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编写需要综合运用教育学、心理学、教材学等学科的知识,保证教学过程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教案应该注意设置教学中的互动环节,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参与讨论。掌握好教案的编写方法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
小学数学第十册全册教案篇一
一、教学内容:
p2~p14。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口算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迅速准确的计算出结果。
2、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迅速准确的计算出结果。
3、使学生能够应用本单元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
4、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重点:
1、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口算乘法。
2、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
3、能正确迅速计算的同时,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难点:
1、口算乘法中的进位口算。
2、口算除法中的一位数除两位数及几百几十。
3、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
五、课时安排:
7课时。
六、教学进度:
第1~2周。
小学数学第十册全册教案篇二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会用小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
2、能正确读写小数,并能对小数大小进行比较。
3、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能进行两位小数的加减及其混合加减运算。
4、能运用小数加减运算的知识,解决相关的一些简单问题。
1、能正确读写小数,并能对小数大小进行比较。
2、能进行两位小数的加减及其混合加减运算。
3、能运用小数加减运算的知识,解决相关的一些简单问题。
11课时
第1课时:
小数的意义(第2-5页)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小数。
2、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小数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理解小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准备计数器。
一、生活中的小数
(事先布置学生找一找生活中的小数)让学生说说生活中除了某些商品的价格用到小数外,还在哪些地方见到过小数。
结合书上的例子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说明在每个情境中消失表示的是什么,由此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小数意义的兴趣。
二、小数的意义
1、自学小数的意义(看书第3页)
2、小组交流
3、汇报:出示正方形,把这个正方形平均分为1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十分之一,用小数表示是0.1;把这个正方形平均分为10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百分之一,用小数表示是0.01。
4、以1米为例结合具体的数量理解小数
把一米长的线段平均分为1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十分之一米,用小数表示是0.1米;把这条线段平均分为10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百分之一米,用小数表示是0.01米。
5、归纳小数的意义
通过学生的讨论归纳出小数的意义。
三、运用拓展
1、阅读书上p2的生活中的小数。
2、学生试着解释这些小数的意义。
小学数学第十册全册教案篇三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熟悉的对称物体和直观图形的探讨和研究,使学生初步认识认识轴对称图形,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2.能够概括出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和特征。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使学生在讨论、交流的学习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探索意识、创新意识得到发展。
2.在观察比较、动手操作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自主学习的精神,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难点】。
1.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2.概括出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和特征。
3.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
4.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设计】。
1.设计思想:
找准学生学习新知的“最近发展区”,在大背景下认识轴对称图形。同时加强直观教学,降低认知难度。学生自己动手实践,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的感知。
2.教材分析。
(1)轴对称图形是图形运动教学的进一步深入。轴对称主要是体会轴对称图形不仅仅是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两半。通过数一数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概括出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对应点连线垂直于对称轴,从而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从经验上升到理论。教学设计主要是联系学生亲身体验,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探究新知。此节内容的学习将为以后学习画轴对称图形,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做好铺垫。
(2)分析本课内容的组成部分:学生会判断轴对称图形;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认识到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动手实践操作,体验知识的建构过程。
(3)分析本课内容与小学教材相关内容的区别和联系: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体验过“图形运动”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学习轴对称和平移。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从经验上升到理论。
3.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初步感知生活中的对称和平移现象,初步认识了轴对称图形;又在前面研究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以上内容的学习为本单元的学习奠定了知识基础和经验基础。本单元将学习轴对称图形的平移,教学时要重视实践操作和探究学习,积累更加丰富的活动经验。通过动手操作,与同桌探讨交流找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
4.教学策略。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展示课件让学生观察轴对称图形,给学生一个直观的认识,引导学生认识轴对称图形,体会轴对称图形不仅仅是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两半;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感知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引导学生概括出轴对称图形的性质。降低了对轴对称图形性质理解上的难度。特别是一个图形有多个对称轴时,学生之间相互交流找出所有的对称轴,促进了学生的交流与合作,助于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准备】。
1.学生的准备:长方形、正方形纸片各一张;轴对称图形纸片。
2.教师的教学准备课前了解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熟悉程度有多少。
3.教学准备的设计和准备:长方形、正方形、纸片各一张,轴对称图形纸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我给大家准备了许多有趣的图片,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见过这些图片,我们一起来看看好吧。(出示课件)。
同学们,刚才我们看了那么多有趣的图片,你们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了么?
生:学生七嘴八舌各抒己见(烘托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老师抽学生进行表达。
师:同学们发现了他们的可以平均分成两份这一共同的特征,但它们还有一些别的特征,同学们发现没有?我希望通过我们今天的学习,同学们都能发现这一特征。那么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轴对称图形。
板书:轴对称图形。
二、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探究新知。
1.系统认识轴对称图形,找出对称轴。
师:那么什么是轴对称图形呢?老师这准备了一个小实验,请同学们观察这个实验。课件展示小实验。(观察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指导学生用双手体会轴对称图形。
引导学生归纳出轴对称图形,指出对称轴。
板书: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师:同学们,现在给你们一个图形,你们会不会对折?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长方形纸片,对折一下,看能不能完全重合。同桌之间相互说说你是怎么对折的。
生:学生分组实践、讨论和交流。
师:走近学生,观察和指导学生进行探究。
生:(小组交流,全班汇报)将本小组实践的结果向全班汇报。通过对折我们发现长方形对折后能完全重合,所以长方形是轴对称图形。
师:我发现同学们非常聪明,很快就得出了长方形是轴对称图形,那么正方形呢?怎么对折,你有几种方法?请同学们拿出正方形纸片对折,同桌相互说说,你是怎样对折的。
生:学生分组实践、讨论和交流。
师:走近学生,观察和指导学生进行探究。
生:(小组交流,全班汇报)将本小组实践的结果向全班汇报。通过对折我们发现正方形对折后能完全重合,所以正方形也是轴对称图形。
2.练习巩固。
师:我们找到了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对称轴。那么别的图形你会找么?请同学们拿出手中的纸片观察、对折,看看它是不是轴对称图形。生:学生分组实践、讨论和交流。
师:走近学生,观察和指导学生进行探究。
生:(小组交流,全班汇报)将本小组实践的结果向全班汇报。师:用手展示怎样快速的找出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生:学生先观察,然后自己动手实际操作,完成书上练习,之后集体订正。
三、探究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四、展示课件,给出方格纸上的轴对称图形。
师:同学们,请用刚才的方法判断,这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课件展示情景图)。
师:观察方格中的松树图,它是不是轴对称图形?是的话找出对称轴。
师:那么请同学们看看点b和点b'。
生:点b和点b'到对称轴的距离都是2.
生:学生观察,并回答。
板书:轴对称图形中的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生:点a和点a'的连线于对称轴垂直。
师:连接图中点b和点b',点e和点e'也是这样么?
生:(小结)对应点的连线都和对称轴垂直。
巩固新知。
师:练习下面各题。
观察数字,哪些是轴对称图形,是的画出对称轴。
找出图形中的对应点(三组),分别说说,他们到对称轴的距离。(学生练习巩固新知)。
五、知识小结。
1.什么是轴对称图形,什么是对称轴?
2.轴对称图形中的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对应点的连线都和对称轴垂直。
【板书设计】。
轴对称图形。
1.轴对称图形各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2.对应点的连线都和对称轴垂直。
小学数学第十册全册教案篇四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平移,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的图形先沿水平(或竖直)方向平移,再沿竖直(或水平)方向平移。
2、使学生进一步积累平移的学习经验,更充分地感受观察、操作、实验、探索等活动本身的独特价值,增强对数学的好奇心。
3、让学生在认识平移的过程中,产生对图形与变换的兴趣。
将图形分两次沿不同的方向进行平移。
认识沿斜线方向平移的困难。
观察、课件演示、讲授等方法。
方格纸、课件。
一、导入。
1、出示一组生活中常见的现象(雪橇、滴水、缆车等),回忆是什么数学知识。
2、说说下图分别是怎样平移的。
(1)、重点解决平移的方向。
(2)、重点让学生回顾平移的距离是怎样确定的。
然后根据学生的回答以课件演示。
(3)、说说火箭图是怎样平移的?
小结:在平移时要考虑平移的方向和距离。并板书。
二、新知探究。
1、出示下图。
(1)、先指导学生认清原来的位置和最后的位置。
(2)、思考,可以怎样移动,沿什么方向?
学生汇报,使学生认识到可以向下移动,再向右移动,也可以向右移动,再向下移动。
(3)、学生在方格纸上尝试平移。
教师巡视指导,并了解情况。
(4)、学生汇报。
在实物投影上展示部分学生的作品,并请他们结合作品进行介绍(注意体现不同的方法)。
(5)、了解全班学生完成的情况。
教师小结,并以电脑演示:可以先确定一个点,接着将这个点向右平移6格,连成图形,再用同样的方法把第一次移动后的图形向下平移4格。
(6)、思考除了以上两种平移的方法外,还有别的平移方法吗?
教师在图上介绍沿斜线方向平移,使学生感受到这种方法的困难。
三、操作深化。
1、判断平移的方向和距离(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先观察,认清原来与后来的位置,然后尝试解决。
反馈交流,你是怎样数的?
教师根据学生介绍的`方法,进行演示。
再让学生说说还可以怎样平移?
2、画出平移后的图形(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先独立画图,然后请学生在电脑上介绍方法。
教师根据学生的介绍做必要的补充和指导。
核对答案,并进行订正。
3、解决实际问题。
(1)、思考,在我们的数学学习中什么地方用到过平移的知识?
引导学生回忆平行线的画法。
让学生根据的平移的知识画出指定距离的平行线。
思考,在画的过程中,谁在平移?
(2)、先指导学生认识必要的方向、路名,然后请学生思考可以怎样平移才能回家?
哪一条路线,老师会走的多一些呢?请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猜测。
四、小结。
在今天的学习中,对于平移,你有什么新的认识,掌握的怎样?
小学数学第十册全册教案篇五
知识与技能:
数学思考:
解决问题:
情感与态度:
1、方程。
重点:理解方程的意义,会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难点:等式性质的理解及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确定位置。
重点:理解数对的含义,用数对表示具体情景中的物体的位置.。
难点:用数对描述实际情景中的物体位置到用数对描述方格图上的点的位置的抽象过程.。
3、公倍数和公因数。
重,难点:会求10以内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100以内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4、认识分数。
重点:理解单位"1",分数单位及分数的意义,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的应用.。
难点:单位"1",分数的意义的理解.。
5、找规律。
6、分数的基本性质。
重点:使学生在探索中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掌握约分和通分的方法.。
难点:熟练,正确地进行约分,通分,分数大小的比较.。
7、统计。
小学数学第十册全册教案篇六
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式与方程的过程,初步体会方程的意义和思想,经历探索和理解分数的意义.性质.和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数概念的扩展,理解运算的意义,形成必要的计算技能;经历探索两个数(指非0自然数,下同)的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及求法的过程,进一步引发认识自然数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的愿望.
2、让学生在用数对确定位置,认识圆的特征以及探索和圆的周长,面积公式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学习空间与图形的经验,并获得有关的基础知识的相应的基本技能.
3、经历用复式折线统计图表示相关数据的过程,能看懂常见的复式折线统计图,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和交流,初步掌握用复式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的方法,能按要求完成相关的折线统计图.
数学思考:
1、在认识等式,方程,探索等式的性质,解方程以及列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和价值,进一步发展抽象思维,增强符号感.
2、在认识公倍数,公因数,以及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的过程中,能够有条理地进行思考,并合乎逻辑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进一步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
3、在认识分数的意义,探索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加减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能够主动进行观察和操作,比较和分析,抽象和概括,猜想和验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合情推理与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不断增强数感.
4、在学习用数对确定位置,认识圆的特征以及探索圆的周长,面积公式的过程中,进一步锻炼形象思维,发展空间观念.
5、在学习用复式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以及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统计观念,培养统计能力.
解决问题:
1、能从现实情景中发现并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并能用所学的方程,分数,数对,计算公式,统计等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进一步发展应用意识.
2、在列方程解决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掌握列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体会其特点和价值.
3、在用数对描述简单行走路线和简单的图形变换过程,用公式解决有关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的实际问题,以及用调查统计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等活动中,进一步体会与他人合作交流的重要性,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
4、能应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根据实际问题的特点选择相应的策略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
1、能积极参与各项数学活动,感受自己在数学知识和方法等方面的收获与进步,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2、在探索数学知识,发现数学规律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数学思考的条理性,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不断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
3、在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数学的价值,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不断增强学数学,因数学的自觉性.
4、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能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发现错误能及时改正,遇到困难不轻易放弃,逐步学会客观地评价自己和他人,逐步养成实事求是的态度和认真严谨的学习习惯.
5、通过阅读你知道吗以及参与实践与综合应用等活动,进一步了解有关数学知识的背景,体会数学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培养民族自豪感,增强创新意识,锻炼实践能力.
1、方程。
重点:理解方程的意义,会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难点:等式性质的理解及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确定位置。
重点:理解数对的含义,用数对表示具体情景中的物体的位置.
难点:用数对描述实际情景中的物体位置到用数对描述方格图上的点的位置的抽象过程.
3、公倍数和公因数。
重,难点:会求10以内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100以内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4、认识分数。
重点:理解单位1,分数单位及分数的意义,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的应用.
难点:单位1,分数的意义的理解.
5、找规律。
重点: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有序列表思考等解决问题的策略,感受规律的发现过程.
难点:是把图形分别沿两个方向平移,根据这两个方向平移的次数推算被该图形覆盖的总次数.
6、分数的.基本性质。
重点:使学生在探索中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掌握约分和通分的方法.
难点:熟练,正确地进行约分,通分,分数大小的比较.
7、统计。
重点:经历用复式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的过程,能读懂常见的复式折线统计图,并根据要求把复式折线统计图补画完整.
难点:能对复式统计折线图所表达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和简单的判断,推理.
8、分数加法和减法。
重点:使学生探索并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难点:能运用分数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9、解决问题的策略。
重点: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会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解决问题.
难点:在合作交流中探索倒过来推想策略的合理解题步骤.
10、圆。
重点:认识圆的特征,会画指定大小的圆,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圆的周长及面积公式的推导.
本班共有50名学生,其中男生24名,女生26名。学生的学习上最大的障碍是缺乏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对学习往往浅尝辄止,能够静下心来认真学习的同学凤毛麟角。有几名学生虽然有着聪明的脑袋,却总是不能安心于学习,作业常常草草了事,反而不如一些个虽然思维反应慢,但踏实学习的学生。另外,有些同学虽然看似很努力,但是由于思维较慢,基础较差,成绩总是提不高。问题最严重的还有作业经常拖拉,缺乏一个好的学习习惯,因此,要想使本班的学习成绩更上层楼,可谓任重而道远,需要师生在今后不断努力。
1、向四十分钟要质量,上课力求以最浅显生动的语言来引导,启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要学,乐学,愿学。
2、课后加紧对中差生的辅导工作,拟采用一对一,教师从中作指导。作业当天及时批改,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3.加强家校联系,借助家长的力量,从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着手,加强基础训练,针对个别学生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方法,设法提高学生学习成绩。
周次教学内容备注。
1一方程3/8。
2一方程5/8。
3二确定位置3/3机动2。
4三公倍数和公因数5/6。
5三公倍数和公因数1/6四认识分数4/10。
6四认识分数5/10。
7四认识分数1/10五找规律3/3机动1。
8六分数的基本性质5/10。
9期中考试。
10放假。
11六分数的基本性质5/10。
12七统计3/3机动2。
13八分数加减法5/5。
14九解决问题的策略3/3十圆2/10。
15十圆5/10。
16十圆3/10整理复习。
17整理复习。
18期末考试。
小学数学第十册全册教案篇七
本单元共三个例题,例1、例2的内容,教材通过几个直观例子,借助实际操作向学生介绍抽屉原理。例3则是在学生理解抽屉原理这一数学方法的基础上,会用这一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今天我讲的是例1例2的内容,主要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重在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发现、总结规律,这一内容为后面学习抽屉原理(二)及利用这一原理解决问题做下了有力的铺垫。因此,这节课在本单元起着引领指航的重要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我确定本节课学习目标如下:
1.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操作发展学生的类推能力,形成比较抽象的数学思维。
3.通过“抽屉原理”的灵活应用感受数学的魅力。
教学重点是;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发现、总结并理解抽屉原理。
教学难点:理解抽屉原理中“总有”“至少”的含义。
我之所以这样确定重难点和教学目标,因为《新标准》指出:在本学段学生将通过数学活动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获得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
三、说教法学法。
教法上本节课主要采用了设疑激趣法、讲授法、实践操作法。
学法上学生主要采用了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
小学数学第十册全册教案篇八
角的分类,教科书第42~45页的例2、例3,相应的“做一做”和练习七中的第4、5、6题。
教材分析。
“角的分类”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四年级第一学期的学内容,本课的重点是知道周角、平角、直角的度数和锐角、钝角的度数范围,能识别这些角;通对角的分类,能准确地认识直角、平角、周角、锐角、钝角。考虑到分类这一现象生活中到处可见,把学习建立在学生原有的生活和经验基础上,让数学带上生活味,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渗透分类的思想;同时通过问题模块,为学生的思维提供了时间和空间,充分展示和发展他们的思维与语言达能力。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之前已经接触过角的概念,在掌握锐角、直角和钝角的基础上来学习两种特殊的角,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上会比较轻松。在根据平角和周角的特点来解决只知一个角的度数求另外几个角的度数的问题,可能会比较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根据角的度数区分直角、锐角、钝角、平角和周角,并知道直角、平角、周角之间的关系。
2.学会用量角器画角的方法和步骤。
3.会画指定度数的角。
4.初步学会用一副三角板画特殊角。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实际操作和观察比较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经历锐角、钝角、直角、平角、周角的概念的形成过程,获得学习经验,体会角的特征,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周角的概念。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掌握用量角器画角的方法,会画指定角的度数。
教法。
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揭示规律,建立概念,通过尝试操作,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学法。
学生在活动中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动脑思考、合作交流,获得知识和锻炼能力。
教学准备。
教具:教师准备课件、量角器、三角板、每人一张打印好的题卡。
学具:三角板、直尺、量角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课题。
1.出示大小不同的角,课件出示。
请同学们四人为一组先试着把这些角进行分类。
教师巡视,看看学生在分类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
2.在分类过程中你有什么疑难问题吗?
我们今天继续来学习有关角的知识:角的分类。(板书课题:角的分类)。
二、探究新知。
(一)学习角的分类。
里是各种角,请大家仔细观察。那现在就请你们用量角器测量出各个角的度数。(完成后同桌交流)。
现在我们来根据角的度数分类,请分别找出:
等于90度的角有________。
等于180度的角有________。
小于90度的角有________。
大于90度小于180度的角有________。
1.讲解90度角叫做直角,直角要用直角号表示。让学生说说我们教室里面有哪些角是直角。
3.你们知道比90度小的角叫什么角吗?比90度大的但比180度小的角?
4.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是锐角、钝角、直角和平角。那我们来做一个游戏:请大家6拿出活动角,听老师的要求,组成各种不同的角。
5.认识周角。利用活动角,还能组成哪些特殊的角呢?课件出示角的变化图。
(1)这条边刚好转了一周,我们就把它叫做周角。
(2)那么周角有几度呢?1周角=360度=2平角=4直角,课件演示。
6.我们今天一共认识了几个角?你们能把这些角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吗?马上动手。
(1)刚才我们把角分成了哪几类?
(2)按从大到小的顺序应怎样排列?
用“”“”表示这些角之间的关系。
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
(3)它们分别有什么特征?
7.现在谁能说出这几个角有什么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的形式,帮助学生记忆角的分类,既容易记,又富有乐趣,双倍作用。
(二)巩固练习,加深认识:
1.比眼力:看图说一说下面各角属于哪一类角?
课件出示图片,分别指名答出。
2.看度数,说出这个角属于哪一类。
79度150度180度90度91度1度163度360度51度91度89度+1度。
3.辩一辩:
(1)小于180度的角是钝角。()。
(2)小于90度的角是锐角。()。
(3)平角是一条直线。()。
(4)两个锐角的和一定是个钝角。()。
(5)钝角的一半一定是锐角。()。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比眼力游戏,在游戏中进一步巩固新知,这样的形式学生也乐于参与。
四、全课小结,提升认识。
通过刚才的检测,同学们学得真不错。其实,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角:家里学校及生活中到处可见到各种各样的角,角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角的知识是奥妙无穷的,它就像大海,我们学习的这些知识也只是大海里的一滴水。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发奋努力,在知识的海洋里尽情遨游吧!
五、布置作业。
课本第42页1、2题。
板书设计:
角的分类。
锐角小于90度。
直角等于90度。
钝角大于90度小于180度。
平角等于180度的角。
周角等于360度。
小学数学第十册全册教案篇九
1.在观察、比较、沟通等活动中理解乘法验算除法的方法。
2.能正确运用乘法对整除与带余数的除法进行验算。
3.培养良好的验算习惯。
让学生经历观察、填写、思考等学生活动,感知乘、除法的关系。初步感受可以用乘法来验算除法。
一、引入。
1.听算20题。
2.通过观察比较初步得出验算方法。
出示:18x6=108。
46x7+3=325。
3.比较一下,上下两个算式之间有什么联系?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根据学生得结论教帅板书:商x除数二被乘数。
商x除数+余数二被乘数。
二、新授。
1.验证用乘法验算除法的方法。
指板书问:是这样吗?我们来验证一下:出示例4。
教帅巡视指导。
你们验证的结果怎样?
2.验证带余数除法的方法。
你是怎样验算的?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教帅要鼓励学生创新,除数商的一种还可以:
100—2=98。
984-7=14。
3.小结。通过上面题目的联系,请同学们说说除法验算的方法和验算时要注意的问题。
三、练习。
1.课本第25页做一?做。你们验算了吗?我们要养成自觉验算的良好习惯。
2.课本第26页第3题。
你们打算用什么方法把它分成题目要求的这两类?
一般学生:算出结果再分类。
好学生:看末尾。如果是。或5能被5整除,没有余数,反之带余数。
小学数学第十册全册教案篇十
1.结合具体情景,进一步体会三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的意义。
2.进一步理解并掌握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能准确地、比较熟练地计算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
3.初步体会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一、复习引入。
教师出示:
421×4=。
726×7=。
285×4=。
561×2=。
478×4=。
要求学生计算出这些算式结果,并说一说计算方法。
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板书课题。
二、进行新课。
1.教学例2。
2.教学练习五第5题。
(1)让学生在书上计算出结果,抽一个学生的作业在视频展示台上展出,集体订正。
三、巩固练习。
(1)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3题。完成后集体订正。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五第7题。
小学数学第十册全册教案篇十一
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1、理解按一定比例来分配一个数量的意义。
2、根据题中所给的比,掌握各部分量占总数量的几分之几,能熟练地用乘法求各部分量。
cai课件。
一、创设情境:
2、请同学们想一想:你认为怎么分合理?说一说你的分法。
二、探究新知:
1、出示题目:这筐橘子按3:2应该怎样分?
(1)小组合作(用小棒代替橘子,实际操作)。
(2)记录分配的过程。
(3)各小组汇报:自己的分法。
大班小班。
3个2个。
6个4个。
30个20个。
…………。
2、出示题目:如果有140个橘子,按照3:2又应该怎样分?
(1)小组合作。
(2)交流、展示。
(3)比较不同的方法,找找他们的共同点。
方法一:
大班小班。
30个20个。
30个20个。
…………。
方法二:画图。
140个。
方法三:列式。
3+2=5。
3
5
140×=84(个)。
2
5
140×=56(个)。
答:大班分84个,小班分56个,比较合理。
(还会出现用整数方法来列式计算的。)。
3、小结: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时,同学们要认真分析数量关系,可以选用多种方法解答。
三、巩固新知。
完成课本第55页:
1、独立试做:试一试。
2、独立试做练一练的1题、2题,3题抢答,并说明理由。
四、知识拓展:
数学故事。(共同探讨方法)。
阿凡提分马的故事,可能有的学生以前听过,可以让学生自己把故事讲出来。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算出三个人分得的马:老大6匹,老二3匹,老三2匹。教师还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到12+14+16并不等于1。
练习。
1、小红和小薇投篮数之比是3:5,小薇比小红多投了6个,小红投了多少个?
2、药粉和药水的比是1:30,如果药水有60千克,那么药粉有多少千克?
1、一种药水中药粉和水的质量比是1:50,用2千克药粉配置这。
样的药水,需要用水多少千克?
2、打一篇文章,小丽用了3小时,小红只用了2小时,问小丽。
和小红的速度之比是多少?
五、总结:1、学生看书总结本节所学内容。
2、提出自己还有些疑惑的问题。
3+2=5。
3
5
140×=84(个)。
2
5
140×=56(个)。
答:大班分84个,小班56个,比较合理。
提供现实生活情境,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分析问题中的数学信息。
这一过程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体验时间,在实际操作中,学生会不断调整一次分配的数量,不断的产生新的解题的策略,理解按一定的比例来分配的意义。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和老师都能及时的发现不懂的,理解不好的问题,便于及时处理。
【】。
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有的同学在课后提出了这样一些问题:
郑琪键:怎样才能知道哪个是比的前项,哪个是比的后项?
张晋:有时总数除以被分成的份数除不尽怎么办?
姚楠:如果题目求比需要接方程怎么办?
在学习练习三时有必要集体解决以上一些问题。
小学数学第十册全册教案篇十二
大家看老师给你们安排的座位就知道这节课我们采用的主要是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方式,希望大家在学习的过程中团结合作,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那么大家先商量一下,给你们小组起个名字吧,起好之后派一名代表将组名写到黑板上。
复习题:六一班有男生16人,丝生人,则男生和丝生人数的比为( ):( ),男生占( )份,女生占( )份,男生占全班人数的( )/( ),女生占全班人数的( )/( )。
师:谁来完成填,以小组为单位在课堂上调查一组数据并将调查结果填在调查表上,调查表如下:
我们小组调查的是( )和( )这两个量,这两个量的比是( ):( ),其中( )量占( )份,( )量占( )份,( )量占两之和的( )/( ),( )量占两量之和的( )/( )。
师:打开电视或是翻开报纸,媒体竞相报道的就是伊拉克战争,战争带给伊拉克人们的是什么?大家看这么一组统计数字。
师读题,请小组成员讨论一下,这道题该怎么做?如果有了结果,请各组派一名代表将算式列在你们组名的旁边,计算时可以用计算器。
生分组交流,并将答案写在黑板上。
师:大家看这道题一共有几种做法,如果你对哪个小组的做法有问题尽可以发问。
生之间进行交流,从而发现用按比例分配解决这道题的方法。
师:你们用以前学过的旧知识解决了新问题真不错!
师:我也有一个问题,你们的答案是否正确,你们检验了吗?允许生有少顷的讨论。
生:因为这道题实际上是把6850人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是死亡的人,另一部分是受伤的人,所以可以用1250+5600,看是否得6850。
生谈感想。
师:面对着大量流离失所,饱受战争之苦的伊拉克平民,面对着大量无辜的伊拉克平民的尸体,世界上许多国家对伊拉克提供了人道主义援助,大家看例3.
例3:中国政府向伊拉克难民授助了500顶帐蓬,俄罗斯政府为伊拉克平民援助了60万吨粮食,伊拉克议会经过协商,决定将这批粮食按照人口数分发给受轰炸比较严重的三个城市:巴格达、基尔库克和巴士拉。这三个城市的人口分别为500万人,24万人和76万人。假如你是伊拉克的政府官员,你将如何分配这批粮食。
生板演他们组的做法:
如果有不同的看法可以适时的举行一场辩论会,从而使学生掌握解答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方法。
师:请大家拿出课堂练习本,将这道题做在本上,如果有谁做完了,请前五名同学和我击掌祝贺。
师:请第一个做完的同学找个人读答案。
师:看来非典型肺炎并不可怕,只要积极预防,大家尽可以放心地学习和工作。
2、小李、小王、小张三个人是合伙博彩的彩民。他们采用合作出资,共同选号的方式来购买彩票,幸运的是他们中了特等奖,老师这儿有一张调查表,上面记录了三个朋友中奖金额和投注额。
合伙博彩情况调查表。
中奖金额。
500万。
投注人。
小李。
小王。
小张。
投注款(元)。
200。
140。
160。
应得奖金。
1、请你们帮他们算一算,每个人该分得多少钱?
师课件演示先出示第1问,生算完后,将答案点击到括号内。
师读第2个问题时生议论,师问:”怎么有问题吗?”
师:我再看看,没有。
生:那两个人少给他了吧!
师:也没有,到底怎么回事?因为中奖后交纳20%的个人所得税,所以小李实际得到了160万元,大家一定要记住,依法诚信纳税是每个公民的义务,接着算吧。
师:请做完的同学报告你的名次。
算完后出示一个大募捐箱。
作业 :在普九达标活动中,教育局拨给南关小学2000本图书,学校决定把这批图书按照人数的多少分发给各班用于置办图书角,每班应该分多少本书呢?,请你展开调查,并且将你的分配方案写成书面材料交给李校长。
小学数学第十册全册教案篇十三
1、结合买文具的具体情境,理解小数的意义,体会小数的特征。
2、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
3、会运用小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
4、感受小数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理解小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
情景图,人民币学具卡片。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谁自己买过东西?买过什么?花了多少钱?(让学生自由发言)。
星期六,淘气也去超市买文具,却看不懂标价牌上的价格,想请大家帮帮忙,好吗?(板书课题)(出示情境图)。
二、探究新知:
1、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
(1)说一说。
认真观察情境图,你知道每种文具的单价是几元几角几分吗?同桌互相说一说,初步感受每个标价牌上小数所表示的意义。
(2)填一填。
让学生动笔填写每种文具的价格,然后集体交流。
2、认识小数的特征。
(1)师介绍小数。
像标价牌上用来表示文具单价的这样的数叫小数。
观察一下,小数和我们以前学过的数有什么不同?(都有小数点)。
小数都有小数点,小数的读法也和以前的数不同。比如:16.85读作十六点八五。(师边介绍,边板书)。
(2)让学生试读标价牌上的单价,再指名读。
(3)师生共同小结小数的读法。
小数点左边的部分按照整数的读法来读,小数点读作“点”,小数点右边的部分顺次读出每个数位上的数字。
(只要学生能正确地读出小数就可以,不要求学生背诵。)。
3、试一试。
认真看图,图中一共是多少钱?既可以用几元几角几分表示,也可以用小数表示,认真想一想,填一填。
(1)独立完成,师巡视,及时了解情况。
(2)集体交流,说说是怎样想的。
三、巩固应用。
1、写一写,读一读。
让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时重点讨论“一张20元的人民币与一枚5分硬币”一共是多少钱,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
2、统计所有教科书的价格,并填一填,与同伴说一说。3、思考讨论:
四、评价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评价一下,你自己和同学。
小学数学第十册全册教案篇十四
学生通过一个学期的新教材学习,已经初步的适应了新课程的教材特点,并能有一定个性的去完成学习任务。两个班,总的来说,基础是差不多的,(2)班的尖子生稍比(1)班多。
两个班的学习习惯是(2)班的教好,所以,(1)班这个学习的教学重点还是要放在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上。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通过数铅笔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模型的过程,会数,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体会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第三单元《加与减(一)》。第五单元“加与减(二)”,第七单元“加与减(三)”结合生活情境,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的过程,探索并掌握100以内加减法,会估算,初步学会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第六单元《购物》。学生将通过购物活动,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元,角、分及其相互关系,认识各种面额的人民币,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二单元《观察与测量》。学生将通过观察身边的简单物体,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发展空间观念,在实际测量与交流中,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体会厘米和米的实际意义,了解厘米和米的关系。
2、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学生将经历从立体图形到平面图形的过程,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通过动手做的活动,进一步认识平面图形,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能设计有趣的图案。
(三)统计与概率
1、第八单元《统计》。学生将通过简单的调查活动,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和同样进行交流。
(四)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安排了三个大的实践活动,即“我和小树一起长”,“小小运动员”,“今天我当家”。旨在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安排了动手做,小调查等活动,旨在对知识进行实际应用。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一)在数与代数的学习中,重视结合生活情境发展学生的数感。
发展数感,是课标中的一个重要目标,数感主要体现在,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情境汇总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示和交流信息,理解运算的意义。
1、关于100以内数的认识。
(1)经历从生活清净中抽象出数的模型的过程,理解数的意义,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
(2)经历运用适当的.方式表示数的过程,进一步体会位值制。
(3)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
2、关于100以内的加减法
(1)结合生活情境,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发展估算意识和技能。
(3)经历探索运算方法的过程,体验算法多样化。
(4)把加减运算的学习与解决问题结合起来,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保证基本的运算技能。
(二)在空间与图形的学习中,注重通过操作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1)在实际观察物体的活动中,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图形可能不同。
(2)在测量活动中,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理解常用的长度单位。
(3)在从立体到平面的活动中,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经历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平面图形的过程。
(4)在操作,思考和交流中,积累有关图形的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三)在学习统计的过程中,注重通过调查活动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四)在整理与复习中,注重发展学生回顾与反思的意识。
1、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良好习惯。
2、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3、引导学生思考,并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
4、培养学生初步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1、重视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
2、恰当评价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3、重视对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评价。
小学数学第十册全册教案篇十五
本册教材安排了七个教学单元及总复习,数与代数方面安排了小数乘法、小数除法及第五单元简易方程,这是小学阶段第一次正式教学代数的初步知识;图形与几何安排的教学内容是第二单元位置,初步渗透直角坐标系的思想,以及第六单元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概率安排的是第四单元可能性;还有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第七单元数学广角植树问题;综合实践活动安排了掷一掷。
小学数学第十册全册教案篇十六
教学目标:
2、培养学生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3、通过实例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
教学重点:
1、正确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
2、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征和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能正确、熟练地解答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课前组织复习旧知。
同学们,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认识了什么是“比”,那么,如果我现在告诉你“某兴趣小组男生和女生的人数比是5:4,从这组比中,你能推断出什么信息呢?”(课件出示题目)。
学生自由发言,预设推断如下:
1、全班人数是9份,男生占其中的5份,女生占其中的4份。
2、以全班为单位“1”,男生是全班的,女生是全班的。
3、以男生为单位“1”,女生是男生的,全班是男生的。
4、以女生为单位“1”,男生是女生的,全班是女生的。
5、女生比男生少(或20%)。
6、男生比女生多(或25%)。
追问:你还可以从中推断出这个兴趣小组的男生和女生可能各有多少人吗?(请3个学生说说,把握总人数比是5:4就可以了。)。
二、探索方法,建立模型。
1.理解题意。
(1)什么是稀释液?怎样配置的?
(2)什么是按比例分配?
2.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自学数学书p49例题2,思考:
(1)你从例题2中得哪些信息?
(2)1:4表示什么?你从中得到哪些信息?
(3)你能用画图的方法给同位讲解吗?
(4)方法一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方法二先求什么?再求什么的?
3.小组展讲。
小结:方法一把各部分数的比看作份数关系,先求每一份,然后再求各部分的量;方法二把各部分的比转化成分别占总数的几分之几,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直接求总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三、巩固练习。
2.填空。
3.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28cm,长与宽的比是5:2,长与宽各是多少cm?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8693947.html】