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驱动社会进步和改变人类生活的重要力量。1、写一篇完美的总结需要有清晰的结构。这是一些经过精心挑选的总结例子,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我心中的小康初中篇一
我梦中的小康是文明和环保的殿堂。小编收集了我心中的小康。
作文。
欢迎阅读。
去年过年我到奶奶家拜年,奶奶高兴得抓住我的手,乐得嘴都合不起来了,而且还不停地说:“现在生活好了,每个人都奔向小康了。”奶奶说:“在她们生活的那会儿,住的都是草房,一到下雨天,就到处漏雨。那时只要有自行车就算有钱人了,虽然学费便宜的只要几元钱,但还是有人上不起学……”
真是今非昔比,我们享受小康时,也更应该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生活,好好学习,长大后把家乡建设的更好,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富足安康!
我梦中的小康是文明和环保的殿堂。人人讲文明,懂礼貌,重环保。大家见面都问好,不会说脏话,更不会有随便骂人的现象。那时的车辆根本不用上锁,因为大家的思想境界都很高,不会有偷车的现象。如果有人不小心在地上丢了垃圾,环卫机器人会立即清理那些垃圾,并告诉这个人环保的重要性和那块地方有垃圾点。
我梦中的小康是生活、休闲的花园。人们居住的环境非常优美,住的是二层小楼,还带着小花园。大人会在自家的小花园里散步、下棋,孩子在小花园里嬉戏、玩耍。每栋房子都有许多房间,有书房、健身房、客厅等等。屋外的马路两旁种了许多花,有:月季花、牡丹花……`道路两边是一排排枝繁叶茂的白杨,傲然挺立。在马路上行走,会有鸟语花香的感觉。
我梦中的小康是交流与合作的论坛。那时的学生学习非常棒,他们开设英语课、电脑课、还有自然课和思想品德课,同学们都很爱学习。学校每星期还组织同学们去旅游,来丰富同学们的课外知识。同学们可以在网上上课,与北京、上海等地的小朋友们一起讨论学习中的各种问题;听科学家爷爷和影视界的叔叔阿姨讲他们童年的故事;还可以与美国、伊拉克的小朋友共同呼唤和平,反对战争。
我向往蓝天、白云、花园簇拥着的优美的环境,还希望这如诗如画的环境中居住着有文化、高素质的现代公民,更知道这个美好的小康梦需要我们的努力才能变成现实。
让我们共同努力吧!为了梦想成真!
党的xx大提出,我国到20xx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我心中的小康生活就是活得有滋有味。
吃,不只讲温饱,还要讲营养、讲安全、讲绿色。地沟油、农药残留、染色馒头、毒豆芽、毒奶粉、瘦肉精等食品不复存在。
穿,不只按季换衣、讲时尚,还要得体、有品味,不仅使人显得更加年轻漂亮,还体现出一个人的良好修养与品质。
住,不只有其所,还要住得更加舒适。住宅有极强的耐震性能,客厅、卧室、书房、餐厅、浴室,都体现人文关怀,并为老年人和残疾人的生活考虑周到。
行,不只有路有车,还要交通更便捷、更轻松。
游,不只简单的游山玩水看风光,还要玩得开心,玩得浪漫。没有高收费宰客,服务周到,不让人闹心、堵心。
医,不只有病打针吃药,还要让人人享有医疗保险,看病贵、看病难不复存在。
其实,我心中的“小康生活”远不只这些,还包括我们的孩子能享有平等的教育,能就业有出息;老年人老有所依、老有所乐;城乡差别不断缩小,美丽中国到处山清水秀,鸟语花香。
我们要努力奋斗,让梦想成真。
我心中的小康初中篇二
说到小康,我们听到、看到的大多是一些数字,诸如国内生产总值、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城镇人均住房面积、恩格尔系数、人均预期寿命、教育娱乐支出比重、卫生保健等等。
这些数字随着经济总量的提升是早晚的,可如果没有心态上的平衡,堵心的事情就会经常发生,别说小康生活,就是“大康”的生活也不会有幸福感。
国人有相当的比例早在十年前就进入“大康”生活了,可没见他们有丁点儿的其乐融融感觉。为什么呢?他们心中还是不平衡。比如,当上副科长的骂正科长,说他走关系,顶了自己的位子;当上科长的骂处长,说他收礼不办事,自己正科干了8年就是原地踏步,被提拔到了副处岗位的人也一肚子牢骚,说自己从来就没在有实权的位子上呆过一天。管场是这样,商场也是如此,一年挣几十万的骂挣数百万的,说他玩的是,自己要是也有背景早就成大款了;日进斗金的大款,骂那些巨贾豪商,说他们偷税漏税,钱不干净。这些抱怨与不满不是官场、商场才有,摆地摊的、卖地沟油也一样,你要是与城管没关系,摆地摊都捞不到好地段,掏地沟油的把关系都找到了旅游质监所,没有关系,大酒店的地沟油你都讨不到油水多的。我偶尔卖一些旧书旧报,认识了一位收废品的老哥,他也经常抱怨,生意难做,竞争激烈,我问这是咋回事,他说:“我在派出所没认识的人,三天两头就来检查,看我收了哪些违禁的废品。可隔壁的那孙子就从没被检查过,连高压线他都敢收,哪有不发财的。”不公平,有一座金山他也觉等那不是喜马拉雅。
当人人都抱怨不公平的时候,那些数值、系数、几率还有意义吗?就算你有钱有势,房子几十套、香车多少台、珠宝数不清,可你天天都过着胆战心惊的生活,这还算小康吗。
小康社会是社会首先要“精神卫生”,我心中的小康社会至少不会有人把女孩子的身体当作盛饭盛菜的大号盆;不会有人会因为弄丢了老板的一个小零件而被迫下跪求饶;不会有人给那些讨要工资未果而爬上楼顶的外来务工人员套上“跳楼秀”的帽子。我心中的小康社会也会有男女情色的事件,但当官的不该是主角,我心中的小康,不会再有因为一条实名的微博骂了官员而被劳教。
小康生活也不应只着眼于收入,更重要的还在于社会关系的和谐,社会秩序的稳定,机遇面前人人平等,人的尊严得到尊重,权利不能高于一切,这才能让人的内心“安康”,内心健康才是幸福的小康生活。社会给人提供的致富之路,一定是通过诚实的劳动与付出,合法手段公平竞争达到的小康目标。如果还是通过坑蒙拐骗、违法违规的非市场化的手段致富,他就是物质上小康,内心也不会舒畅。灵魂不纯净,自己都会恶心自己,在没有宗教的国度连个赎罪与忏悔的地方都找不到,灵魂不安静,道德不高尚,幸福就不会有家园。那么,即便“物质财富极大地丰富”了,称它为小康社会也很牵强。
机会公平催人进,规则公平促和谐。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需要实现法治社会,把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方针政策落到实处。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的“三位一体”,是十八大传递出的公平希望。小康社会的新美景,奋进中国的新图景,都要在公平的前提下才能落实。今后,只要我们按照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战略部署顽强拼搏、努力奋斗,我们的社会才能建成小康,“你幸福吗”才不会是幽默。
我心中的小康初中篇三
说起“小康”这个词,其实我还不是很理解它的意思。爸爸说,你现在穿的漂亮衣服,吃的美味佳肴,住的大房子,这些就是“小康”。爷爷说,现在我们的生活一年比一年好,就像芝麻开花节节高。我们现在家家户户有房有车,吃穿不愁。不像他们小时候,连吃饱穿暖都很困难。听爷爷这么说,我发现和爷爷小时候一比,我现在的生活就是“小康”。
我觉得我们这一代每一天都是幸福快乐的。我现在理解的“小康”就是生活越过越好。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可以表现出我们的小康生活。
“吃饱了最幸福”。电饭煲就是我眼中的“小康”代表。现在我们烧饭离不开电饭煲。平时烧饭只要在电饭煲里添放适量的米,再把锅里的米洗三遍。然后,在锅里放适量的水,并用抹布擦于锅底的水,放到电饭煲里,按下一个按扭就可以了。时间一到就能吃到香喷喷的米饭啦!别看我是一个三年级的学生,我也会轻轻松松地做饭呢!爷爷奶奶告诉我,他们以前是灶台生火做饭。做饭的时候,旁边一定要有人看着,不然饭不是干了就是糊了,可麻烦了呢。除了电饭煲,还有很多智能电器出现在我们家里。
平时出门买东西,爸爸妈妈只要带一部手机就能快速付钱。我经常看到他们付钱的时候,只要用手机的微信软件或支付宝软件扫一扫二维码就可以了,根本不用带现金了,生活更便利。但是,爷爷奶奶那时候可没这么方便,必须要随身携带现金,还要防止被偷,很怕出现假钱。爷爷奶奶说:“现在可方便了,出门带手机就可以了,生活变化真大!”
现在出门交通便利。平时我上兴趣班,爸爸妈妈除了开车接送我,也会打车接送我。每次看到他们直接用手机点了几下就叫了一辆“滴滴”车。没几分钟车就出现在我们所在的地方,简直就是随叫随到呢!如果我们要去远的地方,高铁、动车能马上把我们送到想去的地方。爷爷奶奶那个年代出行可不像我们现在这么方便。他们只能坐公共汽车,速度有一点儿慢。如果他们想去远的地方,只能坐火车。火车里面的座位又小又挤,厕所还有一点儿脏,不像我们坐高铁那样速度快、座位宽敞、厕所干净。现在交通这么方便,放假了爸爸妈妈经常带我去全国各地旅游。
我们的“小康”在生活中到处都有体现。我眼中的“小康”生活就是天天开心,日子越过越美好。现在,虽然我们有幸福的“小康”生活,但是我们不能坐享其成,只会享受老一辈辛苦创造出来的美好生活。老师说:我们是祖国的花朵,祖国的未来更需要我们靠自己的双手去创造。
从现在开始,我更要好好学习,积极进取,用知识的力量让我们的“小康”生活更上一层楼!只要我们共同努力,我们未来的生活一定会比现在更好!
我心中的小康初中篇四
天,暗了,我的思绪随着朦胧的月色飘向了远处,梦里,一片喧嚣打破了我原本寂静的意境,身体飘起来了。
我支配着自己梦游般的身体飘到了这城市的上空,这里是灯火辉煌,高楼林立,五彩的霓虹灯向漆黑的夜空尽情展示自己的妖媚,熙熙攮攮的人群仿佛不知疲倦,流水般涌动着,用他们的嘈杂与欢乐谱写了小康社会的美丽诗篇。咦?为什么看不见超市门口的乞丐呢?原来小康社会是容不得他们的,他们都改行升官发财去了。也许是耳朵受不了如此的嘈杂,我又飘到了居民小区,这里一改往日的贫困落后,汽车花园应有尽有,高达7、8层的居民楼通体粉色,偶尔有几个窗户透出点明亮的灯光或几个忙碌的身影,好奇心又使我进入某个房间,哇,现代化电器家具应有尽有:电脑、电视、空调、家庭影院、欧式沙发等等,看来,人们的生活真是又进了一个档次。
我离开了闹市区,飞到了城外的公路上方,这是一条弯曲的平坦的高速公路,夜已深,白色的公路在月色的笼罩下仿佛一条银色的绸带飘向远方。来往的疾速行驶的汽车,仿佛是绸带上流动的玛瑙,公路两边的乡村,已沉睡过去,一种温馨的感觉促使我飞进了这个乡村,星罗棋布的白色红瓦小楼房,在花园的映衬下,颇有点欧式风味,偶尔传出几声大吠,或是鸟鸣,也应看作是这农村的交响乐,即使是农村平坦宽阔的水泥路也到处可见,纵横交错,看到这儿,我内心心角有一簇希望的火苗在悄悄燃烧。
这场梦在我的口水中告终,醒来后,我的思绪还是没有办法回到现实,小康社会,真的带给人们太多的便利了。
我心中的小康初中篇五
爸爸告诉我,他小时候,从老家到县城没有公路只有崎岖的山路。村民们去县城购物,先得挑上重重一担蔬菜或木柴到城里卖钱,换点日用品回家,来回至少一整天。村里有的孩子直到上中学,都还没去过一趟县城。进省城杭州就更不方便了,爸爸第一次来杭州,当时没有高速公路,乘车足足用了12小时。如今浙江全省县县通高速、村村通公路,我们回趟老家最多也就3小时,是时代的进步缩短了我们回家的路。
我们回老家途经一条“最美公路”——县城通往村口的路:奇峰、秀石、松涛、翠竹、清泉、山花……一步一景、移步换景,开车穿行其中,如同画中行、梦中游。每当我陶醉之时,爸爸总要不失时机地给我上课,他说,以前这里的路全是凹凸不平的泥石路,山更是光秃秃的,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改变了人们的思想,改造了身边的环境,让我们回家的路变成了“最美公路”。
爸爸还说,小时候,村里人住的是石头房、茅草房,一下大雨家里到处漏水;家家缺衣少粮,一件衣服哥哥穿了弟弟穿、弟弟穿了妹妹穿;吃饭就更成问题了,通常只能吃两餐,还是薄薄的粥汤,有时没有菜吃,就拌点盐水下咽,平时不可能有肉吃,只有过年杀猪时,才能吃肉……如今,村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家家盖起了三层青瓦白墙小洋楼,外围还带有花园;每家每户都有车,到镇里购物半小时就能打个来回;至于吃饭,那更是不愁鱼不愁肉。爸爸深情地说,他小时候每天要翻山越岭走三四里路到邻村上学,冬天山路结冰,就在单薄的破球鞋外面缠上稻草绳防滑,现在村里小孩都在镇中心小学上学,上下学还有车辆接送,学校的硬件设施和生活条件那更是一流了。
姑妈家一直住在村里,她说以前村里没有公路,出行很不便,全村几乎没有经济收入。如今水泥公路修到家门口,公交车通到村口,姑妈做起了“菜掌柜”,自己种的高山蔬菜每天有人上门收购,收入多时一天就有一两千元。以前,看病是个大难题,村民得病靠熬,熬不住吃草药,现在开车去县人民医院看病半天就能来回。姑妈家虽在农村,但高档沙发、投影电视、智能家居、太阳能热水器、现代家电一应俱全,跟我在杭州的家里没什么区别。
最近,我又听说老家快要通高铁了,到那时我们回家仅需1小时。对此,我感慨万千,是路改变了一切,是小康之路造福了人们的生活。
我心中的小康初中篇六
小康社会是我国普通百姓对富裕、美好的理想生活的追求。据考证,“小康”一词,出自《诗经·大雅》,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式概念,即“富有仍嫌不足,但温饱已经有余”。而此时的我和我的家乡,正被这浓浓的幸福感包围着。
我的家乡在美丽的浙江台州!城市兼得山海之利,历史上就有“海上名山”之美称。台州是典型的鱼米之乡,是中国第一个水稻亩产超两千斤的地方,并拥有辽阔富饶的东海渔场,渔业产量居浙江首位。同时,台州也是中国主要的水果之乡,名果黄岩蜜橘和玉环文旦中外驰名。台州自古学风兴盛,为文化之邦。这里山海风光秀丽,名胜古迹众多,为中国黄金海岸带上的富庶之地。
路桥区是我生活的地方,我熟悉它呼吸的韵律和行走的节奏。家乡两年一小变,三年一大变,我们的生活质量随着城市建设的步伐凯歌猛进!灯火璀璨的中盛广场上人头攒动,脚下的每一条斑马线都洋溢着大都市的味道。十里长街古色古香,青砖绿瓦,古亭廊坊,我们常常在这里阅读、写生。南官河绿水悠悠,岸上白鹭与孤鹜齐飞,或许神仙眷侣也愿在此修身养性。再加上青石绿荫的石浜山,时尚达人必打卡的中央山公园,我的家乡俨然已经成为一座海上仙岛,怪不得“文明城市”“宜居城市”的美名年年都会花落我家,怎能不让我骄傲!
家家奔小康,个个争优秀!我们生活在神山秀水之地,可幸福生活不是神仙点石成金送的,是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家乡人的辛勤努力中奋斗出来的!
就拿我的妈妈来说,她的乐观和勤奋是我们台州人热爱奋斗的真实写照。年初的疫情使举国上下蒙上了一层挥之不去的阴霾,可是身为销售员的妈妈仅仅消极了两天。按她的话说,要对祖国充满信任,对生活充满乐观。她负责销售的学习机在疫情期间在网络上得到了很好的宣传,从文案说明到视频讲解,从微信沟通到电话联系……她在努力尝试开辟一条新的销售渠道。从亲朋好友,到老生意介绍,妈妈一视同仁,耐心讲解,反复介绍,短短几天,她就完成了从电子市场到网络销售的跨越,生意又红火了起来!更没想到的是,因众多客户享受到妈妈周到贴心的服务,疫情过后,订单如洪水般汹涌而来,妈妈成功逆袭!
中秋刚过,同学们脸上也乐开了花,原来校领导发现教室里的桌椅陈旧,辛勤的老师在开学前一天组织家长,把崭新的桌子、椅子搬回教室,学校还给我们换上了新的黑板、空调……一切都在朝更好的方向前进!
今非昔比的生活,让我们享受这个小康时代。我们用勤劳的双手装点家乡的山水,我们用感恩之心呵护祖国的美好未来!我们会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生活,好好学习,用自己的理想和行动,让中国梦悍如磐石,坚不可摧!
我心中的小康初中篇七
党的十八大提出,我国到20xx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我心中的小康生活就是活得有滋有味。
吃,不只讲温饱,还要讲营养、讲安全、讲绿色。地沟油、农药残留、染色馒头、毒豆芽、毒奶粉、瘦肉精等食品不复存在。
穿,不只按季换衣、讲时尚,还要得体、有品味,不仅使人显得更加年轻漂亮,还体现出一个人的良好修养与品质。
住,不只有其所,还要住得更加舒适。住宅有极强的耐震性能,客厅、卧室、书房、餐厅、浴室,都体现人文关怀,并为老年人和残疾人的生活考虑周到。
行,不只有路有车,还要交通更便捷、更轻松。
游,不只简单的游山玩水看风光,还要玩得开心,玩得浪漫。没有高收费宰客,服务周到,不让人闹心、堵心。
医,不只有病打针吃药,还要让人人享有医疗保险,看病贵、看病难不复存在。
其实,我心中的“小康生活”远不只这些,还包括我们的孩子能享有平等的教育,能就业有出息;老年人老有所依、老有所乐;城乡差别不断缩小,美丽中国到处山清水秀,鸟语花香。
我们要努力奋斗,让梦想成真。
我心中的小康初中篇八
范兰兰,自九九年参加工作以来,我一直在百塔小学任教,学校远离市区,位置偏僻。我17年如一日扎根在那里,不畏严寒酷暑,早出晚归,把青春和智慧奉献给了农村教育。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深知农村人生活的艰辛,农村的孩子更需要辛勤耕耘的教师,所以,我选择农村教师这个职业,我无怨无悔!
多年来,我一直从事数学教学,艰苦的从教条件使我勤奋好学,从不放过任何一个学习机会。近几年,我一直坚持参加市,区数学教研组的教研,边学边用,使我的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教学成绩硕果累累。我执教的数学优质课获省二等奖,参与的课题研究顺利结项,制作的课件、撰写的论文分别获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所教班级学生的数学成绩也很优秀!并在2014年3月被评为“顺河区身边好人”。
教育植根于爱!我不仅教数学课,还担任班主任工作。由于班里的留守儿童比较多,我常常深入同学们中间,了解他们的生活和心里状况,以促使他们健康成长!我班徐芯琪同学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由年迈的奶奶照顾。后来,父母的离异,使她思想波动很大,无心学习,我发现后及时找她谈心,对她进行心理疏导,时时关注她的生活和学习。通过一段时间的交流引导,徐芯琪走出阴影、学习更努力了!
作为班主任,不仅要学会细心观察,还要具有捕捉教育契机的能力。学校的教学楼与陇海铁路线只有一墙之隔,那是我班刚搬到二楼上的第一节课,火车的一声鸣笛打破了教室的安静,同学们好奇地向窗外望去。见此情景,我灵机一动,何不抓住这一有利契机?于是,我就让学生谈论对火车的了解,给他们介绍铁路安全知识。机智巧妙的处理,获得了传授知识和安全教育的双重效果!
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使我更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和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在开封市创建国家文明城市的工作中,我不甘落后,宣传文明知识,做文明的使者。在2013年我就加入了开封市志愿者协会,经常利用假期参加公益活动。我知道: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大家的力量是无穷的!所以,我经常带领学生“走进敬老院关爱老人”、“向贫困地区献爱心”、“争当环境小卫士清扫街道”、组织“爱心团”到聋哑学校帮助智障儿童。我觉得:引导孩子们在活动实践中学习如何做人,比口头宣讲更有实效。
对于多年待在农村小学的我,有人说:每天这样劳碌奔波太辛苦了!我要说:像我一样辛勤付出的农村教师还有许许多多,他们始终默默坚守自己的岗位。我坚信:只要有付出,就会有收获。只要坚持,就会成功!我愿将青春和年华奉献给农村教育事业!
今年9月9日,是毛泽东同志诞辰115周年纪念日。在此前后,解放军艺术学院副院长、著名文学评论家朱向前的新作《诗史合一:毛泽东诗词的另一种解读》,引发读者热议。
朱向前说,每一个从“毛泽东时代”过来的人,心中都有一个“毛泽东情结”——不管你是否承认,也无论你如何评判。
他说:“我讲毛泽东诗词,纯属无心插柳,歪打正着,然而这并非刻意为之的研究却一发而不可收,从课程中的一个章节,发展为一个专题,发展成听众数万并登陆权威电视媒体的系列讲座,最后整理出这本书。”
该书可分作两个部分:一为“朱向前解读毛泽东诗词”,另为“毛泽东诗词鉴赏”与“附录”。鉴赏与附录中的文字出自两个年轻人之手:朱寒汛执笔的“赏析”和刘常的“笺释”——由此,该书还具备了一种“代际对话”的性质。
所谓“另一种解读”,当然首先指书中朱向前对毛泽东诗词的整体解读,它是作者的“个人化”解读;同时出于讲座的需要,其循循善诱、潇洒放达又恭谨委婉的文风,使之成为了面向公众、面对你我的一次恳谈与交流。若从学术的角度作“正解”,“另一种解读”当指文章采用了“跨学科”的批评方法,从文学入手阐释毛泽东的精神传统,或言从历史与文化的视角,阐发毛泽东诗词与人格之魅力。
书中所展示的“解读”有两个重要特色:其一,诗史合一,知人论世;其二,自创体系,独出机杼。延承中国文论“知人论世”之传统,作家主体与艺术文本互为参照、历史批评与审美批评相结合,是朱向前一以贯之的批评个性。书中广征博引,纵论古今,有史料钩沉,亦有生活趣闻:以史论诗,以诗论人,诗与史合一,人与诗互文。
不拘一格的“原创性”常常是朱向前批评文字的力量所在,且在《诗史合一》中,作者更推崇和持守“深入浅出”之原则,在史料发掘与理论阐释中有提升亦有辨析,保持了批评和景仰的均衡,以之引发读者的思索与回应,还原一个人性真实而又“千古一人”的毛泽东。书中对毛泽东个体人格之“三个侧面”的归纳阐释,对毛泽东关于文章做法之“神气”说的解读与领悟,对当年田中角荣获毛泽东手赠其写满眉批的《楚辞集注》之“深意”探幽、“旧典”新解,对毛泽东诗词特点的阐发,乃至对长征途中统帅三军的“马背诗人”推敲苦吟之神态的想象和描述,皆传递出作者“仰之弥高,钻之弥深,瞻之在前,忽焉在后”的研究态度和写作激情。
丰富而新鲜的史料,犀利而深邃的见解,职业且独具个性的艺术眼光,集合成《诗史合一》一书的基本品质,该书的特点及其带给读者的惊喜无疑是多层面的。作者共搜寻、厘定了104首毛泽东诗词,正式录入本书有76首(组),是截至目前公开出版的毛泽东诗词集中收录篇目最多的。一批诗作的初稿或发表前的未定稿收录在赏析文字之后,“初稿照录”无疑是全书的一个亮点。有精选的历史照片和书法绘画点缀其间。另一个颇为有趣的特点是,朱向前的两位合作者均为“80后”的青年作者,他们在飞扬的文字中,投入了自我的激情,也展示了独立个性,使得对毛泽东诗词之精神境界、艺术成就的探寻,在该书文本之内即构成了“代际”间的对话与交流。
朱向前曾在北京鲁迅博物馆就毛泽东诗词作过一次演讲,演讲结束时,有老者与青年踊跃登台,用传统评剧和美声唱法竞相演唱毛泽东诗词,为此作者叹曰:“我觉得讲座之所以受欢迎,主要归功于毛泽东和毛泽东诗词本身的魅力,在广大中国人民心中,毛泽东和他的诗词是个永远说不完的话题。”
门前,是来来往往的人流车流,门内,是安静明亮的图书销售大厅。新春的小雨中,我掐指一算,自己在新华书店上班已经整整二十五年了。二十五年的光阴,把我从一个爱幻想的年轻人,完全打磨成了一个做事稳重稳妥的职业人。
难忘1992年元月1日进店工作那一天,适逢元旦,门市部里的顾客来来往往,好不热闹。年画销售空前繁荣,水管做的栏杆都被挤得变了形。吃饭时间到了,人流不仅没有减少,反而比上午更加密集了。负责销售的我,第一次感到了人生的意义和工作的重量。
接下来的日常尽管千差万别,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繁琐。本着顾客就是上帝的原则,我在书架货架之间穿梭。有时候有的顾客相当挑剔,书画拿了好几个回合还是没有要买的意思,我依然是笑脸相迎。现在的人听到这个细节一定很吃惊,因为他们不知道那时候的销售是在封闭的柜台里面进行的。我曾经有过过完一个节日,体重瘦掉几斤肉的经历。但我仍旧不会为了节省自己的体力而怠慢顾客,消极做工。
当我对于这份工作越来越熟悉,甚至越来越快乐的时候,店里把我分到了仓库。也就是说,我从新华书店的前台,转到了后台。望着满库房堆积如山的书画,我一边盘算怎样打理它们,一边动手实打实地干起来。这是1995年,我爱库房中的每一册书,每一张画,好像它们是我家的。那时候,我的主要职能是分发全县各个学校的教材和本门市部销售的图书,以及每个乡镇的教材和图书。每年每个学期开学前的日子,我们的工作都跟打仗一样,毫不轻松。写到这里,我不能一句话带过,那是我弥足珍贵的岁月。我想起库房里那些各式各样的教材,版本不同,年级不同,科目不同,式样不同,价格不同,来接书的人不同,我这库房管理者的心情不同。有时觉得好累好累,有时觉得好有意思好有意思。一件一件理顺它们,需要力气,更需要责任心。但是只要努力,就能做好。
我们新华书店的仓库门口是闹市,是人来人往的大街,白天是不允许停车的。以前教材回来,都是在距离仓库100多米远的地方卸货,然后请木车一车一车拉回来。工作量大、费用高不说,碰上雨天,就更不好办了。不要以为我说这些无关紧要,它关系到所有图书的品相。我想我们的工作方式必须更改,得就近,就便。是的,我的想法十分明确,即在不改变每年每学期所有教材准时到位的情况下,以一种截然不同的办法来理顺它。这就是晚上运书过来。是的,是晚上。由是,我与上级领导大胆沟通,变成事实。至于我,货到人到,绝不含糊。哪怕突然感冒发高烧,哪怕凌晨三四点。我的工作热情会给我无限力量,让我摆脱一切有可能影响工作的因素,以确保教材准时到位。
记不清有多少个月朗星疏或月黑风高的夜晚,我一个人开着摩托车来到书店仓库开门等候和联系搬运工帮忙下书。点好货后一般天都快亮了,早起锻炼的人,已经在路上大步奔跑。
这些年来,我因工作出色获得过一些荣誉,但我认为我获得的成绩,来自于“新华精神”的支撑,是领导的正确引航,是大家的鼎力支持。
新华精神,永放光芒。新华书店的未来,会更好。
这学期开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通过这学期对思修的系统的学习在思想认识上有了很大的提高。从开学到现在来经院差不多已经有一年了,而在这一年里由刚开始对经院的陌生到现在的熟悉经历了许许多多的挫折坎坷,而这些经历让我在心理上对大学生活渐渐有了更多的了解,也是对大学生活的初体验。
这学期的思修课让我在学初体验的总结和对接下来三年大学生活的计划与期望。从初中以来我就觉得不管什么时候都有学习思想道德修养的必要,虽然大学以前我们不叫它“思修”而叫它“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尽管叫法不同但始终都没有离开过“思想”这一主题。思修总是会教我如何去正确理性地面对学习、生活中的压力和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在思想上总能让我找到正确的方向引领我前进。而这学期的思修课程也不例外,让我更了解了大学生活以及以怎样的心态来度过美好的大学生活,更让我明确了我的大学乃至人生的目标和理想。
在这学期的思修课程中,最开始上的绪论部分就是“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记得我刚进大学时还是以一个中学生的心态来看待这里的一切,总是觉得差异太大了。显然与高中生活相比,大学生活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首先,是学习要求的变化。大学阶段的学习,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大大增加,专业方向基本确定,需要大力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大学图书资料和各种信息丰富,获取知识的渠道更加多样化,所以要学会熟练利用图书馆和互联网搜集资料和掌握信息。
其次,是生活环境的变化。虽然高中时也是住校,但一个月总能回家一次,而现在只有寒暑假才能回家,所以一切都要求自己更加独立。而且同学都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兴趣爱好、生活习惯都会存在差异,所以要有较强的交际沟通能力。
最后,是社会活动的变化。进入大学后各种组织活动大大增加,所以要学会合理安排课余生活和锻炼组织和交往能力。通过这些,我知道了要如何去适应大学这个人生新阶段。
除了适应大学生活外,还要肩负起自己的历史使命,将自己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历史发展对我们的必然要求,是党和人民的殷切希望。同时,还要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所构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以我决心加入中国共产党,为祖国尽一份力。
当初高中时的理想就是考上大学,所以不断努力。而现在自己已经身处大学校园时却不再有动力,发现自己慢慢越来越迷茫了。现在我知道了,因为我没有了理想,所以才没有了动力。理想是人的心灵世界的核心。有无理想,有什么样的理想信念,决定了人是高尚充实,还是庸俗空虚。理想信念能够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能够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能够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因此我的迷茫是因为缺乏理想信念,所以当务之急就是树立自己的理想信念。既然自己决心加入中国共产党,那么就要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当然立志高远也要始于足下,所以要从小事做起。理想的实现是一个艰难的过程,而且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着差距,因此要坚持勇实于践和艰苦奋斗的途径。
在这学期末老师让我们看了《张思德》这部电影,我深深的被张思德的事迹所感动。在他身上我学到了什么是爱国主义,爱自己的骨肉同胞,爱祖国的灿烂文化,爱自己的国家。在他身上我知道了什么叫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一种对国家对同胞的的责任,看见的是一种大爱,一种包容,一种执着。他有自己的原则,绝不做任何不利于国家不利于他人的事。但不幸的是他牺牲了,他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是为自己的理想而死的,死得其所。
这学期我通过了一个月的党校培训,现在党校已经结业。而党校结业还只是一个起点,我要通过努力让自己成为一名真正的共产党员,用自己的一生来为党的事业而奋斗,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而一个共产党员应该坚持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和集体主义的价值观,并将其与实践相结合。如今社会到处充斥着xx与黑暗,而社会的未来是属于我们这年轻一代的,所以我们有责任与义务去改变它,去让它变得美好。要想去挽救这个社会,要想实现共同的理想,我们首先应该做的是提高自己的修为,培养爱国热情,树立坚定的信念。
一学期的思修课马上就结束了,回首总结,尽管最终沉淀在脑中的知识并不多,但我却感觉这门课让我明白了许多。我觉着它给了我多少知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思想,它使我感受到了思想的价值、道德的魅力以及法律的圣洁。它真切地告诉我:这个时代需要的不是只有专业文化知识的人才,而是一个兼道德修养、法律意识与专业知识于一体的全面的高素质人才。失去道德与法律,在当今的时代下,你将寸步难行。尤其作为当代大学生,祖国的接班人,修德明法,实现价值,对我们就显得异常重要了。
第一,修德道德是一个人的灵魂,更是社会发展的基石,一个没有道德的社会,将混乱不堪。
对于道德的追求是一个漫长且逐渐积累的过程,需要我们不仅在思想上明辨是非、区分善恶,更要在行动上践行社会主义道德,发扬继承我国的传统美德,在日常生活中,遵守道德规范,并努力做好模范带头作用。当面临道德与利益、金钱甚至生命的冲突时,我们必须坚守道德至上的原则,绝不能抛弃道德。我认为正是人类对真、善、美的不断追求,对道德的崇尚才推动了社会的发展。所以,修德是当代大学生必须做的,只有高尚的道德,才能立社会于不败,也只有形成美好的道德风尚,整个社会才能和谐、健康地发展。
第二,明法法律是国家治理的基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
它在稳定社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说,道德是我们的拐杖,支撑着我们的身体,那么,法律就是我们的衣服,保护着我们的身体。可见,作为社会中的人,必须掌握一定的法律知识,才能在社会中保护自己,帮助他人。对大学生而言,法律更是重中之重,不仅要保护自己的利益,更要保护国家的利益,在国际竞争中,必须学会用法律维护祖国人民的利益。可以想象,一个不懂法律的大学生,就如同一个赤身裸体的人闯入社会,不知所措,必将遭受人们的嘲讽,甚至有损国家的形象,更不用说在社会中为国家做贡献了。培养出没有法律的大学生,不仅是教育的失败,更是民族的不幸。可见,明法,对于我们而言,势在必行,不仅是自身的要求,更是国家与人民的要求。
第三,实现人生价值大学生是祖国的希望,肩负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
可以说,我们大学生人生价值的实现与否将直接影响着祖国人民能否实现现阶段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所以,努力实现自身价值当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至于如何去实现呢?思修课的学习告诉了我:首先,要树立科学的、崇高的人生理想,确立自己的奋斗目标,"如果说社会是大海,我们是小舟,那么理想与信念就是引航的灯塔和推进的风帆",理想与信念的作用不言而喻;然后,修德明法,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艰苦奋斗,努力提高自己的整体素质,并以持之以恒的态度不断追求,坚定自己的信念,以饱满的热情积极投身于理想的实践过程中。在这一过程中可能会有挫折与失败,但坚定的大学生必须明白:只要理想不灭,自己就要爬起来继续前行,只要坚持不懈,理想定将成为现实。祖国和人民在看着我们,努力吧,祖国的未来要我们去开创,人民的幸福要我们去争取。
一学期的思修课,我学到了许多,也明白了许多,尤其在思想上觉悟了很多。明了的当前的世界局势,感受到了身上的重任,知道了自己再也不应像以前那样碌碌无为、好吃懒做,而应鼓起自己的斗志,投身祖国的建设中,也学会了如何做人、做事,如何去奋斗。"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思修课的学习使我坚定了信念,增加了信心。人生大路,只有努力拼搏的人,才能达到胜利的顶峰。时代在呼唤我们,大学生们,挺起你们的脊梁,鼓起你们的勇气,来接受时代的重任吧!我相信,我们有能力完成这历史的接力,并奋力前进,为祖国和人民的共同理想而奋斗!
今天,我读了《黄继光》这篇英雄故事,内心非常激动。夜已深了,可我还未入睡。黄继光那舍身堵枪口的光辉形象老是出现在我眼前。黄继光1930年生,1952年逝世,牺牲时年仅22岁,是四川中江人,在1951年时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1952年加入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
在1952年10月19日上甘岭战役中,敌人占领的597。9高地密集的火力网打得六连战士抬不起头来。前去爆破的三个小组都牺牲了。眼看着天亮前攻不下阵地了,黄继光带领两个战士再次前去爆破。一个战士中弹牺牲了,另一个战士也负伤了,接近敌人火力点的黄继光已身负重伤,身边没有一样武器。危急时刻黄继光用胸膛堵住了敌人正喷着火舌的枪眼。敌人、战士们惊呆了时,我也惊呆了,谁又见过这等可歌可泣的事迹呢?都说人的死有两种:要么重于泰山,要么轻于鸿毛。黄继光叔叔为人类的正义事业而死,他死得有意义,死得伟大!我们将永远怀念他!
是啊,除了黄继光以外,还有无数革命先烈为了祖国的神圣领土不被侵犯,为了人民不受欺辱,为了我们生活得更幸福,用满腔热血谱写了一曲曲英雄的赞歌。是他们用忍饥挨饿换取了我们今天丰盛的饭菜;是他们用站岗放哨换取了我们今天树荫下的嬉戏;是他们用流血牺牲使我们在和平的环境里学习和生活。
英雄们,我们将以你们为榜样,勤奋学习,用优异的成绩来告慰你们的灵魂,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
杨老师,男,今年50岁,中国共产党党员,副教授,从事高等教育工作29年,现任教育科学系副主任。他忠诚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为人师表,曾荣获“学院优秀教师”、“思想政治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在“三育人”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绩。
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杨老师不断开拓新教学视野,树立新教育理念,吸收先进的教育思想,以适应教学的新形势、新要求、新特点,努力提高育人水平。始终坚持“立德树人”,铸师魂,强师能,修师德,以高度自觉的敬业精神、认真负责的教学态度、较高的学识修养和严谨的教学方法影响学生。
自1985年参加工作以来,他始终战斗在教学工作的第一线,先后担任过12门专业课和公修课,教授过数以万计的学生,“桃李满天下”。他自觉遵守教学规范,无任何教学事故,执教严谨,注重教学艺术和教学效果相结合,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并将学生的素质教育寓于专业教学之中。认真备课,真正做到“每课必备,每课必新”。课堂上,按照课程教学大纲,认真组织教学,更新教学方法,注重教学内容的整体优化,构建良好和谐课堂秩序,对教学质量高度负责;课堂上,善于掌握学生听课动态,语言流畅生动幽默、逻辑性强、条理分明;课堂上,善于同学生交流,把握学生心理,以生动的示例启发学生,及时调整学生情绪,寓教于乐,寓教于理;讲课内容适时引入相关领域,进行拓展延伸,在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引向学生对人生、对社会的思考;既注意教书又注意育人,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培养,在历次的教师教学测评和学生网上评教中均获得95分以上好成绩,深受学生的尊重和爱戴,在学生中具有良好的影响力。
在完成大量教学工作的同时,注重开展科学研究。撰写“谈课堂教学中素质教育的实施”一文获国家级素质教育成果二等奖,获省厅级优秀社会科学成果奖3项,获地市级科研成果奖4项;发表论文25篇(其中核心期刊4篇);参编专著、教材3部,其中《太平洋贸易网500年》一书,是国家教委“八五”重点科研项目。这些科研成果,为他的教学增添了色彩,对学生崇尚科学,追求进步,产生了积极的正面影响。
作为系副主任,杨老师注重业务学习,刻苦钻研,掌握新的教学管理理念,吸收先进的教育管理思想,积极思考和努力探索教学管理的新途径、新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管理水平和育人能力。
杨老师十分重视教学管理工作,倾注了大量心血。狠抓日常教学管理工作,及时传达和落实学院和教育科学系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与教师和学生的沟通与协调,认真细致的做好每一项具体工作,向管理要质量,向管理要效益,认真履行自己的岗位职责,恪尽职守。结合教育科学系实际,优化教学环境,落实教风、学风建设。在教风建设方面,紧跟时代步伐,切实加强对教师进行职业责任、职业道德、职业纪律的经常性教育,使教育科学系形成了一支专业思想牢固、团结向上、开拓创新、和谐发展的师资队伍。在学风建设方面,注重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杨老师对每一届系学生会、团委、班委成员进行培训,告诫他们:学生干部是学生中的骨干分子和中坚力量,是师生之间进行沟通交流的桥梁和纽带;是学校实施教育、管理工作的一支重要力量;让学生干部服务好同学们的学习、生活、教育、管理等等。每学期还把各班班长和学习委员,召集到他的办公室,与班委进行座谈,让他们反映教学管理和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杨老师努力使各项教学管理制度规范化、科学化,用制度管人、育人,按制度办事,工作规范,办事公道。他组织各教研室认真修改各专业的教学计划,把教学计划落实到常规教学之中,贯彻执行。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验室建设、精品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工作中,都能体现创新意识、强化管理意识,增强服务意识,促进了教育科学系教学工作和教学管理工作健康、有序发展,赢得了师生的好评。
杨老师不论是在教学工作中,还是在管理岗位上,以师生为本,积极主动地提供优良的人性化的服务,并且服务热情、周到、及时,得到老师和学生的信任和支持。
除了在课堂上深切关心学生的学业以外,还在经济生活方面关心学生,多次资助经济上有困难的学生,垫付学费,保证他们顺利完成学业,并在精神上鼓励他们树立坚定的信念和克服困难的勇气。对于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更是精心、细心、用心,贴心,杨老师关注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把自己的手机号,qq号留给了他授课的所有学生,学生有问题可以及时联系杨老师,杨老师及时解答和回复。急学生之所急,想学生之所想,2014年的暑假,10级英语教育2班的女生曹云芳,给杨老师打电话,说她和几位同学在苏州打工上当受骗,杨老师立即给她们寄去500元回家路费,并嘱咐她们路上注意安全。还经常看望生病的学生,鼓励他们战胜疾病,祝福他们幸福吉祥,有的学生感动得留下眼泪。当毕业生就业遇到麻烦、专升本学生遇到困难时候,他都尽最大努力想办法帮助他们解决眼前的困难。
杨老师积极参与并热情指导大学生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如大学生辩论会、摸拟法庭开庭、大学生诗歌朗诵会、演讲比赛、12.4法制晚会等,处处把学生的利益放在第一,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在2014年下半年,杨老师精心组织,亲自指导,孙银龙同学脱颖而出,荣获河南省第十届高等学校师范类教育专业毕业生教学技能大赛二等奖。
杨老师讲奉献,淡名利,在学生心目中,既是良师,又是益友。他用爱心去塑造,用真情去感化,用榜样去激励,用人格去熏陶。10届毕业生宋薇给杨老师的留言如是说:“杨老师,我觉得自己很幸运选择濮大,觉得自己很幸福遇到像您这样慈父般的老师、系领导。离开学校后,虽然联系的少了,但您永远是我的恩师,我永远在心里感念您,支持您!”
总之,杨俊广老师几十年如一日,热爱教育事业,用心血浇灌教育园地,用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承担了“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神圣使命。
从1976年的9月9日到2016年的9月9日,毛主席离开我们整整四十年了。作为70后,我是听着他的故事长大的,在众多革命题材的影视剧里,特型演员们几乎把他的形象定格在了遥远的地方,让我感觉多少有些陌生。
不过,我还记得小时候翻开过爸爸那个宝贝的抽屉,里面居然有一本红色封面的毛泽东文选,因为听过毛主席故事的缘故,所以一直认为那本书是个非常重要的东西,但小学的水平的确看不懂,也就只能把这份尊敬埋藏在了心里。
高中时写作文,有位老师推荐我看了一本小册子叫《怎样写文章》,里面不是叫你怎样“偷奸耍滑”,也不是教你怎样写八股文,而是节选了许多名人大家对写文章的感悟,开头几篇的作者就是毛泽东,从讨论列宁的文章为什么能吸引人、引导人,到为什么要反对党八股,让我受益匪浅。
参加公安工作几年后,有幸在老政委的隔壁办公,有一天中午闲聊,老政委说年轻人要多读点书,多写点东西,转身从他背后的书柜里翻出来一套《毛泽东文选》(简装版,封面上有绿颜色),让我好好读读。我把这套书拿回办公室恭恭敬敬的放在书柜后,工作一忙居然就忘了去读。有一天一位派出所的教导员到我办公室看到这一套书,死活要借,我这才意识到它的珍贵,借给他两本后,自己才真心开始读《毛泽东文选》。
这一读似乎可以穿越时空的阻隔,与他走的更近,他的文章几乎是他一生的倒影,无论是诗词、评论还是调研,都可以将他更为鲜活、更为真实的展现在我们的面前。那两本借出去的书并没有回来,我现在又从网上买了一整套,遇到不会写文章的时候,遇到思想困惑的时候都习惯性的去翻一翻,这套《文选》总能给我思想的火花,而毛泽在我心中的形象也更加清晰可信了。
在我的心中毛泽东最起码可以占据九个第一:
一、他是天底下第一等励志的人。
毛泽东这样一个没有高等学历的书生,凭着对革命的一腔热情、对信念的坚定不渝,历经千辛万苦,受尽百般磨难,实现了自己年轻时立下的志愿,他的一生可以激励每一个人奋进,也足可以激励中国继续前进。
二、他是天底下第一等豁达的人。
很多人都在总结共产党为什么能打赢国民党,就连蒋介石也一直耿耿于怀自己的下场。可是我认为蒋介石输就输在他的气度上,毛泽东家的祖坟被他挖掉了,非但没有报复,反而把蒋家的祖坟保存的那么好。就这气场的比较,老蒋也就只配屈居在台湾那样的弹丸之地。
三、他是天底下第一等无私的人。
毛泽东为了中国人民能站起来,能翻身当家做主人,耗尽了自己的一身,他把自家的田地分给了穷苦大众,把自己的亲兄弟和孩子们都领上了革命的道路,要说革命的彻底性他说第二,没人敢说第一,他为党的事业和中国人民的事业无私奋斗了一辈子。
四、他是天底下第一等认真的人。
毛泽东的认真是出了名的,看书认真、写文章认真,即使一个字、一个符号他都要计较;他的调研也是最认真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论持久战》等都是在他认真调研后写出的惊世之笔,甚至可以说他的认真多少次挽救了中华民族的命运。
五、他是天底下第一等浪漫的人。
在他的诗词和书法里,充满了浪漫和不羁。他天生就有一股不愿被束缚的抗争劲,但是他又时时处处心怀天下,心系黎民。他书生意气、指点江山;他漫卷红旗,猛追穷寇;他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在他的胸中,可以放得下宇宙间的一切,却又揉不进一粒伤害人民的沙子。
六、他是天底下第一等坚韧的人。
毛泽东的一生充满坎坷,他被敌人称为匪,他又被内部的一些人误认为不懂马克思主义;他在党内一度被排挤,甚至被剥夺了军事指挥权,他几次生病命悬一线;他深入敌占区笑谈国共合作,他甚至面临过追杀暗杀而死里逃生。但是他有一颗坚韧的心,愈挫愈勇,遇难奋进,他的这份韧劲不仅成就了他自己,也感染了整个民族。
七、他是天底下第一等睿智的人。
我最佩服他的一点是,在纷乱的时局下他能看到希望;在黑暗的环境里他能寻到出路。他的文章是药,可以医治人们心里的病,可以剔除组织的症结;他的文章是号角,可以鼓舞人心,让人们凝聚起来,团结奋进;他的文章又是尖刀,可以撕开敌人的外衣,让敌人原形毕露,无处藏身;他的文章又是一座桥,大家可以找到共同点,寻得公约数,把朋友搞得多多的,让敌人变得少少的。他总能在中国革命最低迷的时候,唤起人民对革命的希望。
八、他是天底下第一等勇敢的人。
他敢横渡长江去中流击水,他敢和美国较量把他们打回三八线以南,他敢和老大哥苏联绝交,自力更生搞社会主义建设,在他的勇敢里始终有一份倔强。这份倔强曾经成为新中国的一种性格。我们的两弹一星就是在这份倔强的勇敢中诞生的,世界不敢轻视中国也是被这份英雄气征服的。
九、他是天底下第一等为了人民的人。
在毛泽东的心里,人民的地位是最重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也是他亲笔题写的。在他感情世界里,他最看重的就是那些为了人民而无私奉献的人,他敬重白求恩,号召全党同志向他学习;他敬重张思德,认为他的牺牲重于泰山;而在他的笔下那些头重脚轻根底浅、嘴尖皮厚腹中空的人,归根结底都是因为心里没有人民。他批判反动派和帝国主义必将灭亡,因为他们心里只有自己没有人民。
毛泽东离开我们四十年了,却感觉他依然就在我们身边。曾经有一段时间,很多场合都不提毛泽东思想了,我也反思过难道他的思想和文章过时了?可是越看越觉得他的文章和思想对今天的时事仍然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曾经有一段时间有人各种污蔑他,可是越看他的文章,越看中国共产党的党史我就越相信毛泽东,能写出这样文章的人不会是阴谋家;能写出这样文章的人不可能贪图享乐;能写出这样文章的人不会伤害人民。
我心中的小康初中篇九
朝阳渐渐地升起,在乡间的路上撒了一片银霜。从前,家乡都是一条条泥泞小道;好一点,就是砖头路,走起来十分扎脚。现在,再一次来到这片熟悉的土地。只见,从前的砖头路变成了水泥路,突然,远处来了一些滑滑板的同龄人,他们在路上欢声笑语,仿佛享受着水泥路带来的喜悦。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在不断提高,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如今,商业街上,衣服琳琅满目,许多品牌已朝世界各地发展。在超市,也会看到许多进口商品,中国的大部分家庭也已过上了小康生活,以前的吃不饱,穿不暖的情况也很少见。在城市的顶端看下去,只见一幢幢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宽阔的柏油马路上人来人去,车水马龙。来到乡间,居民的住宅也不是用草堆搭建起来的,现在大多数是用砖瓦砌成的,大部分的居民都已盖上了楼房或别墅。汽车、电脑也普遍开来,与儿时记忆中的景象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我们灌南新建了一些休闲娱乐场所,如海西公园、二郎神庙等,这从很大程度上丰富了人民的业余生活。不仅如此,硕项湖的水源开发与扩建从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们的饮水质量,也足以看出上级部门从本质上开始关注人们的生活质量了。从世界看,中国越来越强大。从中国看,城市越来越来强大。从城市看,人民越来越强大。
从改革开放一路走来,我国已从东亚病夫迈向世界强国之林。在这期间,中国的经济、文化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可想而知,有多少人为国家的建设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应以优异的成绩来回报社会。我宣誓:从小努力学习,长大后当一名科学家,将中国的科技发扬光大,让伟大的祖**亲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
我心中的小康初中篇十
我家就在白洋淀边的一个小村子。听爷爷说家乡以前很穷,家家住着土坯房,人人都穿着补丁装,有时候甚至是还要饿肚子。下雨天,院子里、大街上全是烂泥巴,一脚踏下去,连脚带鞋就会陷进去,拔都拔不出来。
我希望,小康社会全面建成的时候,我的家乡变得更加富饶。家乡由现在的砖瓦房,变成了居民楼,甚至是花园别墅,小院里满是自己种植的各种花卉,就像花园一般。春天,迎春花竞相开放。夏天的时候,荷花更加繁盛,甚至有五颜六色的新品种。秋天,本该百花凋零,菊花却傲骨怒放。冬天,瑞雪纷飞,梅花却在枝头迎接春天的到来。一年四季,鲜花不断,香味扑鼻。就连房前屋后,街道两旁,村里村外,都种上了绿化树,到处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幸福的生活和美好的未来要靠自己去创造。我现在还是小学生,稚嫩的肩膀还不能承担建设小康社会的重担,让我们勤奋学习、全面发展,早日成长为栋梁之材,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自己的贡献!
我心中的小康初中篇十一
近年来,国家一直提倡小康生活。而在我心目中的小康生活则是:
对于物质方面,我要求不高,只要每天有荤有素、五谷杂粮就行了。学习,我喜欢拥有一个轻松的心情来面对它。如果太过拘束,我想那不是我想要的。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微微的'春风透过窗子从我的脸颊拂过。讲台上,老师讲得生动有趣,字字句句流进我们心田。幽默有趣的事情引得我们开怀大笑。啊!单调的学习氛围不再呈现,现在的学习成了一种享受。
人与人之间总是和平相处,不会因为一点小事就动起拳脚,而是能忍则忍。好心的人们总是无私的去帮助那些行动不便的人。哇!天空好蓝,蓝的看不见一丝污秽;地面好净,净的让人不忍走上去;清新爽人的空气感觉好棒;河水清澈见底,鱼儿们自由自在的在水的世界中遨游,那甜美的笑脸仿佛是在对我们说谢谢你们给了我们一个明净而舒适的家。墙壁上的黑点,字迹早已逃到九霄云外,从此不敢再来侵犯那一尘不染的墙壁。这时小鸟们为这美丽而和谐的世界高歌。小草、花儿为小鸟们伴舞,就连那清爽的风也奏起协调的音乐。“树木拥有了绿色,地球才能有脉搏。”“丢垃圾的同时,也丢了自己的脸。”“善待老人就是善待我们自己。”“请不要在我的脸上乱写乱画。”……之类的公益用语从进以后也不需要了。因为人们真正懂得了“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一片繁荣而和谐的世界就这样在人们的团结下诞生了。这就是我心中的小康生活,简单而平凡。
我心中的小康初中篇十二
许多人都有自我的梦想,且都愿意为自我的梦想而活,而奋斗。多年来,埋藏在我心底的梦,就是想当书法家。小时候,当很多孩子还在喜欢玩具、动画的时候,我却偏偏迷上了汉字。孩子们陶醉在玩具、动画带来的乐趣中,我却沉浸在对汉字的痴迷中。所以,从小我就喜欢欣赏别人的好字,渐渐地也就喜欢起写字来。对我而言,欣赏一篇好字,让人赏心悦目,无疑是一种享受;能写好一手好字,就像在刻意打扮自我,写出后让人称慕不已,原本是一种幸福。
我异常喜欢欣赏王羲之、司马彦的字,也喜欢模仿着他们的笔迹去练字。当我第一次进校门读书时,看见教师在黑板上写下一手好字。那匀称美观的汉字,一个个从教师的巧手之下跳了出来,让人羡慕死啦。从那一刻起,我就在想,要是我能写一手比教师还好的汉字,该多好啊!之后,我就发奋苦练,写过的字帖足足有二十来本,还不包括教师发的。教师发现了我写字的天赋,就鼓励我朝着书法家奋斗。其实,我哪敢跟书法家比呀,只可是随便涂鸦而已。可教师却说:“是人就当有梦想,你应当朝这个方向去努力!”此后,我又在写字上下了不少功夫。全校的教师都夸我的字写得好,是块当书法家的料子。但我依然深知,我的字与书法家相去甚远。直到在一次硬笔字竞赛中,我一举斩获了一等奖后,我才坚定自我的梦想当个书法家。尽管实现这个梦想的道路尚还漫长,但我深信用自我的一生去努力,梦想也许并不遥远。
花开了,终有结果的时候;鸟飞了,终有归巢的时候;水流了,终有归海的时候;车动了,终有到站的时候。而我也坚定的相信:我的梦想终会有实现的一天。
有一句歌词说得好:“心还在,梦就在!”为了我心中已久的书法家梦,我愿将我的青春交付与书法,直到美梦成真!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我心中的小康初中篇十三
古有陶渊明之桃花源,今有新社会之小康。没错!古已有此所想,今我们应来建设。古不仅有桃花源,更有大同社会。何为大同?大同即“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自抗战胜利后,我们的祖国便日益走向富强,人们对于生活的品质也逐渐增高,可是,在我的所了解中,大部分人只是在追求物质上的品质罢了,而对于社会道德理论与精神上的所给,我感到并不是提升多少,例如:平时闲来无事到公园里散步,你经常能见到如下场景:公园建筑上各式各形的涂鸦,地上凌乱不堪的垃圾,随意走到一处,一句污辱性词汇便进入你的耳,真可谓是大煞风景。
如上,当今社会,我们做到了什么是“小康”,什么是“大同”吗?答案是否定的,我认为“小康”社会指的不仅是老百姓们吃得好,穿得暖,更重要的是指人们都和谐相处,有公德心,有高尚的道德,正如古文中,在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所写的桃花源林,那里就是一个永无纷争,永世和平的圣地,人们道德高尚,和谐相处,这也是与我们现代所想的“小康”社会相同啊!古人有想无行动,而我们有行动却想得不够好,所以我们要承今时之优势,吸前人之经验,两者结合,才能共创“小康”。
我心中的小康,那就是一个如桃花源林般的美,人人都如“大同社区”所描写的那般;使老人们能够有一个安享晚年,受到天伦之乐的好去处,让他们不孤单,不寂寞地在人生画上一个句号,让有才能的人去为社会做奉献,去帮助这个社会乃至整个国家进步。富强而至于我们,当务之急是应该好好读书,答报父母,长大后,去为社会做贡献,用我们所学的文化知识去贡献我们的祖国,让人人都在这个“小康”上得到光明。要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我们要继“前人之车”,续后生精华,用文化知识去筑建整个“小康”,用道德去完善它,用爱去完善它!
小康社会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所描绘的诱人的社会理想,也表现了许多普通百姓对富裕、美好的理想生活的追求。据考证,“小康”一词,语出《诗经大雅》,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式概念。从狭义理解,它指的是一种生活状况或生活水平,即“富有仍嫌不足,但温饱已经有余”。从广义理解,除经济生活之外,它还涉及社会、政治、文化、生态环境等诸多领域。而在我心中的小康社会,具体就是:人民的生活更加美好。
记得小时候,我家并不富裕,家里既暗又小,还有许多不方便。尤其是夏天来临的时候,只要你一不留神儿,就会不知从哪儿飞来一群蚊子,在你身上叮上几个大包,烦得不得了。还时不时的在你耳边“嗡嗡”直叫。现在,家庭富裕了,我们全家住上了三层楼的别墅,既宽敞又明亮,每个房间都装上了空调,从此我便不怕酷暑和严寒。
以前,爸爸的学习帮手只有一台小录音机。可是现在,我的学习帮手可多了,有复读机、电脑等。学习累了,就趴在窗户上看风景,远远望去,以前无比矮小的茅屋如今变成了高耸入云、直插云霄的高楼大厦,还有宽敞笔直的高速公路、川流不息的小汽车、四通八达的立交桥、人山人海的大商场……马路两旁,有许多漂亮的鲜花儿,绿色的草坪,令人看了赏心悦目。从此,人们再也看不见裸露的黄土,再也闻不到臭气冲天的污水;人们看见的是湛蓝湛蓝的天空,闻到的是令人心旷神怡的空气。
现在,身活在幸福小康社会中的我们,是不是就可以坐享其成,享受前辈们创建出来的伟大功业呢?不,不可能的!因为幸福的生活和美好的未来要靠自己的双手去创造,我们是祖国的花朵,祖国的未来更需要我们去创造。那时,不仅仅是建设小康社会,还要往更高一层去发展,把未来的家庭建设得更加美好,把未来的祖国建设得更加富强。
时间不等人,朋友们,让我们从点点滴滴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发奋学习,积极进取。我相信,只要我们共同努力,我们明天的生活一定会比现在更好,我们全面达小康的目标一定能达到,我们的理想就一定能够实现!
小康社会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所描绘的诱人的社会理想,也表现了许多普通百姓对富裕、美好的理想生活的追求。据考证,“小康”一词,语出《诗经大雅》,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式概念。从狭义理解,它指的是一种生活状况或生活水平,即“富有仍嫌不足,但温饱已经有余”。从广义理解,除经济生活之外,它还涉及社会、政治、文化、生态环境等诸多领域。而在我心中的小康社会,具体就是:一切更加美好。
城市是如此的美丽,一座座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形态各异,直插云霄。一块块防紫外线的兰色玻璃在阳光下泛着金光,使得每座楼房都熠熠生辉。高速公路笔直宽敞,汽车川流不息,立交桥密如蛛网,四通八达。在公路两旁,有了更多的美丽的花圃,绿色的草坪,令人赏心悦目。商店里的商品琳琅满目,人们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而满意的笑容。医学科技也日渐发达,人类攻克了不少的癌症,人们也不再有谈“非”色变的恐慌。在城市的人流中,也有黄皮肤,黑皮肤,白皮肤的外国友人,交流中不时有不同的语言声音。
大自然是那么的美好。人们再也看不到裸露的黄土,再也闻不到污水的恶臭。人们看见的是湛蓝如洗的天空,闻到的是令人心旷神怡的空气。长江焕然一新,像一条青螺带,缠绕着城市。花儿绽放着欣慰的笑脸,小树扭动着轻快的舞姿,小鸟也“引吭高歌”。
伴随着物质文明的进步,精神文明也步入了“小康”。当你步入这个陌生的城市,总会得到一声声亲切的问候,热情的帮助,让你如归故乡,总有着一种埋在心底的熟悉,亲切。每当你走进商店,也都能听见一声温和的“您好”。人们渐渐懂得了说“不”“没事”“没关系”“请原谅”的艺术,也渐渐懂得了弯腰,鞠躬,点头的礼貌。这一切的一切,使这个小康社会更加像一个大家园。
我心中的小康初中篇十四
一个人可以一无所有,但是不能没有梦想,正因为拥有梦想我们才能经历坎坷依然前行,正因为梦想我们才能经历沧桑信心不改,无论你是一位医生,律师抑或是一位默默无闻的清洁工,中华儿女心中总有一个共同的梦,那就是小康梦。
什么是小康?小康没有纷争没有丑恶,全国人民在一起和谐快乐的生活,爷爷小时候过得生活简直和小康搭不上边,吃的是红薯汤,住的是茅草屋,穿的是粗衣麻木,今天我们的生活大大提高了,吃的是白米饭,住的是温暖舒适的房屋,穿的是各式各样漂亮的衣服,正一步步迈向小康社会。
而今在实现这个梦想新的历史征程上,习近平主席深情阐述了中国梦,他引用了三句诗,“雄关漫道真如铁,长风破浪会有时,人间正道是沧桑”。将中华民族的昨天,今天明天熔铸于百余中国沧桑巨变的历史图景,展现了几代人为民族复兴奋斗的艰辛历程。让人感慨催人奋进。
作为中学的我们都应该树立自己的人生目标,努力实现属于自己的梦想,我的梦中国梦,只要我们坚定梦想自强不息的去奋斗去拼搏,难么小康梦就不会只是一个梦,它终有一天会成为现实。
我心中的小康初中篇十五
“妈妈,姥姥太固执了,非要说我身后的这条臭水沟是六里河!”我无奈地跑出卧室拿着照片向妈妈诉苦。
妈妈接过照片看了看,然后笑着说:“姥姥说的没错啊,这就是六里河啊。”
“什么?”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妈妈,六里河边有铁索护栏,甬道有两米宽,路旁栽种着各种颜色的花花草草,而且在较为宽敞的地方还有健身器材。你看这条臭水沟,边上长的都是杂草,草里还有白色垃圾,完全不一样嘛!”我急切地向妈妈申辩,最后小声嘟囔道:“偏向。”妈妈看着我一脸不服气的样子,拉我在沙发边坐下,然后摸了摸我的头说:“儿子,你今年多大了?多高了?”“十三岁啊,一米九三。”我不假思索地回答。“那照片上的你几岁呢?又多高呢?”妈妈接着问。“嗯,应该是六七岁,看样子刚过一米。”我边想边回答。“一米,一米九三……”妈妈笑眯眯地看着我。“啊”,我恍然大悟,“妈妈的意思是我在长高,我们的城市也在变化,对吗?”妈妈会心地笑了。
“这六七年里,盘锦的变化还真是不小呢!”一直沉默的姥姥从卧室里走了出来。
看着姥姥,我灵机一动,“姥姥,咱俩玩个游戏呗,拿我小时候的照片和现在对比找不同,看谁找的多。”
“这个提议好,我来当裁判。”妈妈抢着说。
“行。”姥姥慈祥地笑着,一口应承下来。
“我先来。”我边说边从影集中拿出一张我在楼下与小朋友玩耍的照片,说:“以前咱家住晟华苑,楼下空地上的砖凹凸不平,旁边的草坪上人们也走出了好几条小路,现在那里地砖铺的平整了,草坪上也没有人乱踩了,小孩儿们在广场上玩得可开心了。”
“是啊,这几年盘锦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城美了,人们的素质也高了,正正一分。”妈妈的裁判当的还真挺像样呢!
姥姥也不甘示弱,拿着一张我和姐姐骑儿童车的合影说:“以前你姐姐想买自行车,你大姨总愁没地方放,现在好了,有共享单车了,随便骑,根本不用买,更不用愁放哪了。”
“是啊,这共享单车是城市文明的标志,咱盘锦人几乎家家有汽车,但人们都自觉提倡绿色出行,所以呀各种共享单车齐聚盘锦,想骑就骑太方便了,姥姥一分。”妈妈继续评判。
……。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85507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