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应该符合教材的要求,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教案的编写需要合理安排教学步骤,使学生能够逐步掌握知识和技能。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
幼儿园中班昆虫啊昆虫科学活动教案篇一
1、引导幼儿通过观察,认识常见的昆虫,知道昆虫的主要特征。
2、利用已有的经验进行判断和推理,进一步积累昆虫方面的经验。
3、幼儿能积极的参与活动,敢于探索和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具:昆虫的视频,各种昆虫的图片、标本。
学具:蝴蝶、七星瓢虫、蚂蚁、蜘蛛的仿真模型等。
教师讲述故事,引导幼儿了解昆虫的生命周期较短。
1、这里有一些标本和图片,我们一块来看一看。
提问:你认识它们吗?长得什么样子?
2、引导幼儿观察蝴蝶、瓢虫、蚂蚁、蜘蛛,认识名称。
提问:说说它们有什么一样的地方?有什么特点?
3、引导幼儿观察蝴蝶,对比瓢虫、蚂蚁、蜘蛛,比较哪个是昆虫?
小结:昆虫有六条腿、两对翅膀。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腹部一节一节的。
1、观看昆虫的视频。
2、引导幼儿讲述自己见到的昆虫。
提问:在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昆虫?长得什么样子?
1、提问:数一数有几只昆虫能除害?它们分别是谁?
2、教育幼儿爱护益虫、保护环境。
鼓励幼儿到户外观察昆虫,大胆向自己的同伴讲述。(幼儿教育)。
幼儿园中班昆虫啊昆虫科学活动教案篇二
1.知道生活中废纸品是可以回收再利用的,初步了解再生纸的制造过(重点)
2.乐于尝试再生纸的简单制作,体验制作的乐趣。(难点)
3.初步培养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重点:知道生活中废纸品是可以回收再利用的,初步了解再生纸的制造过
难点:乐于尝试再生纸的简单制作,体验制作的乐趣。
1.教师出示废纸和再生纸成品,让幼儿观察,提问:这是什么?大家猜它们有关系吗?(再生纸就是用废纸品做成的)
2.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做一个小实验,大家认真观察废报纸是怎样变成再生纸的。
二、初步了解再生纸的制作过程。
1.教师示范制作再生纸,让幼儿了解再生纸的制作过程。
2.教师示范结束,引导幼儿说一说再生纸的过程,教师小结。
(1)教师将废纸撕碎,放入水盆中浸泡。
(2)将浸泡的报纸放入搅拌机中打碎,做成纸浆。
安全提示:如果小朋友需要制作纸浆,搅拌机有危险性,必须在有家长或者老师的协助下才可以制作。
(3)把纸浆倒入盛有清水的盆中,把模具放入搅匀的纸浆中,轻轻晃动模具直到看起来表面平坦。
(4)将模具平放在毛巾上,把毛巾折叠用力按压几下,待纸浆中的水被挤出后,轻将将纸撕下,晒干。
三、幼儿尝试制作再生纸,体验制纸的乐趣。
1.两位教师分别指导各组幼儿进行操作。
2.幼儿制作完成,教师出示课前制作的再生纸,让幼儿观察他们自己做的和教师出示的再生纸有什么不同。
最后小结:幼儿制作的再生纸需要晒干就和教师的一样了,而且再生纸晒干了才能使用。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要浪费纸张、要节约用纸。要把废纸收集起来变成有用的新纸。人人都来争当环保小卫士。
四、活动结束
幼儿把自己制作的再生纸拿到阳光下晒干。
活动总结通过本次教育活动,我做了以下几点总结:
一、教师在科学教育活动中,语言要简洁、明了,便于孩子理解。
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2.本活动属于科学活动,整个流程都以幼儿为中心,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既解决了他们的好奇心,又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
3.现实生活中浪费纸的现象比较严重,本次活动的主题是制作再生纸,通过此次活动让幼儿了解了我们不仅不应该浪费纸张,还可以通过我们的双手利用废旧纸制作再生纸,这样更深刻的培养了幼儿的环保意识。给孩子提供了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让每个幼儿运用多种感官积极地探索,让孩子真正动手操作,自如地运用材料,自动调节自己的行为,从而使自身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孩子的兴趣随着成功的体验变得更浓。
幼儿园中班昆虫啊昆虫科学活动教案篇三
1、用简单明了的语言描述常见昆虫的基本特征和习性。
2、尝试总结昆虫的共有特征。
尝试总结昆虫的共有特征。
3、搜集昆虫标本。
4、昆虫的基本特点。
一、将挂图的各个部分用纸遮挡起来,出示挂图后,先打开“这些都是昆虫吗?”部分,请幼儿观察图片并说出自己认识的虫虫。
1、我们已经研究虫虫很长时间了,这些虫虫你们都认识吗?它们是谁?
3、到底昆虫是什么样的呢?怎样才算是昆虫呢?
二、再打开“怎样才算是昆虫?”部分,鼓励幼儿大胆猜测,表达自己的观点。
1、看看这里的虫子,它们都是昆虫,你知道它们的名字吗?
2、它们都有触角吗?触角是长在哪里的?触角的作用是什么?
3、它们的脚都有几只呢?
三、结合幼儿用书,让幼儿自主探索更多关于昆虫的知识。
1、这里还有几个关于昆虫的问题,你想了解哪一个?
2、听一听这个问题,再到你的书中寻找答案。
四、幼儿自主阅读交流分享自己的发现,鼓励幼儿说清楚自己的发展。
1、昆虫喜欢吃什么?
2、在哪里可以找到这些食物。
五、出示昆虫标本,请幼儿仔细观察其中的昆虫,说一说这些昆虫外形的特点。
六、记录幼儿更多的问题。
幼儿园中班昆虫啊昆虫科学活动教案篇四
昆虫是动物界中数量最多的一类,凡是有动物存在的的地方都能看到昆虫,它们广泛地分布于空中、水中、地表、土壤、动植物的体内及体表。这些昆虫中有的食肉、有的食植物、有的杂食……它们有的是害虫,如蝗虫、天牛、知了、蚊子、苍蝇等,有的是益虫,如蜻蜓、螳螂、蜜蜂、七星瓢虫等,有的有除害的本领,有的没有除害的的本领。
本次探索性主题活动试让孩子们从"有趣的昆虫"的一系列的活动活动中,在观察和探索中有新的发现,让孩子们感受昆虫世界的乐趣。
知识与技能:通过演示文稿,使幼儿进一步感知各种昆虫。
方法和能力:引导幼儿收集信息,培养他们收集、保存、展示信息的能力。
行为和习惯:通过讨论、观察、操作、信息发布等活动,使幼儿能从交流中、观察中、操作中发现问题,并大胆提出问题、尝试解决问题。
一、准备。
1、根据幼儿的兴趣,确定本次主题的主题内容。
2、教师向幼儿介绍主题活动的主要目标、内容,并与幼儿共同策划活动的进行过程。
3、召开幼儿家长会,交代本次主题活动计划、内容及需要家长配合帮助的地方。
二、老师、幼儿、家长共同收集有关昆虫的信息。
目标:满足幼儿对昆虫探索的兴趣。
1、通过翻阅图书、资料了解有些什么样的昆虫;
2、在家长的帮助下,上网收集有关昆虫的资料,收集有关昆虫的图片等;
4、通过到科技馆参观百虫展览,让幼儿对昆虫有初步的感性认识,并拍摄有关昆虫的录象和幼儿参观过程的录象。
老师对幼儿进行昆虫资料收集情况的调查,让幼儿填写调查表(附表)。
三、师生共同布置和展示收集来的资料和信息。
目标:引导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并愿意与同伴共享自己的成果。
1、帮助幼儿整理有关资料,并制作成多媒体演示文稿。
要求:引导能力强的幼儿运用简单的计算机技术,把收集到的有关材料制作成2-3张幻灯片演示文稿。能力弱的幼儿可以以绘画的形式(电脑绘画、纸张绘画)做成幻灯片的样式,再在老师帮助下制作成演示文稿。
2、通过信息发布会、展示绘画作品、展示多媒体演示文稿等形式向大家交流自己收集来的信息。
3、集体墙面布置《有趣的昆虫》。
四、引导幼儿研究:昆虫吃什么?
目标:知道常见昆虫的名称及。
习性(以什么为食)丰富有关科学知识。
1、出示昆虫的图片,引导幼儿回忆所见过的昆虫,讲讲名称以及外形特征。
2、提问:你知道这些昆虫吃什么东西的?(引导幼儿互相讨论、商量)。
3、幼儿分组查找资料:可以看百科全书、也可以问老师等等。
4、观看vcd,然后引导幼儿讲述:你看到什么昆虫,它喜欢吃什么?
5、教师小结:蝉吃树汁;蜻蜓吃孑孓;蚕吃桑叶;蜜蜂吃花蜜;蜘蛛吃飞虫;蚂蚁特爱吃带甜味的东西和菜根等杂食;瓢虫吃菜叶;七星瓢虫吃蚜虫;苍蝇吃腐烂食物,雌性蚊子吸人畜的血等等。
五、引导幼儿研究:昆虫生活在那里?
目标:知道常见昆虫的名称及习性(生存条件)丰富有关科学知识。
1、出示昆虫的图片,引导幼儿回忆所见过的昆虫,讲讲名称以及外形特征。
2、提问:你知道这些昆虫生活在什么地方?(引导幼儿互相讨论、商量)。
3、幼儿分组查找资料:可以看百科全书、也可以问老师等等。
4、观看vcd,然后引导幼儿讲述:你看到什么昆虫,它生活在哪里?
5、幼儿操作:把昆虫分放到天空、水里、土壤的图片上。
6、教师小结:昆虫生活在哪些地方?
六、小小昆虫。
目标:1、比较及说出不同昆虫的相同地方。
2、选出与所示景物相关的昆虫。
材料:图片、记录表。
1、蜻蜓、蚊子、苍蝇、螳螂、蜜蜂、蝉等昆虫的图片,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其名称。
2、向幼儿介绍上述昆虫的身体各部位的名称,与幼儿一起数其数量,并记录在记录表上。
3、引导幼儿进行比较其相同的地方,例如:它们同是有1个头,1节胸部,1节腹部,6只脚等。
4、与幼儿一起总结:昆虫的身体可分头、胸、腹三部分,有6只脚和2只眼睛。故此,蝴蝶、蜻蜓、蚊子、苍蝇、蟑螂、蜜蜂、蚂蚁都属于昆虫类。
5、向幼儿介绍凡对人类生活有贡献的昆虫是益虫;危害人类健康、有破坏性的昆虫是害虫。请幼儿说出益虫的名称及对人类的贡献,并说出害虫的名称和害处。
6、让幼儿操作:填图材料。
七、建立幼儿关于昆虫的个人网站。
目标:发展运用计算机站点展示信息的能力,使幼儿进一步感知各种昆虫。
1、教师帮助幼儿一起创建自己的网站。
要求:能力强的幼儿与能力较弱的幼儿互相结对,生生互动。
能力强的幼儿能在教师提示下尝试创建2张网页左右的网站。
能力较弱的幼儿可回家让家长帮助共同制作网站。
2、幼儿之间互相浏览他人的网站内容。
八、科技活动《昆虫保安大队》。
目标:1、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会用自己已有的经验进行判断和推理,进一步巩固和积累昆虫方面的经验。
2、知道昆虫与人类的关系,萌发爱益虫、爱自然的情感。
(一)破译招聘启事。
1、出示图夹文形式的招聘启示,请幼儿猜猜招聘启示告诉我们一件什么事?
2、出示报名者(昆虫和非昆虫若干),让幼儿回忆昆虫及其它动物的名称。
(二)区分昆虫和非昆虫。
1、揭开第一个条件(是昆虫和不是昆虫),让幼儿猜测。
2、幼儿根据条件互相合作将昆虫与非昆虫放到合适的分类图中。
3、各组代表介绍本组的方法:是根据昆虫的什么特征来分的?教师根据幼儿说的分法在大的分类框架图中一一示范分出。
4、小结:昆虫有三对足、一对触角,大多。
数昆虫还有翅膀。
5、检查纠错。
(三)区分益虫和害虫。
1、揭开第二个条件(益虫和害虫),让幼儿猜测。
2、幼儿根据条件合作将益虫和害虫放到适合的分类图中。
3、各组介绍,老师根据幼儿说的一一示范出。
4、小结、检查和纠错。
(四)判断能否除害。
1、揭开第三个条件(会除害与不会除害),让幼儿猜测。
2、幼儿根据条件合作将会除害与不会除害的昆虫分别放到合适的非类图中。
3、各组代表讲述分放的理由,老师根据幼儿说的进行示范。
(五)成立昆虫保安大队。
请幼儿宣布成立昆虫保安大队的名单,并以开庆祝会的形式结束。
九、我最喜欢的昆虫。
目标:巩固幼儿对昆虫的名称、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和生存条件的认识。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爱护动物的情感。
1、幼儿在墙面布置《有趣的昆虫》前围坐成一圈,并引导幼儿回忆参观百虫馆时所见过的昆虫,自由地讲讲名称、外形和生活习性。
2、引导幼儿讲讲自己最喜欢的昆虫,说说它的名称、特点、生活习性、生存条件,并说出自己喜欢的原因。
3、出示昆虫头饰的范例,引起幼儿制作的兴趣。(半成品)。
4、幼儿制作,教师指导,做完后戴到头上进行游戏。
十、活动展示。
向全园师生展示这次主题活动的有关照片、图片、绘画、美工作品、书面资料、电脑资料、教师制作的模拟网站等等内容,全园师生资源共享。
幼儿园中班昆虫啊昆虫科学活动教案篇五
1能与同伴分享有关昆虫的知识和感受。
2了解昆虫与人类的关系。
1幼儿收集的各种昆虫图片。
2幼儿用书。
1相互交流有关昆虫的知识和感受。
2教师引导幼儿相互分享关于昆虫的知识,并说出自己喜欢昆虫的原因。
3指导幼儿把收集的昆虫图片粘贴在幼儿用书相关画面中,制作成昆虫档案。
讨论:昆虫和人类有什么关系?
引导幼儿发现:有的昆虫能保护庄稼、树木、花草,如蜜蜂、螳螂、蚕、七星瓢虫、蜻蜓、赤眼蜂等;有的昆虫会损坏庄稼、树木、花草,如菜粉蝶、蝗虫、白蚁,而苍蝇、蚊子、臭虫会影响人们的生活等。
5.绘画活动:我喜欢的昆虫。
教师引导幼儿将自己喜欢的昆虫画出来。
指导幼儿将画出的昆虫装订成册,放在活动区供幼儿随时翻阅。
活动延伸带幼儿到户外捕捉昆虫。
日常生活建议:午睡前,请幼儿讲讲自己知道的有关昆虫的小故事。
幼儿园中班昆虫啊昆虫科学活动教案篇六
1、小朋友在学画画的时候看见过老师手里所拿得图片过吧!
2、大家一起说它叫什么啊?
3、对!小朋友都知道蜻蜓的那些知识啊?
4、小朋友所然知道的不多,但已经很聪明了。
5、那我们今天就来详细的了解一下蜻蜓吧!
1、老师带来了一个通明的盒子,猜猜里面装有什么?
2、让我们看看吧!装的是什么啊?
3、这就是老师要讲的蜻蜓,我们来边观察边说说。
1、蜻蜓有像网状的翅膀,长而窄。
2、蜻蜓的视觉非常好,有单眼三个。
3、有一对细短的触角,有小嘴。
4、蜻蜓有细长的尾巴,腹部呈圆筒形。
5、蜻蜓的足部有细,上面有钩刺。
1、我们学了蜻蜓的`这么多知识,你们都记下没啊?
2、蜻蜓吃对人有害的昆虫,蜻蜓可是益虫哦!
3、谁知道蜻蜓是如何生长的那?
4、我们来看蜻蜓生长蜕变的视频,来了解。
5、提问复习一遍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幼儿园中班昆虫啊昆虫科学活动教案篇七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枯叶蝶、尺蠖、花螳螂等昆虫利用身体颜色和形状隐藏自己的本领。
2、感受“保护色”的神奇,对昆虫及其“保护色”产生兴趣,萌发探究动物保护色的愿望。
活动重点:
了解枯叶蝶、尺蠖、花螳螂等昆虫利用身体颜色和形状隐藏自己的本领。
活动难点:
根据对昆虫“保护色”的认识,帮助昆虫隐藏在合适的地方。
活动准备:
交互式电子白板、课件、图片、记录笔等。
活动过程:
1、谈话调动原有经验,引发探究昆虫的兴趣。
提问:你见过什么昆虫?在哪里见到过?
2、寻找花园里的昆虫,初步了解“保护色”。
找找看,花园里都有谁?
为什么有的昆虫一下子就能找到,有的很难发现它?
小结:原来昆虫躲在与自己身体颜色很像的地方,就不容易被发现。
3、观看视频和图片,感受“保护色”的神奇。
(1)观看视频,简单了解枯叶蝶、尺蠖、花螳螂等几种昆虫利用颜色和形状隐藏自己的本领,初步感受“保护色”的神奇。
枯叶蝶:这是什么?会有什么变化?——观察后教师讲解枯叶蝶的典型特征。
尺蠖:猜猜看这里会有谁?仔细观察又有什么新发现?——观察、猜测后用图片进行验证。
花螳螂:猜猜看,美丽的花里藏着什么小秘密?——猜测后用图片进行验证。
小结:枯叶蝶藏在树叶中,尺蠖藏在树枝上,花螳螂藏在花朵里,这样藏起来真安全,小鸟根本就找不到。
(2)出示昆虫图,请幼儿找出隐藏在各种背景中的昆虫,进一步感受保护色的神奇。
小结:自然界中有些昆虫就是这么奇妙,它们能把自己巧妙地隐藏在周围的环境中,让敌人很难发现它。用这样的本领保护自己,可真了不起。
3、幼儿操作,运用有关“保护色”的经验帮助昆虫藏起来。
玩白板游戏:昆虫捉迷藏。请幼儿在白板上操作,根据昆虫的颜色、形状将昆虫藏在背景图中。
4、观看视频,拓展动物保护色的经验。
除了昆虫,自然界里有很多动物也有这样保护自己的本领,我们一起看一看。
刚才你看到动物们是怎么隐藏自己的?它们隐藏自己的本领大不大?
结束语:还有许多动物都有这样特殊的本领呢!回家以后可以查查资料,找找看,再来跟大家一起分享。
幼儿园中班昆虫啊昆虫科学活动教案篇八
《纲要》要求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我园是寄宿制幼儿园,幼儿的一日三餐均在园内吃,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显得尤为重要。但我们发现,班上许多孩子都爱吃肉食,不爱吃蔬菜,每天让孩子吃完自己的一份蔬菜是件很困难的事,家长们也很着急。因而,我们尝试开展了“好吃的紫包菜”活动,让孩子认识颜色好看、营养丰富的紫甘蓝,调动孩子对蔬菜的热爱。
活动目标。
1.学习运用感官感知紫包菜的外形特征及构造特点。
2.能积极参与探索和讨论活动。
3.喜欢紫包菜并乐意品尝。
活动准备。
1.幼儿已认识过常见的蔬菜,如青菜、包菜、茄子等。
2.紫包菜若干(与幼儿人数相等),紫包菜沙拉。篓子、托盘每桌一个,菜刀和案板各一块。关于紫包菜的课件(ppt)。
活动过程。
一、观看图片,引发幼儿的猜想,激发探究的欲望。
1.出示ppt1。(紫包菜的切面图,截取其中的一大部分。裁剪成一个长方形的漂亮画面。)。
师:今天请大家欣赏一幅图片,仔细看看、想想,它像什么呢?(幼儿大胆、自由地猜想。)。
2.出示ppt2。(紫包菜的一片叶子)。
师:它到底是什么呢?我们接着往下看1。
3.出示ppt3。(一棵完整的紫包菜)。
师:现在看出来了吗?它是什么?
二、运用自己的感官,探索紫包菜的特征。
(一)探索紫包菜的外部特征。
1.出示紫包菜,引起幼儿观察的兴趣。
师:今天,我把这神秘的东西带来了,看,这是什么?
师:想看看、摸摸紫包菜吗?每个人去选一个紫包菜,认真地观察,看看它长得是什么样子的!待会儿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2.幼儿自由观察紫包菜。
幼儿观察紫包菜时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看看、摸摸、捏捏、闻闻、掂掂,多方面感知。
师:你发现了什么?(鼓励幼儿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大家)。
(二)感知紫包菜的内部特点。
1.认识紫包菜的叶子。
师:紫包菜的身体里面会长什么样子呢?你有什么好方法知道?
师:好的,你来试一试。(个别幼儿尝试剥下一片叶子)这是什么呀?(出示剥下的叶子)它的叶子是什么样子的?(幼儿自由回答)。
小结:叶子是紫色的,我们看到的白色是它的叶肉,叶肉是白色的。
2.幼儿动手剥紫包菜。
师:叶子里面还会是叶子吗?每个人都去剥几片试试,把它剥开,看看它身体里面长什么样子!(幼儿操作,教师个别指导帮助。)。
3.分享自己的发现。
师:你发现叶子里面是什么呢?你们看到了什么?
师:你为什么没有剥完?
小结:原来紫包菜身体都是一片一片的叶子紧紧地包在一起的呀!
4.玩游戏“紫包菜”,进一步了解紫包菜的内部特征。
师:紫包菜真有趣。我们来做一个大大的紫包菜吧。
提醒幼儿叶子要一片一片地包上去!
5.切紫包菜,感知紫包菜内部的美丽。
师:刚才,我们在想办法看看紫包菜里面时,有小朋友提出用切的办法,我们也来试一试!(教师操作,幼儿观察横切面。)。
师:好漂亮的花纹呀!是不是很熟悉呢?在哪里看到过的呢?现在,我们知道一开始看到的那幅图片是什么了吧!这美丽的花纹就是紫包菜切下来的样子。从这美丽的花纹里我们也可以看到一层一层的叶子紧紧地包在一起。
三、联系已有生活经验,感知吃蔬菜的好处。
1.讨论蔬菜的好处。
师:你还吃过什么蔬菜?我们为什么要吃蔬菜呢?
小结:每一样蔬菜里面都有很丰富的营养,多吃紫包菜、青菜、菠菜……身体可以更健康,还可以防止感冒哦。
2.欣赏用紫包菜做成的菜。(ppt图片三至四张)。
四、活动结束:品尝紫包菜沙拉。
幼儿园中班昆虫啊昆虫科学活动教案篇九
1.了解蜜蜂、蜻蜓、蝴蝶等昆虫基本特征和习性,知道它们都是昆虫。
2.了解昆虫和人们的关系,知道爱护益虫,消灭害虫。
课件:蜻蜓
2.课件:动画片-蝴蝶
3.课件:正确找出昆虫的名字
动画片
教师:小朋友,你知道那些昆虫吗?请你说一说。
你们想知道这些昆虫更多的秘密吗?
1.动画片中的昆虫叫什么名字?(蝴蝶)
2.了解主要特征和生活习性
它们是什么样子的?
头上有什么?数一数有几队翅膀?有几对脚?
蝴蝶生活在什么地方?吃什么?
1.还知道哪些昆虫?
2.观看各种蜻蜓
蜻蜓长的什么样子?
头上有触角、嘴和眼睛;胸部长着三对脚,背上一般长着两队翅膀;
腹部一节一节的两侧有气孔,是呼吸用的。
3.蝴蝶和蜻蜓它们共同的名子叫什么?它们有哪些地方是相同的?
这些虫子有一个共同名字叫昆虫。昆虫的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
有些昆虫(如七星瓢虫)有一对翅膀变硬了,还有些昆虫只有一对翅膀(如蚊子。)
1.你喜欢哪些昆虫?不喜欢哪些昆虫?为什么?
2.昆虫里哪些是益虫?哪些是害虫?为什么?
3.蝴蝶是益虫还是害虫?为什么?
(蝴蝶在幼虫时有吃嫩菜叶等害处,变成蝴蝶后有传播花粉、可观赏等益处)
课件--了解蝗虫
通过观看了解,蝗虫是危害庄家的害虫。
1.我们该怎样对待昆虫里的益虫和害虫?
2.我们应该保护益虫,不随意捕捉和杀死益虫。要注意环境卫生,不乱倒垃圾,
随地大小便,不让脏水积聚使害虫无法生存等。
幼儿园中班昆虫啊昆虫科学活动教案篇十
秋意渐浓,草从里呢喃的秋虫常常会引起幼儿强烈的好奇,户外活动时也常常会看到幼儿三五成群地在草丛、墙角凝神观察、讨论。活动选取了蟋蜂、螳螂这些幼儿能接触到的常见小昆虫,通过观察、讨论,引导幼儿了解这些昆虫的外形和习性,萌发对昆虫的探究兴趣。
1.认识并观察蟋蟀、螳螂,观察、比较蟋蟀、螂的外形特征,了解其生活习性。(重点)
2.能理解昆虫的生活习性与人们的关系,大胆交流自己的发现。(难点)
3.喜欢探究昆虫的秘密,知道爱护益虫。
1.活动前家长带幼儿捕捉蟋蟀、螳螂各5-6只,分别放于5-6个透明玻璃瓶内,用纱布封住瓶口。
2.画有蟋蟀和螳螂的记录纸、记录笔7套。
3.幼儿学习材料《走进秋天》。有关螳螂和蟋蟀的视频材料。
【活动过程】
1.请幼儿猜有关蟋蟀和螳螂的谜语。
蟋蟀的谜语:头长两根毛,身穿咖啡袍,平生爱打架,赢了唧唧叫。螳螂的谜语:头戴绿帽,身穿绿袍,腰细肚大,手拿双刀。
2.出示昆虫蟋蟀、螳螂,引发幼儿观察的兴趣。
1.幼儿分组观察,记录发现结果。幼儿自由分组观察蟋蟀和螳螂。
组内选一名幼儿把大家的发现蟋蟀和螳螂的外形特征的在记录纸上表征出来。并将两者的相同点用笔圈记出来。
2.幼儿展示观察记录,分享交流。
提问:蟋蟀和螳螂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小结;蟋蟀和螳螂都属于昆虫。它们都有一对触角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都有三对足,成虫有翅膀。它们不同点是螳螂是蟋蟀的天敌,蟋蟀是害虫,螳螂是益虫。蟋蟀会鸣叫,螳螂则不会。
3.游戏:我学螳螂和蟋蟀。
播放音乐幼儿自由学习蟋蟀和螳螂的动作特点。重点引导幼儿模仿螳螂挥舞前肢捕捉猎物。
1.教师引导幼儿回忆自己见过的昆虫。
提问:你知道蟋蟀、螳螂生活在哪里吗?它们有什么本领?它们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吗?
2.观看有关蟋蟀和螳螂的视频,进一步了解螳螂和蟋蟀的生活习性。
2.小结:蟋蟀生活在土穴里、草丛里或砖块下面,喜欢在夜里出来活动,喜欢“打架”,能发出好听的叫声,吃各种作物、树苗、蔬菜和水果,是害虫。螳螂生活在田地里、草丛里的植物上,能吃掉苍蝇、蚊子、蝗虫等许多害虫,是我们的好朋友。
幼儿交流自己知道的昆虫,引导幼儿自主阅读相关的绘本,进一步了解相关知识。
幼儿园中班昆虫啊昆虫科学活动教案篇十一
1.用简单明了的语言描述常见昆虫的基本特征和习性。
2.尝试总结昆虫的共有特征。
尝试总结昆虫的共有特征。
1.挂图:《昆虫啊昆虫》。
2.幼儿用书:《昆虫啊昆虫》。
3.搜集昆虫标本。
4.昆虫的基本特点。
一、将挂图的各个部分用纸遮挡起来,出示挂图后,先打开“这些都是昆虫吗?”部分,请幼儿观察图片并说出自己认识的虫虫。
1.我们已经研究虫虫很长时间了,这些虫虫你们都认识吗?它们是谁?
3.到底昆虫是什么样的呢?怎样才算是昆虫呢?
二、再打开“怎样才算是昆虫?”部分,鼓励幼儿大胆猜测,表达自己的观点。
1.看看这里的虫子,它们都是昆虫,你知道它们的名字吗?
2.它们都有触角吗?触角是长在哪里的?触角的作用是什么?
3.它们的脚都有几只呢?
三、结合幼儿用书,让幼儿自主探索更多关于昆虫的知识。
1.这里还有几个关于昆虫的问题,你想了解哪一个?
2.听一听这个问题,再到你的书中寻找答案。
四、幼儿自主阅读交流分享自己的发现,鼓励幼儿说清楚自己的发展。
1.昆虫喜欢吃什么?
2.在哪里可以找到这些食物。
五、出示昆虫标本,请幼儿仔细观察其中的昆虫,说一说这些昆虫外形的特点。
六、记录幼儿更多的问题。
幼儿园中班昆虫啊昆虫科学活动教案篇十二
1、初步了解蚂蚁的外形特征和主要生活习性。
2、通过观察、交流、讨论等,发现蚂蚁的基本特征。
3、愿意参加探索活动,知道要爱护蚂蚁。
1、ppt课件:蚂蚁的特征。
2、小蚂蚁若干,小昆虫盒若干。
观察蚂蚁,引起幼儿的讨论兴趣。
教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位小客人,它长得很小很小,仔细看一看,会是谁呢?
1、课件演示:
幼儿有序地从整体到局部进行观察,认识蚂蚁的外形特征。
2、教师:看清楚了吗,蚂蚁长得什么样子?
幼儿在集体中进行交流。
3、提问:
(1)头上有什么呀?触角是直直的.吗?(触角、眼睛、嘴巴)。
(2)蚂蚁的触角有什么用呢?
(3)蚂蚁的身体分成几个部分啊?(头、胸、腹)。
(4)蚂蚁有几条腿?长在哪里?
4、教师蚂蚁的外形特征。
蚂蚁由头、胸、腹组成,头上长着一对触角,一双眼睛和嘴巴,身上长着六条腿。
1、讨论:小蚂蚁的家在哪儿?
2、引导幼儿观察了解蚂蚁的主要生活习性。
观察各种各样的蚂蚁,比较不同。(大小、颜色、花纹)。
教师:蚂蚁的种类可多啦,我们就有600多种。
它们有什么不一样呢?
(引导幼儿根据已有经验自由讨论。)。
幼儿园中班昆虫啊昆虫科学活动教案篇十三
每次到户外游戏,孩子们对吊绳总是百玩不倦,想方设法用吊绳去击打前方的攀登架,虽然总是打不到,但他们还是乐此不疲,每经过都想尝试一下。于是我就在教室的天花板上垂吊了不同绳子,引导孩子探究绳摆的活动。
我先请孩子随意摆动系有瓶子的绳子,来感受绳子摆动的现象,并收集孩子的问题和已有经验。在孩子们了解什么是摆动后,我们进行了物体摆动条件的探究——物体重量对绳摆的影响。在过程中,我给孩子们提供了i种绳摆(没有水、半瓶水、装满水的瓶子),引导孩子通过用绳摆击打前方固定距离的“怪兽”,发现了i种水瓶摆动结果不同,孩子们能发现其中的原因——重量不同。“那如果重量一样,绳子长短不同会怎么样呢?”便成为我们此次活动探究的出发点。
1、进一步观察绳子摆动的现象,探究长短不同的绳子摆动的距离不同。
2、能够用简单的语言对活动中的发现进行描述。
3、对“绳摆”科学现象产生兴趣,并能积极参与探索活动。
1、物质准备:天花板上垂下的长短不同的彩色绳子、相同的瓶子、被击打物若干个(相同距离)、记纸若干、幼儿姓名卡。
2、经验准备:有对物体摆动的经验。
了解绳子长短不同是影响摆动远近的重要因素。
1、引导幼儿观察绳摆和以往的不同。
教师:仔细观察一下这些绳摆,和昨天相比,你有什么发现?
孩子们很快就回答了,这些绳子刷上了漂亮的颜色,绳子有长有短,绳摆下面挂的都是满瓶水。
幼儿1:红色的绳子长,绿色的绳子短。
幼儿2:瓶子是一样的,都是满瓶水。
幼儿3:昨天我们玩的,有的是半瓶水,有的重的是满瓶水,有的很轻,没有水。今天都是满瓶水,都是重的。
2、探究不同长短绳子的摆动情况。
(1)引导幼儿操作绳摆。
教师:我们上次是怎么让瓶子动起来的?
幼儿:把瓶子拉起来,再松手就动起来了。
妞妞上前演示,将瓶子稍稍拉起,再松手,瓶子小范围来回摆动。
周皓辰马上说:往后推,瓶子就摆动得更远了。
一帆:绳子拉得越远,瓶子荡得越高。
教师:那绳子拉得近一些呢?
幼儿:荡得可能就近一些吧。(一副得意的样子)
安全提示:幼儿在绳子摆动的过程中注意摆动方向,幼儿站在一边进行实验,另外一边不要站人,不要从中间穿行。
(2)请幼儿猜想:这些长短不同的绳摆都能打到前面的“怪兽”吗?
(绳摆前面放有纸盒做的“怪兽”教具)
孩子们你一句,我一句,有的说“可以”,有的说“不行”。
(3)请幼儿验证:摆动长短不同的绳摆,来击打前方距离相等的“怪兽”。提示幼儿站在起始线后,手臂伸直,自然松手,让绳摆自然摆动。
小朋友开始依次用两种长短的绳摆,击打前面的“怪兽”。
芳芳用短绳尝试了三次都没成功,绳子末端系的瓶子始终够不到“怪兽”。于是,她又尝试用旁边的长绳子,这回成功了。她重新回到短绳子处,试了两次,还是够不到(怪兽)。这时教师问:“芳芳,你刚才用两根绳摆试了几次,有什么发现吗?”
芳芳:“我用这个绳摆(指着短的绳摆)瓶子怎么也打不到怪兽。用那根(较长的绳摆)就成功了。”
教师:“为什么会这样呢?”
旁边的几个小朋友说:“因为这根绳子太短了,那根比较长。”
佳依:“长绳子打得远,所以就够得到。”
教师:“请把你们的结果记下来吧。”
(4)及时记:请幼儿把自己的发现记在集体用的大表中,在可以击中目标的绳摆标记中贴上自己的名字。
3、分享及经验总结。
(1)幼儿根据记的结果进行统计、分享。
给幼儿充分的发言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及自己的实验过程。
教师:“刚才辰辰第一个打倒。陉兽’,我们先请他来说说。”
辰辰手指长绳:“我是用这个瓶子打倒的。”
教师:“为什么这个瓶子能打打倒‘怪兽’?”
辰辰:“因为这个水装满了,它很重。”
教师指短绳子:“那这个瓶子也是装满水的,为什么它没有打倒‘怪兽’呢?”
辰辰恍然火悟:“哦!我知道了,因为这根绳子长,所以能打倒(怪兽)。那根绳子太短了,所以就够不着(怪兽)。”
(2)通过记表帮助幼儿小结“今天的新发现——绳子长短影响摆动”。
教师:“绳子的长短不一样,你们发现摆动有什么不一样呢?”
言言:“长绳子摆动得远,短绳子近。”
辰辰:“短绳子摆得太近了,够不到‘怪兽’。”
教师:“哦,小朋友发现绳子的长短不同,所以摆动的远近也不一样,长绳子摆动的距离——”孩子齐声说:“长。”
教师:“短绳子摆动的距离——”孩子齐声说:“短。”
4、延伸活动。
提供长短和重量相同的绳摆,请孩子自由探究,看看会有什么新发现?
1、活动中的优点:
从最初的“随意摆弄绳摆”再到了解什么是“摆动”到后来的了解“影响物体摆动的条件”。孩子们积累了许多的知识和经验。在孩子猜想和验证、分享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孩子原有经验是解决新问题的基础。
活动充分调动了每位幼儿的积极性,甚至连平时不爱说话的幼儿也积极参与了活动并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2、活动中的不足:
在结束部分,我感觉应把发言的机会交给幼儿,帮助幼儿自己归纳总结,这样有助于幼儿梳理自己的经验。
主要内容:
1、活动设计新颖、有创意,在活动过程中处处体现了幼儿的积极参与。材料准备很细致,老师将每一条绳子都刷上了颜色,这样很清楚、直观发现规律。非常方便幼儿记与表达。
2、和绳子颜色相对应的记纸、幼儿通过粘贴自己的名字进行记,这些都适合中班幼儿,方便他们将自己的操作结果进行记以及在后面的分享活动中清楚、正确地表达自己的实验结果。
3、老师充分地利用教室空间,大胆地在吊顶上垂下绳摆,创设的学习环境适宜进行小组探究。如果在室外环境中进行,幼儿注意力容易分散。
4、建议最后环节把总结的机会让给幼儿,可以让他们完整地表述自己的发现和结论。
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教师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去发现、思考,并及时让幼儿表达、总结新的发现,在此基础上捕捉幼儿遇到的困惑和关键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将幼儿主体地位的发挥和教师的有效指导结合。如教师先让幼儿操作摆弄不同长度的绳摆,然后请幼儿充分表达自己的发现,个别幼儿认为是瓶子重量不同导致的,在此基础上教师给予提示,“两个瓶子里的水满满的,重量一样”,最后引导幼儿明白是因为绳子长短不同所致的。
对“绳子”的教育价值进行了深入挖掘,对关键经验进行详细梳理和准备,这是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必做的经验准备。从整个过程来看,是师幼相互激发共同建构课程的过程。
从小组反思水平看,小组成员能紧紧为同绕教师开展的活动进行深入细致的研讨,主要针对教师再材料提供、环境创设、记方式等几个方面如何支持幼儿主动探究、自主学习进行了深入探讨,不仅研讨了活动的优点,同时也为教师提出了合理化建议,小组反思的内容较细、较全面、表现出了较高的反思水平。
幼儿园中班昆虫啊昆虫科学活动教案篇十四
1、对探索如何产生风感兴趣。
2、发现风的形成及风的大小与空气流动快慢之间的关系。
3、大胆并清楚地表达自己在操作实验中的发现。
扇子,书,帽子,塑料瓶(上面打几个小洞),纸板,盆,水,纸船。
一、引题激趣
1、谜语引出
2、梳理经验
师:你平时感受过风吗?你是怎样感受到的'?
幼:冬天的时候很冷
师从幼儿身边一圈跑过,让幼儿感受风
3、师小结:原来,风就在我们的身边。
二、探索风是怎样产生的
1、介绍材料,幼儿第一次操作
师:你们会制造风吗?
2、交代操作要求
四个人一组,一样一样的去试试,用什么材料去制造风?
幼儿操作,师巡回指导
书本翻一翻
扇子扇一扇
矿泉水瓶捏一捏
书本翻一翻、扇一扇
纸板扇一扇
3、师幼交流
三、尝试产生大风和小风
1、幼儿第二次操作。
探索怎样才能产生大风和小风。
2、幼儿分享交流经验。
小结:当我们速度很快的时候,风就会很大,当我们速度很慢的时候,风就会很小,原来风的大小和我们的速度有关系呀!
四、初步了解风的用途
图片一:风车(风可以转动风车,传播发电)
图片二:蒲公英(风可以吹动蒲公英,传播种子)
图片三:帆船(风可以推动帆船,节省动力)
师:风有时候也会发脾气呢?风发脾气的时候,会怎么样?
幼儿园中班昆虫啊昆虫科学活动教案篇十五
1、通过实物观察,了解猫的外形特征(主要是脚部分与脸部)及相应的生活习性。
2、在视频录像中了解其生活习性、感受猫的各种趣事,激发幼儿爱小动物的情感。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学会积累,记录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
5、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活动备:
视频、小猫、手套、猫粮。
1、幼儿对猫已有经验的反馈。
教:今天有只小猫来我们中二班做客,你知道小猫的一些事吗?谁来介绍一下。
教师把幼儿的已有经验以板画形式给予展示记录。
2、出示小猫(提醒小猫怕生,怕噪音,小朋友别发出很大的声音)。
3、观察小猫脚部特征(同时对幼儿的已有经验进行验证)老师戴上手套抱出小猫。
教:老师为什么要戴上手套?
(小猫有爪子)小猫的爪子是怎么样的?幼儿先说再验证,教师抱着小猫给幼儿近距离看爪子,尖尖的、弯弯的.象什么一样?(鼓励幼儿用好听的词说说),你知道小猫尖尖的爪子有什么作用呀?(幼儿学学爪子抓老鼠的样子,教师配音帮助幼儿感受其厉害之处)(补充:尖尖的爪子不用时是缩在里面的,所以我们刚才不太看得清楚。用了才露出来)。
教:小猫的脚上除了爪子还有什么?再次近距离给幼儿看看脚,说说那块肉垫,引申到已学儿歌的词(走路要学小花猫,脚步轻轻静悄悄),小猫为什么走路要静悄悄。(把猫放下来让它走走,大家倾听其走路无声。)。
4、通过喂食观察其脸部特征回忆一下猫爱吃的食物,再出示猫粮,这是小猫的食物,老师进行喂食(根据情况是否能请幼儿尝试喂食)。
教:看,小猫在干嘛?看看她的嘴巴有什么特别吗?(三瓣嘴)瞧,它边吃嘴边还有什么在动啊?(胡子)谁也长胡子的啊?怎样的胡子?(细细长长)小猫的胡子有什么本领你知道吗?这些都长在小猫的哪里啊?(脸上)教师勾画猫脸,画上嘴巴胡子,小猫像了吗?还少什么?添画眼睛、耳朵(谁来说说小猫眼睛、耳朵的事情)随意说说即可看看黑板上的小猫还少什么?添画长长地身体和尾巴。简单表示小猫全身的毛。
欣赏碟片(分段看、三段内容)。
接下来有一段小猫和小狗的录像(看时间进行)你猜它们在一起会是好朋友还是要打架?如果打架谁会先动手呢?观看录像(边看讲述小猫的动态)知道结果了吧。
6、小结:
小猫可以做我们的小伙伴,我们都要保护爱护它们,不要伤害它们,只有你去伤害它它才会攻击你。小猫还有很多品种,让我们来看看其他种类的小猫是怎么样的?(看照片)。
幼儿对事物的认识具有形象性、具体性的特点,喜欢直接参与尝试,对操作体验型的活动尤为感兴趣。本次科学活动正符合了孩子们好动手、喜探究的心理特点。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幼儿动手操作、主动活动的兴趣和创造意识。材料的提供上既注意材料的平常性,又充分注意了材料的层次性、开放性,幼儿可以尝试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主动探索,体验成功的快乐。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83385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