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与协作能力是我们在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素质。总结的内容要客观真实,避免夸大和虚假。以下是一些总结写作的范例,希望对大家写好总结有所帮助和指导。
高中学生物理论文篇一
[摘要]在素质教育不断发展的今天,高中物理核心素养培养应该成为每一节课(包括复习、练习、试卷讲解练习等)的教学目标,从物理基础抓起,从日常教学着手,实现核心素养落地。物理学科是一门典型以实验操作为基础的科目,因此,高中生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成为核心素养中最为重要的目标之一。然而,受教师传统教学意识及学校教育资源的限制,学生很少直接参与物理实验的操作,物理探究活动也少之又少。如何打破这一局限,活化物理课堂,实现高中生物理实验探究能力的有效发展成为日常教学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物理实验探究能力。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物理教学越来越重视物理实验的教学价值,因此,高中生的实验探究能力成为高中物理学科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然而,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我们发现学生物理探究能力发展的最大障碍就是学生不具备一定的探究意识及科学的实验认识。因此,基于这种教学现状,本文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对物理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进行了简单探究。
一、问题导入,激发学生探究意识。
学生只有具备一定的探究意识,才会在具体的物理学习过程中产生继续探究的想法,因此,培养高中生的物理实验探究能力,首先要激发学生的物理探究意识。以人教版高一物理《运动的描述》教学导入为例。运动是学生最为常见的一种生活现象,然而,学生却从未产生过疑问,你为什么会看到事物移动?为什么地球在自转,我们却感觉不到?在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对自己上学途中的所见进行思考,对“运动”、“速度”、“参照物”及“静止”等物理概念形成初步的认识。如,“你骑自行车来的途中,为什么感觉汽车快?”、“从公交车的窗户往外看,你会发现路边的站牌会怎样?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呢?”、“在来学校的路上,你有没有感觉什么东西是静止不动的?”等等,借助学生的回答,将抽象的“参照物”、“速度”等物理知识形象化,以学生的经历为基础进行探究教学,不仅有助于打开学生的思维,为具体物理知识的教学打下基础,还有利于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进行分析、思考,实现对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的有效发展。此外,在《运动的描述》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组织学生对具体的“运动视频”进行观看,在直观“运动”的引导下,对“参照物”、“速度”、“静止与运动”等抽象的物理概念进行分析、探究。在问题的导入环节,教师可以直接设问,引导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思考,也可以借助不同实物的展示,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其中的问题,从而进行探究活动。
二、实验操作,锻炼学生动手能力。
高中生物理实验探究能力的发展除了具有一定的探究意识外,还需要具备一定地动手操作能力,因此,组织物理教学实验就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在具体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学资源的相对有限及物理实验的本身特性,很多实验都无法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即便如此,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创造条件,选择合适的物理实验,组织学生进行动手操作。以“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教学为例。在力学运动中,合力与分力教学是其中一项重要教学内容,也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学生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经常会用到一定的力学知识,如两人搬水、跷跷板等等,因此,力学实验对学生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其次,在此实验中,器材要求简单,方木板、白纸、图钉、橡皮条、弹簧、直尺、三角板、细线都是常见物品。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实验失败的现象很常见,教师要善于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实验指导,如拉动方向、结点的位置等等,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实验态度。在实验操作过程中,除了对实验要领、注意事项进行详细讲解外,教师还要对实验操作方法、技巧等进行一定的教学,如及时记录实验变化、对实验中的各项数据进行有效整理等等,从而提升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除了课内的'物理实验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结合自己对相关物理知识的理解,进行课外物理实验的实践。如教师可以基于物理核心素养的教学要求,活化、创新作业形式,将教材中的实验探究活动延伸到课外,从而帮助学生在课外实践中锻炼自己的探究能力。如生活中的电、自然界中的光、生活中的力等,都具有很大的探索空间,教师可以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具体的课外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综上所述,本文主要从探究意识的培养及探究实践的锻炼两方面探究了高中物理实验研究能力的有效发展策略。然而,高中物理核心素养下的实验探究能力不仅仅是一种探究能力,更是一种有效的物理学习态度。因此,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教学引导,在潜移默化中,消除学生对物理学习的死板认识,鼓励学生透过实验认识知识,从而形成有效的物理学习策略,实现物理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
参考文献:
[1]杨雪梅.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培养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10).
[2]徐春晓.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d].鲁东大学,(04).
高中学生物理论文篇二
初中物理知识相对比较浅显,并且内容也不多,更易于掌握。再加上初三后期,通过大量的练习,通过反复强化训练,提高了熟练程度,可使物理成绩有大幅度提高。但分数高并不等于物理学得好、会学物理。如果学习物理的兴趣没有培养起来,再加上没有好的学习方法,那是很难学好高中物理的。所以,首先应该改变观念,初中物理学得好,高中物理并不一定会学得好。所以应降低起点,从头开始。
二、应培养学习物理的浓厚兴趣。
兴趣是思维的动因之一,兴趣是强烈而又持久的学习动机,兴趣是学好物理的潜在动力。培养兴趣的途径很多,从学生角度:应注意到物理与日常生活、生产、现代科技密切联系,息息相关。在我们的身边有很多的物理现象,用到了很多的物理知识,如:说话时,声带振动在空气中形成声波,声波传到耳朵,引起鼓膜振动,产生听觉;喝开水时、喝饮料时、钢笔吸墨水时,大气压帮了忙;走路时,脚与地面间的静摩擦力帮了忙,行走过程中就是由一个个倾倒动作连贯而成;淘米时除去米中的杂物,利用了浮力知识;一根直的筷子斜插入水中,看上去筷子在水面处变弯折;闪电的形成等等。有意识地在实际中联系到物理知识,将物理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使我们明确:原来物理与我们联系这样密切,这样有用。可以大大地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从老师角度:应通过生动的学生熟悉的实际事例、形象的直观实验,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等引入物理概念、规律,使学生感受到物理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结合教材内容,向学生介绍物理发展史和进展情况以及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广泛应用,使学生看到物理的用处,明确今天的学习是为了明天的应用;根据教材内容,经常有选择地向学生介绍一些形象生动的物理典故、趣闻轶事和中外物理学家探索物理世界的奥妙的故事;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提出一些趣味性思考性强的问题等等。老师从这些方面下功夫,也可以使学生被动地对物理产生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激情。
高中学生物理论文篇三
要及时复习巩固所学知识。对课堂上刚学过的新知识,课后一定要把它的引入、分析、概括、结论、应用等全过程进行回顾,并与大脑里已有的相近的旧知识进行对比,看看是否有矛盾,如果有矛盾就说明还没有真正弄懂。这时就要重新思考,重新看书学习。在弄懂所学知识的基础上,要及时完成作业,有能力的同学还可适量地做些课外练习,以检验掌握知识的准确程度,巩固所学知识。
高中学生物理论文篇四
全神贯注就是全身心地投入课堂学习,做到耳到、眼到、心到、口到、手到。若能做到这“五到”,精力便会高度集中,课堂所学的一切重要内容便会在自己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要保证听课过程中能全神贯注,不开小差。上课前必须注意课间十分钟的休息,不应做过于激烈的体育运动或激烈争论或看小说或做作业等,以免上课后还气喘嘘嘘,想入非非,而不能平静下来,甚至大脑开始休眠。所以应做好课前的物质准备和精神准备。
3、特别注意老师讲课的开头和结尾。
4、作好笔记。
笔记不是记录而是将上述听课中的重点,难点等作出简单扼要的记录,记下讲课的要点以及自己的感受或有创新思维的见解。
5、要认真审题。
理解物理情境、物理过程,注重分析问题的思路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坚持下去,就一定能举一反三,提高迁移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中学生物理论文篇五
1.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只注重传授式教育。
传统的教学方式过于死板化、强制化,教师的教学方法偏重于传授式,一味地向学生灌输概念,解题方法,这种方式抹灭了学生自我发现的能力,发散性的思维模式得不到发挥。在课堂上,往往是教师以传授方式教学,将概念和实验结果不断重复地传输到学生的脑中,将物理教学变得机械化、单一化,很少有与学生互动的机会。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并且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得不到培养,有问题却无法提出,同时教师得不到学生是否理解知识的反馈信息。这种单向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成长是不利的。
2.创新意识培养的缺失,缺乏教学交流。
传统的物理教学方式,教师一味地灌输课本上的知识,将物理实验应该呈现的现象,通过口述或者文字的方式表达出来,让学生对于那些生硬的物理概念以及物理实验死记硬背,学生只要记住这些会发生的现象就等于接受了这些知识,完全丧失了创新的意识能力。久而久之,学生对物理这门应该生动的学科产生了抵触心理,学生无法想象、无法亲眼验证物理的神奇,也就没有学习物理的兴趣。
3.过分注重教学结果,一味地追求高分。
传统的物理教学方式,教师一味地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因为这是对教学方式好坏最直接反馈,然而这往往使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如今的学习最直观的目的就是高考,高考的分数压力,不仅给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同样迫使教师加快对学生分数的提高,教师不断地传授提高分数的解题方法,学生则只是掌握这些解题技巧,并没有从思想上接受这些知识,因此就出现了学生学习是为了应付考试,创造力和学习兴趣则慢慢地消失的现象。
二、讨论式教学方式实施的意义。
1.能够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能力,促使学生自主学习。
物理是一门充满魅力的学科。它是在探索大自然的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现象的综合。刚开始学习的时候,我相信每个学生都是充满好奇心的,对所有未知的事物都有探知的本能,好奇心是创造发明的前提条件,是激发学生求知欲的根本。相信很多人小时候都是十万个为什么,为什么苹果会下落,为什么泡沫可以浮在水上。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往往得不到提问的机会,讨论式教学使物理课堂拥有了新的生命力,学生可以自主提出问题,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与看法,并对组员的观点进行吸收和思考,这是构建认知结构的良好时机。因此,讨论式教学能够抓住高中生好奇的心理,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培养学生的思维创造力,使学生在讨论中不断发现自己,提高自己。
2.能够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讨论式教学要求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对提出的问题搜集资料,对提出的问题作出大胆假设,在假设的基础上自主探索,认真求证,认真斟酌每一步所存在的问题,最终得到问题的结果。再遇到相似的物理问题时,学生就可以吸取上一个问题的经验,反复提取共同之处。为了让组员同意自己的观点,还需要总结论点,提取关键理论,这无疑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出较高要求。讨论式的教学方式,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在环环相扣的探索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提升。
3.能够提高学生的评价能力。
在讨论式教学过程中,学生不断地对自己和组员的问题进行评价,在寻求结果的过程中认真分析步骤,找出问题的关键,参考他人的做法,及时发现自身存在的缺陷,共同改善学习方法,这对于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认知性和判断性都起到重要作用。在评价过程中,学生之间会产生交流的火花,在自己不能独立处理的问题上能够学会求助伙伴,共同寻求解决方法,相互评价,不断进步。只有学会了如何评价,发现问题,研究结果,才能走向合理化、统一化,这对学生的认知是非常必要的。
4.能够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
讨论式教学要求学生要有表达观点的能力,在探索结果时要懂得将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跟组员不断地讨论,这些都是需要组员之间通过交流实现的。学生懂得将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这就是讨论式教学最直接的表现方式。表达你所想,别人听你所说,这是讨论的魅力所在。只有这样,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才能得到提高。
三、结束语。
总之,物理是一门奇妙的学科。我相信很多学生在刚接触的时候就被它的魅力所吸引,但却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消失。我想根本的原因在于没有抓紧学生学习的吸引力。在物理教学中采用讨论式教学,从根本上解决了学生不能自主学习的困扰,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好奇心,跟组员就问题不断讨论,不断实验,来论证自己的观点,这是一种自主探索学习的过程,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都有帮助。讨论式教学应用到物理教学中,任重而道远。
高中学生物理论文篇六
整体而言,初中知识相对比较偏重于学生形象化和感性化的认知。大多数学习都是以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为基本依托,相关物理问题以及物理情景也往往是相对静态的,且研究对象及其运动过程都相对比较单一。因此,对学生的要求也就相对比较简单,只需要学生能够简单了解相应的物理知识、客观现象以及相关概念,就可以针对具体的物理问题进行解答,简单、方便。
高中物理与初中物理明显不同,其物理概念及相关规律的阐述和解说不仅简捷,还相当严谨。物理方法的采纳和运用也极其科学严密。故此,高中的物理知识对学生而言就显得异常抽象化,让学生难以理解。同时,高中物理研究的内容也更加深入和系统,其研究对象也更加复杂,往往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物体相互作用形成的系统。就这些系统而言,无论是其运动过程,还是其动态情景或问题,都不像初中物理那么简单纯粹,而是更加复杂多变的。另外,高中个物理还要求学生在实验完成后结合自身物理知识储备对物理现象进行抽象思维解释。不仅如此,针对某些特殊物理现象,还需要学生利用数学思维和方法对其进行公式化表达或描述,从而实现揭露物理现象本质的目的。当然,要做到这些,就需要学生具备极强的抽象概括能力和逻辑分析等其他能力。
(一)培养物理学习兴趣。
针对难度升级的高中物理,学生在正确认识初高中物理学习梯度的同时,就应该充分培养自己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热情。只有这样,才能心甘情愿地进行物理学习,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将物理学好。对此,学生可以下意识地将自己的日常生活与物理紧密结合在一起,以激发自身学习物理的兴趣。例如,通过探究生活中彩虹、七彩泡泡等各种各样的有趣事项的真实本质,加强物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这样,既可以通过生活学习物理,又可以通过物理更加了解生活,是交互促进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的好方法。
(二)转变物理学习思维。
从客观分析,初中的物理知识偏向于形象化,而高中的物理知识则偏向于抽象化。由于学生习惯了初中形象化的学习思维模式,那就可以通过转变学习思维方式,不断加强高中学生学习物理的能力。也就是说,学生可以将高中抽象化的知识先转变为形象化、具体化的知识,然后在进行理解和分析,就可以更加容易地进行知识吸收了。例如,学生学习弹力、摩擦力等抽象性极强的力学知识时,学生可以利用计算机或实验等各种方式,将这些力形象化,具体化。这样,学生就可以轻松简单地利用形象思维进行知识解读和思考了。
(三)提升课堂听课效率。
与所有的学科学习一样,学生更够快速、高效适应高中物理学习的其中一个重点,就是要不断提升听课效率。毕竟在教师的讲解和引导之下,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提升。这样,学生在理解和运用物理知识时也会更加简单轻松。因此,在课堂上,学生应该具体做好以下几点。
其一,对课堂内容进行针对习性预习。课前预习是一个非常好的习惯,不仅可以帮助自己熟悉课程内容,还可以帮助自己找到学习难点,有利于课堂上进行针对性强化听课。
其二,听课时一定要全神贯注。做到眼、耳、口、手、心全体行动,严禁出现习惯性走神和故意开小差等情况。
其三,仔细做笔记。笔记不要纯粹地将教师讲的内容一字不漏地记录下来,而是要将教师讲的重点和自己认为的难点记录下来。同时也可以写下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体会,记录下比较新颖的解题思路等,以便课后进行复习和吸收。
高中学生物理论文篇七
众所周知,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课堂教学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途径,学校除了开设心理健康课之外,在各个学科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渗透是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物理学科是属于自然学科,物理学的历史源远流长,还有有趣的物理实验,这些都可以陶冶学生的性情,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健康的心理形成。我根据以往教学经验谈谈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融合心理健康教育:
高中物理往往令学生望而生畏,我们教师要抓住一切契机对学生进行物理学史的熏陶,让学生从物理学史当中了解人类的进步和物理学家们探索物理奥秘的艰辛历程,运用物理学家不凡的经历感染学生,激发他们的敬仰和爱慕之情,从而爱上物理。比如,让学生了解浮力定律的发现过程,牛顿从苹果都是落地的现象中的发现,瓦特从烧水中引发的沉思……其实,物理奥妙无穷,物理学史的轨迹诠释了物理学家们所具有的科学思想、科学品质和科学精神,并像他们那样去对待自己当下的学习和生活,形成科学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许多物理现象就藏在我们的生活中,而要发现这些现象就需要有强烈的好奇心,而学习物理必须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利用他们的好奇心发掘他们对物理的兴趣。我在课堂上讲解定律的时候往往都是挖掘物理学家善于观察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进而深入思考和研究,然后给人类带来了伟大的发明,从这个切入点引发学生对物理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科学奥秘的欲望,埋下探究科学秘密的种子,从而产生学好高中物理的内在驱力。比如,我在教学《失重和超重》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就精心设计教学活动,这个知识点比较抽象,又不容易理解,我就从我国的神舟十一号飞船发射和顺利返航的宣传片作为切入点,带领学生观看视频,让学生观察宇航员在飞船里面的生活,比如他们漂浮的身体,有许多物品必须用胶带固定,这些失重的现象激发了他们探究的欲望,然后他们又上网查找资料,了解宇宙飞船在升空和返航中的失重和超重的资料,使得他们对这个知识点有了更加感性的认识,这样的教学案例不但激发了他们探究欲望,而且培养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利用身边的大小事件作为课堂案例,切入到学生的学习中来,就能使得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得到不断的满足,他们会被神秘的物理现象深深吸引,由此产生要揭开这层神秘面纱的内动力。
高中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心理的成熟度越来越高,他们在追求知识的过程中有着强烈的自主性,我们就要在培养学生学习自主性上下功夫,提出问题永远是解决问题的开始,那么,我在激发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的方面是这样做的:我通过对学生读题激发他们按照下列步骤思考:1.已经知道什么条件了?求的问题是什么?2.根据题目的要求,你能画出其对应的物理图景了吗?3.物体的受力情况如何?是瞬间效应、时间效应还是空间效应?还是都要考虑?4.你们能把相对应的公式写出来吗?5.解出的结果有物理意义吗?符合物理问题的实际情况吗?长此以往的发问,学生逐步养成了这种自问自答的学习方式,思维能力得到培养。
1.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基础。
物理课往往都是比较深奥、枯燥、难于理解,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有的时候会产生畏难情绪,那么良好的课堂氛围就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所以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基础,这样和谐的关系能有助于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列宁曾经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所以,我在课堂上努力给学生创设友好、和谐、民主、诙谐的课堂氛围,利用一切教学手段和学生拉近关系,亲近他们,关爱他们,帮助他们,“亲其师,信其道”,在课堂上我们是合作伙伴,我们的关系亦师亦友,精心安排教学活动,使得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有张有弛的学习,探索物理世界的奥秘。
2.消除高中生学习的不良情绪。
高中生心理正趋于成熟,来自高考的压力太大,导致他们会有紧张、焦急、烦躁等不良情绪产生,每次考完试,有不良情绪的学生好似都要发作一次,主要体现在学习上有波动,厌学;在家里无缘无故发脾气,脾气暴躁等。这些学生的不良情绪一定会影响学习和生活,由于他们的不良情绪也会带给每一个家庭,所以家庭的压力也大,父母会受他们的影响随着他们的情绪和成绩产生焦躁、恐惧等心理,也会没有来头的情绪低落或者无故发脾气等,进而影响他们的工作状态,由于高中生的不良情绪引发的消极事情很多,所以,我们教师要帮助他们走出心理阴影,消除他们由于生理发育和学习压力带来的负面情绪,帮助他们变得坚强、乐观、抗压性强,是我们每一位老师的责任和义务,我就是通过在课堂上用物理学家百折不挠的坚持,最后获得成功的多个案例引领学生思想,比如让他们了解爱迪生为了找到灯丝的材料,经过了上千次的实验,许多人都在嘲笑他,劝他放弃,但是爱迪生却说:即使我是失败的也没有关系,因为我已经证实了上千种材料不适合做灯丝,这也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物理考试我们都知道,达到高分数太难,平时学的比较好的学生也会出现低分,所以每次成绩出来,我都及时找他们谈心,让他们知道分数不重要,重要的是总结和反思,找到自己哪些知识掌握的不牢固,哪些知识还欠缺,帮助他们查缺补漏,讲他们崇拜的物理学家失败的案例,高中生也是孩子,他们需要老师的“哄”和“忽悠”,这应该是帮助学生走出考试失败的法宝,在加强学生受挫能力的同时要给予激励,要挖掘他们的闪光点,帮助他们做详细的卷面分析,转移他们过分关注分数,也能够激励他们鼓起斗志,重树信心至关重要。
总之,利用物理课堂教学,挖掘高中物理的知识内涵,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出发,设计研究课和探索课,对高中生进行情感教育、理论实践、环境保护教育等,大胆尝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高中物理教学是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
高中学生物理论文篇八
摘要:思维是人脑对事物作出的本质反应和思考的全过程,是一种人脑对外界的认识行为。在物理课程的教学中,我们必须教会学生通过思维的深度加工,继而运用物理学习思维去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可以说,思维的形成是学习物理知识的关键,本文尝试从高中物理学习中常见的思维障碍以及矫正方面做几点简要论述。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思维障碍,矫正,措施。
学习物理的思维全过程是物理知识和学生之间真正的思维互动,影响学生物理学习成绩的提高和物理思维的的形成,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说学生思维水平的高低程度、思维定势障碍、缺乏一定的生活经验等等。作为高中物理教育工作者,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任务就是要解决学生在物理学习中的思维障碍问题。处理好这一问题,对学生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思维水平高低决定思维障碍的程度。
可以说我们对于学生的思维训练还是不够的,有很大一部分学生思维水平有待提高,其表现在逻辑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方面的匮乏和落后。在思维逻辑上存在有严重的不足之处,对于一些需要运用物理知识来深入解剖的问题,往往会凭借第一反应盲目的做出判断。学生们在解答物理问题时,不是思考解决问题的多种途径,而是第一时间要套用已有的公式,一旦遇到推理问题便手足无措,在困难面前显得束手无策,其思维缺乏一定的灵活性。
(二)思维定势障碍。
有一种先入为主的现象普遍的存在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深处,对于学生来说,这种先入为主的思维方式就叫做定势思维,学生习惯性的用大脑中已经存在的思维方法和途径去解决问题,这是一种在自然条件下的本质反应,可以说,思维定势对于学习物理而言是一把双刃剑,缺点在于定势思维使学生自然的把一种习惯固有的思维方式生硬的运用到物理问题的解决中,不善于积极的去更新思路,不善于去运用其他灵活的方式来解决同一问题。
(三)生活经验的问题由来。
早在物理课堂开始之前,我们的学生就对生活中的身边问题有很大程度上的认识。所以说学生们在学习物理概念之前,在大脑中就对物质有一种潜在的原始认知。然而在这些固有的观念中,有很多反应的并不是事物的本质,不仅对学习没有帮助,甚至在学习中阻碍正确概念的构建和认知,最终导致学习的误区和思维障碍的形成。
(一)认识无力思维的具体特点。
我们的队伍中有一些物理教师,在教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时,常常只注重结果而忽略解题方法和思考过程,认为那是数学学科的知识,自己没有讲解的必要,这是大错特错的,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的去运用数学方法进行技巧的训练是非常必要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很自然的将学科分开学习,同样的数学问题放到物理课堂上便不知所措了。所以作为物理教师,要在教学中积极的去渗透数学知识,比如说在讲到几何光学中平面镜成像时,要先把相关的相似三角形的知识给学生简单的讲解一遍,这样学生有的学习的思维铺垫,学习起来更加容易。
在物理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发现学生的思维障碍会通过某种形式反映出来,我们需要针对这些问题充分的争取时间进行及时的矫正和训练。从我们的实验结果表明,效果是非常良好的,通过矫正和训练使得学生更加重视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构建。面对学生对物理概念模糊不清甚至混淆的情况,我们要积极主动的进行实验教学法,这是克服先入为主的错误生活经验和思维障碍的有效手段。针对落后的思维定势和错误的生活经验对学生的影响,我们要对一些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多层次的研究和讲解,引导学生主动发现自己的思维错误,养成主动思考的思维习惯。
在高中物理的知识中,有一部分概念十分抽象,这就要求我们教学中要积极的应用试验演练,通过实验的方法来给学生再现真实的物理情景,卫学生构建以个以真实为基础的想象空间,调动学生对物理学习的积极性,更好的去理解和掌握课堂知识,物理实验课堂具有灵活、生动、直观的绝对优势,可以使学生身临其境。由于概念所引发的物理思维障碍,其最大的因素在于对生活观察的不仔细,思维中缺少真实案例基础。因此,我们物理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加强实验操作,运用直观教学来提高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
总结:知识的海洋是无穷无尽的,我们在物理学科的教学中要多更加的侧重于对解题技巧的学习和基本训练。使学生学会一定的解题技巧,久而久之形成一种有效的物理思维,从而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参考文献:
[1]钱学森主编。《关于思维科学》[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129页。
[2]乔际平。邢红军。《物理教育心理学》[j].广西教育出版社。20xx.。
高中学生物理论文篇九
高中生物的学科能力培养有助于全面提升生物素养,同时作为生物教学的核心之一,既可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又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高中生物教学活动中,直观教具是最典型、最常用的教学辅助工具,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使用的频率极高。
摘要:高中阶段,是学生想象思维和直观思维快速发展时期,他们能理解模型的积极作用,而不会因为其为“假”而将其完全否定。
所以,我们可以尝试使用另外一类教具,虽然这类教具比模型显得更“假”,但他们都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的物体,比如橡皮筋、电线、照相机、油漆、透明胶、塑料袋等。
我们可称该类直观教具为“比喻教具”,是直观教具的延展。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
比喻教学法,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借助模型说明、打比方等方式将生物学中抽象的、枯燥的知识以具体化、生活化的形式展示给学生,使其对这一知识点有更深刻、牢固的记忆。
将比喻教学法引入高中生物教学中,可大大提高该学科教学的趣味性和教学成效。
本文将从以下几点详细分析比喻教学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创造生动、客观的完整形象。
比喻也称打比方,其是用实实在在的事物比喻和其有共同点的其他食物,一般用人们熟悉的事物来比喻少见的陌生的事物。
将比喻引进高中生物教学,可将抽象的微观事物更加具体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其更加容易地掌握这一知识点,使其更加自信地进行生物学科的学习。
比如,在讲解蛋白质结构这一章节时,我将蛋白质这一特殊结构比喻成弹簧,弹簧是学生都熟悉的物体,尤其弹簧上的钢丝与蛋白质上的多肽链结构十分类似,将一根弹簧多次对折,与多肽链盘曲后的空间结构十分相像。
在此基础上,再向学生讲述蛋白质多样性的结构与其自身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数目、种类等因素决定的,这与制造弹簧时所选钢丝的粗细、长短、种类等有关一样。
这样,就使得原本抽象的、微观的多肽链结构变得具体化、形象化了,也使得学生更易于理解这一知识点。
再例如,在讲解adp与atp互相转化的问题时,我将这一过程比喻成取钱和存钱的活动,adp相当于取钱后的存折,atp相当于存过钱的存折,在转化过程中变化的能力,相当于存进和取出的钱。
同学们对存钱和取钱的问题都不陌生,这就使得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了adp和atp相互转化的问题。
二、借助直观教具,提高学生观察力。
在高中生物教学活动中,直观教具是最典型、最常用的教学辅助工具,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使用的频率极高。
直观教具的特点是:生动与形象,极易调动学生的所有感官:手摸、鼻嗅、耳听、眼观,多方面多角度地对具体事物进行认知。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很多知识与细胞生物学有关,因为条件有限,很难为学生创造机会亲自观察实物,那么,为了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细胞的相关知识,教师也可通过模型展示让学生对细胞有更多深层了解。
直观道具展示也隶属比喻教学法的一种。
通常情况下,我们将模型成为“假”,将实物标本成为“真”,一真一假说明两者之间还存在差距。
一般来讲生物课上的模型都是实物放大化、模式化之后的样子,虽然不能完全等同于实物,但其是以实物为原型,在事实基础上抓住实物特点的前提下制造出来的,还是有很大的真实性和可信度的,并不影响中学生对基本生物知识的学习。
因此,学生可将模型看成实物对其仔细观察,逐步发觉其内在本质和真实特征。
学生在观察模型的过程中,教师可适时指点、说明,让学生在直观观察中熟记各个知识点。
需要提醒的是,在组织学生观察细胞模型之前,教师应做足工作,告知学生带着什么样的问题开展观察活动,并提示他们主要观察什么,有计划地指导学生实施有针对性的观察计划,培养学生在观察中思考、在观察中总结的思维方法。
为快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师在问题的设置上应紧扣学生的兴趣点,以趣味性为引导提高学生的.观察积极性,使其能积极主动地投入观察活动,并逐渐养成独立观察、独立思考的习惯,将比喻教学的优点发挥到极致。
三、注重知识拓展,激发学生创造力。
高中阶段,是学生想象思维和直观思维快速发展时期,他们能理解模型的积极作用,而不会因为其为“假”而将其完全否定。
所以,我们可以尝试使用另外一类教具,虽然这类教具比模型显得更“假”,但他们都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的物体,比如橡皮筋、电线、照相机、油漆、透明胶、塑料袋等。
我们可称该类直观教具为“比喻教具”,是直观教具的延展。
比如,我们在讲解光的成像原理、结构时,可将其比喻为照相机,这一形象化比喻大大降低了理论的复杂性,使成像原理显得直接而客观。
再例如,我在讲解有关“神经结构”知识时,这一抽象的微观知识,不易让学生理解。
我启发学生联想生活中与之类似的实物,大家都默不作声。
当我拿出一支铜丝裸露的电线时,大家都恍然大悟。
电线与人的神经结构十分类似,电线的胶皮和神经内的结缔组织膜类似,铜丝和神经纤维类似,在传输功能上有很多共同点。
一根常见的电线就将复杂的抽象的神经结构问题解决了,可见比喻道具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可发挥巨大作用。
总之,高中生物知识具有抽象、乏味等特点,为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提高教学实效,教师可借助比喻教学的优点,将打比方、直观教具等比喻教学法展示等引进教学中,使其将复杂、抽象问题简单化、客观化,让学生更加直接地学习生物学知识,最终实现教学成效的成倍提高。
参考文献。
摘要: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质量的方法有很多,只要我们根据教学内容,从学生实际出发,灵活选用,就一定能使高中生物教学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质量。
一、采取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动机产生的主观原因,是学习的自觉动力。
一旦学生对生物产生了兴趣,他们就会自觉主动地去学习、探索。
反之,学生厌烦生物,他们就会对生物置之不理,放弃学习。
因此,教师要重视学生兴趣的激发。
下面笔者试谈几种激发学生生物学习兴趣的方法。
(一)利用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中生物知识比较枯燥乏味,教师若单纯讲授,肯定引不起学生的兴趣,效果自然不好。
对此,我们不妨在课堂上穿插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故事,如讲遗传规律可以引入“遗传学之父”孟德尔的故事,讲dna的结构可以先导入沃森和克里克的故事,这些小故事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他们的学习热情,还能让学生懂得一定的道理——成就一番事业必须脚踏实地、坚韧不拔、持之以恒、开拓进取。
(二)利用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活波好动、喜爱游戏是学生的天性,高中生也不例外。
教师在教学中可结合学生这一身心特点,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各种游戏,让他们在学中玩、玩中学,学得有劲,玩得愉快,进而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活动中进一步学习和掌握生物知识。
(三)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设置悬念可以给学生心理上造成一种强烈的想念和牵挂,使他们产生一种跃跃欲试和急于求知的紧迫感和欲望。
因此,教师要重视悬念的设置。
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从学生实际出发,遵循一定的原则,设置一系列悬念,让学生产生一种心理期待,怀着高涨的情绪去学习和思考。
二、拓宽思路,革新实验教学。
高中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通过实验,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以及分析、解决生物问题的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和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高中学生物理论文篇十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最早提出生活教育理论,该理论的核心思想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部分:其一,生活即教育。陶行知认为,生活具有教育的作用和意义,是教育的决定性因素,而教育要最终回归生活,为改造生活服务,也就是说生活与教育之间是密不可分的关系;其二,社会即学校。学校要与社会紧密联系起来,通过开展社会生活实践活动才能起到教育的作用。该教育思想主张学校将教育范围扩大到社会生活中,将社会生活展现给学生,力求实现学校生活社会化,并引导学生运用知识改造社会生活;其三,教学做合一。是指教学本身就是教、学、做的统一,要加强三者的紧密联系,强调教法要适应学法、学法要适应做法,教学要以“做”为中心,即以实际生活为中心。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蕴含着终身教育思想、大众教育思想,是符合中国实际教育情况的教育理论,对明确教育发展方向有着重要指导意义。
生活教育理论的三大核心思想符合高中物理新课标提出的“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教育理念,所以,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以生活教育理论为指导,提高物理教学的有效性。
生活教育理论主张生活与教育要紧密联系。所以,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创设生活化的物理教学情境,将抽象的学科知识生活化、形象化、具体化,借助实际生活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从而充分发挥生活教育理论在指导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应具备问题性、真实性、生活性的特征,要使教学情境贴近现实生活,但不是照搬生活情境,而是要对生活情境进行加工和净化,使其符合物理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要求。教师要让学生在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中产生认知冲突,建立起物理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以及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建构当前学习的重要意义。例如,在学完力的合成与分解之后,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生活化情境:取一根绳子,在绳子中间系上一个重物,让两名学生分别拽着绳子的两端,要求学生将绳子拉直,并保持重物处于平衡状态。但是,无论这两名学生怎么努力都无法拉直绳子,这时教师再提出问题:为什么无法拉直绳子呢?谁能运用刚学习的知识解释这种现象?在引导学生回答完毕后,教师最后应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应用范围进行归纳和总结。
物理学的发展离不开科学家对物理规律的探究,如伽利略在斜面实验研究中证明了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奥斯特在大量实验中发现了电流磁效应的存在,法拉第经过十年研究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等。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将探究作为激发学生学习欲望,活跃学生思维的最佳途径,通过引入生活教育理论,让学生在实际生活经历中探究生活物理问题,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物理,将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而不能只重视学生的学习结果,尤其要关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情感变化和探究体验,使学生在物理课堂上自主探究知识、获取知识,并能够将物理知识运用到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中去。例如,在教学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时,教师可在课堂导入环节让学生观察两个不同的手电筒,一个手电筒是生活中常见的装有电池的手电筒,另一个手电筒是手摇式、里面没有电池的手电筒。教师让学生思考:为什么手摇式手电筒没有电池也可以发光?学生的探究欲望被唤醒起来,这时教师打开手摇式手电筒的外壳让学生观察内部装置,发现手电筒里有磁铁和线圈,学生必然会想到手电筒发光与这样的装置有着某种联系。而后,教师再因势利导引入这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探究电磁感应规律。通过将生活问题与物理规律相结合,能够让学生在主动探究中获取知识,提高学生物理学习的成效。
生活教育理论强调教育要为生活服务。对于物理教学而言,就是要运用学习到的物理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进而改变生活。但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往往只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造成学生普遍存在高分低能的现象,只会运用知识解决书面上的习题,而不会运用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为此,物理教师必须转变这一教学现状,运用生活教育理论指导物理教学,将实际生活与物理教学紧密联系起来,放手让学生探索物理现象的本质,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物理,再用物理改变现有生活。例如,在讲授完牛顿第三定律之后,让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解释以下生活问题:在拔河比赛中,甲队战胜乙队的原因;人为什么能跳起;马为什么能够拉动车。如此一来,学生可以独立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常见现象,不仅能够引导学生发现并揭示物理现象的本质,增强学以致用的能力,还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使学生获取成功的体验。
总而言之,将生活教育理论运用到高中物理教学中,其实质是利用实际生活与科学研究之间关系,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使学生能够活学活用物理知识,提高物理学习效率。所以,物理教师要在教学中深入挖掘教材,积极找寻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生活问题素材,通过加强生活与物理之间的联系不断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高中学生物理论文篇十一
高中物理教学中运用美育教育是必要的,有着重要的作用。美育教育的运用将利于物理教学的高效开展,将利于物理学的持续发展,同时利于物理教学目标的全面实现。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实施美育教育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其一,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高中物理主要研究的是物质构成、转化与运动等,在教学过程中涉及了大量的物理概念、模型、公式与抽象的思维方法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加大了教师讲解的难度,同时物理的枯燥性,致使学生对其学习的兴趣不足,对其内容的掌握也相对困难,但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运用美育教育,将其对称美、统一美与和谐美等融入到教学中,将易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对物理产生浓厚的兴趣,让学生感受物理的美,进而有效地提高教学水平与学习效率。其二,利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在素质教学改革的背景下,要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运用美育教育,将利于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与吸收,从而使其具有完整的物理知识体系,同时,美育教育利于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从而让学生通过美的熏陶,其综合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
1.挖掘物理美,促进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物理学科发展的过程中,物理规律在不断研究与探索,这不仅体现了对科学知识的追求,同时也体现了物理学家的崇高精神美德。如哥白尼的地心说,在当时,哥白尼面对艰苦的环境,仍旧对其学说不放弃,执着的追求,其专心研究三十载,最终使其学说更加系统,让人们对世界形成了新的认识;同时,自然界具有统一性与和谐美,物理学家对其研究,其思想也体现了和谐美,从而让人们对物理学所具有的美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如法拉第的理论中,统一了电与磁;在广义相对论中,统一了物质、空间和引力等,这些物理知识将统一美与和谐美真实地展现在了人们的眼前,让教学与学习中蕴含了无限的美学精神与美学内容。同时,物理学的美还表现在色彩、形状与声音等方面,其一,在色彩方面,光的干涉试验中,将出现一种分布均匀的彩色条纹;其二,在形状方面,物理学中的形是由点线面等组成的,其中的蛇行线是最美的线条,这一线条在简谐振动图像中便可以观察到;其三,在声音方面,由于光波与声波在其传播过程中有着奇异性,在声波中极易形成衍射现象,主要是其波长相对较长。
2.了解物理学史,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在高中物理教材中有着众多的物理学史,这些内容有着无限的价值与功能,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学习其内容,还要对物理学史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挖掘,同时教师要对物理学史进行积极的利用,从而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其学习物理的热情,进而实现自主学习,同时,通过物理学史的学习,将利于学生养成优良的品格。在对行星三大运动规律进行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利用开普勒的生平事迹,对其中有趣的事情进行介绍,激发学生对其思考,并让学生对开普勒的科学精神进行学习与感悟,从而让学生对科学知识,科学家产生深刻的印象,并受到诸多的启迪,进而再进行物理内容的讲解,将利于学生的吸收与掌握,让学生对物理学的美得到准确的认识,并促进其学习,为其学习提供不竭的动力。
3.积极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升,高中物理教学开展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先进技术,从而丰富其教学手段。在众多物理现象中,对其观察有着一定的难度,从而制约着教师的讲解,学生对其理解也存在一定的困难,但在教学中,利用先进的教学设备,通过多媒体实现教学,将声音与画面进行有效的结合,将通过审美情境,让学生对物理知识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与理解。同时,多媒体教学,将利于对学生注意力的吸引,让其保持高度的集中,从而提升教学的效果,保证了学生的高效学习。
高中物理教学对于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因此要注重其教学。由于高中物理教学中蕴含着统一性、对称美与和谐美等众多美学内容,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利用物理美,充分发挥物理美的作用,美育教育的实施,要对物理美进行挖掘,对物理学史进行掌握,对现代教学手段进行利用。相信,通过美育教育的全面实施,高中物理教学的水平将进一步提高,从而为国家、社会培养出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人才。
高中学生物理论文篇十二
物理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较强的学科,而数学语言具有科学性、简约性、逻辑性、精确性等优点,因此,数学知识对物理教学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解决物理问题的重要工具和方法,其具体体现在:
由于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具有高度抽象的特定,仅从文字描述上是很难让学生清晰理解和掌握的。而借助数学知识能将理论化的物理知识简单化和具体化,并将其用严谨的数学公式展示出来,从而完美的解释物理概念和规律,进而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和快速记忆,最终实现高质量的物理课堂教学。
学会用理论知识解决具体的物理问题是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巩固和强化物理理论知识的重要途径,因而提升学生物理解题能力和应用能力是当前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教学目标。数学知识所包含的各种思想和方法在帮助学生解决物理问题中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教学不仅是物理课程的重点内容,也是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重要基础,因而让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具有重要意义。为了使理论性强的物理理论知识更加通俗易懂,教师可以应用数学知识这种形式化语言来开展理论教学,通过简明的数学符号和公式来讲解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然后再分析、比较和运算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量的变化等来进行定量描述和理论概括,从而让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例如,电阻r,加速度a,电场强度e,电容器电容c等物理概念,伽利略自由落体定律,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三定律等物理规律都可以通过精辟的数学语言来表达和描述。可见,数学知识在物理理论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合理的应用不仅有利于学生清楚认识到物理现象背后的本质和规律,还有利于化解教学难点,从而促进高效课堂的生成。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教学是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同样的可以应用数学知识来优化实验教学。教师可以通过运用公式法、图像法等数学方法将物理实验结果直观的呈现给学生,让他们通过观察就能清晰的认识到物理现象的变化规律。同时,在处理物理实验结果时,各种数学工具的应用不仅能使处理过程变得简单、直观,还能有效减少物理实验数据的误差,提高数据的准备性。例如,在教学“测量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中,面对实验数据,学生很难从测量结果中判断哪些结果符合实际,哪些结果存在较大误差。如果这时候采用数学作图,通过在平面坐标系中描绘实验数据对应的坐标点,就能直观的判断各数据的变化趋势,从而筛选出误差较大的点。然后,再通过作u-i图就能很快得到电动势和内阻值。
物理与数学的密切关系决定了高中物理教学离不开数学知识的有效应用,数学知识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还体现在解答物理问题中。应用数学知识解答物理问题不仅是物理新课程改革的客观要求,也是新时期高考物理内容中的一个侧重考点。因此,教师在物理教学过程中还需要积极运用数学知识,如函数知识、几何知识、代数知识、极值知识等,来扩宽物理解题思路,提高物理解题速度,从而简便而有效的将物理问题各个击破,让学生在掌握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同时提高物理实践能力,进而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高中物理考核的要求。
总之,数学作为一门有效工具,应该被广泛应用到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之中,以优化物理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但是,如何能充分发挥数学知识的作用,使之为高中物理教学服务的同时又不能因为数学问题而使物理教学复杂化,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从而更加科学、高效的将数学知识与物理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为打造高效课堂,提升教学效果创造良好的条件。
高中学生物理论文篇十三
物理学科作为高中阶段的一门基础性的课程,对于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都具有一定的先导性、基础性和无可替代性。而如今,素质教育代替应试教育成为新课改的主旋律,着重于培养学生的智力素质、身体素质、品德素质等方方面面。这就要求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要有效渗透素质教育。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特别讲究方式方法,既不能将物理课讲成单调、枯燥的理论课,更不能讲成讲理、说教的德育课。
在高中物理的教学中,除了要让学生具备系统的物理知识之外,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意识,让学生敢于突破和超越。
一方面教师应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通过一些熟知的数学方法来探究物理规律,将物理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再还原为物理结论,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而且也能提高创新思维;也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做一些物理实验来探索物理规律,实验的每一步都有可能激发出学生的创新灵感。实验探究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动手和创新能力;另一方面教师应多给学生介绍高科技的物理成果。通过一些现代高科技的成果引入,让学生置身于一个与时俱进、具有潮流气息的物理天地中,这对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是非常有帮助的。
物理除了是一门高中必修课之外,它还是整个自然科学的基础,除了单纯物理知识的传授之外,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和提高也是非常重要的。
一方面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注重物理学史的介绍。物理学史不仅是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爱国主义和科学精神教育的好教材,德育的好载体,而且还是让学生深入了解物理概念的萌芽与成长的好机会,点燃创新火花的好火把;另一方面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怀疑精神的培养。要引导学生打破传统思维和理念的禁锢,鼓励学生勇于提出与教师相反的意见和问题,敢于质疑,无论是教材中的知识,还是实验中的发现;最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学生想象力的培养。传统应试教育中,教师、大纲、考试三重枷锁将学生思维封锁,更别提想象力了。教师应注重安排一些有利于刺激学生思维活跃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思考,发展学生想象,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许其赞。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吉林教育,20xx(16)。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82804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