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的诗人范文(2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09 11:17:11
我心中的诗人范文(24篇)
时间:2023-12-09 11:17:11     小编:QJ墨客

社交能力是个人发展的重要指标,如何提升自己的社交能力呢?学会运用修辞手法,可以让文章更有说服力。我们可以通过阅读以下总结范文,掌握写作技巧和提高写作水平。

我心中的诗人篇一

“皇上——”

听到宫人的声音,他怔了一下,勉强转过了身,充满血丝的'眼瞥过了宫人,立即又转到了那张床上。

帘子后面,那再熟悉不过的身影。

是他的妻啊!

如今听到宫人欲言又止的话,他才终于知道:她,已被秋风吹去了……。

忽的,雷声隆隆,震响了大地,也震醒了他。

他的腿微一颤抖,宫人们前来搀扶,可他重重的推开,挪开脚,一步,一颤,一步,又一颤。他强忍着自己的全部悲伤,要赶去见他的妻啊!那个他将全部灵魂寄托给了的人。布满血丝的眼睛此刻呆滞,黯淡无光。强风吹了过来,吹乱了他散乱在身上的头发,吹开了他的衣襟,他像一个败了的囚徒,完全没有了一丝皇帝的威严。他忘却了颤抖,接踵而来的是痛苦和麻木。离她躺的地方仅有几步远,他却走了一个世纪之久。走着,是什么东西从脸上落了下来。是一滴?还是一串?是满腹的泪,满心的痛啊!他呆滞着,呼吸变得急促起来,缓缓的用手撩开了帘子,他看到了,已闭上了双眸,停止了呼吸的她。顿时,他瘫在床上,好像脑里,心里被抽空了一般,呼吸越发冰冷起来,呆呆的凝望着她,既不敢怀疑,又不敢相信。心如万刀切过,痛,还是痛。妃啊!为何要弃我而去?天长地久,岂是几十年的光阴?伴着隆隆的雷声,积蓄了好久的大雨瓢泼而至,重重的打在了地上,打在了他心里,卷起了惊涛骇浪,在他心里翻滚,翻滚。他用手,抚过她,泪已冲刷过了整个脸,流到了床边,流到了她的身上。屋外的雨吻合了他心中的泪。他多想唤醒他,听她抱着琵琶弹奏他的词调。他多想唤醒他,看她跳那邀醉舞,看他的身姿妖娆。他多想唤醒他,与她再做《霓裳羽衣曲》。她的美丽,她的妩媚,他的才情,顷刻间,消散。

我心中的诗人篇二

空闲时总喜欢拿起诗集,轻吟每一首小诗,品味诗人的心情,和诗人在一起。

沿着曲折的山路,静静地走着,突然看到篱笆围成的小院,里面菊花争奇斗艳,一位老者正在采菊,嘴吟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哦!李商隐是你,我喜欢你人与自然合一的境界,我喜欢你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质,哦!李商隐,我和你在一起。

美味佳肴摆在眼前,一盘珍馐就值万钱呢,这么多好吃的,那位为何不品尝呢,他站起身,静静又坐下突然感慨“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哦,李白是你,你对未来充满希望,好不放弃,有乐观的态度积极向上,哦!李白,我和你在一起一定会充满信心,战胜一切前进的困难!

走进钱塘湖,风景独美,沿着湖东散步看到几处早莺在争暖树,还有燕子呢,还有一个人也在散步,只听到他吟道“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抒发了他对初春西湖的喜爱。哦,白居易是你,我也爱早春,爱大自然,我愿和你在一起,品味自然之美。

在去西村的路上,听一位男子在后面悦道“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我扭头看去,哦!陆游是你!听你不被困难所吓倒,不被挫折阻饶道路,我佩服你,我和你在一起,我相信最终我也会和他人一样取得骄人的成绩。

……。

我心中的诗人篇三

登临五岳之首,衣袂飘飘,随风飞翻的更是你那稀世旷古的心胸远志。你留下“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不朽诗篇,涤荡了万代人的胸怀。

有时,我也想成为你。拥有你的远志,你毓秀山川般的心胸,乘风追随你那永远萦绕在长安城上空的爱国情思。

草堂何处寻?

是掩映在青翠欲滴的簇竹中,还是隐匿在那泛黄的,苍老疲惫的三重茅草下?

你是不同的。

既为李白写下“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的豪放诗篇,你又何尝不想彻底放开你的心胸,去过那山水放歌的生活呢?可是你身不由己,牵扯住你的,是如所有赤子一般深深的,在寂寞的明月下闪闪发光却又隐隐作痛的爱国情思啊!

这情思如三月细雨,首上青丝,细腻而忧伤,编织成一张看不见的网,勒进你忧思成疾,单薄羸弱的身体中,使你越陷越深,日渐憔悴,终落得朝如青丝暮成雪,悲戚的浑欲不胜簪。

你使我想起了想起了远方,想起了未来,懂得了少年应识愁滋味。每天背着沉重的书包,穿过稀疏的人群,面对书中对镜流泪的你,忽然明白人不能毫无意义的活着。感觉到背上背负的不是书包而是希望,希望,希望,历史的复兴!这时,我是多么想成为你,因为你那广阔无垠的胸怀,一直让我记住,记住,记住,记住昨天和今天,记住我应该创造的明天,记住那份亘古长存的,犹如剪不断的风筝线般的爱国情思。

我知道,你是诗圣,不是诗仙。仙人可以看破凡尘,游山历水,尽情地摆脱命运的羁绊;可你是圣人,圣人注定要忧碌终生,为国为民,心系天下。

草堂何处寻?

那么现在,我会成为你,代替你去继续向前追寻……。

我心中的诗人篇四

毛泽东诗词是怀着巨大的诗的激情,按照写诗的艺术规律,运用形象思维创造出来的。著名诗人贺敬之评述毛泽东诗词时曾这样说:“毛泽东诗词以其前无古人的崇高优美的革命感情、遒劲伟美的创造力量、超越奇美的艺术思想、豪华精美的韵调辞采,形成了中国悠久的诗史上风格绝殊的新形态的诗美,这种瑰奇的诗美熔铸了毛泽东的思想和实践、人格和个性。在漫长的岁月里,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几乎是风靡了整个革命诗坛,吸引并熏陶了几代中国人,而且传唱到了国外。”

毛泽东要求文艺家“用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观点去观察世界,观察社会,观察文学艺术。”毛泽东诗词正是运用这样的世界观分析和表现社会生活的光辉的典范。比如在《西江月·井冈山》中,毛泽东高度评价了军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在战胜敌人中所起的决定性作用,这是他对群众力量无比信任的群众观点的强烈表现。相信群众,热爱群众的思想,就像一条红线贯穿于毛泽东诗词之中。

毛泽东诗词具有深刻的哲理性。《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写道:“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这就是说,宇宙间无穷无尽的事物都要经历产生--发展--消亡的过程,都是作为过程而存在的。正如马克思所说,“世界不是一成不变的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人类社会同样是如此。沧海与桑田总是更迭着的,新生也总是战胜腐朽。正是“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

毛泽东是一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主义者,他在诗词中热情地讴歌革命的人生理想,赞美为实现理想而进行的壮丽的斗争。《七律·长征》是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诗歌典范。它既写出了红军长征所经历的千难万险,又把红军为了实现北上抗日的革命理想而排除一切障碍,不怕牺牲的崇高精神发挥到极致,达到了内容和形式完美的统一,可以称之为艺术精品,千古绝唱。诗的题材是从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斗争生活中提炼出来的,但是诗人并没有刻意渲染战争的残酷与牺牲,而是集中笔力表现了长征取得胜利,实现了革命理想的喜悦和对于艰难困苦的蔑视。

1949年8月,毛泽东和柳亚子在一起。

在毛泽东诗词中讴歌人生的革命理想,战胜困难的警句,时时出现,美不胜收。如“不到长城非好汉”、“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欲与天公试比高”、“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埃”、“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等等。在那月没星沉,夜色如磐的日子里,这种革命理想曾像熊熊燃烧的火炬,照耀着人民前进的道路;在那电闪雷鸣、暴风雨来临的时候,这种革命理想曾像展翅高翔的海燕,呼唤着人民向黑暗、腐朽的势力冲击;在那硝烟迷漫、战火纷飞的岁月,这个革命理想像嘹亮的号角,鼓舞着人民去奋勇杀敌;在当前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这个革命理想则像振奋人心的金鼓,催促着人民去乘风破浪,锐意改革,创造奇迹。

毛泽东1928年在井冈山创作的《西江月·井冈山》,连同他在这一时期创作的《清平乐·蒋桂战争》、《采桑子·重阳》、《如梦令·元旦》、《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清平乐·会昌》等九篇精品构成了一组气势雄伟,笔力千钧的井冈山道路的胜利凯歌。这一组意境超拔,诗采飞扬的词,多是“在马背上哼成的”。它们是伟大革命领袖的战斗豪情与杰出诗人的创作激情浑然一体结成的革命诗词的奇葩。

毛泽东诗词在读者心灵里铸造美的殿堂。毛泽东诗词中的美是对自然与社会生活中的美的概括与升华。它表现美的重要特色是善于把自然美与社会美融为一体,通过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自然美的艺术形象,表现出社会美的内容。

在我国的诗史上,第一个大量描绘自然美,并把对自然美的描绘与对国家和人民的命运的关切结合起来的诗人是屈原。这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一个优良的传统。杜甫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春望》);岳飞的“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满江红》)等都是这一传统的代表作。毛泽东的诗词继承了这个优良传统。在他的诗词中全不涉及自然美的作品,为数很少;而单纯描写自然美的几乎没有。《沁园春·雪》这首词,上半阕写北方的雪景,结合长城、黄河、秦晋高原来写,大气包举,景象雄伟;在雄伟中写出祖国河山的壮丽:长城、大河,远近映衬,动静结合,错综生辉,描绘出一幅天低野阔、一望无际的壮美的雪景图。然而,这只是太阳不出来的时候的景色,待到雪止云开,阳光普照时,景色又推向更高的档次,“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这里的红日白雪,交相辉映,美丽动人,画面开阔,气势磅礴,诗意盎然。下半阕以“江山如此多娇”的警句,既总括了前边雪景的美的境界,又引出了诗人要突出歌颂的理应主宰这美丽江山的“风流人物”。从祖国江山的壮丽写到历史上功业显赫的大人物: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从历史唯物主义高度,指出他们作为封建主义的政治家、军事家的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诗词造诣精湛的优秀诗人柳亚子高度评价这首词的美学价值,认为“毛润之沁园春一阕,余推为千古绝唱,虽东坡、幼安,犹瞠于其后,更无论南唐小令,南宋慢词矣”。

我心中的诗人篇五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多少英雄豪杰。他站在曾经是三国人物竞风流的赤壁面前,像一个关西大汉,手持铁板,高声吟唱“dajiangdongqu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他虽一生坎坷,历经风雨,漂泊不定,却英姿勃发,豪情满怀。即使到了暮年依然有“老夫聊发少年狂。”“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凌云壮志。

我心中的苏轼是多情的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然而他对自己过世十多年的妻子仍然深情无限,那小轩窗前的“相顾无语”里让世人陪他洒下千行心泪。一个懂得柔情的男人才是一个真正的男人。

我心中的苏轼是放达的苏轼。他因黄州诗案而落魄,流落四方,辗转难安。在赤壁的月夜,他看“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做他那个神鹤翩跹而舞的梦。面对如江水般深沉的失意,他看见风在山顶呼啸,盘旋,然后带着撕身裂骨的阵痛穿越过漆黑的荆棘林。刹那间,他心中郁结的块垒,缠绕的苦痛随风而散。唯有“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坦然和“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豁达。

我心中的苏轼是爱民的苏轼。

古人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美丽的西湖承载了多少中国文人的梦,他虽被贬至此,然而他没有悲怆,没有哭天地,没有愤愤不平。他懂得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简单道理。于是,一道苏堤便横卧西湖。他要让西湖储藏他的心灵,淹没他所有的痛苦,所有的忧伤。

什么“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只属于李清照的小女子。

“杨柳岸,晓风残月”,“竟无语凝噎”只适合柳三变的多愁善感。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忧虑只为李后主吟唱。

他只吟“大江东去”的豪迈,他只唱“千古风流人物”的激昂。

风雨的一生,豁达的一生;美丽的一生,多情的一生。

我心中的苏轼是千古一人,完美的苏轼。

我心中的诗人篇六

诗人整个的生命进程中存在一个个人化的过程。在这个进程中,诗人的身体、情绪与精神日益强壮,同时也日益统一。一个由个人意志及理性引导的、有组织的构造在日益发展着。诗人的人格和自我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不断的完善,从而趋向于成熟。

但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个人的条件及社会的环境不断限制了诗人个人化的成长,使诗人失去了与他人、与自然无分彼我的同一性,产生了一种不可避免的与世界分离的状态;诗人日渐孤独,凄凉之感和强烈的焦虑不安油然而生。在这种情况下,诗人仍然试图最大程度地巩固着自己整个人格的完整性与力量性。虽然他已部份地发觉,他是一个单独的个体,在日益的孤独中徬徨犹豫。

如果诗人的成长过程能与个人化的过程协调发展,那么诗人的人格发展将是和谐的。然而,实践证明:当诗人个人化的过程自动发生及日益怀疑自己在宇宙中的地位、生命的意义,诗人终于从与自然同一的虚假状态中苏醒过来。他渐渐明白自己的命运是悲剧性的——既是自然和人类的一部分,又要试图超越自然和人类。他不再怀着一颗末被世俗偏见所蒙蔽的心灵来接近一切事物。也就在此时,诗人的人格幻觉产生了。

牬佑猩命开始,人类就必须面对大自然提供的各种不同的生存方式,并做出选择。诗和诗人,作为一种文化的产物,无论处在何种困境和迷惘状态下,都依然以它旺盛的生命力和特有的表达方式与艺术手段,去努力表现整个人类的经验和意识。

不管诗人的人格产生了什么样的异化,有生命和无生命的自然,仍是他人性世界的一部分,因为诗人的人格幻觉并不是消极适应社会环境的结果,而是一种动态适应的结果。诗是人类世界所构筑的第一个幻像,是导向对事物和人类的客观见解的有效途径之一,是人类普遍地渴求根本和不朽“存在“的特殊方式。正是因为如此,诗人在他的作品中凝入了坚韧不拔的人类精神,并以一种饱满而骚动的狄俄尼索斯(酒精)式的精神,讴歌,同是鞭挞着我们这个星球上自生不熄的生活。

诗人在时间世界中溘然长逝的祭日,变成了一个丰澹富饶的纪念日。在他的眼中,世界比任何时候都丑,但同是,它也比任何一个时刻更蕴藏着一个新的、更美的世界的意义。

诗人的艺术成长过程具有一种特殊的艰难性和模糊性。在人格的意志与欲望中,在心智和精神世界中,诗人与用以进行创造的感性媒介同在——在心灵、启示和净化的`象征性火焰中铸造着一个新的灵魂,在时间、空间和因果之架中永恒地展现人类灵魂的主要病患和力量。在思想的神圣飘动中,诗人寻找到了生命的跨度,找到了历史的起源和最终目的。

人类心灵的肆无忌惮的过度活动和物质欲望使人类的精神疲惫不堪,使人们无瑕去思考自己的生命价值。“个人所遭受的巨大痛苦,人类的认识不一致,最终认识的不可靠,能力的不平均,这一切使个人需要艺术。”(尼采)——这也是诗人需要诗歌的特殊原因之一。在人格幻觉中,诗人在使自己的精神世界物质化和把变化无常的生活表现为不变的、从时间中抽象出来的静态物体时,只能间接地和有条件地表现自己。他把人的意识不是作为一种状态,而是作为一个一刻不停地运动着的心理变化过程;并通过一种悲剧精神,通过诗歌这种狂欢节式的自我陶醉手段,追求一种完满充盈的生命形式,呼唤着一个强烈情感的真正的个体。诗人对美、对人生的观念和感受都全部体现在这种执著的追求之中。

诗人的人格幻觉需要狂喜的视觉与愉快的虚幻来补偿。由于诗人悲哀地认识到了我们枯萎的感情在最大程度上是源于自身的冷漠,源于自己半途而废的事情,不愿体验的生活、拒绝或疏远了友谊,他不得不摒弃自己的直接需要和愿望,生活在想象的激情中,生活在希望和恐惧、幻觉与醒悟、空想与梦游之中,并努力寻找一块丰膄神秘的土地,一个强有力的精神支柱——借以形成一道有生命的墙,抵御现实和自然的攻击。

在人格幻觉中,诗人“个人注定应当变成某种超过人的东西——悲剧如此要求”!

我心中的诗人篇七

小作者写了自己心目中的诗人是李白,小作者为我们介绍了李白,内容详情如下。

对于古诗,我似乎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久违的感觉,它是我的挚爱,对于诗人,当然有所了解,我最敬佩的诗人,是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我知道大诗人李白,又在思念自己的家乡了,他四处游荡,应该很孤独吧,一定很思念故乡里的亲人吧!因为游荡,才让他有让高力士脱靴的勇气和“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篙人”的豪放吧!才有“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深情厚谊吧!才有“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寂寞和“五花马,千金裘,呼二将出换美酒,与尔同消万古愁”的洒脱吧!

我尊敬李白,敬佩他的豪放,洒脱,浪漫,对现实社会的讽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对友人的深情,和对酒的热爱,全都体现在他行云流水的着作里了吧!他的作品无论怎么读都不厌烦,他的正直,豪放的性格都体现在他耐人寻味的诗里。

写到这里,嘴里正含着“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难以下咽……。

我心中的诗人篇八

自幼,我们便学了许多唐代大诗人杜甫的诗,在我年幼时,只觉得杜甫的诗写的无比优美,令人欣赏,但现在,对于这位大诗人却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当孤舟漂泊大海时,你忧国忧民之心不断;当秋风吹落黄叶时;你低吟有乐释怀;当寒风布袭似铁,你依旧想着"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一路走来,你一直在流泪,你忧国忧民之心终身未断,你一直想着精忠报国,却哀哀无助。当你看到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情景时,你对百姓的苦难深感同情;在你的名诗《春望》中写道在烽火连三月之际,你依旧想着黎民百姓,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你依旧想着国家的安危与和平。

你爱国爱民,但不幸的是走在唐朝的下坡路上。经历过安史之乱的你,早已懂得了国家安定的重要性,但也只能无能为力的屈服于社会的黑暗,在痛苦之中燃烧着生命。

杜甫,将痛苦演绎了一生的人,被现实欺骗了一世的人,为了黎民百姓和国家,你放弃了独自逍遥,却被命运玩弄的死去活来。这些痛苦和你自身的经历,我们早已在你千年流传的诗中体会到了,杜甫,我眼中的你是爱国爱民的,是伟大的,我永远敬佩你!

我心中的诗人篇九

常身着一袭白袍,醉捧半壶美酒,像酒中仙一样飘然而来。他就是李白。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有“诗仙”之称,“谪仙人”之美誉。

我赞他,不是他的文采,而是他的放荡不羁。他手中酒壶是标配。举杯,淡泊名利,举杯,自由不羁。“力士脱鞋,贵妃研墨”,我欣赏他的狂傲。

又想起了他飘然若仙的壮志豪情。“天生我材必有用”,“长风破浪会有时”他笑看天地,似乎一切都在掌中。“把酒邀明月”,他吟唱着无人问询的孤独。醉饮美酒,豪挥笔墨,他的一举一动,满腔热血写尽于诗。张张纸道不尽李白的万丈豪情,支支笔话不完李白的一声壮志。称谪仙瑶宫难留,去凡间红楼斗酒,落墨诗卷又几斗。他是独一无二的“酒中仙”。

李白的一生与盛唐相依,没了盛唐,李白也就没有了一身狂傲。正因为盛唐包容万象,才成就了一个狂傲、飘逸、洒脱、风流于一体的李太白。也正因这个最有仙气、才情的诗人李白,盛唐才那么令人神往,才成了中国的象征。“酒入豪肠,七分酿成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李白是盛唐的最佳招牌。

他存世诗文千余篇,诗歌风格飘逸豪放。他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是我最喜欢的。这首诗的格调昂xxx奋的、潇洒出尘,有一种不卑不屈的气概。

他的才华、勇气、豪迈,他的诗歌,似光一般刺破千年的黑暗,让人回想那个繁荣的盛唐时代。那里有一个仙人一般的存在——“谪仙人”李白!

我心中的诗人篇十

说起"浪漫",有人会想到一枝花的娇艳,有人会想到一首歌的缠绵,有人会想到一杯酒的醇香。浪漫无处不在,是你我疲倦时的一声问候,寒冷时的一个拥抱,孤独时的一段陪伴。浪漫更可以是一首诗,一位伟大的诗人就是用他的一生来诠释"浪漫主义"了,他就是"诗仙"——李白也。

青莲,是他出生的地方,也是他品格的写照。太白一生游山玩水,飞流直下的庐山瀑布、两岸猿声的白帝城、雄伟挺拔的天姥山,因他的七言五律,成为大唐最为耀眼的文化标地,多少诗人随着他的脚步仰慕而来,在其身后留下专属于自己的痕迹。

与其齐名的杜甫就成为了他的粉丝。

727年,"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太白想继管仲、诸葛亮之后,为国家再干出一番天地,但"成也伤官败也伤官",又被玄宗排挤,流放了出去。送他出京时,杜甫和其他朋友准备了盛宴,但嗜酒的太白却因报国无门,饮罢送行酒却味同白水,不禁悲叹:"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想必是与屈原有相似的心情吧!

自由是浪漫的归宿,唯有自由才能让他释放对世间万物的情愫,从而凝结为千古绝句:"清风荡万古,迹与星辰高"的自由;"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大气;"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快活;"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浪漫。

流放又何尝不是一种享受呢?

且看他走遍南北,踏歌而行。他的诗,是从灵魂深处流放的豪情,更是狂放不羁与自然天生,以浪漫为人生的底色,以诗句为生命的信仰,唐宋八大家之首——李白,注定成为一个朝代的先锋。

我心中的诗人篇十一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我很喜欢词,你肯定会首先想到宋词,宋朝是词创作的鼎盛时期,可让我着迷的词并非宋代之人所创,他的词不像有的宋词那样通俗,也不晦涩,他的词没有丝毫的雕琢痕迹,纯粹是天然而成的,真可谓是鬼斧神工,他就是词宗——李煜。

让我所着迷的是他的词,而让我怀念他的,也是他的词。

李煜的一生虽短暂,但也富有着传奇色彩。说来他很幸运,因为他做了皇帝,他本位六皇子,皇位是轮不到他的,可他的五个哥哥先后死亡。说来他很不幸,因为他做了皇帝。满腹文采的他对政事毫无兴趣,更没有皇帝的豪气和一统天下的壮志。正因为如此亡国,正因为如此不知有多少人批判他,可我不会,只因为我读了他的词,只因为他的词让我着迷。

然而,这样的日子没过多久,随着金陵的沦陷,他由一位皇帝变为了阶下囚,对外称违命侯,实则是被宋太宗软禁。

一首《虞美人》成了他的绝命词,上天给了他超乎常人的才能却没有给他丝毫的政治才干,词变成了他的唯一,在他词创造达到最高境界时,也就意味着他生命的完结,正如樱花开到最灿烂之时,就要凋谢。

一千多年后的今天,我读着它让我着迷的词,来怀念他的一生……。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我心中的诗人篇十二

萧萧如风,古书飘来无尽意;纷纷如雨,青灯燃起悠悠情。

——题记。

苏轼。

你拄着一枝翠竹,带着一丝洒脱的笑,从容地走上雨后萧瑟的山坡,斜阳残照,将你的背影拉向远方。坡上,你静静地立着,听着远方渐近的“穿林打叶声”,轻轻扯了扯身上的簑衣,低唱一句“一簑烟雨任平生”。

风儿吹过,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凋零了落叶,却始终没有凋零你从容而洒脱的笑。笑?你为何要笑?是因为忘了“乌台诗案”所受的苦么?是因为你忘了“十年生死两茫茫”的痛苦期盼么?是因为你忘了“拣尽寒枝不肯栖”的孤寂么?都不是,因为你说过:一簑烟雨任平生!

李白。

明月楚楚,你着一袭白衣,且吟且行,田间小路的尽头,你看到了你久违的期许,那是间酒馆。你放下剑,尽管眼前已没有“金樽清酒”,更没有“玉盘珍馐”,可你依然对着明月高唱“长风破浪会有时”,全然不顾酒家向你投来的惊异的目光。

离开了那个三部,你更加豪放。是的,你是要注定孤独的,就因为你要力士脱靴、贵妃磨墨,就因为你要“且放白鹿青崖间”,就因为你是那个豪放的近于痴狂的“诗仙”,就因为你酒入豪肠,喷而出的不是酒气,而是半个盛唐!

我心中的诗人篇十三

每当我看到大学者在舞台上神采飞扬地演讲时,我心中的崇拜之情就像荡漾起的层层波纹连绵不绝;每当我手捧着不同名著醉心阅读时,书中那优美的文字都让我欣喜若狂而激动不已。那一刻,我心想,我多么渴望也能成为一名作家。

我喜欢用笔书写自己心中的酸甜苦辣。每当我看到作家写作的照片时,我就会兴奋异常。是啊,他们是用纸和笔,辛勤耕耘的园丁啊,他们的内心世界比别人都丰富,他们的眼睛能看到最远的地方,甚至人们的心灵最深处。在这一方天地间,我也希望和他们一样,可以尽情地遨游在文学的殿堂里,书写出一行行动人的文字。

夜里,妈妈一直在等待书房里的我,那个正在“做数学题”的我。其实我早就把数学题杀得片甲不留了。此时此刻,我正飞一般地写着作文。右手行云流水般地书写着,左手触摸着我可爱的日记本,脚也赶来凑热闹——拉抽屉本是手的`活儿,却被他捞着了——狠狠地拽出了可怜的抽屉。我飞速地在文字中驰骋,不一会儿就写了三页。

眼看天空脱下了蓝色的长袍,换上了黑色的衣裳,我只好把杀手锏——抒情,以及两位大将——排比和比喻放在了一起,痛快地结了尾。这结尾是颇有气势的,是老师十分赞赏的“凤凰尾”。

我刚把作文本收拾好,便又一头埋在褐色封皮的日记本里。我一提起笔,就想起中午看的几本书中的优美文字,我使劲地回想,认真地书写。从用脚拉开的抽屉里找出书签,吟唱上面的元曲,赏析那一句句清新脱俗的宋词。我也参加过好几次征文比赛,虽然都杳无音讯,可我却乐在其中,因为可以把自己心中的一切都写下来,是多么快乐的事情啊。

夜深了,我依旧坐在窗前,听取鸟鸣一片,窗外车水喧嚣。未来的某一天,我将写出一本本书来,在书中,有我的梦。窗外的车声戛然而止,我的目光落在墙上,那里仿佛有几颗星星在闪耀。

我心中的诗人篇十四

在我20岁时,我离开了我的故乡。现在的我已经是一个博士了有一次,我回来办点事,,我就坐着快速的汽车赶往家中。

一路上,我欣赏着风景,故乡都变了!很多地方都装上了许多精致的雕相。过了一会儿我看到了一座很漂亮,很雄伟的大桥。这是什么桥啊,怎么以前都好象没有见过啊!于是我怀着好奇的心情问了问在我旁边的大姐。

大姐请问:“这是什么桥啊?”

难道你还不知道吗?这就是我们的新建的钱塘江大桥啊!大姐强调了语气。

过了一会儿,车到了家门口,我走进家里。爸爸妈妈都出来迎接我。

于是我急忙问爸爸:“我在路上看见的真是我们现在的钱塘江大桥吗?”

爸爸说:是啊!

我说:“看来我得多多观察钱塘江大桥啊!”

在我心里的钱塘江的大桥是来来往往都是很方便的。

我心中的诗人篇十五

当我打开童年记忆时,我发现它们都是童话。白雪公主,白马王子......我的记忆力很强。也许是因为我读了太多的童话。在我的童年,我的梦想是成为一个像彼得和米德一样的星星之夜。潘在天空自由飞翔,所以小时候,我总是梦想着飞翔。直到现在,我仍然记得那些遥远的梦。

草长莺飞的春天是一篇美丽的散文。曾几何时,我在这个诗意的季节里想象着。我想有一天成为一个美丽的天使,长着白色的翅膀,在春风跳舞,听着微风的低语,数着雨水。哦,我必须和活着的植物交谈,把我的快乐传递给它们!

火热的夏天是一幅迷人的风景画。我不记得我对这幅画冲动了多少次。我只记得我每次都渴望立刻变成一只轻盈的蝴蝶。他们挥舞着柔软的小翅膀,飞进画卷,落在一朵纯净的荷花上,为这幅画增添了色彩。

硕果累累的秋天是丰收的赞歌。“在米和花的香味中,有青蛙的声音。作为一个孩子,这首优美的曲子总是让我陶醉。每天晚上,看着枯叶从树上落下,我会在心里默默祈祷,祈祷万能的上帝能让我立刻变成一片落叶。这样,我可以在空中和我的兄弟们一起飞翔和玩耍,也可以接受夕阳的温柔之吻。到那时,我一定会成为秋歌舞蹈界的一个美丽音符。

宁静祥和的冬天是一部无声电影。它总是悄悄地来。宁静的雪是它的信使。雪花像可爱的精灵一样飞舞。每次这些elf”当我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我多么希望我是他们中的一员啊!如果可以的话,我必须用我最美的舞蹈动作从天而降,告诉人们冬天的消息,让这部无声电影不再单调。

虽然我童年的梦想永远不会实现,但我仍然觉得我对她的所有想象都值得在心里珍藏一辈子。

我心中的诗人篇十六

我的老师就是这样一种无私奉献的人。

蜡炬成灰泪始干。

那一次,老师生病了。有些老师会因此请假不上课去医院,有些老师不会因为自己生病要去医院耽误课程,而是和另一位老师调整一下课程。我的老师就是这样一种人。

上课铃回荡在我们的耳边。老师缓慢地走进教室,并和我们讲述她为什么要调课。我们很理解她。她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课时,我能清晰地听见她一阵阵的咳嗽声。她每咳嗽一声,我的心仿佛就在砰砰直跳。但这并不影响她讲课的质量。同学们都聚精会神地盯着黑板,老师望着我们欣慰地笑了。

春蚕只有到死的时候,才会停止吐丝,蜡烛只有在烧尽时,才会停止流泪。这也就是我们的老师吧。

新竹高于旧竹枝。

老师,您是美的耕耘者,美的播种者。是您,用美的阳光普照,用美的雨露滋润,我们的心田才绿草如茵,繁花似锦!因为花的盛开、果的成熟,忙碌着,默默的垂着叶的绿荫!啊,老师,您的精神,永记我心!

我心中的诗人篇十七

我眼中的王维,似一轮明月,照耀松间;又如一股清泉,流过石上。

王维生于公元7,字摩诘,汉族人,又被人称为诗佛,今存诗400余首,他精通佛学,对禅宗影响很大。也许,大多数人都认为他的一生是舒适的,其实并非如此,在当时的唐朝政治动荡不安,王维那是虽在做官,但已经对当时的唐政完全失望,开始过着半隐半居的生活。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正是他当时的内心真实写照。之后他实在受不了,所以才返回了他旧居的山林,也正是这美妙多姿的大自然给了王维写诗的灵感。

王维不但诗写的好,而且书画写很有名气,多才多艺。

我眼中的王维,不骄不躁,不急不傲。正恰似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他永远将万丈光芒挥洒,永远将千滴清凉流淌!

我心中的诗人篇十八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沉睡了几百年的苏轼,拖着疲惫的身躯,从书中缓缓向我走来。

苏轼他一袭布衣,头戴斗笠,脚踏木屐,手持竹节,躬耕于东边的山坡上,难怪号称东坡居士。可这么一位叱咤文坛的风云人物,命运却是如此坎坷凄凉,不由让读着苏轼诗词的我内心涌出阵阵辛酸。

我眼中的苏轼是仕途失意之人。人生几次被贬,甚至差点惨遭杀害。最后被贬黄州,黄州是个令人自生自灭的地方。我真为苏轼的遭遇愤愤不平,难道他无与伦比的才气,也成了被祸害的理由?我想苏轼也是不明白的,为什么他自己一心为国为民,仍免不了被流放黄州的命运。在当时,纵有多少豪情壮志,又能与谁诉说呢?只能寄情于诗表达情怀。“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上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在今天读来我感受到一种别样伤情的豪迈。

我眼中的苏轼是浪沙淘不尽的词人。也许他坎坷的经历,成就了他文学的伟大。他的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他的诗和黄庭坚并称“苏黄”他的词和辛弃疾并称“苏辛”。我无法想象中国文学史少了苏东坡会是怎样一番情景,一定会黯然失色的。

我眼中的苏轼是伤心寂寞之人。在他三十四岁那年,他一生中最信任的人——妻子离他而去。妻子的病逝,对他的打击是多么的大。他只能在梦中见到久别的妻子,梦中相见,也只能是“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

朦胧中,我看到他的身影渐渐远去……远去……。

你说他用真挚的情感化成笔下四溢的文字,你说他用理想的风格编织出一个个豪迈的形象,你说他将官场上的勾心斗角挥洒成行云流水从他身上淌过,对待人生的态度,即使经历的失败太多太多,他也都一笑置之地放下……当我第一次品味你的诗时,其实并没有太多的想法,只觉得字里行间无一处不吸引着我,仿佛让我身历其境的感觉。

我不由自主地想起诗人写的词,这其中包含了他太多的情感,就像李白所写的“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写的很美却无法与”起舞弄清影“而媲美——它概括了全部。其实,我并不懂得诗词,但我只是靠感觉来发现,来察觉。很久,我才知道东坡肉是不是也与苏轼你有渊源呢,但此刻,我只想沉浸在这中秋之夜这豁达的情怀里,苏轼,我也许并没看透你,但你对祖国的热爱,对一切事物的豁达,我想,我会永远铭记!

我心中的诗人篇十九

最初与你相遇,你的满腹才学与睿智使你宛如当空的皓月,可望而不可及。

你方为才思敏捷的小小少年郎,便发出“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的豪言壮志。一个十九岁的半神俊朗的少年才子,荷叶才露,便以超乎寻常的从容不迫,说理透辟的行文赫然成为名动京师,考取进士的榜眼,使欧阳修这样的文学大家也被你的锐气与才华折服:“他见文章,必独步天下,老大当避此人出一头地。”

你的张扬与才华无人能敌,如披一件云缕般华美的衣衫,光彩夺目,照亮了我对文学道路热衷的天空。

暮春时节,草长莺飞。

这个值得欣喜的日子却变得如此的悲伤。就在你因满腹的才华终于有了用武之地而沉浸在前程似锦的喜悦中时,母亲病逝的噩耗突然传来,打破了你前方道路上的光明。风吹打着脸上的泪水,满眼飞扬的花瓣,摇曳坠落,又随水逝去。

“高处不胜寒”渐渐地,你已不再是当年那个骄傲的少年,取而代之的是眼眸处多了一份深沉的含蓄。

三年之后,你再次踏入仕途。“人生到处知何似?压似飞鸿踏雪泥,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初登任途的你已经有了这么沉重的浩叹。

妻子,父亲接连病逝,在位仅四年的英宗皇帝亦逝世了。家丧国丧,变故份至沓来,你沉重的心情化作了悲伤的诗词:“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但是国亦在,你精忠报国的士气还在。你敏锐地察觉到了新法的弊端。但你始终想不到,极大的名声使你犀利的言行带来了难以估量的破坏力。小人弹劾,天子震怒,一句“苏轼非佳士”边将你打入了无尽黑暗的牢狱。

你日日在狱中仰望一方小小的蓝天,生死之念逐渐谈去,思念亲人之心却愈发浓厚。但你始终没有退缩,等待重见天日,与亲人相聚的意志也愈发地坚定起来。

群臣们为你辩护几经挫折,你终于洗清了冤屈,只是皇帝始终猜疑你。一天深夜,一个人突然闯进牢房,倒来就睡,你也不管不顾,依旧心安理得地照睡不误,不一会儿便鼾声如雷。于是这个密探便将你的行为告诉了宋神宗,使你最终被释放出狱。

正是你心中的坦荡与大度证明了你是一个真君子,你的正直与博大如莹莹月光下的一缕清风拂面而来,使我感受到了真君子不凡的气度与磊落。

九死南荒吾不恨。

而如今,你俨成为了以为素衣的智者,踏过了滚滚的历史长河信步而来。

出狱之后,你被贬到黄州。一轮落日,在冰冷的天空中渲染出半天红霞。你的心头沉重,但只是轻吟了一句诗:“夺官遗去不自觉,晓梳脱发谁能收。”失去官位,对你来说,只不过想早上梳头时掉落了一根头发罢了。定惠院中,花色依然悠长的钟鸣涤荡着你内心的痛苦。

后来,你又被贬到惠州,儋州。但豁达与开朗一直没有离你而去。尽管你被奸人迫害,脚下的土地通往的是天之涯,海之角,但你还是毅然决然地去了,没有丝毫的抱怨和愤恨。

你依旧活得潇洒自如,闲适安逸。虽远离了繁华的京城,但你的生命早已是风光齐日,宠辱不惊。

你的通脱潇洒使你在茫茫尘世中不断找寻到了人生的依托与乐趣,与天地自然融为一体,俯仰之间,浩气长存。你博大澄澈的胸怀如皎白月光下,阵阵清脆的钟声,唤醒了我心中对人生真谛的感悟。

因为有你的引领,我的内心才变得更加充盈,不屈的意志才会变得更加坚定。

你就是我追赶的一樽还u的江月――苏轼,凌驾于众星之上的一段不朽的传奇!

我心中的诗人篇二十

据范我存回忆,当时余光中“理个平头,穿一件麻布制服,看起来有点严肃,又有点害羞”。在此之前,范我存就常听姨妈提起这位表兄,夸赞他书读得好,中英文俱佳,又有绘画天分。范我存不免多瞄了他几眼,不过两人都很害羞,所以也没说上几句话,只记得余光中邀她去他们家玩。

表兄对这位初识的表妹显然很有感觉,因为不久范我存就收到他寄来的一份同仁刊物,里面有余光中翻译拜伦的作品。可笑的是,信封上写的收信人名字竟然是“范咪咪”。小书呆子不知道咪咪只是小名,甚至没去打听她的真名。范我存收到刊物,觉得有些突兀,也不很懂英诗,不过仍然眩惑于余光中的文采。

范我存此时就读于南京的明德女中,母亲孙静华是新女性的前辈,她总是教导范我存要看社论或思想性的文章,不喜欢她接触纯文艺。

范我存的父亲范肖岩是浙江大学生物系教授,早年留法,当然受西方影响,比较尊重女权。抗战爆发,范肖岩在带着妻女逃往内陆的途中染上肺病,一病不起。幸好外婆和舅舅已逃难到乐山,范我存母女就投靠了他们。

年轻时期的范我存,虽然外表楚楚可怜,其实是外柔内刚的性格。她皮肤白皙,五官清丽,从小就很讨人喜欢。

余光中母子第二次逃难,从南京抵达上海时,特别去找范我存母女,可是晚了一步,范我存已随着一位表姐夫先飞去台湾了。她去台湾的经历也很特别。

1949年初,范我存的姑妈有一女婿是飞行官,奉命从台湾新竹飞来上海撤眷,原本是要带姑妈去,但是姑妈不肯离开。表姐夫无奈,转而对一旁的范我存说:“咪咪,不如你跟我走吧!”

“台湾是什么样的地方?”范我存好奇地问。

“台湾是好地方,一年四季都有西瓜吃,又不像上海这么冷,你会喜欢的啦。”表姐夫说。

当时还在蚕丝公司上班的母亲,也赞成女儿先离开,于是范我存怀着好奇,匆匆收拾了简单的行李,第二天一大早就随着表姐夫登上轰炸机,呼啸去台。谁料这匆匆一别,就再难回去了!

到了台北,范我存考进了北一女中,才念了两年半,学校为学生进行健康检查,发现她的x光片显示肺部有问题。

年轻苍白的岁月,就在养病中寂寞度过。陪伴范我存的就是一台收音机,她从早到晚守着收音机,听遍了所有节目。当时“美国新闻处”有一个音乐台,专播古典音乐,每周还举办猜奖活动,答对了问题就有乐器、书籍、唱片等奖品。范我存乐此不疲,得到不少奖品。

1950年6月,余光中一家3人从香港来台,到处打听范家母女的消息。不久,余范两家终于联络上了。

后来余光中在《四月,在古战场》一文中,对当年的表妹有这样的'描述:“一朵瘦瘦的水仙,婀娜飘逸,羞赧而闪烁,苍白而疲弱,抵抗着令人早熟的肺病,梦想着文学与爱情,无依无助,孤注一掷地向我走来……”

从知己到情人。

台大三年级的高材生,遇上了肺病休学的高中女生,不顾两边家长的反对,坚定地、甜蜜地发展出柔情。

一开始,两边家长都不太赞成他们来往。余家顾虑范我存身体不好,范家看余光中有点书呆气。但是两个年轻人很快就从知己发展成情侣。当时余光中在文坛上已小有名气了,表妹眼中自然是爱慕有加。而余光中也在表妹那里得到另一些艺术的启发,例如西洋现代绘画,尤其是凡・高的作品,就是经由她介绍才开始认识的。

他们在一起总有说不完的话,除了谈音乐、绘画、文学,也常看电影,有时候会骑脚踏车到淡水河边、永和的竹林中去。余光中每次投稿,一定先让范我存欣赏。除了心灵契合,他们又有共同的生活经验:江南的童年,四川的少年,逃难的艰苦,经过战火的洗礼,那分共鸣就更不一样。

在范我存眼中,余光中才华横溢,内涵丰富,稳定,可靠,富同情心,她心中早已有了决定。

年轻的余光中,在爱情燃烧到白热的那段时期,也曾用一柄小刀,在厦门街自家院子里的枫树干上,刻下“ylm”3个英文字首,y代表余,l是爱,m是咪咪。

1955年,还在“国防部”服役的余光中开始翻译《凡・高传》。他在白纸的正面写译文,反面写情书,然后寄给范我存,由她誊写后再寄回给他。前后11个月,全文30多万字全由范我存陆续誊写在有格稿纸上,之后才由余光中送往《大华晚报》发表。

范我存先是余光中的知己女友,然后是缠绵的情人,文学的助手,诗的第一位读者,当然也成为诗中的第一女主角。

“她了解我,对文学艺术富有敏感和品位,这是最吸引我的特质。”余光中回忆当年恋爱的心情,仍然满是温柔。

为他腾出一片写作空间。

1956年,余光中终于和表妹结婚。这时他们来往已近6年了,彼此早已认定对方是自己唯一的选择。这对心灵相契的恋人,一致反对铺张庸俗的婚礼和吵闹的喜宴,向往电影中看到的西方婚礼,安静,圣洁,简单,隆重。

9月2日,一对新人在新生南路的卫理会教堂完成婚礼,摆了15桌喜宴,宾客包括梁实秋、夏济安、蓝星诗社的诗友及余光中的同学。

结婚为女人一生的分界线,对于范我存来说,婚前的娇柔羞涩,在婚后不久就磨炼成自信坚强。从1958年到1965年,七年之间,她生下了5胎(其中唯一的男婴出生后3天不幸早夭)。

范我存回忆当年,经常是门铃、电话铃齐响,她一手挟着孩子,一边先抢接电话,要对方等一下,再奔下玄关去开大门;要不就是在厨房,把孩子放在推车里,忙着做饭。余家全盛时期,大小共有8口,食指浩繁,食量惊人,还得兼顾营养可口。这对范我存是一大考险,但渐渐她也从中学到了讲求实际,而婚前的浪漫幻想也得暂放一边。

不过丈夫的文学活动,她始终坚持参与。蓝星诗社的成员把余宅当作总部,众诗人经常进出。后来余光中在师大教书,交游更广,家里又经常有学生来往,再加上公公余超英好客成癖,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厦门街余宅,简直人文荟萃。

外表娇柔的范我存,也许是深受母亲的影响,其实内心是极有主张的。她兼具传统与现代女性的优点和特质,虽然自己也很有才干,但是婚后完全奉献自我,不但是贤内助,更是贤外助。从内务大臣到外交部长,全由范我存一手担纲。

“她帮我摒挡出一片天地,让我在后方从容写作,我真的很感谢她。”余光中不止一次这样说。

“他忙起来,可以几天关在书房中,对你不理不睬,好像天塌下来都要由我自己去挡。刚开始我也不能适应,后来觉得他的创作的确很重要,我们都以他为荣,为他牺牲也就值得了。”范我存就这样从新婚的娇妻,一下子变成了4个女儿和一个丈夫的支柱。

从“一朵瘦瘦的水仙”到今日的雍容自信,范我存始终是余光中的最佳“牵手”。她并未因余光中的成名而丧失自我,她有高度的智慧,恰到好处地掌握了大局,不论余光中的文学天地或私人领域,她都能自信自在地参与。

心底有一朵莲?

“如果没有动心,莲的联想在哪里啊?”余光中眼中带笑,语带玄机,“人难免会动情,如果控制得宜,也是一种智慧。”

对余光中来说,莲有三重意义:既是花,也是古典美人的象征,又有宗教意义。他钟情莲的化身,他迷信美。在他的心底,莲,不止一朵。

对于爱情,余光中是这样看待的:“人如果太绝情,老是理性地慧剑斩情丝,也未免太乏味了,像是不良的导体;但若是太自作多情,每次发生爱情就闹得天翻地覆,酿成悲剧,又太天真了。爱和美不一样:爱发生于实际生活,美却要靠恰好的距离。水中倒影总比岸上的实景令人着迷。”

余光中认为自己是个保守的人,外出吃饭都在固定的餐厅,买东西也认定了原来的商店,缺乏革命性。所以这一生的感情,不可能再有什么大变化了。

诗人强调,作品本来就虚虚实实,不必认真考证。他庆幸妻子没有从字里行间去搜索微言大义,这种见怪不怪、大而化之的性格,有利于他的创作。“如果妻子对艺术家丈夫把一本账算得太清楚,对艺术绝对是一种障碍,什么都写不出来啦!不过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也是她自信的表现。”

而余光中的朋友们都一致推崇他的人格和德行。有一次林海音跟范我存数落男人的不是,最后的结论是:“没有像光中这么好的丈夫了。”

丈夫好不好,当然只有范我存最清楚。“结婚后,他百分之百相信我、依赖我,虽然他不是常会说甜言蜜语体贴的丈夫,但是他以行动来表示对我和孩子的爱。”

“她的优点很多,”余光中说,“最重要的是,在精神上我们能契合,而且她能充分和我的事业、我的朋友融成一片。我们不但有共同的兴趣、嗜好,又有共同的朋友,婚姻怎么会不稳固呢?”

做夫妻40年了,两人很少吵架。余光中脾气虽急,但从不迁怒,而且脾气发过就放下了,心胸非常开阔。“家是讲情的地方,不是讲理的地方,夫妻相处是靠妥协。婚姻是一种妥协的艺术,是一对一的民主,一加一的自由。”这是余光中的“婚姻之道”。

余光中的情诗又多又动人,其中写给妻子的历历可数。范我存淡褐色的双眸和象牙白的肌肤,早年在《咪咪的眼睛》《灵魂的触须》《当寂寞来袭时》等诗中,都一再浮现,那是年轻时期的炽热恋情。晚年的《珍珠项链》《三生石》《东京新宿驿》《停电夜》《私语》《削苹果》《风筝怨》等,已转化成相依相偎的不渝之情。

我心中的诗人篇二十一

杜甫,现代主义诗人,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一直怀着报效国家的远大理想。以前不熟悉杜甫的我,只知道他愁容满面,却不了解他为何而愁,本学期学了许多杜甫的诗,我知道他的愁是从何而来的了。“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这句诗是杜甫老年时期写的,当时他正漂泊在外,好比一叶孤舟,但他依旧担忧着国家,忧到“雨脚如麻未断绝”还在想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位把自己一生都倾注在国家中却始终得不到重用的人,就是我们学生也会为他感到可惜啊!杜甫想要在政治上取得成就,但老天就偏不让他完成心愿,混了几十年还是个小官,他想施展自己的政治才华,却无奈因为写诗而出了名。从某方面来说老天是不帮他,但换个角度,如果没有那些跌宕起伏、离愁别恨的时光,也就不会成就一个诗圣,一部史诗。

杜甫的一生,也不全是悲怆、“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他参加科举考试落榜之后,来到泰山。泰山是五岳中最气势磅礴的一座,“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明了杜甫的决心,他想成为一个征服泰山,征服人生中所有困难的人,充分展现出了他的豪情与气魄。这种积极进取的的心,使杜甫跨上了圣化之路的第一步。

就像阳光总会被黑暗吞噬,杜甫的生命流逝,成了历史长河中永远令人仰望的人物。在他临终前,写下一首诗,始终写的是他对未来社会生活的美好期望,士兵不再与家人离别,男耕女织的幸福生活恢复,永远是一个与谐社会。由此可以更进一步了解到,杜甫究竟有多放不下国家了。

一阵风,激起了历史长河的波澜,留下了读不尽的一本书。

我心中的诗人篇二十二

一截白蜡烛有心伴我。

去探久已失落的世界。

看它殷勤带路的姿势。

和眷眷照顾着我的清光。

是那样熟悉而可亲。

不免令人怀疑。

它就是小时後巴山夜雨。

陪我念书到梦的边缘。

才黯然化烟而去的那枝。

每一截蜡烛有一段故事。

用蕊心细细地诉给火听。

桌上的那一截真的就是。

四十年前相望的.那枝?

真的就是吗,烛啊,我问你。

一阵风过你轻轻地摇头。

有意无意地像在说否。

有意无意地又像在说是。

就算你真是从前的那截。

在恍然之间被我认出。

又怎能指望,在摇幻的光中。

你也认得出这就是我。

认出眼前,咳,这陌生的白发。

就是当日乌丝的少年?

作者简介。

余光中,祖籍福建永春,1928年10月21日生于江苏南京,1948年随父母迁香港,次年赴台,1953年与覃子豪、钟鼎文等共创“蓝星”诗社。后赴美进修,获爱荷华大学艺术硕士学位。返台后任师大、政大、台大及香港中文大学教授,现任台湾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

1947年入金陵大学(1952年并入南京大学)外语系(后转入厦门大学)。

1948年,创作初期,20岁,发表第一部诗集。

1949年随父母迁香港,1950年赴台,就读于台湾大学外文系。

1950年5月到台湾,9月考入台大外文系三年级。

1953年,与覃子豪、钟鼎文等共创“蓝星”诗社。后赴美进修,获爱荷华大学艺术硕士学位。返台后任师大、政大及台大教授。

1956年,开始在大学任教。与范我存女士结婚。

1961年,赴美国进修。第二年获爱荷华大学艺术硕士。回台,任师范大学英语系讲师。

1966年,任师范大学副教授,在台大等校兼课。

1969年,赴美国任科罗拉多州寺钟学院客座教授。

1971年,任师大教授。

1972年,任政治大学西语系主任。

1974年,赴香港任中文大学中文系教授。

1975年,兼任联合书院中文系系主任。

1980年,任国立师范大学英语系系主任,兼英语研究所所长。

1995年,厦门大学邀请返校演讲,并颁赠客座教授。

荣聘为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文学院荣誉院长。

携夫人及女儿出访江南大学并受聘为江南大学客座教授。

20,余光中亲赴屈原故里湖北秭归参加屈原故里端午文化节暨海峡两岸屈原文化论坛,并专门创作一首纪念屈原的诗歌《秭归祭屈原》。

2010年6月17日,余光中携家人和流沙河,李元洛参观了三峡大学,并为全校师生做了一场名为《我的四度空间》的演讲。

3月24日,国立中山大学于其校逸仙馆举办“台湾书写·世界发光余光中诗韵与音符的交响”的讲座,由国立中山大学外国语文学系余光中教授和国立政治大学台湾文学研究所陈芳明所长,以谈话的方式面对学生演讲。

204月1日,受聘于浙大客座教授。

4月20日,被北京大学聘为“驻校诗人”。并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世界熔铜艺术创始人、庚彩艺术发明者的朱炳仁先生在北京大学进行了一场“诗与海峡的对话”,即朱炳仁《云彩》与余光中《乡愁》会诗。

我心中的诗人篇二十三

说实话,我的确没有认真观察过什么桥。但我明白在我心中一向有一座友谊的桥。

最近分班了,班上转来了好几个插班生,尽管我不会全部去认识他们,毕竟班上有八十几个学生。但我还是会努力的去认识几个,此刻,正合我意,教师编座位,我和一个插班生坐到了一齐。

经过我几天对他的观察,发现他十分的冷漠,对别人从来都不说话,别人问他,他总是“嗯”,“哦”,好像没说过两字以上的话。

有一天,我写错了一个字,向他借橡皮,连续叫了他几声,他竟然装没听见,当时可把我气坏了,恨不得过去给他两拳,最厌恶装蒜的人了!那一天晚上,我在心里暗暗发誓:再也不理他了。可第二天又忍不住和他搭讪,我的好奇心实在太强了,他越是这样,我就越要问到底,可我的付出没有换来一丝回报,我说:“我能和你做朋友吗”“不必了。”他回道。当时,我如晴空霹雳。我无言。

没想到一个初中生心里竟然装了那么多心思,他把什么都憋在了心中,不愿说出来,天长日久,就养成了不愿与同学说话的习惯。他来了,我连忙把本子放好,这时我的眼光不再是以前的那一种眼光了,看到了他眼部周围深深的黑眼圈,心痛不已。

一天体育课,教室里只留下了我和他,我心里一想,这是个好机会,不能放过。于是,便开门见山,“我明白你家里的情景很糟,实话跟你讲,我也是单亲家庭,我明白那种感觉……”他当时一听,愣住了,他最终开口说话了:“真的吗”……那节课我们都哭了。他给我说了很多,从此,我和他就是最好的朋友了,此刻一想,我觉得那是我做过的最成功的一件事了。

我相信,人生没有过不去的河,只是我们缺少一座桥罢了。让我们搭起心中的桥,冲向明天!

我心中的诗人篇二十四

钢琴那清脆的声音给人以憧憬、希望,琵琶那悠扬的声音给人以思念,而那个声音给了我春天般的温暖。

爸爸那独有的脚步声,永远都是很有节奏的,鞋底与地面的每一次接触都体现着那份独特,就在这平凡的脚步声中有爱的味道,在这还未暖的春天,给予了那春天般的温暖。

这几天,妈妈回姥姥家参加表姐婚礼,家里只剩下我和爸爸。妈妈刚走,我就开始担心,爸爸在家里也没见干什么的,我还是自力更生吧。到了晚上,我坐在屋子里写作业。只听爸爸轻轻的走进来将牛奶轻轻的放在转角的桌子上,又轻轻的带上门,出去了。我端起牛奶,闻着牛奶的醇香,耳边又响起那熟悉的脚步声,那其中有关怀的味道。

春天的夜里,还是凉的,而我睡觉又不是那么安静,总是在半夜冻醒,又不想去找被子,只好蜷着身子。这一晚,我被冻醒了,朦胧中听到一阵开门声,便微微眯起双眼,黑暗中,我看到爸爸正轻轻的为我盖上刚刚被我蹬飞的被子。这动作看着那么的娴熟,仿佛每天都会做一样。接着又蹑手蹑脚的离开,虽然很轻,但那声音好熟悉,我又想起以前在睡梦中依稀听到的声音,仿佛和这个一样,一样的独特,一样的有节奏。我忽然明白,这每晚的脚步声都是爸爸的。我抓紧被子,闻着被子上的香味。

在这微凉的夜晚,我被父爱的暖流包围着,顿时泪如雨下。我听得出那脚步声中的关怀与小心,她如春日的暖风,和煦、温暖。这使我对父亲的看法变了,原来父亲在家并非是什么都不做,这使我的心温暖而又感动。

人世匆匆几十年,春花秋月怎能匆匆而过。在这些年中,身边充塞着各种声音,而仅这独特的脚步声给予了我春天般的温暖!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8252679.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