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中的水(优质2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10 03:59:17
古诗词中的水(优质23篇)
时间:2023-12-10 03:59:17     小编:雁落霞

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梳理思路,找到问题的关键所在,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写作是展示我们思想和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参考这些总结范文,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不同领域总结的特点和要求。

古诗词中的水篇一

例句及出处。

酒、饮酒。

多表达豪情、悲愁、苦闷和郁郁不得志的情感。

1、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

2、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醉花阴》李清照)。

3、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行路难》李白)。

4、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渔家傲》范仲淹)。

5、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6、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浣溪沙》晏殊)。

羌笛。

多传达离别之苦、相思之情和内心的孤寂。唐代边塞诗中经常提到。

1、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2、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渔家傲》范仲淹)。

3、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遇门关。(《凉州词》王之涣)。

折柳“柳”与“留”谐音,因此“柳”带有伤离别的意味。而“折柳”就有相留之意。

1、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2、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残月、明月、新月、玉盘)在许多诗人笔下都是思乡、念亲的标志,多传达离愁别恨、寂寞思归之情。

1、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2、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3、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枫桥夜泊》张继)。

4、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渡荆门送别》李白)。

5、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无题》李商隐)。

流水。

多传达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伤与哀愁。

1、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

2、水何澹澹,山岛竦峙。(《短歌行》曹操)。

斜阳。

(夕阳、落日)多传达凄凉失落、苍茫沉郁、怀古幽情。

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王维)。

2、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渔家傲》范仲淹)。

3、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望江南》温庭筠)。

4、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浮云。

比喻在外漂泊的游子。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送友人》李白)。

风、霜、烟。

多传达哀怨、惆怅、凄苦、苍凉等情思。

1、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黄鹤楼》崔颢)。

2、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雁门太守行》李贺)。

3、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武陵春》李清照)。

4、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落花。

(落红、残红)多传达青春易逝、人生无常的深沉喟叹和哀愁。

1、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武陵春》李清照)。

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浣溪沙》晏殊)。

3、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己亥杂诗》龚自珍)。

坚贞高洁。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赠从弟》刘桢)。

傲霜斗雪,不怕打击挫折,纯净洁白。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卜算子?咏梅》陆游)。

坚贞高洁。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其五)》陶渊明)。

多传达惆怅和哀愁。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过零丁洋》文天祥)。

梧桐。

凄凉悲伤的象征。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相见欢》李煜)。

草木。

多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春望》杜甫)。

2、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短歌行》曹操)。

杜鹃。

(子规)凄凉哀伤的象征。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鸿雁、青鸟。

多传达相思相爱、离愁、孤寂的情思。

1、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无题》李商隐)。

2、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次北固山下》王湾)。

表达离情别绪、思乡、愁苦之情。

1、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武陵春》李清照)。

2、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渡荆门送别》李白)。

3、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次北固山下》王湾)。

古诗词中的水篇二

南有乔木,不可休息。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楚。之子于归,言秣其马。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蒌。之子于归。言秣其驹。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2.《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毛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3.《葛覃》。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萋萋。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

言告师氏,言告言归。薄污我私,薄浣我衣。害浣害否,归宁父母。

4.《卷耳》。

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置彼周行。

陟彼高冈,我马玄黄。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

5.《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古诗词中的水篇三

文章摘要:

对我越来越冷漠,她因为聊得开心,让给她买耳麦,我坚决反对,但是还是没拗过她违心给她买了?不要轻易去伤害她、不要轻易给她时间再去认识比你更优秀的男人、不要吝啬你的时间去陪她、更不要轻易放开她的手。古诗词中“燕子”意象拾零她问:你和女朋友还好吗。但是我坚持重学;俗话说“知足者常乐”,但世上能有几人能达到这样的境界,大千世界无奇不有,人们总是面对太多的诱惑,不可能不动心、不可能不奢望、不可能不幻想,很多人在金钱、美女等等的诱惑面前,没能好好的把握自己,迷失了自我。

1、表现春光的美好,传达惜春之情。

相传燕子于春天社日北来,秋天社日南归,故很多诗人都把它当做春天的象征加以美化和歌颂。如“冥冥花正开,飏飏燕新乳”(韦应物《长安遇冯著》),“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宴殊《破阵子》),“莺莺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事事丰丰韵韵”(乔吉《天净沙?即事》),“鸟啼芳树丫,燕衔黄柳花”(张可久《凭栏人?暮春即事》),南宋词人史达祖更是以燕为词,在《双双燕?咏燕》中写到:“还相雕梁藻井,又软语商量不定。飘然快拂花梢,翠尾分开红影。”极研尽态,形神俱似。春天明媚灿烂,燕子娇小可爱,加之文人多愁善感,春天逝去,诗人自会伤感无限,故欧阳修有“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采桑子》)之慨叹,乔吉有“燕藏春衔向谁家,莺老羞寻伴,风寒懒报衙(采蜜),啼煞饥鸦”(《水仙子》)之凄惶。

2、表现爱情的美好,传达思念情人之切。

燕子素以雌雄颉颃,飞则相随,以此而成为爱情的象征,“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燕尔新婚,如兄如弟”(《诗经?谷风》),“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诗经?燕燕》),正是因为燕子的这种成双成对,才引起了有情人寄情于燕、渴望比翼双飞的思念。才有了“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薛道衡?《昔昔盐》)的空闺寂寞,有了“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晏几道?《临江仙》)的惆怅嫉妒,有了“罗幔轻寒,燕子双飞去”(宴殊?《破阵子》)的孤苦凄冷,有了“月儿初上鹅黄柳,燕子先归翡翠楼”(周德清?《喜春来》)的失意冷落,有了“花开望远行,玉减伤春事,东风草堂飞燕子”(张可久?《清江引》)的留恋企盼。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3、表现时事变迁,抒发昔盛今衰、人事代谢、亡国破家的感慨和悲愤。

燕子秋去春回,不忘旧巢,诗人抓住此特点,尽情宣泄心中的愤慨,最著名的当属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另外还有宴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浣溪沙》),李好古的“燕子归来衔绣幕,旧巢无觅处”(《谒金门?怀故居》),姜夔的“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点绛唇》),张炎的“当年燕子知何处,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高阳台》),文天祥的“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满地芦花伴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金陵驿》)。燕子无心,却见证了时事的变迁,承受了国破家亡的苦难,表现了诗人的“黍离”之悲,负载可谓重矣。

4、代人传书,幽诉离情之苦。

唐代郭绍兰于燕足系诗传给其夫任宗。任宗离家行贾湖中,数年不归,绍兰作诗系于燕足。时任宗在荆州,燕忽泊其肩,见足系书,解视之,乃妻所寄,感泣而归。其《寄夫》诗云:“我婿去重湖,临窗泣书信,殷勤凭燕翼,寄于薄情夫。”谁说“梁间燕子太无情”(曹雪芹?《红楼梦》),正是因为燕子的有情才促成了丈夫的`回心转意,夫妻相会。郭绍兰是幸运的,一些不幸的妇人借燕传书,却是石沉大海,音信皆无,如“伤心燕足留红线,恼人鸾影闲团扇”(张可久?《塞鸿秋?春情》),“泪眼倚楼频独语,双燕来时,陌上相逢否”(冯延巳?《蝶恋花》),其悲情之苦,思情之切,让人为之动容,继而潸然泪下。

5、表现羁旅情愁,状写漂泊流浪之苦。

“整体、直觉、取象比类是汉民族的主导思维方式”(张岱年?《中国思维偏向》),花鸟虫鱼,无不入文人笔下,飞禽走兽,莫不显诗人才情。雁啼悲秋,猿鸣沾裳,鱼传尺素,蝉寄高远,燕子的栖息不定留给了诗人丰富的想象空间,或漂泊流浪,“年年如新燕,飘流瀚海,来寄修椽”(周邦彦?《满庭芳》);或身世浮沉,“望长安,前程渺渺鬓斑斑,南来北往随征燕,行路艰难”(张可久?《殿前欢》);或相见又别,“有如社燕与飞鸿,相逢未稳还相送”(苏轼?《送陈睦知潭州》;或时时相隔,“磁石上飞,云母来水,土龙致雨,燕雁代飞”(刘安?《淮南子》)。燕子,已不仅仅再是燕子,它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象征,融入到每一个炎黄子孙的血液中。

我呆住了!多数专情的爱情故事,都是悲剧,且恋人的一方都过早地离开了人世,因为,惟有死亡才能使一切永恒。古诗词中“燕子”意象拾零她开始昏迷,她离死亡越来越近。写一篇观察日记?彷徨到想尽最大的努力把前三年所浪费的时间赎回来。如果你看到你的妈妈哭为了你做坏,你说她的心里怎样。

古诗词中的水篇四

杜甫一生写过1400余首诗。他以诗宽心,以诗遣兴,“山鸟山花吾友于”,花鸟鱼虫,草木城池,皆可以入他的诗中,而其中要算以燕子这个意象为最频繁。

意象是诗歌的组成部分。它和声律一同构成了我国古典诗歌的整体。意象的语源,最早出于《周易系辞》:“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但那时,关于“意”跟“象”只是用于算卦上,而且意跟象分开。最早将意象一词,用于文学评论的,是刘勰,他在《文心雕龙神思篇》中提到:“……然后使玄解之宰,学声律而定墨;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近。”自后来,意象便成为中国古典诗歌批评中的一个重要的概念。那么,何谓意象呢?所谓象,是指物质世界的客观表象,比如一棵树,一阵风;所谓意,即是诗人的主观意念,包括诗人的感情在内。结合起来说,意象指的是作者主观情感同客观景物的融合。陈植锷先生在《诗歌意象论》一书中,从理论上概括意象的含义是:“意象是以词语为载体的诗歌艺术的基本符号。”为什么要强调是诗歌艺术的基本符号呢?我们知道,同样一个词语,它有着两种不同的功能,在日常语言中,它代表的是一种固定的抽象概念,而在诗歌语言中,它就可以形成一种意象,那么此刻它代表的,则不仅仅是一种固定的含义,而且还是具有作者的主观感情色彩的某种含义(或者说是象征)。即以燕子为例,查《汉语大字典》“燕子”条,如下:。

燕子:鸟纲燕科各种类的统称。体型小,翼尖长,尾分叉呈剪状,喙扁短,口裂深,飞行时捕食昆虫,对农作物有益。属候鸟(汉语大字典1043页)。

这是日常语言中的燕子,它只能是一只燕子,一只普遍的,人们都认识的固定的燕子;而在诗歌语言中,它可以是许许多多的不同的燕子,甚至超过了本身的“燕子”含义而发展成其他物象。比如,杜甫《去矣行》中的:“焉能作堂上燕,衔泥附炎热?”这句诗里的燕子,就不仅仅是一只燕子,它被赋予了诗作者的主观意念,就有了一种象征趋炎附势的小人的含义。由此也可以说,“在诗歌艺术中,这种通过一定的组合关系,表达某种特定意念而让读者得之言外的语言形象,就叫意象。”

关于燕子这个意象,早在我国最古的诗歌《诗经》中,就曾多次出现过。比如,“燕燕于飞,差池其羽”(《邶风•燕燕》),到后来的“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古诗十九首》其十二《东城高且长》),“燕辞归雁南翔,念君客游多思肠。”(曹丕《燕歌行》其一),无不以燕子入诗。到了杜甫则更是大量使用。据笔者根据《全唐诗》统计,杜甫总共一千四百多首诗中共出现了53次燕子,这些燕子分别被赋予不同的情感和作用。

王国维说过:“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杜甫诗歌中的燕子,也似乎带上了诗人自己的感情,当他夜听许十一诵诗,感受到朗诵者的风雅的时候,燕子在他的眼中,是“紫燕自超诣,翠驳谁翦剔?”(《夜听许十一诵诗爱而有作》),当他送别生死之交的友人时,燕子在他眼中,似乎也是居无定所,“悲君随燕雀,薄宦走风尘!”(《赠别何邕》)。当久旱不雨,而突然下起雨来,诗人的心情,便也觉得“巢燕高飞尽,林花润色分。”(《喜雨》)。燕子成了无忧无虑,凌空高翔的欢喜之物。当他不称意的时候,燕子在他的眼中,则成了恼人的动物。比如,“清秋燕子故飞飞”(《秋兴八首》其三),钱谦益注曰:“故飞飞者,恼乱之词,亦触迕也。”(《杜诗详注》转引),还有《绝句漫兴九首》其三中的那只燕子,更是“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著人”,恼人之至。而最多的,杜甫诗中的燕子,是被诗人赋予了一种闲适悠然的情怀。比如,“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水槛遣心二首》),比如,“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绝句二首》其一),值得注意的是,这些闲适的燕子,大多写在他的晚年定居在成都草堂之后。

杜甫的后半生,展转漂泊,类如转篷,几乎都是在离乱中度过的。他早年上《三大礼赋》时,于文中自称自己的诗文是“沉郁顿挫”(《进雕赋》),虽然他那时的诗风还不成熟,这四个字远不足于概括他当时的风格,但却巧合地成了他一生的评价。所谓沉郁顿挫,沉郁是指感情深沉郁积,犹如音乐里的闷音,在抑郁压制之中埋伏着一种巨大的张力。至于顿挫,周振甫先生在《诗词例话》里说得好:“顿挫好比用毛笔写字,把笔锋按下去叫顿,顿后使个梢松而转笔叫挫。”也就是说,顿挫是指诗歌创作上的一种表达方法。但应该注意的是,杜甫虽然一生漂泊,居无定所,在他稍稍安定下来,比如,在成都草堂定居的时候,他的心情,他的诗歌,也并非一味的沉郁,表达上也并非一味的顿挫,他还是写出了一些闲适的诗作。体现在他的燕子意象中,便是这些燕子都被赋于了一种闲适轻松的感情。比如,杜甫在朋友的'资助下,终于建成了草堂,他的心情,自然是轻松愉快而又闲适自得的,请看他的《堂成》:。

背郭堂成荫白茅,绿江路熟俯青郊。桤林碍日吟风叶,笼竹和烟滴露梢。

暂止飞乌将数子,频来语燕定新巢。旁人错比扬雄宅,懒惰无心作解嘲。

第一联,先写了草堂的地理位置;第二联,运用静态的描写方法写周围的景物;第三联,写飞禽,“频来语燕定新巢”一句,燕子不但频来定巢,而且似乎它的鸣声,在诗人听来,也像人的贺喜的语言。正如罗大经《鹤林玉露》中评此诗:“盖因乌飞燕语,而喜己之携雏卜居,其乐与之相似。”将诗人之乐,转嫁到燕乌之乐,正如黑格尔所说:“抒情诗人把最有实体性的最本质的东西也看作是他自己的东西,作为他自己的情欲,心情和感想,作为这些心理活动的产品而表达出来。”

相似的作品还有《江村》,其中的:“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一联,将没有人类智力的燕子的飞行,说成“自去自来”,也是赋予了“燕子”悠然自得的拟人性情感,表达了作者的悠闲情怀。无怪乎黄生评之曰:“杜律不难于老健,而难于轻松。此诗见潇洒流逸之致。”

燕子,不但可以被赋上不同的感情色彩,甚至还可以成为诗人亲密的朋友。唐代宗大历三年(公元768年),杜甫由夔州出峡,准备北归洛阳,但因时局**,亲友尽疏,北归无望,只得以舟为家,漂泊于江陵,公安,岳州,潭州一带。大历四年春,杜甫离开潭州,欲往赴衡州。他乡行役,远客孤舟,杜甫的心,无疑地是寂寞的,这时有一只燕子飞到了他的船上,杜甫喜出望外,马上引这只燕子为心灵的朋友,写了一首《燕子来舟中作》:。

湖南为客动经春,燕子衔泥两度新。旧入故园常识主,如今社日远看人。

可怜处处巢君室,何异飘飘托此身。暂语船樯还起去,穿花落水益沾巾。

诗人一生胸负大志,“许身一何愚,窃比契与稷”(《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以天下为己任,立志施展自己的才华,像古代的圣贤契与稷那样,造福万民。但他却不为人君所用,以致一生落落无成,连生计都难以保障。现在年纪老了,“孤舟漂泊,惟有燕子来,命题感慨。”。首句“湖南为客动经春,燕子衔泥两度新”,点明时令,并引出所咏对象――燕子;“旧入故园尝识主,如今社日远看人”,仿佛燕子还能认得过去的主人,远远地看着“我”,却又疑惑,这个过去的主人,怎么变得如此之苍老呢?从侧面点出了杜老自伤之感。“可怜处处巢君室,何异飘飘托此身”,“我”老病一身,亲友寥落,而你这只燕子竟然还能飞来和我做伴,真是其幸何如了!这里,则把燕子当做同甘共苦的朋友,而末句“暂语船樯还起去,穿花落水益沾巾。”更是极写燕子的不忍离去,将赋在燕子身上的感情,铺展到了极致。

清代的诗论家袁枚曾这样说道:“夕阳芳草寻常物,解用都为绝妙词。”(《遣兴》),打个比方来说,诗人就像三军统帅,自然界的一切物象,则是他的兵马。杜甫就是这样的一个“大元帅”,他的诗中,“兵多将广”,关于上文提到过的燕子这个意象,在他的诗中,也发挥了多样的作用。有点明节气之用,如“春隔鸡人昼,秋期燕子凉”(《送许八拾遗归江宁觐省。甫昔时尝客游此县,于许生处乞瓦棺寺维摩图样,志诸篇末》),以燕子为秋天物象之代表,类似的还有“玄蝉无停号,秋燕已如客”(《立秋後题》)。有贺喜之燕,如“紫诰鸾回纸,清朝燕贺人”,《奉贺阳城郡王太夫人恩命加邓国太夫人》,借燕子之贺,代替人之贺,更添喜庆之氛。再如,“楼上炎天冰雪生,高尽燕雀贺新成”,(《江陵节度阳城郡王新楼成王请严侍御判官赋七字句同作》),亦是贺喜之燕。有起衬托作用之燕,如“梁间燕雀休惊怕,亦未抟空上九天”(《姜楚公画角鹰歌》),以梁间平凡而胆小之燕,衬托出姜楚公所画之鹰的英武凶猛。有起象征作用之燕子,如“故巢傥未毁,会傍主人飞(《归燕》)”,这是象征忠贞之士的;“焉能作堂上燕,衔泥附炎热?”(《去矣行》),这是象征趋炎附势的营营之徒;“旌旗日暖龙蛇动,宫殿风微燕雀高”(《奉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这里则是象征正要大展宏图的志士了。

总之,杜甫成功地使用了燕子这个中国古典诗歌中历代传承下来的意象,用它来表达多种多样的感情,得心应手地让这只传统的鸟,在它的诗歌中发挥不同的作用,从这一个小小的方面,我们或许可以管窥到杜诗海涵地负的高度艺术成就。

古诗词中的水篇五

1、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3、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

4、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

5、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8、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9、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10、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古诗词中的水篇六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2、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3、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论语)。

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6、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8、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礼记礼运)。

9、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礼记中庸)。

10、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礼记学记)。

古诗词中的水篇七

诗词中对时令节气的更替,更是描绘得惟妙惟肖:“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在一问一答中情趣盎然。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宋代叶绍翁诗。春潮如涌,万木竞秀,百花怒放,不拘人为阻隔,穿墙而出。后人也用来影射人间世事,凡事强求得不来,硬压挡不住。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晚唐诗人王驾的诗作。暮春,春城无处不飞花,人皆有恋春惜春意,此处借蜂蝶行踪来描绘春尽难留。

“门外无人问落花,绿阴冉冉遍天涯。林莺啼到无声处,青草池塘处处蛙。”宋代曹豳诗。春莺已老无力啼鸣,青蛙正值繁殖季节,处处聒噪而已,一派初夏景象,宛然在目。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宋代杨万里诗。正当六月盛夏,西湖中满湖莲叶,远接蓝天,荷花贴水面映日,分外红艳。这一绿一红间,荷风送香,别有丰韵。“乳鸦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风。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叶月明中。”宋代刘翰诗。乳鸦,夏初孵出的小鸦能飞翔,揭示已到秋凉时节,所以像扇来凉风到枕边。秋风凋零,桐叶最先,因此,虽未闻风声,桐叶满阶,以示秋深也。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这是入冬寒凝,大家最熟悉不过的了。“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宋代卢楷坡诗。揭示冬尽春又回,一派生机盎然,雪中之梅更妖娆,梅雪映衬,迷人!

一年四季色彩缤纷,诗歌吟咏无尽,在诗海中浏览,趣味无穷!

古诗词中的水篇八

砧声,也作捣衣声。古时制衣的料子大多是生料,质地较硬,必须捶捣,让它变得柔软熨贴,做成的衣服才能穿着舒适。妇女把织好的布帛铺在平滑的板(一般为石制,称为“砧”)上,用木槌(称为“杵”),均匀地有节奏地逐次捶击,这个过程称为“捣衣”,也叫“捣练”。

由于妇女白天要忙于操持家务,照料孩子,一般只有晚上才有时间为家人准备衣物,而且往往是在寒冬来临之前的秋夜进行。因而每当秋风吹起,开始缝制寒衣时,妇女们就会趁着“八月九月正夜长”,相约一同去捣衣,于是就形成“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了。

凉风冷月下持续不断的砧杵之声,在古典诗歌中经常被称为“寒砧”“清砧”或“暮砧”,主要有以下两层内涵:

思妇怀人。为家人缝制衣服,为征人赶制军衣,是古代妇女的主要职责之一。在进行捣衣这种机械重复的劳作之时,她们有足够的时间用于思念远离家乡的亲人、出征在外的征人。因此捣衣的动作以及与之相关的砧声,不仅只是一种家务劳动,而是最易牵动思妇感情的事,所以,后来也成为古典诗歌中表现思妇怀人的最为常见的意象之一: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李白《子夜吴歌秋歌》)。

圣泽如垂饵,沙场会息兵。凉风当为我,一一送砧声。(郑准《代寄边人》)。

杵影弄寒月,砧声调夜风。裁缝双泪尽,万里寄云中。(吴大江《捣衣》)。

飞鸿影里,捣衣砧外,总是玉关情。(晏几道《少年游》)。

砧面莹,杵声齐,捣就征衣泪墨题。寄到玉关应万里,戍人犹在玉关西。

(贺铸《捣练子》)。

月明之夜,闺妇不辞疲倦地捣制军衣,将要寄往遥远的`边塞。这种工作虽然劳累,但对她来说也算不得什么,让她悲伤的是,飞鸿已逝,远方亲人依然音书渺茫。砧声带走的,是她无尽的思念之情。

游子思乡。清幽月夜,捣衣砧声,不仅思妇伤情,也最易触动游子的情怀,因此这种声响也是华夏民族思乡主题的传统意象之一: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杜甫《秋兴八首》)。

异乡岁晚怅离怀,游子驱驰愧不才。夜夜砧声催客去,年年雁影带寒来。

(牟融《客中作》)。

江城向晚西流急,无限乡心闻捣衣。(杜牧《冬日五湖馆水亭怀别》)。

西风繁杵捣征衣,客子关情正此时。(陆游《感秋》)。

一天霜月明,几处砧声起。客梦已难成,秋色无边际。(辛弃疾《生查子》)。

“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旅途风霜渐侵的秋季,听到异乡捣衣砧声,游子的心中怎能不掀起阵阵波澜?异乡的砧声让他想起故乡同样的声音,让他向往家庭的温暖,思念捣衣的母亲或妻子,也伤感自己只身漂泊的命运,心中自然涌起无尽的乡愁。

傍晚,暮钟敲过,月华澹澹,从远远的河滩上或是密林掩映的小溪边传来阵阵砧声,会传递一种怎样凄清而又寂寥的况味!又会唤起多少人无尽的愁思!这哪里仅仅是捣衣之声?它已成为我国传统文化中特有的一种意象,是华夏民族一首古老的无词歌,更是一种缠绵深淳的人文音乐。

张晓军。

古诗词中的水篇九

8、碧水浩浩云茫茫,美人不来空断肠。——李白《早春寄王汉阳》

9、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王维《相思》

10、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觉海非深。——白居易《浪淘沙》

11、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闺怨》

12、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张先《千秋岁》

13、伤心明月凭阑干,想君思我锦衾寒。——韦庄《浣溪沙·夜夜相思更漏残》

14、离恨却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清平乐》

15、为君憔悴尽,百花时。——温庭筠《南歌子·倭堕低梳髻》

16、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晏殊《鹊踏枝》

17、多情自古空余恨,好梦由来最易醒。——史清《溪佚题》

18、相思一夜梅花发,忽到窗前疑然而君。——卢仝《有所思》

19、长相思,摧心肝!——李白《长相思·其一》

22、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黄景仁《绮怀诗二首其一》

25、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元稹《遣悲怀三首·其二》

26、然而前生未有缘,待重结、来生愿。——乐婉《卜算子·答施》

27、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苏武《结发为夫妻》

古诗词中的水篇十

2、白毛浮绿水,红掌拨青波。唐骆宾王《咏鹅》。

3、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小学生作文大全。

唐李白《送友人》。

4、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唐孟浩然《过故人庄》。

5、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古诗词中的水篇十一

岁月不着痕迹地消逝,可记录其痕迹的古诗词却永远不会消逝,它正如一位蒙着面纱的美丽女郎,等你撩开她的面纱一睹芳容。

——题记。

我应该算得上是一个有品味的人吧。我曾不止一次地对别人说过这句话,可能他们早听腻了。但我依旧重复,原因只在于,我喜欢品诗词。

我喜欢宋词。在所有词人中,我最欣赏的莫过于婉约派代表李清照了。她是一个怎样的女人啊!在她的一生中,她背负了太多太多!丧夫之痛、亡国之恨一并加在她柔弱的身上,但她依旧挺了过来,这是怎样的奇迹!

我想正因为如此,李清照才有“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豪情;“凄凄惨惨戚戚”的美丽;“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感慨吧。

因为生活的不幸,因为她的执着与坚强,李清照才成为李清照,她的词才独具风格,耐人寻味。

我也喜欢唐诗。在唐诗中,我最欣赏那个被称为“诗仙”的李白。

李白一生仕途坎坷,壮志难酬,可他凭自己的才力和气质写诗,终于成为盛唐的天才诗人。因其非凡的自负与自信,才有“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豪壮气概;因其洒脱不羁的气质,才有“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的壮举;因其傲世独立的人格,才有“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悲愤。我喜欢他的诗歌,更喜欢他诗歌中所表现的人格力量和个性魅力。

3在与古诗词的亲密接触中,我懂得了许多。人生难免遭遇挫折,但如果你用自己的心灵去贴近他们的心,学一点诗人的精神,那么一切不就迎刃而解了吗?如果你肯像诗人那样放开胸襟,心情不是会开阔些吗?与古诗词来个亲密接触吧,这样,的确可以陶冶你的情操,丰富你的精神世界。

古诗词中的水篇十二

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3.夜雨寄北(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4.淮上与友人别(郑谷)。

扬子江头杨柳春,扬花愁杀渡江人。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5.回乡偶书(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6.观沧海(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7.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8.望岳(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9.江南春(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10.登飞来峰(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第二册。

11.饮酒(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2.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3.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4.雁门太守行(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5.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6.迢迢牵牛星(《古十九首》)。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17.渡荆门送别(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8.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9.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20.西江月(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第三册。

2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22.过故人庄(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23.游山西村(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24.渔家傲(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25.浣溪沙(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26观刈麦(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27.赤壁(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28.过零丁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9.己亥杂诗(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30.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蹰。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古诗词中的水篇十三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材料一:一个常常在进行接近自己限度的斗争的人总是会常常失败的,一个想探索自然的奥秘的人也常常会失败,一个想改革社会的人更是会常常失败。只有那些安于自己限度之内的人才总是“胜利”,这种“胜利者”之所以常胜不败,只是因为他的对手是早已降伏的,或者说,他根本没有投入战斗。

材料二:奥巴马访华期间,复旦大学周元天向奥巴马请教:如何才能走上成功的道路?奥巴马的答案是:我有一个忠告,就是说我最敬仰的那些成功的人士,他们不但考虑自己,他们同时还考虑超越自己的事情,他们希望对世界作出贡献,他们希望对他们的国家做出贡献,对他们的城市做出贡献。有时候我们会忙于挣钱、买好车、买大房子,但是那些真正在青史留名的人是因为他们有更大的向往,看如何能够帮助更多的'人吃饱饭,如何能够让更多的儿童受到教育,如何能够以和平方式解决冲突等等。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古诗词中的水篇十四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2、《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3、《前赤壁赋》。

宋·苏轼。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4、《登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5、《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

宋·岳飞。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

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

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

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

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

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6、《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7、《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8、《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9、《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10、《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11、《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2、《题杭州灵隐寺》。

唐·张祜。

峰峦开一掌,朱槛几环延。

佛地花分界,僧房竹引泉。

五更楼下月,十里郭中烟。

后塔耸亭后,前山横阁前。

溪沙涵水静,涧石点苔鲜。

好是呼猿久,西岩深响连。

13、《杭州观潮》。

唐·姚合。

楼有章亭号,涛来自古今。

势连沧海阔,色比白云深。

怒雪驱寒气,狂雷散大音。

浪高风更起,波急石难沈。

鸟惧多遥过,龙惊不敢吟。

坳如开玉穴,危似走琼岑。

但褫千人魄,那知伍相心。

岸摧连古道,洲涨踣丛林。

跳沫山皆湿,当江日半阴。

天然与禹凿,此理遣谁寻。

14、《中秋夜杭州玩月》。

唐·张祜。

万古太阴精,中秋海上生。

鬼愁缘辟照,人爱为高明。

历历华星远,霏霏薄晕萦。

影流江不尽,轮曳谷无声。

似镜当楼晓,如珠出浦盈。

岸沙全借白,山木半含清。

小槛循环看,长堤蹋阵行。

殷勤未归客,烟水夜来情。

15、《登杭州城》。

唐·郑谷。

漠漠江天外,登临返照间。

潮来无别浦,木落见他山。

沙鸟晴飞远,渔人夜唱闲。

岁穷归未得,心逐片帆还。

16、《观浙江涛》。

唐·徐凝。

浙江悠悠海西绿,惊涛日夜两翻覆。

钱塘郭里看潮人,直至白头看不足。

17、《渡浙江》。

唐·卢纶。

前船后船未相及,五两头平北风急。

飞沙卷地日色昏,一半征帆浪花湿。

18、《夜宿浙江》。

唐·孙逖。

扁舟夜入江潭泊,露白风高气萧索。

富春渚上潮未还,天姥岑边月初落。

烟水茫茫多苦辛,更闻江上越人吟。

洛阳城阙何时见,西北浮云朝暝深。

古诗词中的水篇十五

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4)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活百岁。——石玉昆。

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

6)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易经》。

7)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陆游。

8)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司马迁。

9)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

10)百学须先立志。——朱熹。

1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孔子。

12)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荀子》。

13)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林则徐。

14)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苏轼。

15)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曹雪芹。

古诗词中的水篇十六

北宋诗人梅尧臣《五月五日》写端午悼屈原,感人至深:“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北宋诗人张耒《和端午》祭奠忠魂,赞美《离骚》:“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较之以诗,词更显抒情。古人写端午的词,欧阳修的《渔家傲》写得清澈柔美:“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樽共。叶里黄鹂时一弄。犹松等闲惊破纱窗梦。”

苏轼的《浣溪沙》则写得清新温婉:“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此词写端阳,写风光,赞美女,情景交融,妙笔生花。

最喜欢读的,却是宋人刘克庄的《贺新郎》:“深院榴花吐。画帘开,束衣纨扇,午风清暑。儿女纷纷夸结束,新样钗符艾虎。早已有,游人观渡。老大逢场慵作戏,任陌头,年少争旗鼓。溪雨急,浪花舞。灵均标志高如许,忆生平,既纫兰佩,更怀椒糈。谁言骚魂千载后,波底垂涎角黍?又说是,蛟馋龙怒。把似而今醒到了,料当年醉死差无苦。聊一笑,吊千古。”

宋代词人杨无咎《齐天乐》里的端午风情,如诗如画,令人沉醉:“疏疏数点黄梅雨。殊方又逢重五。角黍包金,草蒲泛玉,风物依然荆楚。衫裁艾虎。更钗凫朱符,臂缠红缕。扑粉香绵,唤风绫扇小窗午。沈湘人去已远,劝君休对酒,感时怀古。慢啭莺喉,轻敲象板,胜读离骚章句。荷香暗度。渐引入陶陶,醉乡深处。卧听江头,画船喧叠鼓。”

饮雄黄酒、插艾叶也是端午习俗,宋人戴复古的《扬州端午呈赵师》诗就是写此:“榴花角黍斗新时,今日谁家不酒樽。堪笑江湖阻风客,却随蒿艾上朱门。”

明人边贡的《午日观竞渡》诗,把龙舟竞渡的景况和内心对屈原的景仰联系起来,堪称情深意切:“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云旗猎猎翻青汉,雷鼓嘈嘈殷碧流。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江亭暇日堪高会,醉讽离骚不解愁。”

明代汤显祖在《午日处州禁竞渡》一诗中写龙舟竞渡则别具一格,表达了封建官吏难得的亲民情感:“独写菖蒲竹叶杯,莲城芳草踏初回。情知不向瓯江死,舟楫何劳吊屈来”诗人刚饮罢菖蒲泡过的美酒,从莲城踏青归来,看到了龙舟竞渡的浩大场面。不由慨叹,明知屈原不是沉溺在瓯江,何必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建造如此奢华的龙舟来凭吊古人在端午之际以多种形式缅怀和凭吊屈原,竞渡是其中之一。在这里,诗人不是对屈原不敬,也不是反对凭吊屈原,而是凸显了朴素的爱民情怀,与屈原忧国忧民的情感其实是相通的。

清人钱琦的《端午竹枝词》写得也好:“竞渡齐登杉板船,布标悬处捷争先。归来落日斜檐下,笑指榕枝艾叶鲜。”清人李静山《端阳》诗描写的端午情景,却很有些幽默诙谐的意味:“樱桃桑葚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

古诗词中的水篇十七

大唐的风烟早已逝去,大宋的曙光照亮了天空。一位伟大的文学家、诗人从西蜀的山水间缓缓走来,着一身青衫,留几缕美髯。目光深邃,自信俊朗,他就是宋词豪放派的开山鼻祖——苏轼。

纵观苏轼一生,他屡屡遭受朝廷排挤,却屡屡用超然的态度,不抛弃,不放弃,在恶劣的环境中用自身的精神力量和心灵光彩让苦难变得黯然失色,仍然积极的从容地做那个豪迈、豁达、朴素的自我。林语堂说他“虽饱经忧患,却始终不失其赤子之心。”的确,同样是面对风雨挫折,浮沉宦海,他没有选择像陶渊明那样隐居田园,没有像柳宗元那样意志消沉,更没有像屈原那样投江身死。同样是面对人生风霜,颠沛流离,他不是逆来顺受,也不是随遇而安,而是用超然豁达的.心灵、用更积极地处事、用和诗词歌赋相依来对待这个无情的世界,“一蓑烟雨任平生”,书写着他独特的丰富与深沉,气度与风骨,铸就了让后人久久仰视和神往的传奇!

古诗词中的水篇十八

燕属候鸟,随季节变化而迁徙,喜欢成双成对,出入在人家屋内或屋檐下。因此为古人所青睐,经常出现在古诗词中,或惜春伤秋,或渲染离愁,或寄托相思,或感伤时事,意象之盛,表情之丰,非其它物类所能及。

1、表现春光的美好,传达惜春之情。相传燕子于春天社日北来,秋天社日南归,故很多诗人都把它当做春天的象征加以美化和歌颂。如“冥冥花正开,飏飏燕新乳”(韦应物《长安遇冯著》),“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宴殊《破阵子》),“莺莺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事事丰丰韵韵”(乔吉《天净沙?即事》),“鸟啼芳树丫,燕衔黄柳花”(张可久《凭栏人?暮春即事》),南宋词人史达祖更是以燕为词,在《双双燕?咏燕》中写到:“还相雕梁藻井,又软语商量不定。飘然快拂花梢,翠尾分开红影。”极研尽态,形神俱似。春天明媚灿烂,燕子娇小可爱,加之文人多愁善感,春天逝去,诗人自会伤感无限,故欧阳修有“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采桑子》)之慨叹,乔吉有“燕藏春衔向谁家,莺老羞寻伴,风寒懒报衙(采蜜),啼煞饥鸦”(《水仙子》)之凄惶。

2、表现爱情的美好,传达思念情人之切。燕子素以雌雄颉颃,飞则相随,以此而成为爱情的象征,“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燕尔新婚,如兄如弟”(《诗经?谷风》),“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诗经?燕燕》),正是因为燕子的这种成双成对,才引起了有情人寄情于燕、渴望比翼双飞的思念。才有了“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薛道衡?《昔昔盐》)的空闺寂寞,有了“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晏几道?《临江仙》)的'惆怅嫉妒,有了“罗幔轻寒,燕子双飞去”(宴殊?《破阵子》)的孤苦凄冷,有了“月儿初上鹅黄柳,燕子先归翡翠楼”的失意冷落,有了“花开望远行,玉减伤春事,东风草堂飞燕子”(张可久?《清江引》)的留恋企盼。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3、表现时事变迁,抒发昔盛今衰、人事代谢、亡国破家的感慨和悲愤。燕子秋去春回,不忘旧巢,诗人抓住此特点,尽情宣泄心中的愤慨,最著名的当属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另外还有宴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浣溪沙》),李好古的“燕子归来衔绣幕,旧巢无觅处”(《谒金门?怀故居》),姜夔的“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点绛唇》),张炎的“当年燕子知何处,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高阳台》),文天祥的“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满地芦花伴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金陵驿》)。燕子无心,却见证了时事的变迁,承受了国破家亡的苦难,表现了诗人的“黍离”之悲,负载可谓重矣。

4、代人传书,幽诉离情之苦。唐代郭绍兰于燕足系诗传给其夫任宗。任宗离家行贾湖中,数年不归,绍兰作诗系于燕足。时任宗在荆州,燕忽泊其肩,见足系书,解视之,乃妻所寄,感泣而归。其《寄夫》诗云:“我婿去重湖,临窗泣血書,殷勤凭燕翼,寄于薄情夫。”谁说“梁间燕子太无情”(曹雪芹?《红楼梦》),正是因为燕子的有情才促成了丈夫的回心转意,夫妻相会。郭绍兰是幸运的,一些不幸的妇人借燕传书,却是石沉大海,音信皆无,如“伤心燕足留红线,恼人鸾影闲团扇”(张可久?《塞鸿秋?春情》),“泪眼倚楼频独语,双燕来时,陌上相逢否”,其悲情之苦,思情之切,让人为之动容,继而潸然泪下。

5、表现羁旅情愁,状写漂泊流浪之苦。“整体、直觉、取象比类是汉民族的主导思维方式”(张岱年?《中国思维偏向》),花鸟虫鱼,无不入文人笔下,飞禽走兽,莫不显诗人才情。雁啼悲秋,猿鸣沾裳,鱼传尺素,蝉寄高远,燕子的栖息不定留给了诗人丰富的想象空间,或漂泊流浪,“年年如新燕,飘流瀚海,来寄修椽”;或身世浮沉,“望长安,前程渺渺鬓斑斑,南来北往随征燕,行路艰难”(张可久?《殿前欢》);或相见又别,“有如社燕与飞鸿,相逢未稳还相送”(苏轼?《送陈睦知潭州》;或时时相隔,“磁石上飞,云母来水,土龙致雨,燕雁代飞”。燕子,已不仅仅再是燕子,它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象征,融入到每一个炎黄子孙的血液中。

古诗词中的水篇十九

如果说生活是一本书,那么古诗则是一支笔,用五彩的颜料,描绘着人生,叙写着精彩。

儿时的我,每晚只有听着妈妈吟诵的古诗才会安静入睡,兴许是古诗的功劳,现在的我不但身体康健,还对古诗发生了浓厚的兴趣。

随着年龄的增长,诵读已经不能满足我对古诗的需求,我开始在古诗的意境里遨游:

我喜欢王维的清新淡远,喜欢李白的豪放飘逸,更喜欢高适的雄浑质朴。

我曾在梦里与李白把酒问青天,与李商隐花间策马寻诗,与贾岛月下推敲诗词。

我从“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读懂了诗人精忠报国的爱国情怀;从“孤舟蓑立翁,独钓寒江雪”中读懂了诗人那颗孤独寂寞的心;从“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中读懂了李清照堪比男儿的英勇气魄;从“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中读懂了词人对古代英雄的向往从;从“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中读到了一股振奋人心的前进力量。

《游子吟》是一首简短的小诗,却为我清晰勾勒了这样一幅画面:夜深人静,天上寒星点点,低矮的小屋里闪烁着莹莹灯光,只见屋里灯前正坐着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手里拿着针线,她凑着微弱的烛光在为将要外出求学的儿女赶制衣服。她眼已有些花,但她还是细致认真地缝着。那布满厚茧的手正一手捏针、一手拿线,一针一线努力地缝着,她缝的是多么认真啊!她不是用针线在缝,她是用自己满腔的疼爱与千万的不舍在缝呀!生活中,我也有这样一位好妈妈,她不辞辛劳、默默无语,却用自己瘦弱的双肩为我撑起了一片晴天,使我如雨后春笋般健康茁壮的成长。真的是“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古诗不但使我明理,更教会了我做人,我相信,古诗会一直伴我走向明天!

古诗词中的水篇二十

1、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王风采葛)。

2、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经郑风子衿)。

3、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秦风蒹葭)。

4、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经卫风硕人)。

5、手如柔荑,肤如凝脂。(诗经卫风硕人)。

6、人而无仪,不死何为。(诗经鄘风相鼠)。

7、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诗经大序)。

8、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小雅车辖)。

9、他人有心,予忖度之。(诗经小雅)。

10、高岸为谷,深谷为陵。(诗经小雅)。

11、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12、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大雅荡)。

13、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14、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尚书)。

15、满招损,谦受益。(尚书大禹谟)。

16、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国语周语)。

17、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

18、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19、辅车相依,唇亡齿寒。(左传)。

20、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左传)。

21、欲加之罪,何患辞。(左传)。

22、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左传)。

23、不去庆父,鲁难未已。(左传)。

24、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左传)。

25、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

古诗词中的水篇二十一

所谓“未雨绸缪抢占先机”就是要学生在学习诗词之前作好充分的准备。说白了就是预习。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我布置的预习是老师有指引性的带有作业性质的预习。例如,我会先利用小黑板把生字词写出来让学生做,要求学生把关于此诗词的作者的生平经历尽可能详细地找出来;我还喜欢让学生课前写一段与诗词内容有关的话,以便与诗词进行一个比较学习,明白诗词语言的精练,使他们在语言上有所收益等等。当然预习作业必须是有针对性和适量的,否则就适得其反了。而要做到有效,就需要老师认真地花精神地去备课,引导学生进入最好的课前准备状态。

二、诗读百遍其义自见。

学诗词当然要从读开始,教师应重视这一环节,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三分诗七分吟”可见诵读是培养感受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课堂中,要尽可能让学生多读,通过读去体味诗词中的韵味。当然,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朗读的指导。而指导朗读时应注意强调以下几点:一是要学生在朗读时放得开,尽情投入;二是要读对诗词的节奏,当然老师要讲解一些关于节奏的知识,例如从音和意上划分,五言七言朗读的一般规律等等;三是要溶入感情,读出作者要表达的情感。当然这也要随感受力的提高而逐步达成。相信在读之中,学生定能对诗词有一定的感悟。

三、一读一问循序渐进。

无可否认,多读是有其重要的作用的,但若我们在读的过程中,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引,相信读的效果会好很多。在教学中,我喜欢采用读思相结合的方法,采用一读解决一问题的模式。例如,一读诗词,读准音;二读诗词,读准节奏;三读诗词,弄明诗词意;四读诗词,体会情感……这样,能使教学显得思路清晰,有条不紊,也较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设计的问题是逐步深入的,符合了由浅入深的认知规律,所以收到了较理想的课堂效果。

四、学法渗透举一反三。

学无定法,但贵在有法。方法学到家,怎考都不怕。只要对学习古诗词的方法掌握好,就能达到一个较理想的自主状态。所以在教学诗词时,我都会时时进行学法的指导渗透,以求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灵活掌握方法。例如学生在堂上第一次接触到古诗词时,我就会说说欣赏古诗词的一般方法的第一步是什么。当到某一相应环节时,我又会结合讲授内容提方法。教授另一首诗词时,也会不厌其烦地让学生回忆方法,解决问题,尽量让学生活学活用。当每一次利用一首诗词完整地讲完方法时,我就要求学生根据老师的方法举一反三,自学一到两首诗词,圈点批注,质疑,然后师生合作探究,进行互动的讨论。

五、改变体裁想象体会。

古诗词的语言非常的精练,可说是字字珠玑。但对于初中生,特别是初一的来说,他们都迫切地需要了解诗词意,明白诗词的字面意思。他们也就认为翻译成了必不可少的环节。对于这一点,我在教学时也因应实际进行了。但是,我认为,简单的翻译是枯燥的,学生也很难进入意境,所以我花在此的时间是相当少的。我更多的时间是花在指导学生,让学生发挥想象,对古诗词进行体裁的改变,用散文化的语言把诗词中所描写的东西串成一篇优美的散文。通过对改变后的散文体会,再对照原诗进行对照品读,讲解诗词语言的特点。学生也就能突破狭窄的诗词意空间,得到另一番美的享受、美的熏陶。

六、动手画画其乐无穷。

常言“诗如画”,这是对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一幅多么清幽静谧、另人遐想的美景!诗情画意,尽在其中。根据古诗词的这一大特点,我在教学中也常让学生画画,让他们根据理解,发挥想象,把自己认为最好的图景用他们的笔表现出来。此时,学生们都会异常的兴奋,异常的投入。在画《次北固山下》一诗时,学生用绿粉笔画下了青山、绿水,用红粉笔画出了一轮从海面升起的红日,绿水中,一只挂帆小舟顺风飘行,诗人站立船头,仰望北归的大雁……通过画画,学生的兴趣进一步提高了,同时他们也喜欢根据所画的画进行背诵,并且效果奇好,真是一举两得。

七、比赛比赛大家喜爱。

现在的初中生,大部分都有爱表现的欲望,他们强烈的需要别人对他们能力的赞扬、肯定。给学生营造一个良性的竞争环境确实是很重要的。而在诗歌教学中,恰恰能很好地满足了他们的需要,激发起他们的斗志。古诗词,一般来说,篇幅较短小,而且朗朗上口,易于背诵,所以我会根据古诗词的特点进行如古诗词朗读比赛、背诵比赛,默写比赛等形式多样的比赛。这些比赛可以以个人、小组、男女等方式进行。可以说,学生的热情非常的高涨,几首诗一眨眼的工夫就让他们熟记于心。学生赛得开心,背诵的教学目标也易于完成,效果让人相当的满意。

古诗词中的水篇二十二

如果说历史历史是久经沧桑的焦土,那么历史上的古。

诗词。

则是焦土之外的一片世外桃园的花丛,漫步其中,信手拈一束兰草赠你,殊不知,里面沉淀了太多的离情别绪。

写到这儿,不禁想到王勃的一句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然而离别总是伤感的。李白正因为太了解这一点才留下“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的感叹,因为友情的珍贵,离别也就多了几分依依不舍,“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对于王昌龄来说,辛渐的返乡,也使他增添了一层重重的思乡之情,所以他叹道:“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桃花潭前,李白自己准备乘船归去,王伦仍在苦苦挽留,李白生性豪爽的诗仙被感动了,作下“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千古名句。

相比人与人之间的离别,人与故乡的离别更是伤感。贺知章有诗云“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每逢重阳,在外羁旅的王维总会思念他的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在外的游子哪怕能得到个报平安的机会,都会无比珍惜。就像岑参《逢入京时》所写的那样:“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明月是最能勾起游子的思乡之物,这不禁又让我想起一首诗“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唐相张九龄的《望月怀远》更是将所代表的思乡之情发挥到了极致。

古诗词中的水篇二十三

揭开《诗经》的封面,你会看到“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水色河光;翻开《楚辞》的篇章,你会看到“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的湖波江浪。

水性是温柔的,它能表达出人们内心的情感。古时候,人们的主要交通工具之一是船,所以渡口,也就成了友人或恋人依依惜别的地方,而水在此时就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哪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王观《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这是一首送别词,诗人以眼波喻水,以蹙眉喻山,因为有了对水的奇想,使得这首词没有离别的感伤,才脱离了送别词的俗套。

水与爱情的关系,似乎比水与友情的`关系更密切,翻开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就能找到证明。“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蒹葭》)作者追求意中人而不可得,就在这百草凋零的清秋时节犯起了相思,她在什么地方呢?她“在水一方”,又“宛在水中央”,心上人若隐若现,朦朦胧胧,让作者魂牵梦萦,写出了可望而不可即的爱情。简单的水,多么神奇啊!

水因为富于变化,灵动活泼,也能引发出诗人们对人生的感悟和思索。“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是苏轼对人生的乐观豁达;“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李后主绵长的愁绪;“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是李太白的壮志豪情;“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荀子对政权与人民的关系的比喻,给后世留了一个深刻的警醒;而孙子从水中悟出了克敌制胜之道:“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制胜者,谓之神。”

水是有灵性的,它可以传递人间难舍离情,可以寄托相思之情,可以抒发迁客骚人对人生的愤懑之情。愿我国的古诗词借着水的魔力能流得更远,更远。

张兴武从悠远的《诗经》《离骚》中的水起笔,水由此便具有一种穿越时空的美丽。由水性的温柔延伸至水与爱情的亲密,进而展示水的灵动活泼,水的深刻智慧。文采中透露出理性的光彩,很不错。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8317277.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