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数学教案量一量教案(精选1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10 05:04:23
中班数学教案量一量教案(精选19篇)
时间:2023-12-10 05:04:23     小编:琴心月

编写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把握教学进度和教学效果。如何编写一份有效的教案,是每个教师都需要面对的挑战。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案范例,希望对大家的备课工作有所帮助。

中班数学教案量一量教案篇一

1、初步体会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并学会根据看到的不同形状正确的判断观察者所在位置。

2、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课件、积木、小茶壶、勋章、小五星。

【活动过程】。

小狗侦探已经忙了好几天了,也找到了4把与丢失的茶壶差不多的茶壶,这是他拍回来的照片,下面让我们一起帮小狗侦探把丢失的茶壶找出来吧。

(一)方法呈现。

1、小朋友4人小组交流,取出准备好的小茶壶,每个人在观察后说说自己看到的形状,然后交换位置说说看。找出那把失窃的茶壶。

2、小朋友观察、讨论结果,并说说为什么。

3、教师引导小朋友小结观察中发现的内容,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小狗侦探:谢谢大家帮我找回了丢失的茶壶。小朋友你们想不想也和我一样做个名侦探?做一个好侦探的一个首要条件就是要有敏锐的观察力,下面就让我来考考大家。做得又对又快的小朋友,我就给他带上一颗“智慧星”。

(二)体验方法。

1、第一排的物体与第二排的哪个图形有联系?说说有什么联系?

2、摆摆、说说,从哪个方向看到的图形是一样的?

3、想想、画画。(从上面看是什么图形、从前面看是什么图形)。

小狗侦探:小朋友们可真聪明啊!我现在就带你去破案,你们愿意吗?表现最出色的小朋友,在破案后我要授予他小狗勋章。

2、终于走进小偷藏脏物的房子了,可是小偷将茶壶装在箱子里,房子里又有许多箱子,究竟在哪里呢?这是我在藏有名贵茶壶的箱子上面、前面、左面拍到的照片。让我们一起根据这些照片找到大象博士的茶壶吧。

中班数学教案量一量教案篇二

1、学习用标记记录图形的两个特征(大小、形状、颜色)。

2、引导幼儿观察、比较图形之间的不同特征,并会用语言表达。

3、通过操作、游戏,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1、教具:各种不同颜色、形状、大小的图形,包装说明书,货架、篮子。

2、学具:操作作业单、蜡笔、铅笔;有说明的包装袋。

第一次操作:(出示包装袋)装一样的饼干。

提出要求:每个小朋友那一张包装袋,四人一组到后面的桌上去装饼干,只能装一种相同的饼干。

讨论:你装的是什么饼干,怎样才能让别人知道里面装的是什么饼干呢,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记录?(标记)。

评析:首先以游戏的情景导入活动,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欲望,同时也是一个复习几何图形的过程,接着我通过第一次操作“装一样的饼干”为后面的制作产品说明书打下伏笔。

出示包装袋,学做“产品说明书”,并学习按说明书上的标记顺序说一说这是什么饼干,如(黄标记、三角形标记)“这是黄色的三角形饼干。”

评析:“产品说明书”贴近幼儿的生活,它能为顾客带来方便,通过集体学习制作产品说明书帮助幼儿分析图形特征,并学习用语言表达,为后面的幼儿第二次操作做了准备。

提出操作要求:先将自己包装的饼干作说明,完成后可以再到篮子里选不同的饼干作说明,先看清楚里面装的是什么饼干。

幼儿操作,教师巡视指导,提醒能干的小朋友多做几张说明书。

评析:为自己包装的饼干制作说明书,幼儿显得更为兴奋,这一环节中孩子不仅分析记录了第一次操作的图形,我还为幼儿充分提供了更多包装好的“饼干”,旨在让幼儿接触更多不同种类的几何图形,让幼儿体验成功感。

还有很多小朋友也想来介绍,这样吧,请你们和旁边的小朋友相互介绍一下,如果你发现别人做错了,可以帮他指出来(相互介绍)。

评析:这一环节不仅能满足孩子的讲述欲望,能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同时这也时孩子自己的一评价方式,通过相互介绍、观察,相互学习并发现别人的错误,帮助指正。

师:“谢谢你们包装好了这些饼干还制作了产品说明书,现在请你们把这些饼干送到超市里去,还要把饼干放整齐,瞧:这里应该放什么样的饼干(篮子上有标记)。

幼儿上来送,送完后请5个小朋友分别当服务员检查是否放对。

评析:通过这一游戏,不仅复习巩固了图形分类,也自然地将孩子的`操作材料进行整理,请5个幼儿当服务员目的是让幼儿自己检查操作结果,充分体现了孩子的自主性。

师:刚才小朋友包装饼干可起劲了,老师也帮忙包装了一些饼干,可是我制作了说明书却忘记装饼干了(每位幼儿发一张)请你们拿到后帮我想一想应该装什么样的饼干,也可以跟旁边的小朋友讨论一下。

饼干在后面的听课老师手里,请你们去找一找哪位听课老师的饼干应该装载你的包装袋里?如果找对了,听课老师还会给你一个小奖花呢!

评析:这一游戏让孩子看说明书装饼干是一个提升的环节,通过与听课老师的互动,请听课老师检查结果贴小奖花,充分利用的听课老师的资源。()。

中班数学教案量一量教案篇三

1.学习用目测和自然测量的方法,识别物体的长、宽、高。

2.激发幼儿进行测量活动的兴趣。

3.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幼儿人手1只空纸盒、1把自制多用尺(见图7―12)。图7―12自制多用尺。

1.教师介绍。

(1)教师以空纸盒、桌子、教室为直观演示教具,让幼儿分别感知它们的长、宽、高。

(2)用什么方法能知道它们的长、宽、高?

在幼儿议论后教师归纳:用测量的方法。

目测法:用自己的眼睛看,可大致比较,但不精确。

幼儿人手一把多用尺,教师提醒幼儿数一下,多用尺上有几个小格子,幼儿数后发现多用尺由10个彩色小方格组成:红一黄一蓝一绿一橙五色相间。教师再提示幼儿,这把多用尺可用来量物体的长、宽、高。

2.演示。

(1)教师用钢卷尺或木尺量桌子的`长、宽、高。

(2)个别幼儿用多用尺量空纸盒的长、宽、高,说出长、宽、高分别是几个小方格。

3.操作。

(1)幼儿用各自的多用尺测量空纸盒,分别量出空纸盒的长、宽、高各是几个小方格,并记录在纸上。

(2)幼儿合作用多用尺测量小桌子,量小桌子的长、宽、高是几尺(10个小格为1尺)或几尺零几个小方格,并记录在纸上。

(3)幼儿尝试进行自然测量,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1.启发幼儿在使用多用尺测量时,可以1个小方格作单位,也可以1尺作单位(10个小方格为1尺)。量同样长的物体,单位小,测量的数大;单位大,测量的数小。例如,空纸盒的长可以说是2尺长,也可以说是20个小方格长。

2.可再让幼儿想想,除了用多用尺测量外,还可以用什么作为度量工具?(小棍、绳子、筷子、脚步、手等)。

中班数学教案量一量教案篇四

这节课是认识分数的第一课认识几分之一。教材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引入,由分几个东西每人能分到整数个到分1个蛋糕,每人分不到一个,体会分数的产生过程,而后通过实物图直观显示的意义。试一试和想想做做提供了许多练习形式,为学生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奠定了基础。借助于圆纸片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以及联系生活实际运用,不仅使学生的数学知识得到了巩固,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探索和创新意识。

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几分之一的具体含义,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并能借助实物或图形比较两个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1、理解几分之一的具体含义,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几分之一的分数。

2、会借助实物或图形比较两个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3、培养学生在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中,正确地理解概念。

4、培养学生探索、创新意识,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1、谈话:同学们,在家里或在学校你们有没有分过东西呀?(请学生说说分东西的情况,进行适当的思考教育,并导出平均分)。

2、出示例1图(先不出示蛋糕)。问:图上两人在分什么呀?谁来帮他们平均分这东西呢?(根据学生说的结果,板书:2个、1瓶)。

3、出示蛋糕,问:把一个蛋糕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同桌说说看,你打算怎样分呢?(根据学生回答,多媒体出示分的过程。)。

4、问:每人得几个呢?(板书:半个。)。

5、师:刚才我们平均分了三样物体,得到了三个结果,你觉得哪个结果比较特别呀?(体会半个这个结果的特别之处:〈1、是汉字。)。

6、你能创造一个数或者符号来表示半个吗?(学生独立创造,表扬有创意的学生。)。

7、你想知道现在人们用哪个数来表示一半吗?(板书)介绍这个数的来历。问:人们为什么用这个数来表示一半呢?(同桌议一议,初步体会各部分的含义)。

8、师:这个数就读作二分之一,其实,半个就是二分之一个。像这样的数,我们称之为分数。(板书分数)。

9、下面谁来说说看,我们刚才是怎样得到一个蛋糕的的?

1、师:吃完了蛋糕,他们又玩起了折飞机,可是纸只有一张三角形的纸,怎么办呢?(让学生说说怎样平均分?多媒体演示分法)。

2、师这样平均分成2份以后,每一份都是原来这张纸的。

3、刚才我们一起认识了的。你还会找出其它图形的吗?(学生动手折)。

4、学生交流。

找长方形的时,请几位同学分别演示,多媒体演示并比较几种分法。

问:为什么折法不一,形状也不一样,却都是这张长方形的呢?

1、有人也找出了几个图形的,(出示图)你认为对不对?同桌讨论一下。

2、那你认为图3的涂色部分该用什么数表示呢?

你是怎样想的?(同桌说一说)。

3、问:除了红色部分可以用表示外,还有哪部分也可以用表示?

2、学生汇报,师示范写。

(选择其中的一个分数,请学生用圆纸片折一折,说一说。)。

3、师:有没有?呢?(师生一起写)。

师:其实分数各部分都有它的名称。请自学教材p100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4、你能用分数表示下面的涂色部分吗?

问:为什么这些分数的分母都不一样呢?为什么它们的分子都是1呢?

1、师:你会折出一个圆纸片的几分之一吗?(学生自由折,上来演示,并将学生折的圆纸片在黑板上。)。

2、出示两个分数之后,请学生比较这两个分数的大小。

问:你认为哪个分数大呢?你是怎样比的?

3、再请学生展示折出的分数,并与前面的分数进行比较。

4、师:老师折出了这张纸的,你认为这个应该排出哪里呀?

5、师:如果折出圆纸片的,应该排在哪里?为什么?(让学生体会:分得份数越多,每一份就越少)那我们一开始折出的,又该排在哪里呢?为什么?(分的份数越少,每一份就越多)。

2、师:你能举些生活中分数的例子吗?(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适当的引导补充)。

[评:与生活相联系,让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

3、小结: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我们要善于用数学的眼光来看事物,这样我们学的数学才是有用的数学。

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分数,你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分数的哪些知识呢?

[总评]这一节课的教学目标集中而又不单一,教者紧紧围绕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从熟悉的生活事例中先获得感性认识,又通过观察、折纸等实际操作,把图和数有机结合,在读者讨论、交流中,巧妙地引导学生大胆猜想、自主探索,并合作交流,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而且使学生获得了积极的数学情感。

中班数学教案量一量教案篇五

幼儿在这个年龄段对数和量的认识是很敏感的,在一次区域角活动中,我发现孩子们在数学区域中玩的孩子很多,很投入。于是为孩子们设计了这节课。

1、通过数方块比较面积大小。

2、能数数并写出数字。

3、激发幼儿对数量的兴趣。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按物计量。

活动准备。

幼儿挂图、幼儿用书。

一、出示幼儿挂图观察并提问:

1、从图中你看到了哪些动物?

2、你能告诉看到了哪些动物?

3、它们又在做些什么呢?

三、提问:你是怎么知道的?你的方法是什么?

四、教师出示实物让幼儿进行判断。

五、分组议论。

六、个别发言。

3、在以后的数学课堂中我们应做到多让幼儿分组讨论,个别发言以及大胆表现自己的想法。

中班数学教案量一量教案篇六

1、感知6以内的数。

2、通过观察比较正确认识和区分物体的高矮和厚薄,能将物体按高矮和厚薄排序。

3、在比较的过程中,逐步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

【活动准备】。

教具:图片,厚薄不一的书5本。

学具:幼儿用书第32页,笔。

【活动过程】。

1、集体活动。

(1)巩固认识高矮,按高矮排队。

请三位高矮不同的幼儿站到前面来,让大家观察比较,可以由高到矮或由矮到高有序地排队。

再请5―6位高矮不同的幼儿上来,让他们目测比较高矮排序。

(2)认识厚薄。

出示厚薄不一样的书本,提问:这里有什么?有多少?它们有什么不一样?启发幼儿用比较和目测的方法认识书本的厚薄,再请幼儿上来比一比排一排,学习按厚薄给书本排序。(从薄到厚、从厚到薄。)。

2、操作活动。

(1)引导幼儿看图说一说:图上有什么?哪个厚?哪个薄?并认读汉字:厚薄,并在厚书旁边的圆圈里图上黄颜色。

(2)观察比较彩色格子的长短,说说:哪个颜色的格子最长?哪一种最短?并按从长到短的顺序在右边的格子里写上写上数序。

(3)启发幼儿按数序提示给格子涂色。

3、活动评价。

让幼儿讲述自己的操作材料,教师表扬正确排序并大声讲述的幼儿。

中班数学教案量一量教案篇七

1、通过联系,巩固前面所得的口算乘法,使学生能够熟练计算。

2、能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乘法的意义。

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口算乘法。

练习法。

1、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的口算练习。

2、一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

3、一位数乘两位数(进位)。

完成练习一的第1~6题。

1、教师组织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2、组织学生看图,思考,列式,计算,写答语。

第2问有学生自己提问题并解答,教室可组织小组进行交流。

3、先出示题目,问学生应该先做什么,再比较,哪些题还有其他方法?

4、本题数字信息较多,问题由简单到复杂,可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思考后再个别辅导。

5、先让学生说说每道题的运算顺序,然后再解答。

6、爸爸的年龄学生计算是没有问题的,妈妈的年龄,可给与一定的提示。

你觉得口算乘法掌握得怎样,你能解决那些实际问题?

学生听算,集体订正,并与同伴交流计算的方法。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并说说计算是要注意什么。

先观察图片从中获取数学信息,然后思考问题,列出算式最后解答。

学生提出问题后自己解答,并在小组内交流。

比较大小的方法不,可先算出结果,也可观察因数的变化。

学生先观察图片,获取信息,再根据问题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解答。可以请求教师帮助。

学生弄清楚运算顺序后再解答,最后订正。

先独立思考,在完成题目。

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说,可与他人交流自己的不足,互相帮助。

中班数学教案量一量教案篇八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幼儿园中班数学《量一量》教案(优秀4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练习一。

练习一第1~6题。

1、通过联系,巩固前面所得的口算乘法,使学生能够熟练计算。

2、能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乘法的意义。

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口算乘法。

练习法。

1、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的口算练习。

2、一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

3、一位数乘两位数(进位)。

完成练习一的第1~6题。

1、教师组织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2、组织学生看图,思考,列式,计算,写答语。

第2问有学生自己提问题并解答,教室可组织小组进行交流。

3、先出示题目,问学生应该先做什么,再比较,哪些题还有其他方法?

4、本题数字信息较多,问题由简单到复杂,可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思考后再个别辅导。

5、先让学生说说每道题的运算顺序,然后再解答。

6、爸爸的年龄学生计算是没有问题的,妈妈的年龄,可给与一定的提示。

你觉得口算乘法掌握得怎样,你能解决那些实际问题?

学生听算,集体订正,并与同伴交流计算的方法。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并说说计算是要注意什么。

先观察图片从中获取数学信息,然后思考问题,列出算式最后解答。

学生提出问题后自己解答,并在小组内交流。

比较大小的方法不,可先算出结果,也可观察因数的变化。

学生先观察图片,获取信息,再根据问题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解答。可以请求教师帮助。

学生弄清楚运算顺序后再解答,最后订正。

先独立思考,在完成题目。

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说,可与他人交流自己的不足,互相帮助。

孩子们在户外观察秋天的景色时,对大树的外形特征产生了兴趣,荣寅宸与毛坚在讨论小花园里的雪松有多高、有多粗?尤阳与王浩在争论雪松和谷树谁长得高?谁长的粗?为满足幼儿的好奇心,从他们的兴趣出发,引导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进行测量,所以设计了这一活动。

1、各种材料、各种方法测量树,知道树干有高矮、粗细等。

2、初步学习测量及记录的方法。

1、户外。

2、长短绳子、各种尺、记录纸、笔、竹竿等,地上画有刻度线。

一、引导幼儿用目测的方法观察树,用语言简单表述出树的不同。

1、小花园里的树真多,你知道他们的名字吗?

2、这些树长得一样吗?怎么不一样?

二、组织幼儿开展讨论,寻找测量树干粗细的方法。

1、刚才小朋友说树干有粗细,哪棵粗?哪棵细?你是怎么知道的?

2、有没有办法知道××到底有多少粗?××有多少细呢?

幼儿讨论:用手环抱、尺量、绳子量……。

三、幼儿自由选择各种材料测量雪松后交流:

1、粗细:

(1)、用什么材料测量?有多少粗?什么方法测量的?

(2)怎样知道测出来的数字是多少?

(3)、为什么测量出的粗细不一样?

2、高矮:

(1)、小花园里哪棵树最高?

有多高?你怎么知道?

怎么记录?

(2)、瓜子黄杨树长得高不高?怎么测?

(3)、龙柏长得不高不矮,有什么方法测量?

用钢皮卷尺直接测量;

用竹竿等替代物量,然后竹竿放地上用尺量。

四、小小树医生。

1、医生每年都要给小朋友体检,量量身高和胸围。现在请你们来做树医生,给这些树检查身体。幼儿每人选择一棵树进行高矮、粗细的测量,并把数字记录在记录表上。

2、互相交流记录结果。

这节课是认识分数的第一课认识几分之一。教材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引入,由分几个东西每人能分到整数个到分1个蛋糕,每人分不到一个,体会分数的产生过程,而后通过实物图直观显示的意义。试一试和想想做做提供了许多练习形式,为学生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奠定了基础。借助于圆纸片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以及联系生活实际运用,不仅使学生的数学知识得到了巩固,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探索和创新意识。

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几分之一的具体含义,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并能借助实物或图形比较两个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1、理解几分之一的具体含义,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几分之一的分数。

2、会借助实物或图形比较两个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3、培养学生在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中,正确地理解概念。

4、培养学生探索、创新意识,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1、谈话:同学们,在家里或在学校你们有没有分过东西呀?(请学生说说分东西的情况,进行适当的思考教育,并导出平均分)。

2、出示例1图(先不出示蛋糕)。问:图上两人在分什么呀?谁来帮他们平均分这东西呢?(根据学生说的结果,板书:2个、1瓶)。

3、出示蛋糕,问:把一个蛋糕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同桌说说看,你打算怎样分呢?(根据学生回答,多媒体出示分的过程。)。

4、问:每人得几个呢?(板书:半个。)。

5、师:刚才我们平均分了三样物体,得到了三个结果,你觉得哪个结果比较特别呀?(体会半个这个结果的特别之处:〈1、是汉字。)。

6、你能创造一个数或者符号来表示半个吗?(学生独立创造,表扬有创意的学生。)。

7、你想知道现在人们用哪个数来表示一半吗?(板书)介绍这个数的来历。问:人们为什么用这个数来表示一半呢?(同桌议一议,初步体会各部分的含义)。

8、师:这个数就读作二分之一,其实,半个就是二分之一个。像这样的数,我们称之为分数。(板书分数)。

9、下面谁来说说看,我们刚才是怎样得到一个蛋糕的的?

1、师:吃完了蛋糕,他们又玩起了折飞机,可是纸只有一张三角形的纸,怎么办呢?(让学生说说怎样平均分?多媒体演示分法)。

2、师这样平均分成2份以后,每一份都是原来这张纸的。

3、刚才我们一起认识了的。你还会找出其它图形的吗?(学生动手折)。

4、学生交流。

找长方形的时,请几位同学分别演示,多媒体演示并比较几种分法。

问:为什么折法不一,形状也不一样,却都是这张长方形的呢?

1、有人也找出了几个图形的,(出示图)你认为对不对?同桌讨论一下。

2、那你认为图3的涂色部分该用什么数表示呢?

你是怎样想的?(同桌说一说)。

3、问:除了红色部分可以用表示外,还有哪部分也可以用表示?

[评:从到的教学,过渡自然,学生通过迁移、比较、讨论,很好地理解了的含义。]。

1、刚才我们一起认识了、,猜猜看,你觉得还可能会有其它分数吗?能把它们写下来吗?

2、学生汇报,师示范写。

(选择其中的一个分数,请学生用圆纸片折一折,说一说。)。

3、师:有没有?呢?(师生一起写)。

师:其实分数各部分都有它的名称。请自学教材p100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4、你能用分数表示下面的涂色部分吗?

问:为什么这些分数的分母都不一样呢?为什么它们的分子都是1呢?

1、师:你会折出一个圆纸片的几分之一吗?(学生自由折,上来演示,并将学生折的圆纸片在黑板上。)。

2、出示两个分数之后,请学生比较这两个分数的大小。

问:你认为哪个分数大呢?你是怎样比的?

3、再请学生展示折出的分数,并与前面的分数进行比较。

4、师:老师折出了这张纸的,你认为这个应该排出哪里呀?

5、师:如果折出圆纸片的,应该排在哪里?为什么?(让学生体会:分得份数越多,每一份就越少)那我们一开始折出的,又该排在哪里呢?为什么?(分的份数越少,每一份就越多)。

2、师:你能举些生活中分数的例子吗?(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适当的引导补充)。

[评:与生活相联系,让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

3、小结: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我们要善于用数学的眼光来看事物,这样我们学的数学才是有用的数学。

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分数,你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分数的哪些知识呢?

[总评]这一节课的教学目标集中而又不单一,教者紧紧围绕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从熟悉的生活事例中先获得感性认识,又通过观察、折纸等实际操作,把图和数有机结合,在读者讨论、交流中,巧妙地引导学生大胆猜想、自主探索,并合作交流,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而且使学生获得了积极的数学情感。

1、初步了解和学习直尺的使用方法。

2、欣赏各种尺子(直尺、三角尺、卷尺等),了解其不同的作用。

3、萌发对测量的兴趣。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1、与幼儿人数相等的各种尺子(直尺、三角尺、卷尺等)。

2、测量的表格、笔和纸盒。

一、提问引发思考。

师:教师里面的桌子、椅子、黑板,你们知道他们有多宽有多长么?

师:那如果我想知道他们的有多长有多宽,谁可以帮助我呢?(幼:尺子)。

师:现在请你观察一下尺子上有什么?尺子是干什么用的呢?你在什么地方看到过尺子呢?

教师小结:尺子上面有数字、有刻度,是一格一格的;尺子是能够用来测量物体长度的工具。

二、演示和操作。

师:请你们拿出自己准备好的尺子,现在请你来数一数直尺上面的小格子(就是刻度),数完以后请你尝试测量一下铅笔盒的长度。量出请闭合的长是几个小格子,宽是几个小格子,并把你量出来的结果记录在纸上。

师:现在你已经量好了,我请几个小朋友来告诉我你的测量结果?

教师小结:测量时尺子和被测量的物体起点要对齐,要及时做记号,继续测量。要记住原来量了多少格,然后把你几次测量的数据加在一起,最后结果就是物体的测量长度。

三、幼儿思考,提出问题。

师:下面请你们讨论一下为什么小朋友测量的铅笔盒的长和宽是不一样的呢?(引导幼儿小结:铅笔盒的大小不同,他们测量出来的结果就不同。)。

师:现在你可以用你的尺子,和刚刚老师教你们的那种方法去测量别的物体了。

四、问题迁移,欣赏各种尺(直尺、三角尺、卷尺等),并了解作用。

这一课旨在通过学生对自己身边熟悉的事物的测量,加深对米、厘米的认识,通过实际测量周围物体的长度,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通过在没有尺子的情况下想大致知道物体的长度的需求,激发学生认识身上的“尺”,用自己身上的尺来表示其他物体的长度,从而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本节课通过第一部分认识各种尺让学生了解了尺子的分类,第二部分是通过用尺量学生身高和用软尺量学生的头围让学生亲身实践去感受,学会用尺量,第三部分是认识身上的尺,比如食指宽约1cm,小指长约3cm,一拃长约10cm,一步大约50cm,臂展长大约1米等,最后一部分告诉大家可以用自己身上的尺来表示其他物体的长度,整节课下来学生热情很高,也能很好地掌握教学内容,他们都很积极地去测量身边的物体,去了解一些身边熟知物体的长度。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是学生没有太多的时间去了解生活中物体的长度,比如应该多涉及一些类似鳄鱼身体的长度、长颈鹿的身长等等,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去了解生活中物体的长度,并将其应用于生活中。

来源:网络整理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content_2();。

中班数学教案量一量教案篇九

1、在操作实物的基础上,理解5的分合。愿意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操作结果。

2、尝试用数字记录自己的操作结果。

3、培养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1.一个信封、5个小星星,每个幼儿一份。

2.操作卡片1张、水彩笔、圆形宝宝、方形宝宝,每个幼儿一份。

游戏——请你跟我这样做。

老师问幼儿:“请你跟我这样做?(老师拍五下)”

幼儿回答:“我就跟你这样做,(幼儿跟着拍五下)”

老师拍手说:“请你跟我这样做?”(小手收藏起来)。

幼儿拍手回答:“我就跟你这样做,”(把小手藏起来)。

师:快要过新年了,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一个小礼物,我们拿出来看看。是什么呀?(小星星)。

老师给了小朋友几个小星星呢?我们一起来数一数。

幼儿在小桌子上进行点数。

老师请个别幼儿点数。

1.师:5个小星星我要送给方形宝宝和圆形宝宝,该怎样分呢?我们小朋友拿着星星去试试,好不好。

2.幼儿进行操作。

(1)师:“你是怎样分的?”

老师请个别幼儿说。(方形宝宝分2个,圆形宝宝分3个)。

(2)“和她分的一样的小朋友把手举起来,你们真棒”。

(3)师:还有谁跟他们分的不一样。

老师请个别幼儿说。方形宝宝分1个,圆形宝宝分4个,(分的一样的幼儿举起手)。

(4)“老师将小朋友分的整理了一下,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出示所有的分合式,幼儿集体读一遍。

师:老师也想来分一分,如果我方宝宝分一个,圆宝宝该分几个呢?(出示相应的图片)。

师:方宝宝分2个,圆宝宝几个?(3个);方宝宝分3个,圆宝宝几个?(2个);方宝宝分4个,圆宝宝几个?(1个);让幼儿仔细观察:你们有没有发现什么?(前面多了一个,后面就要少一个,后面的跑到前面来了,这是递增、递减的关系)。

幼儿集体读分合式。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5的分成,老师要来考考你们。

出示幼儿玩套圈的游戏图片,你们看这个表示圈怎么样了,(套住了3个,掉下2个)。

师:5个圈分成了几和几,它们合起来是几?写出分合式。

幼儿进行操作,教师指导。

请胸卡是“5”的小朋友到前边来,其余胸卡合起来是“5”的两个小朋友,手拉手到“5”的小朋友跟前,看那一组先找到朋友,哪一组得胜。

中班数学教案量一量教案篇十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为使幼儿轻松、愉快地掌握枯燥的数学概念,本活动以游戏的形式展开,将数字4贯穿于整个游戏活动过程中,让幼儿在游戏的情境中主动、积极、自愿的去探索,以自己的方式获得经验,真正的去了解数字4的概念,同时也体现了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中班幼儿活泼好动,辨别是非能力增强,能遵守一定的规则,具有初步自我控制的能力。在游戏过程中能很好的配合教师进行游戏。中班幼儿好提问题,具有一定的认识能力,但是经验少,智力处在迅速发展阶段,对周围事物非常好奇,爱提问题,是一个很好的学习阶段。游戏活动运用幼儿具体形象性的思维,结合活动情景与活动形式让幼儿加深记忆。

1、能够正确读认数字4,并能数出4以内的物体数量。

2、理解4表示的实际意义,学习数字和物体进行匹配。

3、通过游戏培养学习数字的兴趣。

重点是培养幼儿对学习数字的兴趣。

难点是是让幼儿用物体与数字相匹配。

经验准备:幼儿之前学习过1-3的数字。

课前准备:准备一样的纸杯、铅笔、苹果、橡皮、纸盘、纸花……每种四个,课件,记录板,彩笔等。

1、导入

老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接到数字家族的电话,他们说他们的小伙伴“4”不见了,小朋友们愿意帮他们找找他们的小伙伴吗?”

小朋友:“愿意!”

老师:“接下来我们看一下数字家族他们的照片。”

播放数字1-4的图片。

老师:“接下家请小朋友来看一下谁是4呢?”(之前幼儿已经认识过1-3的数字)

请小朋友起来回答。

老师:“小朋友都很聪明,蓝色的这个小朋友就是4。”

展开

老师:“他们家族的小伙伴告诉我,4喜欢和4个长的一样的小伙伴一起玩,大家帮我找找教室里四个长的一样的小伙伴,我们请他们来问问他们知道4在哪里好吗?接下来老师把大家分成两个小分队来找。”

进行分组(上课之前教室里的各个角落里已经放好了先前准备好的物件,有的是一、三个分开放,有的是二、二分开放,有的是四个在一起)

先由第一个小分队的小朋友来找,老师示范找出一个。

老师:“老师和大家一起找一找。”(找到四个相同的物件用手点数,教会小朋友方法。)

让第一组小朋友自己寻找。

找到一组(四个一样的)物件在小朋友在自己组的记录板上做上标记。

找3分钟让第一组幼儿停止寻找,老师上去指出一样的分开物件也能组成4(如:老师:“老师看见这里和那里都有一样的铅笔,我们把他们放在一起来数数看他们一共有几只,1、2、3、4他们也是一样的4个小伙伴(点数),接下来我们请第二小组来帮忙找找看还有四个一样的小伙伴吧”)

找4分钟,找到一组一样的物件时也在自己组的记录板上做记录。

老师公布第一组和第二组找到的物件组数。

老师:“小朋友们都很棒,我替数字家族的小伙伴们谢谢大家。”

结束

老师:“老师刚才问了一下4的小伙伴们,他们说4约他们中午一起出来玩但是一直没有来,他们也很担心4,4是个守信的好孩子是不会失约的,大家想想4会去哪了呢?”

请小朋友起来回答。

老师:“4一定是在路上遇到事了我们去找找看好吗?”

打开教室门,老师:“咦!4小朋友已经到了,大家欢迎它?”(在上课前把4贴在门上,打开门就能看到)

老师:“这就是4小朋友大家记住它了吗?刚才4小朋友告诉我它在来的路上遇到一个老奶奶过马路,4去扶老奶奶过马路耽误了一下才来晚了,希望小伙伴们能够原谅他。大家觉得应该原谅它吗?”

小朋友:“应该/不应该。”

老师:“为什么呢?”

请小朋友回答。

老师:“谢谢小朋友们帮忙寻找4,大家都很厉害!大家给自己掌声鼓励一下。”

叫小朋友回家以后和家人分享今天认识的4以及在家寻找看看有没有4的小伙伴。

中班数学教案量一量教案篇十一

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如排队,每天的做操要排队,班级里的物品要归放,游戏中无意识的比高矮等等。"排排队"这个活动选自百科画册,这是幼儿在比高矮基础上按照要求对物体进行排序。活动中的重点是学习比较物体高矮,能按高矮进行排序,难点是了解比高矮的条件。本次活动我设计了五个环节,第一环节以拍球引出高矮,初步感知高矮,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第二环节了解比高矮的前提条件,在此间,我通过游戏演示小鸭小鸡小猫动物形象和操作比较,帮助幼儿了解比高矮的条件(二个以上在同一高度上)。第三环节与同伴比高矮,这一环节中幼儿亲身投入比较活动中,通过比一比,说一说,及时应用习得知识。第四环节排排队,通过给三个幼儿排队、老师错空、幼儿改正、小组操作,进一步让幼儿巩固物体的排序。第五环节延伸活动对排序又提高了一个层次。

1、学习比较物体的高矮,能按高矮对物体进行排序。

2、在游戏演示、操作比较中了解比高矮的前提条件。

3、乐意参加数学活动,体验操作中的快乐。

已进行过3以内的大小、长短物体的排序;小鸭小鸡、小猫图片;操作排序卡、娃娃等。

(一)、拍球,引出高矮师:今天老师带来了球,谁想来拍怕这个球?拍的时候脚不能踮起来,也不能跳起来。

师:这两个小朋友谁拍到了?谁没有拍到?

师:为什么××拍到了,而××没有拍到?

师:对,因为××高拍到了球,××矮拍不到球。

师:那老师和小朋友谁高谁矮呢?请一个小朋友和老师比一比。

师:老师和××谁高谁矮呢?,请小朋友说完整。

师:看看清楚(篮子拿掉),现在它们谁高谁矮呀?

师:请小鸡下来也站在桌上,现在小鸭小鸡都站在桌上能比了吗?那谁高谁矮呀?

师:原来比高矮要站在同一高度上能比。小鸭小鸡说谢谢小朋友,我们回去了。

师:喵喵喵,谁来了?小猫来了,小猫是高还是矮呀?

师:原来小猫一个人,没有谁跟它比,所以我们不知道它是高还是矮,原来比高矮要两个或者两个以上才能比。小猫请你回去找个好朋友比一比吧。

师:请你们找个好朋友,比一比,看看谁高谁矮?

师:请你说说,刚才你跟谁比了?谁高谁矮?

(四)、给娃娃排队师:现在老师要请三个小朋友上来,比一比,并且根据高矮排排队。

师:最矮的排在最前面,谁最矮呀?看看他们是怎样排的?(从矮到高)师:这是排列卡,看到小朋友玩得这么高兴,瞧,娃娃也来了,他们也想来比比高矮、排排队。我呢要从红旗开始把娃娃排在排列卡上,而且排的时候要从矮到高排队。

师故意错空:这样排队对吗?为什么?谁来帮老师改正?

师:原来排队时要从矮到高来排。

师:老师给每个小朋友准备了四个娃娃、还有排列卡,请小朋友给娃娃从矮到高排在排列卡上,注意从小红旗开始排。

师:大家一起来看看你们是怎么排的?(针对出现的情况讲评)

(五)延伸活动:

师:又来了两个娃娃,他们也想排到队伍里来,老师把娃娃放进篮子里,区域活动时你们去试一试,把这两个娃娃也排进去。

中班数学教案量一量教案篇十二

比较6以内数量的多和少。

进一步理解6以内数字的次序。

1-6鱼形数字卡两三套。

学习领域:

形式:集体/小组。

2.再玩游戏“小猫钓鱼”:全班分两组,每次每组派一位幼儿(小猫)出来抽(鱼形)数字卡,比较两张卡数值的大小。取得较大数值的幼儿(小猫)可“吃掉”对方的(鱼)数字卡。假如双方抽的数字相同,便重新抽卡。活动依此类推,最后看哪一组得卡最多。

3.活动完成后,请一位幼儿出来,把1-6数字卡由左至右顺序排列。

评价。

能比较6以内数量的多少。

能顺序排列1-6。

对于年龄小的幼儿来说,数的概念是抽象难懂的,教师应该为幼儿创设更多具体的情境,如幼儿生活中常见的情境或故事情境,来帮助幼儿理解数和认识数字。

中班数学教案量一量教案篇十三

1、能按5以内指定数目取出相等的'物体。

2、幼儿能用目测的方法观察、比较出等量物体。

3、能初步与同伴协商,分享材料。

1、将活动室布置成超市。笑脸信封1-5,1-5的实物卡一套。

2、幼儿人手一个小篮子,内有点子卡。

3、按数取物的笑脸信封,实物卡。

一、活动导入。

1、幼儿每人拎一个小篮子,篮子里有点子卡。

教师:“小朋友们,一会儿我们要到大班哥哥姐姐的娃娃家去做客,我们先去超市买点礼物好不好?每人可以买三种礼物,每种礼物买几个呢?看看你们篮子里的点子卡是几,就买几个。”

2、幼儿到超市购物。按照点子卡取出相等数量的物体。

3、教师:“哥哥姐姐打来电话,说让你们给他们的笑脸信封带一点小卡片。我们先看看信封上的笑脸娃娃有几个。然后再给它找卡片朋友。只有和信封上娃娃脸数量一样多的卡片才能放进信封里面。”

请一位小朋友示范操作按信封上面的娃娃脸数量放小卡片。

二、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重点指导幼儿用目测的方法观察、比较等量物体。

三、活动评价。

1、请幼儿说一说自己操作的信封上的笑脸娃娃是几个,自己找了几张卡片,每张卡片上的物体有几个。

2、师生共同带着购买的物品和笑脸信封到大班娃娃家去做客。

中班数学教案量一量教案篇十四

教学。

目标:

1、引导幼儿排除外部因素(颜色、大小、空间排列形式、空间距离)的干扰,并理解体验5以内数的守恒。

2、培养幼儿对数的兴趣,从而发展幼儿的思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初步让幼儿感知数的守恒。

教学难点:

用不同的方法来验证数的守恒。

教学准备:

1、情景表演(数量相同,大小不同,引起2个小动物发生争吵)请中班幼儿来表演。

2、课件(制作大小不一,颜色不一,排列不一的花)。

3、操作材料,用卡纸做的三角形(2个颜色,大小)。

教学过程:

一、引题,运用情景表演。

(请两个中班的小朋友来表演,表演叙述,出事两个小动物和两个箩筐,一个大一个小,都是小箩筐里的东西多,接着就发生争执)。

提问:小朋友你看他们怎么吵起来呢,让老师去看看,看看有什么要帮忙的?

(从中引入数的守恒,教师可小结虽然箩筐的大小不一,但里面装的东西的数量是不变的,是一样多的)。

二、学习数的守恒。

1、看课件。

(1)、出示两幅颜色不同的花,让幼儿观察,说说什么不同?并数数数量是不是相同的。

小结:刚才的花啊,颜色不同,但是它的数量是相等的,都是5。

小结:一个大的和一个小的他们数量都是一样的,都是5,所以看东西的数量是不是一样多的,和大小没有关系。

(3)、出示四幅排列不同队行的图,让幼儿观察,他们哪里不同?哪里是一样的?

小结:虽然他们排队的方式是不同的,但是他们的数量还是一样的,都是5。

三、

幼儿操作。

(1)、老师告诉幼儿操作的方法,每个小朋友只能拿5个图形宝宝,组成不同形状的图形。

(2)、请每组推选一个好的,上来到投影前演示给小朋友看,让他自己说说。(自己的方案)。

四、老师。

总结。

刚才啊,4组小朋友选上来的代表啊,各个都棒极了,都用不同的方法演示了,其实啊我们的生活中啊,还有许多像颜色不同,大小不同,但数量是相同的东西,下面老师就带你们去一起找找吧。

中班数学教案量一量教案篇十五

2、能够发现并完成串珠子的多种排序规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幼儿乐于参加活动,喜欢把物体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

ppt课件、操作材料、各种“糖葫芦”小卡片。

小猪串手链的排序:红-绿-红-绿-红……。

小猴串手链的排序:大-小-大-小-大……。

小象串手链的排序:圆-方-圆-方-圆……。

3、进门闯关,创设情景。

小动物们来到小兔子家要答对问题才能进门,请幼儿解答问题,完成排序,才可以进入小兔子家为庆祝生日哦。

4、操作游戏。

教师给每个幼儿分操作材料,请幼儿动手按照自己喜欢的顺序,把图片粘到小棒上面,做成好看的“糖葫芦”,亲手为小兔子送上生日礼物,完成后请幼儿展示自己的成果,说一说按照什么样的顺序来排序。

教师总结幼儿表现,点评幼儿动手完成的“生日礼物”,最后以《生日快乐》歌曲结束活动。

中班数学教案量一量教案篇十六

1、正确感知和判断6以内的数量。

2、复习巩固4、5、6这3个数。

多媒体课件

(一)喜羊羊摘水果

1、喜羊羊家里有一个果园,他在果园里种了很多果树。秋天到了,他种的水果都成熟了,喜羊羊想请我们小朋友一起到他的果园里去参观,看一看果园里有些什么水果?你们想不想去?那我们就一起去吧!

2、小朋友你们看梨树上有几个梨?苹果树上有几个苹果?桃子树上有几个桃子?

(梨树上有5个梨;苹果树上有4个苹果;桃子子树上有6个桃子)(评析:这一部分主要是让幼儿目测数群,能不受物体排列形式的影响,正确的感知数群。)

(二)给水果排队

果园里的水果都成熟了,喜羊羊把它们一个一个摘下来,摘了三篮子水果。

师:第一篮是什么水果?第二篮是什么水果?第三篮是什么水果?

幼:第一篮是苹果。第二篮是梨。第三篮是桃子。

师:第一篮有几个苹果?四个苹果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幼:第一篮有四个苹果,四个苹果可以用数字4来表示。

师:第二篮有几个梨?五个梨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幼:第二篮有五个梨,五个梨可以用数字5来表示。

师:第三篮有几个桃子?六个桃子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幼:第三篮有六个桃子,六个桃子可以用数字6来表示。

(三)分水果

1、喜羊羊非常高兴,摘了那么多的水果,他想把这些水果分给他的好朋友吃,让大家一起来尝一尝。

看!喜羊羊先来到小兔家,他想把水果分给小兔吃。小朋友看看有几只小兔?

幼:有5只小兔。

幼:因为正好梨和正好小兔一样多,都是5小朋友你们分对了,小兔和喜羊羊高兴得跳起了舞。

2、看!小猴来到小灰灰家,他想把水果分给小灰灰吃。小朋友看看有几个小灰灰?

幼:有4个小灰灰。

师:喜羊羊该把哪一种水果分给小灰灰,才是正好每个小灰灰分一个,不多也不少呢?

幼:因为苹果正好和小灰灰一样多,都是4。

师:小朋友你们分对了,小灰灰和喜羊羊高兴得跳起了舞。

3、瞧!喜羊羊又来到了小狗家,他想把水果分给小狗吃。有几只小狗?

幼:有6只小狗。

师:喜羊羊该把哪一种水果分给小狗,才是正好每只小狗分一个,不多也不少呢?

幼:因为桃子正好和小狗一样多,都是6。

小朋友你们分对了,小狗和喜羊羊也高兴得跳起了舞。

(评析:这一部分让幼儿在进一步正确的感知数群的基础上,能将相同数量的物体一一对应起来。这一环节我设计成让水果随幼儿的回答进行移动的形式与动物一一匹配,使幼儿在选择后清楚的看到自己的答案是否正确:回答正确,小猴和小动物会随欢快的音乐跳舞。)

(四)分组练习:

喜羊羊感谢小朋友帮他分水果,他还带来一道练习题,考考小朋友,喜羊羊还说如果小朋友们做对了,就邀请小朋友到他家里去做客连线。按题目中给的数字和动物一一对应起来。

(五)活动结束:

师:小朋友们太棒了,不仅帮喜羊羊把水果分给了它的好朋友,还做对了它出的难题,喜羊羊特别高兴,它的果园里还有很多的果树,果树上有很多的水果,我们一起去帮它摘下来好吗?幼:好。

师幼一边听音乐一边做摘水果状跳出教室。(放音乐)

《摘果子》这一活动以小猴与小朋友做游戏的形式展开并贯穿始终,让孩子们在游戏的情境中进行思考和学习,在活动中运用了我自行设计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和操作贴画辅助教学为幼儿创设了极佳的教学环境。在展开过程中,主要使幼儿能进行数物匹配,明白每个数可以表示相同数量的物体,并且能根据数量的多少把物体按顺序排队。让幼儿在进一步正确的感知数群的基础上,能将相同数量的物体一一对应起来。本节活动也可结合按数取物,按物取数的知识点,让幼儿运用智慧盒进行动手操作,也能取得更佳效果。

在本次活动中采用的的教学方法有启发式谈话法(如在小猴给朋友们送水果环节,教师利用谈话引导孩子们进行观察比较从而达到数物匹配。)、观察法、对比法、操作法、比较法(如教师让幼儿给水果排队环节,通过幼儿亲手操作感知5、6、7这三个数的实际意义,了解他们的多少关系和排列顺序,为后面的分水果做准备。)等。无论采用什么教学方法,都是为了提高幼儿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轻松自如,饶有兴趣的学习,取得最佳教育效果。

经过这一活动的展开,我发现多媒体的运用是幼儿园数学教学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处理难点的有效途径,再加之动手操作的配合使个活动节奏紧凑但不单一死板,使幼儿在动眼、入手、动脑与动口的进程中掌握知识,稳固记忆,发扬了幼儿在学习中的主体位置。

中班数学教案量一量教案篇十七

教师和幼儿一起看屏幕,念儿歌《蜘蛛买鞋》念过一遍后,请幼儿再次念儿歌。同时拿出与鞋子等值的硬币、念到最后一句:总共花了10元钱时,请幼儿算算桌面上总共有多少钱,再作出答案。

1、学习简单的加减概念。

2、感受儿歌幽默有趣的语言风格。

3、学习改变儿歌的'数字并仿编新的诗句。

4、聆听音乐并用仿编的内容歌唱和表演。

各种鞋及图卡数张、每人10枚硬币、每人一个小盒子。

学习10以内简单加减概念。

改变儿歌数字、并仿编新的诗句。

开始部分:问幼儿:小朋友你有几只脚?穿几只鞋?蜘蛛有几只脚?穿几鞋?

基本部分:

1、教师和幼儿一起看屏幕,念儿歌《蜘蛛买鞋》念过一遍后,请幼儿再次念儿歌。同时拿出与鞋子等值的硬币、念到最后一句:总共花了10元钱时,请幼儿算算桌面上总共有多少钱,再作出答案。

2、请幼儿看屏幕做练习,老师点击屏幕上改变位置的鞋子与变值的钱币,请幼儿拿出相应的硬币。

3、将幼儿分成几组,每组分成两种色,几个人扮演卖鞋商,另外几人扮演顾客。拿钱买鞋,然后请幼儿将买卖后的鞋子种类及价钱相应的画上。最后选出几人来根据自己画的图画进行改编儿歌,并唱出来(如幼儿不能顺利完成教师给予适当的帮助)。

结束部分:

师幼共同唱编后的儿歌并做动作。

附儿歌:蜘蛛买鞋。

蜘蛛先生要买鞋,

8只脚穿4双鞋。

1双凉鞋1块钱,

1双雨鞋2块钱,

1双布鞋3块钱,

1双皮鞋4块钱,

总共花了10块钱。

中班数学教案量一量教案篇十八

1、不受物体颜色、大小、形状和排列形式的影响,正确感知5的数量。

2、能将数量与数字正确匹配。

3、形成初步的数与量的对应关系。

教具:颜色不同的小汽车、大小不同的小熊、其他各种礼物贴纸若干、操作纸

学具:数卡、点卡

一、开始部分

1、情境导入:装礼物

第一组:将颜色不同的小汽车在长礼物盒里摆一排

第二组:将大小不同的小熊在礼物盒里摆一排

第三组:将大小、颜色、种类等都不同的礼物在礼物盒里任意摆放

二、基本部分

1、展示礼物

(1)第一组:你们的礼物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颜色不同,数量相同)

你怎么知道是一样多的?(点数)

可以用什么表示5辆小汽车?(点卡、数卡)

(2)第二组:你发现了什么秘密?(大小、排列疏密不同,数量相同)

两组小熊谁多,谁少?

用什么来表示这5只小熊?

(3)第三组:你装的是什么礼物?一样多吗?(大小、颜色、排列、种类不同)

可以用什么来表示他们的数量?

2、游戏:比一比

(1)这么多礼物,你发现了什么共同的特点?

(2)小结:这些礼物虽然颜色、大小、形状和排列的形式不同,但是他们的数量都是5个。

3、操作:做礼物、送礼物

第一组:统计小动物的数量,用你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

第二组:根据礼物盒上的数量装礼物,摆成你喜欢的造型

第三组:找出和小动物数量一样多的礼物盒,送给小动物

三、结束部分

小结:本次活动情况。

活动反思:

临近圣诞节,孩子们对送礼物的圣诞老人都不陌生,也会受到各种各样的礼物。教师以此为背景,设计了帮助圣诞老师装礼物的情景。通过装礼物,体验物体不受颜色、形状、大小、排列等因素影响,数量是不变的。通过展示自己的礼物盒,鼓励幼儿大胆讲述出自己的发现,将“数学动作”变成了“数学语言”,将操作活动内化为幼儿的数学经验。

本次活动以幼儿操作感知在前,充分尊重幼儿的主动性,幼儿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教师作为支持者和引导者,很好的鼓励幼儿用数学语言去讲述。从总体来看,本次活动目标顺利达成,效果较好。

然而本次活动也有一些不足之处。在三组材料的准备上,第一组是颜色不同的小汽车,体现颜色不同但数量是相同的。第二组是大小不同的小熊,教师对礼物盒有控制:两个画出了格子,另外两个没有格子。想通过这种办法体现出大小和排列的两种不同维度下数量的守恒,将难度层次提升。然而幼儿在摆放的过程中,没有体现出排列的不同,所以这一组在展示的时候没有体现出难度层次的提升。

第三组是种类不同得礼物,可以在礼物盒里任意摆放。其中有一个是黄色的蝴蝶,另一个是绿色、略小、不同样子的蝴蝶,。想通过这两组材料的比较发现大小、颜色、样子、排列的不同,然而数量依然相同。其实可以设计成同一个礼物盒中包含大小、颜色不同的蝴蝶进行对比,这样能够体现出更明显的难度层次划分。

在数学活动中,材料是幼儿获得数学核心经验的载体,有层次的材料即能够满足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操作需要,又能逐步提高幼儿的认知水平。因此教师应从多角度出发,结合幼儿年龄段特点等各个因素来设计操作材料。

中班数学教案量一量教案篇十九

1、激发幼儿认识平面图形的兴趣及探索的欲望。

2、发展幼儿较敏锐的观察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4、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1、活动重点:初步了解梯形的特征。

2、活动难点:认识不同摆放位置的、不同的梯形。

音乐、幻灯片、梯形和长方形人手一份、图形石子路、小信封装着各种图形。

一、情景导入,引出主题。

1、出示小白兔的幻灯片,引导幼儿观察小白兔的房子是由什么图形组合而成的。

2、感知梯形的特征。(四个角、四条边、上下两条边平行、长短不一)。

3、长方形和梯形相比较。

二、观察了解梯形的特征,加深对梯形的认识。

1、出示小白兔家其他地方的梯形,让幼儿认识,加深对梯形的了解。

2、出示幻灯片的梯形,让梯形按不同的方向旋转,加深对梯形的了解。

3、教师再次总结。

三、游戏《寻找梯形》。

1、出示小白兔设计好的石子路,让幼儿认识设计稿里面的图形。

2、请幼儿帮忙,完成梯形石子路的设计。

3、幼儿和教师一起检测梯形石子路。

4、放音乐,踩着梯形石子路去郊游。

我设计本节活动,主要从幼儿对平面图形认识开始,因为梯形的概念是一组对边平行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叫梯形。但由于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梯形的'概念不易理解就不要求幼儿用语言来描述梯形特征。本节活动我通过三个环节来完成。首先让幼儿感知梯形的多样化,通过操作活动让幼儿真正理解认识梯形,最后用游戏巩固本节活动。活动中幼儿的积极性很高都愿意参与到活动中,互动也不错。我感觉本目标完成的很好。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8332713.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