算出结果,特别是第二步计算要用第一步算出的得数作加数或被减数。这一环节我主要采用学生自主探索,大胆尝试的教学方法,放手让学生建构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提问“这个式子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强调在先计算的两个数下面划一横线,并把得数记录在横线下面,这一点是为了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为以后的自主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本课练习环节,我采用的书上的习题,并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展现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能各抒己见,争先恐后抢着举手发言,气氛非常活跃。真正做到把知识运用于实践,解决实际问题。
但是在这节课中我也有很多不足之处,经过其他老师的听课评课,使我觉得从中又收获很多学习了很多,我会继续努力克服自己的不足之处。
小学一年级数学连加连减教案篇十九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2页和练习十一的第1、2、5题。
教学目标与策略方法。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连加、连减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过程和方法:引导学生经历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使学生感受到连加、连减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并体验用数学的乐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创设清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策略与方法: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课前准备与课时设置。
投影片、小棒、三角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出示投影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图意。
(设计意图:以生动活泼的画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理解连加的意义和计算顺序。)。
二、探究体验。
1、学习连加。
师:谁能说说你在图中都看到了些什么?
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述。(原来。。。先。。。又。。。)。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述自己的思维,利于学生理解连加的计算顺序。)。
板书问题:现在一共有几只小鸡?
一共是什么意思?怎样列式?引导学生列出算式并讨论交流计算方法。
根据学生汇报板书:5+2+1=8。
先用一只手遮住+1,让学生算5+2=7(板书7),再用手遮住5+2,提示用7+1=8(板书8)。
说明象这样连着加就叫连加。板书:连加。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学习连减。
师:小鸡吃饱了,接下了又发生了什么事呢?我们看看图吧。(继续演示投影、72页下图)。
让学生自由观察并自主说话。(原来。。。先。。。又。。。)。
可以提出什么问题?怎样列式?
引导学生围绕“还剩几只?”这个问题加以解决。使学生明确:先跑了2只用减法,又跑了2只还是用减法。
教师根绝学生的汇报适时板书:连减8-2-2=4(自主探索连减两次的计算方法,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3、归纳。
象这样用三个数(有时更多)连着相加或者连着减的.计算方法就是连加和连减。
(设计意图:有利于学生理解连加、连减的意义,掌握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
4、完成72页的“做一做”
引导学生说清图意,再让学生自己用小棒、三角图片摆一摆,得出结果后,再填数。
三、时间应用。
1、举例: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了连加连、连减呢?
学生自由回答,对敢说能说的学生要多表扬,对想说却有顾虑的学生要多鼓励。
2、完成练习十一的第1、2、5题。
引导学生看懂图意,自主解答。
(设计意图: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验用数学的乐趣,感受连加、连减在生活中的作用。
小学一年级数学连加连减教案篇二十
《连加连减》这一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1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展开的。主要教学重点在学生能借助具体情境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以及掌握其计算方法。为了让学生顺利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和方法,教学时,我为学生设计了这样几个层次: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我将书上静态的例题,用课件以搬南瓜这一故事情节呈现,变成一个动态的过程,通过先搬来2个南瓜,小女孩又搬来1个南瓜,让学生感受“添上、再添上”。然后又通过摘丝瓜这一事件,先摘了3条丝瓜,又摘了1条丝瓜,让学生感受到“去掉、再去掉”的生活经验,这样既让事情发生的先后次序一目了然,展示了知识的连续性,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二、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画面的意思在看懂图的基础上,我没有直接让学生列出算式,而是采用讲故事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之间将看到的情景以小故事的形式讲出来,既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最主要的是学生在讲的过程中对连加、连减的含义理解的更深刻了,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
三、教方法,熟记运算顺序为了解决连加、连减时,学生往往容易忘掉第一步得数,或者由于看不见第一步得数而造成第二步计算的困难这一难点,在教学时我教给了学生一个好方法,主要是通过在第一步算式下画横线来确定运算的顺序,然后记下第一步的得数,用第一步的得数再接着往后算,从而解决了这一难点。在让孩子回答口算答案时也要多强调计算步骤,渗透有序思考的数学方法。
数学是民主化、个性化和活动化的课程,因此在教学本课内容时一定要多提供数学活动交流的机会,鼓励孩子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另外需要改进的地方是在教学过程中,我自己的教学语言有时重复较多,这点还需要注意,语言应当精炼简短,课堂效率才能有所提高。
小学一年级数学连加连减教案篇二十一
·学习目标:使学生能够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物体和图形,能够识别这几种物体和图形,初步理解相关概念的意义。
·能力目标:
1、通过学生的观察及操作,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操作实践能力。
2、小组合作:搓、切、搭等,使学生形成一定的合作意识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数学活动,让学生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情感目标:让学生这样自由捏橡皮泥并展示作品等练习设计,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对数学知识日益浓厚的兴趣。
1、多媒体动画:故事内容为机器人(带音乐)叮当来到了小朋友们的中间,还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篮礼物,想知道有些什么吗?赶快打开看看,你认识什么,就跟组里的小朋友说什么,每人都说说。
2、各种物品的演示。
3、把“形状相同的”放在一块。
4、生活中的物品形状、举实例。
(1)冰箱、洗衣机、彩电、柜子。
(2)鞋盒、肥皂盒、酸奶盒、易拉罐、笔筒、乒乓球、皮球。
·学习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第32、33页。
·组织形式:小组合作讨论。
·学习流程:创设情景—讨论探究—巩固拓展—实际应用。
·评价方法:目标评价、师生互评、小组讨论评议。
·教学重点:认识所学几何图形,并说它们的名称。
·教学难点:从生活中找出各种形状的物品说名称。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形状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生活用品及放置这些用品的用具,遮盖这些用品的用具(布或纸)。
(2)学生每人准备一盒橡皮泥、积木一盒。
·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
目标:从儿童喜爱的机器人叮当如上入手,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数学与课本数学知识的密切联系。
过程:电脑出示动画(见学习资源)
针对学生提出的生活中的 物品形状,说说是怎样分类的?
2、探究释疑:
目标:让学生 自主探究分类的方法。
过程:
(1)教师用电脑出示讨论题:
a、说说你是怎样分类的?
b、把你分的“形状相同的”每一类物品告诉大家,你觉得它们分别长的是什么样子?
c、你是怎样感觉到的?
(2)让学生按以上步骤在小组中讨论,教师巡视。
(3)交流:
探索的途径:指几生上台演示他们是怎样感知的,电脑再显其过程(学习资源)。
(4)讨论与小结:
a、说说在你身边哪些物体的形状是这样的?
b、电脑抽象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几何图形、名称。
3、巩固与拓展:
目标:利用电脑展示各种动态的练习使学生掌握认识所学几何图形,并培养学生的积极的创造情感和浓厚的兴趣。
过程:
(1)课本中的题改编:看图形,说名称。
(2)数数制造叮当分别用了多少个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学生可以独立数,也可以自由组合数。
(3)搭学具:
活动:看看你们组的学具,并说说准备搭个什么?然后拿出自己的积木,分工合作完成。
汇报:城堡、动物园、飞机、世贸大楼、航空的母舰……
(4)转化:
小学一年级数学连加连减教案篇二十二
1、利用邮票游戏教具做加法运算。
2、加强大数目加算练习。
3、加深对数位的理解。
4、培养运算的兴趣。
5、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1、托盘;
2、邮票箱教具;
3、彩笔、题目卡;
4、加法订正板红线。
一、复习10以内的加法,并进行错误订正。
二、介绍本次工作名称:邮票游戏的加法工作。
三、复习邮票的一些简单知识。
1、取出写上加法的题目卡,为幼儿巩固加数的含义。
2、用邮票表示数字。
3、请幼儿观察数字,询问幼儿数字有哪几个数位。示范拿取对应的定位筹码,将定位筹码按个、十、百、千的顺序排好。
4、按照题卡选择邮票,分别把与数字对应的邮票放在对应的定位筹码的下面。
5、操作邮票得出竖式结果。
四、给幼儿不同题卡引导幼儿独立进行计算。幼儿进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强调安静进行工作。
五、工作结束,请幼儿将教具放回原处,离开课室。
区域延伸:提供邮票箱进行进位加法横式练习。
小学一年级数学连加连减教案篇二十三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p72页和p73、74部分习题。
1、通过情境图,引导学生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参与研究,体验连加连减的含义,掌握连加连减的算理,能正确计算1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
2、经历观察比较的过程,鼓励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解决简单数学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在学习活动中渗透用数学的意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体验连加连减的含义,掌握连加连减的算理。
课件。
师:今天,老师带大家去一个地方,(课件展示:停车场)。
哪里?
那我们一起来看看停车场里有什么数学问题。
1、车子停放,理解连加。
课件展示汽车停放。
1〉师:你看到了什么?
师:你能根据的信息提一个数学问题吗?
指名2名学生后课件出示问题请学生一起读。
一共有多少辆车?
师:把这个问题一起读一读。
2〉师:你能解决吗?怎么列算式?指名说2名。
生:2+3+4板书算式。
师:听明白了吗?谁再来说说。结合课件说算理。
2+3=5算了什么?
师:说得真好。
和你的同桌轻轻地说一说。
4〉师:会了吗?
谁看清楚了?你看到了什么信息?
现在你能解决什么问题了?
师:你能不能出一道这样的算式呢?
老师这里的大树上有3只小鸟,想一想,怎么样能来编一题这样的题目?
指名一生上台演示:
看懂了吗?提个数学问题,(一共有几只鸟?)。
请你列算式解答。交流说算理。指2名生说,教师并配以演示合起来的动作。
师:还有其他的吗?指名一生演示。
可以提什么问题?
请你自己解答。和你的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2、汽车开走,理解连减。
1〉师:我们回到停车场?课件演示。
看到了什么?提个数学问题。
指名2名学生后课件出示问题请学生一起读。
停车场还剩多少辆车?
师:把这个问题一起读一读。
2〉师:你能解决吗?怎么列算式?指名说2名。
生:9—2—3板书算式。
师:听明白了吗?谁再来说说。结合课件说算理。
9—2=7算了什么?
师:说得真好。
和你的同桌轻轻地说一说。
4〉师:会了吗?
现在,有些小鸟想飞到另外的地方去抓害虫了,谁愿意上来帮帮忙?
师:你能不能出一道这样的算式呢?
老师这里的大树上有的小鸟,想一想,怎么样能来编一题这样的题目?
指名一生上台演示:
看懂了吗?提个数学问题,(树上还剩几只鸟?)。
请你列算式解答。交流说算理。指2名生说,教师并配以演示合起来的动作。虚线和划斜线,指名生说说虚线和划线的意思。
师:还有其他的吗?指名一生演示。
可以提什么问题?
请你自己解答。和你的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3、小结新知,揭示课题。
师:请你仔细观察,黑板上的这些算式和我们以前学的一样吗?不一样在哪里?
1、基础练习,巩固新知。
师:你会了吗?考考你。
第一关、看图列式计算。数学书p72的做一做。
说一说图的意思,交流反馈,说算理。
你们很能干。那不看图,你这样的算式会算吗?
第二关、计算,看谁算得又对又快。数学书p73的3和p74的6的左边3题。
师:我们一起来校对。自己当小老师批作业,请报得数。
师:对的奖励自己2颗五角星,错的订正。
把数学书放在旁边。
恭喜你们都过关了!
2、拓展练习,发展思维。
师:老师真高兴,奖励你们去游乐场玩。看到了什么?获取信息。
你想玩什么?
假如你有10元钱,你想玩什么?
把你的玩法用算式表示出来。
交流反馈:1〉玩1种的还剩多少元?
2〉玩2种的。
师:有没有玩3种的?
师:今天这节课你学得开心吗?有什么收获?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82132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