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是人们为了达到某种目标或完成某项任务,在一定的时间内制定出来的行动方案,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达成预期成果。为了更好地组织和安排工作,我想我们需要制定一个详细的计划。制定计划时要善于借鉴他人的经验和教训,避免重复犯错。如果你对自己的计划不太自信,不妨参考以下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计划案例,或许能给你带来一些灵感。
数学必修三教学计划篇一
(3)知道路程和位移的区别;。
(4)知道直线运动的`位置和位移的关系。
【教学重点】。
时间和时刻的概念和区别;位移的矢量性、概念。
【教学难点】。
位移和路程的区别。
【教学过程】。
1、时刻和时间间隔。
(1)时刻和时间间隔可以在时间轴上表示出来。时间轴上的每一点都表示一个不同的时刻,时间轴上一段线段表示的是一段时间间隔(画出一个时间轴加以说明)。
(2)在学校实验室里常用秒表,电磁打点计时器或频闪照相的方法测量时间。
2、路程和位移。
(1)路程:质点实际运动轨迹的长度,它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是标量。
(2)位移:是表示质点位置变动的物理量,有大小和方向,是矢量。它是用一条自初始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来表示,位移的大小等于质点始、末位置间的距离,位移的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位移只取决于初、末位置,与运动路径无关。
(3)位移和路程的区别:
(4)一般来说,位移的大小不等于路程。只有质点做方向不变的无往返的直线运动时位移大小才等于路程。
数学必修三教学计划篇二
二、目标要求。
1.深入钻练教材,在借鉴她校课件基础上,结合所教学生实际,确定好每节课所教内容,及所采用的教学手段、方法。
2.本期还要帮助学生搞好《数学》必修内容的复习,一是为学生学业水平检测作准备,二是为高三复习打基础。
3.本期的专题选讲务求实效。
4.继续培养学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解决好学习教学中的`困难,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综合能力。
5.本期重点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抽象思维、概括、归纳、整理、类比、相互转化、数形结合等能力,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三、教学措施:
一、认真落实,搞好集体备课。每周至少进行一次集体备课,每位老师都要提前一周进行单元式的备课,集体备课时,由一名老师作主要发言人,对下一周的教材内容作分析,然后大家研究讨论其中的重点、难点、教学方法等。在星期一的集合备课中,主要是对上周备课中的情况作补充。每次备课都要用一定的时间交流一下前一段的教学情况,进度、学生掌握情况等。
二、详细计划,保证练习质量。教学中用配备资料是《高中数学新新学案》,要求学生按教学进度完成相应的习题,老师要给予检查和必要的讲评,老师要提前向学生指出不做的题,以免影响学生的学习。每周以内容滚动式编一份练习试卷,星期五发给学生带回家完成,星期一交,老师要进行批改,存在的普遍性问题最好安排时间讲评。试题量控制为10道选择题(4旧6新)、4道填空题(1旧3新)、4道解答题。
三、抓好第二课堂,稳定数学优生,培养数学能力兴趣。本学期第二课堂与数学竞赛准备班继续分开进行辅导。平常意义上的第二课堂辅导学生,主要是以兴趣班的形式,以复习巩固课堂教学的同步内容为主,一般只选用常规题为例题和练习,难度低于高考接近高考,用专题讲授为主要形式开展辅导工作。
四、加强辅导工作。对已经出现数学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的下班辅导十分重要,所以每位老师必须重视搞好辅导工作。教师教学中,要尽快掌握班上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工作,既要注意照顾好班上优生层,更不能忽视班上的困难学生。
总结:新的学期数学网会为您分享更多精彩内容,以上就是高二下学期数学必修优秀教学计划,希望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请持续关注数学网!
数学必修三教学计划篇三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们高二数学组全体成员将认真贯彻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要点,在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的指导下,以更新观念为前提,以育人为归宿,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重点。转变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研模式,积极探索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研工作新体系。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努力让本组数学教师成为有思想、有追求、有能力、有经验、有智慧、有作为的新型教师,使备课组的工作更上一个台阶。
二、目标任务:
1、努力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使各班数学成绩达到学校规定的有关标准。
2、在数学学科教研教改中注重素质教育,让本组教师成为一支思想素质、业务素质过硬的数学教师队伍。
3、狠抓生本教育,加强数学课堂改革力度,积极开展各项教研活动,提高现代教学水平,切实优化数学课堂教学,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手段,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4、积极开展业务学习活动,在全组形成教研之风、互学之风、创新教育之风,共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5、加强集体备课。本学期,我们组将按照学校的教学计划如实开展教研活动,认真开展合作研练活动,按照“个人研究、同伴交流、达成共识、主备撰写、实践改进、反思提高”的步骤进行集体备课,听课后认真评课,及时反馈,如教学内容安排否恰当。难点是否突破,教法是否得当,教学手段的使用,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是否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老师的教学基本功等方面进行中肯,全面的评论、探讨。争取使我们的教学水平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三、具体措施:
1、把握教材关:
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钻研教材,把握各单元、各节的教学要求和重难点,熟悉教材的特点和编者的意图,订好所教学科的教学计划。计划要体现每单元重难点以及采取的措施,研究解决难点的方法。从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练习策略。对教材中存在的问题及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进行记录,及时进行反思,认真反思个人的教育教学心得。
2、规范日常工作:
严格规范数学教学常规。每位教师要认真制定教学计划,认真备课、上课、布置和批改作业、辅导学生、组织数学学科的质量调查。学生作业的规范性要求,包括学生书写作业的规范和教师批阅作业的规范。
3、教师角色的变化:
全组成员要积极实践生本教育,真正实现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是学生的合作伙伴,不再是在“讲”的基础上“扶”着学生、“牵”着学生去掌握知识,而是要将知识“放”给学生,放心、放手地让学生自主学习。
总之,我们愿与新课程同行,在探索中前进,在失败中成熟,把新课改引向深入。因为我们坚信我们的新课改最终可以使学生学会: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
第一学期进度表。
周次/月日/教学内容(版本为:必修二)。
1/9.11.1空间几何体的结构。
2/9.51.2三视图和直观图,1.3表面积和体积,小结。
3/9.12第一章空间几何体复习2.1空间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4/9.192.2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性质,2.3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
5/9.262.3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性质,运动会。
6/10.3国庆。
7/10.8月考测试,试卷评讲,2.3直线、平面垂直的性质。
8/10.17第二章复习,3.1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
9/10.243.2直线的方程,3.3直线的交点坐标与距离公式。
11/11.74.1圆的方程,4.2直线、圆的位置关系。
12/11.144.3空间直角坐标系,第四章复习,模块考试。
周次/月日/教学内容(版本为:选修1-1(文)选修2-1(理))。
13/11.21文:1.1命题及其关系,1.2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理:1.1命题及其关系,1.2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理:1..3简单的逻辑连结词,1.4全称量词语存在量词。
15/12.5文:2.1椭圆,2.2双曲线。
//理:2.1曲线与方程,2.2椭圆。
16/12.12文:2.2双曲线,2.3抛物线,圆锥曲线复习。
//理:2.2椭圆,2.3双曲线。
17/12.19文:3.1变化率与导数,3.2导数的计算。
//理:2.4抛物线,圆锥曲线复习。
18/12.26文:3.2导数的计算,3.3导数在研究函数中的应用。
//理:3.1空间向量及其运算。
19/元.2文:3.4生活中的优化问题举例。
//理:3.2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
20/元.9期末考试。
数学必修三教学计划篇四
一、指导思想:
使学生学好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进一步学习现代科学技术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以逐步形成运用数学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励学生为实现四个现代化学好数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二、基本情况分析:
1、4班共人,男生人,女生人;本班相对而言,数学尖子约人,中上等生约人,中等生约人,中下生约人,差生约人。5班共人,男生人,女生人;本班相对而言,数学尖子约人,中上等生约人,中等生约人,中下生约人,差生约人。
2、4班在初中升入高中的升学考试中,数学成绩在100’及以上的有人,80’―99’有人,60’―79’有人,40’―59’有人,40’以下有人,其中最高分为,最低分为。
5班在初中升入高中的升学考试中,数学成绩在100’及以上的有人,80’―99’有人,60’―79’有人,40’―59’有人,40’以下有人,其中最高分为,最低分为。
3、4/5班分别为高一年级9个班中编排一个普高班和一个普高班之后的体育班,整体分析的结果是:
三、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集合、一元二次不等式、简易逻辑、映射与函数、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数列、等差数列、等比数列。
2、集合概念及其基本理论,是近代数学最基本的内容之一;函数是中学数学中最重要的基本概念之一;数列有着广泛的应用,是进一步学习高等数学的基础。
3、教材重点:几种函数的图像与性质、不等式的解法、数列的概念、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前n项和的公式。
4、教材难点:关于集合的各个基本概念的涵义及其相互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映射的概念以及用映射来刻画函数概念、反函数、一些代数命题的证明、5、教材关键:理解概念,熟练、牢固掌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6、采用了由浅入深、减缓坡度、分散难点,逐步展开教材内容的做法,符合从有限到无限的认识规律,体现了从量变到质变和对立统一的辩证规律。每阶段的内容相对独立,方法比较单一,有助于掌握每一阶段内容。
7、各部分知识之间的联系较强,每一阶段的知识都是以前一阶段为基础,同时为下阶段的学习作准备。
8、全期教材重要的内容是:集合运算、不等式解法、函数的奇偶性与单调性、等差与等比数列的通项和前n项和。
四、教学要求:
1、理解集合、子集、交集、并集、补集的概念。了解空集和全集的意义,了解属于、包含、相等关系的意义,能掌握有关的术语和符号,能正确地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2、掌握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和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并能熟练求解。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数学必修三教学计划篇五
在学校教学工作意见指导下,在年级部工作的框架下,认真落实学校对备课组工作的各项要求,严格执行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制度和要求,强化数学教学研究,提高全组老师的教学、教研水平,明确任务,团结协作,圆满完成教学教研任务。
使用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a版)》,教材在坚持我国数学教育优良传统的前提下,认真处理继承、借鉴、发展、创新之间的关系,体现基础性、时代性、典型性和可接受性等,具有亲和力、问题性、科学性、思想性、应用性、联系性等特点。
本学期上半期授课内容为《选修1-2》和《选修4-4》,中段考后进入第一轮复习。
认真贯彻高中数学新课标精神,树立新的教学理念,以“双基”教学为主要内容,坚持“抓两头、带中间、整体推进”,使每个学生的数学能力都得到提高和发展。
高二文科学生共有10个班,其中尖尖班2个,8个平行重点班。尖尖班的学生重点是数学尖子生的培养,冲刺高考数学高分为目标。平行班学生的主要任务有两点,第一点:保证重点学生的数学成绩稳步上升,成为学生的优势科目;第二点:加强数学学习比较困难学生的辅导培养,增加其信息并逐步缩小数学成绩差距。
1.选取与内容密切相关的,典型的,丰富的和学生熟悉的素材,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创设能够体现数学的概念和结论,数学的思想和方法,以及数学应用的学习情境,使学生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引发学生“看个究竟”的冲动,以达到培养其兴趣的目的。
2.通过“观察”,“思考”,“探究”等栏目,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活动,切实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
3.在教学中强调类比,推广,特殊化,化归等数学思想方法,尽可能养成其逻辑思维的习惯。
1、认真落实,搞好集体备课。每两周进行一次集体备课。各组老师根据自已承担的任务,提前一周进行单元式的备课,并出好本周的单页练习。教研会时,由一名老师作主要发言人,对本周的教材内容作分析,然后大家研究讨论其中的重点、难点、教学方法等。
2、详细计划,保证练习质量。教学中用配备资料《导学案》,要求学生按教学进。
度完成相应的习题,教师要提前向学生指出不做的题,以免影响学生的时间,每周以内容“滚动式”编一份练习试卷,学生完成后老师要收齐批改,对存在的普遍性问题要安排时间讲评。
3、抓好第二课堂,稳定数学优生,培养数学能力兴趣。尖尖班的教学进度可适当调整,教学难度要有所提升;其他各班要培育好本班的优生,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随时注意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备课组也将组织学生上培优班。
4、加强辅导工作。对已经出现数学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的下班辅导十分重要。教师教学中,要尽快掌握班上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工作,既要注意照顾好班上优生层,更不能忽视班上的困难学生。并根据需要在年级开设数学困难生补充辅导班。
周末试卷出卷以及备课组集体备课主讲人时间安排表。
20xx—20xx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数学(文)进度表。
九、其他说明。
1、单元测试试卷按照周末卷出题顺序出题,期中、期末考试试卷另行安排。
2、如有特殊情况根据实际情况安排。
数学必修三教学计划篇六
1、以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界定的基本理念为指导,规划课堂教学行为,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2、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揭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感悟、体验、发现中使学生主动掌握知识,发展实践、合作、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并且在学生自我表现和课堂交往互助经历的有效体验中,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人际交往能力、学习成就、平等意识都得到提升。
二、本学期教学目的、任务和要求。
高中生物必修2模块选取的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dna分子结构及其遗传基本功能、遗传和变异的基本原理及应用等知识,主要是从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阐述生命的延续性;选取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和物种形成等知识,主要是阐明生物进化的过程和原因。学习本模块的内容,对于学生理解生命的延续和发展,认识生物界及生物多样性,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树立正确的自然观有重要意义。同时,对于学生理解有关原理在促进经济与社会发展、增进人类健康等方面的价值,也是十分重要的。
本模块的教学需要以《分子与细胞》模块为基础,同时又为三个选修模块——《生物技术实践》、《生物科学与社会》和《现代生物科技专题》打基础。因此,在本模块的教学中,既要注意利用《分子与细胞》模块的基础,适时提示学生回忆,做到温故而知新,从已有知识提出新的问题,又要考虑学习选修模块的需要,在本模块教学中夯实基础。此外,还应注意“到位而不越位”,有些本应在选修模块中学习的内容,在本模块就不宜过多扩展。比如关于基因工程的内容,本模块和《现代生物科技专题》模块都设有专门章节或专题,在本模块讲清楚最基本的。原理和方法,举例说明其应用即可,不要过多涉及技术细节,对应用范围的介绍也不求全面。
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通过必修模块1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细胞生物学的最基本的知识,学生在微观的层面上深入地理解了生命的本质。但是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较差。大多数学生已经掌握了学习高中生物的一般方法,部分学生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本模块中的热点问题应该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四、教学方法及措施。
通过布置查找相关主题资料的作业,使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尝试讨论、合作式教学;创设情境进行探究式教学;加强作业及学习方法指导。
五、对学生的日常提出的简单要求:
1、上课认真听课,勤做笔记;
2、多做练习,独立思考,不抄作业;
3、注意归纳,多提问题;
4、做好课前预习,课后复习。
六、教学进度。
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一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1》3课时。
第二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2》3课时。
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第一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第二节《基因在染色体上》。
第三节《伴性遗传》。
第三章、基因的本质。
第一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第二节《dna分子的结构》。
第三节《dna的复制》。
第四节《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断》。
期中复习与考试。
第四章、基因的表达。
第一节《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第二节《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第五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
第一节《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第二节《染色体变异》。
第三节《人类遗传病》4课时1课时1课时1课时。
2课时1课时1课时2课时1课时1课时2课时2课时。
第六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
第一节《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1课时。
第二节《基因工程及其应用》2课时。
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第一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1课时。
第二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期末复习与考试4课时。
数学必修三教学计划篇七
一、指导思想:
1.贯彻《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树立科学的、民主的、开放的、以人为本的语文教育观念,不断地探索能适应学生发展和学生实际需要的新教法。
2.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为升高二进高三入社会打下坚实的语文基础。培养学生良好的高中语文学习习惯,帮助他们掌握知识点的学习方法,为终身学习准备好必备的能力。
3.发现新问题,探索新教法,把课堂的研究性阅读推向深入,把新课标配套的“自学——探究——反思”模式新课型加以完善。
二、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任教高一327班和334班两个班,其中327班66人,334班55人,学生来自全县各地及周边县市。从入学摸底考试的情况来看,学生初中基础普遍不够扎实。阅读能力、分析鉴赏能力及对文章整体感知能力均令人担忧,且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重视语文。所以,在对学生全面强化督促的同时,如何抓好基础,强化针对性,有的放矢,探索改进讲与练的方法并努力提高效益,就成为这一阶段教学的重中之重。
三、教材分析:
1、新教材的体系和构建,在试验修订本的基础上作了“四大改革”:
(1)建立了阅读、写作、口语交际三线并行的教材编写体系;
(4)设计了探究性学习的内容,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
2、新教材的教学重点。
阅读教材,高一阶段着重培养理解分析能力;写作教材第一册按写作心理要求编排,着重培养学生个体主体能力;第一册口语训练的重点,培养单向的口语交际能力:倾听、应答。探究性学习着眼于对文学作品主题的多种解读、书法文化的思考。
四、教学策略及实施:
1、策略:
(1)改变观念,加强学习,增强新课标意识,重视知识更新。
(2)重视思维训练,注重能力培养,增强素质教育意识,扎扎实实学好课本。
(3)重视作文教学,努力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整体水平。
(4)加强语文第二课堂的组织,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辅助作用。
2、实施:
必修课。
1.教本。
(1)进度安排。
必修1、2的阅读教材,着重培养理解文章的能力、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本着由浅入深、分散化解难点的原则,教学安排前半期完成一、二、五单元,后半期完成六、三、四单元。
(2)教学要求。
本期教材文体多样,有诗歌与散文,还有讲演词、序言等,内容比较分散,涉及到古今中外,因而在教学中要突出各种文体的特点,引导学生欣赏与学习并模仿与创作.每个单元的教学都要精心组织,单元内部的各篇课文在突出自身特点的同时,一定要和单元的整体特征和要求相一致。每个单元的教学完成后,要指导学生对单元知识进行小结,明确每单元知识的重点和难点。
2.读本。
根据教本和读本相结合的原则,为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3.个性研讨:
着手进行国学的普及,从晨读入手,选一些经典名句与大家一起涵咏。
数学必修三教学计划篇八
2.通过函数的单调性的教学,让学生在感性认知的基础上学会理性地认识与描述生活中的增长、递减等现象.
学习重点。
结合函数的性质求最值.
学习难点。
二次函数中的参数问题.
自主预习。
1.最值的概念:
一般地,设函数的定义域为.若存在定值,使得对于任意,
有恒成立,则称为的最值,记为;。
若存在定值,使得对于任意,有恒成立,则称为的最值,记为.
2.单调性与最值:
设函数的定义域为,
若是增函数,则,;。
若是减函数,则,.
3.看图像如何求最值:.
练习:如图为函数,的图象,指出它的值、最小值及单调区间.
知识应用。
【例1】求下列函数的最小值:
(1);(2),.
变式:(1)将的定义域变为或或,再求最值.
(2)将的定义域变为,,结果如何?
【例2】已知函数的定义域是当时,是单调增函数,当时,是单调减函数,试证明时取得值.
变式:已知函数的定义域是当时,是单调减函数,当时,是单调增函数,则时取得最值.
数学必修三教学计划篇九
接到任务后,笔者首先查阅了一些统计论著。可惜,统计专业知识介绍的书籍多,统计教学的论著少之又少。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对中学统计教学研究的不足。
一、教什么。
起始课究竟上什么内容?笔者征询了同事们的意见,绝大多数人认为,由于义教阶段学生对全面调查、抽样调查、样本、样本容量等概念都已很熟悉,没必要再纠缠。因此,第一堂课除了简单介绍本章学习内容以及随机抽样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外,应将“2。1。1简单随机抽样”作为重点,这样整堂课就比较充实,不至于没有内容可讲。也有人认为,《教师教学用书》建议“2。1随机抽样”约为5课时,因此第一课时应只介绍随机抽样而不必涉及抽样方法。
笔者在听取了这些建议,经过再三思考后,决定把本课的教学内容定位于章引言和“随机抽样”的开篇,但不涉及具体抽样方法。理由如下:
1。章引言是整章内容的概括和介绍,既有先行组织者的作用,同时也能以此引出本课需要学习的内容。作为起始课,章引言的作用不可忽略。
2。虽然学生在小学、初中都学过统计,但对为什么要随机抽样,怎么进行随机抽样等的认识还不足。
3。作为统计的起始课,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一些具体的实例感受随机抽样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而不是介绍一些具体的抽样方法。
二、怎么教。
上述内容定位对教师提出的最大挑战就是如何寻找合适的素材,这个素材既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又能让学生比较容易地参与到抽样活动中,在活动中体会随机抽样。几经选择后,笔者从教材中近视率的背景图中得到启发,设置了一系列关于调查学生近视率的问题串,以此开展整堂课的教学。整个教学过程分解为以下几个部分:
1。通过章头图提供的信息让学生感受数据,提出质疑即:这些数据是怎么来的?
2。让学生调查班级的近视率,感受普查的作用。
3。通过调查年级和全市高一学生的近视率,感受抽样调查的必要性,感受如何才能使样本具有代表性。
4。在小组讨论和师生交流中体会统计结果的不确定性。
5。在小结中结合章头图进行总结回顾,引出本章的知识框架。
教学设计。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1。内容。
本课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认识客观现象的第一步就是通过观察或试验取得观测资料,然后分析这些资料来认识此现象。获取有代表性的观测资料并正确地加以分析是正确认识未知现象的基础,也是统计所研究的基本问题。
2。内容解析。
本课是高中统计的第一节课,统计是研究如何合理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学科,它可以为人们制定决策提供依据。学生在义教阶段已学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等处理数据的基本方法。高中的统计学习将逐步让学生体会确定性思维与统计思维的差异,了解统计结果的随机性特征,知道统计推断可能出错。统计有两种:一种是把所有个体的信息都收集起来,然后进行描述,这种统计方法称为描述性统计,例如人口普查。但在很多情况下我们无法采用描述性统计对所有个体进行调查,通常是在总体中抽取一定的样本为代表,从样本的信息来推断总体的特征,这称为推断性统计。例如有的产品数量非常大,或者质量检查具有破坏性。
抽样调查是收集数据的一种重要途径,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的非全面调查方法。它根据调查的目的和任务要求,按照随机原则,从若干单位组成的事物总体中,抽取部分样本单位来进行调查、观察,用样本数据来推断总体。其中蕴涵了重要的统计思想——样本估计总体。而样本代表性的好坏直接影响统计结论的准确性,所以抽样过程中,考虑的最主要原则是保证样本能很好地代表总体。而随机抽样的出发点是使每个个体都有相同的机会被抽中,这是基于对样本数据代表性的考虑。
本节课重点:能从现实生活或其他学科中提出具有一定价值的统计问题,理解随机抽样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
1。目标。
(1)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逐步学会从现实生活中提出具有一定价值的统计问题;
(2)结合实际问题情境,理解随机抽样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深刻理解样本的代表性。
2。目标解析。
章引言列举了我国水资源缺乏问题、土地沙漠化问题等情境,提出了学习统计的意义。通过具体实例,引导学生尝试从实际问题中发现并提出统计问题。以培养学生从现实生活或其他学科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意识和习惯。
对某个问题的调查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普查,但是这种方法的局限性很大。出于费用和时间的考虑,有时一个精心设计的抽样方案,其实施效果甚至可以胜过普查。教学中要通过一定实例让学生体会随机抽样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为了使由样本到总体的推断有效,样本必须是总体的代表。在对实例的分析过程中,探讨获取有代表性的样本的方法,得到随机样本的概念,逐步理解样本的代表性与统计推断结论可靠性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学生在初中已有对统计活动的认识,并学习了统计图表、收集数据的方法,但对设计合理的抽样方法,以使样本具有好的代表性的意识还不强。在已有学习中,学习内容多以确定性数学为主;学生对全面调查,即普查有所了解,它在经验上更接近确定性数学;这里,我们要通过具体问题,让学生体会统计的重要思想——用样本估计总体以及统计结果的不确定性。因此,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与本节要达成的教学目标之间有较大差距。主要的困难有:对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对统计结果的“不确定性”产生怀疑,对统计的科学性有所质疑;对抽样应该具有随机性,每个样本的抽取又都落实在某个人的具体操作上不理解,因此教学中要通过具体实例的研究给学生释疑。
教学中,可以鼓励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中提出与典型案例类似的统计问题,如每天完成家庭作业所需的时间,每天的体育锻炼时间,学生的近视率,一批灯泡的寿命等。在学生提出这些问题后,要引导学生考虑问题中的总体是什么,要观测的变量是什么,如何获取样本等,这样可以培养学生提出统计问题的能力。
因此,本课的教学难点是:理解怎样的抽样才是随机抽样,如何抽样才能更好地代表总体。
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
准备一些随机抽样成功或失败的事例,利用实物投影或放映的多媒体设备辅助教学。
(一)感悟数据、引入课题。
问题1:请同学们看章头图中的有关沙漠化和缺水量的数据,你有什么感受?
师生活动:让学生充分思考和探讨,并逐步引导学生产生质疑:这些数据是怎么来的?
设计意图:通过一些数据让学生充分感受我们生活在一个数字化时代,要学会与数据打交道,养成对数据产生的背景进行思考的习惯。
问题2:我们班级有很多同学都是戴眼镜的,你知道我们班的近视率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设计意图:通过与学生比较贴近的案例,让他们体会统计与日常生活的关系。
(二)操作实践、展开课题。
问题3:如果我想了解我校所有高一学生的近视率,你打算怎么做呢?
师生活动: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汇报方案。
设计意图:从这个问题中引出抽样调查和样本的概念,使学生对于如何产生样本进行一定的思考,同时也使学生认识到样本选择的好坏对于用样本估计总体的精确度是有所不同的。
问题4:你认为下列预测结果出错的原因是什么?
在1936年美国总统选举前,一份颇有名气的杂志(literarydigest)的工作人员做了一次民意测验。调查兰顿(a。landon)(当时任堪萨斯州州长)和罗斯福(f。d。roosevelt)(当时的总统)中谁将当选下一届总统。为了了解公众意向,调查者通过电话簿和车量登记簿上的名单给一大批人发了调查表(注意在1936年电话和汽车只有少数富人拥有)。通过分析收回的调查表,显示兰顿非常受欢迎,于是杂志预测兰顿将在选举中获胜。实际选举结果正好相反,最后罗斯福在选举中获胜,其数据如下:
设计意图:通过普查和抽样调查的比较,使学生感受抽样调查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问题6:如果我们想了解晋中市高一学生的近视率,你认为该怎么做呢?
师生活动:以2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说出比较可行的抽样方案。
问题7:是否可以用晋中市高一年级学生的近视率来估计山西省高中生的近视率?为什么?
师生活动:教师继续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从样本容量以及样本抽取需要考虑的要素,如:学生的层次(高一、高二、高三),学生生活的环境(城市、县镇、农村)等。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归纳、整理,与学生一起讨论出比较可行的抽样方案。
设计意图:通过进一步的追问,加深学生对样本代表性的理解。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在多背景下的抽样会产生偏差,以及样本的随机性与样本大小在产生有代表性的样本中的作用,同时对后面的内容进行简单介绍。
(三)总结拓展、提升思想。
问题8:请你用简要的.语言说说自己在本节课的收获。
师生活动:引导学生从怎样学会提出统计问题?抽样调查与普查的优缺点?样本的代表性与统计推断结论之间的关系等方面进行总结和回顾。教师结合章头图对这一章的框架进行简单的介绍,引导学生建构知识体系。
3。为了了解全校学生的平均身高,王一调查了自己座位旁边的五位同学,把这五位同学的身高的平均值作为全校学生平均身高的估计值。
(1)王一的调查是抽样调查吗?
(2)如果是抽样调查,指出调查的总体、个体、样本和样本容量;
(3)这个调查结果能较好的反映总体的情况吗?如果不能,请说明理由。
设计意图:回顾抽样调查的几个基本概念,强化抽样调查中样本的代表性。
教学反思。
上完课后,许多听课的教师都对这堂课提出了自己不同的看法,同时也促使笔者进一步思考,究竟该如何来上好这一堂课。
一、如何利用章引言。
在人教a版教材中每一章的开头都有章头图和章引言,统计也不例外。对于一线教师来说,章引言的作用以及如何用好章引言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1。章引言的作用。
统计的章头图、章引言包括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数据,如缺水量、沙漠化以及相关的一些图表等,还有对本章内容的文字介绍。这些信息的作用在哪里,如何在起始课中把这些信息传递给学生成为笔者首要考虑的问题。在与教研员和同行的探讨中,我们认为统计的章引言有以下几点作用:
(1)沙漠化的图片以及文字说明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有些数据无法普查,只能通过抽样调查来得到,这还渗透着环保意识。
(2)十大城市缺水量的图表及相关文字既回顾了初中的统计图表,同时也为学习“用样本估计总体”埋下伏笔。
(3)章头图中三个章节的标题以及整个文字介绍对整章起着统领作用。
2。章引言的教学思考。
鉴于上述三点作用,对于章引言的教学我们采取了以下做法:
(1)充分利用章头图、章引言中的数据和图片如沙漠化、我国缺水量排名等,在让学生增强环保意识的同时能更为理性地关注数据的来源及其真实性,学会质疑、通过质疑引入本节课的课题,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学习这一知识的必要性。
(2)由于章引言中有些概念学生尚未学习,不适宜在课堂一开始就介绍,将其放在课堂小结之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框架的构建,可能效果更好。
3。章引言教学效果的分析。
自我感受是章引言的作用没有很好的体现,原因在于:
(1)没有考虑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笔者本以为在上课一开始给出沙漠化等数据后,学生会对数据的来源产生质疑,但是几乎全班同学都肯定地认为这个数据是通过抽样调查得到的。
(2)由于上课的节奏没有把握好,没能利用章引言帮助学生构建好知识框架,我自己在课堂上也没有进行很好地解读。
二、如何体现螺旋上升。
上完这一节课后,部分听课教师认为这节课似乎是把初中的统计课重上了一遍。新课程实施后,学生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学习统计,到初中什么是统计,如何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已有较多的体验,什么是普查、抽样调查、样本、样本容量等概念也都已经比较清晰。而“2。1随机抽样”的教学内容也就是这一些,听课教师有此感受实属正常。
笔者在上这一堂课的时候也存在着这个困惑。对于高中的统计内容,从随机抽样到用样本估计总体、两个变量的相关关系以及选修ia中的统计案例,知识上的螺旋上升比较明显,但是从小学、初中、高中统计学习的螺旋上升框架却并不明晰。比如“随机抽样”中概念、内容基本上都是学生初中已学过的,甚至教材上“一个著名案例”在有些初中教材中也曾出现过。针对这个情况,笔者确定将教学重心落在让学生体会随机抽样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上,通过课堂的实践操作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为什么要抽样,如何进行抽样,并在对抽样的比较中体会样本的随机性和统计结果的不确定性。这些在初中的统计教学中没有得到强化,同时也成为本节课值得提升的内容。
课堂实践后,从听课教师的反应来看,这个螺旋上升还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究其原因:
1。教学设计中各个教学环节的设计意图不够明晰。
2。教学过程中强调了学生的参与,教师有效的归纳、总结、提升相对缺乏。
3。没有将理念性的信息通过有效的载体显现,教学中的问题链未达到需要达到的教学层次。
三、如何渗透统计思想。
让学生不断体会统计思想是一个重要的教学任务。随机抽样中渗透统计思想是基本任务也是主要任务。笔者在本堂课的教学中也深切体会到了教学的困难。
1。思想是教不会的,它是学生在参与对具体的问题的实践和分析中逐步体会得到,如何寻找恰当、适时的问题或案例让学生进行有效的体会、研究、实践是一个重要问题。笔者在本堂课中通过让学生调查班级、年级、全市、全省中学生的近视率这一条主线进行随机抽样的教学,在让学生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的过程中渗透统计思想。从课堂效果来看,这个教学载体并不是最佳的,但是笔者至今也尚未找到更好的教学载体。
2。概念教学应更多地采用归纳式教学,这对教师提出了极大的挑战。教师绝大多数是在“演绎”的教学中学习长大,我们在中学时所接受的学习方式会影响自己的教学方式。笔者也不例外,从小被演绎惯了,即使有意识地要让学生自己进行实践体会并逐步归纳,但是在教学中还是时不时地“滑向”演绎。
3。课堂的教学时间是有限的,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既让学生充分体验、感受统计思想,又能很好完成各项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率,这将是笔者今后的努力方向,虽然做到这一点会很难。
最后感谢课题组专家、成员以及所有的听课教师提出的建议和意见,同时也希望这一堂课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让更多的教师关注统计,关注统计教学,使这个现代公民必备的常识能在课堂上打下良好基础,并能促使学生学以致用。
数学必修三教学计划篇十
高一上学期总共4章,包含了运动学,力及力与运动的关系,牛顿定律其突出了四个特点:注重基础性、体现现代性、反应选择性、强调可操作性。教材强调从生活走进物理,进而进行知识构建,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在高考中,必修一整个高中物理的基础。必修一相对于高中物理就是骨骼相对于人的关系,所以我们一定要和学生一起努力来学好必修一。
高一文科生他们的初中理科基础应该是更薄弱的,但物理对他们来说只要会考过关就可以了,所以对他们来说,我们任课教师就要严扣会考要求讲最基本的和会考的高频知识点,以帮助他们能在明年的会考中取得一个好成绩,从而可以保证文科生可以拿到高中毕业证.
数学必修三教学计划篇十一
一、基本情况分析:
1、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刚刚进入高中,对于物理的学习还停留在初中的认知水平。定性问题较多,考试题的思维量不大,能力要求也不很高,很多学生以为物理就好学,从而轻视物理的学习。但实际上高中物理和初中物理存在很大的梯度性,因此上好初、高中衔接教材是很有必要的。
2、教材分析:我们使用的是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是按照新课标的标准编写的教材,教材突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及探究式教学的教学模式,强化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对学生的自学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动手能力等都有了较高的要求。另外,必修一的学习内容是运动学和静力学,是整个物理学的基础。这一部分的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物理情景和物理过程的能力,对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动手能力以及自然唯物主义人生观的培养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教学目的及任务:
1、认真学习《高中物理教学大纲》,深刻领会大纲的基本精神,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基本出发点,使每一个学生在高中阶段都能得到良好的发展和进步,是每一个教师的基本职责,也是搞好高中物理教学的基本前提。
2、认真钻研教材内容,深刻体会教材的编写意图,注意研究学生的思维特点、学习方法以及兴趣爱好等因素。要依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深入研究和科学选择教学方法。特别注意在高一学习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切忌要求过高、死记硬背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和基本能力。要逐步地纠正学生在初中物理学习中的不良学习习惯和思维方法。
3、对高一学生来讲,物理课程无论从知识内容还是从研究方法方面相对于初中的学习要求都有明显的提高,因而在学习时会有一定的难度。学生要经过一个从初中阶段到高中阶段转变的适应过程,作为教师要耐心地帮助学生完成这个适应过程。首先要积极培养和保护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积极性,其次要注意联系实际,为学生搭建物理思维的平台。第三,要注意知识与能力的阶段性,不要急于求成,对课堂例题和习题要精心选择,不要求全、求难、求多,要求精、求活。同时要强调掌握好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强调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和应用,这是能力培养的基础。
4、加强教研研究,提高课堂效率。要把课堂教学的重点放在使学生科学地认识和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方面,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形成科学世界观。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
5、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念,真正把359教学模式落在实处,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教与学,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实现我学、我要学、我好学、我一定要学好。
6、重视实验,重视实验能力培养。实验探究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能再现知识的发现过程,对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方式的培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进度安排:
本学期的教学时间是从20xx年8月10日开始到20xx年2月5日,去掉13天军训和休息及国庆长假,共有教学周22周,教学内容是初、高中衔接教材,高中物理必修一模块。具体教学安排如下:
数学必修三教学计划篇十二
1.第一章第一节的教学中,有关实验仪器使用、药品存放、未学过的药品的使用暂时不讲,这些知识在后续在逐步学习,即使讲了会给学生增加负担,总体说记忆性的实验知识较简单,无需提前讲。
2.离子反应的知识对高一学生有难度,不可讲的太深。应逐步学习。
3.胶体知识不可讲的太深,考试大纲对这些要求很低。
必修二。
4、原电池这里要给学生多复习,鼓励学生多看几遍课本,才可能对原电池知识理解好。
7、知识讲的时候要注重实验题,因为高考这几年很注重有机实验题。
数学必修三教学计划篇十三
一、学期教材内容体系分析。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为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包括四个单元的十一课、22框和4个探究。通过教学活动既丰富学生的经济学知识、提高学科素养,又提升学生用经济知识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的能力。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从探索实际问题出发积累提升专业知识,以专业知识为指导来正确看待社会实际。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1、由于初中时政治是属于社会中的一部分,并且采用开卷考查的形式,因此学生对于政治课的学习在思想上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不是很重视、也不是很熟悉,初中留下的学习经验和印象也不是很好,这些都为高一的教学开展带来很大的难度。
2、同一年级相比学生的层次参差不齐。这些为教学带来极大的难度。
3、高一新生在学习上对老师的依赖性比较大,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不强,自主学习的习惯有待逐步培养。
三、学期教学任务目标。
学自主高效政治课堂,提升学生知识储备和方法能力习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教学重点难点。
1、以高考改革趋向为指导,以提高教师素质,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宗旨,加强备课,与其他教师互相学习,共同提高,不断增强集体凝聚力。
2、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改变接受性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教学思路,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加强现代教育理论的学习,更新教育观念,把握教改方向,优化课堂教学,重在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提高质量。
授课教师;葛有成2012年9月。
数学必修三教学计划篇十四
准确把握《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的各项基本要求,立足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注重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针对学生实际,不断研究数学教学,改进教法,指导学法,奠定立足社会所需要的必备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能力,着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运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奠定他们终身学习的基础。
1、深入钻研教材。以教材为核心,深入研究教材中章节知识的内外结构,熟练把握知识的逻辑体系,细致领悟教材改革的精髓,逐步明确教材对教学形式、内容和教学目标的影响。
2、准确把握新大纲。新大纲修改了部分内容的教学要求层次,准确把握新大纲对知识点的基本要求,防止自觉不自觉地对教材加深加宽。同时,在整体上,要重视数学应用;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如增加阅读材料(开阔学生的视野),以拓宽知识的广度来求得知识的深度。
3、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念。学生的发展是课程实施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以学生为主体,构建新的认识体系,营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氛围。
4、发挥教材的多种教学功能。用好章头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阅读材料的功能,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组织好研究性课题的教学,让学生感受社会生活之所需;小结和复习是培养学生自学的好材料。
5、落实课外活动的内容。组织和加强数学兴趣小组的活动内容。
三、教学内容。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1.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
2.能选择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
3.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
4.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全集与空集的含义。
5.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与交集。
6.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
7.能使用venn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
8.通过丰富实例,进一步体会函数是描述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学习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体会对应关系在刻画函数概念中的作用;了解构成函数的要素,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了解映射的概念。
9.在实际情境中,会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恰当的方法(如图像法、列表法、解析法)表示函数。
10.通过具体实例,了解简单的分段函数,并能简单应用。
11.通过已学过的函数特别是二次函数,理解函数的单调性、最大(小)值及其几何意义;结合具体函数,了解奇偶性的含义。
12.学会运用函数图象理解和研究函数的性质。
课时分配(14课时)。
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i)。
1.通过具体实例,了解指数函数模型的实际背景。
2.理解有理指数幂的含义,通过具体实例了解实数指数幂的意义,掌握幂的运算。
3.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和意义,能借助计算器或计算机画出具体指数函数的图象,探索并理解指数函数的单调性与特殊点。
4.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过程中,体会指数函数是一类重要的函数模型。
5.理解对数的概念及其运算性质,知道用换底公式能将一般对数转化成自然对数或常用对数;通过阅读材料,了解对数的发现历史以及其对简化运算的作用。
6.通过具体实例,直观了解对数函数模型所刻画的数量关系,初步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体会对数函数是一类重要的函数模型;能借助计算器或计算机画出具体对数函数的图象,探索并了解对数函数的单调性和特殊点。
7.通过实例,了解幂函数的概念;结合函数的图象,了解它们的变化情况。
课时分配(15课时)。
第三章函数的应用。
1.结合二次函数的图象,判断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存在性及根的个数,从而了解函数的零点与方程根的联系。
根据具体函数的图象,能够借助计算器用二分法求相应方程的近似解,了解这种方法是求方程近似解的常用方法。
2.利用计算工具,比较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以及幂函数增长差异;结合实例体会直线上升、指数爆炸、对数增长等不同函数类型增长的含义。
3.收集一些社会生活中普遍使用的函数模型(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分段函数等)的实例,了解函数模型的广泛应用。
4.根据某个主题,收集17世纪前后发生的一些对数学发展起重大作用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开普勒、伽利略、笛卡儿、牛顿、莱布尼茨、欧拉等)的有关资料或现实生活中的函数实例,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写一篇有关函数概念的形成、发展或应用的文章,在班级中进行交流。
数学必修三教学计划篇十五
一、本期总体教学目标。
本期高一思想政治课教学活动,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标准,深入学习教学大纲及考纲,做到教学要有针对性,积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调动学生积极性为出发点,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全面落实素质教育为目标,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改革,确保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以其使教学质量有明显提高。
二、本期教学的进度。
高一年级思想政治的总体教学任务为必修1,根据学习行政历的规定,本学期教学周21周,其中教学时间19周,复习两周的工作计划,分解细化教学进度为:9月份完成教学计划1-3课;10月份完成积极哦啊小计划4-6课;期中考试完成后,11月份完成7-8课;12月份完成9-11课;元月份复习进行期终考试。
三、教学设想及措施。
高一思想政治课教学以课程标准为依据,教学中首先要注重细节,每课每个单元的重点、难点、易混点的梳理工作,对重点难点、易混点讲解清晰,备课要充分,讲练要结合,多启发,多诱导,使学生能学以致用,能用学习的理论解决时政问题;其次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加强育人工作,是思想政治课的基本任务,要用基本理论解决心理问题,为学校的德育工作开辟第二课堂,为此,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以下措施:。
1、备好每堂课。备课是上课的重要前提,只有熟知、真知教材的框架结构,领会教材编写意图,才能上好课,讲好课。
2、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参加互听课活动,教研活动和互听课活动是借鉴学习他人长处弥补自己不足的最有效的方法,只有坚持才能修正自己。
3、积极学习本专业的教研理论,阅读的时政新闻,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给人一碗水,自己就应有一桶水,只有博览群书,才能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才能给学生解答、释疑,才能真正做到学深为师。另一方面,政治课的时政性和时效性很强,所以,每天要阅读、收听、收看大量的时政新闻,用新鲜的时政知识辅佐理论,用理论解决时政问题,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4、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上下功夫。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良好的教学方法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的最佳途径,在教学过程中,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采用启发法、情境法、漫谈法等多种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5、改善师生关系,化解学生厌学情绪,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好的老师,要想使学生对本学科感兴趣,除了学科本身的吸引力外,师生关系的好坏,也是导致学生对本学科失去兴趣的最直接的根源,所以,要转变观念,变师生关系为朋友关系,多关心、多关怀学生,以自己的爱心感动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喜欢你,他才会喜欢你的课,学习你的课,使课堂产生良好的效果。
6、因材施教,分类指导。对各类不同的学生分类指导,因材施教,才能取得最佳的效果,尤其是对学生,要分析成因,透析病理,这样才能对症下药,克服学生厌学情绪,提高教学效率。
7、多考、多练。多考多练虽然是老生常谈的方法,但仍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多考多练,才能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才能找出病因,对症下药,起成效。
总之,作为课任老师,只有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教学艺术和技巧,走进学生心灵,才能教好每堂课,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数学必修三教学计划篇十六
本学期我校高一年级化学学科的学习采用了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和化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2》(必修)及其教师用书开展教学活动。为了让教学活动更好的进行,现制定教学计划如下:
本册教科书是高中化学教学中的第二个模块,本册教科书的内容分为:《物质结构元素周期表》、《化学反应与能量》、《有机化合物》、《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四个章节。这些内容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掌握从个别物质到一般的化学元素周期律的理论学习,把学习从单一走向系统和规律化。在认识上提高一个档次。另外,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热能,电能之间的相互转化,及反应速率的简单介绍,可以为选修四打下基础;对简单的有机物如甲烷,乙烯,苯,乙醇等的性质及用途的学习,可以为选修五打下基础。所以本册书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教师在传授的过程中对重点内容的把握一定要准确。因为本册书的内容相对必修一来说内容较为抽象,实验较少,因为内容的趣味性有所下降,学习会有一定的难度。这就要求教师一定要重视教法,尽量把复杂的内容简单化,让学生学习起来容易掌握。
二、学生分析。
今年我所教的班级是高一(3)、(4)两个班的化学课。这两个班学生基础比较差,大多数学生的学习习惯不好、学习态度不端正。
三、备课。
因为我是新教师,教学经验并不多,备课就显得非常重要,我要花多点时间去备课,尽量做到把复杂的内容简单化,多设问,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做题。课堂上我应该多给机会让学生自己练习和回答问题或者上黑板做题。这方面我上学期做得是不够的,争取在这个学期可以有所改进,有所突破。
四、听课。
听课对于新老师来说异常重要,我们备课组对新教师的听课节数是有要求的,需要检查听课本两次,一次在期中,一次在期末。我对教学的态度是认真严谨的,从来不认为听课本的书写是完成任务,如果时间足够我是会坚持只要没有课程冲突都去听一些有经验老师的讲课。听课一定要重视质量,学其之长,补己之短。多发些多比较,促成长!
五、作业。
因为执教的都是理科班,化学作为理科,应该要重点学习的。所以,我这个学期布置的作业会多一些,基本上每节课都有联系或者作业。作业提交的情况并不是布置一次交一次,而是一周交一次,提交时间为每周星期五下午放学前提交!每周星期二是化学的限时训练时间,一定要好好利用限时训练的作用,做到每次要给学生批改,让学生也提高对化学限时训练的重视!本学期的作业全批全改我也将会超额的完成。
六、上课和听课。
研究新授课、习题课、章节复习课等不同课型的教学方法,每种课都要精心设计问题。新授课要引领学生理解、掌握原理和概念;习题课要引导学生经过练习和思考讨论,对概念和原理加深理解,熟悉解题思路和方法;复习课要指导学生归纳和整理重要知识点,在课堂上给学生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对重点难点要精讲,通过习题归纳规律,强化非智力因素(信心、细心、方法)在答题中的重要性。
每节课都要求学生规范书写、按要点答题,当堂做巩固练习,还要留下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思考问题,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原则。
认真记好听课笔记,课后总结听课收获和心得,与自己的课进行对比,学习长处发现不足,及时完善。
课时计划以备课组为主,我们备课很尽职责,每周有一次集体备课,主要的备课内容就是下一周准备要上的课的内容,里面的具体操作是,我们高一化学教师轮流讲下周准备上课要讲的内容,其他老师就作补充或者意见。我个人觉得这个集体备课很好,对我们新教师来说很有必要!
我可能不是一个优秀的教师,但是我是一个很负责任的教师,很爱学生很为学生着想的老师。有这样一个引子的带领,我会精心备课,认真上课,努力做好工作上的每一点。我的成长还是很需要我的师傅和其他有经验的教师的指引的,我希望我们化学科组多给我机会多给我提意见,让我可以更快的成长!
数学必修三教学计划篇十七
《语文必修5》的教学,仍然要围绕和遵循《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基本精神和指导思想,把握教材内容,发挥教学个性,调动积极性和主动性,力求在每个环节都渗透“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目标。
一、阅读鉴赏。
“阅读鉴赏”部分的教学过程中要做到:要领略单元的编排意图;要加强对课文的整体解读和重点难点的深入探究;要把握“研讨与练习”的设计意图,力求启发学生的多维思路;要注重课前预习的指导和教学方法的预想,做到启发性灵活性实用性并重。
课文共分为四个单元:
第一单元小说,学习重点是把握小说的主题和情节的方法:
关于主题:通读中透析作品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观念,精读中要由三要素窥探小说的主题,研读中要引导学生多角度理解小说的主题。
关于情节:注意情节的展开性和曲折性以及合理性。注意情节的发展有助于刻画人物的性格。
关于课时安排:重点学习《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和《装在套子里的人》,用以落实小说主题和情节的教学目标。
《边城》作为课外自读课文,教学时要通过影视手段使学生加深对主题和情节的探究。可以在视后写一篇观后感,谈一谈在主题或情节方面的所得。估计要用6课时。其中《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用3课时。《装在套子里的人》用2课时。《边城》用1课时。
第二单元是文言抒情散文,学习的重点是在继续积累文言实虚词并了解文言常用句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感受古人的真性情和品味丰富多彩的语言;注意文章的诵读。
关于感受古人真性情:引导深入理解抒情的背景、写作目的以及抒情方式,以求感受作品深蕴的情感。
关于品味丰富多彩的语言:品味语言运用的妙处,体会不同的语言风格。
关于诵读:诵读中体味深厚的情感和骈文有声韵之美。
其中要求背诵的有:《归去来兮辞》(全文)《滕王阁序》(2-3段)《陈情表》(全文)。
关于课时安排:重点学习《归去来兮辞》《滕王阁序》和《陈情表》。估计要用11课时。其中《归去来兮辞》《滕王阁序》《陈情表》各用3课时。《逍遥游》用2课时。
第三单元为文艺评论和随笔。它们或探讨艺术表现的语言形式,或评论某种审美现象。其中《咬文嚼字》谈的是文字和思想感情的密切关系和文字用语的原则。《说木叶》则是“咬文嚼字”范例。两篇课文可以以《咬文嚼字》为主结合起来学习。《谈中国诗》是从比较学的角度分析中国诗的特征,采用的是总分结构。
要注意阅读论说性文章的步骤和方法,即通读全文,整体感知——理清思路,拟出提纲——找出重点(段落和词语),抓住主旨——判断观点,阐发评价。
关于课时安排:估计用4-5课时。《咬文嚼字》和《说木叶》(结合学习)用3课时,《谈中国诗》用1课时。第四单元为科技说明文(又名“自然科学小论文”或“科普文”),重点是普及科学知识,引起大众关注和兴趣。学习此类文章可以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和思辨能力。学习时要激发学习科普文章的兴趣,把握它们的特点,理清作者思路,概括归纳文章要点,理解文章的重点难点。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开展跨学科交流活动。
关于课时安排:估计用5课时。中国建筑的特征》2课时,《作为生物的社会》2课时,《宇宙的未来》1课时(可以采用影视手段)。
二、表达交流。
本册在前四册文体和表达方式学习的基础上,从综合写作能力的角度,设置了深刻、丰富、文采、创新四个专题,作为高中写作的的。
总结。
其中重点是写得深刻。写得深刻的方法是“以小见大”“比较”“透过现象看本质”等,它靠联想逻辑和推理;而“丰富”“文采”主要靠积累,要继续通过对《素材套用》一类的辅导书或晨读教材大量阅读,并加强写作素材的概括和提炼、快速结构等训练。创新,则宜小范围推广,训练应该谨慎。
关于课时安排:估计用16课时。《缘事析理学习写得深刻》用2课时(实4:指导1课时,写作2课时用课外,讲评1课时);《讴歌亲情学习写得充实》用2(实4)课时。《锤炼思想学习写得有文采》用2(实4)课时。《注重创新学习写得新颖》用2(实4)课时。
三、
梳理探究。
关于课时安排:估计用4课时。《文言词词语和句式》用2课时。《古典文化常识》用2课时。《有趣的语言翻译》课外。
四、名著导读。
1、关于《三国演义》的导读(使用影像资料,利用晨读或晚自习时间)。
2、关于《堂吉诃德》的导读(略)。
作文计划。
第一次作文。
【话题】关于孔子学生的“救人”“赎人”故事的材料作文。
【要求】深刻;使用“深刻的方法”(以小见大,对比,透过现象见本质)。
第二次作文。
【话题】关于“父子协议”的材料作文。
【要求】材料丰富;有场面或细节描写。
第三次作文。
【话题】修改或重写自己过去的一篇作文(要求附原文)。
【要求】有辞采。
第四次作文。
【话题】由读孟德斯鸠的关于“社会”教育的几句话产生感想而写一篇新颖作文(可以“故事新编”)。
【要求】做到三“新”,即立意新、题材新、形式新。
教学进度表。
第二单元古代散文(课时数:14)。
归去来兮辞3第一周滕王阁序32/1第二周逍遥游2。
【表达交流】《缘事析理学习写得深刻》2(实4)第四周第一单元小说(课时数:6)。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3装在套子里的人2第五周边城1。
【名著导读】关于《三国演义》的导读(暂不定)。
【表达交流】《讴歌亲情学习写得充实》2(实4)。
第三单元文艺评论和随笔(课时数:5)。
咬文嚼字2第六周说木叶1谈中国诗2。
【表达交流】《锤炼思想学习写得有文采》2(实4)第四单元科技说明文(课时数:5)。
中国建筑的特征2。
作为生物的社会21/1第八周宇宙的未来1。
【表达交流】《注重创新学习写得新颖》2(实4)。
第七周。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86009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